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进口食品市场现状十篇进口食品市场现状十篇

进口食品市场现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5:11:53

进口食品市场现状篇1

论文摘要:近几年来,进口食品专营店纷纷踏入中国内地市场,世界各地的食品,凭着包装精美、滋味曼妙无比,悄然来到中国并受到中国消费者的青睐。俗话说“一招鲜,吃遍天”,这一新兴的行业必将在中国市场如鱼得水!主要围绕两方面展开,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别分析了休闲食品的中国市场,阐述了进口休闲食品行业在中国发展现状并展望了本行业的发展前景。

1引言

1.1选题的意义

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越来越重视生活的质量,传统休闲食品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进口食品逐渐融入中国老百姓的生活。近年来,进口休闲食品在中国内地迅速发展,加盟连锁店也遍地开花。所以,我想借本文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

1.2研究的方法

本文主要围绕两方面展开,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别分析了休闲食品的中国市场,阐述了进口休闲食品行业在中国发展现状并展望了本行业的发展前景。

本文引用美国食品工业协会等机构及各专家的分析预测,结合理论证实了进口休闲食品在我国内陆的良好发展态势。

1.3文章框架

本文第一部分对中国休闲食品市场作了简要概括,证实了中国有着巨大的零食市场。接着第二部分阐述了进口休闲食品在中国市场的发展现状,并基于此现状及第一部分的分析预计了此行业的发展前景。全文紧密联系,步步深入。

1.4创新、不足之处

本文创新之处在于从中国的进口休闲食品市场着手,分析了此市场现状,并展望了此市场前景。不足之处在于由于时间有限,没有更深入分析,分析预测仅限于理论。

2文献综述

国家统计局发言人指出:自2005年以来,中国国内消费市场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而且中国国内消费市场结构出现整体升级的明显趋势。

3经验分析

犹太人说:“赚女人和孩子的钱”。有关调查也显示,女人和孩子的钱是最好赚的。进口食品的目标消费者是“女人+孩子”,女人和孩子的钱一起赚。难怪成为中国市场上炙手可热的行业。

近几年许多进口零食进入中国市场,并且深受百姓喜爱,进口零食、进口休闲食品专卖店成为国内的新兴行业,吃零食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一种时尚潮流,零食专卖店也越来越火爆。

3.1休闲食品的中国市场分析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品美味,享生活”的悠闲生活姿态,中国的老百姓非常浪漫且富有生活情趣,他们把休闲食品爱称为“零食”,于是,干巴的“休闲食品”就立即显得鲜活可爱起来。由此可见,凭着老百姓对零食的喜爱,“零食”在中国的地位也早已经是根深蒂固的了。

吃零食,是小孩的天性。哪个小孩不爱吃小食品?吃零食,也是女性的至爱,女性的办公桌上、电脑旁总离不开零食。而且科学上认为老年人,学龄儿童。怀孕妇女某些病人,首先是糖尿病患者吃一些零食对身体很有好处。如今提倡的风靡全球的少吃多餐理论让中国人,尤其是年轻女性对休闲食品更是追捧。

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吃零食也越来越讲究营养,不再只图解馋,经济的腾飞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对零食的需求也从以往的不注意包装质量,口味喜爱香甜、偏油腻等不利于身体健康的食品,转变为外表包装质量较好,营养丰富、口味清淡等的对身体有益的健康食品。

相关食品行业人士也认为,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休闲食品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消遣食品。但是中国人民是需要新鲜感的,而国内休闲食品多年来种类单一,这就给口味独特、价格适中的进口休闲食品以可乘之机。

在这个个性的年代,追求个性、追求与众不同是人们普遍的消费心理。但是国内的各种休闲食品已经没有多少新意,无论是包装、口味、品质等都略逊国外一筹,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在这个“吃的要有个性”的时代,进口休闲食品凭着其健康营养、物美价廉、美味可口的特点及优势俘获了男女老少的心。

在欧美国家,有97%的人经常消费休闲食品,这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时尚。尤其是以低油和以水果蔬菜为原料的休闲食品备受青睐,休闲食品正趋向健康化、时尚化、功能化发展。在我国,进口休闲食品备受青睐也主要是因为进口休闲食品的健康时尚、包装精致、口味独特、工艺考究而备受欢迎。

休闲食品市场如此之大,但至今中国内地没有一家形成规模及影响力的进口食品专卖的品牌企业,中国进口食品专卖必然成为未来十年最具发展潜力的黄金行业。

进口零食店之所以能在中国迅速发展起来,主要是因为进口零食已经得到收入可观的白领的支持。据了解,来这些进口零食店的消费者,95%是女性,“而剩余5%的男性,也是为女性和儿童来买零食。”

据店主们反映,这些小零食受到白领和学生欢迎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它们特别的创意和具有异域风情的味道。据了解国内进口食品主要有三类消费群:一类是接受新生事物较强的时尚年青人。比如说有的学生为了品尝那瓶售价15元的矿泉水每人掏几元钱集体购买。第二类则是真正的实力消费群。一般而言,购买这些进品食品的至少是月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他们对生活高质量的追求和本身的高收入,才可能有这种消费需求。第三大类消费群就是外国朋友,因为进口食品更贴近自己国家的口味而购买。另外,值得特别提出的一点是中国自古以来讲究礼尚往来,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因为如此“礼品经济”在中国一直高速增长,长盛不衰。进口食品无论在包装、口味、品种、档次等各个方面都堪称送礼佳品。走亲访友时送进口食品绝对是一种品位和身份的象征,情人节时送极具诱惑力的进口巧克力,体现出一种时尚、潮流和对浪漫爱情完美的诠释。

3.2进口休闲食品行业在中国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近5年来,中国进口食品市场总额年平均增长高达15%。但在中国绝大多数地区进口食品专卖的市场还有待开发,进口食品行业在我国已进入了黄金发展期,像一轮朝阳冉冉升起。

伴随着国民经济的稳步上涨,社会越来越和谐,人们将会有更多的收入更多的时间去享受生活,享受生命。生活质量成了人们追求的热点,休闲食品已经成为一种大众化的消费行为,休闲已经成为一种流行和趋势。“休闲工作”、“休闲生活”、“休闲娱乐”已经逐步取代人们传统意识中的休闲概念,伴随休闲浪潮而产生的进口休闲食品,也开始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进口休闲食品是一种非常有文化味道和特色的休闲食品,把进口休闲食品当作礼品,既高档时尚,又包涵文化特色不显庸俗,更重要是它还营养丰富是健康食品。送给谁都说的过去,父母、孩子、领导、朋友都喜欢,这就为人们解决了很多时候不知道送什么礼物合适的烦恼,当然越来越受欢迎,逐渐成为礼品首选了。

国家统计局发言人指出:自2005年以来,中国国内消费市场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而且中国国内消费市场结构出现整体升级的明显趋势。研究显示:中国80年代后甚至90年代后出生的独生子女群将在未来十年内成为消费市场的主流力量,他们受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必将颠覆性的改变中国国内消费市场的架构,以时尚、优质、美味为代表的进口食品将迎来超高速发展期。

进口食品市场现状篇2

[关键词] 河南省;保健食品;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tS218[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12(c)-0155-04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人类对自身的健康状况日益关注,全球居民的健康消费水平逐年攀升,对保健食品的需求也变得十分旺盛。联合国工业计划署将健康产业确定为21世纪代表经济发展方向的朝阳产业之一。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作为人口大省的河南,依托新医改政策建立覆盖城镇居民基层医疗保险制度的基本目标,保健食品行业依然蕴涵巨大商机。但不容忽视的是,由于监管不严,河南省保健食品市场仍存在非法保健食品充斥市场、流通混乱等问题。

1 河南省保健食品的现状

1.1 产业基础

1.1.1 人口资源优势

根据河南省第6次人口普查数据,河南省常住人口9 400多万,低于山东和广东,居全国第三,加上流出人口,河南仍是人口第一大省。人口基数较大,这也为保健食品提供了充足的发展空间。除此之外,按照年龄构成分析,河南省0~14岁人口比例为21.00%,15~64岁人口比例为70.64%,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为12.72%,65岁以上人口比例为8.36%,等于不到8个人中就有一位老人。而根据国际标准,60岁以上人口比例超过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超过7%,就算进入老龄化社会。与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相比,河南省0~14岁青少年儿童比例略微下降,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由于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以及现代社会父母对儿童健康成长的认知,儿童市场必将成为保健食品发展的重要领域;老龄化社会,老年群体增多,以及个体自身机体功能的弱化,对健康长寿的期望值增高,因此也是保健食品未来发展的重要目标市场。河南省2000年与2010年人口年龄对比见图1。

1.1.2 城镇化带动需求

河南属于历史上的农业大省,城市化进程一直较慢,但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城市化发展业已取得一定成果。作为中部地区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大省,河南省委明确提出,持续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努力实现中原崛起。在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指引下,河南省高度重视城镇化建设,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河南农民外出务工出现历史性的转折:1 360多万农民选择在家门口就业,首次超过出省打工人数260多万,6 000多万农民的生产生活与城里人渐行渐近,城镇化速度越来越快,2010年底常住人口9 405万人,其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3 651万人,占总人口的38.8%。预计,2015年河南省规划全省城镇化率可达到48%。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必将带动居民消费水平的增高。现代社会中,由于城市居民的消费示范效应,小城镇与乡村的消费心理开始不断向城市靠拢或趋同,农村消费者主动模仿城市消费,农村居民的原有消费观念、消费方式和消费偏好不断更新,对医疗保健等服务型消费的需求会越来越高,势必带动保健食品消费数量的增加。

1.1.3 生产企业状况

河南辖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濮阳、许昌、漯河、三门峡、南阳、商丘、信阳、周口、驻马店等17个省辖市,济源1个省直管市,20个县级市,88个县,50个市辖区,1 878个乡镇。保健食品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广阔,已经成为时尚消费品,并逐步进入正常消费品阶段。河南省经卫生部批准的保健食品有30余种,取得Gmp认证的保健食品生产企业有20家,在国内市场有一定市场占有率的是新乡的健王奶粉、鹤壁的大豆粉产品。按照区域分布,河南省保健食品分布地主要集中在郑州、洛阳、南阳三省,且功能主要为营养补充类、调节血脂类及增强免疫力类三种。河南省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分布情况见表1。

1.1.4 法律法规

我国保健食品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其发展经历了几次大起大落,从20世纪80年代的起步阶段、90年代中期的成长阶段、90年代中后期至本世纪末的发展阶段、2003~2008年的信任调整阶段,到2009年开始进入了有序发展的新阶段。伴随保健食品的发展,我国和河南省关于保健食品的法律法规越来越完善。1995年,《食品卫生法》确定了保健食品的法律地位,卫生部负责保健食品的监督管理,1996年制订了《保健食品管理办法》,开展了保健食品注册审批工作,随后陆续公布了《保健食品标识规定》、《保健食品通用卫生要求》、《保健食品功能学评价程序和检验方法》、《卫生部关于规范保健食品技术转让问题的通知》和《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等一系列规定,2003年,保健食品的注册职能移交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同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开展了保健食品注册工作,2005年制订了《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并陆续制订了《保健食品现场核查规定》《营养素补充剂申报与审评规定》等8个相关规定、《保健食品命名规定》等保健食品注册管理的配套文件,2008年,保健食品的卫生监管职能由卫生部移交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9年《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进一步明确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保健食品实行严格监管[1-3]。河南省保健食品相关法律法规见表3。

1.2 存在问题

1.2.1 法律法规不健全

近年来,相关监管政策的适时调整,监管体制的日益完善,客观上为保健食品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法制保障,保健食品市场秩序有所改观。然而,保健食品产业仍然有不容乐观的一面,市场产品种类繁多但品质良莠不齐,貌似繁荣的市场背后隐藏着严重的质量风险,现有的法律法规体系与日益发展的保健食品市场仍存在不协调现象。2011年,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健康补益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与会专家表示,为了促进保健品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一方面需要政府加强监管,严格执法;另一方面需要国家相关部门鼓励创新,营造一个规范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目前,《食品安全法》已经颁布实施,但仅明确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保健食品实施严格监管,并未对保健食品生产、经营的监管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仍未出台,打击违法生产销售保健食品行为缺乏法律依据,严重影响了对保健食品的监管工作。

1.2.2 市场准入门槛低,缺乏行业标准

保健食品是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目前河南省保健品的审批门槛低、准入标准不高,药品批发、零售甚至普通商店、超市均可以直接经营,某些不法分子受利益驱使,不惜钻空子,非法添加药物成分,给监管带来较大困难,因此应该明确保健品的销售渠道,建立严格、统一的行业标准,实现保健食品的有序监管。专家建议,对保健品市场的监管必须从严准入 标准、规范市场秩序;严点领域,坚持飞行检查;加大宣传教育,明确科普责任,多管齐下方能打造安全、放心、干净的保健品市场。

1.2.3 企业生产规模较小

据河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数据查询信息所得,河南省保健食品行业起步晚,生产企业数量不多,只有20家,且普遍生产规模较小,其中3家为委托生产性质。除了河南羚锐、郑州博凯以及河南宛西三家较具知名度的保健食品生产企业之外,其余17家企业生产规模较小,品种单一,剂型集中在片剂、颗粒剂以及胶囊剂,市场占有量不大。而这三家知名企业中,河南宛西制药生产的西洋参地黄丸为新研发品种,上市时间不长,有待市场的检验。

1.2.4 产品科技含量低,申报功能雷同

目前,河南省20家保健品生产企业普遍存在对保健食品的配方研究不深不细,缺乏科学依据,产品寿命普遍较短等突出问题。另外,产品功能主要集中在营养补充、提高免疫力和调节血脂上,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低水平重复生产和恶性竞争加剧。因此,长此以往会形成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供需矛盾,一方面消费者很需要保健品,另一方面现有的保健食品无法满足人们对特殊保健功能、口味、包装与食用形态等的需要。以郑州市6家保健食品生产企业为例,生产产品集中在儿童类营养补充和中老年调节血脂,而根据郑州市人口分析,女性市场也是保健食品较为重要的细分市场。因此河南省保健食品企业普遍存在产品剂型单一,科技含量低,申报功能相似,同质化现象较严重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1.2.5 违法乱纪现象较多

1.2.5.1 非法添加药物成分保健食品从属于食品,具有食品的一般属性,却又区别于食品。《食品安全法》中明确规定,保健食品不得添加任何药物成分,不能代替药物使用。2012年2月起,国家食药监局在全国范围内展开“蓝帽”螺旋藻产品大抽检,并于2月29日下发《关于加强以螺旋藻为原料的保健食品监督检查的通知》。通知显示:“绿a”、“汤臣倍健”、“清华紫光(金奥力)”、“圣奥利安”、“康特力斯”等十余种螺旋藻“蓝帽”产品的重金属铅、砷、汞含量均不合格。在国家食药监局监测的基础上,河南省也下发了严查保健食品生产企业的通知。河南省将开展保健食品、化妆品非法添加行为专项整治行动,时间暂定为一年。此次整治的重点品种是包括使用螺旋藻、蜂胶、阿胶、珍珠粉、鱼油等原料生产的品种;含塑化剂的保健食品,宣称可改善睡眠、辅助降血糖、缓解体力疲劳、减肥等保健食品品种,宣称可美白、祛痘、抗衰老等护肤产品,育发、染发等特殊用途化妆品等[4]。

1.2.5.2 肆意宣传扩大保健功能,广告不合法与许多大众消费品一样,广告宣传是人们认知、购买保健食品的重要渠道。但目前,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类媒体中出现了大量虚假违法保健食品广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数据显示,仅在2009年,全国监测到数以万计的保健食品广告存在严重违法行为,其中报纸广告15 301次,电视广告7 090次。针对保健食品广告乱象丛生的现状,《保健食品命名规定》和《保健食品广告审查暂行规定》等相关条例,规定保健食品命名必须符合命名指南原则,广告不得肆意宣传夸大保健食品的治疗作用。针对此现象,河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从2009年开始,把涉嫌违法的保健食品广告,在局网站上予以公布,以提高消费者的维权意识[5]。

1.2.5.3 行业信誉度不高“中国保健食品市场‘3.15’年度调查”结果显示,超过70%的消费者需要或很需要保健品。在购买保健品时36.1%的消费者注重功效;33.3%的消费者注重品牌;19.6%的消费者注重市场口碑;只有1.9%的消费者注重价格。在对保健食品品质的满意度上,有48.2%的消费者选择不满意;不太满意的消费者为26.8%;一般满意的有17.3%;比较满意和很满意的合计7.8%。在认为保健食品虚假宣传现象如何方面,有48.8%的消费者认为极为严重;认为相当严重的占26.2%;认为存在虚假宣传的为20.2%;只有4.2%的消费者认为不严重。河南省同样存在保健食品行业信誉度不高的现状。以新乡市为例,调查经营保健食品的单位或个人590家,无卫生许可证117家,占19.83%,存在虚假、疗效宣传现象299家,占50.68%其中保健食品专营店20余家,均持有卫生许可证,18家存在虚假、疗效宣传现象;商场、超市430个,12家无卫生许可证,156家存在虚假、疗效宣传现象;药店36个,5家无卫生许可证,28家存在虚假、疗效宣传现象;计生用品店或柜窗86个,82家无卫生许可证,均存在虚假、疗效宣传现象;医院药房6家,均无卫生许可3家存在虚假、疗效宣传现象;以健康讲座、街头兜售、上门推销等传销或变相传销形式12家(人),均无卫生许可证、均存在虚假、疗效宣传现象。共检查保健食品324种,根据标识,有批准文号的122种,占37.65%,其中经卫生部批准68种,占55.73%,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12种,占9.84%,经省级或市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42种,占34.43%;未取得保健食品批准证书202种,占62.34%;未索取检验报告单232种,占71.60%[6]。

2 河南省保健食品发展的对策

2.1 强化保健食品Gmp,落实到位

《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GB17405)(以下简称保健食品Gmp)是一个国家强制标准,但其自1999年1月1日正式实施以来效果却并不理想,实际推行中面临不少尴尬。“77号文”只是卫生部的规范性文件,如果各省级地方政府规章中未将Gmp认证作为其保健食品生产企业许可条件之一,则“77号文”对于保健食品生产企业许可就不具有约束力。因此在实际执行中,应该强化保健食品Gmp的认证监管,做到认证合理,监管到位,过程严把关,并且定期抽查。对于有Gmp认证证书,但两次抽查验收不合格的企业,要予以取缔Gmp证书[7-8]。

2.2 提高市场准入,加强从业人员管理

基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办理保健食品行政许可中,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保健食品申请许可存在面广、从业人员复杂而文化水平素质又良莠不齐的现状。相对药品从业人员来说,保健食品的从业人员并无硬性的素质指标要求,如没有专业技术职称的要求,在学历上也无明确要求,因此,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这就给基层监管人员受理保健食品许可的工作带来很多困难。鉴于实际监管工作中遇到的上述情形,应从法律法规上对保健食品从业人员的标准予以明确。经营单位最少要有两名从业人员,且要取得相关技术职称。在职称方面可向《药品管理法》的规定看齐。

2.3 提高申评标准

鉴于河南省保健食品申报功能雷同,同质化现象严重的情况,应该明确保健食品功能认定标准,以法律的形式出台文件,并对评定专家资格进行认定。比如按照国家现行保健食品功能认定,每种保健食品不得申报三种以上功能[9]。

2.4 严厉打击违法保健食品广告

现有法律已经对保健食品广告作了明确规定,但违法广告现象还是屡禁不止。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执法不严,处理结果较轻。因此,对于保健食品违法广告企业,应该在药监局网站以及媒体广告予以批评,并处以一定数目的罚款,再次违法的企业,责令停止生产和销售,进行整顿[10]。

2.5 各部门齐心协力,提高监管职能

以《食品安全法》为主导的现行食品安全法律框架体系,确立了由卫生、质监、工商、食品药品监督、农业等部门分段合作、形成监管合力的监管模式,并提出了“地方政府负总责”的统筹监管理念。以河南省漯河市为例,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牵头组织质量监督、工商管理、卫生行政等部门在辖区内联合开展保健食品集中整治行动,通过采取四项措施进一步强化保健食品安全监管,全力保证保健食品整治达到“四个100%”,即保健食品企业生产许可证获证率达到100%,保健食品经营企业销售的保健食品索证率达到100%,保健食品广告审查率达到100%,对涉及保健食品举报投诉案件的查处率达到100%。多部门的通力合作,一方面可以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另一方面可以从生产准入、市场监管等各个方面层层把关[11-12]。

综上所述,河南省保健食品产业起步晚,企业生产规模较小,数量不多,市场占有率不高,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认知度,但河南有其自身的独特优势和产业基础,结合市场现状,提出对策和建议,河南省保健食品在各部门通力合作,共同配合以及严格的监督监管下,必定能迎来美好的春天。

[参考文献]

[1]李晓玉,包大跃,张绍勇.保健食品的发展及其管理现状[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1998,6(1):16.

[2]刘双江,蒋卓勤,杨德胜.保健食品的现状和监管探讨[J].中药材,2006, 4(3):404.

[3]邢冬青,邱服斌.对保健食品的现状分析及监管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2011,5(3):5.

[4]徐学娜.保健食品市场乱象“揭秘”[n].中国医药报,2012-02-10(3).

[5]张书芳,詹宣,张光明.河南省保健食品标识现状调查分析[J].消费与流通,2004,(5):31.

[6]王勇.新乡市保健食品市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9,(3):221.

[7]李军辉.河南漯河:力促保健食品整治达到“四个100%”[n].中国医药报,2009-06-11(3).

[8]诸葛立鹰.保健食品Gmp:亟待走出尴尬[n].中国医药报,2012-04-13(3).

[9]陈军.我国保健食品行业发展困境原因探讨及对策[J].科技创业月刊,2009,(4):79.

[10]周玉涛.宛西制药进军保健食品市场[n].中国药店,2012(4):152.

[11]卫生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食品卫生法[S].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9号,1995.

进口食品市场现状篇3

关键词:大学生;进口食品;消费行为

一、我国进口食品发展状况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内家庭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吃穿住行”中的“吃”更为重视,进口食品在国内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背景下进入人们的消费视线。加之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以及上海自贸区不断完善自身功能,使得进口食品高效的进入中国市场。随着中国市场的打开以及政策放宽,进口食品是不可忽视的经济增长点。另外高校招生大众化和普及,超过3000万的对自身消费健康和时尚更加重视在校大学生对进口食品的消费是一股潜在的力量。以下是我们对上海市松江大学城、南汇大学城、临港大学城和杨浦大学城的调研情况。其中向大学生发放500份,实际回收467问卷,问卷有效392份。

1.我国进口食品进口量与消费量

在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大潮流下,国内家庭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吃穿住行”中的“吃”更为重视,随着国内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吃”的健康已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在此环境下,进口食品以其优质保证走进中国市场。即使进口食品的价格相对于国产食品要高,但人们更愿意在增加一定食品支出来提高健康保障。近5年中国进口食品规模年均增长21.2%,比同期进口增速快3.2个百分点;食品贸易逆差持续扩大,5年来食品净进口扩大2.3倍[2]。单单是2012年,我国就消费掉630亿人民币的进口食品。进口食品的发展在社会经济健康发展不容小觑的一股力量。而消费这些进口食品的主要人群是接受过西方文化影响、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主力军的“80”后、“90”后(见表)。

2.进口食品进口方式与购买方式

进口食品主要是先是通过中国进出口港口,经国家质检局检测合格之后流入中国市场,上海自贸区的进一步发展也将提高进口食品流入中国市场的效率,缩短进口食品停港时间,减少食品过期风险。

进口食品主要是通过网络购买,超级市场购买以及一些进口食品零售店。随着网络科技和经济的蓬勃发展,人们越来越青睐能提高方便和节省时间的网络购物。同样街道旁边以及大学校园内的零售店也是年轻人经常光顾的地方(见表)。

3.进口食品的的潜在消费群体――大学生

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经济发展与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家还在不断加大的教育事业的投资。高等院校近十几年来的扩招,已经让高校教育走向大众化。超过3000万人的在校大学生将是拉动我国经济稳步、快速、健康发展的新兴力量,具有潜在的消费能力(见下表)。

表上海大学生进口食品消费综合情况

二、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因子与特征

大学生消费行为是指在校大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根据其经济条件状况和自身需求而产生的一个消耗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过程。80%以上的在校大学生是依赖父母提供的供给,他们具有稳定的经济来源。而食品消费支出又在大学生消费生活中占有大部分。由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带来的家庭可支配收入增加也为大学生消费进口食品提供可能。

1.影响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因素

影响大学生消费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时代大背景的影响。在校大学生绝大部分为“90”后,他们是在改革开放,计划生育以及教育不断普及的大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同时受到西方思想文化影响,也乐于接受外来新事物。

(2)互联网的发展带来的影响。二十世纪末期到二十一世纪初期电视机引领了电视消费、获取信息、娱乐的潮流。近几十年来,互联网更好的融合了电视机的优点同时增加用户的自主性。互联网给当代大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方式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他们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时事政治、学习、娱乐、购物、聊天度过一天。

(3)家庭环境和经济状况的影响。家庭是个是人生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亲和性、针对性、权威性、特殊性、普遍性是家庭的主要特点,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从小受到父母正确消费观念影响的大学生往往会不会受到自身家庭经济状况影响都会合理消费。相反,如果父母喜欢追求时尚,超前消费,其子女也会有相似的消费行为。

(4)大学生心智尚未达到真正成熟。到目前,大学生绝大部分为离开父母的住校学生。很多人都是头一次离开父母独自在大学生活生活很长时间,每个月的生活费不知道如何合理使用。

(5)大学校园环境的影响。与高中不同,大学生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与学校同龄人一起度过,因而往往受到他们影响较大。

2.在大学生消费行为因素影响下所表现出的消费行为特征

(1)食品消费情绪化与从众性相结合。情绪是一种躯体和精神上的复杂的变化模式,包括生理唤醒"感觉"认知过程以及行为反应,是对个人知觉到的独特处境反应。同样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也表现出一定的情绪化。脱离了高中繁忙的学习状态,完全令人放松的大学生活使得大部分大学生将注意力放在其他方面。稳定的经济来源使得他们可以最大程度上购买能使自己生理和心理需求满足的商品。对于食品消费具有一定连续性也是食品消费情绪化的一种表现,第一次食品消费达到满意之后,消费者往往会连续购买该类食品或同一企业的其他食品,还会推荐周围同学购买消费。大学生之间有盲目的从众性消费倾向,最近微信朋友圈流行起来的海外进口零食代购已经掀起了大学生购买进口零食的一股新浪潮。

(2)食品消费计划性较差。独生子女父母疼爱有加,周围同学所形成的不合理消费理念也导致大学生食品消费无计划,大学生消费很有计划性的只为少数,而五成以上的大学生计划性不强,在对大学生进行的调查中,“计划性不强”和“无计划性消费”有较为明显的表现为:大学生会因为一些诱因而去购买一件现在并不需要的物品、大学生会经常或有时购买一些促销产品。

(3)受到互联网和其他传媒影响,重视食品品牌和外观设计。互联网已成为大学生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一打开电脑看电影、看直播,大街上的显示屏等等充斥着各种形形的商业广告。日积月累的宣传使大脑出现消费的潜意识,另外大学生心智尚未真正成熟导致他们无法抵制诱惑。另外当代大学生个性较强和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他们乐于接受包装精美,形状新颖的进口食品。还受到当今高校追求前卫、名牌、高消费的消费趋势影响,使得大学生越来越重视商品的时尚和外观。

三、大学生进口食品消费行为利弊分析及合理建议

我国进口食品发展状况以及大学生作为不可忽视的进口食品的消费群体,根据大学生在消费行为因素影响下的消费行为特征,我们给企业以及食品安全监测部门提供以下几点建议:

1.大学生消费行为特点带来的商机

根据大学生消费行为特征以及进口食品在我国市场的发展情景,再结合我们所发放的500份、实际收回437份问卷显示目前大学生在进口食品消费这块有经济实力去消费,尤其是从消费对象来看,有64.5%的进口食品消费集中在进口膨化食品、牛奶、饮料、饼干。由此我们判断大学生进口食品消费可以带来的商机有:推动线上与线下进口食品销售发展。经常进行网购的通常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一批人群,高校大学生无疑是网购的主力军。商家通过开设网上进口食品消费平台,拓宽进口渠道,为大学生提供多品种的食品选择。进行网络广告宣传,请明星代言造势。迎合大学生追赶时髦,崇拜明星消费心理。线下通过大学城零售店销售进口食品。以大学城为依托,建立进口零食销售连锁店。发挥零售店比网络购物方便快捷的优势与能与能与实物直接接触的优势。零售店可以在自己门店进行广告宣传,雇佣校区大学生散发传单,依托实体零售店建立大学城区域内网络下单的进口食品送上门服务。

2.进口食品潜在的忧患

进口食品利润大,一些本国的不法商贩假冒进口食品,导致市场上有大量的国产“进口食品”。进口食品自身也存在一些食品安全问题。2013年我国从进口报检中检出不合格食品11023批,占进口食品的1.14%。我国进口食品来源地主要包括:日本、韩国、中国香港、美国、意大利、德国、中国台湾、瑞士等国家或地区。国外厂家利用国人对进口食品的过度信赖,降低自身生产标准或者将无法再本国上市的不合格食品销售到中国市场。这些国内假冒食品和国外不合格食品对于不知情的零售店和网店卖方很可能会导致他们商誉受损,也带来国内消费者饮食安全问题。

3.进口食品销售建议

网络进口食品商店和大学城连锁零售店依托自贸区平台,拓宽进货渠道增加进口食品的选择性。食品安全是网店和实体店立足的根本,这要求进货商自身应该通过正规渠道购进商品。网店和零售店可以根据大学生食品消费情绪化与从众性特点,做到消费首次让消费者满意,实体店可以进行高校小广告、传单等较为传统的方式宣传,地理优势明显见效快。雇佣大学生群体进行校园市场营销,增强亲和力消费。大学生食品消费计划较差,商家可以通过促销打折、大学城进口食品展等吸引大学生群体目光。迎合大学生追求商品的时尚和外观心理,零售店和网店对进口食品进行个性十足的包装,彰显大学生个性。

4.进口食品安全建议

第一,对进口食品的包装材料的安全性的加强科学研究。食品包装标签规范化,注明食品所含成分。第二,出入境检验检疫与海关、边防等部门进行配合,打击食品非法走私入境活动,降低不合格进口食品的几率。第三,提高进口食品安全检测能力,培养和引进相关人才,建立和完善检测体制和系统。推进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指导企业通过依法经营、诚实守信发家致富。第四,对国外生产加工企业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的进行评估和管理。第五,对进出口食品安全的监控力度进行强化。第六,进口食品的后续工作也需要监督管理,完善存在问题食品召回机制。

进口食品虽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只要从进口食品安全和从规范进口商的进口渠道出发,就可以减轻问题食品的不利影响,推动我国市场经济更好更快、多方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榕梓.进口食品来袭安全成忧[J].中国对外贸易,2014,(08):64-65.

[2]刘喜怀.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特征及市场开发[J].学术交流,2013,(03):216-219.

[3]朱晓辰.论网购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J].商业时代,2013,(22):55-57.

[4]中国人去年吃掉630亿进口食品[J].中国食品学报,2013,(10):176.

[5]吴琪.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9,(01):13-18.

[6]张干群.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4.

[7]吴茜.大学生消费行为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

进口食品市场现状篇4

2006年4月28日13:12时,梅河口市某中型酒店就餐的60名顾客在用餐后先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头晕症状。梅河口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办公室接到报告后立即赶赴现场,经流行病学调查,判定为食用经甲醛处理的鱿鱼引起的食物中毒。

流行病学调查

60名顾客所食用的共同食物为炒鱿鱼、溜肉片、馒头。现场卫生学调查显示,该餐厅卫生设施齐全,各岗位有专人负责,从业人员均持健康证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操作过程符合卫生要求,不存在交叉污染的可能。生产原料新鲜,感官性状符合卫生要求,排除食用腐败变质食物的可能。面粉、猪肉持有同批次的质检部门的质量检测报告书,为合格产品。鱿鱼为梅河口市某保鲜厂从外地购进,无卫生检测报告书。

临床资料

60名中毒者潜伏期为20~35分钟,症状表现为恶心(100%)、呕吐(83%)、头晕(50%)。55名中毒者在医院接受对症治疗,48小时后全部痊愈出院;其他5名症状自然消退。

实验室检测

抽取原料5份(该餐厅购进同产地、同批次鱿鱼2份,从保鲜厂购进同产地、同批次鱿鱼2份和当地海鲜市场上鱿鱼1份)、剩余食物20份(炒鱿鱼、溜肉片各9份,馒头2份)、留样食物3份(焖鱿鱼、溜肉片、馒头各1份)和呕吐物20份,对原料依据卫生部颁布方法(卫法监发[2001]159号)食品中甲醛次硫酸钠的测定方法做甲醛检测。对剩余食物、留样食物、呕吐物做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检测。

检测结果显示,4份外地产鱿鱼甲醛呈强阳性,当地海鲜市场的鱿鱼甲醛呈阴性;剩余食物、留样食物、呕吐物微生物检测全部呈阴性。见表1。

(注:对以上45个样品先进行的微生物检测,细菌性中毒被排除后,做的理化检测,对亚硝酸盐,农药残留等都做了相应的检测。)

讨论

进口食品市场现状篇5

关键词街头食品食源性疾患食品安全消毒

为了解梅河口市街头食品摊点的卫生状况,对今后街头食品的卫生监督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于2007年5~7月份对梅河口城区街头食品摊点进行调查。

对象与方法

对象:2007年5~7月梅河口城区范围内所有街头食品摊点。

内容:有效卫生许可证、有效健康证及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现场卫生状况及卫生设施使用情况,周围环境卫生状况、餐饮具清洗消毒等。

方法:餐具卫生采用随机进行监测,用大肠菌群快速纸片法,结果评价依据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GB14934-94)。其他调查项目采用普查的方法,运用统一的表格和方法记录数据。

结果与分析

共检查各类街头食品摊点219户,其中饮食类39户(豆浆、油条、地方小吃等),烧烤、海鲜排档类115户,其他类65户(饮料、冷饮等)。从业人员501人。

持证情况:街头摊点无证经营现象严重,平均持有效卫生许可证率只有42.46%,从业人员持有效健康证及卫生培训合格证率38.72%。说明街头食品无证经营相当严重。

餐饮具卫生状况:通过随机抽样对75户饮食摊点的餐具进行监测,共抽查300份餐具,合格率21.6%(65/300)。调查发现街头食品摊点基本没有采取任何方式消毒餐具和用具。

现场卫生状况及卫生设施情况:①经营场所卫生(表1):绝大部分街头食品有固定的指定地点经营,经营面积大小不一(经营规模大小),基本都有简易的大棚(顶),无上、下水设施,无洁净的水源供应,污水随地倾倒,自备的污物桶,容量较小,无盖,甚至有的摊点随地堆放垃圾,无防尘,防蝇设施,极易造成食物污染,发生食品安全事故。②经营过程卫生情况:绝大部分食品摊点餐饮具洗涮不净,餐具使用前未消毒,经营单位容器、餐具混放生、熟食品,直接入口食品无包装或清洁外罩或覆盖物,这样极易造成食物污染或交叉污染,引起食源性疾患。③基本卫生设施情况:基本卫生设施不全是街头食品整体水平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如经营场所布局不合理,交叉污染环节多,防尘、防蝇、防腐设施不全,没有与餐具洗刷、消毒、保洁相适应的设施,没有污水、污物存放的设施。因此,加强街头食品基本卫生设施建设尤为必要。④卫生意识、卫生知识知晓情况:有相当一部分食品从业人员不懂《食品卫生法》,卫生意识淡薄、卫生知识掌握极差,缺乏良好的卫生习惯、卫生素养,上岗着装不洁不整、油污灰黑等,这都是存在诸多卫生隐患的根源,可见提高人们的卫生意识非常重要。

讨论

街头食品摊点基本上是个体经营,经济基础差。从业人员大部分文化素质低,卫生知识缺乏。经营者只注重经济效益,对卫生不够重视,甚至有拒绝卫生监督检查及卫生监督员的技术指导的现象。街头食品摊点由于涉及面广,卫生状况差,难管理的特点,已成为各地卫生管理的共同难题[1]。为了进一步加强对街头食品的管理,提出几点管理对策。

大力开展卫生知识及法制宣传:卫生行政部门应积极争取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的配合和支持,采取多种方式,立体的向广大人民群众广泛深入的宣传食品卫生知识和食品卫生法规,提高人民群众的卫生意识和卫生法制观念。同时鼓励和支持群众对违反食品卫生法规的现象进行举报、监督。

政府重视,部门协调:街头食品的卫生监督管理涉及到卫生、工商、城市监察大队等部门。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由政府召集协调各部门共同学习《食品卫生法》及《街头食品卫生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法规,进一步明确卫生、公安、工商、城管、农牧等部门在街头摊点管理工作中的职能,做到各司其职,互相协调,齐抓共管。

严格把好发证关:发放卫生许可证必须严格按照办证程序,对申请单位必须先进行现场卫生状况审查,审查合格者才能发放卫生许可证,杜绝没有审查照样发证的现象。对一些卫生状况差、卫生设施缺乏,周围环境不洁的摊点,应给予技术指导和帮助,限期改进和完善,达到卫生要求的,发给卫生许可证,否则予以取缔。

指导食品经营者完善基本卫生设施,搞好容器、餐具的消毒工作:经营者应该严格按照《食品卫生法》及《街头食品卫生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法规的规定,达到经营街头食品的基本卫生要求,建立一处餐具集中洗刷、消毒、保洁、配送的消毒中心,为街头食品提供安全卫生消毒合格的餐饮具。

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及卫生知识培训工作:街头食品摊点的从业人员流动性较大,经营者往往只注重经济效益,不愿意主动花钱办理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造成从业人员无证上岗的现象时有发生,给街头食品安全带来了隐患,也给卫生监督带来了难度。因此应该加强巡回监督,对没有有效健康证及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者,限期给予补办,否则给予严肃处理。对持有健康证者,无论是哪个地方办理,只要经过相应的卫生知识培训合格,可以继续使用,以免增加从业者的经济负担和造成抵触情绪[2]。

统一规划,加强管理:选择环境卫生较好的,人口相对较集中的合适场地,筹建贸易市场,尽量使零散食品摊点和流动摊贩按规划到指定市场经营,将街头食品纳入城市规划,以便统一管理,提高食品的卫生质量,保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进口食品市场现状篇6

一、我国食油现状和“十五”计划时期及*1年预测

(一)我国食油现状。*3年度我国全面放开了食油购销价格的经营。7年来,食油市场发生了重大变化:食油生产创新纪录,消费快速增加,产消平衡由多变缺,我国已成为食油净进口国,油脂加工技术设备进步较快。

1.食油生产创新纪录。*3—l999年的7年间,我国食油生产呈增产----减产----大增产波浪式向前发展。*3年度,国家取消了食油计划收购,放开了收购价格和收购市场,实行多渠道经营,多年来被抑制的食油需求迅速增长,导致l993年、l994年食油供给偏紧,收购价格分别上涨20.7%、57.6%。购价上涨,刺激了生产发展,到*5年食油总产量突破800万吨,是历史最高年。与此同时,国际市场的食油大量进入了国内市场。由于进口管理没有跟上,加上国际市场价格大大低于国内价格,又诱发了大量走私进口。据匡算,*5年合法进口和估计走私进口的食油总量扣除出口后,净进口食油达到437万吨,冲击了国内油料生产和油脂加工业,导致l996年国内食油生产下降,并连续徘徊了3年。*8年打击食油走私取得阶段性胜利,净进口也有减少。*9年国内食油总产量恢复并超过*5年,突破900万吨,创下9l6万吨的新纪录。

2.食油消费快速增长。*3年度国家取消了食油定量供应,放开销售价格和销售市场以后,食油消费总量(含生产性消费和生活性消费、成品食油消费和籽食籽用的油料折算成食油的消费,下同)大量增加。l999年全国社会消费总量为l133万吨,比*2年增加330万吨,年平均增加47万吨。

居民生活性消费(包括买回家的口油和食品业用油以及用作糖果、糕点原料或直接食用的花生、芝麻、葵花籽折油,下同)占消费总量的94%,是大头。从消费水平看;l999年总人口每人平均达到8.5公斤,其中:市镇人均l3公斤,乡村人均6.5公斤,分别比*2年增加2.l公斤、3.2公斤、1.3公斤。如包括种籽等社会消费,人均社会消费量为9公斤,比l992年提高2.15公斤。

食油消费质量大幅度提高,大中城市已逐步普及小包装色拉油等精炼油,各种专门用途的食油品种繁多,供应充足。

3、产消平衡由余变缺,净进口增加。九十年代以前,在消费低水平的情况下,全国食油平衡丰年有余,歉年短缺。九十年代以来,由于消费增长快,平衡出现缺口。*3年至l999年7年累计,国内产消缺口1382万吨,年平均缺口为197万吨。7年来净进口l988万吨(其中:合法净进口l613万吨,走私进口估计375万吨),年平均净进口284万吨,我国已成为食油净进口国。由于净进口大于产消缺口,社会库存增加。因进口的食油和油料价格低,有些质量还高于国内产品,大部分进入了消费领域;而国产食油和油料质量次,价格高,销路不好,形成积压。

4、油脂加工技术和装备进步较快。通过引进、改造、新建和合资等各种形式,精炼油、各种专用泊的设备和技术有较大发展,部分大型油厂已处于国际的同等水平。

二、对解决我国食油问题的几点看法和建议

解决我国国内食油供不应求问题,编制“十五'''',计划,必须遵循中共中央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把发展作为主题,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联系当前食油状况和今后发展趋势,研究贯彻落实的措施。

(一)解决我国食油供不应求的思路。从各方面反映情况看来,大多数同志认为:在大力发展国内油料生产、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同时,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解决我国国内食油供不应求,这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主要理由和根据是:

l.今后5一l0年,国内食油做到自给是不太现实的。从消费看,今后几年人口仍是刚性增长,消费需求年年增加;现在我国食油人均消费水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随着生活进入小康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消费水平要适当提高;食品业、餐饮业、旅游业及相关工业的发展,社会用油量将增加,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当然,有些情况和相关因素,对食油消费需求会有些影响。如植物油与动物油可以互相替代,动物油多了,将顶替部分植物油,但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讲求营养、卫生、科学、合理,食用植物油的会增多,食用动物油的将减少。又如食油价格的高低,对食油的消费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由于油脂在居民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很小,如果食油价格不是暴涨,而是小幅上升,居民在经济上一般是可以承受的。l993一*9年的7年中,油脂类零售价格指数有5年是上升的,其中2年涨幅为ll.6%和6l.4%,食油消费并未减少,城镇居民消费由人均9.7公斤增加到l3公斤。由此可见,如果不发生异常变化,今后5一10年食油消费进一步增长的趋势不会改变,并向优质、多品种、多档次发展。

增加国内油料生产,有诸多有利因素,有较大潜力。今后5-10年,油料播种面积虽然会有所扩大,单产也会提高,总产会继续上升。但由于我国总耕地有限,粮食面积要保证l6.5至16.6亿亩;退耕还林、还湖、还草、还湿地,要退出部分耕地;发展出口创汇农业、高效农业,要占用一些耕地;基本建设也要占用一些耕地。因此,在总耕地不增加的情况下,要大规模扩大油料种植面积,大幅度提高食油总产量是不现实的。我们试算,今后每年平均增产十多万吨,是能实现的,而且可能超过,但不能满足新增长的需求,更没有能力扭转多年来形成的年净进口*万吨以上的现状。

2.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既享受应有的权利,又在市场准入配额、关税等方面承担义务。据有关媒体报导,按照中国与美国、加拿大、马来西亚三国谈判协议,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第一年,进口豆油、菜籽油、棕榈油的配额为380万吨,*5年增加到773万吨。虽然进口配额只是承诺的市场准入机会,不是当年进口必须购买数量,但涉及许多国家,多达几百万吨的准入配额,并且有一半是加入世贸组织协议规定应由非国有企业经营的准入配额,国内市场又有需求,今后几年,我国总是要进口相当数量食油的。

3.从价格上看,目前国际市场油脂、油料价格普遍比国内低,有些品种质量优于国内,企业经营进口食油、油料有利可图。有配额的,企业积极进口,不用配额的如大豆、油菜籽等,也会进入我国市场。当然,国际市场油价将随供求情况而变化。但国外油料多是规模化生产,成本较低,而我国则是农户分散生产,成本相对较高,价差是当前客观存在,而缩小这种差距,需要一定时间的努力。

4.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优势互补是大趋势。根据比较利益理论,我国利用自身资源禀赋的优势,出口劳动密集型、创汇高的产品,进口国内资源短缺而国际价格相对低于国内的食油,在经济上也是合算的。

5.我国食油进出口贸易在国际食油市场上占相当大的比重。l998年,我国进口的食油占世界食油贸易量的7.5%,排第二位;进口油料今年已居第一位。在出口方面,我国出口芝麻居世界贸易量的第三位,出口花生仁居世界的第四位。由此可见,我国食油、油料进出口贸易在国际食油、油料市场上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完全可以而且应当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妥善运筹,灵活操作,积极开展食油、油料进出口贸易,开展国际经济交流,以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满足人民生活提高的需求。

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解决我国食油需求,意味着今后5-10年我国食油净进口量有所增加,约占消费量的1/4到1/3。这是一件关系重大的事,涉及到生产、流通的多个经济部门、众多企业和广大群众。对其必要性、可能性及其重要意义必须取得共识,以便密切配合,共同行动,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二)研究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食油方面的应对措施,减轻对国内食油市场的冲击程度。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给油脂行业带来许多新的机遇,如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国内食油生产、扩大出口等。但在当前条件下,油脂行业也将受到较大的冲击,主要有三方面:一是进口食油配额增加。如上所述,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第一年,进口食油配额将达380万吨,比*5-*9年5年实际进口平均数增加100万吨;*5年进口配额将达773万吨;进口大豆不受配额限制。这样,今后我国进口食油和油料的数量,很可能较大幅度上升。二是关税税率降低。据报道,对外协议,豆油配额以内的税率由现在的l3%降到9%,这将刺激食油进口。三是私营比重扩大。据报道,我国加人世贸组织第一年,要允许私人资本经营食油占50%,这也有利于食油进口。

根据上述情况,及时研究应对措施,趋利避害,以减轻对国内食油市场的冲击程度,是很必要,也很迫切。

1.从宏观上,把握好每年实际进口食油的“度”至关重要。进口数量太少,不能弥补国内产消缺口,满足不了市场需求;进口过多,会形成国内库存积压,价格下滑,影响生产和经营。这些方面,过去有过经验教训,应当吸取。

2、食油经营要坚持有进有出,在数量上做到进口多于出口?出口应是赚钱的品种如花生、芝麻及其他高附加值的产品,进口应是市场需要、价格较低又符合质量要求的品种。

3、充分运用价值规律的杠杆作用,适当多进口油料,支持国内油脂加工业生产,减少工人下岗压力,并取得更多的油粕作饲料。

4、规范加工贸易,继续打击食油走私进动。

5、改进食油进口配额的管理。配额的分配,要重点照顾大中城市和缺油省区。为了增强透明度,体现公平、公开、公正原则,还可考虑逐步试行配额招标或拍卖等多种方式,配额售价高于进口成本价的差价上交财政。同时,发放配额时要同国际市场油价一起考虑,避免因发放配额时集中对外订货,引起国际油价上涨,我们在经济上吃亏。

6、为了避免或减少内耗,进口可考虑联合对外订货,避免多头对外、互相抬价;出口退税可实行同价格挂钩,同等产品出口价格低的少退税或不退税,避免互相压价出口。

7、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企业,到国外投资建油料生产和加工基地,以取得稳定货源。

8、利用乌拉圭回合通过的“绿箱政策,'''',支持优质、高效油料生产,包括改良品种、改进耕作技术等;支持油脂加工的技术更新改造和科技开发,延长产业链,加强产品的宣传、推广,拓宽出口渠道,多出口优质油脂、油料及其系列产品。

9、组建油脂产业化经营集团。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现有的为数众多的规模小、设备和管理差、分散经营的油脂企业,面对世界上的大公司、大集团,竞争显然处于劣势。必须加快国有油脂企业改革的进程,实行资产重组和制度创新。可考虑,以实力强、信誉好、素质高的大公司为基础,以资产为纽带,以经营为链条,联合其他单位,组成几个具有现代企业特点的油脂产业化经营企业集团或控股公司。集生产、营销、加工、储运、科研、服务为一体,发挥群体优势,开展内外贸合一的营销,并在严格规范的监督机制下,允许参与国际食油期货贸易,以便在剧烈的食油市场竞争中,占据应有地位,发挥骨干作用。

l0、把专项食油储备(战备食油除外)同食油进出口结合起来做。在国际食油价格低时多进一点,储备起来;在国际食油价格高时,用储备食油供应国内市场。这样做,既可调节国内市场供求,经济上有利,还便于推陈储新、进行轮换。

ll、大豆应从粮食总产量及相关统计中分离出来,作为油料作物对待和统计,以便同国际接轨。

12、充分利用过渡期做好工作。从加入世贸组织到取消进口配额等措施,有5年时间。我们要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加强学习和培训人员,熟练掌握和运用世贸组织的有关规则和法律,结合我国国情油情,及时采取灵活有效措施,在不违背世贸组织规定的原则下,开展有利于我国的国际食油贸易。

(三)在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中,大力发展优质油料,增加食泊的有效供给。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我国农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要进行战略性调整的精神,对种植业结构要求在坚持产量、质量、结构、效益四者统一的基础上,突出调整区域布局、作物结构和品种品质结构,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压缩市场上滞销的劣质产品,发展市场上需要的优质产品,已成为当前调整种植业结构的普遍要求。

目前,粮棉等许多农产品普遍出现了阶段性、结构性的供过于求,品质较差的北方春小麦、南方早籼稻和冬小麦的种植面积都将有所减少,这就为发展市场上需要的而且是产不足消的油料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我们应当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采取得力措施,积极促进优质油料生产的发展,增加食油的有效供给。

l.在“十五'''',计划期间,要逐步增加油料的种植面积。

据了解,农业部已提出*0年至*2年农作物调整规划:全国油料播种面积增加到2.3亿商,比l999年扩大*0万亩。我们认为这个规划是能够实现的,到*5年甚至2010年,还有条件再适当扩大一些。从几个主要油料的情况看:

油菜籽:我国南方省区今年压缩早籼稻、小麦的种植面积后,一般都扩大了油菜面积。全国夏收油菜播种面积已经达到11535万亩,比*9年增加l065万商,增长l0%。收获油菜籽总产量l059万吨,比*9年增加l04万吨,增长l0.9%。在长江流域和黄淮之间,农民都有种植油菜的习惯和经验,冬闲田比较多,发展油菜的潜力还很大;在西北地区,如青海、新疆等地,油菜质量较好,单产高,应当继续发展。

大豆:今年许多北方地区压缩了春小麦和部分玉米的种植面积,扩大了大豆的种植面积。如黑龙江省在玉米种植带腾出400万亩用于恢复和发展大豆生产。吉林、辽宁也增加了大豆的种植面积。华北和黄淮地区今年的大豆面积也比去年增加l0%左右。我国本来是大豆的故乡,l993年播种面积曾达到14l80万商。近几年因比较效益不高,生产下滑,l998年只有l2750万窗,比*3年减少1430万亩。今后几年调整种植业结构,经过努力,至少恢复到*3年水平,应该说是没有问题的。何况大豆不仅是重要的油源,而且是发展养殖业、食品工业的重要支柱。大豆产业现状已经引起各级政府的关注,经国务院批准,由农业部、卫生部、教育部和国家轻工业局组织实施了“国家大豆行动计划",提升大豆产业化水平,已成为实际行动,发展大豆生产前景十分广阔。

花生:在我国油料作物中,花生生产较为稳定,发展也很快。1978年全国花生种植面积为2650万窗,*8年已增加到6059万亩,增长l.28倍。因其单产高,质量好,在国内、国际市场竞争中,具有相当优势。花生及芝麻不仅可以榨油,而且可以食用,是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应继续保持稳定发展的势头,争取在*5年花生达到6l50万商左右,20l0年达到6300万商左右。

2.至关重要的,是要充分发挥和依靠科技力量,提高油料品质和单产,发展国内外市场需要的优质、高产、高效的油料品种。

我国大豆和油菜籽的质量与国外比较,有相当差距。比如油菜籽的含油率,国产比进口低2个百分点左右。国产大豆含油率比国外低1一2个百分点。再加上国外是规模生产,单产高,成本低,以其质优价廉,大量进入国内市场,必然会冲击国内的生产和经营。所以,要想把油料生产真正发展起来,关键是要依靠科技,改良品种,提高品质,发展优质高油、高蛋白大豆,发展“双低,,油菜。同时,要提高单产,降低成本,增强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能够销得出去,使农民增产增收。由此看来,发展油料自身也要调整品种品质结构,不能忽视市场导向,形成新的积压。必须把优化品种、品质放在突出的位置上,优质才有市场,优质才有效益。

3.在发展油料的生产布局上,要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因地制宜,发挥本地资源、经济、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引导农民积极发展适宜于本地种植的油料品种,才能适应市场需要,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比如山东荷泽地区是老粮食生产基地,近几年他们抓住老黄河故道适宜种植花生的有利条件,每年以15万商的速度扩大花生种植面积,全区由*6年的l23.3万亩发展到*9年的l67.3万亩,使该地区花生总产步入全省前三位49农业种植结构趋向合理,农民收入也有较多增加。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区之间土壤、气候差异很大,油料品种很多,资源丰富。发展油料除了要抓主要品种、主要产区外,还要根据各个地区的具体情况,抓紧适合当地种植的品种,如芝麻、油茶、向日葵、胡麻、核桃等等油料的生产和棉籽的榨油。结合当前开发大西北、退耕还林的有利时机,发展适合当地种植又不影响生态的各种油料的生产,以增加油源。

4.在工作方法上,要因势利导,多作典型示范,多向农民宣传解释?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和生产经营自。

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油料,主体是农民。种什么,不种什么,都应由农民自主决定,不能强迫命令。为了减少调整种植结构的盲目性,政府和有关部门做好引导与服务工作,也是很重要的。一是搞好规划。二是搞好示范,做给农民看,帮助农民总结调整种植结构的先进经验。三是组织提供信息、技术、生产资料和市场购销等方面的服务。特别是油脂流通部门,要从提供市场信息、搞好产销衔接、坚持优质优价、搞好订单农业等方面,大力促进优质油料的生产。

(四)调整油脂工业布局,开展精深加工,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对国有油脂工业进行调整和重组,是贯彻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适应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新形势的需要,也是国有油脂企业改革的重要方面。我国的油脂工业,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在食油短缺的情况下,基本按照行政区域设置的,主要是为了保证当时低水平的食油定量供应。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虽也引进和新建一批规模较大、设备较先进的油厂,但国有油厂大多数是规模小、设备差、产品老、效率低、布局分散不能同国内外的非国有大油厂相抗衡,面临着调整、重组。今年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0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作为农业调整的重要内容,使其成为推动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积极力量”,“要立足于现有生产能力结构调整、技术改造和资产重组,不能盲目铺新摊子,搞重复建设”。“以公司带农户为主要形式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促进加工转化增值的有效途径”。以上《意见》,为油脂工业的调整和重组,指明了方向和途径。如何贯彻落实?提出一些设想,主要是:

1、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引导油脂工业形成合理的区域布局和生产规模。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食油、油料进出口贸易扩大,可有计划地在某些港口城市和原料集中产地、交通枢纽,通过对现有的国有粮油企业进行重组改造,建立厂库结合或工贸结合的联合企业或集团,进行油料的精深加工、产品配送和营销。也可根据进口大豆增多和国内大豆货源,改造重组一些大豆油厂,豆油及豆粕可出口或内销。规模:浸出油厂不低于1000吨/日,精炼厂不低于300吨/日为宜。据有关资料介绍,美国的油厂规模扩大一倍,成本降低28%。在种植比较集中、交通方便、有利于产品销售的优质油料产地,可选择一批有基础、有优势、有特点、有前景的国有油脂加工企业与乡镇企业或基地农场联营,组成以公司带农户为主要形式的贸工农一体化联合企业,促进优质油料产业化经营,规模适当扩大,并综合利用油料加工的副产物发展适销对路产品,以支持农业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2.调整产品结构,改变产品单一的现象,同时利用现有加工能力开发米糠油和玉米胚芽油等资源。我国大米加工厂拥有930万吨米糠资源,如能利用制袖,可产油l70万吨;玉米加工厂拥有880万吨胚芽资源,如能利用制油,可产油*多万吨。米糠和玉米胚芽饼通过加工还能生产食品。据报道,印度的米糠利用率达50%,而我国目前米糠、玉米胚芽两种油源利用率只有2%,应当积极开发。

此外,要重视油源的开发,特别是功能性油脂和专用油脂的开发。如各种高油酸植物油和木本油料、玉米纤维油等,能降低人体的胆固醇,有市场,效益好,潜力大。

总之,要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做到食油质量好、多品种、多档次,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要。

3.推广新技术,综合利用油料资源,开展精深加工,开发名优产品、高附加值产品,提高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油料资源的综合利用,要不断地探索和开拓。据了解,我国五十年代糠醛、六十年代肌醇、七十年代谷维素和亚油酸、八十年代油料蛋白、九十年代磷脂都形成了产品,有的甚至进入国外市场,但没有形成规模,形成气候。要认真总结经验,采取切实可行措施,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依靠科技创新,努力做到高起点、上规模、效益好、抗风险。既要重视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的开发,也要重视量大面广的大众化适销对路产品的开发,两者不能偏废。开发产品,要搞好协调、联合和产销挂钩,各司所长,优势互补,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切忌产品粗制滥造。对开发的产品,一定要精工细作,讲质量、创名牌、树信誉,搞好环保,在市场竞争中站住脚,可持续发展,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五)完善食油流通格局。全面放开食油购销价格和经营以来,逐步形成了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国有经济与非国有经济成份参与、多渠道流通、国内国外相联系的流通格局。国家还建立了食油专项储备。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完善。下面是几个反映较多的问题和我们的建议:

l.加强市场供求预测和政策研究?适时公布权威性信息,以引导生产和流通。在计划经济时期,农民的生产,企业的经营,商品价格和流通渠道,都是按照国家计划逐级下达的,农民和企业都没有自,对市场的供求状况和价格趋向也很少了解和研究。食油购销价格和经营全面放开后,农民有了生产和经营自,企业也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他们必须了解国内外市场信息,掌握商品余缺、进出口情况和价格变化,及时调整生产经营策略,以取得好的经济效益。从政府来说,也必须对食油供求总的状况做出比较准确的估计,并决定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调控市场。因此,建立比较全面、准确的产销、供求、进出口贸易预测网络,并由权威部门及时公布信息和相关政策,是从宏观上引导农民和企业按照市场需求进行运作的一个重要条件。这方面的工作需要大力加强。

2.加强食油市场建设。食油的有形市场,有单独设立的,多数是同粮食或其他商品在一起的。大体有几种类型:①集市贸易。生产者、消费者或经营者参与,直接交易,多为零售,常年开放。城市零售食油市场,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油小包装的发展,城市居民提着油瓶去打油的大为减少,逐步为超市、粮油副食品店所代替。②批发市场。一种是以现货交易为主,有场地及其他设施,现货进场,数量、质量当面验明,价格双方商定,货款两清。这种市场多设在交通方便、货源较多的产地附近,辐射一定范围,属地域性批发市场。一种是以买卖双方签订合同确定交易关系为主的批发市场,都建立了一套市场管理制度和交易规则,按规则运行。有的在行政部门的支持下,由行业协会操作,通过举办商品展示会、交流会等形式,扩大交易。这种批发市场,有省的,有地县的。据国家统计局(*9年版)《中国市场统计年鉴》介绍:l998年全国具有固定场所设施的食用植物油批发市场23个,年成交金额9.8亿元。但相当部分批发市场生意不大兴旺。③期货市场。这是市场的高级形式,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现在我国的期货市场,是综合性的,油料只有个别品种允许上市。此外,企业之间利用过去建立的购销关系或得到的信息,直接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几”的买卖,以及大工厂直接收购原料、销售成品或委托代购代销,这些买卖虽然没有通过有形的食油批发市场进行,但也是整个食油流通的组成部分。

从一些地方实践看来,健全食油市场,实行公开、公平、竞争、有序的交易,搞活食泊流通,引导和促进生产,重要的一条是完善市场自身建设,提供优质服务。现在食油是多种经济成份参与、多条渠道流通、多种交易形式并存。在这种情况下,经营者从自身的利益出发,总是选择那种能使他们的交易进行顺利、资金周转快、经济效益好的市场和交易方式进行交易。因此,各类食油市场,必须认真总结经验,根据新的情况,完善自身的功能,发挥自身的优势,在提供信息、便利交易、结清货款、代办运输等各方面提供优质服务,收费又比较低,才能吸收更多的顾客参与,使交易兴旺,市场发展。

3.加强油脂行业管理,充分发挥油脂行业协会的作用。油脂行业是一个包括购销、加工、储运各个环节,关系生产、流通、消费各方面,联系国内、国际市场的重要行业。在计划经济时期,油料生产属农业部门,食油营销和加工行业隶属于粮食部门,许多政策和做法与粮食相同。食油购销价格和经营放开以后,食油经营不同于粮食,只要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同意的企业、法人都可以经营食油,头绪多,又缺乏比较全面具体的指导性文件。现在又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需要研究解决,任务很重,应引起领导部门的重视。建议由国家计委牵头、有关部门参加,在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拟订油脂油料生产和流通的指导性文件,加强行业管理。同时,充分发挥油脂行业协会的作用。

进口食品市场现状篇7

完善的对外出口清真食品的生产经营体系。我国业已实施了清真食品发展战略并将优化完善这一发展战略,从而带动清真食品产业的加快发展。通过中国(青海)国际清真食品及用品展览会、中阿经贸论坛等平台,中国清真食品企业走出去和国际客商走进来,中外清真食品产业合作的规模和层次不断升高,出口产品的数量和种类逐步扩大,同时中国的清真食品产业逐步建立了信誉度和美名,知名度不断升高。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对外出口清真食品的生产、经营和销售的国际化体系,同时在国际部分地区已形成了中国清真食品的机构体系与市场分销网络。例如我国的一些企业和经营者已开始在东南亚、中亚等地区一些大中城市设立了直接经营清真食品的批发、零售网点,直接供应外国的市民。上诉运作措施都为我国未来扩展在海外清真食品市场奠定了有利的经营组织基础。国际清真食品认证促进中国清真食品出口。目前中国国内主要认证机构有:民族宗教事务部门(经营许可制度);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体系(监制);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清真经贸工作委员会,简称“清工委”;宁夏回族自治区清真食品国际认证中心;进口国权威机构或委托大使馆认证等。国际主要认证机构较多、也无一权威的统一认证机构,且各类认证机构的性质或有政府性质或有公司企业的盈利性机构,例如各类国际清真食品认证机构有澳大利亚国际清真认证管理局(HCaa);马来西亚伊斯兰教发展署(JaKim);埃及标准化管理局;美国伊斯兰食品和营养协会(iFnCa);美国清真基金会(aHF);马来西亚清真产业发展局(HDC)等。面对国际清真食品认证的复杂现状,我国相关政府部门积极寻求双方认证或多方认证的方式为我国的清真食品出口打开大门。例如2009年8月宁夏清真食品国际认证中心与马来西亚、泰国签订清真食品标准互认协议,并与埃及、沙特、卡塔尔等六个国家和穆斯林地区签订清真食品互认对接协议,为宁夏及全国清真食品打入全球市场拓宽了路径。

中国清真食品产业对外贸易的战略构想

1.清真食品产业对外贸易战略的指导思想。巩固与发展中国与世界穆斯林国家的伙伴关系,推进中国与世界穆斯林国家清真食品经贸活动的密切合作。利用优势规避劣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重点突破,逐步推进;多渠道、多形式、多内容、全方位开拓世界各地的清真食品市场;以高质量的优特适销清真食品为重点,积极推进中国清真食品出口贸易,逐步打开国际市场,实现中国清真食品出口贸易的可持续发展。2.清真食品产业对外贸易战略的战略目标。先行进入世界穆斯林清真食品市场,逐步扩大市场占有率,通过名、特、优清真食品,夺取其市场的竞争优胜地位,形成清真食品在该国清真食品市场的良性循环,促进清真食品产业的加速发展与整个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3.清真食品产业对外贸易战略阶段。近期以面向周边穆斯林国家的清真食品对外贸易为主;中期以面向世界各国的大中城市清真食品出口为主,同时面向临近国家直接投资或者合资建厂,从事在海外的直接生产经营;远期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清真食品产业集团。4.清真食品产业对外贸易战略的重点。在市场区域上,以穆斯林国家的大中城市市场为重点;在经贸活动方式上,以我国清真食品出口为重点;在出口商品品种上,以符合国际清真食品标准的有优势有特色的清真食品为重点;在经营主体上,以世界穆斯林商人的进口、经销、、代销的出口贸易形式为重点。5.清真食品产业对外贸易战略的突破口。通过与临近穆斯林国家的边贸活动,先行进入沿边中小城市的中层以上的消费者群体和餐饮企业;通过例如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即广州交易会、中阿经贸论坛、中国(青海)国际清真食品及用品展和中国———亚欧博览会等由国家推动的大型出口贸易展览会,搭建中外双方企业间的进出口贸易平台。

中国清真食品产业对外贸易战略的措施

进口食品市场现状篇8

从企业本身来讲,对包装升级的主要意图是改变海洋休闲食品的旧有形象,激活消费者的消费热情,实现海洋休闲食品从边缘化食品向主流食品的迈进。在一定程度上,海洋休闲食品的外包装改革是有效的,毕竟从终端陈列方面,更便于消费者对产品进行精确认知,如八宝粥作为海洋休闲食品,因为其包装迥异于传统罐头,消费者对其认识也相应位移,认为其是休闲食品而非罐头。

但进一步说,在张胜军本人看来,虽然海洋休闲食品包装对其消费人群的变异,对消费者消费频率的提高等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如果要从根本上实现海洋休闲食品完成中兴,成为如火腿肠等快速消费品一样的主流品牌食品,仅仅升级包装是远远不够的,而是必须针对目前消费市场现状,进行系统创新。

海洋休闲食品食品需要系统创新是由海洋休闲食品的市场现状决定的。

海洋休闲食品市场的四大特征

具体说,海洋休闲食品市场有产品同质化、人群小众化、渠道单一化、营销简单化四个特征。

从产品同质化来说,其主要分为外包装和内容物两部分。在外包装上,目前海洋休闲食品基本的外包装还是马口铁、塑料袋。该类型的包装简单耐用。但是,铁口罐头不便于开启,在国外,由于海洋休闲食品的普及,罐头起子基本是人手必备,但在我国,由于罐头的普及率不高,海洋海洋休闲食品的开启基本依靠手工,尽管大多产品都在罐头表面设置了拉环,一方面容易拉断,另一方面对消费者的手力也有要求,形成了对罐头消费热情的阻碍。

另外,从品牌形象角度看,长期一成不变的包装也使消费者容易形成消费认知疲劳,没有差异化的外包装在一定程度上使其竞争力与日俱下,品牌形象无法随着消费市场的升级完成相应的改变。

产品同质化的另一方面在于内容物。由于海洋休闲食品消费周期长,相当一部分需要出口,所以内容物呈现:油大、肉干、鲜味浓、口感欠佳等特点;这种特点在符合部分人口味同时,更因为一成不变而阻碍着更多人。

正是由于产品的同质化,导致了海洋休闲食品的第二个特点:人群小众化。海洋休闲食品的人群小众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海洋休闲食品的口感首先照顾的是沿海区域的人群,因此目标受众定位偏窄;2、海洋休闲食品由于腥味浓,适合热食,因此包装食品的冷食习惯,决定了产品腥味太浓,只有口味偏重者喜好,或者偶尔性品尝。

第三、海洋休闲食品的渠道单一化。从目前主流食品消费品的市场特征看,往往呈现出多渠道多层次的市场布局特点,包括超市、便利店、餐饮乃至专卖等多种渠道。但由于海洋休闲食品的消费边缘化,目前的主要渠道主要集中在流通、超市等几个狭窄的渠道,这就决定了其消费接触面的不宽等现状。

当然,对于海洋休闲食品的边缘化,更重要的原因是其第四个特点:营销简单化。由于产品同质化、人群小众化等特点,实际上只有在营销上加大力度,海洋休闲食品才有突破现状可能,实现进一步地发展。但从市场现实看,恰恰目前海洋休闲食品的营销现状处在放任自流的状态,既没有强有力的推广,也没有巧妙的促销,大多海洋休闲食品都是零散陈列在货架上,等待消费者自行寻找。实际上,正是这种没有互动沟通的营销现状更进一步加剧了海洋休闲食品的边缘化,使其成为了如一部分业界人士所说的“夕阳产业”    主流化的三大关键

实际上,要使一个看起来仿佛夕阳的产业实现中兴,正视目前主流消费的特征也就成为必须之举。

在张胜军先生看来,特征主要有三个:产品的层次化、消费的个性化和传播的大众化。

从传播的大众化来看,虽然传媒已经完成分化,任何一个单一的媒体都无法实现一统天下,但不能不看到,目前市场上真正占据主流的产品如饮料、乳品等无一不是尽最大力量占据有效阵地,实现自己品牌价值的最大化传播。实际上,只有这样,品牌产品才能在消费分化的现状上形成势能最大化,实现对目标消费群的包围,完成品牌知名度与忠诚度的打造。

从消费个性化来说,其作为传播大众化的对立面,恰恰是因为大众传媒的分化,导致了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最终使消费实现了个性化。其具体表现是,消费者往往是由于大众化传媒的影响,而去注意产品,但真正进入消费环节后,对产品品牌的判断并不依赖于媒体影响,而是从自身需求出发,希望能用产品完成自身个性需求的满足。

第三,从产品层次化来讲,实际上,正是因为传播的大众化和消费的个性化,主流市场产品往往层次出集团作战的态势。任何一个产品品牌旗下往往都会根据对市场的细分,形成系列产品,有层次有针对性地去满足消费者的个性需求。

海洋休闲食品中兴的三大创新路径

从海洋产品来看,要实现对消费者个性需求的满足,并进而形成主流消费,从根本上说,创新的根本的动力。

具体说其创新包括三部分:产品创新、消费方式创新和品牌营销创新。

从产品创新来看,其主要包括外包装和内容物的创新,实际上,目前不少海洋企业纷纷推出各种异型包装,正是这种创新的实践。而在内容物上,关键是如何打破旧有的工艺,在一个消费分化的时代去个性化满足消费需求,创新出有民族特色的,适合新一代消费者喜爱的产品。例如,在内容物上,可以引进八大菜系,用现代工艺加以工业化生产,从而形成全新的品类。

但从根本上,目前的创新之核心在消费方式创新上,如前所述,海洋休闲食品目前仅在一部分人群,在一些如佐餐、休闲时方构成消费条件。但实际上,任何一款主流产品,只有与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形成密切关系,使其成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才能在消费广度与深度达到较好水平。

在这方面,方便面、快餐食品都是典型,而在海洋休闲食品中,生鲜类也是样板,正是因为这些食品本身已经脱离了旧有的副食概念,而逐渐成为人们生活消费必需品,所以其的消费频率和消费忠诚度都将随之上升,完成了对主流消费群的占据。海洋休闲食品实际上也只有这样,通过对生活方式的提倡,深入到消费者生活中,其才能摆脱目前的非主流困境,因为消费者经常消费而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

当然,要实现这一目标,品牌营销的创新就成为海洋休闲食品创新的关键,其具体包括品牌、渠道、传播、促销等四大块。

在品牌上,只有根据产品特色与消费者的实际需求,有效定位,满足消费者的个性需求,才能因少而得多,实现品牌价值的重塑。

在渠道上,如何有效利用罐头产业的标准化优势,形成层次的渠道关系,是渠道创新的关键。从食品工业看,无论饮料,还是鸡精等产品,都是首先通过餐饮等渠道完成布局,实际上,海洋休闲食品也可以有效利用这些渠道,形成多渠道多层次的分销体系,才能最终实现消费最大化。

而在传播上,关键是在一个传播大众化的时代,要有效利用消费个性的特征,有效精准传播,完成以最小成本对最多目标消费者心智资源的占据,只有这样,海洋休闲食品才能不断拓展传播面,最终进入主流。

进口食品市场现状篇9

准确把握国际农产品市场和供需现状、趋势及特点,对于更好地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加充分、有效、安全地利用好国际市场和资源,确保国内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纵观50年来世界农产品供需和市场变化的历史,总的来看国际农产品供需和市场具有以下6个显著的特征和趋势。

国际农产品供需总体基本平衡,但区域性短缺和粮食不安全问题突出,粮食危机的风险始终存在

1961-2012年,全球谷物、油料和肉类等主要农产品产量保持上升趋势,高于同期人口增长速度,人均占有量稳步提高。但地区间不平衡、差异明显。发达国家粮食生产过剩,发展中国家供应不足,全球仍有8.42亿饥饿和营养不良人口。年度间粮食供需平衡也不稳定,期间还发生了20世纪70年代初和90年代初2次世界性粮食危机,粮食危机的威胁始终没有根除。现实表明:既存的世界粮食和农产品分配与贸易体系,不能解决地区不平衡问题,不能解决世界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保障问题。

相对有购买力的有效需求而言,国际农产品市场供给充裕,曾在相当时期内呈现供过于求的状况

尽管世界上存在大量贫困和营养不良人口,但由于缺乏必要的购买能力,其对农产品的需求不能转化为有效的市场需求,国际农产品市场在相当时期内总体呈现供过于求的状况,剩余农产品处理和国际农产品市场价格过低一直是国际社会面临的一大难题。根据联合国贸发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数据,长期以来全球主要农产品实际价格水平呈下降趋势,直到近几年才因生物质能源发展开始波动走高。近10年,全球谷物库存水平始终保持在粮食安全警戒线以上。

国际市场上主要农产品贸易量在生产总量中占比有限,农产品基本供给能力主要依靠国内生产来保障

全球谷物贸易占产量的比重比较低,2001-2012年基本上保持在12%-13.5%左右的水平。相对而言,大豆、棉花和食糖等非粮食作物的贸易自由化程度较高,2013/14年度全球大豆、棉花和食糖的贸易量占产量的比重分别为38%、33%和34%。这说明,从世界范围看,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的供给主要依靠各国国内生产,贸易仅对全球粮食供给总量的不足15%起作用。

与农业资源在全球分布不平衡相适应,国际农产品市场供给集中度很高,大宗农产品贸易主要被少数跨国公司掌控,具有准垄断性

2011年全球80.9%的大米出口来自泰国、越南、印度、巴基斯坦和美国,58.7%的小麦出口来自美国、法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65%的玉米和85.8%的大豆出口来自美国、巴西、阿根廷。棉花、食糖、羊毛的出口市场集中度也比较高,70%-80%的出口集中在前五大出口国。这使得主要出口国对国际市场拥有很强的掌控能力。全球大宗农产品贸易还具有准垄断特性,80%的粮食贸易和其他大宗农产品贸易被aDm、邦吉、嘉吉、路易达孚四大跨国粮商所垄断。

受气候变化、生物质能源和农产品资本化影响,国际农产品价格波动走高,呈现不确定性、风险性加剧态势

灾害流行病学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01-2010年各国报告的自然灾害数量比前10年增加了26%,其中极端天气增加228%、洪涝灾害增加71%,这大大增加了农业生产的不确定性。生物质能源发展大幅增加了对农产品的非传统需求,增强了农产品市场与能源市场的互动。而资本的大量进出农产品市场,进一步加剧了国际农产品价格波动。2008年下半年至2012年6月国际粮价已出现3次大起大落。波动幅度之大、周期之短,历史罕见。

用于生物质能源的农产品消费有较大弹性,世界范围内后备耕地和水资源仍有相当数量,国际农产品市场供给仍有增长潜力

进口食品市场现状篇10

关键词:粮食价格下跌;“三量齐增”;农业市场化程度;市场机制的作用

一、我国粮食价格突降现象及原因

1.我国粮食价格下跌现状

2015年我国的秋粮收购价格一反常态,玉米等农作物的价格连连下降。以大连商品交易所的玉米期货为例已经创下年内新低每吨1760元。如今的粮食价格下跌现象不是某个地区或者某一阶段的个别现象,而是在全国范围内存在的普遍现象。此外,我国的粮食产量、库存量、进口量都明显增加,出现了“三量齐增”的局面。首先是随着我国农业发展的进步,粮食产量出现连年增加的可喜局面。但与此同时又出现了粮食库存高企,旧粮消费不畅,新粮无库可入现象。与我国粮食产量、库存量同时增加的还有粮食的进口量。这看似矛盾的数量关系确实是当前我国粮食出现的问题,由于国际粮食的价格优势、质量保证使得我国的粮食进口量逐年增加。“国货入库、洋货入市”现象愈演愈烈,严重冲击着我国本土粮食的消费。在今年12月5日于北京召开的“2015中国粮油财富论坛”上,有专家判断指出今年粮食进口预计达到1.25吨,这势必会对我们国内市场造成冲击。同时,我国的粮食生产面临着深加工水平较低、农产品附加值不高等问题。粮食深加工企业长期在停产的边缘徘徊,粮食深加工得不到发展,单纯的依靠市场对原生态农作物的需求势必导致我国粮食市场供过于求问题的出现。

如今我国粮食国内外需求不足、收购价格下跌的情况直接影响到了农民的切身利益。农民面临着粮食增产却不增收的困境,这势必打击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影响到我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这些现象引起了国家和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并且在积极的分析粮食状况出现原因,寻求合理的应对措施。

2.粮食问题出现的原因分析

如今我国出现的粮食问题并不是偶然现象而是我国农业生产、粮食种植和销售过程中长期存在问题的反映。首先对于如今粮食价格下跌状况,其直接原因在于国家今年的粮食收购价格要低于以往。在我国秋粮收购开始阶段,国家发改委、粮食局、财政部、农发行等部门就能联合发出通知称今年的国家临时存储玉米挂牌收购价定为1元每斤,这比去年临储价格每市斤最多调低了0.13元,也是自2008年国家推出玉米临储政策以来,临储价格首度出现下调。而国家粮食收购价格的降低只是粮价下跌的一个显现因素,其根本原因还在于长期以来我国粮食价格的形成机制存在诸多弊端,粮食价格的形成往往受人为因素影响严重而不能由市场的供求来引导和决定。国家对粮食的各种直接、间接补贴虽然保证了农民的利益和种植积极性,但同时存在着极大的隐患。当市场需求无法承担如此高额的粮食收购价格时,所带来的必然是粮食价格市场的跌破。因此,在粮食价格问题上,国家的保护性政策过多,而市场中的价格机制、竞争机制无法正常的发挥作用是引发我国粮食价格突降的深层次原因。其次,对于我国粮食市场出现的供大于求现象有专家指出,当前我国的粮食库存高企、供给压力增大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一是国内粮食连年丰收,粮食的实际供给确实不断增加;二是国内外粮食价格倒挂导致粮食大量进口,国货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不敌洋货,这严重冲击着国内市场;三是国内外宏观经济下行,消费不旺,出口受阻,粮食有效需求不足。我国粮食进口量不断增多同样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由于我国的关税较低使得国外粮食容易以较低价格进入国内市场,形成价格优势。另一方面是国外的粮食质量、农产品科技含量都在很大程度上优于国内产品。这样,拥有价格和质量双重优势的国外粮食更能受到市场的欢迎从而加剧了我国粮食市场供过于求的状况。最后,我国粮食存在的深加工水平低下,附加值不高的状况就与我国的农业现代化水平、科技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紧紧相关。

由以上原因可以看出,我国粮食状况的出现与市场价格机制失效、我国农业生产科技含量不高、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有关。其实,这些不仅仅是我国粮食生产、销售所面临的问题更是整个农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二、我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近些年来,虽然我国农业不断发展,但仍存在着效率低下、市场化程度低等问题,农业的现代化程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如今,导致我国粮食价格下跌、供求不平衡现象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农业的市场化水平低,仍存在传统农业遗留下来的弊端。而这一问题是历史根源、制度因素以及观念上的错误等多方面因素合力造成的结果。

首先,从我国农业发展的历史根源来看,我国长期实行的传统农业模式虽然被发展现代农业所代替,但是在整个农业的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旧体制遗留下来的诟病和“后遗症”。我国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低,机械化水平不高的情况就与长期以来较为传统的小农经济的存在有很大的关系,这严重阻碍了现代机器设备以及高新技术在农业领域的运用。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曾提出,传统农业实际上是自然经济,必然具有自然经济的一些特征。而在这样的经济特征下就形成了传统农业的文化特征,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的往往依附于土地等、经济社会处以一种封闭的状态、主体自身缺乏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等。我国传统农业思维的长期存在使得我国的农业发展无法与先进的技术、机器相协调,逐步与技术化、市场化的现代农业相脱节,成为如今我国农业仍然落后与先进国家的基础性历史根源。

其次,我国粮食销售缺乏国际市场竞争力、农业生产水平落后的问题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国家政策有关。从建国之初开始,我国就确立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发展目标,并且实行农业支持工业的战略。同时,由于工业本身就比农业更容易获得较大的收益,因此资金、人力等资源都会流向城市工业,造成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利润丰厚的产业越能吸引更多的资源,即资源配置中的“马太效应”。我国农业发展采取的计划经济的经营模式组织农民在集体土地上进行集体劳动,平均分配的生产模式使得相当一部分人消极怠工,得过且过。这无疑造成了我国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劳动者生产积极性不高的现象。农业计划经济经营模式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仅仅经营种植业,生产单一化,而且往往只是以粮食生产为纲。这样单一的生产模式不仅阻碍了社会分工、市场交换的发展,同时容易造成区域优势的浪费和特色产业的发展。

最后,我国农业模式之所以得不到成功的转型、升级与我国对于现代农业、城市化的理解有误相关。一国在发展工业化的初期都是以农业作为基础来支撑工业的发展,以农村作为劳动力、资源的后备基础来促进城市的发展。当工业、城市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就会反哺农业,拉动农村自身的发展。而在我国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忽略了产业实力的实际增强,盲目的搞工业区、商业区以及建楼盘、广场等面子工程。我国的城市化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不顾当地的实际生产力水平生硬的把农村包装成城市。这不仅浪费了好多资源而且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使得他们的土地被强行占用,失去了保障生活的最后一点基础。这种浮于表面的、错误理解城市化内涵的建设不仅不会推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而且阻碍了我国传统农业的转型和升级。

三、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未来方向

如今我国农业市场出现的粮食价格下跌、农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显示出我国农业发展缺乏市场化,这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息息相关。尤其是长期以来粮食定价不能以市场真实需求为标准,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作用发挥不当等都阻碍着我国粮食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从根本上讲,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是推进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此外,整个农业发展是一个系统问题,需要国家政策、社会支持、农民自身提高等多方面合力完成。

1.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要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出发,进一步推进农业市场化进程。在这个过程中要逐步把市场需求作为农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以及如何生产的出发点,使农业生产与市场接轨,减少盲目生产。市场经济就是资源自由配置、交换广泛进行的经济形式,因此只有保证了人流、物流、信息流的畅通才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此外,要通过加强公司与农户之间的联系把个体农民引入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轨道上来使农民成为市场主体,积极主动地加入到市场生产与交换过程中,了解市场需求、适时调整农业生产。

2.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工业部门提供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从一定意义上讲,经济发展的实质就是现代部分的不断扩张以及传统部门的不断缩小。经济学家刘易斯曾经指出,现代部门对于传统部门是有重要促进作用的。主要表现在:现代部门可以解决传统部分的就业问题,有利于诱导传统部门观念和制度上发生变化,也有利于传统部门分享基础设施等。这些有利条件势必会促进传统部门生产效率的提高和自身的转型升级。对于我国农业的发展来说也是如此,国家应该引导和鼓励现代工业部门加大对于农业支持和投入,拿出一定的资金、技术来反哺农业,以自身的现代化、市场化带动农业领域的发展。

3.人是任何生产活动的主体,也是一切财富的真正创造者。因此,促进我国农业体制的转型升级、提高我国农业的生产率从根本上来说还得着力提高农村人力资本的素质。舒尔茨曾经认为传统农业就是“有效率的贫穷”,其长期保持着生产技术的不变、生产过程的封闭性使得它无法得到更大的发展。而想要转变这种状态关键就要打破农业本身的封闭体系,这取决于农业生产中人力资本的素质和状态。因此,改变传统农业必须加大教育投资力度,不断提升农民的素质和创造性。在我国的农业发展过程中只有加大对于农民自身教育的投资力度,培育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才能实现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实现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同样是一个需要多种力量共同促进的系统工程,因此需要国家进行系统、宏观的把握逐步把我国农业推向市场、建立起科技含量高、生产效率好的现代农业体系。以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来带动农业经济体制的变革,同时又以农业自身的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逐步完成我国新农村的建设、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李义平.来自市场经济的繁荣[m].北京:三联出版社,2007:34-69.

[2]西奥多・w・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60:74-109.

[3]西奥多・w・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156-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