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预算会计的职能十篇预算会计的职能十篇

预算会计的职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5:07:07

预算会计的职能篇1

关键词:总预算会计;财政预算;收支管理;职能作用

一、总预算会计的职能

总预算会计是财政机关核算、反映、监督财政总预算执行的会计。在进行讨论如何提高总预算会计的职能之前,我们来简单介绍一下总预算会计到底具备有哪些职能。只要正确而全面的了解了总预算的职能,我们才能够对其有一个深刻的把握。

(一)会计核算职能

总预算会计的第一个职能是进行核算的职能。在其事业单位,由于总预算会计负责多方面的开支与收入,在开支与收入时,他必须做好相关的全面记录,并对其进行核算,这样可以保证以后有关信息的查找。

(二)会计监督职能

总预算会计需要对事业单位的开支与收入进行一定的监督。在事业单位中,对于存在各种各样的小单位,以及各种各样的人员,对于财政的花费方面需要一定的监督,否则容易造成财政的任意消耗,浪费以及贪污现象可能比较严重。

(三)计划管理职能

总预算会计的另外一个十分重要的职能是进行总预算方面的计划管理。因为总预算会计需要全面地、有计划地对财政资金进行全面而统筹的筹集和分配。所以,计划与管理是他们的职能,这要求他们必须具备良好的计划好管理能力。

二、如何充分发挥总预算会计的职能

(一)从开支的角度

总预算会计的职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开支,另一个收入。本节从收入的角度出发,来探讨如何才能充分地发挥总预算会计的职能。

1.预算具有计划性

在开支方面,总预算会计必须具有计划性。在预算的开始,他需要参加到去年的预算工作中,在预算中,特别是自开支预算方面,它需要充分地考虑到各个方面的因素,进行具有前瞻性的安排和计划。在预算的实际运行过程中,他还需要充分地调查和研究实际的事业单位的承受能力,对于一些预算中可能出现的突发财政问题,需要有一定的预备方案,不能等到财政问题出现后再来进行方法的补救,这是具有滞后性的表现,因此永远具有计划性是他的高素质的要求。

2.预算具有目的性

在预算的前期工作中,除了具备计划性,预算总会计还需要充分发挥预算的目的性。在财政进行开支之前,它需要对一些重大的项目进行一定的摸底。一方面,在预算前期,总预算会计应该对财政的重大开支有一个全面而整体的把握,他应该知道哪些项目是最急迫的;而哪些项目是最重要的;哪些项目是不急迫而重要的;哪些项目又是急迫而不重要的。因此,处理好“急迫”与“重要”的问题,这与他的预算目的性具有密切的关系。另一方面,在财政运行的过程中,他需要根据事业单位的需要而进行灵活的调整财政的分配。

3.预算具有监督性

加强预算的监督管理,有助于发挥总预算会计的职能作用。总预算会计的监督性主要体现字财政预算的执行过程中。在财政预算的实际执行过程中,如果没有任何人的监督与管理,这有可能会导致有人虚报作假,以及有人贪污浪费。因此,一方面,在事业单位中,总预算会计应该时时刻刻对开支方面进行严格地监督,不放过任何的违法行为;另一方面,在工作以及生活中,总预算会计还应该自己始终坚持勤俭节约的原则,保持洁身自好,自身不贪污,不虚报,为事业单位的其他员工树立榜样。

(二)从收入的角度

下面,从财政收入的角度出发,来说明总预算会计如何在财政管理中发挥重要的职能作用。财政收入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有稳定而高额的财政收入是财政支出的基础。

1.关注税收

因为总预算会计在事业单位的财政方面发挥着掌管大权的作用,因此他也必须对收入有一定的关注。而税收是一种可靠的经济来源。税收主要关乎着大型的企业以及高收入人群,这就需要发挥总预算会计的作用。总预算会计往往掌握着最全面、最权威的第一手资料,他们的信息来源十分广泛。因此,预算会计可以根据自身信息方面的优势,来关注纳税人以及纳税的企业。

2.进行创收

总预算会计必须对于他所在的事业单位有全面而深刻地把握。他可以根据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给出一定合理的建议,在事业单位发展的过程中进行一些其他方面的创收,这既有利于本事业单位的收入的提高,同时还可以极大的使社会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和合理配置。

3.实体经济

总预算会计在进行自身发展的同时,也是进行其它方面的投资。这需要总预算会计根据自身掌握的信息流,进行有选择的,对有巨大发展空间的行业或者是实体经济进行合理的投资,这也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增加财政收入的措施。

三、结论

如何充分发挥总预算会计在财政预算收支管理中的职能作用,这是一个十分重要而又深远意义的话题。同时,处理好这种关系,对于事业单位的发展有着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边祖鹏.基于绩效管理的政府会计改革[D].东北林业大学,2013(26).

[2]胡景涛.基于绩效管理的政府会计体系构建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2).

[3]李永珍.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2(12).

预算会计的职能篇2

关键词:预算职能冲突协调措施

abstract:inthispaper,accordingtotheroleofthebudgetorbudgetseveraldifferentmodel-atraditionalbudget,andimprovementofthebudget,beyondthebudget,andanalyzesthefunctionofeachmodeconflict,andaccordingtotheanalysisresults,thebudgettheconflictcoordinationmeasuresoffunction.thebudgetfortheenterpriseprovidesomehelp.

Keywords:budgetfunctionsconflictcoordination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预算的作用

预算是指企业或者是个人在一定的使其内的财务收入及支出状况,主要以货币的形式而表现出来。或而言之,预算就是企业经营的一个总体计划。但同时预算又不单单是对企业未来经营的预测,更是一个企业有计划是处理各种财务的预算。

预算对于企业而言就是一个定量计划,是用来帮助企业协调和控制该企业在一定的时期内的各种财务的收入及支配的。预算的编制是企业中各个部门以及各种利益都整合到一起的各方均同意的计划,其贯穿于企业经营的每一个环节,是每一个环节的操控中心。预算不仅支配着企业的运营,还是盈利的一个基础,企业会由于预算的存在而使营业额增加,利润也相对大幅提高。这是由于企业在编制预算的时候,总会以上一年度或者上一季度的业绩作为参考,在此基础上把增加利润作为预期目标而列入预算中,之后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会以编制好的预算表来展开工作,努力实现预算中制定的业务量,如此一来,预算也就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

二、预算的职能冲突

2.1传统预算的职能冲突

在传统的预算中,预算有多种功能,其包含企业计划、资源协调分配、业绩评比以及决策职能等等。如此多的功能会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使用,就难免会造成预算职能之间的冲突。

在企业中,预算都是由高层管理人员编制的,又是由几层工作人员去完成实现的,这就造成职能之间的冲突。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往往和几层工作人员没有太大的联系,也长期缺乏相关的知识和信息,以至于其在编制预算时,仅仅是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在制定预算目标时可能会严重偏离实际,造成目标过高或者过低。目标过高可能会使几层工作者认为此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就放弃努力,目标过低会造成工作人员在完成预算后停止追求更高的目标。另外,传统预算的决策职能以及业绩评比和奖励措施会给决策者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并且预算的长期决策能力会使企业不能够合理及时的根据市场的发展而更改其所走的路线。以至于市场会需要企业制定滚动预算以适应市场的发展,而滚动预算会给高层管理人员带来很多麻烦和不稳定感,造成管理人员在预算中玩数字游戏,不能够切切实实的为公司考虑。

2.2改进预算的职能冲突

改进预算既继承了传统预算里的优点,又弥补了其在某些方面的缺陷,譬如,改进预算将传统预算里没有的滚动预算以及作业成本法加入了里面。但是,改进预算对某些职能的改变也可能同时对预算里的其它职能产生不利的影响。

作业成本法是建立在流程分析智商的,它可以为高层管理人员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以及丰富的管理措施,但比较强调高层和基层人员的交流及沟通,这就决定着高层管理人员要将一定的决策权交于基层工作人员,如此一来,几层工作人员的权利会相应的增大,也同时能够掌握对成本以及专业知识的选择。但是,对于几层工作人员,其可能会利用职务之便在选择成本时加入自身的利益关系。所以,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高层人员会阻碍对基层人员的授权,而后,不合理的作业流程就难以得到及时的解决。

2.3超越预算的职能冲突

超越预算与前两种预算最大的不同就是前两种预算的编制者都是高层管理人员,而超越预算完全将预算的制定工作交给了一线的工作人员。换而言之就是预算已经不完全算是预算,而是由基层工作人员根据市场发展以及社会动向适时的编制预算或者是及时的修改预算以适应市场需要。

将权利完全交于基层工作人员,有利也有弊。基层员工有了一定的权利就能够充分的利用其自身所具有的知识以及相应的信息,有利于企业的创新。但随着权利的下放,基层人员可能会根据自己的计划行事,虽然目的是为了企业的发展,但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企业成本的增加,最终与企业发展背道而驰。

三、职能冲突的协调措施

3.1合理定位预算职能

在实际工作管理当中预算往往没有体现其计划的本质,反而当作一种工具去管理工作中的各种经济问题,这样就会使其职能发生一系列的改变,从而引发职能上的冲突。根据单位组织上来看,预算的决策和控制是相互冲突的,在单方面的预算中是无法两全其美,使得两方面得到最大的实践,也就是说欲使两方面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实现,只能是有两个不同的系统来完成。如果一定要使预算达到两方面的效果,那么预算只能是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来侧重其中一个方面。因此根据以上结论,预算应该在实际工作中体现其本质特征及要求。另外应该简化或者去除预算的控制作用职能,如此预算才会更加轻松从而变得灵活、运作方便快捷,成为正真意义上的经济计划手段,以免数字游戏的出现。

3.2简化预算流程

在预算过程中,传统的预算在灵活性不大,同时更重要的是传统预算的流程繁复琐碎,计划面面俱到,过于细致,导致传统意义上的预算的实效性不高,因此应该将预算的过程精简化,侧重某一个方面,将预算的重点放在企业实践的关键业务或者重点工程上,而不是大面积覆盖。同时,要强化预算目标,对预算的目标要有一定的约束力,不要拘泥于传统的会计逻辑,相反应该打破传统的预算流程,充分分析而不是笼统的猜测推断。传统的预算是以年度为周期的预算,本文认为应摒弃这种做法,应充分调动企业的能动性,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做到适时预算,以达到预算流程的精简化。

3.3企业组织协调冲突

在现当代的众多企业中是将众多管理控制体系孤立开来,这些系统分别作用于联系个体行为和各自的组织目标,这样的分离作用可能在预算中体现出错误的结果。例如,在预算过程中仅仅只是关注某一方面,这样的预算就会变得片面而缺乏灵活性,因此并不适用变化的信息和环境。只有将其各系统邮寄的结合起来,综合性的分析与研究,从组织层面充分考虑各个系统之间的关系,适应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这样的使预算才是成真正意义上的预算。

结语

预算是企业为谋求发展而制定的经营计划,其控制着企业的一切贸易活动。因此,合理的制定适合本单位的预算是企业发展的先决条件。本文主要在预算编制上可能产生的一些职能冲突提供了一些解决措施,希望对企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姚青,传统预算控制模式的弊端及其改进[J],商业时代,2011.

[2]韩永斌,预算功能冲突、行为失调与组织学习[J],生产力研究,2006.

预算会计的职能篇3

关键词:会计集中核算;国库;收付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文一、现行的会计集中核算管理的不足

现行的会计集中核算管理是近年来为加强财政监督,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而采取的一项制度创新措施。会计核算中心的职责:以会计集中核算为手段、以单一账户为基础,融会计核算、监督、服务于一体的会计委派形式。是在行政事业单位资金所有权、使用权、财务自不变的前提下,取消单位的银行账户、会计和出纳,通过会计委托记账,对单位集中进行会计核算和实行会计监督。

这些年推行会计集中核算管理的实践证明,这种管理模式在加强单位资金的集中管理、提高会计核算水平、推进廉政建设方面确实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其自身地位及管理范畴的局限性,也存在着管理上许多不足之处。

1.会计集中核算缺少法律依托,不能真正发挥对本单位财政支出的监管作用

按照我国《会计法》规定,各独立核算单位均是会计主体,而会计核算中心只是会计机构,主要负责记账、算账、报销工作,不能对本单位财务管理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财务活动监管的角度看,会计集中核算基本上只起到事后监督的作用。

2.会计核算中心与预算单位财务的职责分工难以划清,不利于单位间工作协调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后,会计核算中心负责核算报销等业务,预算单位虽然仍保留着会计人员岗位,只负责按预算向会计核算中心下达拨款计划,只花钱不记账,其会计核算职责和监督职能都移交给会计核算中心承担。预算单位和会计核算中心之间在会计信息资料的统计、分析口径上会产生不一致,预算单位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会计信息,削弱了其财务管理职能,造成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脱节。

此外,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财政资金大量沉淀在单位账户中、拨付环节多、预算外资金缴纳不及时等资金使用效率低的问题。会计集中核算制存在的以上不足,不能单独依靠提高服务、制定管理办法、加强部门间协调来解决,必须通过进行财政体制改革,才能彻底加以解决。

二、会计集中核算制为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提供了基础与保证

1.会计集中核算制为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几年来会计集中核算制的推行,对预算单位及开支部门树立起较为严格规范的财务开支理念,制约了以往用款单位开支的随意性。减轻了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进程中思想阻力。

2.会计集中核算制的业务体系和工作流程是顺利向国库集中收付制过渡的保证

随着核算中心财务制度的不断完善和核算水平的提高,会计集中核算制下已建立起制度管理、会计核算、财务分析、业务监督、档案管理等较完善的业务体系及工作流程,培养出较高业务水平和职业素质的会计人员,这些都是实施国库集中收付制改革必不可缺的管理资源和人力资源,是改革成功的保证基础。

三、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改革

1.改变财政资金管理模式,强化预算管理

会计集中核算制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对财政资金的管理区别在于:前者的管理方式是拨付资金,后者是控制指标。因此从前者向后者过渡,需要把改革的重点从会计领域转向预算领域。前者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强化预算单位资金管理,防止滥支浪费违纪违法行为,后者目的是预算指标管理,加强财政部门的预算编制、预算单位的用款审批及资金拨付控制,达到减少财政资金的拨付环节、防止国库资金被挪用侵占、提高资金使用率、加强使用资金的透明度、防止腐败的目的。

2.明确会计核算中心与预算单位各自职责,充分发挥应有作用

预算会计的职能篇4

关键词:高职院校财务风险内部控制

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资金使用不明确,导致财务管理出现危机,资金使用的复杂化,让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出现了一定的投资风险,由初始发展产生的单一资金利用途径转变为集投资、筹资、财务管理等多方用途,出现了一定的财务风险,不利于高职院校的发展,而对财务管理产生制约的是高职院校内部控制问题,只有对内部控制问题进行有效分析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将高职院校财务问题进行有效管理。

一、高职校内部控制存在问题

(一)内部控制问题缺乏重视

很多高职院校没有对内部控制问题引起重视,只关注招生和毕业生就业等工作的开展。内部控制工作包括会计管理事务、控制制度等,是保证财务管理工作正常进行的首要条件,但是在高职院校中没有起到足够的重视和应用。

(二)内部控制管理不善

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不合理且没有针对性。内部控制制度应该包括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内部牵制制度及内部稽核制度,高职院校没有完全建立这些制度。内部控制范围不全面。高职院校注重财政拨款资金的内部控制,而对预算外资金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高职院校还存在将二级单位的财务和院校内部结算中心摒除在内部控制的范围之外的情况。经费运行透明度差,内部控制执行不严。由于运行的透明度低和内部控制不严格,导致领导决策随意化,支出无计划进行。虽说高职院校编制了每年的财务预算,但是财务预算只是为了应付上级财政局的管理需要,忽视了资金的预测和调控管理职能.财务预算形式化。预算成为一纸空文,领导可以随意的扩大开支范围和支出标准,预算无法体现其计划和控制作用,很有可能导致赤字预算,最终引发高职院校的财务风险。

(三)预算工作形式化严重

财务资金使用内容和去向不明确,内部控制不严谨,导致高职院校内部管理人员无视管理规定,财务支出没有提出预算和规划,就是每一年都会开展财务预算工作,但预算工作的开展只是形式化而已,应对上级领导检查财务管理工作,预算工作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体现出高职院校对资金使用的预算和控制能力较差,没有认真执行财务管理工作要求。学校内部管理人员无视财务管理相关规定,任意提前预支资金,无限度使用。预算工作形同虚设,为高职院校财务风险埋下祸根。

(四)会计业务管理缺乏控制力度

会计工作人员身兼多职,工作任务比较繁重,有些甚至除了参与会计工作之外还兼任出纳工作,工作岗位管理要求不明确,对员工的业务素质能力要求低下,说明高职院校财务内部员工职权管理有待改进。一旦在财务人员对学院财务收人与支出问题上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管理层对资金流向不明确,都极有可能导致高职院校财务风险的产生,不利于高职院校的发展,也有可能出现行贿受贿、滥用公款、积压资金等违法行为和触犯法律的问题。

(五)财务管理人员难以胜任工作

很多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工作皆有学校内部的领导进行接管,但学校领导事务繁忙,兼任财务管理工作难以满足学校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要求,导致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出现差错[4]。高职校在近年来得到有效的发展进步,学校的相关业务增多,随之增多的是财务问题,财务问题的出现就需要管理人员进行分析、调配和解决,进而要求高职院校重视内部控制的问题,对财务的管理和规划都需要具备专业的素质和水平,作为学校领导的一份子,加上财务工作的管理显得分身乏术,也难以达到专业水准。

二、加强高职院校财务内部控制的应对措施

加强高职院校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完善管理机制是高职院校正常运作的根本前提,促进高职校健康快速运行发展。为了更好完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应与现代控制先进理念相结合,根据高职校内部管理财务情况的特点,以信息技术为基础,进一步完善其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具体实行措施如下:

(一)提高高职院校员工素质

作为高职院校的管理阶层人员,提高学校整体运作的能力,首先是要加强全体员工的管理,提高其心理、职业素质,管理人员必须以身作则,才能推动员工素质提升的良好氛围,实现内部控制管理的第一要务,同时加强员工的凝聚力,通过全体人员的努力,才能做好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把学校组织经营的活动、管理项目、人员调动等主要管理内容都作为内部控制管理范畴,提高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力度。其次,要控制岗位职权范围的使用,即部门职能审批的能力范围,将其作为内部控制的主要要点。在实行新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之时,要求每个管理阶层人员都要防止以职务之便,谋私事情的发生,处在要职的管理人员,都制定在岗期限,进行轮流任职制度,可以有效控制职权过大的弊端出现,形成较强的内部权力牵制。只有严格控制部门职能审批的能力范围,才能保证健全的职能审批制度能完善和实行,保证每一批审批项目都能通过正规渠道有效进行。

(二)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管理项目:

1、财务管理机制

完善财务管理机制,需要确定的是高职院校内部是否建立起独立的财务管理机制,安排固定的财务管理人员;是否形成了完整的财务管理体系和监管部门;是否具有标准、明确指标的财务和财产分析报告;是否进行年度预算工作,并具体实行等方面的内容。只有将上述的内容进行有效管理和完善,才能健全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机制。

2、财务的支出和固定资产的管理

对财务管理项目中,相关人员使用资金的项目和方向都要进行确认,保证资金使用项目属于合理利用范畴,是否按照标准执行和使用,资金项目的规划是否实现长期规划内容。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上,应对没有固定资产的管理系统和管理人员进行分别的建账管理,将具有不同的固定资产和投资项目分开管理。

3、财务的常态管理

对于常用财务管理的项目上包括日常使用的资金来往,应将关注点放在资金支出的规范化管理上。日常支出的财务管理是否设置会计账簿,进行统计和核算的方式是否规范,每一笔资金动向是否都具备会计和报表统计方式显示;如政府拨款项目、活动支出与收入、社会捐助、学校内部运作所需资金项目等,是否都有详细的支出收入统计表,并进行分别建账管理;从事会计工作和管理人员的职业操守问题的管理上,确认其是否具备从业资格,并能够按时向管理部门上交财务报表;有无存在违法乱纪问题;所出示的财务支出凭据是否具备真实性,资金使用的原始凭单附件是否规范,比如会议费的报销单据除了发票内容是会议费之外,还需附批准文件、会议通知、参会人员签到表、费用原始明细单据、合法有效的票据;如培训费的报销单据除了发票内容是培训费之外,还需提供批准文件、培训通知、成绩证书、培训心得体会等。所有的经费使用是不是经过正规渠道获取,并得到相关管理部门的审批等明确要求细则。

(三)有效开展预算工作

所谓预算工作是指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中的资金预算控制项目,它包含了高职院校资金使用经营项目和资源使用以优化形式进行配置,并进行具有规划性的使用,以达到控制资金使用项目的有效性,掌控资金动向才能更好实现资金管理。高职院校若想获得控制资金项目的合理化,需进行严格的资金预算工作,让预算编制精细化,在预算支出编制时按支出经济分类科目“款”级科目来编制,让预算、核算和决算支出经济分类科目保持一致,就可以较好的控制支出,防止预算形同虚设或随意支出。让学校资金使用具有更高的价值体现,保障高职院校资金使用业务的办理和和管理活动能顺利开展,对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具有更明确的决策意义。为保证预算工作能顺利开展,可以从落实零基础预算、保证校务透明化等工作内容入手。

三、加强内部审计管理

内部审计管理是进行财务内部管理的有效实施对策,高职院校应切实加强内部审计管理,在教职工中推荐优秀代表设立审计委员会实施方案,进步加强内部审计管理。

(一)预算工作审计

高职院校财务风险管理实行的内部审计工作运用在预算工作中,应在预算工作开始准备的过程就事先进行预审,开始了解预算开展程序和调整方案的确定是否完善和落实,坚持在年度预算工作开始过程中对预算操作方式以及预算结果要求其再次对其中进行审计办理,同理,在明年的上半年时间完成对上一年的预算审计,并根据预算情况进行具体的跟进审计工作。

(二)资金支出审计

对于高职院校内部控制项目内的资金支出项目的审计工作包括:主要用于审计的报表是否符合标准,无违法乱纪的情况发生;资金的收入和支出是否具有明确的来源和相关凭证,并具有真实性、合法性;资金支出项目是否符合高职院校财务相关管理的规定,专项支出经费的项目是否使用在该项项目开展过程中;资金的支出有无具体明确,计算结果是否准确等。

(三)固定资产的审计

首先要确定的是固定资产的评估和财务统计是否具备真实有效性,再对高职院校进行收购或归置的资产是否进行登记入账进行审计,已经通过报废的固定资产是否进行财务账面上的冲销,进一步核实财务报表上的财务数据是否具备真实性进行具体的审计工作。

(四)负债审计

对于高职院校进行建筑建设等项目过程是否出现负债进行重点审计,并对高职院校是否具备偿还能力和偿还资金的来源进行具体审计,资金的使用是否是在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的应用控制范畴之内,是否出现大量举债状况,来确认高职院校是否面临财务风险的局面。

四、结束语

从上述观点来看,高职院校财务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仍需要内部解决,开展有效的财务管理措施,并进行严格的审计工作,才能有效解决高职院校财务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问题。,高职院校财务管理部门要想发展有效、科学的内部财务管理工作就要重新认识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如:内部控制管理不善、财务管理人员难以胜任工作、内部控制问题缺乏重视、预算工作形式化严重等,从而根据现存的问题寻找相应的解决对策,真正做到将高职院校财务内部控制进行科学管理和高效管理。

参考文献:

[1]俞红梅.试论高职院校的财务风险防范[J].现代商业.2012(02):123-146

[2]朱爱梅.高职院校如何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J].中国集体经济.2011(01):79-87

[3]陈春华.关于高职院校内部控制措施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01):112-132

[4]易建平.高校财务风险研究述评[n].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1(04):134-145

预算会计的职能篇5

一、高职校内部控制存在问题

(一)内部控制问题缺乏重视

很多高职院校没有对内部控制问题引起重视,只关注招生和毕业生就业等工作的开展。内部控制工作包括会计管理事务、控制制度等,是保证财务管理工作正常进行的首要条件,但是在高职院校中没有起到足够的重视和应用。

(二)内部控制管理不善

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不合理且没有针对性。内部控制制度应该包括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内部牵制制度及内部稽核制度,高职院校没有完全建立这些制度。内部控制范围不全面。高职院校注重财政拨款资金的内部控制,而对预算外资金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高职院校还存在将二级单位的财务和院校内部结算中心摒除在内部控制的范围之外的情况。经费运行透明度差,内部控制执行不严。由于运行的透明度低和内部控制不严格,导致领导决策随意化,支出无计划进行。虽说高职院校编制了每年的财务预算,但是财务预算只是为了应付上级财政局的管理需要,忽视了资金的预测和调控管理职能.财务预算形式化。预算成为一纸空文,领导可以随意的扩大开支范围和支出标准,预算无法体现其计划和控制作用,很有可能导致赤字预算,最终引发高职院校的财务风险。

(三)预算工作形式化严重

财务资金使用内容和去向不明确,内部控制不严谨,导致高职院校内部管理人员无视管理规定,财务支出没有提出预算和规划,就是每一年都会开展财务预算工作,但预算工作的开展只是形式化而已,应对上级领导检查财务管理工作,预算工作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体现出高职院校对资金使用的预算和控制能力较差,没有认真执行财务管理工作要求。学校内部管理人员无视财务管理相关规定,任意提前预支资金,无限度使用。预算工作形同虚设,为高职院校财务风险埋下祸根。

(四)会计业务管理缺乏控制力度

会计工作人员身兼多职,工作任务比较繁重,有些甚至除了参与会计工作之外还兼任出纳工作,工作岗位管理要求不明确,对员工的业务素质能力要求低下,说明高职院校财务内部员工职权管理有待改进。一旦在财务人员对学院财务收人与支出问题上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管理层对资金流向不明确,都极有可能导致高职院校财务风险的产生,不利于高职院校的发展,也有可能出现行贿受贿、滥用公款、积压资金等违法行为和触犯法律的问题。

(五)财务管理人员难以胜任工作

很多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工作皆有学校内部的领导进行接管,但学校领导事务繁忙,兼任财务管理工作难以满足学校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要求,导致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出现差错[4]。高职校在近年来得到有效的发展进步,学校的相关业务增多,随之增多的是财务问题,财务问题的出现就需要管理人员进行分析、调配和解决,进而要求高职院校重视内部控制的问题,对财务的管理和规划都需要具备专业的素质和水平,作为学校领导的一份子,加上财务工作的管理显得分身乏术,也难以达到专业水准。

二、加强高职院校财务内部控制的应对措施

加强高职院校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完善管理机制是高职院校正常运作的根本前提,促进高职校健康快速运行发展。为了更好完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应与现代控制先进理念相结合,根据高职校内部管理财务情况的特点,以信息技术为基础,进一步完善其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具体实行措施如下:

(一)提高高职院校员工素质

作为高职院校的管理阶层人员,提高学校整体运作的能力,首先是要加强全体员工的管理,提高其心理、职业素质,管理人员必须以身作则,才能推动员工素质提升的良好氛围,实现内部控制管理的第一要务,同时加强员工的凝聚力,通过全体人员的努力,才能做好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把学校组织经营的活动、管理项目、人员调动等主要管理内容都作为内部控制管理范畴,提高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力度。其次,要控制岗位职权范围的使用,即部门职能审批的能力范围,将其作为内部控制的主要要点。在实行新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之时,要求每个管理阶层人员都要防止以职务之便,滥用职权谋私事情的发生,处在要职的管理人员,都制定在岗期限,进行轮流任职制度,可以有效控制职权过大的弊端出现,形成较强的内部权力牵制。只有严格控制部门职能审批的能力范围,才能保证健全的职能审批制度能完善和实行,保证每一批审批项目都能通过正规渠道有效进行。

(二)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管理项目:

1、财务管理机制

完善财务管理机制,需要确定的是高职院校内部是否建立起独立的财务管理机制,安排固定的财务管理人员;是否形成了完整的财务管理体系和监管部门;是否具有标准、明确指标的财务和财产分析报告;是否进行年度预算工作,并具体实行等方面的内容。只有将上述的内容进行有效管理和完善,才能健全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机制。

2、财务的支出和固定资产的管理

对财务管理项目中,相关人员使用资金的项目和方向都要进行确认,保证资金使用项目属于合理利用范畴,是否按照标准执行和使用,资金项目的规划是否实现长期规划内容。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上,应对没有固定资产的管理系统和管理人员进行分别的建账管理,将具有不同的固定资产和投资项目分开管理。

3、财务的常态管理

对于常用财务管理的项目上包括日常使用的资金来往,应将关注点放在资金支出的规范化管理上。日常支出的财务管理是否设置会计账簿,进行统计和核算的方式是否规范,每一笔资金动向是否都具备会计和报表统计方式显示;如政府拨款项目、活动支出与收入、社会捐助、学校内部运作所需资金项目等,是否都有详细的支出收入统计表,并进行分别建账管理;从事会计工作和管理人员的职业操守问题的管理上,确认其是否具备从业资格,并能够按时向管理部门上交财务报表;有无存在违法乱纪问题;所出示的财务支出凭据是否具备真实性,资金使用的原始凭单附件是否规范,比如会议费的报销单据除了发票内容是会议费之外,还需附批准文件、会议通知、参会人员签到表、费用原始明细单据、合法有效的票据;如培训费的报销单据除了发票内容是培训费之外,还需提供批准文件、培训通知、成绩证书、培训心得体会等。所有的经费使用是不是经过正规渠道获取,并得到相关管理部门的审批等明确要求细则。

(三)有效开展预算工作

所谓预算工作是指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中的资金预算控制项目,它包含了高职院校资金使用经营项目和资源使用以优化形式进行配置,并进行具有规划性的使用,以达到控制资金使用项目的有效性,掌控资金动向才能更好实现资金管理。高职院校若想获得控制资金项目的合理化,需进行严格的资金预算工作,让预算编制精细化,在预算支出编制时按支出经济分类科目“款”级科目来编制,让预算、核算和决算支出经济分类科目保持一致,就可以较好的控制支出,防止预算形同虚设或随意支出。让学校资金使用具有更高的价值体现,保障高职院校资金使用业务的办理和和管理活动能顺利开展,对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具有更明确的决策意义。为保证预算工作能顺利开展,可以从落实零基础预算、保证校务透明化等工作内容入手。

三、加强内部审计管理

内部审计管理是进行财务内部管理的有效实施对策,高职院校应切实加强内部审计管理,在教职工中推荐优秀代表设立审计委员会实施方案,进步加强内部审计管理。

(一)预算工作审计

高职院校财务风险管理实行的内部审计工作运用在预算工作中,应在预算工作开始准备的过程就事先进行预审,开始了解预算开展程序和调整方案的确定是否完善和落实,坚持在年度预算工作开始过程中对预算操作方式以及预算结果要求其再次对其中进行审计办理,同理,在明年的上半年时间完成对上一年的预算审计,并根据预算情况进行具体的跟进审计工作。

(二)资金支出审计

对于高职院校内部控制项目内的资金支出项目的审计工作包括:主要用于审计的报表是否符合标准,无违法乱纪的情况发生;资金的收入和支出是否具有明确的来源和相关凭证,并具有真实性、合法性;资金支出项目是否符合高职院校财务相关管理的规定,专项支出经费的项目是否使用在该项项目开展过程中;资金的支出有无具体明确,计算结果是否准确等。

(三)固定资产的审计

首先要确定的是固定资产的评估和财务统计是否具备真实有效性,再对高职院校进行收购或归置的资产是否进行登记入账进行审计,已经通过报废的固定资产是否进行财务账面上的冲销,进一步核实财务报表上的财务数据是否具备真实性进行具体的审计工作。

(四)负债审计

对于高职院校进行建筑建设等项目过程是否出现负债进行重点审计,并对高职院校是否具备偿还能力和偿还资金的来源进行具体审计,资金的使用是否是在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的应用控制范畴之内,是否出现大量举债状况,来确认高职院校是否面临财务风险的局面。

预算会计的职能篇6

关键词:工会经费;工会经费预算;工会职能;财务人员素质;会计职业道德

医院工会经费预算管理是医院工会财务管理的一个核心环节,反映了工会的经济运行状况,经费的来龙去脉,对保障医院工会社会职能的顺利履行和促进医院中心事业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随着医院的经济规模及业务服务范围的不断扩大,工会的职能不断增强,医院的工会经费预算管理弱化,经费使用存在盲目性、随意性,导致经费执行与预算严重脱节,造成经费的浪费。因此,加强医院工会经费预算管理是各医院刻不容缓的任务。本文主要从医院工会经费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及现状出发,分析医院工会经费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工作实践及相关的政策法规提出解决对策。

一、医院工会经费预算管理重要性

医院加强工会经费预算管理是工会收好、管好、用好工会经费的重要前提,加强医院工会经费预算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强医院工会经费预算管理,有利于完善医院工会财务制度

通过加强工会经费预算管理,针对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结合医院工会实际情况,不断修订工会经费管理制度,提高工会经费管理制度的严肃性、可行性,确保工会经费的使用有章可循,保证工会经费使用的合法、合理、高效。

(二)加强医院工会经费预算管理,有利于降低财务风险,提高工会经费使用效益

通过加强工会经费预算管理,有助于加强工会经费的监督管理,减少经费使用的随意性,降低财务风险,杜绝浪费,提高工会经费利用率,达到以较少的经费为职工办更多事的经费使用目的;

(三)加强医院工会经费预算管理,有利于统筹安排工会经费,保证工会正常履行各项社会职能

通过加强工会经费预算管理,可以统筹规划工会经费的使用,减少经费使用的盲目性,促进工会有计划按步骤地使用工会经费,使医院的各项工会活动有效顺利开展,为各项活动开展提供有力的财力保障;

(四)加强医院工会经费预算管理,有利于推动工会经费信息化管理建设及医院工会人才队伍建设

通过加强工会经费预算管理,促进工会树立信息现代代管理意识,不断优化信息管理系统,通过运用信息化管理,将经费管理关卡前移,强化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保证预算管理的及时、高效;通过加强工会经费预算管理,提高工会财务人员素质,有助于财务人员加强业务理论学习,努力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树立科学理财观念,更好地服务于工会工作大局,确保预算目标的实现。

二、医院工会经费预算管理存在问题

(一)预算会计制度不健全

医院工会未建立工会预算会计制度,或者制定的预算会计制度不切合单位实际,无配套的管理细则和部门预算编制定额标准等内容,可执行性不强,内容比较粗略,不够细化,操作性不强,使工会经费预算管理的部分环节无章可循。医院工会普遍缺乏激励约束制度,未建立预算绩效管理,无科学的绩效管理目标,不重视预算执行结果的评估,达不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目的。

(二)会计岗位职责不清

医院工会未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会计人员岗位职责不明确,无严格的责任考核机制。医院工会财务人员及经审人员多为兼职,工作任务繁重,人员素质及专业能力参差不齐,甚至有的工会财务人员及经审人员由行政人员担任,缺乏专业知识,能力有限,对预算的编制生搬硬套,对预算的执行存在盲目性、随意性,不能严格、全面地对工会预算进行监督,导致预算与实际支出严重脱节。

(三)预算编制审批及执行监督不严

医院“重技术、重业务、轻管理”的意识较重。工会财务部门编制预算报表后,由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及工会主席在报表上签字盖章即可,未经过召开工会经费审会进行民主讨论审查通过,也未在职工代表大会上讨论通过,只是走过场。工会预算的编制也只是在上一年的数据的基础上做简单的加成计算形成,预算数据编制缺乏科学合理的量化依据,导致预算收入、支出数据逐年增大,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工会预算编制审批完成后,预算管理不严,单位开展的工会活动开支不严格按照预算执行,随意性较强,当开支超预算时,不按照规定的预算调整程序报批,缺乏法制观念,盲目执行预算,无计划随意开支,造成资金的浪费。

(四)缺乏灵敏有效的信息管理系统

医院工会使用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较落后,缺陷较多,不能充分发挥信息管理系统的快捷、灵敏及有效的作用。甚至有些医院的工会财务未实现管理信息化,编制凭证、登记账本、编制报表还采用手工方式,导致工会财务不能及时、准确地获取数据进行工会经费预算,不能及时为决策层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信息。

三、完善医院工会经费预算管理的主要途径

(一)建立健全工会经费预算财务制度

为杜绝医院工会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的盲目性,防止预算与执行的严重脱节,医院应当建立以工会预算管理为重点的,从工会经费的编制、审批、执行、到工会经费的调整、实施、监督以及对预算结果进行考评、奖励和处罚的全过程的预算财务制度体系。这些制度相互制约、相互补充、精细可行,尤其应该关注预算财务制度的精细化与可行性,对工会开展各项活动、职工帮扶维权及福利发放的范围和标准都要进行条目式的梳理,明确哪些经费可以开支,怎样开支,要详细地进行解释。如:开展活动的经费报告、方案、领导审批、职工活动误餐标准、参与活动的人数、奖品奖励标准都应该做统一规范,使医院工会预算的编制与执行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二)落实工会会计岗位职责,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加强医院工会经费预算管理,应当落实工会会计岗位职责提高财务人员素质。应当打造一个由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和业务能力强,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财务人员和会员群众担任的管理队伍,其中审计、财务专业人员比例不少于三分之二。管理队伍应当层层落实责任,各司其责、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团结协作,共同实现工会经费预算目标。

财务专业人才是最好的工会经费管理资源,要加强工会经费预算管理,人才管理是关键。工会预算管理工作具有特殊性,是一项管钱、管财、管物的特殊工作,要求管理人员必须专业、细致,有耐心。医院必须加强工会经费预算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抓好岗位后续教育,加强新法规的学习与培训,要不断提高财务人员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医院对人才的管理必须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特别要结合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总工会《关于加强工会经费财务管理和审计监督切实管好用好工会经费的通知》的文件精神,加强管理人员的会计职业道德修养教育,要求管理人员在开展工会经费管理工作中,必须遵循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坚持准则、客观公正的原则,加强经费管理,积极参与工会管理活动,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做好领导的参谋。医院还应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医院工会财务人员到财务管理水平较高的地区学习,学习专业知识及计算机信息技术,开拓眼界,增长知识,为提高医院工会经费预算的管理工作水平创造条件。

(三)严格执行工会经费预算审批手续及完善预算监督体系

为推动工会各项活动的开展、职工帮扶维权及职工正常福利发放,降低工会经费使用风险,规范工会经费使用与管理,必须严格执行工会经费预算审批手续。医院工会应当在年初根据医院工会计划进行工会经费收支预算编制,报经工会委员会进行可行性论证并审批通过,再报经地方工会进行审批,只有经过审批的项目才能在工会经费中进行列支,否则,没有通过预算审批而在工会经费中列支的行为属于违规。

医院工会经费预算反映的是医院工会经济资源配置的情况,医院工会应当对审批通过的预算在执行环节、调整环节、实施环节进行严格监督,要从强化预算执行责任、转变预算审计模式、加强内部审计、依靠国家审计、开放公众社会监督几方面着手建立完善的预算监督体系,保证工会经费使用的合理、合法、安全。

(四)加强工会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为保证医院工会经费预算管理精细化、科学化,加强工会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是关键。医院要加强工会经费预算管理,必须及时对各标预算指标的执行进行跟踪监督,调整偏差。医院应当结合医院工会工作实际,积极实施信息化管理,加强工会会计信息系统建设,在充分考虑信息系统建设所要达到的目标基础上,科学设定会计科目及预算指标,对会计基础工作及预算管理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以更好地适应当前医院工会工作发展形势及需要。会计信息系统建设要严格遵循客观性、可行性、实用性、整体性规划性原则,同时,医院工会还应当加强会计信息系统人才建设,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提升会计人员信息系统的操作能力及专业能力。通过加强工会信息管理系统建设,进行规范化管理,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使工会预算更加高效,管理工作更加科学。

要加强医院工会经费预算管理,工会必须对医院工会经费进行规范化管理,高度重视工会经费的“收、管、用”预算,建立起一套“规范、科学、公理、透明”的可操作性强的预算管理规章制度,健全工会经费预算监督考核体系,自觉树立科学理财观念、依法理财观念,实施灵敏有效的信息化管理,从而降低工会经费使用风险,确保医院工会各项活动开支合理、合法、合规,为实现医院工会各项社会职能提供可靠的保证,使医院工会真正发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医院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曹向阳.浅谈工会经费预算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4(10).

[2]龚琳.加强工会预算管理的思考[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2(05).

预算会计的职能篇7

关键词:企业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企业价值;实现路径

一、管理会计的职能定位

(一)基于信息系统的管理会计职能定位基于信息系统管理会计,许多专家学者都做了详细的定义。牛彦秀(2007)指出,管理会计仅是会计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能够提供企业经营的核算信息,管理会计对企业经营而言具有核算功能。管理会计能够为企业管理提供决策支持,按照各个步骤在企业经营中实施有效的措施。范丽仙(2014)提出,企业管理会计能够为企业经营提供有效的信息,从而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所以,管理会计不但体现传统会计监督和核算功能,也体现组织和规划功能,同时还具备评价和控制功能。管理会计职能的核心是企业管理者根据管理会计报告提供的数据信息开展计划、控制和评价,从而高效利用已有的资源,实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通过归纳分析上述研究成果可以得出,管理会计职能应包括决策、控制和评价。管理会计可以控制企业运营,实现既定的规划,考核企业运行成效,从财务核算拓宽到对企业过去反映、对现在控制以及对将来规划,形成了完整的时间轴来管理企业运行。

(二)基于企业价值的管理会计职能定位企业经营管理者从起初的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逐渐变为追求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管理会计功能也随之改变。赵成民(2007)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研究了会计管理的职能,指出管理会计具备预测、决策、规划、控制以及评价等职能。宋庆恩(2010)提出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经营管理几乎围绕价值管理开展,管理会计的职能重点划分为:预测经济环境、为企业经营提供决策服务、为企业经营提供目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及指导考核企业经营业绩。为创造企业价值,管理会计应不断创新经营管理方式,每一个企业经营活动都可以看成一个系统,可以开展从研发、生产、售后服务管理等各个环节,形成了企业内部完备的价值链条。所以,王斌和顾惠忠(2014)基于企业价值的视角,将管理会计职能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信息支持体系,为企业分析价值和驱动要素决策搭建信息平台;另一个是管理调节体系,以价值驱动要素为基础规划和调节企业经营过程。

二、元亨公司管理会计职能实现路径

(一)管理会计岗位设置及职能定位(1)元亨公司简介。湖南元亨公司于2005年创立,位于长沙市,是专门制造中央空调和冷却塔的企业,企业在长沙和合肥建有生产基地,拥有遍及全国的客户。十几年来,企业高度重视经营管理,坚持“品量高、工期短、成本低”三大生产原则,抢抓发展机遇,持续不断开展产品结构审计,采取兼并重组和拓展行业的方式,延伸产业链条,打造了实力雄厚的集团公司。元亨企业从规模较小的企业,发展奥规模庞大的企业集团,拥有10多个控股子公司,在全国各个区域布局,走在了同行业的前列。企业发展之初,公司管理非常薄弱,但管理层非常注重企业管理,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加强企业管理会计工作,积极引进高端人才,调整企业组织结构,通过学习来改变企业管理,学习了大量关于成本否决、作业成本监管、企业责任会计等先进管理理念,推动了企业创新发展,不断提高企业内部监管和控制成本的能力。(2)公司岗位设置及主要工作内容。元亨公司根据惯例需要设立了管理会计岗位,并专门成立管理科,通过十多年的发展,管理会计职能不断拓展,细化了不同岗位的工作职责,达到管理会计监管企业经营活动的目标。本文重点分析元亨公司的岗位设置及主要工作内容。第一,成本管理岗。元亨公司以预测与决策成本为目标,采用变动成本法进行管理。主要步骤如下:首先,审核生产车间产生的成本和费用,分为计制造成本费用和当期损益期间费用;其次,分析上述两部分费用,把每部分费用划分为固定成本费用和变动成本费用;再次,编制产品成本的制造成本费用,将费用依据性质分别计入产品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的账户中。在每年度将制造成本中每个项目的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进行汇总,并将制造成本和变动成本部分汇总。最后,获取固定成本信息和变动成本信息。从元亨公司成本管理岗分析,元亨公司成本管理重点采用变动成本法核算与控制成本,从而实现预测和决策企业成本的目标。第二,费用管理岗。元亨公司为规划和控制生产经营费用,专门设立费用管理岗,主要职责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规划企业发生的费用;另一方面是控制规划费用。元亨公司费用管理岗坚持减少企业成本的原则,编制了预算管理制度,明确了经理办公室、预算团队及有关部门的责任,并确定了预算领导的详细职责。元亨公司费用管理岗重点采用预算管理计划和控制发生的费用。第三,管理会计报告岗。元亨公司按照一定时期编撰管理会计报告,为企业管理层决策提供相关资料。每月结账后一周内,管理科依据本月账表填写固定格式的管理会计报告,此报告反映了企业管理层最关心的经营指标,分析比较这些指标与预算数据。尤其重点分析预算指标完成情况,评价有关负责人执行工作状况。元亨公司实施预算管理过程中,根据企业实际运行状况与预算之间差异及产生差异的原因,元亨公司将预算总目标及各部门预算分目标作为业绩评价标准,对比实际情况与预算数据,找出差异及产生差异的原因,对有关责任人进行奖惩,从而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工作过程:一方面是管理分析评价会计报告中各指标,了解预算落实基本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提出企业经营管理的对策建议;另一方面,依据落实预算情况对企业责任人进行奖惩,并为确定以后的预算目标提供遵循。

(二)管理会计职能实现路径(1)实现预测和决策职能的路径。管理会计预测和决策职能重点根据企业将来的经营目的和管理方式,遵循经济发展规律,选择有效的模型量化问题,预测企业销售状况、利润大小、成本高低以及企业资本变动状况,并根据预测的情况,提出实现企业目标的对策方案。企业的决策水平是以预测情况为基础的,从多种预测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按照相关的企业目标和相关资料,确定最佳的决策方案。在整个过程中,核心的工作是按照企业管理层掌握的企业信息对各种方案开展可行性论证,全面衡量有关因素对方案的影响,通过分析对比选择最佳方案。从元亨公司成本管理岗分析,元亨公司通过精确的运营预算,规划和决策企业经营管理,制订了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元亨公司预测经营管理重点用于销售、成本、资金以及利润等方面的预测,确定合理有效的预测指标,选择科学有效的预测方法,并对预测成效进行检验分析和评价。元亨公司在设计产品和生产产品之前就对生产经营成本进行测算,重点包括设计产品、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等方面产生的成本。从预测成本及时间顺序分析,重点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在编制成本计划和确定成本方案时,元亨公司重点按照当前公司生产和销售情况,明确经营目标的基础上,预测经营管理成本。改进公司每年生产技术,分析计划年度产品成本情况,比如分析成本管理岗每年的产品成本态势,按照产品产量和所需成本之间的关系,预测公司的未来发展态势,从而为预测公司下一年度的产品成本方案提供决策依据。二是元亨公司在执行成本计划时继续预测成本,主要目的是考察执行成本计划的因素,进一步预测完成计划的情况,这期间元亨公司重点分析前期成本计划落实情况,考虑公司生产技术,预测对后期执行成本计划情况,从而选择生产过程中的最优成本方案。三是元亨公司重点分析成本管理岗的主要指标和成本变动之间的关系,探索两者之间存在的因果联系,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分析经济技术对产品成本的影响,从而选择最优的经济技术方案。四是成本管理岗分析产品成本、数量和利润三者的关系,采取本量利分析法,预测企业产品保本点和保利点对应的销售量,预测为达到目标利润所需的固定成本及目标变动成本情况。另外,为实现预测目标,管理岗位还应提出固定成本和控制单位产品变动成本的有效方案,按照目标利润的变动,拿出相对应的决策。综上所述,实现预测和决策职能应确定对象,分析其动因,根据企业经营活动提出多种方案,并选取最佳的方案,并根据获取的信息进行反馈。

实现路径如图1所示:(2)实现规划和控制职能的路径。管理会计规划和控制职能主要通过管理手段对元亨公司经济活动开展规划,对企业经营过程进行制约,从而实现预期管理目标的过程。元亨公司管理会计的规划和控制职能,核心是通过全面预算监管来完成。元亨公司根据编制的预算,开展控制经营行为,同步的报告和记录企业经营活动,实时比较分析实际数据同预算数据的不同,并分析两者存在差异的原因,合理确定责任方。另外,对个别不利的差异提出改善的办法,根据需要修改预算,从而发挥控制职能,通过管理会计有效监管元亨公司经营过程,实现各个计划的目标。元亨公司管理会计计划和控制职能重点有以下部分构成:一是制定控制标准,全面预算不仅是元亨公司实现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检验元亨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标准,为有效开展控制,应全面预算各项监管指标,按照元亨公司责任分工抓好落实,制定有关责任部门预算,作为考察责任部门的依据;二是及时记录日常生产获取的信息,并对有关信息进行反馈,根据企业制度编制报表;三是分析比对企业经营的反馈信息和责任预算资料,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异,检验责任部门的绩效情况;四是纠正存在偏离预算差异的地方,深入分析发生差异的原因,调整元亨公司的经营活动,保证实现企业预期的生产经营目标。就元亨公司预算管理而言,主要由预算执行、预算调整和预算反馈三个控制构成,重点通过三者来实现,其中为实现预算执行控制,设立了费用管理岗的审批权限,划分了有关责任;设置了预算调整权限,明确规定预算调整的情况;同时对预算情况进行报告,确保反馈信息迅速准确。通过上述分析,管理会计规划和控制职能是采用预算管理体系来实现,如图2所示:(3)实现分析和评价职能的路径。管理会计分析和评价职能主要对象是企业内部责任单位,验证各单位的责任,实行考核评价。元亨公司重点通过责任会计制度考核有关责任,编制管理会计报告分析计算企业经营利润、成本费用及资产管理有关的指标数据,最终还是评价各管理部门完成业绩和履行责任的情况。

另外,元亨公司实行平衡记分卡,通过平衡记分卡展示公司财务目标,并检验执行和实施战略的成效,元亨公司通过平衡记分卡不仅分析了财务指标,还能评价顾客、业务流程及员工等有关工作开展情况。特别是在企业内部经营方面,为抢占市场吸引客源,满足股东对财务回报的需求,元亨公司管理层高度重视组织财务,提高客户满意度的财务目标,设立了检验目标的一系列指标。在员工学习成长方面,元亨公司管理会计报告岗明确了公司长期实现目标,重点包括组织信息体系、员工能力建设等方面的检验。对以上各方面的检验都转化为财务指标进行评价。产品质量、订单时间、产品研发、生产效率和客户满意度等方面得到逐步改进,减少了企业经营成本,增加了销售额,提高了资产周转效率,为企业发展带来了高额利润。在整个经营管理过程中,分析和评价非财务指标,使元亨公司管理层高度重视非财务业绩动机,实时掌握除财务资本之外的其他要素影响情况。通过管理会计报告和平衡记分卡,分析考核公司的财务和非财务绩效,评价财务、顾客、业务流程、技术创新和员工五个角度对公司产生的业绩。财务方面的评价指标最为重要,其他方面的业绩评价服务于财务方面的业绩评价,而且最后落实到财务方面的评价指标上。元亨公司为实现经营管理目标,获取最好的业绩,首先应让客户满意,只有客户满意才能为企业带来利润。为满足客户日益提高的需要,元亨公司积极适应市场变化,加快推动技术创新,这些都需要企业员工来实现。根据以上所述,设计了管理会计的分析和评价图,如图3所示。

三、结论及启示

(一)结论管理会计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发挥重要功能,管理会计职能与企业内部管理密不可分,管理会计职能重点提供科学合理的经济信息,推动企业管理层更好地加强管理,提升企业经营效率。因此,管理会计拓展了传统会计监督、反映的职能,赋予了新的管理职能,但具体有哪些职能,当前的专家学者没有定论。所以,本文梳理总结了有关管理会计职能,以元亨公司为例,分析了有关管理的实践运用,考察已有研究总结的管理会计职能,发现管理会计职能包括预测和决策、规划和控制及分析和评价三大职能,从单纯的财会核算与反映拓展到了反映企业过去、控制现在及规划未来。这些职能有机连接起来,建立在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形成了完备的时间链,对企业经营管理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深入归纳总结研究结论,清晰地发现实现管理会计职能的路径及管理会计职能的内在逻辑,其中,实现预测和决策职能的路径是建立在成本对象的基础上,分析成本动因,体现控制经营成本的多种方案,采取变动成本法选择最佳方案;实现规划和与控制职能的路径重点采取预算管理体系,明确经营管理目标,编制并执行预算,在执行预算过程中反馈有关信息并调整预算,最后考核预算执行情况;实现分析和考核职能的路径是有关责任单位编撰管理会计报告分析企业利润、成本、资产管理涉及的财务指标,通过平衡记分卡从顾客角度、业务流程角度、技术创新角度以及员工角度评价公司业绩,通过以上的非财务分析和评价,转化成财务评价,达到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增加市场销售额,提升资产周转率,从而实现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二)启示一是企业要依据实际经营状况,采取有效的管理会计方法和技术,做好经营预测和决策。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要顺利实现战略目标,应站在企业全局的高度,对企业的每个部门和生产经营的每个环境进行科学预测。而这些预测工作需要管理会计的新技术去落实,如分析企业变动成本,再造业务流程以及全面质量管理等新兴的方法。只有科学有效的预测,才能选择出实现目标的最优方案。另外,企业开展预测和决策时,需要结合企业战略管理及战略管理会计,充分分析企业的优势和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才有得出最优的决策。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应充分利用管理会计预测和决策职能,协助企业管理层筹划好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推动企业健康持续发展。二是公司加强预算监管,切实发挥管理会计规划和控制职能。任何企业能够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目标,需要明确划分企业决策者与管理执行者的权限,发挥有有关管理会计职能,做好会计管理规划和控制工作。企业实施预算管理经营活动,管理者考虑为达到企业经营目标采用的方法和技术,规划和控制当前市场可能发生的变化,计划公司的经营活动,使计划实施控制在预算范围内。同时,严格执行企业预算,有效控制企业预算执行过程,客观调整预算执行发生的偏差,充分发挥企业管理会计的规划和控制功能,实现提升企业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的目标。三是公司持续加强业绩评价体系建设。元亨公司分析与评价经营业绩,不仅从财务角度出发,而且机结合财务评价指标与非财务评价指标,并不断完善两类指标。有关企业经营业绩分析与评价,通过企业相互协调和资源合理分配,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从目前企业业绩评价状况分析,几乎都注重评价财务指标,忽略了非财务指标。所以,实现管理会计分析和评价职能,企业需要转变原有的评价理念,破除原有传统财务业绩评价,将财务与非财务评价方式有机结合,统筹企业内部与企业外部,实现企业短期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形成崭新的业绩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王斌、惠忠:《内嵌于组织管理活动的管理会计:边界、信息特征及研究未来》,《会计研究》2014年第1期。

[2]张桂秀、汪智芳、彭峰:《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与信息质量》,《财会研究》2010年第4期。

[3]秦中良、孙蕊:管理会计:《新理论新实践新未来》,《财务与会计》2014年第1期。

预算会计的职能篇8

一、预算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及其原因

1.预算经费的收入和结余,不能准确反映预算执行的真实情况。目前,会计核算账面反映的预算收入,除按预算标准向上级领报外,还包括运用单位经费结余弥补的部分。支出情况更为复杂,除用于事业任务直接支出外,还有与本事业单位有直接关系甚至无关的一部分差旅费、招待费、公杂费以及事故处理费用等开支,同时还包括上年事业费超支转入数,而另有一些应在有关事业经费开支的却又放在预算外生成的经营收支中支出。正是因为收支不规范,账面数字与会计核算应当反映的预算执行情况不符,再加上决算报表不及时,账面经费结余或超支已反映不了预算的真实情况,说明不了实质性问题,无法分析预算经费管理的优劣,缺乏考核经费管理标准的科学性。

2.“经费家底”反映不实。无论从账面上还是会计报表上看,有些单位历年预算和预算外结余是比较多的,但由于有的单位动用结余纳入预算管理和进行生产经营投资未能转账,结余数出现虚假现象,而真正能动用的“家底”却有限。另外有些单位为了多得利息或隐匿资金,把留用的结余经费存入银行或转到其它经费的银行账户上,账面上仅有部分结余,远不能真正反映单位实有“家底数”。

3.预算外收入与实际悬殊较大。近年来,行政事业单位凭借各自的行政权力进行各种名目的收费现象日趋严重,使本单位预算外资金和“小金库”资金迅速膨胀,甚至形成预算外的预算外资金,这类收费收入大多数未纳入正常的预算资金管理,有的自收自支,有的转作家底留用,因此各级财务账面上反映的预算外收入与实际收入相差甚远。还有部分预算外收入,由于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原因,被记入其它会计科目,也有些单位为逃避上缴,故意将收入记入留用或其它科目,造成账实不符。

4.会计报表与账面不符。一方面由于记账原因造成报表不实;另一方面由于编制报表时随意增减科目或调整数据,加之受报表格式限制,口径不尽统一,说明又不全,很难全面、准确地反映财务活动的实际情况。预算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很复杂,原因也很多,但总括起来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财务制度自身不够规范严密。就财务制度而言,其规定和要求不够明确、统一。预算经费的收、支不规范,不能准确反映预算执行的真实情况,并且预算经费管理制度与会计制度的某些规定不能协调统一,甚至有些规定不够明确。有的单位预算经费比较紧张,保证不了正常开支,把差旅费、招待费放在有关事业费科目中支出,使事业经费几乎成了万能经费,在会计核算上混淆了预算经费与预算外经费的界限。二是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存在根本缺陷。计划经济条件下几十年一贯制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新形势的发展。会计人员既是国家利益的代表,又是单位内部职工,人事、工资都由所在单位管理,很难坚持原则,利害一致也会导致会计人员偏向所在的单位一边,这是预算会计信息失真的深层次原因。

二、构筑预算会计信息保障体系

1.建立公允、规范的预算会计核算体制。它包括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制定和贯彻执行两方面,它的覆盖面涉及所有会计主体,从而实现会计信息之间的客观性、可比性。当前重要的是要认真开展监督检查,保证预算会计制度的贯彻执行。

2.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针对单位会计人员的特点和工作要求,科学地确定培训内容,做到教育对象层次化、知识结构系统化,为会计人员及时更新知识提供保证。

3.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与纪律教育。要按照《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制定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纪律与规范,并进行广泛宣传,同时结合会计证管理制度,加强对会计人员执业纪律的监督检查,引导教育财会人员坚持原则、遵守法纪、忠于职守、秉公办事,严格执行财务制度,以良好的职业道德认真做好本职工作。

4.规范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收入来源,从源头上纠正会计信息失真。预算会计反映预算资金的运行情况,行政事业单位收费收入形成的预算外资金的不规范账务处理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源之一。从全国范围看,各级各部门行政事业收费居高不下,数量甚至达到几倍于税收,并且造成各单位乱收乱支,严重影响了经济秩序和财经纪律,笔者认为,结合“费改税”清理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外资金是纠正会计信息失真的治本之举。

预算会计的职能篇9

1.1预算会计的概念

预算会计,或称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五大要素,是适用于各级(中央、省、市、县、乡)政府、行政单位、事业单位的经济信息系统。对政府财政总预算和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情况起到监督和核算的作用。

1.2预算会计的特点

1.2.1经济职能

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因为预算会计主要是对政府及企事业单位各个经济活动的记录,所以预算会计受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政策的影响。政府通过预算会计的核算信息,参与国家经济宏观调控,促进市场优化资源配置,达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最终目的。

1.2.2不追求结余

由于预算会计的主体是非营利组织,一切经济活动都是为了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并不以追求本身的结余为目的,从而并不把结余作为单独的一个要素,而是以其反映有效的会计信息。

1.2.3原则性较强

由于预算会计直接影响着整个国民经济,所以对其有更高的要求,必须做到核算方法一致、核算时间及时、专款专用等。

1.2.4以现金实付制作为主要的核算基础

由于现金实付制过程简单,基本可以满足我国政府对财政监督的状况,所以以现金实付制为核算基础。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正在逐步尝试权责发生制。

1.3预算会计的职能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行政单位职能的增加,预算会计的职能也发生了变化。在过去的计划经济时代,预算会计以监督、核算及反映为主要职能。而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经济秩序的规范对预算会计有了更高的要求,从而预算会计的职能有所拓宽。为满足事前预警,事中控制监督,事后正确反映的需求,预算会计的职能发展为核算、反映、监督、预测、监控、参与决策。

2企业会计的概述

2.1企业会计的概念

企业会计是主要记录财务信息的经济系统,以从事各种经营活动的企业为主体。企业通过企业会计核算的信息,以为企业获取利润为最终目的,是与政府与非营利性组织会计不同的经济管理活动。

2.2企业会计的特点

2.2.1灵活性强

由于企业会计为某个企业服务,在不违反法律和准则的前提下,各企业或公司可根据自己需要,灵活反映实际情况。

2.2.2核算基础以权责发生制为主

把权责制作为企业会计核算的基础,企业能够清晰明确地了解某一时期本企业的盈亏状况和主要的经济活动,便于企业做好计划及策略,降低风险,增加利润。

2.2.3以获取利润为目的

企业会计为某一个企业生产服务,最终目的是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获取最大的利润。

3会计核算

3.1.1预算会计核算的简述

(1)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在财政总预算的指导下进行核算。由于财政总预算居于主导地位,有将各类财政收入、支出和结余清楚反映的必要性,因此在财政总预算的核算中,有不同的体系,如财政预算收支系统、基金运作收支系统等,并且各个体系不可混淆。(2)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主要是为省、市等经济活动提供预算,接受省、市的预算草案,并向上级申请拨款,再分配给省市各级单位。因此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有很强的计划性。

3.1.2预算会计核算的原则

(1)保证核算的真实性。特别是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在使用拨款和监督的职能时,必须根据真实的经济业务。(2)保证核算的时效性。由于预算会计有着宏观调控的经济职能,因此在核算时既不能提前,也不能延后,必须准时、及时地进行核算。(3)保证核算的准确性。与企业会计不同,预算会计重在财政预算,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要做到预算误差最小,保证核算准确性。

3.2企业会计核算

3.2.1企业会计核算简述

企业会计记录企业从事经济活动过程的状况,为企业运营提供有效数据,准确反映企业盈亏,也是企业缴税的凭证。

3.2.2企业会计核算的原则

(1)依法进行会计核算。由于企业的盈亏决定着缴纳的税额,所以部分企业在核算会计时进行伪造,以期利用不正当的手段使利益最大化,这种行为损害了国家的利益,要坚决进行强有力的打击、制止。根据现行的《会计法》,任何单位或个人以任何手段变造会计凭证,都将受到严厉的处罚。

(2)在进行企业会计核算时,要满足以下几方面的需求:国家方面,企业会计信息准确、可靠,满足国家维护经济秩序的需要,满足国家依法进行税收的需要;合作方方面,合作方根据会计核算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决定合作方向;本企业方面,根据会计核算信息,企业内部制定发展计划、战略部署。

4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在核算上的差异

4.1核算目的

预算会计核算政府部门及各级非营利性组织收入、支出等,以优化市场经济资源配置,发展经济为最终目的;企业会计核算为企业提供信息,记录企业运营盈亏,最终目的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4.2核算基础

由于预算会计核算的目的不是反映组织的盈亏,所以主要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清晰、简单,易于处理;相反,企业通过会计核算来确定某一时期内企业的经济状况,所以权责发生制更能实际地反映。

4.3核算内容

预算会计核算内容是整个国家经济事业,内容复杂,涉及各个方面;然而企业会计核算仅以本企业为核算内容,不涉及其它信息,相对较为简单。

4.4核算过程

预算会计主要核算经济行为未发生前,对其进行预测和计划;而企业会计的核算过程包括行为前的预测、行为中的记录和监督、行为后的计划及策略。

5结语

预算会计的职能篇10

【关键词】预决算衔接影响因素对策

随着我国高职院校经费来源的多元化、利益分配的复杂化以及支出项目的多样化,再加上学校办学规模和办学层次的不断扩大,高职院校事业发展的经费需求与有限教育资源供给的矛盾变得十分突出。高职院校如何才能更加合理地分配学校资源,提升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益,迫切需要对现有的财务管理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逐步形成“预算—核算—决算”一整套良性的财务管理体系,实现预算管理的完整化、科学化与精细化,使得高职院校预算管理工作能够真正做实、做细、做精、做准,从而能更好地为学校各项事业发展服务。

目前高职院校的部门决算信息失真,决算编报不完整,正是由于预算与决算相互脱节,导致预算指标失控、核算监控失调的联合反映。深入探讨解决预决算衔接的问题,是高职院校在预算编制工作中需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影响高职院校预决算有效衔接的因素

1、预算与事业发展不匹配

财务年度预算与学校事业计划、发展规划相对脱节。高职院校财务预算与事业计划基本停留在初步关联的层面,缺乏详细、可操作性的中长期财务规划,未能实现真正的高度整合。通常,学校的年度工作计划在当年末拟定,下年初发至各部门执行,而部门预算的编制时间是上一年八月份,编制时间的不同导致学校上报的部门预算无法完全满足学校事业发展和目标任务的需要。这必然引起日后预算执行过程中的临时调整,导致预算与决算不能有效衔接。

2、预算分配不公开,预算依据不科学

预算分配数基本上由财务部门和相关领导核定,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等部门未能主动参与,只是被动地接受财务部门下达的预算分配指标。各执行部门只能在分配的预算控制数内“随意”执行预算。

对公务费、学生活动费等按定额计算的费用,其定额标准没有相关的调查研究和具体的数据支撑,导致执行单位的预算支出数逐年增加。这种做法最大的缺陷是承认历史执行数据,隐瞒了不合理支出和忽视了勤俭节约的因素。

3、预算执行过程缺乏系统管理

以编制、执行、监控为主线的预算管理组织体系尚未建立,对预算执行情况无法实现自动控制,预算指标数据的分析大多通过手工完成,容易造成财务信息反馈的相对笼统和滞后,无法反映预算项目的资金全貌,使得预算运行情况成为管理上的盲点。如项目支出与基本支出常互窜使用;部分项目上半年不执行或执行缓慢,导致下半年尤其是年末突击花钱。

4、预算执行结果未进行追踪问效

对各部门年末预决算执行情况未进行差异分析,只要不严重违反财经纪律,不作回溯性追究。对财务运行的既成结果,高职院校既没有明确的考核目标,也没有量化的绩效考核指标,缺乏统一、完善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致使绩效考核无法操作,绩效考核与财务运行结果相脱离。再加上高职院校财务部门年终工作的重点仅仅放在了决算编报本身,而没有主动挖掘、应用决算报表反映的预算执行信息,为改进下年度预算提供帮助,当然也无暇顾及预决算的有效衔接。

二、提升高职院校预算与决算有效衔接的对策

1、提前计划、优化支出结构

由于部门预算年度编报时间先于学校年度工作计划,可相应地提前学校年度工作计划的编制时间,以确保学校上报的部门预算符合学校事业发展的需要。

预算支出结构应结合学校的发展阶段和目标做出阶段性规划。一要考虑人员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确定合理的工资福利提升水平,在稳定和建好人才队伍的同时,兼顾学校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二要考虑项目支出中安排大宗物品和教学仪器设备采购的适宜数量,在保证办学条件与发展水平相匹配的前提下,分年度计划在当年预算专项项目中予以安排实施,力求提高资产收益率。当基本办学条件满足之后,经费投入应逐步转向学科建设、实验实训、师资培养等方面,以推动高职院校不断上层次、上水平。

2、建立详细、统一的定额标准库

建立各类财务基础数据库,如:人员经费定额标准库,日常公用经费支出定额标准库,设备定额标准库,维修定额标准库,图书采购定额标准库,学科、专业、课程建设费用定额标准库等。同时遵循人员经费按人数、公用经费按定额、专项经费按项目来确定的原则。

以上各类定额标准库的建设,当然不是学校财务部门一家所能完成的。建立设备定额标准库,财务部门可以与资产部门一起,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确定校内各部门资产配置标准;维修定额标准库,可与后勤部门一起,依据往年维修的单位面积支出确定;图书采购定额标准库,可与图书馆一起,根据国家有关生均图书的标准,在考虑图书结构、复本率等因素的前提下建立;学科、专业、课程建设费用定额标准库,可与各系部及教务处依据国家有关学科、专业、课程建设的大纲要求进行规划与建设。这样,既可以使各项支出从内容、数量、标准上都有明确的数字依据,也使财务部门与预算执行部门在相互沟通的基础上达成了共识,促进了预算控制的有效实施。

3、建立“一体化”管理系统

所谓“一体化”管理系统就是实现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会计核算、账簿登记、财务报告这几个财务管理链上的节点之间协同作用和有效运转,使预算资源的供给与分配不脱节;既考虑预算指标的控制,又要考虑与核算科目的链接控制;既要保证校内报表的编制,也要保证上报主管部门报表的编制。

第一,会计核算科目与预决算编制科目的合理链接。会计核算科目的设置要与报表项目相对应,如:将原来的会计核算中的二级科目名“人员支出、日常公用支出”更名为“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并将原属于“人员支出”下的三级科目“福利费”改归“商品和服务支出”科目中核算;同时,按绩效工资后的工资名称设立“人员支出”下的三级科目,并对“商品和服务支出”下的三级科目比照预、决算报表的支出明细进行筛减,取消“商品和服务支出—专项业务费”科目等等。核算科目经过调整后,使年终决算报表的数据可以直接从各对应核算科目中取得,既增强了决算报表数据来源的透明度,也提升了会计日常核算与预算的有效衔接。

第二,构建科学合理的校内预算项目体系。要根据财政预算信息、收入信息、支出信息建立校内预算项目库,并定期调整和完善;同时,校内预算项目库与会计核算科目应实现智能对应,即通过对项目属性的逻辑监控,实现预算到哪,核算就能反映到哪;核算到哪,预算控制就跟到哪,实现预算的有序管理。建立预算核算一体化执行系统,将预算项目分解到校内各预算单位,建立二级预算项目。将年初财政预算核拨的指标按照部门、科目、项目或个人等口径进行分解细化,分解时需将预算项目区分为部门经费、归口管理经费和专项经费等。同时,将各部门预算项目及二级预算项目进行统一编码,录入财务核算系统。

第三,要加强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系统的信息化进程。预算管理系统信息化,一要能满足各职能部门自下而上的常态化预算申请;二要能对各部门上报的预算项目及时设定财政预算所需的支出经济分类和资金来源,便于两者同步对接;三要能对精确分解的指标进行精确控制。

会计核算系统不仅要能提供传统的财务会计信息,同时还应能够提供丰富的管理信息;系统要能自动查找每笔业务对应的预算指标和历史执行数据,如果没有查找到对应的预算指标,系统会直接拒付此笔业务;倘若查找到对应的指标,则系统自动将预算值与实际值进行对比找出偏差,然后根据约定的控制方法进行自动预算控制。

4、建立以支出“结果”和“追踪问效”为导向的部门预算绩效评价体系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就是通过对预算项目与执行效果进行有机联系,并对其预算绩效做出的评价方案,旨在提升学校内部教育资源配置的科学性。高校绩效指标体系是一个指标群,它由预算完成相对数、收支结构比较相对数、资源配置指标组成。该指标群中的指标个体的内容,应各有侧重又需相互联系,这样才能反映高职院校的总体绩效。

第一,通过对收支决算数与年度预算数的比较,计算预算管理6个绩效指标:收入预算总完成率、非税资金预算完成率、其他资金预算完成率;支出预算总完成率、基本支出预算完成率、项目支出预算完成率;然后参照校内预算指标分配对绩效指标再分别细化,得出各执行部门相关指标的实际完成情况。

第二,分析年度财务预算执行和管理状况,找出预决算需要加强管理的薄弱点,对可控差异采取措施消除、对不可控差异尽量削弱。对预算绩效指标完成不好的部门,按70%~80%的比例,核减该部门下年度预算金额;对预算绩效指标完成好的部门,应给予奖励。

此外,还需要建立“校长经济责任制”、“日常预算收支、重大支出项目安排经济责任制”等制度。明确决策层、管理层及任务实施者各自的责、权、利,形成相互之间的制衡关系。只有这样,高职院校各级领导和任务实施者当家理财的经济责任意识才会增强,各项经费预算才会得以保证。

三、结语

高职院校必须在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等方面创造新的管理思路和管理手段,并与先进的信息技术结合,努力创建符合自己需要的一整套有效的管理体系,真正做到预算、核算、决算系统之间的相互约束,减少资金支付的随意性,实现预算编制有处可依,监控指标全面落实,决算既能反映、检验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也能全面体现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的最终成果。

(注:本文系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批准号12Sew-Z-008。)

【参考文献】

[1]杨娈、帅兵: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与决算数据衔接问题分析[J].现代商业,2010(18).

[2]马海国:高职院校财务预决算衔接中核算问题探讨[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