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古籍修复准备工作总结精选3篇古籍修复准备工作总结精选3篇

古籍修复准备工作总结精选3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6:18:26

古籍修复准备工作总结第1篇

2014年4月22日消息,由于四川气候潮湿,古籍脆化严重,传统修复方法主要是用纸张和糨糊手工修补,一名熟手一月能修复一本古籍就算快的了。全省古籍修复师不到50人,这么多的古籍文献,按照现有修复进度,四川的破损古籍一千年也修复不完。图为泛黄的书页千疮百孔,对着窗外的阳光斑斑点点,残破的页面好像一碰就会碎掉。

古籍最常见的损坏有虫蛀、鼠啮、霉蚀、粘连、酸化、老化等,传统修复方法主要是用纸张和糨糊手工修补。修复通常要经过揭、脱、补、托、裱、衬等工序。

从小就热爱传统文化的蔡鑫修书已经有3年多,一踏进修复中心,“纷繁嘈杂的世界一下就变安静了,仿佛时间也走得慢了。”他很享受修书的过程。

“要静得下心,耐得住寂寞。”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过程中,蔡鑫才真正体会到师傅当年领他进门时讲这句话的深意。图为来自泸州市合江县法王寺的1000多册残破《龙藏经》等待修复。

来自泸州市合江县法王寺的《龙藏经》破损严重,修补前,修复师小心翼翼地翻动书页。仔细审查该书的年代、装帧形式、破损情况和纸张等,根据具体破损情况而制定修复方案。

3年来,蔡鑫修复的古籍还不到1百册,遇到已经碳化,残破度达到一级的古籍,全部补齐一页都需要10多天。蔡鑫耗时最长的一次2个月才修复完一册。图为泛黄的书页千疮百孔,对着窗外的阳光斑斑点点,残破的页面好像一碰就会碎掉。

古籍修复全靠一双巧手,棕刷、喷壶、锤子、尺子、镊子、毛笔等工具让人眼花缭乱,每一样工具古籍修复师都能够熟练运用。

修复过程不能使用含有任何工业元素的胶水和纸张等,必需要使用全手工制作的仿古纸,最贵纸张一刀高达数千元。

蔡鑫所在的四川西部文献修复中心里长备了几十种仿古纸,最贵纸张一刀高达数千元,为的就是“修旧如旧”。

来自泸州市合江县法王寺的《龙藏经》破损严重,修复师用起子翻动书页。

修复师们埋头安静修复古籍,整个修复中心显得很静谧,偶尔只有翻动纸张的声音。

当修补完一册残破古籍后,修复师用小水壶喷出细雾状的水珠在每页上,然后一页页平整舒展地放在干净纸中。

修复师小心翼翼地用毛笔蘸上特制的糨糊刷在破损的位置上,将专门的补纸贴在上面,抚平后再将多余的纸小心撕去。

补纸如果比书页长的,修复师需要用剪刀将多出的部分剪掉,这也需要很好的剪功。

修复师裁下一片小小的补片,细致地用毛笔笔尖贴在书页虫蛀小洞上。

修复的补口必须在2mm以内,常年这样精雕细琢的工作,不少修复师的视力下降严重。

修补完的残破古籍,一页页平整舒展地放在干净纸中,叠放整齐,上面压上书板,然后在书板上用石等重物压实。24小时后,按顺序倒页在另外干净纸中,一般经过四次倒页后,书页就能干挺平整。

蔡鑫表示,每修补一页古书就如同完成一次与古人的对话,这是让他最享受的地方。图为经过几十道工序,残破古籍修复完毕,每一页基本浑然天成。

古籍修复准备工作总结第2篇

老话说,纸寿千年。纸张就像人一样,也有生老病死,会罹患霉变、虫蛀、鼠啮、酸化、老化等“病症”。

我们古籍修复师,就是“书医”。修复一本(套)古籍,时常要花好几个月。你这段生命,便和它难以割裂。往小了说,修书就是修行修心;往大了说,修书就是赓续民族文脉。

治病要千人千方,古籍修复也讲究一书一策。古籍纸色装帧不一而足,破损原因各有不同,残破状态千差万别,必须要有相适用的修补方案。

拿到一本待修的古籍,首先要核查、拍照、除尘,检查书籍的版本、册数及破损情况。然后测纸张酸碱度、厚度、拉力、白度,进行配纸。

接着是拆书皮、撤捻、分离书叶、书叶去污、修补书叶。用针锥、竹启等趁手工具,把古籍拆解开,用衬纸、黏合剂或者纸浆补书机,一处处、一页页地为残纸做“外科手术”。当一张张纸得到修复,就要喷水压平、折叶、剪齐、撴平、捶平,再穿纸捻、装书皮、打书眼、订线,还原古籍一册册的样貌。

我的体会是,古籍修复最难的,不在于技术,而在于取舍,使之呈现出岁月里最本真的姿态。从国家图书馆藏“天禄琳琅”,到湖北省图书馆的庋藏古籍,再到民间族谱,我修复古籍数百册。(张锐、夏静采访整理)

古籍修复准备工作总结第3篇

一把镊子,一个喷壶,一根毛笔,一把排刷,日复一日埋首在故纸堆里,一点一点地修补文化记忆,延续中华文脉。她就是古籍修复师廉成春。夏末的清晨,我们走进廉成春位于北京门头沟的工作室。阳光洒满了宽大的操作台,台面上摆着修复用的工具与未修复好的半成品,架子上陈列着各种纸张,倚墙放置的大木板上贴着正在晾干的修复品,墙角一大摞修复好的古籍正在进行压平处理,门口还有一大箱刚送来等待修复的古籍。古纸书香满屋,廉成春每天就在这里修复古籍,将自己的全副身心投入其中。

以敬畏之心修复古籍

古籍修复师也被称为“古籍医生”“书医”。一团团、一张张老化的古纸,一本本虫蛀、受潮、烧灼过的古籍,通过身怀绝技的古籍修复师之手,都可以“化腐朽为神奇”,重获新生。

在廉成春眼里,古籍修复虽然是一个小众、冷门的行业,却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古籍在其发展与传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古籍修复就是为了将古籍更好地保存下来,使文明得以延续”。破损的古籍尘封了漫漫岁月,是一位又一位古籍修复师前赴后继,将其修缮完备,让历史重现于世人眼前。

古籍修复工序复杂精细,有多达几十道流程。每拿到一本需要修复的古籍,廉成春都要“对症下药”,针对不同的破损程度、材质等,制定不同的修补方案。她说,无论是调好浆糊备用,还是给古籍拆线建档案,抑或是选择和原书协调的配纸,每一道流程都很重要,每一个步骤都马虎不得。

“修复古籍,修复的其实也是浮躁的心情。”廉成春说。这个工作极为考验修复师的能力、体力和耐性,每位古籍修复师不仅需要怀着耐心、细心和敬畏之心,具备高超的专业技术,还要集古籍版本知识、古籍保护知识、文史知识、艺术审美等于一身,将自己对古籍修复事业的热爱融入其中,“修书更修心,留艺不留名”。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古籍修复这项传统手艺也在不断地与新工艺、新技术进行创新融合。廉成春介绍,一些现代科技手段可以辅助古籍修复,包括使用多功能纤维测量仪、pH值测试仪、高倍显微镜、纸浆补书机、高清扫描修复台、电子压力机以及数字化保存等。在现代科技的帮助下,古籍修复正在变得更加精准与高效,但无论科技如何发展,手工修复的许多细节和做法仍是无法被取代的。

学技艺更是学做人

廉成春出生于“文物大省”山西,从小就受到家乡人重视历史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影响。年少时在亲戚家第一次见到古籍真迹,她就被深深吸引。从那时起,廉成春就下定决心要学习古籍修复。在专业院校学习了一定的古籍修复理论知识后,2013年,她前往国家图书馆古籍鉴定与修复方向大专班进修,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籍修复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杜伟生为师。杜伟生曾参与过《永乐大典》以及西夏文献等珍贵古籍的修复工作。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杜伟生都会为廉成春指点迷津。廉成春也始终牢记师父的叮嘱:“学技艺更是学做人。做人做事都要踏踏实实、认认真真。”

从事古籍修复十几年,廉成春说自己越修越谨慎,越珍惜、爱护古籍。秉持着古籍修复的诸多原则,如最少干预、整旧如旧、可逆性、最大限度保留历史信息等,她在工作中尽量减少给古籍带来二次伤害。如她发布的一条名为“补破不补字”的抖音短视频,就是向大家科普这样做是为了遵循最少干预原则,不影响文物鉴定。曾有人说,浆糊是古籍修复师的重要工具甚至“秘密武器”,配方秘不示人。廉成春说,其实修复古籍的秘密不在浆糊的配方,而在修复师的心态,讲究个人经验,她的浆糊配方可以毫无保留地告诉大家。如果一定要说出她的“秘密武器”,那就是她历次修复古籍时积攒下来的碎纸片,哪怕是极小的,也要收集起来,妥善保管,视如珍宝。因为古籍修复讲究修旧如旧,配纸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在选择配纸时应遵从原料相同、颜色相合、厚薄相宜、帘纹相近等原则。古纸可遇不可求,廉成春平时便利用各种机会收集可用的各类纸张,做一个“有心人”。

修复工作是个慢活儿、细致活儿,廉成春有时候一坐就是一整天,时间仿佛在这里慢下了脚步,技术在时间里一点点地积累与沉淀。她说,每当自己修复古籍时,用指尖抚摸着纸张,仿佛能感受到时间在书页上留下的痕迹,也能通过前辈古籍修复师的修复痕迹和材料等,想到前辈是在怎样的环境下、用怎样的心态在修复古籍,跨越千百年与古人对话,是一种极为奇妙的体验。

廉成春曾修复过一册共24页、价值300多万元人民币的北宋孤本。她将其中一页复制装裱,挂在工作台上方的墙上。这是她本人最满意的作品吗?面对这样的提问,廉成春表示,不论经手的古籍价值几何,自己都是同等对待的;她对自己修复的每一个作品都是满意的,否则不会交出去。说到十几年古籍修复工作最重要的收获,她说,并不是一个个修复好的物件,而是一种景仰民族文明、尊重历史文化的情怀。

通过短视频来传播推广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古籍修复,2018年,廉成春在抖音平台开设了自己的账号,开始发布有关视频,迅速引发网友关注。至今她已发布近150个视频,积累了近8万粉丝,修补破损书页的视频获得上千万播放量和70多万点赞。同行说,廉成春把古籍修复这个冷门行业搞热了。杜伟生对此也给予大力支持,认为短视频传播有利于古籍保护和修复。

许多年轻人留言表示希望学习古籍修复甚至从事这项工作,廉成春非常欣慰,也表示了鼓励。她说,现在等待修复的古籍很多,很希望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加入这个行业,增添活力和新生力量。她建议感兴趣的年轻人先在当地传习所找机会深入了解一下,不要冲动,理性的爱才能长久。网上也有一些质疑和不解的声音,廉成春看了听了不急不恼。她告诉笔者,这是因为网友对古籍修复的了解还太少,自己有责任和义务持续向大家普及相关知识,让更多的人对此有更为深入的了解。平时她常利用休息时间去中小学课堂,为孩子们介绍古籍修复知识,展示自己的技艺。最近,廉成春加入了字节跳动公益联合有关单位发起的“寻找古籍守护人”活动,为推动古籍活化,让古籍被更多人看见,贡献自己的力量。

廉成春既沉稳能干,也利落爽快;既安静古典,也时尚爱美。在抖音上,她还分享了自己在精神高度集中的古籍修复工作之余,跳现代舞的优美舞姿;她也分享了她的孩子在耳濡目染的熏陶下也在尝试学习古籍修复的片段。“择一事,终一生。”廉成春说,对古籍修复师这份“寂寞”的职业,“我会保持一辈子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