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现代诗歌鉴赏范文必备9篇现代诗歌鉴赏范文必备9篇

现代诗歌鉴赏范文必备9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56:57

现代诗歌鉴赏范文第1篇

毒树

[英国]布莱克

我对我的朋友发怒,

我和盘说出,怒气消除;

我对我的仇敌发怒,

我一声不响,怒气渐长。

我怀着疑惧,早早晚晚,

用我的泪水把它浇灌;

我又带着诡诈的微笑,

用虚假的阳光把它照耀。

于是它日夜不停地生长,

结了个苹果发红光,

我的仇敌见它那么红,

认出这苹果是我所种。

于是他趁着夜幕遮天,

悄悄地潜入我的花园。

天亮时我看了心中欢喜;

树下倒毙了我的仇敌。

现代诗歌鉴赏范文第2篇

什么是题画诗?题画诗是一种按图意或者为图配上文字的诗歌。我国题画诗的产生、历来被认为始于唐代,创始者为杜甫。如若说题画诗专指题在画面上的诗,以现有的资料看,那是唐代才有的事。若不是专指题在画面上的诗,而是把不直接题在画面上的吟画、题画、论画以及题扇画、题壁画、题屏风画都看作是题画诗的话,那么,从现有资料看,在六朝时已经有了题画诗。如《全汉三国两晋南北朝诗》中,就收有东晋桃叶的《答王团扇歌》三首,其一是:_七宝画团扇,灿烂明月光。与郎却喧暑,相忆莫相忘。_特别是由梁至北周的杰出诗人庾信,在梁朝时,曾作《咏画屏风》诗二十五首,生动地描绘了屏风上的各优美画面。

郑愁予(1933-),中国诗人,本名郑文韬,原籍河北,生于山东济南。童年随军人的父亲走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饱览祖国各地风土人情,山水风光。1949年随家人去台后,一面学习,一面写作,其作品受到纪弦赏识,1963年成为现代诗社中的主要成员。

他具有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并能把传统的诗词意境,与现代西方的艺术手法相揉合,现代诗被改成歌曲,最多的就是郑愁予和余光中二人。郑愁予的诗,具有清新淡雅的风格,读他的诗,仿佛看到一个穿长衫的古代诗人。

近代诗人中郑愁予是我最喜欢的。他的“错误”“赋别”这两首,我极其喜爱,很幸运我的青春年少时期,有他的新诗一路陪伴,这几日读罢传统古诗词,很自然就想起了这位近代诗人,《赋别》也是一首写离别的诗,写一首男女恋人分手的悲歌成长,全诗分三小段来展开诗意。

《赋别》一开始就点出了时间和气候。和女友分手,他不说是发生在一个风雨的夜晚,而是说:“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

难道这一段感情,注定了会像风一般的轻,伤心的泪水如雨而下,这一段感情的结局,似乎早已经命定,是命定的“已经成形了”。别离的时刻,天空刮着风,下着雨,再伤感不过的时间和气氛了。分手没有任何的哭闹和争吵,她只是无言地笑一笑,诗人也只是无言地摆一摆手。

于是,寂寞伴随着两个人,沿着一条背道而驰,永不会交接的路上,向空旷的天际,无穷地伸展开来。说再见都是多余,还需要说出来吗?“再见”通常就意味着永不再见了,也没有必要再多说了。

“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似乎这样的无言动作,分手还真的有点像“释迦拈花,迦叶微笑”,仿佛顿悟了。“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这是一种极高的文学笔法。寂寞是没有脚,它不会向两个相反的方向伸展,而失恋的人却会!相思它不会奔跑,但会因深切的思念,带来苦恼与悲伤。诗人和他女朋友分手了,这是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可诗人无法忘怀对方,他能不念吗?于是“念”此际她已经回到滨湖的家居小屋,“想”到现在,她可能正在梳理着被风吹乱的长发,或着整理着她被雨打湿的外衣。这种无法自拔的深深思念,不正是他仍爱着对方的证明吗?

然而等待着诗人的是什么?是风雨交加的寂寞归途!诗人内心的感觉是寂寞、孤单、渺小、迷惘和一片漆黑!“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这是北宋欧阳修的名句,送别的人与离去的人越来越远,被宽广世界所隔绝,即使登上高楼,对方心意已决,再也不会回头了。

从分手的一刹那,便走出了他的.世界,越走越远,最后消失在无形中。

诗人郑愁予离开了伤心地,似乎风雨兼程地坐火车回家。

火车经过丘陵地带进入一片宽广的平芜,山慢慢的后退,平芜就又于山的后退而更宽广,用这个广阔的景,去衬托出火车上失恋的诗人,此刻的他,是何等地孤单和落寞!

客观的景色,只不过主观内在的投射,这是传统诗词中的绝妙好手法。经由失去了她之后,世界一片漆黑。“哎,这世界,怕黑暗已真的成形了……”恋爱就像脑人的三月天气,无论是初恋的迷醉或失恋的哀伤,都让人无法知悉从何而来。来去不留踪迹,神秘难解。在恋爱的散步中,难免走到岔路口,恋爱就像放飞的风筝,风筝飞向蓝天,有断线的遗憾;又如在沙滩散步,“沙滩太长,本不该走出脚印”。这正是“云出自岫谷,泉水滴自石隙”,此后云水漂渺,难以预料。“独木桥”的初遇已成往事,意指两人最初邂逅的一见倾心,情投意合,“如今已是广阔的草原了”,爱情漂忽,渺茫难寻。诗运用现代派的手法,通过几个不同的意象,表达了同一意蕴。女友的话说得洒脱,而失恋者难挡相思之苦,转述得更深更长“这次我离开你,便不再想见你了”“留我们未完的一切,留给这世界”,越是这样说,更看出维特欲爱不得之苦。

这首诗典型的体现了“愁予风”,爱情固然甜蜜与温柔,但它带给人们也伴随着一些苦恼,也许爱情的幸福正从痛苦中来。最动人的情诗,是失恋诗。这首《赋别》的主人,多愁善感,忧郁感伤的气质情调,形成一股旋风,打动了很多少男少女的心。

诗人的恋爱,做为一件事来看,有始无终。开始于独木桥的初遇,结局是分手,一个字,错!正像放风筝的小孩,紧握了断线的风筝。为什么会终断了呢?答案是错。

诗人和他女朋友的故事始于独木桥。初遇是冥冥中注定了的,发展到相识、相爱,以至分手,难道竟也是无可避免的命运在主宰?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诗人再也触不到,看不到对方,扶持她专宠的权力已成过去。他的她,变成了往事。发展成这样,结论就是“错”!缤纷多彩的爱情故事,正像黄昏夜空的颜色,“红与白揉蓝于晚天,错得多美丽”。

她为什么会变心,这似乎是恒久无解的问语。诗人选择了自我隐退远离,离开了她,便不想再见她了。

一段缤纷的爱情故事,才开了头就夭折了。就让这遗憾,变成生命中的永恒。诗人的真实世界,是失去了她的伤痛,对已静静入睡的她而言,只是梦境般的虚幻罢了。

留下未完成的一切,而海洋在何处?诗人独有的本领,就是文字的独特魔力!

【考点透视】

1.注意把握现代诗歌朗读的节奏、语调、重音等。2.对现代诗歌重点句的理解与品析。3.诗歌中表现手法的运用,把握诗歌中某些形象的象征意义。4.理解诗歌的主旨,评价作品的思想内涵。5.体验作品中的情景和形象,从而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真题演练】

例:(2015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学校开展诗词诵读活动,参加这项活动的有知名的研究诗词的专家,听说他不仅要朗诵的《沁园春・雪》,还要请同学们回答问题。如果他问你下面这些问题,你怎样回答?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这首词分为上、下两阕,请写出上阕的最后一句。

(2)这首词的下阕是“惜”字统领下文,到哪句为止?请你把这个句子写下来。

(3)这首词上阕的前几句写了眼前的实景(现实景象),后几句写的是虚景(想象景象)。请把写虚景(想象景象)的句子写出来。

(4)这首词下阕中的“略输文采”与“稍逊风骚”含义相同吗?请写出理由来。

(5)这首词上阕与下阕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分别是什么?(各写一种)

⑹请写出这首词中既是对偶又是比喻的句子。

【题目解析】

第⑴题考查考生对现代诗歌的分段能力。让考生写出上阕最后一句,考生做好这类题目,一定要对整首诗有所了解,上阕写景,下阕抒情,因此考生把握好诗歌的分段点,应该是“分外妖娆”。

第(2)题考查考生对诗歌词语的理解能力。“惜”字有领起下文的作用,考生就从这个字向下找,本题应该到“只识弯弓射大雕”。

第(4)题考查了考生对诗歌中的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力。做好本题考生要仔细阅读该诗句,思考词语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结合本诗,这里的两个词语“略输”与“稍逊”意思相同;均是“稍差”的意思;而“文采”与“风骚”意思也相同,应该是指广义的文化。

第(5)题考查考生的表达方式。做好本题考生首先要了解常用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五种。结合本诗看这首诗的借景抒情,因此上阕以“描写”为主,下阕以“议论”为主。

第(6)题考查考生对修辞的把握能力。本诗使用了不少的修辞,考生做好本题要按题干的要求去做,让考生找出使用对偶和比喻的句子。所以考生首先要了解这两种修辞的定义,根据定义去判断即可。

【参考答案】

(1)分外妖娆。(2)只识弯弓射大雕。(3)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红装素裹”是核心句)(4)①含义相同。②“略输”与“稍逊”都是“稍差”之意,“文采”与“风骚”都指广义的文化。(5)描写;议论。(6)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解题策略】

闻一多说:“诗人主要的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1925年,他留美回国,看到的是封建军阀统治下的黑暗现实和民不聊生的景象,于是用“一句话”表达出对理想中的中国的热切期盼,用自己的全部情感讴歌了一个永恒的爱国主题。

3.要分析意象。意象是诗人的主观感受和客观事物相融合的产物,是通过诗人的选择与锤炼,重新组合后产生的一种含有特殊意义的语言形象,是诗人借助客观事物来表现其内心世界的结果。如余光中的《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这首诗采用了间接抒情和直接抒情的手法,借助一只鸟的形象抒发了诗人对祖国的挚爱真情。

5.要明确手法。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因此我们要掌握诗歌的各种表现手法,如比兴、拟人、夸张、对偶、排比、衬托、反复、象征、以动写静、小中见大、虚实结合、托物言志等,这样才有助于披文入情,更好地理解诗歌内涵。如臧克家的《三代》:孩子/在土里洗澡/爸爸/在土里流汗/爷爷/在土里埋葬。

诗歌运用排比句式,为我们刻画了一辈子都“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形象,写出了他们世世代代与土地为伴的艰辛,既有对农民的同情,更有对农民的礼赞。

【真题演练】

例1:(2015年山东省东营市)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

(1)诗人情感随“手掌”活动而变化,试仿照示例填空。

示例:“贴”:向往与期待。

“”:。

“”:。

(2)谈谈你对诗中“残损的手掌”这一形象涵义的理解。

(3)就本诗运用的一种艺术手法作简要的赏析。

【参考答案】

例2:(2015年湖北省恩施州)欣赏下面一首现代诗,完成(1)~(2)题。

雨伞

苏叔阳

你的命运就是陪伴乌云,

注定了要一生经受风雨。

你撑开整个身躯,

为他人创造一片干净天地,

却湿透了,你自己。

(选自《苏叔阳文集》)

(1)诗中的雨伞具有怎样的精神?

(2)为了刻画雨伞形象,诗人采用了拟人、象征、烘托等表现手法。请任选一种,联系诗句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无私无畏、甘于奉献的精神。(2)示例一:拟人。全诗采用第二人称,将雨伞人格化,运用“陪伴”“撑开”“创造”等词语,赋予雨伞以生命,生动传神。示例二:象征。诗人笔下的“雨伞”象征了不畏艰辛、甘于奉献的人。或“乌云”“风雨”象征了“雨伞”所处的恶劣环境。示例三:烘托。诗人借“乌云”“风雨”来营造雨伞所处的恶劣环境,烘托出“雨伞”形象的高大。

【试题演练】

寻梦者

戴望舒

梦会开出花来的,

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

去求无价的珍宝吧。

在青色的大海里,

在青色的大海的底里,

深藏着金色的贝一枚。

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

你去航九年的瀚海吧,

然后你逢到那金色的贝。

它有天上的云雨声,

它有海上的风涛声,

它会使你的心沉醉。

把它在海水里养九年,

把它在天水里养九年,

然后,它在一个暗夜里开绽了。

当你鬓发斑斑了的时候,

当你眼睛朦胧了的时候,

金色的贝吐出桃色的珠。

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怀里,

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枕边,

于是一个梦静静地升上来了。

你的梦开出花来了,

你的梦开出娇妍的花来了,

在你已衰老了的时候。

(选自《戴望舒选集》)

【阅读感悟】

读本诗要抓住诗人的艺术构思:将现代人的“寻梦”思绪寄寓在一个“寻找金色的贝”的民间故事里,一虚一实,巧妙交织为一体。细读全诗,体会诗人怎样把他这一艺术构思转化为外在的形式特点:将类似民歌的夸饰、复沓与意象朦胧的现代象征手法,不露痕迹地结合一体;用亲切的日常口语说话的调子,将复杂化、精微化的现代人的感受含蓄地表达出来。然后,反复吟诵全诗,体味流动其间的诗情与诗绪:既是明朗的(表现了追求理想的执着),又是迷惘、感伤的(表现追求中的疲倦与苍老)。

1.诗中的“攀九年的冰山”“航九年的瀚海”中的“九”这个数字是实指吗?

2.诗人是怎样写这个美丽的梦的?

3.本诗语言优美,请找出一处并加以赏析。

【参考答案】

一道小河

冰心

一道小河,

平平荡荡的流将下去,

只经过平沙万里――

自由的,

沉寂的,

他没有快乐的声音。

一道小河

曲曲折折的流将下去,

只经过高山深谷――

险阻的,

挫折的,

他也没有快乐的声音。

我的朋友!

感谢你解答了

我久闷的问题,

平荡而曲折的水流里,

青年的快乐

在其中荡漾着了。

(选自《冰心作品集》)

【阅读感悟】

这首小诗以小河为意象,写出了诗人从生活现象中获得的某种感悟。诗人满怀对新的精神生活的渴望,表达出了其发自内心的对生活的坦然和热爱。

1.这是冰心的诗集《春水》中的诗句。那时的诗人满怀对新的精神生活的渴望,天真地、苦苦地探寻着世界与人生之谜的谜底。她以敏锐的感悟力从生活现象中获得了微妙的生命体悟,并且用诗的语言传递出心灵感悟的信息,那就是_______。

2.诗人用“平平荡荡”的河流和“曲曲折折”的河流比喻两种生活现象,一种是,另一种

是。

3.快乐是一种感觉,是心灵的一种愉悦、惬意的感受和状态;快乐是一种美德,是对生活的坦然和热爱。请结合诗歌的内容谈谈你对快乐的理解。

【参考答案】

1.平荡而曲折的水流里,青年的快乐在其中荡漾着了。(也可用自己的话回答:生活中有坦途,也有坎坷,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快乐地面对)2.生活中的坦途生活中的坎坷。(意思相近即可)3.略(扣住“愉悦”“惬意”“坦然”“热爱”中的一点作答即可,具体答案不唯一)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舒婷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祖国啊!

我是贫穷,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祖国啊!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啊!

我是你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选自《舒婷的诗》)

【阅读感悟】

诗人把自己对祖国的那种深情、那种热爱,结合自身的感受写了出来。可以看出诗中既有当代青年那迷惘的痛苦与欢欣的希望,又有儿女对祖国母亲的不满与献身的真情。这是一首从别致的角度来吟唱并献给祖国母亲的歌。

1.诗歌第一节选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分别象征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本诗中,诗人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3.“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一句的深刻涵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

1.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破旧的老水车”显示出祖国的落后与疲惫;“熏黑的矿灯”显示出祖国前进步伐的艰辛与缓慢;“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与“淤滩上的驳船”显示出祖国的贫瘠与破败。表达了诗人深沉而悲痛的感情。2.由悲哀愁苦变得欣喜激动。诗人决心要为祖国的富饶、荣光、自由而奋斗,甚至献出生命。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使命感和崇高的献身精神使诗人的思想感情达到了高潮。3.这句话是全文感情的升华。既然祖国不顾一切地哺育了“我”,那“我”也要无条件地回报祖国!表达了诗人浓浓的爱国、报国情怀。

现代诗歌鉴赏范文第3篇

父爱如山

具有三山五岳的高耸

明亮的瞳孔里

蕴藏阳光的温热

闪烁特有的渴盼

父亲的血汩汩地汹涌

父亲的汗亮亮地流淌

强壮了兄弟的筋骨

温润了姐妹的娴淑

我默读父爱如山

我仰望父爱如山

我们在父亲的山脚下成长

当栖息的黄土高坡

在岁月里一天天绿化起来

父亲却渐渐苍老了

醒目的鱼尾纹犹如扫帚

郑重其事地清扫平凡的生平

父亲长年累月地

接受时光之水的洗礼

我真实地发现

昆仑的冰雪

在父亲的头顶纷纷降落

这时候

父亲不再是山的挺胸昂首

他躺卧成宁静的平原小丘

任洁白的意境铺向万里

悠哉快哉驾鹤西游

我是父亲投下的影子

我是祖宗叶脉上的光点

我的骨髓里

有父亲一流的品行

我的额头上

有父亲十分的睿智

晨光涌进我的眼睛

这是你送给我的财富

我在你的注视下

起跑冲刺飞跃

而我的心

永远抚摸你的足迹......

现代诗歌鉴赏范文第4篇

一、原文:

《致橡树》——舒婷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爱你坚持的位置,

足下的土地。

二、赏析:

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是语言的精华,是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最纯粹的精神家园。古今中外的诗人以其妙笔生花的精彩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歌,经过时间的磨砺,已成为超越民族、超越国别、超越时空的不朽文明,扣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给人们以思想上和艺术上的双重享受和熏陶。

这是一首经典的爱情诗,语言清丽活泼,读起来朗朗上口。诗人以橡树为对象表达了爱情的热烈、诚挚和坚贞。诗中的橡树不是一个具体的对象,而是诗人理想中的情人象征。因此,这首诗一定程度上不是单纯倾诉自己的热烈爱情,而是要表达一种爱情的理想和信念,通过亲切具体的形象来发挥,颇有古人托物言志的意味。

首先,橡树是高大威仪的,有魅力的,有深度的,并且有着丰富的内涵——_高枝_和_绿阴_就是一种意指,此处采用了衬托的手法。诗人不愿要附庸的爱情,不愿作趋炎附势的凌霄花,依附在橡树的高枝上而沾沾自喜。诗人也不愿要奉献施舍的爱情,不愿作整日为绿阴鸣唱的小鸟,不愿作一厢情愿的泉源,不愿作盲目支撑橡树的高大山峰。诗人不愿在这样的爱情中迷失自己。爱情需要以人格平等、个性独立、互相尊重倾慕、彼此情投意合为基础。

诗人要的是那种两人比肩站立,风雨同舟的爱情。诗人将自己比喻为一株木棉,一株在橡树身旁跟橡树并排站立的木棉。两棵树的根和叶紧紧相连。诗人爱情的执著并不比古人_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_逊色。橡树跟木棉静静地、坚定的站着,有风吹过,摆动一下枝叶,相互致意,便心意相通了。那是他们两人世界的语言,是心灵的契合,是无语的会意。

两人就这样守着,两棵坚毅的.树,两个新鲜的生命,两颗高尚的心。一个像勇敢的卫士,每一个枝干都随时准备阻挡来自外面的袭击、保卫两人世界;一个是热情的生命,开着红硕的花朵,愿意在他战斗时为其呐喊助威、照亮前程。他们共同分担困难的威胁和挫折的考验;同样,他们共享人生的灿烂,大自然的壮美。

诗人要的就是这样的伟大爱情,有共同的伟岸和高尚,有共鸣的思想和灵魂,扎根于同一块根基上,同甘共苦、冷暖相依。

诗歌以新奇瑰丽的意象、恰当贴切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心中理想的爱情观。诗中的比喻和奇特的意象组合都代表了当时的诗歌新形式,具有开创性意义。另外,尽管诗歌采用了新奇的意象,但诗的语言并非难懂晦涩,而是具有口语化的特征,新奇中带着一种清新的灵气和微妙的暗示,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

现代诗歌鉴赏范文第5篇

假如现在有人问起我什么是诗?也许我只有这样回答:“我知道什么样的文字可以算得

上是诗,也知道什么样的文字不是诗,但我却不知道什么是诗。”现代诗歌是没有定义的。但起码得有个大概吧!是的,其实现代诗歌也并不神秘,凡有情而美的东西便是诗。简单地说,心象(情)+物象(美)=诗。如:

细细的枝条,

像一根根电线;

小小的黄花,

像一盏盏发亮的电灯;

大地,像一个

春天的发电厂。(张诗筠《迎春花》)

这首诗中,“枝条”、“黄花”、“大地”是心象,而“电线”、“电灯”、“发电厂”是物象,这样美妙的诗句,是因为看到了春天里绿色的枝条和黄色的花儿后心里产生对大地之春的喜爱之情,然后通过想象,把心象比喻为物象,使情与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产生的。

当然这不是诗固定的模式,诗是自由的,诗也是多样的。而要真正地认识和了解诗,仍需我们在长期的阅读和创作中去领会。

现代诗歌鉴赏范文第6篇

文/昕儿的昕

一瓣一瓣轻轻落发如雪白掌心里就纷纷扬扬

迎来的冬季融透了骨髓忍不住颤了抖

鸢尾花就掉进三伏天封存的诗行里

散尽了星海凉透了岁月

秋梦,石头剪子布

文/江晨

进入秋天,我开始做梦佛陀所托,或天神所赐或日有所思……我与你石头剪子布:石头打剪刀布包石头,剪刀剪布……结果无非:赢,平,输。一夜间循环往复,相生相克;一生间季节轮回,阴阳相因……你着白色衣裙,黑发飘逸,素手芊芊嗨,石头剪子布,居世间,若吹尘

现代诗歌鉴赏范文第7篇

文/张照准(临商银行)

那一片片的绿色呀还有那美丽的花朵都是春天喂养的

湛蓝天空飘着的那朵白云装点了我春日的清空

春风拂过大地风的柔指细细抚过树上每一片新叶还有大地上每一株小草

我温情的目光啊穿过正午的阳光看见山逐渐有了生色山梁上山腰上山谷里到处都是艳丽的花朵红的黄的紫的各色花朵尽情开放

还有那条绿色的河流此时正荡漾在山谷里绿波翻涌秀绿了整个山川

情别问我此时的心情拥抱这个春天吧如一列疲惫的列车我只愿躺在这阳光里让春凤顽皮的抚摸我的身体让世人疑惑的目光掩埋我吧我只愿合上双眼细细体味这春日的美好

现代诗歌鉴赏范文第8篇

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行着

寒漠、凄清,又惆怅

她默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赏析:

(1)诗中运用象征进行抒情。《雨巷》中的许多意象诸如“雨巷”“姑娘”“颓墙”等都被赋予象征意味。就是其中的情节——在雨天里遇到一个姑娘,并和她失之交臂的过程,也都具有象征意蕴。诗的意象既具有古典情调又具有现代性。

(2)这首诗具有音乐美。作品音节优美,韵脚铿锵,每节压韵两到三次,运用复沓和重复的手法来强化全诗的音乐性。这首诗是戴望舒早期代表作,体现了戴望舒早期的艺术追求和所受到的新月派诗歌理论的影响。叶圣陶曾说:“这首诗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

(3)诗作意象具有中国古典的美又具有西方现代派的情韵。诗作中姑娘的形象和“哀而不伤”的诗风是纯粹中国传统美学具有神韵上的血缘关系;而其中的情感和意象的颓废,又具有西方现代派的特性。在这首诗中,戴望舒受法国象征派和中国古代诗词的影响很深,从而刻意追求诗歌意象的朦胧。

现代诗歌鉴赏范文第9篇

谁的美,掠过的美

那样,幽幽的哀伤

那忧伤的空谷静处,不敢惊起

缕缕飘起的风丝,

也低沉,静静地低下头

在那个幽怨的空间上空,

没有,再高昴的声音

谁的美,那么地憔悴

一池池浓艳的荷叶,卷起细耳

用透明的下垂,

聆听那落入池底,河岸花瓣的声音

所有的绿,

都听成了发黄的光辉

夕阳在憔悴

谁的美,那么地纤弱

时间爬在柳枝上,也瘦去了线条

轻风也显得太重

笑声也很轻微

香味也丝丝落在那个

轻盈飘过的身影

浮起的一切,

都如过往影子的纤弱轻步

弱得连风也止步

忧伤的回眸

纤弱、哀怨、憔悴

如一片坠落的羽毛轻音

在空中打旋

又如,一阵阵的轻伤

轻得,时间、空间,省略去

仅有,那凄凉的美

让不知名的鸟儿

噙去,挂在那万千个风铃上

让白云袖中的轻风

摇上一个梵高颜色中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