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民间借贷记账法十篇民间借贷记账法十篇

民间借贷记账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18:08

民间借贷记账法篇1

关键词:农业上市公司借贷记账法财务信息公核算

1.借贷记账法的由来与演变

1.1东方国家的复式记账法起源。中国是代表,拥有5000年的灿烂文明和辉煌文化,是东方国家复式记账法的发源地。我国古代官厅会计在汉代就有文献记载,“月计岁会”是我国会计核算的写照。我国官厅会计也是复式记账,具体表现为中央政府收入总账与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明细账,要在总额上相等,只是记账方法是“收付记账法”。而民间商号会计核算方法,在明、清时期,会计核算中“龙门账”,在江浙盐商、山西票号等商人会计核算中应用,记账方法也是复式记账的“收付记收法”。所谓复式记账法是指一项经济业务发生以后,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同时登记的记账方法。是比单式记账先进并具有复核功能的记账方法。所谓单式记账是指一项经济业务只在一个账户登记。不足的地方是缺乏复核功能。还容易出现一旦错误,更正没有参考依据,以及会计和出纳单独管一本账,素质不好的财务人员,容易出现舞弊行为,另一方面,一本账,一旦毁损,无法查找线索。所以,复式记账法在新中国成立后逐渐被普及和推广。

1.2西方复式记账法与借贷记账法起源与发展

1.2.1公元15世纪-17世纪期间,西方海洋新航路出现以后,西欧对外贸易空前发展,对外贸易的发展,造就一大批制造业大公司和对外贸易的大公司,比如,英国的东印度公司就是当时最著名的对外贸易公司,会计核算上采用复式记账法中的借贷记账法。

1.2.2在海洋新航线未开辟以前,地中海沿岸国家的意大利是当时欧洲经贸中心,威尼斯、热那亚、米兰是经贸繁荣的中心,成为复式记账法、借贷记账法的发源地。自从迪亚士、达卡马、哥伦布、麦哲伦在15世纪-16世纪相继开辟西欧通往世界的新航路以后,世界贸易空前扩大,欧洲的对外贸易空前高涨,会计核算也应运面生,复式记账和借贷记账法产生,也在情理之中,据考证早期钱币借贷者是最早在实践中使用借贷记账法的。

1.3西方复式记账的理论阐述

1.3.1在1494年在威尼斯出版的路卡.巴其阿勒的《算术.几何与比例的概要》,不仅是关于代数的最初印刷文献,面且其中设《计算与记录要论》这一章,论述复式记账。巴其阿勒的著作,是关于复式记账的最初印刷文献,为以后的复式记账的普及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但巴其阿勒不是复式记账法的创始人。与此相比,做为记账、算账的方法,中世纪意大利威尼斯、热那亚、米兰的商人已经能够解决实际业务了,而借贷记账法是应用了复式记账原理,最早在意大利借贷商人及早期银行家们所使用。复式记账原理在西方也是源远流长,人们给以高度评价,十九世纪的数学家阿瑟.克里(arthurcayley)说复式记账原则“像欧几里德比例理论一样,是绝对完整的”。歌德在《威廉.麦斯特的学习年代和漫游年代》一书中说,复式记账“是人类心灵中产生的最伟大的发展之一”。

1.3.2什么是借贷记账法?借贷记账法最早出现在意大利的米兰、威尼斯的银行业早期高利贷交易中。英文早期对银行的概念解释是座在长登子上,手拿钱袋的人。后来银行的概念有新的解释和涵义。

所谓借贷记账法是以“借”和“贷”为记账符号,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为记账规则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

2.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

2.1借贷记账法的主要特点

2.1.1在账户中,用“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

借贷记账法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把每个账户都分为“借方”、“贷方”二栏。借方在左,贷方在右以反映资金的增减变化情况。

借贷记账法使用的“借”、“贷”二字,以本来的字意(即“借主”、“贷主”)相脱节,演变成了一对单纯的记账符号,有其专门的含义。“借”、“贷”的含义因账户性质不同而恰好相反。在资产类(成本、费用类)账户中,“借”表示增加,“贷”表示减少;而在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收益类)账户中,“借”表示减少,“贷”表示增加。

2.1.2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作为记账规则。

根据复式记账原理,对每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记账时,对每顶经济业务必须用相等金额,一方面记入一个或几个账户的借方,另一方面记入一个或几个账户的贷方,记入借方账户与贷方账户的金额必须相等,这就形成了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2.1.3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进行试算平衡。

由于借贷记账法在处理每一笔经济业务时,都必须遵循“有借必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记账方向相反,金额相等。因此,在一定时期内(如一个月),所有账户的借方发生额合计与所有账户贷发生额合计必然相等,所有账户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数与贷方期末余额合计数也必然是相等的。其试算平衡公式是:

期初借方余额合计=期初贷方余额合计

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期末借方余额=期末贷方余额合计

利用这种平衡关系,就可以检查各账户记录是否正确,以提高会计核算的质量。

2.1.4可以设置和运用双重性质的账户。

在借贷记账法下,账户按经济性质一般分为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类。但为了灵活在处理账务,也可以设置和运用即可以是资产又可以是负债的双重性质的账户(即共同性账户),如设置“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共同性质,应根据他们期末余额方向来确定其性质,如果是借方余额,则资产类账户,如是贷方余额,则负债类账户。

3.借贷记账法在农业上市公司核算中应用

在农业上市公司的业务核算过程中,涉及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损益类账户,其中损益类账户以分收益类和费用类账户。

举例说明农业上市公司的会计分录的编制:

例、某农业上市公司20xx年3月份发生以下经济业务:

3.1由上级主管部门投入资本金180,000元,存入银行。

借:银行存款180,000.00

贷:实收资本180,000.00

3.2企业以银行存款30,000元偿还银行短期借款。

借:短期借款30,000.00

贷:银行存款30,000.00

3.3企业开转账支票一张,购买拖拉机10台,每台价格50,000元。

借:固定资产-拖拉机500,000.00

贷:银行存款500,000.00

3.4企业开出转账支票一张金额20,000元,购买玉米种1,000千克,已经到货入库。

借:原材料--种子20,000.00

贷:银行存款20,000.00

3.5企业用现金1,500元,购买办公用品。

借:管理费用1,500.00

贷:库存现金1,500.00

3.6业出售玉米100吨,每吨销售价为2,000元,贷款尚未收到。

借:应收账款200,000.00

贷:产品销售收入200,000.00

3.7售玉米100吨的货款到账,已经得到银行收账通知。

借:银行存款200,000.00

贷:应收账款200,000.00

3.8化肥厂购买化肥5吨,每吨50,000元,价款250,000元,已入库,款项未付。

借:原村料-化肥250,000.00

贷:应付账款250,000.00

3.9业向银行借入期限为2个月借款50,000元,存入银行。

借:银行存款50,000.00

贷:短期借款50,000.00

3.10出转账支票,支付购买化肥款250,000.00元

借:应付账款250,000.00

贷:银行存款250,000.00

3.11购置生产设备的需要向银行借款35,100元。借款期限为两年。

借:银行存款35,100.00

贷:长期借款35,100.00

购入生产设备价款35,100元。

借:固定资产-生产设备35,100.00

贷:银行存款35,100.00

3.12某单位购入甲种水稻种子4,000千克,每千克8元;乙种水稻种子2,000千克,每千克4元;共计40,000元。甲乙水稻种子已验收入库,付给对方商业承兑汇票一张。

借:材料采购——甲水稻种32,000

——乙水稻种8,000.00

贷:应付票据40,000.00

3.13买水稻种子专利一项,购买价50,000元,用银行存款支付。

借:无形资产-专利50,000.00

贷:银行存款50,000.00

4.贷记账法在农业上市公司核算应用中应注意的事项

4.1农业上市公司与非上市企业不同,农业上市公司会计核算上必须采用借贷记账法,还要把进行会计信息公开披露。而非上市公司,也使用借贷记账法的,但是会计核算信息无须公开披露。

4.2必须清楚农业公司的账户设置,与工业企业、商业企业的账户设置是有相似之处和一定的区别。相似之处是农业上市公司与工业企业、商业企业的账户设置,国家财政部一般有规范性规定。区别在于农业上市公司账户,有其特殊性。如,固定资产规定标准,耕地、拖拉机都属固定资产范畴。

4.3农业上市大公司在组织机构上,还存在母公司和子公司。因此,母公司与子公司财务上具有关联性和统一性。子公司的财务管理要受母公司财务管理制度的约束。例如,中国粮食集团公司,在全国有很多家子公司,财务上要受总公司的节制。具体账户上子公司与母公司保持一致。子公司会计报表要按月度、季度、年度向总公司汇报。

4.4子公司的股票持有数量,要向母公司定期汇报,金额巨大关联交易一般需要母公司的批准或认可,特殊授权除外。

结论,借贷记账法是当今世界和我国企业普遍使用的记账方法。而我国农业上市公司使用借贷记账法是改革30多年来法律规定的必须使用记账方法。利于投资者、利害关系人对公司经营状况的了解,并具有经济业务量大,母子公司业务相连的特点,有其特殊性。借贷记账法有利于经济业务之间的核对。有利于外国公司投资本公司,也是借贷记账法明显优点。

参考文献:

[1]王荣堂主编,《世界近代史》,吉林人民出版社,1980年10月第一版,第21页,长春。

[2]李海波主编,《会计学原理-基础会计》,立信出版社,2000年1月第8版,第3页,上海

[3]丁元霖主编,《成本会计》,高等教育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作者简介:

民间借贷记账法篇2

周代政府会计核算采用入出账法,一直沿用到溥仪退位,做到3000多年一贯制。据说,国民政府采用借贷账法,新中国采用资金收付账法,后来也采用借贷账法。战国末期产生工商业民间交易,会计核算沿用入出账法;宋代改革入出为出入和收支账法,明末改出入和收支为收付账法,沿用到新中国建立。新中国企业会计核算先后采用借贷、增减账法,1992年又采用借贷账法;银行业采用借贷和中式收付账法。1993年7月,废除资金收付、增减、中式收付等账法,全国统一采用借贷账法。

本文分别对几种记账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然后作出相关结论。

一、政府会计核算的记账法

介绍入出、借贷、资金收付三种账法。

(一)入出账法

奴隶主需要核算财产名称和数量的旧管、新收、破用、见在,于是创造入出账法,用以核算财产名称的入出余。周代已经创造了文字、算术、书写载体,设置会计吏和账簿,表现为政府会计核算,直到清末,做到3000多年一贯制。政府会计吏设置入、出两类账簿,核算财产名称的入出,例如×年1月1日,入银10000两,用入银簿首先结转旧管银(假设)100万两,接着登记1日,入银10000两(暂时不用汉字数码),某府缴上年欠银。又如,1月1日,拨付治河款8000两,用出银簿登记×年1月1日,出银8000两,拨付治河款。假设1月1日报账:旧管100万两+新收10000两-开除8000两=见在1002000两①。再如核算虎皮、大米等等财产,分别设置入出两本账簿进行会计核算。

入出账法的入方=借方,出方=贷方,是单式借贷账法在中国的表现形式。

(二)借贷账法

1.初创“单式借贷账法”

图1(见《会计发展史纲》第392页)列示的是1211年的佛罗伦萨垂直型银行分类账簿,应是原始的单式借贷账法的标本。13世纪初,私人资本还很有限,所谓“银行”相当于中国的钱庄,业主既是财产所有者又是经营者,还是兼职会计员。早期银行必须具备贷主和借主两本分类账簿。除“安东·克洛”账户外,还列示了甲、乙、丙三个自然人存款账户,余额一律是贷方,说明这是“贷主分类账簿”。贷主分类账户核算贷主存入多少钱,便于计算应付贷主利息。银行业主还应当有一本出借资金的“借主分类账簿”。银行业主吸收了存款,加上资本金用于出借,便于计算应收借主利息,借主利息-贷主利息=毛利润。毛利润减实际支出的费用就是损益。

账簿的操作者是银行业主,他应当是借贷账法的发明者。佛罗伦萨银行业主处理转账交易:例如“公元1211年5月8日,乙客户委托丙客户运输胡椒,支付运费40杜卡特,委托银行代为转账”的经济事项,会计业务处理程序是:借记“乙客户”账户40杜卡特,贷记“丙客户”账户40杜卡特,是为复式借贷账法。又如,安东·克洛存款1000杜卡特。记账者仅需开设“安东·克洛”账户(不需要开设现金账户,因为现金放在商人的口袋里,可以说是“肉”烂在锅里),可以统一称为单式借贷账法。在单式与复式账法混用时代,可以称谓初创“单式借贷账法”。

2.借贷账法发展为复式借贷账法

经过283年发展,借贷账法在威尼斯城已经相当完善,卢卡·帕乔利总结操作经验撰写会计学教材《簿记论》②,为借贷账法开创会计学书面理论。《簿记论》说:借贷“这两个符号是根据威尼斯城的习惯使用而来的[p56]”,“一般总是应先说明借方或per,然后才紧接着说明a方或是贷方[p57]”。“你必须遵循习惯(p64)。”该书使用“习惯”一词达10多处[p52、54、55、56、57、61、64、67、92、98、105、108等],“习惯”二字仿佛是借贷记账法的全部理论。可以称谓“习惯论”,但未论述为什么必须先借后贷,理论显得苍白乏力。

3.西式借贷账法的创造者是商人,总结者是学者卢卡·帕乔利。此后,借贷账法传入大西洋沿岸国家,进而传入美国,逐步统治了世界会计学论坛。发展成为现代会计学。按照今天的说法,借贷账法的特点:①以“借”和“贷”二字表示记账符号;②对账户不要求固定分类;③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作为记账规律;④账户的借方与贷方保持平衡关系③。举例说明:

例1:企业收到财政部门投入的资金20000元,存入企业银行存款户。

借:银行存款20000

贷:实收资本20000

例2:企业将现金3000元存入企业银行存款户。

借:银行存款3000

贷:库存现金3000

例3:企业以银行存款偿还应付采购原材料的货款1200元,偿还其他应付款300元。

借:应付账款1200

其他应付款300

贷:银行存款1500

例4:企业开出商业承兑汇票面值6000元,以汇票抵付欠外单位其他款项。

借:其他应付款6000

贷:应付票据6000

举例不分类型,失之简单。

4.《损益表》上(左)方列示收入(负债类)项目,下(右)方列示成本和费用(资产类)项目;《资产负债表》左方列示资产项目,右方列示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项目。缺点是二者项目排列方向相反。

读者普遍反映,借贷账法晦涩难懂,加上《损益表》与《资产负债表》项目排列方向相反,使读者无法理解。

(三)资金收付账法

民间借贷记账法篇3

之前的三个月中,身处监管空白地带的p2p网贷公司,在重庆遭遇了一场整肃风暴。在重庆市市长黄奇帆指示下,重庆市金融办与市工商局、市公安局、央行重庆营管部、市银监局等相关部门成立了联合工作组,对重庆的p2p网贷公司进行摸底调查,结果不太乐观—包括宜信普惠重庆分公司在内的五家公司因为涉嫌非法集资等,被要求整改。

2013年7月1日,央行副行长刘士余主持召开“网络信贷专题座谈会”,条法司司长穆怀朋、条法司副司长刘向民、货币政策司副司长张翠微、金融稳定局副局长陶玲、支付司副司长樊爽文以及征信管理局局长王煜均出席会议,红岭创投和拍拍贷等9家p2p网贷平台获邀参与。

深圳市红岭创投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周世平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征信记录共享、平台监管、资金监管以及法律身份定位,是这次座谈会提的最多的关键词。”

进入2013年,p2p借贷机构迎来井喷式发展。上海盈灿投资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徐红伟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这个行业现在几乎是以平均每天两家的速度在增长。

第一财经新金融研究中心通过对可统计的p2p借贷机构数据分析后表示,p2p机构数量从2009年的9家增长到了2013年一季度132家。

海通证券报告指出,2012年p2p行业交易额600亿元左右;统计的21家p2p交易规模3年内增长81倍,借款人增加8倍;p2p机构数增长8倍。投资10万元以上占资金来源60%以上,目前以中端投资者为主。

与此同时,伴随的却是由监管空白引发的优易网、淘金贷等公司卷款跑路事件。2013年8月初,成立仅4个月的网赢天下发表公开信称“已全面停止所有网贷业务,仅负责对之前欠款的还款安排”。而在这短短4个月内网赢天下平台累计成交金额已经超过7.5亿元,待回收款项2亿余元,涉及1372名投资人。

这给p2p网贷行业的前景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

游走于“非法集资”悬崖边缘

“我最担心有部分p2p贷款平台脱离了网络平台便成为所谓的线下,脱离平台的操作功能之后,会演变成资金池,成为影子银行。”8月13日,央行副行长刘士余在“互联网金融-中国峰会2013”上表示。

中国小额信贷联盟秘书长白澄宇随后在自律公约书会上更是指出,部分p2p小额信贷从线上发展到线下,削弱了p2p的优势,导致交易成本上升,与民间借贷趋同。同时,脱离监管的融资性担保增加了p2p行业的系统性风险。

在重庆被查处的宜信普惠重庆分公司等五家公司正是犯了这样的一个“大忌”。

重庆监管部门的调查显示,五家中部分p2p公司宜信、汇中公司将其放款打包形成的债权“理财产品”,通过网络或门店形式直接向社会公众销售,募集的资金则直接进入其公司账户或其法定代表人的个人账户,账户余额高达1000万元以上,还存在公司账户接受个人汇款的情况。而p2p行业的底线正是借贷资金不能进入p2p公司账户,一旦突破,则变异为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的非法金融机构,甚至变成非法集资。

本刊报道过的优易网案件(详见《p2p网贷第一案侦破始末》)犯罪嫌疑人正是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而定罪。

2013年7月25日晚间,宜信通过官方微博声明称,目前目前宜信普惠重庆分公司各项工作正常进行,强调目前进行的服务均为“合法合规”,并未正面回应涉嫌非法集资的指控。

经营p2p网贷业务的红岭创投在2012年8月也过理财产品,认购对象以在红岭创投网贷平台的投资者为主。监管部门介入后,周世平将按原价回购全部理财产品。

“在资金管理上,央行给我们提出了好几个建议。一是让我们将经营资金和投资人的资金分开,做资金监管;二是把我们自有资金和展开的几块业务模块分开来。”周世平告诉本刊记者。

周世平具体解释,红岭创投网贷平台单独开账户,就是投资人进出的资金在一个单独的固定的账户,该账户是工行总行的特别账户,“账户专门是对私资金,一般的对公账户是打不到款的。不能随便开,是通过总行批准开的”。

据周世平对本刊透露,网赢天下将投资人资金吸收到自己平台上去,共吸收了2亿多元,然后用这些资金买了一栋烂尾楼,接着拿烂尾楼去银行拿贷款,结果没贷到,“搞得很被动,现在有好多投资人围着他在要钱”。

在资金清结算分离上,上海盈灿投资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徐红伟对本刊记者指出,可以让第三方支付平台真正担负起资金监管功能,在支付平台上设立一个独立账户,隔离网贷平台与投资人、借入者。不过这要双向收费,许多投资者不愿意支付管理费,平台也不愿意承担双向费用,推广速度缓慢。

上海信而富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王征宇也公开表示,现阶段推广资金清结算分离不大现实。清结算分离最大的难题在于谁出资,需要银行或第三方支付平台企业耗资改造系统,开放相应的接口,但银行和第三方支付企业目前没有动力,单一的p2p平台系统很难有这样庞大的资金,更难以协调p2p平台商、第三方支付企业和银行之间的利益关系。

周世平对本刊表示,有好几个平台宣称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监管,但没有哪一家执行了监管。执行监管这一块,“包括我们跟工行谈,它们也不愿意的”,因为资金监管没法律规章。

央行把脉

p2p网贷行业风险不仅来自网贷平台自身,还来自中国当下的政策法规。

按主营业务内容而言,p2p网络借贷平台属于民间借贷,从事的是金融业务,但这些平台并不具备金融中介机构所应有的金融许可证。创办p2p网贷平台,只需去工商局注册个营业执照就好。没有行业准入门槛,也无行业规章制度,导致这个行业鱼目混杂,资质良莠不齐。不少投资者受骗上当后,甚至无法找到负责监管的部门,维护权益异常艰难。

“由于网络信贷是新兴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央行和其他政府机构都处于观望和试探阶段,现在由谁监管、如何监管还正在讨论。但我们都希望能够有一个明确的监管机构。”拍拍贷Ceo张俊指出。

正在审理中的优易网案件就是典型。江苏如皋公安局经侦大队警官王鹏告诉本刊记者,这是他从业以来第一次碰到的网络贷款经济罪案,在如皋甚至整个江苏省都是首例,因此这起案件报到南通市银监局时,其相关领导也认为p2p网贷的管理界限还不太清晰。

本刊记者在2013年7月初曾致函并多次致电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新闻办,询问p2p网贷行业的监管事项,截至发稿时,还未得到答复。

周世平向本刊记者透露,央行主要是想了解网络借贷的业务开展情况、风险管控水平、市场主体对建立健全有关法规政策的意见和建议。

“征信记录共享、平台监管、资金监管以及法律身份定位,是这次座谈会提得最多的关键词。”周世平表示。

被央行征信系统排斥在外,一直是困扰网络信贷的“心头病”,会议上,p2p网贷企业表达了加入央行征信记录的希望。刘士余现场与征信管理局局长王煜作了讨论,表示研究讨论后将上报国务院审批。此外,央行还要求各网络信贷机构在此次调研会后提交相关资料,央行将形成调研报告,上报给国务院。

周世平和张俊在网络信贷准入制度、对接央行征信系统、禁止信用卡套现投资、明晰网络信贷业务边界和监管主体等方面提出了自己企业的意见。

“由于行业内部竞争的影响,不少网络信贷机构已经脱离网络信贷的原有定义,出现了一些不利于网贷平台本身抵御经营性风险和系统性风险的行为,给网络信贷行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不确定性。央行可以就此出台相关的法规和制度,明确网络信贷平台的业务模式和类型,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都应该划分出明确的监管边界。”张俊对本刊记者表示。

张俊还指出,考虑到金融行业的特殊性,网贷机构应当具备一定的风控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央行未来可以从资格审核、风险控制、行业执照等方面入手制定网络信贷行业准入制度。

周世平认为网络借贷运营方要主动禁止信用卡套现投资,鼓励用户以自有资金投资,并建议管理部门出台措施,对投资资金进行银行托管。他强烈要求征信数据共享,以防止借款人过度负债。

在由谁来监管上,律师严义明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认为,银监会是最合适的监管部门。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银行业三个字,说明银监会不光是管理银行金融业务,也要将非银行企业从事银行业务的行为监管起来。而p2p网贷行业明显是在做吸收存款和放贷的金融业务。”严义明解释。

法律空白待填补

优易网主要犯罪嫌疑人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定罪,给其他网贷企业也敲响了警钟。如果不为p2p网贷行业争取合法的法律身份,该行业会一直面临巨大的法律风险,对未来的长远发展埋下一颗定时炸弹。

网贷行业认为p2p网贷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一种网上借贷模式,本质上属于民间借贷。《中国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从法律上肯定了民间借贷行为的合法性,并从法律层面保护出借人收回借贷资金和利息的权利。

《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也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发起设立金融中介机构。

然而,不少p2p网贷平台却超出了合法的业务范围。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教授、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接受《新财经》专访时指出,按照目前法律允许的范围,合法的p2p应该专注做中介平台,是居间服务机构,只为放款人和借款人提供资金信息的对接服务,第一,不能接受出借人的资金打入个人账号、公司账号,不能介入交易;第二,不能为出借人的资金提供担保;第三,不能吸收出借人的钱自己去放贷。

本刊记者查询多个网贷平台投资流程,发现投资人或是直接通过线下充值到平台在银行的公司账户上,或是充值到平台在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公司账户上。

第三方支付平台并未起到资金中转监管的作用,仅仅是作为一个资金通道,钱打到平台在支付平台的账户上后,平台企业可以直接提现。第三方支付平台收取一定的“通道”费用。

民间借贷记账法篇4

(一)外币交易折算汇率的选择

无论统账制还是分账制,都将面临外币交易折算汇率的选择问题。只有折算汇率确定了,各类外币交易的核算工作才可以顺利完成。

中国人民银行每日仅公布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欧元、日元、港币、英镑的中间价。而商业银行每日发生的外币业务所涉及的币种一定会多于这些币种。所以,商业银行应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各种货币对美元折算率来套算人民币与外币之间的汇率,该汇率每月变动一次。但是,即使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折算率已涉及32个币种,但对于开展边贸业务的商业银行来讲,仍存在一些不能自由兑换的外币,如越南盾、缅甸元等,这些外币只能通过越南、缅甸等国央行公布的该国货币兑美元汇率,及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进行套算,计算出人民币兑这些货币的折算汇率。在进行商业银行电子化改造时,应全面了解本行所涉及的外币业务,并随着外币业务的发展,及时完善汇率生成及机制,为外币业务的日常核算奠定基础。

此外,外币业务的交易日与记账日往往不在同一天。所谓交易日,即进行外币业务交易的日期:记账日是指该外币交易真正记入账册的日期。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下,不同交易采用的记账日原则有所区别,如即期外汇交易,一般采用交易日记账;而拆借等资金业务则采用交割日记账。为了统一外币交易的记账汇率,应统一选择记账日汇率,将外币交易折算为人民币记账。

(二)统账制下外币交易的核算

1.在交易日对外币交易进行初始确认,将外币金额按交易日即期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入账。

统账制下,在外币业务的交易日不须区分货币性项目和非货币性项目,全部按照即期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其中,对于货币性项目应单独记录原币金额,以满足外币资金管理及资产负债表日计算汇兑损益的需要。

所谓货币性项目是指企业持有的货币和将以固定或可确定金额的货币收取的资产或者偿付的负债3。货币性项目分为货币性资产和货币性负债,商业银行的货币性资产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含存放央行或同业)、应收账款、应收票据、拆放、贷款和贴现资产、债券投资等;货币性负债主要包括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短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等。

非货币性项目是指货币性项目以外的项目4,非货币性项目可分为按公允价值计量的非货币性项目和按历史成本计量的非货币性项目。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非货币性项目包括:基金投资、股权投资、委托资产管理等;以历史成本计量的非货币性项目包括: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无市价且非重大影响的股权投资等。

2.资产负债表日对外币交易余额的会计处理。

资产负债表日,应当分别外币货币性项目和外币非货币项目进行处理。

(1)货币性项目的处理

资产负债表日,应将外币货币性项目因汇率波动形成的汇兑差额作为当期财务费用处理,同时调增或调减外币货币性项目的记账本位币余额。

(2)非货币性项目的处理

对于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非货币性项目,如果期末公允价值以外币反映,应当先将该外币按公允价值确定日的即期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再与账面记账本位币金额进行比较,其差额作为当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对于以历史成本计量的非货币性项目,在交易日已按当日即期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在资产负债表日不必再调整记账本位币金额,不会产生汇兑损益。

(三)在分账制下外币交易的核算

在分账制下,为保持不同币种借贷方金额合计相等,需要设置“货币兑换”科目,其使用方法与目前在商业银行使用的“外汇买卖”科目类似,在账务系统中起着联系和平衡的特殊作用。在实务中,分账制有两种不同的处理方法。

1.通过“货币兑换”科目核算货币性和以历史成本计量的非货币性项目(含损益)间的交易。

(1)在交易日对外币交易进行初始确认时,须区分交易情况选择是否使用“货币兑换”科目。

如交易同时涉及货币性和以历史成本计量的非货币性项目的,按外币金额记入核算外币货币性项目的科目,同时记入外币的货币兑换科目;按交易记账日的即期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记入核算人民币以历史成本计量的非货币性项目的科目,同时记入人民币的货币兑换科目。例如:某银行采用分账制进行外币交易核算,记账本位币为人民币,2007年某日收到货币投资1,000,000美元,记账日即期汇率为1美元=7.5元人民币。该交易的会计分录为:

借:美元—存放同业

1,000,000

贷:美元—货币兑换1,000,000

借:人民币—货币兑换7,500,000

贷:人民币—实收资本7,500,000

如交易只涉及一种货币的货币性项目,或同时涉及货币性项目和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非货币性项目,则不须通过“货币兑换”科目,直接将外币金额记入相关外币科目。例如:某银行拆借境外某银行短期资金1,000,000美元,其会计分录为;

借:美元—拆放境外同业1,000,000

贷:美元—存放同业1,000,000

如交易涉及两种外币的货币性项目,需要通过相关外币的“货币兑换”科目核算。例如:某日银行买入1,500,000美元,卖出1,000,000欧元,该交易的会计分录为:

借:美元—存放同业1,500,000

贷:美元—货币兑换1,500,000

借:欧元—货币兑换1,000,000

贷:欧元—存放同业1,000,000

(2)资产负债表日,应将各外币“货币兑换”科目余额按年终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借贷轧差后的金额同记账本位币“货币兑换”科目余额进行比较,具体汇兑损益核算如下:

当记账本位币货币兑换科目借方余额>各币种折算轧差的贷方金额,或记账本位币货币兑换科目贷方余额<各币种折算轧差的借方金额时,为汇兑损失,调整记账本位币货币兑换科目余额的同时,应借记汇兑损益科目;

当记账本位币货币兑换科目借方余额<各币种折算轧差的贷方金额,或记账本位币货币兑换科目贷方余额>各币种折算轧差的借方金额时,为汇兑收益,调整记账本位币货币兑换科目余额的同时,应贷记汇兑损益科目。

资产负债表日,因外币报表中除货币兑换科目外,只包括货币性项目和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非货币性项目,而这些项目均应按年终决算牌价折算为记账本位币,不产生汇兑损益。

2.不通过“货币兑换”科目核算货币性和非货币性项目间的交易。

(1)在交易日对外币交易进行初始确认时,只有涉及两个币种的外汇交易须通过“货币兑换”科目,其余外币交易均通过原币分别记入相关科目,在日常核算时不区分货币性和非货币性项目。

(2)资产负债表日,应将各外币“货币兑换”科目余额按年终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借贷轧差后的金额同记账本位币“货币兑换”科目余额进行比较,汇兑损益的计算同分账制下的第一种处理办法一致。

在这种处理办法下,因资产负债表日的外币报表中除货币性项目及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非货币性项目外,亦包括以历史成本计量的非货币性项目,所以需要分项目计算资产负债表日的记账本位币金额及汇兑损益。

二、外币交易核算制度选择及交易处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外币交易核算制度选择

外汇统账制的记账方法较为简单,只需设立一个币种的账簿,且核算方法易于理解,计算出的汇兑损益较为准确,但是采用统账制就不能在会计科目中直观反映出各币种的资金增减变动及结存情况,在资金管理尚不能完全脱离账务数据的情况下,该方法不能满足外汇资金调拨、运用与管理的需要。

相对于外汇统账制,外汇分账制的记账方法虽然较为繁复,但可以具体、全面地反映出各种外汇资金的增减变化及余缺情况,便于外汇头寸调拨和外汇风险管理。此外,该方法不但被国内外大多数的商业银行所采用,被广大的商业银行外汇会计从业人员所熟悉和掌握,而且国内商业银行的外汇业务处理系统及会计核算系统、管理系统都是在分账制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开发的。所以,在现阶段沿用分账制进行商业银行外币交易核算是较为现实的选择。

采用分账制对外币交易进行日常核算有两种方法可供选择,为了更好地规避分账制在日常核算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考虑对业务处理及核算系统改造的影响,认为选择使用上文提到的第一种处理方法,即通过“货币兑换”科目核算货币性和以历史成本计量的非货币性项目间的交易是最为简便易行的处理办法。

选择这种处理方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汇兑损益的计算沿用商业银行一直采用的外汇买卖损益计算方法,无论从会计人员培训,还是系统改造,相对于其他方法都更容易被接受;

第二,能够准确地反映风险敞口,在“货币兑换”科目中,不但反映了外汇交易形成的交易敞口,而且反映了以历史成本计量的非货币性项目形成的风险敞口,如以外币购买固定资产、外币期间损益等,这些非货币性项目形成的敞口在日常管理中应尽早平盘,以降低商业银行承担的汇率风险。

(二)外币交易处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选择了外币交易的会计核算制度后,还应在核算制度的基础上明确各类外汇业务的处理方式,确定系统改造方向,找到顺利实施外币折算准则最有效的方法。

1.在采用了通过“货币兑换”科目核算货币性和以历史成本计量的非货币性项目间的外汇交易核算方法以后,对目前商业银行的外币业务核算影响最大的是对外币损益的核算。目前,外币交易形成的期间损益全部以原币反映,年终时按决算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即外币交易利润在会计期间随汇率的变动而不断变化,由外币利润形成的汇率风险无人问津。因此,在“货币兑换”科目下,应单设“损益敞口”账户,单独反映外币损益形成的敞口。例如:某商业银行拆出的100万美元到期,到期收到拆借利息10万美元,记账日即期汇率为1美元=7.5元人民币,该交易到期的会计分录为:

借:美元—存放同业1,100,000

贷:美元—拆放同业1,000,000

贷:美元—货币兑换—外币损益100,000

借:人民币—货币兑换—外币损益750,000

贷:人民币—拆放利息收入750,000

在货币兑换科目下设置“损益敞口”账户的原因还在于有效地归集各外币损益金额,为年终利润结汇提供数据。

2.此外,在货币兑换科目下还应单独设置“交易敞口”及“其他敞口”。其中,交易敞口账户用于归集外汇交易形成的敞口,该敞口金额应同前台外汇交易系统归集的敞口进行核对,以保证各类外汇交易的核算准确。“其他敞口”用于归集购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外币资本金等以历史成本计量的非货币性项目形成的敞口,便于管理人员掌握各类风险敞口情况,及时平盘,降低风险。

3.资产负债表日,将可以产生外币汇总的资产负债表,亦可以通过“货币兑换—外币损益”账户的期末外币金额了解外币交易盈利情况。同时,资产负债表日不再产生外币利润表,简化了报表折算工作。

可见,采用上述分账制方法处理商业银行的外汇业务,不但可以满足管理及核算的需要,规避了因新准则的实施给商业银行原有分账制核算带来的困扰,而且对原有系统的改造幅度较小,有利于推进外汇业务处理系统及核算系统的改造,是商业银行全面实施新企业会计准则的一个良好选择。

【参考文献】

1.《企业会计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2月第1版第80-82页。

2.《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11月第1版第49—50页。

3.《企业会计准则讲解》,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人民出版社,2007年4月第1版第273页。

4.《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第56页。

民间借贷记账法篇5

探讨。

关键词:t型账户;利润分配;会计处理

一、“t型账户”的特点

“t型账户”是账户的简单格式,因其与大写字母“t”形似而得名,亦可称作“丁”字型账户。“t型账户”的样式如图所示:有账户名称、借贷方向、记录增加或减少的金额。账户增加(或减少)究竟是记入“借”还是“贷”则取决于账户的性质,一般来说,资产类账户、费用类账户增加记“借方”,减少记“贷方”;而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收入类账户增加记“贷方”,减少记“借方”。

图1

“t型账户”由于能直观、连续地反映经济业务,同时又克服了实际账户复杂、繁琐的缺点,在会计处理中有着广泛地运用:“坏账准备”的提取与冲销、“固定资产清理”的核算与结转、“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的确认与转销、“利润分配”的会计处理……鉴于“利润分配”会计处理的复杂性和抽象性,如何巧用“t型账户”解析“利润分配”成为本文探讨的核心。

二、“利润分配”的一般会计处理

利润分配是企业将净利润(本年的净利润加上以前年度累积的未分配利润,或者减去以前年度发生的尚未弥补的亏损)按国家规定和企业决议,对各利益人进行分配的过程。利润分配一般按下列步骤进行:(1)提取法定盈余公积;(2)提取法定公益金;(3)应付优先股股利;(4)提取任意盈余公积;(5)应付普通股股利;(6)转作资本的普通股股利。企业按规定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应借记“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贷记“盈余公积”;向投资者分配利润,应借记“利润分配-应付股利”,贷记“应付股利”;年终,企业应将除“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之外的“利润分配”其他各明细账户的余额全部结转至“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从而确定“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的余额。

“利润分配”一般会计处理举例:

远洋公司2015年实现净利润1,000,000元(假定以前年度累积的未分配利润为0),按规定提取税后利润的10%为法定盈余公积,按税后利润的30%向投资者分配股利。

(一)结转本年利润

借:本年利润1,000,0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000,000

(二)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分配股利

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100,000

―应付股利300,000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100,000

―应付股利300,000

(三)结转“利润分配”各明细账户至“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400,000

贷: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100,000

―应付股利300,000

(四)计算“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的年末余额

1,000,000(贷方)C400,000(借方)=600,000元(贷方)

所以,远洋公司当年未分配利润为600,000元。

三、巧用“t型账户”“解析“利润分配”的会计处理

上述远洋公司“利润分配”的会计处理可用“t型账户”解析如下:

(一)结转本年利润(见图2)

将“本年利润”余额1,000,000结转至“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借记“本年利润”1,000,000;贷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000,000。

(二)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分配股利(见图3)

提取法定盈余公积100,000和分配股利300,000,借记“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100,000;借记“利润分配-应付股利”300,000;贷记“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100,000;贷记“应付股利”300,000。

(三)结转“利润分配”各明细账户至“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见图4)

年终,将“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余额100,000和“利润分配-应付股利”余额300,000结转至“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借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400,000;贷记“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100,000;贷记“利润分配-应付股利”300,000。

(四)计算“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的年末余额

图5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的年末余额:

1,000,000(贷方)―400,000(借方)=600,000元(贷方)。所以,远洋公司当年未分配利润为600,000元。

四、用“t型账户””解析“利润分配”等会计处理的两点思考

(一)“t型账户”能直观、连续地反映各账户之间的勾稽关系,有利于加深对“利润分配”的理解,把抽象的会计处理形象化。

“利润分配”的全过程可用“t型账户”表示如下:(见图6)

“利润分配”第(1)步:将“本年利润”余额1,000,000结转至“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借记“本年利润”1,000,000、贷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000,000;“利润分配”第(2)步:提取法定盈余公积100,000和分配股利300,000,借记“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100,000、借记“利润分配-应付股利”300,000、贷记“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100,000、贷记“应付股利”300,000;“利润分配”第(3)步:将“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余额100,000和“利润分配-应付股利”余额300,000结转至“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借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400,000、贷记“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100,000、贷记“利润分配-应付股利”300,000;“利润分配”第(4)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的年终余额为1,000,000(贷方)―400,000(借方)=600,000元(贷方)。

(二)“t型账户”克服了实际账户复杂繁琐、难以比较账户间对应关系的缺点,但实际账户较“t型账户”,项目更全面,内容更具体,能更完整地反映经济业务。

实际会计工作中,账簿按用途分有分类账(包括总账、明细账),序时账(包括库存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备查账(包括辅助账、卡片等);账簿按格式分有三栏式、多栏式、数量金额式;账簿按外形分有订本式、活页式、卡片式。实际账簿包含的项目较多,内容更为具体,以总分类账为例,包括:1、封面。用来标明账簿名称;2、扉页。列明科目索引;3、账页。记录经济业务事项,包括科目名称、日期、凭证类别和号数、摘要、对应科目、借方发生额、贷方发生额、借贷方向、余额等。(见图7)

因而,在会计处理中要将“t型账户”与实际账户结合起来,从而既直观、连续地反映各账户间的对应关系,又全面、具体、完整地记录经济业务的发生。

除“利润分配”之外,“t型账户”在“坏账准备”、“固定资产清理”、“持有至到期投资”、“应付债券”、企业所得说的核算、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等会计处理中都有广泛地运用。如何巧用、活用“t型账户”解析更多的会计处理,是会计工作者进一步探讨的方向。

参考文献:

民间借贷记账法篇6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为了规范土地储备资金的会计核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土地储备资金财务管理暂行办法》(财综[2007117号)以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我部制定了《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办法(试行)》,现予印发,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反馈我部。

二00八年八月十九日

附件: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土地储备资金的会计核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土地储备资金财务管理暂行办法》(财综[2007117号)以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土地储备机构管理的土地储备资金。

本办法所称土地储备资金是指土地储备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征收、收购、优先购买、收回土地以及对其进行前期开发等所使用的资金。

土地储备机构在持有储备土地期间临时利用土地取得的应上缴国库的零星收入,不在本办法规范范围内。

第三条 土地储备资金应当作为独立的会计主体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土地储备资金应当独立于土地储备机构的固有财产及其管理的其他财产,实行分账核算。

第四条 土地储备资金的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季度和月份。会计年度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季度、月份的起讫日期亦采用公历日期。

第五条 土地储备资金的会计核算主要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对土地储备项目应进行成本-核算。

第六条 土地储备资金的会计记账采用借贷记账法。

第七条 土地储备资金的会计核算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土地储备资金的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土地储备资金的收支情况和土地储备项目的成本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二)土地储备资金的会计核算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三)土地储备资金的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第八条 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机构设置、会计人员配备、内部会计监督与控制以及相关会计基础工作等,应当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财会字[1996119号)、《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财会字[1998]32号)及内部控制规范等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制度。

第九条 本办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负责解释,需要变更时,由财政部修订。

第十条 本办法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二章 会计科目及使用说明

第十一条 土地储备机构应当根据本办法的规定设置和使用会计科目、编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对土地储备资金进行会计核算。

在不违反本办法的前提下,土地储备机构可以根据核算和管理工作需要对明细科目的设置作必要的补充。

第十二条 会计科目名称和编号

序号 编号 名称

一、资产类

11001库存现金

21002银行存款

31003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41004财政应返还额度

51005应收利息

61006预付工程款

71007其他应收款

81101收储项目

91102待摊支出

二、负债类

102001短期借款

112002应付利息

122003应付工程款

132004应交税费

142005其他应付款

152101长期借款

三、净资产类

163001土地储备资金

四、收入类

174001财政拨款收入

184002其他收入

五、支出类

195001交付项目支出

第十三条 会计科目使用说明

第1001号科目库存现金

一、本科目核算土地储备资金的库存现金。

二、现金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

(一)收到现金时,借记本科目,贷记有关科目。

(二)支付现金时,借记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

三、本科目应设置“现金日记账”,由出纳人员根据收、付款凭证,按照业务发生顺序,逐笔登记,每日终了,应计算当日的现金收入合计数、现金支出合计数和结余数,并将结余数与实际库存数进行核对,做到账款相符。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土地储备资金的库存现金数额。

第1002号科目 银行存款

一、本科目核算土地储备资金的银行存款。

二、土地储备机构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支付结算办法的规定,办理土地储备资金银行存款收支结算。

三、银行存款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

(一)收到财政部门拨入的土地储备资金时,借记本科目,贷记“财政拨款收入”科目。

(二)从银行提取现金时,借记“库存现金”科目,贷记本科目。

(三)收到的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借记本科目,贷记“应收利息”、“其他收入”等科目。

(四)支付银行存款时,借记“收储项目”、“预付工程款”、“应付利息”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四、土地储备机构应设置“银行存款日记账”,由出纳人员根据收付款凭证,按照业务发生的顺序逐笔登记,并结出账面余额。“银行存款日记账”应定期与“银行对账单”核对,至少每月核对一次。月份终了,土地储备机构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余额如有差额,应当逐笔查明原因进行处理,并应按月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调节相符。

五、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土地储备资金的银行存款数额。

1003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一、本科目核算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土地储备机构根据财政部门批复的土地储备资金用款计划收到的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不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不设置本科目。

二、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

(一)在财政授权支付方式下,收到银行转来的“授权支付到账通知书”时,根据通知书所列数额,借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贷记“财政拨款收入”科目。发生实际支出时,借记“收储项目”、“待摊支出”等科目,贷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

(二)从零余额账户提取现金时,借记“库存现金”科目,贷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

(三)年度终了,依据银行提供的对账单作注销额度的相关账务处理,借记“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科目,贷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如果土地储备资金本年度财政授权支付预算指标数大于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下达数,借记“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科目,贷记“财政拨款收入”科目。

下年初,依据银行提供的额度恢复到账通知书作相关恢复额度的账务处理,借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贷记“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科目。如果下年度收到财政部门批复的上年末未下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借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贷记“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科目。

三、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尚未支用的土地储备资金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本科目年末应无余额。

1004财政应返还额度

一、本科目核算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土地储备资金年终应收财政下年度返还的资金额度。

不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不设置本科目。

二、本科目应设置“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等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三、财政应返还额度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

(一)财政直接支付年终结余资金的账务处理。

年度终了,根据本年度财政直接支付预算指标数与当年财政直接支付实际支出数的差额,借记本科目(财政直接支付),贷记“财政拨款收入”科目。

下年度恢复财政直接支付额度后,发生实际支出时,借记“收储项目”、“待摊支出”等科目,贷记本科目(财政直接支付)。

(二)财政授权支付年终结余资金的账务处理。

年度终了,依据银行提供的对账单注销额度,具体账务处理参见“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下年初依据银行提供的额度恢复到账通知书恢复额度,具体账务处理参见“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应收财政下年度返还的土地储备资金额度。

第1005号科目应收利息

一、本科目核算土地储备资金银行存款发生的应收利息。

二、土地储备机构应当按期计算确定土地储备资金银行存款应收利息。期末,按照计算确定的应收利息,借记本科目,贷记“其他收入”科目。实际收到利息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

应收利息金额不大的,也可于实际收到利息时确认相关的利息收入。收到利息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其他收入”科目。

三、本科目期末余额,反映土地储备资金银行存款应收未收的利息。

第1006号预付工程款

一、本科目核算土地储备机构为土地储备项目预付给有关施工、设计、监理等单位的工程款项。

二、本科目应按施工单位进行明细核算。

三、预付工程款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

(一)土地储备项目发生预付工程款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等科目。

(二)办理土地储备项目工程款结算时,按照实际发生的项目支出,借记“收储项目”等科目,按照可抵扣的预付工程款,贷记本科目,按照应付未付的工程款项,贷记“应付工程款”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为土地储备项目预付的工程款项。

第1007号科目其他应收款

一、本科目核算除应收利息、预付工程款外为土地储备项目发生的其他各种应收及暂付款项。

二、本科目应按单位和个人进行明细核算。

三、其他应收款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

(一)为土地储备项目发生其他各种应收、暂付款项时,借记本科目,贷记有关科目。

(二)收回其他应收、暂付款项时,借记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为土地储备项目发生的其他各种应收及暂付款项的余额。

第1101号科目收储项目

一、本科目核算土地储备机构发生的可直接归属于土地储备项目的实际成本。

二、本科目应当按照土地储备项目设置明细账,并在土地储备项目下设置“征地和拆迁补偿支出”、“土地开发支出”、“其他直接支出”、“待摊支出转入”、“交付成本”等明细科目进行二级明细核算。

(一)“征地和拆迁补偿支出”明细科目,核算征收、收购、优先购买或收回土地需要支付的土地价款或征地和拆迁补偿费用,包括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拆迁补偿费,以及依法需要支付的与征收、收购、优先购买或收回土地有关的其他费用。在征地过程中对被征地农民采用社会保障安置的,所发生的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支出也在本明细科目核算。对于所发生的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支出,应在本明细科目下单独设置“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支出”三级明细科目进行核算。

(二)“土地开发支出”明细科目,核算征收、收购、优先购买或收回土地后进行必要的前期土地开发费用,包括前期土地开发性支出以及按照财政部门规定与前期土地开发相关的费用等,含因出让土地涉及的需要进行相关道路。供水、供电、供气、排水、通讯、照明、绿化、土地平整等基础设施建设支出。

(三)“其他直接支出”明细科目,核算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准的可直接归属于土地储备项目成本的其他支出。

(四)“待摊支出转入”明细科目,核算分摊计入土地储备项目成本的待摊支出。

(五)“交付成本”明细科目,核算本期已交付项目的成本。

三、本科目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

(一)为土地储备项目发生各项支出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等科目;采用财政直接支付方式的,借记本科目,贷记“财政拨款收入”科目。

(二)对出包工程,土地储备机构应定期与施工单位进行工程结算。办理结算时,按照实际发生的项目支出,借记本科目,按照可抵扣的预付工程款,贷记“预付工程款”科目,按照应付未付的工程款项,贷记“应付工程款”科目。

(三)结转待摊支出时,借记本科目(待摊支出转入),贷记“待摊支出”科目。

(四)单个收储项目完成收储后交付的,应按照该项目归集的成本进行结转,按照本科目“征地和拆迁补偿支出”、“土地开发支出”、“其他直接支出”、“待摊支出转入”各明细科目的借方余额合计,借记本科目(交付成本),按照本科目“征地和拆迁补偿支出”、“土地开发支出”、“其他直接支出”、“待摊支出转入”各明细科目的借方余额,贷记本科目(征地和拆迁补偿支出、土地开发支出、其他直接支出、待摊支出转入);同时,将该项目成本结转入“交付项目支出”科目,借记“交付项目支出”科目,贷记本科目(交付成本)。

单个收储项目未全部完成收储、部分先交付的,应按合理的方法计算确定交付部分的成本并进行结转。计算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单个收储项目部分交付时,按照计算确定的交付部分的成本,借记本科目(交付成本),贷记本科目(征地和拆迁补偿支出、土地开发支出、其他直接支出、待摊支出转入);同时,将交付部分的成本结转入“交付项目支出”科目,借记“交付项目支出”科目,贷记本科目(交付成本)。待该收储项目最后未交付部分完成收储后交付时,按照最后交付部分的成本,借记本科目(交付成本),贷记本科目(征地和拆迁补偿支出、土地开发支出、其他直接支出、待摊支出转入);同时,将最后交付部分的成本结转入“交付项目支出”科目,借记“交付项目支出”科目,贷记本科目(交付成本)。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尚未交付的土地储备项目累计发生的收储成本。

第1102号科目待摊支出

一、本科目核算为多个收储项目共同发生的、按照规定应当分摊计入项目成本的各项费用支出,如借款利息支出、金融机构手续费、可行性研究费、勘探设计费、储备保管费、评估费、临时用水用电费、临时设施支出等。

可直接计入单个收储项目的支出,在“收储项目”科目核算,不通过本科目核算。

二、本科目应当按照待摊支出的内容进行明细核算。

三、待摊支出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

(一)为土地储备项目借款发生的利息支出,借记本科目、“收储项目”等科目,贷记“应付利息”、“银行存款”等科目。

(二)发生其他待摊支出时,借记本科目,贷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等科目;采用财政直接支付方式的,借记本科目,贷记“财政拨款收入”科目。

(三)土地储备机构应按合理的方法(如按照各项目概预算占所有项目概预算总额的比例)将发生的待摊支出分摊计入有关项目成本,分摊时,借记“收储项目(待摊支出转入)”科目,贷记本科目。待摊支出的分配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四、本科目月末借方余额,反映为多个土地储备项目共同发生的尚未分摊的待摊支出。年末,待摊支出应分配完毕,本科目应无余额。

第2001号科目短期借款

一、本科目核算土地储备机构为土地储备项目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等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下(含一年)的各种借款。

二、本科目应按贷款人进行明细核算。

三、短期借款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

(一)为土地储备项目借人的各种短期借款,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

(二)短期借款应付的利息,借记“待摊支出”、“收储项目”等科目,贷记“应付利息”、“银行存款”等科目。

(三)归还借款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为土地储备项目借入的尚未偿还的短期借款本金。

第2002号科目应付利息

一、本科目核算土地储备机构为土地储备项目借款而发生的应付利息。

二、土地储备机构应当按期计算确定为土地储备项目借款而发生的应付利息。期末,按照计算确定的应付利息,借记“待摊支出”、“收储项目”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实际支付利息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应付利息金额不大的,也可于实际支付利息时确认相关的利息成本。支付利息时,借记“待摊支出”、“收储项目”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三、本科目期末余额,反映为土地储备项目借款应付未付的利息。

第2003号科目应付工程款

一、本科目核算土地储备机构为土地储备项目应付给有与关施工、设计、监理等单位的工程款项。

二、本科目应按施工单位进行明细核算。

三、应付工程款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

(一)办理土地储备项目工程款结算时,按照实际发生的项目支出,借记“收储项目”等科目,按可抵扣的预付工程款,贷记“预付工程款”科目,按照应付未付的工程款项,贷记本科目。

(二)支付应付工程款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为土地储备项目应付未付的工程款项。

第2004号科目应交税费

一、本科目核算按税法等规定计算的为土地储备项目应交纳的各种税费。

二、本科目按应交的税费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三、应交税费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

(一)按规定计算的为土地储备项目应交的各种税费,借记“收储项目”科目,贷记本科目。涉及多个土地储备项目的,可通过“待摊支出”科目进行归集,然后按合理的方法进行分摊。

(二)实际交纳各项税费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土地储备项目应交未交的税费金额。

第2005号科目其他应付款

一、本科目核算除应付利息、应付工程款、应交税费外为土地储备项目发生的其他各种应付、暂存款项。

二、本科目应按单位和个人进行明细核算。

三、其他应付款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

(一)为土地储备项目发生其他各种应付、暂存款项时,借记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

(二)实际支付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为土地储备项目发生的其他各种应付及暂存款项的余额。

第2101号科目长期借款

一、本科目核算土地储备机构为土地储备项目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等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的各种借款。

二、本科目应按贷款人进行明细核算。

三、长期借款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

(一)为土地储备项目借人的各种长期借款,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

(二)长期借款应付的利息,借记“收储项目”、“待摊支出”等科目,贷记“应付利息”、“银行存款”等科目。

(三)归还借款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为土地储备项目借入的尚未偿还的长期借款本金。

第3001号科目土地储备资金

一、本科目核算土地储备资金各项收入与交付项目支出的差额。

二、期末,将各收入科目贷方余额转入本科目,借记“财政拨款收入”、“其他收入”科目,贷记本科目。将“交付项目支出”科目借方余额转人本科目,、借记本科目,贷记“交付项目支出”科目。

三、本科目期末余额,反映土地储备资金各项收入与交付项目支出的累计差额。

第4001号科目财政拨款收入

一、本科目核算当期财政部门拨付的土地储备资金。

二、本科目应设置“国有土地出让收入中安排的拨款”和“国有土地收益基金中安排的拨款”等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三、财政拨款收入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

(一)土地储备机构收到财政部门拨付的土地储备资金时,借记“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等科目,贷记本科目。采用财政直接支付的方式支付收储支出时,借记“收储项目”、“待摊支出”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二)期末,将本科目贷方余额转入“土地储备资金”科目,借记本科目,贷记“土地储备资金”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结转后无余额。

第4002号科目其他收入

一、本科目核算土地储备项目除财政拨款外的其他收入,如利息收入。

二、其他收入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

(一)取得的其他收入,借记“银行存款”、“应收利息”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二)期末,将本科目贷方余额转入“土地储备资金”科目,借记本科目,贷记“土地储备资金”科目。

三、本科目期末结转后无余额。

第5001号科目交付项目支出

一、本科目核算本期已交付的土地储备项目的实际支出。

二、交付项目支出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

(一)项目全部或部分交付时,借记本科目,贷记“收储项目(交付成本)”科目。

(二)期末,将本科目借方余额转入“土地储备资金”科目,借记“土地储备资金”科目,贷记本科目。

三、本科目期末结转后无余额。

第三章 财务报表及编制说明

第十四条 土地储备机构应当根据本办法的规定编制土地储备资金财务报表。

第十五条 土地储备资金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支表、项目支出明细表及附注。

资产负债表、收支表、项目支出明细表按照本办法第十七条至第二十条的规定编报。

附注是对在资产负债表、收支表、项目支出明细表中列示项目的文字描述或明细资料,以及对未能在这些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等。附注可由土地储备机构根据需要自行编制。

第十六条 土地储备资金财务报表应当至少按照月份和年度编制,做到数字真实、计算准确、手续完备、内容完整、编报及时。

第十七条 财务报表格式(略)

第十八条 资产负债表编制说明

(一)本表反映月末、年末等会计期间终了时土地储备资金全部资产、负债以及净资产的构成情况。

(二)本表“年初数”栏各项数字,应根据上年末本表“期末数”所列数字填列。

(三)本表各项目的内容和填列方法:

1.“货币资金”项目,反映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货币资金的期末合计余额,本项目应根据“库存现金”、“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期末余额加总填列。

2.“财政应返还额度”项目,反映期末财政应返还额度的余额。本项目应根据“财政应返还额度”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3.“应收利息”项目,反映土地储备资金银行存款应收未收的利息。本项目应根据“应收利息”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4.“预付工程款”项目,反映为土地储备项目预付的工程款项。本项目应根据“预付工程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5.“其他应收款”项目,反映除应收利息、预付工程款外为土地储备项目发生的其他各种应收及暂付款项。本项目应根据“其他应收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6.“收储项目”项目,反映尚未交付的土地储备项目累计发生的收储成本。本项目应根据“收储项目”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7.“待摊支出”项目,反映为多个土地储备项目共同发生的尚未分摊的待摊支出。本项目根据“待摊支出”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编制年度资产负债表时,本项目应填“0”。

8.“短期借款”项目,反映为土地储备项目借入的尚未偿还的短期借款本金。本项目应根据“短期借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9.“应付利息”项目,反映为土地储备项目借款应付未付的利息。本项目应根据“应付利息”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10.“应付工程款”项目,反映土地储备项目应付未付的工程款项。本项目应根据“应付工程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11.“应交税费”项目,反映土地储备项目尚未交纳的税费。本项目应根据“应交税费”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12.“其他应付款”项目,反映除应付利息、应付工程款、应交税费外为土地储备项目发生的其他各种应付及暂存款项。本项目应根据“其他应付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13.“长期借款”项目,反映为土地储备项目借入的尚未偿还的长期借款本金。本项目应根据“长期借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14.“土地储备资金”项目,反映土地储备资金各项收入与交付项目支出的累计差额。本项目应根据“土地储备资金”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第十九条 收支表编制说明

(一)本表反映土地储备资金在月份、年度等会计期间内的收入和费用情况。

(二)本表“本月数”栏反映各项目的本月实际发生数,在编报年度财务报表时,将“本月、数”栏改成“上年累计数”栏,填列上年全年累计实际发生数。

本表“本年累计数”栏反映各项目自年初起至本月末止的累计实际发生数。

(三)本表中“本月数”栏各项目的内容及填列方法:

1.“土地储备资金收入”项目,反映当期土地储备资金收入总额。本项目应根据本表“财政拨款收入”和“其他收入”项目金额加总计算填列。

2.“财政拨款收入”项目,反映当期财政部门拨付的土地储备资金。、本项目应根据“财政拨款收入”科目贷方发生额填列。“国有土地出让收入中安排的拨款”、“国有土地收益基金中安排的拨款”项目分别根据“财政拨款收入”科目所属明细科目贷方发生额填列。

3.“其他收入”项目,反映当期除财政拨款外的其他收入,如利息收入。本项目应根据“其他收入”科目贷方发生额填列。

4.“交付项目支出”项目,反映本期已交付的土地储备项目的实际支出。本项目应根据“交付项目支出”科目借方发生额填列。

第二十条 项目支出明细表编制说明

(一)本表反映收储项目以前年度的累计支出和本年自年初至本月末止累计实际发生的支出,包括本年尚未交付的收储项目和本年度收储完毕并交付的项目。不含以前年度已交付的项目。

(二)本表中“以前年度累计支出”栏,反映土地储备项目本年之前累计发生的支出。一各具体栏目的内容及填列方法如下:

1.“小计”(1栏),反映土地储备项目以前年度累计发生的各类支出小计,根据第2栏至第5栏的数字加总填列。

2.“征地和拆迁补偿支出”(2栏),反映土地储备项目以前年度累计发生的征地和拆迁补偿支出。根据“收储项目”科目所属“征地和拆迁补偿支出”明细科目的上年末余额填列,或根据上年12月份本表本项目对应的第2栏和第7栏的数字加总填列。

3.一“土地开发支出”(3栏),反映土地储备项目以前年度累计发生的土地开发支出。根据“收储项目”科目所属“土地开发支出”明细科目的上年末余额填列,或根据上年12月份本表本项目对应的第3栏和第8栏的数字加总填列。

4.“其他直接支出”(4栏),反映土地储备项目以前年度累计发生的其他直接支出。根据“收储项目”科目所属“其他直接支出”明细科目的上年末余额填列,或根据上年12月份本表本项目对应的第4栏和第9栏的数字加总填列。

5.“待摊支出转入”(5栏),反映土地储备项目以前年度累计分摊的待摊支出。根据“收储项目”科目所属“待摊支出转入”明细科目的上年末余额填列,或根据上年12月份本表本项目对应的第5栏和第10栏的数字加总填列。

(三)本表中“本年累计支出”栏,反映土地储备项目本年自年初至本月末止累计发生的各项实际支出。各具体栏目的内容及填列方法如下:

1.“小计”(6栏),反映土地储备项目本年自年初至本月末止累计发生的各类支出小计,根据第7栏至第10栏的数字加总填列。

2.第7栏至第10栏,分别反映土地储备项目本年自年初至本月末止累计发生的征地和拆迁补偿支出、土地开发支出、其他直接支出和累计分摊的待摊支出,分别根据“收储项目”科目所属“征地和拆迁补偿支出”、“土地开发支出”、“其他直接支出”、“待摊支出转入”各明细科目本年自年初至本月末止的借方发生额填列。

民间借贷记账法篇7

借新还旧风险防范

“借新还旧”是金融机构作为债权人,在债务人不能按原借款合同约定履行还款义务时采取的最常见的风险管理措施。可以由金融机构根据债务人的还款能力,自由制定还款计划,调整还款期限、利率、担保等多项要素,有利于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的迅速盘活受到金融机构的普遍亲睐。然而,在法律规范层面,“借新还旧”及其性质等尚缺乏统一有效的法律法规或规章的指引,现实操作中对如何认定“借新还旧”、“借新还旧”后原有担保措施、新增担保措施的法律效力以及原有担保人、新增担保人的法律责任等问题存在争议,同案不同判的现象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本文针对金融机构“借新还旧”的法律风险提出防范建议。

一、“借新还旧”的界定

“借新还旧”是商业银行在贷款的发放和收回过程中经常采用的操作方式,是指贷款到期后不能按时收回,又重新发放贷款用于归还部分或全部原贷款的行为。“借新还旧”的手续必须在旧的贷款尚未清偿的情况下办理,若债务人已经清偿了旧贷的还款义务后才与原债权人签订与旧贷数额相同的借款合同,此不属于“借新还旧”。所以借新还旧的时间必须是在原有贷款未归还之前签署新借款合同,前提是原有的贷款未归还且正常还款困难,后果是以新发放的资金终结之前的贷款。

二、“借新还旧”的法律性质

借新还旧根据其资金的走向产生不同的性质和后果,最高人民法院也表现出不同的态度。如果资金没有进入借款人账户,而是直接以新的借贷资金直接归还旧贷款,那么从形式上看“借新还旧”的本质是对原旧贷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展期。2008年,在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三门峡车站支行与三门峡天元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三门峡天元铝业集团有限公司借款担保合同纠纷案一案中,最高人民法院的判决做了确定,认为:“借新还旧系贷款到期不能按时收回,金融机构又向原贷款人发放贷款用于归还原贷款的行为。”借新还旧“与贷款人用自有资金归还贷款,从而消灭原债权债务的行为有着本质的区别。虽然新贷代替了旧贷,但贷款人与借款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并未消除,客观上只是以新贷的形式延长了旧贷的还款期限,故”借新还旧“的贷款本质上是旧贷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展期”。

如果借新的资金是有真实的资金流向,先进入借款人账户,并以该资金归还旧贷款,则属于已经消灭了原有的债权债务关系。“借新还旧”导致原债权债务关系消灭,产生了新的法律关系。尽管新贷款与旧贷款之间存在牵连,但通过“借新还旧”,新债已经偿还了旧债,旧的债权消灭。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对青岛利群投资有限公司等申请监督案执行裁定书作出终审裁定:“贷新还旧是在旧贷款尚未清偿的情况下,借贷双方再次签订贷款合同,以新贷出的款项清偿旧的贷款。对这种安排下的法律后果,应当认为原贷款合同已经履行完毕”。

三、金融机构最高额借款“借新还旧”的风险防范

就江苏省农信社体系来说,借新还旧的做法是新借贷的资金进入到客户的银行卡,通过托收支付的方式还款,属于正常的借款一样,所以属于以新债消灭了旧债。附属于旧债的抵押、质押、保证等担保将不复存在。就农信来说,借贷金额小,一般客户都需要长期用款,所以进行最高额授信并在最高额范围内循环用款是普遍方式。虽然是最高额借款也是一年一还,如果出现困难任然需要借新还旧。

抵押、质押等在期限内且担保物未被查封,不需要以新借贷的资金真实进入借款人账户再进行还款。按照法院的判决,这样可以视为原有贷款期限继续,不属于新的贷款。只要在最高额授信期限内,那么抵押人和其他担保人是否知晓该资金为借新还旧,不影响其责任的承担,因为担保人是对整个最高额期限内的循环借款提供担保。相反,如果以真实的资金先进入借款人账户然后扣划还款,则将不再视为原有贷款的继续,是以新的贷款归还终结了旧贷款,所附属于原贷款之上的担保也将不复存在,新的贷款风险将增大。如果必须要以借贷资金先进入借款人账户还款,可以将新的贷款纳入原有担保物的范围内,金融机构可以和客户签署补充抵押、质押贷款协议,并办理登记变更手续。《房屋登记管理办法》第四十四条对符合规定条件的抵押权设立登记,房屋登记机构应当将下列事项记载于房屋登记簿:(一)抵押当事人、债务人的姓名或者名称;(二)被担保债权的数额;(三)登记时间。第四十五条本办法第四十四条所列事项发生变化或者发生法律、法规规定变更抵押权的其他情形的,当事人应当申请抵押权变更登记。第四十六条申请抵押权变更登记,应当提交下列材料:(一)登记申请书;(二)申请人的身份证明;(三)房屋他项权证书;(四)抵押人与抵押权人变更抵押权的书面协议;(五)其他必要材料。因抵押当事人姓名或者名称发生变更,或者抵押房屋坐落的街道、门牌号发生变更申请变更登记的,无需提交前款第(四)项材料。因被担保债权的数额发生变更申请抵押权变更登记的,还应当提交其他抵押权人的书面同意文件。

抵押、质押等在期限内,担保物被查封,金融机构不需要以新借贷的资金真实进入借款人账户再进行还款。按照法院的判决,这样可以视为原有贷款期限继续,不属于新的贷款。因为担保物被查封,最高额债权转化为普通债权,如果资金归还之后,新的贷款就失去了优先权,同时也无法办理登记手续。

最高额借款采取保证担保的形式,在最高额期限内,如果保证人愿意签署新的担保借款协议,则可以视为一个新的借款,资金的走向就按照真实的路径,先到达借款人账户,然后扣划还款。因为担保人签署协议,不存在是否借新还旧,流动资金贷款,可以使用借贷资金还款。

民间借贷记账法篇8

关键词: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处理

一、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释义及包含的内容分析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二十七条规定,“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利得和损失既是利润要素的构成部分,也是所有者权益要素的构成部分。因此,利得和损失可划分为“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和“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前者计入利润要素,后者计入所有者权益要素。

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损失,主要通过“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核算。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损失,主要通过“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核算。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包含的主要内容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净额、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时被投资企业净损益以外的所有者权益变动的影响、与计入所有者权益项目有关的所得税影响、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换取职工或其他方提供服务、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的变动、持有至到期投资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相互转化、现金流量套期及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中属于有效套期产生的利得和损失等。

二、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业务的账务处理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账务处理的方法,散见于各项具体会计准则中,系统地归纳各项具体会计准则中涉及到的该类业务的账务处理方法,将有助于深入理解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业务。因此,笔者从该类业务的各项内容入手,结合相关准则的规定,分析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业务的账务处理方法。

(一)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账务处理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当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和损失,除减值损失和汇兑差额外,应当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在该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时转出,计入当期损益。

具体账务处理:资产负债表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借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确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按应从所有者权益中转出原计入资本公积的累计损失金额,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按其差额,贷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为股票等权益工具投资的,对于已确认减值损失在随后会计期间内公允价值已上升且客观上与确认原减值损失事项有关的,应按原确认的减值损失,借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

处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其账面价值余额,贷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或公允价值变动、利息调整、应计利息等)”科目,按应从所有者权益中转出的公允价值累计变动额,借记或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按其差额,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

(二)权益法下被投资企业净损益外所有者权益变动账务处理

《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规定,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的,在持股比例不变的情况下,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如果是利得,应按持股比例计算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数,借记“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科目,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如果是损失,则编制相反分录。

处置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还应结转原记入资本公积的相关金额,借记或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

(三)与计入所有者权益项目有关的所得税影响的账务处理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规定,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交易或者事项相关的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应当计入所有者权益。

具体账务处理:资产负债表日,根据递延所得税资产应有余额大于“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的差额,借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等科目,按照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应有余额小于“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余额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企业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应当比照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原则进行处理。

(四)持有至到期投资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重分类的账务处理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定,企业因持有意图或能力改变,使某项投资不再适合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应将其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并以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重分类日,该投资的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所有者权益。

具体账务处理:将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应在重分类日按其公允价值,借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按其账面余额,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或利息调整、应计利息)”科目,按其差额,贷记或借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

当企业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重分类为采用成本或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时,对于原记入资本公积的相关金额,应区别处理:有固定到期日的,应在该项金融资产的剩余期限内,在资产负债表日,按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确定的摊销金额,借记或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无固定到期日的,应在处置该金融资产时,借记或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

(五)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的账务处理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规定,自用房地产或存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投资性房地产按照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计价,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大于原账面价值的,其差额计入所有者权益。

具体账务处理:将自用的建筑物等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的,按其在转换日的公允价值,借记“投资性房地产――成本”科目,按已计提的累计折旧等,借记“累计折旧”等科目,按其账面余额,贷记“固定资产”等科目,按其差额,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或借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将作为存货的房地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的,应按其在转换日的公允价值,借记“投资性房地产――成本”,按其账面余额,贷记“开发产品”等科目,按其差额,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或借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已计提跌价准备的,还应同时结转跌价准备。

从上述账务处理可知,两种房地产在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时,产生的利得作为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核算,而产生的损失则作为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核算。

(六)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换取职工或其他方提供服务的账务处理

《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规定,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换取职工或其他方提供服务的,应按照确定的金额,借记“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在行权日,应按实际行权的权益工具数量计算确定的金额,借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按计入实收资本或股本的金额,贷记“实收资本”或“股本”科目,按其差额,贷记“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

(七)现金流量套期及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产生的利得与损失的账务处理

《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规定,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满足运用套期会计方法条件的现金流量套期和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产生的利得或损失,属于有效套期产生的利得和损失作为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核算,属于无效套期产生的利得和损失作为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进行核算。

具体账务处理:属于有效套期的,借记或贷记有关科目,贷记或借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属于无效套期的,借记或贷记有关科目,贷记或借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

三、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业务的列报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业务所反映的各项内容在会计报表中的列报主要体现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和利润表中。笔者认为,该业务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的列示属于直接列示,在利润表中的列示属于间接补充列示。

(一)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的列示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的“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项目,反映企业当年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金额,并分为四个项目具体列示,这四项分别为“可供出售金额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净额”、“权益法下被投资单位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的影响”、“与计入所有者权益项目相关的所得税影响”和“其他”。

其中,“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净额”项目,反映企业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当年公允价值变动的金额;“权益法下被投资单位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的影响”项目,反映企业对按照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在被投资单位除当年实现的净损益以外的其他所有者权益当年变动中应享有的份额;“与计入所有者权益项目相关的所得税影响”反映企业应计入所有者权益项目的当年所得税影响金额;“其他”反映以其他方式形成的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业务,包括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换取职工或其他方提供服务、自用房地产或存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持有至到期投资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相互转化、利用衍生工具进行套期时,属于有效套期产生的利得与损失等。

(二)利润表中的列示

为了全面反映企业的综合收益情况,防范企业管理层进行利润操纵,财政部在2009年6月11日的《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中全面引入综合收益指标,要求将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也纳入利润表。具体来说,要求企业在利润表“每股收益”项下增列“其他综合收益”和“综合收益总额”。“其他综合收益”项目反映企业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未在损益中确认的各项利得和损失扣除所得税影响后的净额;“综合收益总额”项目反映企业净利润与其他综合收益的合计金额。将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业务补充完善到利润表中,充分体现了利润确定的全面收益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民间借贷记账法篇9

【关键词】借贷记账法;记账规则;教学

在会计学原理的教学中,教师对借贷复式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及其具体内容“资产(成本、费用)的增加记入借方,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的增加记入贷方;反之,资产(成本、费用)的减少/转销记入贷方,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的减少/转销记入借方的讲解主要依据于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及以其为编制依据的静态/动态资产负债表为理论根据来讲解的。这一具体方法的讲解理由如下:

因为在静态/动态的账户式资产负债表中,资产(费用、成本就其性质来看属于“资产”)列示在左边,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收入)列在右边。如图1所示:

依照这一常例,资产(成本、费用)的余额/发生额就应表现在账户式资产负债表的左方(借方),而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收入)的余额/发生额就应表现在账户式资产负债表的右方(贷方);但这只有在资产(费用)的增加数也是在账户左方(借方)的条件下,资产(费用)余额/发生额才能表现在账户左方(借方);同样的道理,只有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收入)的增加数记在账户的右方(贷方),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余额/发生额才能表现在账户的右方(贷方)。在通常情况下,并不考虑动态会计等式,若只就静态会计等式的存在而言,由于在所有者权益账户中,贷方记增加数,借方记减少数,按照这一道理亦有:1.销售收入的增加,由于它们可以增加所有者权益,应记入贷方,销售收入的转销记入借方;2.费用的增加,由于它们可以减少所有者权益,应记入借方,费用的减少或转销记入贷方。同样会得出相同的记账规则。也就是说,只有按照下述(图2)几条规则来记录经济业务,各账户的记录才能在每个会计期间末(内)为编制资产负债表提供正确的数据,这样看来,这几条规则也是合乎逻辑的。

以上这种对于借贷复式记账方法记账规则的解释都遵循数百年来习惯上所形成的一些规则,而多数情况下对这一习惯如何形成却未能解释,尤其是对于“借、贷”这一对记账符号因何与复式记账相联系,并如何影响了记账规则不能解释,而往往认为“借、贷”自从应用于会计上以后,随着时代的演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两个字已失去了原有的意义,而成为会计的专门术语,它们是一对纯粹的记账符号,没有实质意义,上述记账规则中左右方向的记录只是不同的分工而已。当然仅就账户的结构并遵循账务处理流程规则的本身来讲也可以解释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但这对初学者却不易理解,显得比较抽象,而若能结合借贷记账法的产生对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作进一步的解释则会给初涉者以比较直观的理解。

我国现行国际上广泛采用的借贷复式记账法源于13~15世纪的意大利,主要产生并流行于当时的佛罗伦萨和威尼斯。会计发展的基本历程是:官厅会计(单式簿籍)银钱业簿籍(复式簿籍)商业簿籍工业企业会计(成本会计)公司会计集团会计(电算化会计)国际会计(趋向)。而在当时奠定了西式复式记账全部基础的意大利广泛应用并日臻完善的就是其中的银钱业簿籍,处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商业比较发达,应运而生的银钱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银钱业不同于生产业和商业的主要方面在于它以货币资产作为资本,以让渡资金的使用权而取得利息收入为主要目的,经营钱业的商人一方面收存经营商的游资,给以利息;另一方面又把钱贷给其他经营商,收取极高利息。他们把吸收的存款,记在贷主的名下,表示欠人即债务;对于付出的放款,记在借主的名下,表示人欠,即债权。“借、贷”二字表示债权、债务关系的变化。由于当时的经营商往往以高额利息为代价向银钱业商人取得一定时期货币的使用权,换句话说这实质就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一借一贷的信用行为,我们称钱商贷钱给了经营商,而经营商向钱商借得了钱,可见“借”和“贷”站在同一主体的角度表示两个方向相反的资金流向。因此这种经营银钱的商人即钱商就称为高利贷主,而取得资金的经营商就称作借主。站在银钱商的角度(会计主体即钱商)把这种自身的借贷业务给予记录并逐渐的形成体系和专业化就是银钱业簿籍的雏形,我们把这种记录和发展过程举例并用图式给予表示:

例1.假定钱商夏洛克以较低利息(利率为10%)为代价从经营商卡娅那里吸收游资£10000;同时以较高利息(利率为20%)为条件让渡给经营商安冬尼奥£3000。我们来考察钱商对这两笔经济活动所做的记录。

①吸收游资形成债务

钱商自身(夏洛克)债务人称借主(Debtor)

存钱商人(卡娅)债权人称贷主(Creditor)

这表示钱商夏洛克向经营商卡娅借得£10000;换句话说,经营商卡娅贷给钱商夏洛克£10000。可见“借”在这里表示资金的流入,而“贷”表示资金的流出,正好表示的意义相反。银钱商所做的记录如下:

借主(Debtor)是夏洛克,借得现金£10000

贷主(Creditor)是卡娅,贷出现金£10000(以后应付给其的款项是£10000)

进一步简化记做:

借主(Debtor):夏洛克现金£10000

贷主(Creditor):卡娅应付款项£10000

相当于现在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现金(――夏洛克)£10000

贷:应付账款――卡娅£10000

即:借:现金£10000

贷:应付账款――卡娅£10000

在这里资产(现金)的增加记入借方(借主的名下),而对应的负债(应付账款)的增加记入贷方(贷主的名下)。

②出让资金形成债权

钱商自身(夏洛克)债权人称贷主(Creditor)

获资商人(安冬尼奥)债务人称借主(Debtor)

这表示钱商夏洛克贷给经营商安冬尼奥£3000;换句话说,经营商安冬尼奥向钱商夏洛克借得£3000。可见“借”在这里仍表示资金的流入,而“贷”表示资金的流出,意义相反。银钱商所做的记录如下:

借主(Debtor)是安冬尼奥,借得现金£3000(以后应收其的款项是£3000)

贷主(Creditor)是夏洛克,贷出现金£3000

进一步简化记做:

借主(Debtor):安冬尼奥应收款项£3000

贷主(Creditor):夏洛克现金£3000

相当于现在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应收账款――安冬尼奥£3000

贷:现金(――夏洛克)£3000

即:借:应收账款――安冬尼奥£3000

贷:现金£3000

在这里资产(应收账款)的增加记入借方(借主的名下),而对应的另一项资产(现金)的减少记入贷方(贷主的名下)。

例2.假定钱商夏洛克归还从经营商卡娅那里吸收游资£10000,并支付利息£1000(£10000×10%);同时收回让渡给经营商安冬尼奥的£3000,并收回利息£600(£3000×20%)。我们来考察钱商对这两笔与以上对应的经济活动所做的记录。

①'归还吸收的游资解除债务

钱商自身(夏洛克)资金流出称贷主(Creditor)

存钱商人(卡娅)资金流入称借主(Debtor)

由于“借”表示资金的流入,而“贷”表示资金的流出,正好表示的意义相反。这里钱商夏洛克归还向经营商卡娅借得£10000并支付利息支出£1000;换句话说,经营商卡娅收回贷给钱商夏洛克的£10000并取得(收回)利息£1000。银钱商所做的记录如下:

借主(Debtor)是卡娅,收回现金£11000(£11000=£10000+£1000;以前应付给其的款项是£10000,现在的利息支出为£1000)

贷主(Creditor)是夏洛克,归还现金£11000

进一步简化记做:

借主(Debtor):卡娅应付款项£10000

利息支出£1000

贷主(Creditor):夏洛克现金£11000

相当于现在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应付账款――卡娅£10000

经营费用――利息支出(――卡娅)£1000

贷:现金(――夏洛克)£11000

即:借:应付账款――卡娅£10000

经营费用――应计利息£1000

贷:现金£11000

在这里负债(应付账款)的减少、费用(经营费用――利息支出)的增加记入借方(借主的名下),而对应的资产(现金)的减少记入贷方(贷主的名下)。

②'收回出让的资金注销债权

钱商自身(夏洛克)资金流入称借主(Debtor)

获资商人(安冬尼奥)资金流出称贷主(Creditor)

这表示钱商夏洛克收回贷给经营商安冬尼奥£3000并取得(收回)利息收入£600;换句话说,经营商安冬尼奥归还向钱商夏洛克借得的£3000并支付利息£600。在这里由于“借”仍表示资金的流入,而“贷”表示资金的流出,意义相反。故银钱商所做的记录如下:

借主(Debtor)是夏洛克,收回现金£3600

贷主(Creditor)是安冬尼奥,归还现金£3600(£3000=£3000+£600;以前应收其的款项是£3000,现取得的利息收入为£600)

进一步简化记做:

借主(Debtor):夏洛克现金£3600

贷主(Creditor):安冬尼奥应收款项£3000

利息收入£600

相当于现在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现金(――夏洛克)£3600

贷:应收账款――安冬尼奥£3000

经营收入――利息收入(――安冬尼奥)£600

即:借:现金£3600

贷:应收账款――安冬尼奥£3000

经营收入――应计利息£600

在这里资产(现金)的增加记入借方(借主的名下),而对应的另一项资产(应收账款)的减少和收入(经营收入――利息收入)的增加记入贷方(贷主的名下)。

用以上这种记录方式来表示钱商债权、债务的变化,钱商在中间划账,由此而产生“借、贷”一对概念。这种反映记账内容的债权债务关系,具有现实意义。当钱商收回贷出款项,或偿还借入款项时则作相反的记录,以表示原来人欠我、我欠人的抵销。由于人欠我和我欠人的数额(或者是资产总值与对资产总值有相等价值的求偿权)能够得到对比,这就为借贷复式记账法建立了平衡理论基础,即:

一个人所有财物=其人所有权总值

一个人所有财物=自己留存+人欠我-我欠人

净值=资产-负债

资本=资产-负债

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从而依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会计平衡式,作为借贷记账法的理论依据,确立了借贷记账法则:资产增加记入借方,减少额记入贷方(这样负债表示从他人那儿借来的,资本则是投资者投入的(可理解为向投资者借入的,因为投资者既可能是经营者,也可能是其他投资者));与此相反,负债和资本的增加额记入账户的贷方,减少额记入账户的借方。

[参考文献]

[1]贺溥仁,潘一丹.新编会计学原理[m].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3.

民间借贷记账法篇10

关键词借贷记账法会计核算对象会计等式经济利益

借贷记账法是全世界、也是我国通用的记账方法。其科学性和优越性是经过了大量实践检验的,是举世公认的。但是,这并不是说我们对借贷记账法的基本理论就全部理解透彻了。事实上,在借贷记账法的“上空”,还漂浮着一些疑云。我们甚至对借贷二字的含义也没有完全了解。本文试图提出一些问题,并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1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真是借贷记账法的基本理论依据吗

科学、完整地复式记账法是以一定的会计等式为基础的。一般认为,借贷记账法的理论基础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简言之,就是:

资产=权益

(1)

笔者认为,这是不对的。在各种经济业务发生后,会计等式(1)的变化不外乎是以下两种情况:

(1)等式两边同时变化,则“同增同减”。如资产增加,则权益增加;资产减少,则权益减少。

(2)等式只有一边发生变化,则“有增有减”。如资产不变,权益内部有增有减;权益不变,资产内部有增有减。

显然,这两种情况正好就是增减记账法的记账规则,而不是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这说明,会计等式(1)不是借贷记账法的理论依据。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不能作为借贷记账法的理论依据,其原因是这个等式是错误的。因为资产和权益并不相等,而是性质相反,数学符号也相反。用等式表示,应该是“资产=-权益”,即“资产+权益=0”。“资产+权益=0”才是正确的会计等式,“资产=权益”仅仅是反映在忽略数学符号的情况下资产和权益的绝对值相等这一特定情况。

可见,作为借贷记账法理论依据会计等式应该是:

资产+权益=0

(2)

在会计等式(2)里,不管是几个要素同时变化,还是仅有一个要素内部变化,都只有一种情况发生,这就是“有增必有减,增减必相等”。如资产增加,则权益必减少;资产不变,则权益内部有增有减;权益不变,则资产内部有增有减。

假设符号“借”表示增加,符号“贷”表示减少,则等式的变化情况又可表述为“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这正是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由此可见,借贷记账法的理论依据应该是“资产+权益=0”。

2如何理解借贷记账法的会计等式

众所周知,现行的会计系统是以“资产=权益”(即会计等式(1)),而不是“资产+权益=0”(即会计等式(2))为基础的。这两个会计等式明显不一样。难道几百年以来所用的会计等式就错了吗?

2.1从纯数学的意义来看,两个会计等式是完全等效的

在“资产=权益”里,权益的值是取的绝对值,因而是正数。而在“资产+权益=0”里,权益的值是其实际值数。权益的实际值和资产相反,是一个负数。因此,“资产+权益=0”反映的是一个正数和一个负数相加,二者正好相互抵消这一现象。可见,这两个会计等式本质上并没有区别,只是表示方法不同而已。

2.2从经济意义上看,两个会计等式反映了对会计核算对象的不同理解

尽管两个会计等式都是成立的,在数学上是等效的,但这两个会计等式所表达的对会计对象的认识是不同的。

会计等式体现了会计要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而会计要素又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因此,会计等式的表述形式实际上反映了人们对会计对象的认识。下面分析两个会计等式对会计对象是如何理解的。

2.2.1对资产和权益的关系理解不同

“资产+权益=0”认为,资产和权益是一个整体,可以放在一起进行直接的加减运算。会计对象就是由这两个部分组成的一个整体,即“会计对象=资产+权益”。“资产=权益”则认为,资产和权益是同一个会计对象在两个不同角度上的反映。二者不能放在一起进行直接地加减运算。会计对象可以具体化为资产和权益两个会计要素,但这两个要素不能相加减。

2.2.2对会计对象的整体性质理解不同

“资产=权益”认为,会计核算的对象是资金及其运动,其总体即为资金的总额。“资产+权益=0”则认为,会计对象的值在整体上“=0”。

为什么会计对象整体会表现为一种为0的“中性”状态?这要从哲学的角度进行分析。由于矛盾的基本平衡而使事物呈现出为0的“中性”状态,并相对稳定,这种情况在世界上是普遍存在的。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统一并且往往在整体上表现为“0”的。例如,电是正电和负电的对立统一,一个物体往往由于所带正电荷和负电荷相等而表现为不带电。又如,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对立统一,二者却往往相互抵消,物体表现为相对静止。再比如,原子中有质子、中子和电子,相应地科学家也发现了反质子、反中子和反电子,乃至于与物质世界相对应地,存在一个反物质世界。而正物质和反物质相遇就会变成0(“物质湮灭”)。

自然界是这样,社会也是如此。如法律上的权利义务相辅相成、市场中的供求平衡都使主体在总体上呈现出为“0”的“中性”。企业是一个享受民事权利、同时又承担民事责任的主体,资产(企业所拥有的一种经济权利)和权益(企业所承担的一种责任)是对等的,两者相互“抵消”(资产+权益)后企业的“净权利”为0。

2.2.3对资产和权益属性的理解不同

“资产=权益”认为,资产反映资金的占用,权益则反映了资金的来源。都是资金在不同角度上的反映,都是正数。但不能相加减。资产和权益是一种平行、对等的关系。资产和权益并不是一对矛盾,仅仅是数量上相等的两个独立的对象。而按“资产+权益=0”,资产和权益一正一负,性质相反,但又可以共居于一体,可以放在一超相加减,具有同一性。可见,资产和负债构成会计对象内部的一对基本矛盾。

笔者认为,“资产=权益”仅仅反映了会计核算对象内部的一种表面上的数值平衡,而“资产+权益=0”则揭示了会计核算对象的本质和总体特征。

3借贷记账法核算的对象是什么,借贷符号的含义是什么

借贷记账法核算的对象也就是会计核算的对象。如前所述,借贷记账法核算的对象就是“资产+权益”。如何理解?

如前所述,资产和权益是一对矛盾。一正一负,性质相反,表现了二者的对立性;而另一方面,二者又共居于一体,可以汇总计算,表现出二者具有同一性。弄清了这种同一性的内容,也就弄清了会计核算对象的实质。

资产和权益的共同本质是什么?笔者认为,是经济利益。事实上,财政部早在2000年的《企业会计制度》对会计各要素就是这样定义的:

第12条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第69条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第79条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第84条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第99条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企业会计制度》把每一个会计要素都定义为企业经济利益。由此可知,会计核算的对象就是企业的经济利益。概括地说,会计核算的内容无非就是资产和权益两个方面,其中资产是企业所拥有的经济权利,属于正项的经济利益,是经济利益的增项,资产增加则企业的经济利益增加;权益则是企业承担的经济义务(包括对债权人承担的偿债义务和对所有者承担的受托经营义务)。义务和权利是相辅相成的。如果说资产是企业所拥有的正项的经济利益,那么权益则是负项的经济利益,是经济利益的减项,权益增加则企业的经济利益减少。

明确了会计对象的本质,则借贷的含义就变得非常简单了。借表示企业经济利益的增加,贷表示企业经济利益的减少。也就是说,借就是“增加”的意思,贷就是“减少”的意思。具体分析如下:

(1)借项业务。借资产,表示资产增加,显然反映企业经济权利增加,即经济利益增加,对企业“有利”;借权益,则反映企业承担的经济义务减少,同样对企业“有利”,同样表示企业的经济利益增加。所以,不管是借资产还是借权益,都是反映经济利益增加。

(2)贷项业务。贷资产,表示资产减少,显然反映企业经济权利减少,即经济利益减少,对企业“有害”;贷权益,则反映企业承担的经济义务增加,同样对企业“有害”,同样表示企业的经济利益减少。所以,不管是贷资产还是贷权益,都是反映经济利益减少。

4“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是一种巧妙的创造吗

诗人歌德赞美借贷记账法是“人类智慧的绝妙创造”。但笔者认为,与其说借贷记账法是一种绝妙的发明创造,还不如说是对会计对象的一种深刻地、科学地认识。

人们一般把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作为借贷记账法的理论依据。由此产生的认识就是,借贷记账法在把资产账户设计成“借增贷减”,同时对权益账户来一个“反其道而行之”,规定权益账户为“借减贷增”。就是这么巧妙地一设置,使记账工作变得非常科学、简明、方便。于是人们认为,借贷记账法是一种“绝妙的创造”。

然而,笔者认为,这样理解借贷记账法是不正确、不深刻的。借贷记账法实际上并不是一种精巧的设计、机智的巧合、巧妙的创造,甚至谈不上是一种创造。它是朴实无华的,甚至可以说它没有丝毫的技巧。但它确实是非常深刻的、非常科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