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初一地理教学设计十篇初一地理教学设计十篇

初一地理教学设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59:43

初一地理教学设计篇1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

在初中地理教学目标设计过程中,陈述技术是一个重点内容,同时也是初中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的难点。初中地理教学目标通常都是用“了解”“理解”“认识”等词语进行陈述,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得教学目标不够清晰,无法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初中地理知识。例如“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和“培养学生运用地理图片的能力”等,都是较为笼统的,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因此,在设计教学目标过程中,应该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如果教学目标内容过于重视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就可以采用目标陈述法,为了避免出现歧义,必要时应该尽可能地简化陈述,可以适当省略一些内容。例如,在设计《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的教学目标时,首先提出相关依据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其次,通过赤道周长、地球的表面积和地球的平均半径详细地说明地球的大小;最后,将地球的形状画出来,并且将地球的周长、表面积以及地球的半径准确地标注出来。这样设计教学目标,可以将一些内容省略,尽可能地简化陈述,从而能够充分体现教学目标的可量性和准确性。

虽然陈述技术是初中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的重点和难点,但是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师开展教学的侧重点,合理地应用各种陈述方法。如果初中地理教师设计教学目标过程中将培养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作为重点内容,就可以采用内外结合的目标陈述法。例如,第一,对照墨西哥湾暖流图以及直布罗陀海峡两侧的海水盐度及海水流向图。说明洋流的类型和形成的原因;第二,灵活地应用洋流形成的理论解释一下“旅游鞋失而复得”的现象。这种设计方法同样能够做到简化陈述内容目的,使得教学目标更加明确。

二、教学策略的设计

教学策略设计是初中地理教学设计中的主体内容,主要是采取有效的措施合理地解决教师怎样教和学生如何学的问题。因此在教学策略设计过程中应该根据教学活动开展的先后顺序,合理地组织教学活动,选择好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从而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在设计初中地理教学策略过程中应该根据初中地理知识的属性。如果是陈述性较强的地理知识,可以采用精加工策略和描述策略设计教学内容。例如,教师在讲解重要的地理名词、地理分布等内容时就可以应用精加工策略和描述策略。初中地理教师应用精加工策略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应用描述策略可以将相互独立的地理术语、地理名称等有效地结合起来,通过描述性较强的句子表现出来,例如,可以将我国矿产储量位于世界第一的钨、锑、锌、钒、钛、稀描述成吾弟、心烦、叹息,这样学生不仅便于学生理解,而且能够让学生准确地记住这些矿产。

初中地理教师设计教学策略过程中对于初中地理程序性较强的知识可以设计地理概念和相关规则学习策略。对于概念和规则的学习,可以通过变式练习,使学生自觉地建立学习体系,最后能够将地理概念和相关的学习规则成功地转变成技能。初中地理教师帮助学生将地理概念和学习规则转化成学习技能后,可以灵活地设计一些情境问题,使学生能够根据地理概念和相关学习规则解决初中地理问题。

初中地理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策略设计方面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合理地设计初中地理教学策略,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三、教学媒体设计

初一地理教学设计篇2

【关键词】初中数学;前置性作业;设计;原则

何谓前置性作业呢?所谓前置性作业主要是指教师在正式上课之前,要求同学们先依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水平,对相关数学知识的尝试性学习.也有人把前置性作业称为前置性学习或前置性小研究.前置性作业的设计是生本教育理念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近年来,我一直致力于研究如何设计初中数学的前置性作业,且探索出了初中数学前置性作业设计应遵循的几点原则.具体论述如下:

一、针对性原则

前置性作业的设计一般都要针对新课学习的重难点内容进行,要充分考虑到初中生在新课学习中可能出现错误或困难的地方,有针对性地设计前置性作业.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初中生查缺补漏,还可以促进新课教学的有效进行.

例如,对于无理数这个概念,教材中给出的定义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叫作无理数.”假如初中生仅仅根据这个定义去对无理数这个概念进行理解,很容易出现错误.为了让初中生更加有效深入地理解无理数这个概念,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前置性作业:

这个前置性数学作业的完成可以有效帮助初中生理解无理数这个定义,同学们在完成这道前置性数学作业的过程中,可以有效总结出无理数的三种常见形式:第一,圆周率π;第二,开方开不尽的数;第三,无限不循环小数.可以说这个前置性作业的设计是非常具有针对性的,主要针对理解无理数这个数学概念而进行.

二、问题化原则

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设计数学问题是引导初中生进行数学探究的主要手段,亦是前置性数学作业设计的关键所在.所以,我们初中数学教师在设计前置性作业的时候,应该充分地依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初中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将相关的数学知识点变成若干具有探索性的问题.这就是所谓的问题化原则.

例如,在引导初中生学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时候,在正式学习之前,我给同学们布置了这样一个前置性作业: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已经了解到一次函数的图像就是一条直线,而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则是双曲线.试问:二次函数的图像又呈现出何种形状特征呢?请大家作一个二次函数y=x2的图像,并完成下列作业:(1)观察二次函数y=x2的数学表达式,然后再选择适当的x值,将其代入数学表达式,进而计算相应的y值,并完成下表.

(2)在直角坐标系中按照x,y所对应的值进行描点;(3)用光滑的曲线把各个点连接起来,就可以得到y=x2的图像形状;(4)观察y=x2的图像是不是具有一定的对称性,如果有,请观察它的对称轴是什么?……

通过一系列的问题,让初中生有效加深了对二次函数图像的理解,再进行新课教学的时候,同学们就很容易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对于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也会学习得更加快捷、高效.

三、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纵观在各个领域取得重大成就的人,无不对其充满着浓厚的兴趣,而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源泉.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学家孔子就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初中生能不能学好数学,在一定程度上都受到兴趣的影响.因此,数学前置性作业的设计也应遵循这一原则.

例如,执教“从三个方向看”一课的时候,在正式教学之前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前置性作业:利用家庭中随手可得的材料,比如土豆、萝卜等,用刀将这些材料削成各种几何体,然后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对这些几合体进行观察,并且要把观察到的图形在白纸上画下来.正式上课的时候,我要求同学们交流自己的实践成果,同学们表现得非常积极.可以看出同学们在前置性作业的完成中已经对教材进行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总而言之,我们初中数学教师在设计前置性作业的时候,必须遵循趣味性原则,只有严格遵循这一原则他们才可能对前置性作业的完成充满更多的兴趣.这也是我们所有数学教师的共同期待.

四、结语

前置性初中数学作业的设计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初中数学教师在设计前置性作业的时候只要严格地遵循趣味性、问题性以及针对性原则,前置性数学作业的设计质量就会得到有效提高,同学们对前置性数学作业的完成效率也会更高,最终通过完成前置性数学作业对新课进行有效的预习.

【参考文献】

[1]王鹏.生本理念下前置性作业的设计[J].青海教育,2012(5).

[2]杨荣国.如何提高前置作业的科学性和针对性[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1(2).

初一地理教学设计篇3

“园林设计初步”是园林设计类课程的基础必修课。该课程综合性强,设计内容较多,对于后期“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建筑设计”以及“园林艺术设计”等设计类课程的学习具有一定的先导作用。多年来,很多学者对于“园林设计初步”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一定的实践和探索,[1-5]本文则从有效教学的角度出发进行再研究,对课程结构和内容、教学方法以及作业布置等进行一系列改革,以提高教学质量,适应高等院校园林专业对人才的培养,并满足市场的需求。

一、“园林设计初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与其他课程内容重合较多

目前使用的“园林设计初步”教材版本较多,但教材中大多内容与其他园林课程的内容重复交叉处较多,如涉及《园林艺术》《园林建筑》《园林史》《工程制图》,以及《水彩》《钢笔画》《模型制作》《平面构成》等设计类课程。

(二)为后期设计类课程的铺垫较少

讲述内容过多的涉及了三大构成、园林艺术等基础理论知识,而对于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考虑较少,因而教学是孤立的、片面的和重复的,降低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和基础课程的先导性。

(三)课程内容有效性练习较少

目前使用的不同版本《园林设计初步》教材对于园林专业而言缺少针对性、目的性和有效性的练习和任务训练,学生相关设计技能未能得到较好的培养。

二、“园林设计初步”有效教学的改革措施

(一)改革的整体思路

首先以有效教学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高设计能力为落脚点,在教学的整体思路上体现“园林设计初步”课程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实用性。在教学内容上要对教材章节进行“四有”改革,即有删减、有补充、有侧重、有结合。

有删减是教学内容需根据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删除与其他课程教材重复较多的版块内容;有补充是根据教学目标有针对性的增加学生思考和练习的环节;有侧重是针对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相关训练;有结合是考虑其他设计类课程内容对学生能力的需求,从而提高该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二)具体课程内容

目前“园林设计初步”的授课时间一般仅有32个课时。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根据专业特色、培养方案、教学目标以及生产实践和市场需求等情况确定其教学内容的重点和时间分配等,是教师必须考虑和明确的。根据园林学专业的性质和特点,结合笔者教研室近年来的教学经验,对“园林设计初步”课程设置进行了调整(见表1)。

表1“园林设计初步”的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分别从基础篇、应用篇和实践篇进行串接学习。

基础篇首先概述园林与传统园林的类型以及园林规划设计总原则等相关知识,让学生明确何为园林、新型园林空间如何划分等基础理论问题。教学期间分别以常州恐龙园、红梅公园、常州2014全国花博会为例讲述主题公园、综合公园和综合性园林博览园的划分;其次,通过笔者所在城市的具体案例讲述园林的立意、选址与布局,学习如何确立设计理念和进行简单的场地分析和方案的构思;并简单了解园林艺术构图法则和中国古典园林十大造景手法在现代园林作品中的应用。本篇的重点内容是植物、山石、水体、建筑等园林要素的平、立面以及效果图的表现方式。

应用篇在前阶段的学习基础上重点学习利用植物、建筑、水体和园路等要素如何进行创作设计。例如,如何选择植物;植物在设计中如何构图;利用植物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园林植物与环境如何融合等,带着以上问题展开深入学习。另外,了解园林设计程序和设计文案等相关内容,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园林思维过程,即分别利用理性的客观思考、感性的艺术思考和理性的客观分析依次对场地进行分析、设计方案的构思以及进行分析与反思。

通过以上基础篇和应用篇的讲述,使学生具备相关设计基础理论知识和手绘表达能力,并培养学生方案的分析、表现和思考能力。之后,进入实践篇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并提高环境分析、作品构思和设计表达的能力。期间重点学习园林空间的形式、处理和如何围合。本环节主要通过大量的具体案例进行讲述。案例的选择则从正、反两个方面展现,即优秀案例和存在问题的一般作品,尽可能多角度的比较、借鉴和分析现有的案例。另外,笔者走访周边公共绿地,拍照并制作ppt。选取当地园林案例的目的是学生可在课后进行亲自的实地感受,从而加深并消化理解课堂知识以融会贯通。通过以上内容的设置,学生积累了一定的设计素材,也具备了初步的设计能力。

(三)教学方式

前期基础篇多为理论知识,教学中以教师讲述为主并结合启发式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有必要时可略展开讨论,着重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其次,后期应用篇和实践篇的学习中,分课堂教学和课后练习环节。课堂内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法进行设计作品的讲述,并结合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课后主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相关任务的训练,期间学生可交流、可讨论,培养团队合作意识、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善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并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为学生今后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作业设置及考核方式

作业内容以培养学生具备初步设计能力为导向,体现多元化、全方位的练习模式,主要包含以下内容:1.公园(常州青枫公园)体验,进行实地感受园林的相地、立意和布局;2.园林要素线条练习;3.平面图抄绘;4.园路线型设计;5.水景与其他园林小品抄绘;6.彩铅表现;7.课程设计大作业等(见表2),作业内容由易到难、由少到多。

确保学生进行主动的、积极的思考和完成作业,并从中获取相关知识和设计素材的积累,其完成结果可较好地体现教师作业布置的目的性。

课程成绩的评定方法是否客观和科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所以笔者对“园林设计初步”课程的考核方式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学生成绩主要由课堂练习(20%)、课中发言(5%)、课后作业(30%),以及期末大作业(45%)四部分构成。

三、“园林设计初步”有效教学的初步成效

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直接依赖于教学方法有效性边界的拓展,其拓展之道在于多种教学方法的合理组合与灵活应用,从而实现卓越。[6]

初一地理教学设计篇4

[关键词]数学作业优化设计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90022

初中作业设计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却往往不被足够重视.如果作业设计不当、缺乏创新,就会抑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整个教育教学过程起到消极作用.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优化作业设计,以人为本,让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让作业充满阳光.在阳光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我结合教学实践和研究体会,对数学作业的优化设计有如下思考.

一、设计自主型作业

“初中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的过程中,一定要体现出初中生的主体地位,给初中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尽量让初中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设计、自我控制、自我解答,让初中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动者、探究者和获胜者.

1.弹性数学作业

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上都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都是客观存在的.现代的教育是面对所有学生的教育,目的是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在数学作业设计的过程中,一定不要“一刀切”,要从初中生的个人实际出发,针对初中生的个性差异设计分层作业,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自主选择、各取所需,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比如,教师可采用“作业超市”的方式,根据不同层次的初中生,设计模仿练习、变式练习,初中生可以自主选择类型,也可各种类型自由搭配,做到因材施教、各有所得.

2.合作型数学作业

在以往的数学作业设计中,数学教师过于单方面地强调独立思考,却忽视了对初中生合作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设计合作型作业,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比如,在数学单元复习过程中,教师可对学生进行分组,以4人为一组,然后要求各个小组根据整理的内容设计单元复习题.复习题可以分成三个阶梯:一级――基本题,参照例题编写;二级――变化题;三级――开放、实践题.学生也可以编订一份单元测试卷,各组成员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复习该单元内容,找出重点,列出提纲,选择题型.编订、设计试卷的过程是初中生整理所学知识的过程,也是每个小组有效交流合作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二、设计生活应用型作业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是大众数学的思想之一.对于作业的选材、内容、形式,教师要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设计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数学现有的生活价值,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例如,在教学完“相似三角形和解直角三角形”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份作业,内容是以小组为单位,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第二天,全班交流,每个小组长都介绍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最后,全班选出最优方案.整个过程中,学生都积极、热情地参与,学习兴趣高涨.

三、设计自学整理型作业

自学整理型作业可以是学生根据教师课前给出的几个问题有针对性地预习,预习后,在本子上做好笔记;还可以是整理错题,建立错题集,写出解题出错的原因以及避免出错的措施;等等.

例如,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这节课时,学生阅读了数学家笛卡儿的故事,了解了数学精神.在预习《勾股定理》时,学生搜集到以下信息:勾股定理在国外也叫毕达哥拉斯定理,勾股定理的证明到现今已经有四百多种方法.

四、设计动口动手型作业

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教师给他们布置动口动手型作业,可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口头的交流是通过文字语言的叙述,对词语或符号重新赋予意义.例如,教学代数式的意义时,教师可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学生跟自己的父母说一说代数式的意义.学生还可和身边的同学合作,清楚地表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初一地理教学设计篇5

摘要:文章分析了初中生物教学的内容与特点及课堂活动设计的内容与特点,以课堂活动设计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实例为依据,得出课堂活动设计能有效应用于生物课程教学,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的结论。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7-0088-01

生物作为初中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一个人基本知识的丰富与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加强初始阶段的生物课程教学即初中生物课程教学十分必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深化与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新的课程教学理念与课程教学方法不断地被推出。课堂活动设计作为上述背景之下出现的课程教学形式,已经大量地应用于各种课程教学之中。研究表明,课堂活动设计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发展。

一、初中生物课程教学的内容与特点

(1)初中生物课程教学的内容。初中生物是学生最先系统地学习生物知识的课程,对于初中生物课程教学内容而言,具有两方面的含义。第一,从狭义的角度来说,初中生物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生物知识,为以后生物课程的深入学习做好知识储备。第二,从广义的角度来说,初中生物旨在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初步认识,以及形成原始的生物概念。

(2)初中生物课程教学的特点。第一,形式多样性。形式多样性可以说是生物课堂教学的基本特点。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初中生物教师通常有很多种选择,每一个课堂教学活动都是独一无二的。第二,抽象性。初中学生首次学习生物难免会有难以理解的地方,这是因为学生的生物概念还未养成,认知水平非常有限。例如,教师讲解食物发霉变质这种常见的生活现象时,大多数学生就很难全面理解这是微生物的作用造成的。

二、课堂活动设计的内容与特点

(1)课堂活动设计的内容。课堂活动设计是在新的教育理念不断提出的大背景下,推出的新的活动形式。其主要内容是教学者通过课前准备,以提升教学质量与激发学生兴趣为目的,将所教学的知识融入丰富的课程教学活动中。当然,这里的课堂活动的含义是丰富的。

(2)课堂活动设计的特点。第一,形式的多样性。形式的多样性可以说是课堂活动设计的基本特点,课堂活动设计有众多的形式与表现。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学者设计课堂活动通常有很多种选择。例如,其主要的形式就有很多选择,加上活动的引导、开展等都需要教学者进行设计,让初中生物课堂活动设计变得更加灵活多样。第二,广泛的适应性。课堂活动设计作为新的课程教学方式已经广泛地应用于众多课程的教学中,可见其具有广泛的适应性。例如,课堂活动设计在生物教学中可以应用,同样在语文教学中也可以应用,这便体现了其广泛的适应性。

三、课堂活动设计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实例

课堂活动设计教学方式的目的是为了提升教学质量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下面以具体的课堂活动设计实例来进行分析。

(1)课堂活动设计在人体消化过程教学内容中的应用。人体消化过程的相关内容首先涉及消化过程所经过的人体器官,包括每一个人体器官所起到的作用,以及从食物到营养物质的分解变化的过程。课堂活动设计实例如下:教师要将全班同学进行合理分组,然后布置任务,为下节课的课堂教学活动做准备。首先,要将学生分成两个大组,分别负责两块大的知识点,一个为消化经历过程,另一个为消化物变化过程。其次,再将两大组分成若干小组,每一个小组负责一个“消化器官”即一个知识点。比如,一个小组的知识点为食物在胃的变化以及胃对消化过程的作用。在下次的生物课堂上,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分别阐述消化的过程,从而完成教学任务。上述方式主要有两大优势,其一,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其二,活跃的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课堂活动设计在细胞结构认识的教学中的应用。细胞结构相对复杂,不同的细胞有着不同的结构差别以及细胞器的功能差别。课堂活动设计实例如下:教师组织一个课堂小竞赛活动,主题是介绍一个细胞。同学们选取不同的细胞,进行结构与细胞器方面的介绍。教师要设计公平合理的评判机制,对每位同学的表现进行合理评价。在设立评判机制的同时,教师还应该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对于表现好的同学进行一定的奖励。不论作为参赛选手的学生,还是作为听众的学生,都能够有效地对所学知识进行应用,在提升教学水平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课堂活动设计作为新的教学理念的产物,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与前瞻性。初中生物课程作为初始阶段的生物课程是一门具有塑造性的课程,其对学生生物概念的意识养成与基本的生物知识的了解有著重要意义。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课堂活动设计,不但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升,而且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卫贞.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J].学苑教育,2011(07).

初一地理教学设计篇6

一、初中英语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现状

(一)对教案重要性认识不足

从目前我国初中英语教学现状来看,多数初中英语教师对教学设计并没有足够的认识,初中英语教师往往认为教学设计就是撰写教案,或许一些教师明白教案不能与教学设计划等号,但是也无法从中总结出二者之间存在何种差异。从教学来说,教学设计是一个具有动态效果的过程,而教案知识组成教学设计中的一部分。另外在初中英语教学之中,很多教师都是通过教学大纲进行课堂教学,并没有针对教学进行有效备课,也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英语实际学习情况。甚至一些教师只是在需要是才进行教案的撰写,例如公开课以及评优课等于自身利益挂钩的情况下,在日常教学之中,拿着书本进教室的现象常有发生。对教学设计认识严重不足是目前我国初中英语教师的现状。

(二)对设计教学活动的重视程度不足

在初中英语教学之中,培养学生对英语的运用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目前我国初中英语教师在设计教学之中,对听力的教学设计能有有效帮助初中学生熟悉对话,并且通过听说的方式对文中的语言特点进行教学。在口语教学的设计中,注重通过促使学生参与到对话而为学生提供锻炼英语表达的能力。在阅读教学的设计中,教师能有效的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培养,并且在写作教学之中,会通过将一些有助于学生学习的观点纳入到写作范围之内,并且注重对学生的英语写作方法进行开发。但是也有很大一部分初中英语教师认为在英语阅读的教学设计之中,就是应当做到如何提高学生对单词的以及语法的学习。并不注重通过对教学设计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对情感态度的认识。可以说,虽然初中英语教师对英语教学的设计能力有着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目前还处于重视程度较低的阶段。

(三)分析学生的能力不足

当前我国初中英语教师基本上对英语学习能力的影响因素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同时也对学习英语的动力以及学习习惯有着一定的掌握。但是大部分初中英语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英语之中的困难点没有足够清晰的认识,并且在英语教学设计之中,也没有做到差异化教学,对英语学习能力较差以及较优秀的学生没有进行差别对待,从而影响差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与动力。

二、初中英语教师设计教学能力的对策

(一)强化初中英语教师的教学设计理论

理论是实践的指导,实践是对理论的检验。所以对英语教学进行教学设计的前提就是将理论作为设计的基础,初中英语教师应当针对英语的特点学习先进的教学设计理念。而作为学校应当充分配合对初中英语教师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学习。促进教师通过不断强化自身的教学实际理论,辅以终身学习的策略,将教学设计理论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从而提升英语教学效果。另外英语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过程之中总结出教学设计之中的不足之处,不断对教学设计进行反思,从而全面提升自身的教学设计能力。

(二)重视差异化在教学设计中的作用

初一地理教学设计篇7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课程设计思路优化创新

物理作为一门应用型科学学科,极其注重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再加上物理原理常具有抽象性特征,对于初中生而言存在一定的理解困难。因此教师需不断优化物理实验课设计思路,融入更多趣味性和生活性,从日常化实验入手,促进学生参与到物理学习互动的友好氛围之中,提高学生物理应用能力。

一、初中物理实验课教学目标

物理学科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科学学科,以理论知识为导向,在此基础上以观察和实验为重要途径,促进学生更为直观地感受物理原理的本质内涵。初中阶段传统物理教学模式存在重理论轻实验的现象,过于注重应试教育培养,另外存在因实验器材和场地不足而导致实验课匮乏的问题。这样的教学现状很容易导致学生无法亲历物理实验整个过程,只能强行记忆实验结果和物理结论,实际应用中只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极大地阻碍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有效掌握。

基于此教学现状,初中物理实验课教学目标便在于提升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参与积极性,在枯燥的物理理论知识学习过程中融入实验实践的趣味性,促使学生在玩耍中学习,体会物理学习的真正乐趣,并以此构建更富有互动性的和谐课堂,极大地提升物理课堂效率,促进新课程目标的优化实现。

二、初中物理实验设计探讨

(一)创设惊、险、奇、趣的实验情境,增强学生参与热情。

在初中阶段,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还在逐步发展和完善之中,因此针对物理学科作为一门逻辑性极强的科学学科而言,初中学生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面对这样的教学现状,教师需要强化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果,不断优化实验教学设计思路,帮助学生在物理实验中直观感受到物理知识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标。

引入教学可采用一些惊险的演示实验,让学生急切了解引起虚惊的秘密,实验时可采用多种方式渲染实验发生的过程和结果,可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以沪科版初中物理“惯性”为例,引入时把一未开封的可乐瓶放在桌子上,瓶底压一纸条再慢慢拉动纸条,让学生看到瓶中纸条移动到桌子边缘,重做一次上面实验,学生的心顿时被吊起,当教师突然用力抽动纸条,学生随之异口同声“啊”;又如沪科版初中物理“安全用电”一节,摸拟“单线触电”,当教师用故做颤抖的手拿着铁丝向火线插孔移近时,大家都为老师的安全捏把汗,随着铁丝的突然插入,教室里发出了惊叫,当看到老师安然的神态又惊奇地睁大眼睛。课题引入的实验设计要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急于了解所学知识内容,创设良好学习情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鼓励学生参与实验,强化课堂的互动性。

在初中物理实验课设计过程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参与到物理实验过程之中,构建互动氛围极强的积极课堂学习环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以沪科版物理课程“摩擦力”为例,教师在引入教学实验设计的过程中,可采取物理原理应用小游戏,如可以组织“拔汽水瓶”比赛,分别高大壮实和较为矮小瘦弱的两位学生,在两人之间进行拔河比赛。教师可在汽水瓶的细口处涂上液体,让高壮学生握住细口处,让瘦弱学生握住没有处理过的粗口处,这时可以引导学生参与竞猜,哪个学生会取得胜利。一般而言认为高壮学生力气更大,会赢得这个小游戏,但实际上却是瘦弱学生取得了胜利,同学们个个大失所望。带着悬念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探究原因所在,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实验探究,激发学习动力,努力了解知识规律,营造良好课堂氛围。教师在小结环节让高大学生告知大家汽水瓶的细口处涂上了液体,液体影响了摩擦力大小,无法抓牢,因此导致拔河失败,学生能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大力鼓励学生参与到物理实验过程之中,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体验知识形成过程,感受知识的魅力,营造良好互动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乐于学习。

(三)抽象的物理知识具体化,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

物理课程中富含大量抽象名词及物理原理,应用传统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容易造成学生在物理课程学习中的厌倦感,丧失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教师在物理实验课设计过程中需要注重将抽象物理知识具体化,将过于理论化的物理原理与实际生活实践紧密结合,以此帮助学生降低物理知识理解难度。以沪科版物理课程“凸透镜成像”为例,初中学生对凸透镜、焦点及焦距这一类抽象化概念存在一定的理解困难,教师在实验设计过程中可借助生活化工具,如可以准备一盒小火柴,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让光线焦点集中在火柴头之上,不久之后火柴头便会燃烧起来。通过这样一个小实验设计,学生能直观感觉到又小又亮的光斑,同时激发学生对这样一种点燃方式的好奇心。教师便可以因势利导,讲授凸透镜成像及焦点、焦距的概念及作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到实际生活的模拟实验过程之中,通过自身摸索和实验,真正体验并掌握物理知识。如沪科版物理课程“让电灯发光”一节,其中学生对“短路”概念是比较难以理解的,只有部分学生知道电流发生短路造成的危害,但对于短路是怎么回事,造成短路的原因却无人知晓。教师在实验设计的过程中可把演示实验改成学生分组实验,并把连接电路的铜导线用包裹口香糖的金属箔纸替代,短路实验不久之后箔纸先冒烟,过后便会燃烧起来,实验中学生可以清晰地观察到由于电路发生短路,金属箔纸整个变化过程。

初中学生处于心智发展和成熟的重要阶段,内心深处有着爱玩爱闹的天性。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青少年的特性,满足学生的内在学习需求,应用日常化和趣味化的实验设计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在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掌握物理原理及相关知识,不仅有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同时更有助于提高初中物理课程教学效率及增强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魏东.如何设计初中物理实验课[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01:137-138.

[2]毕联忠.物理实验的探究式教学[J].科技视界,2015,21:202.

初一地理教学设计篇8

1.1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决定了最终的教学质量,是影响初中教学水平的关键性因素.物理教学误导性观念中,重点提到了教学方法思想的滞后性,进而对初中课程教学效果产生了影响.传统教学观念认为,教师在文化课堂里占据主导作用,一切教学活动应听从教师的授课安排,中学生只需“倾听”教师授课内容,这类教学方法与物理教学新课标要求不一致,教师所用方法违背了学生主体的要求.

1.2教学改革

为了满足不同时期的基础教育发展需求,物理教学应当按照地方教学工作标准,科学地调整原有课程教学改革方案,从而实现了文化课程教学观念的转变.但是,许多初中学校习惯于“按部就班”,长期继承传统的课程教学方案,对现有教学模式缺乏足够的改革力度.守旧思想不仅阻碍了学校物理学科教学质量的提升进程,对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也是一大缺陷,显现了教改思想的落后性.

1.3教学考评

“考核”是对教师学科教学情况的综合考察,初中物理学科经过月末、年终等考核结果,可以客观地反映物理教师在某个阶段的教学情况,更能准确地反映学生在特定阶段的学习水平.为了加快课程教学进度,初中物理教师仅注重新授课教学,对旧知识教学状况缺少足够的考核力度,对教学考核工作不重视,直接误导了初中物理教学管理机制的按期实施.

2基于“建构式生态课堂”的教师指导策略分析

近年来初中物理教学模式应用取得了优异的发展成就,物理教师与学生的教学思想普遍提升,逐渐摆脱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种种约束.基于建立“建构式生态课堂”理念,初中物理教师需拟定一套完全适合中学物理学习与发展需要的教学方案,满足社会发展的初中物理教学工作的新标准要求.

2.1深化初中物理教学改革,不断进行教学理念的创新

“建构式生态课堂”提炼出初中物理教学思想的“精髓”,探索出一套适合当前中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这也是创新教育的一种大胆尝试,作为初中物理一线教师应该将各类教学思想融合于一体,让物理课堂教学思想具有民族性、艺术性、科学性、时代性的新特征,“建构式生态课堂”要求初中物理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注重学习方法和学习意志品质的培养,将个人思想、情感、意识、言语等许多要素有机地融于物理课堂教学之中,通过对专家的观点和研究内容的分析与自身的实践经验相结合的方式,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提出合理有效的改革措施.

2.2注重师生交流合作,优化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建构式生态课堂”是以“生态”为起点,以“建构”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的个性发展”为根本任务,以“合作交流、自主构建”为重要实施方式的新型教学模式,为实现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下面通过一则案例分析说明“构建式生态课堂”的设计思想.

(一)设计环节1:创设生活情境,引入课题

提出问题1:沙滩脚印形成的缘故?为何雪原中徒步者寸步难行而滑雪者健步如飞?躺在钢钉上的人为何安然无恙?设计理念:以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为载体,创设生态的情感情境与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问题的好奇心,物理老师通过图片的渲染情境,以问题的形式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引入课题.动态生成: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展示,激发学生对物理奥秘的探究兴趣,对于图片中生活场景,同学们各抒己见,部分学生提出了合理的疑问,老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思考和发现其中蕴藏的物理规律.

(二)设计环节2:实验探究,展示新知,合作交流

实验器材:矿泉水瓶、气球、沙子、海绵、小板凳等.实验方案:全体学生分组,恰当选择实验器材,自行设计实验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设计理念:新课改下的三维立体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在本节教学的体现: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合理选择器材进行探究实验,防止所有学生千遍一律的实验设计,发掘学生内在的潜能,真正理解控制变量法在实验教学中的合理运用,通过各个小组的汇报结果形成师生共享的探究成果,在合作交流中实现共同进步,全面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动态生成:根据学生组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思考:在压力与受力面积都不相同的情况下如何体现压力的作用效果?学生根据速度的定义方法得出: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来进行比较,进而引入“压强”的概念.

(三)设计环节3:理论推导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分析影响压

强大小的因素,进一步理解压强概念活动项目:(1)观看增大和减小压强的表演视频;(2)请学生列举生活中利用压强的实例.设计理念:利用数学工具进行推理加深对影响压强大小因素的理解,通过理论推导与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应用的有机结合,对于物理基础较差学生而言,生活实例的正确列举获得老师和学生的肯定与赞扬,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享受物理学习取得成功的喜悦,进而提升学习效率.动态生成: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存在于我们身边的日常生活之中,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逐渐形成多观察、多思考的好习惯,激发学生关注物理、探索物理的好奇心,进而形成物理学习的强大动力.

(四)设计环节4:精讲点拨,学以致用,分享收获,提升能力

具体内容:多媒体幻灯片展示典型案例,布置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汇报成果,教师针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进行点拨与精讲.设计理念:以典型案例为载体,展示交流自主合作学习的成果和效度,体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在精心创设的情境和题目中得到启发,让学生在亲身参与经历中实现引申、迁移和拓展,形成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动态生成:学生在自主参与的小组合作交流中逐步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进一步提升学生利用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设计环节5:归纳小结,及时巩固训练

具体细节:让每位同学进行归纳本节课所学的物理知识和处理问题中所采取的物理方法,以及还有什么困惑的地方?在物理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交流与讨论,通过适量的试题进行训练和巩固.设计理念:学生在对所学物理知识、物理方法和情感体验的归纳总结反思中实现自我完善的过程,针对性试题的训练能够有效检测学习的效果,发现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查漏补缺做好基础准备工作.动态生成:在总结反思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都得以提升,对于物理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获得了一次“补补丁”的良机,对于物理学习状况较好的学生来说则是一次能力进一步提升和升华的体验过程,实现了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和提升.

3结语

初一地理教学设计篇9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作业设计认识思考

课堂作业,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进程中,实时了解自身教学活动效能,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抓手”和有效“载体”。课堂作业已成为构建课堂教学活动体系的重要“部件”。教师课堂作业设置内容,一定程度上决定和影响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效果。笔者发现,部分初中数学教师未能认清课堂作业对课堂教学的积极功效和深刻意义,存在重视教学过程设计,轻视课堂作业设计的不良现象,课堂作业设计随意性大,信手拈来,未经过大量调研和深刻研析,课堂作业意义效果不明显。作业设计是课堂作业教学的基础环节,首要工程,做好作业设计对课堂教学影响深刻。本人现就初中数学课堂作业设计活动的开展,从三个方面进行简单试论。

一、作业设计要渗透教材目标要义,利于巩固强化知识素养

课堂作业是教师了解学生课堂数学知识内容掌握程度的有效“抓手”。课堂作业的设计,其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将数学教材知识内容渗透和融入课堂作业之中,是课堂作业成为教学目标、学习要求以及教材要义的“承载体”和“代言人”,从而使初中生在完成作业进程中,实现对数学知识内容的复习巩固,提升自身数学知识素养。但笔者发现,少部分教师设计数学课堂作业存在随心所欲,浮光掠影的现象,作业内容与教材内容不贴合,不紧密,课堂作业巩固强化功效未能发挥和展现。因此,教师在课堂作业设计时,要做好备教材的“工作”,认真研析数学教材内容,找出本节课教材知识点讲解的重点,学习的难点,以此来选取和编排课堂作业内容,保证课堂作业紧扣教材“精髓”,提高初中生数学知识素养。如“不等式的性质”第一课时课堂作业设计中,教师首先做好研析该节课教材工作,在整体研析活动基础上,抓住该节课教材的“不等式的三个性质”教学重点以及教学难点,并根据该节课教学目标和学习要求,设计了“若a>b,用‘’填空:(1)a+2___b+2;(2)3a___3b;(3)-2a___-2b;(4)a-b___0;(5)-a-4___-b-4;(6)a-2___b-2”;“用不等式表示下列各式,并利用不等式性质解不等式。(1)a的是非负数;(2)m的2倍与1的和小于7;(3)a与4的和的20%不大于-5”等作业案例,让初中生借助于典型案例,再一次巩固提升初中生对该节课重难点的掌握和理解。

二、作业设计要紧扣学生主体特性,利于锻炼提升学习技能

课堂作业设计是课堂教学预设活动的一个环节和一项工作。预设作为课堂教学的基础环节,准备工作,自然要按照和遵循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学习能力素养培养的目标要求和任务,将学习对象数学学习能力要求渗透和落实于课堂作业内容之中,使课堂作业成为学生锻炼提升的有效载体。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设计课堂作业内容时,不能粗浅、简单,一看就懂,一看就会,而应该设计具有一定探究性、推理性的数学案例,让初中生在探究、分析、推理、概括等实践进程中,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辨析能力等得到锻炼和提升。如“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一节课课堂作业设计中,教师按照新课程改革“能力为王”目标要求,在研析综合教材内容基础上,设计了“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k+1)x+k2+2k=0有两个实数根x1,x2。(1)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2)是否存在实数k使得x1・x2-x12-x22≥0成立?若存在,请求出k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具有一定探究特性的作业案例,为初中生提供运用所学知识内容及技能进行锻炼实践的载体和时机,更好的培养锻炼初中生良好学习能力素养。

三、作业设计要注重结合课堂实际,利于调节教学活动节奏

笔者以为,课堂教学活动进程的不确定性、多变性,决定了预设教学内容践行于实际行动时,应该联系实际,“因时制宜”。课堂作业作为课堂教学活动体系的一部分,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作业设计时,应充分做好准备工作,树立“未雨绸缪”思想,针对初中生解析问题进程中,容易出现解析错误或瑕疵的地方,预先设计一些针对性的作业案例。结合初中生完成解题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调节原有教学节奏,有的放矢地呈现和布置给初中生,保证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如“菱形”一节课作业设计中,教师结合以往课堂教学经验,针对初中生解题中出现的“不能全面深刻掌握菱形的性质,错用菱形性质解决问题”错误,防患于未然,事先准备了“已知如图所示,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C,eD=aF,求证:四边形aeDF是菱形”案例,放置在课堂作业最后部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视情况而定,呈现和展示给初中生。

初一地理教学设计篇10

关键词:初中科学;作业设计;新课改;优化建议

初中科学作业的设计,是在科学课教学后,教师根据本节课所教学的内容、学生的学习状态、教材要求等,布置课堂作业与课后作业,这些作业通常表现为书面作业,部分作业是动手动脑的实验制作、观察活动等。在新课改要求下,初中科学作业的设计不再单一作为教师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手段,而要充分结合学生学习水平,借助科学作业来巩固学生的科学知识基础,发散学生科学学习的思维,培养初中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式,维持初中生对科学学习的积极性,对科学教学工作起到调控辅助作用。

一、初中科学传统作业形式的缺陷和新课改科学作业设计要求

1.初中科学传统作业形式的缺陷。一直以来,应试教育模式是我国教育教学工作变革要突破的最大阻碍,初中科学教学工作也深受其影响。比如初中科学作业的选择,常常就是围绕课本内容进行大量的题型练习、知识点死记硬背,学生学习科学的目的就是为了争取科学科目能考得高分,不得不说这样的作业设计是对学生的一种制约,严重阻碍了学生的自我学习、灵活思考能力的发展,违背了初中科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生得不到全面、健康的发展。总的来讲,初中科学传统作业形式的内容单一枯燥,其练题性、考试性强,禁锢了学生的自我思考与实际动手能力,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积极的、乐观的科学学习心态。

2.新课改下初中科学作业设计要求。初中科学作业设计要重视实用性,需要联系到日常生活中出现的科学内容,让学生在面对科学作业时,可以感受到生活的气息,由此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其对相关科学知识的记忆。初中科学作业设计要加强学生的探究能力,在科学学科的个别作业中设计探究性强的作业,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与思考,从而转变学生的科学学习观念,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寻。初中科学作业设计要体现人文主义,不能一味地锻炼学生的应试能力,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科学作业设计上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表现来设计,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初中科学作业设计要表现合作性,通过一些需要学生合作解决的科学作业,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使科学教学的效果得以提升。

二、优化初中科学作业设计的几点合理建议

1.改善教师与学生对科学作业的看法,突出学生在作业设计上的主体地位。教师在制定科学作业的时候,一是要落实对科学知识的巩固,二是要注重对学生科学学习方式、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师在科学作业设计上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科学作业的设计上能各抒己见。学生在科学作业设计上的主体地位可以给学生选择科学作业的自由权,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化发展。

2.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状态,丰富初中科学作业形式。初中科学作业形式在新课改要求下,要突破常用的书面作业模式,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练习,下文就三种初中科学作业形式进行阐述。

(1)书面式作业:根据学生学习科学的实际能力,在全班范围内划分作业设计层次。(2)实践型作业:科学知识来自于生活,因此在设计初中科学作业的时候,可以充分结合实际生活中的科学现象与问题,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通过实践观察,结合课堂所学内容,反思相关科学知识要点,从而使学生对科学作业不再排斥,愿意积极参与到其中。(3)探究性作业:初中科学作业不仅要重视科学知识的记忆,还要重视学生科学动手能力的培养。探究性的科学作业无疑可以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锻炼学生的探究性思维。

3.加强初中科学教学领域内的交流和合作,共享科学作业设计成果。不同初中学校的科学教师对于科学作业的设计总有着不同的理解,但其根本目的都是围绕着新课改要求来创新初中科学作业设计模式,提高科学作业对学生科学学习的辅助作用。因此,初中学校应该加强科学教学工作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致力于完善科学作业的设计理念,提升科学作业的促进作用;取长补短,结合本校学生在科学学习上的情况,尝试性地布置不同形式的科学作业,择优选取适用于学生的科学作业。

新课改下,对科学学科的作业进行优化设计,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科学课的教学质量。要做好初中科学作业设计,教师必须转变师生观念,丰富科学作业形式,同时要加强教师间对科学作业设计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使我国初中学校的科学教学工作顺应新课改要求,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科学基础能力。

参考文献:

[1]何如涛.新课改下初中科学作业设计、评价的实践与思考[J].科学教学,2005,(09).

[2]于志敏.初中科学探究性作业设计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