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地理教育教学反思十篇地理教育教学反思十篇

地理教育教学反思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5:00:57

地理教育教学反思篇1

【关键词】现代教学技术;地理教学;优点;存在问题

地理在初中教学过程中与其他科目相比显得并没有十分重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常常被忽视。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采取传统的一言堂授课方式,这样大大打消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而现代教育技术是一种综合了文字、图形、声音以及图像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可以通过灵活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提高课堂的活跃程度,丰富课堂内容。因此,我们应该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引进现代教育技术,使学生能够更好的融入课堂,掌握地理基础知识。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接下来我们就对这个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地理教学的优点

1.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与其他科目相比较,地理学科是趣味性比较强的。另外,地理学科涉及的知识面较广,能够充分达到活跃学生思维的目的。但是,传统的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没有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启发,而是采取一言堂的教学方式,这就打消了学生的积极性。而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来进行地理教学,则可以通过多样的教学设备,向学生展示更多丰富的内容,引起学生的注意。比如说在讲解《巴西》这部门内容时,教师可以在导课时为学生展示一些有关巴西特殊的图片,比如亚马孙河的自然风光、足球、桑巴舞等,还可以配上一些桑巴舞曲,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巴西的风情,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尽快融入到课堂之中。

2.更好的发挥地图的作用

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地图是十分重要的,相当于一个人的骨架。通过地图可以了解很多知识、现象。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地图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但是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地图的使用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可以向学生展示的内容也比较少。而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则可以很好的克服这一问题,可以利用电教设备自由的放大、缩小或者是在地图上标注重点。这样地图就可以被充分的利用了。比如说在讲解《中国的自然环境》时,如果教师只枯燥的向学生介绍书本上的内容,会让学生觉得乏味。但是如果教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中国的地形图、资源分布图等图片,学生则可以通过分析这些图来获取更多知识。

另外,在讲解《东南亚》这部分内容时,如果教师只是口述这部分内容学生并不能直观的感受该位置的重要性,但是如果教师展示一幅世界地图,并且将东南亚的位置放大,学生就可以清晰的了解到东南亚的具置,以及马六甲海峡在位置上的重要性。

3.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

地理事物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空间的。地理中出现的各种现象也是在空间中不断的变化的。因此要想学好地理,必须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让学生能够建立起空间结构、空间联系,这样才能真正具备地理学习能力。而现代教育技术则可以更好的促进学生空间概念的培养。

比如说在学习等高线这部分内容时,如果只运用平面图形进行讲解学生很难真正理解等高线的意义,但是如果运用Flash或者是3D等软件,则可以向学生展示立体的图像,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等高线的意义。

另外,在学习宇宙空间这部分内容时,传统的教学方法只利用平面图形和教师枯燥的讲解来向学生讲述各个天体之间的关系和星球的运动,由于学生从未真正看过这些内容,所以很难直观的感受到教师讲解的内容。但是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我们可以制作Cai课件,这样就可以立体的展示出各个星球之间的位置关系和星球的运动状态,使学生更直观的了解这部分内容,起到提高课堂效率,保证课堂质量的作用。

4.有利于突出课堂重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突出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和理解这些难点、重点知识。但是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只靠讲解学生是很难掌握这些难点的。但是如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比如白板、多媒体、视频、音频等,通过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个感官,就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部分内容,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比如说在讲解《北美洲》这部分内容时,地形对北美气候的影响是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如果教师只依靠单纯的讲解,学生很难直观的理解地形如何影响北美气候。但是如果应用动画向学生展示当西风带来太平洋水汽,遇到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形成降水。而在冬季极地冷空气从南北贯通的中部平原南下。这种立体的动画,可以向学生充分展示出北美地形对气候产生的影响。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提出一些思考题目,让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这样就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

二、目前地理教学过程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存在问题

我们都知道现代教育技术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是十分有利的,近几年也有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应用这一技术。但是经过实践我们发现,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地理教学水平的提高,也不能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真正作用。

(1)教师在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时没有全面的考虑课程的特点,只是机械的使用各种教学技术,这样就使得课堂没有实质内容,出现混乱状态。比如说教师在讲解《中国地形》这部分内容时,为了迎合学校的要求就大量运用各种多媒体设备,比如播放视频、音频,向学生展示图片等等。而对于重点知识却没有进行讲解。学生虽然在上课过程中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却没有得到真正的收获。

(2)还存在很多教师在实际授课过程中不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仍然采取传统的一言堂式的教学方法,但是在公开课或者是演示课时才使用现代教学技术。

(3)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没有突出重点和难点。只将现代教育技术作为导入课程的工具。很多教师虽然使用了现代教育技术,但是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这一技术的优点,只将其作为导入课程的工具,而在授课过程中仍然采取传统的教育方法,也没有利用这一技术向学生演示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这样就不能真正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

三、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方式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了解了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们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提高该技术的应用效率,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要提高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让教师能够真正了解这一技术的优点,并在课堂上积极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二是要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相关培训。这样教师才能够更好的应用各种先进技术,通过这些技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是要完善学校的教育技术设备,提高教学技术水平和质量。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够应用到各种先进的教育设施。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是十分重要的。但是要想真正的贯彻和应用这一技术还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一些农村学校还不具备应用这一技术的实力,所以我们必须要不断的完善这一技术的普及工作,不断的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力度,这样才能使这一技术更好的与地理教学相结合。才能提高我国初中地理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赵静.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2.18

地理教育教学反思篇2

关键词:体育教师;课堂教学;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华东师大叶澜教授指出,“不会进行教学反思的教师,他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最多只是狭隘经验的累积;能够坚持不断教学反思的教师,他的教育智慧就会不断增长。”然而,很多体育教师在实际进行教学反思时却很茫然,不知道对课堂教学哪些事件进行反思,认为自己或他人的教学实践没有反思的价值。这就直接导致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反思时,往往流于形式,没有实效。那么如何改变普遍体育教师教学反思能力比较差的这种状况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以“广泛阅读”为载体,提高体育教师的反思理论水平

生活中不乏一些人这样评价体育教师:“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一介武夫而已”。虽说这句话略显偏颇,但也折射出部分体育教师的不足之处――读书少。体育教师读书少,眼界不够开阔,理论水平不够高,这也正是制约我们体育教师进一步发展的一大瓶颈。

读书多了,眼界开阔了,理论水平也就高了。反思就有了方向,反思就有了深度。所以,要提高教学反思能力,我们体育教师要多读书,广泛阅读是体育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基础和源泉,广泛阅读有助于提高体育教师的反思理论水平。

1.读教育理论书籍

一个好的教学反思是对课堂教学事件的深入分析,传递给人们一种价值选择,同时能引起自己或他人的思考,这背后离不开较强的教育理念作支撑。有些教师不能很好地进行教学反思,其根本就是缺少了一定的教育理念。因此,体育教师要结合教育教学实际,有选择地阅读一些提高教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教育理论书籍。比如,读郭思乐的《教育走向生本》,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还有《体育教学论》《体育心理学》《学校体育学》《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等,可以进一步拓宽自己的教学视野,以更新的理念、更高的视角来解读和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2.品名师课堂艺术

除了读教育理论、专业知识等,体育教师还要读人,品各类刊物中名师的教学艺术、教学经验等。

我市的体育学科教育相对于体育教育较发达地区,如上海、江苏、杭州……无论是教师素质,还是培养的学生素质,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只有多多揣摩他们设计的课堂,才能在本质上迎头赶上,减少差距。笔者几乎用心研读每期的《中国学校教育》《体育教学》等刊物,书本比较全面地展示各地优秀教师如何把握新课程的理念并落实在课堂实践中,展示他们如何理解、把握和处理教材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无论是现在教师极少关注的广播操教学,还是似乎早已被遗忘的队列教学……还有耳目一新的创编游戏。书本以名师视点阐述他们的理解和思考,接着以精彩的课堂案例加以点破,最后通过专家“深度对话”为我们作引领。令笔者爱不释手。

体育教师如果能长期接受先进理论的熏陶,享受崇高人格的陶冶……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教师在上课时就会游刃有余,进行反思时就会更加精辟、独到!

二、以“课堂教学”为阵地,增强体育教师的自觉反思意识

体育课堂是我们体育教师的主阵地。只有抓住课堂,认真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才能更好地提升教师自身的教学反思能力。因此,提倡体育教师要做到课前、课中和课后都要进行教学反思。

1.课前反思

课前反思是小学体育教师打好课堂成功战的首要环节,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查缺补漏的过程,也充分体现了教学新理念倡导的“以学生为本”的一个微过程。体育教师只有对自己的教学设计,以及预期达到的教学目标、效果等都了然于胸,才能使40分钟的课堂顺利而且高效地进行。

初步撰写完教案后,体育教师在上课之前可仔细自我发问:“学生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情况”“出现这些情况后如何处理”等等,把这些思考记录下来,通过备注的形式标注在教学设计空白处。如,教师在前滚翻教学时,课前充分考虑到学生在“团身紧、滚动圆”的技术动作掌握上有难度。教学时,设计了“看谁最有本领”为主题的夹绳子练习,要求作一个前滚翻同时绳子夹在腹部、下颚不脱落,此时,孩子们兴趣高盎,迫不及待展示自己的本领,练习时自然地团紧身体,既减少学生无效、盲目作前滚翻的过程,又使整节课融会贯通,充满新知学习的巨大快乐。而这一切完全得益于体育教师课前所思、所想。

2.课中反思

课中反思是一种难度较高的反思,也是极易被忽视和不值一提的环节。它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主动地调整教学方案、教学策略,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高效的一个微妙过程。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尤其是体育课堂是突发事件的高发地,教学中的“意外”更是层出不穷,因此,给体育教师的课中反思意识也提出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师要及时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如何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怎样应对策略与措施更有效”等。

如,在一次校本教研公开课上,李老师在场地上用小垫子摆成了一个半圆,准备课堂练习用,正在做准备活动时,忽然来了一阵风,把摆好的垫子全刮乱了。听课的老师想上前去帮忙,都被上课老师婉言拒绝了。只见他用口令指挥学生两人找一块垫子围成一个半圆,并把刚才的准备活动全部改成坐在垫子上做,虽然动作有点简单,但学生对这种新的练习方法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李老师在突发事件面前急中生智,沉着应对,化被动为主动,彰显了李老师过人的课中反思能力。

3.课后反思

教学是一门活的艺术,我们的教学对象是一个个有着鲜活思想的小学生。教学内容的完成高效与否,往往由小学生身心直接参与课堂教学的特殊性决定。所以,教学过程中就难免会出现教师预料以外的“意外”。因此每次课授完后,做到每课必思、每课必想,需要教师把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课堂出现的闪光点等及时记录下来,进行认真的剖析、思考,设计新教学,以增强实际教学的合理性和高效性,从而达到不断提高自身教学反思水平的目的。a.反思成功之处:一节课上完后总有成功的地方。如教师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合理的情境创设;有效的课堂组织;及时的教学评价;课堂教学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B.反思不足之处: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教学中的不足和失误是在所难免的,关键是看教师如何对待。如:教学时比较顾及离教师比较近的孩子,而那些离教师比较远的孩子就会被忽略;教师的示范面没有充分考虑全体学生;队伍的调整很繁琐;各环节时间上没掌控好;教学重点不突出;教学手段不恰当等,这些都需要教师去作深刻反思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教学工作的前车之鉴。C.反思学生学习中的困惑之处: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往往是本课的难点。教师应反思一下自己对教材挖掘是否深入,研究是否透彻;课堂上把握是否合理;对学生学情和已有知识是否了解。抓住学生的困惑,分析学生的接受能力,判断问题难度的大小,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然后对症下药,今后教学效果定会十分明显。D.反思教学中学生创新性见解: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体育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中提出的独特见解,并将学生的好见解及时地记录下来,可打破教师固有的思维定向,拓展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e.反思教学再设计:每教完一节课后,教师就对教学情况进行全面的总结,并进行必要的归类和取舍,考虑各环节下次的教学思路,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就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教学艺术芝麻开花节节高。

三、以“教研活动”为纽带,培养体育教师共同反思的习惯

随着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的不断强大,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区里区外大大小小的教研会轮番上演着,以教研活动为纽带,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交流等,培养体育教师共同反思的习惯。

1.专家引领,共同反思

专家从一个研究者的角度解剖我们的课堂,他们的阐述不仅在理论上支持教学一线的体育教师,而且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体育教师要抓住每一次外出学习机会,细心体会,用心揣摩,反复推敲,取其精华,不断充实和提高自我。在平时的区内各种教研会中,我们身边也有很多的一线专家,如体育教研员、各级名师、学科带头人。需要教师自己学会多请教、多学习,才会有专家和教师的语言的碰撞,思想的交流,真正的成长。如每次的区内体育教研会,教研员会前布置教研任务并安排几位有着非常丰富课堂教学经验的老师作为观察团。观察团教师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着手,关注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教学重难点把握,教学方法的运用,练习手段,教学组织,教学语言,练习时间和次数等元素进行针对性的评价。并要求每位听课老师撰写听、评课分析报告,进行点评和互动交流,最后教研员进行总结和引领。这样,课堂中存在我们教师心中的疑难问题,一下子豁然开朗,烟消云散了。看来,我们的想法毕竟粗浅,离不开专家的引导。

2.同伴交流,共同反思

进行教学反思,光靠个人的独立思考是不行的,同伴交流可以激发思维的火花,同伴交流时的表达可以让思考的问题真正内化为自己的东西,重要的是,从同伴交流中得到的启发和再思考,又可以随手记在课本或者教案的旁白处。因此,同伴交流也是教学反思的重要组成部分,同伴交流是对教学反思的提炼和升华。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小学体育教师组内更多的是通过磨课进行同伴交流。同伴要上公开课,先是在体育组内进行磨课几次,通过组内教师的共同关注、共同交流,寻找课堂的创新点,大伙儿一起找问题、解决问题。如,今年一位新教师在我们学校挂职学习,要上一节新教师的汇报课,显得非常重要。为了能让新教师在教学中大放异彩,我们组内体育教师出谋划策,群策群力。从教师的语言和体态,从课堂的每一个过程,每一个过渡语,每一个细节……最后的定稿都是在我们每位教师的交流中诞生的,结果实属不易。正是应了这句话:“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只有这样,将专家引领和同伴交流碰撞产生的智慧进行沉淀、消化与吸收,力争将这些智慧内化到教师的思想里,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反思能力。

总之,培养体育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体育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体育教师只有做到广泛阅读书籍,提高理论水平;平时常思常想,常想常新,善于捕捉灵感的火花,逐渐养成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进行思考和创造性见解的习惯,才能使自身的反思能力得到发展,体育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地理教育教学反思篇3

[关键词]教学反思 自我教育 途径

随着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教师的自我教育日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并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教师自我教育有多种途径,而逐渐成熟的教学反思理论与实践为教师的自我教育提供了一条重要的途径。

一、教学反思之解读

反思(reflection)一词源于拉丁文“reflectere”,有“回映(tobendback)”的意思。现代人们普遍认为,反思即参与者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或存在的现象进行审视和分析,从而把握事物本质的一种抽象思维。在教育领域中,人们很早就意识到了反思的重要性。我国古代教育典籍中有“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反求诸己”、“扣心自问”、“吾日三省吾身”等至理名言。在国外,洛克、斯宾诺沙等教育家都对反思做过论述。杜威曾说,“反思是对任何信念或假定的知识形式,根据支持它的基础和它趋于达到的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的积极的、坚持不懈的和仔细的考虑。”综合中外教育家的观点,我们认为: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育生活、教学工作的原认知活动,是教师对自己所持有的观念和行为的审视、分析与评价,是教师通过自我觉醒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效能及素质的过程。

教学反思具有如下特征:①批判性。当某一教学活动结束后,参与者在一定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对所发生的教学活动或事件进行思考、分析与评判,从而发现和研究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对有效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与提升。教育者只有用这种批判的精神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才能更好地把握教学的本质。②自主性。反思不是在外在的压力下进行的,而是教育者为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而积极进行的高度自觉和自主的研修行为,是教育者基于对职业成功的渴望而积极进行的精神活动。反思所具有的内在品质,决定了教育者只有自觉、自主地进行反思才会有收获。③研究性。反思需要参与者深度的思维参与,不是一般意义卜的个人“回忆”或对教学事件的简单描述。教育者必须坚持科学研究的态度,为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而进行积极的探索。因此,教学反思是一种努力提升教学实践水平,揭示教育教学规律的过程,具有研究的性质。④实践性。教学反思根植于教育实践,是教师在实践中面对问题,对自己已经进行的教育教学工作分析、评价、质疑的过程,之后形成新的行动模式,从而不断地超越自我,向高层次、高境界迈进。因此,教学反思是“对实践的反思,在实践中反思,为实践而反思”。

教学反思的具体内容主要有:①学科教学的角度。主要反思学科教学的内容,重点与难点,教法等问题。②有效教学的角度。重点思考如何利用教育学或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提高教学效率,确保教育教学实践达到预期目标。③学生发展的角度。重点思考学生在教学条件下的心理和行为表现,以及如何通过教学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④社会建构的角度。重点思考教师自身的社会地位、工作条件以及由教育教学工作延伸出的社会公平、权力结构、制度建设等问题。

二、教师自我教育概述

自我教育是作为主体的人自己对自己的教育。从本质上说,自我教育是人的自我认识、自我改造的过程,是人的意识的能动性和相对独立性的表现,是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教师自我教育指向教师“自我”的发展和提高,以教师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为基础,与外界对教师的规约性教育不同。

教师的自我教育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有着深刻的意义。①在终身教育、生命教育、主体性教育等理论的影响下,每个学生都需要不断地进行自我教育,而教师是学生自我教育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只有教师具有了自我教育意识,才会主动地去激发学生的自我教育的愿望,精心呵护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形象。②社会的急剧变化使得教师在教育别人的同时也要积极进行自我教育。在当今这样一个知识爆炸时代,知识的总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激增,知识的更新周期也在缩短,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处事方式不得不随之改变,学习已成为人的一种内在需要,这些都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认清自身的教育使命,积极进行自己培养自己的自我教育。③教师自我教育也是自身生存的必然。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提出人生存的五种基本需要: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教师要获得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就必须保持自己的教学地位,维持自身在学生和社会中的声望,自觉进行自我教育。

为了保证教师自我教育的方向和效果,需要为教师自我教育确定目标系统。目标系统的确立应考虑国家的教育法规、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等多种因素,其内涵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①专业者。教师的专业性集中表现在专业情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等方面。专业情感主要包括终身从教的专业精神、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和积极健康的教师个性;专业知识包括宽厚的文化底蕴、精深的专业理论和实践性较强的教育学科知识;专业技能则指娴熟的教育技巧和教学能力。②科研者。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人的复杂性和教学内容的多样性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人们对教育规律的每一点新认识,教育实践水平的每一次提高都往往首先来自于教育研究。③服务者。这里的服务既包括服务于学生,也包括服务于社会。教师首先要切实履行教育职责,做学生发展的帮助者和引导者,把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放在教学的首位。另外,从教师的专业性来说,服务社会的理念是教师专业内在的职责和精神。教师应经常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训、学术报告、发展规划、政策论证、咨询建议等活动,为地方和国家的发展做贡献。

三、教学反思:教师自我教育的重要途径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可见,在旨在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教师自我教育中,教学反思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1 从学科角度进行反思,促进教师成为专业者

从学科角度的反思首先是对课堂教学的反思。每节课后,教师应把课的整个过程进行回忆、再现,对其中达成目标的环节和教学行为进行思考,看是否还有更好的设计和教学操作;对没有达成目标的环节和教学行为进行认真分析,看是备课时的疏忽,还是课堂教学的灵活性不够,或是个人教学知识和能力储备不足;对课堂中生成的内容进行总结,

生成的内容中合理的部分和不合理的部分分别是什么,今后在课堂中如果有类似的生成,如何把握,如何发挥其最大教育意义等。教师通过这样的回顾和梳理,对教学价值进行过滤、沉淀、剔除、保留,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态度不断修正和完善,认识也逐渐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从学科角度的反思也包括对课程建设的反思。新的课程改革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课程理念,课程应关注以学习促进学生的自我实现。在这样的理念下,课程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其目标不应是预先确定的,其内容不应是绝对客观的和稳定的知识体系,课程实施的过程是所有课程参与者共同开发、生成和创造的过程。因此,教师应从过去那种“教材统治人”的反常模式中解放出来,反思如何通过课程实施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充分、持续的发展。

2 从有效教学的角度反思,促进教师成为科研者

教学不只是把知识从教师的大容器向学生的小容器机械倾倒的过程。任何知识的获取,一定是在主体的心理准备、个性倾向、兴趣爱好等多种因素的交错作用下进行的。因而,教师必须使自己的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教育学和心理学原理,这就要求教师研究如何提高教学效果,追求有效教学。一个科研型的教师,会经常反思自己在教学行为中运用了怎样的教学思想,这些思想是否符合科学的教育理念,有没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思想火花闪现,如果有,与经典教学理论相比较,自己的思想有什么特点,能否有新的发展等。科研型教师也会经常反思自己教学的效率问题,他不会把学生当成“容载者”,让学生为了获取卷面上的“高分”而一遍遍地把“拷”(拷贝)进来的知识再“考”(考试)出去。科研型教师会经常反思如何让学生用更少的时间完成学习目标,同时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兴趣、爱好。

3 从学生发展和社会建构的角度反思,促进教师成为服务者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教育的出发点是人,教育的归宿也是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师必须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应反思如何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和创造能力出发,多考虑学生是如何学习的、学的怎样。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走到学生中间,以真实的自我融入与学生的交往互动中,促进学生的知识经验、潜在智能得以激活,促进学生新的体验、新的价值观不断地生成,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具有创造性的学习方法不断提高,从而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同时,教师这个职业也是社会的,教师也是社会服务人员,教师为社会服务既是对社会的回报,也是对自身教学水平和能力的促进。因此,教师应该多反思如何更好地走出校园,向社会提供人才培训、学术报告、政策论证等服务。教师可以根据学科特点和专业特长,有安排地向社会提供援助,如体育教师通过各种途径促进全民健身,教师担当志愿者等。在服务社会的同时,教师应多反思如何在服务中学习,在实践中深入,在实践中提高。

参考文献

[1][美]哈饮斯罗伯特西方名著入门(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地理教育教学反思篇4

关键词:学者型教师教育理念师生互动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反思(ReFLeCtion)的讨论激荡着国际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研究者,“教学反思”又称“反思性教学”(reflectteaching)似乎成为衡量优秀教师的标准,但令人不安的是,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观念落后,对教学反思表现出相当程度的冷漠和无知,是摆在教育战线面前的严峻现实,这对素质教育的贯彻落实,对提高我们教学的整体水平是极其不利的。本文从教学反思的内涵、教学反思的意义、教学反思的类型和方法、教学反思后的重新建构等方面粗略论述教学反思,以供参考。

一、教学反思的内涵

作为一个日常反思概念,人们容易将“反思”等同于“反省”,在这个意义上,反思就是对自己的思想、心理感受的思考,对自己体验过的东西的理解或描述。在我国,“反省”观念由来已久,孔子提倡“仁”的观念并强调士人的内省能力,反省一直是儒家弟子的自我要求,例如在《论语·学而》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人们一直强调通过反省来促进自身的发展。而最先把反思引进教学过程的是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他在名著《我们怎样思维》中认为,反思是“对任何信念或假定的知识形式,根据支持它的基础和它趋于达到的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积极的、坚持不懈的考虑。”[1]而反思性教学这一术语的正式出现,主要得益于美国学者斯冈1983年发表的著作《反思实践者:专业人员在行动中如何思考》一书的影响。在书中,斯冈认为反思性教学是教师从自己的教学经验中学习的过程,反思性教学的问世是对将教学改革简单地贴上成功或失败标签的超越。[2]我国学者熊川武教授认为:”反思性教学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3]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教学反思,是教师通过对其教学活动进行的理性观察与矫正,从而提高其教学能力的活动。反思是取得实际教学效果并使教师的教学参与更为主动、专业发展更为积极的一种手段和工具。教学反思是分析教学技能的一种技术,是对教学活动的深入思考,这种深思使得教师能够有意识的,谨慎地经常地将研究结果和教育理论应用于实践。教学反思的目的是指导控制教学实践,经常性的教学反思可使教师从经验型教学走向研究型。教学反思是对各种有争议的“优秀的教学观”进行深入地思考并依次做出选择,是对教育观念,教育背景的深入思考。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进一步充实自己,优化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这里所说的反思与通常所说的静坐冥想式的反思不同,它往往不是一个人独处放松和回忆漫想,而是一种需要认真思索乃至极大努力的过程,而且常常需要教师合作进行。另外,反思不简单是教学经验的总结,它是伴随整个教学过程的监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

二、教学反思的意义

如果一个教师只满足于经验的获得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反思,那么他的旧有理念及不适当的行为就很难改变,其结果他的教学将可能长期维持在原来的水平而止步不前。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首先是教育者的理念。教育理念正确与否是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正确的理念导致正确的行为,错误的理念导致错误的行为。如果一个教师的教育理念陈旧、教育方法等方面落后的话,那么,他的工作精神越投入,对学生的伤害往往越大。为此,教师首先需要反思的就应该是自己的教育理念。理念不转变,只是对行为加以矫正,当然这对行为也起修正作用,但是,往往原有习惯化的不合理行为还会经常出现。教学反思的意义在于它着眼于教师知识结构中的实践性知识的获得、拥有和改善,反对和批判传统教师培训模式中只注重对教师的一般性知识的传授,如对公共知识、专业知识(所谓本体性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所谓条件性知识)的占有和相应学历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实践性知识──指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及与之相关的知识。而这类知识的获得,因为其特有的个体性、情境性、开放性和探索性特征,要求教师通过自我实践的反思和训练才能得到和确认,靠他人的给予似乎是不可能的。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相反,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他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

实践证明,凡善于反思,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努力,提高自己教学效果的教师,其自身的成长和发展的步伐就会加快。在教学中,一旦教师熟悉教材,特别容易陷入机械重复的教学实践中,处在经验性思维定势、书本定势、权威定势和惰性教学之中。因此,开展教学反思,加强教师自我评估和自律学习对教师主体的发展特别重要,教师只有把自我的发展看成是必需的和必要的,才会努力的去发展自我,建构自我,对自己的发展形成整体性的看法,从而不断促进自我学会教学,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教学反思可以进一步地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不断的反思会不断地发现困惑,“教然后而知困”,不断发现一个个陌生的我,从而促使自己拜师求教,书海寻宝。学习反思的过程也是教师人生不断辉煌的过程。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表达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

反思是一种手段。反思后则奋进。存在问题就整改,发现问题则深思,找到经验就升华。如此说来,教学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你可能在灯光下静夜思,回顾和展望。你可能倚着窗口,遥望星空,夜不能寐。正因为教学反思具有别人不可替代的个性化特征,你就有可能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多进行教学反思,等于在本来没有窗的墙上开了一排窗,你可以领略到前所未有的另外一面风光。不但是多了一双眼睛、一对耳朵和一条舌头,甚至还多了一个头脑!

三、教学反思的类型和方法

我们尽可以看到一些十分成功的教学观摩课,在这些观摩课上教师和学生配合得天衣无缝,探索式、讨论式、自学式等等操练样样俱全,加上多媒体演示,教学者为之兴奋,听课者为之激动。然而,在一年教学中,这样的课又有多少呢?在实际教学中能够针对自身的教学实践和教学行为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反思,开展反思性教学的教师并不多,好多教师还是凭着自己有限的经验进行简单重复的教学实践。教师的教学重点是放在教学内容,教学大纲和考试形式上呢,还是将教学注重点转移到学生的性格、兴趣、情绪等方面的培养和控制?这是现代教育思想转变的重大原则问题。当然,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反思不可能存在一个标准的模式,因为反思本身就具有情境性和不确定性,反思只能针对具体问题、根据实际情况而在可能的条件下展开。

反思类型可有纵向反思、横向反思、个体反思和集体反思等,反思方法可有行动研究法、比较法、总结法、对话法、录相法、档案袋法等等。现把反思类型和反思方法结合在一起作简要介绍。

纵向反思和行动研究法,即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一个认识对象放在历史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梳理。同时不断地获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并把它作为另一个认识对象进行分析,最后把两个具体的认识对象揉在一块儿整合思考。教学反思贯穿于你的教学生涯,而不是某一阶段的特殊任务。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

横向反思和比较法,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所谓跳出自我就是经常地开展听课交流,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当然,无论是运用行动研究法还是比较法,我们都需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个体反思和总结法,“课后思”:一场课下来就总结思考,写好课后一得或教学日记,这对新教师非常重要;“周后思”或“单元思”:也就是说,一周课下来或一个单元讲完后反思,摸着石头过河,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月后思”:对于自己一个月的教学活动进行梳理;“期中思”:即通行的期中质量分析,这是比较完整的阶段性分析。通过期中考试,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意见,从而进行完整的整合思考;也可以以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或一届教学的宏观反思。

集体反思和对话法,集体反思指与同事一起观察自己的、同事的教学实践,与他们就实践问题进行对话、讨论,是一种互动式的活动,它注重教师间成功的分享、合作学习和共同提高,有助于建立合作学习的共同体。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以旁人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能使自己对问题有更明确的认识,并获得对问题解决的广泛途径。教师互相观摩彼此的教学,详细记录所看到的情景。还可以用摄像机将教学活动拍下来,组织观看。每个观摩的教师都写教学反思,都以自己的教学实践去分析,促使大家各自思考,然后共同研讨,重在针对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困惑,进行团队反思,每个教师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即使出现认识上的冲突,也是一个智慧碰撞和切磋学习的机会。”[4]注重教师之间的合作与对话是反思性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反思不仅仅是“闭门思过”,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也是进行教学反思的重要途径,这是由教与学的社会性本质所决定。除了同事之间的集体反思外,还可请教育教研学者介入,提出有促进性、针对性的建议,促使教师不断反思,从而获得更新、更全面的认识。

四、教学反思后的重新构建

教师对教学进行反思,是教师对自我的重新构建。教师构建自己的认识方法,构建自己对各种事物和观点的理解,构建自己的教育观和教学方法,能够比较客观看待自己的教学过程,发现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然后寻找解决的办法和策略,再监测实施策略的效果,真正地做到对教学的客观评估。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学生,并且更好地理解教学过程。教师的主动建构过程中,理论知识与经验知识是相辅相成,处于同等重要地位。只有在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这种循环往复的过程中,教师才能成功地建构自己。

参考文献

1.约翰.杜威:《我们怎样思维》.姜文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第6页.

2.洪明:《西方“反思性教学”的兴起与成因》.《上海教育科研》.2002年第6期.第32页.

3.熊川武:《反思性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47页.

地理教育教学反思篇5

论文摘要:本文根据教育过程的四个基本要素: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内容与形式以及教育情境,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的类型进行了划分,并对其成因进行了探析。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逆反心理是指大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种背离教育主体期望目标的反向力量,从而阻碍大学生健康发展的一种心理现象。它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一方面,它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另一方面,逆反心理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不利于其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不利于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对逆反心理的积极方面,我们应该结合实际,加以利用,让其为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务,提高工作的实效性。而对其消极方面,我们应该采取措施加以引导。

1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的类型

根据教育过程的四个基本要素: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内容与形式以及教育情境,我们可以把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逆反心理划分为以下类型。

1.1与教育对象特征有关的逆反心理

(1)自主逆反心理。自主逆反心理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当教育对象感到外在的教育和影响威胁到他们的自尊或自我价值时,就会有意无意地进行自我价值维护,产生自主逆反心理,对外在的教育起反向的反应。

(2)归因逆反心理。归因逆反心理是指由于教育对象的认知偏差,从而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内在动机产生怀疑,对教育者的关心总是抱有戒心,从而产生归因逆反心理。

1.2与教育者特征有关的逆反心理

(1)信度逆反心理。信度逆反心理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对象在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对信息源信度的怀疑、否定的一种逆反心理。

(2)平衡逆反心理。平衡逆反心理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如果教育对象与教育者之间存在着态度对立,即使教育者所持的立场观点与自己相同,教育对象也可能进行抵制,甚至故意表现出相反的态度以显示自己与教育者并不合拍,从而维持认知结构的平衡。

1.3与教育内容和形式特征有关的逆反心理

(1)超限逆反心理。超限逆反心理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由于教育时间过长,过多地重复某些教育内容,超过了教育对象心理承受能力的限度而产生的逆反心理。

(2)禁果逆反心理。禁果逆反心理是指由于大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自尊心,所以对被禁止的东西会特别好奇,从而因为禁止而更加注意某种事物而产生的逆反心理。主要表现为越是不准做的事情越是要做。

1.4与教育情境特征有关的逆反心理

情境逆反心理。情境逆反心理是指即使是对于应该接受的教育信息,但是由于教育时机和场合的不适宜,教育对象也会予以抵制的逆反心理。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的逆反心理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产生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四个基本要素都有可能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

2.1大学生自身的因素

大学生生理上的趋于成熟使他们从心理上认为自己已经是成人了,即成人感。但是,实际上大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方式、社会经验等尚处于半成熟状态,于是就产生了成人感与半成熟现状的矛盾。所以,大学生们一方面表现得精力旺盛、朝气蓬勃、富有理想、思维活跃、独立自主;另一方面又表现得脱离实际、沉溺幻想、固执己见、缺乏自控。

其次,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期,他们面对着学习、升学、就业、恋爱、人际关系等诸多问题,在心理上有着许多困惑、无奈、矛盾,如果长时间陷于这种状态而又无法摆脱,(下转第147页)(上接第141页)就会导致学生自我意识封闭,无法接受正常的思想政治教育。

2.2教育者自身的因素

首先,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和时效性。许多教师不注重深入浅出,只是泛泛地讲一些大而空的理论,教学内容陈旧,缺乏激情,脱离实际,空洞乏味,再加上信息传递的不及时,造成教育不适时,致使学生产生厌烦感,达不到应有的育人目的。其次,教学方法、手段太过单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主要是我讲你听的“满堂灌”,再加上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是公共必修课,所以一般采用大课形式,学生人数多,课堂纪律乱,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较少。另外,有些教师为了迎合学生,在课堂上胡侃神聊,致使大部分学生认为这些课程太过于形式化。最后,教育过程缺乏情感、可信性低。教育者总是权威性地灌输教育内容,缺乏亲和力,导致可信度低。这些都可能导致教育效果差,学生抵触情绪强烈,进而产生逆反心理。

2.3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滞后

我国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具有趋利性、自主性、竞争性、开放性等特征,这就要求人们必须具有独立的人格与个性,具有强烈的自主、自立、平等、竞争、讲求实效的意识,可是相比之下,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与实际脱离,忽视教育对象的合理需要,内容陈旧、空洞;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单一,经常忽视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只注重教育者的主观愿望,忽视教育对象的心理状况,重视政策压力,忽视精神说服;思想政治教育在评价方面过分注重定性分析,忽视定量分析,往往仅以考试分数来判定大学生的政治水平和道德水平。

2.4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

首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提倡的道德规范的高水平与社会上的道德行为的低水平形成反差;自身道德认识的崇高与实际行为的平庸形成反差,这些都使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充满困惑、矛盾、冲突,进而引起逆反心理和抵触心理。

此外,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借助现代传媒对我国大学生的思想施加影响,进行冲击。而大学生所学的理论与现实又存在一定反差,这样就引起部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淡漠和忧虑,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使他们转而羡慕、崇拜资本主义,这也是造成当代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逆反心理的一个原因。

参考文献

[1]刘宗粤.关于逆反心理现象架构的解析[J].探索,2000.5.

[2]张慧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透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6.

地理教育教学反思篇6

论文摘要:教学反思是教师更为主动、更为积极地参与教学,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要从增强反思意识、加强系统学习、多方沟通交流、及时总结反思和加强指导五个方面来培养.

反思是个体成熟的标志。教学反思能力是衡量教师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的尺度,是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教师成长和发展的第一步,就在于教师自身的反思、教师自身对自身的评价和教师自身的自我改造。”]正如考尔德希德所说:“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思他们事业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反思被广泛地看做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因素”。

1.教学反思的重要意义。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研究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刻的总结和思考。教师的反思能力是一种理性智慧,通过反思,教师能够对自己的教育观念进行客观的、理性的认识、判断、评价,进行有效的调节,并最终形成教师个人化的、独特的、带有新质特点的教育观念。通过反思能力的发展,老师的自主能力逐渐得到增强。(3]对教师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1能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的问题,具有研究的性质。通过反思,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www.133229.com按教学的进程来划分,反思分为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和教学后反思三个阶段。教学前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教学中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具有监控性,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教学后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在教学反思的过程中,教师担任了双重角色,既是引导者又是评论者,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只有把教学与研究相结合教学与反思相结合,教师才能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才能提高教学工作的自主性和目的性,同时还可以帮助教师在劳动中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上的愉悦,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思维品位,从而获得对自身存在价值的认可。

1.2能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一个成功的、有责任感的教师,总是善于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发现问题,并将这些问题作为分析与反思的对象,考察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解决问题的种种途径,他们就是在这种不断反思中获得发展。国外曾有学者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十反思=成长,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发展将受到限制。可见反思对教师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实际教学中,反思最直接的效果就是能促进教师积极主动地探究教学问题。借助反思,教师对教学经验特别是问题性经验作批判性分析,这样他就能主动地将与行为有关的因素纳入到教学过程中来,重新审视自己教学中所依据的思想,并积极寻找新思想与新策略所面临的教学问题。正如教育家杜威所说,当教师进入反思时,应该是自觉地、积极地、心甘情愿地思考自己的行动,即使不会令人满意或非常劳累,也会坚持不懈。

1.3能改进教师的职业成长方式。教师的职业成长,就其途径而言,包括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外在的影响。指对教师进行有计划有组织地培训和提高,它源于社会进步和教育发展对教师角色与行为改善的规范、要求和期望。二是教师内在因素的影响。指教师的自我完善,它源于教师自我角色愿望、需要以及实践和追求。无疑地,后一种成长方式是更为常规和有效的。它有两大优势:一是通过教师对自己教学实践的考察,立足于对自己的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之依据的回顾、诊断、自我监控和自我调适,达到对不良行为、方法和策略的优化和改善,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并加深对教学活动规律的认识理解,从而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教育要求。二是教师的自主发展和教学反思是相互联系,不可分离的。反思强调批判与发展的自觉性和深刻性,自主发展则强调批判与发展的主动性与持续性,两者只是强调的角度不同而已。这样,教师自我完善、自主发展的愿望就赋予教师以新的角色定位。教师从以往无专业特征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定位提高到具有一定专业性质的学术研究者的地位,使教师工作获得尊严和生命力,从而改善了自己的社会形象。因此,成为反思型的教育实践专家,就意味着教师在专业成长中要通过自己自觉不断的“反思”和“审察”,与时俱进地对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学工作及经验进行反思和更新,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1.4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教育活动不是单纯的认知性活动,而是包含着社会文化和伦理因素等在内的综合性实践活动。教师要想在复杂多变的教育实践中应付自如,不但要具备宽厚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相应的教学技能和技巧,而且要对教学过程及教学经验展开不断的反思,从而找到走进学生心理、与学生平等对话的路径。

2.培养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途径。

2.1要增强反思意识,形成反思习惯。教师只有对教学反思有明晰而正确的认识,才能真正接受反思,从而激发起反思的内在动力,进而产生具体的反思行为。个体的反思来自于自我意识的觉醒,而自我意识的觉醒产生于对实践的迷茫和困惑,教师只有以自己教学实践中所出现的问题为前提,反思才有力量和效果。反思意识强的教师会经常发现自己教学中的问题,通过不断地解决问题,使自己不断完善。在长期的反思实践过程中,自己的反思习惯也就会慢慢养成。这样自然提高反思行为的自觉性。因此,正确的反思认识、强烈的反思意识、反思习惯的形成是教师反思能力培养的前提和基础。

2.2要加强系统的理论学习。理论是行动的向导。每个教师都必须不断地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新课程新理念,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知识、能力储备,提高自身素质。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任何事物都会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以新的教育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以新的教育理念激发课堂活力,以新的教育理念深化素质教育。如果不转变教育理念,用陈旧的教学思想来教育今天的学生,不但害人害己不说,还会误人子弟。因此,要多多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是否顺应时代潮流,在教学中是否自觉地体现新的教育理念。一边搞教学,一边主动学习新的教学理论,身体力行,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2.3要多方沟通,提高反思能力。也就是要创设良好的教学反思的环境和氛围。可以通过专家的引领,教研组、年级组或备课组的互助,或者以以老带新等形式,走出去或请进来,主动邀请教学同行一起进行反思,对不清楚、不理解的问题及时请教同行,认真听取同行的意见,进行深度的反思分析和研讨交流。这是一种高层次的教学反思。这是加强与其它院校和同行沟通、交流与学习的难得的好机会,要好好珍惜。但是,在一般条件下,教学反思尤其要注意与两方面的交流与沟通。其一,与同事之间的探讨。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惑提出,积极与其他教师交流。通过交流与探讨,也许会受到启发或者得到更合理化的建议,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其二,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民主的。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鼓励其自主探索、自主发现、自主发展。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合作者,处于与学生平等的地位。教师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都体现在学生的发展上,衡量教师工作的质量也必须从学生的发展上才能表现出来。因此学生的反馈意见应该成为教师反思自己的一面镜子。教师应该多与学生交流和沟通,这也是反思课堂教学效果,了解自己教学情况的好办法。在反思过程中,应该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吸纳学生的有益建议。因为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既有不同的个性,也存在个体差异,每个奇思妙想无不出自于个体的灵光一闪。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当中,亲自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课堂才不会平淡,才显得异彩纷呈,学习才真正成为学生的需要。

2.4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和总结。反思总结的形式可以是日志、叙事和教学案例,也可以是札记、体会和教学后记等。可以把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让自己困惑不解的问题写出来,也可以针对教学中的某一闪光点或某一失误进行总结。这些都属于教学反思。通过反思,提高对自身教学能力的认识,找出自己在某些问题上的缺陷和自己在哪些需要了解和掌握的知识上存在的不足,促使自己不断加强学习,从而达到促进自己向专业化、学者型教师发展的目的。尤其要注意的是教学反思的时效性,即总结反思要及时。教学实践刚完成,此时教学感受最深刻、最清晰,成功在哪里、失败在何处最有体会,此时进行总结和反思为最佳。否则,时间一久,真情实感就淡化了。

地理教育教学反思篇7

关键词:教学反思专业化教师

自我反思是对自我的重新认识和评价,是对现实生存状况的理性估价和对未来生存方式的展望,是教师专业成长中最重要的品质之一。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两者之间沟通的桥梁,又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心灵上的沟通。自我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要素。教师发展的真正动因来自于教师个体内部,自我反思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一、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

所谓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位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也就是从“普通人”变为“教育者”的专业发展过程。

从本质上说,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师个体在专业上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教师要成为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来拓展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通过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质量,改善教师的社会地位,重新树立教师职业的社会形象,进而实现高教育质量的目的。

二、教学反思与反思性教学

教学反思是指在职业活动中,教师自觉地对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决策和结果进行自我审视、评价、反馈、控制、调节和分析的行为,这也是一种通过提高教师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教学监控能力发展、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具有实践性、针对性、反省性、时效性和过程性。教学反思的根本目的在于让教师指导、掌控教学实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专业发展,促进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发展,并使自己逐渐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他提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反思性的实践者。”美国在教师教育中,为促进新教师的专业成长,要求学校“培养反思型教师,使他们一生都研究教学、探索教学。”英国教育家洛克说:“反思是人们对获得观念之心灵的反观自照,反思是思想的反刍,是对思维的思维。”反思在教师个人成长中具有重要意义,否则即使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1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能有什么改进。”

在我国,较早系统地对反思和反思性教学进行研究的是华东师大熊川武教授。他在《反思性教学》一书中将反思性教学定义为:“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他认为:第一,反思性教学以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因此反思性教学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性质。第二,反思性教学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为动力,表现为:一是人们之所以要反思,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改进教学,这实质上是向更合理的教学实践努力;二是通过反思可以发现新问题,进一步激发教师的责任心,使教师在不断改进教学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第三,反思性教学是全面发展教师的过程。

三、教学反思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反思是教师发展的根本前提,反思是检验,反思是动力,没有反思就没有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师只有不断进行反思,才能对自己和他人的知识、信念、经验等进行深入的拷问和分析,使自己的见识在与他人经验的碰撞与交流中不断升华。诚如美国教育学家克罗韦尔指出:“教育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不是责任感,而是和我们的学生一起去发现新的思维方式。这种探索不仅仅需要各种不同的信息,而且更需要一种全新的认识世界的方式。”

20世纪初,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是第一个从理论上认为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和专业人员,并能在课程开发和教育改革中发挥积极作用的人。杜威早在1910年就明确界定了反思性思维的概念,他主张教师需要将问题解决的科学方法应用于教学,在教学中来检验他们的想法,即教师应当对实践进行反思,并使反思自然而然地成为教学的一部分。实践反思取向教师专业发展理论者认为:教师主要不是通过“接受”知识,而是通过“反思”理解自己的实践,并凭借“实践性知识”来保障自己的专业程度。还有学者指出:教师不仅需要学术理论,更重要的是发掘和提升自己的实践理论,教师在自己实践性理论的基础上与学术理论展开对话,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自己的思维和行动品质,即促进教师个体和集体的专业发展。

在教学实践中,反思是发现的源泉,是改进教学、提高自身能力的最好方法。教师通过反思可以及时发现自己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为日后教育教学改进提供借鉴。有关研究表明:促使新教师转变为专家教师的因素,不是他们的知识和方法,而是他们对学生、自己及自己的目的、意图和教学任务所持有的信念,是他们在教育实践中表现出来的教育机智和批判反思能力。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一种实践性的智慧,而这种智慧一般是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通过自主的学习和具体的行动,不断总结形成的。

国际上的“反思论”教师培养范式,主张教师的成长应该培植起“反思”的意识,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与行为,不断自我调整、自我建构,从而获得持续不断的专业成长。这种培养范式正逐渐成为国际教师教育的主流。当前,自我反思已成为新的教师专业成长模式的明显特色,它被看做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核心要素。

职业教育本身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教师的个人实践理论要通过教师的教学反思来形成。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反思,体现了教师的自主能动性,将教师“学会教学”和学生“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高教学实践合理性,这是教师实现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和重要体现。

四、教学反思策略

教师教育教学的实践反思要为教师专业成长服务,可以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进行反思流,教师自我反思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微型教学

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也称为“微型教学”“微观教学”或“小型教学”等,指以少数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20分钟)尝试进行小型的课堂教学,可以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微型教学使教师更加直接和深入地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增强了改进教学的针对性,因此往往比正规课堂教学的经验更有效。教师在课后根据专家和同事的评价建议,包括对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和学生的表现以及教学的成败进行理性的分析,能有效地促进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2.日记反思

日记反思是教师将自己教学实践的某些方面,连同自己的体会和感受付诸笔端,是实现自我监控最直接、最简易的方式。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建议:“每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写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反思日记是教师教学重要的思想积累、材料积累、经验积累,它能为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提供第一手的材料,教师可在此基础上进行批判性反思、分析和评价,以此来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工作,促进专业发展。

3.教育叙事

教育叙事是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叙述教育教学中所发生的真实事件的一种文体写作。教师开发教学案例的过程,就是教师记录与反思自己教学心迹的过程。教师撰写、开发和描述教学案例本身,就是在捕捉教育教学问题,激活问题的背景知识,改进教学行为,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反思意识与研究能力。教师在日常教学生活中,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反思、研究,记录成叙事研究报告,能够真实、深入地反映教育研究的全过程和作者的思考。

4.听课观摩

观摩别人的公开课,分析别人的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反观自己的教学行为,是教学反思的一条重要途径。对这些典型的剖析可以为教师提供活生生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方法的范式,从中感受与学习不尽相同的授课内容、组织形式、教学风格,即使观摩不如意的实验课,也可借鉴教训,从而少走弯路。观摩与讨论的目的在于,通过教师之间的相互观察、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来提高教学水平。教师在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时,往往局限于个人的视野而难以发现问题和不足之处,而同事之间的观摩和讨论可以为教师反思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

5.网络博客

博客具有“在线共享”功能,将学习者与博客上的参与者形成一个社群,相互交流,发表自己的知识和见解,人们在群体的分享和交流中会产生新的认识。博客是一个小型的个人知识管理系统,它方便个人知识的梳理,关注个人发展的进程。对一个学习集体而言,它建构了一个深刻反思和交流的平台。

教师职业的特征决定了教师本身应是一个研究者、反思者。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离开了教研,充其量只是一个教书匠,教师只有依托教研、加强教育教学的实践探索,才能逐渐成长为反思型、专家型的教师,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要想成为一流的剑客,就必须留一只眼睛给自己。”这是日本近代一流剑客官本武藏对其弟子的教导。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留一只眼睛给自己”,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与行为,在科学反思中实施教学,使自我发展和完善变成自觉的行动,才能获得持续不断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刘捷.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地理教育教学反思篇8

提起教育反思,执教于一线的老教师既感到困难,也很困惑,又觉得无从下笔,甚至不知从何处说起,更难于形成系统的教育思想,但是,却有很多教师在教育个案发生时,遇到教学的实际问题时,却能头头是道地说出许多颇有价值的道理,并且谈论着有效解决方法。听完这些后,谁能说他们不会写教育反思?

对于这种教育现象,我就我们教师写教学反思难的问题的症结所在,谈几点看法。

一、教育教学现象发生时,教师大多不能及时地记录下来形成文字,上升到理论,以至于写教育反思时,这些教育现象已忘却或记忆不深,从而导致无话可说。

二、教育教学现象发生时,教师不能及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总结,或只看到现象的表面,从而形成的想法和思想也过于形式化和表面化。

三、教育教学现象发生时,教师虽能及时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但没有找到相应的策略,以至于稍纵即逝的灵感,被白白的消逝了。

下面就教育反思,提几点建议:

一、创造反思环境。学校是教师从事教学的主阵地,良好的反思氛围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可组织多种教研活动,并尽可能提供先进的教学设施,让教师运用各种条件进行反思。

二、提高反思意识。不少中小学教师对反思不够重视,认为出现了问题才需要反思,平时没必要反思。这反映了反思作为教学中的重要因素,还没有引起重视。学校要使教师养成反思的习惯,变外在的反思压力为内在的反思兴趣,就要提高他们反思的意识。

三、增加反思理论知识。很多教师没有进行反思,主要原因是缺乏反思的理论知识,不知道如何进行有效的反思。学校可以组织多种活动,教给教师进行反思的理论和技能。

只要教师能够通过现象找到其本质,并能找出应对策略,及时地记录下来,上升至教育理论,随着时间的推移,教育反思写起来就容易了。实践证明,教育反思对教师的成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地理教育教学反思篇9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反思型教师;障碍

反思型教师是指能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以研究和批判的态度不断分析、反思教育现象,及时调整自己,创造教育新经验,提出教育新思想的教师。[1](226)关于反思型教师的研究,目前大多数研究的重点倾向于中小学教师成为反思型教师的意义、反思型教师的特点以及如何成为反思型教师等方面,但对中小学教师要成为反思型教师应具备的条件一直缺乏关注。这些条件的缺失,可能成为中小学教师向反思型教师过渡的障碍。笔者认为,目前中小学教师在转变为反思型教师过程中的障碍主要在于教师缺乏深厚的教育理论基础、缺乏反思的情感──人格素养、教师的反思能力及教学自我监控能力欠缺。本文拟就这些障碍的现状及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对策。

一、分析

教育理论作为教育实践的研究成果,既来自于教育实践,又高于教育实践。它是在若干教育实践和教育经验的基础上,经过理性的抽象概括而总结出来的带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性精华。由于教育理论摆脱了具体教育实践所具有的偶然性、具体性、时空性等因素的限制,使得它可以突破时空的阻隔,丰富教师的教育文化底蕴,提升教育理论修养,可以给教师诸多的思想启迪和借鉴。因此,教师对教育现象的反思必须有深厚的教育理论基础作为依托。现代教师为获得教师资格证书,都或多或少学习过一些教育理论。但我国师范课程的开设,多年来依旧是教育学、心理学和教材教法这“老三门”,所以教师实际掌握的教育理论比较薄弱。反思性教学要求教师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假如教师对理论发展及其现状的了解只是“蜻蜓点水”,那么教师就很难从教育理论发展的大背景中考虑具体问题,必然限制教师的研究视野,必然导致教师缺乏较强的批判意识、缺少必要的理论语言和研究技术,教师对自身的批判反思不免狭隘和肤浅。因此,中小学教师缺乏深厚的教育理论基础作为反思的依托,也就妨碍了教师反思进程的深入和反思结果的交流。

反思型教师要具备相应的情感—人格素养方面的条件。[1](227)一是情感的开放性。有自我开放、谦恭的胸怀,才能够接纳不同意见。二是情感的敏感性。反思的前提是对自身教学工作状态的敏感,教师的工作状态反映在教学过程中、在师生关系交往中,教师需要正确地体察学生,体察自己的情绪并加以适当调整。三是情感的驱动性。对教师工作的研究不同于对学术、专业本身的研究,这种对经验的反思具有明显的具体情境性和个人特征。反思的基础是自我认知,反思的结果是对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的调整,所有这些都需要反思者在情感上的自愿、意向上的趋近。因此,要成为反思型教师不仅需要深厚的教育理论基础,而且还应具有对自己的教学工作状态有反思、研究、改进的胸怀和敏感意识,以及对教育的社会价值、个人价值等更广阔的教育问题的探究处理的主动性。然而,传统的教师只是用别人设计好的课程达到别人设计好的教学目标的知识传授者,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线性的传授方式,限于程序性的一套方法或技术,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缺乏关注,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缺乏反思。这种按部就班的教学反映了教师回避批判反思的心态,意味着教师满足于按部就班的教育方式提供的安全感,意味着教师丧失持续发展的动机。

教师的反思是教师以自身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决策、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自我觉察水平和教育教学监控能力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重要条件。反思的前提是教师对自身教学工作状态的敏感,而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在提升教师反思的敏感性上有重要作用。但目前教师的教育教学监控能力有待提高。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主要指教师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这种能力一般分为三方面:一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事先计划和安排;二是对自己实际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和反馈;三是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和有意识的自我控制。[2]目前教师课堂教学监控能力方面存在的较突出的问题有:缺乏自我分析、导致教案设计盲目;缺乏自我反馈,导致信息交流渠道闭塞;缺乏自我检查,导致教学行为中的失误得不到及时纠正;缺乏自我校正,导致教学过程随意性大;缺乏自我强化,导致教学程序设计不能扬长避短。

二、对策

(一)加强教育理论学习

教育理论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有助于提供与自己的想法不相和谐的具有启发意义的因素,动摇自己已经设定的舒服的教学框架和假定,可以冲破自己熟悉的封闭圈的束缚,避免理智上的停滞和行动上的固步自封。要成为反思型教师就必须强化教师反复学习、运用教育理论的过程。在该过程中,教师要自觉地将教育理论知识纳入到自己的思维体系中,并据此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形成自己的教育观念。然后,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对所碰到的问题作多维度的理论分析,并反思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教育信念,直至自己的教育实践越来越能做到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中小学教师的理论学习可以通过两种形式:一是已学理论的再学习;二是新理论的学习。如今,知识发展的动态性增强,知识的产生不再是线性的,而更多的呈现跳跃甚至是无序的态势。学习的目的在于建立和完善内部的学习条件,以保证新的学习顺利进行,新的知识顺利获得。教师的学习应是一种高级的发现式的和自我提升式的学习,涉及观念的发展、可能性探讨以及对不定性的应变能力的训练。教师的理论性学习重要的是把公共教育知识转化为教师个人的教育知识,也就是要实现公共教育知识的个体转化。个体化的方式可以通过体悟使知识观念化、通过试用使行为习惯化,还可以借助反思使知与行一致化,这是公共教育知识个体化的强化手段。通过前两种方式,公共教育知识得到了初步的个体化,但考虑到个体化后公共教育知识并不一定与自己的工作环境、具体的教学情境和自己的教学风格相协调,这就要求教师的反思要围绕是否出现了认知失调现象、个体化的知识与行为是否和谐一致、个体化的知识是否能解决身边的问题、知识的量是否充足等,使自己的知与行达到和谐境界。教师通过与理论文献的对话,在获得深厚理论底蕴的同时,不断实现自我理解、自我反思和持续成长,通过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有效地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

(二)完善教师的人格特征

首先,要求教师具有批判性人格。教学中教师不应以经验者自居,而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现象、问题,要求教师具备并不断发展改革意识,清除循规蹈矩、畏缩不前的保守思想,从改革的视角去看待早已习惯、甚至被视为传统的教育模式。在此基础上对自身的行为、出现的问题、积累的经验进行反思和批判性总结。教师要科学地、一分为二地评判过去,既要总结好的一面又要找出自己不足的一面,避免陷入自己的意图框架和视野之中不能自拔。其次,开展反思性教学还意味着承认自己知识和观点的局限性,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谦虚。谦虚使教师懂得学习是不确定的探寻过程,使教师把自己当作是一个不断被塑造的人,因而要避免保守和自我封闭,而应以一种开放的心态来接纳新思想,除了给教育领域的新生事物以道义上的支持,还要为其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发展环境。再次,教师自身要有渴望发展的动机。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教师的发展需要外在的支持与帮助,更需要教师自身渴望进步与持续发展的愿望,这种愿望是教师行为的内在动力。有了渴望发展的动机,在认识上,教师才能充分意识到反思对自己的专业成长的重要价值;在实践上,教师才能运用反思策略持续进行反思实践,才能自觉养成反思的习惯,使反思成为教师自己的生活和存在方式。

(三)提高教师的自我监控能力

教学监控能力是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以教研活动为载体,采取多项干预是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监控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实践中对教师较有效且易开展的干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诊断性干预,即通过听课,对教师在教学行为上所表现出来的弊病进行分析归因与诊断;反馈性干预,即借助录音录像等反馈技术开展教师自我反思性反馈,或开展教师间相互听课,进行同行探讨性反馈,或邀请师范大学、教研室专家进课堂听课,进行专家诊断性反馈,或运用公开课课后评课讨论进行会诊性反馈;指导性干预,即教导处、教研室成员进课堂听课,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指导,或利用公开课教师间相互听课活动,进行同行指导;示范性干预,即通过外出观摩学习,邀请名师示范讲课、观摩特级教师课堂教学录像等活动,激励教师学习内化、移植应用;迁移性干预,即开展听课学习,促使教师逐步把他人监控能力强、教学效果佳的成功教学行为和方式迁移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去。或开展借班上课,外出学习,教师上汇报课等,激励教师将具体的教学情境迁移到相同或类似的其他教学情境中。通过教师自我反馈、专家反馈、学生反馈和同行反馈等反馈干预,能培养教师的自觉意识和教师对教学活动的自我评估的习惯和能力。通过运用教研活动中的同行指导和专家指导等指导性干预,能逐步培养教师对自己教学过程的校正和控制的方法、技能。通过运用校研活动的公开课、示范课等示范性干预,能帮助教师将以往的、他人的教学监控经验有效地移植应用于自己所从事的教学活动中去,能培养教师的迁移能力。随着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逐步的提高,必然会提升教师对自身教学工作状态的敏感,提升教师的反思能力。

参考文献

地理教育教学反思篇10

关键词:反思性的涵义反思意识反思性教学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行。”当前,要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就必须提高教师的素质,尤其是教师的反思性特质。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当今世界,反思意识已成为学术界的重要特征。在教育领域,反思性教学已成为一种潮流,其实质是唤醒教师的自觉能动性和创造性,促使教师不断追求教育实践的合理性,让教师学会教,学生学会学。因此,近年来在欧美教育界反思性教学备受重视,被看作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个体成长的重要方式。为此,教师应以科学的精神,以研究者的姿态,在不断的反思中自觉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实践,探索教育规律。这既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也是促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前提条件。

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学生的自主发展有赖于教师的自主发展,而教师的自主发展则要求教师学会反思。只有不断进行反思的教师,才有可能从“技术型”教师转变为“反思型”教师,进而发展成“创造型”教师。学会反思并运用于实践,是反思性教学的重要方法。

叶澜教授也曾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们应该深深得感受到反思对于我们快速成长的重要性。

一、“反思性”教学的涵义

反思性教学也称之为反思性教学实践,是指一种回忆、思考、评价教学经验的活动或过程,它是对过去教学经验的反馈。《朗文语言教学与应用语言学词典》将反思性教学解释为:教师及师资培训的一种方法,它以这样一种假设为基础,即教师通过批评性地反思他们的教学体会可以提高他们对教学的领悟能力和自身的教学质量。反思性教学是探索和反思教师课堂教学经验的一种手段,是教师进行自我观察、自我评估、同伴观察的有条理的方法。反思不仅将教师本人的所做和所想联系起来,更是一个互动过程,是与同行和学生,甚至家长、社区互动的过程(Bartlett,2004)。Zeicher(1994)认为,反思教学就是从反思和描述教学的思想和活动中,获得教师未来发展的目标与能力。

所谓“反思性教学”,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反思性”教学就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对自身的教学行为不断进行反思的一种行为,是对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进行批判地、有意识地分析与再认知的过程。它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积极关照自身的教学行为和具体的教育情境,以开放的心态接纳不同的观点,从多个角度积极思考问题、研究教学活动,并对自己的选择与行为负责。

二、“反思性”教学的一般步骤

一般认为,“反思性”教学是一个循环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对此,国外许多学者也对此进行过探讨。例如,伊比认为:“反思性”教学包括如下步骤,它们形成一个循环:教师观察课堂情况―提出问题―收集资料―作出判断―考虑备选策略―思考计划怎样实施―将计划付诸行动。波拉德等人认为,该过程一般包括反思、计划、准备、行动、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和评价资料等步骤。

从以上两种比较典型的步骤来看,“反思性”教学的这一循环过程具有探究取向,即以具体问题为起点,针对该问题展开探究与反思,最后解决问题并将改进的计划付诸行动。由此看来,反思起源于问题情境。这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是反思的起点,这些困惑和问题是反思的起点,这些困惑和问题为反思性教学提供了可能。因此,对问题的认识和反思是反思性教学的第一步,只有先澄清问题、界定困难,才能使“反思性”教学具有明确的目的。接下来就要拟定反思的计划,为反思和探究做好准备,并开展行动。最后对这些资料进行批判地分析和评价,这样,教师才能作出理性的判断和选择。在这样一个循环或螺旋式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动态的反思与行动对其教学实践进行管理、评价和修正,从而不断提高教学实践水平。反思性教学关注自我反思,教师能够对自己的教学价值观、哲学观进行修正,使之更好地适合于教学情境,其教学实践水平也呈现螺旋式向上的趋势而得到提升。

三、增强教师自觉反思意识和能力的途径

(一)对课堂教学的自我反思

教师在每堂课结束后,要进行认真的自我反思:思考哪些教学设计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哪些精彩片段值得仔细咀嚼,哪些突发问题让你措手不及,哪些环节的掌握有待今后改进等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记录有关数据,收集必要的材料,坚持写反思日记,做学生进步档案,并根据教学情况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借助的手段有做反思笔记、做学生进步(退步)档案等等。

1、学生的反思录。(表格略)

2、学生进步(退步)档案。(表格略)

3、教师反思日记的应用。(表格略)

(二)在学习中自我反思

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与思考有助于教师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奠定教学活动的理论基础。在理论的指导下,教师的教学实践水平才能不断提高。同时,对理论的思考也有助于教师积极将外部教育教学理论转化为现实的教育教学实践。

教师既是教学实践的主体,又要对教学理论的发展做出贡献。进行教学研究是教师理解前沿的教育教学理论、反思自身的教学实践并提出新的教学理论和观点的重要途径。积极进行教学研究有利于推进反思性教学。通过理论思考和教学研究,教师得以更有效地进行教学反思,提高批判及反思的能力,从依赖经验的经验型教师转变为更为睿智、专业上更为成熟的反思型教师。

(三)在借鉴中自我反思

注重老师之间的合作与对话是反思性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反思并不仅仅是“闭门思过”,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也是进行反思教学的重要途径,这是由教与学的社会性本质所决定的。通过观摩别人的教学,分析别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可以为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提供新的视角。这样可以拓展思路,吸取他人的经验教训,少走弯路。别人成功的教学就是自己学习的榜样,观摩别人的教学并参与讨论是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

观摩和讨论都是相互的、参与性的,你可以观摩别人的教学,也可以邀请别人观摩你的教学并指出不足,提出改进意见。进行有效的观摩和讨论需要教师做有心人,做负责人,做关于思考和批判的人.

(四)在新课程标准下进行“反思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