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公园景观设计原则十篇公园景观设计原则十篇

公园景观设计原则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56:29

公园景观设计原则篇1

关键词:城市公园景观生态城市规划

异质性原则

景观异质性导致景观复杂性与多样性,从而使景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趋于稳定。因此在对文华公园这种以人工生态主体的景观斑块单元性质的城市公园设计的过程中,以多元化、多样性,追求景观整体生产力的有机景观设计法,追求植物物种多样性,并根据环境条件之不同处理为带状(廊道)或块状(斑块),与周围绿地融合起来。

多样性原则

城市生物多样性包括景观多样性,是城市人们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是维持城市生态系统平衡的基础。文华公园的设计以其园林景观类型的多样化,以及物种的多样性等来维持和丰富城市生物多样性。因此,物种配置以本土和天然为主,让地带性植被——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等的建群种,如假萍婆、秋枫、樟树、白木香等作公园绿化材料的主角,让野生植物、野草、野灌木形成自然绿化,这种地带性植物多样性和异质性的设计,将带来动物景观的多样性,能诱惑更多的昆虫、鸟类和小动物来栖息。例如,在人工改造的较为清洁河流及湖泊附近,蜻蜓种类十分丰富,有时具有很高的密度。而高草群落(如芦苇等)、花灌木、地被植被附近,将会吸引各种蝴蝶,这对于公园内少儿的自然认知教育,非常有利。同时,公园内,景观斑块类型的多样性的增加,生物多样性也增加,为此,应首先增加和设计各式各样的园林景观斑块,如观赏型植物群、保健型植物群落、生产型植物群落、疏林草地、水生或湿地植物群落。

景观连通性原则

景观生态学名用于城市景观规划,特别强调维持与恢复景观生态过程与格局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即维护城市中残遗绿色斑块,湿地自然斑块之间的空间联系。这些空间联系的主要结构是廊道,如水系廊道等。

除了作为文化与休闲娱乐走廊外,还要充分利用水系作为景观生态廊道,将园内各个绿色斑块联系起来。滨水地带是物种最丰富的地带,也是多种动物的迁移通道。要通过设定一定的保护范围(如湖岸50米的缓冲带)来连接整个园内的水际生态与湖水景观的保护区。

在园内,将各支水系贯通,使以水流为主体的自然生态流畅通连续,在景观上形成以水系为主体的绿色廊道网络。在设计的同时,充分考虑了上述理想的连续景观格局的形成。一方面,开敞水体空间,慎明渠转暗,使市民充分体验到“水”这一自然的过程,达到“亲水”的目的。另一方面,节制使用钢筋水泥、混凝土,还湖的自然本色,以维护城市中难得的自然生境,使之成为自然水生、湿生以及旱生生物的栖息地,使垂直的和水平的生态过程得以延续。同时,亦可减少工程造价。

生态位原则

所谓生态位,即物种在系统中的功能作用以及时间与空间中的地位。文华公园设计充分考虑系统构成名植物物种的生态位特征,合理配置选择植物群落。在有限的土地上,根据物种的生态位原理实行乔、灌、藤、草、地被植被及水面相互配置,并且选择各种生活型(针阔叶、常绿落叶、旱生湿生水生等等)以及不同高度和颜色、季相变化的植物,充分利用空间资源,建立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科学的植物群落,构成一个稳定的长期共存的复层混交立体植物群落。景观整体优化原则从景观生态的角度上看,文华公园即是一个特定的景观生态系统,包含有多种单一生态系统与各种景观要素。为此,应对其进行优化。首先,加强绿色基质。由于文华公园独特的自然环境,生态条件以及佛山市民对生态、自然景观空间的重视与追求,使得公园内绿地面积超过总用地面积85%(含湖面水体)。公园绿地作为景观基质(面积占73%),设计将所有园路种上树冠宽大的行道树或草皮,形成具有较高密度的绿色廊道网络体系。其次,强调景观的自然过程与特征,设计将公园融入整个城市生态系统,强调公园绿地景观的自然特性,优先考虑湖面、河涌的无完整性与可修复性,控制人工建设对水体与植被的破坏,力求达到自然与城市人文的平衡。

缓冲带与生态交错区原则

作为公园内湖泊、河涌的缓冲区,湖滨湿地景观设计将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按水流方向,在紧临湿地的上游提供缓冲区,以保障在湿地边缘生存的物种的栖息场所与食物来源,保持景观中物种的连续性。

第二,在湿地中建立走道来规范人类活动,防止对湿地生态系统的随意破坏。

公园景观设计原则篇2

关键词:续扩建;城市公园;景观设计

前言:城市公园在续扩建过程中的景观设计是一项非常复杂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一系列的问题以及因素。这些因素主要是指当地环境和群众。所以在城市公园的续扩建过程中,一定要十分注意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其次对于城市公园续扩建景观造景基本方法也要进行探讨。目的是可以将续扩建中的城市公园景观进行合理的人性化的设计,使其在城市中充分发挥休闲娱乐的作用,是人的身心都得到最大的放松。

1续扩建城市公园时,其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在城市公园的续扩建中,有着诸多的基本原则需要遵循。这些原则都是在总体的基础上,将城市公园的与周围的环境以及居民联系在一起。第一个原则就是整体性原则。这个原则的基本内容指的是城市公园要与周围的环境相匹配,形成一个整体,给人一种浑然天成的感觉。第二个原则是因地制宜原则。这个原则指的是在城市公园续扩建过程中,要根据当地城市中的要素进行利用,使城市公园有着当地的氛围。第三个原则就是和谐、发展的原则。这个原则主要讲的是城市公园要和当地的环境、经济等等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二者的共同发展进步。第四个原则是以人为本的原则。这个原则主要是指城市公园在续扩建过程中一定要顾及当地人的利益,做到充分为当地群众着想,不可干扰当地群众的正常生活。

2对于城市公园续扩建景观造景基本方法的探讨

2.1对于植物造景方面的探讨

在公园续扩建过程中,对于植物造景的运用仍然是公园景观设计的最重要部分。在植物配置中蕴含了人的理想是显得尤为重要的,城市公园具有艺术品的特征,植物的时代性并不是很强,所以利用植物造景是最能衔接现代与古典园林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景观,同样也包括不同文化和地域性的景观。植物配置的形式非常多,主要有孤植、对植、丛植、树群、树林、植篱、花坛、花境、草坪等,最终原则是根据功能、艺术构图及生物学特性要求的完美结合,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充分发挥植物的特性构成美景,为公园添香增色。

2.2对于区域空间方面的探讨

创造“以人为本”的区域空间也是十分重要的,要善于利用地形地貌、人文历史、自然山水和植物等条件,充分发挥本地艺术优势,使各个空间相互渗透、和谐统一。在续扩建的公园中,可利用建筑、地形、植物、假山台地在入口或转角处设隔景小空间,经过婉转通道中逐渐放开,到达开阔空间;如果先前存在较多的不同于传统公园的小空间,而这些小的空间又不能够以小衬大、不能够给整个公园提供成景的作用,所以需要在续扩建的设计中充分考虑,应当尽可能的减少这样的消极、闭塞空间的产生,使这些空间开朗化是设计的目的。另外,还应大力提倡和发展水体绿化、立体绿化,增加绿量,创造公园新空间。

2.3对于纪念性景观方面的探讨

对于纪念性的景观,因为其具有所在地方的典型特性,所以其也具有了所在场所的精神体现,在续扩建过程中应当将纪念性景观作为重点来设计,并需要有机的结合到续扩建之后的新景观之中。对于一些长期使用的环境和设施,虽然在续扩建时已经显得陈旧了,但是考虑到人们对其的依附心理,还是应当充分的考虑该景观环境的保留或者做旧处理。

2.4对于公园设施方面的探讨

公园设施的设计应当充分考虑让游客有更多的参与机会,即景观在被观赏的同时,也需要有更多的可触的机会,充分调动人们参与其中,放松心情,愉悦心灵,这样也正体现了城市公园的重要作用。在续扩建设计中充分考虑公园的开放性特征,公园的边界与城市的其它部分具有良好的过渡,甚至围墙都可以取消,这样公园与其它空间将会直接接触,成为城市公共空间的延伸,这样就为公园的参与性提供了又一种可能。

公园景观设计原则篇3

关键词:森林公园;体验化;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K928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withtheimprovementofpeople'slivingstandards,tourismconsumptionalsochanged.thecurrentsocietyhasenteredtheeraofexperienceeconomy,whileforesttourismrecognizedandwelcomedbythepeople.However,thecurrentexperienceofChina'sforestparklandscapeplanninganddesigncannotmeetpeople'sneeds.inthisarticle,theauthordescribestheexperienceoftheprinciplesoflandscapeplanningandanalysisofthemainpointsofForestparktoexperiencethelandscapedesign.Keywords:Forestpark;experience;landscapedesign

中图分类号:tU986.52Q149文献标识码:a

森林公园是集旅游、娱乐和休闲为一体的旅游载体。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森林公园旅游受到人们的热捧,但其在体验化景观设计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需要进一步改善。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在本文中解析了森林公园体验化景观的规划设计。

森林公园体验化景观设计的原则

体验设计是以消费者的有效参与为前提,以消费体验为核心,是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感受到美的过程。因此,森林公园的体验设计的总的理念,应是一切从游客的角度出发。而在具体的规划设计时,需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参与性的原则

当前,许多的文娱综艺节目受到了观众的喜爱,比如中央电视台的《中华汉字拼写大赛》、《开心辞典》等,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节目的参与性和互动性比较强。而旅游体验也是调动旅游者积极性,让旅游者参与到具体的项目中,感受到快乐。

但当前森林公园仅仅停留在观光和休闲这个层面上,给消费者提供的是一种静态的体验,因此缺少相应的娱乐性和趣味性。因此,森林公园的规划设计,应当增加参与性较强的景点和项目,通过更新设计理念和表现形式等,增加娱乐性和参与性较强的内容。

可持续的原则

现阶段,网络和媒体所宣传的森林公园旅游还停留在自然旅游这一层面上,而这一层面的旅游活动强调的是森林公园旅游的自然属性,但是忽略了可持续性这一属性。

因此,为了把握住森林公园旅游的方向,实现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体验化设计中,必须从制度上入手来加大公园森林植被的保护力度,通过公园内部服务设施的朴素化等,控制影响森林资源的因素。

此外,森林公园的开发可当地的居民合作,让当地居民参与到森林公园的开发与保护当中来,实现森林公园体验化设计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三)保护性利用的原则

旅游部门的相关数据显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实现生态旅游的自然保护区当中,接近25%的保护区形象受到损害,而超过10%的保护区出现了资源退化的情况,而3%的保护区出现了大气污染的状况。这就要求在森林公园体验设计中,必须遵循保护利用原则。

而遵循这一原则,就需要使人们认识到森林公园实现生态旅游的重要性,宣传保护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的重要性。因此,为了实现生态旅游的目标,可对公园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通过提高景区工作人员的保护利用意识,来间接提高旅游者保护旅游资源的自觉性。

二、森林公园体验化景观规划设计重点

(一)确定森林公园体验化景观设计的主题

森林公园体验化景观规划主体,首先必须要有一定吸引力,从环境、地理位置以及自我印象、社会关系等方面改变人们的习惯。

而森林公园的主体影响力应该较大,通过旅游者的体验,可以增加游客的现实感。比如神农架森林公园通过建立科普馆,解说“野人”的故事,把珍贵动植物的标本加以展现,游客置身其中,好感自然增加,因此其森林公园旅游获得成功。再次,主题的整体性要好。森林公园的主体应当显示协调性,根据景区的特色、旅游者的需求等,确定各个季节的主题。最后,公园的景点必须尽可能多,以此来吸引游客。

合理规划森林公园的体验旅游项目

适度开发新的旅游项目

新的旅游项目的开发,主要是为了吸引年轻一代的旅游者,而新增加的旅游项目则应集中在冒险旅游项目上。冒险的旅游项目,可让旅游者通过亲身的体验,感受到紧张和刺激。

此外,森林公园体验化规划设计还可以增加森林探险、健身游以及风情游、高山滑雪旅游等项目,但是这些旅游项目必须具备吸引旅游者的特点。由于这些旅游项目的风险均比较大,因此,在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安全设施,确保游客在体验式旅游中不会遭受安全方面的威胁。

营设森林公园体验的气氛

森林公园体验景观的主体是游客体验的基础所在,但是其还必须通过深刻的印象来实现。因此,在景观设计过程中,应通过以下几方面的设计来营设体验景观的氛围:第一是视觉设计,第二是听觉设计,第三是触觉设计,第四是嗅觉设计,第五是活动设计,第六是其它设计。

其中,视觉设计指的是通过捕捉景观的颜色、外形和大小等,从而使旅游者对景观产生一定的印象。视觉设计是森林公园体验式景观规划设计中最基本的一项设计,其设计对象主要包括森林公园中的森林、建筑、文化产品等,通过视觉设计可以使游客获得美的享受。

听觉设计指的是有效利用森林公园中的各种声音,比如把高山流水的声音与风水碰撞所产生的美声柔和到一起便可以受到良好的听觉效果;而这样的听觉设计通过游客的想象,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情绪、不同的色彩。这也就是说,通过合理的设计,声音也可以显示出多种色彩。

嗅觉设计指的是利用森林公园中的各种花花草草所散发出来的幽香,影响出可以愉悦游客身心的氛围和环境。在森林公园中,不仅有着清新自由的空气,而且空气中还满含香气,定会让游客陶醉其中,从而使游客流连忘返,带给游客一种回味无穷的感觉和体验。

而其它设计指的是整合多种感官刺激,把吃、穿、住、行等各种服务通过让游客体验的方式整合起来,从而给旅游者创造完整的旅游回忆体验。此外,为了给旅游者留下深刻的旅游体验,公园还可以开发多种旅游纪念品供游客选择购买。

结语:

当前,在森林公园的开发利用当中,体验式景观设计是一个较为棘手和重要的课题。森林公园体验式景观设计必须遵循可持续性、参与性和保护开发利用性这三个原则。同时,在设计景观时,应当站在旅游者的角度,一切以游客的需求为根本指南,实现森林公园旅游资源能开发的综合利用。

参考文献:

[1]吴琴香.森林公园体验化景观规划设计初探[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

[2]闫奇峰,廉伟.我国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探析[J].城市设计研究,2013(1)

公园景观设计原则篇4

【关键词】公园园林;硬质景观;施工问题;应对策略

在公园园林的设计和施工中,需要区分软质的景观和硬质的景观,软质的景观主要是以植物、水体等为主的景观,而硬质景观主要是指以人工的施工材料进行道路的铺设、广场的设置、建筑小品等景观。公园园林中的硬质景观主要指交通、休憩、使用、观赏等方面的内容,施工过程中如何合理结合现场实际,体现设计意图的同时确保与软质景观的和谐统一,是公园硬质景观工程施工的立足点;完善施工措施、强化施工工艺避免产生施工质量问题,则是公园硬质景观工程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

1公园硬质景观施工的原则

在园林的设计中,硬质景观的设计施工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这样才能够突出园林景观的特色。具体的设计原则如下:一是硬质景观设计的生态原则。人的本性是回归自然的,因此在公园园林的设计中,需要充分的考虑到当地的生态自然环境的特点,在尊重自然生态系统的前提下,利用山水、地形、植被和硬质景观的自然融合,并且需要发挥主动性,合理的规划人文景观。二是景观设计的整体性原则。在公园园林的施工中需要突出硬质景观的特色,这就需要从整体上把握硬质景观的特色,需要体现出当地的气候、历史、文化和自然条件等特点。三是硬质景观的人文原则。在公园景观的设计中需要关注人文,并且需要结合到城市的设计特色,通过硬质景观反映出地方的人文和审美趋势,提高景观的价值。四是硬质景观的舒适性原则。在公园园林的设计最好能够需要重视景观建设的舒适性,这样才能够为人们提供舒适的休憩和娱乐的场所。在此基础上选择合理的施工工艺、施工材料,达到改善周围居民的居住环境、美化环境和陶冶居民情操的目的。

2公园园林硬质景观施工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措施

2.1道路问题出入叉口常见问题和解决措施

公园的出入口的道路容易出现破裂和坍塌,而且和主干道的连接处常常出现拱起和破碎,其原因在于道路的设计不符合标准,其车流量和轴载小于城市的主干道,但是在公园的出入口和主要节点处,经常有车辆的停靠,同时也有部分车辆在这些位置进行错车和掉头等,这样就会造成公园的出入口等处受到过度的碾压,导致负荷过度;道路的接缝处则因部分公园道路采用整浇连接,由于道路的走向不同,造成道路受力不均发生破损或拉裂。因此这些位置需要参照主干道的设计标准进行施工,并在相关连接处设置变形缝;对现浇筑的沥青路面可以在接头处预留钢板缝,缝内下部填木纤维板,上部填沥青橡胶等柔性材料,才能有效减少道路接口处的破损情况。至于在车行道和人行道的交叉口容易出现纵向和横向裂缝的问题,是因为人行道的路基一般较薄,而路面常使用渗水性比较好的材料,这样在交接处,雨水容易渗入到车行道的路基,就相对的降低了路基的承载力,造成道路下沉开裂;在较高的人行道向车行道找坡时,接口处的雨水径流比较多,断裂的现象更加严重。因此在公园道路的交叉口的设计中,需要把路缘石进行深埋,减少渗水对于路基的影响,也可把车行道路基向人行道加宽,在交接处铺设不透水的地砖等方式解决。

2.2广场的积水问题和解决策略

在公园园林中通常设置有各类广场,广场的积水问题也是常见质量问题之一,排水不畅导致的场地积水会对过路者造成不便,影响正常的使用功能,如时间过长还会造成局部地面和排水口周边地区出现坍塌现象。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在于广场地面不平顺,没有做好排水坡,还有地面施工材料选择不当也会延长积水的时间。因此在公园广场的施工中首先需要处理好找坡,解决排水的问题。对面积较小的广场,需要在周围找坡;对于面积较大的广场,需要分区找坡和按现场实际情况设置排水明沟或者暗沟,且明沟和暗沟的交接处需要进行光滑处理。另在广场的排水沟的施工中需要处理排水沟井壁和井底的防渗处理,防止外部土壤流失造成的地面塌陷和堵塞,可在排水沟的施工中采用混凝土浇筑,或对砖砌的井壁使用水泥砂浆进行砌筑,然后在内壁和外壁涂抹防水砂浆,最后利用灰土进行夯实。加强场地排水还需要依据广场的具体用途选择合适的施工材料,尽量使用半透水的地面,这样也可以有效地防止地面积水。

2.3地面铺装沉降拉裂问题

公园内多有硬质铺装、各类休憩场地和道路,常有因基础处理不当造成的沉降和拉裂现象。主要有填料不合格、压实不足、软弱地基未处理好、局部超载使用、面层质量缺陷、水流封闭不严等方面原因,造成了基础沉降不均,导致地面铺装面层的沉降拉裂现象。这需要根据建设区域地质和土质情况,做好软弱地基的换填和夯实工作,控制填土速度;做好重要区域的沉降观测,从结构层开始留好伸缩缝或沉降缝,按规范的步骤和时序施工,确保基层的稳固。

2.4景墙、小品墙体污染问题

公园园林建设中,景观小品和景墙的墙体容易出现表面污染和表层质量问题,影响观赏效果。这主要是由于施工细节没做好,存在墙体顶部泥灰受雨水的冲刷渗入到墙体,基础防水有问题使地面水渗入墙体的问题,表面材料选用不当导致的灰尘附着问题和施工质量不佳导致的温差经受度差等问题,从而导致贴面饰面层空鼓剥落,墙体表面污染,砌体顶面和底面渗水等现象。具体而言有面层粘结不牢、基础未干就做饰面施工,顶部结构不合理,防水差渗水冻胀开裂,材料使用不合理等原因。须在砌体连接部位和顶面铺设时减少接缝和设置排水,严禁出现朝天裂缝;在墙体的顶端做挑檐,砌体墙角做好防潮层,尽量选择不易污染的面层材料并作好极端天气下的养护工作。

3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迅速的提高,更加地重视生活环境的品质。因此作好硬质景观的建设,减少施工的常见质量问题,才能避免不必要的后期维护费用,更好的体现园林之美,为居民创造出良好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孙俊俊,王其全.园林硬质景观施工中的细节问题与改进措施[J].现代园艺,2013(18).

[2]段静,权伟,陈静.浅谈住宅小区景观设计与施工[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7(02).

[3]陈开森.浅析园林绿地硬质景观设计[J].闽西职业大学学报,2005(3).

公园景观设计原则篇5

关键词:园林艺术设计;城市景观设计;作用

园林艺术设计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运用比较常见,但城市景观设计的主要对象是城市而非园林,因此,在具体设计中二者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果设计人员完全沿用园林艺术设计思维,则不能满足城市景观设计要求,只有结合时念和城市发展实际情况,优化园林艺术设计,使之符合城市景观设计原则,才能给人们带来精神、景观、生态等多方面的享受。

1园林艺术设计与城市景观设计

1.1园林艺术设计

园林艺术设计是一种可以保证园林环境符合艺术审美的环境建设措施,改造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并使其满足特定的需要,是园林艺术设计的特点,因此,园林艺术设计更具艺术性。古代园林艺术设计主要用于私家园林建设,现代园林艺术则不拘泥于私家园林建设,其中,园林艺术设计的发展前景最为广阔。

1.2城市景观设计

城市景观设计是指统一规划建筑、园林绿化场景,使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都存在艺术美感,提高人们的幸福度和愉悦感。城市景观设计对一些设备设施的参数具有明确要求。例如,步行适宜长度为500m,超出这个长度会对人们的体验造成影响;如果行走的人们经常负重,步行长度不宜超过300m;观赏性景观树木枝条间距控制在30m以内,观赏性花卉间距控制在9m以内;小区路宽6~9m、组团路宽3~5m、居住区道路宽20m以上、小区内部道路宽2.5m以上、人行道等同类道路宽1.2m、轮椅通行道路宽1.8m以上。L型、t型、o型回车场规模参数(如图1所示)[1]。

1.3园林艺术设计与城市景观设计之间的联系

1.3.1展示城市形象。园林艺术设计能够让城市景观具有艺术特征和气息,人们观赏城市景观时,可以从中感受到城市内涵。若将园林艺术与城市景观设计相结合,则可以打造出一张独一无二的城市名片,所以,景观设计能够成为展示城市形象的最佳途径之一。1.3.2体现城市历史。园林艺术设计可以利用一些特有的艺术手法,在布置绿化景观时将城市历史展现出来。人们通过观赏城市景观,可以感受到城市的历史底蕴,从而增强城市景观对居民的吸引力。相比纯艺术类景观设计,历史类景观艺术设计更容易拉近城市与居民之间的距离[2]。1.3.3引导城市风貌。城市景观设计对区域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绿地覆盖面积中乔木与灌木比例、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道路绿化普及率等参数均具有明确要求。因此,园林艺术设计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可以对城市风貌产生引导作用,不断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贯彻低碳环保理念、传承文化历史。城市景观设计中,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公式如下:建成区绿化覆盖率=Sj1Sj×100%(1)公式(1)中:Sj指的是建成区的总面积;Sj1指的是城市建成区内各类绿地面积之和,以上单位均为km2。城市景观设计中各城区的绿地率公式:城市各城区绿化率=SJ1SJ×100%(2)公式(2)中:SJ指的是城市各城区的总建成面积;SJ1指的是城市各城区建成的各类绿地面积之和,以上单位均为km2。城市景观设计中城市道路绿化普及率公式:城市道路绿化普及率=LD1LD×100%(3)公式(3)中:LD指的是城市道路的总长度;LD1指的是城市道路中两侧种植行道树的长度;以上单位均为km。图1回车场规模景观设计

2园林艺术设计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原则

2.1多样性原则

多样性原则指的是城市景观设计应尽量丰富所选的乔木、灌木等,使城市景观设计具有艺术性。以成本符合要求为前提,通过选取本地植物树种,降低景观成本,乔木和灌木的结合可以从空间方面实现物种多样性原则。若只移栽种植乔木或灌木,与同时移栽乔木和灌木相比,景观效果、生态稳定性要差很多。乔木与灌木结合(如图2所示)。

2.2综合性原则

综合性原则指的是城市景观设计应综合考量环境、生活、自然、绿化、城建等因素,保证园林艺术设计能从不同角度应用于城市景观设计中,而不能只考虑其艺术性,否则单一性质的城市景观设计无法满足城市居民的景观需求[3]。

2.3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是指园林艺术设计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应做好整体和局部规划,保证平面和空间角度园林艺术设计能够相互融合。否则园林艺术设计应用于城市景观设计中会产生割裂感,从而影响人们对城市景观设计的看法和感受。某公园规划绿地(如图3所示):

2.4个性化原则

个性化原则是指园林艺术设计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应结合城市自身环境资源,不能全盘否定原有的城市景观。只有在城市现有的景观设计基础之上,再利用各方面景观资源,才能促进城市景观设计的个性化发展。个性化原则应在改建、新建城市景观时,尽量使其新旧景观特点不同,而不应在完全不同的城区按照相同的设计思路,使用相同类型和数量的景观资源。

2.5保护性原则

保护性原则是指园林艺术设计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应以不损害原有生态环境、植物树种、历史建筑为核心,不能以牺牲保护性资源为代价,全盘修改整个城市景观,否则容易使城市景观设计失去原有的特点和历史文化底蕴。

3园林艺术设计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3.1保持景观设计与城市发展规划一致

园林艺术设计人员应先详细了解城市最近几年的发展规划,然后再结合各个城区建设时间、地理位置、时间周期、经济成本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景观树种,保持城市景观生态系统与城市发展规模一致。

3.2重视以人为本的城市设计理念

园林艺术设计应认识到城市景观设计面对的主要人群是全体居民,但居民的审美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应尽量建设一些雅俗共赏的城市景观,增加居民对城市景观的认同感,以人为本才是城市景观设计的核心理念。

3.3利用现代艺术展现园林景观风貌

从现代艺术角度完成城市景观设计,随着建筑行业和景观设计行业的发展,目前景观设计材料已经发生了极大变化,这些材料成本更低、更易维护,且景观展现效果并不次于传统建筑材料。

3.4加强对城市区域植物的利用

园林艺术设计对植物的选择具有一定的要求,例如,植物的花期、颜色变化情况,花香、高度、移栽成活率等。因此,城市景观设计人员必须考虑到地域的影响,为保证植物能够在移栽后达到预期效果,选择本地植物为最佳。

3.5体现建筑与景观设计的整体性

园林艺术设计包含建筑、绿化、景观等内容,城市景观设计主要以绿化为主,很多城区景观设计都难免受到建筑位置和高度的干扰。因此,应直接从整体性角度出发,尽量保留已经存在的建筑规划景观设计,可将景观设计中的问题转变为优势。

4园林艺术设计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作用

4.1增强城市景观的美感

园林艺术设计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可以按照古代园林的设计思路,构思“一花一草、一树一木、亭台流水”的景观设计布局,相比其他设计思路更具艺术美感。如果城市景观设计只能满足人们对绿化景观的基本需求,则城市景观设计作用将大大降低。因此,城市景观设计为了起到增强城市景观美观的作用,必须合理利用园林艺术设计思路,以城市规划整体为中心,不能只局限于一草一木的细微布局,更应从空间角度思考如何提高城市整体景观的美感。

4.2完善城市生态系统

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可通过对树木、流水等景观的布置,构建一个小型生态系统,然后将各个小型生态系统统一成一个大型生态系统,最后通过小型园林生态系统完善大型城市生态系统。园林艺术设计必须结合最新的生态环保理念,合理选择布景材料,降低污染和噪音,给周围居民带来良好的生活体验,从而提高城市居民整体幸福感。

4.3展现城市精神文明

园林艺术设计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可以在精神方面达到其他城建设施所达不到的高度。如果一个城市内部整日充满了污染和喧嚣,外来游客很难从中感受到城市精神文明。但如果城市可以通过景观设计营造一种沉浸式体验,让外来游客从中感受到城市的文化和历史,可以很好地向外界展示城市的精神文明。

公园景观设计原则篇6

关键字:城市公园景观规划

前言

一个城市的环境代表着一个城市经济的发展,标志着城市的现代文明和进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在不断地建设和扩大,在此同时城市建设的过程将是一个复杂多繁的建设过程,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人口密集、交通拥挤、教育落后、环境差、生态不平衡),给整个社会的发展和城市的建设带来制约性因素。而城市公园是城市绿色建设的基础设施,也是一个公共的场所,是城市居民活动和休闲的场所,在城市中有突出的价值作用。

1定义城市公园

城市公园是城市公共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供公众游览、观赏、休憩、开展科学文化及锻炼身体的生活领域,同时兼具健全生态、美化景观、防灾减灾等综合作用的城市基础设施。行业标准CJJ/t91-2002J217-2002园林基本术语标准定义公园:公园是公众游览、观赏、休憩、开展户外科普、文体及健身等活动,向全每一座建筑的结构必须在整个物质构造和面貌上生成较小层次的整合,包括结构间距、房屋基础、柱子、墙、窗户、材料等方面的协调一致,保证建筑在整体结构和细部都具有精心设计的特点和整合性的法则。社会开放,有较完善的设施及良好生态环境的城市绿地。

2分析城市公园景观规划的相关理论基础

2.1景观生态学理论

景观生态学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科学,其核心概念框架有1)景观系统的整体性和景观要素的异质性;2)景观研究的尺性;3)景观结构的镶嵌性;4)生态流的空间聚集与扩散;5)景观自然性与文化性;6)景观演化的不可逆性与人类主导性;7)景价值的多重性。

2.2园林美学理论

园林美学是将美学的研究成果及原理运用到园林的研究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园林美学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是然美的再现。中国园林不仅形式优美,而且富有神韵,有特殊意境,强调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结合与统一。

2.3人本主义理论

服务于人们休闲的公园绿地景观规划就好比服装设计一样,必须根据使用者的特点来进行。它直接从人本身出发,研究人的本质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的地位、作用及价值的学说。城市公园景观规划需要纳入广大人们群众的力量来参与规划、监督规划,才能使规划真正体现民众的意图,真正达到以人为本的目的。

2.4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理论(SustainableDevelopment)是指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同时又不损害后代人发展需求的能力;既要保证适度的经济增长与结构优化,又要保护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优化,从而做到生态环境与经济相协调,实现持续共进和有序发展。可持续性发展的实质是指以人为中心的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3城市公园景观规划的原则

3.1地方性原则

应尊重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吸取当地人的经验。应以场所的自然过程为依据,这些自然过程包括场所中的阳光、地形、水、风、土壤、植被及能量等,将这些因素结合到设计中,从而维护场所的健康运行。设计应就地取材,当地植物和建材的使用,是设计生态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乡土树种适于在当地生长,管理和维护成本低,因此应尽量保护和利用地带性物种,地方性原则也是一种适应性原理,自然景观有其自身和谐、稳定的结构和功能,人为地设计必须适合其原有状态,使人为引入的景观元素带来的负作用最小,以保证整体景观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

3.2整体性原则

城市公园是一个协调统一的有机整体,应当注重保持其发展的整体性,景观规划要从城市的整体出发,以城市的空间目标与生态目标为依据,考虑公园建设在什么位置、建设成什么性质和多大的规模,采用适宜的景观规划方式,从宏观上真正发挥城市公园景观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塑造城市形象、优化城市空间的作用。

3.3以人为本原则

以人为本创造公园景观,应充分认识到人在公园中的主体地位和人与环境的双向互动关系,体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思想,保证人与自然的健康发展和人与环境景观的融合协调,强调人在公园的主体地位。人是公园空间的主体,任何景观都应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体现对人的关怀,满足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营造优美的环境。

4研究我国城市公园景观规划主要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4.1片面强调景观美学,忽视人的行为活动

在城市美化思想指导下的公园建设,强调的是形式性、展示性,把公园从城市中分割开来,城市公园绿地真正意义上是为城市居民提供一种休憩、活动、交流的场所。经常在公园内看到写着请勿践踏草坪的标志牌,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国城市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中对人的行为的忽视。

4.2忽视残障群体、老龄群体的行为活动需求

城市公园使用者构成包括老年人、儿童、女性、残障人士等特殊人群,但公园中较少有体现满足这些特殊社会群体行为活动需求的特性,缺乏老年人适宜的活动场所和相关的体育设施。轻视无障碍设计,缺乏必要便利残疾人的游览设施,如残疾人坡道、导盲设施等,如一些公园中只有部分地段考虑了无障碍设计,另外的许多地方残障人士轮椅都难以进入。城市公园应当更加细致地考虑不同类型游人的需求,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公园应继续深化对老年人的关怀。公园规划中要考虑老年人集体活动的场所,以及方便老年人与儿童活动的场地设施。国外一些发达国家专门设有残疾人公园在我国城市公园景观规划中还缺乏这一方面的设施,应当为残障人士设置无障碍系统、专门的残疾人景区和场地。

4.3以人为本原则的迷失

城市公园景观要求从以人为本的原则出发,充分考虑人们的心理需求,研究人在环境中的行为活动特征,使公众参与到公园景观规划和建造过程当中,而这种以人为本的原则却在渐渐地迷失。现在许多城市公园景观规划中忽视了公众的行为活动需求,单纯地追求形式上的美感,强调视觉上的审美效果。

4.4公园景观规划不够深入

公园景观规划者往往注重运用一些常规的规划设计手法,如轴线、对景、框景等,而忽视了公园的本地文化内涵,导致公园景观环境缺乏个性和特色。公园配套设施不足也是另外一个方面。游客在公园中常见的问题是公厕布置过少、分布不合理,座椅、果皮箱和电话亭等配套服务设施形式陈旧,数量不够,垃圾箱分布不合理、形象缺乏艺术性。

5结语

城市公园景观是一个广泛的载体,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是一个科学、艺术、理性、审美学的结合体。因此一个好的城市公园景观规划师,需要全面的综合素质,需要专业的知识技能,要不断学结工作经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有利的运用到实践中,为城市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6参考文献:

[1]CJJ/t85-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绿地分类标准[S].

公园景观设计原则篇7

【关键词】公园改造;园林景观;园林设计;探讨

公园是一个城市文明发展的产物,是人类休闲娱乐、文化交流的中心,然而,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公园难以满足当今城市文化载体的基本要求,只有不断更新改造,并对公园内园林景观设计进行更深入的探讨,才能提高公园改造工程的质量。因此,在公园改造工程中,必须结合城市发展的文化特色和当代人的心理需求,并根据公园周围的环境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才能更好地确保公园改造工程的高效、顺利进行。

一、园林景观设计的特点与要求

1、综合性

园林设计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是一综台性很强的学科.主要包括环境学、建筑工程学、生物学、心理学、行为学等众多学科内容。因此,这就需要园林设计者具有较强的综合知识,熟悉相关领域的设计要求,才能满足园林景观设计综合性要求。

2、创作性

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创作活动,园林景观的设计必须融入设计主体的创作性思维和想象力。因此,在园林设计过程中,必须结合改造公园的具体情况与环境要求,运用现念灵活地解决具体矛盾与问题,才能设计出形式新奇、富有创造力和符合现代审美观的创作性园林景观。

3、过程性

园林景观设计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不能一蹴而就,其过程应是一个经过不断发展、修改、推敲与完善的过程。所以,在设计之前,需要全面、全方位地分析,同时,还要重视城市居民对园林景观改造的意见,使所设计的园林景观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还能够满足城市居民日常休闲、娱乐等的要求。

4、社会性

园林景观是城市公园的主要部分,也是城市空问环境的一部分具有广泛的社全性。而这种社会性则要求园林设计者在景观设计过程中必须深入研究社会现状,权衡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城市特色三者关系,这样才能使设计出的产品体现出尊重环境、关怀人性等特点。

二、公园改造工程中园林景观设计的策略分析

1、体现出视觉上的艺术性

视觉上艺术性的体现,是公园改造工程中的园林景观设计最表观、最直接的设计理念。因为,优秀的园林景观设计前提是能够愉悦人们,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和美的享受。所以,设计者必须将空间之美、自然之美以及人性之美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体现出来,通过将自然景观充分地融入到空间设计来,深入挖掘自然之美的内涵,最终使公众感知得到其中美的意义并上升到人性之美,使之更富艺术性。

2、讲究空间的秩序性

公园改造工程中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秩序性,需要从界定景观轴线,确定空间序列和区分空间等级入手。园林景观轴线的界定在整个园林景观设计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轴线通过连接不同的点,并且不同的连接线型都能呈现出不同的效果,最终促使整个园林景观设计富有整体规划性,进而使园林景观系统具有秩序性和方向性;空间序列的确定则有助于提高人们对园林空间的层次感,只有空间序列布局良好的园林设计,才能更好地赋予人们园林景观形式上的美感和凸显设计逻辑关系,并会引发人们的哲学思考;而区分空间等级则是根据园林景观设计的布局,作出合理、科学的景观等级区分,从而突出园林景观设计的特色。

3、富有环境上的生态性

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人们对环境要求越来越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逐渐强烈,同时,他们对公园改造工程中园林景观设计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在公园改造中的园林景观设计必须顺应社会的发展趋势,将生态理念融入整个公园改造工程的全过程,将其作为解决公园改造工程园林景观设计中遇到问题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不断挖掘乡土资源,促使公园改造园林景观设计与环境自身相契合,使之更具城市特色。此外,还应以景观环境的布局作为抵消尘土、噪音、建筑结构和不良气流等影响,从而达到通过环境景观界面来调节公园场地的生态环境。

4、合理进行植物改造

在公园改造工程中,必须重视植物的改造工作,增加树种的选择以乡土树种为原则,既考虑到培物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要求,并选择一些符合当今人们审美观的植被。同时,还应充分考虑到季相、色相的变化.运用乔术和灌术结合,乔灌和地皱结合的多种形式,高低搭档、错落有致,使其发挥最大的生态作用。在景观上,屏蔽游人的视线取到空间的划分作用,局部加大植物的密度,达到讣中见大”的艺术效果。对于公园中的大树,通过景观视线的营造和与场地的结合加强它的景观效果及提高其利用率,更能突出公园改造的主题。通过对整体绿化种植的阔整,使人们在宦于节奏、静律、时序变换的空间中充分感受到绿色环境对身心的陶冶。

5、重视原始景观的保护和利用

在公园改造工程中,不能以牺牲原始景观的代价来换取公园改造的工程完工,应充分重视原始景观的保护和利用,在尽可能保留原始有价值的景观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做到统筹兼顾,坚持“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原则。改造工程应更多地是以人们的观赏要求为出发点,并对原景观进行适当的调整,以维护、修整为主,大体上保持原有的建筑风貌。而对于原有的公园道路系统的梳理,应始终遵循道路必须起到引导游人、组织交通、构筑景点等的作用。根据公园所在地的自然条件,如水体、地形、植被、已存在的建筑物及历史古迹,结台原功能分区本身的特殊要求,在经济、美观、适用的前提下保留利用大部分原有道路,对主人口、次入口及部分道路进行了调整,使公园的道路系统更加完善、合理。

6、加强改造后园林景观的养护管理

养护管理有助于改造后公园的生态改善,对园林景观美化具有重要作用,园林景观能不能为城市公共场所的城市美化和生态效益起到良好的效果,关键在于绿化工程的养护管理是否到位。然而,城市环境的改善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绿化建设和养护来实现的。只有对园林景观的绿化物进行有效地养护管理,持续保证城市生态环境的优化与园林景观的合理布局,才能使得绿化物成型,通过相应的养护工程,城市绿化空间的不断发展和扩大,进而保证市公共绿化效果持续下去。只有加强改造后园林景观的养护管理,才能有助于对城市局部的噪音环境、空气含氧量、空气湿度、汽车尾气污染等进行改善,使改造后的公园能够更好地满足现代园林设计的要求,使之真正成为人们休闲、娱乐、交流与生活的中心。

三、结语

综上所述,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对城市公园的要求日益提高。公园改造工程,则是顺应一个城市不断发展的体现,反映了公园改造中园林景观设计需根据城市文化特色、时代背景和人们的审美意识而确定改造主题。这就需要园林景观设计者必须明确改造重点,充分重视环境生态设计,然后围绕主题进行园林景观设讹所有的景观设计均为主题服务.才使公园改造工程达到理想烛果。

参考文献:

[1]刘辰瑶.浅析园林景观的设计策略.民营科技,2012(3).

[2]唐学山.李雄,曹礼昆园林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3]温志平,段凤蕊.园林工程中大树移植技术.中国园艺文摘,2012(l).

公园景观设计原则篇8

关键词:工业废弃地;建筑垃圾填埋场;综合性公园

abstract:thisarticlewiththeshenzhendashaparkforcasederelictindustriallandlandscapeupdaterelevanttheoryastheguide,reflectonthesiteduringtheconstruction,thispaperproposesthederelictindustriallandwillupdatethetheoryoflandscapearchitectureaslandfillreconstructionprojectsofcomprehensiveparkguidingideology.

Keywords:derelictindustrialland;Buildinglandfill;Comprehensivepark

中图分类号:R12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土地资源日益稀缺,特别是近几年来房价飞涨,城市发展对土地的巨大需求和有限土地资源的矛盾更加尖锐,因此越来越多地方政府把目光投向了许多非常规用地,工业废弃地就是其中发掘潜力较大的一类。

据有关研究(殷柏慧,2008),工业废弃地指曾为工业生产用地和与工业生产相关的交通、运输、仓储用地、后来废置不用的地段,如废弃的矿山、采石场、工厂、铁路站场、码头、工业废料倾倒场等。对工业废弃地比较典型的研究集中在3个方面,一是工业废弃地的景观化改造,二是工业废弃地的生态化改造,三是工业废弃地的艺术化改造。

根据工业废弃地的定义,建筑垃圾填埋场可划入工业废料倾倒场。本文以深圳市大沙河公园为案例,在借鉴工业废弃地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生态修复、景观更新等方面进行反思,为今后同类项目的开发建设提供参考。

案例介绍

1.1案例简介

深圳市大沙河公园位于深圳市南山区中部,占地312567,原址为深圳地区建筑垃圾填埋场,90年代封场,2007年由深圳市城市管理局改建成综合性公园。

1.2大沙河公园总体规划设计简介

大沙河公园总体规划设计目标是:整合整体城市环境,力求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突破现有市政公园的设计模式。结合大沙河公园濒临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特点,在满足市政区域性公园服务周边居民基本功能的前提下,突出青少年强身健体的主题,并适当引进科普教育,从而形成公园特色,拓展公园的服务对象。根据生态原则,充分结合现场地现有自然生态条件进行设计,同时引导人们了解自然,接触自然。最大限度减少机动车道对公园环境的损害,最大限度地提升开放空间对周边住区的景观价值。

规划总体布局:全园按自然式进行布局,基本划分为运动区、休闲区及文化区,与城市形成较大的反差,突出“野”的意境,在自然野趣的景观布局下,园建小品采用现代的环保材料进行建设,突显现代青少年新的思想与活力。

2从建筑垃圾填埋场到综合性公园的蜕变途径

2.1全园表面覆土,创造植物生长基础条件

大沙河公园原址为建筑垃圾填埋场,地表以下20m范围内都是砖块、砾石、混凝土、沙砾等各种建筑垃圾,并伴有淤泥、生活垃圾,不具备植物生长的土壤条件,植被以野生的茅草和人工种植的马占相思为主。为了创造植物正常生长的基础条件,施工建设之初,全园均覆土1m以上。

2.2密林-草地种植模式,迅速达到绿化效果

公园建设初期,为防止水土流失和较快呈现绿化效果,除供游人活动的草坪外,在边坡和公园四周均采用密林-草地的种植模式,乔木胸径多在10左右,生长力旺盛,以在深圳地区生长良好的小叶榕、红花羊蹄甲、黄槐、南洋楹、凤凰木、盘架子、小叶榄仁等树种为主,短期内达到了绿化目的。

2.3全园遍布水电管网,基础设施到位

作为综合性公园,路灯、供水、排水、户外广播等基础设施按需设置,遍布全园,完善了公园的服务功能。

3从工业废弃地景观更新的反思

3.1工业废弃地景观更新的原则(黄滢等,2008)

3.1.1尊重的设计原则

尊重的设计原则即充分尊重场地的景观特征,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设计师应尊重理解场地,采取最小的干预,发挥创造性思维,改造再利用旧有景观,创造新景观,其目的是保护和发掘地段历史信息,寻找城市文脉,表现场所精神,从而使景观设计延续城市的集体记忆。

3.1.2经济的设计原则

从短期目标看,工业废弃地上的旧景观,本身也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利用原有景观元素进行改造,可减少资金消耗。从长远目标看,对工业废弃地景观的更新,可改造旧产业,建立新产业,复兴地区经济。许多成功实践表明在政府部门一定的

政策鼓励和引导下,那些既保留了地区历史特色,又适应市场需求的项目往往能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3.1.3生态的设计原则

生态的设计原则要在深入理解生态学思想的基础上,对场地进行最小的干预,最大限度提高能源和材料的利用率,减少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改善地段生态环境。同时还要维护及改善周边地区的生态平衡,保障自然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和谐稳定。

3.1.4综合效益的设计原则

城市工业废弃地的景观更新,不应单纯追求经济利益,而要从城市的社会、经济、文化、城市规划、文物保护、环境景观、建筑设计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通过对原有资源的更新、恢复与再利用,使景观和生态获得重生,带动经济的发展,使景观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得到整体提升。

3.2大沙河公园项目分析

虽然大沙河公园基本完成了从建筑垃圾填埋场到综合性公园的转变,建设过程中也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但开放几年后所反映出来的突出问题折射出建园初期存在的不足。根据工业废弃地有关研究,大沙河公园的建设与工业废弃地的景观更新还有一定的距离。

3.2.1尊重的设计原则

自然景观:大沙河公园原址在90年代封场,之后在场地周边种植了马占相思作为简单的绿化,除此以外,植被都是以野生茅草为主,生长旺盛,达2m以上,地表满布砖瓦碎片、砾石,结构紧密,除茅草外,可以说是寸草不生。特别是在中间的台地,面积约100000,放眼望去皆是茅草,春夏时节,茅草郁郁葱葱,别有一番野趣;秋冬季则衰草连天,一片荒凉景象,尽显沧桑。一年四季季候变化明显,极具视觉冲击力,这在处于亚热带四季交替不明显的深圳地区并不多见。

历史内涵:当初填埋的均是80年代后期、90年代初深圳城市建设快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占用了大片的土地,对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封场后荒凉景象的背后,见证的是深圳这座年轻城市一段重要发展历程,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根据尊重的设计原则,原址在深圳地区所特有自然景观和历史内涵,与总

体规划中“突出青少年强身健体的主题,并适当引进科普教育”、“突出自然野趣”的设计目标有很好的结合点,应予以保留部分原始景观,并可作为该园一个核心景区加以改造建设,充分尊重原址原貌。但当时在实际操作中,只简单考虑了如何提供植物生长的必需的土壤条件,并没遵循尊重场地的景观特征,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的原则,对原貌作深入的景观评价,挖掘其内在价值,因此忽视了原址的景观价值,全园进行了全面的覆土,往日荒凉沧桑的景象已经荡然无存,在今天看来是一大遗憾。

3.2.2经济的设计原则

与工矿废弃地相比,建筑垃圾填埋场没有厂房等设施可以改造利用,而大沙河公园原址的建筑垃圾成分复杂,如重新利用作为道路垫层等用途,费用较高,而且质量难以保证,因此利用价值不高。

3.2.3生态的设计原则

原址的生态系统极为脆弱,植被单一,动物稀少,经过全面覆土,提供了植物生长的必需条件,种植乔灌木,经过5年的精心管养,基本建立起较为稳定的生态系统,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植物种类丰富,鸟类等动物均找到了安身之所,而且人为干预逐渐退出,系统自我维持能力逐步增强,并对局部小气候产生了积极影响,总的来说,项目较好的遵循了生态的设计原则,并实现了当初的生态设计目标。

3.2.4综合效益的设计原则

经济效益。建筑垃圾填埋场改建成公园,一方面为该类工业废弃地再利用寻找了出路,另一方面节约了大量宝贵的土地资源,在土地资源日益匮乏的今天,背后的经济效益不可估量。

生态效益。如今大沙河公园的生态系统已经趋于稳定,在水土保持、调节局地小气候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成为城市绿化组团的重要组成部分,较好的发挥了生态效益。

社会效益。大沙河公园已经开放5年,早已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发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4.小结

总的来说,大沙河公园成功实现了从建筑垃圾填埋场到综合性公园的蜕变,为同类项目的开发建设积累了一定的成功经验,具有示范意义。该项目的建设规划基本按照一般综合性公园的建设模式,在某些方面与工业废弃地景观更新的原则不谋而合,但在尊重原有自然景观特征方面还有欠缺,未能充分发掘该类场地所特有的景观价值,建议以后同类项目开发过程中把工业废弃地景观更新的有关理论作为指导思想之一。

参考文献

殷柏慧、张洪刚、端木山.从工业废弃地到城市游憩空间的转化与更新―以安徽省淮南大通矿生态区改造为案例.中国园林,2008,(3):43-49

公园景观设计原则篇9

关键词:住宅小区园林绿化设计

1住区绿化设计的概念

住区绿地设计是指结合住区范围内的功能布局、建筑环境和用地条件,在住区绿地中进行以绿化为主的环境设计过程。

住区绿地是直接为居民服务的绿地,其中的公共绿地是居民进行日常户外活动的良好场所;居住区绿地形成住宅建筑间必须的通风采光和景观视觉空间,它以绿化为主,形成住区赏心悦目、富有特色的景观环境。住区绿地包括住区用地范围内的公共绿地、宅间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和住区道路绿地等。

2住区绿化设计的原则

2.1功能与形式统一:设计必须根据不同的气候特点来进行。夏日烈日炎炎,冬天寒风凛冽,在绿化设计上应注意植物的遮阳、挡风效果,在小区道路上以及停留休憩地点,宜使用遮阴乔木。

2.2因地制宜,设计需经济实用: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尽量减少土方工程。适地适树,例如可适当选择优良的乡土树种,因为乡土最能适应当地自然生长条件,容易成活,生长良好,成本低。

2.3美化环境:园林绿地设计是一种多维立体空间艺术的设计,是以自然美为特征的空间环境设计,其中绿化的季相变化是其他环境元素无法比拟的。绿化要有统一的形式,在统一的形式中再求得各个部分的变化。要充分利用对比与调和、韵律节奏、主从搭配等设计手法进行规划设计。

3强调人性化住宅小区的园林绿化设计,要特别强调人性化

人们进入绿地是为了休闲、运动和交流,因此,园林绿化所创造的环境氛围要充满生活气息,做到景为人用,富有人情味。人们能在树荫下乘凉、聊天、散步,天真活泼的孩子们能在泥土和石缝中寻找小动物;老人们买菜回来能有个歇脚的地方。因此在住宅入口,直到分户入口,都要进行绿化,使人们尽量多接触绿色,多看到园林景观,可以随时随地地享受到新鲜空气、阳光雨露、鸟语花香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坚持高质量优美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健康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关注生活区质量已成为当今住宅建设的发展趋势。如今,人们对住宅小区绿化的要求不再只是一两块草地,三四个花坛,而是要求高标准、高质量。一般情况下,绿化面积不少于建筑面积的30%。好一点的要达到50%以上,并要与周围环境高度协调和统一。在合理运用植物、园林小品、园路和铺装等前提下,特别要强调园林景观与生活、文化的紧密联接,在空间组织上达到一步一景,景随步移的效果。住宅园林景观环境必须同时兼备观赏性和实用性,在绿地系统中形成开放性格局,布置文化娱乐设施、使休闲、运动、交流等人性化的空间与设施融合在园林景观中,营造有利于发展人际关系的公共空间。需要注意的是,住宅园林景观要有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提倡多元化,不要盲目效仿欧式风格的大门和护栏以及雕塑等。

4科学布局,保证园林景观的质量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所以人们对生活的园林景观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了,不再局限追求一两块草地,三四个花坛,而是要求高标准、高质量的公园式景观。科学布局是保证园林景观质量的关键。因此,在园林设计的过程中,我们要做到合理布局,确保园林景观的质量。笔者认为,住宅小区的园林绿化面积应该不少于建筑面积的3分之。如果要求高一点话,应该达到50%以上。而且,在植物布局方面,我们要强调园林景观与小区生活、文化的紧密联接,对于景物的布置要做到一步一景,处处都是“流暗花明”的感觉。同时,住宅园林景观要形成开放性和包容性的格局,以纯自然的手法,将山体直接引入宅间,水与山体是连通的,山泉顺流而下积聚成潭,动时流水如琴韵,静则碧波可映月,要合理配置一些文化体育娱乐设施、使休闲、运动、交流等人性化的空间与设施融合在园林景观中,营造良好的生态娱乐环境。此外,在园林景观布局中,我们还可以充分考虑到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提倡多元化,加入一些地方特殊或者民族风情的元素,使园林景观布局更加合理和科学。

5发挥树木、花草合理搭配等生态效益

目前的住宅建设中,过分强调标志性建筑,占用过多的空间建造园林小品,使原本不多的绿化面积更加可怜。事实上,乔木下面有灌木,灌木下面有花草的复层种植结构,是强调以绿为主的具体体现,是增加绿量的基本保证。良好的植物景观,往往作为园林小品、甚至铺装、坐凳的独特背景,通过色彩、质感等方面的对比,突出园林小品及铺装、坐凳所处的特定空间,已起到点景作用。以绿为主的另一层含义,是住宅小区的园林绿化,不仅要平面化,而且要提高。林荫型的立体模式。利用墙壁种植攀缘植物,可弱化建筑形体生硬的几何线条,使这部分空间能增加美化、彩化效果,从而提高住宅小区的生态效益。

6园林绿化设计的不断创新

住宅小区园林绿化设计,切忌在不同的环境中作出相同的设计来,必须不断创新。住宅小区的园林绿化设计,不同于公园的设计,它应以自然为主线,开拓人与自然充分亲近__的生活领域,使身居闹市的人们能获得重返自然的美好享受。虽然创新是一项艰苦的创造性劳动,但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这就要求园林设计者既要有广博的知识,又要头脑灵活,能不断将时代气息和作品巧妙地融为一体,奉献给社会和人类。

另外,住宅小区园林绿化不是一个独立体,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好坏,根本制约了住宅小区园林绿化,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居住区环境设计是住宅小区园林绿化设计的前提,住宅小区园林绿化是环境设计的深加工,是锦上添花。所以居住区环境设计,也必须坚持以下原则:(1)坚持社会化原则。赋予环境景观亲切宜人的艺术感召力,通过美化生活环境,体现社区文化,促进人际交往和精神文明建设,并提倡公共参与设计,建设和管理。(2)坚持经济性原则。为顺应市场发展的需求及地方经济状况,注重节能、节材,注重合理使用土地资源。提倡朴实简约,反对浮华铺张,并尽可能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达到优良的性价比。(3)坚持生态型原则。应尽量保持现存的良好生态环境,改善原有的不良生态环境。提倡将先进的生态技术运用到环境景观的塑造中去,才利于人类可持续发展。(4)坚持地域性原则。为体现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因地制宜地创造出有时代特点、地域特征的空间环境,避免盲目性移植。(5)坚持历史性原则。要尊重历史,保护和利用历史性景观,对于历史保护地区的住宅小区景观设计,更有注重整体的协调统一,做到保留在先,改造在后。

7结语

总之,营造人性化居住区景观,要符合自然法则,遵循生态学原则,挖掘和赋予特定居住区特定景观的独特理念和精神,追求自然、社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力求做到“天人合一”。

参考文献

[1]《中国园林景观》姚永正著.

公园景观设计原则篇10

【关键词】山地公园;景观生态学

我国的地形结构复杂,山区面积广泛,占据全国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又根据地势由西至东分为三级阶梯,西南片片区地处第二阶梯,同样以山体为主要地形、结构复杂多变。虽然山地地形会为交通、生产等带来不便,但如果通过合理的利用及分析、科学专业的对山地进行规划设计,就会呈现出不一样的视觉感受。比如在“山城”重庆。富有高低变化的起伏地势为整坐城市增添了特色。在洪崖洞、鸿恩寺公园等利用地形成功营造景观特色的案例中,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出山地地形作为设计基质所带来游赏过程中的趣味及愉悦。

一、山地公园的概念及定义

山地的地理学定义:一般山地应具备两方面的地理学特征:一是有一定的绝对高度;二是有一定的相对高度。根据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确定的标准(1960年),绝对高度高于500m,相对高度在200m以上的地形才能称为山地。

山地的景观定义:从景观的层面上分析,山地应该同时包含地理学定义中的山地、丘陵、高原等地形,及可能在标准中不满足数据规范但地形起伏变化大,能给人们在视觉及心理感带来变化,相对平原景观有不同体会的地势类型。

通过对山地的两方面定义,不难得出,山地公园是指以山地或具备山地地形特征基地为用地类型的的公园绿地。

二、研究山地公园的现实意义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及城市建设的扩大需求,我国大部分山地城市将会重视利用改造现有山地地形,吸纳更多城市周边的山地丘陵,努力为城市居民创造生态的文化休闲的绿色环境。在生态环保的基础上满足更多的经济效益。

此外,山地公园的建造利于完善城市风貌的形成。有效的展示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

这些对我们研究山地公园具备强有力的指导意义。

三、山地公园研究分析

1.山地公园的功能

山地公园作为构成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生态及美学等多方面功能:

城市生态功能:山地城市公园作为重要的城市绿地生态系统,具备大量的植被资源及丰富的食物链关系网。可以在调节城市小气候,净化城市环境污染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其次,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上说,城市土地的过度开发室原本整体的城市景观趋向于破碎化。景观结构模型中的斑块类型、面积及数目都在减少。而斑块性质的多样性是构成景观异质性及多样性的基础,它的不利发展反作用于景观生态系统,使得景观多样性降低稳定性下降。造成环境对人为的干扰失去抵抗能力,进入环境恶化的循环。而此时山地城市公园则发挥着重新组织景观类型,丰富斑块类型,增强边缘效应、丰富物种的重要作用。

美学功能:山地公园在竖向空间设计中可以有丰富的变化,建筑立面的刻画,空间高低的组织安排,视觉视线的围开放的不同处理等等都为游赏者的观赏方式提供了不同可能。其立体化的植被连绵不断,仿佛一条城市绿毯,为城市自然提供了美学气息。2.影响山地公园建筑设计的因素影响山地公园设计的自然因素主要由地质地形、气候、土壤、水文、植被等生态因子。

展开来讲。地质决定了基地的承载力和稳定性,势景观要素设计基础。所以对基地的地质情况做深入的调查与研究是设计的基础;地形会影响坡度及山位,在影响土方改造、景观要素安置等工作的进行;气候根据降水、日照、风向等因子影响植物种植选取,栽后养护管理。认真研究水文的流向特征有利于分析降水的地表径流从而建立有效的雨水回收的系统。

3.山地公园建筑设计的原则

3.1因地制宜的生态原则

地形是园林设计中最基本的要素,构成了景观的基本骨架。所以在规划设计前,我们要充分尊重地形。可通过实地调查,地理学知识、相关软件(GiS三位地形生成)的辅助功能深入了解掌握地形信息,以最小限度改动原有地形、保护原有环境机制、自然主导为指导原则,使得人工景观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3.2美学性原则

满足游客视觉上的美观感受是规划设计的继尊重地形后的一个重要指导原则。通过植被的特色搭配种植,水体的灵动流畅、建筑的“标新立异”、景观小品的创意设计等等打造一处整体上风格统一,细节中有寻求变化的具备节奏韵律生机勃勃的景观空间格局。

3.3地域文化传承的原则

城市风貌建设及地域文化特色的形成越来越成为城市建设发展当中的考虑因素。

城市风貌的建设不仅是对地方特色建筑、城市肌理的尊重,也体现了现代技术和民俗文化的结合。是地方特色风貌的延续。(如重庆鸿恩寺公园花街慢行区的建筑风貌,在设计中巧妙融入传统吊脚楼,渝西风格建筑的传统符号;庐山别墅去采用女儿城砂岩,真题凸显川蜀的风貌特色)这样便有助于形成城市特色景观,为城市写下一张景观名片。其次,通过对景观的地方性特色的设计,还可以潜移默化的感染城市市民对城市历史文化的探索与尊重。使城市化建设提高到精神的层面上来。

四、小结

通过对山地公园的学习和与研究,笔者从生态、城市发展,地域风貌等不同角度对山地公园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掌握了许多山地公园的设计有效的指导原则,在重庆这样一个地形资源丰富的城市中,我们更应该重视珍惜原有风貌打造出一个山地园林城市的形象。同时,对原有传统景观要素的保留下,我们新一代的园林设计师应该在景观新理念,环保新材质上下更多的功夫,使得生态的绿色系统无处不在,让城市整体形成一个稳定性强的生态体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