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简单的理财方法十篇简单的理财方法十篇

简单的理财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59:58

简单的理财方法篇1

关键词:财务报告;质量;作业简化

财务报告是企业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的晴雨表,其质量一直是财务报告使用者关注的焦点。财务报告及其质量的生成离不开财务报告编制作业,规避财务报告编制作业本身因素对财务报告质量的不良影响,有助于保证和提高财务报告的质量。

一、财务报告编制的流程及作业

不同企业的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不同,其财务报告编制流程也有所差异,通常情况下,企业财务报告编制流程包括制定财务报告编制方案、确定重大事项的会计处理、清查资产、核实债务、结账、编制财务报表及附注、编制合并报表(如有)、编写财务报表说明书、编制完整财务报告、审批财务报告等环节。

各财务报告编制环节层层细分形成具体的作业。比如结账环节包括核对账簿、检查账务处理、调整账项、审核确认、实施关账和结账操作等作业;编制财务报表及附注环节包括制定编制分工表、汇总编制、校验审核、编制附注、审核,更正上报等作业。这些作业还可进一步细分为更低层次的作业。

二、财务报告编制作业简化的含义及目的

企业财务报告编制流程包含的所有作业统称为财务报告编制作业。从财务报告编制情况及结果来看,编制作业越复杂或作业量越大,犯错的概率就越大,财务报告质量问题就越易发生编制作业越简单越容易掌握,作业人失误的概率就越小;编制作业量越小,在减少作业人差错的同时,还能使其有更多的精力时间放在关键的质量管理环节。

本文将财务报告编制中的作业简单化和作业量减少统称为作业简化。由此可见,这里所指的作业简化不是偷工减料,而是为保证和提高财务报告质量,将编制作业进行简单化处理降低其操作难度或将其作业量减少。

三、财务报告编制作业简化的建议

1.财务报告编制作业简化应满足内部控制要求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是企业为保证财务报告合法合规、真实完整,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续与措施的总称。财务报告编制内部控制作业均应融入到编制作业中,各环节授权批准、日常信息核对、数据真实性及可靠性控制、稽核控制等关键的内部控制作业均不得在作业简化时删减。

2.财务报告编制作业简化的思路

在满足内部控制要求的基础上进行作业简化,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将财务报告编制过程中涉及的作业活动进行界定,梳理各项作业及作业间的衔接。

(1)作业分解

将财务报告编制流程的各环节细分为作业,再将复杂的作业层层分解,甚至细分为相互联系的任务,使岗位编制作业的复杂程度降低,操作难度降低,发生质量问题的几率也由此降低。同时,财务报告编制作业的分解也便于编制流程的细化、标准化,使各项编制作业的岗位固定、责任固定,实现岗位、程序间相互制约,进一步保证财务报告质量的实现和提升。

(2)作业清简

观察并分析各项财务报告编制作业,剔除重复、多余、不必要的编制作业,删除或简化部分底稿表格、整合作业减少编制步骤等,通过减轻财务报告编制工作量,在减少人为差错的同时,释放人工使其有更多的精力关注财务报告的质量管控。

(3)信息技术辅助

清理财务报告编制作业,分析哪些作业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代替人工。比如财务报告源数据的采集、加工、表内平衡关系、表间勾稽关系的审核等作业,考虑适当使用信息技术,在提高编制效率、减轻编制工作量的同时,减少失误和缺陷,提高数据采集、整理、分析、处理、审核的准确性。

(4)作业能力提升

作业人执行能力越强,作业相对于他而言就越简单,这是相对的作业简化。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促进作业人的业务知识积累,提升判断、分析、编审财务报告的能力。对于无法胜任相关编制作业的人员,除了加强培训提高其技能外,还可以考虑适当调整其作业内容或进行岗位轮换。相对于作业人简化了作业、减轻了编制难度,也降低了错误发生的概率。

(5)区别对待

将财务报告编制作业区分为常规性与非常规性作业。将企业财务报告编制主要流程涉及的作业以及通常发生的作业列为常规性作业,其他列为非常规性作业。对于常规性作业应将其操作规范化,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时调整;而对于特殊业务或特别事项(如投资、合并、清算、分立)等非常规性作业应特别对待,增加质量管理关注度,减少差错。

简单的理财方法篇2

一、财务预警模型的分类简介

(一)单变量模型

单变量模型是指运用单一变数,用个别财务比率或现金流量指标来预测财务危机的方法。fitzpatrick最早研究发现,出现财务困境的公司其财务比率和正常公司相比有显著的不同,从而认为企业的财务比率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并指出财务比率分别对企业未来具有预测作用。beaver在此基础上用统计方法建立了单变量财务预警模型,发现债务保障比率对公司的预测效果较好,其次是资产收益率和资产负债率的预测效果。另外,日本的田边升一提出了利息及票据贴现费用的单变量判别分析方法,以利息及票据贴现费用的大小来判断企业正常与否,从而也可对企业起预测作用。

(二)多变量模型

多变量模型就是运用多个财务指标或现金流量指标来综合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预警模型,进行财务预测。按所建模型是否具有动态预警能力、财务预警系统是否易于修改和扩充,多变量模型又可以分为静态统计模型和动态非统计模型。

1.静态统计模型。①线性判别模型。多元线性判别模型是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中的判别分析建立起来的,它是根据一定的样本资料,建立判别函数、确定判定区域,以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预测。这种模型以美国atlman教授的z模型最具代表性。②主成分预测模型。该模型也形成一个线性判定函数式,其形式类似判别分析模型。不过该模型是运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方法,通过提炼综合因子形成主成分,并利用主成分建立起来的。我国学者张爱民、杨淑娥等分别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预警模型进行过研究。③简单线性概率模型。该模型是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起来的,其形式是:y=c+β1x1+β2x2+…+βkxk。其中:c、β1、β2、…、βk为系数;x1、x2、…、xk为k个预测变量,即财务指标;y为企业财务失败的概率。该模型以0.5为危机分界点,y值越大,企业发生财务失败的可能性越大,y值越接近于0,说明企业财务越安全。④logit模型和probit模型。它们也分别叫作对数比率模型和概率单位模型,都属于概率模型,是在克服简单的线性概率模型的基础上并分别用logit和probit概率函数建立起来的。logit模型的形式为:ln[p÷(1-p)]=α0+β1x1+β2x2+…+βkxk。其中:p取值为0、1;p为概率;x1,x2,…,xk为k个预测变量,即财务指标;α0、β1、β2、…、βk为系数。probit概率模型的预测效果一般与logit模型预测的效果相差不大,在此不多加介绍。

2.动态非统计模型。动态财务预警模型主要是把人工智能中的归纳式学习的方法应用于财务危机预测。目前,这种方法中最常用的是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在神经网络模型中,当输入一些资料后,网络会以目前的权重计算出相对应的预测值以及误差,而再将误差值回馈到网络中调整权重,经过不断地重复调整,从而使预测值渐渐地逼近真实值。当应用此网络到新的案例时,只要输入新案例的相关数值,神经网络就可以根据当时的权重得出输出值即预测值。神经网络分析是一种并行分布模式处理系统,具有高度的计算能力、自学能力和容错能力。该模型由一个输入层、若干个中间层和一个输出层构成。案例推理法是近年来才被尝试应用于财务危机预测上的一种动态非统计模型方法。它是一种依循经验来推理的方法,就是以过去发生的案例为主要的经验依据来判断未来可能发生的问题,是一种典型的“上一次当,学一次乖”的推理方法。当输入一个新的问题到案例推理法系统,该系统会在从现有的案例库中搜寻相似的案例,判断新案例的类型。案例推理法的关键步骤就是根据相似性演算法测算出案例之间距离,再转变为案例之间的相似度,由相似度选取最相近的案例,据此进行推理判断。

二、各类财务预警模型的比较

(一)单变量模型和多变量模型的比较

1.单变量模型方法简单,多变量模型方法较为复杂。单变量模型只对单个财务比率进行分析考察,观察企业发展变化趋势,据此来判断企业财务状况,不需要进行复杂的计算。而多变量模型均同时选取多个财务指标或现金流量指标,再通过一定的方法进行综合分析,模型的构建涉及多种方法和理论,操作比较复杂。

2.和多变量模型相比,单变量模型分析存在较多的局限性。①不同的财务比率的预测目标和能力经常有较大的差距,容易产生对于同一公司使用不同比率预测出不同结果的现象。②单个指标分析得出的结论可能会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如通货膨胀等的影响。③它只重视对个别指标影响力的分析,容易受管理人员粉饰会计报表、修饰财务指标、掩盖财务危机的主观行为的影响,以致模型判断失效。而多变量模型由于综合考虑了反映公司财务环境包括财务危机状况的多个方面的因素,反映的是基本的和整体、全局的状况,因此能比单变量模型更好地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

(二)静态统计模型和动态非统计模型的比较

1.建立模型的方法。两者在建立模型的方法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别。静态统计模型均是在利用统计数理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起来,如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中的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计量经济中的回归分析等。这些模型的建立均有一定的统计理论依据,均涉及到判定区间的确定和误判率的估计问题,并且建立的一般是线性模型。而动态非统计模型不是依据统计理论,而是利用人工智能中归纳式学习的方法建立起来的,整个分析及预测过程就好像是人类学习及思考一样。它是一种自然的非线性模型。

2.模型建立的假定条件。静态统计模型的建立一般都对样本数据的分布作一定的假设,并以假设作为前提条件。如,多元统计分析中的数据正态分布假设、协方差矩阵相等假设、简单线性概率模型的二项分布假设等。一般来说,只有在这些假设条件基本得到满足的情况下,才能保证静态统计模型预测的准确性。另外,静态统计模型的建立是以对数据之间的关系已有清醒的认识为基础的,一般假定各变量之间为简单的线性关系,并且比较注重数据本身的完整性及一致性。而动态非统计模型一般没有数据的分布、结构等方面的要求,适用于非线性关系的数据并对数据的缺失具有相当的容许性,基本上能处理任意类型的数据。

3.是否具有动态预警功能和容错性。静态统计模型只是根据以前的样本资料建立起来的,样本资料一旦确定,便难以再予调整,除非重新建立模型。随着财务状况的发展和财务标准的更新,这种按照以前的资料、标准建立起来的模型难以对已经变化了的财务状况作出准确的预测和判断,即这种模型不具有动态预警能力,不易修改和扩充。并且,静态统计模型对错误资料的输入不具有容错性,无法自我学习和调整。而动态非统计模型具备随着不断变化的环境进行自我学习的能力,随着样本资料的积累,可以定期更新知识,从而实现对企业危机的动态预警。并且,由于动态预警模型具有高度的自我学习能力,对错误资料的输入具有很强的容错性,因而更具有实用价值。

4.实际应用。动态模型如神经网络模型等的分布是自由的,当变量从未知分布取出和协方差结构不相等(企业失败样本中的常态)时,神经网络能够提供准确的分类。但是,它在实际运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模型的拓扑定义、网络架构的决定、学习参数以及转换公式的选择等比较复杂和难以确定,其工作的随机性较强,非常耗费人力与时间,而且其在决策方法中表现得像一个黑匣子,以致对它的接受和应用都较困难。另外,这种模型要求拥有大量的学习训练样本以供分析,如果样本数量积累得不足、没有足够的代表性和广泛的覆盖面,则会大大地影响系统的分析和预测的结果。altman(1995)在对神经网络法和判别分析法的比较研究中得出结论:“神经网络分析方法在风险识别和预测中的应用并没有实质性地优于线性判别模型”。而传统的统计模型发展得比较成熟,计算也相对简单,应用也较为广泛。并且某些统计方法,如:logit、probit模型对数据是否具备正态分布、两组协方差是否相等也没有要求,常用的判别分析中的距离判别方法也可以在两总体协方差矩阵不相等的情况下使用。因此,目前在财务预警模型方面仍然以传统的统计方法为主,而动态模型尚不够成熟,对它的应用仍处于探索、实验阶段。

(三)各种统计模型之间的比较

1.各种统计方法本身功能的比较。判别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属于多元统计分析,其中,判别分析方法主要研究在已知研究对象分成若干类型并已取得各类样品观测数据的基础上,如何判别一个新样品的归类问题,即判别分析的宗旨就是判断新的案例的类别。主成分分析方法的主要功能是为了解决样本数据中指标个数太多以及指标间信息存在重复的问题,其作用有两个:一是降维,二是减少信息的重复,从而使分析简化。简单的线性概率模型和logit概率模型都属于回归分析方法,其目的是研究模型中各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之间的特定的关系,尤其是数值关系。所以,若只从各种方法的主要功能来说,利用判别分析方法建立财务预警模型是最适当的,因为这种方法就是研究类别归属问题。

2.各种统计方法建立财务预警模型的比较。判别分析方法的核心就是根据距离的远近来判断样品的归属,通常形成一个线性判定函数式,据此判断待判企业的归属。一般要求数据服从正态分布和两组总体间协方差矩阵相等。主成分分析方法主要是对多维财务指标进行综合、降维,然后给各综合指标赋予一定的权值再进行综合分析,形成一个判分式,根据财务正常企业和财务失败企业各自得分情况形成判定区间,计算出待判企业的得分,据此加以判断。

简单的理财方法篇3

××年月,我区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全区××家预算单位全部纳入国库集中收付范围。全区已全面实施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目前,国库集中支付业务流程顺畅,手续简便,支付规范,改革取得了实质性成效。

一、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建立一个体系。建立由国库单一账户、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财政零余额账户、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和特设专户构成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所有财政性资金全部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收入直接缴入国库单一账户和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支出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直接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商。

(二)采取两种形式。区别不同类型的财政支出,实行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两种方式。统发工资、政府采购支出及其他单笔资金超过元的支出,实行财政直接支付;其他零星小额资金支出,通过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实行财政授权支付。

(三)坚持三个不变。一是不改变预算执行主体地位。人代会批准的预算由各部门执行和组织实施,各部门预算执行主体地位依然不变。二是不改变资金使用权限。部门执行人代会审议通过的预算时,只要符合预算内容,资金的支配权和使用权都由各部门掌握。三是不改变财务管理权限。此项改革是对财政资金运作方式的根本改变,技术性、政策性、操作性都很强,必须大力提高各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预算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履行的职责和权限,改革后不仅不会削弱,而且还要加强。

二、改革的基本作法

(一)设置机构,配备人员为改革搭建工作平台。建立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是对财政资金的账户设置和收支缴拨方式的根本性变革,是一项十分庞大和复杂的系统工程。是财政四项管理制度改革中最关健的一环,必须要搭建良好的工作平台,保证改革的顺利实施。一是设置机构。按照改革的要求,经区编委批准成立了“国库股”和“国库收付中心”。“国库股”负责全区预算执行的监督、管理。“国库收付中心”为财政局二级事业单位,专门负责改革的各项具体业务工作。二是配备人员。在未增加人员编制的前提下,从财政局抽调名年轻干部充实到国库收付岗位。

(二)领导重视,部门配合为改革提供坚实保障。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工作阻力大,困难多,必须依靠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依靠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为改革的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基础。一是领导重视。区委、区政府对此项改革非常重视,先后多次召开区委常委会、区长办公会等,专题听取工作汇报、研究解决改革中疑难问题,始终把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拿在手里,放在心里,作为源头治理腐败、整顿规范财经秩序、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成立了财政四项管理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改革的各项工作,听取工作汇报,协调各方面关系。二是部门配合。成立以副局长为组长,各业务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改革工作专班,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就改革事宜进行研究、讨论、协商,集思广义,解决了改革中的一个个疑难问题。建立协调机制。定期召集纪检监察部门、审计部门、银行和预算单位进行座谈,研究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中加强协调配合的方法和措施,解决国库集中收付业务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三)建章立制,规范账户为改革夯实基础。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是一项新事物,必须制定科学规范的方案,作好扎实的基础工作,确保改革的稳步推进。一是建章立制。没有规矩不成方园,改革必须制度先行。按照省、市要求,结合我区实行,制定了较完善、规范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确定我区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主要内容、方法步骤及实施范围等,经区委、政府研究同意,由区政府批转执行。同时,在学习借鉴先进管理办法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先后制定了《零余额账户管理办法》、《资金支付管理办法》、《银行清算实施办法》、《会计核算暂行办法》等一系列配套制度。二是规范账户。国库集中收付改革的关键在于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必须对所有的银行账户进行清理,摸清家底,掌握情况。我们对全区所有单位的银行账户进行了清理归并,按照改革的要求,建立了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确保了各项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支出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支付到商品、劳务供应商。我们对财政部门内部银行账户进行了进一步规范,将扶贫、国债、社保、粮食直补、项目建设、政府采购等专户移交到国库股和国库收付中心统一管理、集中支付,实行严格的指标核算与资金核算分轨运行,确保了财政专项资金的专款专用和效益的进一步显现。同时,实行严格单位银行账户开户财政审批、备案制度,执行严格的审批、备案程序。

(四)加大投入,建立系统为改革提供技术平台。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任务复杂、技术性强需要以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为支撑,在各级领导的重视支持下,先后投入资金××余万元为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奠定了物质基础。一是投入××余万元用于国库收付大厅建设,对多平米的大厅进行装修,购置办公和服务设备。二是投入××余万元用于网络系统建设,通过光纤互联建立了财、税、库高速信息网络。依托计算机和高速信息网络,构建了现代化的财政国库收付平台,基本实现了办公设备现代化、办公手段自动化、数据管理信息化,极大地方便了预算单位和服务对象,提高了工作效率。

(五)简化程序,优质服务促进改革规范运行。一是简化程序。随着财政资金支付方式的改变,预算单位使用资金必须经过计划、申请、支付等环节,改革在带来规范有序的同时,也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预算单位的工作负担,影响了预算单位改革的积极性。财政部门必须不断改进服务手段和方法,规范服务行为和方式,简化办事程序和手续,才能使改革深入人心、取得实效、不断向前推进。我们优化业务流程设计,将国库、预算外资金专户、财政零余额账户和单位零余额账户统一开设在工行,使计划的下达,资金的汇划与清算集中在一家银行,减少了资金汇划与清算的环节,延长了业务受理时间,方便了单位用款。我们使用财政部统一的国库集中收付信息系统实施规范化的网络运行,提高办事效率。我们简化用款计划,用款计划只需分资金性质向预算股和预算外资金管理股申报,减少了申报渠道,简化了申报环节。同时,实行统发工资不报计划;日常经费按月报送计划,月初一次下达;专项资金按项目进度和程序报送计划,随到随批。我们简化政府采购资金支付程序,将政府采购资金的审核权限前移到国库收付中心服务窗口,由国库收付中心直接审核和支付政府采购资金,方便单位办款。二是优质服务。改革必须强化服务意识,规范操作程序,才能取得部门的理解与配合,特别是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是财政资金缴拨方式的根本性变革,预算单位有疑虑、有想法是可以理解的,也是正常的。因此,我们始终坚持加强沟通,简化程序,规范操作,优质服务,努力树造财政窗口形象。我们实行公示制,在大厅设置了醒目的业务流程图。我们实行服务承诺制,推出国库集中支付业务服务承诺。即公开办事程序,将业务流程及办事规则印制在《财政便民服务手册》送发预算单位;实行首问负责制,做到百问不厌,不推诿、不搪塞;提供文明服务,严格执行服务承诺和操作规则,挂牌上岗,诚信服务;受理快速准确,限时办结支付业务,并做到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加强交流沟通,及时反馈单位意见和建议,促进工作不断完善。

(六)严格管理,强化监督确保改革取得实效。通过建立“一个池子蓄水,一个漏斗出水,一根管道直达”的财政资金管理新模式,严格管理单位的分配行为,确保财政资金按照预算的安排使用,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作用,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一是扩大国库集中支付的范围和层次。我们将全部预算内、预算外资金纳入国库集中支付范围,同时将粮食直补、项目建设、拆迁安置等专项资金纳入国库集中支付范围。我们不仅将部门纳入国库集中支付范围,还将集中支付的范围延伸到部门下属的基层预算单位,扩大了监管面。二是提高财政直接支付比例。财政直接支付的比重越高,财政部门对财政资金的控制和监管就越有效。我们对统发工资、政府采购、专项支出及单笔在××××元以上的资金实行直接支付,将直接支付比例由最初的提高到。三是建立国库动态监控机制。强化实时动态监控,提高对预算执行的监控和信息分析,通过与银行配合及时制止预算单位违规行为,变事后监督为事前、事中监督确保财政资金安全、规范使用。

三、改革的主要成效

(一)规范财政预算管理。集中收付,是执行财政预算的过程,财政预算是集中收付的前提和基础,财政预算决定集中收付,没有预算的支出无法实现,大大增强了财政预算的约束力。

(二)增强财政调控能力。通过改革,财政资金集中收付,有效杜绝了预算内资金滥支乱用和预算外资金体外循环的问题,同时,未支付的财政资金集中于国库和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便于预算内外资金“捆绑使用”、综合平衡,为财政统筹管理和运用财力创造了条件。

(三)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改革后收入直接缴入国库和财政专户,支出直接支付到最终用户,减少中间冗长转移过程,过去沉淀在单位的财政资金全部集中,财政部门科学灵活调度,降低了财政筹资成本,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促进财政其他三项改革的规范运行。国库集中收付改革中,支付程序的规范化和信息的细化,要求部门预算必须进一步规范、细化,从而在客观上推动了部门预算改革的完善和提高;国库集中收付改革后,部门所有财政资金都无法规避政府采购程序,财政资金直达供应商,有力地促进了政府采购的扩大和深化;国库集中收付改革的清理账户和归并资金,迫使各单位将所有资金进入财政“笼子”,使“收支两条线”改革更为彻底。

(五)推动依法行政进程。过去,部门和单位间由于行政职能的不同,导致收入分配上差距悬殊,苦乐不均,部门和单位之间相互攀比,想方设法找门路创收,甚至自立项目乱收滥罚,影响极坏。实行改革后,各部门各单位能从财政性资金收支的琐碎事务中解脱出来,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依法行政,各司其职。

(六)源头预防腐败行为。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后,收支更加透明,约束更加有力,执行更加规范,监管更加到位,能够有效地防止过去少数单位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用于机关经费支出,超范围超标准收费,牟取部门利益,私设账外账,用于吃饭招待和发放钱物,个别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违法乱纪、等腐败现象发生。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预算单位适应性亟待加强。一方面,过去财政部门将资金拨付到各预算单位,预算单位什么时候用钱、用钱干什么、用多少钱,可以随心所欲,改革后,单位头一个月就要对下个月的经费开支进行预计并向财政部门报送月度用款计划,没有计划的开支项目财政部门不予支付,部分单位的领导对于从批资金到报计划的转变不够适应。另一方面,改革后,对单位的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单位财务人员要按月编报月度用款计划,用款时,属于直接支付的,要填写财政直接支付申请书,属于授权支付的,要填写财政授权支付凭证,单位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尚待进一步提高。

(二)预算编制难以满足国库集中支付的要求。按照改革的要求,财政部门对预算单位的支付依据是人大批准通过的预算,预算单位根据预算申报用款计划,收付中心依据批准的用款计划支付资金。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几个问题:一是预算编制和审批的时间滞后,不便于年初支出指标登记和资金支付管理。二是部门预算没有完善,有一部分支出没有完全细化到预算科目、单位,支出类型、支付方式也没有划分明确,不能详细的反映财政支出的方向和用途。三是预算追加调整过于频繁,传递程序不够规范和及时,对账困难。四是预算外资金使用无年初预算,指标无法登记管理,带来用款计划和支付内容“失真”

(三)现行专项资金管理与实施国库集中收付改革有矛盾。按照改革的要求,一个单位只能开设一个零余额账户,所有专项资金都只能在这个账户中进行专账核算和管理。但是,现行部分专项资金都有各自的管理办法和要求,特别是要求专户管理,给国库集中收付带来了许多障碍。

(四)软件系统不够成熟难以真正实现数据共享。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预算执行的变革,如果改革后仍无法实现数据共享,改革的效果就会打折扣。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国库集中收付系统、总预算会计系统、非税收入系统和工资统发系统分离,数据不能直接对接和共享,造成大量数据重复录入及对账困难。

(五)资金清算后无法办理业务。实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后,必须进行资金清算,将零余额账户当天冲平。每天下午点半进行资金清算后,单位无法再办理支付业务,不能继续使用资金,给单位用款带来不便。

五、完善改革的建议

(一)改进预算编制方法。一是明确科学合理的公用经费定额标准。二是严格按照部门预算的要求,尽量细化预算支出项目,明确支出类型和支付方式。三是要提前预算编制和审批时间,与预算执行同步,确保预算的严肃性。

简单的理财方法篇4

1.单位管理者对财务分析工作不重视由于科研事业单位是预算单位,大多由国家财政支持部分经费,不是完全的自收自支、自负盈亏的企业,生存与竞争压力小于普通企业,因此作为单位管理者进行各项投资或经营决策时,面临的风险与压力相对较小,也就很难对财务分析工作有足够的重视。

2.财务人员对国家宏观经济环境、特别是科研事业导向不了解,无法做出恰当的评价。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对科研事业的研究方向有不同的侧重点,如果不充分了解经济政策的导向,就无法将单位自身业务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相联系,在做财务分析时,容易简单停留在财务数据的层面上,就数据论数据,分析报告仅仅是财务数据的简单罗列,无法得出准确的分析结论,也就很难成为单位决策的依据。

3.财务人员进行财务分析时,不区分分析报告的阅读对象,对阅读对象的具体需求不了解。由于财务人员在分析时不区分具体的阅读对象,不能为不同的阅读对象提供不同的分析内容,也不了解不同阅读对象的具体需求,这就使得财务分析工作虽然耗时耗力,但是分析报告的阅读者不需要的信息太多,而需要的信息又不足,无法发挥财务分析的作用,不能给阅读者提供有效的服务。

4.财务人员撰写的财务分析报告用语太专业,不易阅读理解。财务人员在进行财务分析时,通常对各项数据列示得很详细,分析报告撰写得很数据化、专业化,只有具备相当财务知识的人才能看懂,甚至有的内容仅参与财务分析的人员能够看懂,不参与财务分析的人员也无法明白各项数据代表的具体业务内容。财务分析报告不是做给财务人员自己看的,是给分析报告的阅读者,即单位管理者、业务部门负责人等相关人员看的,他们不具备充分的财务知识,无法了解各项专业的财务数据与指标,因此财务分析报告用语不宜太专业,否则不利于报告的阅读者了解与使用。

5.财务分析报告面面俱到,重点不明确。有些财务人员进行财务分析时,所列问题过于全面,从资产负债状况、收入支出情况到单位业务发展情况一一列举,对单位面临的所有问题都进行陈述,这样就导致所列问题过多,使报告阅读者抓不住重点,无法获得报告中的重要问题。另外,分析的问题太多,容易导致分析不够深入,不能阐明深层次的原因,也就无法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因为财务分析不是目的而是手段,财务分析的最终目的是改善单位的经营管理,提高单位的经济效益。财务人员在进行财务分析时,往往忽视财务分析的目的,简单的分析财务数据,不挖掘深层次的原因,这样就不能充分发挥财务分析的作用。

二、科研事业单位如何进行财务分析

1.建立定期的财务分析机制,选择合适的财务分析人员。单位管理者要对财务分析工作有深刻认识,并对该项工作足够重视,指定相应的人员进行财务分析工作。该项工作可以定期进行,如每月或每季度一次,也可以在出现特殊问题时,做一次专项分析。财务分析可以面向单位管理者,也可以面向科研部门负责人,但面对的具体对象不同,其侧重点也必须有所不相同。面向单位管理者所做的分析可以全面一些,但也要突出几个重点问题。面向科研部门负责人所做的分析要与该部门直接相关,与该部门无关的或是单位的整体情况可以不提及或仅作简要陈述即可。只有在单位管理者的重视与参与下,建立长效的分析机制,通过科研生产部门的配合和参与,财务分析工作才能发挥积极作用。

2.财务人员深入科研生产部门,收集所需的基础资料。单位管理者应多让财务人员深入科研生产部门,了解科研生产部门的业务情况、市场情况,参加或观看某项科研业务的试验过程,对科研生产的各个环节有直观的了解。同时,多学习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关注科研生产导向,将单位的科研课题研究方向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相联系,以适应国家的各项政策。只有对国家政策多了解,对单位业务有充分认识,在进行财务分析时,才能充分领会财务数据背后的业务背景,也就能够对经济业务发生的合法性、合理性有准确判断,从而对单位的各项决策提出有效的建议。

3.选择适合本单位的财务分析方法财务分析的主要方法包括比率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比率分析法是企业财务分析工作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而对于科研事业单位来说,由于缺乏可以比较的同行业的比率,这种分析方法受到很大限制。这就需要将上述几种方法结合起来,制定出适合本单位的财务分析方法。可以将二至三种分析方法相结合,具体操作步骤如下:选定某项业务指标,通过连续几年的该项业务指标的变化,找出各年差异所在,分析形成的具体原因,提出改进的措施和建议。单位选择的财务分析方法不是固定的、一成不变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调整与改进,最终总结出一套适合本单位的财务分析方法。

4.明确财务分析的主要内容科研事业单位不同于一般的企业,用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资产周转率等常用指标难以准确全面地反映单位的经营状况,还需要有特定的分析内容。如:科研资产状况、科研生产的发展及盈利能力、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等。

第一,科研资产状况。包括单位资金的流动性情况、科研项目应收账款的回收情况、应收账款的账龄情况、固定资产的存在状况等,这些都与单位的科研生产息息相关。特别是固定资产的存在状况,对单位科研生产影响巨大。科研单位的试验大厅与科研生产的仪器设备,是进行试验研究的硬件,对单位的科研水平有很大影响。在当前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研仪器设备更新换代频繁的情况下,对单位固定资产存在状况的评估显得尤为重要。这就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人员要对科研条件以及科研生产部门的仪器设备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通过定期的调查与分析,对各项固定资产的存在状况做出恰当的分析判断。

第二,科研生产的发展及盈利能力。财务人员需要了解科研业务的具体背景,掌握国家的相关政策导向。通过调查与分析,掌握国家支持哪些行业发展,限制哪些行业发展,结合单位的科研方向,确定哪些研究方向有发展前景,可以做大做强,哪些研究方向已经不适应国家宏观政策,需要减少投入,对单位的整体发展及盈利能力做出适当评价。在此基础上,适时调整单位的研究方向及各科研课题的投入规模,达到最佳的经营效果,增强单位的盈利能力。

第三,科研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管理及执行情况。科研事业单位使用财政补助资金以及承担财政资金科研项目,其支出需要接受上级部门的监督。随着财政资金监督管理的不断加强,单位的财政资金管理成为一项重要课题。如何遵守国家的各项政策,用好财政资金,是当前财务人员亟需做好的工作。财务人员要通过深入分析,找出单位在财政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出相应的财政资金管理办法,按照财政部门的要求合理合法地使用好财政资金。

5.根据阅读者的具体要求,撰写财务分析报告。财务分析报告是财务分析结果的集中体现,必须要流畅、通顺、简明易懂。财务分析报告的阅读者通常是单位管理者或科研部门负责人。在撰写分析报告时避免太专业化的语言,应尽量通俗易懂,有重点的分析领导最关注的问题,对于单位的整体概况做简要陈述即可,因为单位的整体情况,作为单位管理者日常经营管理时已经有足够的了解,不需要详细介绍。对于单位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要深入分析,尽量详细具体,找出可能存在的原因,列出几个可行的解决方案供领导选择。分析报告内容不宜过长,更忌没有重点,根据阅读者的具体情况,抓住主要问题详细阐述。

三、科研事业单位做财务分析还需要注意的问题

简单的理财方法篇5

1.1对于建立的表格进行编辑、访问、检索等操作非常方便,因为它是以表格的方式处理数据的,还可以像数据库一样对所记录的信息进行修改、添加、删除、排序、查询等处理。

1.2excel软件提供了很多的财务函数功能,财务函数可以进行平常的财务计算,如,确定贷款的支付额,投资的未来值或净现值,以及债券或息票的价值。这些财务函数可以分为:投资计算函数、折旧计算函数、偿还率计算函数、债券及其他金融函数。可以用在数据统计、数据分析等方面,这些财务函数为财务数据分析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条件。

1.3生成图表样式多,并且直观、立体,使财务数据一目了然;并能自动生成二维或三维统计图表类型,这些统计图表能随着数据源的变动而变动,适用于财务分析工作。

1.4完全支持oDBC标准,可以使用户方便的与其他数据库系统(dBaSe,Foxpro,Lotusl-2-3,access等)交换数据信息。1.5可以与其他会计电算化应用程序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且支持oLe技术,oLe即——objectLinkingandembed-ding(对象链接与嵌入);oLe对象实际上就是把其他的程序原封不动的拿来使用;使用oLe的技术,可以使一个应用程序与其他应用程序合作,以产生包含有不同种类对象的复杂文档,文档中所包含的对象容易被用户所操作使用。

2、下面就eXCeL在财务工作中的应用从两个方面做一下介绍

2.1从实践应用层面谈eXCeL在财务工作中的应用领域.

个人觉得:从实践应用层面看,财务人员运用eXCeL的领域大致可分为三个:

2.1.1eXCeL在财务会计中的运用。

在这个层面上,是对excel电子表格软件基本功能的使用,如数据输入,公式填充,条件格式,查找和替换,有效数据,数据的自动筛选,分类汇总,合并计算和简单的数据透视表和图表功能的应用。涉及的函数,一般仅限于常用的10个左右的数量,而很少涉及数组公式。例如:根据我国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应当对所有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费用。一般来说,企业在用的固定资产(包括经营用的固定资产、非经营用的固定资产和租出去的固定资产等)均应计提折旧。具体范围包括:房屋和建筑物;在用的机器设备、运输车辆、电器设备、季节性停用和大修理停用的设备;以及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和融资租入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等。固定资产计算折旧,需要每个月进行一次,但由于工作量大,在手工处理方面繁琐。为了简化计算过程,可以将固定资产进行类别的划分,首先计算出每一类固定资产的月折旧额,然后再加以计算出所有固定资产的每月折旧额。但这种计算方法大大减少了折旧费用的准确性,如果采用计算机就可以很容易地解决这个问题了。excel函数中主要有四个函数可以用来计算固定资产折旧。可用于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1)直线法SLn;(2)双倍余额递减法DDB;(3)固定余额递减法DB;(4)年数总和法SYD。通常,使用excel在财务会计中的应用实际上是将excel用于日常的会计核算,主要的目的是帮助会计人员提高工作效率。每个人都有体会,很多会计基础工作,有的财务人员需要花一个星期才能做好,但是有的财务人员只需三小时,这中间就是效率的差异问题。

2.1.2eXCeL在管理会计中的运用。

在这个层面上,我认为不能没有excel电子表格软件在中、高端功能中的应用,如数据透视表及图表的高级应用,高级筛选,单变量求解,模拟运算表等,有时可能会涉及到需要写一个简单的宏代码或自定义函数和数组公式的应用。用户可能经常会制作一个全面的解决方案,整合excel电子表格软件的各个功能。而将excel电子表格软件应用到管理会计中,实际上就是运用eXCeL让数字自己开口说话,为用户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决策支持,能够解决工作效率问题。

2.1.3eXCeL作为企业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家众所周知,构成大型企业信息系统的核心是eRp系统,但是eRp系统不是万能的,企业信息系统好比是我们国家的交通网络,eRp系统好比是这个网络中的干线(如高铁和高速公路等)。但我们的出行很多时候不能寄希望于我们的目的地位于高铁车站附近。所以在主干线之外,还需要修建很多国道,省道,乡道,这样才能做到对老百姓出行的全方位支持。企业信息系统亦是如此,单靠eRp系统里提取出来的数据就能够直接为管理决策服务,本人认为是非常不现实的,所以eXCeL第三层次的应用就是作为企业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eRp各个模块相辅相成,点对点地为管理者提供信息决策支持。

2.2从技术层面谈财务工作运用eXCeL的层次。

从技术层面上讲,要达到一定的水平,除了需要使用到前面提到的功能之外,还要使用excel电子表格软件的数据查询功能,可以从其他应用程序(如SQL数据库和oracle数据库中直接访问),而且还要编写SQL查询语言,等等。对excel电子表格软件用户应用水平的划分观点我完全同意:初级,中级,高级。初级层次做基层工作(操作层面的工作或数据处理);中级的操作包括:简单的数据采集,简单的数据汇总及报表提取工作(数据和简单的数据分析处理);高级水平是为领导决策提供数据(数据分析)。下面就每个层次的内容进行一下简要的介绍:初级层次的主要角色是一般员工,他们的主要工作是根据给定的格式输入数据,收集,整理,排版,计算。场景如下:秘书按照上级领导给定的表格样式,将数据录入或向其他人员汇总数据后将数据录入,整理,然后对数据表格添加一些美化格式后(添加标题,设置字体,边框,设置页眉和页脚等)提交给领导;人事部门定期按固定格式计算人员薪酬后提交给财务部门,然后由财务部门核发工资;财务,规划,营销专家定期向有关领导报告生成固定格式的报告。这一级别的excel用户,他们需要了解excel电子表格软件基本数据输入,处理,生成图表等功能。中级水平的主要角色是基层管理者。他们的主要工作是处理数据,读懂下级提交上来的数据报告,同时,对数据报告进行分析。通过分析的结果来管理下属;并定期提交相关数据报告给上级,报告工作状态。场景如下:项目经理收集各种项目状态数据报告,判断分管项目的实施情况,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风险分析,以及应对方案给项目管理办公室和领导。通过对不同层次的划分可以看出,作为管理者来说,excel电子表格软件是一款必要的工具,并且使用它能够进行主要的数据分析工作。使用excel电子表格软件数据分析功能有两个前提:一是理解业务和过程分析的方法及存在的问题;二是如何利用excel电子表格软件来设计原始表格让下属去收集相关数据资料。高级层面的主要角色是中,高层管理者,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开发各种原始excel电子表格软件表格格式,定期报告的格式,并制定原始数据处理,生成,上报的工作流程;分析下属提交上来的数据报表,并进行归纳分析,发现其中各项工作的状态及隐藏的管理问题,然后就发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并实施解决,对员工存在的问题协助其解决;向公司决策层提供各类决策经营数据。

3、结语

简单的理财方法篇6

一、丰台区预算管理主要情况

(一)财政总体状况。丰台区位于北京南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于其他城区,财力状况特别紧,支出压力非常大。近五年来,财政收入居城八区第6位,人均可用财力居城八区最后。1999年区财政总收入7.79亿元,近三年平均增长16.7%;1999年财政总支出11.31亿元,近三年平均增长19.0%;财政收支规模不断扩大,但收支平衡很大程度上仍依靠市对区的转移支付。

(二)财政收支预算安排特点。我区收支预算的安排,既非简单的以收列支,亦非简单的以支列收。收入预算安排主要依据经济发展状况估算收入额度。实际执行中,一方面积极改善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招商引资,涵养财源,另一方面狠抓税收征管,应收尽收,所以财政收入呈现稳步增长趋势。支出预算安排鉴于我区财力贫乏的事实,坚持“一要吃饭、二要建设”,采取的是厉行节约、适度从紧、有保有压的财政政策,力保各项法律法规要求的支出增长和政策性增支。在保证政权建设支出外,重点放在教育、公检法、城市维护和社会保障支出。

(三)预算编制程序。我区每年的预算安排,是财政部门给各单位布置预算表,各单位按预算表要求申报预算,财政部门在人大批准的大盘子下给各单位批复预算。从程序上说,属于“一上一下”的方式,但在实际的预算编制过程中,各项支出都经历了与预算部门及相关单位的反复协商论证,大多数经历了“多上多下”的过程。采取这一方式主要是由于我区财力紧张,这种财力的有限性与各部门事业发展对资金需求的无限性矛盾太大,采取形式上的“两上两下”不易达成供需的共识。

(四)预算编制内容。1998年以前,我区预算编制内容基本上是预算内的预算,至于预算外及其他资金游离于预算管理之外,财政调控能力十分有限。1998年7月,我区第一批预算外资金纳入财政专户管理,逐步开始对预算内外资金统筹安排。在1999年预算批复中,突破了仅批复财政补助资金总量的方式,支出预算区分人员经费、公用经费、业务费。1999年,我区首次编制比较规范的综合预算(2000年),预算批复细化至节级科目,对重要支出(如取暖费、工会经费、失业保险金等)明确到细节批复。2000年进一步细化了预算编制表格,加强了对各单位基本数据的掌握,综合预算提高到法制性高度,对于单位在2001年预算表中未反映的收入一律视同“小金库”严肃处理。

(五)预算管理工作进展。我区预算管理工作从以往的粗放式、预算内外割裂的简单预算,逐步发展为布置早、编制细,综合预算内外等各项收入,坚持零基预算原则的部门预算管理方式。预算安排时间和批复时间都大大提前,从以前的“一年预算预算一年或大半年”到现在基本可以在人代会后及时批复预算。预算管理手段也有了很大提高,1999年开始要求预算单位报送软盘汇总预算,2000年部分单位已可以通过internet报送相关预算资料,部门预算软件也在一些部门开始被使用。

二、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从财政部门说,预算编制粗糙、模糊,缺乏具体项目和明细资料。

1.由于对预算编制的政策依据掌握不全不准,造成预算编制粗。财政部门安排预算时首先必须依照法律、按政策规定编制预算,但是财政部门目前对于政策法规的掌握并不是特别清楚、准确、全面。一方面,对于经费开支规定,政出多门现象十分严重,往往人事、财政、劳动、外事、房管局、房改办、政府、计生、教育、政法、纪检、农业、科技等等部门都有与支出相关的政策文件。而且各类与预算相关的文件、政策还常常封闭在不同部门、甚至部门的不同人员手里,致使财政部门预算安排常常依据不充分。另外,有的文件、政策本身规定比较模糊,有的已经过时,有的本来就不尽合理。所以这些使财政部门的预算安排依据十分混乱,预算编制过粗也就在所难免。

2.由于对预算部门(单位)基本情况掌握不细,造成预算编制粗。丰台区预算编制逐年细化,到2000年已将预算具体批复到相关节级科目。但是由于对预算单位的人员情况、资产情况、业务活动情况等,掌握不清,预算虽然细化到相关科目,但每一科目具体用于什么人员、什么项目的却掌握不清楚。对于人员经费的预算安排一直不能实现逐人核定,而是简均汇总。对于公用经费尤其是业务经费,由于对业务活动的具体开支需要,仅靠财政部门难以进行准确的核算论证,常常是列出一个粗略的包干支出数,至于这些业务经费用于哪些项目,需要用于哪些项目,各项目开支多少不清楚,也不明确批复。这样执行结果有时造成经费浪费,有时还致使一些部门正常专业活动难以开展。

3.由于预算安排的原则立场未彻底端正,致使预算安排粗、不合理。由于财政部门的预算编制并没有完全摆脱基数递增的阴影,为保单位既得利益在给各单位批复预算时,经常出现安排结余预算的情况。诸如给某单位年度预算安排结余几百万元,单位咨询问这几百万元是安排干什么用的,财政部门只好答复是收支预算安排后没有安排完的部分。我区财政十分困难,近年一直面临收支不易平衡的困境,如1999年,我区财政收支滚存结余6264万元,扣除专项结余后的净结余仅为394万元,而财政综合结余却达到了26711万元,财政净结余仅占综合结余的1%.如下图:

可以看出,由于预算编制不合理,致使一方面财政面临收支难以平衡,另一方面大量结余沉积于各单位、各部门,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受到严重削弱。

4.由于预算管理的方法手段简单,造成预算编制粗。我区预算安排方法采取的仍然是粗略估算、简均、硬性包干的方式,方法手段十分简单,虽然易于操作,但往往导致部门间苦乐不均的情况,合理性差。每至年末,有的单位存在大量结余,而有的单位却面临着勉强开支工资,无资金开展任何专业活动的现状。由于预算编制手段的单一,迫于财力紧张,审核支出预算时,往往硬着头皮一刀切式的压低标准定额,多数单位过的去,有些单位就难以度日。所以预算过严、定额过紧、批复不全,致使一些单位频繁打报告向财政要钱,财政部门大量的日常工作围绕着处理资金申请报告,没有精力放在执行预算、监督资金使用情况和参与部门的行业发展规划和项目的选择确定等重点方面,致使财政监督缺位,财政理财长期处于低水平。

(二)从人大审议的角度看,预算草案过粗、不完整,预算调整定义过窄

1.每年给人大汇报的预算草案仅仅是分大类按功能罗列的收支总数,人大进行预算审议时难以触及实质性问题,也无法提出具体修改意见。预算草案表现为“外行看不懂,内行看不清”。

2.另外,由于《预算法》对预算收入界定范围仅限于预算内资金,所以给人大汇报的预算草案也仅仅是预算内的预算,预算草案体现的预算不完整性问题十分突出。

3.同时,由于《预算法》对于“预算调整”所规定的范围很窄,仅指“在预算执行中因特殊情况需要增加支出或减少收入,使原批准平衡的预算的总支出超过总收入,或者使原批准的预算中举借债务的数额增加的部分变更”,我区基本上没有《预算法》所规定的预算调整,所以各种频繁的预算追加、增收、增支,支出项目变换等等均由于不属于预算调整,所以均无须人大批准,频繁追加即成为可能。

(三)从预算部门和预算单位看,预算编制粗放、简单、水平低

据悉,国家农业部编制2000年部门预算,报送的预算共259页,仅说明就有7万4千余字。而我区各部门(单位)报送的预算仅10余张表,每张表1、2行数字,绝大部分单位都没有编制说明。财政部门在收到这些预算表经常遇见看不明白和容易误解的情况,有时本着谨慎负责的原则需要反复询问核实。十分突出的问题是,单位(部门)在做年度预算时,普遍存在经费安排没有可靠依据,随意虚报冒报预算的情况。

1.如我区某单位,1999年锅炉供暖已实行煤改汽,按37.33元/使用面积(目前取暖物价标准)核交了取暖费,申报2000年预算时,却按照55.99元/使用面积列支取暖费,经询问才得知是自行预测了50%的增长。

2.又有一单位,在2000年预算中申报设备购置费科目支出130万元,询问准备购置什么物件,是否属于政府采购项目,答复是不知道,至于为什么安排了130万元,原因是1999年设备购置费支出了120多万元。

3.还有两个单位,都属于区财政一级拨款单位,但是他们行政上却有一定的隶属关系。对于同一辆车,一个单位拥有产权,且负担了保险费,但该车被调配到另一单位使用,负担的是燃修等费用,但是两单位都按拥有一辆车申报交通费预算,财政局若核算不细就极易按交通费定额分别安排预算。

4.还有不少单位预算申报不按客观实际,虚报冒报普遍存在。如某单位预算申报取暖面积为1.8万平米,与供暖单位签定供暖合同面积却为1.4万平米,而经过实地核实为1.5万平米,预算申报很不严肃。但对此财政部门也没有特别明确的法规和办法制止。

向上述的例子不胜媒举,普遍出现在各单位的预算申报中,亟待解决。

(四)收入预算的安排缺乏科学性

我区收入预算的安排不是以定量、定性的分析和预测来寻找增长点,确定增长量,而基本上是一种基数递增型的行政决定式预算。简单的预测总收入的增长幅度,再分解到每一类、每一部门的收入的增幅,行政决定的因素很强。以这种方式来确定收入增长,往往使预算收入的增长脱离实际,且每一类收入的增幅也没有足够依据,整个收入预算缺乏严密的分析论证。在这种情况下,预算执行只好沿用过去的习惯,运用行政手段,而过多的运用行政手段的结果,必然造成预算编制过程中人为因素的产生,从而导致预算执行中的弊端。收入预算的粗放,导致两种后果:一是有时保守的预算安排,致使税收征管不严,影响财政收入规模和调控能力;而有时过高的收入预算,致使预算的完成依靠行政手段,违背经济发展规律,反过来制约经济发展。

(五)预算编制时间晚,周期短,质量低

我区预算安排每年都有所提前,但仍然比较晚。1998年由于预算安排晚,直到1999年6月才批复预算,严重影响了预算安排的严肃性。1999年在10月布置了2000年预算,并于2000年3月批复,基本上是在人代会后及时批复了。2001年的预算安排又有所提前,为2000年9月,但是要求各单位分别在10月下旬汇交,时间仍然过紧,极易造成基本数据调查不清,项目论证不充分,使得预算安排先天不足。总的来说,当前的预算编制还是一种临时性工作,前后不过4、5个月,基本上还是在家里填填表格,汇汇总,既缺乏深入实际的调查研究,又缺乏广泛细致的科学论证,在实际执行中必然会暴露出许多问题。

三、确定我区加强预算管理、细化预算编制的改革方向

丰台区预算管理改革应当本着勇于开拓与稳步发展相结合的原则,紧紧围绕政府中心工作,按照公共财政的框架要求界定财政职能、调整优化支出结构,集中财力把应由财政提供的公共服务做好,果断退出市场能够有效调节的领域。真正按照零基预算原则细编、早编部门预算,实现财政预算内外等各项资金的综合平衡。建立起时间充裕、方法科学、操作规范、科目明细、项目齐全、功能完备,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预算编制管理体系。

四、对预算管理改革的具体意见与建议

(一)狠抓基础工作,细化标准与定额,推行零基预算

零基预算作为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如果严格用于实践,工作量太大,信息量要求太高,难以实际操作。作为丰台区推行零基预算(主要是指安排支出预算),应结合我区实际情况。

1.首先要建立完备、系统的政策库。大部分人员经费和一部分公用经费的开支都是有政策规定的,首先应严格遵循政策法规,实际安排部门预算时只要掌握了这些政策规定就可以顺利安排。财政部门与人事等部门应联合对出台的各类政策规定进行一次大清理,把各部门各方面与预算安排相关的政策规定整编收集入政策库,清理过时和不适合的政策规定。政策库要即时更新,动态掌握。把对政策库的整理通报工作作为财政部门的一项重要和长期的工作,指定专人负责,改变以往不同政策封闭在不同部门、不同人员手里的情况。专门的负责人员调整变动时需要详细交接,保证对政策库维护更新的连续性。

2.建立详细的基本数据库。在建立好政策库,掌握好相关政策标准后,必须进一步掌握各单位人员基本数据、资产基本数据、业务需要基本数据及事业发展基本数据等。对于人员经费的预算逐步核算到人,区分人的性别、级别、职务、是否有独生子女、是否住平房、是否有多大的子女等等精心核算,摒弃以往采用平均工资、平均补助核定预算的方式,真正实现准确、公正、公平和易于监督。对资产要开展清查,真正把单位的车辆状况、房屋状况、宿舍状况、电话状况、计算机状况、取暖方式和面积、业务活动情况等等列入基本数据库,动态管理。

3.分类分档,合理测算标准定额。对于一些没有明确的政策规定的,或政策规定比较粗略的公用支出、少数人员支出,进行分类分档,出台相应的标准和定额。2000年丰台区已开始尝试分类分档,制定标准和定额,我们开始可以先制定一个相对粗略些的标准和定额,以后再逐步细化和提高合理性。对于公用支出,要区分项目,进行合理的相关系数分析,不能简单的一刀切,一律按人均多少分档。因为有的支出与人密切相关的,如邮电费、水电费等;有的支出与物(资产)密切相关的,如交通费、供暖费等。有的与事(业务活动)密切相关的,如会议费、差旅费。还有些可能与人、物、事等多项相关,要分别按人均水平、资产比重、业务特点来测算标准与定额,如办公费,既要结合业务分类,又应结合人数分档。还有些带有偶然性和专项性的支出可能与人、物、事关系都不是明显相关的,如一些非经常性的设备购置费等,简单的按人数制定一个标准与定额可能不太恰当,这就需要按项目的轻重缓急排序,实行必要的项目论证。对于单位的其他经费(指科目)也是比较难确定的一个标准定额项目,但是若不制定一定的标准定额,就很可能成为任意填列、形成贫富差距和不合理预算的百宝筐。对于其他经费建议先按人均水平核定标准与定额,不留标准定额的规范缺口。对于标准和定额的测定,应成立一个专门的测算小组,同时邀请预算单位的人员参与,并长期重点监测10来个支出部门,及时了解标准与定额的客观性与合理性,不断修正。

(二)细化报送人大的预算安排,增加透明度和完整性。

向人大报告的预算的确存在着过粗过乱的情况,即使是专门从事财政工作的人,拿到某区县的财政预算草案,也难以弄清楚财政支出到底用于了哪些方面,投向了什么支出项目。所以,财政部门在布置预算时,就必须细化相关表格,做到充分考虑,严格设计。使一本预算真正反映预算安排情况的全貌,真正做到一目了然。这样既便于财政部门的实际操作,也能得到人大的支持与监督。同时,必须把向人大汇报的预算草案完整化,实行综合预算报告,不再仅仅汇报预算内资金的安排情况,真正把人大报告和财政批复的预算统一起来。既要按功能、也要按部门的说明预算。预算的编制务必到部门、到项目、到人员,报送人大的预算草案应当附表。严格控制预算调整,使预算的变更必须经过“部门建议-财政审核-政府研究-人大通过”的程序,杜绝频繁追加的发生。

(三)加强对预算编制单位和部门的科学指导

现在,各预算单位和部门的预算管理和编制水平大都比较低,对预算的严肃性和重要性认识很不够。所以财政部门在开展财务管理培训的同时,应大力开展对各单位、各部门预算管理和预算编制的宣传与培训。有关人员经费预算安排的政策也应当与预算单位和部门进行交流与通报,即避免预算部门(单位)无依据申报预算,使预算安排得到更广泛的共识。对于测算的公用经费的标准定额,要通报单位,摆在桌面上,一起推敲论证,避免单位按单位的思路申报预算,财政部门按财政的政策和定额核定预算,致使这种供求矛盾长期的不能达成一致。多向各预算单位、部门解释和宣传,严肃查处虚报冒报预算。出台一定的规约性措施,对于采用虚报冒领方式编制预算的单位和责任人要进行相应的制裁。

(四)科学编制收入预算

无财无以施政,针对我区财力匮乏的现状,必须下大力气确保财政收入的持续、快速、稳步的增长。收入预算要彻底摒弃以往简单估算总额增长的行政决定式的预算做法。作为财政部门,应建立收入基础资料库,逐年将收入统计数据及相关经济指标,以及重点税源的生产经营情况和纳税情况整编入库。在对历史资料的充分分析论证的基础上,参照国民经济发展的趋势和计划,根据财政收入与gdp的回归方程、弹性系数等数量关系,并结合财政政策的变动调整等诸多因素确定。总的原则还是要依据经济发展的客观情况为基础,结合推理统计等方法进行合理预算。

(五)调整预算编制时间,及时批复预算

预算编制时间的充裕,是实现细化预算的前提。我区预算布置时间已逐年有所提前,应不断总结经验,实现每年提前1-2个月。逐步把预算编制从临时性工作转变为一种经常性的工作,把业务科室编制预算转变为预算编制部门的专门工作,把闭门造车式的预算转变为深入实际调查掌握资金需要和支出合理性的预算,使预算各项收支都是都是有充分依据,经过了科学论证的结果。切实落实《预算法》规定,保证在人大会批准之日起30日内,批复区级各部门预算。

(六)加强预算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开展各类学习与培训

简单的理财方法篇7

   「关键词地方财政风险成因防范对策

   「正文

   一、地方财政风险的概念与种类

   (一)何谓地方财政风险

   简单地说,地方财政风险是指地方财政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各种显性和隐性风险,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矛盾在相应政府级次财政领域的集中表现。

   由于地方财政运行面临的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政策环境等总处在变动中,极易导致政府无力提供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基本公共产品与服务,以及政府债务违约、拖欠公务员工资、养老金等情况。我国地方财政风险的特点是下一级政府财政风险往往高于上一级,西部地区财政收支状况与发达的东部地区相比较差。

   (二)地方财政风险种类

   1.地方财政收入风险

   地方财政收入风险主要表现为地方可支配收入与公共需求的差距不断增大,收支矛盾日益突出,致使政府抗风险能力减弱。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增收缓慢,不但缺乏稳固的财源作为基础,而且财政收入来源单一、结构简单。有些地方政府财政收入过分依赖当地几个大企业、大公司的税收缴纳,有些则依赖其特殊地理位置或自然条件形成的单一税源。

   2.地方财政支出风险

   地方财政支出风险是指因收入短缺造成地方财政基本职能部分丧失形成的风险,主要表现为一些地方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工资、办公经费、教育、卫生、农业和公检法经费等法定支出不能按时足额拨付,影响政府职能的履行和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

   3.地方政府赤字与债务风险

   近年来,我国地方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及部分国有企业技术改造大多依靠国有商业银行、中央政府和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的贷款进行。这些债务基金在使用上都不同程度存在注重数量、轻视质量的倾向,导致由它们支持的许多公共投资、生产投资项目经济效益不理想,归还贷款的任务便落在地方财政上。如果地方政府没有足够储备,或无法处理好债务偿还与地方发展的矛盾,就会陷入长期债务危机状态中。

   二、地方财政风险成因简要分析

   (一)现行财政管理体制存在缺陷

   1.现行分税制的不合理之处

   我国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十年来,已初步建立起财政与经济、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良性循环机制,但仍存在一些缺陷,造成地方财政收入不稳定等财政运行中的风险。主要表现为:各级政府事权和财权不统一,支出范围划分不清,中央财权过分集中,地方可支配财力相对减少,地方政府没有税收立法权,不利于扩大理财领域。

   2.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体系尚不完善

   我国现行税收返还既未考虑各地区收入能力和支出需要的客观差异,也缺乏合理标准。导致地区间财力差距非但没有缩小,反而扩大。同时,专项补助制度也存在很多问题,如专项资金在各地区间分配随意性大,专项拨款用途过宽、重点不突出,难以保证专款专用等。这些问题极大地削弱了转移支付在解决地方政府财政困难、防范财政风险方面的作用。

   (二)地方财政预算管理弱化导致支出膨胀

   在我国以投资带动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增长方式影响下,府借口发展经济的要求,逐渐打破“地方政府不准出现赤字”、“地方政府不得举借债务”等规则,弱化政府预算。而政府预算管理制度的缺陷及管理约束弱化又纵容财政支出持续膨胀,直接诱发地方财政风险。

   (三)政府盲目融资导致财政风险程度提高

   虽然债务资金在促进地方经济增长过程中发挥着推动作用,但同时也使地方政府背上沉重的债务包袱。地方政府举债不慎、贷款无力偿还极可能产生财政风险。我国地方政府融资活动即存在这样的问题:政府在缺少直接融资手段情况下过度依赖借款,没有合适地方政府从事融资活动的法律规定,各地普遍缺乏相对独立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对融资运作进行协调管理,因而融资总量难以得到科学规划和有效控制。

   三、政府财政风险防范对策

   及时克服地方财政困难,解决地方财政风险问题,对防范我国整体财政风险、建立稳固平衡的地方乃至中央财政运行机制意义重大。为此,本文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对防范地方财政风险阐述几点改革建议。

   (一)改革分税制,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1.改革现行分税制度

   针对我国分税情况,应在政府间重新调整各类税收归属。目前我国已将企业所得税改为按比例共享,也已将个人所得税调整为中央和地方共享税。接下来应逐渐建立以营业税、地方企业所得税、城乡维护建设税为主体税种的地方税种体系,最后应将财产税也纳入进来。

   2.改革现行转移支付制度

   只有各级政府税收归属问题基本解决后,建立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才有可能,具体完善措施包括:

   首先,科学界定各级政府财权和事权。中央政府应主要负责宏观调控,地方政府负责大部分公共事务的管理。并按各自事权合理划分支出范围,做到中央、地方政府事权由各自负担,中央与地方共同事权则通过制度化方式确定。

   第二,逐步建立按客观因素测定标准收入和标准支出的转移支付制度。这些因素包括:人口、面积等一般因素,运输、

资源等基础设施因素,科教文卫服务水平、行政事业单位规模等社会发展因素,人均GDp等经济发展因素,西部地区、民族地区等特殊因素。根据因素影响程度不同确定转移支付的数额。

简单的理财方法篇8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3-100-02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飞速发展,高校师生规模不断扩大,国家对高校的经费投入力度也持续增加,财务收入日益多样,财务支出更加复杂,使得高校财务报销业务量及难度大大增加,财务“报销难”的问题已经逐渐凸显。现阶段,如何规范高校财务报销流程,提升高校财务报销效率,已经成为高校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高校财务“报销难”的原因剖析

1.国家监管严格,各类政策影响重大。高校的资金来源大多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辅以学费收入、科研经费收入、联合办班收入、校办产业的上缴收入等形式。高校经费来源的特殊性,决定了经费支出要接受国家的严格监管。财政部针对高校各项资金、资产的管理政策,多达几十种,例如,“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指导意见”等。不同的政策侧重点不同,所管理的各项经费在报销范围、报销标准上各有差异,这给高校财务人员带来一定的难度。另外,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政策的制定依据与背景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在执行过程中可能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出现滞后性,影响着财务人员的判断力,从而增加了报销的难度。例如,碰到政策中没有明确规定的经济事项,财务人员不仅要检查发票的真实性,还要判断事项发生以及报销范围的合理性等问题。

2.会计核算与预算脱离,经费报销日益复杂。高校经费来源日益广泛,经费规模不断扩大,导致高校财务关系也愈加复杂,经费报销难度大大增大。同时,高校经费使用具有特定性的特点,而经费预算又不可能具体到每笔经费如何使用上,导致会计核算在实务操作中越来越复杂,经费项目的设置呈现批量性增加的趋势,这就要求高校财务人员在核算过程中掌握各类经费的支出要求和范围,不仅增加了财务报销的工作量,也使得报销的过程更加复杂。

3.财务报销流程繁琐,程序简化需要过程。如何简化财务报销流程,是近几年来各学者探讨高校财务报销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中,无现金报销、网上预约报销、公务卡报销等是现阶段备受关注的成果。无现金报销方式在出纳清点现金以及报销人领取现金的环节简化了程序,但是,并没有减少高校与银行之间的对账工作;网上预约报销方式的关键在于把发票的分类、粘贴工作分摊给经费报销人,而财务人员仍然需要对票据进行审核;公务卡报销方式有效地减少了现金支付的风险,但是,如何将公务卡使用进行普遍性的推广仍需要一个过程。

4.报销时间过于集中,尤为年底更加突出。图1列示了“某高校近五年平均每月制证数量”,可以看出,报销时间集中在6、9、10、11、12月,尤其是11月和12月更加严重。分析原因,6月份是暑假放假前一个月,9月份是暑假开学第一个月,暑假期间学生实习、教师外出出差、培训任务多;10月、11月和12月则是会计年度上的最后一个季度,部分财政经费拨款等支出不理想,有可能会被收回。平时,教师由于教学任务及科研工作的忙碌,疏忽了财务报销,而在经费要被收回时才产生紧迫感,将积攒已久的发票集中报销。而集中报销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一方面,集中报销导致财务大厅嘈杂、拥堵,每日解释问答的声音互相掩盖,如同集市,在如此嘈杂的报销环境中,教师等待时间又很长,难免会引发情绪焦躁;另一方面,面对拥挤的人流,加之复杂、繁重的报销工作致使财务人员大脑超负荷运转,在嘈杂的环境中久坐,势必会影响工作质量和效率。

5.财务报销信息不对称,发票整理不规范。高校的各类报销制度,大到财经法规,小到报销程序,由于信息不对称,宣传不到位,导致师生们无法及时、准确地掌握,严重影响财务报销的准确度和效率,这也是很多教师口中所说的“报销难”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信息不对称,部分师生获取的发票信息不准确、不完整、不规范,例如付款单位名称错误、缺少费用清单或明细、发票专用章或财务专用章没有加盖,类似发票无法报销,只能重新换取,客观上导致了“报销难”的情况时有发生。

二、提升财务报销效率的措施及建议

1.增加财务人员人数,加强人员业务培训。目前来看,高校经费收入成逐年增长趋势,而财务报销人数不可能同比增长,为了缓解经费增长与报销人员缺乏之间的矛盾,应当适度扩大财务人员的规模,增加人数,才能将报销人员从繁琐、高强度的报销工作中解脱出来。在保证报销人员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判断之后,才谈得上提高报销效率、加快报销速度等问题。

报销效率的提高离不开高水平的业务能力。一方面,当国家出台新的政策和法规时,高校要及时组织财务人员进行学习,准确、全面地掌握新政策、新法规的各项规定及内涵,做到与时俱进;另一方面,高校要增加财务人员的培训经费,可以聘请银行、税务、审计等单位的专家来讲授工作中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也可以在单位内部各个科室之间开展业务交流,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集体讨论,形成解决方案,避免出现同一报销业务不同人处理口径不同的情况。

2.规范财务报销流程,细化财务报销岗位。财务报销流程繁琐、难以理解,是现阶段高校“报销难”的一个重要原因,高校要从基础环节做起,不仅要把财务报销流程规范成文本性的文件,更要通过绘制报销流程图来简单、明了地列示出各项费用的报销操作过程,以方便经费报销人查询。笔者以差旅费和教学设备维修费为例,绘制报销流程图(见图2)。可以看出,出差前预借差旅费、出差后返回报销差旅费或是教学设备维修费报销业务,报销人可直接按照流程图所示办理手续,简洁、明了,容易理解。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因手续不齐全而多次往返财务部门的情况发生。

按照报销业务类型的不同,高校可以分别设置事业经费报销岗、国拨专项经费报销岗、横向科研经费报销岗、纵向科研经费报销岗以及其他经费报销岗等,通过细化报销岗位,细化财务人员的工作内容,明确分工,在既有分工又能合作的前提下,财务报销效率才能大幅提升。

3.构建新型报销模式,有效衔接三项成果。前面提到,无现金报销、网上预约报销、公务卡报销等是近年来学者在研究如何简化财务报销流程上取得的三项重要成果,网上预约报销的关键在于让经费报销人参与到财务报销的前期工作中,让报销人进行票据的简单分类、计算与粘贴工作,减轻了财务人员的工作负担,是一种配合、协作的报销形式;无现金报销的优势是减少了现金支付的风险,简化了财务出纳清点现金以及报销人领取现金的环节;公务卡报销则直接有效地规避了现金支付的风险。由此看来,网上预约报销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报销前的准备上,经过这一环节,财务人员可直接进行票据的审核与制单,省时、提高效率,而无现金报销和公务卡报销的重点是报销完成后的支付方式,规避现金支付风险,规范支付环节,通过银校互联系统,直接将报销资金打入公务卡中,省时、省力。因此,高校财务报销可以考虑把网上预约报销、无现金报销和公务卡报销结合起来,构建新的财务报销模式。

4.督促师生报销分流,合理安排报销时间。为解决报销时间过于集中的问题,缓解集中报销带来的压力,高校可以采取报销分流措施,给暂付款清理、催回发票、往来费用等常规性的业务设置清理期限,以督促师生及时办理;对横向科研等项目经费,可以同科研管理部门一起协商,共同引导师生将项目开展过程中用到的办公用品、劳保用品、试验材料及试剂、实验设备等费用结算业务分散开,尽可能安排在上半年相对轻松的时间进行办理,并逐步实现由学校统一采购、统一报销;在财务报销任务重的月份,可以设置兼职的财务报销秘书岗位,大多数高校都有经济管理专业,在财务部门设置学生实习岗位,对他们进行简单的业务培训,让其了解学校的各类经费报销管理办法,掌握财务报销流程以及发票合规性检查要求,由他们负责接待并解决各类财务报销业务的咨询、解释及引导工作。这样,财务人员就能有更多的时间去判断和思考资金来源的合理性、签字手续的完备性、会计科目的选择以及凭证摘要的书写准确性,搭建起报销人与财务人之间有效的沟通桥梁。

5.普及财务报销知识,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首先,各高校财务部门要加强网站建设,将报销中涉及的法律法规、国家政策、高校财务制度、经费收支管理规定、费用审批程序、科研经费报销规定、经费支出范围、经费报销流程、原始单据粘贴要求、学费收缴系统等系统、文件的功能、使用方法与要求通过网络系统进行公开,以方便报销人查询;其次,高校财务部门可以设置专门的答疑解惑时间或是电话热线,为报销人提供咨询服务;第三,高校财务部门可以通过向全校师生开展报销业务培训会或讲座等多种形式,宣传增加财务报销工作的透明度,让全校师生全面地掌握财务报销知识,了解财务报销的流程与要求,也可以鼓励各学院配备专职的报销人,对于科研业务比较多的教师配备报销秘书,定期对他们普及财务报销知识,着重培养。

简单的理财方法篇9

关键词施工企业应收应付款盈亏预警

中图分类号:F201文献标识码:a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会计对企业经营管理涉足的领域越来越广泛,渗透的深度也越来越热,越来越倾向于为管理层、决策层提供迅捷、有用的管理信息。近期,笔者所在公司启动了盈亏预警体系,这对于企业高层及时掌控项目盈亏动态和各分公司的经营管理状况,以便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调整经营方针,无疑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但是,目前的盈亏预警分析基于项目成本分析的结果,结果的取得耗时长,需动用较多的人力,而且容易受主观因素影响,随意性较强,操作过程复杂。那么,有没有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来进行盈亏预警分析呢?

在研读《微观经济学》的过程中,笔者发现这些著名的经济学奠基性理论也是从实证模型着手,从经济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件入门,逐步归纳分析而形成的。本文要研究的盈亏预警的问题由于很细微,目前在教材中尚没有专门的针对性理论,于是本文抱定借鉴类似的研究方法进行探索。研究过程中笔者注重联系实际,先分析了教材中关于盈亏平衡的理论在本行业、本企业直接应用的可能性和存在的问题,而后分析了公司目前采用的盈亏预警分析的办法存在的优势和不足,注重笔者使用的盈亏预警分析方法的适用性和可行性。

一、国内外研究盈亏平衡的理论

国内外研究盈余平衡的理论,无论是管理经济学的观点,还是会计理论专著,几乎都采用量本利分析法。量本利分析法又称CVp(Cost-Volume-profitanalysis)分析法,公式可表述为:Be=FC/(Sp-VC)。Be表示盈亏临界点的业务量;FC表示固定成本;Sp表示单位产品售价;VC表示单位产品变动成本。

理论假定企业有定价权,生产产品的类别和多少均由企业自行确定,不考虑生产能力问题,也不考虑产品是否能够销售出去,单个产品的平均可变成本可知,本企业的固定成本已定,唯一不确定的是企业到底应该生产多少?理论通过计算企业可以保本的最低生产数量,即确定为盈亏平衡产量。企业若生产产量大于盈亏平衡产量,则企业盈利,反之,则亏本。生产越多,利润越大。

理论提出的依据源于西方经济学中规模经济的观点,理论认为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企业产品绝对量增加时,其单位成本下降,扩大经营规模可以降低产品平均成本,从而提高厂商利润水平。这种分析方法有太多不切实际的假定,忽略企业产能过剩或产能不足的弊端,不考虑产品是否适销对路,不切实际的搞简单规模扩张,最后可能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管理被动粗放化,最终陷本企业于不利的境地。

二、基于应收应付款的盈亏预警理论提出的背景及现实意义

建筑企业竞争异常惨烈,平均产值利润率成逐年下滑的趋势,单项工程的单位建造成本预测有较大的难度,而且建筑产品很少雷同,不适合标准化规模生产,就算是同类工程,同一家施工企业在不同地域建造成本也会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同一地域不同时段,建筑成本波动性也很大,这就使得量本利分析法变得不太现实。即便使用量本利分析法能够精准算出企业保本点产量,似乎意义也不大。建筑业不是一个承包商主导的市场,施工企业没有定价权,单项工程的毛利率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规模扩张不是施工企业的一厢情愿,规模扩张的后果未知。

目前国内外经济处于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央政府对地产业宏观调控也没有放松的迹象,财政政策从紧,货币政策稳健,种种迹象表明,房地产业和建筑业目前正处于深度调整之中,提高企业的施工管理水平,苦练内功,方是眼下度过难关,站稳脚跟的成功之道。

基于应收应付款的盈亏预警理论就是从项目或分公司的应收应付款余额着手,通过为数不多的几个数据分析,即可迅速判断项目或分公司目前所处的盈亏状态。该方法简便易行,较为直观。

三、基于应收应付款的盈亏预警理论提出的依据

当代经济学理论都是经过一定的假定,从最基本的实例模型着手,由简及繁,逐步分析推导而形成的理论。当代管理会计理论以经济学理论为依托,理论的研究和发展同样可以借鉴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现代企业会计理论以权责发生制作为核算的基础,以收益、费用是否归属本期为标准来确定本期收益、费用。没有接受过正规会计理论教育的人大多习惯于传统收付实现制思维,即照收益、费用是否在本期实际收到或付出为标准确定本期收益、费用,很难理解和接受权责发生制计算的成本效益。但权责发生制科学、合理、盈亏的计算更加准确,已为国内外会计理论界和业界普遍认可和接受。公司目前采用的项目成本分析法计算的盈亏状况也采用权责发生制。基于应收应付款的盈亏预警理论遵循两个会计基本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也就是资金运用=资金来源;收入-费用=利润),以现金流作为研究的出发点,试图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通过调整分析,逐步转化为按权责发生制来预测盈亏情况。

四、模型的构建

假定某建筑企业刚刚开业,只有一项工程,当月完成了一定的产值,当月购买了材料、劳务,分包了部分工程。

1、假定目前没有收到任何款项,也没有支付任何款项,无银行存款,不存在其他融资和投资业务发生,当月工程效益为0,则很容易建立这样的等式:

(1)应收账款总额=应付账款总额;

(2)若当月工程效益不为0,则等式可表述为:

应收账款总额-工程效益=应付账款总额;

2、若当月开发商向该建筑企业支付部分工程款,建筑企业也对外支付了部分款项,且当月工程效益不为0,月初无银行存款,不存在其他融资和投资业务发生。

(1)若该建筑企业当月没有用现金支付任何管理费用,也没有发生财务费用,则:

应收账款总额-工程效益=应付账款总额;

应收账款总额=应收账款余额+收到的货币;

应付账款总额=应收账款余额+支付的货币;

将式代入式得:

应收账款余额+收到的货币-工程效益=应付账款余额+支付的货币;

移项得:

应收账款余额+(收到的货币-支付的货币)-工程效益=应付账款余额;

很显然,在没有其他融资、投资的条件下,货币存量=收到的货币-支付的货币;

从而有:应收账款余额+货币存量-工程效益=应付账款余额。

(2)若该建筑企业当月用现金支付了管理费用,也发生了财务费用,则:

应收账款总额-工程效益=应付账款总额;

应收账款总额=应收账款余额+收到的货币;

应付账款总额=应付账款余额+支付的除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期间费用以外的货币=应付账款余额+(支付的货币-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将式代入式得:

应收账款余额+收到的货币-工程效益=应付账款余额+支付的货币-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移项整理得:

应收账款余额-应付账款余额+货币存量+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工程效益(Ⅰ)。

3、假定该企业存在所有者投入资金和融资借入资金,月初货币存量不为0,其余情况同2中,则上述(Ⅰ)式可改写为:

应收账款余额-应付账款余额+货币存量-所有者投入货币-融资借入货币+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工程效益(Ⅱ);

为了便于分析,以下用英文字母对公式进行重新表述:

Br-Bp+ms-oi-Ln+mc+Fc=pb(Ⅲ)

Br(balanceofaccountsreceivable)表示应收账款余额;

Bp(balanceofaccountspayable)表示应付账款余额;

ms(moneystock)表示货币存量;

oi(ownerinput)表示所有者投入货币;

Ln(loan)表示融资借入货币;

mc(managementcosts)表示管理费用;

Fc(financialcosts)表示财务费用;

pb(projectbenefits)表示工程效益。

至此,盈亏预警体系已初现雏形。

(1)工程盈亏预警体系:

工程效益pb>=0,则:

Br+ms-oi-Ln+mc+Fc-Bp>=0,

也就是:

Bp

假定上述企业当月应收账款余额为1000单位,应付账款余额为1200单位,货币存量为100单位,其中:所有者投入货币50单位,向上级机构借款20单位,当月企业发生管理费用100单位,财务费用1单位,由于应付账款余额=1200>应收账款余额+货币存量-所有者投入货币-上级机构借款+管理费用+财务费用=1000+100-50-20+100+1=1131,我们可以判定,该企业承建的工程处于亏损状态,若应付账款余额=1131,则该企业承建的工程处于保本状态,若应付账款余额

(2)公司(分公司)的盈亏预警体系:

只有工程项目创造了一定的效益,且至少足以补偿本单位的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时,公司或分公司才可能保本或盈利,此时:

Br-Bp+ms--oi-Ln=pb-mc-Fc>=0,变形得:

Bp

仍沿用上例分析,只有应付账款余额=1000+100-50-20=1030时,企业才处于保本点,应付账款余额

五、连续经营时某特定年度或期间的盈亏预警分析

若只存在单个经营年度时,通过查阅企业会计报表中的少数几个数据,经过简单计算,即可迅速得知该建筑企业当期单项工程的盈亏状况和企业当期整体盈亏状态。若企业持续经营,跨越几个经营年度,如何分析某个年度或一个期间的工程盈亏和公司盈亏状况呢?以下作进一步探讨。

按Ⅳ式和Ⅴ式:

只要知道当年或某期间新增的应收账款余额(balanceaddedofaccountsreceivable,可简写为Br)、新增的应付账款余额(balanceaddedofaccountspayable,可简写为Bp)、新增货币存量(moneystockadded,可简写为ms)、当年(期)的所有者投入货币(ownerinputadded,可简写为oi)、当年(期)新增的货币借款(loanadded,可简写为Ln)、当年(期)的管理费用(mc)、当年(期)的财务费用(Fc),即可得知当年(期)的工程盈亏状况和企业当年(期)的整体盈亏状况。

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等期间费用各数据通过查阅当期报表可知,其他增量数据通过比较特定期间报表的期初数和期末数的增减变动即得。

(作者单位:中建三局三公司)

参考文献:

简单的理财方法篇10

协议单位:供货单位(简称甲方)____

需货单位(简称乙方)____

受托单位(简称丙方)____

承兑单位(简称丁方)____

乙方为____事需向甲方订购____货价____元。因暂时缺少资金,而甲方要求及时收回货款。现根据财产信托业务的有关规定,甲方特将上述乙方订购的设备(物资)信托给丙方,丙方受托后按甲方的要求出售于乙方,并相应提供融资,乙方以分期付款方式向丙方支付货款,丁方同意承担乙方延付货款的承兑责任。为此,四方共同订立本协议,以资信守。

第一条订货

乙方按照自己的需要向甲方订购上述设备(物资),甲、乙双方已于__年__月__日签订了__号供货合同。双方确认供货合同的各项规定。丙方受理上述设备(物资)的信托后,对有关交货日期、数量、质量、维修保养等事项概不负责,由甲、乙双方按原供货合同的规定处理。

第二条信托

甲方向丙方提出的财产信托总金额为____元,信托期限为__年__月。

甲、丙双方有关财产信托的具体事项,另订“财产信托合同”。

第三条延付

丙方受理甲方提出的财产信托后,负责向乙方出售,由于乙方暂时无力支付货款,要求延期付款,并愿承担相应的利息。丁方同意担保乙方到期付款责任。有关延期付款事项,由乙、丙、丁三方另订“延期付款合同”。

第四条融资

上述信托财产的交付,仍按甲、乙双方原订供货合同的有关规定,由甲方直接发运乙方。但甲方应将发票、运单等交易单证交付丙方,由丙方转送丁方,再由丁方督促乙方按规定办妥银行承兑手续,丙方在收到银行承兑汇票二天内,按承兑汇票的总金额一次向甲方垫付货款。

第五条还偿

乙方向丙方延期支付的货款,视同丙方对乙方的贷款,以月息__‰按季计收利息。延付的货款采用银行承兑汇票结算方式,乙方于承兑汇票到期日前将承兑票款交存丁方,丙方于承兑汇票到期日主动向丁方收取承兑票款。乙主如不按规定向丁方交存承兑票款,丁方除应于到期日凭票支付外,即按银行承兑契约的有关规定,对乙方执行扣款,并处以罚金、罚息。

第六条费用

甲方向丙方支付财产信托手续费为信托金额的__‰,共计__元,于甲方收到丙方垫付财产信托货款后二天内支付。

乙方向丁方支付银行承兑汇票承兑手续费__元,于丁方签发银行承兑汇票时付清。

第七条附则

本协议经甲、乙、丙、丁四方正式签章生效,任何一方不得中途解约,违约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办理。

甲方__(公章)乙方__(公章)

代表人__(签章)代表人__(签章)

丙方__(公章)丁方__(公章)

代表人__(签章)代表人__(签章)

签约日期:19__年__月__日

附1:

财产信托合同

立合同人:

委托单位(简称甲方)

______

受托单位(简称丙方)

______

甲方向丙方办理财产信托,除确认财托字第号“财产信托基本协议”的各项条款外,有关财产信托的具体事项,补充订立以下条款:

一、甲方将准备出售给______单位的设备(物资),向丙方提出财产信托,并要求丙方在购货单位延期付款期间提供融资。

二、甲方保证执行供需双方订立的供货合同。凡发生脱期交货或产品质量等违约事项,概由甲方负责处理。

三、丙方同意按“财产信托基本协议”第四条规定,在收到需货单位的银行承兑汇票后的二天内,按承兑汇票金额向甲方一次垫付全部货款。

四、甲方收到垫付的乙方货款后的二天内,一次付清丙方财产信托手续费__元。

五、自本合同签订之日起,至丙方全部收回融资本息止为财产信托期,在此期间如发生任何意外事项,而使丙方无法按期收回融资本息时,甲方确认丙方有权向甲方连带追索尚未收回的融资本息。

甲方_____(公章)

代表人____(签章)

丙方_____(公章)

代表人____(签章)

签约日期:19__年__月__日

附2:

延期付款合同

立合同人:

购货单位(简称乙方)

______

受托单位(简称丙方)

______

承兑单位(简称丁方)

______

乙、丙、丁三方为执行财托字第号“财产信托基本协议”中有关延期付款的规定,进一步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特补充订立以下条款:

一、乙方因暂时无力支付货款,要求分期付款。丙方同意接受财产信托,并相应提供融资,代乙方先向供货单位垫付货款,丁方同意承担付款担保责任,并签发银行承兑汇票。

二、乙方延付货款期限为__年__月。分__次还清,具体还款日期和金额为:

第一次偿还日期:19__年__月__日,金额__元。

第二次偿还日期:19__年__月__日,金额__元。

第三次偿还日期:19__年__月__日,金额__元。

第四次偿还日期:19__年__年__月,金额__元。

三、丙方按“财产信托基本协议”第四条规定收到供货单位递交的发票、运单等交易单证后,即转送丁方,由丁方通知和督促乙方于五日内办妥银行承兑申请手续,并按前条分期还款的日期、金额相应签发银行承兑汇票,及时送达丙方。

四、丙方垫付的信托财产货款,视同对乙方的贷款,比照银行贷款收息办法,按6‰月利率直接向乙方收取融资利息。

五、乙方应于银行承兑汇票到期日前按规定将承兑票款足额交存于丁方,以备丁方按期兑付。如乙方不能按时交存,丁方除比照签发空头支票的规定,对乙方处以票面金额1%的罚金外,并即主动在乙方的银行帐户扣收承兑的票款和延付期间按月6‰的利息及利息金额20%的罚息。

六、丙方于承兑汇票到期日通过联行代付报单直接向丁方划收承兑票款,收回融资,丁方应无条件支付承兑款项。

乙方____(公章)

代表人____(签章)

丙方____(公章)

代表人____(签章)

丁方____(公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