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质量管理相关知识十篇质量管理相关知识十篇

质量管理相关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23:03

质量管理相关知识篇1

关键词:知识支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系统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建筑工程施工的主要控制目标之一就是质量控制,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水平决定了工程质量。要提高质量,必须重视施工阶段的质量过程控制,而当前质量过程管理的工作主要通过技术人员单独完成,先是手工查阅相关的标准手册和规范,再一项一项核对检查,亦步亦趋地监督整个施工过程。这种方式容易出现错误,而且工作效率低下,把施工质量管理的责任主体隔绝在外,无法对其管理行为加以规范,如果加上个人理解所产生的偏差,操作存在较大随意性,无法深入理解、应用、规范化和智能化。只有统计、提炼大批与质量相关的工程数据,不断更新质量控制理念,提高控制水平,实现质量知识的良性流动。

GB/t50430-2007《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提出,必须加强工程建设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使施工企业从工程投标、施工合同的签订、施工现场勘测、图纸设计以及施工质量检查和验收、质量管理的自查与评价等全流程控制深度介入,推动实施50430标准,规范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行为,促进施工企业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一、目前施工质量控制存在的几个问题

首先,质量检查做不到全过程有效规范地进行,特别是施工过程中的动态跟踪检测工程质量,无法精确、及时反馈。

其次,施工过程中检测到的数据无法及时应用,因人员素质和操作能力欠缺,不能主动自动分类归档,分析整理,然后进行下一步的质量预警动作。

其三,工程完成后产生的大批质量数据,仍然因人员素质问题得不到有效利用,无法变成分析报告,把质量控制知识抛在数据之中,无法学以致用。

其四,对质量控制的知识无法及时更新,及时反馈,知识本身就做不到有效利用、快速提取和及时更新。

其五,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质量事故,缺乏之后的深入诊断,很难得到相关领域专家的技术支持。

其六,施工企业内部的管理不够规范,员工层次不高,甚至达不到知识管理的初级阶段,无法成为学习型组织。

二、以知识为基础的质量控制应用和设计系统

质量控制的知识内容包括两种,一种是显性的,一种是隐性的。显性知识指的是各种规范和标准,地方性的法规,另外还包括企业自身的管理制度和方法内容等,隐性知识指的是质量管理专家沉淀下来的工作经验和心得,另外还包括各建筑工程公司内部与质量相关的企业文化等。

对于质量控制系统而言,其应用和设计要立足于转化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由于很大部分知识来源于建筑施工过程中在质量控制工作中的具体实践,所以这个系统应当增强知识的应用性,想方设法去更好地获取知识。

这个系统最常应用于建立施工质量保证体系,也即自控体系或管理系统,实施承建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和目标控制,通过确立合理的现场施工管理组织架构,分解质量管理目标,配置所需人员和资源,配套建立施工质量相关制度并顺利运行,保证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能力。

三、以知识为基础的质量数据获取和管理系统

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必须建立在质量数据的基础之上,以此作为主要对象,作为分析评估与知识提炼深化的前提。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与质量相关的数据种类繁多,但基本可以归纳成两个大类,也就是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

首先来看知识的获取。由于质量控制系统的知识库属于完全开放性质,用户能随时修改添加内容,不断更新。显然,知识库中包含了结构化与非结构化两类不同知识的基础下,其中,结构化的知识是经过操作大批次的质量检验规范动作转化而成,比如每次检验个数必须达到一定的数量级,而非结构化知识主要是从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自我提炼而成。不管是哪种类别,这些知识获取后,必须按不同位置存放,按类存储在规则库、案例库、原理库或方法库中。

其次来看数据库的管理。

大量与质量控制相关的信息都存在数据库中,特别是建筑质量规范等尤为重要,因为其中存放的质量检验规范等非结构化文档资料包括:一者,建设部颁发的强制性施工质量标准规范;二者,与施工质量相关的建设工程实施标准规范,三者,施工准备阶段所需要的准备标准规范和相关规定;四者,施工验收阶段的相关规定与标准规范,另外,还要把主要的质量问题和毛病分析、相应的防范措施包括在内。

这个系统最常落实到施工质量保证体系运行上,必须以质量计划为首,再以过程管理为中心,按计划、实施、检查、处置的循环顺序,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相结合。数据的获取一是要做到事前控制,制定周密的质量控制计划,二是通过自我约束技术作业活动,监控其管理活动行为,控制施工质量,三是评价认定质量活动的结果,纠正质量偏差。

四、以知识为基础的质量数据运用系统

收集质量数据的最终目标是为了运用,甚至挖掘出更深更准确的信息,在工程施工阶段,通过填报、储存、检验、评价质量管理,对于帮助诊断施工中常见质量缺陷和事故,再加以原因分析、预防和处理,提出质量预警等,具有重要作用。此外,质量数据汇总分析和备份上报等,对于及时了解工程进度,控制质量进程,更新工程知识水平,也发挥了关键作用。这些知识,为实现精确分析质量检验数据、质量预警和提取挖掘相关知识提供重要前提。

首先来看质量缺陷的诊断问题。对较简单的质量缺陷,质量控制系统能直接反应,列出原因和预防、处理方法。遇到复杂的情况,系统按照诊断程序,从知识提取的难易程度出发,采取正向推理或事例推理等两种策略进行诊断。

其次来看质量预警工作。由于之前已按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目标,计划分解每一个分布分项工程之中,明确施工质量控制点和监理规范标准,并通过比较质量统计分析数据和原定计划,一旦出现较大不符合,立刻预警。

最后是质量数据的备份、上传、归档和信息挖掘工作。工程完成后,系统把全部的质量管理资料经过电子化处理,备份上传,可以实现质量信息的网络化管理和快速查询,目的是找出现有质量管理规范的不足之处,对于精确定位不到的质量控制点,迅速进行调整使挖掘出来的信息快速转化为可操作措施,指导质量控制工作。

这个系统最常应用于质量检查与验收体系。通过对质量数据进行归类整理,在检查过程中边总结边验收。

总的说来,通过引入知识支持,可以统一分析和编码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信息,以统一的质量数据库提高管理规范性,增强质量数据分析统计与预警功能,加快知识应用和更新速度,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质量管理相关知识篇2

【关键词】知识管理;建筑工程;质量管理

随着对知识管理研究的深入,其研究重点已经从定义、概念等方面深化到具体工程项目的应用发展中。知识管理在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为工程项目的质量提供了新的保障,也为管理模式的改进添加了新的动力。

1、知识管理与质量管理的概念

1.1知识管理的概念

知识管理的概念到目前为止仍无统一界定,业内有如下几种对知识管理概念的认知:(1)知识管理是一种对组织知识资产进行挖掘与开发的目标观念性指导,其指导对象包括两种类型的知识,即外显性如,技术理论、文件资料等和内隐性知识。知识管理存在着对知识的识别、创造等过程,通过这一系列的过程来创建知识体系进而达到组织学习的目的。(2)知识管理是一种能将组织或个人所拥有的知识资源进行最大程度调用与挖掘的方式。(3)知识管理是一种通过了文献管理、计算机管理、信息资源管理而产生的延伸管理产物。(4)知识管理本身可分为知识库、知识通道、知识环境与知识资产。

综上所述,知识管理就是组织或个人,通过一定管理制度对知识进行获取、挖掘及创新的应用,以达到提高组织或个人创造价值能力的提升,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到额一个过程。

1.2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概念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概念具有针对性,是对建筑工程用途以及能否满足人们基本需求的特性的一种限定。早期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主要是通过利用数理统计来对生产过程中工程质量进行控制。现阶段,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已发展到全面质量管理阶段,其特点是:全面、全过程、全员的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贯穿整个建筑施工的全过程,组织内能够进行管理的所有事物及人员均在管理范畴之内,并对全面综合实行多方式管理法以达到劳资双方都受益的目的。

1.3知识管理技术

知识管理技术的概念较为广泛,一般是指能够协助人们获取、开发、存储以及传递知识的一种现代信息技术。就单一技术体系而言,知识管理技术覆盖着知识管理的各个环节,同时作为多种信息技术的集成,使得管理系统成为一个整体,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外显性知识与内隐性知识之间的相互转化,为知识管理提供了方便,同时通过知识的利用与共享,给人们带来一定的效益。不仅仅计算机技术,在编辑出版技术、发行技术等知识传媒技术中,知识管理技术亦发挥了相当的作用。日常中我们接触的知识管理技术大多是以计算机现代信息为基础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知识发现技术以及知识库技术在知识管理技术中亦有相当比重。

1.4知识管理系统

知识管理系统是一个同时具有对知识进行管理并协同进行工作能力的计算机系统,同时它也是一个综合系统,融合了管理的方法、处理决策以及组织发展规划,是知识管理的实施平台。知识管理系统主要具备以下几个基本功能:(1)知识的累积累积统计自组织建立知识库以来,在应用过程中所收获的知识,为实施知识管理打下基础;(2)知识的共享可以使企业或组织内部,每一个项目的运行都能在全企业经验知识基础上,帮助管理部门了解动态、行政部门定制制度;(3)知识的交流作为知识管理的核心,知识交流对企业或组织内部氛围以及文化结构有着积极的作用,能使企业或组织成员间的交流变得无障碍,从而使知识和信息的交流得到最大程度上的融合。(4)知识创新通过上述的累积、共享与交流,来实现对知识和信息创新,是知识管理的目的所在【1】。在经济现代化的社会,知识本身不仅仅是重要的资源同时知识作为商品,在各国的各个具有创新特色的产业结构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是越来越大,知识管理的实施促进了知识的创新,加强了企业或组织的核心竞争力。

2、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任务

不同的时代背景下,管理的重点以及重点要求的提出是不一样的。以知识经济时代为背景,知识管理的实施成为知识经济浪潮中的重点。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从知识的创新、应用到知识的再创新,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职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实施贯彻落实建筑工程中相关的质量管理法律与法规,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建筑材料进行有根据、有规范的质量监督检查;质量管理相关人员对受监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以及建筑构件厂的等级与营业范围进行管理核查,以确保各个步骤的落实到位;上级对县级质量监督机构进行资质上的审查,重点考核监督人员的业务水平【2】。(2)评定评定的主要目的就是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进行相关检验,对工程质量的好坏进行划分从而核准出地区所属的优良工程。(3)创新试验、鉴定被采用及推广的新结构、新技术以及新工艺,掌握建筑工程质量的新动态,对这些新的信息进行综合,进而对在监督建筑工程质量中的经验进行交流。(4)裁判对建筑工程中出现的重大质量事故进行分析及处理,并对劳资双方就工程质量问题所产生的纠纷进行判定就仲裁【3】。

3、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问题较为突出的是体现在管理监督的方式上。监督方式的陈旧,目前政府监督部门对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还是以文件的送达与现场监督的方式来完成,没有涉及现代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监督工作的信息化未能得到实现,从而亦无法利用知识管理技术来对工程质量的信息进行挖掘,导致新技术、新工艺和经验交流等职能无法实现,建筑工程质量的信息亦无法得到综合利用。

4、知识管理在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4.1在质量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从建筑工程的开始阶段,工程质量管理就贯穿于整个工程期,知识管理的应用可以针对各个时期、各个阶段的不同特点来进行:(1)施工前期施工前期,项目方案的知识管理设计是十分重要的,主要包括进行教育训练达到一定程度的共识,建立知识管理中心、知识库来对知识进行分类与筛选。(2)施工期知识管理系统在施工期主要任务就是根据系统的规定,获取、存储知识,进而将所获取的知识进行传播与应用【4】。施工企业对质量管理的知识进行收集,通过知识管理中心的分析,对异常质量信息进行质量知识管理与挖掘,最终对专家的意见进行评估【5】。(3)竣工期建筑工程完成后,知识管理中心可根据施工工艺与工程类型等对工程的质量进行评估,有助于优秀方案的推广以及知识库标准的改进,然后通过各种信息工具进行相互间的信息交流,改进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4.2对影响质量因素的作用

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人、材料以及施工方式等,良好运营知识管理以提高工程质量需做到如下几点:(1)学习机构的组建学习机构的组建能够培养整体的学习氛围,使组织更为人性化,进而实施知识管理。(2)小团队的建立各个团队之间可将各自的经验与知识进行交流,使得知识的获取面更为广泛,不仅仅在治疗管理中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同时整个企业或组织也形成了管理知识、分享知识的良好管理文化氛围。(3)材料、施工方案的管理对材料与施工方案的管理应实现现代信息技术化,从而指导材料等的选购,通过知识管理来达到一个有效的控制,使其能够符合工程质量管理的核心要求。

4.3在管理主体及方法上的应用

建筑工程的实行,其参与方是很多的,主要有企业、施工队、项目管理与监理,因此,质量知识管理系统的监理必须满足各个参与主体的要求,以达到预防、处理因知识局限而出现的工程质量问题【6】。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知识管理能提高各个主体对相关方法的使用效率,从而更好的对工程项目的质量进行管理与控制。

5.小结

不论外显性知识还是内隐性知识,他们均应该是流动的,可互相转换的【7】,这样,知识的相互促进与共享使企业或组织的信息面相对广、信息量相对充足,根据知识管理的理念,建筑工程管理系统能得到更好的完善与实施。

参考文献

[1]林纪宗,张其春.知识管理在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05,(11):53-55.

[2]王耀华,吴贤国,骆汉宾.知识管理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4,12(4)81-83.

[3]王巍,楼新远.知识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J].宁夏工程技术,2003,2(1):66-69.

[4]王众托.项目管理中的知识管理问题[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3,(3)。

[5]陈明,冯俊文.现代项目管理在企业知识管理中的作用[J].软科学.2003,(3).

质量管理相关知识篇3

关键词:知识管理知识化监理知识结构

信息工程监理是最近几年兴起的保障信息化建设质量的一种约束机制。它采用“五控两管一协调”的控制模式,对业主、承建单位的项目行为实施监督,保障信息化建设的质量,避免“豆腐渣”工程,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一、信息化建设与知识管理

信息化建设是以知识管理为核心,信息资源为基础,提高组织核心竞争力为目的的全面整合或再造组织业务流程的过程。知识管理是获取、储存、学习、共享、创新知识的管理控制过程。在信息化建设中,企业、政府等组织通过知识管理,从现有的业务流程和数据中,挖掘、获取并确定各类知识资源,定位拥有专业知识、经验的个体,将个体的知识、经验、信息提升为组织的知识资源,有序传递、整合、规划和有效利用知识资源,有助于提高组织的整体业务、技术和管理水平。

在承建单位实施信息化建设中,知识管理是通过公司内雇员、部门、可能的跨国公司合作、与业主的沟通协调,传递、整合、有效利用本单位的知识资源,运用信息技术,通过设计最优技术方案、控制施工质量,共享和创造知识价值。

在信息化建设中,对组织内各种各类知识进行评估,挖掘、获取真正有用的知识。知识不仅仅是信息,是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集合。通过评估,区分知识和信息、知识管理和信息管理,以实现资源的充分开发与应用。

整合或再造业务流程,是与知识管理密切相关的。1990年美国管理专家michaelHammer提出了“业务流程重组”(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BpR)的概念,它是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信息化、知识化为基础,对用户的业务流程进行再思考、关键性的重新设计和根本的变革,从而获得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业绩的持续改善。在业务流程重组中,信息(知识)的获取、分类、存储、利用,只有与知识管理结合,才能够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知识管理技术贯穿于信息化建设始终,它与信息技术相辅相成。在知识获取、学习、共享、创新的过程中,整合各种信息技术,构建完整的知识管理体系,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的新发展。

二、信息资源规划和整合

信息资源整合(informationResourceintegrating,iRi)的前提是进行统一的信息资源规划(informationResourceplanning,iRp),消除“信息孤岛”,共享信息资源。信息资源的规划是实施信息化工程的基础,iRp的基础是建立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iRi的实质是通过信息技术改造、重建或重构数据环境。信息产业部的《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暂行规定》中定义信息资源系统为“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建立的信息资源采集、储存、处理的资源系统”。

在信息化建设中,信息资源规划是很重要的一环。在组织的生产、经营、服务活动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资料、指标、图纸、报表及其它显性资源,也存在各种各类的知识、拥有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个体等隐性资源。信息资源规划是对实施信息化后产生、控制、使用这些资源进行识别和分类;评估、挖掘、获取、共享各类知识;对承载信息资源的信息基础设施进行分析、设计和指导。

(一)信息资源规划的主要任务

信息资源规划的任务是对支撑业务流程的逻辑相关的数据进行分类,建立具有结构化、标准化、一致性的共享数据库。分析业务流程重组后产生、控制和使用的数据,了解各种数据的内容、范围、可靠性等,理解数据的共享要求和应用策略以及数据使用中的问题,使信息资源规划能够满足数据资源的管理要求。

(二)信息资源管理标准

信息资源管理标准是指决定信息系统质量的、进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标准。威廉·德雷尔1985年在其《数据管理》专著中总结了信息资源管理的基础标准———数据管理五项标准,内容如下:

1.数据元素标准。数据元素(Dataelements)是信息资源中最小的信息单位,是抽象的数据对象。它的质量是构建稳定的数据结构基础的关键。数据元素标准包括数据元素命名标准、标数据元素识标准和数据元素一致性标准。

2.信息分类编码标准。是信息标准中的基础标准。信息分类编码(informationClassifyingandCoding)的对象,是一些最重要的数据元素,自动处理、检索、存储和传输信息的质量及效率与这些元素紧密相关。信息分类是根据信息内容的属性或特征,将信息按一定的原则和方法进行区分和归类,并建立一定的分类系统和排列顺序,便于管理和使用信息。信息编码就是在信息分类的基础上,将编码对象赋予有一定规律性的、易于计算机和人识别和处理的符号。信息分类编码工作要确定每个编码对象的编码规则、码表结构和代码表。

3.用户视图标准。用户视图(UserView)是一些数据元素的集合,表示用户对信息需求和数据实体的最终解释。用户视图是数据的系统外在表现形式,是系统的输入、输出媒介和手段。用户视图与外部数据流是同一词,来自某个数据源或流向某个数据接收端的数据流。常用的用户视图有纸面的,如图纸、单证、表单、报表、账册等;有电子的,如屏幕格式等。

4.概念数据库标准。概念数据库(ConceptualDatabase)是用户对数据存储的最终解释。用户的信息需求,应首先界定概念数据库。概念数据库是综合信息资源用户的数据要求构成的全局数据库,表示数据库的整体数据组织状况和逻辑结构。

5.逻辑数据库标准。逻辑数据库(LogicalDatabase)是系统分析设计人员的解释。在关系数据库模型中,逻辑数据库是一组规范化的基本表(Basetable),是从概念数据库中映射出的所需信息。逻辑数据库表示的是局部数据的数据库逻辑结构。

(三)信息资源规划方案

在定义数据管理标准的基础上,制定信息资源规划方案,为业务流程重组提供依据,为系统设计提供基础。

在信息资源规划中,将隐性资源转变为显性资源,有序传递、整合、规划和有效利用各类知识资源。因此,信息资源规划是资源的知识管理规划。信息技术的投资,可能不会给企业带来明显的效益,因为基于信息的竞争优势正在逐渐转变为基于知识管理的竞争优势,以信息资源规划为核心的信息系统规划,如果不实施知识管理,将不会产生显著的信息化效益。

(四)资源整合

资源整合是信息资源规划的关键。不仅仅信息整合,也包括各类显性、隐性知识的整合。如何在整合各类知识资源中创新,是信息资源规划的主要目的。在资源规划中,既要考虑信息化建设前期的知识挖掘、分类、整合;也要考虑信息化实施过程中形成的各类资源的收集、分类、整合,如何有序传递、有效利用;

还应考虑后信息化应用过程中将要形成的分散的、孤立的、相互关联的各类资源的整合。通过资源整合,实现资源最大可能的高度共享和有效利用,使内容和服务提升到新的高度,消灭大量存在的“信息孤岛”或“信息烟囱”,获得信息价值的最大化;使信息技术的投资获得增量,将潜在价值转变为企业发展的动力。

三、基于知识管理的信息工程监理

在信息化建设中,采用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是信息工程监理的控制目标。美国质量管理专家费根鲍姆(a.V.Fergenbaum)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全面质量管理思想,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营管理的需要逐步发展起来的现代化质量管理学科。其深刻内涵已经远远超出一般意义的质量管理领域,而成为一种综合的、全面的经营管理方式和理念。

如何在信息化建设中实行全面质量管理,以保障信息系统工程的质量,是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和研究的。信息化建设监理机制是保障信息系统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三控、二管、一协调”及知识产权保护和安全控制是监理的核心,也是在监理过程中实行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

(一)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

全面质量管理在iSo9000族标准中的定义为:“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在知识经济时代,这种管理应向知识管理延伸和发展。建立知识管理体系,是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就是建立质量控制的知识管理体系。

知识管理贯穿信息化建设的始终,在全面质量管理过程中得到体现。通过知识管理,帮助企业从已存在的信息中挖掘、分析、整合有用的知识,发现和创造新的知识,提升质量管理的质量。信息化的特征是技术和服务,在知识管理中实现创新是信息化发展的源动力。

(二)信息工程的知识化监理的内涵

信息工程的知识化监理,融合个人知识(经验、专业、技术等)积累和企业知识(记录、文档、文化等)积累,使质量管理不仅仅停留在文档化、参数化、流程化、制度化的作业中,而具有质的提高,促进个人知识和企业知识的相互转化。

在监理过程中,促成业主与承建方、业主与监理方、业主与业主、承建方与监理方之间的知识转移。在信息化建设中,由于业主缺乏相应的技术、知识、经验等准备,监理的介入可以帮助业主与承建方沟通,了解承建方的技术路线、设计思想、公司实力、技术服务和支持等;帮助业主与已实施信息化的企业交流,学习经验、吸取教训、规避风险;提供对承建方的评价、解决方案的评价、项目实施方法的评价、项目阶段和完成的评价以及技术服务和支持的评价等;提供风险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投资管理、安全管理、文档管理等相应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了多样性、多方位、多层次的知识转移。

信息工程监理在信息化工程中,通过实施零缺陷、戴明环、6σ等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提高对质量、质量管理的认识,形成以知识管理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作业流程,保证信息工程的质量。实现信息和知识资产的积累和保存,促进内部信息和知识的流通,达成组织内部知识的共享。

四、信息工程监理的知识结构

(一)信息工程监理的总体架构

信息工程监理的总体架构由5部分构成:⑴监理目标是信息系统工程总体目标和任务,包括五个阶段,即项目孵化、规划设计、项目实施、验收测试和运行维护;⑵监理范围,即监理职能×监理内容;⑶监理实施;⑷监理支撑;⑸系统评测。

(二)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知识结构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知识结构,由5个维度的知识空间组成:

1.监理范围。这个知识维度是由监理职能和监理内容构成的一个矩阵。监理范围是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知识结构的核心,其它知识元素都是以监理范围为中心,辐射信息系统工程整个生命周期。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包含7项职能:决策与领导、规划与设计、组织与人事、协调与沟通、控制与监督、投资、评测与创新。主要内容包括: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安全控制、知识产权控制、信息管理、合同管理、组织协调。

2.监理目标。与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总体架构中监理目标是对应的。这个知识维度主要包含两个内容:

(1)信息系统工程的总目标。这个总目标因项目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协助用户在目标选择、制定中,考虑系统的前瞻性、实用性、先进性、可靠性、安全性、业务流程重组或再造等。监理的目标就是支持和保证这个总目标成功实现。

(2)信息系统工程的任务。信息系统工程的主要任务包括项目孵化、规划设计、项目实施、测试验收、运行维护等。监理的目标就是保证工程项目各个阶段任务目标、质量目标、进度目标、投资目标、安全目标、知识产权目标的顺利实现。

3.监理实施。在这个知识维度中,根据工程的特点、用户的需求、进度的安排、资金运用及相关条件等,并参照信息系统工程生命周期内的各个阶段划分监理实施各阶段。监理的实施一般分为4个阶段:前期准备、监理规划、过程控制、监理结束。但监理实施的阶段划分并不一定与信息系统工程生命周期各阶段有对应关系。

4.系统评测。这个知识维度强调信息系统工程生命周期中各个阶段的质量评价、风险评估、安全评测等。评测是在监理范围的知识维度内调控。

5.监理方法论。在监理范围内,根据项目特点,为实现监理目标采用的知识原理、方法、设施、工具、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的集合,是实施监理的依据和手段。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知识结构一般是按照各个维度的知识展开,但5个维度的知识不是相互孤立的,它们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由此构成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知识空间。

信息工程监理,是我国独特的项目管理约束机制。实施知识化监理,是项目管理的延伸和发展。监理单位应注重信息化过程中,在以信息资源规划为核心的信息化规划中展现的知识特点、知识结构和知识转移等,注重企业内部外部的知识积累和共享,用知识指导监理。实现监理过程的知识管理,极大提高信息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郎庆斌等.信息系统工程质量控制[m].人民出版社,2005.7.

质量管理相关知识篇4

1管理人员素质对工程质量的影响

现代工程质量管理是以人为本的综合素质的和谐管理,所以质量的好坏体现了工程的人员素质。在知识经济、信息化时代,工程建设在激烈的竞争中要靠质量取胜,归根到底是管理人员素质及水平的提升。所以,工程项目要搞好质量管理,必须加强培育工程管理人员素质。这是工程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也是工程质量管理的基础。在工程建设质量日益严格要求的前提下,一个工程建设企业要建立起既能保证工程质量、促进工程发展,又能维护企业利益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才能为工程长期保持良好的经营业绩创造条件。因此,认识、理解、加强工程质量管理与工程管理人员素质的关系,在工程质量管理中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认识、理解、加强工程质量管理与工程管理人员素质的关系,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1正确理解工程质量管理与管理人员素质的关系以及对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专业知识、技术水平是支撑工程质量管理的核心,与自然资源的物质相比,人力资源的作用更为重要。工程人员专业知识的多少、新旧和优劣决定了工程质量管理的发展水平。只有建立在人员专业知识丰富,高技术水平基础之上的工程质量管理,才能使其管理决策思维正确,工程Qc课题的研发、组织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技术创新、技术质量标准制定等方面的起点才会走在前沿,工程产品质量也才具有竞争力。另一方面,在工程人员具有全新知识、高技术水平基础上组织生产的产品,工程质量管理才会在一个高标准、高技术起点的约束下展开,工程质量管理才有现实意义。同时,工程质量管理要求不断提高管理人员文化程度,使工程管理人员不断更新知识,为管理人员学习提高技术水平提供一个超前的平台,打下质量管理的良好基础,推动工程质量管理不断发展。可以说,工程以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和技术水平去组织生产,就决定了什么样的工程质量管理层次。一切工程质量管理工作都将以技术管理工作为依托来开展。

对于一个工程的建设来说,先进的设备机具硬件和完善科学的管理方法固然重要,但高素质的人才更是工程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有这么一句话,说产品品质实际上就是人的品质。人合格,产品绝不会是次品;人不合格,产品绝不会是正品。而人员的品质就是人员的素质。人员的素质包括敬业精神、技术水平、职业道德、时效意识、团队精神等等。

1.2培养工程建设中人员的责任心

在工程质量管理过程中,责任心被看作是工作中处理质量管理事务时所具有的专心一致、严肃认真、勤奋努力、谨慎稳妥等态度、精神和行为方式,是可再生的精神资源。这要求在工程建设中形成一种敬业的氛围。工程全体管理人员要以主人翁的姿态和责任感,在各自工作岗位上把思想变为自觉行动,全身心投入工作。积极主动工作、按工程质量管理要求完成工作任务,以自身的工作质量保证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这是工程以高质量管理、以优质服务、精益求精、恪尽职守、讲究信用的态度对待业主与电网,从而追求效益的质量管理行为方式。

1.3坚守诚信这一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中的基本原则

工程要发展提高,就必须以诚信作基础,以质量来取胜,努力提高产品质量,这样才有竞争力,才能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只有让质量与诚信的理念渗透到工程建设的每位员工心里,让先进的、严格的质量管理融入到工程的各道工序,我们才能不断提升工程管理水平,工程质量才能持续提高。

1.4建立良好的团队精神

工程质量管理过程中,各道生产工艺一环扣一环,互为质量保证的前提,缺一不可。产品质量的形成凝聚了不同专业学科知识及管理,只有汇集集体智慧才能完成。而生产在工程内部,不同职能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前道工序与后道工序之间的关系都是供应链的关系,这种联结关系只有通过相互协作、群策群力才能圆满地完成。一个好的工程或者一个好的部门,需要通过自我调节,把摩擦问题降到最低点。对一些处于边界的问题杜绝“踢皮球”、“守球门”的态度;而要积极地把这些边界问题尽量在自己部门里加以解决,为其他部门、为下级、为下道工序创造好的工作条件,树立主动服务的思想,使工程各方面的工作都能做到领先一步、胜人一筹。这样,工程质量管理才能持续良性循环。

质量管理相关知识篇5

根据XXX卫生局关于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医疗质量安全整顿活动的要求,我院对重点科室、重点部门进行了全面的检查。现就自查结果及整改措施汇报如下:

一、存在问题:

(一)某些医疗管理制度还有落实不到位

个别医务人员医疗质量安全意识不够高,对首诊医师负责制、查对制度、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转科转院制度等核心制度不能很好的落实。

(二)抗菌药物的应用仍存在不合理的现象

个别医务人员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如普通感冒也使用抗生素;围手术期预防用药不合理,抗生素使用时间过长。

(三)住院病历书写中还存在的问题。

1、字迹潦草,有涂改,姓名、住院号不相符等情况。

2、病程记录中对修改的医嘱、阳性化验结果缺少分析,查房记录内容分析少,过于形式化。

3、存在知情同意书告知、签字不规范、药品及一次性高低值耗材等自费项目未签知情同意书。

二、整改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质量安全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安全、质量意识。

医务人员普遍存在重视专业知识而轻视质量管理知识的学习,质量管理知识缺乏,质量意识不强,这样就不能自觉地、主动地将质量要求应用于日常医疗工作中,就难以保证质量目标的实现。质量管理是一门学科,要想提高医疗质量,不但要学习医学理论、医疗技术,还要学习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不断更新质量管理理念,适应社会的需求。只有使医务人员树立起正确的质量管理意识,掌握质量管理方法,才能变被动的质量控制为主动的自我质量控制。因此,培训全体医务人员质量管理知识,增强质量意识是提高医疗质量的基础工作之一。首先要加强医疗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医务人员务必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医疗质量核心制度,提高医务人员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与防范意识。

(二)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保证核心制度的落实。

1、进一步加强质量查房和运行病历检查工作,注重实效,不能流于形式,对查到的问题除了当面讲解以外,对屡犯的一定要通过经济处罚,给予惩戒。

2、要加强三基训练与考核,要不断完善考核办法,严肃考核纪律,注重考核的实效,不流于形式。

3、加强病案质量的管理。

在全院开展病历书写规范培训,进一步健全相关制度及病历检查标准,保证住院病历的及时归档和安全流转。

4、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控。

严格执行各项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大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和宣传力度,让每个医务人员都要认识到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性,自觉遵守无菌操作技术,做好个人控制环节发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职责,积极开展工作,杜绝医院感染事件的漏报。

5、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

根据《转发关于印发XX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指导意见》的文件精神,成立我院《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管理小组》组织,严格开展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管理工作,注重监控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情况。进一步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设置处方权限,保证制度的落实,提高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率,保证合理使用抗菌药。

(三)进一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切实提高医务人员的服务水平。

根据卫生部《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的要求,对医务人员进行医德教育。培养谦虚谨慎,不骄不傲的工作作风,立志做一个医德高尚,受老百姓尊敬的医务工作者,真正树立起“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要真正做到将病人当成自己的亲人,不谋私利。

质量管理相关知识篇6

[关键词]知识库;管理系统;QC活动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5.18.047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8-00-01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技术已逐渐演化为移动互联网技术,并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在大数据时代,每一个企业都拥有大量的信息和数据,企业对信息以及知识的需求越来越大,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相互交流与学习的诉求也在不断增加,员工们相互交流的手段也不断发生变化。

在质量管理领域,经过多年QC活动的开展,电力企业积累了大量的QC活动过程资料,如活动记录本、QC成果材料、视频及成果应用资料等。企业知识库管理系统通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管理、使用这些信息和数据。为满足企业内员工QC信息交流与学习的需求,促进QC活动的开展,电力企业应开发应用一套企业知识库管理系统。

知识库是知识工程中结构化、易操作、易利用、全面的、有组织的知识集群,是针对具体领域问题求解的需要,采用某种知识表示方式在计算机存储器中存储、组织、管理和使用的互相联系的知识片集合。这些知识片包括与领域相关的理论知识、事实数据,以及由专家经验得到的启发式知识,如某领域内有关的定义、定理和运算法则以及常识性知识等。知识库中的知识源于领域专家,它是求解问题所需领域知识的集合,包括基本事实、规则和其他有关信息。管理知识库的计算机软件称为知识库管理系统。企业知识库管理系统主要模块有:注册登录、文章管理、资料管理、多媒体管理、用户中心及后台管理6大模块。

1开发企业知识库管理系统进行QC活动管理的必要性

第一,供电企业开展QC活动20多年,积累了大量的QC活动材料,包括活动过程记录、成果报告材料等。除某些年份对优秀成果材料汇编成册外,其他材料基本上散落在各个QC小组,不方便交流、查阅。

第二,目前参与QC活动的主要是年轻人,缺乏QC活动知识及经验。在开展活动过程中,迫切需要查阅QC相关资料。

2企业知识库管理系统对QC活动管理的作用

第一,应用企业知识库管理系统,将在注册阶段避免重复课题。电力企业由于业务相对简单,大部分生产设备都在户外,员工现场管理QC活动的比较少,QC小组选择课题的范围相对较窄。从电力系统20多年开展活动的情况来看,每年QC小组的课题重复率在30%以上。选择课题时,在遵循“小、实、新、活”的原则下,除考察QC小组成员的能力是否适应,能否出成果外,应注意课题的选择是否与知识库中的课题重复,对重复的课题应进行论证,参考其他QC小组采取的对策及措施,QC小组没有创新的对策时,应重新选题,避免重复活动,浪费人力物力。

第二,应用企业知识库管理系统,小组成员将在QC活动过程中及时找到相关QC小组已开展的活动记录,指导活动的开展。目前,QC活动的相关记录只是保留在各QC小组及QC管理部门,不方便查阅。建立企业知识库管理系统后,QC活动的相关记录都以电子化方式存储在系统里,通过标题搜索、全文搜索、高级搜索、综合搜索及个人搜索等几种搜索功能,小组成员能方便地找到参考资料,并联系以往开展过类似课题活动的人员进行交流。

第三,应用企业知识库管理系统,将提升成果报告的撰写质量及水平。成果报告是QC小组活动全过程的书面表现形式,有固定的写作步骤及内容。企业知识库保存了大量的优秀QC活动成果材料,通过知识库知识聚合方式,材料撰写人能方便地查阅到这些材料,并参考其写作技巧,快速提高写作水平。

QC小组成果发表一是为了总结经验,二是为了把成果分享给大家。小组全体成员必须仔细回顾本课题开展活动全过程,在规定时间里把活动情况用生动、简炼的语言表达出来。每年将获得省优以上的QC小组的视频上传到企业知识库,供缺乏经验的青年员工参考,提高其水平。

总之,通过加强知识库的管理及应用,将进一步推动电力企业QC活动的开展,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和职工素质,打造企业良好形象,确保各项质量管理活动有效开展,为企业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主要参考文献

[1]于海.模具企业知识库管理系统的开发与研究[D].大连:大连工业大学,2011.

[2]李昊夫.基于CmS的企业知识库研究与实现[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13.

[3]巫昌凯.企业知识库系统中复杂查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0.

[4]李大友.数据库原理及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5]苏新宁,邓三鸿,任皓.企业知识管理研究与实践的进展[J].图书情报知识,2003(1).

质量管理相关知识篇7

关键词:科技型小微企业;会计;知识产权;证券化;投资者保护

中图分类号:F2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13)36-0159-03

投资者保护是防范资产证券化风险的重要路径之一,会计则是保护投资者的重要手段。我国的科技型小微企业(以下简称科微企业)利用知识产权证券化融资与其资产特征是相匹配的,在融资方式上则具有灵活性。可见,研究知识产权证券化中的会计投资者保护具有现实意义。

1科技型小微企业知识产权证券化融资中的主要风险

1.1基础资产风险

科微企业的核心资产是专利,是证券化的基础资产的主要来源,但是该基础资产具有如下风险:一是技术风险,也叫知识产权的固有风险。多由技术缺陷、技术进步等引起。技术风险会降低知识产权的价值,从而使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的投资者面临较大的风险。二是信用风险,即因知识产权的特征、运营成果的缺陷等导致的风险。表现为本息不能收回的风险、早偿风险、风险难以分散、抵押物执行风险等。主要受原始债务人信誉、知识产权信息的透明度、基础资产债务人的分散程度、知识产权的质量、偿债时间设计的均匀性等因素影响。

1.2提前偿付风险

提前偿付是借款人在贷款到期前偿还部分或全部借款的风险,会使投资者难以获得预期的收益。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如果被提前兑付,会打乱投资者的资金安排计划。提前偿付往往是因知识产权转让、再融资、违约等造成。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的票面或内含利率、知识产权资产的特征、宏观经济形势等会影响原始债务人的提前偿付

决策。

但是,证券公司参与的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由于能够在二级市场流通,从而能够有效地应对提前偿付风险。

1.3交易结构风险

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的交易结构涉及知识产权人、投资者、证券公司或承销商、资产评估机构、担保机构、信用评级机构、托管银行,乃至回购方等。各参与方都有可能面临风险,并加剧整个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面临的总体风险。例如,交易参与方履行职责不力、交易软件或设备故障、交易结构设计的缺陷、证券化产品被降级等。

1.4法律风险

知识产权证券化过程中的法律风险有时会是致命的。例如,用于证券化的知识产权基础资产在产品发行后,被发现存在所有权纠纷。这会对投资者造成巨大的打击,使知识产权证券化业务归于无效。

2公司治理框架下的会计投资者保护路径

2.1会计在公司治理框架中的地位

公司治理是公司健康发展的基石。无论是外部公司治理还是内部公司治理,会计的地位都是中心的和不可或缺的。在包含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的公司治理结构中,以会计信息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有效传递是一个重要的机制设计。我国的公司法、证券法和会计法等都为这一机制提供了法律意义上的保障。

2.2会计投资者保护的路径

2.2.1会计信息质量。投资者主要通过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来进行决策,因此会计信息质量是保护投资者的主要路径之一。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具有如下特征:一是可靠性,可以通过盈余管理和盈余稳健性来衡量。二是相关性,可以通过年报盈余的信息含量和年报盈余的价值相关性来衡量。三是信息披露,分为非财务信息披露和自愿性信息披露。

知识产权证券化过程的会计信息质量保障,主要通过披露知识产权及其运营有关的会计信息以及非财务信息来实现。

2.2.2内部控制质量。内部控制提供了保障投资者利益的常规设计。首先从日常管理控制角度来看,内部控制的正常运行有利于构建良性的企业文化、增强对各类人才的凝聚力并正确认识到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内部控制也是维系公司治理结构的内在稳定性和制衡性的基础性制度设计。从我国近几年的企业内控实践来看,内部控制的质量还跟内控信息的披露以及外部监督有关。

知识产权证券化属于高风险融资业务,内部控制的质量对于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具有基础性和全局性的意义。

2.2.3审计质量。投资者通常缺乏必要的技能和精力去对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进行识别和判断。作为独立第三方并具有专业胜任能力的审计师提供的审计信息成为投资者最重要的决策支持信息来源,必须具有高质量特征。审计的质量跟审计独立性(衡量指标有客户的重要性、审计收费合理性、审计任期等)、审计质量特征(衡量指标有审计师专业胜任能力和特长、注册会计师行业评价、注册会计师占事务所从业人员的比重等)、审计保障能力(衡量指标有法律保护程度、事务所的资产规模等)有关。

中国证监会规定,资产证券化业务的《事务管理报告》必须定期接受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监督。审计质量对保障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的投资者具有重要的意义。

2.2.4财务运行质量。财务运行的好坏最终决定了投资者的利益能否实现。财务运行质量可通过投资质量(借助投资效率、投资结构等指标)、资金运营质量(通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经营性流动资产比重等资金运营效率指标和流动比率等资金运营安全指标等来加以反映)、筹资质量(借助资本结构、股权资本成本、担保程度等指标)和股利分配质量(借助成长性、股利支付率、股利支付的稳定性等指标)来衡量。

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的财务运行质量取决于知识产权获取未来现金流的能力,是对投资者进行分配或还本付息的基本保障。

3科技型小微企业利用会计投资者保护防范知识产权证券化风险的建议

3.1提高知识产权信息披露的质量和水平

科微企业的核心资产是知识产权,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基本目的是为科微企业融资,从而有了“基于融资目的的知识产权信息披露”问题,表明跟常规的信息披露存在差异,科微企业需要对其进行例外管理。

应做好三方面的信息披露工作来提高知识产权信息披露的质量和水平,这对解决基础资产风险、提前偿付风险和法律风险都是有益的。一是知识产权自身信息的披露,包括:法律权属信息,知识产权类型,知识产权及知识产权人所处的地区,独立性、用途、可替代性等专用性特征,剩余保护期限,技术的先进性、能够被应用的程度、独立性和所处的技术阶段,知识产权的评估金额等。二是知识产权会计信息的披露,包括:知识产权的成本信息,成本类型,运营信息,现金流量及预期信息流量信息,贬值、摊销等知识产权的价值动态信息,知识产权信息的披露范围与方式,知识产权财务风险信息等。三是与知识产权融资有关的信息披露,包括:资本增量,融资方式,担保或保证能力,科微企业的信誉、信用等级,评估机构的公信力、估价风险,地区金融发展水平,知识产权证券化的政策,企业的资金政策、资本结构、偿债能力、融资习惯,宏观政策情况等。

3.2加强知识产权证券化过程中的合规管理

实现“真实销售”后,知识产权及其融资产品的管理由科微企业转到证券公司。合规部是证券公司的一个重要的控制部门。知识产权证券化过程中的全部风险原则上都应由合规部介入进行动态的管理,特殊目的管理机构(SpV)分为公司型SpV(SpC)和信托型SpV(Spt),因此合规管理有两个最主要的管理机制:一是针对SpC的风险隔离机制。取消SpC的门槛限制,有利于促进知识产权证券化业务的发展,更好地为科微企业融资服务;进一步降低证券公司发行SpC的资格限制,以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的信用等级为主要审查依据;严格审查SpC的对外担保行为;严格审查SpC的交易结构,避免双重税赋问题。二是针对Spt风险防范机制。重点针对Spt运行的金融体系风险和自身风险。Spt涉及信托知识产权的权属转移问题,需要通过合规管理去解决以下风险问题:撤销风险,即知识产权人申请撤销信托关系的风险,应通过事前确认信托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的稳定性来加以避免;信托性质界定风险,即信托关系被界定为融资担保关系的风险,应通过合规审查,确保信托知识产权资产的占有、使用、处分和收益权利得到妥善处理,随着真实销售,与知识产权相联系的风险确已转移至Spt;债务人行使抗辩权风险,应重点运用合同法相关条款通过事前的审查加以避免;Spt的破产风险,通过准入、行为能力、治理结构和财务结构的审查、限制和监控,使Spt远离破产风险;核算风险,主要指Spt机构的自身财产或独立于信托知识产权财产的其他财产产生的现金流,与信托知识产权产生的现金流未分开核算,导致难以实现破产风险隔离的风险,应通过强化会计核算要求来加以避免。

3.3通过有效的内部控制实现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的交易结构管理

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的交易结构越复杂,投资者保护自身利益的难度就越大。证券公司或其成立的SpV的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对会计投资者保护具有重要的日常管理作用。一是流程控制。通过授权与分权、审批和不相容职务分离等控制措施,把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交易结构中的各个环节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相互协作而又相互制约。二是事项控制。对特殊的事项(如提前偿付)实行例外管理,实行严格的控制程序。

3.4强化会计监管、保护知识产权证券化投资者的利益

防范知识产权证券化融资风险、保护投资者的利益的主体是科微企业及其他直接参与方,但是光靠企业自律是不行的,还需要外部的会计监管。一是会计管理部门监管。目前我国财政部门对会计违规的查处重点是上市公司,力度远远不够。应充分发挥各级财政部门的作用,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适度的监管。二是证券管理部门的信息披露监管。证券管理部门的监管对象主要是证券公司、证券交易所和上市公司。由于我国金融混业经营的趋势正在形成,而分业监管(银监会、保监会和证监会,分别监督商业银行与信托、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容易导致管理真空或职能重叠。三是多部门协作监管,以更好地进行职能界定,发挥会计监管的效能。

参考文献

[1]王宏,张婷.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m].北京:法律

出版社,2011.

[2]杜静然,姚王信.基于投资者保护的知识产权证券化

信息披露[J].会计之友,2013,(8).

[3]谢志华,等.中国上市公司会计投资者保护评价报告

(2011)[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4]中国证监会.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eB/

oL].http:///newlaw2002/slc/slc.

asp?gid=197268,mar15th,2013/mar18th,2013.

质量管理相关知识篇8

关键词:交通基建项目;业主方;知识管理

交通基建项目具有建筑规模大、施工周期长、参与业主多和投资金额高等特点,因此,交通基建项目在管理方面面临着很多复杂的问题。对于交通基建项目而言,业主方的管理作用在整个工程中都具有重要作用。一个基建项目的工作主要包括前期策划、勘察、招标与合同管理、施工以及竣工验收与移交,业主方作为项目的投资者和受益者,应该掌握一定的管理知识和责任意识,并且要善于总结管理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力度,提高调解工程的分包管理的能力,在确保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少施工周期、降低工程造价和避免浪费。

一、交通基建项目业主方知识管理的重要性

在我国,交通基建项目的管理中存在着很多严重的问题,例如在施工过程中虚造报价、分包商之间存在争端、拖延工期和违法施工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业主方在知识管理和管理水平上要不断地积累、提高,使得交通基建项目能高质保量地进行。第一,业主方知识管理可以降低施工成本,有些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素质不高,为了谋取私利,往往会虚报造价、以次充好或者偷工减料拖延工期,这就需要业主方要掌握一定的市场行情、熟悉材料价格,严厉打击这种做假账、抬造价的不正之风,并加强施工现场的监管力度,确保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杜绝偷工减料行为,从而降低施工的成本。第二,业主方知识管理可以更好地实现整个工程的宏观调控,交通基建项目工程浩大,往往进行分段承包,但是经常出现分包商只顾自身施工管理,忽略项目整体系统性,这也是分包管理常见问题,为节约成本,保护自己,分包商总是专注于个体的施工管理等现象,这就需要业主方从中调解,平衡各方的利益关系,促进施工体系良性运作,缩短施工周期。第三,业主方知识管理可以利用法律、行政等手段,对工程的参建者进行约束,对责、权、利三者的关系进行协调,从而确保交通基建项目的合法性和经济性,并且依照法律划清各方的职责,实行责任制度,谁出现问题谁负责,减少不必要的争端,同时要保证各方的利益不被侵犯,使得施工方与业主方都能获得最大利益。

二、交通基建项目管理不同阶段业主方的知识管理

(一)前期策划

前期策划的主要工作就是工程设计并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其中,设计策划“是建设项目进行全面规划和具体描述实施意图的过程,是工程建设的灵魂,是处理技术与经济关系的关键性环节,是确定与控制工程造价的重点阶段”[2],前期的策划设计决定了整个后期施工的进行,虽然也会出现突发状况需要对前期计划做出调整,但是项目工程的整体规划是基本确定的,前期策划设计的费用虽然只占总投资的2%左右,但是对后期资金投入的影响达到了总投资的80%,可以说前期策划是整个工程的主动脉。设计策划的不合理会引起后期大量的工程变更,将严重影响工程的资金投入、施工质量和项目进程。因此,在这一阶段,业主方需要对策划设计的经济性、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咨询评估,选定最佳方案,减少后期施工过程中设计变更和工程洽谈。

(二)勘察

在前期策划完成后,项目业主方的管理部门或相关的施工勘察单位对所要施工的区域进行实地勘察。勘察的主要方面在施工环境、土质水文等方面,尤其是在陡峭的山地、干旱的荒漠以及海拔较高的高原地区,不但要勘察地质环境,同时也要考虑到恶劣的自然环境给施工者带来的不便,泥石流、高原反应都会影响施工的进程,并且要考虑到施工人员的安全问题以及应对自然灾害的紧急措施。在这一过程中,业主方务必掌握准确、真实的资料,并根据所掌握的实际勘察情况对前期策划做出相应的修改,使得策划设计可行性高,减少后期施工中的工程变更和设计商谈。

(三)招标与合同管理

在招标阶段,作为基建项目的投资者和受益者,业主方要进行公正、公开地招标,掌握竞标单位的详细资料,筛除不具备竞标资格的单位,维护竞标单位之间的公平性,使得招标活动“进行公平交易、平等竞争,从而达到确保工程质量、控制施工周期、降低工程造价、提高投资效益的目的”[3],同时,业主方要与施工方就施工周期、劳资费用等细节进行商谈,明确规定业主方和承包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对于重要的条款要使用专业的术语,签署得到法律认可的合同协议,在法律的保护下进行施工,可以确保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能划清责任,减少不必要的争端及时解决问题。合同也是基建项目能顺利施工的保障,在施工过程中可依靠合同中的相关规定进行监管,有利于业主方对整个项目的宏观调控。

(四)施工

在施工的过程中,基建项目业主方并不是无事可做,相反,其需要做好大量的监管督察工作,同时要应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保证项目顺利进行。在以往的项目中,曾经出现过“建设单位在财务资金的使用上随心所欲,根本不按照合同的规定进行费用结算,出现建筑材料购买费用在工程款中直接抵扣的非正常操作,打破了专项资金专项使用的财务原则”[4]的现象,作为业主方应该根据签署的合同,对施工资金进行严格的监管,杜绝施工款挪用、虚报造价等现象,保证施工过程中资金充足,可以圆满完成项目。同时,在施工过程中,为了确保工程施工的进度与质量,设计单位应当指派具有高水平设计能力、丰富施工经验的专业人员去工地长驻,以便对施工现场情况进行及时的了解掌握,进而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方法,这样可以缩短因施工问题而拖延的时间,保证项目在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准时甚至提前完成项目。

(五)竣工验收与移交

在项目竣工后,项目管理部门要做好验收工作,验收内容包括材料合格证书、施工检验报告、工程质量检验报告、建成项目的测量数据以及相关技术参数的鉴定报告,确保工程的质量问题。另外,一定要做好材料、施工、资料的管理工作,及时将资料归档整理,以免丢失给后期工作带来麻烦。在验收过程中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切不可一拖再拖,以免日后人员变动、岗位交替而无法解决。在进行移交时,要做好交接工作,整理好交接文件以及相关注意事项。基建项目业主方要熟悉合同或者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清楚交通基建项目的保质期限和保质范围,如果日后在保质期限内出现质量问题,可以根据规定要求原施工方进行修补,减少了后期的维护费用。

三、交通基建项目业主方实施知识管理的对策

(一)营造出一种知识共享的良好环境

交通基建项目业主方实施知识管理的直接目的和最终归旨都是要探求知识运用的最大化,最大程度地发挥知识的作用、实现知识的高效利用。营造知识共享的良好环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关于知识学习、知识运用的思想教育,充分重视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知识管理的地位和作用;二是做好知识共享的组织建设,这既包括关于知识管理队伍建设的组织结构构建和人员配备,同时也要在组织内部、在管理人员中间实行绩效考核政策,使得知识管理工作有人来做、有标准可参考;三是要加强对知识本身的管理,要营造良好的知识环境,要对管理的对象之一的知识进行有序管理,选取对工程建设有用的、对提高员工技能有帮助的知识来共享;四是要为知识共享提供完备的软环境,即为知识管理做好服务建设工作,配套的硬件设施设备、良好的学习环境等都是必不可少的。软、硬件同步着手,营造知识共享的良好环境,为知识管理工作的开展保驾护航,为业主方工作开展保驾护航。

(二)建立知识共享平台

数字信息技术直接推动了大数据时代的发展,综合考量交通基建项目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和整体特征,业主方在知识管理工作中建立起知识共享平台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是加强知识管理的重要措施和有效途径。建立知识共享平台,为组织、员工之间提供沟通交流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对公司显性知识进行存储以及及时的更新,同时还能够让员工通过该共享平台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从而在组织内形成知识学习、管理的良性循环。知识共享平台的搭建兼有知识的积累、储存和流通、运用的功能,是进行知识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业主方来说,建立起知识共享平台不仅能够有效提高交通基建项目管理的工作效率和效能,而且对于其组织自身的发展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信息化管理

现代信息技术的更新、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发展,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强大助力,业主方在对交通基建项目进行知识管理时引入数字化管理,不仅能够有效提高知识管理工作效率、充分发挥知识管理的功用,而且能够最大程度地挖掘、利用既有信息,进一步推动交通基建项目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业主方对交通基建项目进行知识管理具有现实必要性,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交通基建项目的规模和速度都呈上升趋势,牵涉到的主体多、项目杂、数据密,要准确、清晰地记录各项数据需要计算机系统的支持。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基于各项相关的数据和信息建立起来的三维建筑模型——建筑信息模型(Bim)就可以作为交通基建项目业主方进行信息化知识管理的主要工具和手段,能够“协助建立完整的建设项目知识信息库,为项目提供项目的数据化模型”“与物联网进行集成后,物联网将Bim提供的知识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记录并以网络的形式进行互联”[5]。实行信息化管理,除了不断开发、引进先进的系统软件外,还要加强相关人员的计算机技能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的综合素养,营造、完善现代化的管理机制和体系。

四、结语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基础性作用,加强对交通基建项目的管理是促进工业、生产、生活的重要保障。交通基建项目的业主方要多角度、全方面地做好知识管理工作,对各工程项目进行科学管理,在保证项目质量的基础上有效保证工程建设速度,保证工程项目投资的高效实现,全方面做好把控。在现代信息技术和知识爆炸的时代环境下,做好交通基建项目业主方知识管理任重而道远,综合考虑项目建设各阶段,不断创新、探索,全力推进业主方知识管理工作和交通基建工程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稳樑.面向决策分析的基本建设项目大数据体系研究[J].煤炭工程,2016,48(07):138-140.

[2]钟莉,任斌杰.工程造价全过程的投资管理[J].油气田地面工程,2014,33(03):84-85.

[3]刘慧萍.基本建设项目文件材料收集归档工作初探[J].北京档案,2017,(02):24-25.

[4]朱稳樑.面向决策分析的基本建设项目大数据体系研究[J].煤炭工程,2016,48(07):138-140.

质量管理相关知识篇9

关键词:路桥;施工;问题;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施工管理就是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结合实际状况,对施工过程进行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进而使项目按时竣工。要想保证路桥施工的顺利进行,必须将各个环节管理好,对容易出现的问题加以重视,并且及时解决,组织专业人员对相关问题制定科学解决方案。发现本质问题是关键,任何事物的研究都要从本质入手,只有发现其根本存在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消除隐患。对于路桥施工管理,要以最优化的手段达到工程目标,通过优秀的管理方案进行管理,进而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一、路桥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问题的原因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路桥施工存在的问题,首先必须深入了解施工过程中形成问题的原因。全面了解施工过程中容易发生的问题,提前做好防范措施,保证工程质量是关键。

1、路面厚度不达标

路面厚度不达标是经常出现的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不能忽视施工细节部分。路面的厚度设计都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根据科学理论知识进行施工,但是由于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不够,在技术性问题上,没有加强控制,最终使得一些施工没有达国家的强制性标准。在实际的施工建设中,施工方从节约成本、赶工等原因考虑,忽视质量标准,盲目地以为路基夯实就不会引发事故。但是,对于路桥建设来说,路面厚影响整个施工质量,如果没有达到国家标准,会造成严重事故,同时路面厚度大小对路桥工程今后的使用寿命影响巨大。

2、混凝土自身的特性

混凝土自身的特性也会造成裂缝等病害,所以,在实际施工中,必须加强对混凝土相关问题的管理。对表面裂缝、深层裂缝、贯穿裂缝三种容易出现的问题深入探讨,制定合理解决方案,尽量减少这些问题的产生。混凝土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也会自发变形,受到外部约束时,更会引起严重的变形,将在混凝土中产生拉应力,严重的会使混凝土开裂。施工过程中,必须考虑这点,杜绝这种现象的产生,否则会给工程质量带来严重损害。

3、设计不够科学

路桥施工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工作,会影响整个施工过程,设计必须由专业路桥设计师来完成。结合科学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制定最优化设计,是施工达到目标。在路基的初步设计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没有进行完善的地质勘测和资料准备,使得得到的相关数据不够准确。很多员工仅靠观察地表外形结构判断路基的构造类型,这样不符合严格规定,会引起误差。施工单位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后,如果遇到雷雨天气,会造成损失,导致泥质页岩及风化岩软化,严重的自然灾害,甚至会导致大面积的混凝土裂缝,所以设计科学性是十分必要的,否则带来的损失很惨重。

4、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路桥工程质量的两大有利保障体系包括政府监管体系和社会监控体系。但是,目前,多数路桥施工企业没有将两方面抓好。质量监督没有有效的实施,甚至在施工过程中,没有相关人员参与其中,没有对施工过程进行时刻的监督,不能保证其工作效率,对施工质量也不能保证。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监督管理工作应该分利用好社会监督力量,发挥其最大优势。

二、路桥施工中的病害处理措施

在制定相关解决方案时,必须将科学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不能使其治理措施成为纸上谈兵的理论。

1、加强路桥施工动态管理

施工管理是一项动态管理,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也是整体管理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施工中,将复杂的施工管理进行归纳,使其成为有组织有秩序性的工作,不能盲目的施工,加强细节问题的管理。施工现场不能离开质量监督人员,对不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施工,要及时指出,并且制定及时的解决方案,不能拖延时间。对设计方案以及混凝土和桥面厚度等容易出现的问题,加强现场施工质量管理。

2、严格控制路面施工,加强材料的合理配置

路面施工是施工中重要部分,然而施工材料的使用又是重中之重,是施工的基础。施工前,材料的选择是关键,在市场选择购买材料时,要选择性价比高地,选择物美价廉的原材料。施工中,要选择先进的机械设备和施工工艺,减少人力物力的浪费,而且使用正确的施工设备和技术,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对施工质量也有一定的保障。实际施工中,例如对沥青的使用,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不能违反规定,擅自忽略程序。选择合理的材料配比,防止唧浆现象的产生。对于国际性的新型材料也要掌控好使用度,特殊路段要采用高性能的新型原材料,普通段则可以采用一般性能的材料进行施工。

3、确保施工值同设计值的一致性

施工值和设计值的一致性对工程施工质量有标准性的衡量,相同性越高,说明质量越好。路桥施工中裂缝病害形式多样,必须组织专业人员对其进行深入的探讨,进而制定最有效的解决方案,而且要在施工前,提前注意到相关问题,以免在施工过程中发生。能够解决施工值和设计值一致性的办法很多,只要按照相科学方案进行策划,能提高一致性。在实际工作中,这就要求施工人员对路基基层参数进行严格的选取,进而使客观实际同设计值相符,对路基实施分层碾压。值得重视的一个问题是,半刚性基层施工碾压时的水分含量进行严格的控制,以免在施工过程中造成损害,以确保压实度满足实际要求。

4、加强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

路桥施工过程中,设计的专业知识很多,部分工人缺少专业性知识,不但影响工程施工效率,而且使施工质量大大降低,无形中严重影响经济效益。定时对所有施工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在路桥施工现场做培训是最有效果的。所有,施工单位应当组织有多年经验的工作领导,对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刻讲解,而且鼓励工人积极提出不懂的技术性问题,可以以讨论的形式进行解答。在日常施工中,会无形规范自身行为,避免由于疏忽带来的质量问题。

质量管理相关知识篇10

该文介绍了知识管理及军队医药卫生查新机构的概况,探讨了军队医药卫生查新机构知识管理的角色定位及知识管理应用于医药卫生查新机构的意义,并针对军队医药卫生查新机构知识管理应具有的特征对如何实施知识管理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知识管理;查新机构;医药卫生

随着现代社会的高度发展与快速进步,“知识管理”(knowledgemanagement)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已引起包括企业界、经济界、学术界和图书情报界的高度重视。知识管理是以信息管理为基础,通过组织性学习创造显性与隐性知识,其与信息管理存在本质上的差别[1]。

1知识管理的内涵

知识管理这一概念首先由美国管理咨询专家卡尔•威格于1986年提出,即知识管理是系统、明确、有意识地构建、更新、应用知识,实现企业的知识相关效能最大化[2]。它对存在于组织内外的个人或群体有价值的知识,进行系统定义,获取,存储,分享,转程,利用和评估,知识管理也就是为提高组织软实力采取的技术与组织手段,包括鼓励创新和知识共享。具体到医药卫生科技查新工作,所谓知识管理是将实际工作中大量无序的知识进行有序化的过程,该过程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实现创新为最终目的,使之与医学情报研究和服务相结合是一种创新、有益的尝试[3]。

2医药卫生查新机构引入“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2.1图书馆及查新机构“知识管理”研究概况在CnKi采用主题检索“图书馆and知识管理”,从检出的文献可以看出,主要有三个不同的研究阶段:①理论研究阶段。1999年第一次将知识管理的概念引入图书馆,随后开展了针对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理论研究。②实践研究阶段。2002年—2009年构建图书馆知识管理体系。③图书馆知识管理创新研究。2010年至今,研究网络环境下知识管理特点、资源整合研究及隐性知识的转化研究。对查新机构知识管理的相关研究较少,在CnKi采用主题检索“(查新机构or查新站)and知识管理”,只有8篇文献,相关研究只涉及理论研究,未见系统论述查新机构实施知识管理的策略方法研究。

2.2军队医药卫生查新机构现状分析及存在问题全军查新领导小组对查新机构的实地考核及军队高等级成果查新报告复核分析军队22家医药卫生科技查新机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有查新队伍建设、查新资源共享、查新报告质量还有待提高[4]。虽然现有的科技查新机构已建立了较长时间,查新人员多数具备一定的医学专业背景,但作为分支学科范围较广的医药学,其发展变化日新月异,加上其他学科在医学领域的渗透,查新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不可能全面而深入地掌握各方面的医学知识,且由于各种原因,在受理查新项目过程中与委托人沟通不够深入,会影响查新质量,将知识管理模式引入查新机构,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查新人员专业知识不够深入及整个工作流程中不规范的问题,有助于切实提高查新工作的质量,从而进一步提高查新机构的整体水平。

2.3“知识管理”引入军队医药卫生查新机构的意义医药卫生查新机构的工作人员普遍具备医学专业背景,了解相关科研课题的学科背景,同时要熟练掌握信息检索途径和获取的能力,善于搜集最新文献信息。将“知识管理”引入医药卫生查新机构的意义主要有:①建立医药卫生科技查新质量控制标准化体系,切实提高查新报告质量。②通过课题跟踪服务,有效提升查新机构的学术地位。查新机构在科研立项、成果鉴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还可通过定题服务和重大课题跟踪服务为委托人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指导课题研究进展,提升查新机构自身的学术价值。③有效利用查新项目内容进行相关学科知识的跟踪。查新人员在知识的更新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查新人员可以通过用户提供的项目委托了解相关学科最新的研究动态,并及时推送相关信息。

3医药卫生查新机构知识管理实施策略

目前,医药卫生查新机构对于知识管理存在一定的不足,比如:只注重记录显性知识管理、忽视隐性知识管理等,只是从文献的角度对课题进行评价,还有许多文献以外的信息未被列入检索范畴,其局限性可想而知。引入知识管理理念后,查新机构的工作质量将会得到有效提升。下面,笔者对医药卫生机构如何实施知识管理进行了分析总结。

3.1深刻理解课题内容为根本目标医药卫生机构查新人员在工作中要深刻理解课题内容,掌握课题相关知识,力争成为课题相关领域的精通者,这样才有可能比较准确地把握查新要点,这样也能使课题负责人感到查新报告能够真正对其课题研究有帮助。这就要求查新人员要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平时注重医学专业综述的研读,以了解本专业最新进展,同时对新技术和医学重大进展要做到有所了解,这些都对更好地把握查新项目技术要点有所帮助。查新人员还应做到对各种常用的中、英文数据库要熟练掌握,总结检索技巧。注重英语学习,提高阅读英文文献能力。

3.2提高检索能力,熟练掌握各种数据库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进步,因特网和各种数据库的应用可有效扩大查新范围,保证查新内容的客观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查新人员应根据不同的查新类型和不同的数据库逐步总结出各种检索技巧,根据项目内容确定主题词及自由词组合检索,针对不同文献检出量,合理扩大或减小检索范围。应避免单一的选择上位词或者下位词作为检索词,为了提高查全率,应当使用上位和下位主题词共同参与检索。同时应尽量找全同义词、近义词、学名、俗称等各种表达方式。不断总结检索技巧,如通过pubmed的atm系统自动寻找相应的主题词或同义词、注意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的拼写差异、选用RCts过滤器筛选密切相关文献,如检出相关文献太多,还可选用meta分析过滤等。

3.3创造良好学术氛围和工作运行机制,有利于隐性知识转化查新人员在长期工作中形成的隐性知识主要包括:①技术要素。主要是检索技巧及文献分析能力。②认知要素。指分析查新课题的能力及对创新性的判断力。③经验要素。指对查新流程的熟练程度。查新机构应努力营造和谐、向上的学术氛围,定期组织业务学习,不同查新员之间可交叉审读查新报告,同一查新站中不同的查新人员有着不同的专业背景和思维方式,对委托项目的理解程度会有所不同,在制订检索策略、文献筛选及结论撰写会采用不同的模式。通过阅读别的查新员出具的查新报告,可以了解到不同查新员的思维模式,对自己的工作会有启发。

3.4储备相应的学科专业人才知识管理对查新人员的理论素质和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查新人员不仅要拓宽专业知识面,还应有医药学专业知识,保证重点学科和新兴学科,兼顾一般学科。在自身努力的同时,积极参加各种业务交流活动,努力学习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加强同课题项目负责人与专家沟通,力求对查新项目涉及领域及相关背景知识进行深入的理解。

3.5建立医药卫生查新质量控制体系查新项目从受理到报告审核完成,每一步都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标准,才能保证查新结论客观、准确。查新流程中质量控制主要涉及委托查新点的审核和重新提炼、检索词的规范与筛选、检索策略的确定、检出文献分析汇总等。在长期的查新工作中,建立一套符合查新站流程的质量控制体系,并形成制度。对于查新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方法应及时在原有质控体系上及时补充。

3.6建立医药卫生知识管理项目评价体系实施知识管理需要建立医药卫生查新机构知识管理项目评估评价体系,定期进行评估,监测知识管理的实施效果,以求良性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管理越来越多地渗透到查新工作中来。医药卫生查新机构知识管理是传统查新机构职能的扩展和延伸。这种现代管理模式有助于克服传统查新机构与用户在知识利用上相互隔离的弊端,有助于知识管理服务。因此,医学查新机构应在总结、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医学查新机构知识管理的特征与运作模式,使我国医学查新机构建设健康发展,从而为我国的医药卫生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杨坤杰,李凤玲,亢力.知识管理引入中医药科技查新机构的必要性[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5):797-800.

[2]何玮,张晓燕.知识管理引入医学科技查新机构的意义及措施[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8,17(3):56-58.

[3]川蓉.提升科技查新机构核心竞争力的知识管理研究[J].现代情报,2008,7(2):193-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