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地理教学措施十篇地理教学措施十篇

地理教学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30:43

地理教学措施篇1

农村中学地理教学教学改革措施当前,农村中学教育教学质量与城市日趋呈现出两级分化的趋势。特别是地理学科的教学质量与城市中学的相差更大。很多农村中学还将地理视为副科,得不到重视,地理教学质量严重下滑,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确立地理教学评价体系在中考中应有的地位

在目前的评价体系中,中考不考地理是初中地理教学质量低下的根本原因,只有在中考中将地理学科作为必考科目,与语文、英语同等对待,作为中考大纲内容必不可少的检测内容,地理教学才能得到根本转变,学校地理教学计划才会具体落实,课时数才会得到根本保证,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观念就会发生根本转变,从而推动教学质量的根本提高,进而调动广大师生学习研究地理知识积极性和主动性,地理教学从此就会步入正常轨道,恢复地理教学在初中阶段应有的地位,保证地理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授课技能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各地区在组织好现任教师师资培训工作的同时,更注重地理教师资格认定的审核,确保教师专业化的发展。重点提高新教材的授课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和试验,实践活动的能力,使地理教师的教学观念符合时代的要求。首先,培养教师对地理学科知识的传授能力,确立将科学探索精神、科学价值观融为一体的思想。把传授知识、进行技能训练当作地理教学的基本宗旨,注重地理思维训练与地理科学观念的培养与渗透,使学生的创新意识与综合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其次,强调学生的主导作用,树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或向导,教服从于学”的观念。彻底改变教师满足于向学生灌输现成结论的思想,确保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再次,确立注重发展学生个性的观念,“建立以人为本的新的儿童观和教育观,现实教育人性化和教育个性化,已经成为当代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普遍趋势。”学生个性千差万别,要求教师充分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在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多样化而不是统一化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条件。

三、注重课堂内外教学实践的统一

以往地理课堂教学只重视书本知识,不重视实践能力,理论脱离实际。素质教育提倡在实际中运用。重视和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是当前深化教育改革、搞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就地理学科本身的特点而言,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联系非常紧密。因此,到野外观察是学习地理所必须的,也是搞好地理课堂教学所必须的,有时候教室以外是我们最好的课堂。所以地理课的教学不能局限于课堂,必须走出课堂,让学生在生活中关注身边的地理事物,获取大量的地理信息。例如,讲到陆地地形时,我就组织学生考察本地地形的种类和特征;讲到环境保护时,我就组织学生到废品回收站和垃圾处理站参观,然后要求学生回校写考察报告。又如调查当地的主要资源,列举合理或不合理的利用方式,并撰写简要报告,也可以围绕家乡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如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新农村建设等开展地理调查,提出合理建议,查阅以前的乡土地图,讨论家乡有那些变化,有那些特产,并以适当形式展示讨论结果,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统一,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还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加大现代化教学设备的投入

在教学设备方面要满足教材内容和现实有机结合。现代教育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电影、计算机、激光视盘等,具有形声性、再现性和先进性的特点。它们主要以图像和声音的形式传递信息,可使学生真正做到眼耳并用、视听并用,使知识传递、接受、记忆变得比较容易,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计算机教学,可根据教学需要,将要表现的地理事物由小变大、化远为近,使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由快变慢或由慢变快,将事物的本质要素突出地展现于学生面前。例如通过电脑动画可以模拟板块运动过程,以及演示板块运移过程,解释构造地震的成因、板块构造学说等,这将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地理学科有他自身的综合性、空间性和区域性的特点,初中地理要求使学生获得地球、地图的初步知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包括乡土地理)的基础知识,而这些知识的获得,直观教学是教学中至关重要的教学手段,通过学生的视觉、听觉直接感悟地理事物的特征,构建学生的空间概念。因此学校必需增添一些硬件设备,例如:地球仪、地形标本、教学图等多媒体教室配套的投影、幻灯、录像等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尤其是多媒体教室,电子网络备课室等投入刻不容缓。

五、建立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考核制度

建立一套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考核体系,包括知识的考核与能力的考核,要知识与能力并重,改变以往重知识轻技能的传统模式,将地理教育确实与素质教育并重起来,确保在教师实施素质教育中不受传统观念制度的束缚,在考试评价中得到合理的认可,保障公平、公证的考核结果,从而确保地理教学良好的改革与发展。

地理教学措施篇2

[关键词]高中地理;设问教学;有效教学;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244(2014)03-062-1

一、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相关概念的设疑

一般地理教学中的相关的概念都是牵涉到一些基础的知识内容,难度系数不是很大,但有的还是比较抽象的。概念一般都是通过抽象逻辑的加工,用语言将其规律性的东西表达出来。对于概念,一般比较枯燥死板,学生学习兴趣较淡,所以教师必须选择一定的设问形式和设问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刚刚学习新课时,教师可以试问学生对地理课相关常识的了解情况,如什么经纬度?什么事气温、气候、气象?什么是地球的自转与公转?什么是比例尺?刚开始由于这个问题比较抽象,学生也很难回答,老师就必须给你针对性的直观性的解释。对概念的设疑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得死板枯燥的知识变得具有灵活性,可以大大的提高学习效率。

二、地理教学内容中对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设疑

经过初中三年地理知识的学习,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些地理方面的基本知识了,所以在课堂上老师一定要结合学情,知己知彼,并结合教材进行讲授新课。针对一些基本的简单的技术技能方面的知识,可以通过有效的设问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传统的常规课堂教学一般都是老师直接告知答案,没有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所以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十分薄弱,要想改善目前的教学状况,老师必须从新定位学生的地位,对于一些基本的问题可以放手给学生,让他们进行思考,这样就会加深他们的印象,提高学习效率。如在学习《人类的地域联系》,谈到交通方式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依据所接触的社会现实和所学的历史知识去寻找答案,这样学生就极易开动脑际去思考和掌握相关的知识了。

三、利用多媒体图片,进行设问和讲解

随着世界科技的发展和地理技术的进步,多媒体技术被引进教学中来,它以自身的优势大大超越了传统课堂的教学效果,更直观和生动的把知识呈献给学生。在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自身具备的优势,很方便的把问题呈献给学生,及时发问,并且也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课堂教学,调控课堂过程,把问题的结论反馈给学生,让学生及时理解自身学习的情况,实现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要想有效的设问,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教师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图面,开展问题设问就是其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四、开展活动,有效设问

地理教育针对的是普通中学生,要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培养他们的地理素养,激发他们的地理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联想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地理课教学中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初步形成分析、综合、判断的能力,并逐步形成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在选择教材或编写教材时,应考虑高中生的心理特点、知识结构,结合学生现有的地理知识基础,选择具有一定理实践作用的地理理论,同时还要立足本学生实际,创新地理教学方式与方法,创作校本课程,以此为立足点,扩大学生知识面,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五、把握层次,难易适中

在高中地理的课堂设疑中,一般都是为了回顾旧知识,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导入新课,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新知识,让学生身临其境,加大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效的知识总结,让学生形成一定的系统化的知识结构。这些目标的实现都需要学生参与其中,为此,任何问题的设置都要能吸引到学生,都能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其中,这就需要教师认真研究学情,有效的考虑到问题设疑的层次性和难易程度。课堂问题的设疑,要多元化、多样性,考虑到所有的学生,也照顾到所有的学生,体现层次性提问和教学。在难易程度上,要做到难易适中,切记出现过于简单、过于偏执和难度系数较大的问题,这都会挫伤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和探究问题的主动性。鉴于此,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课堂问题设疑的难度和密度。

参考文献:

[1]李楠.试论高中地理课程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策略[J].新课程学习,2013,(09).

[2]马广钦.地理课堂开展有效教学的对策分析[J].小作家选刊,2012,(13).

[3]陈梓铭.浅析高中地理课堂开展设问教学的对策[J].大观周刊,2012,(18).

[4]李凯楠.浅谈新形势下高中地理课堂开展问题模式教学的一些对策[J].中学教育教学研究,2011,(10).

地理教学措施篇3

关键词:新课改民族地区高中物理教学质量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3-0092-01

一、现状分析

1.学科特点:高中物理是一门众所周知难教,难学,难出

教学成果的学科。高中物理的学科特点注定了,高中物理内容抽象,定理定律规则繁琐复杂,教材容量大,设置的探究现象活动内容多,习题的综合性强、难度大。它对学生语言阅读能力,观察能力,数学计算能力,图像分析处理能力,数据归纳整理能力,物理过程分析总结等能力都要求很高。

2.教师现状:作为民族地区高中教师,不对口任教,不对称任

教的现象时有存在。优秀教师的提拔或调动无疑在这个问题上雪上加霜。跨学科任教,跨年级任教都成为学校完成教学工作安排作出的一个无赖选择。某些学科教师工作量大,教学效果难以提高。

3.学生现状:优质生源的流失,学生素质相对较低,让民族地区高中的教学形成一种夹缝中生存的状态。教学进度、教学效果和师生教学积极性都很难提高。

4.学校现状:民族地区高中一般地处偏远乡镇,交通闭塞,教学信息的交流和共享有限。很难跟上城市的教学节奏。

二、提高措施

1.进一步加强城乡教学资源,教学环境的统筹发展

可以通过加强校际交流,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缩小城乡教学效果差距,提高民族地区高中物理的教学能力,改变落后的教学理念,使用现代化辅助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加大对民族地区高中学校的经费投入,改善和改变教育教学硬件环境。

2.加强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的提高

教师要做到“二多,一巧”:教师要多阅读《课标》《考试说明》明确教学目标,找出教学重难点。教师要多钻研教材,领会编者意图,找出考点。特别是跨学科,非对口教师尤其要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教师要巧妙和合理使用教辅材料,做到精讲,精练,讲练结合,不做简单的机械重复,而做有针对性训练,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融汇贯通,一题多变,一题多解。

培养学生灵活快速的解题能力。教师要加强培养学生的高中物理教学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探究,多媒体呈现实验效果,使抽象而复杂的高中物理变得生动,有趣而简单。比如,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类平抛运动和磁场中的匀速圆周远动抽象,公式繁琐,物理过程复杂,不妨通过flash动画展示整个运动场景,让学生印象深刻。也可以通过丰富的肢体语言模拟某个物理场景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形象,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又加强了学生对整个物理过程的认识或者对物理规律、物理概念的理解。比如对转动和平动的理解,教师不妨就利用自己的身体在讲台上演示给学生看。这比使用其他实验器材更能让学生感到有趣,容易理解。

教师还可以通过丰富的语言,巧妙设问,像讲故事一样的讲述物理概念。又比如:讲到位移的大小与路程的区别时,你不如这样问学生:请问有一个周六的下午你想去上网,恰好你家正对面50米的地方有一个网吧,你兴冲冲的来到了网吧门口,突然你发现你太着急来上网却忘记带钱了,所以你有跑回了家带上钱重新来到了网吧上网。说到这里时,学生们都瞪直了眼(说到他们感兴趣的事他们一般都这表现),而你话锋一转,请问同学们刚才你走了多远?同学们都算开了……然后顺理成章引入位移大小和路程的区别。

3.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教学方法的总结

高中物理常见得物理教学方法有:建模法,图像法,公式法,归纳总结法,对比法等。建模法常见的有:比如,质点模型的建立,电场线和磁感线的建立。都是为了形象的表述某个物理模型而抽象出来的替代符号。图像法常见的有:v-t图像、s-t图像、a-t图像、F-t图像、B-t图像、i-t图像。图像法是除了文字描述物理现象规律外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它简洁,形象,直观。公式法则常用于分析某个物理量的影响因素,比如:R=ρL/S一看公式就知道电阻的影响因素有三个。而对比法运用最突出的地方便是电场和磁场的对比。

参考文献

[1]曾建东.浅谈高中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01:133.

地理教学措施篇4

关键词:教学现状;改革措施;教学语言

一、我国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1.初中地理教学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我国中学地理课堂教学分为两个阶段,即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自地理学科作为必考项目出现在高考考场,高中地理学科受到教育界的愈加重视,高中地理教学科的师资力量与教学设备亦渐趋完善。但是,当前我国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仍存在师资力量欠缺的问题。由于初中地理学科未列入中考必考项目,部分中学对初中地理的重视程度普遍较低,学生及家长对这门学科的认知度也不够全面。因此,一些教学条件相对薄弱的初中,学校为节省开支,而减少或是不聘用地理学科教师,代之以其他学科教师从事初中地理教学。这就致使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师资力量不仅欠缺且教师水平未能完全达标。业余地理教师对地理这门学科的理解并未通过验证考核,因此,在教授过程中难免出现偏差,这不利于学生在课堂上的理解,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对地理这门学科的兴趣。初中地理是学习高中地理的基石与准备,人们将全部的热情于高考,却忽略了初中地理教学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2.学生对地理这门学科的积极性不高

学生对地理这门学科的积极性与热情度不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在于初中开始学习地理这门学科时教师未能通过有趣的方法导入,传统的八股式教学法使得学生在学习地理的最初便失去了对其探讨的积极性。其二在于,高中地理教学中对地理学科的学习更多的是理解性的知识,一些学生基础薄弱加之教师讲解方式略显死板教条,而使得学生逐渐降低了对地理学科的喜爱程度。部分学生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即想学但已无从抓起。高中地理教学分为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在人文地理的教学中教师只要稍加讲解,学生便可通过阅读教材、背读,知识点便可一一掌握。然而,在自然地理的学习中,由于学生存在逻辑思维理解能力的偏差,其对地理这门学科的理解程度也会出现偏差。加之一些高中地理教师在自然地理教学中仍然墨守成规,以教师为主导,进行传统的讲解、讲解、再讲解,而忽视了与学生的交流。抽象的地理学概念仍然抽象地导入学生大脑,尤其是地理学科基础本就薄弱的学生,在面对如此之多的抽象概念后对地理的认知更是稀里糊涂,一头雾水。

二、我国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改革措施

1.加大初中地理教学的师资力量,完善教学条件

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地理成绩,保证在高考考场上学生不因地理成绩拖后腿,首要的就是打好根基。初中地理教学无疑是整个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根本。教育界应加强对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视,各初中学校,特别是一些偏远地区的中学,应加强地理学科师资力量的配备,应配备具有地理专业知识的地理学科教师教授学生,且教师在教授过程中也应不断学习摸索新的教学方法,

引领学生在学习地理的最初即对其产生探究与钻研的兴趣。其次,在地理教学中教学设备也是不可少的,学校应尽量完善地理教学设备,帮助教师在教学讲解过程中更好地利用外界设施引导学生的理解。

2.教学方法要灵活

据调查显示,地理学科成绩不理想者除去其自身因素,一部分来自教师的讲解与引导出现偏差。一些学习很用功的学生在对自然地理这样抽象的内容进行理解时仍存在误解与费解,甚至不解的现象。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自然地理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地表地质的逻辑性知识很是考验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教师的讲解能力。在此过程中如果仍一味运用教条的教学方法进行讲解,无疑只会事半功倍。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应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1)以学生为主体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法,经实践证明已不适用于当前教学。在新课改的当下,尤其是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将教学主体由自身转向学生。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中心,教师更多的是启发学生对问题的质疑及对结果的探究。以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理解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2)教学语言图像化

高中自然地理教材中抽象性的理解要多于平铺直叙的定义内容。这在课堂教学中给了任课教师以极大的考验。要怎样才能变抽象为形象,让学生高效轻松地理解知识呢,关键在于教师要善于运用图像化的教学语言。地理教学语言不仅是指口头教学或是书面教学中的知识储备,也包括图像教学。形象的图像教学是无声的地理语言,将难解的抽象知识转变成形象的图像语言,以板书画图与幻灯片放映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不但有助于讲解颇具理科性的地理知识,还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积极性。这样的教学模式无疑可以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对地理课堂教学的改革是适应时展的必然趋势,由此可以提高地理学科在教学中的地位,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学生对这门学科系统有效的学习与理解,为培养出优秀的地质学家打基础。当前我国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仍存在一些不足,但是在不断的反思与探究、学习与钻研中,中学地理课堂教学定会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地理教学措施篇5

关键词:文理分科;地理教学;教学方法

文理分科在我国已经存在了很多年,近几年有些学校更是将文理分科提前到了高一下学期,这使本来在理科班进行地理课教学的难度又加大了。分科后,学生心理发生了细微变化,教师教学目标也有了区别,再加上高考时间较紧张,理科班的学生不愿在地理科目上花较多时间。怎样更好地在理科班进行地理教学,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一、理科班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地理课在学生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发生变化

文理分科以前,所有的科目都是必学的,地位几乎处在同一水平,老师对待每一科目的态度也都不分彼此。而分科以后,情况就发生了很大转变,地理课成了理科班学生高考不考的科目,在理科班学生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一落千丈,逐渐被理科班学生忽视。

2.教学目标和知识内容深度发生变化

分科后,对于地理课文科生要完全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习,而理科班的目标则变成了学业水平测试的要求,这二者相比,需要掌握知识的深度有了明显区别。在新课标中,每一个单元都几乎设有活动实践要求,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完成相应的实践任务,掌握某些原理和方法的使用;而理科班的学业水平测试中,这部分内容几乎被完全删除。

通过历年的学业水平测试题目发现,考题相对简单,计算题几乎很少出现,基本以常识记忆类知识为主,这就要求老师在授课过程中注重知识的日常实用性。

3.在知识理解程度方面产生差异

地理科目是文科班学生高考的必考科目,学好地理是文科生的高考目标,加上文科生喜爱记忆性的知识,这使得文科生比理科生更喜爱记忆地理知识;理科生却对记忆性的知识并不十分喜爱,这也是一部分学生选择理科的原因。但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较强,若他们愿意投入精力的话,对一个问题的理解深度是足够的。

4.在学习的投入程度方面产生差异

地理是文科生高考必考科目,所以文科生对它学习的投入时间是相对比较多的,除了语文、数学、英语,地理算比较难的,他们需要花费一定的精力才可以取得较好的成绩,所以他们学习地理时是自觉、认真的。

而理科班的学生几乎是把所有时间都放在了高考必考科目上,当老师在讲授地理这些文科科目时,甚至有些学生会产生反感的情绪,认为是占用了他们学习的时间;即使老师强调地理是需要学习的,他们也是非常被动和排斥的,这就导致理科生学习地理的时间明显偏少。

二、应对措施

因此,考虑理科班的地理教学方法和策略时,应充分考虑到客观存在的因素,化解不利因素,使教学内容更有针对性,课堂形式更具灵活性,以获得教学的最佳效果。

1.简化目标,精简教学内容

老师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在新课标和学业水平测试大纲中,遇到相同的表述时,老师应思考该怎么样把相同的表述通过自己的理解有区别地应用到文理班的课堂上来,这就要求,课标被老师钻研的同时,历年的学业水平测试题也是老师在理科班上课时的一个很重要的参考。

作业应该布置得相对容易,甚至可以不布置作业。在课堂上要求学生熟记需要掌握的内容,当堂可以解决的问题当堂解决。把最基本的作业放到课堂上来,适当地把课后作业进行简化,不宜过难、过偏,也不能过多地占用学生的课后时间。

2.改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态度和看法

因为理科班和文科班已经明确了学习任务,所以理科班的学生在学习地理科目时和文科班的学生的心理状态是不同的。与文科生相比,理科生对地理明显表现出无所谓和排斥的态度。

如何在理科班上好地理课,这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第一节课,任课老师应不急着讲教材内容,而是组织一次研讨会,自我介绍后让学生们进行一次辩论探讨;也可以组织一次班会,让学生们思考一些地理教学的问题。比如:这个科目高考时不考,为什么还要我们学呢?你认为不应该学,原因又是什么?地理虽然在高中属于文科专业,但在大学却被划为理科专业,这又是为什么?等等。在学生探讨的过程中,老师进行补充,列举一些大学中的地理专业,并介绍一下地理专业学生毕业后可能从事的行业和职业。这样让学生们了解到地理并不仅仅是文科专业,同时也让很多学生发现想要在大学就读的专业竟然是和地理相关的。最后,老师再进行总结,指出学习地理的重要性。这样学生至少在认识层面上不会再轻视地理,在以后的教学中,老师也会轻松很多。

3.教学形式和方法“因班施教”

与文科生相比,理科生心理上发生了变化。为了更有效、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任课老师的教学方法与文科班相比也要有相应的变化和调整。文科班进行教学时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深度,而理科班更强调掌握基础性知识和趣味性知识,更注重知识的广度。

这就要求教师在给理科班授课时,需要掌握更多更广的知识,涉猎多领域知识,应将课程内容多与身边实事、新闻、政治等联系起来。现在湘教版教材中已引入了双语教学,那么老师可以在地理课上给学生教一些英语地理知识,告诉他们在以后的高考英语中很可能会用到;也可以利用这些英语知识引出一些小故事和小幽默,这样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完成课标内容。在理科班课堂上应更多地对学生提出表扬,让学生知道自己在哪个方面有了进步,从而促进学生喜爱地理。

4.根据地理学科知识特点和学生心理特点组织教学

地理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特别强的学科,涉及物理、化学、历史、政治、数学等,最近几年又和英语紧密联系。由于地理学科的这一特殊性,把地理课与理科生的思维和心理特点紧密结合进行有效教学,就显得十分重要。

与文科生相比较,理科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更为活跃,那不妨利用理科生这一思维特点来组织教学,把地理课上成理科思维的地理课。对于同一内容,提问方式应不同,提问的切入点也应有差异。

如:时区可以和数轴联系起来,中时区是原点,这样理科生理解起来就相当容易了;讲大气分层的时候与物理联系起来,老师可以故作不懂的样子向学生提问,电离层与其他层的不同处;而讲到农业和工业时,可以展示有代表性的图片,与地理相结合,更容易引起学生兴趣,促进学生记忆。

总之,让学生学到知识是每个老师的终极目标,所谓传道、授业、解惑。当然,作为一个老师我们首先要有爱心,尊重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其次,专业知识要过硬,不要让学生在专业知识上挑出老师的毛病;再次,对待学生一定要有耐心,不要因为学生对讲课内容不感兴趣而烦躁;最后,要有一颗为学生服务的心,理解他们的处境和心态,让他们在愉悦中学到知识,而不增加学生的负担。有了这些基础,再加上前文所述的方法,相信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地理教学措施篇6

一、教学目标不合理,课堂教学效率低

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不当行为,就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地理知识点,这是非常错误的。我们知道一些地理信息是需要学生死记硬背的,但把地理学习理解成死记硬背知识点就极为错误了。原因是教师对地理课程的性质把握不准,没有树立地理课程理念,造成教学目标不合理,教法单一,片面抓识记这一层面的教学,其结果是学生只背得几个知识点,而理解、运用层面的能力没有得到训练,效率低下。

针对这样的问题:(1)教师要吃透课标和教材,真正认识地理课程是素质教育这个系统中重要的一环,地理课堂教学应引导学生同时进行识记、理解、运用三个层面的训练,这样就从思想根源上矫正了片面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的不当行为;(2)教师要不断提高专业素养,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课堂上突出读图分析的引导,培养学生使用地图的习惯,并掌握使用地图的方法;(3)在教学评价中对学生识记、理解、应用的情况全面考查,尤其考查读图、用图能力,摒弃死记硬背。

二、重传授课本知识轻实践活动,不利于学生能力发展

有部分地理教师在课堂上一味传授课本上的知识,也善于总结知识,将知识系统归纳得很到位,并通过书面练习来促使学生巩固知识,这样的教师很受欢迎,因为学生可以在考试中拿到高分,但往往忽视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地理课程注重培养学生从地理视角思考问题,而不仅仅是记住书本上的地理知识去应付中考。要想矫正这样的课堂教学行为,就要开展好地理实践活动。如指导学生动手制作、进行地理观测活动等,确保学生有合理的课堂实践时间,培养初中学生观察能力、综合思维能力、实践能力。

三、教学语言不规范,造成学生思维混乱

地理教学措施篇7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创一流工作,争行业先进,树职专形象”的奋斗目标,引导党员学习、贯彻、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党的宗旨,增强党性观念,履行岗位职责,促进各项工作。

二、整改目标

通过整改提高,促进学校领导班子达到以下目标:一是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建成讲政治的班子;二是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建成学习型班子;三是保持优质的服务态度,建成讲奉献的班子;四是创造最佳的工作效能,建成工作业绩最优的班子;五是培育优秀的团队精神,建成团结和谐的班子;六是健全良好的长效机制,建成永葆先进性的班子。

三、整改措施

学习方面:

1、加强学校思想道德理论学习,进一步提高教师思想道德修养与政治理论水平。

整改措施:利用校园网和定期组织专题学习。每月至少一次。(党总支)

2、进一步加强教师的师德教育。

整改措施:举办了师德报告会和讲座,下步继续安排讲座。本学期末前完成。(党总支)

3、进一步加强节约意识的教育,加大学校水、电、纸张等的管理力度,使节约意识深入人心。

整改措施:进行节约意识的教育,打印必须由领导签字,压缩各项开支。坚持经常。(总务处)

4、多购买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和专著,有利于教师不断地自我提高和自我超越,便于更多更好地开展工作;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能为各科室订阅相关的业务学习资料,以促进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

整改措施:责成专人选择有关书籍,提供给老师,适当为各科室订1-2份教育报刊杂志。本学期末前完成。(教科室)

5、应针对不同学科开展相应的学习内容,与实际需要结合,这样对本学科的教育教学会起到促进作用,也更有利于学科发展。

整改措施:进行调研,在学期末前召开研讨会,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本学期末前完成。(教科室)

6、应该让全校教师多学多看一些先进性人物的典型事例,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录象,共同提高认识。

整改措施:已经组织观看了一些,还要于学期末和下学期初培训时陆续组织观看。(党总支)

7、多为一线的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使老师们的工作思路得以拓宽;多组织一些观摩活动,提高党员及其他教师的业务水平,提高学校整体的教育质量,从而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奠定最坚实的基础;建议多把外面先进经验带回来,或让我校教师走出去学习,多与其他学校学习,进行横向比较,提高我们的自身业务素质。

整改措施:已经采取了请专家讲座,到兄弟学校听课和引进先进的教学经验录象等方式,以后还将派部分教师走出去观摩和讲公开课。(教务处)

8、希望学校的培训能多些专题性的培训,特别要加强青年教师的培训力度,多给年青教师展示的机会。

整改措施:利用“导师工程”加大对青年教师培训力度。经常进行。(教务处)

9、建议党员加强党性学习,多学习政策知识和学习相关知识,多看新闻类节目,系统学习会对自己今后工作有促进;多开展一些党员与非党员之间的学习交流,互相帮助,共同进步;重点要加强青年教师共产主义信念教育,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整改措施:已经利用先进性教育和专题讲座对党团员、青年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了学习教育,下一步还要利用党员的政治学习和党课学习时间以及校园网和校刊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教育。坚持经常。(党总支)

10、领导班子成员要多钻研、多学习、多了解一些教育、教学的动态和先进的理念,增强学习意识、增强职能意识、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凝聚力,从而更好地引领学校的工作。

整改措施:凡是要求老师们学习的内容,领导班子成员要先学一步;而且要利用中心组学习的时间组织领导班子成员专题学习;同时领导班子成员之间要相互交流,共同提高。每月至少两次。(班子成员)

11、希望对党员在工作中的作用及时总结、反馈,突出党员先进性特点要树立榜样。应提供一定的机会,让优秀党员讲一讲好的做法,带动大家学习。(党总支)

整改措施:已经利用校园网和专题报告对优秀党员的事迹进行了宣传,下一步要组织优秀党员教学能手讲典型课。本学期末前完成。

12、加强学校宣传的“有效性”扩大知名度。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学校形象,培育美育度,在宣传过程中,应大力宣传办学的高质量,教育的竞争归根结底还是教学质量的竞争。

整改措施:利用校园网和新闻媒体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宣传工具和宣传手段进行宣传。经常进行。(办公室)

工作方面:

1、加大教学研讨的力度,多组织老师校内的交流研讨活动。

整改措施:坚持每周五教学研讨,加强指导,保证研讨质量。每周一次。(教科室)

2、希望请课堂学生学习效率高的教师做汇报,经验共享,多组织一些“经验交流”活动,使老师们能更好地交换意见、交流经验,拓展视野,不断给老师提供充电机会,使老师们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为学校教育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便于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整改措施:已经组织了班级管理交流和“说讲评赛课”活动,学期末还将进行教育教学方面的交流。本学期末前完成。(教务处)

3、建议将一些好的教案,尤其是心育教案、班会教案,以及班主任管理的好方法等教育教学经验汇集成册在全校共享。

整改措施:各归口负责整理汇总。下学期初完成。(教务处、政教处)

4、完善网络资源建设,优化网络办公。学校的网络资源还应用得不够充分。

整改措施:进一步调试和优化网络办公系统,提高网络办公系统的运行质量,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下学期开学前调试完,下学期正常运行。(教务处)

5、希望在各学科选举学科带头人,对本学科有指导作用,多组织一些本学科的活动。

整改措施:进行调研,选举学科带头人。本学期末前完成。(教科室)

6、多为青年教师设立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要多,而要精),对青年教师多指导,严要求,使年青教师的业务水平尽快提高。同时多组织活动,为青年教师提供锻炼、展示的舞台。

整改措施:进一步做好“导师工程”,工作坚持经常。(教科室)

7、加强校园环境建设,美化校园环境,

整改措施:已在校园内栽种了许多花草树木,继续扩大范围。陆续进行。(总务处)

8、开展文明窗动,规范礼貌用语。为学生开设礼仪课,为学生的终生发展着想。向高质量、有特色、现代化办学目标飞速迈进。打造特色可以从学生入手,打造一种校园风气,对学生开展的每一次活动都应有所计划,要有目的,不应该是只重活动,不重过程。

整改措施:已经规范了学生的文明用语,下一步主要是要监督、检查和落实。礼仪课要进行研讨,设立研究课题,专题进行研究。目前要结合思品课进行教育。年底前完成。(政教处)

9、安全重于泰山,定期进行安全隐患自检,为了确保学生的安全,应严格的控制和监督学校的外来人员,如:有外来人员进入本校时应留下姓名、时间和事情,并要求确定下来离校时间。

整改措施:经常进行安全意识的教育和检查。纳入常规工作。(政教处)

10、加强对工会、共青团的领导,发挥他们的作用。

整改措施:对工会和共青团工作进行指导,使他们履行各自的职责,发挥其作用。工会、共青团组织每月向党总支部上报工作计划和总结。(党总支)

作风方面:

1、建议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能多深入到教师队伍中开展工作,多与教师沟通、交流,了解教师的思想动态;多进行思想、教学和工作指导;经常与学年组长及学科业务骨干进行座谈,听取他们对学校发展的建议;多为教师们直言,提出宝贵的提高建议,对教师的心态进行及时的调整;多给广大教师充分的肯定与鼓励,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多和青年教师谈谈心,有的青年教师有时还不敢接近领导,有距离就不太好沟通了。

整改措施:领导班子成员每人每月至少深入各学年组一次,进行调研、谈心和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问题。每学期领导班子成员要进行分工,普遍找学校教师至少谈心一次。(教科室)

2、学校合理化建议要经集并及时采纳。

整改措施:责成工会落实。经常坚持。(工会、办公室)

3、领导们要多深入教学一线,多向学生了解学习、生活情况。

整改措施:已逐步进行。经常开展。(班子个人)

4、领导们要多关心教职工生活,尤其是离退休教职工生活

整改措施:领导班子成员每人每月至少与2位教职工谈心,了解工作、生活情况。责成工会牵头每期到每位离退休教职工家中慰问一次。(工会)

5、党员要多关心学生,尤其是贫困学生、后进学生,多关心教职工,多钻研业务,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整改措施:开展“四个一”主题活动。12月底完成。)(党总支)

党建工作方面:

1、加强积极分子的培训,多发展党员、多培养积极分子。学生党员也应适当发展一些。

整改措施:已经对学校的团员青年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了党的基础知识的讲座;已培养了一批入党积极分子,发展了一批新党员。下一步要进一步加大培训和发展的力度。(党总支)

2、应明确党组织在我校的工作任务,在校园网站上是否能增设一些党的专栏,给我们创造更好的学习机会。

整改措施:在学校的校园网上开设了《党建专栏》,下学期与教师见面。(党总支)

3、定期开展党员帮带非党员的活动和党员与群众结对子的活动,更好地发挥党员作用,带动全校工作的发展。

整改措施: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力求取得实效。纳入每月考核。(党总支、办公室)

4、公开我校党员名单,党员发展应透明化

整改措施:每位党员都已挂牌上岗。党员发展进行了公示。(党总支)

5、党员是一个单位的先锋,应该处处起带头作用,各方面都是优秀的,希望能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严格自律,用积极的心态影响身边的每一个人,真正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要多联系群众,要心系全校师生,全心全意为师生、学校服务,要争创业务领头人,并带动所在组的老师一起,提高业务水平,共同进步。多开展一些有意义的党内活动,加强党员与教师之间的凝聚力;建议学校继续开展“大手拉小手”活动,便于党员发挥模范作用。多请党员讲经验,以带动其他人进步,建议在本学期接近尾声立即能与一线教师开一个座谈会,心灵上零距离接触,这样能更增加向心力与凝聚力。

整改措施:进一步加强党员教育,切实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结合学校实际开展党员责任区活动和“大手拉小手”活动等。下一步要结合教育教学实际组织开展有效的活动。(党总支)

6、多开展**生活会,同志之间进行必要的沟通,以便于更好地正确认识自己,不断得到提高。多直言帮助群众,不能“明哲保身”。

整改措施:按要求及时召开**生活会并通过责任区搞好帮带群众工作。每半年至少一次。(党总支)

7、每周或每月开展一些党员的讲座或论坛,给我们创设学习环境。

整改措施:利用校园网开设专题论坛,每月至少更新一次内容。并组织党员讲座,每学期至少一次。(党总支)

8、学校党员骨干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好,但年青教师党员相对来讲明显作用不强。在个人素质的提高上应加大力度,多反思、多学习,多研究,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整改措施:加强青年党员的思想教育,搞好帮带工作,领导班子成员要进行重点帮带。坚持经常。(党总支)

五、领导班子建设方面:

1、加强班子成员业务能力的培训和党政工作知识的学习,尤其是管理业务能力的提高。多钻研、多学习、多了解一些教育教学的动态和一些先进的理念,从而更好地引领学校的工作。

整改措施:加强领导班子的学习,除正常的学习外,还要利用校园互连网相互学,对学习中好的观点和经验要交流,重大理论问题要进行研讨,还要加强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及领导修养方面知识的学习等等。坚持经常。(党总支)

2、班子成员多开展一些活动,这样会更有活力,愉悦身心,注意自己的身体。希望校领导能每天微笑着面对工作,面对教师,为学校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

整改措施:转变作风,深入基层,了解情况,加强工作指导,与教师零距离接触。立即整改并坚持经常。(班子个人)

3、提升执行力、提升工作质量意识、提升工作的预见性能力,凡事都做一流。

整改措施:树立质量意识、精品意识和永争第一的观念,要提高问题意识,提高问题的预见能力,对每一项工作都要认真周密地思考,高标准、高要求、高定位。在工作中要始终以确定的目标为准绳,边实践、边调整、边提高。工作中要注重细节,工作后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立即整改并坚持经常。(班子个人)

4、希望几位擅长教学的校长能多深入到学校教学一线,多指导、多帮助,最好自己也适当教一些课,哪怕一学期一节、两节,因为这是业务。

整改措施:领导班子成员每人每周至少要听两节课,负责业务的校长至少要听五节课,并及时评课,给予指导。(班子个人)

六、联系和关心群众方面:

1、多为教师谋福利,多关注老师们的生活、学习、身体、心理情况,多关心教师疾苦,尤其是在职工家庭生活遇到困难和需要帮助的时候要给予及时的关怀和照顾,以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安排各项工作时,照顾老师的工作量,为教师减负,使每位老师能健康、快乐的工作、学习、生活。

整改措施:责成后勤多搞一些调研,提高教职工的福利待遇;责成工会在教职工过生日时代表学校给以祝贺;教职工有病住院校领导要亲自探望。立即整改并坚持经常。(工会)

2、丰富教师业余生活,张弛有度,多展开联谊活动。

整改措施:开展好每两月一次的“教师活动日”,并丰富活动日的内容。经常落实。(工会)

3、为教师营造一个舒缓愉悦的工作氛围,多关心老师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对教师进行定期的心理健康调试,缓解他们承受的心理压力,同时为教师进行定期的体检,提供健身保健知识,关注教师的身心健康。

地理教学措施篇8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基础条件相类似的广州市两所小学———海珠区晓港湾小学和万松园小学的运动损伤预防与轮滑运动损伤干预现状、措施、效果作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查阅国内外有关轮滑运动损伤及其干预方面的文献资料,尤其是中小学开展轮滑项目过程中造成的运动损伤状况及其预防措施等有关资料,奠定实验研究的理论基础。

1.2.2实验法以广州市海珠区晓港湾小学和万松园小学学生为实验对象,对其运动安全风险及其干预现状、措施、效果等进行为期一年的实证研究。其中,以轮滑特色体育项目学校晓港湾小学作为实验组,相同条件的万松园小学作为对照组。对实验组实施一套有计划的干预措施,对照组则维持现状。干预实验措施主要选择教师、学生、运动环境、制度与措施四个层面,干预手段包括意识干预、行为干预、环境干预三个维度,选取能代表预防学生运动损伤相关能力的体质综合得分、运动安全知识得分、运动损伤实际发生次数作为验证干预措施实施效果的评价指标。

2干预措施设计

中小学体育风险防范与运动损伤干预,是一个综合复杂的预防与处置系统,所涉及的条件与因素存在于方方面面,一些学校仅从被动的预防和防范入手,其结果是由于青少年儿童的好动与缺乏的安全意识与能力,不仅难以产生实际的效果,也对体育运动的开展造成了不良的阻碍作用[3]。因此,针对轮滑项目开展小学的运动损伤特点与运动风险干预实际,以运动损伤发生率为主要指标,主要针对四个层面的干预对象,设计了三个维度综合干预的主动干预体系(见图1)。围绕三个维度的综合主动干预体系,针对中小学及轮滑特色项目学校的预防干预特点、内容、要求,以及学生主体、学校、家庭、社会多方面协同预防的思路,设计并展开干预实验。

2.1教师干预措施通过风险因素的相关分析,选择实效性的干预内容与指标,针对提升教师运动风险干预能力为主要切入点进行干预。其目的是提高教师安全责任意识和体育安全卫生常抓不懈的意识,改进教学与训练的方法与手段,提高教学和训练过程的保护与帮助能力,掌握指导和教育学生体育运动安全卫生与防范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常见的损伤急救知识和严重损伤的应急处置方法,以应对学校体育中出现的各种运动性损伤。针对轮滑项目特点,对小学生轮滑运动中常见的运动损伤类型、性质、原因、预防措施、处置方法与手段等进行干预性培训,提高教师和医疗保健人员及活动指导教师的专门能力,提高防范和干预措施的响应能力。具体措施为:(1)从2011年9月开始至2012年5月,体育组教师在分管副校长的主持下每月定期进行运动安全预防方面的专题研讨,专题研讨主题(见表1)。(2)每周组织学校主管领导、无课体育教师、班主任对上课的体育教师进行听课,并于听课后对所看课教学组织15min以内的总结会,对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相关意见。同时,学校本身就有相关规定,定期组织学校体育教师外出进行校际间的听课交流,促进教学能力和运动安全预防能力的提升。

2.2学生干预措施学生干预措施主要以学生运动安全知识干预、运动安全预防技能干预、体能干预三个方面为切入点进行干预。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安全运动意识和学生体育活动中的损伤自我防护能力;学习运动损伤预防与处理的知识与技能;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和专项运动体能,提高运动中的自我保护和自我防范能力,以预防运动损伤的出现;使其掌握一般的运动损伤与防护知识与技能,提高其运动损伤的处理能力。具体干预措施为:(1)聘请广州体育学院运动科学教授录制讲座视频,讲座主题包括如何科学运动、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青少年的科学营养等方面。该讲座通过实验学校的班级视频系统进行播放,播放时间为每天的课间操时间,重复播放30个教学日。(2)挑选基本的运动常识,简化成通俗易懂的文字,并配上漫画图文,交予各班文体委员,让其以黑板报的形式将基本的运动常识书写于班级背后的黑板上,方便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学习。黑板报内容每两星期更换一次,从2011年10月初开始至2011年12月底,持续2个月。(3)在学校的体育课堂教学中,要求体育教师提高专项体能训练的教学比重,调节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加强轮滑项目专项所需的身体能力,通过一些简单、有趣的手段(如比赛、游戏等),提高学生轮滑专项体能训练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预防损伤和各项专门素质和运动能力。此项干预措施从2011年9月初开始至2012年5月底,持续约7个月。

2.3运动环境的干预措施运动环境的干预主要以运动场地、器材设备等硬件环境和校园安全卫生制度措施、师生-学校-家庭-社区整体运动安全认知氛围等软件环境的预防安全管理为切入点,进行综合干预,目的是通过规范场地器材的使用程序、定期进行场地及器材的保养与更新,降低或消除学校体育活动中可能存在的环境风险因素,为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运动环境;同时,结合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在核心学区范围内联系社区开展学校安全卫生宣传活动,把体育运动安全卫生知识传播到社区、家庭,广泛提高社区群众、家长对青少年学生运动安全以及运动损伤预防的意识和能力[4]。具体干预措施为:(1)从2011年5月份,进入学校进行实地考察,根据学校场地与器材的情况与特点,综合考虑体育组教师的意见,制定科学的体育场地器材管理制度,对场地器材的借还、分类、使用权限、检护周期等做出科学严格的规定。并从2011年9月份开始严格实施。从制度层面减少因场地与器材而导致的运动风险。(2)针对学校初学轮滑者易产生碰撞的特点,在轮滑场地周围的栏杆、台阶、突出物等外包裹海绵垫,并定期检查和维护场地,确保运动场地的平整与规则。该项措施于2011年10月份实施完毕。(3)以学校、学区为核心范围,开展运动安全卫生宣传教育活动,并在向学生家长发放问卷的同时,随之发放有关宣传传单,对学生家长进行运动安全与运动损伤知识的教育。该措施于2011年4月开始执行。

2.4学校管理制度的干预措施学校管理制度干预以学校体育安全相关保障制度的建设为切入点,目的是建设完善科学的体育安全制度,减少因管理性的原因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失。具体干预措施为:(1)结合学校的教学实践,对学校原有的体育教学相关制度重新整理和优化。如:课堂常规制度、课间操制度、课外体育制度、体育场地器材管理制度等等。(2)同时将学生层面、教师层面、场地器材层面的干预措施提炼总结成相关制度。如:学生安全教育制度、教师体育教学研讨与学习制度、校园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等[5]。该措施从2011年4月,结合学校整体干预工作开始落实。#p#分页标题#e#

3结果与讨论

3.1体质综合得分指标分析为获得学生体质在干预前后的差异数据,我们在干预措施前后各进行了一次体质测试,体质测试项目为:立定跳远、50米跑、1分钟跳绳、坐位体前屈、台阶试验等,并将各项目成绩对照学生体质测试标准换算成百分制,之后将各项目得分相加再除以项目数,得出学生体质平均分,即综合得分。将各个年级学生体质综合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后得到结果如表2所示:研究发现:试验前后,各个年级的体质综合均分都有较为明显的提高,经过差异性检验后发现,二、五、六年级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三年级前后具有显著性差异,只有四年级的变化不具有显著性差异。生命在于运动,适当运动有助于身体健康与素质提高是人们的共识,小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主要是以体育课堂练习为主,因此,体育课的数量和质量是学生体质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针对体育课进行的干预措施将取得较好的效果。上述数据也表明:试验学校学生在过去一年中体质健康具有较大的进步,而这种进步说明了为期7个月的学生体质干预计划实施取得了实际效果。

3.2安全知识掌握变化情况指标分析为了解学生在干预前后对运动安全知识的掌握情况,我们在干预前后各对学生发放了《运动安全知识问卷》,将学生安全知识问卷进行百分制评分并进行统计,两所学校学生安全知识得分独立样本t检验后如表3所示。从表3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实验前,两所学校的学生对运动安全知识得分方面并无显著差异,在干预实验后,实验学校学生运动安全知识得分与干预前对比有非常显著差异,与对照组对比也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而对照组学生安全知识得分与干预前对比并无显著差异。小学生是知识的学习和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对学生施加适当的安全教育措施,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运动安全知识的学习和技巧习惯的养成。我们通过校园讲座、黑板报、海报等多种渠道的宣传教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习得运动安全知识与技巧。上述数据分析可以说明:干预实验在对学生运动安全知识与技巧习惯方面起到了显著效果。

3.3运动损伤发生率变化指标分析为了解学生在干预前后运动损伤发生率的变化情况,在干预措施前后各一个月内发放运动损伤发生率调查表,调查学生在过去6个月内发生运动损伤的情况。两所学校学生运动损伤发生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后如下表4:从表4中我们可以看出,干预后,对照组的万松园小学学生发生运动损伤的例数变化不大,而晓港湾小学学生发生运动损伤的例数相比干预前减少近1/5,差异性检验显示前后具有显著性差异。由此可以说明,干预措施的实施对预防学生运动损伤的发生起到较好效果。学生运动损伤的发生,除偶然因素之外,更多的是人体的身体素质、以及安全意识有关,通过上文数据得出,学生在身体素质和安全意识方面都有显著提高,那么学生运动损伤发生次数的降低也在预料之中。风险干预计划实施7个月后,晓港湾小学学生体质有显著提高。干预的实验学校在学生运动安全知识的掌握和运动损伤发生的例数方面相对与对比学校有了显著的改善。因此,可以说针对轮滑运动而设计的学生干预、教师干预、学校管理制度干预等全套干预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建议

轮滑运动损伤的干预可考虑从学校体育中的几大要素出发进行干预,如教师、场地、学生自身、学校体育制度四个主要层面制定相应措施。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结合学校自身特点进行干预措施的制定。同时,还应以核心学区为主要范围,联系社区群众和广大家长,结合全民健身开展广泛的运动安全卫生知识的教育和预防干预能力的培养。

4.1教师方面可针对教师业务能力和安全意识方面入手进行干预,首先加大教师的进修与再培训的经费投入,组织教师定期进修学习,提高教师的专业业务能力;同时周期性的在校内组织体育教师开展运动安全相关方面的研讨会,通过研讨会相互沟通,共享信息,将实践过正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并解决问题,使体育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学习和进步,提高自身业务水平[6]。

4.2场地方面的干预措施可针对学校场地实际状况,结合学生体育课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的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制定科学的体育场地器材管理制度,对学生活动场地进行科学分类,并对场地器材的借还、分类、使用权限、检护周期等做出科学严格的规定[7]。同时针对轮滑初学者易碰撞的特点,在轮滑场地周围的栏杆、台阶、突出物等外包裹海绵垫,降低碰撞产生的运动损伤,并定期检查和维护场地,确保运动场地的平整与规则。

地理教学措施篇9

本方案适用于各级各类学校、托幼机构以及各部门举办的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学生夏令营和冬令营等。

一、学校甲型H1n1流感疫情划分

(一)学校未发现甲型H1n1流感疫情

在学校内未发现甲型H1n1流感疑似或确诊病例。

(二)学校出现非校内感染病例

在学校内发现甲型H1n1流感疑似或确诊病例,但传播链清晰,病例感染来源为学校外部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或其污染的环境,疾病危害尚不严重。

(三)学校出现校内感染病例

第一类情况,在学校一个班级内发现散发的感染来源不明的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或由输入性病例引起的二代病例。

第二类情况,在学校内出现多起感染来源不明的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形成学校局部疫情暴发,且有流行趋势。学校局部疫情暴发,指在同一学校同一个年级两至三个班级,14天内,出现多个甲型H1n1流感校内感染病例的确诊病例,且病例呈现明显的聚集性。

第三类情况,在学校内出现甲型H1n1流感流行,疫情迅速在全校扩散,且有波及学校周边地区的趋势。学校流行,指在14天内,在同一学校不同年级或同一年级三个班级以上,出现多起甲型H1n1流感学校局部疫情暴发,且有持续传播现象。

二、职能分工

按照属地化管理、联防联控的原则,在地方政府及其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或防控指挥部的领导下,教育、卫生行政等部门密切配合,共同督导和指导所辖学校、教育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做好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学校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工作格局。

(一)卫生行政部门

指导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帮助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完善防控预案;负责组织协调和督促医疗卫生机构对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进行指导;及时向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通报全国及行政区域内甲型H1n1流感疫情,并根据疫情变化情况,指导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及时调整和完善防控措施。

(二)医疗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各级各类医疗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指导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负责辖区内学校疫情分析报告、病例诊治、流行病学调查;协调和指导学校落实密切接触者的管理;学校暴发甲型H1n1流感时,按照卫生部相关防控方案和技术文件,做好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处理等工作;负责指导学校根据疫情变化及时调整和完善防控措施。

(三)教育行政部门

与卫生等部门配合,共同制定符合本地区实际的学校应对甲型H1n1流感的对策、措施及应急预案;督促落实学校甲型H1n1流感的信息报告人并及时上报相关信息;配合卫生部门,严密监测行政区域内学校甲型H1n1流感发生情况,并适时做出预警;指导下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紧急应对和处置甲型H1n1流感疫情;检查督促行政区域内学校落实各项应对甲型H1n1流感的措施;协调解决学校应对甲型H1n1流感所需的物质、经费等保障;学校暴发甲型H1n1流感时,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处理等工作。

(四)学校

在卫生部门指导下,根据教育行政部门的部署,制定本校的甲型H1n1流感应急预案;建立一把手负总责与分管校长具体抓的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责任制,并将责任分解到部门、落实到人;明确并落实甲型H1n1流感的信息报告人;具体落实学校防控甲型H1n1流感各项措施;保障防控甲型H1n1流感所必须的物质、场所、人员与经费;学校暴发甲型H1n1流感时,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处理等工作。

(五)其他相关部门

在地方政府及其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或防控指挥部的领导下,依据各自职责,全力支持和做好相关的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

三、防控措施

(一)学校未发现甲型H1n1流感疫情

1.制订应对学校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预案、工作方案。

2.组织校医院、校医或负责学校卫生工作的人员参加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及技术的培训和演练。

3.加强疫情应对物资准备。

4.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宣教,普及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倡导环境卫生、科学洗手等卫生行为,提高广大学生、教职员工对流感防治的正确认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5.加强教室、图书馆(阅览室)、教研室、宿舍等学生和教职员工学习、工作、生活场所卫生与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6.落实晨检制度、因病缺课登记追踪制度,发现流感样疫情要在第一时间(2小时内)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

7.建立健全校内有关部门和人员、学校与家长、学校与当地医疗机构及教育行政部门联系机制,完善信息收集报送渠道,保证信息畅通。

8.建立与卫生部门信息联动机制,及时收集所在地区甲型H1n1流感发生信息,及时准确地进行预警。

(二)学校出现非校内感染病例

在强化上述学校未发现甲型H1n1流感疫情时各项防控措施的同时,需采取以控制传染源管理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及时发现输入病例,追踪和管理密切接触者,严防疫情传播。

卫生防控措施

1.病例应按照当地卫生部门的要求,及时接受隔离治疗。

2.卫生部门在学校的配合下,开展对病例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并实施集中医学观察或居家医学观察。中小学生中的密切接触者原则上以居家医学观察为主,高校学生中的密切接触者原则上以集中医学观察为主。

病例所在学校建立与居家医学观察者的联系,及时了解其每日健康状况,并将密切接触者健康状况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医疗卫生机构负责每日对集中医学观察者实行随访、报告。

3.卫生部门指导、协助学校加强当地学校晨午检工作,加强学校发热、咳嗽或咽痛等流感样症状监测和因病缺课监测,及时发现、报告和诊治可疑病例。

4.卫生部门指导学校对教室、图书馆(阅览室)、教研室、宿舍等师生学习、工作、生活场所进行消毒。采取消毒、感染控制等措施,做好疫情控制工作。

5.卫生部门及时公布疫情和防控措施信息,加强区域内的信息公布和通告工作,稳定学生和教职员工的情绪。教育和卫生部门共同做好媒体沟通工作,发挥媒体传播信息和引导舆论的作用。

学校防控措施

1.经当地政府批准同意,对出现病例的托幼机构实施全园停课7天(或7天以上)的措施。卫生、教育等相关部门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加强放假儿童的校外管理,避免其在学校外的相互接触和聚集。

托幼机构复课后,应继续加强晨检和病例报告,并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教育部门每日报告全校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健康状况,至少持续14天。

2.中小学校和高校等教育机构加强对学校人员出入的管理,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

3.如疫情传播风险较大,经当地政府批准同意,中小学校和高校可按照由班级到年级的原则采取临时停课措施。

4.按照国家和当地政府有关规定,在卫生部门的具体指导下落实其他应急处置措施。

(三)学校出现校内感染病例

及时调整防控策略,采取以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链、保护高危人群等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防止或减缓疫情扩散,减少病例,减轻疫情危害。

出现第一类情况时,在加强非校内感染病例的卫生防控措施的基础上,采取以下措施:

卫生防控措施

1.卫生部门指导、协助当地所有学校开展晨午检和疫情日报、零报告。

2.卫生部门指导学校加强校内环境消毒。

3.卫生部门指导学校加强居家隔离观察者的管理,要求其主动接受监测,每日定时报告身体状况。

4.按卫生部门要求,对重点或高危人群进行预防性服药和免疫接种。

学校防控措施

1.学校停止举办校内各种大型师生集会和会议等活动。

2.在卫生部门指导下,学校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3.根据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决定,学校采取临时停课或暂时关闭措施。

(1)原则上,停课的范围应根据疫情波及的范围和发展趋势,由小到大,如由班级到年级,由年级到全校,由一个学校到多所学校等。

(2)如果14天内,同一班级出现2例及以上甲型H1n1流感病例时,该班级可停课;如果14天内,同一学校有2个及以上班级需要停课时,该班级所在年级可停课;如果14天内,同一学校有2个及以上年级需要停课时,该学校可以全体停课。

(3)停课前,除应告知学生、家长及教职员工甲型H1n1流感相关知识外,应让学生、家长及教职员工与学校保持联系,报告其是否出现流感样症状。学校应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每日报告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健康状况。

(4)停课时间不少于7天,自最后一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被隔离或离校之日算起。可根据放假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健康状况,随时调整放假期限。

(5)中小学校停课放假后,卫生、教育等相关部门应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加强放假学生校外管理,避免其在学校外的相互接触和聚集。高校停课后,要加强停课学生的在校管理。

(6)复课前,必须对教室、阅览室、食堂、厕所等场所进行彻底清扫消毒;因甲型H1n1流感暂时停课的学生,必须在恢复健康,经有关卫生部门确定没有传染性并出具有效的复课证明后方可复学。

(7)复课后,未痊愈的学生应继续居家隔离治疗,至其病后7天或症状完全消失后24小时(以两者之间较长者为准),方可上学。

(8)复课后,学校或托幼机构还应继续加强晨检和病例报告,并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每日报告全校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健康状况,至少持续14天。

4.按照国家和当地政府有关规定,在卫生部门的具体指导下落实其他应急处置措施。

出现第二类情况时,强化病例诊治、校内环境消毒、隔离医学观察者管理,加强当地学校疫情监测、对重点或高危人群进行预防性服药和免疫接种等卫生防控措施。

重点加强相关学校防控措施的实施。经当地政府批准同意,对出现病例的中小学、幼儿园等实施全校(园)停课措施;对出现病例的高校实施学生停课不离校,在校进行观察措施。卫生、教育等相关部门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加强放假学生的校内外管理,避免学生聚集活动;并做好被隔离高校师生的日常生活保障。

学校复课后,应继续加强晨检和病例报告,并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教育部门每日报告全校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健康状况,至少持续14天。

出现第三类情况时,重点加强医疗救治工作,尤其是重症病例的诊疗救治工作,做到早发现、早诊治,降低病死率。对重点或高危人群采取必要的预防性服药和免疫接种措施;合理调配医疗卫生资源,确保防控工作科学、有序、有效。

经当地政府批准同意,对当地所有学校实施停课措施。强化放假学生的校内外管理,避免学生聚集活动,并重点做好被停课高校学生的日常生活保障。

教育、卫生和相关部门要在当地政府领导下,强化风险沟通工作,发挥媒体传播信息和引导舆论的作用,维护社会稳定。

四、停课、放假的实施程序

当发现甲型H1n1流感疫情后,如需要采取停课、放假等疫情防控措施,应按下列程序组织实施:

1.当地卫生部门在当地教育部门配合下,组织调查,核实疫情情况。

2.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组,对疫情风险进行评估。

3.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根据风险评估结果,会商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共同向当地政府、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或防控指挥部提出停课、放假的建议。

4.当地政府、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或防控指挥部审核批准后,宣布执行。

5.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在开展相关工作时,应及时上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并争取相关工作指导和技术支持。

6.停课期间,如有新病例发生,可适当延长停课时间。

地理教学措施篇10

本方案适用于各级各类学校、托幼机构以及各部门举办的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学生夏令营和冬令营等。

一、学校甲型h1n1流感疫情划分

(一)学校未发现甲型h1n1流感疫情

在学校内未发现甲型h1n1流感疑似或确诊病例。

(二)学校出现非校内感染病例

在学校内发现甲型h1n1流感疑似或确诊病例,但传播链清晰,病例感染来源为学校外部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或其污染的环境,疾病危害尚不严重。

(三)学校出现校内感染病例

第一类情况,在学校一个班级内发现散发的感染来源不明的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或由输入性病例引起的二代病例。

第二类情况,在学校内出现多起感染来源不明的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形成学校局部疫情暴发,且有流行趋势。学校局部疫情暴发,指在同一学校同一个年级两至三个班级,14天内,出现多个甲型h1n1流感校内感染病例的确诊病例,且病例呈现明显的聚集性。

第三类情况,在学校内出现甲型h1n1流感流行,疫情迅速在全校扩散,且有波及学校周边地区的趋势。学校流行,指在14天内,在同一学校不同年级或同一年级三个班级以上,出现多起甲型h1n1流感学校局部疫情暴发,且有持续传播现象。

二、职能分工

按照属地化管理、联防联控的原则,在地方政府及其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或防控指挥部的领导下,教育、卫生行政等部门密切配合,共同督导和指导所辖学校、教育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做好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学校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工作格局。

(一)卫生行政部门

指导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帮助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完善防控预案;负责组织协调和督促医疗卫生机构对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进行指导;及时向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通报全国及行政区域内甲型h1n1流感疫情,并根据疫情变化情况,指导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及时调整和完善防控措施。

(二)医疗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各级各类医疗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指导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负责辖区内学校疫情分析报告、病例诊治、流行病学调查;协调和指导学校落实密切接触者的管理;学校暴发甲型h1n1流感时,按照卫生部相关防控方案和技术文件,做好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处理等工作;负责指导学校根据疫情变化及时调整和完善防控措施。

(三)教育行政部门

与卫生等部门配合,共同制定符合本地区实际的学校应对甲型h1n1流感的对策、措施及应急预案;督促落实学校甲型h1n1流感的信息报告人并及时上报相关信息;配合卫生部门,严密监测行政区域内学校甲型h1n1流感发生情况,并适时做出预警;指导下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紧急应对和处置甲型h1n1流感疫情;检查督促行政区域内学校落实各项应对甲型h1n1流感的措施;协调解决学校应对甲型h1n1流感所需的物质、经费等保障;学校暴发甲型h1n1流感时,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处理等工作。

(四)学校

在卫生部门指导下,根据教育行政部门的部署,制定本校的甲型h1n1流感应急预案;建立一把手负总责与分管校长具体抓的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责任制,并将责任分解到部门、落实到人;明确并落实甲型h1n1流感的信息报告人;具体落实学校防控甲型h1n1流感各项措施;保障防控甲型h1n1流感所必须的物质、场所、人员与经费;学校暴发甲型h1n1流感时,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处理等工作。

(五)其他相关部门

在地方政府及其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或防控指挥部的领导下,依据各自职责,全力支持和做好相关的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

三、防控措施

(一)学校未发现甲型h1n1流感疫情

1.制订应对学校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预案、工作方案。

2.组织校医院、校医或负责学校卫生工作的人员参加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及技术的培训和演练。

3.加强疫情应对物资准备。

4.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宣教,普及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倡导环境卫生、科学洗手等卫生行为,提高广大学生、教职员工对流感防治的正确认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5.加强教室、图书馆(阅览室)、教研室、宿舍等学生和教职员工学习、工作、生活场所卫生与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6.落实晨检制度、因病缺课登记追踪制度,发现流感样疫情要在第一时间(2小时内)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

7.建立健全校内有关部门和人员、学校与家长、学校与当地医疗机构及教育行政部门联系机制,完善信息收集报送渠道,保证信息畅通。

8.建立与卫生部门信息联动机制,及时收集所在地区甲型h1n1流感发生信息,及时准确地进行预警。

(二)学校出现非校内感染病例

在强化上述学校未发现甲型h1n1流感疫情时各项防控措施的同时,需采取以控制传染源管理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及时发现输入病例,追踪和管理密切接触者,严防疫情传播。

卫生防控措施

1.病例应按照当地卫生部门的要求,及时接受隔离治疗。

2.卫生部门在学校的配合下,开展对病例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并实施集中医学观察或居家医学观察。中小学生中的密切接触者原则上以居家医学观察为主,高校学生中的密切接触者原则上以集中医学观察为主。

病例所在学校建立与居家医学观察者的联系,及时了解其每日健康状况,并将密切接触者健康状况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医疗卫生机构负责每日对集中医学观察者实行随访、报告。

3.卫生部门指导、协助学校加强当地学校晨午检工作,加强学校发热、咳嗽或咽痛等流感样症状监测和因病缺课监测,及时发现、报告和诊治可疑病例。

4.卫生部门指导学校对教室、图书馆(阅览室)、教研室、宿舍等师生学习、工作、生活场所进行消毒。采取消毒、感染控制等措施,做好疫情控制工作。

5.卫生部门及时公布疫情和防控措施信息,加强区域内的信息公布和通告工作,稳定学生和教职员工的情绪。教育和卫生部门共同做好媒体沟通工作,发挥媒体传播信息和引导舆论的作用。

学校防控措施

1.经当地政府批准同意,对出现病例的托幼机构实施全园停课7天(或7天以上)的措施。卫生、教育等相关部门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加强放假儿童的

校外管理,避免其在学校外的相互接触和聚集。

托幼机构复课后,应继续加强晨检和病例报告,并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教育部门每日报告全校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健康状况,至少持续14天。

2.中小学校和高校等教育机构加强对学校人员出入的管理,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

3.如疫情传播风险较大,经当地政府批准同意,中小学校和高校可按照由班级到年级的原则采取临时停课措施。

4.按照国家和当地政府有关规定,在卫生部门的具体指导下落实其他应急处置措施。

(三)学校出现校内感染病例

及时调整防控策略,采取以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链、保护高危人群等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防止或减缓疫情扩散,减少病例,减轻疫情危害。

出现第一类情况时,在加强非校内感染病例的卫生防控措施的基础上,采取以下措施:

卫生防控措施

1.卫生部门指导、协助当地所有学校开展晨午检和疫情日报、零报告。

2.卫生部门指导学校加强校内环境消毒。

3.卫生部门指导学校加强居家隔离观察者的管理,要求其主动接受监测,每日定时报告身体状况。

4.按卫生部门要求,对重点或高危人群进行预防性服药和免疫接种。

学校防控措施

1.学校停止举办校内各种大型师生集会和会议等活动。

2.在卫生部门指导下,学校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3.根据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决定,学校采取临时停课或暂时关闭措施。

(1)原则上,停课的范围应根据疫情波及的范围和发展趋势,由小到大,如由班级到年级,由年级到全校,由一个学校到多所学校等。

(2)如果14天内,同一班级出现2例及以上甲型h1n1流感病例时,该班级可停课;如果14天内,同一学校有2个及以上班级需要停课时,该班级所在年级可停课;如果14天内,同一学校有2个及以上年级需要停课时,该学校可以全体停课。

(3)停课前,除应告知学生、家长及教职员工甲型h1n1流感相关知识外,应让学生、家长及教职员工与学校保持联系,报告其是否出现流感样症状。学校应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每日报告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健康状况。

(4)停课时间不少于7天,自最后一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被隔离或离校之日算起。可根据放假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健康状况,随时调整放假期限。

(5)中小学校停课放假后,卫生、教育等相关部门应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加强放假学生校外管理,避免其在学校外的相互接触和聚集。高校停课后,要加强停课学生的在校管理。

(6)复课前,必须对教室、阅览室、食堂、厕所等场所进行彻底清扫消毒;因甲型h1n1流感暂时停课的学生,必须在恢复健康,经有关卫生部门确定没有传染性并出具有效的复课证明后方可复学。

(7)复课后,未痊愈的学生应继续居家隔离治疗,至其病后7天或症状完全消失后24小时(以两者之间较长者为准),方可上学。

(8)复课后,学校或托幼机构还应继续加强晨检和病例报告,并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每日报告全校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健康状况,至少持续14天。

4.按照国家和当地政府有关规定,在卫生部门的具体指导下落实其他应急处置措施。

出现第二类情况时,强化病例诊治、校内环境消毒、隔离医学观察者管理,加强当地学校疫情监测、对重点或高危人群进行预防性服药和免疫接种等卫生防控措施。

重点加强相关学校防控措施的实施。经当地政府批准同意,对出现病例的中小学、幼儿园等实施全校(园)停课措施;对出现病例的高校实施学生停课不离校,在校进行观察措施。卫生、教育等相关部门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加强放假学生的校内外管理,避免学生聚集活动;并做好被隔离高校师生的日常生活保障。

学校复课后,应继续加强晨检和病例报告,并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教育部门每日报告全校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健康状况,至少持续14天。

出现第三类情况时,重点加强医疗救治工作,尤其是重症病例的诊疗救治工作,做到早发现、早诊治,降低病死率。对重点或高危人群采取必要的预防性服药和免疫接种措施;合理调配医疗卫生资源,确保防控工作科学、有序、有效。

经当地政府批准同意,对当地所有学校实施停课措施。强化放假学生的校内外管理,避免学生聚集活动,并重点做好被停课高校学生的日常生活保障。

教育、卫生和相关部门要在当地政府领导下,强化风险沟通工作,发挥媒体传播信息和引导舆论的作用,维护社会稳定。

四、停课、放假的实施程序

当发现甲型h1n1流感疫情后,如需要采取停课、放假等疫情防控措施,应按下列程序组织实施:

1.当地卫生部门在当地教育部门配合下,组织调查,核实疫情情况。

2.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组,对疫情风险进行评估。

3.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根据风险评估结果,会商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共同向当地政府、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或防控指挥部提出停课、放假的建议。

4.当地政府、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或防控指挥部审核批准后,宣布执行。

5.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在开展相关工作时,应及时上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并争取相关工作指导和技术支持。

6.停课期间,如有新病例发生,可适当延长停课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