首页范文生物学科素养解读十篇生物学科素养解读十篇

生物学科素养解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6:21:31

生物学科素养解读篇1

1提高生物学科阅读素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绝大多数教师都非常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然而,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往往由于学生缺乏良好的生物学科阅读素养而难以落实或深入到一定的学科知识本质。而目前在生物教学中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在课堂上很少自己去认真仔细地阅读生物知识,即使阅读也只是浮光掠影式进行的阅读;或是阅读生物学科教材和阅读小说、故事一样跳读和浏览性阅读;或是直奔主题式的阅读。相当一部分学生在阅读时喜欢带着问题直接找答案。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也不重视阅读,没有提高学生生物学科阅读素养的意识,只注重课堂深入浅出的讲解,认为与其在阅读上浪费时间,不如将教材内容“掰开了,揉碎了”讲给学生听,这势必影响到学生自主对教材的思考和理解。这一现象不解决,那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学习则成为一句空话。

为此,教师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生物学科阅读素养,指导学生在生物文本的阅读过程中,如何发现问题,深入思考、认真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生物知识前提就是学会阅读生物文本资料,提高生物学科阅读素养。如伴性遗传,学生要完成这部分内容的自主学习,必须要有对这部分内容深入思考的阅读,理解知识的本质,并能应用于实际,解决具体问题。否则只是表面内容的识记不是真正的生物知识的自主学习,也达不到生物学科发展对学生的应有要求。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各种教学设计提高学生带有生物学科特点和学科思维的阅读素养。

2提高生物学科阅读素养,锻炼学生学科思维

近几年的江苏高考和各地模拟试卷的质量分析表明,构成一些学生感到解题困难的主要因素之一是他们的学科阅读素养的不足,往往导致题干信息不能有效提取,图文信息不能很好地把握和转化,知识不能有效地整合和迁移。按照认知学习的说法,阅读是一种知识的重建过程。生物学科里的符号、公式、方程式、流程图、示意图、表格等内涵丰富,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同样需要相应的学科思维的阅读才能理解、转化新知。因此,带有生物学科特点的阅读是生物学习活动形式之一,是生物学科思维构建的基础。

对于生物学科而言,有效的阅读是建立生物学科知识模型和解决生物学科问题的语言基础。提高生物学科阅读素养有助于学生生物文本阅读技巧与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学生生物学科思维的形成与转换,有助于培养学生提取、整理、整合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

例如很多课本生物学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就能很好得体现生物学科思维,如光合作用探究历程。阅读这些资料的本身就能使学生对如何进行生物科学研究和生物学科思维的过程有了一定的思考。这样的内容的深入研究有利于学生提高生物学科阅读素养,掌握生物学科方法,锻炼学生生物学科思维。

3提高生物学科阅读素养,提高生物课堂效率。

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十分重视提高学生生物学科阅读素养,运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阅读技能训练。

对于学生来讲,学习压力使得不能有很多的时间进行学科阅读训练,同时学生的思维惰性也影响学生的学科阅读活动。此时,教师需要在学生阅读前,提出一些指向明确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去思考。学生通过阅读有关资料、去找寻问题的答案,在任务的驱动下,使阅读更有效。

如在教学中教师随教学进程可提出问题让学生阅读一个或几个重点的相关段落。为了使学生对所阅读的重点段落做到字斟句酌,要常变换形式提出问题让学生阅读思考。如阅读减数分裂概念时,可提出这样一些问题:①什么样的生物进行减数分裂?②什么时候发生减数分裂?③减数分裂的结果和有丝分裂有什么不同?④染色体减半发生在在第几次分裂?⑤除数量变化外染色体种类的变化有什么规律?这些问题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学习兴趣极浓。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使他们带着问题听课,这样就能很容易地突破难点,掌握重点。同时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使学生在旧知识基础上掌握新的知识,既提高了课堂效率,也可促进学生生物学科阅读素养的提高。

4提高生物学科阅读素养,实现生物知识的高效建构

具备一定生物学科特点和学科思维的阅读可以控制和调节学生主体的注意力和信息加工过程,从而提高生物知识的建构效率。

比如在学生生物知识建构中,往往有许多相关或相近的知识点,学生在理解这些内容时较易混淆。教师指导学生在阅读容易混淆的概念时,要运用对比法加以区分,通过提高学生生物知识对比阅读素养,找出异同点,从而掌握概念的实质。如线粒体和叶绿体、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等。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辨析异同,可培养学生分析比较能力、综合思维能力、归纳概括能力、求异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高效建构知识。

生物学科素养解读篇2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随着中国当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整个时代的进步对于作为新一代高中生的核心素养的思想政治学科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实现从高中生如何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确立学科阅读、识记、理解、表达和应用这五种基础能力,对高中生基于核心素养的思想政治学科能力的内涵进行挖掘和界定以及对其培养策略的引领探索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相关概念的内涵界定

1.核心素养

《现代汉语词典》对素养的解释是平日的修养,如艺术修养。素养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可以随着个体学习的积累而得到不断地改善和发展,是个体在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内在品质和涵养,往往外化于个体的行为之中。在素养当中起到最关键作用,居于核心地位的被称为“核心素养”,它是知识、能力、态度或价值观等方面的融合。核心素养是最基础、最具生长性的关键素养。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是一个分类培养,循序渐进的过程。

2.思想政治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这是一门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的课程;是提高高中生认识、参与当代社会生活能力的课程;是培养公民思想政治素质的课程。”因此,从思想政治课教育价值取向看,其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应是:高中生在学习该课程各个模块知识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思想政治素养与学科能力。思想政治的核心素养应包括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民意识、公共参与等方面。

3.基于核心素养的思想政治学科能力

学科能力是高中生根据自身的知识储备和己有经验来解决涉及与本学科相关问题时的一种心理特征。高中思想政治学科作为一门德育学科,它专注于高中生的社会性发展、国家主导意识形态的教导和社会问题的呈现与认识等。在本文中笔者认为基于核心素养的思想政治学科能力主要包括阅读能力、识记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等核心能力。

一是阅读能力:在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能力中,阅读是高中生最基本的学习活动,观察、分析、思维等活动都在阅读活动中进行。阅读能力是高中生最基础的学习能力,识记、理解、分析等能力的培养和运用都以阅读活动为载体,并以阅读能力为基础,与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运用密不可分。要具备高层次的观察、分析等思维能力,首先要具备高层次的阅读能力。

二是识记能力:众所周知,对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首先应该强调高中生对政治理论基础的认识和把握,这其中不能离开对基础知识的大量识记,这也就涉及对高中生识记能力的培养。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目标是让高中生理解和掌握课程中所涉及的知识点。然而有很多的知识点需要高中生进行牢固记忆,在记忆中理解,在理解中记忆,这是一个双向促进,对知识进行知识动态掌握的过程。

三是理解能力:对于抽象、枯燥的思想政治理论,人们往往片面理解为死记硬背。而实质上,思想政治课程更强调的是要对政治理论的理解,教学过程中更要注重对高中生理解能力的培养。所以,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目标不仅要求高中生能够识记而且要求能够充分理解课程中所涉及的知识点。

四是表达能力:表达能力,是指运用语言文字阐明自己的观点、意见或抒发思想、感情的能力。高中思想政治应当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要使高中生具有良好的政治语言表达能力,要在别人面前很好地表达出来,要用自己的语言去感染、说服别人。

五是应用能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学习理论的目的是为了运用。对于思想政治的教学,更要强调的就是对高中生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所以,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个更重要的目标是让高中生能够在记忆与理解的基础上,将知识内化于心,达到对知识的熟练应用。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思想政治学科能力培养策略

1.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要想使得高中生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从教材或文本的文字表述和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并整合形成有效信息。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高中生的阅读能力,凡是高中生自己能看懂、读懂的内容,坚决不讲、不教,教师讲的、教的必须是高中生读不懂、看不懂的知识。让高中生用自己的眼光、思维、视角读出自己的理解、见解,并提出读不懂(是什么)的问题,提出有思考性(为什么)的问题,提出批判性的问题。

2.识记能力的培养策略

高中生经过阅读后能够根据从相关材料中获取和解读的有效信息,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做出必要的判断;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取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能够展现检索和选用自己“知识库”中有关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思想政治课要重点培养高中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做到由a及B;形成辩证思维的能力和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3.理解能力的培养策略

培养高中生的理解能力,要通过引导高中生思考,让高中生能够在对知识记忆的基础上进行扼要的提炼或框架的构建,以达到对知识点的透彻认识。教师可以先让高中生理解学习有关思想政治常识的必要性,理解经济体现的是最根本的利益关系,而政治则是为了维护一定阶层的根本经济利益。然后让高中生进一步了解到自己国家的政治团体、执政党、社会性质,理解国际社会的格局与发展现状等。在激发高中生对政治生活知识探究理解欲望的基础上,除了课堂上的基本知识的讲解,还可以结合多媒体课件,利用图表和数字来表现国内各级政府部门的职责。最后展开小组讨论,引导高中生积极地思考、争辩,点拨高中生的思维,从而深刻理解、认识政治对于公民个人的影响,由此进一步提高高中生对政治理论的理解能力。

4.表达能力的培养策略

教师应当鼓励高中生参与课堂上的学、教、评、听、读、说。多用讨论式和辩论式教学方式,鼓励高中生在阅读特别是思考的基础上,大胆地用自己的语言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分享,使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得到增值、完善、补充、更正,使自己学习和认识的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教师应当鼓励高中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学科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并能够应用历史唯物辩证观点和方法,分析、比较和解释有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最终实现用顺畅的语言、清晰的层次、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生物学科素养解读篇3

学校阅读资源丰富,尤其是图书馆里包含大量的阅读资源。特别是小学语文阅读资源极其丰富,这些课程资源为学校开展阅读教学提供了有力的资源保障。具体地说,图书馆课程资源主要体现在常规的纸质图书、期刊、报纸和电子读物等,还有一部分101远程教育提供的视频资料等。语文教师必须利用好这些课程资源,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整合课程资源,优化阅读教学结构,直观生动地展示典型教学资源,提高小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小学生的阅读素养,提升小学生的阅读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1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图书推荐,激发学生阅读欲望

新课程标准规定的小学生阅读量远远超过教材上的内容。因此,教师要利用学校图书馆的课程资源,通过多种方式向学生进行推荐,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图书,让学生主动完成阅读任务,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结构和接受事物的规律的特点,教师可以选用电子图书,尤其是电子书包——学生部分,让学生随时可以阅读自己喜欢的图书,大大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由于电子技术的高度发展,绝大多数家庭拥有电脑或者是平板电脑,在那里可以读到自己想要阅读的内容,通过拓展阅读途径,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为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奠定基础。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制作图文并茂的图书推荐手册,通过视觉感觉刺激,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在学生通过阅读后,对作品有个深入的了解时,让学生进行自我推荐,展示所读书目的主要内容和作者所要表达思想,通过学生自己的介绍,更能有效刺激学生的阅读冲动。如师生推荐给学生系列励志丛书和科普读物,包括《小学生必读》《列那狐的故事》《三字经》《十万个为什么?》《西游记》《麻辣阅读》《新人文读本》《图说天下》系列丛书等。教师在精选推荐的基础上,要合理安排阅读时间,让学生学会阅读、自主阅读,从而发挥出阅读资源的价值。

2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阅读方法指导,提高阅读质量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根足够长的杠杆和一个支点,我可以把地球撬起来。这说明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好的方法。阅读也是一样,好的方法会收获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教师要科学整合教育技术资源,优化教学方法,提升学生阅读素养。其中略读、跳读、精读都是很常见的阅读方法,对不同类型的文章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详细论述阅读方法的指导。

2.1利用电子白板列举优质阅读资源,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在常规阅读方法中,精读对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和阅读感悟能力很重要,精读是学好语文课程的最简单有效的一种方法。学生通过精读教材,对所学知识可以进行总结归纳,提炼知识结构,提出系列思考问题等。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展示相关信息,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深刻理解教材本质,最大限度地挖掘教材中的内涵,提升学生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例如,在进行《植物妈妈有办法》的教学时,笔者先让学生精读文章,自己总结出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种种妙招,写在读书笔记上。之后,笔者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展示动画视频,视频中各种植物妈妈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完成自己的播种使命,动画效果形象生动,效果逼真,有效激发学生灵感,进一步促进学生精读,深刻理解了大自然的神奇,理解植物妈妈的智慧和力量,提高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

2.2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播种一个动作,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收获一个命运。这就是说习惯能决定人的终身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主动承担时展的重任,努力让学生自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例如,在进行《赵州桥》和《参观人民大会堂》这类文章的教学时,笔者运用电子白板进行授课,当文章展示在学生的面前时,笔者提出系列问题,让学生在电子白板上勾画出来。由于新型电子白板的交互性很强,学生可以到白板前用手指在白板上进行勾画、备注或者是圈点等,或者指出答案,或者提出疑问,或者写出感受。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更能主动地投入自主阅读之中,从而增强阅读效果,大大提升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深刻理解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等理论常识,对今后的学习和运用大有益处。

2.3运用电子白板拓展语文阅读教学资源,丰富学生的阅读积淀

学生的阅读积淀对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很重要,它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小学生的阅读理解、阅读感悟能力。课程资源很庞杂,教师利用电子白板教给学生科学选择课程资源的方法,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展示平台,提高学生阅读的实效性。

例如,利用电子白板进行网页的搜素,通过分类搜索,了解自己想要阅读的资源。如励志类,包括《思维与智慧》《名人名言》《意林》等;文学类,包括《西游记》《鲁滨逊漂流记》《三国演义》;科普类,包括《海底两万里》《奇妙的沙漠》《十万个为什么?》;等等。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或者几个学生同时选择,通过用手直接在电子白板上勾选,告诉学生如何选择所要读的书目,或者是把电子图书拷贝到自己家里的电脑上,利用业余时间进行阅读。这样教学大大提高学生的图书搜索效率,提高阅读有效性,避免了盲目性阅读。

当然,大量的阅读是需要时间的,所以语文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合理安排自主阅读的时间,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阅读积淀。

“授人以鱼利有限,授人以渔益终身。”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受益无限,使学生的阅读能够随心所欲,畅所欲言。通过阅读交流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习作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以收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的目的。

3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人机互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理念的重要内容。教师应灵活运用电子白板的功能,发挥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形象直观、人机交互的优势作用,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素养,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例如,在进行《桂林山水》教学时,学生通过深入细致的阅读感悟之后,笔者利用电子白板进行人机互动,让学生结合课上所学所悟画出自己认识的桂林山水。学生利用手指在白板上绘画,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提高阅读实践能力,彰显学生的个性特点。

生物学科素养解读篇4

一、小学生科学阅读缺乏的主要原因

1.教师和学生的科学阅读意识不强

一直以来,教师和学生往往认为阅读是语文学科的事情,科学学科的学习方式主要是“做中学”,不阅读也能学好科学,科学阅读对于学生的素养形成没有多大价值。这种片面的、肤浅的“学科”视角,导致了从上至下对科学阅读的忽视。

2.教师的阅读代替了学生的阅读

为了进一步做好教学设计,科学教师已经反复地阅读教材、教师指导用书以及其他一些辅助资料,并将其融会贯通于课堂教学。教师自然觉得通过自身的阅读,然后把自己的阅读收获和体会传递给学生就可以了。如果必须要学生进行科学阅读,那就布置学生背诵教材上的科学概念、实验结论等就可以了。

3.科学教材编写的不足

综观各种不同版本的科学教材,可以说是图文并茂,色彩斑斓,活动情景图和问题串提示构成了教材的主要结构。教材中虽然有较大篇幅的资料链接,但是缺乏连贯性和故事性,可读性不强,不能很好地引起小学生的阅读兴趣,缺乏应有的吸引力。

二、小学生基于绘本的科学阅读策略

科学绘本从儿童的视角出发,以儿童最能接受的方式,回答他们最想知道的科学问题,内容涉及人体、动植物、自然、地理、太空等方方面面。它既是科学启蒙读物,又蕴含着丰富的生命与爱的教育思想。目前,我国已从韩国、欧美等国家引进了不少优秀的科学绘本,这些绘本最初在家庭和幼儿园使用。笔者通过将科学绘本引入自己的科学教学实践中,不仅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科学知识,受到科学思想的熏陶,而且培养起了学生良好的科学阅读方法和习惯。

1.强化选择――不同学段不同内容

有教学专家指出:“绘本的阅读,要秉持功利的目的,不功利的过程。”什么意思?就是教师要时时把握好科学绘本阅读和科学教学之间的关系,把课程教学的“功利目的”隐于不功利的绘本阅读过程中。因此,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科学绘本,关键要在量和质上把好关。目前,我国本土原创的科学绘本较少,而引进的韩国、欧美等科学绘本与我们的教学内容不一定都贴切。所以,教师要广泛阅读,精选适合自己教学、适合所教学生特点的科学绘本,不要一味地从学生的阅读量上去盲目追求,以免导致学生的科学阅读缺乏目的性和结构性。

同时,教师要在推荐给学生阅读的科学绘本的质上下功夫。比如,在三四年级教学中,由于学生所处地理环境、阅读基础等原因,发现学生对动植物的认知和了解比较缺乏,所以就有针对性地给学生提供阅读菜单,动物方面的内容包括《我是漂亮的八色鸟》《海滩,谢谢你》《哎呀,吓我一跳》《仲夏夜的萤火虫》等绘本;植物方面包括《种子嘟嘟想变成什么呢?》《这是什么谷物呢?》《哇,好多好多的花儿》《蘑菇,你好吗?》等绘本。在五六年级教学中,学生对认知性的科学知识掌握较好,但对颇具系统的理解性科学概念掌握相对薄弱。因此,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拓展性的科学绘本,如《要不要跟我一起走》《影子是我的好朋友》《尖锐的“武器”》《怪物喜欢热》等绘本,引领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拓展科学视野,深化科学概念建构。

2.细化要求――不同学段不同读法

在小学生科学绘本阅读过程中,同一册绘本可以提供给不同学段的学生阅读。由于不同学段学生的科学认知基础、科学探究能力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不同学段的学生所采取的阅读方法也应该是不同的。比如科学绘本《金龟子,我为你骄傲》,在小学低年级,科学绘本运用的重点是讲故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较为感性的方式进行阅读。《金龟子,我为你骄傲》讲述的主要内容是:勤劳的金龟子一家每天都骨碌碌地滚粪球,金龟子宝宝因为了奇不想吃圆圆的粪球,而想吃三角形和正方形的粪球。终于,它认认真真地做了一个正方形的粪球,可是圆形的粪球滚了十圈,而正方形的粪块半圈都没滚到,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呢?金龟子宝宝从不远处推来了一辆平板车,可怎么搬上去呢?它想到了它爸爸曾经用一块木板就把箱子装上车子。于是,它用同样的方法顺利地把粪块推上了车。在金龟子宝宝拉着平板车兴高采烈地回家的路上,“哐当”一声,车轮陷进了坑里一动不动。路过的蚂蚁告诉金龟子宝宝把木棍塞到车轮底下,再垫上一块小石子试试。终于,它成功了,金龟子宝宝又拉着平板车飞快地上路了。阳光火辣辣的照在它身上,它累得筋疲力尽,拼命地找水喝。找了好久,它发现了一口井,用连着滑轮的绳子顺利地喝到了水。然后,它推着载有正方形粪块的平板车快快乐乐地回家了。故事中包含有斜面、杠杆以及滑轮等简单机械知识,这些知识并不是低年级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重点放在故事情节本身,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简单机械,而不具体讲解简单机械的原理,让学生体会到金龟子宝宝的智慧与快乐,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生在中年级再读《金龟子,我为你骄傲》时,教师可以将重点放在斜面、杠杆以及滑轮等简单机械的结构组成要素,并说说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简单机械?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再读《金龟子,我为你骄傲》这个绘本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采取科学的探究方法,采集系统的数据作为证据来解释斜面、杠杆以及滑轮的科学原理。同时,对生活中的具体例子能够做出合理的解释。这样富有层次性和差异性的绘本阅读,不仅可以激发不同学段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循序渐进地培养起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3.内化素养――不同学段不同价值

基于绘本的科学阅读在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过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实际阅读指导中要明确不同学段学生的阅读目标,要因时制宜、统筹兼顾地引导学生开展科学绘本阅读。在小学低年级,教师要营造出一种“看似无意却有意”的阅读氛围,不能有意识地提醒学生绘本的内容是以后要学习的知识,强行要求学生记住零碎的科学知识,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产生沉重的负担感,反而无法体现绘本阅读的应有价值。运用科学绘本辅助教学,教师一定要学会“收放自如”。比如前面讲到的《金龟子,我为你骄傲》这册绘本,低年级学生阅读时全然不知绘本与教材的联系,只是兴致盎然地参与其中,品味勤劳、智慧的金龟子用不同方法滚粪球的天真与乐趣,初步认识生活中的简单机械,从而全面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

到了小学中高年级,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实际,引导学生在关注“故事”本身的同时,理解和体验“故事”之外的科学要素,特别是科学实践、科学思想和科学情感等。比如《影子是我的好朋友》,在学生阅读绘本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一些体验性的活动制造影子,然后借助科学问题进一步探究影子形成的条件、光源与影子之间的关系等。学生在绘本阅读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激发出他们强烈的探究欲望,促进“动手”与“动脑”的高度融合与转化。在关注学生绘本阅读过程中的实践、理解和体验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科学思想和科学情感的形成与发展。比如《尖锐的“武器”》,介绍的是刺猬尖尖的刺可以抵御狐狸的侵袭,树袋熊尖尖的指甲可以牢牢地抓住大树,大鲨鱼锋利的牙可以猎取食物,海象尖尖的獠牙可以帮助它上岸等等,生动地诠释了动物特殊的身体结构与功能的良好关系,提醒我们人类要保护好地球上的每一个生命个体,构建人与动物和谐共存的生态系统。又如《动物吃些什么呢?》,讲述的是根据动物的粪便来分析它们所吃的食物,譬如大象的粪便里面夹杂着好多草,说明青草、树叶、果实等都是它的食物;老虎的粪便都是一大块一大块的,里面还有野猪毛,说明野猪、兔子等都是它的食物;松鼠的粪便小小的,形状像枣核,粪便旁边还有松子和橡栗,说明果子、鸟蛋等都是它的食物。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到的现象,运用实证、比较、归纳等科学方法寻找与之相关联的要素,探寻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使之真切地体悟到美丽的科学思想和情感。

生物学科素养解读篇5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英语;学科素养;能力;应用能力

农村小学英语教学受语言环境、文化基础等因素的制约,学生的英语水平较低,口语交际能力更差。按照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教师必须给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利用现代教育装备资源,科学整合英语信息,创设形象生动、直观有趣的英语课堂环境,为学生营造英语学习的氛围,轻松愉悦地接受英语学习,提高英语学科素养,落实新课程教学理念,达成三维教学目标。

一、利用图书馆资源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扩大学生的词汇量,了解新语法,养成用英语阅读的习惯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英语阅读和其他学科阅读一样,是一种实践活动。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我指导学生利用图书馆资源进行课内外阅读,同时在课上对学生进行英语阅读技巧的指导,有利于学生阅读兴趣的保持,形成用英语阅读的习惯。

学生在英语阅读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生词或语法的不理解,教师应利用课上时间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提示学生可以利用英语词典查阅生词,把这个生词放在句子中,通过前后句的意思进行整体理解。对新语法知识,可以指导学生利用英语专用工具书进行查询。对新单词、新语法要及时进行笔记,在学校期间进行师生交流,共同提高英语阅读素养。

二、改变教学模式,进行任务驱动教学研究,综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任务驱动法是英语教学中常用的学习方法,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英语教师必须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结合教材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科学选用教学方法,丰富学习途径,提高教学效率。任务驱动主要是结合教学需要,把教学内容分成几个部分,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通过合作学习完成预定的学习任务,提高学习效果。

比如,在“Howdoyougetthere?”的教学时,我分给学生学习任务,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统计本班同学上学时采用的交通工具,上课时用英语进行汇报,从而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实现有效教学。

三、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知识视野

信息技术手段地不断发展,大大提高了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了教学资源的共享。尤其是在农村学校,受文化底蕴、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学生缺乏英语的信息来源,英语知识面窄,学生缺乏英语口语训练的环境,很难用英语交流,而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效解决了这些难题。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英语口语交际情境,利用点读机、复读机进行人机互动,利用网络拓展学习空间,这些手段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比如,在进行英语六年级上册“whereisthesciencemuseum?”的教学时,由于农村条件的限制,大多数学生没有去过“科学博物馆”,头脑里根本没有博物馆的概念,更谈不上对博物馆的认识了。在这样的学情背景下,我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新课教学,发挥网络视频功能全方位展示科学博物馆,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新知。这种教学方式,大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与人交流,有效训练了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美文欣赏,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日常交际的习惯和能力

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应用,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学好英语对学生走向社会,进行英语交流大有益处。因此,我们英语教师,尤其是农村小学英语教师,更应该加强学生英语交流能力的培养。通过阅读经典英文美文,可以激发学生阅读英文文章的兴趣,培养运用英语进行日常交际的习惯和能力。

比如,在进行“whatareyougoingtodo?”的教学时,我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学完本节课新知识点后,布置给学生训练任务,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语言交流训练,掌握核心句型“whatareyougoingtodo?i’mgoingto….”遇到不会的知识点上网查询,几个学生可以形成合作学习小组,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利用网络资源查询生活中的一些常用语的说法,提高学生的日常口语交际能力。

生物学科素养解读篇6

一、激趣引疑,诱发阅读的动力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有了阅读的兴趣,学生才能从机械阅读转变为主动探索的阅读。为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教材的特点灵活创设合适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生物教材虽然不像情节生动的文学故事那样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有些甚至很抽象,但是可以利用生物学作为实验科学的特点,阅读之前,做个现象非常明显的实验,再配上几个有吸引力的质疑,就能诱发学生的阅读动力。例如:人教版必修一“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一节,笔者在上课伊始先做渗透作用的实验,现象很明显,漏斗内的液面上升了。不用任何语言,学生的兴趣就会上来了,紧接着安排学生提出自己的疑惑“,为什么液面会上升?”“漏斗内也换成清水,现象一样吗?”“半透膜是什么?”有了这些疑惑,学生自然会很深入地研读教材,去寻求答案来解决自己和同伴的疑惑。

二、授之以渔,掌握阅读的方法

作为实验科学,生物学的术语具有很高的精炼性。有效的阅读是建立生物学知识框架和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语言基础。因此,教师有必要在课上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

1.阅读时要“咬”文“嚼”字,只有逐字推敲,才能准确地领会一些专用术语的内涵。

比如,在阅读“基因突变”的概念时,不能肤浅地认为只要是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就属于基因突变,而应关注基因突变的实质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再联系基因和Dna的关系,就能全面掌握这个概念了。

2.阅读要注意“圈圈画画”。

在阅读教材、题目时养成圈划关键词的习惯,使得阅读具有针对性。例如:教材中的一句话:“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这句里面“绝大多数”就要圈出,不能认为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纵观近几年的江苏高考试卷,发现高考对单纯的知识记忆的考察越来越少,而对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的考察越来越多,并且题干都很长。有不少学生常常有这样的感觉,解题时无从下手,等到老师带着读题时又能很快领悟题目的要点。究其原因,就是他们的阅读素养的缺乏,导致解题时不能抓住关键词,不能有效提取题干中所给的信息。

3.阅读后要取其“精华”。

这个“精华”指的是知识要点。生物学科知识点多且繁杂,这就要求学生能够进行归纳记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渗透构建概念图的思想,指导学生联系前后所学的概念,相互比较、归类,把每节或每章的知识以概念图形式串联起来,使各个孤立的概念活起来。例如:阅读“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节后,要求学生将本节的概念串起来。刚开始接触概念图,学生可能有些无从下手,可以先给一些关键词,比如:“大分子物质”“小分子物质和离子”“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需要载体和能量”“自由扩散”和“胞吞和胞吐”等等,让学生整理、归纳,再相互讨论、分析。一段时间后,就可以放手让其自主归纳知识点了。

三、学以致用,检测阅读的效果

认真阅读、理解、分析教材都是为了答题做准备,下一步就要学以致用了。教师要精心选择阅读材料,这些材料可以来自于课本上的小资料、活动或是插图,针对这些材料编撰成习题,来训练学生阅读的能力,同时强化其语言表达能力。以往教学中常发现,学生在做文字材料的题目时,能够遵循阅读的原则找出关键词,却在写到试卷上时出现错别字,甚至出现专业术语使用不准确、回答问题的逻辑混乱等现象。这些现象的出现往往由于学生不注重语言表达,也与满足于“差不多”这样一个状态有关。例如:图上显示“超过最适温度后,随着温度升高,酶活性逐渐下降。”有些学生也能看出来,写出来就可能变成:“随着温度升高,酶活性丧失。”白白失分。

总之,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不是单单靠实施某一种教学策略就能实现的。教师需要加强示范、引导,从激发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入手,保持学生生物学习的动力,再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一步步体会阅读带来的好处,最终享受“开卷有益”带来的快乐。

作者:苗华单位: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生物学科素养解读篇7

关键词: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重要性;培养方法

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意识与行为习惯发展的基础阶段,同时也是进行行为意识培养的重要时期,语文课程教学活动需要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从培养学生的语言和文字应用能力角度而言,阅读是尤为重要的学习途径,而由于课本教学内容的限制,导致学生的阅读学习诉求无法得到满足。小学生具有强烈的猎奇心理,往往对于新鲜事物颇感兴趣,课外阅读能够为学生拓展多样化阅读素材,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针对课外阅读习惯的重要性及培养方法问题进行探讨,对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一、小学生养成课外阅读习惯的重要性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教学多关注与字、词、句,对于学生的语言能力及文学素养培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学生的阅读兴趣是调动学生自主开展阅读活动的驱动力,培养学生养成课外阅读习惯,能够使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主开展阅读活动,在广泛的阅读文本中寻求自身感兴趣的阅读内容,并能够在兴趣引导下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以实现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教育目的[1]。

(二)积累阅读素材,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写作是学生语言能力的外在表现,写作训练不仅考验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同时对学生的写作素材积累也有相对较高的要求,但是由于小学生在生活经验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很多学生在写作环节都会存在“无话可说”、“无处下笔”的情况。课外阅读是学生获取课外知识的有效途径,由于课外阅读素材相对广泛,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使学生积累更为多元的阅读素材,在进行写作训练时,学生在面对写作材料时,能够从自己的知识结构中搜集相关元素内容,为学生进行高质量的文本写作奠定基础,

(三)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小学教学不仅要完成“教书”任务,“育人”更是教学活动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可以让学生接触到多类型的文本内容,通过阅读文本的自主学习,理解文本所要表达的思想与内涵,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如:学生阅读《西游记》,在了解师徒四人降妖除魔取得真经的故事情节中,能够学习到师徒面对困难与苦难的坚韧;阅读《声律启蒙》,在吟诵中能够感受到中国语言文化所表现的韵律美;阅读《超新星纪元》可以让学生在科幻世界中调动自己的想象,并理解生命的真谛,游戏中可能存在快乐、可以存在杀戮,犯了错误可以“Gameover”,重新开始游戏,但是生命只有一次,让学生理解珍爱生命、珍爱地球的重要意义。多样的阅读内容能够让学生通过阅读活动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和认知,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二、小学生养成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方法

(一)创设良好的阅读条件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首先需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外阅读条件,课外读物、课外阅读场所等。学校应当积极开展“班级书架”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外阅读资源,班级书架可以为班内学生实现阅读资源的共享,也可以成为学校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中转站,同年级的不同班级可以进行班级书架图书的互换,便于学生可以获取更多优质的阅读资源[2]。

(二)合理安排课外阅读时间

学生的行为习惯形成需要教师的不断引导,教师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教材内容学习情况,同时还要在教学计划中为学生预留一定的课外阅读实践,组织每周一次或者两次的课外阅读学习和交流活动。在课外阅读学习和交流活动中,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其他同学的带动,使学生将课外阅读重视起来,并利用交流过程,深化学生对于阅读内容的理解,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学习活动,能够在与老师交流、与同学交流的过程中侃侃而谈,建立学生的自信心和信念感,有利于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

(三)对学生进行优质读物的推荐

当前文化市场中充斥各种类型的青少年读物,读物的文本质量也参差不齐,很多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读物的选择时会无所适从,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优质读物的推荐,以保证学生能够获取高质量的课外阅读读物,避免由于文本质量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造成影响。如针对中年级小学生可以推荐《千家诗》、《绿野仙踪》、《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等读物,针对高年级小学生可以推荐《狼王梦》、《绘本聊斋》、《三国演义》等读物,便于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四)发挥家庭教育对于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培养的重要作用

家庭教育理念对于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也具有直观影响,教师要重视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引导家长能够支持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和监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等,摆脱智能手机、电脑等科技产品对学生假期的束缚,让学生能够自觉阅读、爱上阅读,以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3]。

结束语:

小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积累阅读素材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同时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学校与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良好的阅读条件、合理安排课外阅读时间、对学生进行优质读物的推荐、发挥家庭教育对于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培养的重要作用等途径,促进学生课外阅读行为习惯的养成。

参考文献

[1]李士方.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J].语文教学与研究(大众版),2017,(7):110.

生物学科素养解读篇8

各国对于科学与科学家的态度究竟如何呢?《自然》杂志与其同一集团的附属刊物《科学人》杂志近期进行网络调查,看看对科学有认识的人对待科学有何国际差异。他们在网络上一共调查了超过2.1万名《科学人》杂志及其18国语言翻译版本的长期读者。尽管这些读者阅读的同样是科学杂志,对科学也有许多相同想法,然而在某些热门而敏感的议题上,意见却大相径庭。

东亚与世界其他区域的差异最大。举例来说,令人意外地,共有30%的日本读者与49%的中国读者,对进化论能够解释地球上物种的多样性认为应有合理的怀疑,相对的,在世界其他区域却最多在10%左右。

日本与中国的受访者,对于宇宙起源的学说,也有较多的怀疑。三分之一的中国读者认为,科学家不应与政治有牵扯,世界其他区域持相同意见者仅有10%。不过,由于调查方法的限制,所得结果还难说是定论。国家间的调查并不均衡,相对于美国及一些欧洲国家的数千名受访者,日本仅有1195名,中国更只有269名。此外,就算是相同的问题,来自不同国家的受访者,也可能因文化差异而导致不同的解读。尽管如此,这项调查仍颇具价值。许多调查结果普遍与预期相同,受访者都认为,科学家普遍比其他公众人物值得信赖,投资科学对于未来的经济增长很重要,同时也认同动物实验的必要性。值得注意的是,尽管2009年年底爆发了“气候门”事件,气候变迁也出现地域性的差异,但大部分受访者对于人为因素造成全强暖化的说法,持日益相信的态度。调查也显现出区域内的差异,欧洲人对基因改造作物意见分歧,而德国人更希望废除核能发电。

那么,应该如何解释日本与中国读者对于进化以及大爆炸理论的质疑呢?一些受访科学家认为,尽管这些区域受到基督教创造论的影响有限,不过神道、佛教等亚洲传统哲学思想,对于物种起源也有不同于进化论的一套解释,受访者对进化论的怀疑可能因此而生。

这个调查结果也使人想起,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10年12月的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称,目前中国公民科学素养水平落后发达国家20年之多。何谓科学素养?简单地说,就是人们对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以及它们的影响了解有多少。由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完成并公布的《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在前言中开门见山指出:“无论作为个人还是作为社会,科学素养都是利害攸关的。”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对任何国家而言,培养公众良好的科学素养都是一项迫在眉睫的战略任务。

生物学科素养解读篇9

1、课前阅读。搜集科学信息

运用信息搜集法进行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就是搜集信息。因此,教学中,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阅读是非常必要的。因为通过课前阅读可以搜集到相关的科学信息。比如在教学《食物在体内的旅行》时,要引导学生搜集食道、胃、小肠、大肠等消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方面的资料;在教学《食物中的营养》时,要引导学生搜集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在人体中的作用的相关资料等。这些资料的搜集要在课前完成。资料的来源可以是书籍、报刊,也可以是光盘或多媒体软件。学生搜集来的资料一定很多、很繁杂,教师一定要做好指导,首先要进行初读,对资料做初步的处理,标出所需的资料在文献中的页码、做出重点资料的标识、摘抄所需的资料等。避免出现学生只是带来一摞书,在课堂上一页一页查找的情况,因为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

2、课上阅读。分析处理信息

虽然学生对所搜集的信息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整理,但由于学生搜集的资料很不系统,而且一些内容在小学阶段很难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的方法对所搜集的信息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最后获得结论,形成正确的科学概念。比如在研究食道的结构和功能时,学生搜集到了这样的资料:食道位于胸腔内,是一个连接咽喉及胃的中空管状的肌肉结构,是食物通往胃的必由之路,位置在气管和脊椎的中间,长约25公分。食道的黏膜由鳞状上皮细胞、结缔组织及黏膜肌层所构成……这部分资料描述了食道的位置、长度、组成的细胞等内容,关于食道的结构特点涉及很少。关于食道的结构,在小学阶段学生只要知道食道具有平直、光滑、柔软的特点,可以很顺利的将食物运输到胃里就可以了。而食道在身体里的位置以及食道的黏膜是由哪些细胞组成的等内容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很难理解的。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再次阅读搜集来的资料,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进行思维加工,合理取舍,在小组合作、全班交流后达成共识。

3、课后阅读。积累科学信息

生物学科素养解读篇10

关键词:人文教育;物理教学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2-0230-01"科学"与"人文"的整合,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世界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物理学科的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更是一种课程文化的浸润与陶冶。物理学科作为人类认识自然的伟大成果,一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主要文化力量,同时它又促进着的物理学发展。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倡导人文精神的教育,以实现物理学的人文教育价值。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一些浅见。

1.从物理学发展史来渗透人文素养

爱因斯坦说:科学结论"几乎总是以完成的形式出现在读者面前,读者体验不到探索和发现的喜悦,感觉不到思想形成的生动过程,也很难达到清楚地理解全部情况。"科学发展史就是一部完整的科学家奋斗史,通过经历和科学家一样的大致探究过程,了解科学事业的艰辛以及科学家执着的求索精神,同时也将激励学生像科学家那样,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人文素养。使学生理解象居里夫人的祖国情怀;体会到科学家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熟悉了定量、定性、美学等的思维方式;形成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到在科学研究中兴趣,意志品质是非常重要的……所有这些对受教育者潜质的开发,诱导,形成自己的"榜样"都是非常重要的。

"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杨振宁在回忆录中写道,当他的父亲--清华大学数学系杨武之教授发现了其在自然科学方面的兴趣和天分时,却没有在这方面激励他,而是请了历史系的优秀学生为他讲授《孟子》,杨振宁说他后来在物理上取得的成绩与他父亲的这种教育是分不开的。"科学家和科学史对人文教育起到了桥梁作用。平时教学中组织学生阅读教材中的"读一读",并补充介绍一些科学家获得成果的经历和过程,分析他们的经验和从中应吸取的教训,帮助学生解读科学家的人生。如牛顿勤于思考、悉心钻研的故事,伽利略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向权威挑战的故事;布鲁纳用生命捍卫真理的故事;我国的墨翟和他的学生共同完成的小孔成像实验,并记录在《墨经》一书中,是世界上最早关于光的直线传播的记载;我国宋代学者沉括的成就--他最早记载了磁偏角,比西方哥伦布早400多年等等。

2.充分挖掘物理教材中的人文教育因素

新课标指出:物理课程除了发挥特有的科学素养功能外,应重视和发挥同样为物理课程所具有的但尚未受到重视的人文素质功能。依据这一课改新理念,现行人教版新课程教材已在各模块利用多种形式体现与渗透了物理的文化价值和人文精神。每个模块都安排有多篇阅读材料,其中有很多人文教育因素,如"从伽利略的一生看科学与社会"、"人类对行星运动规律的认识"、"牛顿的科学生涯"等等,这些材料都能给学生以意志、品行的教育和道德情操的启迪。又如,各模块中的插图也都经过精心设计,寓意深长,既是教材本身的需要,又是人文教育的重要素材,如在"物理学与人类文明"中有幅"长征二号型火箭载着神舟5号载人航天器直入云霄"的图片,在"宇宙航行"中有幅"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的图片,认真研读这些图片,并在教学中结合介绍神州5号或6号载人宇宙飞船成功发射、着落的过程,将有助于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有助于展现物理的广泛性、应用性。

充分挖掘与运用这类素材,有机地渗透人文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献身科学、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情操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还要注意挖掘新教材内涵,渗透人文教育,如学习"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时,我们要使学生认识到我国能源非常紧张,使学生意识到节约能源、合理使用能源不只是国家的事,而且是每个公民的大事。比如引入宋代诗人陈与义的"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将物理与文学有机结合。再有教材还专门设有"StS"栏目,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物理学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教材还安排了大量的"做一做""说一说""思考与讨论"等栏目,这有助于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开发,可以使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学习他人的长处,服从真理。

3.提倡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形精神及科学素养

在物理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并不是说不重视科学知识教育及思维训练,或者要把知识教育与人文教育相提并重,而是要形成一种合谐的教学观,促使学生合谐发展的人才,提高学生及至社会的综合创造力,在教学过程中提倡"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只有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之上,学生对建立在自己"研究和发现"基础上的科学原理的理解和掌握是深刻而扎实的,因此在解题和应用中十分灵活。而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精神、发现热情等综合人文品质都得到有效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