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初中语文教学特点十篇初中语文教学特点十篇

初中语文教学特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58:02

初中语文教学特点篇1

关键词:初中生物;语文特点;课堂教学;策略

生物是一门直观性极强的学科。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通常会利用实验的方式引导学生对生物的特征进行观察,因此,生物教学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创造性思维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对于初中生物的教学目标提出了更加系统的要求,即学生不仅要实现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升,还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完成情感的培养以及价值观的塑造。而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学语言营造的课堂氛围是课堂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其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的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通过学科的融合,发现生物学科和语文学科之间的联系,并充分发挥语文教学方法的优势,提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

一、初中生物课堂语文特点

课堂教学氛围是对学生进行教学渗透的主要途径。在初中生物教学中,一方面,教学语言基于学科的特点要求严谨和科学;另一方面,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教学目标又对课堂氛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学科融合的背景下,语文作为工具性学科,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初中生物教学而言,其语文特点主要体现在运用语言的艺术性营造课堂氛围上,具体表现为:(1)科学性。生物知识都是经过严格的科学论证而得出的结论,例如,对细胞结构的阐述就是历代的生物学家利用显微镜对动植物细胞的细致观察而得出的结论,因此,其语言不仅要符合科学的逻辑,更要符合科学的精神,而这与语文表述的逻辑性密切相关。(2)严谨性。生物学科语言的严谨性和科学性是相辅相成的,科学性的语言通常都有深厚的逻辑作为支撑,因此,生物语言在实验的基础上,为知识论证找到了大量的事实根据作为论据,以有效地确保了生物现象、生物规律解释的严谨性和逻辑性。(3)生动性。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有许多内容是现实生活中难以观察到的,许多生物规律包含着深刻的抽象逻辑,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从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出发,在保证知识准确的基础上,让学生在活泼的课堂氛围中缓解知识理解的难度,提高学习的热情。(4)情感性。生物学科中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精神,而这与语文学科不谋而合,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艺术性的语言描述,让学生在情感教学中陶冶情操、进而激发其心灵共鸣,提高对知识的感悟,并树立热爱生命、敬畏自然的思想观念。

二、目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许多教师已经认识到了创设课堂氛围的重要性,并有意识地利用语言对学生进行引导。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束缚,许多教师在教学方法运用中常常脱离人文理念,使教学过程陷入僵化单一的困境:(1)课堂导入不够准确,即有些教师在新课导入中,往往不能抓住已经学过的生物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联系,在课前导入的过程中也无法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恰当的语言沟通,从而造成了学生在简单、乏味、缺乏针对性的语言中失去了学习新知识的欲望。(2)教学切入点选择不恰当,即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找到生物与语文学科的切入点,就可以让整个教学环节水到渠成.但是,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法抓住时机切入语文教学,从而错过了教学的良机,使学生难以顺利实现知识点的突破。(3)教学评价缺乏激励性。初中阶段正是学生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在教学中,教师利用激励性的语言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是情感教学的基本要求,但是在实践中却忽视学生的情感,有意无意地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讽刺,从而严重影响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

三、如何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语言运用的有效性

(一)找到教学切入点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不同的学生个体。不同学生在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应该重视知识与学生主体之间的联系,准确把握知识切入点,为不同层次学生的难点突破找到思路。例如,在“观察植物细胞”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利用特殊的实验语言,让学生融入教学环节。在实验中,教师可以利用问题引导,让学生回顾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了解实验器材、实验物品以及观察任务,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就会在任务的引导下,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完成学习目标。

(二)发挥情感教学的作用

教学实践既是知识的传播过程,也是情感的融入过程。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只重视对知识的传递,而忽视了对学生情感的培养,使得许多学生难以真正融入到学习中来,进而影响了学生情感的调动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而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师应该通过对语文特点的运用,在教学中融入人文情感,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来,进而改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质量。

(三)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言激励

课堂上的语言激励可以让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进而调动其学习的兴趣,诱发其主动学习的动机。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语言的艺术性,并通过融合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特点,让学生在恰当的语言语气中得到情感的安慰和思想的启发。例如,当学生在学习中出现不自信心理时,教师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心理指导,从而帮助其突破心理障碍,树立主动学习,敢于挑战的自信心。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由于其学科特点,生物课堂语言也呈现一定的特殊性,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有效地利用生物的学科语言,转变教学理念,优化教学环节,从而让学生在科学、严谨、生动、有趣的语言中发现生物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生物课堂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代玉杰.多元化教学提升初中生物课堂效率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5(12):129.

[2]黄日顽.新课程改革下初中生物教学特点分析[J].求知导刊,2016(11):32.

初中语文教学特点篇2

关键词:以人为本民族地区语文作业有效性

作业是巩固知识、形成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形成有效学习策略的重要途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也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文作业这一环节仍存在一些问题,优化语文作业,实现高质轻负,是语文教师追求的目标。尤其是语文作业的有效性问题,更值得广大语文教师的重视。

一、关注学生兴趣,力求作业形式多样化

传统的作业形式单一枯燥,读写训练量大,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且不能有效、全面地发展学生的各项能力。因此,在语文作业的设计上,应充分发挥语言文字的“亲和”功能,让语文作业展示真挚、美丽而迷人的微笑,力求形式美,灵活务实地处理学与练的关系,力避单调重复,形式上以多样化的题型、多角度的考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多样的作业形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生活中发展,还能让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如演说交际类作业、考察探究类作业、奇思妙想类作业。老师在作业设计时要“精编简政”,大胆舍弃“老旧繁杂”的题目和题型,简化问题和答案,真正做到“精讲精练”

,在趣味和开放上做文章,以生动有趣的作业内容和活泼多样的作业形式来取代呆板重复的机械练习,以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产生好奇探索的追求感,自觉主动的来完成作业。

二、关注学生差异,力求作业内容层次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面向全体学生,布置作业时就要考虑每个层面的学生,进行分层练习,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各有收获,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为了使全体学生都得到适宜于自己水平的发展,我们在作业配置环节中要紧紧抓住作业难度这一关键点,设计出适宜于各类学生的不同难度的作业。在实践操作中,可以设计出难度不同的三种层次作业;一共分为a,B,C三个层次。一是发展深化题,即根据优等生学习水平和教材设计的,要求较高、难度较大的题目;二是练习巩固题,即根据中等生设计的,一般指教材后的习题;三是放缓坡度题,即根据困难生的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将难度较大的习题进行分解或给予具体的提示。通过分层次作业,我们完全可以做到“因材施教”,使全体学生特别是困难生能够通过作业获得益处、得到发展。

三、关注作业内容,力求作业内容生活化

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而单纯的机械记忆”和单一的书面练习制约了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因此,为了让学生在生活中去汲取语文方面的营养,为了语文作业的有效性,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多设计一些生活化的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中学会生活,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学会积极生活。比如每逢节假日,建议学生和父母去旅游、做家务,和同学去做一些社会调查,参加自己喜欢的兴趣小组活动,坚持写生活日记和“假期生活周记”,做生活的有心人。假期结束后,让学生汇报假期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每到特殊纪念日,还可随机布置一些有意义的作业,妇女节和母亲节,大可布置给妈妈写一封信等。这样的作业可以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社会,更好地关心他人,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特长,使学生的素质得到了更全面的锻炼和提高。

四、关注评价方式。力求作业评价人性化

没有教师对作业科学的评价,就没有作业应取得的效应。传统的作业形式和内容是“一统制”:统一内容、统一难度、统一要求。作业全班统一,甚至年级统一,与此相应的作业评价方式常常采用“√”与“×”来评别正误,用百分制、等级制来进行评价。这种“非对即错”

初中语文教学特点篇3

关键词:网络环境初中语文课堂新特点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求,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语文教学正经历着一场重大改革,自由开放的网络空间文化已向我们走来,基于网络环境的语文课堂教学空前的开放,充满活力。

其特点是:学习资源的开放性,学习过程的交互性,学习内容选择的自主性和个性化,内容形式的多媒体化,这恰恰应和了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倡导。在网络环境下,动态的海量知识信息以超文本链接的方式组织在一起,极大地拓宽了学生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课堂教学超越了语文学科本身,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我现就网络环境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几项变化谈几点认识。

一、教学理念由教师为本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

实行网络化教学,教师的观念应是超前的。教师应冲出“以自身为圆心”、“以书本知识为本”的束缚,充分挖掘网络资源,创造性地适应学生的学,树立“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本”、“以学生终身学习为本”的教育思想,全面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要,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整体考虑学生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获得正面的情感体验,以及自我探索的内在需求。

二、教学目标由单一化转向综合化、个性化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必然要求课堂教学目标具有综合性,又要适应学生的个性化。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传统的教学目标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往往把教学目标简单化为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和态度的培养,教师传授知识只重结果而轻过程,学生缺乏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网络教学的目标大大突破了这个局限,呈现一种动态的、人性化的、交互性的特点,教学目标所关注的是学生自我需要,自我发展,极富个性化。如在《木兰诗》教学中,一位教师为学生提供了“梨园飘香”(京剧《木兰从军》)、“豫风激扬”(豫剧《木兰从军》)、“银海泛波”(动画片《花木兰》)等有关“木兰”的网上信息,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上初步接触人物,形成自己对人物的个性化认识――有的学生说木兰勇敢,有的说聪明,还有的说她傻。这样,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化便得到了较大的体现,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由点转向面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是以书本这个“点”为唯一的教学蓝本,信息量极其微薄,网络环境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而是从书本这个“点”出发,以超文本方式链接了大量的与之相关的海量信息,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极大地开阔了学生学习的空间,在深度和广度上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如在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中,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的网络平台,首页上有“东坡生平”、“东坡作品”、“作品导读”、“自动欣赏”、“古诗新唱”、“中秋聊吧”、“词牌新作”、“自制贺卡”、“BBC讨论”、“音画诵”等板块,其中“东坡作品”链接了几十篇文章,“音画诵”链接了《春江花月夜》、《二泉映月》、《平湖秋月》等十几首与月有关的风格各异的乐曲。这样学生便可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与需求,自主选择相应的板块研读,或选择有关乐曲配乐诵读,使传统教学中学生不认真的现象消失了,教学效果显著。

四、教学过程由计划性转向变化性

传统语文教学是按照设计好的教案有序地进行,教学过程一切尽在计划中。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是动态变化的,网络课堂没有固定不变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除了教材外,往往会因解决问题的需要加以调整。课堂上学生的思维一旦真正调动起来,提出的问题就会各种各样,千奇百怪,教师事先拟就的计划就会被打乱,教学速度或快或慢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绝对权威,教师在学生中的地位受到挑战,若教师再不去更新知识,学生通过网络寻求的信息量就会超过教师。网络化教学,教师看似轻松,实则对教师的要求提高了,因此,教师不仅要研究教材,研究网络资源,而且要研究学生。网络化教学呼唤高素质的教师。

网络化教学的变化性,还表现在教学活动不完全局限于课内进行,课堂不再是知识的交易所,学生的思维、讨论和学习的空间可以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课堂不再是问题的终结地,而是问题的发源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课外调查、访问、查资料,把学生引向一个更为广阔的世界。

五、教学活动由单向传递转向多向互动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受空间的限制,课堂教学交往主要采用师生问答、固定的小组讨论等单向传递的方式,在这种方式下教师支配着学生的一切,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参与性。民主型的教学关系要求教师以平等的身份进行,没有教学的民主就没有学生的创造性。网络环境下的语文课堂,借助于聊天室、BBS、e-mail等网络交往方式,可以打破空间位置上的小组关系,使得学生可以与自己观点相同或不同的同学自由组建合作探究小组,进行小组讨论、辩论。在此过程中,学生可利用一定的手段,呈现信息,分析原因,解释所用的查询策略,并根据不同成员提供的信息,对自己的认知结构进行重新建构。

如在教学朱自清《春》时,我把设置好的四个网络聊天室,分别划为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迎春图四个讨论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选一段进入相应的讨论区进行讨论,或选择不同的讨论区了解别人的讨论情况,自己则随机参与并加以组织指导、监控。这种组内生生互动、组际互动、师生互动等网络多向互动方式,极大地扩大了学生进行知识探究的自主性。在这种宽松的网络学习气氛中,学生畅所欲言,每个学生都既是学习者,又是课堂学习资源。信息共享使学生自身资源得到更为充分的利用,学生可以帮助他人或寻求帮助,在网上写作业,提交作业等,课堂始终保持着一种活跃的探讨气氛。这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精神和参与竞争的意识。

总之,在网络环境下,利用网络资源的开放性、共享性,语文课堂显得极具开放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能力,提高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丰富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通过网络,教师打破了书本的局限,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实现了知识的创新、学习方式的创新、思维品质的创新。

四、思考

网络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很大的,它促进了语文教学的发展,但我们不能把网络视为解决教学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对网络的运用还需作理性的思考。

1.网络是否可以替代教师

在网络环境下,人机对话的时间要多于师生语言交流的时间,于是一些激进的理论家认为“学校教育将会消失,教师的地位不复存在,互联网就是一位全知全能的教师。”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网络在语文教学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绝不是主要作用。

语文代表一个国家的精神、思想、人文底蕴。课程标准也提出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情感与态度。因此,语文教学与其它学科有所区别:它更多地注重人文精神的熏陶与情感的交流,注重以真情感染读者,以形象唤起美感,以意境领悟主旨,以培养语言意识和语文习惯为目标。这些往往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在教学中只有把握好这些因素,才能拨动学生的心弦,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其产生求知欲,最终实现语文教学目的。特别是古诗词的学习,那“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悲楚,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豪情,那“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等,非网络所能一一演绎。好的课件也许可以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但它哪里比得上教师一段声情并茂的朗诵?哪里比得上师生间面对面的交流?

美国儿童电脑教学课程专家毛尔科维奇说:“先进工业国,如美国和德国,所犯下的最大错误就是以为电脑可以代替教师,到了最近,他们才逐渐明白,人才是最好的教育工具。”因此,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网络仍处于一种辅助地位,教师的作用是网络所不能替代的。

2.网络是否可以替代课本

网络的信息量远远高于课本,有人提出,上语文课完全可以抛开课本了。其实不然,现有的语文教材在内容的选择上尽管有值得商榷之处,但这些课文毕竟是经过了多年教学实践的检验,为绝大多数专家、学者和教育实践者所认可。其中许多篇目是古今中外优秀文学名著的代表与典范,可以让学习者读一而知十,触类旁通,融贯中西。

初中语文教学特点篇4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方法;探索和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

一、前言

由于目前英语学科是初中的主要学科之一,是中考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成绩成为了衡量学生英语能力的主要考量。鉴于英语在初中教学的重要性,我们要在初中教学中重点做好英语教学工作,努力提高英语教学成绩,要对学生的英语能力进行正确培养,不断提高英语教学的实效性,达到英语教学的目的,满足初中英语教学的现实需求,实现对学生英语能力和英语成绩的持续提高。目前来看,要想做好初中英语教学工作,就要从教学理念、师生关系建设、教学形式创新和英语文化背景确认等几个方面入手。

二、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教师要成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导

初中英语教材,要求教师必需是强化记忆者,示范表演者,指挥者,组织者,裁判员和监督员等,同时又要具备时代精神和信息运用处理能力。英语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在英语教学中创造出喜人的价值。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必须让学生了解教学目的要求和阶段要求,使他们心中有数,不断引导学生及时总结经验,制定相对应的学习目标,使其逐步由被动学习转入主动学习,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从而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由“要我学”转向“我要学”,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保障。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应符合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从学习目的,学习需要和学习动机方面发挥其能动性,充分利用知觉选择性特点做好教学工作。如对重点句型和词组用彩色粉笔标出,让学生加深印象。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应拘于一格,应当是紧扣教材,围绕目标而有所创新。

三、尊重学生个性特点,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发展

初中阶段,是学生性格发育的重要阶段,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应对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足够的了解,并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法。

首先,我们要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充分的尊重

由于初中学生具有多种个性特点,如果我们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不注重对个性特点的分析,将会导致课堂教学被动,不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因此,我们要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充分的尊重,认真分析学生的性格特征。

其次,我们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了解学生个性特点的基础上,我们要积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要消除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感,使学生能够和老师进行无障碍沟通,为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奠定基础。由此可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十分重要。

再次,我们要在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上,培育良好的课堂氛围

只有师生关系得到了优化,初中英语教学才能在教学方法上得到转变,才能培育良好的课堂气氛,为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我们必须在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上,努力培育良好的课堂气氛。

四、根据课堂教学实际,丰富现有教学方法

目前来看,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成绩的重要保证,只有根据课堂教学实际,选择了适当的教学方法,才能保证教学成绩得到持续的提高。为此,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与课堂教学实际相结合,丰富现有教学方法,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增加课堂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增加课堂朗读训练的方式,重点训练学生的口语能力,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中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口语训练,促进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

2、采用创设情境教学,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考虑到英语学科的特点,我们在英语课堂中应积极采用创设情境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在英语语境中培养英语学习兴趣,获得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目前来看,情境教学已经成为初中英语教学的主要方法。

3、采用英语语境教学,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英语语言习惯的培养,必须在英语语境中才能够实现。为此,我们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可以考虑采用英语语境教学的方式,将英语课堂场景化,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五、充分认识到英语教学与英语文化的关系

语言是文化的主要载体,语言与文化是密切联系的。掌握语法知识有助于构造正确的语句结构,熟悉有关文化知识,有助于理解课文和词句的表情达意。结合教材内容,尽量挖掘内在的文化因素,凸现英汉文化的差异,介绍英语国家的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由于英语国家在整个文化环境上与汉语文化环境有本质的区别,因此在具体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只有认识到英语文化同汉语文化的差异,并做到正确认识英语文化与英语教学的关系,才能达到提高英语教学效果的目的。

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英语教学与英语文化的关系,并采取具体措施,重点介绍英语文化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能够对英语文化背景有全面的了解,从而提高学生对英语语言的认识,达到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目的。目前来看,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对英语教学与英语文化的的关系有正确的认识,积极提高英语教学成绩。

六、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目前初中教学中,英语教学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们要想做好初中英语学工作,就要从教学理念、师生关系的构建、教学方法的丰富和英语文化背景的分析入手,结合英语课堂教学实际,努力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成绩。

参考文献:

[1]王艳丽;;浅谈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年08期

[2]杨柳;;浅谈中学外语情感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1年01期

[3]李成海;于波;;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导入探析[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初中语文教学特点篇5

1.以提升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想象力的培养作为基本准则

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想象力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开拓初中生的语文学习视野,让学生能够理解基础的初中语文知识,进而帮助学生形成完备的语文学想象观念。在这样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要充分的结合初中的语文学习特点和语文学科蕴含的想象空间,不断完善学生的语文知识结构体系,为学生取得良好的初中语文学习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在《小圣施威降大圣》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相关内容,在课堂上要提出相关的问题“为什么二郎神能够降服齐天大圣孙悟空?”“你要是齐天大圣,你要怎么应对二郎神啊?”通过这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帮助学生对《小圣施威降大圣》中涉及到的知识的深度认知,促进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理解。除此之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要将教学方法的设计过程和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有机融合在一起,发挥出教学策略对于学生的想象力的促进作用,在激发学生想象力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语文知识的完善与发展。综合起来,在进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注意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策略的制定研究,有效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

2.以培养学生自主想象力为根本追求

在培养学生想象力的过程中,要充分意识到,帮助学生形成自主的想象力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例如,在《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引领学生对当时的中国时局进行探索分析,并将的生平介绍给学生,丰富学生的自主想象力。随着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方法研究的逐步深入,对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研究势必要得到补充加强。从另一方面来说,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培养方法的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也有利于学生的想象力范围的不断扩展,进而有效的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培养的策略探析

1.优化想象力的培养方法在培养学生初中语文知识想象力方法的研究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初中生的实际特点和语文学科的实际特点,循序渐进的进行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策略的优化设计。与此同时,为了保证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培养方法的教学针对性,要对想象力教学方法的应用范围进行严格的规范处理。例如,在《共工怒触不周山》这一课的教学之前,教师就需要将《共工怒触不周山》这堂课中的神话背景对学生进行详细的讲述,并根据这一堂课的基础性知识内容对中国古典神话进行介绍,保证可以利用这些神话故事突出语文教学内容的重点,并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和探索,形成对于《共工怒触不周山》中涉及的知识点的深度认知。

2.优化想象力的培养体制

在培养学生想象力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的考虑到想象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为学生创造想象的初中语文知识学习环境。具体来说,就是在进行初中语文想象力教学设计过程中,引进先进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体制,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例如,在《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的历史史实,以学生对近代中国的真实历史事件的好奇感作为突破点,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初中语文教育资源,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主观能动性。

三、结语

初中语文教学特点篇6

[关键词]初中英语新教材特点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a)-0293-01

2011版《英语课程标准》更清晰地阐述了英语课程的目的,提出了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语言课程性质。英语学习不再是简单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还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新版初中英语教材正是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编写的。

1.初中英语新教材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1.1初中英语新教材内容更加丰富,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素养。旧教材既给学生提供了语言材料,也体现了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但是新教材提供的语言材料,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语言应用能力。在初中英语新教材中,有一些章节对外国文化进行了介绍,让学生在掌握英语单词、了解英语语法的同时,对外国文化也有了深入地了解,有助于改变学生过去只懂语法、只记单词,不了解外国文化的情况。比如7aUnit5Let’scelebrate!,对英美的节日做了介绍,让学生了解了外国人的生活方式,外国人对节目的态度,并带领学生对比中外节日文化。新教材中对外国文化的介绍,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1.2初中英语新教材中增加了很多图文并茂的内容,增加了教材内容的趣味性,同时把原有教材的Vocabulary部分删去,Reading部分也简化了,使教材内容更加简洁明快。初中英语新教材中,教材的装帧更加美丽,而且教材内容多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献给学生。这样就丰富了教材的表现形式,让一个个生动的人物形象跃然于教材之上,能够吸引学生目光,让学生有全新的视觉体验。而内容的简化则更便于学生接受和理解。

1.3初中英语新教材知识点较为灵活,便于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新教材中对英语知识点的教学重在启发,而非填鸭式的灌输。它不要求某个语法知识等必须要教到什么程度,而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原则进行知识点的适度拔高,激发学生创造性的学习英语。同时,新教材每个知识的背后都蕴藏着可挖掘的信息,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究。

1.4初中英语新教材不论是在对话内容的编排上还是情景的设计上,都体现了与生活的接近性原则。新课标要求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新教材就很好地贯彻和体现了这一原则r。新教材。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比如新教材中有对运动、学校的介绍,运动和学校生活是初中学生日常生活中都会接触到的,教师的教学也会显得更为容易,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意识,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注重实用英语。

2.新教材下初中英语教师应该采用的教学策略

2.1初中英语教师要“吃透”新教材,要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充分发挥新教材的优势。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主要工具,教师的教学都是围绕教材展开的。鉴于新教材呈现出的新特点,英语教师必须要吃透教材,要灵活掌握新教材的各个知识点之及其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把握好新教材与其他学科的联系。除此之外,英语教师要运用自己的教学经验,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才能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既要立足教材又要高于教材,要对教材进行拓展和创新,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实际掌握情况,对教材进行科学合理地整合,要敢于删减教材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对新教材中的某些情景对话或例子,可以进行适当地替换,换成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或者学生熟悉的例子,便于学生更好地接受和掌握。

2.2初中英语教师在新教材的教学中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要构建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和谐课堂。我们在新教材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互助合作,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合作意识,让他们在英语学习中积极地思考问题、发现问题,通过独立思考或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就积极推行了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和实践能力,可以实现有效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平时,教师要经常和学生互动,要经常和学生进行英语交际,培养学生说英语的意识,要鼓励学生敢说英语,多说英语。除此之外,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英语学习习惯,做到因材施教。

2.3新教材中很多教学内容都是贴近我们的生活实际的,初中英语教师可以利用这种贴近性展开教学。比如在讲述7aUnit3welcometooUrschool!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回顾本学校开放日的场景,让学生说说该怎样向父母介绍自己的学校,把学生引入到课本教学中去。学生因为对本校开放日有所了解,他们会自然而然地进入课文情境中去。这种结合生活实际的课堂导入可以较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对教材内容产生兴趣。

2.4初中英语教师要淡化语法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英语素养。英语教师要淡化语法教学,不能把课堂当成语法灌输课,要注意对学生综合英语运用能力的培养,要注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进行英语素养的养成。要强化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要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总之,初中英语新教材呈现出了一些新特点。英语教师要把握好这些新特点,利用新教材的优势进行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素养,要改变教学策略,让学生的英语学习变得生动有趣。

参考文献

[1]方宝珠,浅议如何适应初中英语新教材特点之教法[J],教学交流・理论版,2009年第10期.

初中语文教学特点篇7

关键词: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策略

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渐深入,开展综合性教育是适应语文教学的最新方式。在初中语文中进行综合性教育能够保证课程内容的有效展开,协调语文教育和其它课程教育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整体的文学素养和协调发展的能力。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能够使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对于学生主动探究和正确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

一、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性质

初中语文的综合性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以语文的知识性学习为基础,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调查、实验、交流等实践活动,并对其他学科进行综合运用,结合实际情况,寻找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的对语文产生兴趣,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树立语文教育的观念,与生活相结合实施综合性教育,将语文学科的实践性、自主性和趣味性相结合对学生进行能力、情感、价值的全面培养,对于学生的整体发展和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提高有着必不可少的作用。因此,对语文的综合性学习要进行重视,只有在综合性的语文学习中,才能有保证学生语文学习的效果。

在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以语文的特点为基本的参照,将综合性、实践性、自主性作为必备性质。因此,在对语文的学习中,针对语文的综合性进行学习能够使学生的整体素养得到全面优化。所以在进行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控制,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

二、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

在语文的综合性学习中,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综合性。抓住语文综合性的特点进行学习,对学习效果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进行培养,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进行综合性的学习。在语文的综合学习中,不仅仅是对课本中的知识进行学习,还能够在实践活动中对兴趣和能力进行逐渐的培养,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在于追求价值的多元化,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价值等。

(2)合作性。在以往的传统模式中,教师鼓励学生间进行竞争性学习,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要进行合作,在集体活动中实现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在综合性学习中,集体性的探究活动是其特点之一。

(3)自主性。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中,教学目标由教师进行制定,教学步骤也只是教师根据教学计划进行确定,这样学生就处在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缺乏自主性。在综合性学习中,教学方案和目标是由学生自主进行选择的,学生设置问题,并针对问题对学习内容进行研究,表现出了综合性学习自主性的特点。

(4)实践性。实践性也是综合性学习的主要特点之一。学生进行自我实践活动,对学习所需要的资料进行自主收集,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自身的学习能力。

三、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策略分析

初中语文的综合性学习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能够使学生的素质得到有效地提高,保证语文教学的效果。

(一)重视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性

伴随着教学改革的大力实施,初中语文教学也在进行着相应的改革,在改革中,教师要利用改革的形势改变自身以往的教育观念,加大对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力度,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而方法,加强对于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对于语文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保证学生学习效率。

对于综合性学习的特点和目的,教师要进行研究和掌握,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在教学中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在进行教学案例设计时,教师要选用针对性较强、特点较明显的案例进行教学,才能够激发学生对于知识学习的热情,保证综合性学习的指导作用能够良好的发挥。综合性学习的效果得以实现,才能保证其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二)利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学习应该基于现实,面向社会、面向未来,拓宽语文学习的运用和领域,注重学科的学习。在进行综合性学习的同时要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的语文实践机会。教学资源包括课内资源和课外资源,课内资源是和学习内容相关的教学资源,课外资源是指各类实践活动。在综合性学习中,对于实践的注重是其主要的特点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理论和实践进行有效的结合,加强语文学习的效果,使学生积累学习和生活的经验。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语文课标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是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的设计,由于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性,使得教师要对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进行培养。综合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要目的,引导学生对教学过程进行主动参与,保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发挥自身的作用进行问题的思考和解决,对学习过程进行感受和评价。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价值在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参与过程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拓展,促进学生的创造性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培养。

四、结束语

初中语文教学的综合性学习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和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性综合性语文教学的实施,将理论和知识相结合,改善语文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潘静.基于时效的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策略初探[J],江浙教育科学,2008(1)

[2]王水法.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中教师角色重构初探[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3)

初中语文教学特点篇8

关键词:初中学生语文教学问题意识

中图分类号: G632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8-0093-01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表明,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通过实践,证明了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语文教学的提高具有重大的作用,此外,初中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是一门基础学科,在对学生进行问题意识的培养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1初中生个体发展特点为问题意识的培养提供了良好基础

教育性理学理论表明:初中学生这个年龄阶段所表现出的主要特点如下:(1)对所要习得的新知识具有很强的求知欲望;(2)对未知领域具有强烈的探索精神;(3)初中生的兴趣很广泛、有很强的猎奇心理,思想活跃;(4)有较强的想象力,富有幻想,善于表现自己,喜欢与众不同,标新立异,在许多方面表现出他们的创造欲望。初中生的这种创新的欲望,主要来源于学生在该年龄段的心理特征,就是强烈的自我意识即以自我为主的所谓成人感。其实初中生在此年龄段的思维的批判性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这个思维批判性包括两方面的内容:首先是表现在对待别人的好建议,或者中肯的意见不会轻易的接受,他们对别人的思想、做事态度及正确意见,首先是要做一番考虑,甚至还报有怀疑一切态度和否定的看法,他们绝不是人云亦云;其次,表现在学生们对自己的思想认识和一些主张不仅持审慎的认真态度,而且还会有意识的合理的去进行调节、验证、检查和发表自己的思想;最后,学生们还表现在对

大自然和宇宙的看法上,学生们对大自然有着天然的浓厚的兴趣,他们狂热钻研探讨深奥的宇宙奥秘,星辰运转规律、智能生命的起源等等深奥的大问题,显露出他们不愿盲从的生活态度和远大的人生目标。初中生这个年龄段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在日益增长,他们的思维水平的发展正逐步发展趋向成熟。因此,初中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成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有利条件,当然也给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带来了一些困难,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时,要因地因时制宜,选择好的教学方法,针对学生的特点,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学生的有力的方面,为学生的语文问题意识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2信息丰富的阅读教材成为培养初中学生的语文问题意识的丰富源泉

有知名学者说:“初中语文课程的丰厚的人文性,对初中学生的精神世界具有深远的影响,学生对丰富的文本材料的反馈是多角度的,多元化的。”当然,作为汉语言艺术的表意符号系统的语文文本,其语言文本的内在,就存在着多种意义,有丰富的音外之意,包含许多的弦外之音,汉语言文字具有模糊性的特点,因此,给初中语文教学留有广阔的探究钻研的空间。初中语文阅读文本,它的内容可以说涵盖了初中所有学科课程,丰富的文本内容为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产生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大开初中语文教材,它的文本内容中包含的字、词、句、章、逻辑、语法、修辞等,都是学生问题意识的策源地,培养学生产生问题意识的兴奋点,来源于语文文本的内容,语文文本的形式,语文文本蕴含的中心思想,语文文本的结构特点等等,无论是语言还是写作方法等都可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对象。只要教师教会学生有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慧眼,教会学生具有挖掘语文教材中的矛盾冲突因素的方法,那学生的语文问题意识就形成了,学生会觉得语文教材中到处潜藏着“问题”。不仅如此,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还应该让学生理解,语文教材是体现大自然、现实社会、人文世界和语文学科课程内容的综合体现。教师通过语文教学,从历史学、地理学的不同角度,应用政治学、经济学的眼光,采用科学、适当的欣赏的方法来引导学生来阅读具体的语文文本,加深学生对语文文本的理解。语文文本是对学生进行问题意识的培养源泉源,语文教材就是一个大的问题库,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对文本的深刻分析和解读,促进学生提出问题,来提高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力。

3实践性的初中语文教学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个过程即学生实践的过程,也是学生对已有知识的不断积累,和积极感悟的过程。学生的语文问题意识的养成和问题意识水平的提高,绝不是依赖于外界所强加给学生的压力,它是学生通过积极主动地,去寻求参加各种课内课外的语文实践活动的机会,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展现他们主体能动性的培养过程。语文学科是一门实践性的课程,只有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才能发现不足之处,不论语文教材表述的内容怎样,都只有把它放在实际的语文知识应用中,问题才会被揭示、不完善的方面才显露出来,因此,各种实践性的语文教学活动,为培养学生的语文问题意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创造有利的机会。语文阅读的最显著的特点是广泛性和实践性,这就为学生进行阅读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学生天天生活在母语的沟通交流的环境当中,现实生活中到处充溢着可供学生有效进行语文学习的资源,语文学习的机会随处可见。当学生进行语文活动的实际应用时,才会发现语文问题,发现了,学生们才能积极主动的去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语文学习的广阔性,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语文问题意识培养的实践空间。总之,学生进行语文学习必须围绕语文实践活动来展开,学生的学习语文的整个过程就是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的过程。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启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阅读活动中,直接面对真实的阅读材料,在实实在在的语文阅读实践中去把握,领悟的语文阅读的一些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在实践活动中对学生的问题意识给予培养和发展。初中语文教学的实践性,有力证明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问题意识的培养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初中语文教学特点篇9

关键词: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质量

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教学涵盖的知识点越来越多,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已经成为了主要的教学目标。初中语文教师应该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提升语文教育教学的有效性,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一、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怎样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打造高效课堂,需要教师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采取合理的教学方式开展有效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的学习创设轻松的、自由的、良好的学习氛围,为提升教学质量奠定基础,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在对课堂教学进行变革的时候,应该避免教学内容与语文教学大纲的相互背离,为语文教学带来消极的影响。为了避免出现这些问题,需要采取灵活的手段,利用现有的资源,找到合适的方式进行初中语文教学。

(二)如何解决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新的教学环境已经不相适应,为了打造初中语文的高效课堂,需要对过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明确学生学习语文的目的,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二、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策略

(一)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在课前教学中,采取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初中语文教学中蕴含着中国的传统文化,语文是学习中国文化的重要方式。当今社会的发展,传统文化逐渐被忽略和轻视,在无形中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态度。他们对语文学习缺乏应有的兴趣与热情,有的甚至认为语文学科是一门多余的学科。若想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就要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里所说的课前准备,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备课,是指教师应该从长远的角度来讲,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性的认识,将语文学习渗透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帮助学生端正学习的态度,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才会被有效的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也会提高。

2.在课中采取多媒体教学的方式。随着信息技术与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多媒体逐渐的运用到多媒体教学中,照本宣科的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教师应该利用多媒体手段,将声音、图片、文字、结合在一起,转变教学方式,创设良好的氛围,将静态的知识转化为直观、形象的知识,对学生的视觉、听觉进行刺激,强化学生的记忆,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例如在学习《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等课文的时候,文中涉及大量的建筑名词,需要学生对文中的建筑细节、整体框架进行想象,这个时候教师就应该利用图片、视频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抽象的知识,构建形象化的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这几节课的时候,应该查阅相关资料,丰富学生的知识量,引领学生走进中国传统的建筑世界,丰富学生的知识体验,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3.在课后,采取开放式的教学方式进行巩固。从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来讲,教材的中的知识非常重要,但是课外的知识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习课外的知识,扎实学生的基本功,提升知识的灵活性与科学性。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进行课后巩固,采取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巩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发散思维,采取现代化的教学模式。

(二)营造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氛围

在新课程改革下,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就必须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多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给与学生更多的关心与帮助,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愿意与教师交流自己内心的想法,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理清自己内心的想法与思路,有助于提升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教师可以在一节课开始的时候,采取故事、演讲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语文教学气氛,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多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例如,在学习《孔乙己》的时候,组织学生对文中的人物形象进行揣摩,体会人物的性格,对人物进行表演,这样有利于语文教师更好的进行教学,提升语文教学质量。教师可以对初中语文课堂的导入模式进行创新。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般,创新课堂教学的导入模式有利于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课堂教学具有趣味性,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更快地投入到教学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需要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结合语文课程内容,找到合理的方式进行导入。例如在学习《“神州”五号飞船航天员出政记》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应该在上课之前就搜集相关资料,有关太空的视频等等,为学生播放,让学生感受太空与宇宙的神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对课文有全面的掌握,有效的提升教学质量。因此,为了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就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三)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找到语文教学的突破口

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该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针对当前语文教学,需要总结初中语文的教学资源,合理的分析学生学习特点,制定合理的教学方式。例如在学习《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的时候,如果教室里有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就应该制作好多媒体课件,对朱自清的生平、济南冬天的特点进行分析,在教学中穿插播放多媒体的幻灯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多个角度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认知,建设良好的氛围。假如有的学校条件不好,教师可以请美术教师画出来济南冬天的画面,对学生进行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语文教师还要寻找语文教学的突破口。为了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提升语文教学质量,结合语文教学的实际特点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将束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制约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逐u排除,逐步提升语文教学效率。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抓住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对语文教学的新模式进行探究,优化课堂教学的结构,促进语文教学效率不断提高。例如在学习《羚羊木雕》的时候,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按部就班的进行教学,笔者认为,在新的形势下进行教学,有必要对传统的教学进行反思,结合重点问题对学生进行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研究与讨论,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加以引导,理解学生课文知识背后的人文价值,为提升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四)鼓励学生进行主探究学习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要注重学生探究精神与合作精神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有效的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水平,优化课堂教学质量,结合学生的语文学习特点与教学内容,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升语文教学质量。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不要再将知识强硬的灌输给学生,改变课堂教学中角色的氛围,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让学生勇敢的表达自己内心的看法。例如在学习《范进中举》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应该讲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读课文资料、文章内容、文章思想进行了解,进行探索。教师在学生讨论的时候,应该为学生提出一些问题,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你认为这个故事是真的么?你为什么这么认为?作者的写作意图何在呢?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找出学生学习思维上的不同,进行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获得自己内心的感悟,逐渐激发学生的学习特点,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与合作精神。

总而言之,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应在良好的氛围,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陈小瑞.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初探[J].现代阅读,2013,(02).

[2]蔡先凤.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探究与探索现代阅读[J].现代阅读,2012,(21).

[3]蒋义清.初中语文积累之我见[J].新西部,2011,(03).

[4]周建新.五勤――初中语文必须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J].才智,2011,(08).

初中语文教学特点篇10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情景创设特征有效对策

初中语文情境创设指的是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从教学实际出发,为完成教学目标,科学、合理的创设情景,从而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共鸣。通过情景创设,会更利于学生理解课本中难以理解的内容,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语文教学效率,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一、关于教学情境的概述

教学情境指的是教师在教学中创设的情感氛围。其中“境”是语文教学的环境,此处的“境”既包含学生生活的物理环境,又包含学校内的诸多软件设施。只有营造一种良好的教学情境,才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同时,这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

二、语文教学情景的基本特征

1.形象性。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可见的、感性的。一方面,它可以丰富学生对感性的认识,从而推动感性认识逐渐向理性认识发生转变;另一方面,教学情境不仅生动形象,而且是比较具体的,这样,可以刺激学生产生联想,进而让学生不再受空间的约束与限制,扩大学生的视野范围,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

2.问题性。良好的教学情境应该包含语文教师提问的环节,这主要是因为教师提问可以有利于学生进行思考。因此,语文情境教学中创设的问题应该有较强的目的性与适应性。

3.学科性。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应该有一定的特色,必须和课本的学习内容紧密相连,重点是对课本中的难点和重点进行探讨。在情境创设中,只有和课本知识点紧密联系在一起,才可以真正帮学生理解知识的难点与重点。

4.生活性。生活性的情境创设,最根本的就是要解决生活世界与科学界二者之间的关系。由此看来,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和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连,进而在日常生活中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另一方面,情景创设更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经验。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有效对策

1.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增强互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如果缺少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那么学生就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不利于学生思考问题。可以说,学习习惯是在一个相对轻松的学习环境中才形成的。如果学习氛围过于紧张,那么学生就会过于被动接受知识,一旦情境中缺少自由,那么就难以激发出学生的思考欲望。由此看来,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之间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沟通也极其重要。所以,在创设情境教学过程中,必须要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师生之间要加强沟通,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深入的了解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

2.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一个自由的学习环境,对于情境创设教学来说,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极其重要的。所以,教师必须要多和学生进行沟通,和学生建立平等、信任的关系。教师要对每个学生都要充满信心,深入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在初中语文情境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自己作为其中的一员,经常和学生共同讨论问题。

3.合理创设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人所进行的每个活动都是有目的的。所以,学习动机对学习效率的提高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语文情境教学创设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4.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在有好奇心的基础上,才可以激发出其学习兴趣,与此同时,这也是学习动机产生的基础条件。通过大量实践证明,学生有了创新精神,才会产生较强的好奇心。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非常重视学生好奇心的激发。

5.情境中设置矛盾,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一般来说,“为什么”要比“是什么”在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方面更有成效,这样一来,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看来,教师要在语文情境教学过程中合理、科学的设置矛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总体来说,由于经过多次课改,再加上对语文教学的较高要求,初中语文教师不仅要营造一个良好、轻松的学习环境,并且更要更新教学方法,重点是要在语文教学情境方面多做一些努力。这样,才可以大大提高语文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接触更多的语文知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与此同时,也可以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牢固、坚实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顺利完成其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齐勇.情境创设对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效的有效作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