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安全生产的方法十篇安全生产的方法十篇

安全生产的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6:13:36

安全生产的方法篇1

【关键词】安全;人性管理方法

安全在企业是天字号大事。实现安全生产不仅能保证正常的生产状态,还是对社会贡献,对企业的忠诚,对自已的负责。安全生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生产设备、现场环境和岗位人员,这三者,其中人的因素至关重要,占第一位。有据可查,人的不安全行为是造成事故的最重要的原因,约占整个事故率的90%。究其事故发生的原因,大部分事故从表面上看是设备造成的,认真分析该设备的每个管理细节,还是与人的误操作密不可分,区别在于,分析人和设备在事故中所产生的作用到底有多大,到底谁是主要原因、谁是次要原因。这就说明,只有工作环境中的人,才是造成生产过程中安全或事故的责任者。因此,实现安全生产必须要按照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点,帮助员工树立安全意识和提高安全生产的能力,使安全工作步入人性化的管理轨道。

一、人性化管理的概念

“人性化管理”是由现代行为科学演变出来的一种新的管理概念,是一种以围绕人的生活、工作习性展开研究,使管理更贴近人性,从而达到合理、有效地提升人的工作潜能和高工作效率的管理方法。

人性化的安全管理就是采用让员工容易接受、愿意接受、主动接受的管理方式,引导员工提高安全意识,增强安全防范能力,让员工真正体会到搞好安全生产是对员工生命健康的爱护,是维护员工根本利益的体现。

二、人性化管理的意义

能否做到安全生产,关键取决于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取决于员工对安全工作的认识、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取决于员工对安全问题的个人响应和感情认同。只有大力推行人性化的管理,才能引导员工树立科学的安全观,极大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主人翁责任感,加强员工对公司的忠诚度,让每位员工都能够发扬“不在其位,也谋其职”的精神;只有在安全生产中实施人性化管理,才能使员工上班时的心情更加愉悦,值班时的氛围更加融洽,相互间的配合也会更加和谐、顺畅。能够使安全工作从被动变成主动,从而提高企业的安全水平和服务质量,更好地保障安全。

三、人性化管理的方法

一是要体现人文关怀

管理者要把员工当成自己的兄弟姐妹看待,设身处地地为员工着想,从尊重员工生命和健康的情感观出发,带着感情抓安全,带着责任抓安全。在安全工作中,把管理融于亲情之中,于细微之处见真情,打造有“亲情味”的安全文化平台,让其身心愉悦地工作,无后顾之忧。在实际工作中不妨采取“感情投资”的方法,逢年过节“送温暖”,盛夏酷暑“送清凉”,管理者经常深入一线慰问员工,开展“五必访、五必谈”活动(五必访,即家庭发生纠纷必访,病休或住院必访,婚丧大事必访,家中遇难事必访,情况不明未上班必访。五必谈,即:员工互相有意见隔阂必谈,入党提升或当了先进必谈,工作中发生较大失误必谈,违反规章制度必谈,较长时间外出返回必谈)等等。通过经常性的举办一些小型多样的活动,寓教于乐,体现人文关怀,帮助员工及时化解心中的思想疙瘩,沟通和激发员工的内心情感,使其在家情绪稳定,在岗精力充沛,从而消除管理中的抵触情绪,更好地激发员工们的潜在动力。

二是要强化制度约束

强调安全生产中的人性化管理,决不是说安全生产的各种规章制度可有可无、无足轻重,更不是说各种制度在建立健全和贯彻执行中可以形同虚设、敷衍了事,否则就会陷入认识上的误区。安全生产人性化管理在人性化扬善的同时,必须依靠制度化惩恶保善。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以人为本不是以和为本。一个企业如果只讲和谐不讲纪律,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因此,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并认真贯彻执行,是推进企业安全生产的基本保证。从根本上讲,制度是对前人安全生产经验教训的梳理和总结,是企业宝贵的精神财富。制度一旦建立,人人都要执行。在安全管理过程中,要按照对事不对人的原则,以制度为准绳,对违反安全生产管理规定的人和事进行严肃认真的处理,迫使广大干部员工自觉遵守企业的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加大预防和防范措施,努力做到一切问题都可以避免,一切事故都能够防范。使安全生产形成一中常态健康运行机制,并不断拓宽安全管理的领域和层次,保证企业这部大机器的安全稳定运行。要让广大员工充分认识到,严是爱,松是害的道理,在整个安全管理过程中始终贯彻一个“严”字,将以人为本具体化。

三是要提高员工素质

员工是执行安全第一生产方针的最直接的人员,是安全生产过程中的实际操作者。因此,员工安全素质和安全能力将直接影响到安全生产整个过程,决定着生产活动能否顺利进行。一些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这样的员工,制定工作措施大而化之;工作安排粗枝大叶;现场检查马马虎虎;干起活来,凑附应附,或者仅赁主观经验;出现问题隐瞒不报,不吸取教训,所有这些都制约安全生产的健康发展。因此,煤炭企业必须塑造一支具有高度的思想政治觉悟和组织纪律性,同时还要具备较高的安全技能素质的员工队伍,这样,才能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安全防线,安全生产的人性化管理才能落到实处。

四是要丰富文化底蕴

文化是企业的软实力,文化引领是最好的引领。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激发和培养企业员工良好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生产的习惯,是安全生产人性化管理的关键。树立人本理念,倡导安全文化,需要持续地宣传和引导,严肃安全执法力度,提高员工安全意识,提高自觉性,让每位员工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安全生产的责任感,工作中要认真剖析自已和他人在思想上或行为上的不安全的行为,做到员工之间相互关心,相互提醒,相互监督,树立我为他人安全,他人为我安全集体安全意识,提倡良好的安全作业习惯,从而提高规章制度的执行力,确保安全生产长治久安。

总之,安全生产人性化管理,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和各个环节,需要探索和解决的问题还很多。需要不断总结和提炼,逐步形成个性鲜明的安全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为企业的安全发展贡献力量。

安全生产的方法篇2

1.1实现安全管理工作的“精”

精细化管理就是要改变传统的“一把抓”、什么都要抓什么都要管,最终导致的什么也抓不好,什么也管不好的现状,真正实现管理工作的“精抓”,即抓重点、抓关键。一是抓思想。很多煤矿企业管理人员以及工作人员在思想上对精细化安全管理认识不到位,认为煤矿企业本身就是一种粗放型企业,管理方法也不应该过于细化;有的管理人员对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形成习惯,不愿意尝试新的方法;有的认为目前的管理工作已经到位,精细化管理是为多余,这些错误思想都使煤矿企业推行精细化安全管理遇到了阻碍,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要采取“请起来”和“走出去”的方法,要让具有先进经验的单位来到企业进行座谈,与本企业的职工进行现场交流,还可以组织一部分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到先进单位进行现场观摩学习,亲身体验精细化管理给煤矿企业带来的显著效果,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精细化安全管理意识。二是抓学习。精细化管理其最终目的是实现人员素质的整体提升,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实际操作人员,只有成为真正的“内行”,才能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突出贡献。管理人员不但要加强对精细化安全管理知识的学习,同时还要加强对本行业专业技能知识的学习,只有在精通业务的前提下,才能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做到合理布置、细致安排,才能保证政令畅通,使各项工作能够有条不紊的顺利开展。

1.2实现安全管理工作的“细”

一是细化制度。管理制度是企业职工在实际生产中应该共同遵守的准则和规定,每个企业之所以能够正常运转,就是有统一规范的管理制度为前提。要实现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精细化运作,首先要制定精细、规范的管理制度以及工作标准,作为衡量职工工作成效的依据。要建立起从机构设置、职能分工、工作流程以及各个环节、各个程序的系统、全面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让每个职工都有规可守、有章可循。二是细化责任。责任的细化与强化是促进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以及各项工作任务得到有效落实的保障。要实现安全生产精细化管理,就要在建章立制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要对各项工作责任进行量化分解,使每个人、每个岗位、每个环节都权责分明。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履职尽责,秉承“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起“层层负责”的责任制度,强化责任意识,严格责任制度,做到安全生产、人人有责。三是细化考核。细化考核是使安全精细化管理工作落到实处的方法和手段。通过考核建立激励机制,可以充分调动职工安全生产的积极性。考核内容应做到量化与细化;在考核的过程中,要注重考核的层次性,即采取逐级考核的方法;考核范围应具有全面性,参与企业生产、管理的每一名职工都应该包含在考核对象中,从企业经营管理到实际安全生产的每个环节应该纳入考核范围容中;考核工作应真实有效,对于考核结果,应做出相应的奖罚兑现,使考核不流于形式,真正发挥其推动精细化管理的积极作用。

2总结

安全生产的方法篇3

今年5月,区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对我区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并就检查情况与区人民政府交换了意见,指出了当前全区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为切实整改区人大常委会对《安全生产法》贯彻实施情况执法检查反馈意见的有关问题,特制订整改实施方案如下:

一、组织领导

区政府成立区人大常委会对《安全生产法》贯彻实施情况执法检查反馈意见有关问题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蒲开文任组长,区委常委、副区长邵瑜,副区长朱继中、冯紫明、张洪祥、朱俊、史江任副组长,区安委会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负责整改工作的组织领导。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安监局,安监局副局长刘军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整改工作的综合协调工作。

二、整改内容、责任领导、责任单位及工作重点

1、关于《安全生产法》宣传的广度、深度不够的问题。

责任领导:朱继中

牵头部门:区广播电视局、区电子政务中心、区安监局

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城区街道办事处、区政府有关部门、开发区科技园。

工作重点:深入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习宣传、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活动,认真宣传贯彻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有关部门、单位要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宣传活动,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形成人人“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良好社会氛围。

2、关于农村建房无规划设计、无资质施工等问题。

责任领导:蒲开文

牵头部门:区建设局

责任单位:区建设局、区发改委、区监察局、区国土分局、区环保局、区公安分局、区水利局、区房管局、区电力公司、各乡镇人民政府、城区街道办事处、开发区科技园。

工作重点:深入开展建筑施工安全专项整治,对在建工程现场安全管理和防护情况、消防通道和设施配套建设情况、危房改造等进行检查,重点对各乡镇集镇及农村建房无规划设计、无资质施工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整治,从重从严查处建设工程违规发包、个人和不具备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承揽工程。研究解决农村建房安全监管长效机制,规范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3、**市白塔花炮厂厂房不符合安全要求和小东门烟花爆竹市场安全隐患突出等问题。

责任领导:朱继中

牵头部门:区安监局

责任单位:区安监局、区公安分局、区经委、区建设局、区工商局、区国土分局、区环保局、区质监局、区中小企业局、区卫生局、区电力公司、**镇人民政府、东城街道办事处。

工作重点:深入开展烟花爆竹市场安全专项整治,对小东门烟花爆竹经营市场进行全面排查,规范经营行为,对不具备安全经营条件和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违规经营门市,按照《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要求,坚决依法取缔。督促指导**市白塔花炮厂、清江鞭炮厂按照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质量标准化建设要求对厂房进行改造,切实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4、小街子、文星街消防安全隐患突出等问题。

责任领导:蒲开文

牵头部门:区公安分局

责任单位:区公安分局、区建设局、区房管局、.区城管局、区环保局、区文体局、区工商局、区广电局、电信公司、区电力公司、东、西城街道办事处。

工作重点:深入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整治,重点对文星街、小街子、土星街片区消防安全进行检查,重点整治电力线路老化、架设不规范、私拉乱接等问题,安装配齐消防设施,严肃查处锁闭、封堵或占用疏散通道等违法行为,整治消防通道不畅、消防设施不齐等火灾隐患。

5、农用车、两轮摩托车、三轮车违规载客,安全管理不到位等问题。

责任领导:蒲开文

牵头部门:区公安分局

责任单位:区公安分局、区交通局、区农机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城区街道办事处、开发区科技园。

工作重点:深入开展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要以宣传《道路交通安全法》为重点,集中开展对经营业主、驾驶人员、中小学生和干部群众的交通安全教育,提高全民交通安全意识。重点查处农用车、货车载人,两轮摩托车非法营运和三轮车超载搭人行为。公安、农机、交通等部门要充实基层执法力量,加强对重点时期、重要地段的监控,从严打击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确保道路运输安全。

6、农网改造不彻底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

责任领导:冯紫明

牵头部门:区经委

责任单位:区广电局、区电力公司、电信公司、各乡镇人民政府。

工作重点:加强安全用电知识教育,增强农民安全用电意识。深入开展农电安全专项整治,健全农电线路、电视光纤线路、通信线路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管理责任,整治电力线路、通信、闭路电视光纤同杆架设和在电力线路下违规建房,禁止无证操作和私拉乱接,排查、整治农网改造中的安全隐患,严防农电事故发生。

7、乡镇安办建设不规范、安监队伍亟待加强等问题。

责任领导:朱继中

牵头部门:区安监局

责任单位:区人事局、区编办、区财政局、区安监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城区街道办事处、开发区科技园。

工作重点:进一步加强乡镇安全监管机构建设,落实人员、编制及工作经费,完善设施设备。进一步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全面推进乡镇安全生产委托执法,推进乡镇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夯实安全生产基础。

三、整改措施和工作要求

各地、各牵头部门、各责任单位要按照区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落实责任,强化措施,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扎实抓好整改工作,确保各项整改任务落到实处。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牵头部门和责任单位要切实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结合实际制订整改方案,落实整改责任,保障经费投入,强化整改措施。主要领导要亲自抓,亲自过问,协调解决好整治中的具体问题,确保整改工作顺利进行。

(二)加强宣传教育。各地、各相关部门要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百日安全督查专项行动和“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充分利用会议、标语、墙报、会议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全民安全意识,努力营造人人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良好社会氛围。

安全生产的方法篇4

[关键词]安全投入;经济效益;生产可能性边界;隶属度

中图分类号:X9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4-0160-03

Studyonproductionpossibilitiesfrontiermodelbasedmethodofsafetyinvestmentoptimization

Chengyue1SongShouxin2

(Schoolofeconomicsandmanagement,BeijingJiaotongUniversity)

[abstract]Safetyisproductivity.Suchproblemsastheproportionofsafetyinvestment,inadequateorexcessiveamountofsafetyinvestment,willaffecttheeconomicbenefitsofsafetyinvestmentandthenormalproductionoperationinthewholeenterprise.thispapermainlystudieshowtheproductionpossibilityfrontierworksintheoptimizationofthesafetyinvestment.thepaperwillstudyonthequantitativeanalysisofanengineeringproject.Safetycostswillbedividedintotwomajorcategoriesincludesecurityequipmentcostandsafetypreventioncost,thenbuildacoordinatesystemthroughthesafetyinputdistributionfittingboundarycurveandtheactualeconomicconditions.and,theSecurityinvestmentpossibilityFrontiermodelwillbebuild.amembershipfunctionswillbefoundedthroughmatLaBaccordingtotheactualeconomicsituationoftheenterpriseandoperationmode,themembershipdegreeareintroducedtoverifytherationalityofsafetyinvestmentdecision-making,tomakesuretheenterprisesafetyinvestmentdecisionwasoptimized.

[Keywords]safetyinvestment;economicbenefits;productionpossibilityfrontier;

membershipdegree

引言

长久以来,以人为本都是我国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公民的安全理念发生了变化,对安全生产的关注开始提高,追求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成为社会的首要目标,也是共同目标。

我国近年每年职业事故死亡约1.5万人,以第二产业为主的从业人员的10万人死亡率约为8.1,是发达国家的数倍;职业危害也十分严重,每年新发职业病例数均在万例以上,且逐年上升;各类事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每年因各类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在2000亿元以上。中国安全生产的形势十分严峻,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发展。

研究表明,我国的企业大量存在着生产事故的严重性与安全生产资源保障、安全投入的显著矛盾,安全投入严重不足,且缺乏科学性。随着国家及社会对安全生产的重视度越来越高,研究企业的安全投入产出规律及安全投入决策方法开始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

1.安全经济学相关理论

1.1基本概念

安全投入是指一国或企业用于与安全有关的费用总和,安全投入包括安全措施经费投入、个人防护用品投入、职业病预防费用等等[1]。

安全成本是指实现安全所消耗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它是衡量安全活动消耗的重要尺度。安全成本包括实现某一安全功能所能支付的直接和间接的费用。

总的来说,安全投入和安全成本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安全投入是从安全产出的角度来表征安全经济活动,安全成本是从消耗的角度来表征安全经济活动。理论上,企业的任何资源都可以货币化,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二者的数量关系是相等的。其目的都是为了保证企业的安全生产,本文中安全投入和安全成本并不严格区分。

1.2安全产出

企业安全产出包括两个方面,减损产出和增值产出,表现在企业安全运营中即为生产责任事故的减少量,以及企业社会形象的提高带来的经济效益。

根据安全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安全投入的经济效益有两种具体表现形式,一是用“利益”的概念来表示安全的经济效益,(即“比值法”,安全投资经济效益=安全产出量/安全投入量);二是用“利润”的概念来表达安全的经济效益,(即“差值法”,安全投资经济效益=安全产出量―安全投入量)。

此外,可以用来近似的表示安全产出的还有效率、安全投入经济效率和效果。

对企业而言,效率是指生产要素的投入与产品的质量和数量之比,即劳动消耗与成果之比。企业管理的目的是以一定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或以较小投入取得一定的产出。效率的计算公式为:效率=(产出量/投入量)×100%。效率反映了企业或社会资源的投入收益率。[2]

经济效率是指经济系统输出与输入的经济总量之比较。经济效率的计量一般是货币为计量单位。通常用“投入产出比”、“所得与所费之比”或“效果与劳动消耗之比”等来衡量经济效率。

效果是指投入资源的实际产出与期望或应有的产出之间的比较,它反映实际效果相对于计划目标的实现程度,效果=(实际产出量/应有产出量)×100%。

2.企业安全经济效益分析

2.1安全的经济效益

安全经济学学科中提出了两种安全经济效益分析的方法:

(1)安全投入和产出的差值;

(2)安全投入和产出的比值;

二者都是用安全投入和安全产出来综合反应。

2.2安全成本分类

1.2节中提到,安全成本是一种企业在实际生产运作过程中的各种资源的消耗。我们认为,安全成本可以货币化,以资金的形式表达。

企业安全成本包括一系列费用支出,根据广义安全成本的定义,我们把安全成本分为保证性安全成本和损失性安全成本。保证性安全成本是指为保证和提高安全生产水平而支出的费用,它包括安全设备费用和安全预防费用;损失性安全成本是指因安全问题影响生产而产生的损失,它包括企业内部损失和企业外部损失。

保证性安全成本包括:

①安全设备费用:安全设备费用是指为了购置安全工程、设施以及监测设备、仪表等支出的费用,其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一定的安全生产水平而提供基础设施。

②安全预防费用;安全预防费用是指为运营安全工程的设施,进行安全管理和监督,安全培训和教育而支出的费用,其目的是为了防止安全问题的产生,使保证性安全措施发挥应有的效能。

损失性安全成本包括企业内部损失和企业外部损失。其中企业内部损失是指由于安全问题使企业内部引起的停工损失和安全事故本身造成的人员及财产损失;企业外部损失是指因安全问题引起的发生在企业外部的损失和影响。

保证性安全成本和损失性安全成本有着内部联系,即保证性安全成本越高,安全工程、措施、管理防范越完善,安全问题越少,损失性安全成本就会越低;反之,损失性安全成本相应会越高。

3.基于生产可能性边界模型的安全投入方法优化

3.1生产可能性边界模型

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possibilityfrontier),下文均简称ppF,用来表示经济社会在既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最大数量的组合,反映了资源稀缺性与选择性的经济学特征[3]。常见经济学教材中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是向上弯曲的,即凸函数,而不是一条直线或凹函数,这是因为通常情况下边际成本递增。企业安全投入的经济规律也符合边际成本递增的规律,因此,可构建安全投入ppF模型。

企业安全投入方法的主体是企业管理者,因此,模型中只涉及前期保证性安全投入,不包含后期损失性安全投入,把保证性安全投入分为两大类,即安全预防费用和安全设备费用,可建立坐标系,如下图3-1。

假设在有限的安全投入下,企业可选择的进行安全投入的方法有很多,可以以任意比例和数额进行安全投资,即出现在曲线周围的不同的数量点,每个区域代表不同的安全投入策略带来的经济效益。因此,安全投入优化方法研究的核心,即采取一定的措施调整安全预防投入和安全设备费用的投入量及二者的投入比例,使得企业安全投入取得的经济效益最大。

3.2样本的选择

企业安全投入方法的优化,是建立在对往年安全投入资金数量和比例研究的基础之上的,因此构建对企业安全投入有实时指导意义的模型,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样本进行模型的模拟。

我们按季度将中交第四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于2010-2011年在某项目中投入的安全生产费用进行整理归类,提出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前期保证性安全成本,(表3-1)。其中,把完善、改造和维护安全防护、检测、探测设备、设施支出,以及配备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和现场作业人员安全防护物品支出归类为安全投入中的安全设备费用,其余与安全检查、安全评价及人员培训相关的项目归类为安全预防费用(表3-2)。

由表3-2可生该项目安全投入费用分布图(左下图3-2),我们可以看出,该公司除了少数几个季度在安全投入方面总数额较高,其余时间段的安全投入数额总数相差无几,安全设备费用在项目开展中后期每个季度基本持平。但在安全预防方面的费用总体呈现上升趋势,隐患排查及人员安全培训等逐步受到重视,安全费用季度总额在减少,经后期总结,损失性安全成本在降低,经济效益在增加。

3.3企业安全投入可能性模型

企业安全投入可能性模型的构建,需要以企业目前的经济实力及安全投资计划或意愿为基准,模型的构建对象可以是企业整体,也可以是针对企业的某一个具体的生产项目。其中,模型中的各个参数都是可控的,我们还是以中交第四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的这一项目为例,构建其安全投入可能性模型。

由图3-1企业安全投入ppF模型的构建思路,首先要明确企业安全投入在坐标系中的大致区域,也就是边界曲线的确定。边界曲线的确定主要受到企业资源的限制,即该企业每个季度能投入的安全费用数额上限,以及每一项费用的最大投入量,我们由该项目在2010-2011年度的安全费用分布图可以首先确定大致区域。

不同企业对安全投入效益或效果的评定标准不一,因此,在模拟边界曲线时,应根据实际需求选取适当的样本数据点。在本文中,很容易看出坐标中的个别散点是无效的,要删去。例如2011年第一个季度中,安全预防费用过低,导致第二个季度要增加费用来保证安全生产。由此,我们可以模拟出企业在该项目中安全投入的ppF模型右上图(图3-3)。

3.4企业安全投入的隶属度

企业安全投入可能性边界模型对企业进行安全投入决策的优化,可以借助隶属度函数来实现。

隶属度是指某个元素X或者(X,Y)属于集合ε的测度或程度,在本文中,集合ε即为模型中ppF边界曲线与坐标轴构成的区域,任意一种组合的安全投入决策都可视为一个元素,其测度即可表示该决策的合理性。在综合考虑企业可用于安全投入资源的前提下,确定其最合理的安全投入效益可能性曲线,那么,构造合适的隶属度函数,就可以分析出新一轮的安全投入决策对于相对最优投入的隶属度。

在matLaB软件中建立模糊推理系统,由Fuzzy()函数打开模糊推理系统的程序,编辑相应语句构造模糊推理系统原型,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参数,即可输出变量隶属度函数,求得安全投入决策的隶属度,对企业进行安全投入具有指导和优化意义。

4.总结

1)本文主要研究了经济学中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在安全投入方法的优化中的应用。文章以中交第四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的一个工程项目为案例为依托,整理项目费用明细,将安全费用分为安全设备费用和安全预防费用两大类来构建坐标系,最终构建安全投入可能性边界模型。最后,以期根据企业的实际经济情况与运作模式,构建合适的隶属度函数,引入隶属度来验证安全投入决策的合理性,优化安全投入决策。

2)由于文章研究内容以构建模型为主体,构建隶属度函数部分的描述相对薄弱。

3)因笔者专业知识、以及可查阅的资料有限,文章在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方面都还存在很多的不足,恳请指正。

致谢

衷心地感谢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给予我帮助的老师和同学,特别是在我提出想法的时候给予鼓励的安全经济学任课老师!

参考文献

[1]姚庆国.《论安全成本与安全成本核算》,山东社会科学,2001:87-89.

QinguoYao.《thetheoryofsafetycostandsafetycostaccounting》.ShandongSocialScience.2001:87-89.

[2]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六版.2012:25-29.

Kunman.《principlesofeconomics,microeconomicbooklet》.SiXtHeDition.2012:25-29.

[3]罗云.安全经济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3-22.

YunLuo.《safetyeconomics》.BeiJing.Chemicalindustrypress.2004:13-22.

[4]罗云.安全生产成本管理[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7:20-55

YunLuo.《thecostadministrationofproductionsafety>.BeiJing.Coalindustrypublishinghouse.2007:20-55.

[5]袁新生.《LinGo和eXCeL在数学建模中的应用》.2007:129-153.

XinshengYuan.《theapplicationofLinGoandeXCeLinmathematicalmodeling》.2007:129-153.

[6]薛定宇.《控制数学问题的matLaB求解》.2007:337-352.

DingyuXue.《ControlmatLaBmathematicalinproblemsolving》.2007:337-352.

[7]胡守信.《基于matLaB的数学实验》.2004:63-69.

ShouxinHu.《BasedonthematLaBmathematicalexperiment》.2004:63-69.

[8]刘松涛.《企业安全生产的经济效益分析及预测方法研究》[D].济南:山东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4:17-25.

SongtaoLiu.《theeconomicbenefitsofenterpriseproductionsafetyanalysisandtheforecastmethodresearch》.Jinan.Shando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d].2004:17-25.

[9]王梓哗.《不同形状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与生产者决策》.科技创新导报,n0.33,2011:186-190.

Ziyewang.《theproductionpossibilityfrontierandproducerdecisionsindifferentshapes》.ScienceandtechnologyinnovationHerald.2011:186-190.

[10]刘鹏.《知识型企业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及其启示》.科学学研究,第22卷(第5期),2004:513-516.

pengLiu.《Knowledge-basedenterprisesofproductionpossibilitycurveanditsrevelation》.Scienceresearch,vol.22(5).2004:513-516

安全生产的方法篇5

 

一、概述

 

石油行业是一个重要的行业,其发展的好与坏将从不同程度上影响着社会以及国家经济的发展。当然石油也是我国重要能源之一,油田企业能够良好的运行将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另外,在油田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还有一方面的内容也是非常的重要的,它是油田企业能够良好运行的基础或者说是前提,这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企业当中的安全生产问题,油田若要能够顺顺利利的发展,或者是说让整个油田企业的发展都能够正常平稳的运行,这就必须有安全生产作为其保障。除此之外,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来说,在发展的过程中还要考虑环境方面的内容,现在国家都在强调要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就为企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在整个油田的运行当中,如果不能对其中的环境进行很好的控制和监管,这样在生产中会造成严重的污染,当环境遭到破坏之后将从一定程度上阻碍经济的发展。

 

二、现在油田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石油行业在前几年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但是在发展背后还是存在很多方面的问题,最近几年,国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进行了相应的控制。但是,在生产的过程其两个方面的管理当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引起相关的注意。

 

第一,企业员工的安全已以及环境保护的意识比较的差。现在国内油田单位当中,从上到小的企业内部员工这些方面的意识都是比较低的,即他们没有能够认识到安全以及环境保护对于一个企业以及相关人群的重要性,他们生产工作当中更多的是强调,得到了多大的利益,是否对自身以及国家的经济有积极的意义。这种只在乎眼前的利益忽略长远的或者说是更重要的意义的表现是不可取的。企业的安全以及环境问题能够影响到其长远的发展[1]。

 

第二,企业内部一些制度的建设不足,或者说制度方面是不够完善的。从当前企业的情况来看,我国的多个油田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对于安全方面的管理以及环境方面的管理这两个方面的制度规范来说还是比较的落后的,或者说是在制定相关的制度的时候一些内容没有明确的说明而是模模糊糊,这样由于制度本身就存在问题那么要想它能够在实际中起到相应的作用也是非常困难的。

 

第三,企业当中对于安全生产以及环境保护这两个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这样就会在这两个方面所投入的资金也是不足的。对于单位当中的制度或者说是一些项目来说,其要想能够很好的运行必须需要足够的资金作为支撑才能更好的发展。企业的一个项目要想启动需要足够的启动资金作为支撑,若是资金都不足那么这个项目要想开展相应的工作也是非常的困难的,可以说是缺乏了资金的支撑这个项目在开展过程中举步维艰[2]。

 

三、油田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的讨论

 

随着发展,人们会逐渐的认识到企业的安全生产以及环境的保护对于整个企业的发展的重要性,但是要想在企业的内部建立高质量的企业安全生产以及环境保护的管理,就需要企业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进行完善管理,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对两个方面的管理进行一下简单的讨论:

 

第一,让企业员工加强对企业安全生产以及环境保护两个方面的意识,企业员工是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员工对安全生产以及环境保护的方面的意识程度将对油田当中的安全生产以及环境保护两个方面的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具体的生产过程中安全生产问题与一线员工的具体操作是息息相关的,他们操作的时候得到将直接影响着是否能够进行安全性的生产。只有企业的员工能够从思想上对于工作中的安全生产一环境保护有了的认识这样才能够保证工作的正常进行。

 

第二,在油田的内部建立健全与环境保护以及安全生产相关的监督机制从而来促进工作的正常开展。在油田的生产工作当中,如果仅仅依靠其员工子自我的约束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相关的机制来讲从另一个方面进行相关的约束这样才能够有效的促进工作的进行。通过企业内部监管部门的工作的开展,在工作的过程中就能够及时的发现其中的安全隐患以及相关的环境污染的问题。

 

第三,在油田实际工作当中要使用先进的生产技术以及相关的设备。只有运用先进的技术以及设备这样才能够对安全生产以及环境的保护有所保障。改革开放至今,正是由于先进的生产的技术才保证了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也正好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相符,先进的生产力能够更好的带动企业的发展并且促进企业从不同方面进行发展。

 

四、结束语

 

石油是重要的能源之一,石油行业的发展对我国各个方面发展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在现阶段我国油田当中安全生产以及环境污染问题比较严重,这样从一定程度上也会阻碍我国经济的发展,为了更好的发展就必须采取相关的措施,制定相关的政策,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协调好两者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从而为油田安全、健康以及可持续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安全生产的方法篇6

上到项目管理部,下到施工队,要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副职专职抓、职能组室具体抓,业主、设计、施工、监理四方一齐抓的局面。项目管理部要设安全科,施工管理部要设安全股,每个标段要设专职安全员,各工地要设安全监督岗。考虑到公路大中修工程是半幅施工、半幅通车,施工现场两头还要设交通安全协管员,引导车辆通行。

2加强安全生产全员教育

全员抓要充分利用工地广播、黑板报、会议、挂图、晚会等载体,做到安全生产故事常讲、安全生产例会常开、安全生产标语常挂、安全生产挂图常览、安全生产歌曲常唱、安全生产警示教育片常看,使安全生产全员教育真正入耳、入脑、入心。

3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安全生产管理也不例外。对各工种、各工序、各工期、各岗位制订切实可行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使人人有岗位,岗岗有职责,以便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遵章有奖,违章必罚。

4及时发放劳动保护用品

“马要制鞍,人要衣裳”“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因此,对施工人员发放劳动保护用品十分必要。如及时发放安全帽(防高空坠物)、安全眼镜(防目眩)、口罩(防尘)、安全服(防伤身体)、安全鞋(防滑)、安全手套(防手创伤),使其全副“武装”,确保劳动保护切实到位。

5开展安全生产劳动竞赛

要开展设备安全赛、百日安全赛、对手赛、对口赛、比武赛,做到以安设赛、以赛保安,以日促月,以月促年。

6强化安全生产督查

要采取自检与互检相结合,专门检查与随时检查相结合,定期检查及抽检相结合,对督查发现的问题要发整改通知单,对情况严重的要发通报批评。

7严格安全生产奖惩制度

对在安全生产中做出优异成绩的单位及个人要给予重奖,对造成重大施工伤亡事故的单位及责任人要实行重罚。要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把安全生产列为职称晋升、职务提拔的依据。对造成群亡群伤的重大事故的施工企业,对其企业资质要进行降级处理,并实行责任追究。

8结语

安全生产的方法篇7

关键词:电力谐波、干扰危害、消除治理、安全生产。

中图分类号:tU8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什么是谐波:

电力系统中有非线性(时变或时不变)负载时,即使电源都以工频50HZ供电,当工频电压或电流作用于非线性负载时,就会产生不同于工频的其它频率的正弦电压或电流,这些不同于工频频率的正弦电压或电流,用富氏级数展开,就是人们称的电力谐波。

在电力系统方面,谐波是指多少倍于工频频率的波形,简称“次”,是指从2次到30次范围,如5次谐波电压(电流)的频率是250赫兹,7次谐波电压(电流)的频率是350赫兹;超过13次的谐波称高次谐波。

从图二看出电压波形有开口,电流波形是方波,与图一所示波形有很大的差别

(二)电力谐波的主要危害有:

(1)引起串联谐振及并联谐振,放大谐波,造成危险的过电压或过电流;

(2)产生谐波损耗,使变电和用电设备效率降低;

(3)加速电气设备及电力变压器绝缘老化,使其容易击穿,从而缩短使用寿命;

(4)使开关(断路器)过载,造成经常性跳闸。由于谐波电流在导体表面流动,引起导体发热,降低了开关的实际容量;

(5)使无功补偿设备部件损坏,无法进行无功补偿,加大线路损失,降低变压器额定容量;

(6)对变电所的继电保护产生干扰,易造成保护误动作,导致区域性停电事故;

(7)对家用电器产生危害,如空调、微波炉、电视等。

(三)谐波的治理:

(1)谐波治理

治理谐波问题,抑制辐射干扰和供电系统干扰,可采取屏蔽,隔离,接地及滤波等技术手段。

a、减少回路的阻抗及切断传输线路法

谐波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使用了非线性负载,因此,解决的根本办法是把产生谐波的负载的供电线路和对谐波敏感的负载的供电线路分开。由于非线性负载引起的畸变电流在电缆的阻抗上产生一个畸变电压降,而合成的畸变电压波形加到与此同一线路上所接的其它负载,引起谐波电流在其上流过。因此,减少谐波危害的措施也可从加大电缆截面积,减少回路的阻抗方式来实现。

b、使用无源滤波装置或有源滤波装置

传统的方式多选用无源滤波装置,无源滤波装置出现最早,因其结构简单、投资少、运行可靠性较高以及运行费用较低,至今仍是谐波抑制的主要手段。LC滤波装置是传统的无源谐波抑制装置,它由滤波电容器、电抗器和电阻器适当组合而成,它包括三种基本形式:串联滤波、并联滤波和低通滤波(串并混合)。其中串联滤波主要适用于三次谐波的治理;低通滤波主要适用于高次谐波的治理;并联滤波是与谐波源并联,除具有滤波作用外,还有无功补偿的作用。是应用最广泛的电源净化滤波装置。这种装置存在一些较难克服的缺点,这种方法的主要缺点是补偿特性受电网阻抗和运行状态影响,无源滤波装置不能受控,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配件老化或电网负载的变动,会使谐振频率发生改变,滤波效果下降,易和系统发生并联谐振,导致谐波放大,使LC滤波装置过载甚至烧毁。此外,它只能补偿固定频率的谐波,补偿效果也不甚理想。如果过滤不同的谐波频率,则要分别用不同的滤波装置,增加设备投资。但目前,无源滤波装置还是实际应用最多、效果较好、价格较低的治理谐波的较好方案。

有源滤波装置根据动态补偿谐波的原理,运用电力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快速跟踪谐波源产生的谐波频率、相位和幅值,由装置向电网注入与原有谐波电流幅值相等、相位相同、方向相反的电流,使流入电源的总谐波电流为零,其特性不受系统的影响,无谐波放大的危险,达到同时滤除2~25次谐波的目的,能实时、自动跟踪控制,既能高效消除谐波,又能动态补偿无功,改善三相不平衡度。而且不受系统运行方式影响,不会产生谐波谐振,对电力系统适应能力强。

混合型有源滤波装置:是指无源滤波装置与有源滤波装置互补混合使用的方式,充分发挥LC滤波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有源电力滤波装置补偿性能好的优点,克服有源电力滤波装置容量大、成本高的缺点,两者结合使用,既可补偿无功,又可补偿谐波。可克服无源滤波易受电网参数影响及产生谐振的缺点,适用于需大功率电源滤波的场合,从而使整个系统获得良好的性能。

(2)滤波器的种类,滤波器大致分为以下六种类型:

(a)—单调谐波滤波器;(b)—双调谐滤波器;

(c)—一阶高通滤波器;(d)—二阶高通滤波器;

(e)—三阶高通滤波器;(f)—“c”式高通滤波器。

单调谐滤波器通频带窄,滤波效果好,损耗小,调谐容易,是使用最多的一种类型。

双调谐滤波器可替代两个单调谐滤波器,只有一个电抗器(L1)承受全部冲击电压,但接线复杂,调谐困难,仅在超高压系统中使用。

一阶高通滤波器因基波损耗大,一般不采用。

二阶高通滤波器通频带很宽,滤波效果好,既可调谐振点,又可调谐曲线锐度,并可防意外共振与放大,因此也有以二阶宽通带做低次滤波器。

三阶高通滤波器一般用电弧炉滤波。

“C”式高通滤波器,用于电弧炉滤波,对二次谐波特别有效。

日益严重的谐波污染已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随着对谐波产生的机理、谐波现象的进一步认识,将会找到更加有效的方法抑制和消除谐波,谐波治理问题最终将会得到妥善的解决.

安全生产的方法篇8

一、提高认识,明确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1、充分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

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反映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市场监管职能的基本任务,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我国目前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实现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好转,必须付出持续不懈的努力。各地区、各部门要把安全生产作为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警钟长鸣,常抓不懈,从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意义和现实紧迫性,动员全社会力量,齐抓共管,全力推进。

2、指导思想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本方针,进一步强化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大力推进安全生产各项工作,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大力推进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安全生产法制和执法队伍“三项建设”,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施科学和安全生产技术,努力实现全国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好转。

3、奋斗目标到2007年,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全国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矿山、危险化学品、建筑等重点行业和领域事故多发状况得到扭转,工矿企业事故死亡人数、煤矿百万吨死亡率、道路交通运输万车死亡率等指标均有一定幅度的下降。到2010年,初步形成规范完善的安全生产法治秩序,全国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和死亡人数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力争到2020年,我国安全生产状况实现根本性好转,亿元国内生产总值死亡率、十万人死亡率等指标达到或者接近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二、完善政策,大力推进安全生产各项工作

4、加强产业政策的引导制定和完善产业政策,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逐步淘汰技术落后、浪费资源和环境污染严重的工艺技术、装备及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措施,积极发展跨区域、跨行业经营的大公司、大集团和大型生产供应基地,提高有安全生产保障企业的生产能力。

5、加大政府对安全生产的投入加强安全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和支撑体系建设,加大对企业安全生产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运用长期建设国债和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支持大中型国有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技术改造。各级地方人民政府要重视安全生产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投入,并积极支持企业安全技术改造,对国家安排的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地方政府要加强监督管理,确保专款专用,并安排配套资金予以保障。

6、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坚持把矿山、道路和水上交通运输、危险化学品、民用爆破器材和烟花爆竹、人民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等方面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作为整顿和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一项重要任务,持续不懈地抓下去。继续关闭取缔非法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矿小厂、经营网点,遏制低水平重复建设。开展公路货车超限超载治理,保障道路交通运输安全。把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与依法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保障制度、加强日常监督管理以及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结合起来,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7、健全完善安全生产法制对《安全生产法》确立的各项法律制度,要抓紧制定配套法规规章。认真做好各项安全生产技术规范、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各地区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和完善《安全生产法》配套实施办法和措施。加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力度,普及安全生产法律知识,增强全民安全生产法制观念。

8、建立生产安全应急救援体系加快全国生产安全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尽快建立国家生产安全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充分利用现有的应急救援资源,建设具有快速反应能力的专业化救援队伍,提高救援装备水平,增强生产安全事故的抢险救援能力。加强区域性生产安全应急救援基地建设。搞好重大危险源的普查登记,加强国家、省(区、市)、市(地)、县(市)四级重大危险源监控工作,建立应急救援预案和生产安全预警机制。

9、加强安全生产科研和技术开发加强安全生产科学学科建设,积极发展安全生产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和造就更多的安全生产科技和管理人才。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社会团体等安全生产科研资源,加强安全生产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建立国家安全生产信息管理系统,提高安全生产信息统计的准确性、科学性和权威性。积极开展安全生产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快先进的生产安全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步伐。

三、强化管理,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10、依法加强和改进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强化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地位,进一步明确安全生产责任,全面落实安全保障的各项法律法规。生产经营单位要根据《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规定,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或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保证安全生产的必要投入,积极采用安全性能可靠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不断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改进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积极采用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风险评估、安全评价等方法,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11、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制定和颁布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技术规范和安全生产质量工作标准,在全国所有工矿、商贸、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等企业普遍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企业生产流程的各环节、各岗位要建立严格的安全生产质量责任制。生产经营活动和行为,必须符合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技术规范的要求,做到规范化和标准化。

12、搞好安全生产技术培训加强安全生产培训工作,整合培训资源,完善培训网络,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培训质量。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对所有从业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生产技术培训,其主要负责人及有关经营管理人员、重要工种人员必须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接受规范的安全生产培训,经考试合格,持证上岗。完善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任职、考核制度。

13、建立企业提取安全费用制度为保证安全生产所需资金投入,形成企业安全生产投入的长效机制,借鉴煤矿提取安全费用的经验,在条件成熟后,逐步建立对高危行业生产企业提取安全费用制度。企业安全费用的提取,要根据地区和行业的特点,分别确定提取标准,由企业自行提取,专户储存,专项用于安全生产。

14、依法加大生产经营单位对伤亡事故的经济赔偿生产经营单位必须认真执行工伤保险制度,依法参加工伤保险,及时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同时,依据《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向受到生产安全事故伤害的员工或家属支付赔偿金。进一步提高企业生产安全事故伤亡赔偿标准,建立企业负责人自觉保障安全投入,努力减少事故的机制。

四、完善制度,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15、加强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和执法队伍建设县级以上各级地方人民政府要依照《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督机构,充实必要的人员,加强安全生产监管队伍建设,提高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权威,切实履行安全生产监管职能。完善煤矿安全生产监察体制,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监察队伍建设和监察执法工作。

16、建立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要制订全国安全生产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年度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建立全国和分省(区、市)的控制指标体系,对安全生产情况实行定量控制和考核。从2004年起,国家向各省(区、市)人民政府下达年度安全生产各项控制指标,并进行跟踪检查和监督考核。对各省(区、市)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完成情况,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将通过新闻会、政府公告、简报等形式,每季度公布一次。

17、建立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制度把安全生产纳入国家行政许可的范围,在各行业的行政许可制度中,把安全生产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从源头上制止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进入市场。开办企业必须具备法律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依法向政府有关部门申请、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持证生产经营。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简称“三同时”),对未通过“三同时”审查的建设项目,有关部门不予办理行政许可手续,企业不准开工投产。

18、建立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为强化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各地区可结合实际,依法对矿山、道路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领域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收取一定数额的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企业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转作事故抢险救灾和善后处理所需资金。具体办法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会同财政部研究制定。

19、强化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行政执法各级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机构要增强执法意识,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依法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指导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各项防范措施。组织开展好企业安全评估,搞好分类指导和重点监管。对严重忽视安全生产的企业及其负责人或业主,要依法加大行政执法和经济处罚的力度。认真查处各类事故,坚持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的“四不放过”原则,不仅要追究事故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同时要追究有关负责人的领导责任。

20、加强对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管小企业是安全生产管理的薄弱环节,各地要高度重视小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切实加强监督管理。从组织领导、工作机制和安全投入等方面入手,逐步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管办法。坚持寓监督管理于服务之中,积极为小企业提供安全技术、人才、政策咨询等方面的服务,加强检查指导,督促帮助小企业搞好安全生产。要重视解决小煤矿安全生产投入问题,对乡镇及个体煤矿,要严格监督其按照有关规定提取安全费用。

五、加强领导,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21、认真落实各级领导安全生产责任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把安全生产作为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逐级抓好落实。特别要加强县乡两级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加强对地方领导干部的安全知识培训和安全生产监管人员的执法业务培训。国家组织对市(地)、县(市)两级政府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干部进行培训;各省(区、市)要对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负责人,分期分批进行执法能力培训。依法严肃查处事故责任,对存在失职、渎职行为,或对事故发生负有领导责任的地方政府、企业领导人,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严格追究责任。严厉惩治安全生产领域的腐败现象和黑恶势力。

22、构建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安全生产例会,分析、部署、督促和检查本地区的安全生产工作;大力支持并帮助解决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在行政执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级安全生产委员会及其办公室要积极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及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切实履行安全监管职能。各级工会、共青团组织要围绕安全生产,发挥各自优势,开展群众性安全生产活动。充分发挥各类协会、学会、中心等中介机构和社团组织的作用,构建信息、法律、技术装备、宣传教育、培训和应急救援等安全生产支撑体系。强化社会监督、群众监督和新闻媒体监督,丰富全国“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万里行”等活动内容,努力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全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

安全生产的方法篇9

一、关于安全生产法与条例的关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以下简称“立法法”)的规定,我国的法律体系包括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和有立法权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就法的效力而言,三者之中,法律处于最高层次,行政法规次之,地方性法规处于最低层次。法律和行政法规全国适用,被称为国家立法,地方性法规由于只适用于本行政区域,被称为地方立法。法律、行政法规是地方性法规的上位法,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的内容,不得与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通常,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又被称之为国家大法,是地方立法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依据。我省条例第一条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可见,安全生产法是我省条例的主要立法依据,或者说,我省条例是一部为贯彻实施安全生产法而制定的配套性的地方性法规。从立法实践看,这种实施性地方性法规的一个特点,是在已有国家大法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实际,对国家大法中的一些规定加以补充和细化,从而提高国家大法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一般地讲,实施性地方性法规并不完全照搬照抄国家大法中的规定,而只对其中一些较为原则的规定进行补充和细化。因此,在贯彻实施和适用我省条例时,需要注意两点:一是要结合安全生产法的立法精神和基本原则等来理解和把握条例的具体条文,二是要把我省条例的具体条文与安全生产法中的相关条文规定结合起来适用。

二、关于安全生产法和条例与消防法等法律、法规的关系

立法法规定:“同一机关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不一致的,适用特别规定。”这是我国法律适用的一个重要原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特别法优先适用原则。特别法相对于一般法而言,是一般法的对称。一般法适用于该法所调整的所有对象和事项,特别法则只适用于特定的调整对象和事项。在实践中,当某一法律行为遇到一般法中的规定与特别法中的规定不一致时,特别法中的规定应当优先适用。由于安全生产的涉及面非常广,国家在立法方面既有一般规定,如安全生产法,也有特别规定,如消防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为了明确安全生产法与有关法律的关系,安全生产法第二条规定:“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对消防安全和道路交通安全、铁路交通安全、水上交通安全、民用航空安全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也就是说,在消防安全和道路、铁路、水运、空运等交通运输安全领域,消防法、道路交通安全法、铁路法、海上交通安全法、民用航空法等法律、行政法规有特别规定的,应当适用其规定。针对安全生产法的以上规定,条例结合我省实际进一步规定:“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的安全生产及相关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有关法律、法规对消防安全和道路交通安全、铁路交通安全、水上交通安全、民用航空安全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这里的“法规”,包括国务院行政法规和我省制定的地方性法规。这样规定是因为除了法律、行政法规外,我省也有一些这方面的配套性立法,如《福建省消防条例》、《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等地方性法规,这些地方性法规中如果另有规定的,也应当适用其规定。

三、关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与乡镇人民政府的关系

政府是安全生产的监管主体。根据安全生产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为此,我省条例对本省各级地方人民政府的职责也作了总体性的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实行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和行政责任追究制度,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但是,从我国各级地方人民政府的职责权限看,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与乡镇一级人民政府的职责权限是不完全相同的,例如,行政许可法和行政处罚法就对乡镇人民政府的权限作了限制。这种区别规定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等与乡镇人民政府有较大不同,所以法律、法规对它们的具体职责规定也有区别。关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职责,我省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安全生产工作职责:(一)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将安全生产工作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安全生产中长期规划;(二)宣传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研究制定安全生产重大政策及措施;(三)组织、督促、支持各有关部门、单位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督促落实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和行政责任追究制度,及时协调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四)加强安全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财政对公共安全设施、应急救援装备、事故隐患治理的投入;(五)鼓励和支持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和安全生产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六)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和应急救援体系,制定和完善应急救援预案;(七)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安全生产意识;(八)法律、法规和上级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关于乡镇人民政府的职责,是省人大常委会审议的重点之一。由于乡镇人民政府机构、人员编制、财力、法定权限和执法手段等方面的限制,经反复研究,我省条例对乡镇人民政府的职责主要作了以下规定:一是要求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明确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确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二是在条例第三十条规定:“乡(镇)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安全生产工作履行下列职责:(一)宣传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研究部署安全生产工作,建立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二)组织开展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或者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应当责令限期改正,并及时向县级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可见,乡镇~级人民政府的监督管理职责比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职责要少的多。因此,在贯彻实施条例时,一是要注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与乡镇人民政府的监督管理职责的差别,不能把应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行使的监督管理职责交由乡镇人民政府行使;二是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与乡镇人民政府的监督管理职责有相互关联性,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乡镇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指导与监管;三是乡镇人

民政府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应当依法及时向上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报告,上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乡镇人民政府报告的情况和问题,应当及时予以处理。

四、关于安监部门与有关部门的关系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许多安全生产监管职责实际上是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的部门来具体执行和完成的。关于安监部门与有关部门的安全生产监管职责,我省条例作了区别规定。其中,安监部门作为安全生产的综合部门,在安全生产监管中处于特殊地位,其职责也较一般部门为重。在我省条例中,安监部门被称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安监部门以外的其他部门被称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关于安监部门与有关部门的关系,我省条例第六条作了总的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依照本条例,对本行政区域内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法对有关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关于安监部门的具体职责,我省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履行下列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职责:(一)宣传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二)指导、协调和督促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安全生产职责,组织安全生产综合检查和专项检查,具体实施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管理和考核工作,综合监督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工作;(三)负责本行政区域的安全生产形势综合分析和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工作,定期通报本地区安全生产形势,安全生产信息;(四)依法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对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五)经同级政府授权,组织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六)会同有关部门建立本行政区域重大危险源数据库信息系统和监管制度;(七)建立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信息查询系统,及时记载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中介服务机构的违法行为和处理情况,供社会公众查询;(八)组织、指导、协调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工作;(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关于有关部门的具体职责,我省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履行下列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一)宣传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二)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涉及安全生产的事项实施行政许可和监督管理;(三)依法对本行业、本领域生产经营单位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监督检查和重大危险源监管制度,督促、指导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健全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四)定期分析本行业、本领域的安全生产形势,制定年度安全生产工作计划和生产安全事故的预防措施,并向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定期报送安全生产工作计划和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工伤统计等相关信息;(五)参加生产安全事故调查,配合做好事故善后工作,落实事故处理的有关决定;(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需要注意的是,我省条例中所指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不仅包括安监部门,也包括建设、交通、公安、消防等有关监管部门。因为省、市、县安监部门同时兼有履行安全生产综合监督职能和履行危险化学品等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监督职能。

五、关于行政权力与行政责任的关系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作为条例的执法主体,享有法律、法规赋予的维护安全生产秩序所必需的一系列执法权力。在贯彻实施条例时,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法定职责,既是一种行政权力,也是一种行政责任。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清醒认识到,有权就有责,权大责任大。如果政府及有关部门不依法行使监管权力,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我省条例对此作了以下一些完全属责任性的规定:一是我省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时,应当遵守下列规定:(一)遵循便民的原则,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二)组织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不得妨碍被检查单位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三)不得因个别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而责令全行业停产停业整顿;(四)对生产经营单位自身无法排除的事故隐患,应当及时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直至隐患排除;(五)不得在其监管的生产经营单位参股或者变相入股;(六)监督检查的时间、地点、内容、发现的问题及其处理情况应当形成书面记录,并存档备查。”二是我省条例第三十七条规定:“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建立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举报受理和查处通报制度,公开举报电话和电子邮箱,并对收到的举报进行登记。对决定受理的举报事项,应当组织调查核实,提出处理意见,并督促落实。”“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为举报者保密。举报的事故隐患或者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经查证属实的,对举报者应当给予奖励。”三是我省条例第四十六条对违法行为规定了以下法律责任:“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未依法履行审查、许可、颁发证照等行政许可及监督管理职责的;(二)未按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情况的;(三)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未按规定组织救援致使人员伤亡或者财产损失扩大的;(四)阻挠、干涉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或者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的;(五)事故调查报告违背客观事实的;(六)要求被审查、验收的生产经营单位购买其指定的安全设备、器材或者其他产品的,在安全生产事项审查、验收过程中收取费用的;(七)不认真履行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职责,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或者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未依法采取措施、未及时移送有权部门处理,导致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八)其他、、的行为。”

六、关于政府监督与社会监督的关系

政府作为执法主体,在安全生产监管方面承担着领导和主导作用。但安全生产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面很广,仅靠政府监管是不够的,它需要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监督。我省条例在规定政府监管职责的同时,也规定了社会参与监督的体制。条例第三条规定:安全生产管理应当建立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关于社会监督,我省条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规定:一是要求各级工会组织依法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监督,维护职工安全、健康等合法权益,发现违反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程的行为,或者生产经营单位存在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的,有权提出处理建议,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及时进行妥善处理;二是要求行业协会应当根据行业特点,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提供安全生产管理和技术咨询服

务,加强行业自律;三是规定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应当履行安全生产宣传义务,进行公益性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依法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舆论监督;四是规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协助当地政府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做好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整治和事故善后处理工作。发现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应当予以劝阻,并向当地政府或者有关部门报告。

七、关于生产经营单位与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关系

生产经营单位在整个安全生产工作中处于基础地位,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它们不仅要注意经济效益,更要确保生产安全。我省条例第四条第一款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应当依法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条件,确保安全生产。”我省条例还在第二章“安全生产保障措施”中对生产经营单位负有的安全生产职责作了具体规定。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指在本单位生产经营活动中具有决策权和指挥权的领导人员,不同组织形式的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有所不同。公司制的生产经营单位,董事长和总经理是本单位主要负责人,非公司制的生产经营单位,厂长、矿长或经理是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在生产经营单位中处于决策者、指挥者的重要地位,不仅在组织制定和落实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上起着领导作用,而且在安全生产投入、财力支配和人员安排上具有决定作用,只有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职责得到落实,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才可能真正落到实处。实践也证明,如果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不重视、不支持、不抓安全生产工作,这个单位的安全生产就难以得到保证。因此,我省条例第四条第二款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其他负责人对各自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

八、关于生产经营单位与特殊生产经营单位的关系

特殊生产经营单位是相对生产经营单位(或称一般生产经营单位)而言的。所谓特殊生产经营单位,就是这些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具有特殊性,如矿山、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危险物品等生产经营单位以及公众聚集的经营场所,都属于安全生产事故多发的行业和领域,危险性相对较大。因此,我省条例在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职责作了总体规定的同时,又有针对性地对特殊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职责作了特别规定。例如,我省条例第十四条规定:“矿山、建筑施工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从业人员在一百人以上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并按照不低于从业人员百分之一的比例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在一百人以下的,至少应当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一人,其中从业人员在七人以下的,也可以指定人员负责安全生产管理。”“前款以外的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在三百人以上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并按照不低于从业人员千分之五的比例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不足三百人的按照不低于从业人员百分之一的比例配备专职或者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也可以委托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关专业技术资格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又如,我省条例第十五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从业人员进行经常性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承担从业人员的教育和培训费用,并建立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档案。”“矿山、建筑施工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依法参加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的培训,经有关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特种作业人员应当依法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

九、关于从业人员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权利义务是法律关系的重要内容。从法律上讲,权利与义务是一对相互关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有权利就有义务,或者说,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一方面,从业人员作为生产经营单位中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人员,他们面对着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不安全因素,人身安全和健康可能受到损害,因此他们必须享有一定的安全生产权利。另一方面,生产经营单位能否做到安全生产,与从业人员的工作也十分密切,因此他们又必须履行一定的安全生产义务。因此,条例第三章对从业人员的基本权利和相应义务作了专门规定。

我省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享有下列权利:(一)工伤保险待遇;(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三)了解作业场所、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和职业危害因素以及防范和应急措施,获得符合国家规定和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四)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建议,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五)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紧急情况时,可以停止作业或者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六)因生产安全事故受到损害后依法提出赔偿要求;(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我省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履行下列义务:(一)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二)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三)及时报告生产安全事故或者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四)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主动进行自救和互救;(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安全生产的方法篇10

一、目前以人为本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存在的主要不足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安全生产法》等一系列安全生产管理领域法律法规的出台,我们国家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已经初步建立,这些管理体系从总体上看,与经济发展水平是相适应的,但与以人为本的要求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一是安全生产基础薄弱。我们国家目前仍然存在大量的生产技术工艺落后、设备陈旧,安全投入较少、历史欠帐较多的企业,加上企业的一把手安全生产意识淡薄,以致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相对不高,安全生产基础管理相对薄弱。二是企业业主普遍存在重利益轻安全的思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存,特别是个体、私营企业主受利益驱动,片面追究利益的最大化,对安全生产重视程度不够,没有认真履行安全生产职责,安全生产资金投入不足,安全生产的各项措施不落实。三是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强。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意识淡薄,安全生产操作技能不强,违章操作、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的现象普遍存在。四是安全生产监管队伍薄弱。据有关数字显示,全国有80%的中小企业集中在县一级行政区域内。从古田县的实际情况看,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直接管理的非煤矿山近100多家,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主要是氧气)有4家,危险化学品经营和使用单位共有(主要是石油化工,油漆、化肥农药等)共217家,而该县目前安监局行政人员5名,执法大队成立给予编制人员8名,公务用车仅一部,监管技术装备几乎为零。监管队伍显得极为薄弱。因此,作为县一级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还不完善,虽然均成立了机构,但因人员不足,或是人员的专业知识限制等因素的影响,加上安全监管装备的不足,以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领域的法律法规不适应性或是操作性不强,都不同程度制约了县一级的安全生产工作,以致造成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不到位。

由于存在上述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不足,致使我们国家的一些生产领域事故频繁发生,事故发生率居高不下,严重威胁着从业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影响构建以人为本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主要原因

造成安全生产工作与以人为本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既有经济影响,也有政策影响,但从安全生产管理的角度看,主要有如下原因:

1、安全意识不强,安全生产组织程度不高。一些地方党委、政府把抓经济建设、促经济发展放在首位,这本身是无可非议的,但有些地方片面强调经济速度,忽视安全生产工作,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各地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工业园区建设的增多,各项优惠政策的出台,一些企业先开工、后办手续,依法应该执行“三同时”的,而没有到位,以致国家要求严格规范的时候,事后“补课”,造成了安全管理的很多漏洞。还有个别地方还禁止一切单位去企业检查或少检查,造成很多无法弥补的安全隐患,致使本该同步建设的安全生产措施落实不到位。一些企业法人只顾经济效益,不顾或不重视安全生产,总是以侥幸的心理对待安全,造成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一些从业人员只知多干活、多赚钱,不尊章守法,安全生产意识淡薄,安全防范意识不强不注重自身的防护等等,造成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

2、安全生产职责不明确,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不完善。一些地方只顾抓经济建设,未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未将安全生产责任一层一级明确下去,未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即使有的地方制定了所谓“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但没有具体的责任制落实措施,也仅仅停留在纸上、口上、会上,没有很好的具体的抓责任制落实的措施。有些地方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的安全职责不明确,分管安全的领导与分管其他行业的领导在安全职责上划分不清,遇有安全生产领域的问题,互相推诿扯皮,或把安全事项逐级上交,没有根据职责履行好责任。

3、宣传、教育、培训不到位,未形成良好的全社会安全生产氛围。一些地方平时不注重安全生产宣传和培训工作,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宣传教育不及时,“安全生产月”等群众性活动走过场,只布置不行动,只计划不开展。一些企业,没有按照安全生产法的有关要求,对职工进行“三级”教育,依法应该经专门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的人员无证上岗。

4、安全生产设施配备不全,安全生产防范条件较差。一些地方政府特别是乡镇一级政府,由于受财力限制,对公共安全生产设施投入不够,该配备的没有配备,该完善的没有完善;一些企业、个体经营户,只顾生产、不顾安全,该配备的安全生产设施不配备,该配备的劳动防护用品不配备,对确保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不足或没有投入等,以致安全生产防范条件差,防范能力不足。

5、安全监管体系不齐全,事故隐患整改不到位。目前我国的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只设立到县一级政府,乡镇一级政府承担着大量的本级政府的安全监管职责,由于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规定,基本上未建立安全生产监管机构,未有专门的安全监管人员,即使有安全管理部门,也是挂靠在某一个部门,安全监管执法权限没有,工作难以开展。对于县一级政府,虽建立了安全生产监管机构,但还存在机构不规范、人员配备不到位或配备不足、监管设备落后、执法人员安全生产专业知识不够等问题,因此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力量簿弱。一些地方和企业,虽然搞了一些安全检查,但只是走过场,检查不深、不严、不细。日常的安全生产检查未开展。该查出的隐患发现不了,即使查出隐患,由于一查了之,督促整改不到位,防范措施不落实,致使隐患还是隐患,从而导致事故不断发生。

6、安全生产法律体系不健全。我国目前虽然已经初步建立了以《安全生产法》为核心的安全生产法律体系,安全生产已经初步实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但是,由于配套法规不健全,《安全生产法》规定的许多制度在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对安全生产行为的规制作用有限。另外,我国目前的安全生产立法呈现不平衡状态,主要表现在监督性法律规范少于管理性规范,管制性措施少于服务性措施,程序性规范少于实体性规范,从而导致立法局限于具体行政部门的权力视野和管理手段,缺乏统一性、协调性和可操作性。另外,重治标而轻治本,重事后补救而轻事前预防的立法倾向,也导致了执法的被动和低效。

三、构建以人为本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措施

1、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转变对安全生产的根本性认识。要冲破原来“生产必须安全,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等狭隘陈旧的思想观念,把安全生产上升到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工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市场监管职能的基本任务,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必须摆正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充分认识安全生产在新的社会发展时期的地位和作用,坚决克服重生产轻安全、重发展轻安全的思想,不要带血的发展,不要带血的财政。作为政府或是职能部门,一定要把安全生产摆到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同等重要的议事日程,认真研究,集中精力切实抓紧抓好。同时要强化各级特别是领导的人权保障意识,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思想,从自己做起、从具体做起、从现在做起,放弃侥性心理,有序地开展安全生产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2、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机制,切实提高全民的安全生产意识。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各种新闻媒体的作用,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万里行”和安全生产主题咨询等群众性活动,大张旗鼓地宣传党和国家关于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通报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宣传安全生产知识,宣传事故典型案例,大力弘扬安全文化,推广以人为本的企业理念,引导全社会形成“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浓厚舆论氛围。依法应取得相应安全资格上岗的岗位,职能部门要督促企业做好培训工作,依法由企业自行负责培训工人的工作,有关职能部门也应督促企业自行抓好落实,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安全管理人员、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和安全操作技能水平。在安全培训中,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变化,更新培训理念,由原来的行政计划方式向需求方式转变。要建立并完善能适应今后社会经济形势发展需要的培训体系,从根本上实现由“要我培训”到“我要培训”的转变。

3、要建立科学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确保责任到位。安全生产作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公共产品与社会服务,必须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评价。把安全生产纳入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树立科学的政绩观。为官一任,就必须确保一方平安。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安全生产指标控制体系,从安全管理内容、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上方面进行改进,通过抓基层建设来确保安全目标的实现,把基层建设作为落实安全责任的基础,通过健全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把安全生产的责任予以量化,并分解落实到各级各部门和生产经营单位,制订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加强日常监督检查,确保工作落实到位。要实行严格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凡是工作不落实,伤亡事故多发完不成控制指标的,要实行行政问责,严重的要实行一票否决。

4、要不断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强化安全监管职能。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体系,特别是要建立健全乡镇政府一级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设置独立的直属政府的安全生产行政监管机构,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管网络,强化职能,理顺关系,做到人员、机构、职能、经费四落实,为安全生产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各级政府和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要实现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从过多过滥的安全检查和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建立安全定期、不定期检查、巡查制度,加大安全生产的检查力度,加大安全事故隐患整改力度,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落实各项事故防范措施。同时要严格执行事故责任追究制,对于那些安全管理制度不落实,经常发生事故的单位,要严肃查处,绝不估息,对敷衍了事、监管不力的领导人员要追究其行政和法律责任。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讲实话、出实招、干实事,实现工作重点向增加安全投入、加强市场准入、加大执法力度的根本性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