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地理教学质量分析十篇地理教学质量分析十篇

地理教学质量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5:11:25

地理教学质量分析篇1

地理学科有很大一部分是以“地理是需要死记硬背的”而被划分为文科知识,所以传统地理教学模式下,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就只是划重点,背重点,不加理解,不加思考,结果不但越来越感觉趣味索然,而且也没有起到开设地理学科的目的。那么,为了切实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爱上地理。

1.用古诗词、歌曲等来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的有趣之处。地理,不像语文那样充满故事性,如果只是按照教材死板地讲解,会非常枯燥无味。初中生正是兴趣广泛、对世界充满新鲜感和好奇感的时候,如果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发现地理的奇妙之处,就会达到很高的教学层次。教师可以借用古诗词来引出地理知识。比如用“人间四月芳芬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引出地形对气候的影响的课堂内容,同时让学生感觉到在这么美妙的故事中居然还蕴含着奇妙的地理知识,从而对地理有了心理上的认同感。又如,在讲“青藏高原”时,教师可以及时地为学生播放韩红的《天路》,帮助学生理解青藏高原的地理环境,进而理解歌曲里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感。

2.用故事、影片来帮助学生发现地理的魅力。除了古诗词、歌曲外,还有一些经典的故事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地理的有趣之处。比如通过分享《三国演义》中的“草船借箭”“七擒孟获”等脍炙人口的经典故事,帮助学生理解风向的重要性以及对地形熟练掌握的重要性,从而让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津津有味。还有,教师可以为学生放一些纪录片,这不但可以缓解课堂气氛,还可以振奋学生的精神,从另一个角度欣赏地球上神秘美好的事物,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但是这个过程不宜过长,15分钟或者20分钟即可。一旦时间过长,就会使学生的新鲜感慢慢消失。

二、教学课堂活跃有度,才有高质量教学

尽管现在正在提倡把课堂交给学生,但在实质上,还是需要教师控制课堂的发展进度。所以,要想有一个高效率的课堂,同样离不开教师的调节作用。

1.教师把课堂的发言权还给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在一旁积极引导,而不是一味把课堂给学生后就什么都不干涉,毕竟中学生自制力不是特别好,那样的课堂将是零散没有重点的。讨论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一边适时合理地诱导学生,这个过程需要教师有出色的拿捏事物分寸的能力。

2.教师可以给学生自己讲课的机会。地理课不像语文、英语课那样需要有高层次的情感理解能力,对于某一节比较简单有趣的课程,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课下查资料,然后自己做课件自己到讲台上讲课,这样,不但锻炼了学生的胆量,而且培养了学生梳理知识的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这节课程的理解。另外,对于地理知识,尤其是关于地形、气候、景观、历史文化等有着较明显层次感的课程,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然后进行小组合作讨论,这样可以避免某些学生在课堂上“搭便车”。

3.教师可以适当地设立激励机制。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参与能力,教师可以在每周固定时间或者随机进行“地理知识大比拼”的竞赛,可以是地形地势的分析、历史文化的介绍、气候温度的报告等,以学生的发言次数、发言质量来作为评分的标准,然后对表现优秀的小组、个人进行表彰,可以奖励一些关于地理方面的小礼品,比如地图,从而鼓励学生踊跃发言,使他们对地理充满热情和期待。

4.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识图、画图的能力来提高教学质量。大量的图片是地理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点。统计图、实物图、示意图等大量地图对学生理解地理知识起着不容小觑的作用。因此,这就需要教师教学生如何识图、如何画图、如何利用图。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花费一部分时间,认真教学生看懂中国地图、各省级地图、各个不同地形的地图,然后让学生尝试自己画地图,这时可以暴露出学生大量的对地图以及地理基础知识在应用中常犯的错误,并及时改正。最后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张陌生的地图,让学生熟练地为大家讲解,这时,学生的对地图的理解就达到一定水平了。

三、课下的实践,是提高地理教学的“催化剂”

任何学科的学习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实际,当然,地理的学习更离不开学生对实际地形的接触和认识。这就需要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带领学生到现实中走访各种地势地形,把课堂上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附近的公园,研究土质和各种岩石,采集标本,到实验室化验,辨别其成分,探究与其有关的地理知识;带领学生到附近的景点游玩,更深一步地探究地形对植被、水质的影响;带领学生到省市地质博物馆,仔细查看博物馆陈列的各种物品,听有关工作人员的讲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为建设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的斗志。

四、结语

地理教学质量分析篇2

关键词:电路分析;教学质量;教学互动;自我评估;提高

作者简介:罗伟华(1983-),男,湖北荆门人,中南民族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讲师。(湖北武汉430074)

中图分类号:G642.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7-0106-02

作为电子/电气信息类专业基础课的“电路分析”课程,具有内容多、概念多、理论抽象、知识体系复杂等特点,学生对该课程学习和掌握的程度极大影响着后续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熟练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如何提高“电路分析”课程的教学质量,使学生打下良好的电路理论分析和设计综合基础,是一个值得探索研究的问题。有关如何提高“电路分析”课程的教学质量,笔者也有一些研究。[1-2]本文将结合笔者自身教学实践,浅谈如何提高“电路分析”课程的教学质量并进行自我评估,以期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对于课程整体教学质量的改进和提高,笔者认为大致可以分三步走:预先设定教学质量、对教学质量进行自我评估、适时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学质量的预设定

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采用不同教材,[3]首先要明确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包括教学内容的选取、不同知识点的教学要求。由于“电路分析”的内容比较多,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课程要求也存在一些差异。如笔者所教的学生为一年级的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三相交流电这部分内容就不做要求,相量这部分内容的要求也会相应降低。此外,他们还没有学习如何求解高阶微分方程,对于二阶电路这一部分,就只能做简单的分析介绍。

“电路分析”课程的理论性比较强,很多内容会显得比较枯燥,学生在听课时容易产生疲劳感,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上能把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保证课堂的生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动态电路时,介绍电路的充、放电过程时,可以结合空调的制冷/制热过程、相机闪光灯的闪烁等进行讲解。

“电路分析”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其中的许多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定理都需要学生能很好地理解、掌握,能融会贯通。比如基尔霍夫定律,这是整个电学的一个最基本的理论,必须要让学生能深刻理解、熟练掌握和运用。还有一些基本的概念和定理,如电路中的等效、叠加定理、置换定理、戴维南定理等。这些知识点将始终贯穿于电路的学习分析中,如果能让学生把这些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点都理解掌握并熟练运用也就达到教学目标了,整个课堂的教学质量也会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

二、教学质量的自我评估

在课堂教学进行中,应及时对教学质量进行适当的自我评估和总结,以便改善教学质量。对于课堂教学质量的自我评估,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课堂实际教学情况

“电路分析”中的知识点非常多,而其前后有一定的连贯性,这需要在课堂上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老师要在讲新内容的过程中不断地回顾前面讲过的知识点,同时需要与学生进行课堂交流。比如网孔分析法,实际上是基于KVL来列写得到的方程组,节点电压法又是基于KCL来得到的方程组。又比如分析动态电路的三种响应,为什么要对电容的电压和电感的电流分析列方程,主要是基于电容和电感的基本性质——连续性。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可以了解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如果学生能比较好地跟着老师的思路思考,并能较快较准确地回答老师提出的有关问题,则表明课堂教学情况较好。

2.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通过学生的课后作业,一方面可以了解他们对待这门课程的学习态度问题,一方面可以了解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特别是有些课后习题需要学生能独立思考并举一反三的。如果学生能较为规范并及时、准确完成课后作业,表明学生学习“电路分析”的态度较为端正,且能较好地掌握课堂教学内容,意味着课堂教学质量处于较高水平。反之,如果学生的课后作业较为糟糕,抄袭成风,则反映出课堂教学没有带给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质量处于较低的水平。

3.课后与学生的交流

利用课间休息的空隙或课后答疑的时间,与学生交流课堂讲授内容的节奏与方法,能较为及时地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评价和要求。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可以清楚地了解老师在教学上的不足和特色,也能较为及时地了解到学生的学习动态。这样,就有助于教师对整个课堂情况的掌握,并能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综合以上三方面的考察,教师对教学质量可以有一个较为完善的自我评估,并能较好地总结出老师在课堂教学上的特点和不足。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的进行过程中不断调整,改进教学方式,使教学质量更优。

三、教学质量的提高

由于学生的基础不一样,教学效果必然会存在一定的阶梯效应。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自我评估之后,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尽力采用多种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或改进课堂质量的主要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课堂教学内容要多与实际生活联系,让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电路分析”课程的理论性比较强,内容相对比较枯燥。要激发大部分同学的学习兴趣,就需要考虑选取一些生动的实例融入到课堂教学中。生活中有许多与电路分析理论相关的实例。例如在讲动态电路的三种不同响应时,就可以联系路灯的变化情况来讲解。当路灯接通电源时,路灯并不是立刻达到最亮,而是逐渐变亮,这就属于零状态响应问题。当路灯断开电源时,路灯也没有立刻熄灭,而是逐渐变暗,这就属于零输入响应问题。此外,也可以将许多事例与电路分析理论进行类比。例如,讲基尔霍夫定律时,KVL可类比为大家绕操场跑一圈回到原点,这期间虽然消耗了很多能量,但做功为零。将各种实例不断引入课堂教学中,就能让学生保持兴趣来学习和消化,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2.重逻辑,轻计算

“电路分析”课程主要是从理论上教会大家怎么去分析电路,电路分析中的计算都是些基本计算,即电路分析方法才是这门课程的重点,而电路分析中的计算则属于次要部分。要让这些方法能很好地被学生接受,就需要教师在讲授时采用恰当的方式,注重分析方法和分析思路的逻辑性和条理性。如讲授戴维南定理时,就需要把置换定理和叠加定理的逻辑性讲解透彻,这样学生就易于理解为什么一个单口网络可以等效为一个电压源和一个电阻的串联。在重视电路的逻辑分析上,进一步强调计算,这样就可以把整个电路分析弄得非常清楚透彻。

3.前后知识点的关联对比

“电路分析”课程的知识点非常多,但是这些知识点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各部分内容之间都是相互关联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注意各部分的联系,适时进行对比分析、归纳联系,帮助学生理顺思路,便于理解。如第一章学习的基尔霍夫定律,贯穿于整个电路分析中。第一部分电阻性电路分析中的有关定律、定理以及分析方法同样也适用于后续部分要学的动态电路的分析。通过这种不断的对比分析,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新内容时,加深对之前学过的知识点的理解,也有助于新内容的消化。

4.例题、课后习题的选择要得当

“电路分析”课程中的许多定理,都需要结合例题来进行讲解,以便于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教师在选取例题时,也要尽量有针对性地选取有代表性的例题,而不是简单地照本宣科。例如在讲戴维南定理时,可以先讲解简单电路的等效,然后再慢慢过渡到较为复杂电路的戴维南等效。同样,在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时,也要选择恰当的习题。课后习题不应该仅仅是课上老师讲解过的题型,还应该包括少量的老师没讲到的题型,这样除了让学生巩固学过的知识点之外,还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

5.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课堂教学质量除了要求保证教师的讲授质量之外,还要看学生的接受程度。[1]学生的接受程度又容易受到他们的主观情绪的影响,比如对教师的形象、仪态以及教学态度等的主观评价。因此,课后多和学生沟通交流,对学生多一些人文关怀,可以让学生对教师多一些好的主观印象,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也会相应有所提高。另外,课后的一些交流,也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和生活上的一些难题,进一步增进师生之间的了解,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能全神贯注于课堂上,并注重与教师的教学互动。

四、总结

“电路分析”课程作为电子信息类的专业基础课,需要学生能很好地去掌握,也要求教师在保证一定的教学质量情况下尽量提高教学质量。为了能使得整体教学质量保持到一个较高的水平,就需要教师不断地思考和探索,改进教学方法和方式。在整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到预先设定教学质量的目标,然后对教学质量进行适当的自我评估,最后再采取相应的手段来改进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高质量地完成“电路分析”课程的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王庆义,晋芳.提高“电路分析”教学质量的若干体会[J].中国电力教育,2011,(36):200-201.

地理教学质量分析篇3

[关键词]考试结果分析教学管理教学质量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效果的反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课程考试是对课程教学效果进行测量与评价的重要手段,课程考试的结果蕴含着大量有用信息。因此,运用考试理论和教学理论进行科学的试卷分析,为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反馈信息是教师必须认真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规范试卷分析工作,强化教学质量管理,也是学校教学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认清试卷分析的作用和意义,明确试卷分析的内容和要求,对于完善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由规模扩张向以提升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建设转变的过程中,如何加强试卷分析、完善教学效果的反馈与控制,也是一项重要课题。

一、试卷分析的作用与意义

考试目前仍是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和检验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考试对教与学有着巨大的指挥作用。在日常教学的考试中,不少教师往往只满足于评分,而忽略了正确地分析解释考试分数及卷面得失状况,以致丢失大量有益于改进教学、有利于改进考试的信息,造成考试的功效大打折扣,对教学的反馈控制出现断裂,可谓功亏一篑。学校的管理部门如果忽视了对试卷分析的要求与管理,则在教学质量管理过程中会出现职能缺失。

考试应当在某种意义上评价着教育目的的实现程度,判定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客观地向教与学双方提供反馈信息。

对于教师,考试的意义在于通过对学生学习质量的测量和评价来检查教师的教学效果,从而改进和调节今后的“教”。

对于学生,考试是对其学习质量的评价尺度,同时也是学生自我评价的基本指标。考试对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及发展方向等方面都有很强的引导作用。

考试为教学提供反馈信息,从而成为既是指导控制教学过程的手段,也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手段。应该强调的是,考试的上述功能必须以测量的客观性、正确性为前提。要充分发挥考试的积极作用,不断提高考试的客观正确性,必须认真做好试卷分析工作。

在试卷分析工作中,运用考试理论和教学理论,对考试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可以从中挖掘整理有用信息,用于促进我们对教学过程的反思,进而找到下一步工作的方向和改进的措施。通过试卷分析对教师的“教”进行反思,从考试结果反思整个教学的得失,教学目标实现的状况,教学设计的成功与缺陷,教学过程的薄弱环节等等。通过试卷分析对学生的“学”进行反思,从考试结果明确学生的基础和能力的状况,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规律。

在试卷分析工作中,运用考试理论和教学理论,对考试结果进行分析研究,还可以检验命题和考试本身的质量,采用的测量工具、测量方法和测量过程是否合适,考试的效度和信度是否足够高,试卷命题的结构、份量、难度和区分度是否恰当。从中可以得出今后改进考试和试卷命题质量的观点和建议。

试卷分析不是可有可无,不是走形式,而是完整的考试环节的内在要求和必备内容。通过对试卷的定量统计与定性分析,一方面对该课程教与学的效果进行分析和判断,发现“教”与“学”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对试卷质量做出科学鉴定和总结,检测试卷能否真正达到考核目的,命题是否与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的要求相符合。学校相关部门也可通过试卷分析报告全面掌握学校教风、学风和教学质量的现状。因此,试卷分析是学校教学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对于指导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试卷分析的内容与要求

1.课程考试基本情况说明

(1)考试类型

主要包括:考试、考查;开卷、闭卷;笔试、口试、操作考试;考教分离;年级统考、全院统考、校际统考等。

(2)命题方式

主要包括:任课教师命题、他人命题、试题库出题等。

(3)阅卷形式

主要包括:本人阅卷,他人阅卷,多人阅卷,流水阅卷等。

2.试卷命题质量分析

(1)试题有无错误,将错误之处列举。

(2)试题的覆盖面分析。分析考试内容覆盖课程章节的比重与教学大纲或考核大纲的要求是否一致,是否合理。

(3)试题的难易度分析。质量好的试题应当难度适中并能较好地区分应试者知识能力的不同水平。

3.学生考试结果分析

(1)从各个分数段学生人数分布情况看成绩是否符合正态分布规律,如不符合,分析其原因。

(2)分析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对于学生失分较多的题目和失分较少的题目,分析其原因。

4.对该门课程教学及考核的建议

由任课教师根据期末考试情况,总结教与学、考试命题和阅卷评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有待改进之处,重点提出。

(1)教师在今后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及需要改进和加强的方面。

(2)教师对学生学习该门课程应加强哪些方面进行引导和指导。

(3)教师在今后命题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三、试卷分析常用的定量指标

在试卷分析中,定量统计用到的指标有:每个考生的总分和标准分,试卷的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标准差、全距、组数、组距、及格人数、不及格人数、优秀人数、及格率、不及格率、优秀率、信度指数、效度指数、试题的难度系数和区分度系数等。现择其中几个解释如下。

1.标准差。设有一组共n个数据χ1,χ2,…,χn,x是它们的平均值。称

(1)

为这n个数据的标准差。标准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若用χ1,χ2,…,χn,分别表示一个班级全部n个学生在一门课程考试中的成绩,x表示他们的平均成绩,则由(1)式计算得到的标准差反映这个班级n个学生在此门课程考试中成绩的波动情况。标准差从一个侧面反映考试试卷的水平。

2.难度系数。难度分析是对试题及试卷难易程度的分析,对应的难度系数是衡量试题和试卷质量的重要指标参数之一,其计算公式为:

难度系数,难度系数越高,说明试卷越难。

3.区分度系数。区分度反映试题区分不同水平受试者的程度,即对不同受试者的水平的鉴别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区分度系数=高分组平均分-低平均分试券总分,

其中高分组指将班级学生按成绩从高往低排序后,前27%的那一部分;低分组指后27%的那一部分。

在试卷分析中,定量统计分析工作可以按照教育测量学的原理与要求,编制或采用现成的试卷分析软件,以便使试卷分析的定量统计分析工作变得快速、准确、便捷。

四、结束语

做好试卷分析,完善教学信息反馈,提高考试命题质量,使考试充分发挥促进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学效果的作用,对于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及学校教学管理部门都应充分重视并认真做好。

参考文献:

[1]袁振国.当代教育学.

[2]B•S•布卢姆.教育评价.

地理教学质量分析篇4

【关键词】案例分析;教学法;客舱服务

【中图分类号】F562.6-4

一、民航客舱服务质量与案例分析法

客舱服务质量是航空公司对外形象的重要窗口,旅客对客舱服务质量的感受直接影响其对航空公司的评价,提高民航客舱服务质量是增强航空公司核心竞争能力、吸引更多客源和扩大我国民航业所占市场份额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我国民航航空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空乘人员真诚、高品质的服务是民航客舱服务质量的直接体现,空乘培养课程体系的建设决定了客舱服务质量的高低和旅客的满意程度,并直接影响着我国民航企业的生存。所以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更好的生存发展,必须完善空乘复合型课程体系、改进人才培养计划,一方面提高专业知识理论教学的质量,另一方面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素质技能实训和亲身实践将所学理论落实于实践。

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高效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是十分关键的环节,而案例分析法作为一种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有利于学生在理论学习时搭建起与实践相联系的桥梁,对于提高学生的服务意识、服务能力和实现民航面向社会实践、强化教学质量的要求具有重要价值,也对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民航客舱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案例分析法的重要教学意义

1、案例分析法可以让课堂生动化、形象化

当前航空客舱服务人才培养教学课程设置缺少新意,部分教学只注重理论的灌输,还有些课堂是运用艺术类专业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而在运用案例分析法教学时,一个简单具体的案例就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兴趣和冲动。所以案例分析教学不仅仅是简单的教学方法,还涉及到更繁复多样的层面,不再固执于传统的传递既定知识和人才统一培养学生的单一层面。

教材的更迭在一定程度上落后于社会和实践的发展,远远不如社会实践和社会经验更能启发学生、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案例来源于真实的客舱服务情境,案例分析法能够让教师不再拘泥于教材,师生之间也不再是传统的单方面理论输出输入的过程,而是一种双方认知和经验的互动式交流。教师在对过去经验的重新认识和评估的过程中深化自己对理论的理解,以一种新知的方式传授给学生,既弥补了枯燥理论的局限性,又能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吸取不同的方法与见解,升华教材理论,还使课堂生动有趣,学生乐于学习和理解。

2、案例分析法可以让学生身历其境、换位思考

案例分析法在组织学生进行分析推理时会让学生将自己置身于实际的情境中,从不同角度站在不同情景参与者的立场进行思考。如教师在使用旅客物品丢失这一具体案例时,可以让学生站在旅客立场,一方面体会旅客焦急的心情,安慰旅客的情绪,不会引发与旅客的争吵与矛盾;另一方面能站在帮助者的角度,冷静地问清楚旅客所在的位置与其它丢失物品的相关信息,积极地设法寻找,从而有效地帮助旅客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站在管理者的角度,组织更大范围的寻找。

学生在进行案例分析时,能够通过换位思考进行系统统筹和全方位布局,培养其综合能力和价值观能力,另一方面具体情景模拟和设想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角色扮演之感,能够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的真情实感,从而实现在客舱服务时的包容能力、理解能力和情绪控制能力。

3、案例分析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案例分析法使用丰富多彩的客舱服务案例,学生在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将自己置身于情境中,不再是一个旁观者,而是作为参与者要运用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进行分析并能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案。

案例教学法运用在课堂上,老师仅是指导地位,学生变成课堂的参与者,学生针对案例进行分析和发言,这就要求学生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快速应变能力。学生在组织自己的发言时,也会不断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学会遣词造句,这也是日后面对旅客、解决问题的重要技能。另外,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师生之间或者同学之间可以对相关案例各抒己见进行辩论,这也是丰富课堂形式、创造良好课堂氛围的重要体现,在案例分析和表达看法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可以在学生进行客舱服务实践和工作中给予重要的帮助。

4、案例分析法可以搭建起理论和实践的桥梁

教材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不断变化的现实和发展的新状况不能也不可能及时地反映到其中,教师必须运用经验赋予教材理论知识更大的空间,并能结合实践使教材更加灵活多变,具有时代性特征。

案例分析教学不需要具体的教材,而是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践中产生的问题,同时对实践问题的解决和分析也会归纳总结为理论性的知识,通过航空客舱服务中的典型案例进行思考、分析和讨论,使学生自身建立起自身独有的、完整的思维方式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更早地在理论学习过程中接触到社会实践。教师使用案例分析法教学,引导学生对案例的层层剖析,逐渐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问题中,在真实的环境中,将理论知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

三、结语

案例分析教学对于完善航空人才培养体系和提高客舱服务质量具有重要价值,但是目前案例分析法运用范围仍然很小,我们应该转变空乘专业教师的传统观念,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提高教师案例教学方法意识和能力,多参与与自己教学科研理论相关的客舱服务实践;鼓励学生在案例分析教学中大胆表现、积极探索。另外应该选择具有针对性、典型的案例引发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感等等。

案例分析法主张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摒弃传统教学对理论知识的死记硬背,更能够提高航空从业者的专业技巧和综合能力,从而使他们能够冷静恰当地面对和解决客舱服务中出现的任何问题,打造高品质的民航客舱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冯君.浅析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中航空服兆ㄒ笛生的客舱服务能力培养[J].职业技术,2014.10.

地理教学质量分析篇5

关键词:课堂教学;网络评估;质量分析;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9-0142-02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和现代网络技术的出现,在内部质量保障机制中,课堂教学网络评估已被普遍应用到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估工作中。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以及教学管理的系统化与科学化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高等学校现在已进入大众教育阶段,学生数、教师数、班级数等较扩招前,规模已成倍增加,出现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也倍增,要快捷把握和掌控课堂教学质量已变得很困难,所以网络评估已成为高校课堂教学评估的重要手段。目前,国内几乎所有本科院校都开展了网络评教活动,就连国外名校也相继开展了网络评教。虽然课堂教学质量网络评估在各高校中得到全面迅速的开展,但其可信度和有效性一直受到质疑。信度和效度的质量分析一般是针对评估指标而言的,考虑到大家的质疑是针对评估的整体状况,所以本文的信度和效度分析就不局限对指标内容的分析,而是综合考虑了网评指标、组织方式、评估过程和结果运用等因素。

一、分析对象与方法

如何科学分析课堂教学质量网络评估的信度和效度,我们以重庆交通大学为案例,为此作了长久深入的调研和探索。该校教务处专门组织网评调研工作小组,以发文征求意见、个别交流、走访座谈、网上搜索、数据分析、国内外对比、头脑风暴法等手段和方法,从2012年4月~9月,对学院和师生进行了历时大半年的深入调研。通过集成2008~2012年三次校内大型调研和五次校外高校(上海交通大学、西南大学、重庆大学、邮电大学、工商大学、理工大学)调研成果,年十八学期380多万个网评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教改专项课题研究成果,二次系统功能优化。该校对运行近十年的网络评估系统从指标到系统功能等都进行了全面的优化完善。在测量网评信度和效度的分析方法选取上,我们一是选10名网络评估与纸质评估对比测量来检验可信度;二是选取指标项、评价项,进行网络评估与纸质评估的对比测量。我们2012年下学期在该校随机抽取了10位教师、3100名学生作为“样本”,测量中,严格控制了影响测量的诸因素。此次分析的网络数据全部从重庆交通大学教学质量评估系统中提取;采用的纸质评估数据全部由重庆交通大学学生教学信息中心采集得到。所有的数据均由spss软件统计分析得到,数据真实可靠。

二、课堂教学质量网络评估的质量分析

质量分析主要包括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所谓信度,是反映测量的稳定性与一致性的一个指标,即对一个事物进行重复测量时,所得结果一致性的程度;效度是指是否测出了测量者想要测量的东西,所测结果是否正确、有效地说明所要测量的现象。我们以重庆交通大学为案例,采取网络评估与纸质评估对比测量的方法来对课堂教学质量网络评估进行质量分析,相对网络评估而言,纸质评估长久以来得到了普遍认可。因而,这两者的对比测量,可以检验出网络评估的可信度和有效性。本文对数据的挖掘和分析,一是通过使用spss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均值与标准差比较),这10位教师的网络评估的平均分为92.8,比纸质评估的91.6高出1.2%;网络评估的标准差为3.2,与纸质评估的标准差4.2相差1%,可见二者的平均分与标准差的差异性都不大。二是使用spss软件对这10位教师网络评估与纸质评估的两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其pearson相关系数为0.921,说明二者总体得分呈极相关。三是使用matlab软件对这10位教师评估结果的总体分布走势进行趋势分析,发现网评和纸质评估的总体得分变化趋势非常一致,所测结果能够有效地说明所要测量课堂教学的现象。以上质量分析表明网评与纸质评估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和稳定性,网评结果具有较高的有效性。

三、结论与思考

课堂教学质量网络评估属于社会调查范畴,社会调查问题往往纷繁复杂,不确定性和非线性因素太多,这种人评估人的社会调查性评估一直是个世界性难题,要达到完全客观、公正的评估效果是不可能的。所以,课堂教学质量网络评估这种复杂性社会问题期望完全用量化的办法来解决,是不太现实的,何况运用受控性差的网络评估手段,更增加了评估结果客观、公正的难度。评估也是对教学活动的一种状态描述,是对复杂的课堂教学现实的一种简化和抽象,应用统计方法描述课堂教学现象,在当前大规模办学条件下,无论它如何不完善,总比我们凭主观发表议论强。结合各高校近十年的网评实践,我们认为:课堂教学网络评估是学校、学院和教师了解和把握课堂教学现状的主要手段,也是教学意见交流、教学研讨和教学管理的便捷平台,评教结果长期的总趋势是相对稳定的,总趋势中也会在某学期某时段出现较大波动。出现这种情况,往往与管理水平、教师教学态度、课程性质、人事变动、人为干扰、学生情绪、学生群体不同等因素有关。网评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认可。网络评估在人为干扰和偶发因素影响较小的情况下,其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有效性;应理性、辩证地看待网评,合理运用网评结果。总的来说,网络评教已成为教学意见交流、教学研讨和教学管理的便捷平台;能够及时反馈评估信息,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有利于教风建设。在人为因素干扰较少的情况下,评估结果具有相当高的可信度和有效性,在教学规模急剧扩大的情况下,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保障教学质量做出了贡献。如果我们能较好地控制人为的干扰因素,本着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确定评估指标、控制评估过程和运用评估结果,网络评教就具有了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同时也是稳定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杜智敏.抽样调查与spss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31,148.

[2]刘霄.建立高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估新体系的探索[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6,(2).

[3]黄芳.高等教育中的评估[J].现代大学教育,2012,(3).

[4]黄忠兵.网络评教利弊谈[Z].重庆交通大学:教学风(内部资料),2011,(33).

[5]胡高云,李乾斌,余嘉政.高等教育中的评估[J].现代大学教育,2012,(4).

[6]刘洁.清华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工作的新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06,(2).

[7]山东大学学生课堂教学质量评估调查报告[R].山东大学本科教学评估办公室.

地理教学质量分析篇6

【关键词】中药制剂分析;中药本科;教学方法

中药制剂分析是在学生学习过中药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中药化学和中药药剂学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综合性应用课程。其教学大纲要求学生树立比较完整的药品质量观念,熟悉各种中药剂型的质量分析,掌握常用的定性鉴别、杂质检查和含量测定的原理与方法,并且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在各种分析方法的评价比较与选取,或在制订中药制剂的质量标准工作时具有初步的能力。

由于中药制剂分析的教学内容繁多、知识点琐碎,所以容易出现教师授课中平铺直叙,不能有效地突出教学重点的现象。学生也反映中药制剂分析的知识体系太过庞杂,各章节间看似也没有太多的联系,所以不能认识到中药制剂分析这门课程内容的重要性,更不能形成系统的知识主线,从而对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和作用产生疑惑。古人韩愈有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因此在开设中药制剂分析课程时,对于在教学中如何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使得学生在有限的学时中能为日后中药质量检验和药品的研发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一直是我们不断摸索和追求的目标。为此笔者通过教学改革实践,对中药制剂分析进行了教改尝试。

1以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统领教学内容,凸现本课程知识主线,纲举而目张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www.lw881.com充分地读懂读通教材,是学生的学习之本。我校中药制剂分析的教材采用的是由梁生旺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五”部级规划教材(第二版)。本教材共分为十章,其中第一章为绪论,介绍了中药制剂分析的意义、任务和特点,以及中药制剂分析工作的程序和注意事项,重点强调了药品标准的定义和作用,国家药品标准的版本和内容。其余九章的教学内容都可归属于为制定质量标准所必须开展的工作。

笔者在讲授完第一章内容之后,也就是在学生对药品标准的背景知识有所了解的基础上,用半个课时将教材其余章节内容做简单介绍,并且把各章节的内容与中药制剂质量标准关系的图表列出(表1),进而帮助学生在日后学习中理出一条知识主线,这样做就不会出现因为中药制剂分析的教学内容多、知识覆盖面广、多学科交叉(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中药化学和中药制剂)等特点而使学生感到无从下手,茫然失措。通过采用此种教学方法的改革,笔者发现学生能够在各章节学习中有着清晰的思路和明确的目标。而此法也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从薄到厚”通透地研读教材作好了铺垫。表1各章内容与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关系

2以中药制剂质量标准主要内容为主线,调整教学内容,循序而渐进

在学生明确该课程的知识主线的前提下,为了条理清晰地分解教学内容,笔者又以中药制剂质量标准主要内容为主线将教材的相关内容分为:性状、鉴别、检查和浸出物、含量测定等四个单元,每个单元所包括的章节如表2。在组织教学过程中,以一到四单元依次逐步深入。其中特别需要说明的是:①教材的第二章分别属于两个单元,其中第一节性状鉴别属于第一单元,主要介绍各种制剂的性状;而第二节显微鉴别和第三节理化鉴别则应归为第二单元,重点介绍各种理化鉴别的方法,如色谱鉴别、光谱鉴别、指纹图谱技术等。②第五章中药制剂中各类成分的分析和第六章含动物药、矿物药的中药制剂分析的主要内容都是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中不同类型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因此笔者在学生已熟知“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的背景知识基础上,将两章内容合并,采用研究对象为无机物和有机物,以及不同类型的有机物分类的方法讲解各种结构类型药物的含量测定。通过这样的分类方法教学,一则可以让学生认识化学结构在药物含量测定的决定作用,同时又有助于学生提高选取和建立药物分析方法的能力。③在第四单元、第八章和第十章的学习中,因为学校规定的教学课时有限,所以笔者采用学生自学的教学方式。通过有目地的教学单元分隔,调整章节顺序的教学改革,使得“中药制剂质量标准”这条知识主线更加显著,而且促使学生目的明确地学习各个教学单元的内容,并在各个教学单元中都有明确的任务。表2中药制剂分析教学顺序表

3以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制订总览知识点,温故而知新

在表1知识主线的贯穿指导作用下,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详细讲解各个教学单元的内容,已使学生明确了各个教学单元的内容和任务。但是笔者又发现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内容繁多,学生理解记忆困难较大。因此笔者提出利用“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制订”的方法进行教学,它不但归纳总结了前七章所要求学生掌握的与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相关的各项内容还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表3中药制剂质量标准制订的部分板书通过此表明确的强调了质量标准中鉴别一项所必须包括的内容和开展的研究方法,同时复习归纳了教材第三章所讲重点知识。笔者利用此教学方法,有效地帮助了学生,使其理清了该课程的知识主线和层次,明确了学习的重点内容,从而达到“从厚到薄”学习教材归纳掌握知识的目的,并在此基础上,温故而知新。

4以中药制剂分析的基本程序为顺序,以中药制剂质量评价为目的安排实验教学,举一而反三

在采用四个单元分隔教学的过程中,笔者的实验教学也配套地采用了此种顺序安排,这不仅帮助学生加深了理论课的理解,而且还使学生熟悉和掌握了药物分析的基本程序,为日后更好的开展药品检测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具体开展工作如下:①依据教学大纲中实验要求,以《中国药典》(2005版)和中药制剂分析教材的实验部分为指导,选取成方制剂为研究对象。实验内容包括基础性实验和综合设计性实验两个部分。②基础性实验是分别在第二、第三、第四教学单元基础上依次安排学生做牛黄解毒片的质量标准(2005年版)中的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以此来显现中药制剂分析的基本程序。别实验的内容包括黄芩的化学定性鉴别、以胆酸为对照品采用薄层色谱法定性鉴别牛黄药材和以大黄为对照药材采用薄层色谱法定性鉴别大黄药材。通过上述实验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薄层色谱的操作和使用,认识和理解对照物的选用;而且还能够彰显薄层色谱在中药制剂的定性鉴别中的广泛应用。

在完成牛黄解毒片的鉴别实验和第三单元理论课教学的基础上,安排学生做牛黄解毒片的砷盐限量检查,使学生更充分地认识到杂质检查在药品质量评价中的地位和意义。含量测定是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核心内容,也是中药制剂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因此在实验教学中,笔者也将中药制剂定量分析作为重点,除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牛黄解毒片中的黄芩苷含量的实验之外,还安排了代表性重点实验,即:“薄层扫描法测定香连片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③综合设计性实验是以中药制剂质量标准为指导,以成方制剂为研究对象,要求学生设计和制定其质量标准。在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中,要求学生以“乐脉颗粒”为研究对象,设计出赤芍、山楂的定性鉴别、香附中砷盐的限度检查以及丹参的含量测定的方法,并进行实验。通过开展中药制剂分析综合设计性实验,加深了学生对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理解和认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实验动手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和查阅资料的能力。

地理教学质量分析篇7

论文关键词:因子,生源质量,评价模型,综合分数

1.引言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主体和基础,抓好本科教学是提高整个高等教育质量的重点和关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教育质量特别是本科教育质量作为评价和衡量高等学校工作的重要依据。高校招生部门是学校外部的生源市场与学校内部的人才培养模式之间的连接纽带。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进程的加快,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校在生源上竞争日趋激烈已是不争的事实。生源质量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决定高校教学工作的起点,影响到高校的发展。丰富的高质量的生源,是保证本科教育这一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先天”条件,招生工作的质量得不到保证,势必影响到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质量。当前一谈到提高培养质量,往往只强调改善培养条件、完善培养制度,涉及招生工作则仅关心录取分数线的划定和招生规模,而对招生质量的优劣予以重视程度不足,这对本科生教育的发展极为不利。因此,保证本科培养的首要环节是招生工作,只有高起点的入学质量,才能使以后一系列培养工作得以顺利进行,使培养目标得以实现。分析高校招生中存在的问题,完善生源评价体系,对提高生源质量,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高校招生生源质量现状分析

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基础,本科生招生工作作为本科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本科生培养的规模和质量。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高校生源竞争将会非常激烈,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越来越多的国外和港、澳地区高校及教育机构进入国内教育市场,必然引起生源与毕业市场的扩张。在教育市场化的背景下,教育竞争日趋激烈,高校生源争夺战日益白热化,学校招生已经不在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了。生源质量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决定着高校教学工作的起点。同时,高校的生源质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高校的办学质量、办学环境、社会认同、社会的价值取向问题、学生就业、学校地理位置等多方面的综合体现,目前影响高校招生生源质量的主要因素有这些:国家招生政策的影响,高校自身的知名度和综合实力,毕业生就业状况影响高校招生,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脱节影响生源,高校招生宣传定位不准确影响生源,高校的收费标准及各种奖学金、助学金办法也影响着高校招生,学校的地理位置也影响生源。给予以上问题对招生工作的各个方面进行有效的评价才能找到更价合理的措施来提高招生质量。

3高校招生生源质量评价模型研究

3.1高校招生生源质量评价模型的基础

影响招生生源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其评价指标也是一个指标体系,而不是单个的指标,为了对该高校各地区招生生源质量进行评价,必须构建一个综合得分函数将所选的几个生源质量评价指标压缩成一个综合得分:Vi=∑aijFij,式中Vi是第i个地区招生生源质量的综合得分,aij是第i个地区第j个指标的权重,Fij是第i个地区第j个指标的得分。

3.2生源质量评价模型的处理

处理这类模型的关键点在于各指标权重的确定,权重确定后,根据各指标值可算出各地区的生源质量的综合得分。目前处理这种模型较为适用的方法为因子分析法。本文采取因子分析法将所选的几个生源质量评价指标压缩成一个综合得分,从而对招生生源质量进行分析和评价。因子分析可以在变量很多且变量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相关关系这种情形下寻求出数据的基本结构,通过因子分析把一组观测变量化为少数的几个因子后,可以进一步将原始观测变量的信息转换成这些因子的因子值,然后,可以用这些因子代替原来的观测变量进行其他的统计分析,利用因子值可以直接对样本进行分类评价,还可以通过因子值算出每个样本的最后得分,并用之对样本进行综合评价。因此进行因子分析首先需要求解初始因子,这一步的主要目的是确定能够解释观测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最小因子个数。求因子解的方法有多种,可以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是一种数学变换的方法,它把给定的一组相关变量通过线性变换转换成另一组不相关的变量,这些新变量按照方差依次递减的顺序排列。在数学变换中保持变量的总方差不变,使第一个变量具有最大的方差,称为第一主成分,第二个变量的方差次大,并且和第一个变量不相关,称为第二主成分,依此类推,k个变量就有k个主成分,最后一个主成分具有的方差最小,并且和前面的主成分都不相关。

3.3指标的选取

本文研究全国30省(直辖市)招生生源质量的情况,所分析指标、数据来自该某高校2009年招生数据的统计资料。对于指标的选取应满足下列原则:(1)全面性原则;(2)客观性原则;(3)及时性、灵敏性原则;(4)相关性、可比性原则;(5)明晰性、常用性原则。

用因子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其步骤为:

(1)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变化,对标准化指标求相关系数矩阵。相关系数反映指标间信息重叠的程度,其值越大,信息重叠的程度越高,其值越小,信息重叠的程度越低;

(2)计算所有变量的相关矩阵R。求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值、特征向量、特征值的贡献率以及累积贡献率;

(3)因子提取。根据特征值贡献率和累积贡献率确定公因子的个数,建立因子模型;

(4)计算因子载荷矩阵。因子载荷矩阵不是唯一的,用不同的方法可求出不同的因子载荷矩阵,在本文中采用主成分法;

(5)因子旋转。因子分析的目的不仅是要找出主因子,更重要的是知道每个主因子的意义,为便于对主因子进行解释,一般须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旋转,以达到结构简化的目的。本文中采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转;

(6)计算得分值e,其中e=∑difi,fi是公因子,di是该公因子的贡献率。因为公因子的重要性用其方差贡献来体现,而且方差贡献是从数学变换中伴随生成的,不是人为确定的,具有客观性,所以用公因子的方差贡献为权重是可行的。

4结束语

本文主要综合因子分析法对高校招生生源质量进行分析和构建评价模型。因子分析法用于多指标综合评价,是用互不相关的公因子加权计算综合得分,总因子得分对被评价样本排序和分类。构建生源质量评价模型的基本思路是以尽量不损失信息为原则,找出影响招生生源质量的少数几个公因子去描述和解释指标并再现指标与公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以便分析招生生源质量的主要因素,可进一步对不同地区的生源质量进行深入分析,为今后提高生源质量采取相应的措施提供决策依据。

参考文献

[1]刘军山,徐枞巍.高等教育评价指标体系质量问题的理论探讨.北京航空般天大学学报.2000,3:57-59

地理教学质量分析篇8

关键词:目标达成度;课程质量评价;仪器分析;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5-0149-02

仪器分析是以物质的物理性质或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通过测量能表征物质的某些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的物理量来确定其化学组成、含量以及化学结构的分析方法,是分析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仪器分析与化学、生物学、数学、电子学等学科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是许多高校环境工程、生物制药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等专业的主干课程[1]。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学生而言,需要掌握熟练应用各种分析仪器快速准确检测食品的各项理化指标的能力,但仪器分析各章节内容具有相对独立的原理和分析方法,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存在一定的困难。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学生对该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本文采用目标达成度作为基本指标对2014学年春季学期食品质量安全专业笔者所担任《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行了评价,期望通过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指标体系的建设和评价实施,对课程教学效果进行考察,为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水平提供参考。

一、目标达成度表格设计

在设计进行目标达成度分析之前,笔者所在教研室承担《仪器分析》课程的老师经讨论对该门课程授课的主要知识点进行了梳理,根据知识点完成试卷的命题并设计目标达成度表格,如表1所示,期末考试卷阅卷完成后对试卷成绩进行了统计。

表1中按照章节知识点进行划分,对试卷中题目的题号、分数与各知识点相关性进行统计,点号前表示大题序号,点号后表示小题序号。如果同一道题目考查了多个知识点,将会根据该题目中各知识的考查权重进行分值分配。表中是非题和选择题列标题为“5”的列中的单元格内容表示回答正确同学的百分比,列标题为“1”的列中的单元格内容表示回答错误同学的百分比。若为计算题,则根据相关文献进行统计计算[2],如总分为10分的题目中有30%的同学得到7~8分,那么该题目对应的列标题为“4”的单元格内容应该为0.30。分别用“5、4、3、2、1”表示每道题目获得对应分值的学生比例,“分值”表示该题目的满分,则:平均值=“5”×1ד分值”+“4”×0.8ד分值”+“3”×0.6ד分值”+“2”×0.4ד分值”+“1”×0.2ד分值”。

二、统计数据分析

按章节内容分析。试卷各章节知识点的得分率为62.1%~80.7%,平均得分率=65.6%,各章节知识点成绩分布比较平均,反映出学生对每章节的知识点掌握比较扎实。原子吸收光谱法和气相色谱法得分率较低,光谱分析法导论和色谱法导论较高。原子吸收和气相色谱属于大型设备,学校台数较少,不是每位学生都有上机实验的机会,理论知识掌握得虽好,但仪器具体应用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掌握得不太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三、结语

通过本学期对食品质量安全专业仪器分析卷面考试成绩统计发现:(1)采用目标达成度作为该课程质量自我评价的指标,其评价效果较为理想,能较好地反映出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学生学习状况等方面的基本情况。(2)仪器分析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不断地加强理论与实验的结合,强化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3]。(3)要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参考文献:

[1]周艳明,赵晓松.现化仪器分析[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地理教学质量分析篇9

关键词:乡镇;教育管理;质量分析会;抓手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7-172-01

我们这里农村乡镇学校的教育管理体制是县乡共管,以县为主。县教育局进行教学业务管理,工资由县发,乡镇党委政府决定校长人事任免等。乡镇设立“中心校”,具体负责管理乡镇教育教学工作。

学校是个清水衙门,既无奖金,也无福利,乡镇中心校也无较多的人事权力。对于教师的督促管理,以前主要是把教学业绩与评职称挂钩。但是一些老师在评职称以前比较积极,职称评上以后就比较懒散。针对这种情况,乡镇中心校进行教学管理也是没有抓手,效果不佳。

自2012年起,我镇中心校尝试通过召开教学质量分析会的方法促进教学管理。具体做法是:根据历年来形成的惯例,每学期末由乡镇中心校组织进行中小学教学水平检测考试,统一采用县上的试卷,统一调配全镇老师监考,统一密封,统一阅卷,统一登分,统一成绩核算,算出全镇各年级各科目平均分及各学校各任课老师所带课程的平均分,并将核算结果下发到全镇各中小学。在此基础上,镇中心校要求每学期开学初,全镇各中小学以学校为单位组织召开质量分析会,对上一学期的教学成绩进行分析。各学校举行质量分析会的具体时间要报告镇中心校,中心校要安排人员参加并进行督导。

学校的质量分析会由校领导主持,全体老师必须参加,每个老师轮流发言。发言的内容是:首先介绍自己所带班级的人数和具体成绩,然后与全镇平均分进行对比,看是高于镇均多少分,还是低于镇均多少分。其次是总结经验,查摆问题。如果是成绩比较好,进步比较大,那么以介绍先进经验为主,如果是低于全镇平均分,那么以查摆问题为主,看成绩差的原因是什么。其次是提出整改的措施,就是提出提高教学成绩的具体措施和办法。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我们乡镇有些科目的成绩,高的高来低的低。有一次考试,有的老师所带班级的数学成绩低于镇均23.5分,居全镇倒数第一。也有一些老师的成绩多年来在全镇名列前茅。通过召开质量分析会,把这些成绩都亮在桌面子上了。成绩好的老师介绍先进经验的时候,自然是非常光荣,说起来头头是道,眉飞色舞,自豪之情溢于言表。比如今年3月份我作为中心校教研员参加我镇马莲滩回民小学的教学质量分析会,有一个六年级的数学老师,所带班级成绩高于镇均4.7分,居全镇第三名。这个老师的成绩在全镇其它学校来说可能算不上好的,但是由于这所学校少数民族学生比例大,历年来教学成绩相对较差,所以在这所学校中他的成绩是比较好的。他重点介绍了他提高成绩的办法就是与学生打成一片,赢得学生的信任。他在下课的时候与学生一起玩,学生有不懂的地方来问老师或者是学生把作业写错了,他是一遍不懂讲两遍,两遍不懂讲三遍,一直到学生弄懂写会为止。从来没有因为学生回答错误或者作业错误责骂过学生,从来不用“笨蛋”、“傻子”等言语侮辱学生,从来不歧视学生,学生有了困难也是热情帮助。他喜欢学生,学生也就喜欢他,学生喜欢他就愿意听他的话,愿意学习他的课程,教学成绩自然而然地就上去了。他还说他布置的家庭作业很少,不是采用题海战术,没有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照样能够提高教学成绩。这样的总结和分析,也是一个非常好的经验介绍与交流,对于全校老师也很有启发。

地理教学质量分析篇10

关键词:分析化学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1-0151-01

分析化学中仪器分析课程的学习不仅注重理论讲授,还要引导学生正确掌握有关学科的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用分析化学中“量”的概念和创造性思维方法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仪器分析的理论知识比较抽象,知识点的连贯性差,学生很难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对于提高教学质量非常重要。

一、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1.展示案例

2008年3月,在我国很多地区出现了婴儿食用三鹿奶粉后出现尿结晶和肾结石现象。9月,经国家有关部门的调查,发现三鹿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而三聚氰胺就是婴儿出现尿结晶和肾结石的主要原因。截止到当年11月为止,因食用三氯奶粉和个别问题奶粉导致泌尿系统异常的患儿达到29万人次左右,因此三鹿奶粉在全国各大超市陆续下架,最终导致公司破产。

2.提出问题

根据以上案例,教师可以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将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让各组阐述自己的看法,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问题一:三鹿厂家为什么在奶粉中加入三聚氰胺?

问题二:食品中蛋白质含量的检测方法有哪些?

问题三:如何检测食品中的三聚氰胺?

3.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并解析

学生通过讨论得知食品中蛋白质含量的检测方法主要有凯氏定氮法和分光光度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婴幼儿奶粉中主要的营养素,指出蛋白质是婴幼儿奶粉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营养物质,而目前奶粉中蛋白质的检测,主要采用凯氏定氮法,它是通过测定样品的总含氮量来计算奶粉的蛋白质含量,以确定该奶粉是否达到国家标准。然后教师给出三聚氰胺的结构,引导学生分析三聚氰胺含氮量达到了666%,含氮量非常高,这样问题一的答案就显而易见了,三氯厂家在奶粉中加入三聚氰胺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通过这个例子也说明了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是有缺陷的,它只能测定样品的总含氮量,而不是蛋白质的含氮量,并且该方法的分析时间长,灵敏度较低,但干扰小。

图1三聚氰胺的结构

分光光度法测定三聚氰胺的原理是:在催化加热的条件下使食品中的蛋白质分解,产生的氨可以与硫酸结合生成硫酸铵盐,在pH=48的乙酸-乙酸纳缓冲溶液中,铵盐与乙酰丙酮和甲醛反应生成黄色的3,5-二乙酰-2,6-二甲基-1,4二氢化吡啶化合物。该化合物在400nm波长下具有最大吸收,通过测量400nm波长下的吸光度,并和蛋白质标准系列进行比较,再乘以换算系数,可以测出食品中蛋白质的含量。这种方法分析速度较快,但干扰较大。通过教师的解析,加深了学生对这两种方法的原理及应用的理解,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接下来教师可以继续引导学生,既然三聚氰胺对人体有如此大的危害,我们如何检测食品中的三聚氰胺?这样就回到了我们提到的问题三,学生继续讨论可以得知食品中三聚氰胺的测定方法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然后教师仪进一步解析色谱法和质谱法。色谱法是一种非常好的分离和分析方法,可以对复杂混合中的物质进行有效的分离;而质谱法则是利用离子化技术将化合物转变为离子,通过测定不同离子的质荷比,对物质进行定性和结构分析。将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可以同时具有气相色谱的高分辨率和质谱的高灵敏度,是目前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方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相比较,定性的可靠性变高,但成本较高。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对这两种方法的原理和应用的理解。

二、案例教学的教学效果

在课程教学中选择合适的案例,从学生感兴趣的案例出发,进行案例式教学,可以使抽象、枯燥的仪器分析的理论知识具体化、生动化,将教学内容化繁为简,让学生对凯氏定氮法、分光光度法、色谱法和质谱法的理论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教学方式生动活泼,深受学生欢迎,使学生学习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学生从原来课堂上的默不作声,转变为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大家踊跃发言,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当他们对同一问题持有不同的观点时,就会进行相互交锋和互动,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观察问题、独立思考、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极大地提高了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