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工商管理专业研究十篇工商管理专业研究十篇

工商管理专业研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5:56:53

工商管理专业研究篇1

工商管理作为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它根据管理学、经济学相关基本知识,研究如何运用现代管理的原理与方法来为企业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经营决策。一是培养目标: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及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二是就业方向:适应国家和地方各级经济管理部门、行业管理部门、大中型工商企业经营管理、涉外公司经营管理、金融、商贸企业等领域的工作。三是发展前景:就业范围也是很广,可以从事会计、金融(银行和证券公司)、公司管理人员、市场营销人员。就业过程当中,雇主更看重实际操作训练,更看重能否给企业迅速带来实用价值,因此,高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本课题着重解决学校应该通过怎样的课程讲座设置帮助学生提高就业质量。工商管理专业因为学习的内容比较杂,因此学生就业一般不存在问题,但是这个专业相对来说专业性不强,缺乏专业壁垒性,就业质量不是很高,一般都是集中在销售、文员、行政助理等岗位居多,相对专业性较强的医生、律师、翻译等人才,就业质量相对较低。如何创新性地构建有效和合理的课程讲座体系,帮助学生毕业后得到更高质量的就业岗位,不但是铸就学校品牌的需要,也是专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因而,此项目对学生、专业建设和学校品牌和口碑建设都有实际应用的意义。

2研究综述

2.1关于提升就业质量的研究

目前,国内关于就业质量的研究文献较少,在中国知网搜索,关于提升工商管理专业就业质量的文献没有,关于就业质量这一话题只有杨帆,朱定秀,程晓丽在《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质量提升策略研究——基于高校a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视角》一文中使用过就业质量提升这一概念,该文中提到了确立地方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构建模块式课程体系,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等策略。但是这一研究是针对旅游管理专业而提出的。本项目所要解决的是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质量提升的课程设置。

2.2关于就业竞争力提升的研究

关于就业竞争力提升的文献资料有很多,直接针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研究的文献很多,主要是分析目前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对其提出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建议。如:刘中艳、陈佳文、朱睿东、田丹在《高校工商管理本科生就业竞争力问题及提升策略》一文中提出政府鼓励“双轨制”教学;学校提供全方位培养;学生自主提高软实力等策略,在学校提供全方位培养中提到了专业课程设置应当灵活处理等观点。蒋天颖,程聪在《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现状与对策建议》一文中提到了明确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科学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提高工商管理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加强专业实习与实践,增强工商管理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等观点。

2.3关于课程讲座设置的研究

通常学校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的时候,大多会有一个较大的方向,比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或者以方便学生就业为导向。目前国内没有文献资料是关于提升工商管理专业就业质量的课程讲座设置,但是在提高工商管理专业就业竞争力的文献当中,一般会提到如何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来对学生进行培养,课程体系的设置被界定为一个提升就业竞争力的策略,如蒋天颖,程聪在《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现状与对策建议》一文中提到“建立科学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提高工商管理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但是这些文献当中对于就业竞争力培养的课程设置一般比较笼统,或者观点比较分散,没有从系统、全盘的角度进行深入的研究。因而,本课题主要针对提高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质量进行课程设置的研究显得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3进行就业质量讲座设置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1提升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质量讲座设置研究的必要性

学校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而社会对人才的认可方式一般通过就业质量来客观反映和衡量,就业质量的好坏也直接决定着学生和家长的专业选择,因而让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能够就业并且优质就业具有现实的意义,学校的就业质量决定着学校的发展前途和名声,专业的就业质量决定着考生的专业选择。这个任务促使学校和老师从课程讲座设置出发,去研究如何能够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知识后高效地转化为雇主所看重的能力,进而提高就业质量。

3.2提升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质量讲座设置研究的可行性

学校对学生的培养是通过系统的课程设置来进行的,要培养学生具备哪些知识和能力,是根据特定的课程传授来执行。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质量与学生的素质有直接的关系,不管是学生的形象素质、人际技能素质、专业技能等都可以通过对学生的课程设置来帮助学生完善,学生的思维方式,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吃苦耐劳的品质等等都是学校教育培养的目标,学校可以通过一系列有步骤有方法的手段去设置课程和讲座。这为解决这一课题提供了研究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杨帆,朱定秀,程晓丽.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质量提升策略研究——基于高校a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视角[J].池州学院学报,2014(6).

工商管理专业研究篇2

1.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内涵与外延研究

国内学者关于实践教学的内涵与外延说法不一,郭水兰认为教学实践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实践教学目标包括培养目标和学习目标,实践教学手段必须考虑教与学的双因素,实践教学的结果是教师和学生都满意。梁心见进一步概括了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内涵,认为其不仅是一种教学形式或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过程,贯穿了整个专业教育的始终。杨勇从实践教学的本体论内涵、实践教学的认识论内涵、实践教学的方法论内涵三个方面精细解读了实践教学的内涵。师生教和学的互动活动是实践教学研究的首要问題,实践教学具有普遍性与现实性两个特质,其既是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又是实践教学的现实依据,并且实践教学又是一种思维方式。高等农林本科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组研究得出实践教学的外延是实践教学的不同种类,实践教学的外延包含实践教学所有元素的集合,而不是指某一个特定的教学方式或教学方法。邬移生认为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外延主要是指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特征,提出了实践教学居于主体地位,其内容体系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实践教学具有社会现场性特征;实践教学注重校企合作,具有产学结合性特征;实践教学环节以实训和综合训练为主,具有技术应用性特征。

2.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问题研究

我国各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积极响应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强调要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号召,积极有序地进行教育改革,大力发展工商管理实践教学。虽然我国高校工商管理实践教学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工商管理实践教学依然存在问题与不足。部分学者对现阶段工商管理实践教学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

夏文莉、喻红莲提出我国工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教育观念落后的问题。工商管理专业教育观念落后于专业发展,忽略了工商管理专业的应用性和实践性的显著特点,导致校企供需结构性失衡,致使学校培养的学生与企业需求的人才不匹配,实践教学的主体性地位急需得到强化。雷发斌研究发现,工商管理实践教学不但存在观念落后的问题,还存在实践教学重计划轻实施、教学计划与目标偏离的现象。其主要表现在,某些高校缺乏相关经费支持,缺少实践教学基地及设备;实践教学的课程总量少,教师对于实践教学的执行力不够;学校缺少紧密合作型企业,校外实习流于形式。张余华认为我国工商管理实践教学缺乏“双师型”的师资力量。现阶段任教的工商管理专业教师专职于学校教职工岗位,理论知识和授课经验丰富但缺少工商管理的实际经验,这不利于实践教学的深入开展。孙忠才、陈军分析了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不足,实验室规模偏小、设备落后、功能单一,实践基地流于形式等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硬件投人存在的问题。马同涛认为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制度和管理存在很大缺陷,实践教学管理没有形成以能力为核心的保障体系,实践教学人事管理缺少严明的奖惩机制。

3.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改革研究

为培养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我国高校工商管理专业需要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分析与探索工商管理实践教学现存问题的基础上,如何构建与改革以就业为导向的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成为国内学者研究的热点。

陈虎(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方法,包括探究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管理模拟教学法和行为示范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方法是工商管理实践教学的外延,有利于实践教学理论的丰富。沈爱华构建了“2+0.5+1+0.5”的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把大学四年划分为时量不等的四个时间段,“2”为大学一、二年级学习理论课程,“0.5+1+0.5”为大学三、四年级安排实践教学,“0.5”为大三上学期进人校内实训教学,“1”为大三下学期与大四上学期在企业进行校外实践教学,“0.5”为大四下学期进行毕业实习。“2+0.5+1+0.5”的教学模式增加了实践教学课时总量,提高了实践教学在工商管理教学中的地位。李蓓蓓、苗雨君等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探索,提出构建eRp沙盘模拟实训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朱柏清对于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认识从部分延伸到整体,从实践教学指导思想到实践教学保障体系较为系统的构建了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王晓光依据系统原理,在我国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基础上,从系统构建“平台+基地”的实践教学体系、完善实验教学体系、实行全面考核的实习方法、实行开放性实训体系和整合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方面,系统研究地方高校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问题。孙亚范、李群峰、莫鸣等认为实践教学平台对于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加强实验室建设和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是构建“认知一实践一毕业实习”多环节的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内容。吕亚丽为提高高校工商管理专业miS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出了“问题+案例”教学法,基于实践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基于案例教学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强调教学内容因学生专业不同而有所侧重,强化校内外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的环节与方法得到完善。刘永等构建了“一体四翼”模式,所谓“一体四翼”是指以校园理论导向教学、企业现场实践、大型案例模拟规划与分析、学生独立自主学习为四翼,以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综合应用能力、理论力、实践力为主体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工商管理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并设计了与“一体四翼”相配套的保障和评价措施。

4.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研究

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是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对于提高实践教学水平、改进实践教学方法具有积极的作用。

对于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观点。孙爱东和沈爱华认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指标体系由5项一级指标和语言表达能力等13项二级指标构成,借助模糊数学的评判方法,对实践能力这一复杂的、涉及多因素的事物进行综合评估。张旭辉和王宇把实践教学评价指标划分为实验条件、实验水平、实验态度、实验效果四个指标,并把工商管理专业实习分为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三部分,在评价时需根据各类活动的具体特点从组织准备、实施过程、总结评比、取得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李春晖等引人全过程质量管理的思想和方法,构建一套学生评价、管理机构评价和同行专家评价的“三位一体”综合评价体系。“三位一体”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是对实践教学基础设施、管理模式、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完成情况、各教学环节的组织情况、实践教学全过程的实施情况、教师的教学改革创新、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等全面的、系统的综合评价。张庆华等结合工商管理背景,提炼出了含有学校、教师、企业3个维度,相应分为10个指标的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监督体制考核表,通过模糊矩阵分析得出相应权重,最终实现工商管理实践教学监督机制院系的对接。费畅提出工商管理学科实习可分为专业实习与毕业实习,根据专业实习与毕业实习的主体特征,通过层次分析法、专家调查法评价各个指标的权重系数与等级标准,对实际工作条件、实习工作过程和实习效果进行控制和评价。

5.结语

国内学者对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内涵与外延、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改革、实践教学评价体系进行了系列研究,丰富了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促进了工商管理实践教学的快速发展。部分学者的理论研究成功应用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并形成了一些典型的实践教学模式,如西安交通大学的“三段式”实践教学模式、天津财经大学的校企结合“三赢式”实践教学模式、西南财经大学的“四个支撑点”多元实践教学模式等。但从整体现状来看,我国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仍然存在高校实践教学的观念薄弱、培养内容与培养目标有所偏离、“双师型”师资力量不足、保障和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科学的、综合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过程,为保障高校本科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进一步顺利实施,我国高校需要正确理解应用型人才的内涵,正视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学习与吸收国外相关成功经验,应从指导思想、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学手段、保障系统、评价监督体系这几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构建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经济需求的变化。

工商管理专业研究篇3

关键词: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模式的改革

在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在2012年的年底,我国的GDp总量已排名世界第二名,中国作为经济大国要转变为经济强国,则更需要加快培养工商管理专业的高素质人才,高等院校在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时要切合当今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适应市场发展的人才需求,因此,为实现我国的强国梦、建设创新型国家,需加快并深入探究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多元化的人才。

一、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多元化趋势来看,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模式也要进行改革创新,并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和创新性的人才。第一,复合型人才需要管理类人员扎实的掌握基本的工商管理的理论知识;第二,应用型人才不仅仅要有理论知识还需要具有丰富实践性,有独立性、良好的社交能力、优秀的表达力和实操能力,能直接适应社会市场的需求;第三,创新型人才更需要在具有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能力基础之上,并通过不断的学习,让自己的能力和知识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培养自己具有创新思维意识。因此,现在的高等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具备优秀的理论专业知识,并且还要具备创新和团队写作的精神,还有在大学期间能够培养优秀的沟通技巧、交往能力以及与领导同事之间的合作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这样才能尽快的适应社会节奏的发展。

二、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一)培养目标的功能性不明确

现如今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是一个广受人们关注的行业,各个高等院校在人才的培养上也逐步走向大众化,然而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改革,无论中专、大专、本科等在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上都没有自己的特色,都是不断的重复使用传统的理论,也使得学生没有了鲜明性和独特性,在实践中较难适应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二)培养目标的单一化

在多数的高校培养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模式上,各个学校都注重以老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自我主动性和学生的实践性,教学中大都趋于单一化和相同化,培养目标都是根据专业大纲的目标保持完全的一致,缺乏专业的创新性和特色,教学目标太过单一化,在人才的培养上,缺乏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和多元化,在思想观念上也相对落后,因此培养出的学生就会满足不了社会的多元化。

(三)理论知识与实践性脱节

现如今的社会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则是需要更多的实践经验和工作能力,在中国的高等院校中,更多的还是通过课堂的形式将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按部就班的依赖于课本,忽视了理论知识与实践课程相结合的重要性。工商管理专业学科的课程片面,学科基础覆盖面不够广泛,缺少像法学、社会学等其他学科领域,这些都导致了学生的知识面单一,综合素质欠佳,经验视野也匮乏,当工商管理专业的人t在走向社会的时候,就会觉得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之中并非会用,不能巧妙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得他们在岗位的适应性慢,因此,我们要加快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

三、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为了能适应市场多样化的需要,在培养专业人才时需要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改革创新:

第一,创立校企合作的培养机制。现在已有部分院校开始开门办学,就是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优秀人才,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建立课程内容等多方面的教育方式。建立校企合作对学校而言,可以根据时代的发展需要进行人才培养计划的改变,并更能深入了解企业在发展中对人才的需求进行相应的改进。对企业而言,师生可参与企业的部分项目研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还有就是当校企合作时,企业可根据自身的培养需要与学校的培养方案相结合,这样可缩短培训时间和成本,加快市场经济建设。

第二,教学方式和内容的优化。在当今社会中,人才的挑选更注重其综合素质,既要有专业知识又要有经验能力,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已无法满足这个时代的发展需求,因此,我们的教学模式要进行改革,要从传统的灌输填鸭式教学模式转变为实践式教学,老师引导教学,学生亲身实践自主是学习方式。教学内容也不能一成不变,要与实践内容相结合,需要不断的推陈出新,渗透当今社会的发展方向。

第三,国际合作培养模式。与海外的著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鼓励学生跨国交流,并学习其优秀的文化,培养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可借鉴发达国家的培养模式,积极开展国外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实训课程,让学生参与到实践中去,能够学以致用,开拓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的创新力。

第四,与区域需求相结合并进行考核评价。人才培养的目标是要将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需求联系在一起,突出工商管理专业的特色,并与当地区域的经济特色相结合。为提高专业人员的质量,需对培养人员进行考核评价,比如,学校布置的学生在企业实践的实习日志、实习报告等多方面,积极听取校外社会和企业对学生的评价,在之后的教学中做出更正与改进,以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

四、结语

总而言之,自改革开放以来,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时,社会市场所需要的人才也在逐步提高,要求工商管理方面的人才能够有实践力、创新力,并有良好的社交关系和沟通能力,注重人员的全面发展,光有理论没有实践性在这个社会是无法立足的,因此,工商管理专业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而进行不断的改革与创新,可结合学校自身的特点与优势制定一套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总之,我们需要不断地在创新与实践中总结人才培养模式的缺点,并及时更改,为国家的经济建设输送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鸣放.优化集中实践环节教学内容体系和教学过程的研究与实践[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

工商管理专业研究篇4

随着中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推进,工商管理实践教学也逐步成为提升工商管理教学质量的关注的热点。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工商管理实践教学必要性、实际存在问题、实践教学体系结构、教学模式和发展建议进行了系列研究,极大地推进了工商管理实践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教学的快速发展。但是,从特色专业素质培养角度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的研究很少,而现实中许多高校的工商管理实践教学课程设置同质化,不能根据本校资源、行业和区域特色进行针对性实践教学,本文针对这种情况,并结合民航运输企事业单位对中国民航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迫切要求对现存的工商管理实践教学系统进行优化,以专业培养目标为依据,设计具有行业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1.2008版培养方案实践教学现状

对工商管理专业2008版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结构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主要为各层次实验课程(包括课内实验和集中实验)和集中实践环节;其中实验课程共计29门,其中公共基础课2门、学科基础课3门、专业基础课11门,专业课俩个方向8门,专业选修课5门,实验总学时256;集中实践教学共计17门,35个学分,690学时,具体如表1所示。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中国民航大学工商管理实践教学体系还存在如下问题。

1)缺少层次性和体系化

实践教学具有典型的目标性、层次性和体系化。实践教学的目标是将各个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合理配置,构建成以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体的过程,按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术应用能力等层次,循序渐进地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将实践教学的目标落实到各个实践教学体系环节中,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掌握必备的、完整的、系统的技能和技术。学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虽然有实习、实验、毕业论文等环节,但各环节还存在内容单_、深度不够等问题。

2)内容、学时等方面的问题

实验课程集中在公共基础平台、专业基础课程、方向成组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的课堂实验教学(29门,课堂实验学时基本在4~6学时之间)。大多数课程实验以案例分析为主,但教学大纲中没有明确具体实验项目;有些课程实验学时偏少。

3)集中实践环节的问题

相比2004版培养方案,除毛概、入学教育、军训、毕业教育、科技文献检索等集中实践为学校统一安排外,2008版增加了3门综合实训课程,但数量还较少,远不能满足对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训练要求,不能够适应现阶段社会对学生培养的需要,从专业调研也可以看出,企事业单位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更加需要优化现有的实践教学体系。

2.基于“三层次四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专业培养目标为指导,注重学生知识体系构建和能力培养,以良好的专业素质满足民航行业发展需要。实践教学体系以就业去向为根本,将实践教学各环节综合配置,构建“三层次四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2]。

三个层次是指实践的层次,具体如表2所示。

1)基础层次以公共课程为基础的素质教育系列实践教学层次,以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基本操作技能为主。学生在进入大学后从一年级就开始的实践活动,以思想品德课的道德实践为起点,涉及到外语、计算机、数学、体育等公共课程。

2)提高层次以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专业选修课为主的实践教学层次,以吸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综合把握和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为主。基于专业基础课的专业理论认知实践教学活动,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和理解;基于专业课的专业操作技能实践教学活动,主要是为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基本方法和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实务性的课堂演示和案例教学,开发综合性或设计性的实训项目。基于专业选修课的专业技术适应能力的实践教学活动,包括第二课堂的课外科技活动、科技竞赛、学术讲座、社会调查、社团活动等。

3)综合层次以社会实践、实习和毕业论文为主的实践教学层次,该实践教学活动以学生就业和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以探索性、设计性实验及科研训练、社会实践、毕业设计为主,突出学生创造性、探索性能力的培养。

按照这3个层次,将实践教学划分为4大模块,以社会认知实践增强感性认识、以专业技能实践培养专业素质、以实验室模拟实践提高动手能力、以基地实习提高岗位适应能力。

1)基本实验模块是指验证性、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培养基本实验技能、方法和手段;主要集中在各层次课程的课内实验环节和集中实践的独立实验或综合实训。

2)专业技能训练和综合实训模块根据专业特点进行的技能训练,如订座系统上机实践、航空公司运营管理综合实训、机场运营管理综合实训等。

3)专业实习模块指课程实习、专业考察、社会调研等,目的是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强化学生的专业意识。

4)社会认知实践模块以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能力、适应能力,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工商管理专业实验体系

在现有2008版工商管理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上,根据“三层次四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思路,构建中国民航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新的实践教学体系。重点是实验体系和集中实践课程安排。工商管理专业实验体系如图1所示。将实验课程分为四个模块,分别培养学生不同能力。各模块实验项目来源于各层次(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课程,包括独立实验和课内实验等,形成专业实验项目群(与理论课程群对应)。同时依据实验课程的性质和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对实验学时进行了优化。对于理论课内实验和独立实验,在实验名称、案例模板、学时要求、讲授方式、评分标准、实验报告等方面都提出了统一要求。

4.工商管理专业集中实践教学设计

工商管理专业集中实践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支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根本目的,全面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采用多层次集中实践环节将理论知识串联并加以应用,重点是解决实际问题。结果如表3所示。

除基础层次集中实践课程没有变动外,其他层次集中实践环节进行了大幅的优化。如新增加了5门集中实践课程,这些课程来自于相应的课程群,而且是综合实训类型,该类课程的主要目的是综合训练学生运用多门相关课程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综合训练接近企业实战。另外一个优化特点是,除了几门集中实践随课程开展外,提高层次的集中实践课程都安排第七学期(该学期没有任何理论课程,全部为集中实践课程,这样的安排让学生能集中时间和精力做好每一个集中实践,更有针对性和目标性。

5.结语

在工商管理品牌专业建设项目下,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对部分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优化,但在实施过程中还需要诸多的保障条件。如实验教学环境的构建,以满足新的实验课程和集中实践课程的需要;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的优化调整;任课教师知识的更新和能力的训练提高等。

要加强实验室建设,为实践教学打下坚实的软硬件基础。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实验和综合实训通常是利用先进的软件系统进行,这类软件系统仿真企业的环境,模拟企业的流程和各种岗位,学生在模拟系统内可以进行多种管理身份的互动式实战操作。学校应加大在工商管理实验室建设方面的资金投入,通过软硬件的建设和完善,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开展模拟实验,训练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等。

要优化整合实验和集中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的地位。目前,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实验教学体系基本上仍然为传统的单一知识传授的课程教学模式,由于理论课程中缺少有针对性的实习、实践环节,培养的学生专业应用能力普遍不高。应根据新的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修订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突出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并使之渗透入理论教学过程中,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对理论知识的系统理解和有效吸收。

通过引进和培训,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形成应用性课程开发团队,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

工商管理专业研究篇5

1.国内工商管理专业现状。

由于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具有很广的适用性,所以在社会经济各领域属于有广泛需求的专业。但是,正因为专业适应面太广,涉及专业领域太多,所学课程太杂,存在一些问题。第一,专业空心化。目前,国内高校本科教育阶段普遍实施的是学分制教育,对于学分总量有严格的要求。我国各个专业的公共必修课(政治、英语和数学)约占了总课时的三分之一左右,剩余课时才是专业课程的教育。专业性较强的专业如会计、物流、机械工程等把专业课程设置合理点尚可组织形成一定的专业特色。而工商管理专业由于涉及学科面太广,所学课程涉及财经、营销、人力资源、金融、证券、项目管理等各个学科。在如此紧张的课时下几乎每门课程都存在课时严重不足的现象,导致的结果是每门课程都不能深入学习,面面俱到的结果是“空心化”严重。第二,学生学习目标不清晰。学时不足,课程面广带来的直接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课程直接往往缺乏互补性与衔接性;其二,学生在每门专业课32~48学时的情况下很难树立自己的学习目标。由此带来的影响就是学风日下,茫然无所适从。第三,就业竞争激烈。在专业空心化与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影响下,在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就业的广泛性需要学生在各个领域与其他专业学生竞争职位。例如与会计与金融专业学生竞争银行业的职位,与行政与文秘专业的学生竞争办公室白领岗位。

2.重庆理工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建设的探索在前述工商管理本科专业面临的问题背景下,各个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均在思考本专业建设的方向。

以重庆理工大学工商管理专业为例,在综合分析了学生就业情况、教师配置与学科建设的基础上,对专业建设提出了一些新的想法。第一,以学生就业方向以及企业需求为导向,加强课程教学中企业实务方面的内容。通过大量的企业实际案例加强学生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并逐步熟悉企业实际运作情况第二,注重学生基础管理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如文案写作、策划书、投标书、商务文件等方面的培养。第三,加强学生在课外自我学习时的导航工作。显然,这些思路的主要载体是工商管理专业的各个主干课程,秉承上述思路,各个课程均应进行一定的变革与优化,以加强学生的实战能力。因此,我们从《运营管理》这一主干课程进行探索,拟提高课程的专业性、适应性,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运营管理》课程教学现状

《运营管理》课程又名《生产与运作管理》,是工商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在专业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以前的课程教学中,主要有以下特点。

1《.运营管理》课程教学大纲以生产制造业为主。

目前,《运营管理》课程所选用的许多教材大都以物质资料的生产为对象,以机械制造业为背景进行编写。高校所拟定的教学大纲,主要偏重于企业生产制造,对企业的服务运作也略有涉及。但是,教材和大纲对企业整体运营,日常事务标准化运作以及制度体系等内容很少涉及。

2《.运营管理》课程前缺乏必要的衔接与前置课程。

目前的运营管理课程主要涉及生产领域,但是工商管理专业的其他课程却很少涉及生产技术方面的内容。在这方面,工科专业在学习生产运营的基础方面要优于工商管理专业。

3.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对生产经营管理缺乏直观的感受。

工商管理专业并没有像工科专业那样有较多的企业生产现场实习的机会,因此对企业的设备、仪器、生产工艺、生产现场、流水线等缺乏直观的感受。

4.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在制造业生产管理职位就业相对较少。

从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看,虽然就业方向很广,但是真正在企业生产一线从事管理工作的很少。主要原因是管理专业学生缺乏工业技术基础,因此即便去生产制造业,从事的也是其他部门的日常管理工作,如品质管理、日常业务流程管理等。

三、基于工商管理专业建设的《运营管理》课程的变革思路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目前主流的《运营管理》教学大纲与内容由于工商管理专业的特殊性,很难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竞争力。作者作为重庆理工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教师,有大量的企业培训与管理实践经验,在与本科课堂教学实际结合分析的基础上,尝试从以下方面对运营管理课程进行分析与反思,以期取得良好的成效。

1.《运营管理》课程在工商管理专业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首先,由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多学科性,学生可以从事企业大多数管理岗位的工作;其次,企业运营管理可以培养学生对企业日常运营模式的熟悉与了解;最后,运营管理课程涉及大量企业管理实用工具、技巧与理念,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很有帮助。

2.《运营管理》大纲的框架应侧重于企业的运营管理体系与流程管理。

根据工商管理专业适应面较广的特点,运营管理课程所分析研究的企业应不仅限于生产制造行业,包括证券、金融、it、政府服务机构等均应考虑。因此,课程研究与讲述的内容应具备上述企业的共性,即企业的日常运营管理体系。企业的运营分为宏观运营与微观运营。企业的宏观运营主要涉及运营战略、供应链、企业oem、产业集群、资本运营等方面内容。在宏观运营方面进行讲授,有助于帮助学生从战略的角度了解企业运营特点。企业的微观运营主要涉及的是企业事务性运作,也是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刚毕业主要从事的工作。企业微观运营的主要目标是保证企业日常工作的规范性与程序性,也是各大企业日常运营的工作共性。因此,企业微观运营应作为运营管理大纲的重要方面。所包含的教学内容涉及精益生产、标准化流程管理体系、精细化管理、计划与控制等方面的内容。从微观角度对企业运营进行分析,重点在于企业流程的设计与管理3],研究企业流程管理战略、关键流程绩效指标等内容。以流程为主线对企业的运营进行研究,可以使学生对企业运营过程有更直观的认识和更清晰的思路。

3.《运营管理》课程的实验实践环节注重基础管理技能与素质的培养。

企业微观运营涉及的内容包含了大量的实用管理工具与方法,因此对培养学生的基础管理技能与综合素质有较大帮助,这也符合工商管理专业建设的方向。微观运营管理所涉及的管理工具包括:流程图、标准化管理体系、服务蓝图、5S管理、现场与目视管理、看板管理等方面的内容。这些管理工具需要学生在实践环节中进行学习并应用。

四、《运营管理》课程变革思路的难点

运营管理课程进行上述变革,符合重庆理工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建设的大方向,同时可以提高学生在不同类型企业工作的综合能力。因为所教学的内容主要是目前企业日常运作管理中的基础管理技能与理念,因此在不同类型的管理岗位也有通用性。但是,课程的变革也有一些难点。

1.课程内容与企业实际结合紧密,需要学生有一定的企业实践经验。

因为课程教学内容实战性较强,若学生对企业运营实际不太熟悉,则需要教师通过大量的案例、实证引导,同时需要设计相应的实践环节以辅助教学。

2.课程所涉及的管理基础技能与素养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工商管理专业研究篇6

一、高职工商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实践必要性

1.是改善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措施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具备很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这就需要增加实践课程与课时来实现。当然这也对实训场地及实训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纯依靠校内实训基地无法满足如此多的实践教学需求,还需要通过开拓校外实训资源、建设校外实训基地来完成。开发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建立健全校内外实训基地,充分拓展利用实训资源,这也是提升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实践技能的必然要求。

2.是企业需求与培养目标结合的重要保证企业为了控制人力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期望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可以直接上岗展开工作。当然,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高职院校在制定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邀请合作企业一同参与制定,将企业中各岗位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以及具体要求纳入进来,实现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实训环节与技术应用的无缝对接。由此可见,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既能提升毕业生的实践技能,也能帮助企业快速引进人才。

3.是校企资源共享、实现双赢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可以实现学校、企业、毕业生的三赢局面。通过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可以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提升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增加学校的知名度与美誉度;通过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可以满足企业用人需求,储备相关岗位人才,节约招聘及培训的费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通过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可以使毕业生提升实践操作技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更好的适应岗位工作。

二、高职工商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实践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1.校企合作指导思想片面落后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指导思想上出现偏差,认为学校与企业单单就几个实训项目进行合作,或者企业帮助学校做好毕业生的顶岗实习工作,同时学校为企业提供廉价劳动力,这就是校企合作的主要内容。这种形式的合作只停留在表面,没有把握住本质,缺乏生命力,难以持久。此外,出于利益方面的衡量,学校与企业之间过于注重自我服务与自我循环,自成一套系统,无法完成区域共建,实现资源共享。

2.校企合作优势互补认识不足校企合作的目的应该是将学校与企业的资源进行共享,通过优势互补实现双赢。但是在很多高职院校中,实际的情况却是学校与企业联系不够紧密,交流也不够深入,合作只停留在表面,单单围绕几个项目进行。同时,企业对校企合作的双赢局面也不看好,认为学校很难实现其利益诉求。这种光靠学校苦苦哀求、企业勉强应付的合作方式是走不长远的,真正的校企合作应该是双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最终实现双赢。

3.校企合作形式内容陈旧单一当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最常见的方式就是通过一纸合作协议,由学校教师与企业专家组建工商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合作项目仅停留在学生课程实训与顶岗实习,这种由企业提供实践教学场地,学校输出廉价劳动力的合作模式,绝非教育部所倡导的校企合作模式。单一的校企合作,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不利于呈现学校就业率的质量水平,不能为企业带来丰富的效益回报,无法发挥出校企合作的最大优势。

4.校企合作资源优化组合不力高职院校在开展校企合作工作中,缺少统一的规划,各专业也不能很好地结合自身特点,寻求可以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的项目。当前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大部分还仅停留在合作项目的数量,而不是追求合作项目的质量。导致的结果就是,合作项目数目繁多、交叉重叠,又缺乏统一的管理,无法将校企合作资源进行优化组合,发挥出校企合作的最大功效,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双赢。

三、高职工商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改革的策略与措施

1.依据企业需求调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伴随中国经济增速减缓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人员需求稳步上升,就业人员结构也逐步优化。国家三化建设也已明确提出要求:不断发展壮大主体,积极拓展服务范围,努力提升服务水平,组合优化服务资源,逐渐形成功能完整、结构优化的第三产业体系。例如商贸服务业,可以作为服务业发展一个的主要方向。每年零售批发餐饮贸易等行业以百分之十的增长率发展,而通过现代管理技术与方法,改造这些行业,积极拓展仓储超市与连锁经营等新型服务,这就对基层管理人才提出了更大的需求。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应结合企业这一用人需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就明确定位这些服务行业,培养出能够适应各个部门基层管理工作的人才,这些岗位主要涉及市场销售岗位、行政人力岗位、客户服务岗位、生产管理岗位等。

2.基于岗位管理要求构建专业课程体系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通过人才培养方案将目标定位之后,可以与企业的专家进行探讨,听取专家顾问对服务行业基层管理岗位用人需求及要求的建议,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进行有效分解,明确各基层岗位对核心能力的要求,进而改进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专业开设课程,设计课程讲授内容。专业课程应打破传统的学科课程模式,建立以工作任务为核心的项目课程模式,针对市场销售、行政人力、客户服务、生产管理等岗位可以开设如下课程:市场营销实务、人力资源管理实务、门店运营管理实务、商务沟通与谈判技巧、通用管理能力等,并通过这些课程进一步提炼出服务业基层管理岗位的核心能力:学习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随机应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构建以工作任务为核心的项目课程专业教学体系。

工商管理专业研究篇7

 

近年来我国各大高校招生规模开始逐年扩大,导致学生就业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毕业生能否适应工作己成为当今社会用人单位的首选条件,同时也反映出我国高校工商管理教育中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数量和质量之间、招生和就业之间、理论和实践之间、应用和创新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这就要求现行的工商管理教育教学方法必须进行深刻的变革。课程体系及教学方式方法的建设应主动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这不仅是由教育的本质所决定,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高校生存之本。因此,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体验式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实现我院确立的“培养厚基础、宽口径、诚信度高、执行力强的应用型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

 

1工商管理人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与素质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现代社会对工商管理人才的要求发生了根本性转变,近年来通过调查问卷、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向企事业单位对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能力与素质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追踪调查,全面收集了现代社会对工商管理人才能力与素质的具体要求,调查中更多强调的是:踏实的作风、协作与沟通能力、创新能力、主动参与能力、动态管理能力、全面的知识、实践能力。

 

由此可见,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应包括:主动学习、参与和创新能力;沟通和协作能力;实践能力;综合能力;语言与文字的表达能力。因此,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应具备全面的知识结构,它涉及管理、经济、法律、计算机和外语等方面,同时应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心,较高的道德水平和崇高的理想,并善于进行独创性的思维及具有不断进取的精神。

 

2目前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应该能很快利用自己所学的生产、财务、营销、质量、人力资源管理、经济法规等方面的知识,因地制宜地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但目前该专业学生毕业后由于缺乏实践能力,往往要经过2—3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磨合才能承担企业实质性工作。主要原因是:

 

现代企业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现在的工商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中,通常将企业管理分割为管理学、市场营销、生产管理、质量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经济法规等课程分别授课,并且基本上是以课堂理论讲授为主,即使教改,也仅是填充了一些对企业某一方面成功或失败的案例分析而己;这些案例往往是事后的、静态的单向分析,这种授课方式往往互动性差,学生只能机械的去接受,不能及时进行信息沟通。

 

教师很难把企业管理的各个流程、过程控制与企业的实际运作结合起来,从整体上、系统地讲深讲透。学生对工商管理的专业基础课程往往注重理论学习,不关心企业实践,缺乏对各方面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不知道怎样将其运用于企业的实际中,系统地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因此,学生毕业后对企业管理的内容、运作依然模糊不清,导致学生走向社会时,面对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难以学以致用,无法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工作的需要。

 

因此,为了培养执行力强的应用型管理人才,多年来我们一直坚持在第八学期统一安排毕业实习。毕业实习是在完成全部理论教学内容基础上进行的综合性实践环节,是大学教育的最后一个极为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毕业实习使学生们了解和掌握企业及其管理系统的实际运行过程,増强感性认识,加深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扩大知识面,补充课堂教学不足,培养、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动手能力,为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可以检验教学效果,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合格人才积累经验。

 

3体验式教学方式的探索与实践

 

当今全球的教育培训机构都在力图寻找一种效果持久的教学方式,据研究表明“阅读的信息,我们能记得10%听到的信息,我们能记得20%但所经历过的事,我们却能记得80%”

 

因此,为了克服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过分强调专业教育,课程体系过于刻板、僵化,教学内容缺乏综合性,教学形式单一,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及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学生的实践机会和创新训练严重不足,系统训练也不到位,导致理论知识与实际能力脱节等现象,我们引进并研究开发了《企业管理教学模拟实习〉》多媒体教学系统和“企业管理沙盘模拟训练系统”。

 

3.1《企业管理教学模拟实习》多媒体教学系统

 

《企业管理教学模拟实习》多媒体教学系统实质上是一个教学版的eRi系统。eRp是enterpriseResourcespiarrning(企业资源计划)的缩写,eRp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eRp系统集中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于一身,成为现代企业的运行模式,反映时代对企业合理调配资源,最大化地创造社会财富的要求,己成为企业在信息时代生存、发展的基石。作为企业管理思想,它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而作为一种管理工具,它同时又是一套先进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引入eRp系统己成为企业提高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水平,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大势所趋。

 

《企业管理教学模拟实习》多媒体教学系统是通过在计算机上的模拟训练,学生在教师和计算机的引导帮助下,完成全部学习内容。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在现代管理平台上,参与营销、技术、采购、设备、生产、质量、仓库、财务、人事等各个环节的实际操作,以达到(1)强化、融通学生所学的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2)了解、掌握企业管理中各管理部门的职能及其相互的协调与制约关系;(3)理解企业的供应、销售过程,掌握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运行程序。

 

学生通过十几个功能模块的学习,不仅能够了解现代企业管理的一般流程,整合所学的管理理论知识,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的实用工具与方法,同时更为将来毕业后实际应用eRi系统打下良好的基础。

 

3.2企业管理沙盘模拟训练系统

 

企业管理沙盘模拟训练是在学习借鉴军事沙盘训练方式,以企业管理实践为基础,引进并开发的一套模拟企业现实环境的模拟训练系统,它以沙盘为载体学生们通过在沙盘上的模拟训练,通过在模拟公司中扮演的公司总裁Ceo运营总监CCQ财务总监CFo营销总监CS3等不同角色,通过参与带有挑战性的“模拟经营”使学生及其团队在相互的经营搏弈中动态地体验企业经营管理,并通过每个经营团队的决策与实施以及每期模拟的结果和老师的点评,学会团队协作、换位思考,学会应该如何作出正确而有效的决策,怎样才能全面提升组织的竞争力等,学生们在经营的过程中那些痛苦的经历会让学生们刻骨铭心,永生为戒,通过循环的犯错与修正达到学习的目的。

 

3.3《企业管理教学模拟实习》多媒体教学系统和“企业管理沙盘模拟训练系统”的特点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企业管理教学模拟实习>多媒体教学系统和“企业管理沙盘模拟训练系统”的本质特点是:

 

3.3.1体验式学习

 

传统教学模式中老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是一种灌输式的被动学习。而在《企业管理教学模拟实习〉多媒体教学系统和“企业管理沙盘模拟训练系统”的模拟训练中学生是主体,老师是客体学生们通过亲自参与模拟企业的经营决策,依靠亲身体验完成学习,老师只是对学生们进行引导,对关键问题进行解析。

 

3.3.2自发性学习

 

《企业管理教学模拟实习》多媒体教学系统和“企业管理沙盘模拟训练系统”课程是在竞争的环境下进行的,可以充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乐趣和欲望,实现自发学习;还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与激发下学生们将自身零散的知识体系融会贯通,充分调动学生们自身的知识体系进行模拟决策,并能根据自身知识体系的缺陷有针对性的学习。

 

4小结

 

《企业管理教学模拟实习》多媒体教学系统和“企业管理沙盘模拟训练系统”的应用,在改变企业管理教学模式、典型实训手段及方法上具有革命性意义:①改变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理论学习与企业实践相互脱节的现状,实现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的紧密结合;②改变工商管理各个专业课程之间互相分离,自成体系的情况,实现专业课程知识之间的有机结合与灵活运用;③改变教学中单向的、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状态;使学生们在模拟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体验中学习提高;④解决毕业实习单位难找的难题。

 

因此,体验式教学方式能够较好的实现了教育部提出的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贯通起来,提升学生的实操能力等综合素质要求,更为学生进入社会、参与管理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李长青.做西部文章,创区域特色,为地区经济建设服务[Z管理学院本科教学评估院长报告2004年12月

 

[2]广州市福思特科技有限公司.企业管理教学模拟实习教师使用手册[Z2005年4月

工商管理专业研究篇8

关键词: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为了贯彻国家教育部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文件精神[1],各高职院校纷纷开展了实践教学改革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生的专业技能及实践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而言,仍存在社会对工商管理类人才需求旺盛而专业毕业生就业不理想的矛盾现象。本文对国内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介绍了国外大学实践教学成功经验,并对现有研究作了简评。

一、高职实践教学的内涵及外延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培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能在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开展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关键教学环节。随着实践教学活动的不断深入开展,对于实践教学的内涵及外延的界定也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及完善。对于实践教学的内涵及外延,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之进行定义,综合起来主要包括以下观点:实践教学是进行技能训练的重要途径。它是在学校的引导下,学生以获得直接经验或将间接经验转化为直接经验为主要目的,参与理论教学之外的具体社会生活的教学活动[2]。实践教学活动主要针对学生岗位综合能力和职业道德的养成和发展。实践教学的外延包括技能训练、科技创新、生涯规划、组织服务、实习见习、社会体验等内容,实践形式包括实验、情景模拟、课题研究、项目设计、角色尝试、实地考察等。

二、国内关于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各高职院校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剖析了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问题

1.理论教育在教学中仍占主导地位

虽然各高校在工商企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了实践教学时数,学生的专业能力、技术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就实践教学实施情况来看,理论教育主导模式在教学中仍处于主导地位,实践教学成效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对高职毕业生的期待存大较大差距。

2.实践教学资源匮乏教学质量不高

实践教学资源主要包括师资力量、实习实训基地及实践教材,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资源匮乏导致教学质量不高。首先,师资力量薄弱。高职院校大部分教师拥有高学历却缺乏企业实践经验,对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不到位。其次,专业实习实训基地没能真正发挥作用。虽然各高校在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中都投入了一定的资金,建立了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但这些基地没能真正发挥作用。不少高校校内实训设备不足或较简陋,无法满足实践教学需求。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流于形式,究其原因,一是高职院校资金投入不足,另一方面,由于没有共赢机制企业对此积极性不高,难以真正开展校外实践教学或质量不高。最后,实践教学教材建设滞后。很多实践课没有教材,或教材编写质量不高。

3.行业企业缺位导致人才培养缺乏针对性

国家要求高职教育必须以需求为引领,以就业为导向,服务企业、促进就业,要为社会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了保证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不偏离社会实际需求,遵照技能型人才的成长规律组织教育教学,行业企业应该全面参与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包括专业的开设、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课程体系的构建等。但实际上大部分高职院校还未建立行业企业参与教育教学的机制,导致人才培养缺乏针对性,与社会需求脱节。

4.实践教学评价体系还未建立起来

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还未建立起来。对实践教学的效果缺乏评价指标、评价标准,评价方式方法比较落后,无法客观真实反映教师实践教学水平,无法合理评价学生实践能力与职业素质情况。

(二)提出了解决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存问题的措施

1.重构实践教学模式

何海怀等从“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为需求、以能力培养为主体”的职业教育理念出发,提出基于职业行动导向重构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3]。主张按“工学结合”要求重构课程设置及课程标准,按认知规律循序推进实训项目,课程教学组织与职业资格证书挂勾。胡忠任则认为eRp实训教学能较好满足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需求,构建基于eRp实训平台的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能较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4]。

2.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曲立等人在《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与实施》指出,应根据企业需求从目标、时间、手段、空间四个维度设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提出构建“三层次四模块”实践教学体系的策略。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包括专业基础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综合训练三个层次,体现从基础到综合依次递进的训练过程。训练模块包括课内实验教学、独立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活动、课外科技活动四种形式[5]。荀海鹏、李娜认为应对组成工商企业管理实践教学的各个要素进行有机整合、优化,构建“目标子系统”、“内容子系统”、“条件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及“评价子系统和保障子系统”的六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6]。

3.优化实践教学基地

学校要系统规划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增加实践教学设备,购买仿真软件,改善校内实训基地的条件。建立与企业共赢机制,在优势互补、互相支持、互利互惠的前提下,校企合作才能持续良好发展,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才能真正成为培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平台。4.提升教师实践能力

严格实践教师入职标准,尽量选聘具有企业实践经验的教师,避免从应届毕业生中选择。制订青年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实践锻炼的规定,增加青年教师企业实践经验,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培养一支“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为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提供师资保障。

5.建立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是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通过建立评价指标,既为教师教学工作指明方向,又为教师工作效果提供衡量标准,它是实现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张旭辉等人将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分为实验教学、实习教学、毕业论文教学和其他实践教学形式(主要包括社会调查等)等四个方面,根据各个环节的特点设计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7]。张庆华等人提出应在工商管理类实践教学中建立学校、教师、企业三位一体的监督机制,以培养真正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

三、国外大学实践教学成功经验

(一)德国大学采用“双元制”实践教学模式

德国是世界上开展职业教育最成功的国家之一。德国应用科技大学采用“双元制”实践教学模式,该模式被誉为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双元制”中二元,一指职业学校,二指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等校外实训场所,学校及企业共同承担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任务。学校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组织教学和岗位培训,企业为学生学生实践提供场所。德国大学对教师要求很高,教师必须同时具备企业工作经历和较高的洞察能力,能够敏锐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并将之作为学生毕业论文课题,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由于学生能较熟练地掌握岗位所需的技术,因此毕业就能很快地顶岗工作,受到企业的普遍欢迎。

(二)英国大学推行“三明治”式教育

英国的“三明治”教育,即学生一段时间在校学习,一段时间到工厂实习和工读交替进行。这种教学体制,能把工程设计、研究、实验与教学融为一体,学生既能学到相应的理论知识,又能与实践结合,学以致用,学生未毕业就具备较高技能和创造力,提高了就业竞争力。

四、结语

从上述研究内容来看,虽然我国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对实践教学还缺乏系统性、前瞻性的认识,而且深入研究也不足,许多教学追求短期效益。笔者认为可借鉴国外成功的实践教学成功经验,特别是德国的“双元制”实践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2]裴云,任丽婵.重新认识实践教学的内涵和外延[J].当代教育科学,2015(15):14-16.

[3]何海怀,唐高平.基于职业行动导向重构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1(04):162-164.

[4]胡忠任.基于eRp实训平台的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17):177-179.

[5]曲立,刘宇,葛新权,金春华.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与实施[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11):228-230.

工商管理专业研究篇9

【关键词】就业;工商管理;教学模式

大学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工商管理专业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应用型,教学目标应突出以“能力”为中心、以“应用”为宗旨,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管理的思维方式、创新能力等。教学质量的提升有赖于教学模式的设计,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模式,是提升工商管理专业教育质量的有力工具,研究具有适合专业特点、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更好的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一、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模式转变的必要性

(一)学科性质要求转变教学模式

管理类学科属于“软科学”,传统的教学模式都采用教师讲授式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模式缺乏互动与交流,导致学生无法及时提出问题。管理类专业存在的最大问题是重理论、轻实践,学生虽然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但由于缺乏实际操作的训练,导致学生对理论知识不能很好的消化和理解,在毕业以后很难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甚至觉得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对实践没有帮助。

(二)学生特点要求转变教学模式

现在的大学生普遍都是独生子女,不喜欢被管束,有属于自己独特的思想价值体系。大学成为他们“解放自我”的起点,如果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讲、学生听,已经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目的。由于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对信息的获取渠道增加,易受外界的干扰和影响,一些“学习无用论”和“现实功利主义”使在校学生越来越难以静下心来从事理论学习,更对现实社会中的众多选择感到迷茫,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再适用于现在的学生。

(三)市场需求要求转变教学模式

相对于理论型人才,企业更需要应用型人才,现代企业需要的是懂理论、通实践的复合型人才,这一需要要求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式必须加以调整,以市场为导向,使学生在毕业以后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个全社会关注的课题,在教学过程中应融入当前的社会形势,了解市场在大学生素质要求上有哪些变化和要求,从而培养学生就业的竞争能力。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构建

(一)案例分析教学――培养学生管理思维

案例教学模式是教师通过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形中思考、探索,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案例分析,能锻炼学生的管理思维,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案例选取上寻找真实企业的情况,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和判断,让学生尽可能运用已学知识,有逻辑性的解决实际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了解企业在实际运营过程会出现的状况,同时也会对企业家创业及管理过程有进一步的认识。

(二)情境体验教学――培养学生语言表达与公文处理能力

情景体验教学,是指通过模拟真实的管理环境,从而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较快转变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进行体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消化所学的理论知识。

一方面通过情景模拟,树立角色意识,提升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让学生担任企业中管理者的角色,亲身感受需要面对的情况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比如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学生就可以通过担任招聘主管,进行模拟招聘,体验人力资源管理者在招聘中的注意事项及程序,加深对招聘与录用模块的理解,同时也为找工作时的应聘奠定基础。

另一方面通过文件筐训练,提升学生公文处理能力。有一部分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在企业从事文职工作,需要掌握相关文件的撰写技巧。通过文件处理的模拟训练,既能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轻重缓急,又能锻炼公文写作能力,让学生有机会在不同情境下应用所学知识,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增强学生毕业后应对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

(三)建立导师制――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

导师制教学模式,是通过为学生设置导师,从而针对学生个体特征指导学生的学习、生活,能够进行因材施教,实现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由于高校不断扩招,导致班级人数增加,大学教育已经无法实现对学生的全覆盖,导师制的教学模式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对于想要进一步考取研究生的同学来说,可以加强科研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能够帮助处于就业迷茫期的同学,分析自身能力及社会形势,帮助其建立职业生涯规划。

三、结语

就业能力的培养是人才培养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传统的工商管理教学模式注重知识和理论的传授,轻视实践和操作技能的培养,要针对需要培养学生的能力选择适当的方法,建立和完善以企业实际需求为特征的教学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促进学生思想成长,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孝君.体验式教学法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探析[J].西部教育研究,2009,9(2):23-26.

[2]曾智洪,殷小娟.高校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1.

工商管理专业研究篇10

关键词:eRp实训;毕业实训;工商管理专业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06.088

1基于eRp实训平台的工商管理专业毕业实习综合实训的简介

1.1eRp实训平台简介

eRp(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通过eRp软件及平台的操作,可使人们对企业管理的各项业务更加熟悉,并对企业中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以及信息流的流动更加清楚。

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于2011年12月与上海鼎捷公司签署了“现代企业eRp管理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协议”。根据协议规定,上海鼎捷公司提供我院经济与管理学部“易飞7.0(企业版)”eRp管理软件用于教学使用。工商管理毕业实习综合实训就是基于该eRp实训平台展开。

1.2基于eRp实训平台的工商管理专业毕业实习综合实训的具体内容

基于eRp实训平台的工商管理专业毕业实习综合实训共包括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包括eRp基础应用课程、eRp主流程介绍、eRp基础操作;第二阶段是供应链管理,包括供应链主流程、eRp销售管理、eRp采购管理、eRp存货管理以及供应链主流程体验;第三阶段是生产管理,包括生产制造主流程、eRp产品结构管理、eRp物料供应管理、eRp工单与委外管理、eRp工艺管理和生产主流程体验;第四阶段是财务管理,包括eRp应付账款管理、eRp应收账款管理、eRp自动分录管理和eRp会计总账管理。具体每一阶段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重难点可见以下表1~表4。

用课程1第1章eRp原理概论

《供应链管理》

《生产制造管理》

eRp发展历程

企业经营理念及主业务流程等相关1(1)了解eRp的基本理论及发展历程

(2)了解企业经营管理的主业务流程1教学重点:eRp的基本理论及发展历程、企业主流程

教学难点:eRp的基本理论eRp

主流程1第2章eRp系统主流程体验

2.1订单与批次需求计划

2.2采购与应付管理

2.3生产管理

2.4销售与应收管理

2.5期末结账1(1)熟悉eRp系统中主业务流程及各模塊子系统之间联系

(2)掌握易飞eRp主流程体验基本操作1教学重点:eRp在企业应用中的主流程、各子系统基本业务流程和单据设置

教学难点:各子系统基本业务流程和单据设置eRp

基础

操作1第3章eRp系统初始化(基础操作)

3.1公司账套建立及用户管理

3.2易飞eRp系统公共参数设置1(1)理解eRp系统初始化的作用和目的

(2)掌握eRp系统初始化的方法

(3)能在易飞eRp系统中完成数字化企业公共参数搭建1教学重点:公司数据的建立、eRp系统用户管理及公共参数设置

教学难点:eRp用户管理及权限

表2基于eRp实训平台的工商管理专业毕业实习综合实训的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1供应链管理1第1章供应链主流程

1.1供应链整体流程概述

1.2企业供应链与易飞进销存模块对应表11第2章eRp销售管理

2.1基础信息的设置

2.2客户及客户价格管理

2.3日常业务流程

2.4销售预测与客户订单管理

2.5客户信用管理

2.6销售管理报表1(1)掌握eRp销售管理的基本知识

(2)熟悉eRp销售管理的主业务流程

(3)能运用易飞eRp系统进行销售管理1教学重点:销售管理主业务流程及操作、销售相关单据的生成及审核

教学难点:销售相关单据的生成及审核第3章eRp采购管理

3.1供应商及供应商价格管理

3.2询价与请购管理

3.3采购及采购变更管理

3.4进货/进货验收管理

3.5进退货管理

3.6常用报表1(1)掌握eRp采购管理的基本知识

(2)熟悉eRp采购管理的主业务流程

(3)能运用易飞eRp系统进行采购管理1教学重点:采购询价核价和请购管理、采购单据及其变更、进退货管理

教学难点:采购单据及其变更、进退货管理第4章eRp存货管理

4.1基础信息设置

4.2品号信息管理

4.3日常交易流程

4.4库存盘点管理

4.5库存管理报表1(1)掌握eRp存货管理的基本知识

(2)熟悉eRp存货管理的主业务流程

(3)能运用易飞eRp系统进行存货管理1教学重点:品号信息管理;库存交易及库存盘点

教学难点:品号信息设置、录入及管理供应链主流程体验

表3基于eRp实训平台的工商管理专业毕业实习综合实训的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1生产管理1第1章生产制造主流程

1.1一般企业生产制造整体流程概述

1.2一般企业生产制造业务与生产制造模块对应关系11第2章eRp产品结构管理

2.1系统简介&基础设置

2.2录入Bom

2.3录入Bom变更单

2.4组合与拆解管理

2.5常用报表简介1(1)熟悉eRp系统录入Bom作业

(2)熟悉eRp系统录入Bom变更作业1教学重点:eRp系统录入Bom作业

教学难点:eRp系统录入Bom变更作业(续表3)11第3章eRp物料供应管理

3.1批次需求计划特色

3.2批次需求计划基础设置

3.3批次需求计划计算逻辑

3.4批次需求计划的发放

3.5常用报表简介1掌握LRp(批次需求计划)1教学重点:LRp(批次需求计划来源及计算逻辑)

教学难点:LRp(批次需求计划计算逻辑)第4章eRp工单与委外管理

4.1系统简介&基础设置

4.2录入工单及工单变更单

4.3厂内生产流程

4.4委外生产流程

4.5常用报表简介1(1)熟悉工单及变更单的录入

(2)掌握领料单及退料单的录入

(3)能在易飞eRp系统中完成生产入库单和委外进货单1教学重点:工单及变更单的录入;领料单及退料单的录入

教学难点:在易飞eRp系统中完成生产入库单和委外进货单第4章eRp工艺管理

4.1系统简介&基础设置

4.2产生工单工艺方式

4.3工单工艺管理流程

4.4报工单的使用

4.5常用报表简介1(1)掌握eRp工作中心,工艺路线等基础信息设置

(2)熟悉eRp工单工艺

(3)熟悉投产单、转移单、入库单等工单工艺流程1教学重点:eRp工作中心,工艺路线等基础信息设置

教学难点:熟悉投产单、转移单、入库单等工单工艺流程生产主流程体验表4基于eRp实训平台的工商管理专业毕业实习综合实训的第四阶段

第四阶段1财

理1第1章eRp应付账款管理

1.1eRp应付业务概述

1.2应付管理子系统基础设置

1.3应付账款开票管理

1.4付款核销管理1(1)了解eRp的eRp应付业务、应付管理子系统基础设置

(2)了解应付账款开票管理、付款核销管理1教学重点:eRp应付业务,应付管理子系统基础设置

教学难点:付款核销管理第2章eRp应收账款管理

2.1应收业务概述

2.2应收账款开票管理

2.3收款核销管理

2.4应收应付对冲管理

2.5坏账处理管理

2.6应收账款月结管理1(1)熟悉eRp应收业务、应收账款开票管理、收款核销管理

(2)掌握应收应付对冲管理、坏账处理管理1教学重点:eRp应收业务、应收账款开票管理、收款核销管理

教学难点:应收应付对冲管理、坏账处理管理第3章eRp自动分录管理

3.1自动分录子系统基础设置

3.2自动分录生成及抛转管理

3.3凭证还原管理

3.4自动分录管理报表1(1)理解eRp自动分录子系统基础设置

(2)掌握自动分录生成及抛转管理

(3)凭证还原管理1教学重点:eRp自动分录子系统基础设置、自动分录生成及抛转管理教学难点:凭证还原管理第4章eRp会计总账管理

4.1会计总账子系统基础设置

4.2预算管理

4.3总账结账管理

4.4会计总账管理报表1(1)掌握eRp会计总账子系统基础設置

(2)熟悉eRp预算管理

(3)总账结账管理1教学重点:eRp会计总账子系统基础设置、eRp预算管理

教学难点:总账结账管理为更好地指导工商管理专业毕业实习综合实训,工商管理教研室与上海鼎捷公司签署联合著作协议,出版教材《现代企业信息化管理实训教程》。该教材针对毕业实习综合实训的目的和要求,从eRp的发展史、实施方法、案例分析到eRp系统的实务操作,进行深入浅出的讲授,以最通俗、最贴近企业应用实务的思考模式来引导学生,使其对eRp在企业中的价值有正确的认知和理解,并掌握其应用。本教材编写者都是有经验的工商管理教研室专职任课老师,参编教师均曾赴上海培训,全部获得工信部全国信息化工程师认证。

2基于eRp实训平台的工商管理专业毕业实习综合实训的价值分析

2.1仿真企业环境,使学生融会贯通多学科知识

作为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的毕业综合实训,实训主要目的就是能让学生对企业经营管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能有效融合管理学、财务管理、生产运作、市场营销等多学科的知识。毕业综合实训通过对企业的整个经营过程进行仿真,使学生有一个接近或仿佛置身于企业的实际环境中的感觉。利用现代制造业管理信息化理念对实物模拟的现代制造业产品进行全生命周期的模拟,实现产品从订单形成、车间制造、成品入库、销售出厂到用户的整个过程清晰的控制和管理,建立实物认知仿真环境。同时,也为今后的专业理论知识学习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丰富理论。

2.2提升学生的信息化管理岗位应用能力,提高就业率

通过毕业实习综合实训,使学生在仿真企业环境中,可以获得现代企业真实的生产与运作信息化管理流程的操作管理经验,从而真正培养学生的现代信息化管理的实际应用能力,初步实现“毕业即就业、上岗即上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自实施基于eRp实训平台的工商管理专业毕业实习综合实训平台以来,共计培养了400多名初具现代企业eRp管理岗位能力的学生,其中近50人取得了工信部初级信息化工程师认证,多名毕业生直接被上海鼎捷公司招聘,初步实现了本专业应用型人才“毕业即就业”的培养目标。

2.3有利于建立高素质的专业师资队伍

基于eRp实训平台的工商管理专业毕业实习综合实训的教学的多学科知识的融合性,要求指导老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掌握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会计财务、信息化管理等多学科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从多角度看待问题,提供多种解决方案。另外,随着eRp知识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管理理论的不断更新,要求指导教师也要不断学习、补充和更新自己的知识,这也要求学校必需选送相关教师参与更广泛的学术交流和培训,从而有利于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师资队伍。通过各项企业培训与学术交流活动,做好教师理论与实务能力培训工作。

2015年,我院工商管理专业成立了“现代企业信息化管理综合实训教学团队”。本团队以“易飞7.0”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为核心,负责本系“工商管理专业毕业实习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教研及科研工作。此外,我院目前已经输送多名教师参加校外培训,并全部获得工信部全国信息化工程师认证。今后,还希望通过相关企业平台,派遣青年教师深入企业参加eRp实施项目实践,使原来的师资培养型合作转变为师资实践型合作。

3工商管理专业毕业实习综合实训改进方向与建议

3.1完善毕业综合实训教学资料的建设

实训教学大纲是执行实践培养计划、实现培养目标要求的教学指导文件,也是规范实训教学要求、提高实训质量的重要环节。实训教学大纲应对实训的目的与要求、教学内容、实训方式、实训课时安排、成绩考核内容和考核办法等进行明确界定。

此外,教研室要不断丰富管理信息化实验教学知识,对现有教学实验资料等相关知识进行整理和加工,并将教学实验数据、案例等资源不断充实到知识库系统,以更好地指导今后的毕业实习综合实训。

3.2为学生提供就业推荐及指导

《湖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到2020年,湖北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需求总量将达到127万人,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才要占70%。尤其是市场需求精通信息化管理的经营管理人才。

通过采用基于eRp实训平台的工商管理专业毕业实习综合实训,可更加有利于毕业生拓展就业方向与途径,并进一步巩固四年所学管理学知识在实践当中的运用。此外,教师也应对毕业生进行相关的就业指导,以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及就业率。

3.3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探索综合实训新方法

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确立“自主、自助、自立”的实践教学指导思想,注重学生主动性、能动性的发挥。“自主”要求在实训过程中,摆脱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成为实践教学的主导,成为课堂的主角。“自助”要求学生在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下,能一定程度地自学,比如易飞7.0提供24小时在线学习平台e-Learning,这是一种在线学习或网络化学习,学生通过pC连接到互联网进行学习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配合eRp实训教学教材,鼎捷知识学院提供体系完整的e-Learning易学网课程,通过e-Learning课件协助老师用于教学,并协助学生的深入学习。“自立”要求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沟通能力、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和管理能力。

此外,实训课程不同于理论课程,教师要更多深入学生当中,近距离观察学生,指导学生,用更加多样性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可在实训课程中进行分组,通过分组来完成小组任务、进行小组之间的竞赛,或完成单元测试等,来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与竞争,使学生从被动地学习变为积极主动地学习,并且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3.4eRp指导教材和模拟软件建设

为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毕业实习综合实训,我院于2016年批准教材《现代企业信息化管理综合实训教程》立项,并与上海鼎捷签署联合著作协议,与清华大学出版社签署教材出版协议,教材将于2017年出版。此外,我院教师目前已完成企业生态圈模拟经营综合实训平台项目研发,实现专业实训教学项目自主研发零的突破。

3.5加强实验室实习基地建设

以“兩创”(创新与创业)人才与“应用型”(现代企业信息化管理)人才培养为核心目标,进一步加强校内外实验室实习基地建设。

其中,进一步加强我院“工商管理综合模拟实验室”的建设,并将实验室软件设施实现升级;校内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积极引导与孵化大学生创业项目,培育成功企业;通过校企合作,校外实习基地的人才培养实现常态化、订单化。

今后,还将进一步改革实验室运行机制,力争实现实验室“课后全天开放”(除夜晚休息时间)。

4我院工商管理实验实训课程开展取得的喜人成绩

近年来,我院经济与管理学部对新型工商管理综合模拟实验实训平台进行了不断建设,借助鼎捷eRp实训软件易飞7.0,将企业真正“搬进”了课堂,并因此取得了优秀的教学效果。我院学生多次在省级、部级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及企业eRp模拟经营大赛上屡获佳绩。学生参加“用友杯”大学生企业经营模拟竞赛,获得国家二等奖、三等奖、省亚军、季军等奖项;学生参加“挑战杯”大学生网络虚拟经营模拟竞赛,获得省亚军;学生参加“itmC杯”大学生企业经营模拟竞赛,获得省亚军等好成绩。此外,“十二五”期间,工商管理专业指导教师及学生共获得:“挑战杯”全国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三项,省一等奖四项,省二等奖八项,三等奖十余项。

作者:何舒卉等

参考文献 

[1]胡忠任.基于eRp实训平台的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17):177179. 

[2]唐时俊,舒畅.新型工商管理综合模拟实验实训平台建设研究——以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为例[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2,(10):162163. 

[3]王哲.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eRp综合实训教学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13):265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