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地理课教学方法十篇地理课教学方法十篇

地理课教学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27:50

地理课教学方法篇1

一、情感交流在课堂中尤为重要

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时,会有各种心理状态,有愉悦的,有紧张的,有厌烦的,有憎恨的……这些情感都属于非智力因素,对地理学习起着影响、调节等作用。学生的情感时刻发生着变化,上一秒心情是愉悦的,一瞬间也可能情绪一落千丈,课堂教学气氛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心理因素,只有在和谐、民主、轻松的氛围中,学生的积极性才会高涨,思维和记忆的潜力才会挖掘出来,为了营造轻松平等的教学氛围,讲课时,我常常走下讲台,与学生近距离接触,学生也反映:当教师走下讲台,来到他们中间时,他们曾经出现了错觉:觉得自己不是在听课,而是正在和教师密切地交谈,甚至觉得我们谈的不是深奥的地理知识,而是一段精彩的故事。我还注意到教师的目光有稳定学生情绪的作用,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我总是报以信任的目光和亲切的微笑,当学生答题不畅时,我用期待专注的目光使学生用心思索,当学生回答跑了题,我的目光表现出安抚和惋惜,当学生的发言富有创造性,我就投以赞许激励的目光。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关怀和挚爱,感受到积极的期望时,他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与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就会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并努力把这种教诲转化为行动,从而实现教师的预期效果。

二、运用互动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耶鲁大学的门口两侧各有一组浮雕,描绘的是老师给学生上课的情景,一组是台上老师侃侃而谈,台下学生昏昏欲睡,另一组正好相反,老师酣然大睡,而学生却在台下争辩得不可开交。这组浮雕对我们教学指导意义重大。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的学习环境变化了,地理课已经不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应该改变过去单向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然而,有人认为,在课堂中,师生保持“零距离接触”,学生回答老师的问题、做教师要求做的事,只要有这种共同活动就是师生互动,显然,这种认识是肤浅的,这类师生互动将流于形式。师生互动旨在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不仅要让他们“在思维”,更要让他们“会思维”。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学习的习惯和方法,而不是教给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但一些老师常常把教师职业的性质和任务颠倒了。一个老师最重要的任务是教给学生学习的素养———兴趣、习惯和方法。我在互动教学中设计了两种模式,第一种模式———发现型:创设问题猜想假设分析探究论证评价。地理湘教版课本必修一中有许多原理、规律需要学生掌握,常规的教学模式就是老师讲原理概念,学生听,老师再讲例题,学生做练习或考试,老师再讲错题,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都在被动地学,思维没有调动起来,所学知识没有经过自己咀嚼,这样教学的结果就是题型稍加变化,学生就傻眼了。为了避免这种结果,我采用了上述模式教学,例如,在《地质构造》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掌握各地质构造的特点,我先让学生分组讨论建造采石场、隧道、找石油、找地下水时分别应该选择什么地质构造,学生判断的时候也许会出错,但是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他们经过激烈的思考和辨析,对本节课三种地质构造的特点了解得十分透彻,而且能够准确辨别它们,这部分知识已经植入他们的脑海。第二种互动教学模式———应用型:实际问题收集资料分析资料解决问题。现在高考试题多数联系时政热点、社会现象,复习到区域地理这部分内容时,往往采用这种模式教学,例如:在复习欧洲西部这一章节时,让学生先从网上了解与欧洲有关的时政热点,然后围绕本节有关知识,结合热点问题每人出两道相关习题,在课堂上,同学们随机抽题来回答,由出题的同学来判断答案是否正确并作出解析。学生无论是出题还是答题都很积极,学习的热情达到极点。这种教学方式实际上是以应用为动力,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核心的教学途径。形象地说,就是“为用而学,用中学,学了就用。”能把学生学习主体积极性调动起来,这就是老师最高的教育水平和艺术。我们的地理教学不能仅局限于传授地理知识,而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把所学到的地理知识,充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互动”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特别是在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方面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三、有效的教学反思提升教学质量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只能是工作的n次重复。教学后反思并不是新东西,但新课标特别强调反思教学,并赋予了它新的内容。在将备好的课进行实践后,把实践中和实践后所获得的信息,渗透到教案中去,进行修改和优化:记下课堂教学中的体会和感悟,闪光点和存在的问题,学生的表现和反应,突发事件的处理;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备课时的初衷与课堂的实施作一番回顾和比较,从而在以后的教学力图完善。例如,有一次讲“地球的公转运动”这一节课,课前我精心制作了课件,课堂上通过动画演示了地球围绕太阳的公转运动和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状况。一节课下来,没有板书设计,没有师生、生生的共同探讨,课堂气氛沉闷,检测效果也差。课后我进行了反思:这节课的失败在于过度依赖多媒体手段,忽视了其他更有实效的教学方法。之后,我又用晚自习时间重新讲了这节内容,这次改进了方法,我和一位学生分别扮作地球和太阳演示地球运动,随后又将全班同学俩俩结合,分组各自演示运动,大家在演示中明白了地球公转运动的实质,我趁热打铁,又安排学生将地球运动的图手绘在作业本上,这次教学效果十分好。这次教训提醒我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针对不同的授课内容考虑采用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教学方法,更科学、更合理地设计好每一节课。

四、恰当的多元化评价是保持课堂张力的手段

地理课教学方法篇2

 引言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s,gis)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地理信息采集、管理、分析和表现地理空间数据(geo-spatialdata)的系统,实现空间决策支持。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方面,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门学科,是描述、存储、分析和输出空间信息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另一方面,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技术系统,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geospatialdatabase)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的和动态的地理信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1gis与地理教学

既然gis是地理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与地理科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1gis课程的特点

(1)gis是多学科集成、渗透性强的学科。作为一门交叉性强的学科,还需要有厚实的计算机,地理,数学,测绘等学科知识作为铺垫。

(2)gis是理论性和应用性并重的学科。gis理论与gis技术并存,理论需要技术的支撑,技术需要在理论的基础上改进。

(3)gis具有发展速度快,内容更新快的特点。

gis经历了实验室gis、企业化gis和社会化gis三个发展阶段,社会化的gis以广泛提供地理信息服务为其特征,gis应用和其他应用紧密结合在一起,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产和生活不可分离的一部分。

1.2gis在地理教学中的地位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科学。由于地球表面具有非均一性、空间变化的复杂性,又由于地表上的事物极其多样,所以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极为复杂。对于地理学家,以下三个问题是最基本的:(1)地理空间中地理现象发生的地点;(2)现象的特征;(3)各种现象之间的空间关系。要回答这些问题,地理学家必须处理各种描述地理现象的地理数据,而这些数据的最大特点是具有空间位置。因此,在地理研究中,形成了具有悠久传统历史的空间分析理论与方法,它为地理信息系统提供了有关空间分析的基本观点与方法,成为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理论依托。而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也为地理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手段,并使地理学研究的数学传统得到充分发挥,地理信息系统的产生和发展与地理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1.3课堂教学内容

对于从未接触地理信息系统理论、技术的地理本科学生来讲,对地理信息系统这门课可以说脑子是空白的。在第一堂课上就要把这个名词给学生讲解清楚,并把地理信息系统的产生由来、发展过程及主要是用来解决和回答那些问题一一给学生介绍明白。

对于地理信息系统这门课程,本文由http://收集整理我们给学生建立一个整体的概念,即建立一条主线,并沿着这条主线进行逐次分解教学。而且还要在讲课过程中穿插更加易懂的实例来进行解释。例依据地理信息系统的内容,我们可以将gis生产过程简单的用一个示意图来表示。如图1能够较好反映整个地理信息系统的纵横脉络,按照这个框图能够使讲课思路条理清晰,可以引导学生沿着这条主线,明白各部分的内容、目的、联系与区别,正确把握本门课程的结构知识。除了用这样的框图外,还需要引进一个实例来讲解,比如我们要划分旅游景区的是否开放区域,我们可以在框图的基础上,用实例来进行讲解。

1.4多媒体与传统方式相结合进行课堂教学

现代化教学设施的应用确实能为教学提供一些传统教学方法不可比拟的优势,可以减少大量的板书时间,大大增加教学内容,可以使一些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和直观,可以通过图、文、声、像等多种方式同时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和触觉等多种感官,提高学生的接受和理解能力。一方面,现代化教学方法和传统教学方法有机结合。

课堂授课时,应根据授课内容,选择多样合理的表达方式,以提高效果。课堂上一味地追求使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将课堂讲授内容不加区别地用投影仪显示,时间一长,就会使学生眼睛疲劳、感觉单调乏味;因此,对于需要掌握的推导过程,用传统的手工方法,减缓授课节奏,可以使学生印象更深,效果更佳。另一方面,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易划整为零。课堂上要把握好各类教学手段的使用方法和方式.

对于一些应用模型,算法之类,我们还需要用传统的方法进行推导。但是在展示一个gis的功能应用就可以用多媒体,更加形象生动。

1.5gis技术的实际应用

gis技术的应用,狭义来讲,gis的软件操作,也是地理课程教学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gis技术手段解决地理学问题,是地理学研究方法上的一次质的飞跃。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特别是软件技术的发展,gis已经与其它技术相融合成为一门综合性的技术。gis的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一些理论和发展趋势,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更多的实践学习,培养自己利用现代高科技技术手段获取地理信息、运用地理信息、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为今后的工作和研究作技术上的准备,因此gis实践教学是课程教学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堂实验教学时数应该占到总课时的三分之一甚至于一半以上。

实习具体内容有:(1)gis工具型软件的使用和基本操作练习(可以选择多个软件,让学生进行分析比较它们的异同);(2)空间数据的采集和编辑(针对不同的数据源进行采集);(3)空间数据结构的转换和多源空间数据的融合;(4)属性数据库的建立;(5)简单地理信息查询系统的建立;(6)设计与建立用户界面和简单应用系统(将计算机编程语言与gis工具软件相结合)。

我们在教学中可以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取演示验证实验教学法。也就是理论课的教学和实践课的教学穿插进行,这种实验教学方法一方面是教师的演示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使用技术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另一方面是学生自己多操作、多运用,验证教师的使用技术,训练最基本的实验方法和技能,最终达到熟能生巧。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gis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的技术方法,熟悉gis工具软件的使用和操作方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gis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从学生方面

学生对于理论知识总是有种恐惧感,觉得这些知识过于晦涩难懂,或者由于太抽象,很难运用于实践,于是忽视了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在刚开始学习一门新的课程时,由于新鲜感的原因,会对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但在经过一段时间后,特别是当这门课程理论知识很多,比较抽象难懂时,学生往往会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作为一门多种学科交叉的课程,地理信息系统中大量的理论知识涉及了测量学、地图制图学、计算机科学、地理学、管理科学、数学等。大部分理论知识难免枯燥,晦涩难懂。

2.2对老师而言

现在学校的地理专业基础课程设置存在缺陷。地理信息系统的边缘性与交叉性意味着其教学过程离不开相关学科基础理论的支撑,gis的基础理论涉及计算机专业、测量遥感专业和地理专业。

转贴于

计算机科学与计算机应用是所有从事理工科专业的学生都必须学习的课程,在gis系统开发方面具优势;测绘遥感专业在数据获取、处理、加工和显示方面有测绘和制图的优势,在gis建立数据库,保证数据质量方面有特色;地理专业在gis空间分析、综合决策等方面有自己的长处。

地理专业基础课设置体现了地理学综合性与区域性的学科特点,开设了与gis直接相关的高等数学、统计学、地图学与遥感技术等专业基础课,为gis课程教学打下前期基础。当前存在的关键问题是这些基础课程安排的课时偏少,实验课时更少,达不到gis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尤其是计算机专业课程,没有开设基础语言、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等基础理论课,很难掌握gis的基本原理,更本谈不上系统开发。此外,忽视gis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的衔接,排课先后顺序倒置。

3教学反思

不同于gis专业的学生,地理科学本科学生学习gis似乎是凭空盖楼,不要地基只要高层。因此,我们只能尽最大努力让学生去理解去应用。

3.1多与学生进行沟通

由于gis固有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必须进行多方面的沟通,比如,可以采用录象、网络、e-mail、bss等方式实现师生交流,让教师可以得到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的调整教学方案。用学生更加易懂的方式进行讲解。

3.2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方设法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比如启发式教学,这是一种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的方法。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用通俗简单方法启发学生,让学生建立一定的自信心,不被问题吓倒,不怕失败,并尝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3重视实验环节

学习地理信息系统课应重视实习环节,可以说实习环节组织的好坏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切实摒弃重理论、轻实践的错误教学思想,否则学生对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解仅停留在一个感性认识上。

3.4教学过程多采用形象化的例子本文由http://收集整理

教学过程多采用形象化的例子,这也是教gis几年来学生最大的期望,特别是针对我们地理科学学生高中学习的文科,大学归到理科以后,对他们来说最大的难点。了解到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在教学过程中多用形象化的例子,收到了很大的效果。

3.5做到及时总结

在教完一届学生后,要将这门课的知识进行归纳、捋顺,找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及需要改进的地方,了解学生对本门课反映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为以后教学的改进奠定基础。

地理课教学方法篇3

【关键词】中职地理;有效教学;课堂教学;师生情感;评价

中职生不爱学文化课,许多学生一谈到地理就摇头,这需要教师探讨研究,改变这种低迷现状。我结合多年在中职学校教学的体会,认为以下几种途径可实现中职地理有效教学。

一、课堂教学是关键

课堂是中职地理教学的主阵地,要使地理课堂教学更具有效性,就需要教师从发挥专业优势、培养学生兴趣等方面努力。

1.结合专业教学

中职生有自己的专业,教师在上课时把专业知识巧妙地和地理教学结合起来,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针对美术专业的学生,把漫画与授课内容结合起来,恰当地运用到教学中去,可使抽象的地理概念形象化、直观化。在讲完“森林资源的利用”这一问题时,展示漫画《小鸟的悲哀》:在一片只见得着树桩的土地上,小鸟哀求砍伐者“请把我也带走吧”。结合漫画,提出问题:谈谈你的看法,今后应如何预防这类问题的发生。学生积极回答、归纳,总结出“随意破坏地球的生态环境,终会招来无情的报复”这样的结尾,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也达到对本课知识的巩固和运用。也可让同学根据课文内容画出漫画,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音乐专业和地理学关系也非常密切,教师应加强音乐在地理教学中的渗透。讲我国的区域地理,教师可向学生介绍:我国自然环境多样,民族众多,分布广泛,生活在不同环境区域的各族人民,创造了各具特色的民族音乐和舞蹈。

(3)物流专业,涉及运输方式的选择,原料、产品分布,也与地理密不可分。

把专业知识与地理知识有机地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学生从中体验到学有所用的乐趣,自然就越来越用心地学地理和专业知识。

2.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的培养,对中职生尤为重要,有了兴趣,中职生才能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学习知识。

(1)良好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好每学期第一节的绪论课,精心设计好每节课的课堂导语,让兴趣的种子播撒在教学的起点。

(2)巧用诗歌谚语。这可以使课堂教学满堂生辉。教师信手拈来“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等,让学生在佩服老师的同时,喜欢上地理。

(3)幽默教学。中职生的课堂最忌沉闷,教师要不时穿插幽默笑话,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兴趣。

3.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

中职生大部分比较懒,不善于思考,如果教学中能用不同的启发式教学,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启迪学生思考,开动脑筋,这样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又发展智力和能力。启发式教学有多种,以下是我在教学中常用的几种。

对比启发式。在讲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时,我用列表形式比较自转和公转在方向、周期、角速度、线速度、地理意义等方面的特征,先向学生讲解自转的一系列特征,然后启发学生阅读教科书,完成公转相应的内容,并在讨论质疑的基础上逐步深化,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直观启发式。人的认识过程,是建立在感知的基础上,由感性到理性、由表及里的过程。中职生抽象思维能力差,要培养这种能力,在教学中必须加强方法和手段的直观性。如讲等高线地形图时,学生不知等高线怎么来的,无法将等高线地形图与实际地形结合起来,我拿一座模型山的教具给学生看,引导学生看模型教具的等高线,并告诉学生等高线是按一定等高距在水平方向上画的,等高线投影到图中,形成等高线地形图。平时教师可充分利用实物、模型等教具,借助电视、电脑课件等,突出形象化教学。

设疑启发式。如果我们依照教材精心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学生思考,循序渐进,层层设疑,学生较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如讲西欧乳畜业的形成时,我设计以下问题:①西欧是何气候类型?②该气候类型是什么特征?③光照强吗?④是适合谷物还是牧草生长?⑤该地区经济发达吗?人口多吗?通过教师的层层启发,学生掌握了该部分内容。

4.因材施教,大胆调整教材内容

依据中职生特点对教材内容进行大胆调整;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拓展广度。

专业不同,教学内容的侧重点不同。旅游专业的重点选择名胜古迹及形成的地理原因;计算机专业的重点选择现代化技术在国土整治中的应用;涉农专业重点掌握影响农业的自然因素,了解我国各农业区的优势、生态环境问题、人们对各区域的综合整治。

对重点内容要精讲细析,时间要保证;对于难点采用化难为易的方法,把难点分解为若干较易理解的问题,各个击破;我们的社会在不断向前发展,教材适当补充新知识,比如宇宙开发、信息高速公路等,使学生能够摸到时代的脉搏,具有广阔的视野。

5.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中职生文化课成绩差,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自学能力差,他们的知识仅来源于老师课堂讲解,甚至还要打折扣,如果我们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就能掌握到更多的知识。课前可以有针对性地布置一些阅读文章、设计题目,让学生预习;课堂上可以将章节内容设计成若干个循序渐进的问题,让学生去翻阅课本,通过学生讨论、师生问答的方式,掌握课本知识;课后可以布置一些难度有所提升的题目,让学生去查找资料、思考总结。经过多次这样的练习,学生的自学能力会逐步形成,同时也培养了其独立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与能力。

二、缩短师生距离,加强师生融合

真挚的师生情感,有利于教学过程的开展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课堂上,教师良好的情绪,会使学生精神振奋,反之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提问的难易度要接近学生的水平,对他们的微小进步、点滴成绩及时给予表扬。课后,教师多了解学生所学专业的一些基础知识、发展、就业等,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增强亲和力。学生有进步,及时反馈,形成良性循环。教师用自己的魅力感化学生,学生就会比以前更加关注地理的学习。中职生的自尊意识极强,面对他们的错误,教师不要谩骂,而应和他们沟通、了解,告诉他们不良习惯可能产生的后果,劝说他们改变。

三、对学生要有正确合理的评价

(1)增加单元考试比重。以往评价以期中、期末考的成绩为准,这种考核方法不能准确反映成绩。可以增加单元考试次数,并把考试成绩按比例累计到期中、期末总成绩。

(2)引入“增值评价”的概念,增强学生学习信念。“增值评价”即以学生原水平为基础,将每次评价与原水平进行比较,只要成绩较原水平有提高,就能得到相应的提高分。这种以“成长评价”为主的评价方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使学生明确,只要努力,成功的大门始终为其打开。

(3)加大学习情感的比例。把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作为重要的评价内容,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情趣,建立“考试+课堂表现+回答问题+课外活动+作业”评价模式,这种模式能促使学生养成认真听讲、踊跃回答问题、课后及时独立完成家庭作业的好习惯。

地理课教学方法篇4

初中地理教师的教学意识的更新和教学技能的提高,需要从地理教师的主客观两方面进行加速。目前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过多注重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性还不强烈,愉快、兴趣是学习驱动力之一,甚至对教师的好感也会成为学习的驱动力。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教师,那么怎么喜欢“地理课”呢?怎样才能学好地理?所以,在初中地理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更要做至旷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和“以趣激疑,以趣引思,以趣导知,知趣相融”,努力创造一个轻松、和谐和舒畅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都充满着无拘无束地共同“自由地呼吸”亲切的地理课堂教育教学和环境的气氛。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欢声笑语,更需要地理教师注意增强自己的组织能力和亲和力。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师生精湛的语言、诙谐与幽默、机敏的教学智慧、可亲可敬的教态,会使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特别在初中阶段,“愉快”仍然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原因之一,不能搞“一堂式”,要发扬“民主”。

二、情景引入法

由于长期以来,不少初中地理课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在教学中往往沿用了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普遍存在着两种引入新课方法:一是“讲”法,即“同学们,今天我们讲……”,“同学们,现在老师讲……”,这样就把师生互动的地理教学活动引向“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活动,还有一种是“翻书”法,即“同学们请把书翻到……页”,把以地图教学为主的地理课变成看书画线的枯燥的文字教学课。初中地理老师应该努力用“学习”或“讨论”来代替“讲”,用填“图”来替代翻“书”。虽然是“一字之差”,这也代表着地理课堂的实质进步的一面。在实际地理课堂教学中行之有效的“引入”新课的新方法是多种多样。如在学习“世界人种”时,我引入故事趣闻法说:主席在世时,有一天,在他的书房会见了一位美国友人戴勒时,戴勒在盯看着主席,一句话都不说,主席见后就说,你为什么老盯看我。这时戴勒说,你具有一副东方人的脸。主席听后直言,我是代表中国人的脸,我们可以演各国的戏,包括你们美国人的戏,你们鼻子长,我们可以加鼻子,可你们是演不了中国人的戏,不能把鼻子割掉,这故事说明什么?等等,使学生联想到这是讲世界人种特征问题。

三、互动教学法

随着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环境变化了,特别是地理知识传播的渠道更广了,地理课已经不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和技能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性教学方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并且将地理课堂教学的“课堂”含义广义化,包括一般意义上的网络“课堂”。由于初中生心理的特点,他们很乐意参与教学过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往往需要布设教学情景,可以把学生组织起来亲历这些过程,如进行学生地理新闻活动,地理新闻点评活动、地理角色扮演活动等,要注意有适当的“教学民主”。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如在讲我国的河流——“黄河”时,提出;“面对我国黄河中下游水资源紧张的严峻局面,如何治理的问题,学生围绕着问题的提出,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我在八年级上课时,提出这样的问题时,有一男生举手发言,一本正经地提出将黄河“几”字形拉直,从甘肃的兰州到河南的洛阳挖一条运河,使黄河上游的水少走弯路流到中下游。而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观摩课中,我也同样听到这样教学情景,也有学生提出相同的治理方法。可是,学生的想法很幼稚,而出乎课任老师的意料。但老师没有指责、嘲笑,也没有回避,而是允许学生继续发言。在表扬有大胆的学生的设想的同时,老师话锋一转;假如全班一半的同学住在这“几”字形地区,是否同意他的建议,为什么?由此全班同学在这个问题上产生了共鸣,课堂讨论既活跃、又深入,对师生有很大受益。

四、内容图解法

地理课教学方法篇5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新方法

一、注重内容设计选用,营造以学生为主的课堂

为了更好地不断优化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探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新方法,帮助广大初中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老师作为知识传授者,在备课的时候要充分理解教材,并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研究教材中的每个活动以及活动的内涵,弄明白每个探究性活动之间的结构及前后联系,这样才能更好的勾勒出一条清晰的探究规律的,并且基于科学课程标准要求的活动线索,使得学生自主学习顺利开展,并受到相应的成果,力争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还要将教材内容和广大初中生的现实生活更好地联系起来,以促进广大初中生更好地运用自己来自现实生活中的个性化经验去理解和把握书本上的内容,从而为打造以学生为主的课堂而做好教材准备,除此之外地理老师要在具体的地理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自己的教学方法,注重摒弃以前那种比较单一的传授知识的方法,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注重在具体地理课堂上要创造比较开放,并且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不断互动的互动式课堂,同时要注重创造探究合作式的课堂,通过探究合作的方式逐个解决,使学生在探究中掌握学习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地理老师要努力创造学生先学后教的课堂

为了更好地不断优化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探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新方法,作为老师的我们还要知道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原有诵读基础,老师要了解他们不同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并且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心理倾向和认知规律,这有助于老师充分了解学生,从而更好地鼓励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与习惯,不断提高他们自学的能力,做到课前预习,使学生带着问题走进地理课堂,在课堂上通过老师的帮助解决他们所遇到的具体问题,从而创造学生先学后教的课堂,与此同时地理老师还要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因为我们都知道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它总会不断地督促人们主动去探索,去发现,并去实践,并且在具体的实践中会产生愉快的情绪,体会到快乐,从而更好地达到自主求知的目的,所以作为老师,要充分利用兴趣这一情趣,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提前诵读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三、重视教学情境创设,强化学生学习的成功感

我们都知道,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人们都是存在于一定的环境当中,并时刻受到环境的影响,一个好的环境会对人们产生积极的作用,相反的,一个消极的环境则会对人们产生不好的影响,因此,为了更好地不断优化为了更好地不断优化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探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新方法,我们老师就不得不为广大初中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重视教学情境创设,使广大学生置身于地理课堂的情境当中,通过他们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不仅有利于他们感受成功所带来的喜悦感,强化他们成功体验的同时还有利于他们实践能力的发展。

四、充分发挥电脑及多媒体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电脑技术已经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日常工作中,并且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然作为传授知识的教育事业当然也不例外,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我们都知道如今不断实现教育的数字化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不仅方便快捷,而且还会使广大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新鲜和好奇,可以更好地启发和增强广大学生进行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所以,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老师要充分应用电脑技术以及发达的多媒体技术,不断通过电脑和多媒体的智能化使以往那些传统的理论技法不断简化,而且电脑和多媒体的多功能性可以使地理内容变得更有丰富的表现力,为学生提供相关是地理信息,提供地理学习中的辅助工具,如地图等,进一步加强他们的理解,加深他们的记忆,不仅如此,电脑和多媒体等在表现上也具有多重性和多样性,还可以更好地启发广大大学生在学习地理中的创造思维,可以使他们更加轻松愉快地学习地理,同时还可以不断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以更好地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地理课教学方法篇6

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最大的本质特征是加强探究式学习和动手实践等各种学习方式的运用,学习主题是学生,改变以往教师亲自教授知识的模式。专题学习也受到重视,学习方法尤为重要,克服了以往以知识为中心的倾向。高中地理新教材中大都增加了许多探究活动,有的提供了许多供学生分析和思考的范例或素材,而不是仅把分析思考后得出的结论直接呈现在教材中,意在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索。对于这些探究活动,就不能以教师为主体,越俎代庖,代为探究,教师要引导学生亲历探究过程,给学生自主活动提供机会和空间。当然,为了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使学生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教师的指导作用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教师的教学方法就更显重要。

2.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研究

2.1整合知识运用案例法。在新课程理念下,各种版本的教材编写思路、体系特点、教学内容选择和学习顺序各具一格,有其优势,也有其不足。因此,作为教师,应该拥有几套不同版本的教材,教学设计适当的剪辑和加工,通过知识的整合,确定教学的深浅度,联系热点和生活实际,取长补短,使之更适合学生的学习和掌握。

另外,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强调课程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自我知识的构建。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地理教师,应该立于较高的教育平台,教学应该高屋见瓴,应该明确:教学并不是简单的地理知识的传授和掌握,这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地理的知识点是学生学习提高的一个载体,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和提高。因此,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非常重要。只有通过过程学习,学生才能学会学习的技能,掌握知识构建的方法。

2.2引导探究法。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十分强调的理念是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注重对地理问题的质疑和探究。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激发地理学习的积极性,培养科学精神,养成科学态度,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独立工作能力、探索创新能力和人生规划能力。教师尤其要引导他们发现问题、积极探究、求异质疑,并在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中开发智能。”在这些新理念的指导下,要求教师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为主,本文主要论证两种组织形式。

2.2.1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上教师创设出一些精当问题,这些问题要有层次、有梯度、有深度、有思考价值、有探究意义。如:为什么说“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为什么郑和下西洋选择冬季去,夏季回来?为什么我国北方房与房的间距比南方宽?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云是白色的?在提出问题的同时,教师要给出一定信息,当学生思维误入弯道,或出现思路阻塞、中断时,教师及时“点拨”“引导”,补充信息,架起知识的“桥梁”与“阶梯”,疏通思路,引导学生一步步登上知识的殿堂。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

2.2.2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新高中地理教材内容丰富,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分组引导法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合作精神。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自然、读图、演示来获得这些原理和规律,使学生初步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形成强烈探究学习的欲望。有些问题个体探究不足以解决,就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直到问题解决,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2.3培养自学阅读法。新课程标准着重要求提高学生的素质,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身能力,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尤为重要,所以教师可以运用培养学生的自学阅读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2.3.1提纲阅读法。对理论性强,阅读理解难度较大,学生一时难以把握的教材,为降低难度,便于学生自学掌握,可采用提纲阅读法进行自学。这就是教师在课前就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好读书提纲,理出主要知识点,为学生看书自学指出思路,从而达到降低自学难度的目的。

2.3.2地图阅读法。地理和地图关系十分密切,地图是地理课程学习的主要工具,包括地理课本上的许多插图,还有地图册。地图阅读法就是要求学生在自学阅读地理知识的时候,能够充分重视和运用地图,认真读图,分析地图,理解、记忆地图,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地理信息,并能够做到图文转换,应用地图说明地理问题,寻求各种地理规律、地理特征和地理成因的答案,也能把图转换成文,用语言文字准确叙述图所揭示的地理事物的分布、地理规律和地理成因等。以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地理教师要授之以渔,教授学生运用地图的方法,而不是代替学生做分析,灌输给学生知识,教学重点是要开发学生智力培养能力。

总之,建立自学和课堂教学相配套的教学模式,把阅读自学作为地理课堂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来抓,并反复坚持,不断改进,就能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掌握正确的自学方法,就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自学能力,学生在认识到阅读自学的价值后,也会自觉拿起阅读自学这个武器,去提高地理学习成绩,从而达到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3.结论

地理课教学方法篇7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激发学生

在高中阶段,数语外和物化(数学、语文、英语和物理、化学)常常是被学校和学生重视的学科,而诸如地理等学科则被认为是“小学科”或者“副科”,因而,学生对其重视程度不高。但是,高考中过渡忽视地理学科,会严重影响高考的总成绩。那么,针对当前社会、学校、学生大都不太重视地理课的现状下,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中去提高自己所教学生的地理综合素质而后技能就成为了是摆在高中地理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的而又不容忽视的问题。我认为要想求得地理教学的良好效果,重要的途径就是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因此,笔者就从高中地理教学的角度,结合自己实际的教学,从教学方法人手来谈一谈“高中地理教学”这个话题。

第一,课堂提问法。

高中地理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来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使那些不易被理解和使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以提问的方式来得到缓冲,引导学生运用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去思考和推理教师所提出的问题的答案,从而在自主性的学习过程中获得学习新知识的乐趣,同时,使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培养,促进了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和动力。例如,教师通过设置问题;“北半球a、B两点的温度是什么样的”启发学生在考虑纬度影响时,将a点和B点的温度进行查找,并进行很自然的联想:“北半球a、B两点的温度有何不同”然后,教师一步一步来引导学生进行规律的总结,即:“海洋与陆地相比,温度高的等温线就向高纬度凸出,温度低的等温线向低纬度凸出”。从而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落实。所以,课堂提问方法可以发挥着巨大的教学作用,但是,课堂提问的设置要合理、得当、有梯度,让学生的探索热情被激发而不是为了故意“刁难学生”。这就需要高中地理教师在设置课堂提问问题时候要充分考虑设计到教学过程的安排,强调问题的引导性、教师的讲解性和学生的反馈性,通过科学和合理的课堂问题设置来处理和推动有效的课堂教学和课堂互动,最终提升教学效果。

第二,地理知识图示法。

高中地理是一门以图为基础的学科,具有直观性。因此,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丰富多彩的挂图以及形象生动的幻灯片以及一些自制的简图都可以将晦涩难懂的一些地理知识以一种比较直观和形象的方式来展示,从而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同时,通过使用这种图示法,可以将学生的被动性的“要我学”转变为主动性的“我要学”。例如,笔者在讲到“太阳系和太阳系活动的有关现象”的内容时,就是通过彩色挂图这样最简单,的方式轻松来展示太阳系和太阳系活动的种种现象,让学生首先从视觉上进行直观记忆和理解。然后,笔者在进一步引导学生对“太阳系和太阳系活动的有关现象”的理论性知识进行记忆和理解,实现由简入深的学习转变。又如,在“北半球a、B两点的温度是什么样的”这节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利用挂图或是地球仪这样直观的教学工具来展示二者的而不同,让学生能比较直观视觉来获取知识和进行进一步的思考,从某种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性的讨论,从而达到在快乐学习的目的。

第三,相关知识的类比和比较法。

高中地理教学内容中有许多可以进行类比和比较的同类知识,因此,学生在学习时往往会相互混淆。但是,我们可以利用高中地理的之一特点来进行积极性的转化,即:将这类知识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让学生在对比或是比较中得到加深和思考。这种相关知识的类比和比较法可以将容易混淆的高中地理知识变得清晰起来。例如,“九大行星的结构特征”内容时,教师就可以以地球为例来首先进行各种特征的展示和讲解,然后,在引导学生将其它行星的特征与地球的特征作比较,从而发现其中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并以图表的形式做一个总结,最终以一种非常直接的方式来让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的内在本质和根本不同。

第四,高中地理课堂中的谈论法。

地理课教学方法篇8

一、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在以往的地理教学中,受传统的古板教学方式影响,不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为了突出地理的现代化教学,可以在地理课程中选用多媒体教学,这通过在多媒体课件中添加图片、视频等网络元素,使地理课件变得生动形象,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还可以使得地理的讲解过程变得简单,多媒体教学在地理课程中的应用使教学效果得到了提高。由于高中地理课程多、时间紧、信息量大。以前的地理老师在讲课前需要仔细备课,编好教案,在课堂中还要把书中的知识点用粉笔写在黑板上,这样一来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有时候教学内容还没有教授完就到了下课时间,影响了教学效果。如果采用多媒体教学,老师可以事先把教学内容制成课件,然后存放与计算机投影仪中,还可以把课件放到网上,在课上没有巩固好的同学还可以在业余时间在网上进行课件查看,这样一来既免除了地理教师课下备课的劳累,也增加了课堂上地理教师讲授的地理内容。

二、倡导课堂问题讨论,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效果

当代的学生,受传统的教学过程影响,大部分都是通过填鸭式的教育走过来的,许多的学生在上地理课时发言不积极,更别说在课堂上展开地理问题讨论了。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老师讲,学生听,而不是老师和学生之间一起用问题交流。如果学生不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问题,地理课堂的生命力不仅会被制约,也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所以教学过程需要学生和老师一起互动,进行问题讨论,并且现代的素质教育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通过课堂问题讨论,学生的地理思维得到了解放,个性也得到了张扬。对老师来说,课堂问题讨论意味着脱离了向学生简单的传授知识,而是转向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这种形式在学生提高地理知识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地理教学水平。老师要单独留给学生表达自己地理观点的机会。学生有了课前和课后的准备,再通过课堂讨论表达自己的见解,使地理教育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地理课堂问题讨论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处理好问题讨论中师生间的关系。要做到讨论的主体是学生,老师处在指导者的地位。还要注意整个问题讨论不能偏离核心内容,以免出现脱离主题,自顾自说的情况。二是处理好独立性和课本知识的关系。地理课堂问题讨论使学生张开了口,课本知识让学生利用大脑中已有的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要知道,尽信书则无书,提倡学生不迷信课本上的知识,对课本中的地理见解、问题敢于提出怀疑。还要避免学生将过多的注意力放在课堂讨论上,避免对课本知识体系的认识把握不足,这样课堂效果不会很好。所以既要注意地理问题讨论的独立性,也要注意课本上的知识掌握情况,两者不可偏一而废。

三、老师对学生的进步进行及时鼓励

对学生进行鼓励也是一种教师经常采用用来提高地理教学效果的方法。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激励可以使人产生强大的精神力量,是使人创造奇迹的导火线和催化剂。许多资料表明:对学生的鼓励要求以人为本,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对于学生的课堂回答,老师应做出激励性的,客观性的总结评价,对学生的地理知识进行有效梳理,使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根据相关资料表明,要使学生对地理这一门功课感兴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对这门功课入门,即掌握学习这门功课的方法。学生有了学习这门功课的方法,自然愿意去学习此门功课,并且是积极主动的学习。所以要时刻鼓励学生们在学习地理中取得的成绩,他们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需要地理教师及时的进行认可和鼓励,以达到实现自我的目的。地理教师采用的以人为本的鼓励教学,它也符合学生们的心理特点,学生也容易接受,使地理变得更加具有吸引性。对学生要不断进行鼓励,不断肯定学生取得的成绩,慢慢的引导学生对地理的兴趣,避免呆板教条的说教或严厉的批评教育。当众夸赞表扬可以实现学生的实现自我心理需求,批评说教可以使学生的自信心下降,丧失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和激情。一些学生在学习地理时可能感到枯燥和乏味,提不起学习地理的兴趣,在心理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厌烦心理,导致了地理考试成绩的不理想。这时教师不应过多的对其进行批评教育,而是采用肯定鼓励的方式,让学生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增加其自信心,暗示鼓励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很好的掌握地理知识。

总结:

在新课标指引下,地理教学需要突破传统的古板教学模式,要求老师根据国家教委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原则,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更多的去思考、探索地理知识的殿堂,通过地理课堂问题讨论,老师鼓励式的点评教育,使学生更容易的学习地理知识,成为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黄曼霞.中小学地理的教学现状与改革方向[J]

地理课教学方法篇9

【关键词】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教学手段

地理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如何选择正确途径,为提高学生的素质服务,是摆在每一个地理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地理学科以地理事物的形成、分布规律及其自身以及和人类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其学习的主要内容,涵盖了与人类关系密切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是与人类日常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学科之一。

1.转变教育观念是提高课堂效果的根本

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场所,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场所,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不能只注意传授给学生知识,而更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知识。另外现代教育思想更关注学生的生活心理世界,打破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无关现状,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的问题或问题情景,从而使教师所教与学生所学、所需能有机结合。所以,课堂效果如何,教师的教育观念至关重要。

2.做好教学准备是获得课堂最佳效果的关键

备课要备内容、备材料、备教具、备学生、备方法等,我认为最关键的是备学生、备方法。经过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教学,我相信各位教师在地理基本知识方面不会存在大的问题,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一些教师在课前备课时只注重备内容的系统化、全面化,只关注自己的教学过程,不管学生,不备方法,导致教师讲课、学生学习两层皮,教学效果不好。殊不知,我们的学生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我们必须研究我们的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现代教学的要求,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1提高地理课堂效果的前提是了解学生。

首先,要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以及学生可能熟悉的生活地理环境,为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实施做好准备。其次,要备学生现有的地理基础知识,知己知彼方能随心所欲地驾驭课堂。

2.2全力激发学生上地理课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学阶段学生对地理课多无多大兴趣,造成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学生要么是感觉地理知识过于浅显,很多知识通过自学便可以从书本上理解掌握,课堂教学对学生失去吸引力,要么是觉得知识过于抽象、空洞、难以理解,没有学习意义,从而失去学习兴趣。挑战欲望强烈、逆反心理强烈是当代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共性,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在地理课堂上有效地巧设情景,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刺激他们征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决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众多因素中的关键。

另外,还可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愿意上你的课,这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中学生处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年龄阶段,他们往往是喜欢一个教师就会去喜欢这个教师所教的科目,课堂上注意力也会比较集中。教师诙谐的语言、优雅的教态、渊博的专业知识、高尚的职业素养、某一个特长等等,这些都可成为学生崇拜的焦点,也是良好关系建立的条件。这样就可形成由崇拜到愿意和你接近,愿意上你的课,教学效果自然会达到最佳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包括道德、思想、业务及工作素质,还有业余爱好特长素质。

2.3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让地理课堂贴近学生生活。

书本世界是语言符号的世界,是由一系列单色调的、抽象的文字堆砌起来的世界。这个世界缺乏色彩、缺少变化,是以一种冰冷冷的形势和姿态呈现出来的。生活世界是真真切切存在的世界,是由一系列鲜活的事实和生动直观的感受构建来的世界。这个世界多姿多彩、色彩斑斓,是以一种活生生的、火辣辣的形式和姿态扑面而来的。对学生来说,这两个世界并不见得是统一的、相互佐证的。学生之所以感受到学习是一种负担,而不是自己应尽的责任;课堂之所以没有生机活力,变得如同一潭死水、波澜不惊……应该说与学生的书本世界和生活实际相割裂有关联。

现代教学手段可使课堂生动、形象地再现生活,使课本内容与现实有机结合。现代教育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电影、计算机、激光视盘等,具有形声性、再现性和先进性的特点。它们主要以图像和声音的形式传递信息,可使学生真正做到眼耳并用、视听并用,使知识传递、接受、记忆变得比较容易,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计算机教学,可根据教学需要,将要表现的地理事物由小变大、化远为近,使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由快变慢或由慢变快,将事物的本质要素突出地展现于学生面前。例如通过电脑动画可以模拟板块运动过程,以及演示板块运移过程,解释构造地震的成因、板块构造学说等,这将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4把课堂“还给”学生。

给学生以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动激活的状态,主动积极地动手、动脑、动口,从而使学习成为自主的活动。开展“研究型”教学是把课堂还于学生的重要手段。研究性教学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对全过程的主动学习,变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为积极、灵活地认识和应用知识信息,整节课的内容可以转化成若干个小问题,让学生通过看书、思考解答。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讨论中找到答案。为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可采用灵活多变的启发诱导方法。这样做比教师单纯讲解效果要好得多,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教师则在退居次席的同时,又充分发挥出“主导”的作用,推动学生的主体活动正常有序、高效地进行。主动学习有激情,教学效果自然会较好。

2.5地理课堂多样化。

课堂教学不拘于教室,可以让课堂知识传授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在应用中学习知识,从而使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发展。以往地理课堂教学只重视书本知识,不重视实践能力,理论脱离实际。素质教育提倡在实际中运用,重视和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是当前深化教育改革、搞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就地理学科本身的特点而言,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联系非常紧密。因此,到野外观察是学习地理所必须的,也是搞好地理课堂教学所必须的,有时候教室以外是我们最好的课堂。例如,讲到陆地地形时,我就组织学生考察本地地形的种类和特征;讲到环境保护时,我就组织学生到废品回收站和垃圾处理站参观,然后要求学生回校写考察报告。让学生走出校门,有利于学生了解自然、了解社会,有利于增强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的能力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加强科学教育研究

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地学习国内外教育理论,密切注视教育发展的新动向,认真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把精力集中在课堂教学上,最大限度地提高每堂课的教学效率,实现轻“负担”、高质量。而且同时还要有较高的教育科研水平,把课堂教学当一门科学艺术来研究,改向经验要效率为向教育科研要效率;改向题海战术要质量为向教学改革要质量。

4.课后及时总结

你的教学目标在本次课中是否已经达到了?达到的标志是什么?你预先的教学设计与实际的教学进程之间有何区别?你在课上又是如何处理这些区别的?这次课你感到比较得当的地方有哪些?存在的问题又有哪些?什么问题是最突出的问题?在下次课中你打算如何克服在这次课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等等。教学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很多问题,我们也会有很多问题不一定能够圆满地解决,在课后要及时地回顾总结,不断地调整、改进,以期达到下一节课时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这一环节对于教学尤其重要,也正是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注意的方面。

总之,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广大地理教师要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以改革为动力,在新条件下适应时展要求,抱着终身学习的态度,努力提高地理课堂教育效果,切实以素质教育为教学重心,有力地促进广大地理教师课堂教学及科研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地理课教学方法篇10

地理教学也不例外,可是地理这门学科经常被认为是副科而不被重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一种挫败感,社会的重视程度存在严重问题,所以地理教学水平一直处于低谷状态,想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探索出一条出路,结合这些年的教学经验,我一直不断琢磨这个问题,自新课程实施以来,根据我校学生实际情况,备课组成员在如何打造有效的高效课堂方面做了很大努力,我做了以下几点思考。

一、用心准备每一堂课

要实现有效课堂,不论如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课前充分准备,认真备教材、备学生。充分备教材并非单纯写教案、做课件,而是挖掘教材、吃透教材,再者讲课思路与课本编排者的思路是不一样的,所以课本上的知识内容,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思路重组,让课本为教学服务。对知识的优化重组,是新时代对教师的新要求,更是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必备的一种能力。我们打造的高效课堂是师生互动的活动,所以备课内容还应包括备“学生”,了解学生实际情况,根据学生认知规律,认真琢磨本节课的重难点,认真安排整节课的内容与结构,这一点非常有必要。

二、努力提升自身业务素质

古人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要拥有老师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外,还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业务水平,这直接决定知识表述的准确性,进而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对这门科目的兴趣和爱好程度。而这些水平来源于何处呢?显而易见就是要求我们及时补充营养,多充电,尤其在如今知识大爆炸时代,更应如此,这样我们才能面对那些对知识有好奇的学生。给学生一瓢水,自己得有一桶水,向课外延伸,勤奋学习,与时俱进。平时课余时间我会去阅览室翻阅一些与地理科目有关的书报,如《中国国家地理》、《地理教学》、《中学地理教学参考》等。这些杂志都很不错,其中包括一些优秀的教学案例,可以对我的教学起到很好的启发与思考,我会将新理念变成自己的东西。如今是一个信息时代,知识要及时得到更新,我还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通过网络与同行交流教学心得,多收集一些图片、课件等多种素材,促进教学理念更新和教学能力提高。

三、创设良好的地理课堂教学情境

新课程理念是“自主、合作、探究”,把课堂交还给学生、提倡“探究式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探究性、开放性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让学生探究学习,适当拓展。如在第一次讲授“森林的开发与保护”这一内容时,只是让学生枯燥地用笔勾画出一些生硬的方法和措施,算是把本节课结束了。但是我发现做练习题时,学生还是不清楚这片雨林到底开发还是保护?乱答一通。于是我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角色,有政府官员,有伐木商人,还有当地土著居民,以“假如我是……我该如何对待这片雨林”为题,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其分析讨论到最后各抒所见,结果课堂效果大不一样,讨论得非常激烈。课虽结束了,但其实没结束,师生意犹未尽。“用教师思维的火花激起学生思维的灵感,让他们在填补思维空间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四、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

对于每一道课,每位老师都有自己不同的设计思路,好比你在尝试烹饪一道新品,在这道菜出锅前你会想象,它可能是非常可口的,也有可能火候把握不足,或因调料调放不合适,使它的味道不尽如人意。所以即便你在课前对整节课的步骤进行了精心设计,但在课堂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结果,第一,你上的这节课“理所当然”按照你的思路顺利完成了;第二,由于提问方式欠妥,或者引导不得当,出现尴尬局面,没有按套路出牌;第三,即便本节课出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尴尬局面,但由于老师“冰雪聪明”,最终化险为夷了,获得了不同凡响的效果。如果教师课后能对课堂上出现的这些结果做详细记录,整理和分析,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及时反思,那么你的教学能力将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我会学”,真正实现师生互动双赢的教学局面,达到高效课堂的标准。

五、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