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高中素质教育评价十篇高中素质教育评价十篇

高中素质教育评价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5:19:22

高中素质教育评价篇1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现就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提出如下意见。

一、重要意义

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观察、记录、分析,是发现和培育学生良好个性的重要手段,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制度。全面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认识自我、规划人生,积极主动地发展;有利于促进学校把握学生成长规律,切实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促进评价方式改革,转变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评价学生的做法,为高校招生录取提供重要参考。

二、基本原则

坚持方向性,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热爱中国共产党,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坚持指导性,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关注成长过程,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优势,鼓励学生不断进步。坚持客观性,如实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突出表现,真实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以事实为依据进行评价。坚持公正性,严格规范评价程序,强化有效监督,确保评价过程公开透明。

三、评价内容

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反映学生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注重考察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思想品德。主要考察学生在爱党爱国、理想信念、诚实守信、仁爱友善、责任义务、遵纪守法等方面的表现。重点是学生参与党团活动、有关社团活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等的次数、持续时间,如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提供无偿帮助,到福利院、医院、社会救助机构等公共场所、社会组织做无偿服务,为赛会保障、环境保护等活动做志愿者。

2.学业水平。主要考察学生各门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情况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重点是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选修课程内容和学习成绩、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成果等,特别是具有优势的学科学习情况。

3.身心健康。主要考察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体育锻炼习惯、身体机能、运动技能和心理素质等。重点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主要结果,体育运动特长项目,参加体育运动的效果,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表现等。

4.艺术素养。主要考察学生对艺术的审美感受、理解、鉴赏和表现的能力。重点是在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戏曲、影视、书法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兴趣特长,参加艺术活动的成果等。

5.社会实践。主要考察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动手操作、体验经历等情况。重点是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次数、持续时间,形成的作品、调查报告等,如与技术课程等有关的实习,生产劳动、勤工俭学、军训,参观学习与社会调查等。

高中学校要基于学生发展的年龄特征,结合当地教育教学实际,科学确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四、评价程序

1.写实记录。教师要指导学生客观记录在成长过程中集中反映综合素质主要内容的具体活动,收集相关事实材料,及时填写活动记录单。一般性的活动不必记录。活动记录、事实材料要真实、有据可查。

2.整理遴选。每学期末,教师指导学生整理、遴选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活动记录和典型事实材料以及其他有关材料。用于招生使用的材料,学生要签字确认。

3.公示审核。遴选出来、用于招生使用的活动记录和事实材料必须于每学期末在教室、公示栏、校园网等显著位置公示。班主任及有关教师要对公示后的材料进行审核并签字。

4.形成档案。各省(区、市)要对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格式提出基本要求。学校要对相关材料进行汇总,为每位学生建立综合素质档案。档案主要内容:①主要的成长记录,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个方面的突出表现;②学生毕业时的简要自我陈述报告和教师在学生毕业时撰写的简要评语;③典型事实材料以及相关证明。

档案材料要突出重点,避免面面俱到、千人一面。有些活动项目学生没有参加或事迹不突出,可以空缺。规范和减少高考加分项目后,学生的相关特长、突出事迹、优秀表现等情况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教师评语要客观、准确揭示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学校要对学生的档案材料进行审核。

5.材料使用。高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写实记录材料,对学生成长过程进行科学分析,引导学生发现自我,建立自信,指导学生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明确努力方向。

高中学校要将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提供给高校招生使用。高等学校在招生时要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要求,制定科学规范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和办法,组织教师等专业人员对档案材料进行研究分析,采取集体评议等方式做出客观评价,作为招生录取的参考。

五、组织管理

1.加强组织领导。综合素质评价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考试评价改革的重要举措,各省(区、市)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要加强指导,协调各方面专业力量,为学校开展综合素质评价提供支持和帮助。要加强培训,提升校长和教师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的能力。要加强管理,可以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以省(区、市)为单位建立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电子化管理平台,为招生录取工作和用人单位提供服务。要加强督导,把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作为评估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

2.坚持常态化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由学校组织实施。学校要建立健全学生成长记录规章制度,明确本校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要求。要注重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指导学生及时收集整理有关材料,避免集中突击。要充分发挥学校党团、学生组织的作用。

3.建立健全监督制度。建立公示制度,畅通举报渠道。建立检查制度,对档案材料真实性进行抽查。建立申诉与复议制度,对有争议的结果重新进行审核确认。建立诚信责任追究制度,对弄虚作假者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给予严肃处理。

各省(区、市)要提出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基本要求,制定具体办法,于2015年8月底前报教育部备案。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由各省(区、市)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参照本《意见》制定实施办法。

高中素质教育评价篇2

关键词:高职教育;人文素质教育;评价体系

       作为了21世纪的高职生,除了应具备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外,还应具有高尚的人格、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以及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能力、自我约束能力、社会活动能力、人际合作能力和公共协调能力等。高职院校要培养和提升高职生的这些素质和能力,就必须构建人文素质教育体系,开设人文课程,营造人文素质教育氛围,开展校内外的人文实践活动。人文素质教育实施的效果如何,需要构建高职人文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对其价值进行判断。并在此基础上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决策者和被评价者,使他们能够制定更好的教育决策、教育或学习计划,促进教育改革,完善高职人文素质教育体系,提高人文素质教育效果。

       一、高职人文素质教育评价的内涵

       教育专家顾明远认为,素质教育的内涵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具有国际视野、德智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学者徐涌金认为,人的素质是个体内化了的具有深层意蕴的品质特征,是蕴藏在人自身的尚需开发出来的身心潜能,并可通过人的言行举止得到外在的表现。

       教育评价就是对教育的价值进行判断的过程。高职人文素质教育评价,主要是指高职院校、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在系统、科学、全面地搜集整理分析人文素质教育各种信息的基础上,对高职院校所实施的人文素质教育是否符合高职人才培养需求,是否符合高职生个体需求作出价值判断的活动过程。

       高职人文素质教育评价和其他评价一样,都是在科学、系统、全面搜集教育信息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整理与分析。虽然最终的评价结果是由人的大脑判断产生的,但这一判断是在对各种信息进行科学分析的前提之下得到的。高职人文素质教育评价的目的是为高职院校、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决策依据,以进一步提高人文素质教育质量,保证高素质高级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高职人文素质教育评价的意义

       (一)为构建并完善高职人文素质教育体系提供科学决策

       没有科学的决策,就不可能有效实施人文素质教育,也难以提高人文素质教育教学的效果,或者说没有科学的决策,高职人文素质教育根本就无法科学有效地开展实施。通过教育评价的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决策者可以得到大量有效信息,并据此做出正确决策。通过教育评价,不仅上级相关主管部门能够及时客观地了解各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工作的状况,而且高职院校的相关领导也能够知晓自己学校人文素质教育各项工作。通过评价的实施,可以检测本校各项人文素质教育管理工作,可以明确本校人文素质教育资源的利用情况,可以了解本校每位人文素质教师的特长与潜能,从而为本校人文素质管理工作改革、人文素质课程建设、人文素质环境建设、人文素质师资队伍建设、人文素质社会活动的开展等提供正确的指导和科学决策的依据。

       (二)为高职人文素质教师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正确指导

       人文素质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是如何开展教学工作的,自身的教学水平发挥如何,教学效果怎样,学生对其人其课接受与否等等问题人文素质教育评价得到回答。也可以说,高职人文素质教育评价是对人文素质教师教学工作进行检查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通过科学的人文素质教育评价,可以对相关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信息反馈,从而为人文教师的教学工作指出努力的方向,为高职人文教师总结教学工作中的经验教训、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提供正确的指导。

       (三)为检测人文素质教育教学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高职人文素质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是培养知识技能和人文素质统一发展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人才。高职人文素质教育开展的情况如何,教育教学效果怎样,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人文素质教育评价提供科学评价依据。

       对高职生人文素质的评价是整个高职人文素质教育评价的起点,也是终点,更是高职人文素质教育评价的重点和方向。只有对高职院校的人文教育工作整体进行科学的评价,才能客观、有效地评价高职生的人文素质。

       三、构建高职人文素质教育评价体系

       (一)对高职人文素质教育体制机制进行评价

       对高职人文素质教育体制机制进行评价的内容和范围主要包括领导体制、组织机制、工作机制、经费投入保障制度、考查评价奖惩机制等。领导重视程度的大小是人文素质教育效果高低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对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的评价首先是对领导体制进行考察评价。

考察评价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主管领导的分工情况,分工合作情况,相关教育指导委员会的组织情况、运作情况;相关教学科研机构的设立及运行情况;人文素质教育专题研究会议的召开、决策及落实情况,听取相关工作汇报及解决实际问题情况;将人文素质教育列入学校事业发展规划情况,高职院校教务、人事、财务等部门相互配合、参与人文素质教育教学、人才培养、教研科研经费等政策的制定与落实情况;对教师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情况进行考评的办法及相关奖惩措施的制定与实施情况。

       (二)对高职人文素质师资队伍水平进行评价

       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师的水平决定着整个学校人文素质教育水平的高低。相关教师人文知识的多少、人文精神境界的高低、人文能力的强弱等因素直接影响着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效果,因此,对高职人文素质师资队伍水平的评价也应纳入高职人文素质教育评价体系。评价内容主要包括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师队伍的人数、学历结构、学源结构、专业结构,其主要授课情况,开展讲座或报告的内容、次数、参与学生人数、效果情况等,组织人文素质教育社团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情况,撰写或发表相关学术论文情况,参与编写或出版教材论著情况,主持或参与人文素质教育类各级课题的研究及获奖情况等。

       (三)对高职人文素质课程体系进行评价

       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课程建设情况是评价高职人文素质教育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文学、哲学、艺术等学科的课程开设是否齐全,每个专业、每个学期人文素质教育类课程的开课门数和上课学生人数,人文素质教育类课程在该校各专业所开设所有课程中所处的位置、影响以及学生修读此类课程的成绩情况,该校人文素质教育类课程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所处的位置及影响,相关教师在人文素质教育类课程的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所取得的明显成效及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类课程设置、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满意度情况等。

       (四)对高职校园文化活动进行评价

       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活动和各种校外人文社会实践活动是对高职生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载体。如果一所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活动和各种校外人文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该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知识、人文素质、人文能力、人文精神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很大提高。因此,该评价体系主要是针对高职院校所开展的各种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及效果情况进行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包括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活动和各种校外人文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次数,学生参与人数,活动效果,学生满意度等。

       (五)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环境进行评价

       高职院校校园环境是否具有人文精神,人文气氛是否浓郁,直接影响着高职生的生活习惯、精神风貌和人文素质教育的效果。因此,对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评价就必须包括对校园文化环境进行评价。该评价体系所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校园绿化美化,建筑布局、风格,各种标语牌等人文景观的布局及内容以及由整个校园环境所反映出来的学校的办学理念、校风校训、学风精神等内容。

       主要从以上五个方面对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情况进行了解,在评价方法上主要采用查阅相关档案材料,召开相关领导、教师、学生座谈会,进行实地考察、个别访谈,在科学设计调查问卷的基础上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科学统计与分析,并在此基出上进行总体评价,并提出不足之处和改进意见。被评价院校结合评价结果进行改进,以切实提高本校人文素质教育效果。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建立尚处于摸索阶断,更为完善科学的高职人文素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还有待于广大高职教育工作者继续进行不断教育实践与研究探索。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推进素质教育: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n].光明日报,2010-02-24(10).

[2]桂署钦.大学人文素质教育论[j].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8.

[3]徐涌金.大学生素质教育教程[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8.

高中素质教育评价篇3

关键词:学生心理素质评价重要工作特性及意义促动效能

开展学生心理素质评价工作是抓好基础教育,实现教育目标,深化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学生心理素质评价对其他素质评价有着重要的支撑意义,对提高教育教学量起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建立学生心理素质的评价体系,探求科学地评价学生心理素质的方法,是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学生心理素质的特性及意义

心理素质是指稳定体现个体心理品质与风貌,自我意识起核心作用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综合。它具有个体自我性、相对稳定性和内容丰富性三大特征。美国心理学家推孟认为"成就最大与最小的人之间的差异不在于智力水平,而在于是否有自信心、进取心、坚持性、不屈不挠、不自卑等良好的品质。可见,教育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心理素质教育的目标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控制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能够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

1、是心理素质是整个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内容,它是其他素质形成的支撑力量,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以及劳动素质的形成都是以一定心理素质为基础的,个体的发展过程均以必要的心理发展为支撑;同时心理素质对其它素质的形成具有操作和动力功能。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在需要、动机、兴趣等因素的助长和推动下完成的。

2、是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形成及身心健康成长有关键的调控作用。学生在学习、生活、交际等经历中,必然会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可能会产生各种心理障碍,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加强学生全面素质教育过程中必须注重开展心理素质教育。心理素质在整个素质结构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它既是其他素质形成的基础和中介又对其他素质的形成具有操作和动力功能。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个人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心理素质评价具有学生综合素质形成的促动效能

对学生进行评价是教育过程的一个环节,所以,评价的功能与教育目标是一致的。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使心理素质教育对全面素质教育的发展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建立心理素质教育评价体系是十分必要的,研究心理素质教育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

1、全面发展,发挥心理素质评价的目标针对效能。心理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主体方面,学生的行为变化存在着多方面的因素,但学生的心理变化决定着行为变化,其结果还是心理素质教育占据重要地位。因此,心理素质教育评价系统地收集了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而作出更为精细的分析、筛选和确定。分析学生哪些方面达到了预期目标,哪些方面未达到预定的目标。确定心理素质教育导向,指导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有效地把握学生全面发展的方向。使心理素质教育评价有的放矢,落到实处。

2、因材施教,发挥心理素质评价的双驱效能。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体现着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双轮互为作用的效应。智力性心理素质是"加工处理器",学生的个体素质的提高是处理后的沉淀。非智力心理素质所包含的动机、兴趣和需要等是综合素质提高的动力。因此,教育教学过程中,心理素质的双轮既互为作用,又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有驱动作用。教育育教学中必须注重强化学生的动机、兴趣和需要,这样才能更充分的做到因材施教,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特殊才能,使学生全面发展。

3、因势利导,发挥心理素质评价的信息反馈效能。教育是一个连续不断的施教过程,又是一个反复进行的循环过程。因此,整个教育过程必须是一个不断评价、不断改进、不断提高的,使教与学更加统一、更加有效的教育过程。这就依赖于心理素质评价的信息反馈效能。

三、心理素质评价具有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促动效能

心理素质教育评价是渗透到教学每一个环节的教育艺术,在物理教学中发挥学生心理素质评价效能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心理素质教育评价虽不能直接形成教育教学质量,但只有在综合素质结构有机互动的条件下,才能真正在达到提高质量的目的,也就是说,只有心理素质教育评价作用于其他素质教育的时候,才能真正发挥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积极作用。

1、是抓住本质,改变现象,心理素质评价要渗透到思想教育的全过程;

2、是抓住教学环节,改进教学方法,心理素质评价要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学生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学生的发展需要目标、需要导向、需要激励。而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则为心理素质评价提供了平台和载体,如学生在物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就可以观察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积极参加讨论,是否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是否有合作精神等。

3、是抓住素质结构,改革教育理念,心理素质评价要渗透到素质教育的全过程。教学中,我们总会遇到一些个别情况,如有的学生,可能不爱学习物理,上课搞小动作,不完成作业,可是,他总有某些闪光的火花,如喜欢劳动,爱做卫生,干活有窍门等,劳动中总是积极主动,而且一些较难的活在他的参与下总能圆满完成。教师分析出这样的学生学习后进只是现象,热情上进、肯动脑才是本质的个性心理特征,以学生的个性心理优势为突破口,将劳动爱动脑筋延伸到学习上,从而使这样的学生改变了不良习惯,提高学习成绩。

高中素质教育评价篇4

[关键词]体育课学习成绩评价考核方法

1前言

素质教育是当今中国乃至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流。《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应“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中共中央《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2我国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现状

现今我国体育课程评价方法主要还是采用以分数的高低作为衡量和评价学生体育课学习成绩的唯一标准。在平时的体育课堂教学中,主要以传授学生运动技术和体能训练为主,进行成绩评价时,追求单一的标准动作和达到统一标准,根据学生所完成的动作的质量高低以及量化成绩的优劣,给出一定的分数,以得分的高低花粉“优”“良”“及格”“不及格”,四个阶段,即所谓的以运动成绩为中心的评分模式,充分体现出成绩评价体系“竞技化”与“应试化”的特点。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提出,这种单一的以分数的角度来评价学生学习成绩的方法,其弊端和局限性已经显现出来。

3传统体育教育评价的弊端

体育教育评价是学校体育研究中长期关注的问题之一,从实践的情况来看,以往的体育教育过多的强调了体育的功效性,而忽视了以人为中心的教育指向,致使我们在体育教育评价的具体操作中偏离了教育目的,使评价作为整个教育系统的闭合环节应起到的反馈检验作用的有效性被质疑。

建国以来我国的教育体制抛弃了旧有的和传统的教育方式,全盘接受了苏联模式,体育活动中身体素质达标测试的检验方式还直接来自苏联“劳卫制”考核的思路。体育教育的功效性被长期强调,并一直延续至今。这样的评价体系,实际上就是用一个统一的量化指标去评价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学生身体有先天性差别,而且,遗传基因、饮食结构、卫生环境、劳动负荷、医疗条件等一系列因素,都或多或少的,甚至主要的影响着每个个体的身体素质。用统一的标准进行体育课学习成绩评价既不公正,也不能发挥评价的鼓励和督促作用,反而会影响学生体育学习的热情,从而造成“好的更好”“差生更差”的两极分化的局面,这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

4教育下的新的体育课学习成绩评价体系

在体育教学评价上,要从素质教育内涵所设定的教学目标体系出发,设计考评体育课教学质量成果的指标体系、质量标准与考核方法体系。素质教育不是取消考试,体育课也不能变成“练练玩玩”,关键是要解决评价体育教学质量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论,要从单一的评价视角转向多角度、多方法的综合质量评价,要淡化考评的选拔功能强化普及教育检验、反馈、激励的综合功能,为学校体育育人服务。要在教学质量评价中既考评体育知识技能的学习成果,又关心学生的身体发展和体育能力的培养;既要考评显性的体育学习锻炼结果,又要重视学生在体育课上在心理、道德、价值观、学习态度、创造能力、学习能力上的培养,促使学生的素质在体育教学中全面发展。要从教育评价出发,不但看学生在体育课上达到的绝对水平成绩,更要重视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进步幅度与努力求知程度。尽可能通过考核评价的多种作用,来实施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良性反馈调节,实现体育教学目的。

在阶段教学中,如果学生掌握了素材内容并有一定的进步,通过评价工作就可以表示出学生的学习是成功的;如果学生未能掌握该阶段的教学内容,教师就应该向学生们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意见,评价作为一种教学手段,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活动和教育效果。因此,评价可以说是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教育与评价不是完全绝对的东西,正如对立统一规律一样,通常可能与不可能总是同时存在的。认识到教育和评价的相对性十分重要。

(1)刻意追求客观和量化的体育课学习或成绩不足取

目前体育课学习成绩评价以打分的形式,赋值评价,刻意追求客观和量化是一种流行。如果我们能从体育教育之于人本的意义上来认识,便能理涉及到价值选择的教育评价这类有关“人的管理”的主题,也要追求量化,到头来会更深的陷入狭隘的主观随意性之中。因为许许多多的客观标准和量化指标都是未经效度检验的,而且对客观标准和量化指标的使用也是需要人的相应的认识能力的。

(2)建立多向的体育学习或成绩评价的观念

我国目前体育课学习成绩评价只有横向评价(学生之间相对差距的评价),然而,根据目的的不同,体育评价应考虑多角度的综合性,相对评价和着眼于学生学习过程的纵向评价,另外还应该考虑辅的学生自我评价。

学生之间的相对性评价目的是考察学生当时的应变能力和学识,强调的是相对现状,眼前状况。体育达标只能反映当时身体运动能力,以及学生个体之间的差距。应该说,成绩评价从本质上来,属于后者,即纵向评价,横向评价也是需要的。但他只是插入纵向评价中的环节,作为参照系数而存在的。身体素质检测时和学生达标考核,关注成绩的结果就属于情况。因为体育教育评价是伴随学生体育学习的进步而存在的。如果与进步过程失去了联系,就失去了评价的生命力。

(3)体育课学习或成绩评价应引入达成性评价

身体素质的达标考核是这种相对评价,相对评价所根据的比较范围的程度和规模具有相对性。所以,首先要对比较范围,比如一个学校或一个班级本身惊醒相对评价,在此基础上在对其成员进行评价,这样可靠性才能得到提高,但在实际操作上很难实现,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教育管理部门往往就采用规模大的偏差值参考方法,即同意考试的方法。尽管偏差值(统考)作为相对评价法来说非常便利,他也仅是分数化的一种形式,不是最准确恰当的评价方法。这种评价法既不能反映学生的个体差异,也不可能评判出学生掌握运动技术水平的差异。因此,相对法具有相当的局限性。

所谓达成性评价是针对某种要求,达到则给予及格成绩,如果能继续努力,大更高一层次的水平,则实行奖励性评价,以期保持学生体育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不同要求和所需付出的不同努力。学生经由此在送入下一个学年。这种方法较确切的反映出学生体育学习的情况,也符合体育教学大纲对动作技术层次性掌握的要求。但是,平心而论这种达成性评价也存在许多局限性,如达到目标不能明确的显示学生体育能力发榨取内所达到的程度以及最后评价的对象依旧是分极化的结果等等。不过,这种方法对于体育学习的评价,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因为“运动技术”是一种具有明确可量度的概念,其教学内容有明确的任务,对于在客观中存在一定的可比标准的事物,的确是一种很适宜的方法。

(4)克服评价法“单一性”,可采用多样性评价

体育教学中单一评价是目前学校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这种评价制约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性,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评价的形式强调多样性。(1)教师的评价,一般具有全面性、客观性和权威性。这种客观准确湿度的评价,可唤起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可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可是学生清楚的反馈自己的成绩和不足。(2)学生自我评价,开发自我的潜能,提高自身素质。(3)学生相互评价,“互评”不仅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对他人的评价过程中,促使他对同学的注意,对体育知识的理解,便于提高教学质量。

5结论与建议

素质教育在学校体育中的实施,对学校体育教育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体育教育评价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学习成绩评价必须进行相应的变革,必然要建立新型的体育课学习成绩评价体系。素质教育形势下,体育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技术、知识、提高运动成绩,因此,体育成绩考核应将对学生掌握技术、知识、提高运动成绩的检查与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结合起来。在进行教育评价时,对知识、技术和运动成绩的评价的比重应相应下降,而对能力和素质的评价的比重应相应增加。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应该充分重视学生通过体育课学习,心理、道德、价值观、学习态度、创造能力是否得到良好培养,学生的进步幅度和努力求知的程度是否得到了提高,这些都是体育课学习成绩评价中应重点强调的内容。

综上所述,随着素质教育在学校体育中的不断深入,体育课学习成绩评价也应该冲破传统评价体系的禁锢,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体育课学习成绩评价体系,克服单一性评价,采用多样性评价。如此,可以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体育课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虞锡芳.试论以人的发展为中心地体育教育评价取向[J].体育与科学,2001,26(2):77.

[2]徐海忠.对体育成绩评定的一点思考[J].中国学校体育,2000,(3):20.

[3]周登嵩,尹钊.试析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中国学校体育,1998,(3):24.

高中素质教育评价篇5

论文摘要:本文从大学生职业生涯测评、大学生素质教育评价和大学生素质教育活动体系构建三个方面,阐述了关于构建大学生素质教育活动评估体系的内容及原则。认为大学生素质教育活动评价体系是对高校整个教育资源的评估,是高校教学水平的一个反映方面,并结合河北大学的实践情况,提出开设素质教育学分和搭建数字评价平台的设想。

自1995年教育部针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实际,提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思想后,经过十几年的实践摸索,我国高校学生的素质教育作己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各高校也在抓好学生素质培养及构建大学生素质教育活动体系的实践过程中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形成了具有学科特点的素质教育模式。

2002年起部分高校己开始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活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基本内容是以开发大学生人力资源为着力点,进一步整合深化教学主渠道外有助于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各种活动和工作项目,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完善智能结构、全面成长成才的大学生素质教育模式。并以素质教育活动体系为主线,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开阔了同学的眼界、完善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同时也使笔者在此实践和讨论的过程中学到了许多宝贵经验,也发现了在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由此对构建大学生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研究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思考。

1.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1.1目前国内高校在大学生素质教育活动的评价中,缺少学校的“个性特色”,许多大学生素质教育活动评价体系的理念以及在其引导下的评价模式都属于“拷贝版本”,有些则是直接从境外移植过来的,没有充分考虑各高校自身的条件和现状,与现实的结合及针对性不够。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素质教育活动评价体系特点的探讨,探索和确立适应时展要求的能充分发挥各高校优势、体现各高校特色的大学生素质教育活动评价理论和评估模式。

1.2在高校内学生个体的素质教育活动评价中,缺少科学理论的指导和学生个体整体素质的综合考虑,在实际的操作中缺少科学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手段,有些高校还将学生的职业生涯测评和素质教育评价作为对立面,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成长成才。如:某些高校将反映学生在大学生活的《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内容作为他们四年的素质拓展活动的总和,并以此评价学生个体素质的高低,活动记录多的就素质高,没有活动记录和活动记录较少的就素质低,抛弃了高校第一课堂的素质教育功能,具有较强的片面性。

1.3在高校素质教育活动构建体系的评价中也缺少科学的评价理论,有的高校单从大学生素质教育体系构成元素的多少来评价体系合理性的高低,有的抓不住整个素质拓展活动体系的核心,往往造成“眉毛胡子一把抓”,有的只是对大学生素质教育活动体系的单个单元进行评价,割裂了整个体系的联系,造成评价结果的错误。如:在对《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开展工作的评价中,有些高校把学生证书记录条目的总和,作为单位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活动工作的评价,条目多的就是先进,少的就落后,完全割裂了证书内容的相互联系和开展单位的特点、特色。

建立合理的大学生素质教育评价体系来认可和保护学生的素质拓展活动成果和创新、创造能力,这一点在学生课业负担较重的情况下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学生课外的素质教育活动成果不能得到合理评价体系的承认,学生参与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损害,就不可能激发出更多学生参加素质教育活动的意识和冲动,这种损害将直接破坏两大课堂的互动,阻碍学生的成长、成才。

2.建立以大学生职业生涯测评、大学生素质教育评价和大学生素质教育活动体系构建为内容的数字计算机评估平台

2.1以大学生职业生涯测评为导向,构架大学生素质拓展“展示”空间,围绕学生个性化,综合性开发,打造“团队之星”、“敬业之星”、“礼仪之星”、“应聘之星”等素质的“明星”,以适应市场变化和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最终以职业生涯测评结果作为学生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综合素质的评价,把知识、能力与素质紧密结合起来。如:围绕就业主题,举办大学生素质拓展的“应聘之星”活动。主要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观念,对学生情商、智商、心理承受能力、现场反映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验,目的是要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职业素养等能力,最后以活动记录和毕业时的职业生涯测评分数作为此项素质活动的评价结果,帮助引导大学生完成大学期间甚至整个人生的职业规划。

2.2在大学生素质教育活动评价中,建立第二课堂素质教育学分,并将其作为学校整体教育的一部分,纳入到学校教学管理系统,作为本科生必修学分统一要求,定量考核。根据学校教育改革的总体安排和第二课堂素质教育计划的实施需要,规定教育内容和学分分布、分类教育目标及要求。同时,根据学校的教育资源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制定学生参加各项第二课堂素质教育活动的考核指标,和达到规定的量化标准所应获得的第二课堂学分,并针对理工、经济、政法、艺术等各大专业类型提出了第二课堂素质培养训划。如:针对我校是综合类大学,具有不少实力强大的科研机构和实验基地,大部分学生又有科技兴趣和参加学科竞赛的热情,因此突出科技活动项目,积极倡导科学研究与人文培养相结合,以专家为指导核心,建立学生科技活动基地,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科技活动小组,参加各类学术科技竞赛,对科技竞赛获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参加学术性交流等方面,在素质教育学分上予以倾斜。同时利用学校的人文资源,强化文体活动特别是艺术活动项目,邀请各种艺术团体进校演出,承办各种大型文化艺术活动,邀请文化名人来校演讲,积极组织学生艺术团队,规范和扶持学生自发的各类文化艺术社团,从而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引导学生将科学素质与文化艺术素质协调发展。

2.3建立大学生素质教育活动体系的合理评价机制,我们将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分为职业测评、社会实践、科技活动、文体活动、社会工作和公益服务等六个板块,分别研究了它们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与内在的联系,在体系评价中引入教学管理评价模式,发挥教学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的长处,减少了第二课堂的随机性,同时第二课堂所具有的灵活性、思维的多向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等优势,又扩展了传统教学评估的范围。如:河北大学开展的网上评教活动,在第一课堂的教学管理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第二课堂素质拓展活动的评价中可以将其演变为网上评价素质教育活动体系,也会对第二课堂素质拓展活动体系的合理的构建起到推动作用。对整个体系的综合评价,以概率的形式进行总结、归纳,并及时调整六大版块的比重系数,最终形成一个稳定的、合理的、科学的评价机制,以此作为高校各单位构建大学生素质教育体系的评比依据,和各高校评价体系对比的根据。

2.4充分利用计算机软件及互联网功能,开发一套动态的、开放的、信息化的数字平台,进行网络化管理和数字化分析,集大学生职业生涯测评、大学生素质教育评价和大学生素质教育活动体系构建为一体的捆绑式体系。据笔者了解,在国内还没有这样一个软件和数字平台,究其原因是因为对整个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的内在规律还不能完全掌握,对评价体系的构建还存在很多争议,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总结,才能较快的实现此项内容。

3.大学生素质教育活动评价体系是对高校各种教育资源的综合评估

高校素质教育活动是自身的各种资源的广泛运用,还有各种力量以适当的方式加入到了大学生素质教育活动中,真正体现了大学生素质教育活动的可持续性。大学生素质教育活动评价体系的特点和规律,是适应时展要求和体现各高校特色的评价理论和模式,因此在整个评价体系中是对高校整个教育资源的评估,是高校教学水平的一个反映方面,同时也会对高校的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郭颖.对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实践应用于思考.高等理科教育(72-75)

高中素质教育评价篇6

1.1体育教学评价的要素

评价是个体的一种认知活动,是一种意识思维的发展,更是一种以把握事物意义为目标的主要认知活动。在新型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在体育教学评价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严格遵守一定的规则,并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对体育教学活动中的主要内容作出科学评判的过程,这些内容主要包括体育教学要素、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等,在教学评价过程中,需要评价的客体是体育教学活动的实践者,同时也可以是教学活动的要素以及对象。评价的主体则是体育教学活动的实施者,比如社会群体机器组织机构。就目前而言,体育教学评价活动中存在的比较关键的问题就是如何科学确定教育教学所遵守的评价标准。基于对教学评价活动以及体育教学评价本质的认知,笔者认为体育教学活动的教学评价需要从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状态等方面入手。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是一种特定的社会活动,通过这些特定的体育活动,学生能够切实锻炼自身的身体素质、保持心理健康同时还有助于加强学生之间的团结互助,这些品质都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优秀品质。对于一个完整的个体而言,身体是物质,更是体育教学活动的主线,所以,体育教学改革应该始终以身育、心育、德育为主要目标,不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1.2体育教学评价的特点

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发现,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评价应该满足以下几种特点,这对正确制定体育教学评价标准,充分发挥体育教学评价的积极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2.1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评价活动应该体现体育教学评价功能的决策性

体育教学评价活动是教学反馈的一种途径,教学评价本身就具备导向、激励、协调、控制等积极作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评价更是通过收集大量的有效信息,正确判断体育教学现状,进而制定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改革的决策,这样更有助于高校领导对教学工作的集中化管理。2.2.2体育教学评价应该始终坚持教学评价指标的客观性教学评价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解释教学活动的真正意义,所以教学评价活动必须要做到评价的客观性。相关工作人员在制定评价标准是应该确保评价指标符合全面性、具体性以及预测性等基本原则。教学评价作为教学反馈的一种手段,就应该确保评价指标能够满足体育教学的状态和效果。评价指标的制定还应该确保指标的明确性,评价指标的制定应该从小入手,精确选取那些能够真正反映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而且相关工作人员还应该做到评价指标的制定应该根据体育教学活动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分配不同的比例。

1.2.3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评价还应该确保教学评价活动的有序性

在教学领域,教学评价是一个有序的过程,教学评价活动主要分为评价计划、计划实施、检查、评价总结等四个阶段。在计划阶段,相关工作人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有效的评价计划,这些计划方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教学评价的基本决策,是后续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在实施阶段,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做好教学评价的组织工作,明确各部分的工作职责,严格按照制定的评价方案开展教学评价工作。在检查阶段,相关工作人员主要工作就是及时了解教学评价方案的进行情况,及时纠正那些出错环节。在总结阶段,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能够采用正确的分析方法,得出正确的教学评价结论,并在这个基础上做好教学评价制度的不断完善工作,只有这样,体育教学评价活动才能真正发挥自身的价值。

2体育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体育教学评价在当今社会的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体育教学评价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体育教学评价活动的正常开展。

2.1在体育教学评价活动中存在目标认识不准确的问题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教学评价活动是对本学期体育教学活动的反馈,教学评价的目的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检查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状况,帮助教学工作者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主要是及时、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帮助学生不断改进自身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但是,在现实体育教学活动中,经常会出现教学评价活动是为了评价而存在,很多人都把教学评价作为教学活动的目标。在这种带有功利性的教学理念下,教师只会考虑学生最后如何考高分,教师只会让学生不断通过机械的练习提高体育动作的熟悉度,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2.2教学评价内容比较单一

在长期的传统教学模式下,体育教学评价过分强调了体育教学活动的鉴定和选拔功能,这就造成了教学评价内容比较单一的情况。在传统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体育教学评价活动过分注重于学生的身体素质的考核,800米、1000米、肺活量、仰卧起坐、引体向上等等,这些都是经常出现的体育教学评价标准,教师也只会通过这些成绩的高低评价学生体育成绩的好坏,评价体育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在这样的教学评价指标下,相关工作人员更会忽视学生的体育意识、参与程度、团队合作精神等一些非认知因素的考察,这样也不会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2.3体育教学评价活动的方式比较单调

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形式也比较单调,很多高校的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评价中也会过分注重学生体育成绩的高低,注重体育教学的定量评价,从而忽视体育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一些考察。教师只会注重学生在运动方面的水平,忽视了他们在锻炼过程中的身体素质的改变以及运动技能、情绪情感的教育,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体育教学活动的功能。就目前而言,运动考试依然是很多高校进行体育教学评价的主要形式,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健康发展。

3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评价质量的方法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发现,很多高校的体育教学评价活动依然采用传统教学理念下的考试形式,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体育教学活动的评价质量,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甚至,会有很多学生将体育锻炼当作一份不得不做的苦差事。所以,笔者认为,在这样的形势下,相关工作人员更应该立足于本校的实际情况,结合新课改标准下的教学理念,不断完善体育教学评价工作,切实提高体育教学评价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为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3.1相关工作人员应该注意更新体育教学理念,不断完善教学评价机制

首先,高校领导者应该确立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明确本校的体育教学的基本目标,并确保体育教学评价标准与教学目标相一致。相关工作人员在制定体育教学评价标准时可以围绕体育教学基本内容,以评判教学目标的完成程度为出发点,力求教学评价指标的科学可操作性。其次,高校还应该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发展目标,明确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在制定评价指标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利益,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最后,教育工作者也应该加深对新型的教学理念的认知,充分发挥教学评价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主要功能。

3.2相关工作人员应该不断丰富完善体育教学评价活动的内容

在现代化的社会发展趋势下,社会更需要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在制定教学评价指标时一定要做到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同时教学评价也应该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首先,在教学评价活动中,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做到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提高体育教学活动的客观性,同时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更符合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其次,体育教学评价还应该注意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教育工作者可以采用观察、面谈、调查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提高体育教学活动的准确度。最后,体育教学评价活动还应该做到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

3.3要注重评价主体的客观性和评价时效性

教师作为加血活动的实施者,他们对体育教学活动比较清楚,同时也对学生的进步程度也有比较清晰的认识,所以体育教学评价离不开教师的全面、客观、权威的评价。另一方面,学生是体育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学生只有通过亲身参与才能够充分了解到体育教学评价的重要意义,才能正确评价体育教学活动。同时采用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形式还能够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这样才能更加完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只有这样,体育教学评价才能充分体现自身的意义,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41体育教学评价概述

1.1体育教学评价的要素

评价是个体的一种认知活动,是一种意识思维的发展,更是一种以把握事物意义为目标的主要认知活动。在新型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在体育教学评价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严格遵守一定的规则,并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对体育教学活动中的主要内容作出科学评判的过程,这些内容主要包括体育教学要素、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等,在教学评价过程中,需要评价的客体是体育教学活动的实践者,同时也可以是教学活动的要素以及对象。评价的主体则是体育教学活动的实施者,比如社会群体机器组织机构。就目前而言,体育教学评价活动中存在的比较关键的问题就是如何科学确定教育教学所遵守的评价标准。基于对教学评价活动以及体育教学评价本质的认知,笔者认为体育教学活动的教学评价需要从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状态等方面入手。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是一种特定的社会活动,通过这些特定的体育活动,学生能够切实锻炼自身的身体素质、保持心理健康同时还有助于加强学生之间的团结互助,这些品质都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优秀品质。对于一个完整的个体而言,身体是物质,更是体育教学活动的主线,所以,体育教学改革应该始终以身育、心育、德育为主要目标,不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1.2体育教学评价的特点

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发现,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评价应该满足以下几种特点,这对正确制定体育教学评价标准,充分发挥体育教学评价的积极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2.1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评价活动应该体现体育教学评价功能的决策性

体育教学评价活动是教学反馈的一种途径,教学评价本身就具备导向、激励、协调、控制等积极作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评价更是通过收集大量的有效信息,正确判断体育教学现状,进而制定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改革的决策,这样更有助于高校领导对教学工作的集中化管理。2.2.2体育教学评价应该始终坚持教学评价指标的客观性教学评价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解释教学活动的真正意义,所以教学评价活动必须要做到评价的客观性。相关工作人员在制定评价标准是应该确保评价指标符合全面性、具体性以及预测性等基本原则。教学评价作为教学反馈的一种手段,就应该确保评价指标能够满足体育教学的状态和效果。评价指标的制定还应该确保指标的明确性,评价指标的制定应该从小入手,精确选取那些能够真正反映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而且相关工作人员还应该做到评价指标的制定应该根据体育教学活动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分配不同的比例。

1.2.3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评价还应该确保教学评价活动的有序性

在教学领域,教学评价是一个有序的过程,教学评价活动主要分为评价计划、计划实施、检查、评价总结等四个阶段。在计划阶段,相关工作人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有效的评价计划,这些计划方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教学评价的基本决策,是后续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在实施阶段,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做好教学评价的组织工作,明确各部分的工作职责,严格按照制定的评价方案开展教学评价工作。在检查阶段,相关工作人员主要工作就是及时了解教学评价方案的进行情况,及时纠正那些出错环节。在总结阶段,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能够采用正确的分析方法,得出正确的教学评价结论,并在这个基础上做好教学评价制度的不断完善工作,只有这样,体育教学评价活动才能真正发挥自身的价值。

2体育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体育教学评价在当今社会的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体育教学评价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体育教学评价活动的正常开展。

2.1在体育教学评价活动中存在目标认识不准确的问题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教学评价活动是对本学期体育教学活动的反馈,教学评价的目的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检查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状况,帮助教学工作者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主要是及时、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帮助学生不断改进自身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但是,在现实体育教学活动中,经常会出现教学评价活动是为了评价而存在,很多人都把教学评价作为教学活动的目标。在这种带有功利性的教学理念下,教师只会考虑学生最后如何考高分,教师只会让学生不断通过机械的练习提高体育动作的熟悉度,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2.2教学评价内容比较单一

在长期的传统教学模式下,体育教学评价过分强调了体育教学活动的鉴定和选拔功能,这就造成了教学评价内容比较单一的情况。在传统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体育教学评价活动过分注重于学生的身体素质的考核,800米、1000米、肺活量、仰卧起坐、引体向上等等,这些都是经常出现的体育教学评价标准,教师也只会通过这些成绩的高低评价学生体育成绩的好坏,评价体育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在这样的教学评价指标下,相关工作人员更会忽视学生的体育意识、参与程度、团队合作精神等一些非认知因素的考察,这样也不会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2.3体育教学评价活动的方式比较单调

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形式也比较单调,很多高校的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评价中也会过分注重学生体育成绩的高低,注重体育教学的定量评价,从而忽视体育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一些考察。教师只会注重学生在运动方面的水平,忽视了他们在锻炼过程中的身体素质的改变以及运动技能、情绪情感的教育,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体育教学活动的功能。就目前而言,运动考试依然是很多高校进行体育教学评价的主要形式,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健康发展。

3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评价质量的方法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发现,很多高校的体育教学评价活动依然采用传统教学理念下的考试形式,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体育教学活动的评价质量,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甚至,会有很多学生将体育锻炼当作一份不得不做的苦差事。所以,笔者认为,在这样的形势下,相关工作人员更应该立足于本校的实际情况,结合新课改标准下的教学理念,不断完善体育教学评价工作,切实提高体育教学评价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为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3.1相关工作人员应该注意更新体育教学理念,不断完善教学评价机制

首先,高校领导者应该确立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明确本校的体育教学的基本目标,并确保体育教学评价标准与教学目标相一致。相关工作人员在制定体育教学评价标准时可以围绕体育教学基本内容,以评判教学目标的完成程度为出发点,力求教学评价指标的科学可操作性。其次,高校还应该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发展目标,明确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在制定评价指标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利益,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最后,教育工作者也应该加深对新型的教学理念的认知,充分发挥教学评价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主要功能。

3.2相关工作人员应该不断丰富完善体育教学评价活动的内容

在现代化的社会发展趋势下,社会更需要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在制定教学评价指标时一定要做到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同时教学评价也应该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首先,在教学评价活动中,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做到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提高体育教学活动的客观性,同时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更符合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其次,体育教学评价还应该注意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教育工作者可以采用观察、面谈、调查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提高体育教学活动的准确度。最后,体育教学评价活动还应该做到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

3.3要注重评价主体的客观性和评价时效性

教师作为加血活动的实施者,他们对体育教学活动比较清楚,同时也对学生的进步程度也有比较清晰的认识,所以体育教学评价离不开教师的全面、客观、权威的评价。另一方面,学生是体育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学生只有通过亲身参与才能够充分了解到体育教学评价的重要意义,才能正确评价体育教学活动。同时采用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形式还能够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这样才能更加完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只有这样,体育教学评价才能充分体现自身的意义,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4结语

在教学活动中,教学评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生身体健康素质也有所下降,在这样的形势下,相关工作人员更应该立足于实际情况,结合社会发展趋势,在新改革标准下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不断完善高校教学评价体系,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作者:范建伟单位:太原科技大学晋城校结语

高中素质教育评价篇7

一、素质教育评价功能的导向性

长期以来,教育评价的功能主要定位在选拔作用上,即如何从受教育者中挑选出适宜于继续接受高一级教育的所谓"优秀者"。这种选拔功能的存在并日益被强化,固然有其历史原因,但更重要是人们固执而可怕的偏见:教育被认为是一整套的学习任务,这任务随着学生的年级升高而越来越难,能成功地越过更高阶梯的人将越来越少,为此,教育评价的主要功能便是将这些少数尖子挑选出来,以便把他们培养成杰出人才。许多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更持这样的观念:全体学生中无论在学业上还是品行上总可划分为优、中、差三等,每类学生的比例在受学校教育过程中虽会有所变化,但幅度不大,且对每个学生而言,欲在短时期内有快速发展的可能性极校显然,上述这种使学生发展目标固定化的预想,是当今学校教育中最浪费、最具有破坏性的一面。它压抑了教师和学生的抱负水平,也削弱了学生的发展动机,使相当数量的学生由于长期遭受挫折和羞辱,其自我自尊被摧毁殆尽。因此,片面强调评价的选拔功能,只能是压抑和摧残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与教育评价的本质含义相悖,更与素质教育的宗旨背道而驰。现代教育评价的主要功能和根本意义,既不在于鉴定和选择,也不在于对学生进行警戒与鞭策,而在于检查教育目标的达成水平,取得反馈信息,以便调整教育教学过程,及时针对缺陷和问题进行补救和矫正。所有这些,与当前流行的片面强调分等、淘汰的教育评价有明显区别。为了使教育评价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发挥应有的导向作用,本人认为在评价过程中应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基矗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以培养人的基本素质为出发点。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目的是使每一位学生都具备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等方面最基本的素质,为其身心发展奠定基矗学生素质评价强调基础性,主要评价学生是否已经具备最基本的素质。

2.着眼整体。人的各项素质之间有着有机的联系。素质教育是一种结构性的教育机制。素质教育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素质评价不能孤立评价学生某个单项素质,应从整体视角考察,看其各项素质及结构是否合理,是否全面和谐发展。必须全面实施各项评价内容,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促进学生各项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

3.重视发展。人的素质除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还具有发展变化的性质。随着人生活在其中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变化以及人自身实践活动的发展,人的素质也不断发展变化着。尤其是在社会迅速发展的改革开放年代,人的素质的迅速发展变化既是客观的要求,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素质教育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教育过程。评价学生素质,不仅看其现有的质量水平,还要看其发展的潜在可能性。我们应该让其发挥主动性创造性,不断丰富其素质内涵,逐步提高其素质水平。

4.强调实践。人的素质形成的过程,是人将从外界获取的物质、能量、信息加以内化,逐步积淀为自己身心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的过程,是一个实践活动的过程。可以说实践活动是素质内化和外显的中介。评价学生素质水平,要看其在实践活动中的外显行为和持久发挥作用的程度,用实践检验、评价学生素质状况,才能正确反映起初的素质水平。

5.承认差异。人的先天禀赋不同,接受的环境和教育影响不同,其素质发展特点、水平和潜在可能性存在差异。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和谐统一的教育。素质教育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依照各自的条件得到其可能得到的最佳发展,在基本素质全面发展的同时发展自己的个性。学生素质评价也应从这一观点出发,评价考察其全面素质和个性特长。

二、素质教育评价对象的综合性

现代教育评价的范围已扩大到教育的全部领域,于是就有了评价的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评价从宏观的角度考虑问题,涉及教育的各个方面,包括教育战略、教育制度、教育目标及教育与社会经济文化等关系;狭义的教育评价则从微观角度指向学校内部,以学生为对象,对学生的发展水平及与之相关的诸种条件予以评价。显然,与传统教育评价仅指向学生及学生的学业水平,进而以分数作为主要评价指标的做法相比,现代教育评价的内容已大为扩展。评价对象的扩展,是基于以下两个认识:一是注意到了教育的整体性,即教育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各要素间处于相互作用与制约的动态结构之中,某个要素的变化必将影响到其它要素的状态。要对教育的终结性成果--学生发展水平作出恰当的评价,必须首先对影响学生发展水平的各相关因素作出评判。其二是更新了评价的价值观,即素质教育评价既强调其教育功能、发展功能,就必然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其目的在于诊断学生的发展水平及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教育因素的状态,从而为改进教育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素质服务。那么,以一个学校范围而言,素质教育的评价对象应包括哪些呢?依据教育成果及与之相关联的要素作用大小,可区分出如下六个层次的评价内容。第一层次是对学生的评价。它是评价的核心对象,包括对学生素质结构的各组成部分评价及整体水平评价。从素质教育的基本观念和根本目的出发,将对学生的评价作为素质教育评价的核心对象,并以此作为切入点引发其它层次的对象予以评价,是当前构建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有效的认识路线和操作路线。第二层次是对直接影响学生发展的教育活动的评价。包括对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团队活动等的评价。将上述教育活动予以评价,无疑能提高教育活动的计划性和有效性,促进学生尽可能优化的发展。第三层次是对直接制约教育活动质量的诸要素评价。包括对教育者、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即教师、课程与教材、教法的评价。教师是学生心灵的工程师,教师的素质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素质发展的状况。对教师的评价应包括对教师的政治思想、师德修养、工作态度、教育观念、业务水平等多方面的全面评价。课程教材是否得当,是教育成败的关键。对课程的评价包括对课程类型与结果的评价。对教材的评价包括对教师参考书、学生辅助读物、练习册等各种学习材料以及音像材料的评价。教学方法决定着学生的发展方向及速度,对教法的评价主要看其指导思想是否正确,实际效果如何等。第四层次是对包括潜在影响学生发展的学校社会文化背景的评价。包括对学生集体、含教师在内的班级、教师集体及学校整体的目的、组织、纪律、风气等方面的评价。其中班级集体是学校实施教育目标的基础单位,也是对学生成长、发展影响最大的学习生活环境。教师集体对学生的成长也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教师集体目标一致、协调和谐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否则只能导致内耗丛生,削弱甚至抵消教育力量。学校集体的组织水平、纪律、制度、特色风格,是全校师生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对师生的思想、品质、情感起着巨大的作用。第五层次是对学校物理环境与社会环境条件的评价。学校的基本设施设备等是办学的必备条件,是发挥学校教育机能的物质基矗缺乏必备的物质条件,难以通过丰富生动的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学校物理环境包括学校校舍的位置、朝向、面积、质量、采光、排水、有无污染和噪音;普通教室、专用教室、课外活动室、体育场馆、图书馆、实验室、礼堂以及教育设施的人均占有的数量与功能发挥状况;伙房、食堂、厕所、医务室的地点安排、卫生条件和管理状况等等。对这些要素的评价,不但要看原有的基础状况,而且要看对现有条件的利用和效果。社会环境包括学校周围的地区特点,有无危险的道路、河川、悬崖等,附近居民区内有无学生不宜参与的玩乐场所与设施,社会的道德风尚等。特别要对学校如何充分利用社会环境中的有利教育因素,尽量克服不利教育因素的措施及其效果进行评价。第六层次是对学校行政管理,包括学校各个领域的管理的评价。管理与教育是学校工作顺利开展的相互联系、协同作用的两个侧面,犹车之双轮、鸟之双翼。评价学校管理,要着重评价学校管理程度以及管理效果等,还要评价学校在社会的影响与声望。泛性

一般说来,评价主体是"能根据评价结果,为达到改善教育活动及其成果的目的而采取相应措施"的人与组织。据此,学校教育评价主体包括了教师、学生、学校领导、教育管理部门、家长和其它与学校教育有关联的社会成员和组织。教师、学校领导和教育行政机构由于其特殊的地位而成为素质教育评价的主体,是毫无疑问的。家长居于教育评价主体地位也是客观存在,因为他们既是教育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也是教育结果的重要责任者,他们不仅关心子女各方面的发展状况,还十分关注学校及教师的威望、水平与质量,并作出自己的价值判断,提出学校教育改革和调整的建议。至于学生能否成为评价的主体,是值得讨论的。"现代教育评价已经不再把被评价者视为评价的待查客体,而是把他视为教育评价的主体。"即便在以学生为核心的评价中,学生虽是评价的直接对象,但教育活动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全体学生全面而主动的发展。如果离开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无法实现。所以,学生在主动发展的过程中,应不断地对自己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并对教育活动、教师和学校的各方面进行评估。在素质教育评价中主客体是相互转化的,这被视为主体性的高度发挥。但在目前素质教育评价研究中存在一种倾向,即把评价者主体性的发挥与自我评价这种形式等同起来.在一些中小学对学生评价的改革实践,把有否学生自评这一栏作为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标志。这显然是绝对化、表面化和形式化的做法。本人以为,要发挥学生评价的主体性,关键在于学生积极参与评价活动,并从中逐步实现将外在的评价目标内化成自觉要求,最终实现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即主体性应表现在评价过程之中,而不是评价的结果上。具体地说,教师应注意如下几点:第一,应充分向学生展示评价活动的各个要件,诸如评价目标、意义、标准、方式和进程等。第二,组织学生对照目标检查自己的进步状况,并能根据自查结果发现问题及其原因,及早调整自己的努力目标与行为。第三,教师应向学生解释各种评价结果,并与每位学生一起分别制定今后的努力发展方向及进步计划。

四、素质教育评价方法的科学性

教育评价方法是指进行教育评价所遵循的途径和程序,是完成评价任务实现评价目的的手段和桥梁,包括评价的思想方法和评价的实践方法两大类。思想方法是实践方法的方法论指导,而实践方法是思想方法的具体应用。这里着重阐述素质教育评价的思想方法科学性特点。素质教育评价思想方法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为指导,以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的,具体包含以下原则:

1.坚持两点论为指导,力求对评价对象作出全面而辩证的评价。即不仅要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看到它的反面,并注意到正反两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在评价学生时,要认识到青少年处在成长过程之中,成熟与幼稚、长处与短处、优点与缺点总是并存于一身。评价过程出现的"晕轮效应"、"首因效应"、定势偏差、感情投射偏差、中心化偏差等均是评价者主观偏见表现,应予以克服。

高中素质教育评价篇8

【关键词】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185-02

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教育评价的新发展,它是以落实、推进素质教育培养目标为目的的教育活动。综合素质评价是全面反映初中生的发展状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作为一种全新的学生评价方式,能够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与导向功能,有利于引导学生实现自我认识,自我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素质和综合素质

广义上的素质是指教育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是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相对稳定的、内在的、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结构,通常又称为素养。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

综合素质是一个十分广泛的概念,它是个体道德、情感、意识、智慧、身体等多方面素质的有机结合,由多种复杂的成分构成。付旭明认为综合素质指的是凡通过学生学业考试不便、不能测试的,但关系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核心的素养。这些素质是课程标准提出的明确要求、在教育教学中必须培养、通过考试不能或者不便测试的,但有利于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基础素质。[1]

(二)评价与综合素质评价

陈玉琨在其《教育评价学》的书中指出,“评价”在我国的文字中是评定标准的简称。从本质上来看,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的活动,是对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程度的判断。[2]

综合素质评价个人认为就是主体从多方面对个体的综合素质进行价值认证的教育评价活动。从而可以帮助个体明确自身的优点与缺点,进而为个体以后发展和进步提供依据。

(三)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

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则是基于对综合素质的理解,是各地区使用的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这些评价指标体系包含的维度有学习能力、道德品质、合作沟通、审美情趣、体育与健康等方面。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能促进初中生在德、智、体、美全面而健康的发展,使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和品质。促进学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我国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2001年,国家教育部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我国展开了一次大规模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其强调教师对其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反思和分析,主要以教师自评为主,学生、家长参与评价。随后,教育部专门制定了《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提出了关于中小学生的六个方面的基础性发展目标,而且对每个方面的范围都作了说明。六个方面的基础性发展目标的提出打破了长期以来“唯分数论”的理念,强调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

实施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对初中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的落实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初中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初中提高日常教学质量,促进教师进一步关注每一位学生的素质发展的新课程理念;有利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促进综合实践活动、音乐、美术、体育与身心健康等非学业考试课程的发展;有利于建立科学的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促进学校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升。

(一)各方评价主体对综合素质评价的认识与态度

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主体是多元化的,包括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家长参与等。(1)自我评价。即学生写出自我描述评语,并提供荣誉证书等可作评价依据的参考材料。自我评价的实施有利于学生培养自我教育和自我认识的能力,发展健全的自我意识,促进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由于当前对综合素质评价的宣传和实施的力度不够,对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视和发挥不足,大多学校对综合素质评价的操作体系没有具体落实。学生对综合素质评价的认识仍属于初步阶段,对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方法、标准等方面的知识几乎是一无所知。(2)教师评价。教师评价主要是评定教师根据收集学生的资料对其评价,教师评价可以使学生清楚地认识自我。由于目前学校过于追求升学率的提高而忽视了对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视,致使教师缺乏一定的专业水平和责任感,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教师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偏向,仍旧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进行综合素质评价。(3)家长评价。家长评价可以使学校与家庭紧密联系,保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一致性。而现实中,家长对综合素质评价的认识仅属于表面现象,而且认识的途径仅仅是通过学生、教师的言语对其有所了解。

关于各主体对综合素质评价的态度,无论是领导、教师、学生,还是家长,大多数都是赞成和支持综合素质评价的。当然,仍有一部分家长和教师不支持该做法,他们认为一方面学生在中考期间,没有真正发挥综合素质评价的作用;另一方面认为综合素质评价的步骤比较繁杂,增加了教师和学生的负担。

(二)当前综合素质评价实施中的问题

1.评价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对评价各主体的质疑是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之一。无论是学生自评还是互评,或教师评价,因各自所处位置与各方关系的局限性都难以保证评价的客观性、科学性和准确性。必然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科学性和公平性。

家长、学校对综合素质评价的认识有待提高。“分数论”已在人们的大脑中根深蒂固。家长最关心的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明显关心不足。当前由于广泛追求升学率、趋同性的统一招生考试制度,学校评定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标准仍然以学生的成绩为主。

学生综合评价的结果更加受到社会的质疑。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的课程活动大多数都以考试为主,导致学生课外活动开展的不够广泛,从而影响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开展,造成学生的许多过程记录、资料证据不能真实地获得。

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是高利害性的,公平、公正能否得到保证。由于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将被应用到高中招生中,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决定了众多初中毕业生的前途,恐有在操作过程中出现随意记录的举动。

2.对评价结果的思考

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道德品质、公民素养、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方面具体行为进行评价。由于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学生考试的依据之一,评价的结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命运,这使家长和学生,有的甚至是学校本身都十分关心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为了提高学生的评价成绩,各种走后门或学校走过场搞形式等现象络绎不绝,这就导致了综合评价的信息会失去它的价值作用,评价结果的可信度就得不到保证。

目前,初中生的教学依旧围绕着中考这个中心展开活动。这样的根本原因导致了学校、社会、教育机构为了追求较高的升学率,没有在学校的课程设置上向学生提供促进其全面发展的教育。由于学生没有接受到全面发展的教育,当然也不能通过进行综合素质评价获得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一定能全面发展这项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三、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对策和建议

(一)完善综合素质评价的操作体系

1.加强培训与宣传

培训的对象包括各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人员、各班级综合素质评价人员。通过各层次的培训,使他们掌握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标准、意义以及方法,提高评价者和管理者的素质、水平以及责任感,确保评价工作顺利、高效地进行,提高各主体对综合素质评价的认识,为实施综合素质评价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加强过程监控和过程管理

在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的过程中,对于所有参与评价的相关人员应建立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对那些、的评价工作人员给予必要的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要追究法律责任。综合素质评价是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为了确保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性,应该以过程性评价为重点。

3.加强学校的管理制度

学校作为实施综合素质发展评价的主体,必须加强学校的管理机制。第一,建立和完善学校评价组织,培养一支良好素质的评价队伍,并有严格的操作流程和规范,从而保证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的公平公正。其次,加强校园诚信文化建设,无论学生的自评、互评还是在具体活动中教师的评价,诚实守信教都应成为首要的指标与原则。同时,建立有效的公示制度、监督制度、制约制度和诚信制度。

4.加强对家长的宣传

综合素质评价也要面向家长和社会,从而得到家长的支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建立科学的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

1.确定合适的评价内容

各地区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将《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生评价与制度改革的通知》中规定的道德品质、交流与合作、公民素养、学习能力、审美与表现、运动与健康等六个基础性发展目标具体化,在坚持科学性、适应性、全面性原则下,使综合素质评价具有可行性。

2.确定全面、科学的评价标准

综合素质评价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评价标准是整个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最为核心的部分。为了保证综合素质评价的质量,需有一套完整的评价标准。在确定评价标准的同时应考虑到学生发展的多元化。在制定过程中,应遵循发展性、合理性原则,既要注意形成性评价,也要注意终结性评价。要合理地做到对学生的过去和现状的评价。

3.规范综合素质评价的方法

综合素质评价的一般都是以班级作为单位进行,由于综合素质的工作量及复杂程度比较大,大部分主体实施的方法都是主观评定,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受到质疑,因此,为了确保公平公正,提高评价的工作效率,我们可以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又可以减少工作误差。我们应该积极将现代信息化手段运用到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中。

(三)合理呈现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

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是用等级还是用传统的综合性评语来评价各有利弊,采用了等级加综合评语的方式,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

(四)创设综合素质评价的环境

1.基本保障

在综合素质评价的过程中,要确保综合素质评价的人力和物力各个方面到位。各教育部门领导、校长、教师和社会人士要积极组织宣传和培训的工作,制定相关的制度和操作程序,组织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工作,及时反馈评价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不足。教育部门应对各学校的硬件设备采取定期检查,以确保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有效实施。

2.公平与诚信保障

综合素质评价的公开是保证综合素质评价公正和公平的重要措施。负责综合素质评价的有关人员应及时公开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标准、过程和结果,接受社会和家长的监督。学校应建立诚信保障制度、监督人员,层层签订诚信协议书,对综合素质评价进行宣传、监督和评价并及时反馈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确保综合素质评价的有效实施。

注释:

[1]付旭明.对综合素质评价几个问题的思考[J].基础教育课程,2005,(04):14.

[2]陈玉琨.教育评价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7.

参考文献:

[1]赵德成.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实践的问题与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07,(7).

[2]张寒梅.中学素质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2).

高中素质教育评价篇9

【关键词】:更新观念;积极探索;高等学校;德育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1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成为现代教育的核心热荩高等院校在培养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同时,要重视学生德育综合素质的培养,贯彻落实以学生为本的发展原则,突出诚实守信、实事求是的思想道德培养,有助于落实素质教育在高等院校的实现。然而我国目前的高等院校中的德育评价体系的建设中存在部分问题,导致高等学生德育工作无法有效开展。

一、现阶段高等学校学生德育工作开展现状

1.不完善的建设以及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

据相关统计学调查,在高等学校中有60%的学生不清楚学校德育工作开展的意义,这充分说明了高等学校没有认真开展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没有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并且评价组织的建设存在不完善、不合理的现象,相关步骤以及评价标准存在问题,评价相关操作监督力度不足。特别在对应届毕业生的德育工作的开展中表现的尤为明显,没有对学生德育综合素质进行科学的评价,出于主观因素对毕业生的德育综合素质评价进行美化处理,导致用人单位对于毕业生的德育综合素质无法进行客观的分析,无法有效开展人才选拔。

2.评价主体单一,导致学生自我评价不被重视

大部分高等学校对于学生德育综合素质评价的主体相对比较固定,通常是由学生的教师或者是班级管理者进行评价,这就导致德育综合素质评价存在主观性,缺乏比较客观的评价[1]。并且,大部分德育综合素质评价都是由教师作为主体开展的,没有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使得德育综合素质自我评价形式化,无法成为就业单位选拔人才的依据。

3.评价标准不合理,重理论轻实践

大部分高等学校在进行学生德育综合素质评价时,没有明确的评价标准,导致学生对于此没有统一的认识,并且导致了评价结果失去客观性和公正性。大部分高等学校将学生在思政课程理论知识学习的成绩作为德育综合素质评价标准,没有重视学生在日常生活以及学习过程中对相关规范的遵守情况,也没有重视学生在社会实践以及企业实习等实践活动中专业素质以及道德思想方面的评价。“重理论轻实践”容易导致高等学校对于人才的培养目标出现偏离,导致学生不注重操作能力的培养以及工作经验的积累[2]。

4.评价结果反馈渠道存在问题,影响德育教育活动的开展

德育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是对学生德育水平的总结以及评价者对学生的反馈意见,其通常与学生评奖评优存在一定的关联,导致了学生产生对德育工作产生偏见,甚至弱化了德育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对推动学生管理的积极作用,影响德育教育活动的开展。

二、提高高等学校德育工作建设的相关意见

1.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通过学生参与德育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完善学生德育工作的建设。德育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需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并且需要保持一定的客观性。全面的评价必须要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德育课程学习成绩、日常纪律的遵守情况、实践活动中的德育综合素质表现情况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且德育综合素质评价不是对某一阶段的评价,而是要贯穿在学生的学校学习生涯中。

2.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在德育综合素质评价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高等学校的教学目标是以培养社会需求的实际操作能力强的人才,因此,在进行德育综合素质评价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对实践活动中的道德思想与专业操作水平进行评价,从而让德育综合评价结果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德育水平。此外,评价的过程中需要兼备理论结合实际,对学生实践成绩评价的同时,结合某一次社会实践对其德育综合素质进行评价。

3.明确评价标准,加大监管力度

学生德育综合素质评价需要经过评价准备、实施以及汇总这三个流程。在评价准备的过程中,需要制定统一的评价标准,并明确德育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开展的意义、目的以及作用,加大宣传力度,让学生能够重视德育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推动其能够更加认真完成各方面的任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德育综合素质,实现德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4.完善反馈渠道,加强师生交流

建立完善的评价结果反馈渠道,让学生对自身的德育综合素质评价进行了解,教师要对学生不理解的地方进行指导,在评价结束后,以座谈会或单独指导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意见反馈,让学生对自身的优缺点进行任职,并指导学生如何纠正缺点,保持优点。可以通过校报刊载、网站发表等渠道对优秀学生事迹进行宣传,提高学生的自觉性。

结束语

只有进一步完善德育评价体系,才能够充分发挥德育评价工作的引导和激励的作用,重视德育工作开展的结果并注重过程,重视现象的同时将实质掌握,是现代德育工作创新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让学生参加思想教育、社会实践以及校园活动,并将日常行为纳入德育考核中。而学校也要秉持着以人为本、实事求是的原则,重视实际生活以及学生生活,不断创新德育实践活动的形式和途径,提高学生对于德育工作的接受度,锻炼自身的能力并为德育教育提供机会,同时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前景。德育工作的规范化、专业化和科学化能够实现德育工作在现代素质教育中的突出,实现德育工作内涵的丰富,同时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有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参考文献

高中素质教育评价篇10

关键词:发展;评价;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2-015-01

近年职业教育的发展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经济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来保障,人才的培养则要靠教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将直接影响着教育的发展,进而影响着人才的培养。中等职业教育强调学以致用,目的是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中职教师在培养人才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无私的奉献。中职教师专业素质发展、分析、探究对促进中职教育,培养合格人才有着重要作用。

一、中职教师专业素质发展

中职教师专业素质主要体现在人文素养、职业道德、教育素养、科研素养、心理素养四个方面。中职教师专业素质发展是指中职教师作为一种专门的职业发展,在人文素养、职业道德、教育素养、科研素养、心理素养四个方面的培养发展,也是中职教师专业素质专业发展,教师个体地位的提高。中职教师专业素质发展是一种动态发展的过程,教师的态度、人生观、知识技能、行为习惯等都是变化发展的,需要教师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做出调整、修改,以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为目标。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职业教育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出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重任。作为中职教师首先要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对自己的工作有向往,有追求,为国家努力培养更多的高技能人才。中职教师必须要有人文素养、职业道德、教育素养、科研素养、心理素养四个方面专业素养,它是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提高,是促进中职教育工作质量的关键因素。教师不但要给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品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职业教育重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通过实践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技能。因此,教师要通过教和实践,是学生掌握成熟的技能。教师在关心学生技能掌握的同时,更要关心学生内心的成长。中职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和技能,更要教会学生做人。中职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是培养中职教育人才的关键,以帮助中职教师改进教学和专业发展为根本目的,强调通过评价找出差距、改进工作质量,实现最终的中职教师专业发展。评价中注重评价双方互相信任和尊重的基础上,实施评价,制定可行的发展目标,使评价标准多元化,并重视个体目标,让评价者最大限度地接受评价结果。一切评价活动都是围绕促进中职教师的专业发展为中心开展的,以评价促发展。

二、中职教师专业素质的评价

在当今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对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会越来越高,就要求对教师的素养形成一个合理的评价体系。中职教师专业素质的评价是对中职教师工作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作判断,目的在于加强中职教师绩效管理与促进中职教师的专业发展。中职教师专业发展评价主要体现为中职教师个体、教学和科研能力评价等方面。

1、中职教师个体评价。

中职教师个体评价是对中职教师所具备的基本专业素质的评价,它是中职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的基础部分。中职教师必须要有从事教学的专业知识及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根据中职教师所任教学科要求,具备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和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要求中职教师对所教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熟练系统地掌握,能担负起繁重的教育教学工作,完成教学任务。中职教师要有不断学习、进取的精神和创新意识,有政治方向和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2、中职教师教学科研评价。

中职教师教学科研工作是中职教师工作的主要部分,中职教师教学科研工作评价成为中职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的主要内容,它是对中职教师教育和教学科研能力的评价。教育科研能力是指中职教师根据不同层次段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并在教学中参加各种科研活动、主动参加学校教学理论和实践方面研究的改革和试验能力。教学科研能力指中职教师能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和管理能力,以及参与学校科研课题或者自己选择课题进行研发,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和辅导的能力。中职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其专业素质发展评价最重要的是对中职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

三、中职教师专业素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