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加法的教学设计十篇加法的教学设计十篇

加法的教学设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5:34:30

加法的教学设计篇1

[关键词]加法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重点设计意图评析教学难点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5)17-03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写出加法算式,初步体会加法的含义;认识加号,会读、写加法算式。

2.使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和交流,初步掌握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

3.培养学生初步的语言表达、观察、比较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真正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运用加法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师(出示下题):我们已经学习了数的分与合,你能说出下面的里应该填几吗?(生答略)

师:今天,我们就要用分与合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新问题。

[设计意图:加法的含义来自于分与合的思想。课始,以6道分与合的习题作为铺垫,让学生初步感受用分与合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这样既能激活学生对5以内分与合的学习经验,又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新知

1.出示例题

师:瞧!这是我们美丽的校园,原来有几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了几个小朋友?谁能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说一说?

生1:原来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了2个小朋友。

师:你知道现在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吗?

生2:现在一共有5个小朋友。

师:谁能把这三句话连起来说一说?

生3:原来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了2个小朋友,现在一共有5个小朋友。

[设计意图:创设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情境,初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5是怎么得来的呢?

生4:数出来的。

生5:3和2合成5。

生6:3+2=5。

师:有很多小朋友知道用算式计算,在算式中的3和2之间用这个符号(板书:+)连接。

师:这个符号你们认识吗?(加号,横平竖直,师演示示范后学生齐读加号)加号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7:表示合起来的意思。

师:表示把几和几合起来?

生8:表示把3和2合起来是5。

师:这样就写成了一个加法算式。(板书:3+2=5)这里的3、2、5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生9:3表示原来有3个小朋友,2表示又来了2个小朋友,5表示一共有5个小朋友。

师:谁来说说3+2=5表示什么意思?

生10:表示把3和2合起来是5。

师:你能用圆片代替小朋友来摆一摆吗?左边摆几个?右边呢?怎样表示合起来呢?(生动手操作)

师:摆好了吗?请一个同学到台前来展示。(生边摆边说)

师:还想摆吗?考考你,4+1=5,你们会摆吗?(生边摆边说)

师:小朋友摆得真棒!现在给你算式,用画圆圈代替圆片,你会吗?(生操作略)

师(出示练习第2题):2下面画2个圆圈,1下面画1个圆圈,合起来是几个?4下面画4个圆圈,1下面画1个圆圈,大小差不多,中间分开点,明白吗?(学生动手画)

师先板书4+1=5和1+4=5,再领学生读。

[设计意图:计算教学的重点在于理解算理。本环节将语言和肢体动作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的意义就是合起来,从而将形象上的合和意义上的合真正结合起来,使学生对算式“3+2=5”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解释每个数的意义,进一步体会加法的含义。然后将“想想做做”的第1题放到“试一试”前面进行练习,由情境图过渡到实物圆片再抽象到图形,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加法含义的理解。]

师:我们知道把两个数合起来用加法计算,那图中还有哪些物体的数量能列出加法算式吗?

生11:左边有2棵大树,右边有1棵大树,合起来是3棵大树。(列式:2+1=3)左边有1只鸟,右边有1只鸟,合起来是2只鸟。(列式:1+1=2)

[设计意图:将书本中的例题做一些改变,由单一的小朋友浇花图变成组合图,并增加了背景大树和小鸟,让学生学习例题后,在图中还能找出其他的数学信息,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与提取信息的能力。]

师:小朋友真爱观察。开心农场去过吗?那儿也有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呢!听,农场的公鸡在欢迎我们呢,我们唱着歌出发吧!

三、练习巩固

师:开心农场到了,一起进去看看吧!你看到了什么?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你们会说吗?同桌相互说一说。(指名学生小组上台看图汇报)

生12:左边有3只小鸡,右边有1只母鸡,一共有4只鸡。

生13:左边有2只青蛙,右边有2只青蛙,一共有4只青蛙。

师:会列算式吗?

生:3+1=4,2+2=4。

师:继续往前走,看见小兔子在采蘑菇,这里也有今天学习的知识哟!看,原来篮子里有2个蘑菇,小兔子又采了几个蘑菇?一共有多少个蘑菇?(教棒指着图)看明白了吗?谁来说一说?会列算式吗?(生填写后校对)

师:先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先在小组里交流,再汇报)

师(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5以内的加法”。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教学,引导学生将黑板上的算式进行整理,顺势揭示课题,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

师(出示右图):农场的苹果熟了,我们一起去摘苹果吧!如果算对了,苹果会掉下来,这个苹果就属于你的了。(生答略)

师:小朋友算得真棒!我们不仅要算对,而且速度还要快。老师这儿也有一些算式,比一比谁答得快!(学生抢答并直接说结果)

加法的教学设计篇2

1.通过实例,让学生来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

2.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3.还要使学生能运用有理数加法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二、教学重点

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之所在,会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三、教学难点

就是有理数加法中的异号两数如何进行加法运算。

四、教具准备

课件、小黑板等。

五、教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的数学课就是来学算数的。过去我们学的都是正数的运算,可是在实际生活问题当中,做加法运算的书有可能超出正数范围。比如说,在足球循环赛中,我们把踢进球数记为正数,失球数记为负数,而把它们的和则叫做净胜球数。下面请大家一下章前言中,有红队进4个球,失了2个球;蓝队进了1个球;失了1个球。

于是乎红队的净胜球数是:4+(-2)。

蓝队的净胜球数是:1+(-1)。我们看一下,这里就用到正数和负数的加法了。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有理数的加法》。(板书课题,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过程设计

师:(教师提出问题,请学生来进行思考)有理数如何进行加法运算,有理数加法有几种情况?

生:参与学习,可小组讨论研究,发表见解。最后归结为三种情况:(1)同号两数相加;(2)异号两数相加;(3)一个数和0相加。

(三)师生互动,拓展新知

教师请同学按照老师指令进行表演,并且结合数周来说明两正数的加法。

(教师设计意图):在一条直线上的两次运动的实例中,要说明以下几点:(1)原点是第一次运动的起点;(2)第二次运动的起点是第一次运动的终点;(3)由第二次运动的终点与原点的相对位置得出两次运动的结果;(4)如果用正数表示向右运动,用负数表示向左运动,就可以用算式描述相应的运动问题。具体活动内容:在黑板上挂上事先写好题的小黑板,请学生一起来看问题。

例题1:一个物体作左右方向的运动,我们规定向左为负,向右为正。向右运动5m记作5m,向左运动5m记作-5m。

假如物体先向右运动5m,在向右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

让学生充分观察后,进行判断回答:学生争相发言。

归结统一答案: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右运动了8m。写成算是就是:5+3=8。

接着请学生继续参与表演,并类比两正数的加法说明两负数的加法。

例题二:如果物体先向左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其结果为: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左运动了8m。写成算是就是(-5)+(-3)=-8.

补充说明:这个运算也可以用数轴表示,这其中假设原点为运动起点(见教科书图1.3-1)。

教师继续让学生进行表演,还要结合数轴进行诠释说明。通过学生的表演、结合数轴,我们的用意是让学生了解用数轴表示加法运算的方法,从而为后面利用数轴探究其它情况做准备。

再次出示小黑板,展示例题三。

假如物体先向右运动5m,在向左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右运动了2m,写成算是就是5+(-3)=2.

补充说明:这个运算也可以用数轴表示,这其中假设原点为运动起点(见教科书图1.3-2).

拓展探究:利用数轴,求以下情况时物体两次运动的结果:

(1)先向右运动3m,在向左运动5m,物体从起点向___运动了___m;

(2)先向右运动5m,在向左运动5m,物体从起点向___运动了___m;

(3)先向左运动5m,在向右运动5m,物体从起点向___运动了___m;

让学生自己来完成填写计算。归结明确:这三种情况运动的算式如下:

3+(-5)=-2.

5+(-5)=___0.

(-5)+5___=___0.

发挥主体作用,练习、巩固所学有理数加法知识

利用小黑板展示练习题:在足球循环赛中,红队胜黄队4:1,黄队胜蓝队1:0,计算各队的净胜球数。且看:三场比赛中,红队共进4个球,失2个球,净胜球数为:

(+4)+(-2)=___+(___4___-___2___)=___;

黄队共进2个球,失4个球,净胜球数为:

(+2)+(-4)=___-(___4___-___2___)=___2;

蓝队共进____球,失___球,净胜球数为___=___.

课堂练习:教科书第22页练习第1、2题.

总结所学: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那些知识?你能说说嘛?生:回答(略)

布置作业:

教科书习题1.3第2、4、8题。

加法的教学设计篇3

一、课堂讲解

(一)提问式导课法

所谓导课是指在课堂教学正式开始之前,使用各种方法将教学内容提起和引入,帮助学生瞬间对教学内容产生深刻的印象,从而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可在备课过程中根据课堂教学计划,选取与向量知识具有紧密联系的现象,并在课堂上向学生描述这一现象,但不解释现象产生的原因,而是让学生猜测并说出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带着疑问进入向量知识的学习。例如,教师可在正式讲课前在ppt上展示一张处于飞行状态中的飞机的图片,并问学生:“假如我们已知一架飞机从上海飞往南京的方向、距离和从南京飞往北京的方向、距离,那么我们能不能从中得知从上海飞往北京的方向和距离呢?”通过这一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向量的加法引入,然后对向量加法的定义作以下阐述:已知向量■、■的,在平面上任取一点a,作■=■,■=■,再做向量■,则■向量叫做■与■的和,记作■+■。求两个向量和的运算,叫做向量的加法。

(二)重点式教学法

所谓重点式教学法就是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材料,对于教学中的重点内容、难点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反复强调、举一反三的着重讲解,目的在于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对这些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的深刻印象,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在讲授教学重点、难点时,教师应当注意切合课本材料,系统性地、有层次地将其中的知识结构理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全面掌握。向量的加法这一教学内容中的重点是向量的加法法则,即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而难点则是方向相反的两个向量的加法。高中数学教师应当在课堂上对这些概念以及它们彼此之间的联系做详细讲解,并列举大量实例予以说明,指导学生进行习题操练,使学生进一步深入掌握向量的加法的相关知识点。

(三)例题式教学法

教师可在课堂教学时先对要教授的基本概念、理论作详细阐述,然后讲解例题,通过对例题的分析和讲解使学生将知识与应用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充分掌握知识点,这就是例题式教学法。向量的加法在高一数学中是一个与实际运用具有紧密联系的关键知识点,教师应当充分重视例题的讲解,并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学生向量的加法的应用能力。例如,在讲解向量求和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时,可先向学生介绍该法则的含义:如果■、■是两个不平行的向量,那么求它们的和向量时,可以在平面内任取一点为公共起点,做两个向量与■、■相等,以这两个向量为邻边做平行四边形,然后以所取的公共起点为起点,做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向量,则这一对角线向量就是■、■的和向量。然后给出以下试题:

已知两个不共线向量■、■,作■=■,■=■,则a、B、D三点不共线,以■、■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aBCD,则对角线上的向量■=■+■。

(四)比较式教学法

比较式教学是将相互关联的理论和知识点通过建立联系、进行比较的方法使学习者更加深刻地掌握学习内容,高中数学学习具有知识点繁多、知识结构复杂的特点,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将同一知识体系中具有紧密联系和交错关系的知识点进行比较式教学,帮助学生深入领会和了解知识点,避免出现理解错误、记忆重复等原因造成的记忆内容混杂的现象。向量的加法包括共线向量的加法和不共线向量的加法,而共线向量又包含方向相同的向量和方向相反的向量,因此,教师可先对这几种向量的加法分别进行详细讲解,并通过列表、举例等方式比较它们的相似点和不同点,使学生产生深刻印象。同时,教师还可以将向量的加法中的三角形法则与平行四边形法则进行比较,并指出三角形法则既适用于共线向量的加法,也适用于不共线向量的加法,而平行四边形法则只适用于共线向量的加法。

二、教学反思

(一)趣味性

向量的加法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然而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落后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制约,往往将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都局限在课本范围内,缺乏与多媒体手段、日常生活实际的有机结合,没有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兴趣爱好等制订更加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教学方案,导致学生认为向量的加法是十分枯燥、乏味的数学内容,缺乏学习积极性,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主体性

加法的教学设计篇4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数控加工工艺中利用“小课题、小项目”教学法设计教学项目、教学文件及项目方案实施等问题。

关键词:小课题小项目“企业型”技校生“关卡”

“小课题、小项目”这种教育教学方法由老师制定好相对应的课堂实习课题,再带领学生一起分析图样,指定加工方法和流程,然后老师先做实践示范演示,学生再分组逐人上车床进行加工练习,最后由老师进行测量评估指出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这种教育教学方法重视的是学生的独自动手能力,目的在于培养“企业型”技校生,让学生尽早接受企业里的一些工艺流程,为他们走进企业减少一些磨合时间。

一、“小课题项目”构思

在这种教育理念里,老师的身份有了很大的转变,不再是以教育理论为主,而是慢慢转变成孩子们的引导者。首先,老师要能够构思一个很好的项目,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教师有所设计,尽量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制定出一个“诱人”的课题,但是在设计的整个过程中,必须把握好内涵,也就是说,这个项目中必须体现出该课题要求的各个知识点和达标测试点。举个例子,在螺纹配合的课题中,笔者给学生们出的项目构思是——红酒瓶的制作。

在这个课题中,学生要根据课题进行自我设计和加工,笔者要求学生:

第一,比例协调能力——设计图样的时候要根据实际棒料的尺寸;

第二,实用价值体现——内部空间的加工要保证其各种功能的存在;

第三,工艺方法分析——酒瓶分成两个部分,方便内孔的加工,组合处的内外螺纹配合;

第四,仿真软件加工——在仿真机房里独自完成实践加工前的演练;

第五,实际车床加工——在这里,学生们要独自完成自己设计的“产品”的加工制作;

第六,荣登“校荣室”——制作创意和加工质量综合奖;

第七,家校结合鼓励——家长指定相关的家用辅助品让学生制作加工,一方面家里人认可自己孩子的能力,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学校也得到了最真实的宣传效果。

二、“小课题项目”实施

在实施过程中,笔者效仿游戏关卡,将之分成“机房关”“车间关”和“过关奖励”,每关的Boss都是笔者,谁要是得到笔者的认可,方能顺利完成各个关卡。

1.实施前的准备工作

下发任务清单,包含课题名称、用材范围、任务要求、注意事项、人员分组情况及负责人情况。另外,根据关卡的难度,会专门有一项“过关指南”供学生参考

2.任务加工的过程

为了锻炼学生的独自动手能力,每组配备优良差三种类型的学生,要求:做好传帮带,利用包括老师在内的一切资源,确保每名学员都能“顺利过关”。

3.检测评估

分为学生自我评价、组内互助评价和Boss最终评价三个步骤。学生自我评价其实就是他们自己对这个过程的一种总结。组内互助评价就是本小组成员之间的互相评价,吸收借鉴组内成员好的方法,摒弃改正不好的方法,通过“传帮带”无形中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能力。Boss最终评价其实是老师对本次实习的一个总结。教师要多鼓励、多表扬、多肯定整个过程,然后引导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针对性地给出改正方法,目的在于启发学生的意识和认知程度,培养学生独自设计和加工的创新能力和思维。

三、“小课题项目”实施建议

“小课题项目”教育教学方法不同于以前的教学方法。它重视的是能动力的培养。这就要求老师首先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理念和实践技术,同时要能够制定学生感兴趣的课题项目,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有很强的机动性和掌控教学全过程的能力。

四、总结论述

“小课题项目”教育教学方法,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础,进而制定相应的课题,既满足了学生的成功欲,又加强了他们的动手能力;以企业的要求为主线来适度地要求学生,培养“企业型”技校人才;以“传帮带”为灵魂,重点打造团队协作的能力。

五、项目产品工艺化

在“小课题、小项目”的基础上,本着创新为主的意识,给学生制定相应的课题,定名为——毕业设计。

以小组为单位,将该班学生分为三个小组,课题分别为:幽亭、风铃、移动酒吧(三件产品已经在学生毕业展上展出,获得很大的好评)。

原则:创新——即将冷性材料加工组装成吸引力较强的工艺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eB/oL].2012.4.

[2]赵晓东.基于高职教育改革的校企合作发展对策[J].职教论坛,2012(1).

加法的教学设计篇5

论文摘要: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数控实训教学中应用,能够提高数控实训的效果,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培养出适合社会、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本文主要从数控实训教学的教学设计过程的角度阐述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数控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数控技术是制造业实现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生产的基础;是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制造业开始广泛使用先进的数控技术,这迫切要求职业学校培养出大量的在一线从事数控加工的技术工人,因此数控实训教学在专业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而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数控实训教学中应用,能够提高数控实训的效果,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培养出适合社会、企业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概述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界提及“行动导向”译自德语“handlungsorientierung”,其核心理念是注重关键能力的培养。自20世纪80年代起,“行动导向”成为德国职业教育和培训领域教学改革的主流,1998年德国联邦州文化部长联席会议通过并“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确定了“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法在职业学校教育改革中的基础地位,为提高教学成效开创了新的途径。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融入于教学各要素、体现于教学各环节中的一种指导思想,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教与学、教师与学生平等互动的交往情景,通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备设施和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的重新组合,引导学生在专业对应的职业情境中、在动手的实践中自主学习,从而掌握知识和技能,不断构建自己的经验、知识和能力体系的教学模式。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的教学设计

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教学系统设计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优化学习为目的的特殊的设计活动。

1.教学目标的设计

教学活动一般以教学单元形式进行,因此,需要编制单元教学目标。职业教育单元教学目标编制可运用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法进行,可将单元教学内容归入认知(知识)、情感、技能(心智技能和操作技能)三大类。以个性“烟灰缸”设计加工教学为例,其教学目标为:技能目标是能进行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设计、加工工艺分析、仿真及真实数控加工;知识目标是掌握mastercam软件运用、宇龙数控仿真软件运用、数控加工技术;情感目标是能制定工作方案与计划、满足“5s”管理要求、具备组织协调、相互沟通和团队合作的意识、会编写相应成果的总结文档。

2.教学内容的设计

教学内容是指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要求学习者系统学习的知识,是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教学内容的分析就是要确定“教什么”。教学内容编排就是根据教学目标对内容进行合理的组织安排,使其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层次性,从而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个性“烟灰缸”设计加工为例,教学内容的编排如下:完成所提供零件图“烟灰缸”的建模及仿真加工、每组设计一个“烟灰缸”并完成仿真加工、完成各组所设计烟灰缸的仿真加工及工艺卡片、完成各组所设计烟灰缸的加工及工艺卡片、每位同学设计一个“烟灰缸”并完成仿真加工、本情景学结及完成文件填写。

3.教学过程的设计

教学过程的设计是对具体的教学活动进行系统化的结构性安排。

(1)教学策略的制定

确定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工作应进入了教学策略的制定环节。教学策略是为实现某一教学目标而制定的、付诸于教学过程实施的整体方案,它包括合理组织教学过程,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制定教师与学生所遵守的教学行为程序。教学策略的设计,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是有效地解决“如何教”、“如何学”的问题。以个性“烟灰缸”设计加工为例,主要采用项目教学法和分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

(2)教学情境的设计

行动导向教学法主张学生要在真实的情境下进行学习,减少知识与解决问题之间的距离,强调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因此,强调在完成教学活动时要为学生提供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还原知识产生的背景,并以此为启发点启动教学,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驱动学生自主的学习。一般教学中常用的情境有以下几种:问题情境、资源情境、案例情境、故事情境。以个性“烟灰缸”设计加工为例,问题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提供一个很新颖的烟灰缸创意,让同学分析其加工可行性,答案是无法加工的,让同学深刻体会到设计的烟灰缸不仅要创意新颖而且要保证具有加工的可行性;资源情境为学生提供理实一体化实训室、网络资源及大量的相关资料,供学生查阅完成烟灰缸的设计及加工;案例情境为学生展示往届学生的作品,让同学分析其中的优缺点,进而吸收其中的优点,避免犯同样的失误;视频情境为学生播放应用cad/cam技术完成工厂设计的视频,让学生感受cad/cam技术的力量,引发学习者丰富的联想,进而提高同学学习的积极性。

(3)教学媒体的应用

各类媒体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同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环境所显示出来的能力是不同的。由于媒体的性能与特点各异,对有效传输教学信息的效果也各不相同,所以,只有充分掌握各类教学媒体的性能、特性和设计方法,才能合理选择、优化组合教学媒体并将其应用到教学过程之中。

4.教学评价的设计

行动导向教学法中教学评价重点放在针对教学实施的根本目的,指向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整个“过程”,包括每一个学生在该项活动中的参与过程、所起作用、合作能力等;同时,要突出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形成与提高方面的评价。关注的是学生能否对所学知识提出问题、分析归纳、有所发现;并逐步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质疑、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数控实训教学中的应用,大大丰富了数控实训教学的形式和手段,为学生提供了更加有效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在今后教学中,我将不断探索,总结经验,完善不足,以满足现代社会对职业教育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史平、秦旭芳主编.行动导向教学法:探索与创新.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黄春雷.职业院校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施与规范.中国西部科技,2007.20

[3]徐英俊.教学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加法的教学设计篇6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设计;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9.077

课程建设研究是国内教科研的一个重要课题。2006年春,周碧荣教授做过《思想道德修养》课程设计。2009年秋,教育部领导编写和使用的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已经四次修订,是大学生必修课所使用的教材,在教学改革上各地均进行了很好探索与研究。学院围绕教材、教法,于建院以来坚持改革与探讨,在各级期刊发表了20余篇教改论文,为进行该课程总体设计改革奠定基础。为了加强课程建设,加大对教材的教法、考试改革,提高大学生能力方面的培养、注重修养,必须进行该课教学整体设计。因此,该课程整体设计是呼之而出。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设计的具体意义阐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设计对大学生人格、能力提升有重要促进作用。该“课程设计”把传统的课程进行重新组合,分为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四大模块,扣住知识点、加大能力训练,对大学生理论上弄懂、思想上弄通、方法上学会,提高教学质量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的。

此课程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充满生机和活力。课程设计紧密联系大学生实际,加大教改和教改活动载体的优化,将学生调查、传统教育、挫折教育、人文教育、感恩教育、法制教育等紧密的结合起来,为教学实践系统打造了一个平台,使这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有针对性与感染性,使课堂教学变得更有活力。此课程设计还加大了考试改革力度,将修养、表现、亮点、考勤、纪律等纳入成绩考核,更加突出个人能力的培养。

完善此课程整体设计,并且实施,能够提升我院课程建设改革的档次。课程整体设计与实施,有力地锤炼了教师队伍,提升了教学水平。课程建设的经验与论文于各级刊物发表,有利于宣传和推销学院改革,扩大学院认知度。

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设计的内容

此课程整体设计解决了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四观的知识交叉现象,组合知识,分为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四个模块。

四个模块(以大学生成长过程为载体)如图1。

具体表现模块是:大学生人生观(含绪论、理想信念、人生目的与态度);大学生价值观(含核心价值体系、爱国传统、创造人生价值);大学生道德观(含道德传统、公德、职德、家庭美德);大学生法制观(含法律意识、公共生活、职业活动、婚姻家庭)等法律规范,贯彻以能力为本位,加大能力训练,实施教学。

此课程设计打破教材为中心教学观,突出能力目标定位,以大学生的这四观教育为基本教学内容,加上所用到的相关知识,教育、引导大学生立德树人;可以提高学习、交往、自律、心理等素质和能力,适应中学生向大学生转变;能增强公德、职业道德及家庭美德的是非判断、自我约束和示范能力,提高自身道德素养,营造学校和社会道德环境;能激发对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的思考与选择,策划成功人生设计;能学习掌握一般法理和法律规范,遵法守法,做维护法律尊严的模范。

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设计的具体思路

课程设计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改的必然,必须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具体而言,包括以下策略:

第一,n程内容设计。将该课程分为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四个模块进行整合。

第二,能力训练设计。根据模块的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要求,加大和落实能力训练活动设计。

人生观模块:专题研讨“大学变化与适应”,能对大学新生在“转折与适应”中问题进行研讨、分析、并提出合理建议,专题研讨“对德才关系及立德树人看法”,学习“思政”课意义;确立成才目标,塑造大学生新形象;专题研讨人生观与大学生成才,学生能分析自身的现状,结合实际设计自己大学发展目标及措施。

价值观模块:“价值”理论学习与训练,一方面是革命传统讲座,提高对“核心价值”的灵魂主题、核心等知识的认识。另一方面是老区文化与我成才,使学生对老区文化有一定了解;演讲:“人生的价值”,学习和践行“八荣八耻”,选择正确人生价值观和人生价值评价标准,提出实现途径。

道德观模块:调查与判断校园中不道德现象,认识功德与个人道德修养关系,提出自身修养打算。还可以请企业家作创业与职业道德修养讲座,让学生学习和运用职业道德规范,提高认识,提出建议。

法制观模块:社会调查:调查收集守法违法正反案例,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组织一组关于“劳动法”、“婚姻法”方面案例,课堂讨论、学法,能掌握《劳动法》《婚姻法》等基本规范。开展“学法律、析案例”的比赛活动,让学生了解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实体法律制度和程序法律制度,带头学法、守法并运用法理分析一般案例。

第三,根据教学要求,进行“进度表设计”,(于教法、活动等载体予以落实)如表1。

第四,课程教学考核方案设计。

大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成绩和思想道德理论素质的高低,通常是通过考试成绩来体现的。他们的整体素养、能力等方面的表现就很难通过考试展现出来,为此一系列考评改革的实施,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实践,使学生考评贯穿于整个学习全过程。

这门课程分为学生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核成绩占60%。平时成绩内容包括课堂纪律表现、课堂提问和讨论、平时作业、专题调研、汇报材料、学习心得、善行好事。期末注重对能力目标实现的综合考核。带动思政课教学改革,发放问卷调查,使教学有针对性;优化各种活动,提升教学质量;指导学生结合有趣的活动完成相关作业,提高教学效果,加强了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和能力的培养。

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设计特色与整体教学效果

本课程设计改革特色鲜明:一是理念富有特色,体现以德为首的核心价值观、以学生为本位课程观、以能力为本位质量观等;二是设计富有特色:课程整体设计包括能力目标、模块设计、能力训练设计、进度表设计、考核设计等,将教学做结合。

本课程设计与实施,对同类其它课程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做到以完善教学体系为突破点,以注重教学研究为着力点,促进请进来、走出去教学质量;促进了政治、就业指导等课程的整体设计与改革,使教师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得到很大提高。

整体教学效果:学院思政教研室的教师们从事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多年,有丰富的教学工作经验。从进行这门课的课程改革开始,校外专家、企业家、督导及学生们的认可度和评价是比较高的。每学期学院督导处都进行多次教学检查,听老师讲课,组织大学生座谈并对授课教师上课情况进行测评,使得整体教学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加法的教学设计篇7

【关键词】汽车设计 教学 改革

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它不仅将机械、电子、液压、材料、软件工程等多种成熟技术应用于汽车开发中,同时,还将这些技术柔和在一起,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新兴技术。特别是电子技术在汽车技术中的大量应用,使得电子设备在整车制造成本所占比例达到30%以上。因此,在汽车的设计中,往往需要涉及到电子、软件工程等一些非机械工程学科的领域。这就对高等学校汽车设计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模式已显落后趋势。本文在阐述汽车设计课程的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汽车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汽车设计教学的改进方法,并进行了相关教学实践。

一、课程内容及特征

传统的汽车设计课程教学分为理论授和课程设计。理论授课一般在50~60学时。主要介绍汽车整车设计及底盘各总成设计所需的基本知识,包括汽车总体设计、离合器、变速器、万向传动轴、驱动桥、悬架、转向系和制动系等各总成设计应满足的要求、结构方案分析、主要参数及零部件载荷的确定、强度计算方法、主要结构元件的分析等。理论教学通常不讲授课程设计的知识内容,通过课程设计补充完善。该课程要求学生必须具备高等数学,工程力学,机械设计、汽车构造、汽车理论等知识。

课程设计一般选择理论教学中一两个相对独立,难度适中的零部件进行机械设计(如钢板弹簧,转向桥等),训练学生的载荷确定、强度分析和绘图等方面的能力。课程设计在教师初步讲解设计、校核方法的基础上,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答疑为辅,在设计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训练学生独立设计的能力。

总地说来,汽车设计是汽车专业课程的精髓所在。它综合运用了大学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其涉及面广,专业跨度大,授课难度较大。同时,它是将理论知识应用于设计实践的典型课程,对教师的设计经验也提出较高的要求。

二、课程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陈旧

汽车设计的对象主要是传统的零部件。而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很多新型的结构、零部件甚至总成在实际中已得到大量应用,而汽车设计课程在新技术方面所涉及到的内容较少。比如,变速器设计主要是针对传统的手动变速器。而目前自动变速器在车辆上得到大量的应用。在美国和日本,自动变速器车辆已经占到了90%以上,在我国也将达到50%。在这样的技术背景下,汽车设计课程在变速器设计部分关于自动变速器的设计内容非常有限,更谈不液力变矩器、湿式多片离合器、行星齿轮等关键零部件的设计。而这些内容又是目前的变速器生产企业进行技术改革和创新所急需的掌握的技术。

2.设计思想单一,与实际脱节

汽车设计课程的主要是将载荷确定,强度计算,校核的传统静态机械设计方法应用到汽车零部件上,机械类课程安排较多。而目前汽车设计所考虑的因素越来越多,除了强度寿命,还有法规标准、小型轻量化、nVH等等,这都需要在设计阶段综合考虑。因此,汽车设计越来越趋向于动态设计、一体化综合设计的方向。而目前汽车设计课程的内容和方法还不具备这种设计思路。这就造成教学与实际的脱节,使得学生在实际的工作中,设计知识单一,往往单纯从机械设计的角度思考零部件乃至整车的设计,与现代汽车设计理念存在较大的偏差,需要较长的时间来适应工作。

3.专业跨度大,授课难度大

目前的汽车设计虽然主要是以零部件的机械设计为主,但各个零部件之间的要求、结构和工况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就要求教师熟悉汽车构造、汽车理论和机械设计方法。如果考虑到机电一体化设计,还需要教师具有汽车软件工程、电子技术等方面的知识,要求非常高,还要起到对本科课程总结和应用的作用。所以汽车设计不仅是专业课程,也是总结提高的课程。其授课难度较大。

4.师资力量有待增强

参与课程设计的教师数量相对较少。一个班一般由2~3名教师进行指导,学生问题较多时,会出现排队答疑的现象,使得没有足够的精力主动检查学生设计进展情况,及时发现设计问题,造成一些共性的问题无法及时纠正。近年来,青年教师参与汽车设计课程设计逐渐增加。青年教师往往学历较高,理论基础深厚,但实践经验相对较少,对实际设计问题理解不深刻,使得课程设计指导与答疑质量受到一定影响,课程设计效果不理想。

三、课程教学改革

1.改进汽车设计内容及其相关课程

(1)增加先进零部件设计

电子稳定系统、自动变速器、整车网络系统等技术应经被广泛应用到当今的汽车上。汽车设计课程的教学不应该仅仅拘泥于教材的内容,还需要适当增加一些现代汽车上应用较为普遍又相对先进零部件设计方法。

(2)增加法规标准相关内容

在教学中,还应强调法规标准对设计的约束作用。在实际的汽车开发中,法规标准是第一要素,如果不满足要求,就会造成在量产阶段变更设计甚至无法上市的后果。从目前的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在法规标准方面的概念较弱。可适当增加涉及安全(制动、操纵稳定性、灯光等)、环境要求以及经济性和排放等方面重要标准及法规内容。

(3)改进方式

①在不增加课时的前提下,压缩一些传统内容的授课时间,增加新技术相关内容。

②学生课外自学,完成课程作业。

③在自学的基础上,以课堂讨论、教师答疑、学生讲课等互动方式完成增补内容教学。

④对相关课程(如《汽车构造》、《汽车电器》等课程)加强现代汽车技术的内容,增加法规标准等课程内容。

2.课程设计改革

课程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掌握设计方法,理会和理解汽车设计思想。由于课程设计的时间相对紧张,为了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学习、消化和创新,可适当减少课程设计的题目,提高难度。要求学生完成包括方案分析、参数的设计计算、绘制零件图和总装图以及灵活运用手册、标准、规范和经验数据等设计资料,鼓励学生采取不同的设计方法。

3.教学方式改革

为了保证每个章节的教学质,可采取多个教师共同完成汽车设计教学课程的方式。一个教师负责两至三个章节的讲授,由一个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系统把握和贯穿。这样既保证了整个教学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又减少由于教学内容广,教师对知识理解不深刻等问题。

加法的教学设计篇8

关键词:中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3-0025-0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成为影响教学质量的核心因素。因此,加强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已成为中小学数学教师在进修培训或继续教育中的重点内容。中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进一步提高其教学设计能力?带着这两个问题,本文作者以参加广东省高州市2015年教育技能大赛的160位中小学数学教师为例开展了调查研究。现将调查结果总结如下:

一、研究内容、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从中小学数学教师对教学设计的认识程度以及对教学设计一般方法的把握程度研究其教学设计能力的现状尤其是存在问题,并从提高其教学设计的理论水平以及实操技能等方面提出培养对策。

(二)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参加广东省高州市2015年教育技能大赛的中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文本。因为教学设计文本能够反映出这些选手在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三)研究方法

按照内容分析法,客观、系统地量化分析160名参加本次大赛的中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文本。并与评委老师、选手进行有目的的访谈,从中掌握这些选手课堂教学设计能力的现状尤其是突出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路径,为中小学数学教师提高教学设计能力提供借鉴。

二、中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选手对教学设计的认识极其肤浅

调查结果表明,在25%选手的教学设计文本中,没有教材、学情与教学目标的分析等方面内容,没有教学策略选择、过程分析与教学评价等方面元素,没有阐明所采用的教学方法的教育理论依据。这表明了这些选手对教学设计的认识极其肤浅。另外,在37.5%选手的教学设计文本中,只是简单地包含了部分教学设计必备元素,这表明了这些选手对教学设计认识不够全面、深刻。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这些选手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教学设计的相关知识与技能,没有弄清按新课标要求而进行的教学设计文本与传统的备课教案之间的区别。

(二)部分选手未能客观、系统地分析学情

相对于传统的备课而言,教学设计更加关注学习主体。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学对象的分析是必备要素。调查数据表明,38.5%的选手未能客观、系统地表述教学对象的诸如个性特点、原有知识技能等方面的特征,导致他们的教学设计文本未能显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策略和因材施教的措施。

(三)部分选手未能分析教学内容

在参赛选手中,81.5%选手都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设计,但有18.5%选手没有教学内容的分析,全部选手都确定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但160名选手都未能从整体上准确把握教材。调查数据显示,另有34.5%选手未能准确分析自身所进行的教学设计的内容在整个教材或课程标准中的地位及其与前后章节之间的联系。另外,还有62.2%选手未能提出解决难点、重点问题的依据或措施。

(四)部分选手无法紧扣教学目标而选择教学策略

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正确选择教学策略以及教学方式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关键性环节。调查数据表明,35%的选手由于未能形成新课程的理念,所以,仍从思想、能力、知识等方面简单、抽象或模棱两可地表述教学目标,教学要求缺乏可操作性。由于对教学目标的分析过于简单且不具体明确,导致了他们所选择的教学策略与其在教学目标中的表述自相矛盾,无法紧扣教学目标而选择教学策略。例如,一位选手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提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但在教学策略的选择上却未能体现出来。

(五)在教学过程与评价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调查数据表明,在35.5%选手的教学设计文本中,只显示出教师活动的教学环节,而没有显示出学生活动的教学环节,说明他们仍把教师视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另外,全部选手都未能正确使用图例来表示教学流程,甚至,有28.5%选手全部以文字描述代替教学流程图,导致篇幅过长,无法做到一目了然。究其原因:第一,未学会运用常规教学流程图的图形符号,第二,未系统地研究教学对象、大纲和内容,因此,无法运用流程图来展示教学过程。另一方面,调查数据表明,87.5%选手的教学设计文本都具备了教学评价设计方面的内容。但是,他们当中,大部分选手只设计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此外,还有38.5%选手把教学反思看作教学评价设计。

三、提高中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对策

(一)中小学数学教师要提高教学设计的理论素养和实操技能

一方面,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依据学习、传播、系统理论的原理而建构的。要想科学、合理、有效地设计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首先要学习教学设计相关理论。例如,只有熟练掌握、深刻领会中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发展规律及其特点的理论,在教学设计中,才能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准确地分析学情,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等。目前,中小学数学教师在进修培训与继续教育中有关教学设计能力的课程仍然以“数学教学法、心理学、教育学”为主。但是,除了数学教学法涉及到中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内容外,其他课程都尚未谈到。显然,这是无法满足中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发展需要的。为提高中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的理论水平,在进修培训与继续教育中,必须扬弃传统的课程体系,建立新的课程体系,增设教育技术学、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新课程标准解读等课程。在分析案例过程中,给参加进修培训与继续教育的中小学数学教师提供教学设计的正面案例、反面案例,并指导他们思考,组织他们对案例中学情与教材的分析,教学目标、任务与策略的制定,教学方法、媒体与评价方式的选择等方面的教学设计相关内容展开充分讨论,评议出案例的优点和缺点,从中体会到中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理念和技巧。

另一方面,在学习教学设计相关课程时,中小学数学教师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坚持以教学设计的理论来指导实践活动,在学中练,在练中学,把在“学与练”中取得的成果应用到数学课堂的教学中。在中小学数学教师进修培训与继续教育中,主办方应运用说课训练法,拓宽中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技能训练的渠道。本文所指的说课训练,就是教师进修培训与继续教育的主办方提供训练项目,创设逼真的训练情境,让参加进修培训与继续教育的中小学数学教师独立完成教学设计任务,并在限定时间内把自己对学情与教材的分析,教学目标、任务与策略的制定,教学方法、媒体与评价方式的选择等方面的教学设计相关内容进行阐述的一种教研活动。说课实际上就是教学设计分析与反思的过程,是提高中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不可替代的训练环节。经过循环往复的对教学设计的评议、反思与改进,参加进修培训与继续教育的中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便可日渐提高。参加本次教育技能大赛的相当部分选手的教学设计能力差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尚未参加过类似的说课训练,其教学设计仍按传统备课进行。因此,这种教学设计技能训练应“全程推进”,不仅要在教育技能比赛、教师进修培训与继续教育中开展,而且,中小学数学教师要自觉地依据先进的教学设计理念和方法,依据真实的课堂为背景,对于每一堂课,都能满腔热情地精心设计教学的整个过程。经反复修改完善教学设计文本,方能走上讲台。笔者相信,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日常教学工作中不断地学习与训练,中小学数学教师必定能够练就过硬的教学设计这项业务技能。

(二)中小学数学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

当前,相当部分中小学数学教师都错误地认为,“教学设计其实就是设计教师教学活动步骤的过程,即是备课”。受这种错误认识的束缚,很多人都未能在教学设计中摆正教师在数学课堂上的地位,仍然把教师当作教学主体来开展教学活动。因此,中小学数学教师只有摆脱这种错误认识的束缚,形成“教师是教学的设计者”以及“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等方面的正确理念,在真正重视并认真学习、深刻理解教学设计理论、掌握教学设计技能的基础上,在分析学情、教学内容、重点、难点,设计教学目标、任务、策略,选择教学方法、媒体以及教学评价方式时,都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发扬“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轻松而快乐地学习新课程。例如:一位选手以二年级数学《认识角》这节内容作为参赛课例。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他运用了实际操作、游戏、直观演示、自主探究等方法,让学生开展“画一画”、“比一比”、“练一练”、“找一找”、“摸一摸”、“折一折”等活动,使学生有更多实际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式课堂中认识角。

在执行新课程标准的新形势下,教学设计技能是一项中小学数学教师从教的必备业务技能。熟练地掌握这项业务技能,中小学数学教师无法回避。因此,中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创新学习与训练方式,将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培养、增强自身教学设计技能,以适应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要求。

参考文献:

加法的教学设计篇9

关键词:汽车制造工艺学;教学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

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是汽车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性课程,其理论性、实践性强且理论性与实践性结合强。作为汽车专业的学生掌握汽车制造工艺的基础知识和工艺方法,为今后从事车辆及其零部件的设计与制造工作积累工艺知识、奠定工作基础尤为重要。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我国已步入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阶段,普通高校的生源质量明显下降,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差,自我约束力不足,仍采用过去的精英教育方式显然是不合理的。[1]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我约束能力,对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进行改革,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是十分必要的。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普通本科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具有系统的、扎实的基础知识。在课程总课时缩减的情况下,在厚基础、宽口径的普通本科人才培养理念下,结合教学方法的改革,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调整。

1.教学中以各部分制造工艺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作为教学的基本内容。例如:工艺过程、工序、工序余量等基本概念,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工序尺寸的计算,定位误差的分析计算等基本方法。采用课堂讲授、课堂提问和作业等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要求学生必须掌握。

2.对于工艺规程的制订,在理论课上只讲制订工艺规程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具体的实际应用归到课程设计中,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安排集中指导讲解,提高工作效率。

3.夹具设计中的典型机床夹具、夹紧力设计与夹具结构设计归到课程设计中,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安排集中指导讲解。

4.对于工艺尺寸链问题,基本的极值解法在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中已经学过,这里以解决工艺尺寸换算时的应用为主,是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方法。以概率解法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讲授计算方法和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针对不同教学内容,恰当的教学方法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教学方法是实施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2]

1.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显然不适合现在的学生,必须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首先,要优化教学内容,做好教学设计。以学生正确理解和牢固掌握基本知识为原则,以分析应用为突破点,以汽车实际零部件为例引入教学的基本内容。例如:以汽车变速器为例,介绍其结构和功用,再以其某一轴或齿轮等零件的加工制造引入工艺问题。

其次,要注重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做好课前准备。提前布置课程学习内容和知识点,要学生提前进行预习准备,便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问和讨论,进行师生互动,从而约束学生集中思想,变学生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利用多媒体技术,加强感性认识,突破教学难点。现在学生缺少实际加工经验,对一些工艺问题难以理解,而有些工艺现象在实际加工过程中又难以体现。同时,现代企业都采用先进的自动化加工设备,学生无法直接观察加工过程。因此,采用多媒体技术和手段,将那些无法直接观察的加工过程和抽象的工艺问题用动画和视频的方式来展现,给学生提供一个较为逼真的加工过程,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工艺知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企业参观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它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生产现场,感受企业的生产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强化课程设计,提升教学效果。通过课程设计的实践过程,对学生进行比较全面的工程设计训练,培养和考察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全面提升教学效果。

在课程设计中要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主导组织作用,在进行课程设计之前,建立完整的专业课程知识认知框架,以便学生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具体的设计问题。在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之前,完成汽车制造工艺学这门课程的理论学习,在课程教学中强调工艺知识系统性和整体性,使学生建立汽车制造加工工艺及工艺设计工作的整体认知框架。对于设计题目,可以改变设计内容的主要参数,保证每位学生的设计内容“不同”。

采用独立课题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组织方式,全班分为若干小组,保证各小组的课程设计案例不同,小组成员合作完成。例如:小组集体完成发动机连杆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各人分别完成不同工序的专用夹具设计方案,这样,既了解了连杆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整体方案,又有重点地完成了具体工序的夹具设计任务,使课程设计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

4.积极开展辅导答疑,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应坚持集中指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原则。对于共性问题,可采用习题课等课程集体指导讲解;对于个性问题,只能通过个别辅导。利用现代通讯技术和网络,通过QQ聊天软件的语音、视频等功能,把教室中的集中指导向外延伸,扩展到图书馆、宿舍等地方,实现学生与教师的及时交流,提高学习效率。

三、考核评价办法的改革

课程考核不仅要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更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把课程考核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形成“教、学、考”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消除部分学生平时松懈、考前背诵、考试作弊、考后遗忘的不良现象,促进教风与学风的建设。[3-4]

在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将课程教学的全过程纳入考核范畴,使课程考核过程化、经常化,考核方式多元化。考核评价包括:平时考查(20%)、口试(30%)、结课考试(50%)。平时考查包括出勤、作业和课堂回答问题;口试是试题卡随机抽题当场作答,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结课考试采用开卷笔试,全部是分析计算应用题,主要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束语

根据大众化教育阶段学生的现状,对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办法进行了探索,实践表明,对转变学风,提高教学效果,具有一定的成效。

参考文献

[1]王丽萍.高等教育大众化现状、问题及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2):175~176.

[2]李娜.高等教学方法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1(23):176.

[3]梅迎军.高校专业课程考核现状及改革[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1(6):25~28.

[4]刘强.本科高等学校学生课程考核多样化研究[J].职业技术,2012,141(5):59.

加法的教学设计篇10

随着我国社会文明的快速发展,插画这种艺术化的信息传播方式为更多人所关注。传统的插画一般出现在报纸或者书籍中,应用领域狭窄,正因如此,插画的发展曾经较为困难。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插画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插画的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得到了更多肯定,开发插画设计教学的新思路,也成为教育领域的热门问题。

关键词:

插画设计;教学活动;现状;新思路

信息时代的来临,极大增强了插画的艺术性与商业价值。当今社会是一个追求个性,推崇时尚的时代,插画的魅力被更多现代人所认可。插画具有趣味性与个性,满足了当代人的文明需求。计算机在插画制作中的应用,极大地缩短了插画的制作周期,也让插画的造型得以丰富,色彩更加多样。插画设计教学是培养插画设计人才的重要实践,优化插画设计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思路,有利于插画艺术的长期发展。

1插画设计教学中的问题

1.1插画设计教学方法传统插画设计专业教学中,许多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活动的现代化程度,选择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讲授理论知识,给学生操作与演示插画设计的全过程,让学生掌握计算机软件的使用方法。教师将课本上的插画制作知识搬到课件上,习得方法之后,学生要完成插画制作,就要对教师课上的制作过程反复模仿。那么,学生的个性化创造思维就容易被课本知识所限制,只会模仿教师去解决学习问题,不能于实践中解决实际设计问题。

1.2插画设计教学模式单一目前,我国的插画设计教学模式相对落后,教师并没有完全更新自己的教学思想,在插画设计教学中,大部分教师认为自己是课堂中的主导,是课堂学习中的中心。在没有全面了解学生学习能力的情况下,一些教师自以为学生的学习能力不足,自学能力差,美术功底有限,不能通过自主学习完成插画设计知识的探究。教师的“自以为是”让学生只能在课堂中被动地学习。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缺少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热情也不足,更不能自主去创作一些插画作品,很难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影响了学生插画设计能力的发展。

1.3插画设计考核方法落后插画设计教学的考核方法,对于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教师的教学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许多学校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教师职称评定的一个考查因素。因此,教师会很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一切教学活动围绕考试转。许多学校会利用期中或者期末考试的形式考查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在一到两个小时的考试时间内完成插画的设计与制定,其结果的科学性可想而知。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后,无法得到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他们的学习信心会被打击,学习积极性也会下降。

2插画设计教学新思路分析

2.1加强教学方法创新做好教学方法创新,对于插画设计课堂氛围的改变有着重要作用。教师要端正自己的教学观,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甘心做学生的引导者,通过教学工作为学生服务。教师是课堂的设计者,但也是课堂中的引导者。改变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可以极大地提高插画设计教学效率。插画设计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师可以从课程的特点出发,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动手动脑,在设计的同时完成自己的想象。合作学习法与项目教学法都可以应用在插画设计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学习期待选择一个适合合作学习的项目,促进学生体会插画设计的全过程。比如,教师可以针对“音乐改变生活”这个主题,让学生四人为一组,给学生一周时间去完成一幅插画作品。充裕的时间以及时代性的主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插画学习兴趣,更能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插画设计学习中去,促进学生插画设计能力的提升。

2.2加强教学模式创新学生选择插画设计专业,是为了实现更好的就业。满足市场需求,是开展插画设计教学的重要目标。加强校企联合,给学生提供更为真实的插画设计工作环境,更为专业的插画设计项目,能够让学生眼前一亮。学校要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打造,可以通过教师将真实的案例带入课堂,也可以通过学生的企业实习促进学生接触真实的插画设计案例。给学生更多机会去接触外面的世界,接触真实的插画设计项目,才能培养学生解决真实插画设计案例的能力。比如,学校可以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建立共同的人才培养协议。让插画设计专业的学生每月去企业实习一天,感受真实的插画设计工作氛围,并在企业中获得一些日常学习需求的资源与新鲜想法。也可以每周安排一位一线插画设计人员到学校内讲一个真实案例,让学生了解行业的需求,更好地提升自己。

2.3加强教学考核创新做好教学考核创新,给学生插画学习上的正能量,是促进学生进步的重中之重。学生一个学期的插画设计所学,不可能通过一到两个小时的考试展示出来。学生的想法与才华,很难在情急下得以完全展示。因此,学校可以将考核改为书面考核与实践考核两个部分。书面考核的内容为插画设计专业的书本知识,而实践考核则考核学生对插画设计的看法,让学生将这一学期中最满意的作品作为考核作品。给学生选择的机会,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付出有回报,努力被肯定。只有考核方式得以创新,才会让插画设计教学更加灵活。

3结语

综上所述,在插画艺术为更多人认可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学习插画设计。加强插画设计教学新思路的开发,才能推动插画设计教学效率的提高。当代教育工作者要建立明确的教学目标,自主创新教学思路,本着为学生服务的态度设计与实施教学,明确课程核心。只有教学新思路得到实施,才能让插画设计专业的教育工作更加现代化。

参考文献:

[1]马莉,刘浩然.在插画设计教学改革中引入虚拟现实技术的研究探索[J].美术教育研究,2013,(5):149-150.

[2]郝孝华.商业插画技法的风格与实践教学——从《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插画设计谈起[J].现代妇女(下旬),2013,(4):130-131.

[3]张真.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插画设计教学研究[J].艺术研究,2015,(2):23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