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关于素质教育的案例十篇关于素质教育的案例十篇

关于素质教育的案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5:03:55

关于素质教育的案例篇1

【关键词】科技创新教育;教材;创新技法;创新能力;教材编写大纲

1.前言科技创新已成为21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为量。新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特别是高新技术的不断创新和产业化,将对全球化的竞争,对世界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产生更加深刻而巨大的影响。对我国来说,在科学技术和高新产业方面与先进国家的差距是明显的。我国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复杂的国际政治斗争中取得主动,要维护国家的独立和安全,要使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要改善人民生活,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都必须大力发展科技,加强科技创新和创新教育。特别是我国历史上长期以来的封建文化传统和习惯,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创新的发展,虽然经解放后半个世纪的建设,已有巨大改观,但科学技术仍明显落后于先进国家,这正是加强创新教育迫切性的最主要原因。

我国的创新教育起步晚,发展比较缓慢。调查表明,我国青少年普遍缺乏创造力,只有近15%的青少年具有初步创造力特征。创造力特征是指三项基本能力:探索能力、与新事物相关的想象力和收集信息的能力。有关分析认为,过于严谨、思维定式、从众心理、信息饱和是创造性思维的四种主要障碍。这四种障碍在多数青少年头脑中普遍存在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一倾向将日益增强。由于中小学长期以来是以“应试教育”为中心,各科教育互相割裂,学生的创造力受到很大限制。因此,加强科技创新教育已是刻不容缓。

如何加强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以应对时代的挑战,是摆在所有中小学校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要深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应努力增强青少年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教育发展,把科技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固本强基工程。科技创新教育的号角吹的越来越响亮,全国各中、小学都对此有了一定的了解和实施,但适合中学生的科技创新教育的教材甚少,一些书籍在理论上谈的多,实实在在能实施的少。在中学中开展科技创新教育,迫切需要一本浅显易懂、内容具体、容易推广并具有思维启发性的优秀教材。所以,对科技创新教育教材建设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及价值。

山西省忻州师范学院附属中学是一所由山西省教育厅直管的完全中学,学校领导对科技创新教育非常重视,在2006年国务院颁布《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之后就提出了将科技创新教育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的目标。现在,我们忻州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已经是“山西省科技教育基地学校”,“中国青少年科学素质教育提升研究”的实验校,而且中高考的升学率也是名列前茅。开展科技创新教育课程建设和开发适合中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的教材,早已是想要尽早完成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组织了我校的一批省级优秀科技教师,组成科技创新教育教材研究小组,从2010年就开始了这项研究。到目前为止,我们完成了“如何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的研究并制定了“科技创新教育教材的编写大纲”。

2.程序与方法

2.1查阅资料,学习讨论,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课题组成员分头查阅资料,然后组织学习,并分析中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和发展趋势,审视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结合我校开展科技创新教育的初期实践进行讨论,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经过学习讨论,并结合中学生的年龄和知识水平,我们认为,科技创新的教育理论对中学生来说深奥难懂,给中学生讲逆向思维、发散思维、集中思维和辩证思维的含义和作用等,估计是起不到多少作用,应多以案例分析和实例训练相结合的形式开展教育较为实用,效果也应不错。不过还应进行试验后才可确定。

2.2拟定方案,分组实验,观察效果。(1)分实验小组。选一个学生素质和学生学习成绩中等的班级作为实验班,将实验班的学生按性别、学习成绩、实验课表现和任课教师评价等为参考,平均分为五个组,每个组约10~12人,每个组所教的科技创新技法和拟实现的目标一致,但采用的方法和教学材料内容不同。

(2)各组的教学内容与方法。第一组先讲创新理论,如什么是逆向思维?逆向思维的作用是什么?在科技创新中会产生什么效果等等。在此基础上再讲述相关案例,进行案例分析。这些案例是可以用于教学的典型的科技创新的成功案例,可以是以往本校学生的创新项目,也可以是校外的。然后,设计一些实例,让同学们进行模拟案例进行创新技法训练。这些实例可以是以前有人做过的,也可以是以前还没有人做过的,可以是一件实物,也可以是一种自然现象。在完成前面教学内容后,在一个设定的现场进行实习,实习内容从选定课题到设计方案,从完成研究到撰写研究报告等。

第二组不讲创新理论,而是根据要培训的创新技法讲述案例并进行案例分析,接下来进行实例训练,最后完成现场实习。与第一组相比少了创新理论的讲述,其余都一样。

第三组先讲创新理论,而后案例分析,最后现场实习。与第一组相比少了实例训练,其余都一样。

第四组先讲创新理论,而后实例训练,最后现场实习。与第一组相比少了案例分析,其余都一样。

第五组只讲案例分析,然后就是现场实习。

(3)实验效果的观察与评价。从现场实习情况评估各组的教学效果和科学素质的提升情况。最后,再从参加省市科技创新大赛获奖情况来评价实验班和其他班级的科技创新能力,以及评价实验班各组的科技创新能力,并由此试验情况确定科技创新教育教材的编写大纲。

3.结果

3.1实验班的选定。高中部61班的学生素质和学生学习成绩在所在年级都是处于中等水平,选为实验班。

3.2分组情况。将实验班的学生按性别、学习成绩、实验课表现和任课教师评价等为参考,平均分为五个组,每个组约12人。具体分组情况如下:

第一组:赵斌、王一冰、李文杰、涛、冯子林、张浩宇、王婷、王一鸣、张宇婷、王成、郑娜、张毅博

第二组:智峥、乔子钊、周泽华、韩琛、袁龙、孟晓敏、杨洋、苏欣、李艳、张家宇、卢宇、王文炳

第三组:曲效鹏、邸吉廷、樊高宇、翟燕兰、刘柄宏、温雨雁、刘未未、李超、李美霞、张梁、高艳梅、刘昭融

第四组:李磊、唐晓燕、王晋、张小燕、程慧泽、李倩、赵卓慧、王旭锋、郝晓宇、刘琪、王琪淼、张哲源

第五组:李文才、段雨彤、冀拓、郭兰英、王斌、李肖君、申燕、武世雄、高源远、段成刚、武敏、郝国祺

3.3考察结果。按照(2)的程序与方法,进行了设问法、列举法、自然现象探求法等创新技法的训练,并进行了查阅资料和撰写研究报告的指导,然后在校园内、实验室、超市等地现场实习,最后依据(3)对各组进行了考察,结果是第一组和第二组各项指标考察结果相当,都比较好;第三组、第四组和第五组相当,但成绩次于第一组和第二组。

在忻州市和山西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实验班61班的同学们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其中第二组的智峥等八位同学的项目《大豆、豌豆、大米、小米中皂苷含量比较》荣获忻州市一等奖、山西省一等奖、全国三等奖,乔子钊同学的项目《冬季积冰鞋底防滑措施研究》荣获忻州市一等奖,韩琛同学与第三组的翟燕兰同学的项目《机械能守恒条件研究》荣获忻州市一等奖,李艳同学的项目《金山铺香瓜甜的原因》荣获忻州市二等奖。第一组的王一冰等八位同学的项目《加杨叶落叶前后黄酮含量研究》荣获忻州市一等奖、山西省二等奖,冯子林同学的项目《平抛实验装置的一种设计》荣获忻州市一等奖,张毅博同学的项目《原平市农村小学办学现状的调查与研究》荣获忻州市一等奖。第四组的唐晓燕和程惠泽同学的项目《垃圾优化处理方案研究》荣获忻州市二等奖。第五组的郭兰英同学的项目《关于超市检票合理性的调查研究》荣获忻州市一等奖、山西省三等奖。第四组的张小燕同学、第三组的邸吉庭同学和第一组的王婷同学的项目《龙爪槐落叶前后总黄酮含量研究》荣获忻州市一等奖、山西省二等奖。实验班61班全班的获奖数量占全校的60%以上,获一等奖项目数占全校的90%以上。

4.结论通过以上一系列分组实验研究,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4.1在中学进行科技创新教育不需要对创新理论详细讲解和深入研究,讲与不讲效果不明显,若讲还需占用时间,所以应取消。

4.2在中学进行科技创新教育采用案例分析和实例训练相结合的办法效果最好。

4.3创新理论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创新理论和实例训练相结合或只进行案例分析的效果不如前两者,但也比不进行任何训练要好的多。

5.分析与讨论

5.1创新理论对中学生来说有点深奥,所以只做简单的介绍即可,再说,由于高考压力很大,开展科技创新教育占用时间太多会遇到很大的阻力,反而得不偿失,所以在编写教材时应尽量避开。

5.2既然案例分析和实例训练相结合的办法最好,在编写教材时应基本上采用这种编写思路。不过在案例和实例的选择上要达到精选。

6.研究成果――科技创新教育教材编写大纲经过以上所述研究,我们初步确立了如下科技创新教育教材的编写大纲。

6.1课程的性质与任务。科技创新教育是独立于现有文化课教学,又建立在研究性学习和通用技术课程之上的一门学校自主发展的校本课程,任务是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科技创新能力,使中学生的素质教育得到再提升。

本教材将主要内容分为三部分:一、关于“中学生科技创新意识的培养及品质的塑造”的教学内容;二、关于“中学生科技创新技能的训练”的教学内容;三、关于“中学生科研报告及科技论文的写作”的教学内容。

本教材既可以作为科学素质教育的教材使用,也可以作为学生的课外读物,还可以作为中学教育教学的教师参考书。

6.2教材编写指导思想。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中学生的科技素质,培养科学创新精神,紧紧围绕学校工作目标,以实践育人为基本途径,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作为工作根本。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创新意识的新世纪合格人才。为学生提供展示个性的平台,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科学的兴趣和能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勇敢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而促进学校的科技创新教育工作。本教材每一部分都力求做到浅显易懂,回避深奥的教育学理论,尽量以案例或实例启发和训练学生,使学生从中获得尽可能多的益处。以落实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为根本,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技创新能力为重点。

6.3教材编写原则。以体现时代性,实用性为原则。不追求科技创新教育的理论深度和探讨,力求浅显易懂,实用高效,学生喜欢,教师好用。以案例分析,实例训练,现场应用为主要内容。体现鲜明的创新意识和和创新观念,使学生从中获得尽可能多的益处。

6.4编写目录。

第一章中学生科技创新意识的培养及创新品质的塑造

§1.1敏锐的洞察力,善于从生活中发现创新素材能力的培养

案例1,案例2,案例3.分析,感悟。

实例素材1,实例素材2,实例素材3.尝试,体验。

自我训练。

§1.2敢于开辟新径,大胆探索的勇气培养

案例1,案例2,案例3.分析,感悟。

实例素材1,实例素材2,实例素材3.尝试,体验。

自我训练。

§1.3正确的创新动机,强烈责任感的培养

国内外科技发展水平和科技创新教育的对比,形势教育。

§1.4谦虚谨慎,合作精神的培养

案例1,案例2,案例3.分析,感悟。

实例素材1,实例素材2,实例素材3.尝试,体验。

自我训练。

第二章中学生科技创新技能的训练

§2.1设问法案例及技能训练

案例1,案例2,案例3.分析,感悟。

实例素材1,实例素材2,实例素材3.尝试,体验。

自我训练。

§2.2组合法案例及技能训练

案例1,案例2,案例3.分析,感悟。

实例素材1,实例素材2,实例素材3.尝试,体验。

自我训练。

§2.3置换法案例及技能训练

案例1,案例2,案例3.分析,感悟。

实例素材1,实例素材2,实例素材3.尝试,体验。

自我训练。

§2.4移植法案例技及能训练

案例1,案例2,案例3.分析,感悟。

实例素材1,实例素材2,实例素材3.尝试,体验。

自我训练。

§2.5自然现象规律案例及技能训练

案例1,案例2,案例3.分析,感悟。

实例素材1,实例素材2,实例素材3.尝试,体验。

自我训练。

§2.6列举法案例及技能训练

案例1,案例2,案例3.分析,感悟。

实例素材1,实例素材2,实例素材3.尝试,体验。

自我训练。

§2.7现明法案例及技能训练

案例1,案例2,案例3.分析,感悟。

实例素材1,实例素材2,实例素材3.尝试,体验。

自我训练。

第三章中学生科研报告及科技论文的写作

§3.1科研报告及科技论文的格式

案例1,案例2,案例3.分析,感悟。

实例素材1,实例素材2,实例素材3.尝试,体验。

自我训练。

§3.2科研报告及科技论文前言的写作

案例1,案例2,案例3.分析,感悟。

实例素材1,实例素材2,实例素材3.尝试,体验。

自我训练。

§3.3科研报告及科技论文正文的写作

案例1,案例2,案例3.分析,感悟。

实例素材1,实例素材2,实例素材3.尝试,体验。

自我训练。

§3.4科研报告及科技论文摘要的写作

案例1,案例2,案例3.分析,感悟。

实例素材1,实例素材2,实例素材3.尝试,体验。

自我训练。

§3.5科研报告及科技论文图标和表格的制作

案例1,案例2,案例3.分析,感悟。

实例素材1,实例素材2,实例素材3.尝试,体验。

自我训练。

§3.6科研报告及科技论文参考文献的标注及写作

案例1,案例2,案例3.分析,感悟。

实例素材1,实例素材2,实例素材3.尝试,体验。

自我训练。

说明:教材中所选案例和实例素材部分来自我校2006年以来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作品和机器人大赛机器人创意作品(见附件1),剩余部分选自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作品和机器人大赛创意作品。

7.展望目前,我们这项研究已经被列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BHa100068)“中国青少年科学素质教育提升研究”的子课题,不久将会完成教材的编写工作。

参考文献

[1]陆久广.实施科技教育战略推进科技校园建设[J].中国科技教育.2013,4:6-7

[2]张英光.关于科学教育的若干思考[J].中国科技教育.2012,10:6-7

关于素质教育的案例篇2

高等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而不是单纯传授某种具体的知识或技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则是最重要的两种基本素质。与此相适应,高校教师的课堂角色也需要转换。

一、高校素质教育的内涵

人的素质是个体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和教育的影响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组织的要素、结构及其质量水平。人的个体素质可以分为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素质教育是作为与应试教育的一个对立面而提出来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应试教育的弊端越来越突出,中国学者开始提出素质教育这一概念。

自1999年国家在政策层面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后,关于在高等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文献层出不穷。这些文献分别从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当代大学生整体素质、道德现状和心理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爱因斯坦在美国高等教育三百周年纪念会上发表的演讲中指出,学校的目标应是培养能够独立思考、独立行为、又视对社会的贡献为其人生第一要义的个人。在高等教育中,被放在首要位置的永远应该是独立思考和判断的总体能力的培养,而不是获取特定的知识。如果一个人掌握了他的学科的基本原理,并学会了如何独立地思考和工作,他将肯定会找到属于他的道路。除此之外,与那些接受的训练主要只包括获取详细知识的人相比,他更加能够使自己适应进步和变化。显然,爱因斯坦所强调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力的培养与素质教育所提倡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致的。

素质教育的理念与现代教育的理念相一致。与传统教育相反,现代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教育与生活重新结合,注重教育的生活化和生活的教育化,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注重从经验中学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不单单以教师、教材和课堂为中心。这就需要教师转变课堂角色,从传统教育模式的以教师、教材和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二、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的课堂角色的特点以及问题

目前,在我国高校经济、管理专业中,传统教学方法仍然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传统教学方法主要存在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以课堂为中心,与现实社会相脱节,封闭程度较强;其次,以教材为中心,与知识的更新及应用联系较松;第三,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课堂讲授过多,学生自主支配时间太少,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不够,不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第四,以考试引导教学,考评方法上采用闭卷考试的较多,考试形式单一。

教学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教是手段,学才是目的。在现代教育体系中,教师在教学中起的是引导作用,充当的是“导演”的角色,而学生则是教学中的主体,充当的是“主演”的角色。但是,在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师在课堂上则同时承担了“导演”和“主演”的角色,而学生仅充当了“观众”的角色。这直接影响到学生素质的培养,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它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是一种独立摄取新知识,进行自我更新,自我充实的能力。在信息时代,较强的自学能力可以增强学生个体生存能力和社会适应性。在这个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我们再也不能刻苦地一劳永逸地获取知识了,而需要终身学习如何去建立一个不断推进的知识体系——‘学会生存’。”

第二,它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培养目标的核心,创新精神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方法的开放度。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大胆地探索问题,发表己见,学生的创造潜能便会极大地迸发出来。传统的教学方法具有很大的封闭性,教师的教学权威的角色向学生讲授现成的结论,学生缺少创新的激情和冲动,在新问题面前要么囿于成说、墨守成规,要么束手无策、一筹莫展。

最后,它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等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教师课堂角色转换与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casemethod)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的目的和要求,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进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是由美国哈佛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朗代尔(c.c.langdell)于1870年首创,后经哈佛企业管理研究所所长郑汉姆(w.b.doham)推广,并从美国迅速传播到世界许多地方,普遍应用于大学本科生的教育。案例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被认为是代表现代教育方向的一种成功教育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案例教学具有如下特点:

首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一般来讲,对具体案例的分析是开放的,没有绝对的标准答案,需要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创造,并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发表见解。在此过程中,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加深了学生对于本课程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而且还提高了他们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其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现代的管理者都知道知识不等于能力,知识应该转化为能力。管理的本身是重实践重效益的,学生一味通过学习书本的死知识而忽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将对自身发展带来巨大的障碍。

最后,重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是整个教学的组织者和主导者,掌握着教学进程,引导学员思考、组织讨论,进行总结和归纳。学生拿到案例后,先要进行思考,然后查阅各种他认为必要的理论知识,在此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这无形中加深了学生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之后,还要经过认真思考,才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不再是单纯的、权威的知识的传授者,不再是封闭的规定性角色,不是被放在严格限制的知识环境(教学、课程、考试等)中,不再具有预先规定明确的角色规范和行为要求。相反,在案例教学中,每一位教师都应该重新思考教师的角色定位,结合所授课程重新思考如下问题。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什么样的知识传授方式最有价值?传授知识的终极目的是什么?应该培养学生什么样的知识态度和能力?学生应该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知识结构?什么样的知识最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如何解决知识增长的无限性和个体接受知识有限性的矛盾?等等。

对经管类本科生而言,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应注重案例的真实性,案例描述的应该是客观存在的真实情况。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培养敏锐的观察力,也要关注新闻时事,以积累案例素材。教师在明确教学任务的基础上,所选的教育案例既要与教学目标相吻合,又是学生易于接受和认同的案例。学生能否接受和认同案例,主要看案例所描述的是否为身边发生和可能发生的事件,所提问题是否为经常遇到和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通过案例的学习能否促进学生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在课堂案例讨论中,作为平等的对话者,学生与教师一样都是真理的发现者与探索者,师生对话意味着教学从知识的传授走向知识的建构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不是预成的,而是在教学过程,即在对话过程中逐渐生成的。此时,教师的课堂角色就由“主演”转换为“导演”,学生就由“观众”转化为“主演”。在案例教学模式下,对学生的评价必须改变过去单一的笔试,采用“笔试+口试+实践操作”的形式,全面收集学生的相关信息,不再把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增加平时考察、问题解决、项目学习等评价因素的权重,以过程性评价代替终结性评价。教师由单纯分数的评判者转化为学生专业发展的帮助者,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结论

本文首先探讨了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内涵。素质教育的理念与现代教育的理念相一致。与传统教育相反,现代教育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注重从经验中学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不单单以教师、教材和课堂为中心。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课堂角色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然后分析了教师课堂角色转换与案例教学之间的一致性。我们认为,为了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更好地培养大学本科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需要转换课堂角色,普及案例教学。

(本研究得到上海市第四期本科教育高地“国际经济与贸易”的资助。)

参考文献:

[1]王军.大学生素质教育及其实施途径[j],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9,(2):98-99

[2]吴文丰,诸凤鸣.大学生素质教育浅论[j],高教探索,2003,(3):75-76

[3]王培军.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素质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0)129-131

[4]赵燕.“百名教授学者看大学生素质教育”问卷调查分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49-151

[5]爱因斯坦.在美国高等教育三百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m],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79

[6]王正福,周志平.“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之争及现代教育的走向[j],襄樊学院学报,2000,(6)74-78

[7]杜威.杜威教育论著选[m].赵祥麟,王承绪译.武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关于素质教育的案例篇3

关键词:教学方法;教学质量;案例教学;法律课程

作者简介:程霄(1982-),女,福建福州人,福建农林大学材料工程学院,讲师;

王雪芳(1973-),女,福建宁化人,福建农林大学材料工程学院,讲师。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4-0101-02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持续增长,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国际公认的大众化教育阶段。在这一时代背景下,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应运而生,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也在不断改革。如何继续保持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从而适应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教育理念的要求,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就非法律专业的法律课程教学而言,笔者认为授课教师应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到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从而保证“质量工程”建设的有序开展。

一、案例教学法的来源及其特点

所谓的“案例教学法”(Casemethod),是指由克里斯托弗·哥伦姆布斯·兰德尔(ChristopherColumbusLangdell)于1870年创立的,在哈佛大学法学院的法律课程教学中所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1]在法律教学过程中创设案例教学法的主要目的在于训练学生像律师一样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教学过程的结构而言,该法具有以下三大特点:以法院的实际判决作为教学内容;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讨论;以假设的实际案例作为考试的题目。[2]在三大特点中蕴含着案例教学法的精髓,即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参与讨论。

二、在非法律专业的法律课程教学中开展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法律课程所包含的内容多,覆盖面广,专业术语和概念也较多,学生很难理解和记忆。我国目前在法律教育中所采用的演讲式(或讲授式)教学,即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来学习知识。这种传统授课方式的优势在于能够将复杂的法律结构体系讲授清楚。但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即在演讲式教学中学生是被动接受的,其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很难保证。

1.开展案例教学法是当适应前国际教育形势发展和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流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有效途径。国际教育形势的变化要求我国高校教育必须贯彻继承与创造并重、做人和做事紧密结合的教育方针。就教学方法而言,案例教学法无疑是能使这种具有全新教育理念的教育方针真正得到贯彻落实的具体有效的方法。纵观当今法学教育,传统的演讲式教学法已无法适应法学教育的潮流,开展案例教学法是大势所趋。

2.开展案例教学法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过:“兴趣是我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着的。”[3]兴趣对课程学习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据有关专家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对某种知识或工作有兴趣,他能发挥其全部才能的80%~90%,并且能长时间保持兴奋和高效率状态而不知疲倦。相反,如果一个人对他所学的某种知识或工作没有兴趣,则只能发挥其全部才能的20%~30%。[4]笔者认为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学习法律课程兴趣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要将案例教学法运用自如,关键取决于案例的选择。生动有趣且难易适中的案例能够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反之,若案例是偏难或偏易,则学生不一定愿意将自身置于教师创设的案例场景中,更谈不上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了。

3.开展案例教学法是法律课程教学适应人才培养战略的必然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市场经济的竞争以及我国劳动力资源相对过剩等原因,许多用人单位都希望招聘具有高学历和一定专业实际能力、能够迅速进入职业角色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因此,具备一定的实际能力成为学生择业和就业的重要筹码。就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而言,恰如其分地运用案例教学法能使学生将理论和实践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巩固和强化理论知识,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有利于大学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开展案例教学法是有效进行教学改革的必要条件

高校作为国家优秀人才的培养基地,教学工作要不断完善才能持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教学改革是一项持久性的工程,要常抓不懈。要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是一个重要环节。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确定之后,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富有成效,直接影响着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开发,技能的培养,对于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具有重要的意义。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方法,是有效进行教学改革的必要条件。

三、在非法律专业的法律课程教学中开展案例教学法的特殊性

如前所述,在非法律专业的法律课程教学中开展案例教学法是非常必要的。但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特殊性。

1.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

不完整的法律知识体系和较薄弱的法学素养对开展案例教学法的制约作用是相当大的。究其原因主要是非法律专业的学生没有经过系统的法律课程学习。他们在学习法律课程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法律基础知识不太扎实、法律知识体系完整性欠缺和法学素养匮乏的情况。而对于一个较复杂案例的解决往往需要广博厚实的法学理论功底,学生缺乏相应的法律知识将使得他们很难独立地找到问题的答案,进而也难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课时紧张也阻碍了案例教学法的有效开展。一般而言,相对于演讲式教学来说,案例教学法课堂上的讨论环节占用的时间较多,而非法律专业的法律课程的授课时数却相对较少。这一矛盾无疑会使得单门课程的课时紧张问题突显出来,从而制约了案例教学法的有效开展。

2.有自身独特的培养目标

非法律专业的法律课程教学中的教师在讲授案例时的目的更多的是通过创设一种案例的场景,让法律知识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的兴趣,加深对法律知识点的理解并强化记忆。其首要目标是通过案例讨论这种方式让学生学习法学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理论功底,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教学效果。终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在非法律专业的法律课程教学中开展案例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如前所述,在非法律专业的法律课程教学中开展案例教学法是大有裨益的,但要更好地应用案例教学法,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1.转变教育思想,树立创造性教育观念

目前我国的高等院校的法学教育存在以下弊端:往往只重视对法学理论、法律制度的吸收和消化,而忽视了对法学理论、法律制度方面的创新教育;往往只重视学生对已有知识的继承,而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上述弊端阻碍了高等院校完成培养具有创造能力和创造精神的高素质学生的教育任务。要想彻底改变上述局面,教师必须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牢固树立创造性教育的观念,对学生进行创新素质教育。具体而言,在教学方面,教师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优化教法,不仅传授知识,还要教给学生知识创造的规律,教给学生发现、获取知识的能力;在精神方面要形成一种宽松的、民主的、和谐的气氛。教师应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让他们能主动自由地思索、想象、发问等。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创造性要善于引导。

2.精心挑选和设计案例内容

案例内容的选择和设计是支撑案例教学的关键所在,是影响案例教学预期效果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1)案例的分类。

1)根据不同门课程的重点知识,收集或设计大量的小案例,每介绍完一个知识点,都跟进一个小案例,将概念带入到具体的法律情景之中,使学生在感性和理性方面都得到训练。

2)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选择使用难度适中的综合性案例。使用这种案例的好处在于能够将多个章节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活跃的思维方式都大有裨益。

3)教师通过增加假设性条件或减少案例中的现有条件,能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考。

(2)选择案例应当遵循的原则。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应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并遵循以下原则:

1)实用性原则。教师在选择案例时,要注意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最好是选取发生在自身或在身边朋友的案例,“实用”二字通过这些案例就能很好地彰显出来。

2)典型性原则。案例的典型性体现在学生学习相关法理和法条后能运用这些理论知识来解决案例中出现的问题。

(3)灵活应用所选案例的几种方法。案例教学法是以案例为辅助手段进行教学的方法,在具体实践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可以参考使用以下几种方法:

1)列举法。该方法不注重案例的细节,只要用言简意赅的话语将案例交代清楚即可。案例的类型可以是当事人有名有姓的案例,也可以是不具体指明原、被告姓名的案例;可以是教师根据需要编造的案例,也可以是实际的案例。

2)讲评法。该方法对案例的选择有一定的要求。主要挑选具有重大和深远影响且适合启迪学生思想的案例。既可以是历史上曾经发生的、具有深刻影响的权威性案例,也可以是近些年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发生的大案要案;不仅可以是国内的案例,而且也可以是国外的案例。

3)引申法。引申法是指在讲授完一个案例之后,通过对案例事实进行相反或相近的假设,引导学生和以往所学的法律知识相对比,引申出不同结论的方法。[5]该方法在运用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现有案例与过往知识之间的联系性,有助于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养成。

(4)运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效果。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在各高校中的广泛使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已经普遍采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丰富教学手段和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主要是采用投影、计算机等设备,将图、文、声、像等内容综合起来。就非法律专业的法律课程教学而言,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给学生播放庭审案例的录像,让学生用最直观的方式了解案件的事实和庭审的程序,感受和体会庭审现场的气氛。运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的好处还不仅限于此,还能够达到节省时间和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五、结语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案例教学法就是一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教学效果,最终实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的教学方法。授课教师应充分发挥该教学方法的魅力,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去培养活跃的思维方式和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使“质量工程”真正落到实处,为国家和社会培养真正的栋梁之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潘维大.案例教学在法学教育之应用与远景[C].沈四宝,王军,焦津洪.国际商法论丛第1卷.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84-89.

[2]王军.关于在中国法律教育中进行案例教学的思考[C].沈四宝,王军,焦津洪.国际商法论丛第1卷.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68.

[3]布鲁纳.教育过程[m].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8.

[4]严美贵.大学成长的摇篮[m].福州:海风出版社,2008:4.

关于素质教育的案例篇4

 

调查显示,案例教学方法更受学生欢迎,但是也存在案例选择不当、案例太抽象不贴近实际等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充分考虑医学和法学的双重特性提炼案例,并将案例运用合理、恰当、有效,是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本文首先对医学生法学教育案例进行分类,并就如何提炼提出设想。

 

法律实践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而不是简单的逻辑推理过程一切法律文本都旨在转化为法律现实,一切立法都期望化为具体的守法行动。法学教育天然具有两重性,既要培养具有专业素养的法律工作者,也要承担起普及法律的功能。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在校期间不仅要学习大量的医学专业知识,更需要养成符合时展的人文素质,其中法律素质是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的人文素质。

 

我国教育部和卫生部2008年联合印发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文件中,第一项就提到了法律的问题,第9项更加明确“树立依法行医的法律观念,学会用法律保护病人和自身的权益。”可见,法律素质在医学生整体素质中占据重要地位。与此相适应,我国各级医学院校也都开设有法律基础课和卫生法学课程作为培养医学生法律素质的重要途径。

 

一、案例教学成为医学生法学教育的重要方法

 

然而,事与愿违,近年来,医院成为社会矛盾集中爆发地,医患双方都成为受害者。一方面,近年来国内医疗纠纷愈演愈烈,表现为数量激增、矛盾尖锐、索赔高额、处理困难。另一方面,恶性伤害医护人员事件不断见诸报端。大量的刑事、民事、行政案件在医院内产生,在医院一线从事工作医生、护士、检验师、药剂师都有可能成为案件的当事人,医务工作者的法律素养经受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加强医学生的法律与职业道德教育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医学生不同于法律专业学生,他们缺少系统的法学理论知识,如何让医学生有效的掌握法律知识,培养良好的法律素养成为医学生法学教育中的一个难点。根据以上海市医学相关专业四所学校一至四年级共654名学生有及相关教师为对象的研究显示,79.36%的学生表示希望从案例中说明相关法律理论。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是卫生法学教学紧密联系实践的重要途径,也是卫生法学教育完成提升医学生法律素养使命,以及提高医学生解决法律问题的实践能力不可或缺的教学方法。

 

二、医学生法学教育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

 

有学者认为,目前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案例选择不当、注重案例本身而忽视对学生案例分析思维的引导和讲解、注重课堂相关知识点的考查而忽视案例所涉及的相关学科知识面的扩展。笔者认为,目前案例教学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案例的时效性不够

 

教材中的案例往往比较陈旧,若教师只按照教材的案例照本宣科往往会失去时效性。近年来,在医药卫生领域有大量的法律法规做出了修改,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两个药品和医疗器械的主要法律法规作出了重大修订,《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也在向社会征求意见。重大法律法规的修改,使得案例选取的时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学中忽视这种变化既会带来教学效果的低下,更有可能给学生产生误导。

 

(二)案例选择具有片面性

 

因医患关系的紧张和医患纠纷的突发,使得在医学生的法学教育过程中产生了一种倾向。医药卫生相关的法律课程的案例选取中,往往只是片面的选择与执业过错、执业风险相关的案例,而忽略了案例背后的启发性。

 

(三)学生互动参与性差

 

众多医学生认为自己的法律知识背景比较薄弱,在课堂上更愿意听老师讲授,在课堂上对案例的互动比较难,而很难深入到讨论中去。传统的法学教学案例更偏重于法学专业知识点的分析,很难贴近医学生和医学专业的实际。如在一个侵权案件中,如果医学生对基本的侵权理论并不了解,不清楚侵权人、被侵权人等基本概念,就很难参与到一个侵权案件的课题讨论中去。

 

三、医学生法学教育案例的分类

 

医学生法学教学案例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环节,把案例分为不同的类型,按照内容和用途两个大类进行区分,并按照不同的类别来确定提炼重点。

 

(一)按照内容分类

 

1.与执业道德相关的案例:与执业道德风险相关的案例不区分医学专业,适用于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全科医学专业以及其他医学技术专业。这些案例涵盖廉洁奉公、救死扶伤、保护病人隐私等医护人员执业道德范畴。

 

2.与专业技术操作相关的案例:与专业技术操作相关的案例适用于特定的专业,授课教师需要根据专业特点来区分案例,这类案例具有指导实践操作的作用。医学及医学相关类专业众多,包括临床医学、护理学、药学、生物技术学、中医学等。每个专业都有诸多的法律法规规范,这类案例选取必须参考每个专业相关的法律,如《执业医师法》、《护士条例》、《中医药条例》等。

 

3.与执业风险相关的案例:与执业风险相关的案例往往来源于《刑法》、《侵权责任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中带有罚则的与医药相关的内容。如与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非法行医罪、医疗事故罪、非法提供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罪等罪名相关的内容,以及与侵权责任法医疗损害责任相关的内容。

 

(二)按照用途分类

 

1.导入型案例:导入式案例的作用在于培养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有效的集中注意力,为了吸引眼球,往往会选取一些与日常认识不一致的案例。如一家经营未经注册的进口医疗器械“超声刀系统”案,涉案货值29.6万元,被处罚325.6万元。引入为何在医疗器械行业监管中采用如此之高的罚则等问题,提高学生的关注度。2.启发型案例:启发式案例往往会涉及到一些带有启迪意义的案例,一些与基本价值观相关联的案例。用几组案例进行对比和层层分析,如手术同意书案,就有医生在没有手术同意书情况下实施手术、病人情况危急昏迷不醒家属却不同意签署手术同意书、找不到家属情况下非家属签署手术同意书等案例。启发性案例的价值在于能够引发同学对法律规范背后价值的思考,更深入的了解法条的规定。

 

3.实践型案例:实践式案例的目的在于给学生创造一个思考的载体,常用于课堂讨论或实践性课程。通过对真实案例的演绎和分析,了解该种案例的处理过程和要点。该种案例往往需要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分析,从自身分析结论与实际处理结果的对比,找出认识上的差异,从而更有效的理解这类法条的规定。

 

4.检验型案例:检验式案例的目的在于检验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主要用于课堂测试或者考试。这种案例往往更加抽象,一般会选取知识点的重点和难点,聚焦于某一个知识点,通过联系的方式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四、医学生法学教育案例提炼的要点

 

(一)兼顾真实性与关联性

 

每个案例的选择不仅要考虑案件的难易程度,而且更重要的是案件应当包含较多的有价值的问题点,更能够体现法律知识之间的关联性、融贯性与综合性。在教授法学专业学生法学原理时,教师往往倾向于采用抽象的案例,法学专业的教学。教学案例应尽量选择真实案例,引导学生从个别到一般,从抽象到具体,从实际案例中学习,掌握一般的法学原理。真实的案例既有利于教师能够全面掌握案件的细节,又能够清晰的看到法律适用过程中的复杂性。案例需要紧扣案例纠纷要点,删繁就简,突出知识点重点。

 

(二)按照用途有侧重的提炼案例

 

如前文所述,医学生法学教育案例按照用途可以分为导入型案例、启发型案例、实践型案例、检验型案例几类。在提炼教学案例时应当按照用途有所侧重。如提炼导入型案例需要在博取眼球的同时,应谨慎审查案例的内容与教学目的的关系,切不可哗众取宠却与教学内容无关。

 

启发型案例最难编纂,重点在于找到具有启发意义的点,首先需要照准启发点,倒推回去每一步提示该与案例中的哪些情节相呼应。再者,若是多个案例连成一个案例链的话,要理清每个案例之间的呼应关系,做到每个案例都能够发挥引导作用,最终引向需要启发的内容。实践型案例,适宜适当扩散把真实案例略微删减后整体摆在学生面前,训练学生面对真实案例时的分析和推理能力。检验型案例必须抓住知识重点,确定考察的难点,以此为出发点,编纂相应的案例。

 

(三)注重嵌入实践操作价值

 

用类似于法学专业学生“个案全过程教学法”的方法,在每个案例的开头部分都要分析选择该案例的理由和标准,设计独属于医学生法学教学案例,案例需要能够满足贴近专业实际、直击现实痛点的要求。方便教师充分引导学生讨论的热情和技巧,让学生能够从中找到重点。在案例教学中适当隐藏部分希望学生充分讨论的点,并在后续的讨论中逐步引导,以训练学生的辨别能力和在实务操作中遇到类问题的处理能力。

 

(四)注重案例的启发性

 

医学生法学教育的教学目的既是希望学生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启迪医学生的法律思维,在面对真实问题时能够有一定的法律素养来作为支撑。选取案例时注重案例选择与立法原理的结合,加深学生对立法本意的理解,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让学生能够知法、懂法、守法。除此之外,案例选取还应当与医学生的职业道德理念相一致,在适当的案例中注意穿插某些具有启迪意义的案例,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加固执业道德的理念。这类案例的编纂既要涵盖警示的内容,也要涵盖鼓励的内容。让医学生了解哪些是鼓励的,哪些是禁止的,让他们在大学期间找到一种辨别是非的方法。

关于素质教育的案例篇5

【关键词】冰山理论;会计教育;教育目标

目前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越来越困难,这是有目共睹的。但有些单位又抱怨现在的学生素质太差,招不到高素质、能够胜任岗位的毕业生。为什么这样呢?这就引起笔者对会计教育改革的思考。

一、“冰山理论”与会计教育目标

何为“冰山理论”?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和著名作家海明威他们曾经在各自领域将“冰山理论”提出并加以应用。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中,他认为人格就像海面上的冰山一样,露出来的仅仅只是一部分,即有意识的层面;剩下的绝大部分是处于无意识的,而这绝大部分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人的发展和行为。

人的全部能力素质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显性素质,这些可以通过各种学历证书、职业证书来证明,或者通过专业考试来验证。另一部分是隐性素质,它渗透在个体的日常行为中,影响着个体对事物的判断和行动的方式,它是一种较为深层的能力素质要求,一般称之为职业素养。显性素质浮于表面只占全部素质的小部分,但还受下面的大部分的隐性素质支撑与掌控。因此,要培养优秀的职业素质高的人才,必须从提高隐性素质入手。这就像冰山具备了厚厚的基础,自然会露出山峰;如果一个人只有显性素质而不具备隐性素质,就算有再好的机遇也难成才。因此人才培养不能将目标定位在传授了多少知识、通过了多少考试上,而应考虑给了学生多少能转化成新知识的专业能力和素养。也就是说,冰山的基础厚实了,那浮在水面上的一角是会无师自通的。用人单位不录用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做会计就是对我国会计教育的怀疑,说明会计教育已和会计需求发生矛盾,为国家经济建设输送人才的教育机构必须积极改革教育培养方式,努力适应市场需求。

对于会计教育,我国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如果继续沿用过去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会计教育目标显然是不适应的。学生在学校学会了多少知识(会了多少分录)、记住了多少规则,对未来的工作没什么帮助。因为经济环境是不断变化的,而会计知识要适应环境才有用。动态的会计环境就需要动态的教学目标来适应,而教学目标跟着环境变得再快也难以符合现实的要求,即便是我们的教材变得再快,学生从学校学到知识再用到现实环境中还是会落后的。因为教材不能将未来可能发生的事给预测、估计出来。因此会计教学的目标只能是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二、职业素养的含义与内容

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职业素养概括的说包含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职业道德,二是职业思想(意识),三是业务胜任能力。前二项是职业素养中根基的部分,属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范畴的产物。而业务胜任能力,通常指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是支撑职业人生的表象内容。在衡量一个人的时候,企业通常将二者的比例以6.5―3.5进行划分。企业更认同的道理是,如果一个人基本的职业素养不够,比如说忠诚度不够,那么技能越高的人,其隐含的危险越大。业务胜任能力,一般是指会计人员需具备的知识及能力。知识分为核心知识和相关知识。

三、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途径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职业素养最重要的是对学生道德与品性的培养,这属于“冰山”基层部分,并且是基层的核心。它决定了整座“冰山”。职业胜任能力是建立在广博的知识和多方面能力的基础之上的,因此这需要教育环境、教育方法、教育主体、教育对象多个要素的协同变革才能起作用。

(一)教育环境方面的变革

国家要重视会计人才市场供需矛盾的现象,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安排好会计国民教育系列的合理结构。

1.要严格控制低层次会计人才培养的指标,集中精力办好高层次会计人才培育工作,以缓解经济转轨时期国家对高级会计人员的需求。

2.要出台一些相关政策将最优秀的人才吸引到会计教育岗位上来。

3.要强调职业道德培养与熏陶。我国经济处于转轨时期,资本市场还不完善,法律、法规也不十分健全。“假账”泛滥成灾,偷税漏税、挪用公款现象也时有发生,这些都和财会人员道德素养有关。

(二)会计教育主体的变革

要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必须有高素质的老师,“名师出高徒”就是这个意思。上面论述的会计教育改革的内容,无不对会计教学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归纳出来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会计教师对会计是言传身教,会计教师的职业道德尤为重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为会计教师的人格魅力,另一方面是会计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人格魅力要求会计教师“献身教育,教书育人”。

2.有扎实的知识结构、过硬的专业技能、较强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善于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在科学理论指导下针对问题进行实验研究,并善于把研究实践中获得的感性认识总结上升为理性认识,把握一般规律,用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求得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实际效益。

3.终生学习且善于学习。会计教师应顺应会计改革的潮流,最先把握本专业的新知识、新动态、新政策。会计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更好地完成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

4.观念新有创新精神。能通过各种信息传播手段广泛获取现代教育教学信息和教育教学改革经验,并善于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创造性地予以运用、博采众长,形成特色。

(三)开展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应该是会计教育改革的重点。现阶段我国的会计教育,由于教学条件、教学习惯、教学手段等方面的原因,教学中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老师课堂讲,学生课堂听”的班级授课教育方式。但是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教学实际上是一个学生“感知、理解、巩固、运用、评定”知识的过程,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与学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和功能。它们永远是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但其目标是一致的。在教学初期,学生在相当程度上处于被动的地位。然而,在一定条件下,随着学生的知识和经验的丰富,学生对教学的依赖、被动地位逐渐发生了变化,转化为处于对学者的支配地位,成为学习的主人。

会计教学的案例来源于会计现实中,有着客观的约束条件,提供的是真实的知识。会计案例教学往往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运用。一个案例的分析,往往涉及到经济学、会计学、财务管理、税收、法律等各门知识。教师通过要求学生剖析案例,使得各种知识的运用能够互相渗透,相互交融,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特别是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讲授更多的活生生的案例,尤其是反面的案例以警示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遵守职业道德,效果要比干巴巴的说教好得多。另外,在会计授课中也要实现从传授知识到传授方法的转变,会计知识的更新速度之快远胜于其他学科,特别是处在经济过渡阶段的中国,正在向国际会计准则靠拢。也许学生在大学学习到的知识,等到走上工作岗位时就已经过时了。幸运的是,变化的只是知识,会计的基本操作和会计学习方法没有大的变化,因此教师应该更多地传授会计的基本操作和学习方法,帮助学生能够以不变应万变。

四、案例分析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初步判断案例教学法是比较实用、可以挖掘学生潜力的教学方案之一。为了进一步检验会计教育改革的实效,笔者做了相应的案例分析,限于篇幅这里只做了新的教学方案,在创新思维能力方面有所突破。

题目:我国加入wto之后,国内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如何才能在残酷市场竞争的经济环境中生存与发展呢?因素当然很多,这其中企业的成本管理是主要因素之一。如果你是一位工业企业的管理者,你从哪些方面为你的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尽量多的列出你的想法,从中选取能够实施的最有效的方法,并请你分析这些想法的依据。

(一)考试

考试题主要以考查学生对会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主要是客观性题型。把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的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作为前测,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作为后测。试题略,结果见表1。

由上表可以看出,前测中(x1),实验班和对照班的考试平均分数差异不明显(77.0571,76.4706),其及格率分别为85.71%和88.24%。后测中,实验班比对照班的平均学习成绩提高5(82.2-77.12)分多,教学效果显著。两个班级的学生(实验班35人,对照班34人)在第二学期期末专业考试中,两班学生的学业成绩尚无显著性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是同一名教师教学,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均相同,按常规两个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从及格率、平均分上应无太大差异,而现在,实验班与对照班相比成绩明显提高,由此可以说明:学生的学习成绩与改变教学方法、实施案例教学有密切关系。

案例教学所采用的案例来自生动的实践,有情节、有细节、有现实,比一般原理知识更能引发学生的探究心理,形成多种认知矛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为活动的主体,展开独立的学习活动,进行相互之间不同观点的交流、切磋和争鸣,取长补短,互相促进提高,发挥了集体教学对学生个体的促进作用。实验班学生脱离了传统的纯知识说教,学习轻松而不费力,学生的学习热情十分高涨,课堂气氛比对照班活跃,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而不是靠教师的督促检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所以,实验班的平均成绩要高于对照班。但也不排除客观原因对学生的影响,如两个班级班主任不同的教育管理方式也会影响班级的学习气氛,影响学生之间的交往合作,以及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式,这些都可能会体现到课堂教学中,最终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所以,实施会计案例教学肯定能够提高学生的会计专业课程成绩,但学生成绩的提高并不能全部归功于会计案例教学,改变教学方法只是促进学生成绩提高的一个方面。

(二)创新思维能力

通过运用实验班(运用案例教学法)和对照班(运用一般教学方法)比较分析,在教学实践中,也能对比地看出实验班学生能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并且学生实践能力明显提高,大部分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熟练编制和分析成本会计报表,语言表达能力也不断增强。另外,通过一学年的教学实践,大部分学生能综合应用成本会计知识及经验剖析案例,把握案例的关键,对案例进行引申和扩展,创造性地评价案例,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拟定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可见,案例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对会计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创造思维能力等的培养有比较突出的作用。

同时,通过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88.57%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所提供的资料在较大范围上增进了他们的学习经历;有71.43%的学生认为,通过案例教学,学习会计的兴趣提高了;绝大部分学生认为案例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对他们的智力提出了挑战。但是收获是比较大的,更能培养交流合作能力,让他们学以致用,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有91.43%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主动学习能力明显加强或略有加强;65%以上的学生表示案例教学能将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等有机结合,并希望今后的会计教学更多地使用案例教学。有85.71%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中课堂讨论在最(较)大范围上有助于丰富他们的教育知识和学习经历。

【参考文献】

[1]徐剑.冰山理论与职业化素质.省略/zhi_sk/

jt_page.asp?articleid=86349.

关于素质教育的案例篇6

经济的快速发展,拉动了产业经济的全面进步,实现了产业运营的多元化,进而致使企业结构变得愈发复杂,财务管理工作变得愈发具有挑战性,培养更为专业性、高素质的人才是关键。在会计课程教学中,教师仍旧保持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学生在财务管理方面的实践操作能力无法得到有效的训练,是制约会计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面对以上问题,应将案例教学应用其中,本文就案例教学法在会计课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会计教学;应用

会计是现阶段教育体系中最为热门的专业,是高职教育的核心内容,旨在为社会输送专业性、职业性人才,以满足各个领域对人才的需求。传统的会计专业教学效果平平,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课堂缺乏趣味性与个性化色彩,致使会计教学受到严重制约。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会计教学实现了教学的个性化与创新性,将更具趣味性的案例教学法应用到会计专业领域,进而提高会计专业教学质量。

一、案例教学法的特点分析

(一)构建案例情境

案例教学法是现阶段教育领域最为常见的教学模式之一,已经逐渐发展成为现代教学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教学效果显著。案例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借助真实案例来辅助与诠释教学,让学生深入到案例之中来学习和感知会计知识[1]。真实的案例涉及到专业的会计知识,可让在学生在处理相关会计问题时能从容面对,在案例教学中开展角色扮演,能在具体的案例呈现中吸收与见识到会计专业课程的规范性操作,可大大提高会计教学水平。新时期,素质教育的提出,强调“以生为本”的理念,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课堂实践机会,重在课堂参与,及时解决会计教学中所存在的一系列的问题,进而提高学生在会计领域方面的实践性与专业知识应用能力。

(二)锻炼学生技能

通常情况下,案例教学的开展考验的是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知识点考查不仅仅局限于课本的理论知识,通过相关案例情境的设计,能实现对学生专业技能全面锻炼,在案例中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财务报表制作能力、财务数据核算能力、财务信息化系统操作能力等,其直接关乎着学生的专业素质,可见,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具有实效性与规范性。

(三)强调讨论研究

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其训练与应用的点不仅仅在于实践参与和程序锻炼方面,还在于案例分析与讨论,只有通过有效的案例分析与讨论才能将案例中所要考查的会计知识点进行提取,是培养与锻炼学生会计专业技能的有效途径。案例分析过程中,注重的不是案例的结果,而是案例实际情况的分析过程,在分析时会迸溅出大量的思想和观点,也就不会重视什么是正确答案,重要的是案例分析的过程。在开展案例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予以激励,重视学生个人的发展[2],对一些个性化的观点应予以鼓励和支持,以激发学生参与案例分析的积极性,进而提高会计课教学质量。

二、案例教学法在会计课教学中的运用

(一)注重案例与课程讲解的融合

案例教学法在会计课中的应用,应注重案例与课程讲解的相互融合,打造更具规范性的案例教学模式,在应用案例时,应融入相应的案情导入元素,教师应给予足够的讲说与授课,及时将本节课的新知识点巧妙的融入到案例之中,能在呈现案例的过程中让学生吸收新知识,会计教学不存在刻意性,而是让学生自然而然的接受,能让学生更为深度而高效的学习到会计专业知识,对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影响。同时,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应融入相应的问题来牵动学生的思维,能够让学生化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3]。例如,在学习会计核算的相关知识点时,若运用以往的教学方法会直接切入主题,为学生讲述会计核算的方法。而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教师应重在激发学生兴趣,做好问题导入,教师应先将案例中的经济类业务告诉学生,要求学生根据相关的数据进行核算,此时学生会产生疑问:会计核算应怎样操作与实施呢?此时,教师应给予相应的讲授,为学生讲授有关账户的相关知识,在讲授中设置相应的问题,可引起学生的知识学习兴趣。

(二)强调案例与合作学习的搭配

新时期,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在不断的创新与优化,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其中,注重案例教学法与合作学习法的有效结合和搭配,制定更为合理的会计教学模式,在案例教学法中渗透合作学习,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展开小组讨论与分析,以实现对会计案例的深度剖析与解读,对学生会计专业知识的提升具有重要影响。案例教学与合作学习的相互融合,是两种高效教学模式的强强联合,能为会计课堂增添色彩与乐趣[4],对学生会形成有效的吸引力,提高会计教学质量是必然结果。例如,在学习“会计恒等式”的相关内容时,教师提出了相关的案例:“a企业若想要创办其下属的原料生产厂,在前期的资金问题上应如何处理?”然后小组内的学生就该案例展开分析,通过小组的讨论得出:企业若想运营,必须具备足够的运营资金,投入的资金来源可由企业自行承担,也可由其他企业进行投资,若向他人借入,会形成债权关系,向债权人借入资金,然后会形成债权人权益,则a企业则处于负债的状态;若招商引资,则会形成所有者权益。通过分析,小组内的学生形成了更为完整的答案,也展现案例教学的实效性。

(三)提倡案例与多媒体的有效合作

在案例呈现时,可以选择图片、文字和动画等形式来丰富课堂,更具案例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及时对会计实务的操作课程予以全面的了解,及时总结会计实务的操作要点,提倡学生自主探究,鼓励其能自行动手去操作,进而突显案例教学法的重要价值。例如,教师可将职场环境下的会计实务操作流程制作成小视频,让学生观察与学习小视频中的案例,对职场环境下的会计操作失误情况予以了解,也可对学生产生警示性。在信息化技术发展的大背景下,会计课专业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呈现,运用多媒体教学予以辅助,使得案例呈现更为生动、具体,更具趣味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会计课教学现状的有效分析,教学模式过于单一,教学设施建设不够完善等,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是导致会计教学质量不高。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到会计课专业教学中,以就业为导向,应将职场中的案例作为重要的教学素材,锻炼学生的职场适应能力,将案例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模式相互结合,进而得到更为高效的教学效果,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课堂实践机会。

作者:徐静单位:大连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敏.案例教学法在《财务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3,02:67-68.

[2]俞福明,刘平荣.案例教学法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运用[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08:164.

关于素质教育的案例篇7

论文关键词:案例教学,工商管理,远程教育,教学反思

 

在当前电大开放教育发展重点转入内涵建设的形势下,黄石电大积极响应上级电大号召,着重加强了资源建设,试点了11门整合课程教学,鼓励专兼职教师创新教学模式来提高教学质量,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素质能力的目标。本人现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在工商管理等专业中采取案例教学法的“教与学反思”。

我们在电大的案例教学主要是通过课堂案例分析和网络案例、师生利用课堂讨论、小组学习、黄石电大在线平台、电子信箱、QQ群等多种交互手段进行案例分析来完成的。

一、案例教学法在电大远程开放教育中的应用背景

从教学对象来看,我们在几年的教学中了解到,工商管理等经管类专业的学生大多数是黄石本地或者附近国有企业或者私营企业员工,其中许多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管理学知识或正在从事一定的管理工作,他们来电大学习不仅是为了获取管理理论知识和文凭,更有提高管理能力的愿望。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对开放教育新型教学模式普遍认同,在教学辅导中学生较为认同重难点讲解和专题讲座方式,并且大多数学生都很欢迎理论联系实际的案例教学法。对于学习内容,他们不但重视考试重点内容,而且希望更多地了解各个行业的管理特点和方法,以及管理学界最新动态和成果。

从教学手段来看,目前管理类专业普遍存在教学手段单一、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矛盾,这已成为电大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瓶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对管理人员的要求日益提高,要求他们既掌握管理的理论知识,又要有丰富实践经验,要求理论联系实际。面对现实需求,我们必须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增强学生实践经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在电大教学中的现实意义

在电大远程开放教育中实施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开放教育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可以改善电大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1.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案例教学提供的资料信息量大,涉及的知识面广,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在工商管理案例教学中往往没有唯一答案,而是会因为考虑的角度不同,就会有不同的最佳答案,因此,可以使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地考虑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利学生开拓思路,勇于创新,开发潜能。电大的学生面向的是企业管理实际,一般不会是科研人员,所以对知识和技能提高的需求是不同的。案例教学法可以使得学生通过多方面的锻炼,在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专业创新,以及写作能力、语言表达和团队协作精神等方面都会有较大的提高,使其具备较好的综合素质,当其回到工作岗位时远程教育论文,能够更好胜任工作。

2.有利于提高电大教师的素质。由于电大发展的历史原因,电大教师与普通全日制高校教师相比,学历起点要低些,平时的专业科研工作也薄弱些,这些弱点不符合电大内涵式发展阶段新形势下的要求。而案例教学是学生和教师的互动式活动,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教师不仅要有广博而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了解相关方面的知识,不仅要熟悉业务的实际操作,还要熟悉相应的政策法律法规,要具备较强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密切关注现实经济情况变化,以便给学生提供最及时和最生动的实践案例。因此,通过案例教学,特别是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总结,可以使教师把案例中所反映的问题或得到的启示升华到理论高度来认识,这样,一方面无形中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质,另一方面,也使教师积累了教学经验。从而提高了整个专业的教学质量,为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奠定了基础。

三、要重视教学案例的选择和设计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案例教学活动成功开展的关键之一在于案例的选择设计。有效的教学案例既能很好地阐释理论与实践的关联,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而,目前适合教学的、高质量的现成案例不多,因而有效的选择设计案例则显得尤为重要。

1.增广案例来源。我们黄石电大因为并入普通全日制高校,在资源获取方面获得了一定好处,我们案例原型的收集基本来源于图书馆各种教材、专门的专业案例库、专业期刊杂志等。另外,我们也注重平时积累,珍惜交流的机会,与同事、同行共享一些精辟、有价值的资料。自己也尝试编写案例。多渠道收集案例进而才有可能从中挑选高质量的案例。

2.案例要注重经典和时效性。经典案例能够深入浅出地阐释理论与实践的关联,能被长期、广泛的采用。同时,也应该注意案例的选择应把握时代脉搏,紧跟行业发展,选择一些反映时代、行业发展的新案例,这样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关注行业以及学科的发展。

3.案例与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只有选择的案例与特定的教学内容有紧密联系,方能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运用相关的概念、原理论文格式模板。因而,需要我们在所收集的案例原型上根据电大的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再加工,才能满足课堂案例教学的需要,产生好的教学效果。

4.设计的案例要便于引导启发学生思考。教学中我们发现,对于“失败”的案例,学生在阅读时,往往将其当成一则故事或企业的传奇在浏览。阅读完毕,常常不知案例的思考点在哪儿。因而,可以针对特定教学内容,给学生留一些问题,启发学生从这些角度思考问题。

四、教学实施中要注意和改善的问题

案例教学的实施包括案例导入、讨论、控制、点评等环节,每一个环节对成功实施案例教学都很重要,而且实际操作中也都存在相当难度。实施的好,才能实现我们的教育目标,反之,案例教学则是失败的。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认为要成功实现案例教学的效果,要注意和改善以下几点:

1.要注意案例教学中学生和教师的角色定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工商管理专业的案例教学中,我们将学生定位为参与者和决策者的角色;而教师要定位成导演,对案例的教学过程进行组织和统筹。

在案例教学中,我们一般是在中央电大形考平台或者省市电大的论坛中,以及班级教师的QQ群中,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分解阅读案例,要求学生以决策者的身份思考问题,小组内部进行讨论和交换意见,通过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再提出看法和观点,并要求论证可行性,最后写出案例分析报告(包括事实分析、可行性论证、具体操作、预期效果等)。在小组讨论结束后,再组织进行全班(全群)的讨论,各小组派代表宣读各自的案例分析报告,小组之间可以相互提问和答疑。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案例教学中要担当好导演的角色,必须有效地控制讨论过程,提示思考线索,引导讨论内容,提供分析方法,随时把握学生的思维轨迹,适时加以引导,以保证讨论不偏离主题;同时注意调动学生的兴奋点,活跃讨论气氛,要鼓励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要避免有倾向性的评论。

2.要重视教师引导讨论进程及点评工作。案例讨论中,如何通过讨论得出有价值的结论,并在讨论过程中获得提升,是教师引导的关键。首先我们通过事先对案例设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围绕主题,选取案例中重要环节;其次,努力创造自由宽松的讨论氛围,鼓励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积极地思考,大胆地交流,不怕犯错远程教育论文,成为案例讨论的真正的主角。当然,这个过程中,也要注意从宏观上把握案例讨论方向,不要出现大的方向性的偏差。在学生完成一般问题的分析、思考后,可以通过反复诱导、启发学生更深层次地思考问题,给予他们更大的发挥空间。比如,案例分析对象是某行业一家中小型企业,可以首先让学生对企业进行分析,提出企业的经营策略。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进一步分析基于该企业的策略,其主要竞争对手的可能采取的应对策略,或者该企业运营上的成败对同行业、同规模企业有何借鉴等;最后的一点,案例讨论过程中,教师不要急于评判,但可以对学生做适当的提示,应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分析结果和方法,鼓励他们自我反省、自我更正以及客观评价他人方案。等待学生充分发表观点后,教师再进行总结、点评,点评时要注意两方面的问题:其一,着重对本次课的核心问题、代表性问题进行剖析,指出案例中容易出错和跑偏的地方,同时分析学生分析过程中的优缺点。教师不要对当事人在案例情境中应该如何行事给出标准答案,如果可能,教师可以将案例当事人事后所采取的行动方案及其结果通报给学生,但一定要对学生强调:这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惟一方案,管理科学与自然科学不同,不会只有惟一的方案。其二,点评应当就事论事,不要单就某个学生或某个案例小组的表现和存在的问题作出评价,以避免挫伤学生自尊心与学生积极性。

五、进一步建议

1.加强电大系统教师案例教学培训。教师案例教学能力的提高是改善案例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因此,要对教师进行必要的案例教学的培训。培训可以先在本校、本土开展,如果条件具备,可以选派教师到案例教学开展得比较好的学校进行进修。电大学校有系统资源优势,可以考虑进一步开展这些工作。

2.发挥电大学生在岗特点,联系建立实训基地,深入实践。由于电大的学生大多在岗,我们可以和学生所在单位进行合作,建立实训基地。并且这些实训基地建成后,可以建议在电大系统内共享,类似电大的网上文本课件资源共享一样。希望能更多地组织电大的教师与学生走出校门,参与企业实践活动。对教师而言,能更好地收集多样化的、贴近现实的案例教学素材,也能提高自身对实践的感性认知,进而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对学生而言,既能增强他们的实践经验,又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电大学风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张秀英.运用案例教学提高成人教育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研究,2001,2.

[2]冯风平.案例教学的角色问题[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1,1.

[3]陈妮.工商管理专业案例教学研究[J].科技信息,2007,35.

[4]赵红梅.工商管理专业国际金融课程案例教学法初探[J].经济师,2003,12.

关于素质教育的案例篇8

关键词:德育课教学方法教学效果

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实是求是、勤于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纪律、职业习惯和忠于职守的敬业精神,掌握某一专业技能的实用人才。

根据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我们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学生初中时的基础相对比较差、学习兴趣不够浓厚、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行为习惯不够规范等实际情况,改进传统的德育课教学方法,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

一、尝试案例教育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恰当地运用案例,会使课堂充满活力,收到很好的课堂效果。

案例:王某的一头牛走失,被张某发现。张某将牛牵回家关进自家的牛棚,准备第二天再寻找失主。但当晚牛棚倒塌,将牛压死,张某将牛肉出售得款500元。

在这个案例中,张某是否应赔偿王某损失,并返还卖牛肉款500元呢?这则案例的主旨是要考查学生对两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一是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的条件之一是有主观过错,主观无过错不应承担民事责任。在本案中,张某对牛的死不承担民事责任。二是不当得利之债。张某的500元牛肉款属于不当得利,应返还给王某;若不返还,则张某的行为属于侵权行为。

大部分学生在学过民法的相关知识之后,都能正确分析这则案例。答案如下:“张某不应该赔偿损失,但是应该返还王某卖牛肉款500元。因为在本案中,张某将牛牵回家关进牛棚,准备寻找失主,对于牛棚倒塌压死牛的事件,张某并无过错,王某无权要求张某赔偿损失。张某将牛肉出售得款500元则属于不当得利。因此,王某有权要求张某偿还牛肉款。”

但是对这则案例的讨论并没有至此结束。笔者认为既然是一堂复习课,就应借助这则案例把其他的一些知识串联起来。于是,笔者给学生设置了两个问题:对这则案例,张某能否向王某提出自己的要求?请大家自行设置其他情境,讨论应该如何处理“牛”的问题。

对于第一个问题,部分学生想到了无因管理的内容,他们是这样回答的:张某可以对王某提出自己的要求,因为他对牛实施了无因管理,可以要求王某支付无因管理的费用。应该说,学生联系无因管理来考虑,这是有道理的。

对于第二个问题,笔者让同学们抛开案例中所介绍的情况,设想其他的情况应该怎样处理。这一提问如石子击水,顿时激活了课堂气氛,大家大胆设想,踊跃发言,就有了如下三个情况:张某将牛牵回家,由于没有管理好牛,伤及邻家小孩,该如何处理?张某将牛牵回家,不料当天晚上牛被小偷偷走,应如何处理?张某将牛牵回家,牛第二天产下一头小牛,又该如何处理?

通过此番变换条件和讨论,教学有以下三点收获。一是串联了相关知识。在此案例的基础上向外扩展,涉及了无因管理之债、侵权之债的问题,加深了学生对不同形式的债的知识点的理解。二是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变换情境,改变条件,无形中给学生的大脑开拓了无限的思维空间,避免了将他们的思维局限在某一个规定好的答案框架内。三是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多媒体手段,实现从传统教学方法向现代教学方法的转变

多媒体被作为现代教学手段引进课堂,是教学手段的重大突破。它图文并茂、视听合一,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其优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多媒体以其多视角、独特的效果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而教师精心选择画面、音乐、动画等可在学生的大脑内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活化教学内容,营造教学气氛

多媒体将声像、动画、文字等融为一体,直观、形象,可将教学内容化静为动、化远为近,超越时空界限,模拟、虚拟所需的情景,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3.有效地讲清教学重点,突破知识难点

在政治教学中,有不少问题和现象,教师往往费尽口舌也难以说清,而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则方便快捷。通过精心选择、流程设计和合理的解释与演示,可以活化教学,直观、形象地说明问题,教学的重点问题就很容易讲清楚,难点问题就很容易突破。

4.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

多媒体教学生动形象,可以把抽象、静止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动态、直观的感性材料,为学生提供思维的素材,并能引导、启发学生对感性材料进行分析、归纳和推理,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多媒体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方法不可比拟的优势,实现从传统教学方法向多媒体教学方法的转变,能有效激活德育课堂,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

三、实施素质教育,改革传统应试教育

德育课教学要与时俱进,这是德育课改革的宗旨,也是广大德育教师的行动指南。

1.更新观念,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在应试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为了追求分数,教师在教学中往往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的培养,忽视素质教育。教师只是传授德育教材上现有的内容,学生接受的也只能是被打零敲碎的残缺不全的死知识,难以形成丰富多彩、完整系统的活知识体系。这种教学模式扼杀了德育课的勃勃生机,抑制了其德育功能的发挥。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充分体现了德育课的德育内涵,使德育课的思想性、针对性与教育形式的实践性、多样性有机地统一起来。

2.将课堂教学与素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在德育课教学中,不仅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更要注重培养和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这就要求德育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澄清学生的各种模糊认识,帮助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使德育课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实际。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职业学校的德育课要结合所设专业实际,把德育课与学生的文化课、专业课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从抓思想教育入手,强化思想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2)更新教育理念。教师在指导学生学好理论知识的同时,要注重正面导向,教育学生以先进模范人物尤其以国家高技能人才为榜样,树立远大理想,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总之,德育课教学应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放在首位,将德育教育融入专业教学之中,这是德育课的本质要求,也是德育教师在教学中应长期努力实践、刻苦探讨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徐红宇.谈谈如何丰富思想政治课程资源[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6(1).

[2]钟启泉,崔允漷,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关于素质教育的案例篇9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提高;中职;德育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7-0002-01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呈现多元化,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和职业教育一样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现象,反思当前我们学校的德育工作,不难发现,德育仍以灌输式为主,常常流于教师的说教和学生的死记硬背,不顾学生的主观感受和接受能力。学生毫无积极性、主动性,难以把德育要求转化为自身的要求。在德育教学的具体实践中,突破理论的抽象性的一个有效地教学方法是案例教学法。

一、案例教学法与德育实效性的概述

1.案例教育学。所谓案例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组织学生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教给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道理,进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2.德育实效性。所谓德育实效性,学校德育既能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要求,同时,又能真正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实际需要,并能以最小的教育资源投入达到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发展的最佳水平。

二、用案例教学法提高德育实效性的优势

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1.用案例教学法紧密地将学生与社会现象联结起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案例教学中将学生所掌握知识原理、规则,直接运用与现实的案例,使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时案例分析针对某一个主要问题或现象,但它还涉及到解决该主要问题的相关内容。使学生理解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可见,学生通过案例教学不仅仅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运用。

2.用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发展。德育课课堂教学着眼点不在于使学生获得那些确定的原理、规则,而在于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发展,通过案例教学,学生学会理论的运用方法,完成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养成科学的思维能力,逐渐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说,案例教学实际上是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训练的过程。

3.用案例教学法有助于缩小学生之间的德育差距。现阶段德育差距主要体现在德育要求与现有学生德育水平的差距,差距大小还因学生的自身的素质不同而不同,通过案例教学法让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学生在分析、讨论、解决问题时,发觉和体察自己与他人的差距,引发学生反思并逐步减少差距。

三、如何用案例教学法搞高德育实效性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形式。教学目标的实现取决有效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在德育课堂的应用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精心的准备。案例是案例教学法的核心,教师在课前必须大量搜集材料,制定一个有效的案例,是案例教学法顺利进行的前提,我认为案例的准备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接近性:心理学认为同龄的兴趣爱好更有接近性,所以案例选择的首要原则是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接近他们生活的案例,容易引起共鸣并引导他们试着去解决。

(2)多样性:案例展现形式多样性。高速发展的网络信息时代,学生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已经不满足于简单“讲故事”式的案例分析。案例展示的要有多样性,如声频、视频、图片、动漫等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与注意。

(3)教育性:教学方法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必须产生教育影响和作用。案例来源于社会现象,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可以达到几个教育功能:一、个体思想的社会化。二、个体行为的社会化。三、富于学生社会角色。

2.案例的实施。一个好的案例是案例教学法的核心,而案例的实施是案例教学法的关键,课堂实施案例教学要做到以下三个环节:

(1)善于引导。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上受到热烈、沸腾的、多彩多姿的精神。案例教学法的课堂最大特征就是让学生自主化,就教师的角色只是引导,更多是让学生自己做主,让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作用。

(2)交流研讨。交流研讨是案例教学的精华部分,通过分组等形式让通过集体交流和研讨促进学习,每个人在共同经历中的反应从来都不是完全一样的,让学生在一起把各自的看法谈出来,每个人都可以分享其他人的思想,就会有丰富的内容,并且引起进一步的思考。

(3)总结归纳。总结归纳作为升华部分,教师的点评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有助于学生整理思路,发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在这个环节要注重肯定学生在学习中犯错误的意义,一方面不同的学生他们所思考问题时的思路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看法,不能几句话就能完全改变,另一方面老师有责任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迈进,通过归纳总结寄语希望。

因此,学校德育教学必须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改革应试教育中的德育教育教学方法,创造能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的新方法。案例教学法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宗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地做,去领悟和体验,最终将德育的要求内化为对自身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张继学.案例教学及其在国内的发展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4.

关于素质教育的案例篇10

【关键词】新形势;教学方法;能力培养

由于医学类专业教育的特殊性,该专业学生的技能素质通常包含职业理念、人文修养、循证医学探究水平、医患沟通水平、创新意识、批判性思想、自觉进步能力等等领域。目前该专业学生的技能素质养成课题受到了国际上各个国家医学领域的高度重视,怎样高效地培育该专业学生的技能素质,使他们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有关科研人员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所以该专业院校应当着重实行教学改革,以实现科学利用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该专业学生的技能水准。

一、当前改革医学教学方式的重要性

(一)改革医学教学方式是处理好医学类教育教学问题的要求。改革当下医学类教学方式,有利于正确地处理好医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纵观当前我国医学类专业存在的问题,专业项目设计不宽、素质教育较为薄弱、教学形式机械、内容陈旧且方式方法呆板等等现状为医学类教育所面对的重要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能够促进医学类教学方式为的改革,促进医学类教学方式能够强加该专业学生的素质的全面提升,能够推进医学教学形式变革,能够不断充实医学授课内容。

(二)提升医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各方面技能。根据笔者的调研,在所在学校随机抽取2013级50名学医学生,对他们上课的情况进行了解。其中有25名同学对教师课堂教学的知识不明白,不理解,10名同学甚至对教学知识没印象,出现“一问三不知”的情况,其中只有15名同学对上课的学习把握状态良好,但也有欠缺。这就表明,医学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所周知我国医学类授课长时间以来一直运用“注入式”授课形式,主要体现为由老师给学生注入信息与理论知识并不顾及学生能不能掌握与消化,倾向于机械记忆,带来该专业学生可以牢记诸多的专业知识,而不知道怎样应用在临床中,缺少开拓性思路。因此改革医学教育教学方式,有利于提升医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医学类学生各方面技能。

(三)有利于适应社会现实对于该专业人才的需要。授课方式的改进应满足我国现代化创建对于人才的需要,即为探究与改进授课方式的起点和终点。所以,我们必须思考哪部分医学授课方式是陈腐并且是落后的,哪部分授课方式是不满足当前对于医学类人才品质的要求,挖掘授课方式和对于专业人才需求的内在矛盾,进而改进咱们在医学类授课方式课题上的守旧的教学理念,主动地依据当前的新需求来探究与更新医学授课方式。

二、培养医学生能力素质的几种授课方式

(一)以受教育者为中心的授课模式。自加拿大一大学提倡的pBL授课模式至今,pBL已经誉为当前西方医学类教育教学的代表模式之一,这几年我国医学类高校广泛开始引入这种模式。pBL的关键是以受教育者为中心的启迪式授课方式,强调受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所起的主体作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老师的功能则为由教转为导,以树立受教育者的学习技能与处理现实问题的水平作为重点。老师给予学生供给具有相应难度、能够涵盖学习目标、并具有实用性的病案;学生参与其中,通过出示问题,分析、总结问题,各组学员分工协作,各组研讨等等方式,造就处理问题能力,开拓高领域的思考能力、团体协作能力、获得评估消息的能力及其自我学习能力。

(二)案例式立体授课法。例案授课法为一类以案例作为根基的授课法,实质上为出示一类教育的两组情境,老师在当中出演着策划者与鼓励者的角色,激励学生主动参加研讨,在研讨中获取知识。此法具备强调建立学生思考问题与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的特征。这种立体式的授课方式为老师将课本里知识框架的构成与知识相互间的关系及其规律性的全部内容,通过严密的设计加工为归纳清晰、内容完善、合理联系、多元组合的立体式框架知识机构。同时从总体上考虑到教学各环节的任何一种媒介和手段,均为教育思想、原理、方法、形式等等诸多元素的高度归纳与体现。例案式立体授课法结合了例案授课法和立体授课法的长处,把案例授课和立体授课进行融会贯通加以拓展,经过多媒体教学将其紧密联合起来,产生出新的授课法。准确地来讲,案例式立体授课法极大应用了人的智力技术、微机技术、互联网技术、医学图形三维组建技术与多媒体技术,极大的应用视频、多媒体、电化、示范课网络等教学手段,认真设计课件、教案、直观呈现“仿真病人”与临床案例研讨材料。它完成了从单一化向立体化的变化,融诸多授课法于一体,起到了多视角、大数量与系统性的授课优势,因此被称为“Cttm(案例式立体授课法)”。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的新形势下,医学授课方式更新和医学类学生技能素质形成紧密相关,这是关系到医学教育事业进步的一个关键性课题,是必须更加深入不断研究的课题,此课题的研究和探索过程即为应当不断更新授课方法、科学地应用授课手段以处理好医学类教育问题,实现培养医学类学生全面技能素质提升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徐向田.案例式立体教学法(Cttm)在传染病教学中应用初步评价[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4).

[2]徐向田.一种新的医学教学方法――案例式立体教学法(Cttm)[J].科技信息,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