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财务岗位实践总结十篇财务岗位实践总结十篇

财务岗位实践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6:09:37

财务岗位实践总结篇1

关键词:高职院校;财会专业;实践教学;探讨

中图分类号:F230-4;G712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3-0-01

度重视发展职业教育,我国职业教育步伐正大踏步前进。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已成为高职院校财会类专业实践教育发展方向。以“把企业搬进校园”为目标的VBSe虚拟商业社会环境实践平台应用而生,高效地推动了高职院校财会专业实践教学发展,并促进学校、行业、企业、市场和社会的深度整合。

一、VBSe财务综合实践教学平台

VBSe(VirtualBusinessSocialenvironment)中文含义是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财务综合之实践平台,是以“把企业搬进校园”为系统理念,以生产企业主要业务为主线,以财务部各岗位核算技能培训为目标,提供给学生高仿真的财务工作实景、业务处理、业务流程,通过任务驱动、让学生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演练,理解生产经营与企业财务数据处理的关系,掌握分岗位的财务核算技能,熟知各个财务岗位间的关联,以及企业财务部门与社会环境中各部门间的业务关系,同时运用信息化的系统训练,培养学生认知信息化处理与手工核算流程的不同,认知实施信息化的财务处理模式。

二、高职院校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的不足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财会专业大多都已经开设了财会类模拟实训课程,实训课程的开设方式主要有两类:一是会计类基础课程的实训环节,作为课程的补充;二是设置一门单独的实践课程。传统的实训课程受教学设计、教材等因素的制约,难以取得理想的实践效果,往往存在以下问题:

1.岗位设置不明确

设计财会类实训课程,大多数高职院校都会运用学生独立核算账套的形式,没有分岗位进行会计业务处理,从企业初始建账到财务报告全部都由学生独立完成。这种模式虽然能让学生取得较为全面的训练,但实际操作中,企业经济业务总量大,且必须有内部控制要求,完整的经济业务无法由一人单独完成,况且不同的财务岗位职责差异较大,采用独立完成账套核算的实训方式会制约学生认识工作职责、流程和企业内部控制。

2.内容片面,能力培养不均衡

财会类实践课程应重点培养大学生全面的岗位素养,但多数高职院校设计实践类课程内容偏重于企业的会计岗位核算,对于出纳业务、总账核算和编制财务报告等其他岗位培训则不够重视,在实训操作中受到实训资料和教学设计等因素的制约,实训内容单一,缺乏完整的岗位能力培养。

3.重账务处理,轻职业判断

传统的财会实践课程内容设计,主要是根据题目的描述让学生去编写会计分录,而现实工作环境是会计核算人员依据收到的各类原始单据,依据个人积累的职业素养来判断凭证的填制方法,做出账务核算,这与传统实训教学过程的账务处理核算做法差异较大,内容设计、实训方式与实际工作存在脱节。

4.考核难以统计,结果有失公平

财会类实训课程的考评成绩一般是由实训数据结果和实训报告两部分构成,指导教师依据学生在课堂的表现,对学生的实训内容的完成情况和各类财务书写的规范程度进行打分,考评内容过于单一、主观性强,这必然会带来考评结果缺失公允性。

三、VBSe平台在财会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创新

VBSe财务综合实践平台通过实训案例的设计,能够让学生在实践环节掌握每个岗位的会计业务处理流程,熟知各个岗位之间的内部关联,以及财务部门与外部其他相关部门和组织的工作关系,真正实现实践教学与工作环境的“零过渡”。

1.工作岗位设置合理,分岗与轮岗相结合

VBSe实践平台通过对企业财务人员、毕业生调研来确定工作岗位及工作流程,开发虚拟商业社会环境案例,展开轮岗和分岗相结合的创新性实践教学方式。课程首先要求学生组建团队,成立财务部门,每个团队由4-5人构成,根据业务需求设置出纳、总账会计、财务主管等岗位,各组学生需明晰岗位职责,模拟企业财务部门人员,共同完成各岗位工作,各个岗位的业务完成质量和效率都会影响其他岗位业务处理,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工作责任感和团队意识。

2.实训企业资料背景符合市场需求

VBSe根据就业市场来开发实训案例内容。就i市场以服务业为主的院校,可以在系统中选取商品流通企业为背景;中小企业较为发达的南方院校,可以选取小规模纳税人为背景资料;就业选择范围较大的院校,可以选取当前的热门行业为背景资料。此外在VBSe财务综合实践平台内还增设了出纳、总账、成本、会计报表等岗位业务来补充传统的会计核算实训内容。对于没有开设财会类实践教学的院校,还可以选取档案整理、财务书写、等案例,让学生认财务工作的内容,为日后的轮岗与分岗打下基础。

3.系统开放性较好,案例开发便捷

传统实训教材的质量会影响学生进入实际工作环境后适应岗位的能力,学生在实践环节运用的教材与与实际工作越接近,学生日后接受新工作岗位的效率越高。目前市场上财会类实训教材很多,质量却差异很大。VBSe财务综合实践平台结合就业市场环境需求、已经开发出部分仿真度较高的案例,并且系统环境开放,指导教师也可以自行在系统中开发符合市场环境需求的实训案例。

4.考评机制完善,实训全过程考核

针对考评内容过于单一,主观性太强的弊端,指导教师可以系统中,依据各小组的工作效率、业务流程熟练程度、平台的参与度等各方面综合考评学生实训成果。在考评过程中,一方面VBSe财务综合实践平台通过增强学生的角色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工作压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实训过程中,另一方面系统采用了学生的小组互评模式,依据个人对小组的贡献度进行互评,拓展评价体系宽度,采取教师与学生考评相结合的考评方法完善考评体系。

参考文献:

[1]吕永霞.基于VBSe平台职业院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会计师,2016(1):56-57.

[2]刘洋,雷娜.构建高职院校经管类跨专业综合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5(7):83-87.

[3]程娟.基于VBSe平台的高校会计综合实训课程教学设计探究[J].中国市场,2016(10):129-130.

财务岗位实践总结篇2

【关键词】财务会计课程群;模拟实训;记账;一体三结合

探索具有鲜明高职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缩小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实际需求之间的差距,是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根据会计专业的特点,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具有鲜明高职特色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是高职院校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财务会计课程群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目前,高职财务会计课程群的教学内容一般以财务会计、财务会计实训为主要课程内容。从财务会计的教学方法来看,大多都是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步走,即先行理论教学,后进行财务会计的实践教学;还有部分学校即使进行了实践教学,但由于实践教学实施方式、实践内容的设计、组织方式不尽合理,教学效果较差;各类考试也均侧重考核规则的记忆程度,学生则沿袭了应试教育下的传统学习习惯,被动接受,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难以系统地理解会计知识和会计思想,学生基础理论不扎实,缺乏足够的职业判断能力和实际岗位工作能力,很难适应会计工作日益发展的职业要求。因此,改变原有教学程序,重塑新的教学思路,优化课程设置,调整课程设计,突出实践能力,探索具有高职会计教学特点的课程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高职会计专业属典型的应用型专业,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是技术型、应用型和桥梁型人才,主要为地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培养直接在一线工作的初级会计人员。其对应的目标工作岗位可包括出纳、财产物资核算、工资核算、成本费用核算、财务成果核算、资金核算、往来核算、总账报表、稽核、档案管理、会计主管等。目标工作岗位与岗位职业所需技能是相对应的,每一个岗位都需要有相应的基本技能才能胜任其工作,这些岗位所需要的职业核心能力主要是会计核算能力,而这一核心能力主要通过财务会计课程群的学习和实践来培养。该课程群是由财务会计、财务会计单项实训、财务会计岗位实训、财务会计综合实训和财务会计的真账实训构成的一个循序渐进的体系。因此,如何整合财务会计课程群及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是培养高职会计专业适应社会职业岗位需求的合格学生的关键。根据长期的教学实践总结和思考,笔者认为财务会计课程群采用“一体三结合”教学方法可以实现会计专业学生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以实现零距离上岗。

二、“一体三结合”教学方法

财务会计课程群“一体三结合”教学方法具体是:理论教学与单项实训教学同步,融“教、学、做”于一体;分岗实训与综合实训相结合;手工账实训与电算化实训相结合;校内模拟实训与校内真账实践相结合,以期提高学生的实际业务水平,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合格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一)理论教学与单项实训教学同步,“教、学、做”一体化

财务会计课程群“教、学、做一体化”,是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训教学内容有机地揉合在一起,做到了系统性和实践性的有机统一,将原来的课程同与之相配套的实训课题有机组合。财务会计课程以会计职业岗位群对会计核算知识的要求为目标,以对外报告的会计信息生成为主线,以四项会计假设为前提,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为基础,以通用内容业务具体准则为补充内容体系,最后以财务报告为总结,形成相应的内容单元;同时,将财务会计单项实训课提前,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同步实施财务会计单项(各个内容单元)实训,边教边学、边学边做。这种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可使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际操作的训练在最短的时间内紧密结合,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又深化理论,并且与职业资格考证体系一致,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做到课证融合,融“教、学、做”于一体,使学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对培养高职学生的专业素质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使教学时间和教学设备的利用率大大提高。

(二)财务会计课程群分岗实训与综合实训相结合

会计核算需要一定的理论水平作为职业判断的基础,同时又要严格按照制度规定进行实务操作。《财务会计岗位实训》课程以会计职业岗位群对会计核算能力的要求为主线,突出会计核算业务操作。基于中小型组织将会计分为若干岗位,主要训练出纳岗位、财产物资岗位、往来结算岗位、成本费用岗位、财务成果岗位、资金岗位、总账报表岗位等工作领域的业务操作;采用一岗一人或一岗多人形式,形成一个会计工作团队,既分工、又协作。在组织方式上,按内控制度和不相容岗位分离原则,分为财务负责人、制单会计、记账会计、出纳、审核等岗位,共同组成一个实训小组,定期轮换,达到掌握会计职业各个岗位、各单项技能的基本要求。

完成内容分岗、组织方式分岗实训训练后,独立进行《财务会计综合实训》,这是会计分岗实训在核算程序上的巩固、内容上的更新。它基于小型组织将若干会计岗位集于一人,即一人多岗,每名同学独立完成一套模拟资料的实训程序。综合模拟实验的实习资料必须选择有代表性企业的资料,并且进行设计加工。设计加工的目的在于将一个真实企业中可能涉及不到的业务,集中于一个典型企业,进一步增强资料的全面、系统与代表性,以收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效果。财务会计模拟实习主要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综合处理日常会计业务的能力,要求学生独立利用已知资料编制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使学生继续熟练会计人员的基本技能,提高其独立处理日常业务的能力。

(三)手工账实训与电算化实训相结合

会计手工模拟实践是基础,它可以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和理解会计活动的全过程及其规律,而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践是对手工模拟实验的升华。它是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和手段,进行全面系统的会计电算化处理,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很多用人单位也将电算操作能力列为招聘的条件之一。根据社会的这种需求,在手工会计模拟实训基础上,利用手工模拟资料开展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其方式是在上述手工完成综合实训资料——会计凭证填制、账簿登记、会计报表编制的基础上,将会计凭证输入计算机,同时完成会计电算化的账务处理及会计报表的编制,将两者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巩固学生会计业务的处理能力,提高综合实践能力;能熟练使用和掌握现代财务管理软件,提高职业适应能力。

(四)建立校内记账公司,校内模拟实训与真账实践相结合

无论是财务会计单项实训、财务会计岗位实训、财务会计综合实训都是校内的模拟实训,要实现零距离就业,需要有紧密型的实践基地的实践。校内外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实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学生与职业技术岗位"零距离"接触,巩固理论知识、训练职业技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实践性学习与训练平台。但是由于会计岗位的特殊性,校外实训基地实际上很难让在校学生接触到真实、完整的会计内容。因此,在校内建立工厂化的实训基地——会计记账公司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通过校内具有双师资格、具有实践经验的会计教师,聘请相关企业的会计师、会计工作者共同研究建立校内记账公司,争取一定数量的企事业单位的支持,获得会计业务。记账公司可接纳教师兼职顶岗工作、接受学生顶岗实践,成为能给学生真账实践的基地。全真的资料,全真的操作,全真的感受,以一家典型企业的实际经济业务为范例,让学生按手工账操作、电脑账操作、纳税申报三大模块对企业会计工作进行一系列的会计岗位工作操作。真实账务流程、真实票据、亲自参与报税,独立全盘操作账务、税务,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会计岗位所需的基本技能与专业技术,取得实际工作经验,巩固、综合、强化实践能力,实现学院职业教学、学生岗位素质培养、公司获取盈利等的多赢。

三、“一体三结合”教学方法的功能

(一)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理论和实践知识融为一体,抽象变得形象,理性变为感性,被动听变为主动做,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

(二)深化加强会计理论知识

由于实行“一体化教学”(边教边学、边学边做)策略,通过实践总结出理论知识,又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和加强。

(三)提高学生的岗位实践技能

“一体三结合”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实践为主线的教学方法。因此,学生在老师和社会专业会计人员的指导下,通过实际操作来完成教学任务,岗位实践技能必然大幅度提高。

(四)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岗位适应能力,缩短工作适应期

校内模拟实训与校内真账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过程,是按照企业会计岗位或公司的职位设置实践内容,利用企业的真实业务开展实践训练,按照行业实际标准要求学生,使在“教室”操作的内容,成为相应真实岗位上的工作任务。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按照规范的职业标准开展项目实训,学生是一个“准会计”,能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岗位适应能力,缩短他们的工作适应期。

(五)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创新源于实践,学生在记账公司实践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许多课堂及模拟实训中难以碰到的问题,他们会通过理论寻找办法,或者迫使学生不断去探索和思考,培养学生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能力。同时,在这种教学氛围中,可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群体沟通技巧和组织协调能力,形成综合实践能力、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意识等综合素质。

四、“一体三结合”教学实施的条件

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实施“一体三结合”教学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

(一)一体化的“教室”

这是实施“一体三结合”教学的首要条件。根据会计专业的特点,这个“教室”就是公司财务室和教室的一体化,是会计账本、账簿、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档案柜、账册装订工具、电脑及黑板、粉笔、投影等的组合。

(二)一体化的“教师”

这是实施“一体三结合”教学的重要条件。会计专业的这个“教师”是会计师和教师的一体化,是理论扎实,精通会计业务及发展,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双师型”教师,可以有效地将理论融入实践教学之中。

(三)一体化的“教材”

这是实施“一体三结合”教学的必要条件。这种“教材”既可以是实验手册和课本的一体化,也可以是行业规范和课本的一体化,还可以是操作流程和课本的一体化。总之,这种教材要把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统一起来。

(四)注册记账公司

这是实施“一体三结合”的关键条件。真正会计岗位能力的培养,必须“真刀实枪”,它需要学院有自己的实际会计公司。这个“公司”可大可小,业务可多可少;既可以是盈利的,也可以是学校补助的,其关键是真实的公司化运作,有真实的企业会计业务,使学生能真正零距离接触会计岗位的工作。

财务会计的课程群通过循序渐进“一体三结合”教学方法的实施,培养和提高学生会计职业核心能力及其综合素质,架起沟通社会与学校的桥梁,培养出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应用型会计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财务岗位实践总结篇3

【关键词】高职财会专业;工学结合;生产性;实训室建设

工学结合是近两年来高等职业教育使用频率最高、最热门的话题之一。高职院校实训基地是实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发生器、整合机,反映了高职业院校办学方向、教学资源和核心能力的本质特征。

寻求有效的财会专业实践教学方式、提高财会学生的实践能力,一直是高职财会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中探索的重点和难点;探讨建立高职财会专业生产性实践教学中有效的工学结合模式,也一直是理论研究的热点。

加强会计生产性实践教学,构建相对独立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应用型与技能型人才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近年来,我们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理念,在构建适合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培养目标需要、以会计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上,作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

一、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原则

(一)以实际情况为本,实践教学层次化的原则

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以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为依据,充分考虑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分析不同阶段学生应掌握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根据教学规律和技能层次来安排学生实践活动的内容和时间,以合理、可行的原则编制学生实践性教学的总目标和分阶段目标。

(二)以能力培养为主,实践教学全程化的原则

会计职业能力是会计专业学生的从业之本,执业之基。这一能力的培养包括理论知识能力和技能操作能力两方面。操作能力是学生毕业后胜任工作岗位的支撑,是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实践教学应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由基本技能到综合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采用递进的方式,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通过实践实现理论知识的升华。

(三)以实际应用为先,实践教学角色化的原则

学以致用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以实际应用为宗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是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

二、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内容

(一)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层次化的构建

根据“四段递进式”职业能力培养设计过程,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设置不同层次的实践教学目标进行相应能力的训练:

1.基于职业认知的基础能力训练。一是通过校外企业真实环境进行职业认知训练:从第一学期后半学期开始组织学生轮流到会计师事务所认知实习一周;二是通过校内会计基本技能实训室的模拟环境进行会计基础技能的训练,主要有会计书写技能、珠算技能、计算机操作技能、点钞及假钞识别技能等;三是通过文化基础课程和课外专业兴趣小组活动等形式进行人际沟通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及自我控制能力的训练。

2.基于核心课程的专项能力训练。在专项技能实训室的模拟环境下,通过核心课程的训练项目进行专项能力训练。核心课程为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税务会计、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六门,分别形成六个专项能力,即登账制证能力、业务核算与财务报告能力、税费计算与申报能力、电算化操作能力、成本计算与分析能力、财务管理能力。

3.基于会计岗位的岗位能力训练。在校内分岗位实训室的模拟环境下进行会计岗位能力训练。共分为出纳岗位、往来结算岗位、材料物资岗位、固定资产岗位、成本核算岗位、报税岗位、资本核算岗位、总账报表等八个岗位。同时按相应岗位安排学生到企业实训基地进行岗位能力训练(如到实训基地进行纳税申报岗位的实训等)。

4.基于工作过程的综合能力训练。通过校内会计师事务所的分所和校外企业实训基地等真实环境顶岗实习进行职业能力训练;通过指导、上岗培训、顶岗工作、职业能力展示和毕业设计来训练综合能力。

在“四段递进式”工学结合的职业能力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根据会计职业成长规律,探索使学生职业能力从“职业认知”基本技能向“专项能力”、“岗位能力”,最后到“综合能力”逐级递进的“递进式”层次化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二)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全面化的构建

根据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四段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上作了以下的安排(如图1、表1):

(三)实践教学考评体系科学化的构建

实践教学考评系统科学化,根据不同的实践教学目标,设置不同的评价标准,无论校内实训还是校外实训,既要注重结果考核,更要注重过程考核,从而为学生进行下一目标的学习提供可以参考的评判标准,确定当前阶段的学习已经合格,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奠定基础,否则还应对那些没有通过的项目进行重修。这样以考促学,以评促进,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高职院校财会专业校内生产性仿真实训基地建设方法

在高职院校内建立财会专业教学的生产性仿真实训基地,追求财会专业教学中的真实情境,谋求在学校内部以及财会专业课程教学进程中有效实施工学结合方式,具有多方面的意义:一是在教学过程中能实现学生的仿真生产性实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会计岗位的专业胜任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二是有助于学生对企业全过程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训练,使学生更深刻理解并处理好经济业务与会计核算业务之间的关系;三是有助于提高财会教师的专业技能,使专业教师及时把握财政、税务以及会计核算准则制度方面变化的要求;四是有助于学校与企业之间保持紧密联系。

经过调研和实践,笔者提出采用以下方式具体实施高职财会实践教学中的工学结合:

(一)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应做到如下两个方面:一是利用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已经申请注册具有法人资格的真实企业――丽水佳信会计服务部,开展真实的记账、企业审计、验资或评估等经济业务。二是从熟悉的企业中定期扫描、拍摄经济业务的附件(隐藏企业的账号等需要保密的信息),建立附件贮存库,指导学生操作,使学生熟悉各项经济业务应具有原始附件的种类、格式、颜色、经办的手续等真实内容;然后再根据具体的真实内容让一个班的学生进行仿真实际操作。这样既可以解决学生实训需要很多企业结果,又很难满足学生的实训等情况。

可见,这种生产性仿真实训所提供的凭证、账表、软件、票据,操作办公用品、日常用品、设备齐全,做到尽可能贴近实际的仿真情况或者是真实的情况。但是,在这种生产性仿真实训过程中,对于记账等业务取得是关键,本文采用授权制方式授权会计专业教研室联系会计记账公司。会计教研室在制定计划基础上安排教师负责联系记账公司。本文采用三种方法寻找会计记账公司:一是上网搜索本区域的会计记账公司;二是在电话号码簿上寻找会计记账公司;三是专程到本区域的主管财政部门了解会计记账公司的单位分布;四是利用原来的毕业生资源,根据已经毕业的学生所在单位的实训情况,联系其业务介绍到“丽水佳信会计服务”。在取得了近20家记账公司的电话号码等初步情况后,逐个电话联系,表达我们的愿望和思路。约定记账公司来校实地了解和座谈,在有意来校设点的记账公司中选择规模比较大、记账业务比较多又具有较强责任意识的两家公司作为日后生产性实训的典型例子;然后由学生单独完成经济业务,对所有财会学生进行轮番实训,这样就可以解决会计专业生产性实训单位少而学生多、难以落实的具体情况。记账公司核算会计业务形成的会计凭证和账册又随时可以成为专业课程教学中的核算实例,使理论教学紧密联系实际操作,提高理论教学效果。但这样的结果是开展仿真实训的成本较高(每一个的经济业务均需要重新仿真),为此也采用另一种仿真实训的模式,选用厦门网中网的财会实训软件,在计算机上进行完全的仿真实训,这样就可以大大降低实训成本。

采用该软件进行实训的主要好处有:1.能使学生直观、系统、全面认识会计业务及会计核算程序,强化了学生的动手能力。2.能让学生感受到实际工作中会计机构各岗位的业务分工和会计凭证在各岗位之间的传递过程,增强了学生对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理解。3.学生材料消耗较小,会计实训成本降低。

通过会计实训软件的操作,既能使学生对会计业务相关凭证有良好的感性认识,也能使学生对会计操作过程建立起完整流程概念,起到了良好的实训效果。会计实践基地建设应该是数量和质量并重。在数量上基本满足实习及实训的需要;在质量上达到优质标准。会计实训基地包括校内实训基地、校内生产性实训基础和校外实训基地。

(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主要是建立长期稳定和提供多岗位的实训基地,以满足学生顶岗实习的需要。实习基地可利用会计专业教师和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各位成员联系有意向的单位,同时可以试着开拓其他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建立不同专业实训基地的资源共享,专业教师可以联系以往毕业生等多渠道多方法建立长期而稳定的实训基地。顶岗实习分阶段性顶岗实习和毕业前的顶岗实习,阶段性顶岗实习利用学校建立的实训基地,让每一个单位留有固定岗位给学生进行轮流顶岗实训,实习结束后还需要学生进行总结与相互交流经验,以便更进一步地提高与巩固。毕业前的顶岗实习应考虑到学生就业情况,将实习和就业结合在一起,岗位可以由学校联系提供。学生顶岗实习期间不拿报酬,有的话也只是一点象征性的补贴。这样对于学校来说学生学到了真实的东西,为就业提供了方便,而对于企业来说减少了支出,也有利于实训基地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可谓是双赢的策略。当然,毕业前的顶岗实习也可以由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而进行提前就业。

总之,为适应高职高专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学校应始终坚持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能应用能力为主线,以“基础充实、理论够用、以实为本、以能为主、以用为先”的主体思想为宗旨,努力构建科学、成熟的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高[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S].

[2]银样军.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模式的研究[J].经济师,2005(4).

[3]刘方乐.高职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昆明大学学报,2005(2).

[4]滕为.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研究[J].会计之友,2006(14).

[5]刘会卿.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思考[J].太原大学学报,2006.

[6]黄震.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经济,2009(10):77-78.

[7]周军.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0):38-41.

财务岗位实践总结篇4

关键词:财务管理实务教学实践“教、学、做一体化”

财务管理实务是一门极为重要的主干课程,而且其自身的理论性、综合性、实践性较强,与金融环境和形势政策的联系也较为紧密,课程中的模型繁多、内容丰富,所以该课程在工学结合、岗位工作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的改革中具有相当难度。

目前,在高等职业的财务管理实务教学改革中,所涉及的实训资料不是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难度过高,与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养目标不相符,就是传统教材中计算题的翻版,不能达到财管工作应具备的能力要求。所采用的授课方法和手段未能给学生营造出企业环境和场景,学生往往不能从工作情境出发切身体会所学理论及方法,同时获取相应的财务管理能力。所以财务管理实务课程改革的探索是必要的。

根据教育部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国家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这就要求会计专业的高等职业教育积极推行岗位工作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财务管理实务课程是会计专业的职业技术课程,它的前续课程为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纳税业务训练等课程。随着高等职业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财务管理实务也必须把工学结合、岗位工作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纳入到课程实践中。

一、高职院校财务管理课程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可行性

所谓教学做一体化,就是理论实践相结合,教中学,学中做,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就是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以职业技能训练为核心,建立若干教学模块,将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它具有两大特点,一是突出职业技能训练的主导地位。围绕职业技能训练要求,确定理论教学内容和要求,设置教学环节和进度,理论教学完全服务于职业技能训练。二是理论教学与职业技能训练相结合。注重感知、操作,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这种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很好解决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脱节问题,减少理论课之间及理论与实操课之间知识的重复,增强教学直观性,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参与作用,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财务管理课程的理论性、综合性、实践性较强,与金融环境和形势政策的联系也较为紧密,课程中的模型繁多、内容丰富,所以该课程在工学结合、岗位工作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的改革中具有相当难度。但是财务管理实务课程作为高职院校专业课程,必然不应脱离于职业教育独特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授课方式之外。

要想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授课方式,首先我们应了解该课程所教授的内容应用于什么地方,如何应用。财务管理是一门相对独立的企业管理应用理论,所以将应用财务管理相关知识的工作内容是可以从实际工作中剥离出来的,而学生们通过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立竿见影的处理的一个个实际工作,可以将其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一个个工作任务。其次,eRp企业经营沙盘模拟通过仿真企业运营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将企业的人、财、物、供、产、销等经营要素和工作岗位及任务直观呈现,并通过设置一系列的游戏规则,使学生在学习时能够自觉地以职业人的心态和方式处理课堂中教师所设置的工作任务。从而达到“教、学、做一体化”的效果。

实践证明,情境互动,角色扮演式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更能体现职业教育的教学目的,增长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也能更好地满足以动手能力强、思维活跃为主要特征的高职学生群体的需求。

二、《财务管理实务》课程“教、学、做一体化”实施方案

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的《财务管理实务》课程理论性强,学生学习困难,学习兴趣不高,为了突破该课程的教学现状,探索“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达到良好学习的效果。通过以下几方面,对原有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及教学资料进行改革以达到“教、学、做一体化”授课方式的顺利实施。

(一)解析与课程相关的岗位工作内容及能力

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实务课程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授课方式,首先应明确该课程在完成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过程中,其教授内容应用于什么地方,如何应用。财务管理实务是一门相对独立的企业管理应用理论,所以将应用财务管理相关知识的工作内容是可以从实际工作中剥离出来的。通过解析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和示来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遴选出其中与财务管理实务课程相关的职业技能方面的内容,从而确定出针对岗位工作内容的授课重点,具体内容详见下表:

(二)革新与课程相关的教学资料

1、“教、学、做一体化”的教材

对财务管理实务中所涉及到的与会计岗位相关的工作内容进行剖析,结合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集合天津市在高职高专长期从事财务实践工作者并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学一线的骨干教师编撰教材。

教材针对现阶段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努力从内容和形式上有所突破和改进。在考虑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本领等问题的基础上,力图启发学生动脑思考,为训练学生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帮助。

教材内容坚持高职高专教育“培养技能,重在应用”的原则,本着理论够用、强化应用,结合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以企业的财务活动为主线,以财务决策为重点内容,结合会计岗位相关工作能力的要求,全面阐述了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内容、方法和技能。

教材的形式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充分体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针对每一个知识点的内容精心设计了企业情境、相关工作任务和内容,方便教师“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

2、实践丰富的案例库

为了加强学生财务管理相关实践工作的训练,熟练掌握财务管理相关理论、处理财务管理问题的相关方法和技巧,编撰与岗位能力、岗位内容和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库。通过案例库情境化的演练,使学生具有独立完成分析财务管理相关问题、处理财务管理相关工作的能力。作为教学资料案例库中内容的实践性,以及使用过程中教师针对相关内容进行的企业工作情境的营造,使学生主动学习,努力实践,达到会计岗位要求的相关财务管理工作能力。

(三)设计“教、学、做一体化”的授课环节

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教学,需要合理和严谨的教学环节。下面具体介绍各教学环节:

1、情境营造环节。所营造的情境是指教学过程中引入或创设的实际情形。这种情境具有生动性、直观性、针对性、启发性和趣味性的特点,能在第一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使学生较快地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去。教师可采用形式多样的方式,如分组扮演、职场假想、企业经营模拟沙盘实训环境应用等形式,营造出学习内容所处的工作场所、所处的企业性质、涉及的工作人员、涉及企业所处环境等。并确立任务执行者的人物身份、工作内容、需要的能力和达到的效果。

2、教师启发示范环节。教师以执行任务当事人的身份根据选定的案例内容要求,示范任务完成的步骤、思考过程、财务管理理论依据、任务完成的呈现形式。由于财务管理工作多为方案的设计、分析和决策建议,所以任务的完成成果以书面报告呈现。因为书面报告对于处理财务管理工作的好坏起到关键的作用,所以教师应详细说明书面报告的书写要点,注意事项。在示范过程中,教师不断启发学生思考完成任务所涉及到旧知识,由此达到强化和温故的作用;同时教师注入新的理论知识并以此完成工作任务,从而达到知新作用。教师的示范过程,依然需要学生参与其中。

3、学生总结环节。教师启发示范环节之后,学生根据所观、所学、所感,总结所完成工作任务的背景、达到的目标、所应用的理论知识、工作处理步骤、心路历程以及书面报告的撰写要点。

4、学生实训环节。根据不同工作内容的需要,学生分工协作或个人独立完成工作任务。在实训环节中,教师要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处理工作任务的过程和心路历程。当学生出现阻碍时,教师既要亲自启发指导,也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潜质发现和培养排忧小助手。排忧小助手的出现,帮助了学习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工作任务;使学习轻松的学生对于所学知识达到深层次的掌握和应用;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以及良好的沟通能力。

5、学生评价环节。这一环节是学生针对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本人和其他同学的不同情况,积极踊跃发言的环节。可以发表感想,总结知识要点,完成任务的步骤和注意事项。这一环节也是学生由机械模仿最终向独立自主处理工作任务升华的环节。

6、教师总结环节。某一财务管理知识经过以上五个环节的学习,教师将对前两个阶段中每位学生的表现进行一一总结,并结合他们的表现对相关财务管理工作的能力和工作内容进行进一步地深入讲解和理论提升。“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的最终目的是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共鸣,因而这一阶段的总结将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将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认识从单纯的完成某一任务上升到未来职场一系列相关财务管理工作的处理依据。

(四)“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考核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采用过程性考核,围绕学生学习活动进行,体现适时性,激励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并客观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效果。考核成绩由平时和结课考核成绩组成。平时成绩由出勤、课堂互动、实训效果和职业素质四部分成绩组成。结课考核成绩闭卷的形式考核学生的财务管理理论知识水平。由于会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的考试科目中有《财务管理》科目,而且会计专业技术初级资格考试中也涉及《账务管理实务》中的部分内容,所以闭卷的理论知识和实务的考核是必要,其有助于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

总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较为有效地解决《财务管理实务》课程理论抽象、模型复杂,学生学习动力不足以及学生不能理解所授理论和如何应用等现存问题。同时培养学生具有适应当前市场经济需要的良好职业素养的会计专业技能。使学生通过该课程掌握财务管理方面基础的理论知识和必要的专业实践技能,逐渐完善职业综合素养,成为能够迅速适应工作岗位的专业技能丰富、实践能力强、职业道德高的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高职高专院校《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彭文如,科技资讯,2012.3

财务岗位实践总结篇5

高职会计专业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一、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技能型专门技术人才的根本途径,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基础和保证。高职会计专业是典型的应用型专业,教育目标应定位于为社会部门培养直接在财务会计一线工作的初级会计人员和中小企业财会人员。但长期以来,却以账务处理能力和让学生学会编写会计分录为主,忽视学生毕业初期经常接触的出纳业务,银行业务,社保业务等实际工作,导致许多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以后感觉在学校所学知识完全用不上。反映出教育中存在着培养人才定位不准,培养目标不明确,专业设置、课程建设方面没有突出技能应用型特色等问题。学校所培养的人才与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标准有距离,缺乏社会适应性。因此,需要对我们的财务会计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进行相应的改革。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号文件题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虽同属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定位方面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本科院校以培养高水平专业学术型人才为主要目标;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高级技能应用型人才。本着以上原则财会类高职专业培养应该在强化基础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加强技能培养,在传统的“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以及“会计电算化”等主干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保持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与课程教学内容相配套的实务教学内容。配合课程需要,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有更多的实践操作训练,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满足财会工作岗位对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的要求。

当今社会商机涌动,各行各业都在创新中求发展,对财会毕业生的需求也不再是单一的财务工作,而是需要熟悉本行业运营模式,有一定社会经验的一专多能型人才。技能培养以学生兴趣为中心,把他们对电子商务,房地产,物流管理,传媒等等新兴发展行业的兴趣转变为认知,并熟悉这一行业相关的国家政策,法规,变为自己从业的实在技能。

要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种从业认证的考试,虽然当前各种认证五花八门存在一些不规范,在学校和教师的指导下应该能去伪存真。在就业形势异常严峻的当前,加强对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的培养虽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但是能给学生多一个选择多一条出路,使之更好地面向社会。

为了实现培养目标,对学生在校期间的理论和实践课实行多方面制度,对于理论考核,主要测试学生对专业知识的了解、理解和掌握情况,主要通过笔试答卷的方式来进行。实践教学考核,包括课程实训考核,重点考查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通过“仿真”实务操作技能或上机操作的考核方式;综合实训主要考核学生是否能够执行会计工作规范,遵守会计职业道德。要求学生实训操作过程符合会计法规,账务处理符合会计核算原则,作风踏实,操作认真,以一个会计人员的身份参与实训,恪守诚信,不做假账。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项目的填制要准确、完整,文字、数字书写要清晰、工整、规范,及时编制会计报表,规范使用会计工具和会计方法,将会计资料装订成册;顶岗实习由实习单位和指导老师根据学生实习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协作精神、综合素质及撰写的实习报告等,对学生岗位实习的表现和能力进行综合考核与评价。

三、探索实践教学方式

(一)加强实训教育,优化实践性教学

1.编写实训教材,满足了岗位与课堂结合的基本资料。一套能够为学生提供真实或仿真的“实训资料”的教材,是实现课程实训与理论教学相融,将岗位搬进课堂的关键所在。实训中所使用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资料要与当前企业实际发生的业务一致,把仿真资料交给学生使用,这样学生就能够在面对这些仿真资料的时候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2.建立了适应课程实训的专业教室,满足了岗位与课堂结合的基本环境。根据财会工作的职业特点,对教室进行改造,增加了多媒体教学设备,配备了财会工作所需的基本物品,使教室具备了进行财会实训的条件,能够满足学生“基础会计实务”“财务会计实务”“成本会计实务”的课程实训需要。专业教室的建立,使传统的教室成为“教、学、做”一体化,教室与实训室一体化的学习场所。

3.建立适应综合训练的校内实训中心,增强实训的真实性,为实现岗位与课堂有机结合提供保证。建立学生实习的融手工操作和会计电算化操作于一体的会计实训室,配备计算机和“用友”“安易”等专用会计电算化软件,模仿企业会计工作环境,设置常见的会计岗位。通过模拟出纳、收入、成本、往来、总账报表等岗位业务,使学生明确各岗位处理流程、内容及职责权限,正确认识人与人之间、岗位与岗位之间、业务与业务之间相互控制的原理和实务操作要求。缩短学生的岗位适应期,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二)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加强与社会的联系,从国家机关到私营企业没有能离开会计工作的,加强与之联系,发展成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上顶岗实习,通过对单位真实发生的会计业务进行会计处理,为毕业后直接进入岗位角色打下坚实基础,从而实现了在校学习与会计工作岗位的接轨。

(三)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

为了适应会计类实践性教学的需要,应狠抓“双师型”素质队伍建设,鼓励教师进行社会实践,并通过国家考核获取各种职业资格证书和中级任职资格证书。让具有“双师型”素质资格的教师边教学边参加社会实践,经常参与会计师事务所、企事业单位的实际工作,为仿真实训教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资料和案例。同时应安排专业教师进行社会实践,每年利用假期或课余时间,在实际工作单位或校外实训基地实习,并对实习情况进行总结与交流,提高了教师的实务操作能力。

四、总结

对于财会类高等职业学院的教育改革,本文从教学内容的改革和实践教学方式这两方面提出了一些想法,希望能对高等职业学院的财会类专业的教学建设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王建华.现代高职教育会计教学模式探究分析[J].财经界,2012.

[2]王婷婷.高职会计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5).

[3]张英.基于素质教育的会计精品课程建设思考[J].北方经贸,2013,(4).

财务岗位实践总结篇6

[关键词]财务会计课程改革实践教学

《财务会计》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课程,既要掌握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及基本方法,又要具备处理一般会计业务的能力和基本技能。它是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在整个专业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财务会计》知识掌握得是否全面,基础是否扎实,关系到《成本会计》、《财务管理》、《财务报告分析》、《管理会计》等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

在过去的教学中,任课教师往往过于重视学科体系的完整性,认为讲的越多越好,因而理论教学过多,实践教学不足。实践证明这种“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的课堂效果并不理想。一堂课下来,老师疲惫不堪,实际收效甚微,无法达到预期效果。部分学生认为《财务会计》课程学习起来很吃力,越学越难,听不懂,心理逐渐产生怯意,到后来只能消极应付。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在《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进行了课改实验,改变了过去依据学科体系教材,以理论知识讲解为主的方法,采用依据与实际会计工作紧密相联的会计岗位实务,以实践教学为主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课改实验的做法

1.选择合适的教材

教材是实施教学的主要载体,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传统的财务会计教材,虽然多次改版,仍然没有跳出学科体系的框架,主要介绍货币资金、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待摊费用、流动负债、长期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及利润、财务会计报告等内容,理论性强,动手实践操作很少。经过多方调研,我选取了电子工业出版社的《会计岗位实训》教材。

该教材强调“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学指导思想,以强化专业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重点,在内容上从必需、够用出发,围绕职业岗位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从事会计岗位工作的实际动手能力,知识点与能力点既不重复,又不遗漏,突出了职业教育的特色。在内容编排上,按照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会计岗位,满足一些中小型企业会计各岗位对会计人才的需要,分为十个模块,将企业中的出纳员岗位、资本资金核算岗位、材料核算岗位、往来业务核算岗位、工资核算岗位、固定资产核算岗位、成本费用核算岗位、财务成果核算岗位、记账员岗位、财务报告会计岗位等几个主要的岗位,以分模块的形式综合反映为会计岗位实训的核算内容,较详细地以原始凭证的形式将企业发生的主要经济业务进行综合反映,并以实际工作的操作形式进行讲解,突出了专业基本技能的培养,同时也兼顾了理论体系。

2.转变实施方式,改造教学情景

针对教材强调与实际会计工作接轨的特点,为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一上课就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

(1)采用小组教学法

分组教学主要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确保每位学生都有获得帮助的机会,每位学生都能掌握最基本的教学内容。我根据班级情况及学生学习水平的高低将全班分为7组,每5至6人为一个小组。每小组设一个正组长,一个副组长。组长的任务是带领本组讨论会计业务,辅导本组学习有困难的同学。上课时,同小组学生坐在一起,便于开展小组讨论、分层教学、角色扮演等活动。

我选择了学习能力较强,接受新知识速度较快,又具有一定组织能力,能热心帮助他人的同学担任组长。作为激励措施,我把他们组成了课外兴趣小组,适当增加了一些专门的课外辅导。

(2)创设情境,模拟实际

传统的《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课程中,经济业务都是通过文字描述呈现并编制会计分录。实际工作中,经济业务都是通过票据等原始凭证呈现,会计分录的编制是通过填制记账凭证完成的。为了能更好地与实际接轨,锻炼学生处理账务的能力,我在教学中有重点的选取一些难度不太大的业务,只提供原始凭证,让学生通过识别、审核、填制原始凭据以判断经济业务,提炼出会计分录,再填制、审核计账凭证并登账。案例真实、资料仿真、步骤清晰,具有可操作性。通过创设情境,模拟实际的方法,使学生对会计核算工作有了更深、更实际的了解,提高了学生处理账务的能力。

(3)讲练结合,理实一体,提高学生技能水平

培养技能型人才主要应针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只学理论没有实践犹如纸上谈兵,要想达到应有的基本要求,就要提高实践环节的操作能力。

传统的教学是在理论教学后集中一周左右进行会计大作业实践,然后再进行理论的学习。在理论教学期间很少进行实践的操作。学生动手操作的意识和能力都很欠缺,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现在,我在理论教学中以应知为主,实践教学中以应会为主,所使用的会计核算资料都采集于企业会计岗位上经常发生的真实的经济业务,所使用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帐簿等都是仿真的,目的让学生在学习中就接触、熟悉、使用真实的会计资料,增加感性认知,为今后走上会计岗位,胜任会计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我还综合、灵活运用了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教学录像、多媒体网络技术、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使教学过程表现得更直接、更形象,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提高了教学效果。在教学时间分配上,一般每教学课时45分钟内,10分钟左右以教师讲解相关理论知识为主,15分钟左右以教师指导、学生模拟操作为主,15分钟左右以学生独立实训为主,5分钟左右以师生答疑、小结与评价为主。

(4)根据工作任务,确定教学重点

教师要分析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抓住知识关键脉络,精讲少讲,要多在学习方法培养上下功夫。教师的责任在于引导学生,“教”是为了“不教”,应以学为主,教为辅。因课时限制,在《财务会计》课程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对所有岗位、所有的业务都要完成审核填制原始凭证、填制审核记账凭证、登记账簿三个环节。可根据会计岗位的重要性、经济业务的难易程度及学生的接受程度,合理取舍,确定教学重点。

出纳员岗位往往是会计专业毕业生从事财务工作的初始岗位,虽然经济业务比较多,但账务处理比较简单。我在教学中重点围绕出纳员岗位的工作职责,将出纳工作任务划分成具体的单元项目。每个单元项目以学生模拟训练为主,从单一的知识点操作训练到知识群再到知识体系,逐步形成岗位职业能力。

对于资金资本核算等岗位,其工作任务所涉及的中长期借款、股票和债券投资、无形资产等的核算,虽然发生的经济业务不多,但账务处理相对复杂,我在教学中侧重于理论的讲解,以应知为主。

二、出纳员岗位教学实例

出纳员涉及的主要业务是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收付业务、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清查。会计分录比较简单,但都要经过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等环节。

下面以出纳员岗位现金收付单元项目一笔现金报销业务为例具体说明。

1.课前分组

将全班分成7个小组,每组6人。组内再按出纳、记账、报销人等角色进行分工。

2.相关理论学习(10分钟)

教师讲解该业务的作用和相关基础知识。出纳员是单位财会工作的重要基础和前哨,是单位经济业务活动的第一道“关卡”,在学习出纳员岗位工作内容前,让学生了解,每个企业都会有大量的现金和银行存款收支业务,出纳员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3.教师指导,学生模拟操作(15分钟)

(1)认识原始凭证

教师展示原始凭证――出差费用报销单,使学生了解报销单的构成及填制要求。

(2)审核、填制原始凭证

学生分组讨论,根据教师讲授的基本理论知识,分析原始凭证,审核并填制原始凭证。

(3)填制、审核记账凭证

每组成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独立填制记账凭证。记账凭证填好后,小组成员内部应相互审核记账凭证,对正确无误的记账凭证应在审核栏中签名。

(4)登记现金日记账

每组成员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独立登记现金日记账。组长、副组长负责检查本小组成员登账是否规范、正确。

(5)学生汇报小组讨论结果

教师选取1个小组向全班同学汇报讨论结果,提出讨论中存在的问题,其他小组进行判断、分析、补充和解答。

4.教师总结(5分钟)

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做总结,指出本业务的重点和注意点,并针对与这笔业务相关联的其他情况,让学生换角色独立实训。

5.学生换角色独立实训(15分钟)

通过以上步骤,学生能主动完成相应的会计业务。出现问题时,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小组讨论时,教师要注意巡回指导,掌握各小组讨论情况,在总结时重点讲解一些学生易犯、共性的错误。

三、结语

我在《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有不少问题,如尝试教学与科研并重的“教研型”教学模式,怎样改革作业和考试方式,如何与其他专业课更好地衔接、融通等,有待于今后与同事们一起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常颖,陈立群.关于会计案例教学的几个问题.会计研究,2000.8.

[2]牛志民.高等职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

[3]晋波.会计人才与会计教育.会计之友,2004.12.

[4]刘永泽,孙光国.我国会计教育及会计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对策.会计研究,2004.2.

[5]杜家龙.关于实践教学基本问题的探讨.职教论坛,2004.4(下).

[6]向有才,熊筱燕.会计模拟实践教学的质量控制探讨.会计之友,2005.11.

[7]张俊瑞.刘东霖.我国人才市场对财经类人才需求的调查分析.会计研究,2005.9

[8]应金萍.论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及作用.职教论坛,2005.4.

[9]贺三宝.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会计案例教学探析.财会月刊,2006.2.

[10]程运木.企业财务会计.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2.

[11谢国珍,孔国军.高职会计专业“渐进式全程实训模式”实施及成效.职教论坛,2007.2.

[12]孔德军.关于会计实践性教学的思考.职业教育研究,2007.3.

财务岗位实践总结篇7

   会计实训教学内容设计

   1.校内模拟实训内容设计。

   手工会计实训设计。手工会计实训在学校设立的手工会计模拟实验室进行。实验室里模拟真实的企业会计工作环境,每桌配备手工会计工作所需的用品,如企业科目章、模拟银行业务受理章、模拟单位财务章及各种文具用品;为每位学生配备财务部门各岗位的核算资料,如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工资结算表、固定资产折旧计算表、原材料及周转材料的单位计划成本表等;银行往来凭证和汇票,如商业承兑汇票、银行进账单、银行转账支票、银行现金支票、汇款委托书、银行汇票、信汇凭证、贴现凭证等。另外,实验室还要配备人民币伪钞鉴别仪(点钞机)、票据打印机、外币票样图集、人民币票样、点钞纸等。手工实训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两种模式:(1)在实训指导教师的辅助下,每位学生按实训要求独立完成一整套会计账务处理业务,内容包括按照会计法律法规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并将原始凭证作为附件粘贴于相应的记账凭证后,登记日记账和各种明细账,定期编制科目汇总表,登记总账,编制试算平衡表及会计报表,装订会计凭证档案资料等。通过仿真的实训内容,学生真正的理解了账务处理工作的全过程,提高了独立手工操作的能力。(2)“角色扮演、岗位仿真”的实训教学模式。结合模拟企业基本概况、企业组织结构、企业生产流程,按照财务部人员设置和岗位分工,遵照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采用分岗轮岗的方式,对模拟企业一个月的业务量进行会计处理,直至出具会计报表和纳税申报。实训课程以一个新会计人员进入一家中等规模的工业企业工作为背景,首先由教师扮演的“财务副总经理”介绍企业概况、组织结构等基本信息,然后进入财务部门了解财务部人员及岗位设置,并学习企业的财务制度和内控制度,然后开始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见习———模拟实训。由于会计人员是在各个岗位工作的,所以模拟实训采用分组教学的方法,每组由5-6位学生组成,分别扮演不同的岗位角色。在熟悉了岗位工作并掌握了相应技能之后,进行轮岗,使得每位学生都有机会从事各个岗位,从而掌握并具备全面的岗位能力。

   会计电算化实训设计。会计电算化实训在校内的会计电算化实验室进行。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会计工作也从传统的手工方式步入了电子化、信息化时代。会计电算化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在会计领域中的应用,是会计发展的方向,是会计工作者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因此,会计电算化实训是会计实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实训,要求学生了解财务软件的基本程序结构及基本数据流程,掌握通用会计软件各主要功能模块的操作方法和技巧,要在会计电算化的知识和操作技能上面达到国家对会计电算化初级人员的要求。实训内容主要是要求学生熟悉财务软件的功能和使用方法,能够利用企业会计模拟实训资料(务必与手工账相同的资料),使用财务软件上机进行账务系统初始化、日常业务处理、期末账务处理、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工资管理系统等模块实训操作,并和手工账进行对比,达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会计电算化操作能力的目的。1.3纳税申报实训设计。中职学校可以专门设置纳税申报实训室,实现从企业的税务登记到税务申报再到发票保存等其间的所有业务流程和操作实训,增强学生对税务操作的感性认知,有效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实训室采用企业电子报税实训系统,让学生模拟操作税务机关的申报大厅中的各项业务,包括税务登记、发票领购、纳税申报、税款缴纳等业务,通过在实训室的实践操作使学生由浅入深地学到征税机关人员应该掌握的电子税务的技术、方法和能力,纳税人应该掌握的纳税电子化的技术、方法和操作程序,训练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实践能力,使学生熟悉我国税务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为学生走向社会提供一个理论结合实际的实践环境。

   2.社会实践方式设计。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学完相关理论课程之后,由学校或学生自己与校外相关单位联系,将校外单位作为实践教学的基地,让学生到实践教学基地进行实地实践的一种实践教学模式。由于财会工作涉及商业秘密的特殊性,致使目前社会实践存在走过场的现象。鉴于此,学校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尽力创造学生实践的机会,通过学校推荐与自主联系的方式,或建立校办企业、在校内成立记账机构安排学生进行社会实践。 

   会计实训考核方法

财务岗位实践总结篇8

关键词:中职;财务课程;实践性教学

职业教育是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用人单位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岗位指向性较强的专门教育,要求其所培养的学员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体到财务课程,就是要通过学习,使学员掌握初级财务岗位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能够胜任一般的财务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既要重视理论性,更要加强实践性,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贯彻"基础管用、专业够用"的原则和"以综合素质为基础,以应用为主线,以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指导思想。

一、科学构建实践性教学体系

财务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既涉及财经法规,又涉及核算技能,培养一名合格的财务人员,必须要通过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实践技能实训和岗位实习等环节,学员毕业后,还需在相关岗位工作1~2年,取得实践经验后才能成长为高素质的财务人员。其中实践教学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它能够促进学员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因此全面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大力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力求突出财务专业特色,是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主要内容。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应根据岗位任职需求,从有利于培养学员的财经法纪观念和业务操作能力出发,对实训、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全面的、系统的优化与完善,明确各实践教学环节在总体培养目标中的作用。把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在一起,讲练结合,重在操作,通过教学、实践各个环节的共同作用,注重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并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坚持教、学、用相结合的方向,逐步形成完善的、能够体现基础性、系统性、实践性和现代性教学内容的财务课程实践教学体系。

二、合理安排实践性教学环节

在财务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针对课程特点和学员基础情况,科学合理地安排实践性教学环节,以保证实践训练的课时量。按照有关规定,职业技术教育中要严格落实三个60%的要求,即主干课程要占总教学时间的60%,实践教学要占总教学时间的60%,现地教学要占实践性教学的60%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的课时比应达到4:6,即专业课中实践训练的时间基本上应占总课时的40%。在制定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时,应根据课程的特点,科学合理地分配实践教学课时,以达到最优化设计。教学过程中,要把工作的重点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让学员通过更多的专门训练和实践操作来巩固所学到的技能知识。要达到60%的要求,在实践性教学的形式上要有所创新,不能仅仅局限于集中开展的综合实训,而是要把实践性教学的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当中,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也可以采取边讲解、边演示、边练习的方式,利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尽可能地强化实践训练。

三、改革创新实践性教学手段

(一)注重信息化教学

一是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技术可以使教学更易为学员所接受和掌握,视觉化的画面及可视形象的表达方式,声、像、图文并茂,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可以生动地表述既抽象又无味的概念,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简便、灵活的特点,还可以加大知识量,开阔学生视野。二是网络教学。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可以拉近教员与学员的距离,模糊课上与课下的界限,增加教员与学员的互动交流,即方便,又快捷,还可以加深教员与学员的感情,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三是仿真模拟教学。可以借助计算机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仿真教学,把财务日常管理与核算业务做成模拟训练系统,由学员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实务处理过程,积累实践经验,使学员毕业后能够更快地胜任工作岗位,缩短角色转换时间。

(二)强化实训课教学

实训课教学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手工模拟,即按照手工账务处理的流程,从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到报表的编制,模拟实际工作中财务业务的处理,使学员掌握财务核算业务的处理流程及方法,及时纠正学员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二是上机操作,即给定相关的财务数据,指导学员利用财务信息系统来完成相关系统设定、经济业务的录入和输出相关报表资料等一系列过程,以适应未来财务工作信息化的需要。另外,实训课教学中还可以采取参观见学、观看真实的财务业务处理视频等方式,使学员对实际工作流程和方法有直观的认识和了解。为了保证实训课的教学效果,教员必须要精心筹划,科学组织,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场所和教学时间,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同时,院校教务和教学保障部门要做好协调和保障工作,在时间、场地、器材、经费等方面予以保障。

(三)利用实习期教学

综合实习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环节,是促进学员由理论知识掌握向实践技能培养的重要手段,对提高院校教学质量和学员毕业后的岗位分配有重要影响,必须要高度重视,加强管理与协调,注重跟踪了解,适时提供指导与监督。一方面,院校与实习单位要做好沟通与协调,提出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并与实习单位就实习的人数、时间、岗位、指导老师配备、实习期考核等问题签订协议,使学员在实习过程中能够真正接触到实践岗位中的核心内容,切实掌握第一任职所需的专业技能,以便毕业后能够快速进入工作状态;另一方面,院校对实习学员不能放任自流、不管不问,必须要跟踪检查,与实习学员和实习单位广泛开展沟通交流,对实习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确保能够达成预期目标。

四、努力建设双师型教员队伍

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双证书"要求需要"双师型"师资队伍。要达到"双师型"目的,必须从个体结构和整体结构来加以考虑。

(一)优化教员个体结构

1.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学历层次。根据本专业发展形势和教学对象的变化,制定培训内容。依托相关院校、培训基地,坚持在职培训为主,脱产培训为辅的原则,加大培训力度;对学历不达标的教员限期达到,否则安排转岗。

2.强化技能培训。对现有任课教员开展技能培训与考核。一方面要鼓励教员多深入学员任职单位开展调查研究,采用岗位培训、代职锻炼、跟班研讨、导师带徒等方式,定期派财务专业教员到相关单位了解最新信息和实践做法。另一方面,通过"项目开发"等活动,促进理论教员得到实践锻炼,使教员由单一教学型向教学、科研、实践一体化的"一专多能"型人才转变。

(二)优化整体结构。

1.按照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和财务课程结构要求,调整师资结构,使二者之间基本保持动态平衡。按需设岗、因岗聘人。应做到能者上,庸者下;校内缺,校外请。教员队伍建设还应该处理好相对稳定和相应多变的关系,保证专业教员有稳定的来源渠道。

财务岗位实践总结篇9

   (一)完善会计模拟实习教材

   建立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必须编制出一套完善的考虑企业经济业务的真实性的会计模拟实习教材。首先是实验教材的配备。目前使用的实验教材大多属于综合性实习,一般适宜毕业前校内实习。由于在时间上与会计理论教学相脱节,失去了直观教学的意义。按会计岗位设计的实验教材可以满足分岗位、分阶段实习的需要,应进一步开发。其次是会计实务专业课的教材配套。目前使用的会计实务专业课教材侧重点在会计的理论知识,学科体系的理论性较强,淡化会计的实践教学,很难突出职业教育特色。按会计岗位设计的会计实务专业课教材可以满足教学与实习的需要,保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协调性。

   (二)改进人才能力结构评价体系

   传统的财务会计实训教学考核测评内容及形式过于单一,对参与会计实训的学生大多数按完成的财务会计实训资料为依据进行实训考核评价,基本符合目前传统的会计实训课程要求。创建财务会计实训教学体系后,要重新构建符合社会需要的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评价体系,从评价内容上看,会计实训教学效果测评体系应包括:会计岗位职业胜任知识和能力的效果测评,以及会计岗位职业经验的评判效果测评两个部分,从根本上强调会计专业学生财务会计岗位职业判断能力的重要性,强化会计岗位职业技能和会计岗位职业技巧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会计岗位职业素养。

   二、高职会计实训教学方法的应用

   (一)实施手工与电算结合的模拟仿真实训

   手工模拟实训与电算化操作模式相结合是财务会计实训教学中的较理想教学模式。手工模拟实训主要设置以下内容:识别审核填制和整理原始凭证,根据经济业务内容编制记账凭证,开设并登记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和三栏式、多栏式、数量金额式明细账、编制科目汇总表、进行成本核算、开设与登记总账、期末结账、编制会计报表,主要目标是巩固所学知识和深化学生对账务处理程序的理解,提高综合账务处理能力。在实验过程中根据需要,划分不同的工作小组,组建成一个个模拟企业财务部,在小组成员中确定不同会计专业中的工作岗位,小组成员密切合作,相互监督、复核。严格按照各岗位业务职责要求和会计制度规章有序进行操作。例如实验使用的指导教材可以以《基础会计》为基础,以《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为依据,选用一家制造型企业的12月份实际业务为对象,配制一定量和反映各类型业务的业务量,进行综合实验实训模拟。另外,高职院校的会计实训可以组织专业教师自编上述内容的分步骤实验教材,并且应用企业使用的票据、账册、凭证等进行实验实训操作,提高实训的真实性。对于电算化操作模拟实训来说,其实验应在学生完成相关课程后进行。可以选用电算会计资格考试使用的会计核算通用软件环境系统,由学生利用手工操作取得的会计资料进行电算化软件账务处理的账套初始设置,岗位分工,开展电算操作。其主要内容主要是输入记账凭证,开设明细账、总账,并进行自动过账和试算平衡,并生成会计报表。这种将手工与电算相结合的实验实训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实训教学的质量,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会计实际操作应用的流程。

   (二)鼓励学生走入企业进行顶岗实训

   为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一线人才,高职院校需要加大投入,在校外建立实习基地,给学生提供利用企业生产设备进行顶岗实习的机会。通过校企统筹安排,可以让高职院校学生在企业一线完成必要的训练,借助于企业生产条件,亲自动手解决在校内难以遇到的实际问题,开展实践教学。其次,校企可以共建校内实训生产性基地,基地由高职院校提供生产场地,由企业建设并免费使用,专业教师和学生参与生产技术过程。这样,生产人员由企业人员和学校师生共同组成,企业既可以以较低的成本生产某些产品,又可以培训员工,实现一种互利双赢的效果。除此之外,要求学生在顶岗实习中了解编制报表的过程及报表中各项数据的来源,并练习编制现金流量表和撰写财务情况说明书,结合实习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情况、企业利润实现和分配情况、企业资金的增减和周转状况及其他重要事项等,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公司基本的财务情况作一个简单的说明,在实习结束后上交。这种鼓励学生深入企业实训的方式既可锻炼学生的实际财务处理技能,也提高学生适应社会、适应岗位的能力。

财务岗位实践总结篇10

关键词:财会类专业四位一体三阶递进实践教学体系

计是一门实践性和技术性很强的专业,实践教学在财会类专业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起点,是学生由书本走向就业的接口,也是学生养成良好财会职业道德、严谨作风和提高职业素质的重要平台。长期以来,受财会岗位容量小和财会工作保密性强的制约,财会类专业学生校外实习实训存在一定的难度,虽然财会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已经普遍加大了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但由于校内实训缺乏真实职场氛围和真账实做训练,严重影响学生职业实践能力培养,这已成为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瓶颈。因此,如何把工学结合的理念贯穿在财会类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建立符合职业技能提升内在规律的实践教学体系,已成为所有院校财会类专业面临的核心问题。本文结合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财会类专业的实践教学经验,就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进行探讨和研究。

一、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立足浙江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突出为民营中小微企业服务的鲜明特色,从职业岗位(群)调查和职业能力分析入手,对接岗位(群)职业能力需求,搭建课程实训、专业办企、引企入校和顶岗实习四个实践教学平台,围绕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设计实践教学内容,构建“四位一体、三阶递进”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了实践教学的校内校外、模拟实操、内务外务、单项综合的结合,将动态化实践教学贯穿于专业教学体系中,探索了一条突破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瓶颈之路,有效地培养了财会类专业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一)搭建“四位一体”实践教学平台(见图1)

1.真账实做平台。在校外建立顶岗实习基地,形成工学结合的示范性窗口和标杆,在校内,通过引企入校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自建财务咨询服务公司,实现校内顶岗、边学边做,与校外顶岗实习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多真账实做的机会。同时,将这些企业的经济业务引入课堂实训,在校内开展连续3个学期历时15个月的“企业会计岗位综合实训”,结合专业课程进度,每月特定经济活动信息,学生根据这些源于真实企业的原始资料进行实训,连续3个学期的实训相当于积累一年的实际工作经验。这种方式能够有效解决本专业学生校外实习实训难、校内实训缺乏真实职场氛围和真账实做训练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

2.模拟实训平台。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普遍推行了项目化、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实施分课程的单项实训,以此强化学生的单项技能。在单项实训的基础上,创新推行连续3个学期历时15个月的“企业会计岗位综合实训”,将顶岗实习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引入实训中,突破了传统模拟实训在时间、方式和内容上的局限,构建了一条针对性强、仿真度高的动态会计专业综合实训链,同时出版了配套教材《企业会计岗位综合实训》。单项与综合结合的实训方式强化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考虑到民营中小微企业会计“一岗多能”的特点,除了完成企业内部的财务工作,还需要办理与工商、银行、财税等外界部门之间的业务,因此,开发了一门名为“会计岗位企业事务综合实训”的新课程,专门培养学生办理外部事务的能力。课程教学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以虚拟工作任务为载体,在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内务与外务的结合,拓宽了校内实训的内容与范围,适应了民营中小微企业会计“一岗多能”的人才需求特点。

四位一体实践教学平台,形成了校内与校外、模拟与实操、内务与外务、单项与综合相结合的多维实习实训格局和实践教学环节。

(二)设计“三阶递进”实践教学内容(见图2)

1.基于岗位职业能力分析,确定实践教学目标。通过对民营中小微企业的岗位调研,明确了本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出纳、会计核算、成本核算、会计主管、会计监督,通过对主要就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制定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目标:培养能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会计操作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会计核算与监督能力,具有一定的财务管理和分析的能力,能胜任中小微企业财会岗位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财会类专门人才。

2.根据实践教学目标,组织实践教学内容。

(1)划分实践教学内容层次。根据实践教学目标,按照能力递进顺序分层设计实践教学内容,包括以会计书写、凭证填制等会计基本技能为主的专业基础能力层;以业务核算、成本计算、会计电算系统操作、财务管理和分析等会计主要技能为主的专业核心能力层;以会计事务处理、财务知识运用等会计延伸技能为主的专业发展能力层。

(2)分层设计具体实训项目。实训项目是提升专业能力的载体,分别在专业基础能力层下设会计书写、点钞验钞、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等能力训练项目,在专业核心能力层下设货币资金核算、往来款项核算、存货核算等能力训练项目,在专业发展能力层下设会计科目设计、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设计、采购与付款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等能力训练项目。通过具体的能力训练项目,锻炼学生动手操作和实际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这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财会专业人才的具体、有效的措施。

(三)实行“过程性、分段式、多元化”实践教学技能考核方案

建立全面系统的考核方案能够充分发挥考核评价的引导和激励作用,有助于学生职业道德与职业技能的提高,进而促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针对三个能力层次的实践教学,分段进行考核,各阶段考核成绩由课程实训成绩、集中实训实习成绩、本阶段职业资格考证成绩三部分构成,其中,课程实训成绩通过对各门课程的能力训练项目进行过程性考核取得,集中实训成绩通过实践指导教师和专业课任课教师双方考核取得,职业资格考证成绩根据实际考证成绩取得。通过考核的学生由学校颁发技能鉴定证书。

这种以能力考核为主、稳步渐进的分段式、多元化考核方法,可以全面合理反映学生的真实能力,督促学生主动提高实践技能,实践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二、构建财会类专业“四位一体、三阶递进”实践教学体系的现实意义

“四位一体、三阶递进”实践教学体系,探索了一条突破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瓶颈之路,有效解决了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构建“四位一体”实践教学平台,培养了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

一方面,通过专业办企和引企入校,实现了校内顶岗、边学边做,与校外顶岗实习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实际工作的机会。另一方面,将这些企业的经济业务引入课堂实训,在校内开展连续3个学期历时15个月的“企业会计岗位综合实训”。形成校内校外、模拟实操、内务外务、单项综合相结合的多维实习实训格局和实践教学环节,有效解决了传统实训难以做到真账实做的问题,提高了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

(二)设计“三阶递进”实践教学内容,适应民营中小微企业人才需求

根据职业能力分析,按照能力递进顺序,分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三层设计实践教学内容,开发“会计岗位企业事务综合实训”等特色实训课程,拓宽了实践教学内容,所培养的人才综合实践能力强,更加适应民营中小微企业财会岗位“一岗多能”的用人特点和需求,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实行“过程性、分段式、多元化”技能考核方案,为实践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按三个能力层次分段考核,考核成绩由课程实训(采用过程性考核方式)、集中性实训实习(实践指导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双方考核)、职业资格考证(实际考证成绩)三部分成绩构成,可以全面合理反映学生的真实能力,督促学生主动提高实践技能,实践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三、构建“四位一体、三阶递进”实践教学体系的保障工作

(一)建设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关键,在与国际接轨的今天,会计知识更新换代得非常快,这对会计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及时掌握新知识,并具备与一线岗位接轨的实操能力。

在探索构建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同时,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通过到企业顶岗实践、带学生到校内真账实训基地实训等方式,熟悉会计操练,及时掌握会计工作的最新动态,胜任财会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工作。同时,通过聘用兼职教师,引进客座专家等方式进一步充实教师队伍,确保实践教学的质量。

(二)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加强真账实训基地的建设

实训基地的建设是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通过与企业建立互惠合作机制,学校为企业提供办公场地,企业为学生提供真账实训的机会,学校教师和企业会计共同指导学生进行会计核算和纳税申报,做到“基地即教室、师傅即老师、学生即员工”的校企融合,学生不出校门就能接触真实的会计业务,有效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总之,构建一个完善、有效的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完成必将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综合能力和职业素质,有助于实现财会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并不断促进财会类专业教育的蓬勃发展。X

参考文献:

原和平.高职会计实践教学问题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