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汽车专业就业方向十篇汽车专业就业方向十篇

汽车专业就业方向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5:09:53

汽车专业就业方向篇1

 

由于我国的企业产业发展越来越快速,对汽车人才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多,所以汽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问题也越来明显。缺乏大量的汽车专业人才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极其不利。怎样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企业专业人才,已经成为职业学校以及社会关注的焦点。在现今信息化社会发展趋势下,现代汽车行业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汽车的发展方向是由原来的机械化向信息技术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为了跟上社会的发展步伐,我国大部分职业学校对汽车专业已经有所改革,可是因为受到以前教学模式的影响和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使得汽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适应社会的实际需求。

 

1我国职业教育汽车专业人才的培养现状

 

1.1对于专业的定位缺少学校特色

 

职业教育中的汽车专业涵盖了机械学科、计算机学科以及电子学科领域,专业范围十分广泛,学校将专业按照不同的方向可以分成三种:汽车制造方向、汽车修理方向以及汽车服务方向[1]。目前,职业学校并没有依据社会的实际需求以及学校教育的现实情况来设立汽车专业,导致职业学校间对汽车专业的定位基本是一样的,缺少学校自己的特色,大部分选择的都是汽车修理这一方向,比如,对汽车的修理、汽车的修理和驾驶、汽车性能的诊断和检测。职业学校对汽车专业的定位非常模糊,导致培养出的汽车专业人才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社会缺少大量的汽车服务方向的人才。

 

1.2课程设计体系不合理

 

目前,职业学校对于汽车专业的课程设计为,一年级的课程安排:汽车文化课、汽车专业的基础课程;二年级的课程安排:汽车专业课程、技能鉴定的课程这种设计安排使得汽车专业课程和汽车文化课程不能在同一学期进行,导致汽车文化课程发挥不出为汽车专业课程进行服务的效果,同时,学生也不能集中精力进行学习[2]。除此之外,在进行汽车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进行理论课所以用的时长和进行实践课所用的时长比例非常不合理,不利于实现培养汽车专业人才的目的。另一方面,汽车专业教育中所采用的教材都过于偏重科学系统性,使得教材中存在大篇幅的科学性内容,不仅耗费长时间的教学时间,得到的教学效果也并不理想。

 

1.3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不社会实际不一致

 

我国大部分的职业学校在进行汽车专业教学时,讲解的内容还是传统的东风、桑塔纳等,而随时时代的发展,现代化汽车制造中已近很少用到这些了,取而代之的是电喷式发动机以及智能变速器和aBS制动化的抱死装置[3]。汽车专业的教学内容涉及到这些的很少,其余种类的现代化新技术的讲解几乎没有,所以造成了汽车专业教学内容与社会严重脱节的现象。大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采用的都是传统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方式,重点讲解内容都是教材上的理论知识,缺少多媒体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兴致不高。

 

1.4专业实训的条件不好

 

进行汽车专业教育时,开展实践课程是极其重要的,由于购买相应设备的资金投入大,办学的成本也相对比较高,同时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更新速度很快,使得职业学校汽车专业的设备十分陈旧,跟不上汽车行业更新发展的速度。我国大部分职业学校因为受到进行实训所用设备的限制,实践内容和社会汽车企业的需求不一致,最终导致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不够,不能满足汽车企业的实际需求。当学生毕业之后进入汽车行业时,因为汽车专业技能不足以及所拿的薪资不高,大部分学生都选择放弃汽车行业[4]。

 

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来培养汽车专业人才有很多不足之处,怎样对汽车专业人才的培育方式进行改革,成了大部分职业学校积极进行研究探索的问题。为了使职业教育的精神得以在现实中表现出来,改革传统的教育放式,笔者结合学校汽车专业人才的培养状况与社会实际状况,总结出了一些自己的想法。

 

2职业学校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

 

2.1成立以4S店及快速维修中心为主的汽车专业实训中心

 

对于4S店,其不仅是汽车销售的终端,也是汽车服务的开始之处,可以将汽车和消费人群紧密连接起来;而汽车维修的工作人员,长时间在汽车销售和汽车服务的一线进行工作,同样是汽车专业人才毕业之后需要跨进的行业。成立以4S店及快速维修中心为主的汽车专业实训中心,能够为教师的实践教学提供科学合理的活动,定时安排学生到实训中心进行实习,学生可以得到实际进行专业操作的机会,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从中获得与汽车业务有关的经验,同时对于学生的实践效果,应使用标准的绩效评测手段对学生进行考核,学生毕业后才会具有足够的信心去面对这一行业[5]。

 

2.2加强业务协作以及资源共享达到深化校企合作的目的

 

进行校企合作的根本目的就是合理有效的利用汽车资源共享的平台,达到校企双赢的目的。汽车企业拥有掌握社会汽车市场资源的优势,其所更新的汽车相关资料都是与社会发展同步的。汽车企业还可以定期开展与汽车品牌的文化、汽车型号技术以及汽车服务等相关的培训活动。职业学校通过与汽车企业进行合资,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和机会。深化学校与汽车企业间的合作,对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汽车专业人才是非常具有意义的。除此之外,学校教师也可以亲身投入到汽车生产实训中,提升自己的汽车操作技能,将教学中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紧跟汽车行业发展的脚步。

 

3职业教育汽车专业人才培养对策

 

3.1清晰化汽车专业的三个方向

 

职业学校应该依据社会需求的现实情况来进行汽车专业的设立,充分发挥学校的优势来设置专业。目前职业学校汽车专业大体上有三个方向:

 

①汽车制造方向,需要学生具有使用机械进行制图以及钳工的能力,熟悉与汽车构造相关的知识,具有可以不在他人的协助下准确组装汽车全部零件的能力,同时能够为修简单的汽车故障问题[6]。这个专业方向比较适合汽车专业开设时间不长的学校。

 

②汽车维修方向,学生应具有准确使用各种检测工具以及汽车维修工具的能力,在熟悉与汽车构造相关知识的条件下,具有准确组装汽车全部零件的能力,同时能够有效检测及修理比较难的汽车故障问题。这一专业方向比较适合汽车专业开设时间较长以及具有较强实力的职业学校。

 

③汽车服务方向,需要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汽车运用的相关知识,在熟悉与汽车构造相关知识的条件下,可以做与汽车售后服务有关的工作。这一专业方向的人才是社会大量需求的,比较适合各方面综合实力比较强的职业学校。

 

3.2所设置的汽车专业应体现出学校的特色

 

学校在设立汽车专业时,一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将学校的特色充分发挥出来,依据学校自身的优势来确定汽车专业设立的方向,使得学校特设在汽车专业中得以体现,吸引大量的学生以及汽车企业。对于以机械类为主的职业学校,可以设置汽车维修的专业方向;对于以电子类为主的职业学校,可以以汽车电器为主要方向;对于以商业类为主的职业学校,可以以汽车销售方面为主。

 

3.3重新对汽车专业课程的构建进行设置

 

职业教育的主要特点为,依照职业和岗位,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优化汽车专业的课程。在对专业课程进行重新构建的过程中,一定要将现代化的汽车新技术和新知识加入到课程中,合理删除传统、不实用的知识,起到强化汽车专业教学的目的。

 

在安排汽车专业的教学进度时,应根据学生自身发展的特点以及汽车专业的交融性,将汽车专业课程开设在低年级,同时将比较基础的课程调到高年级,这样不仅可以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的特点,还达到将基础课程和汽车专业课交融在一起的目的。

 

3.4调整课程结构突出重点

 

对汽车专业课程进行改革时,应该将学生的就业作为导向,以实用性为学习基础,来对课程进行合理的调整,对学时进行有效分配。

 

对于基础课程,一定要达到充分、实用的要求。语文课中,主要对学生进行应用文的写作以及练习书法的教育;数学课中,主要对学生进行思维培养的教育;外语课中,主要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口语以及与汽车有关的英语教育;物理课中,主要对学生进行电子、热力学以及力学的教育;计算机课程应注重学生的应用操作能力;体育课以锻炼学生身体为主;政治课以加强学生素质和品质为主。

 

对于专业课程,主要教学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汽车专业技能以及素质,应实际应用为主。按照汽车专业的不同方向,可以对汽车专业基础课进行适当的调整,一定要开设汽车专业的主要课程,同时合理调整课时;在改革汽车专业课程时,一定要以时间操作教学为主,合理延长进行实践及进行实习的时长,因为汽车专业技能是汽车专业人才必须要掌握的[7]。在学校开设的汽车专业课中,获得相应的职业证书,比如,汽车维修的证书、驾驶证以及钳工证书,同时适当减少没有实用价值的课程。

 

3.5加强“双师”型队伍的建设

 

只有合格的专业教师才能培养出专业的人才。合格的汽车专业教师应有足够的理论知识以及具备丰富的实训教育经验。为了提高学生汽车专业的技能,教师应该适应社会发展的步伐,广泛阅读汽车专业相关的杂志及书籍,定期参加相应的培训和参观活动,每一年都亲身参与到汽车企业的实践中进行学习,提升教师自身的实践操作技能,努力成为一名“双师”型的教师。在专业教学课程中,尽量采用多媒体等数字化的教学方式,将理论与实际融合为一体,实施项目教学法。

 

3.6组建新型的汽车实训场地

 

组建汽车实训场地是提高学生汽车专业技能的有效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组建的过程中,一定要依据职业学校汽车专业的发张状况以及财务状况来对实践设备进行合理的调整。组建的原则为:逐渐摒弃过时落后的设施,尽量减少具有验证性的设施,重视整个车体的修理和检测的设施,将传统的汽车实验室重新进行整改,建造成进行汽车实践的场地,最后过渡到进行汽车教学的工厂。

 

结束语

 

职业教育汽车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一定要根据时展的进程以及市场的实际需求状况进行人才的培养,其中第一步就是对汽车专业教学的内容进行全方面的改革,抓住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调整好汽车专业的教学方向,努力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性人才,同时汽车专业教师也应与时俱进,投入到实训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不断提高自身的汽车专业教学能力,培养出高素质的汽车专业人才。

汽车专业就业方向篇2

关键词:汽车服务工程;课程体系;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9-0211-02

为适应汽车工业和汽车服务行业的发展,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2003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增设汽车服务工程为普通高校本科专业,专业代码080208。通过十年的发展,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建设已小有收获,为该专业的持续稳定发展,笔者结合所在学校的基本情况提出一些专业建设构想,仅供探讨。

1专业建设的意义

据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对部分一、二类维修企业抽样调查,一线技术人员中,有38.5%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接受过正规技术培训的仅为11.7%。文化水平不高、服务意识不强、专业知识匮乏已成为普遍存在的问题。不仅仅是汽车维修领域如此,在汽车销售、配件营销、市场预测、车辆损伤评定以及车辆保险与理赔等领域也存在同样的问题,甚至更为严重。

为缓解汽车服务行业对高素质技术人才需求压力,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根据汽车后市场的实际情况与学科发展需要,设置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并依据市场完善该专业的建设就成为必需。

2新专业建设的方案与设想

2.1确定培养目标及培养方向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应培养具有扎实的汽车产品及技术基础,必要的市场营销、经营管理知识,具有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知识,具备“懂技术,善经营,会服务”的能力素质,能够适应汽车产品设计服务、汽车生产服务、汽车销售服务、汽车技术服务、汽车运输服务、车辆评估及保险理赔等领域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加之对我国汽车后市场对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量及需求方向的考量,设置汽车运用工程、汽车与配件营销、汽车评估与保险等三个专业发展方向是比较合理的。

2.2制定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方案

考虑到综合素质的培养,将人才培养方案分为基础课与专业课两部分。基础课为公共课程,为专业课程的展开及继续深造夯实基础;专业课则有针对性地分方向单独授课,为学生的未来就业做好铺垫。同时,为加宽学生的就业面,利用选修课程交叉补充,以实现毕业生既是多面手又是业务尖子。

汽车运用工程是我国设置较早的一个本科专业,因学科划分问题,1998年教育部公布的专业目录中将其并人交通运输专业。但考虑到汽车后市场的需求及专业建设的完整性,将汽车运用工程做为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一个专业方向还是可行的。该方向的毕业生将主要从事汽车维修、检测、运输等方面的技术工作以及汽车类企业的规划、设计、经营等管理工作。

随着我国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及进口车辆的不断增加,汽车整车及配件营销人才严重匮乏,现阶段的从业人员部分来自汽车类专业,部分来自贸易或营销类专业,其余则为转专业人员,即懂汽车专业知识又善于经营、策划的从业者甚少。根据这一实际情况,应设立汽车与配件营销方向,主要培养从事整车营销、汽车配件营销、销售市场预测及市场信息反馈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随着保险业的发展,汽车保险已成为各大保险公司的主要经营业务。由于汽车保险业起步较晚,汽车保险类专业人才的稀缺可想而知。同时,二手车市场的发展对车辆评估、损伤鉴定以及车辆质量与事故纠纷处理等方面的人才需求量也急速增加。为缓解这一领域人才需求的压力,应设置汽车评估与保险方向,培养从事车辆评估、车辆定损、汽车保险与理陪、车辆质量与事故纠纷处理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

三个专业方向均是根据汽车后市场的发展需要而设置的,专业方向不同学习重点和主攻方向自然不同,考虑到人才素质的综合培养以及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的需要,学生在完成各自专业方向的必修专业课程后,根据自己的意愿有选择地完成专业选修课程的学习,可跨专业方向选修,也可跨年级选修。这样就使学生完成本专业方向学习并兼顾其他专业方向成为可能,使学生在未来的就业市场上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和竞争性。

2.3建立完善的实验实训基地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生只有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必须有大量的实践做基础,才能成为汽车后市场所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因此,在专业建设中必须加强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

2.3.1校内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

设置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院校多为曾设置汽车类专业的院校,其汽车类专业实验室基本形成规模和体系,完成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基本的实验、实训教学不成问题。但积累多重在汽车制造及汽车运用方面,汽车与配件营销、汽车评估与保险方面的实验、实训条件则略显不足。组建单独的汽车服务类实验室,以增强汽车营销及汽车评估与保险方向的实验、实训能力是当务之急,应重点入力度,以完善校内的实验、实训环节。

2.3.2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主要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多数汽车类院校与大中型汽车制造企业、汽车维修企业、汽车4S店以及保险公司等都有着良好的合作。力争将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学生分散到相应的单位实习,让各单位借此机会观察和挑选合适的学生毕业后到自己单位服务。若建立这一关系,就可以解决几方面的问题:首先,校外实习基地得以建立,实现多样化和多元化实习环境;其次,学生熟悉实际工作岗位,有利于毕业后直接上岗工作;再次,学生与企业面对面,既完成了实习又有利于学生的就业。

2.4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

专业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向的源动力是教师,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培养合格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关键。所谓“双师型”教师,是指具有工程实践经验或具备工程师、技师、评估师等其他系列职称或职业资格,同时获得教学系列职称的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素养和教学能力的教师。对于应用型专业而言,“双师型”教师是师资队伍的核心。

对于专业教师力量薄弱的问题,应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对专业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攻读学位、进修、开展科研活动等使专业教师逐步提高学术水平;通过各种教学研究活动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以帮助青年教师逐步提高教学水平;选派精干教师赴相关高校、相关企业及技术培训单位接受新知识、新技术及实践技能培训。在立足内部培养、挖潜的同时,还要考虑引进学术造诣深、理论基础雄厚、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逐步形成教学科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教师群体,从而带动整个师资队伍的建设。

另外,兼职教师队伍也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应聘请科研院所、企业的技术人员做学生实训的指导教师,让他们参与重要教学文件的制定,对专业建设和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将新技术和信息带进学校,使所培养的学生更贴近社会,更适应社会。

2.5引导学生完成专业学习

专业发展建设的实施对象是学生,再完善的方案,没有学生的参与也是空架子。如何引导学生按照培养方案完成学业并取得良好的效果,是专业发展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

2.5.1配备专业导师

专业导师负责在业余时间为学生提供专业学习和技术培训的指导。虽然加大了专业教师的工作难度,但学生的学习及技术需求可在第一时间得到满足,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取心,抑制学生的学习惰性,也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便于因材施教。

2.5.2组建学生科技小组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容易形成小的群体,利用这一趋势,引导学有余力的学生组建不同类型及方向的科技小组,由专业教师负责指导。科技小组可以进行学习心得及技术交流,开展小的发明创造及与专业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活动。不同小组之间合作与竞争并存,有利于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使学生认识到合作的可贵,增强责任感和抵抗竞争压力的能力。

2.5.3倡导自修,提高综合素质

中国有句俗语“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教师的教授及指导只能是以点带面,不可能面面俱到,最终的学习效果完全取决于学生的自修能力。因此,应着力增强学生的自修能力,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学习不断积累理论知识和必要的实践技能,不断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成为汽车后市场所需的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

3结束语

因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属于新建专业,如何进行专业建设,培养出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的应用型专业人才,还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人才培养方案的不断完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必将成为特色鲜明的专业,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输送更多、更好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樊晶明,等,汽车专业发展方向和课程设置初探[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4,(6):123-125

汽车专业就业方向篇3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技能;考核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489X(2012)33-0019-03

1引言

随着我国职教事业的快速发展,大量的职教毕业生进入社会,一方面是大量毕业生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另一方面是企业抱怨找不到能适应工作的毕业生。究其原因,是职教毕业生的专业能力没能达到企业的期望,造成学生、企业双方均不满意。专业能力主要是指从事某一职业并能胜任岗位工作的能力,更侧重于专业技能。事实上,企业在招聘过程中最为关注的就是求职者是否具备胜任岗位工作的专业能力。因此,对职业学校来说,在教学过程中构建合理的学生专业技能考核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重点以五年制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为研究对象,构建学生专业技能考核体系。

2构建专业技能考核体系的依据

2.1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构建专业技能考核体系

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技能考核体系的构建必须立足于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因此必须正确定位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而五年制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可以定位为:面向汽车后服务市场,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能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从事现代汽车维修企业管理和汽车维修、检测和售后服务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重点是要突出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

2.2根据就业岗位构建专业技能考核体系

根据就业岗位构建专业技能考核体系,因此,正确划分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就显得尤其重要。根据有关文件规定:五年制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属于交通运输大类中公路运输类专业(《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试行)》)。通过调查汽车后服务市场需求和学生的就业意向:可以将五年制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学生就业岗位分为主要就业岗位、次要就业岗位和其他就业岗位三类(如图1所示)。

2.3根据工作任务构建专业技能考核体系

根据市场调研,整理归纳出岗位的工作任务及其对应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并拟设相应课程。

1)整车维护。①对应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具有汽车发动机、底盘和汽车电气设备结构、工作原理的知识;具有汽车新技术的相关知识;能熟练使用汽车维护常用工具、量具;具有汽车维护的知识和技能(技术要求、工艺流程等);会使用万用表、故障诊断仪、四轮定位仪、车轮动平衡仪、灯光检测仪、废气分析仪、喷油器清洗机等诊断、维护设备。②拟设课程:整车维护、汽车结构认识、汽车使用常识。

2)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①对应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具有汽车发动机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发动机管理系统的知识;能熟练使用发动机拆装、维修常用工具、量具以及常用故障诊断仪;具备发动机维修、故障诊断操作技能;能根据电路图查找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具有收集维修资料的能力。②拟设课程: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发动机总装与调试;柴油机维修;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现代汽车电控设备。

3)底盘故障诊断与排除。①对应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具有汽车底盘结构、工作原理以及自动变速器、aBS系统等知识;能熟练使用底盘拆装、维修常用工具、量具以及常用故障诊断仪;具备汽车底盘维修、故障诊断操作技能;能根据电路图查找底盘电控系统故障;具有收集维修资料的能力。②拟设课程:底盘构造与维修;自动变速器故障诊断;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现代汽车电控设备。

4)电气设备故障诊断与排除。①对应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具有汽车电气设备结构、工作原理以及汽车空调、安全气囊等系统知识;能熟练使用汽车电气设备维修常用工具、量具以及常用故障诊断仪;具备电气设备维修、故障诊断操作技能;能根据电路图查找汽车电气系统故障;具有收集维修资料的能力。②拟设课程: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空调故障诊断;汽车单片机及局域网;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现代汽车电控设备。

5)企业经营管理。①对应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具体现代企业管理的理念;具有企业人事管理能力;具有一定财务知识。②拟设课程:财务管理;现代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生产与作业管理。

6)汽车性能检测。①对应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具有汽车发动机、底盘和汽车电气设备结构、工作原理的知识;具有汽车性能检测的知识和技能;会使用、维护常用汽车综合性能检测设备。②拟设课程: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典型案例分析;汽车维修质量检验。

7)汽车配件管理与销售。①对应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熟悉发动机、底盘、电气设备等汽车各大系统零件名称及作用;能熟练使用汽车配件管理软件;掌握汽车配件的编码原则;掌握汽车配件进货方式;具备鉴别货源的能力;工作细心,责任心强;具有货物运输的基本知识。②拟设课程:汽车发动机、底盘、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营销与配件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汽车驾驶;现代物流管理。

8)汽车维修业务接待(含汽车保险与理培)。①对应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具有汽车结构与维修的基本知识;具有规范的电话礼仪和交谈技巧;具有汽车发动机、底盘和汽车电气设备结构、工作原理的知识;具有汽车维护、故障诊断的基本知识;具有汽车保险与理赔的基本知识;具备规范的社交礼仪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有驾驶证。②拟设课程:汽车发动机、底盘、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汽车维修质量检验;公共礼仪;交流与口才;汽车保险与理赔。

9)质量控制。①对应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具有汽车发动机、底盘和汽车电气设备结构、工作原理的知识;具有汽车维护、故障诊断的基本知识;了解车辆维修流程;了解汽车维修质量检验的方法;具备一定的与人交流的能力。②拟设课程:汽车发动机、底盘、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汽车维修质量检验;公共礼仪;交流与口才。

10)钣金。①对应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具备汽车车身检测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会汽车钣金焊接;能修复汽车车身的损伤。②拟设课程:汽车车身检测技术;汽车钣金焊接基础;汽车钣金修复基础。

11)涂装。①对应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具备汽车涂料基础知识;掌握汽车调漆技术;掌握汽车喷涂技术。②拟设课程:汽车涂料基础知识;汽车调漆技术;汽车喷涂技术基础。

2.4根据专业课程设置构建专业技能考核体系

五年制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专业课程结构可由四部分组成:专业(实训)课程、选修课程(含方向课程)、证书培训考核和毕业顶岗实习(含毕业答辩)。

1)专业(实训)课程:机械制图及CaD、汽车机械基础、汽车电工电子、汽车单片机及局域网、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液压与气动、财务管理、汽车维修质量检验、人力资源管理、汽车概论、汽车维修接待、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整车维护。

2)选修课程:汽车维修企业管理;典型案例分析;钳工基础;现代物流管理;现代汽车电控设备;(二选一)汽车类专业入门、汽车使用常识;(二选一)汽车结构认识、摄影;(二选一)汽车文化、社交礼仪;(维修方向)自动变速器故障诊断、柴油机维修、汽车空调故障诊断;(营销方向)汽车营销与配件管理、汽车保险与理赔、旧车鉴定与评估;(钣金方向)汽车车身检测技术、汽车钣金焊接基础、汽车钣金修复基础;(涂装方向)汽车涂料基础知识、汽车调漆技术、汽车喷涂技术基础。

3)证书培训考核:中级汽修工证、高级汽修工证、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及其他专项工种。

4)毕业顶岗实习(含毕业答辩)。

3构建专业技能考核体系的内容

五年制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毕业生与高职高专(高中后)毕业生相比较,其优势在于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强。因此,在构建五年制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技能考核体系时,必须突出动手能力的考核。根据毕业生今后可能从业的方向,专业技能考核体系的构建主要有核心技能项目部分、辅助技能项目部分和选考技能项目。专业技能考核体系如图2所示。

4专业技能考核体系的实施

在五年制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专业技能考核体系实施过程中,应根据实施的情况,不断完善和丰富专业技能考核体系的内容。教学部门应成立专门考核机构来负责组织实施,以确保专业技能考核体系实施的质量,真正达到提高毕业生专业技能的目的。在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进程的安排,分阶段按年实施,也可以在毕业生离校前集中组织考核。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合理构建和实施五年制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专业技能考核体系,不仅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更有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同时也对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汽车专业就业方向篇4

关键词: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职业能力

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及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满足行业企业的岗位工作需求,使人才培养目标能够顺利达成,广西来宾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在国家示范校建设中,结合示范校重点专业建设要求,深入市场调研分析,确定了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就业岗位,依据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确定专业课程体系,并进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路

1.深入市场调研,依据岗位职业能力确定专业培养目标

经过对汽车行业企业、学校和学生等市场调研情况分析,召开由汽车行业专家、技术骨干、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参与的汽车行业人才需求、典型工作任务、岗位能力分析研讨会,确定了本专业培养的人才所确定的就业岗位,并分析职业岗位所需的岗位职业能力,依据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确定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使得课程体系中所开设的课程真正为企业岗位职业能力所需,保证学生所学为企业所用。

2.以职业基本素养为重点,培养市场需要的专业方向

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注重实践动手能力的课程编排,采用“教学做训一体”的课程组织实施方式,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减少流失率,构建四个模块式课程体系,明确公共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实践教学环节三类课程的能力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实施场所,培养学生“多元”化岗位能力,促进学生能力的递进;并将职业基本素养融会贯通到整个课程体系中,满足汽车机电维修、汽车钣金、汽车喷涂、汽车美容、汽车销售、汽车保险与理赔、汽车维修接待、汽车配件管理、汽车及摩托车装配等9种岗位的人才需求。

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为了使人才培养目标能够得到顺利的实施,设置三类课程“4m”模块课程体系:汽车机电运用技术(m1)、汽车钣金涂装技术(m2)、汽车商务营销技术(m3)、汽车整车及摩托车装配(m4),如图1所示。

1.公共基础课

根据广泛的行业企业用人需求调研,并召开才需求研讨、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岗位能力分析会,本着“基础课程为专业服务、专业人才为用人单位服务”的指导思想,明确每门公共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定位、作用和教学目标,形成了四大类别的公共基础课,即思想品德类、职业素质类、身心健康类、应用基础类,如表1所示。

2.专业技能课

通过汽车行业企业人才需求调研,根据本专业就业岗位对职业能力的要求,并结合学生的职业能力成长规律,将专业技能课程体系分为专业基础能力模块、专业(技能)方向核心能力模块。而根据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毕业生所应具备的能力,本专业开设了专业核心模块――汽车机电运用技术(m1)和三个专业拓展模块――汽车钣金涂装技术(m2)、汽车商务营销技术(m3)、汽车整车与摩托车装配(m4)共四个专业方向模块,满足学生多元化就业岗位的需要。如下页表2所示。

三、“三岗”实训教学体系设计与实践

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逐步构建和实施“岗位能力导向,教学做训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课程常规实训、“识岗”实习、专业方向模拟实训、“顶岗”实习四个阶段对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进行培养,如下页图2所示。

其中,课程常规实训由专业基础课实验、专业课单项实训、专业课综合实训组成。岗前模拟实训是在校内模拟真实工作环境的汽车技术服务中心、汽车美容中心进行,将学生分组组成学习团队完成汽车维修、汽车保养、汽车钣金喷涂、汽车装配、汽车维修前台接待、汽车营销等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业务流程的模拟实训;摩托车装配则在“校中厂”――广州飞肯摩托车有限公司整车装配生产线和生产技术培训中心进行生产性实训。“识岗”实习是派送学生到合作企业的工作岗位进行为期10周的教学实习,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学生辅助企业人员完成初步接触企业实际工作的相关业务流程,形成特定岗位的职业能力。实施流程如表3所示。

四、构建“岗位能力导向,教学做训一体”的教学评价体系

1.以工作过程为主的评价体系

为培养出更多的技能型人才,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通过本专业“教学做训一体”的教学组织方式,加强对学习过程的评价与评估,因此,首先采用学生自评、学习小组互评以及教师点评的“多元”评价模式,特别是操作实训项目,引入企业的技术人员参与评价;其次,专业学习过程的评价模式,特别是实训项目、综合实训环节的考核,重点评价学生在行动过程中的情感、态度、意识、习惯、方法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表现;最后由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转向对其工作能力的评价,反映对知识应用能力的评价,关注学生为完成各工作项目所采用的方法科学性、行动规范性、计划周详性等能力。

2.构建“素质与技能”并重的评价体系

采用多方参与、多元评价的教学评价模式,实现学生学习过程由知识储备向提升工作技能的大转变。同时考虑到职业教育“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素质与技能并重”的特点,本专业实施了“素质与技能”并重的评价模式:建立第三方评价小组,分别由学生代表、教师代表、家长代表、企业代表、学校管理层代表共同组成第三方评价小组,对学生进行定量、定性评价和全程评价。定量评价以档案记录的原始数据为准,按照学校既定的要求进行;定性评价带有主观色彩,分为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定和企业评定(顶岗实习和教学实习)。全程评价包含“起点评价――阶段性评价――学年评价――毕业评价”的全过程。

五、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实施成效显著

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从2012、2013级的学生开始实施此课程体系教学改革实践(历时两年建设),试点班级有的已经毕业。通过改革试点,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得到很大提高,98%以上的学生获技能鉴定资格证书,课程体系中所开设的课程真正为企业岗位职业能力所需,学生所学为企业所用。顶岗实习和就业的学生得到企业欢迎,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能够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

参考文献

[1]徐岳清汽车专业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研究,2006,(12)。

汽车专业就业方向篇5

(一)采用校企合作模式是中职学校实施教学创新的重要举措目前的中职学校虽然安排实习课程,但通常都是在即将毕业的半年之内,有限的学时并不能让学生将知识与技能之间相互融合,并贯穿于实际应用中。提高中职学生的营销工作能力,是规划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一部分。实施教学改革,将中职的教学课堂转移到工作环境中,让学生从工作中吸收营销理论知识,不但可以弥补教学理论的滞后性,还会激发学生对于营销工作的期待和向往,并将潜在的营销能力发挥出来。中职学校汽车营销专业的教学就是要对未来的汽车市场做出准确的定位,以其作为培养学生专业素质的方向,实施课程改革。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基地的中职学校,除了要把汽车营销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之外,还要与企业建立零距离接触,以利于学生将适应就业过渡阶段消化于校企结合的教学活动当中。

(二)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内在需求中职学校在汽车营销专业教学中,师资有限,通过校企合作,专业建设与企业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专业向企业提供智力和人力的支持,在专业技术人才使用方面建立共享机制;一线专业教师直接参与企业营销、服务等活动,及时掌握企业最新动态,同时又能把生产实践紧密嵌入教学过程中。高素质的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可选聘为学校专业兼职教师,通过实施校企合作,企业成为“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重要场所,也成为专业兼职教师的聘任源地。

二、汽车营销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于汽车营销没有准确的定位没有汽车营销准确的定位,是我国汽车销售的一大缺憾。根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在企业销售领域中,销售利润很高的行业领导人表示,他们并不知道如何卖车。这就意味着,销售汽车并不是简单的卖车,而是综合性的销售技能,其中涵盖着更多知识性技能。从我国目前汽车综合交易市场中汽车营销人员的素质上来看,超过85%的营销人员仅仅将汽车销售定位于卖车,而没有将营销界定在服务层面。大型汽车品牌的专卖店,诸如一些品牌汽车专卖店的营销人员中,接受过系统化营销培训的汽车营销专业人员还不超过30%。最为直接的表现就是,当走进汽车专卖店,对于汽车的性能以及维护等等方面进行咨询的时候,营销人员很难令客户满意,不仅损害汽车专卖店的形象,还因此导致营销人员与客户之间的沟通障碍。即便是巧口如簧倘若没有回答出客户需要的答案,也会给客户留下不信任感,从而影响汽车的销售。

(二)汽车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无法适应现代的汽车市场从目前中职学校汽车市场营销专业教学现状来看,无论是从生源角度,还是从学校现有资源的角度来审视教学与人才市场需求的衔接程度,都有所欠缺。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基础知识较差,对于新的知识的接受能力相对不足,加之学生自由而活跃的个性,很难于在教学课堂听教师讲授专业理论知识,教师脱离了市场营销社会性实践的授课方式也很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特别是正在营销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对于营销的概念仅仅局限于销售行为和销售技术,而没有切合实际地描述营销的内涵与外延,从而导致营销专业教学中更为注重汽车销售标准流程,并以此为教学核心,将营销的技术能力贯穿于汽车营销的全过程当中,中职学生对知识缺乏深刻的感悟力,几乎不会对教师的理论课程内容做到触类旁通,而是对教师所总结出来的理论知识进行背诵,并熟记于心。但是,学生所能够掌握的仅仅是各种销售方式,而没有汽车销售的技术含量;将汽车销售定位在卖汽车上,而没有向技能化转向,更无法适应现代的汽车市场。

三、校企合作模式在中职汽车营销教学中的应用

在校企合作具体实施之前,学校要制定出与企业合作培养计划,实施新的课程教学结构,以企业作为重要的培养力量展开教学。校企合作效果的提高还要配以反馈评价标准,以促进学生岗位实践能力的提高,使得校企合作项目高质量完成。在校企合作项目的具体实施中,学生要注意服务水平的提高。中职学校具有自己特有的资源,即市场营销实施更为专业化、系统化。学生在企业所学习到知识更具有实用性,但是相对散乱,与系统化的知识相结合,就可以使学生所掌握的营销知识脉络更为清晰。首先依托各汽车企业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校企共同投入,按照符合企业生产要求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我校先后与北京现代、东风日产等车企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按照企业要求打造了汽车营销实训中心。企业和学校同时作为实训中心的管理主体,将其纳入企业和学校的管理计划当中,由企业和学校共同设计学生的实训课程。其次,校企合作要与企业的一线营销人员合作,尤其是与各品牌汽车专营店的汽车一线营销人员,他们都可以成为汽车营销专业的教师,聘请这些专业人员帮助学生分析未来的汽车销售市场,梳理未来汽车销售市场的发展脉络。这种分析对于在校学习的学生来讲,也许没有实质性意义,但是可以培养学生分析汽车市场的能力,并提高判断预测能力。中职学校以培养学生未来的职业为主要方向,在学生入学开始,就要将就业贯穿于教学当中,引导学生建立起学以致用的理念,让学生懂得课程内容与自己的职业生涯紧密相连,并以此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通过指导学生注重知识的适用性和职业应用性,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意识,并懂得在企业环境的学习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兴趣深入探究营销创新策略。

汽车课程教学在突出教学的实践性和职业性的同时,还要发挥多样化课程教学特点。聘请汽车销售人员以及销售顾问承担汽车营销教学教师,从自身的职业经验出发展开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汽车营销领域成功人士的风采,使得课堂教学更为职业化,并具有实践性特点。以开放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汽车营销事业的未来发展前途,从而使得学生以营销人员作为自己效仿的对象,不断地塑造自己、完善自己,并不断地充实自己,以获得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从教学的角度而言,通过校企合作,可以使学生接触到汽车项目研发和管理,逐渐地熟悉汽车项目研究和技术创新的程序和思路,在提高职业技术能力的同时,还可以挖掘出学生的汽车研究潜力以及汽车技术研究创新能力。细微的成功就能够刺激学生对于汽车技术深入探究,并逐渐地探索出自己的路线。与此同时,使得学生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以提高未来职业生涯中所应具备的综合素质。

四、结语:

汽车专业就业方向篇6

关键词:汽车专业;技能竞赛;教学生态实践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9094-(2016)11C-0007-05

教学生态指教学活动中教师、学生、课程内容、教学行为、环境资源等因素及其关系和谐共生形成的作用链。具有整体性、动态平衡性和可持续发展性。[1]

汽车专业技能竞赛是由教育部、交通运输部、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以及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等组织,面向全国职业院校开展的国家、省市和校级职业技能竞赛。要求紧密结合社会生产实际,并以突出的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重点,针对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技能发展水平和教师的专业教学质量进行评价。为了将技能竞赛的成果应用于汽车专业教学,让技能竞赛助推教学生态整体性平衡发展,有必要研究汽车专业技能竞赛与教学生态诸因素的关系,构建基于汽车专业技能竞赛的教学生态实践体系,提升汽车专业技能教学综合水平。

一、教学生态实践体系构建的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教学生态观认为,各生态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整体性。如果生态系统内各部分都能获得均衡发展,则整个生态系统就具有自我发展的能力。汽车专业教学活动是由教师、学生、课程和基地等共同构成的有机整体,教学效果则是这些因素共同交互作用的结果,而不是简单叠加。

(二)平衡性原则

在生态平衡的状态下,所有生态因素之间的作用关系都能得到最好发挥。学生是最核心的生态因素,应积极竞争,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共同发展;要避免消极竞争,相互排斥,导致生态失衡。另外,为了教w生态的平衡性,教师和学生这两个生态因素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平等对话,协同合作,形成师生学习共同体。

(三)发展性原则

按照后现代主义教育观,汽车专业教学生态具有动态性和发展性。因此,汽车专业教学是教与学互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需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选择教学行为,调整预定的教学步骤;根据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实时信息,及时修改教学方案。如此,处于鲜活情境中的学生才会生机勃勃,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实现对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等各方面的全新建构。

二、技能竞赛与教学生态的关系

汽车专业技能竞赛不能脱离职业教育教学生态环境,就竞赛论竞赛就会失去举办汽车专业技能竞赛的初衷。教学生态是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重心,它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基石,而汽车专业技能竞赛影响整个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格。职业教育的教学生态基本建设包括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等,构建基于汽车专业技能竞赛的教学生态实践体系,首先要厘清技能竞赛与教学生态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汽车专业技能竞赛方案和教学生态系统的对比如表1所示。

(一)竞赛目标与培养目标

汽车专业技能竞赛的目标是培养适应汽车维修行业发展需要的专门技能人才,检验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的成果,促进校企结合,引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技能,提升学生对未来岗位的适应能力,实现零距离就业。中等职业教育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现代汽车服务业发展需要的一线技术技能人才。

由此可见,举办技能竞赛目的在于通过校企合作的竞赛途径,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能力,强化学生的专业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能力,为行业企业培养大量的技术技能人才,这与整个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一致的。

(二)技能竞赛与专业建设

学校的内涵建设之一体现在专业建设方面,专业建设的具体节点就是专业方向,竞赛项目的确定以专业方向为基础,在环境资源因素中,项目设置是发挥技能竞赛导向功能的关键环节,因此技能竞赛的项目设置和学校的专业建设密切相关。

(三)竞赛内容与课程内容

汽车专业技能竞赛内容对课程内容等起到风向标的作用。技能竞赛以完成职业岗位的任务来确定竞赛规则和内容,竞赛评判标准兼顾理论考核和实际操作,尤其注重实际操作能力,因此课程内容可以引进竞赛内容,开发理实一体化校本教材,内容包括实践操作、安全、节能、环保、理论知识和企业文化等。

(四)竞赛方法与教学方法

汽车专业技能竞赛采用先上机考核专业理论,再进行实际操作竞赛的方法,突出理论够用、实用并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实际操作要求参赛选手达到熟练、准确和高质量。职业教育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做中教、做中学,教学做合一”,因此,竞赛方法与教学方法实际是同质同向的。

(五)竞赛选手与教学团队

汽车专业技能竞赛的内容涵盖了职业资格要求的全部内容,也是选手未来岗位需求的职业技能,要求选手技能娴熟、配合默契和职业素养等达到企业标准。因此,技能竞赛促进教学团队转变教育观念,更新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熟悉相关职业标准。团队成员通过指导学生参赛或亲自参加竞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技能,加快“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

(六)技能竞赛与校企合作

汽车专业技能竞赛依托行业协会制定竞赛方案,聘请行业企业一线的专家、技术能手设计竞赛项目、制定评价标准,把企业对员工的岗位需求融入比赛,在竞赛过程中使用了当前先进的新型设备,充分体现行业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要求;聘请行业企业相关人员和职业院校专业带头人参与技能竞赛评价,因此推进了学校与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加强了实训基地建设。

可见,汽车专业技能竞赛对职业教育的影响非常大,举办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一致且遵循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的技能竞赛,必将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在职业教育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团队建设等教学生态各个因素上切实发挥了导向作用。

三、汽车专业教学生态实践体系的构建

(一)教学生态系统

要研究汽车专业教学生态实践体系,应该了解教学生态系统的层次性结构,即教学生态与社会生态、教育生态及学校生态的关系。结合本课题研究范围可知,汽车专业教学生态中,社会生态定位为汽车行业企业,教育生态为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生态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实训基地,教学生态为教师、学生、课程模式及教学行为等。职业技能竞赛是教学生态系统中连接各个层次生态的立交桥,具体根植于教学生态,又是检验教学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手段。

(二)职业岗位要求

根据企业不同职业岗位对人才的技能和素质要求,依托汽车专业技能竞赛项目,针对三年制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订该专业的专门化方向所对应的职业岗位及能力要求如表2所示。

(三)课程模式

构建基于职业技能竞赛的教学生态实践体系,关键要解决课程模式,需要与企业合作开发,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结合,突出职业能力培养。[2]本研究采用的课程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课程。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课程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任务中隐含着知识运用,融入技能竞赛内容。如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器构造与维修均与技能竞赛融合,设置了衔接技能竞赛又具备普遍性专业学习的项目课程:汽车维修基本技能、汽车维护及汽车空调维修等。

(四)教学生态实践体系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将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课程分为三类技能模块,即基础技能模块、综合技能模块和开放技能模块,可构建凸显“三个方向、三类模块、三种能力”的基于技能竞赛的汽车专业教学生态实践体系,如图1所示。实践体系中“三个方向”指乘用车维修、大客车维修及汽车车身修复三个专门化方向;“三类模块”指上述技能模块;“三种能力”指通用能力、特定能力及跨行业职业能力,体现了国家汽车类职业资格应用能力。通过基础技能模块和开放技能模块,培养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对应职业岗位必备的通用能力和特定能力;又可由学生根据自身的基础、素质和兴趣选择学习。通过综合技能模块,获得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和终身学习能力及跨行业职业能力,从而达到适应不同层次要求的培养目标,能够从事乘用车C电维修、大客车机电维修及汽车车身修复专门化工作,能胜任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工作。

(五)教学行为

根据教学生态的整体性,把握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的适切性,以及情感态度的协调性,因材施教,将汽车专业学习的内容、学生智能基础、教师专业素质等多种因素整合,选择最合适的教学行为,强调教师和学生生态因素共同参与、相互激发、探究反思,从而使学生的成长和教师的发展有机融合,促进汽车专业教学生态实践体系的整体和谐发展。

本研究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行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选用开放式、实践式的教学情境,运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及情景教学等,“教学做合一”,“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强调学生为主体的计划、实施和控制,提高汽车专业教学效果。[3]结合汽车专业技能竞赛中各个赛项特点及规则,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行为,针对不同的课程内容给予最有效的教学。如图2所示。

四、实践体系的成效

学生是教学生态中核心因素,教学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衡量标准就是学生是否全面发展,是否具备适应动态变化的职业岗位的职业能力,这依赖于教学生态实践体系的实施效果。为了检验基于汽车专业技能竞赛的教学生态实践体系的效果,以笔者所在学校2012级和2013级实验班学生为调查对象,涉及汽车维修、钣金和涂装专业方向的学生,发放汽车专业教学生态实践体系实施调查问卷250份,收回250份,回收率100%。调查结果如下:

(一)课程资源

实践体系中所使用的专业教材满足技能教学及技能竞赛要求程度如下:均能满足,占77.1%;技能教学能满足,但没有涉及技能竞赛内容,占20.6%;部分技能教学内容落后,与实际授课内容严重脱节,占2.3%;完全不符合课堂技能教学,占0%,如图3所示。

在教学中,课程内容与技能竞赛内容结合程度如下:二级维护作业,占23.6%;汽车车轮定位,占12.4%;发动机拆装与检测,占3.8%;发动机故障诊断,占11.4%;汽车空调维修,占10.6%;汽车涂装,占29.7%;汽车钣金,占27.7%。

通过对学生调查分析得知,构建的教学生态实践体系既能满足常规教学的要求,又能较紧密地结合汽车专业技能竞赛,主要体现在课程资源方面,尤其突出的是由课题组主持开发的2部教材《汽车构造与拆装(发动机部分)》和《汽车构造与拆装(底盘部分)》经全国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为“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4门课程资源库被评为无锡市精品课程资源库。

(二)技能教学

技能教学过程中,教学组织形式与学习需求符合情况如下:按照课本顺序,按部就班教学,占1.2%;按照项目任务进行教学和训练,占34.2%;按照企业模式,创设模拟情境教学,占24.3%;校企合作,真实企业环境下教学,占40.3%。如图4所示。

通过技能教学,能力提高情况如下:沟通能力,占42.8%;个人素质,占49.2%;心理素质,占50.3%;知识阅历,占64.9%;技能水平,占85.6%,居最高。如图5所示。

调查表明,基于技能竞赛的教学生态实践体系不是针对优生,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符合汽车专业技能竞赛的初衷。

(三)学业水平

无锡市职业学校首次专业综合课程学业水平测试于2015年举行,三年制中职汽车专业的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器构造与维修三门课程综合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统一考纲、同一试卷、同一时间进行。课题实验班2013级汽车专业汽车维修专业方向的学生均分为83.5,车身修复专业方向的学生均分为91.9,市级均分为70.36。

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专业技能抽查测试。先后于2014年、2015年举行,抽测项目为汽车二级维护,抽测内容为操作技能,统一公布抽测方案,抽测基地学校分区域、同一时间进行。课题实验班2012级被测学生成绩均分为75.29,市级均分为68.36。

课题组成员指导学生参加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汽车运用与维修项目获得全国一等奖4项。

实践证明,构建凸显“三个方向、三类模块、三种能力”,基于汽车专业技能竞赛的教学生态实践体系是切实可行的。通过灵动性教学行为,在模拟情境中结合课程资源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促进学生整体全面发展。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有些教学内容所联系的教学情境有牵强附会的现象,技能竞赛融合专业课程的适切性不够等,这些问题必将引起重视,并作进一步研究,以推进汽车专业教学生态整体性平衡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辉.构建技能生态系统: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改革的新趋势[J].教育发展研究,2010(11).

汽车专业就业方向篇7

关键词:汽车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随着国内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汽车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大,湖南省以“四化两型”社会建设为契机,将汽车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并于2007年成立了以湖南省长任组长的汽车工业发展领导小组,下大力气支持整车发展,支持配套企业加速发展,推动汽车产业振兴。特别是近几年,通过整合省内资源,引进业内战略投资者,一批重点项目陆续建成投产,湖南省汽车产业的后发赶超优势将逐步显现。目前,以长株潭地区为核心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聚集了湖南省汽车工业70%以上的生产要素,拥有140多家整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衍生了数以千计的汽车售后服务与维修企业。

随着湖南汽车产业的快速扩张和集群效应的形成,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匮乏成了制约汽车及相关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因此,以合适的培养模式加快汽车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步伐,全面提高汽车行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建立有利于培养汽车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体系和环境,是当前进一步推动和服务湖南汽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一项十分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鉴于此,株洲职业技术学院从2007年开始进行系统的研究与实践。学院院长邓志革教授的项目组在理念创新的基础上,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构建了汽车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探索出了一条“立足汽车行业、服务汽车产业、培养汽车人才、打造汽车品牌”的办学新路子。

一、成果的主要内容

1.组织进行湖南汽车高技能型人才现状与需求调研

为了清楚地了解湖南汽车行业人力资源的现状和未来需求,在湖南省汽车行业协会和湖南省机械行业管理办公室的支持下,学校经过认真研究与策划,利用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于2007年7月10日至8月26日组织了由69名师生参加的调研团,对长沙、株洲、湘潭、衡阳、岳阳、益阳、常德、郴州、娄底、永州、邵阳等11个地市汽车人力资源现状和未来需求进行了实地调研。为保证调研的水平和质量,学校制定了完善的调研方案、调查问卷和调研宣传提纲。全体调研人员组成的11个分团各对应一个地市,共深入到72家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及328家汽车售后服务与维修企业,直接接触汽车企业一线技术工人3200余人次,召开汽车企业和行业主管领导座谈会11个,访谈156人;收回各类调查问卷3279份。

本次调研活动是学校建校以来面向湖南汽车行业进行的一次最大范围、最全项目、最多数据、深入生产企业一线的汽车人员现状和需求的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研究,获得了大量的信息,形成了系统的调研报告。基于此,学校进一步完善了面向汽车产业集群的高技型能人才培养体系方案,明确了学校设立面向湖南汽车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坚定了学校“面向汽车行业、服务汽车产业、培养汽车人才、打造汽车品牌”的决心。

2.研究构建了“两层四类”的汽车高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

针对湖南汽车产业集群对汽车高技能型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学校逐步建立了“两层四类”的汽车高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两层”即初中起点的“3+2”中、高衔接层次和高中起点的三年制专科层次。四类是在两层的基础上,专科层次又分为面向汽车整车装配与零部件生产制造企业、面向汽车服务与营销企业、面向汽车诊断与维修企业、面向新能源汽车企业四种人才培养类型。

针对四种类型的人才培养,学校通过对系部及专业的动态调整,对应设置了机电工程系、汽车运用系、汽车商务系和汽车电子系等专业系部。依托机电工程系,建立了面向汽车整车与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的汽车制造、机电、模具等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依托汽车运用系,建立了面向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领域培养“汽车医生”的高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依托汽车商务系,建立了面向汽车销售与流通领域培养汽车服务与营销、电子商务等高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依托汽车电子系,建立了面向新能源汽车领域培养汽车电子技术运用方面的高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

3.构建了各具特色的汽车高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在面向汽车产业集群的高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中,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只有建立一个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律的恰当的培养模式,才能保证所培养的人才为社会所用。

学校要为湖南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培养“下得去、留得住、作用好”的汽车人才,一是必须使他们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符合未来工作岗位的需求,同时也符合他们今后接受毕业后教育和汽车继续教育的需求。二是要创造贴近汽车行业工作实际的人才培养氛围。

学校对“两层四类”人才培养分别制定了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明确了各类人才培养的侧重点,构建和实施了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汽车整车装配与零部件生产制造类人才培养采用“校企合作、产学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引入企业典型真实产品作为教学载体,注重做中学、做中教;汽车服务与营销类人才培养采用“引名企入校园、融专业入社会”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汽车知识的渗透、注重汽车文化的熏陶;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类人才的培养采用“校企合作、项目引领、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一个经典保健、三台外科手术、五个系统诊断”,着力打造“汽车医生”。新能源汽车类人才培养采用“校企合作、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汽车新技术的开发与运用,着力培养混合电动汽车高端技能型人才。

4.开发建立了一大批汽车高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

为保证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学校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充分发挥政府、行业、企业和市场的能动性,实施开门办学,建立了一大批汽车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学校建立政府主导、市场驱动、行业统筹、企业参与的建设模式,一是以政府为主导,学校牵头成立了“株洲汽车教育集团”,成功申报并立项建设了“湖南汽车制造业高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二是以行业为统筹,相继建立了博世汽车临床诊断中心、上海通用aSep项目教学中心、全国首家北京汽车培训中心、宝马售后英才(BeSt)项目教育中心、保时捷项目教学中心;三是与企业合作,相续建立了南车时代电动汽车人才培养基地、株洲汽车齿轮股份有限公司人才培养基地、湖南省九城汽车人才培养基地、广汽菲亚特人才培养基地等13个企业人才培养基地;四是以市场为驱动,与深圳毅俊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在多年合作办学的基础上,共同投资注册成立“华大菁英教育有限公司”,实施了公司化运作的基地建设模式。学校通过华大菁英教育有限公司整合行业企业专家、人力资源专家和职业教育专家等优势资源,创建了整套职业人才培养标准和教学管理文件,建立了“ipo”教学方法培训认证体系,搭建了学校群与企业群之间的“大订单”人才培养平台,延伸了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5.积极培育了一支“名师引领、企业历练”的教学团队

如果说汽车高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是汽车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载体,那么为实施人才培养的教师队伍就是这个体系的核心。学校颇有新意地实施了“名师引领、企业历练、就近转型”的教学团队建设工程。学院先后从行业、企业、科研院所聘请了中国汽车维修领域顶尖专家朱军教授、汽车营销领域顶尖专家裘文才教授、新能源汽车知名专家袁翔教授、汽车制造领域知名专家高卫民教授分别担任学院名誉院长、首席专家和兼职教授,并且充分发挥他们在相关教师队伍建设中“传、帮、带”的引领作用。同时,学校还利用校企合作项目的资源优势,每年分期分批轮流派出一定数量的教师到上海通用、宝马、保时捷等知名企业进行专题培训,到北汽控股株洲分公司、南车时代电动汽车、吉利汽车公司、广汽菲亚特等落户本土的企业进行现场锻炼。近三年来,所有汽车专业教师都至少到两个以上的企业进行过为期30天以上的培训和锻炼,真正实现了教师队伍的“双师”型。此外,学校在专业改造、系部调整的过程中,通过内部集训、企业送培等方式,对原电子工程系的老师进行新能源汽车方面的转型培训、对原机械工程系的老师进行汽车制造与装配方面的转型培训、对原经济贸易系的老师进行汽车营销方面的转型培训,实现了教师的“就近转型”。

学校通过实施“名师引领、企业历练、就近转型”教师队伍建设工程,有32名教师相续获得了上海通用、宝马、保时捷公司的师资认证,有3名教师成为省级专业带头人,汽车运用技术和模具制造与装配两个团队均成为省级教学团队。

二、成果的创新点

1.对接汽车前后市场的人才培养体系

针对汽车产业集群对汽车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学校通过专业改造、系部调整,系统建立了对接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生产与制造、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新能源电动汽车等涉及汽车前、后市场和汽车新技术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增强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汽车医生”的人才培养理念

在汽车技术诊断与维修人才培养方面,通过“一个经典保健、三台外科手术、五个系统诊断”,使传统的汽车维修人才朝职业化的“汽车医生”方向发展,有效提高了汽车人才的培养品质。

3.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不同类别汽车职业岗位工作的实际要求,明确了“两层四类”人才的不同培养面向、培养重点,建立了适合各自人才培养需要的教育教学模式,形成了不同的课程体系和内容构成,有效避免了人才培养的同质化发展。

4.“教育公司运作、职教集团联通、典型项目引领”的校企合作模式

学校通过华大菁英教育有限公司的市场化运作,形成了以湖南汽车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上海通用aSep项目教学中心、宝马售后英才(BeSt)项目教育中心、保时捷项目教学中心、博世汽车临床诊断中心等典型校企合作项目为引领,以株洲汽车职业教育集团为职业院校和汽车企业集群搭建联系沟通平台,使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得以有效拓展。

5.传统师资的“就近转型”

学校在进行传统专业改造、结构调整的过程中,积极组织相关专业老师结合原来所学所用专业进行“就近转型”,此做法意义有三:一是避免的传统师资的闲置,二是缓解了汽车师资的不足,三是优化了人才队伍。

三、成果的应用成效

本成果最直接的效果是面向汽车产业集群,培养了一大批覆盖汽车前、后市场的高端技能型人才。近三年,“两层四类”总计招生3000余人,有近千名毕业生服务在湖南汽车制造与售后服务的不同岗位。也就是在近三年,学生参加省级以上技能竞赛中获29个一等奖、40个二等奖和68个三等奖,2010年汽车专业代表湖南参加全国技能决赛获二等奖。在2011年全省春季技能竞赛中,学院获得2金2银3铜的佳绩,有2个项目3个团队代表湖南参加全国决赛并获得1金2银的优异成绩。

本成果涉及到的教育教学改革建设项目也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其中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也成为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已成为省级特色专业,另有1个省级精品专业、4门省级精品课程、2个省级专业教学团队和3名省级专业带头人已通过专家组验收;同时还有9个国家、省市级重点实习实训、人才培养、师资认证培训和学科研究基地,以及8个行业企业人才培训基地。学校通过“上海通用”“博世汽车”等平台(项目),先后与德国、日本等职教发达国家或地区进行交流与合作,并将国际通用职业资格标准融入了课程体系,有效提升了人才培养的规格和品质。

汽车专业就业方向篇8

关键词:职业院校;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策略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4.211

0引言

现在职业院校汽车专业的人才培养都非常重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各个院校都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实训中心和实训基地,但不同层次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趋同化现象比较严重[1],比如很多职业院校虽然购买了大量设备,但并没有培养出满足需求的人才,反而造成资金的大量使用、教学成本的大幅度提高,所以制定符合所在职业院校层次的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满足汽车技术不断更新致使汽车后市场所需人才质量必须提高的要求。

笔者团队经过不同阶段的市场调研、院校调研,组织专家论证,最后总结出不同层次职业院校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应该遵循以下策略:

1明确所培养的毕业生就业范围

职业院校汽车类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地点多分布在汽车4S店、汽车修配厂、汽车保险理赔公司、汽车装饰改装公司等,汽车专业的学生可以做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销售、汽车配件销售、汽车二手车销售、汽车售后服务顾问、汽车定损与评估、汽车钣金喷漆、汽车保养美容等工作,属于汽车后市场,不同院校要确定自己培养的毕业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

2了解汽车后市场对汽车专业人才的需求

(1)人性化的服务意识。未来的汽车后市场发展空间会越来越大,汽车消费者在各方面的服务选择也会越来越多。比如,某客舻哪掣銎车零部件需要更换,不需要从指定4s店中获取,可以有很多渠道,因此,为了不失去客户,维修服务人员不只要专业技术,其人性化的服务更为重要。(2)不断提高的人文和文化素养。在汽车后市场中,无论是汽车销售,还是汽车售后服务亦或是二手车交易等,人与人之间的良好沟通是前提。这就要求汽车后市场服务人员懂汽车文化、懂汽车专业、懂顾客心理;充分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文化内涵,这样无论遇到家乡是哪里的顾客,都会很容易找到沟通的切入点。简单来说,就是要与顾客有得聊。(3)综合性的服务技能。长期以来,我们倡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本身却只注重兴趣,重点学习汽车维修中自己刚兴趣的部分,而忽略了对自己全方位的综合服务能力的培养,这是不适合现在和将来的汽车服务市场的,应该对整个汽车上的部件都能够做简单的维护与保养。(4)与时俱进的网络服务能力。汽车后市场早已进入互联网+时代。比如利用网站、app、微信卖车、卖配件;比如连锁汽车4S店的资源和服务共享;比如账务的网上交易等等,都离不开快速安全的网络服务能力。

3定位所在职业院校汽车专业的层次

职业院校应该根据本校汽车专业的教学资源、师资水平、学生生源和就业市场需求等条件来采用相应的培养模式。如果院校所在地在经济发达地区,汽车专业的教学资源丰富,师资队伍比较庞大且学历和技能水平都较高,学生生源主要是高中毕业生且分数比较高,毕业后主要留在一线大城市的汽车服务行业,这样的院校属于第一个层次。如果院校所在地在经济中等地区,汽车专业的教学资源能够基本满足教学要求、师资队伍中等且学历和技能水平相对较高,学生生源一部分是高中毕业生但分数不是很高,一部分是技能非常好的中职学生,毕业后主要留在二线城市,这样的院校属于第二个层次。如果院校所在地在经济不发达地区,汽车专业的教学设备较少又不够先进、师资队伍较小且学历和技能水平一般,学生生源压力较大,毕业后主要留在中等经济地区或乡镇,这样的学校属于第三个层次。

4制定合适的人才培养方案

(1)培养目标的确定。培养目标是指“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和约束条件,对教育活动的预期结果,即学生的预期发展状态所做的规定”。[2]职业院校汽车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应强调其专业技能、职业道德、学习能力、沟通能力等,不同层次职业院校要确定自己学校的具体培养目标,以适应汽车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2)招生选拔与培养年限。不同层次院校有不同的办学资源、历史积淀、师资水平、教学硬件设施等,在招生选拔的时候一定要根据自己院校的特点,确定招生的来源(初中毕业生或高中毕业生)和录取分数,确定其要培养的年限,凸显自己院校的优势和特色,为社会培养出定位准确且合适的毕业生。

(3)课程的设立及其结构比例。根据培养目标设置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技能实践课等。公共基础课要充实,以培养学生观念、思维能力和体能锻炼等为主,比如政治、思想道德修养、体育等。专业基础课是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要学习机械基础、电工电子等。专业课是本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区别于其他专业的课程,要设立核心课程,核心课程最能体现本专业的特点,汽车专业的核心课程要充分认识汽车,并在不同方向有所偏重,比如维修方向注重检测修复,电子方向注重电器诊断,销售方向注重沟通技巧等。实践课程是锻炼学生的技能水平,要根据培养目标确定本专业学生要达到的技能目标。不同层次职业院校设置课程的比例建议如下:第一个层次的学校,要注重学生全方位能力的培养,理论课(人文基础、专业基础等)的比重要在一半以上,实验课的比重也应该在三分之一左右。第二个层次的学校理论课的比重在一半以下,应更加注重具有专项技能的人才,所以实验课的比重应该大一些。第三个层次的学校学生基础比较薄弱,理论课学起来会比较吃力,所以动手的实验课应占大部分,主要培养学生毕业后能动手工作,有几项动手强项。当然,无论哪个层次,都要安排一定的人文课程和网络课程。

(4)实践教学环节的安排。为了深化理解并充分运用理论知识,实践教学环节至关重要[3]。不同层次的职业院校安排符合自己硬件条件的实践,要充分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的水平,根据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自身的特长,给学生分成不同的组别,不同年级和不同组别的学生安排不同的实践教学环节,以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

只有在充分了解自己院校特点、具体分析市场需求的基础上,不同职业院校汽车专业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又符合自身发展特点的人才培养方案,才能为不同的汽车后市场提供对口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刘秋娥,刘莲顺.不同层次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趋同化现象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2(08):159-160.

汽车专业就业方向篇9

关键词:地方院校;课程体系;汽车服务工程;应用型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与其他专业相比,发展历史短,特别是在地方院校,办学经验有限。面对世界规模第一的我国汽车服务行业,要体现办学特色、培养社会急需的应用型创新人才,进一步完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就显得更为重要。

一、课程体系及其改革

1.课程体系的内涵

课程体系是在一定的教育价值理念指导下,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将课程的各个构成要素加以排列组合,使各个课程要素在动态过程中统一指向课程体系目标(或专业目标)实现的系统。具体包括两方面的含义:首先,课程体系是为实现特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的,探讨课程体系必先考察其人才培养目标。所培养的人才应具备哪些理论知识结构、掌握哪些实践技能,是通过设置相应的课程和实践环节,并将这些要求贯穿于具体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活动中去,保障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其次,课程体系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组合具有科学性和规律性。各要素是在教育科学理论指导下,遵循一定的教学规律,结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课程安排、内容设置及讲授课时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理论教学课时与实践教学课时的比例、专业课程课时与人文素养课时的比例,以及必修课时与选修课时的比例,都能影响到学生知识构建、实践技能水平的高低。可见,不同专业不同高校,因其课程体系不同,使其所培养人才各具特色。

2.课程体系改革的关键

在2014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明确指出,2000年后“专升本”的6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将逐步向职业教育转型,面向生产一线,培养以技术为基础的应用型人才。这对正在进行的地方高校改革,无疑是强大的促进,地方院校课程体系改革势在必行。对地方院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而言,课程体系改革,就是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的要求,对课程的类别、比例进行合理的调整、组合,以培养出满足市场需求、适应汽车服务行业发展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课程体系的改革主要体现在基础课与专业课、必修课与选修课、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人文素养类课程与学科专业类课程的关系调整上,以促进学生以就业为导向,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与时俱进,结合汽车服务行业发展的具体特点,处理好上述关系,是课程体系改革的关键,也是相关讨论研究的重点。

二、地方院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

1.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的原则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分类成为必然,研究型本科院校以培养开发创新型人才为主,而地方本科院校则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己任,所培养的人才必须面对现代社会的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工程领域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岗位,直接从事解决实际问题、维持生产和管理的正常运行。地方高校办学历史不长、办学实力相对薄弱,无论师资力量、教学设施还是生源质量,都无法与重点高校、研究型高校相比,如果一味地模仿老牌大学,不仅会加剧“千校一面”的状况,而且地方院校的生存发展也会受到限制。因此,应针对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特点,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形成自身办学特色为原则,找准办学定位、合理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促进地方高校健康可持续发展。

2.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是指汽车从新车出厂后进入流通、销售、使用直至报废、回收的各个环节的服务,与其他专业相比,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具有显著的应用性,吸引了许多地方院校开设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安阳工学院作为河南省首所开设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院校,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具有扎实的汽车售中、售后服务基础知识,能胜任汽车保险理赔、汽车营销策划、汽车检测维修、汽车交通管理等工作岗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南阳理工学院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扎实的汽车技术、营销和贸易理论基础,能从事汽车检测、维修、保险理赔、交通事故查勘、市场营销、汽车运输等汽车服务领域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黄淮学院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具备综合运用汽车原理与构造、营销、检测维修和保险理赔等相关知识,能够在汽车技术服务、汽车营销服务、汽车金融保险服务、汽车相关产品规划等领域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可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根据行业特点和发展需要,结合学校现有资源,对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的细化。地方院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应顺应时展,以就业为导向,与社会需求实现有效对接,面向生产一线,将造就汽车服务行业急需的应用型高级专门技术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形成自身办学特色。

三、地方院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

1.优化课程结构,构建应用型课程体系

地方院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以培养胜任一定汽车服务工作岗位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为目标,其课程体系应围绕汽车服务行业一线生产实际需要进行构建,在夯实理论基础、提升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上,加大具有专业能力、岗位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人才的培养。针对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涉及的学科多、领域广等特点,理论课程重点强化基础知识学习和素质教育,实践课程重点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知识运用能力。更新课程内容,优化课程结构,将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有机结合,构建满足汽车服务工程岗位能力要求的应用型课程体系。

2.提高实践、实训课程比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

无论是汽车生产服务、汽车检测服务、汽车维修服务,还是汽车营销、汽车保险理赔均需要较强的实践能力。因此,专业课程要着重讲授与职业和行业实践密切相关的专业知识,强调知识应用、工程技术能力的培养,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适当增大实践、实训课程的所占比例,在提高实验课时的基础上,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就不间断安排集中性实践教学,如金工实习、汽车构造课程实习、汽车驾驶实习、汽车营销实习、汽车维修实习等,以就业为导向,瞄准企业发展需求,培养学生顶岗建业的专业技能。

3.增设人文素养课程,培养健全人格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根据汽车服务行业服务对象的特殊性,要求其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汽车已走进千家万户,汽车服务业服务对象构成复杂,涉及各行各业,素质高低各不相同。因此,要求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改变传统的工科课程设置,树立学生全面发展理念,适当开设人文素养课程,包括文学、美学、礼仪、心理学等,提高人文素养,造就团队协作精神,开展以人生观、价值观为核心的综合素质教育,培养专业技术与人文知识有机结合、具有健全人格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4.树立“以学生为本”理念,构建柔性课程体系

树立“以学生为本”理念,营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平台。通过构建公共基础一级平台和专业技术基础二级平台,在此基础上根据行业发展,设置不同发展方向的专业课程模块,三年级下学期由学生的根据个人志向自主选择专业课程,以利于拓展学生的职业技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实现培养人才的多样化。

随着汽车的普及,我国已逐步进入汽车社会,汽车服务行业急需大批“一专多能”应用型人才,地方院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应与社会需求相对接,科学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实践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重点,优化课程体系,造就大批胜任汽车服务业工作岗位、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嫣晓.研究型大学本科生人才培养质量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4,(2).

[2]蔡敬民,余国江.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3]吴海荣.应用型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课程群建设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1,(12).

汽车专业就业方向篇10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汽车专业人才培养

一、现代学徒制下汽车专业的校企合作模式

现代学徒制要在汽车专业取得成功,必须先把好企业进入校园的关口,先要在紧密合作的汽车维修企业中选择技术过硬、资源丰富,并热衷于职业教育的企业来合作。然后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与合作企业的达成意愿,确定招生的规模和培养的模式。以笔者学校为例,学校现在引入了长青汽修行,并已经合作一年多了,总体效果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现在合作的方式是校企共同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以符合本专业职业岗位群的典型、真实工作任务为教学载体,校企共用维修设备与场地,人员分工明确,学生在顶岗学习时参加企业生产。学校职业能力课程的教学活动均在学校情景实训室内与长青汽修行共同完成,把教、学、做真正地融为一体,重点在学生职业素养与专业技能的培养。

二、校企签订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协议,明确各方职责

汽车专业在实施现代学徒制的过程中,特别是校企订单培养模式时会涉及学校、企业、学生(家长)三方的权利和义务,因此需通过合作协议来明确学校、企业、学生(家长)三方各自的职责。学校与企业要签订联合培养的合作协议,学生(家长)要与企业签订三年的学徒协议。学生一旦经考核进入现代学徒制试点班,学校即通过自身推荐或人力资源市场,与汽车企业签订培养和就业协议,实行订单培养和协议就业,学生在校学习并进入企业做带薪学徒。

三、利用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模式打造有特色的汽车专业

汽车专业的现代学徒制应倡导校企共培共管,突出汽车专业与汽车产业对接,培养与汽车相关岗位对接的特点。学校应紧紧围绕现在汽车企业用工标准,与汽车企业共同制定相关的汽车专业课程,开发校本教材,实施客观的教学评价,逐渐建立起学校和企业纵深合作、教师和师傅联合传授、学生和学徒角色融合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笔者学校通过深度的校企合作,成立了汽车专业建设委员会。通过成立汽车专业建设委员会,加强了学校与社会、教学与生产、教学与科研的紧密结合,建立学校与社会双向参与、双向服务、双向受益的机制,制定出满足岗位要求、体现工作过程系统化特色的教学计划,正确考核和评价学生动手能力,更好地指导学生实习与就业。

四、现代学徒制是加强顶岗实习的重要手段,在汽车专业中显得尤为重要

顶岗实习中学生具有双重身份,首先是学校在籍学生,要完成学习任务,其次是企业准员工,要承担岗位职责。现代学徒制可以将学生所学的汽车专业知识技能应用到实际维修工作中,学生在班组师傅的指导下,对自己以后的工作环境以及所从事的具体工作有了感性和理性的认识,对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从本质上讲,现代学徒制与传统学徒制是一致的,即都有师傅、徒弟以及师傅对徒弟的教育和指导,都强调在“学中做、做中学”。笔者学校为了加强汽车工程系专业的建设发展,作为理事单位加入了市汽车修理与配件行业协会。以协会为平台,学校汽车工程系与六十多家汽修企业取得了合作关系。每年学校都会邀请这些企业来校举行汽车专业毕业生的专场招聘会。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进入对口的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五、现代学徒制对提升师资水平有重要作用

现代学徒制应该打破教师与企业员工间的壁垒。教师应该既有学校员工又有企业工人的身份。只有企业入驻学校,师生才能更便捷地深入生产一线,才能及时了解行业形势、专业发展,明确自身水平能力提升方向,才能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对所需人才规格的要求。尤其是现在,科技的发展使得汽车技术迅速发展,书本上所授的知识已经远远滞后于现在汽车发展的脚步。这就需要教师保持着对汽车企业的关注度,定期定量地进入企业学习,适时地调整授课的方式与内容,与生产一线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教师水平的整体提升,提高教学质量。

在汽车专业里引入现代学徒制对教学质量和师资水平都有较大提高,也利于学校贴近市场,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但推行现代学徒制,需要政府、企业、学校三方的通力合作,谋求三方利益统一才能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现代学徒制在汽车专业中的人才培养模式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不断改革、不断创新,使之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张迪.职业教育顶岗实习环节现代学徒制实施条件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