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十篇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十篇

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17:34

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篇1

一、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

语文负载着文化,传承着文化,而且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人文性乃语文课程的灵魂,离开人文性,语文教学将褪去生命的色彩,丧失人性的魅力,枯竭生活的源泉,毁灭艺术的创造。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从课程广度看,上自天文,下自地理,古今中外,无所不包;从课程深度看,或赏心悦目,或回味无穷,或动人心魄;从课程效度看,可提升道德境界,可培养审美情趣,可启迪人生智慧,可丰富文化底蕴。“关关雎鸠”的爱情吟咏,楚辞世界巫风神话的幽怨对话,魏晋士子的生命自觉,盛唐之音的气度恢弘,宋元山水的迷我忘我之境,明清之时纷繁世俗图景……我们需要认真品味。老舍的文字是漫画,世俗风情;鲁迅的文字是木刻,力透纸背;余秋雨的文字是水墨,意蕴深刻……我们应细细欣赏。安徒生的童话以虚构之笔给孩子描绘了一个迷人的世界,巴尔扎克构筑了一座座语言及命运的迷宫……这就是语文,一个蕴藏着精神自由和生命丰妙的语文。学生徜徉其间,浸润其中,以情悟情,将心比心,在语文对话中得到精神的滋养,享受生命的愉悦。

二、语文课堂教学应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学科本体的体现就是在教学中要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课堂教学中,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简而言之就是进行听、说、读、写训练,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就是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热爱语文,热爱文化的情感。在语文课堂上要恪守语文姓“语”不动摇,切不可丢掉语言文字这个本体。要让学生在品味文本语言的过程中给学生以人文关照,让学生在获得言语智慧的同时,也得到人文精神的滋养。在语文教学中,只有使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统一,才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三、语文教师要注重心灵互动,关注每一个学生

在新的理念指导下,语文阅读教学其实也应该回归自然、回归社会、回归自我的统一性的生态课堂,这其中,也应该流淌着热爱与真情,唤起个体灵性与天赋的绿色,为学生提供一个和谐、温馨的人文环境,激发学生的情感,点燃学生的心灵火花;师生之间彼此敞开心扉,通过传达人世间爱和人类文明的力量来唤醒自己的心灵,进行人格平等的心灵对话,使每一个学生教能感受到自己的尊严,沐浴在人性的光辉里快乐的成长;语文教师要为学生舒展心灵、放飞心灵提供一个广阔的平台,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再说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体,教学观念层面上的人文精神的核心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一切尊重学生,教学时须关注每一个学生。

四、突出人文性,但不能淡化工具性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对语文课程性质的最新认识。过去把语文课上成纯粹的工具训练课,语文课上没有思想的碰撞、心灵的触动、情感的陶冶、审美的熏陶。造成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功能远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而新的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语文教育应有的丰富内涵,充分展示语文自身的无穷魅力,还语文以本来的面目。但要注意的是在教学中我们在突出体现语文人文性的同时,不能忽视其工具性,应当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水融。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辅相成的,是高度统一的。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在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我们强调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决不能以削弱学生的基本语文训练为代价。应在兼顾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同时,扎扎实实抓好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只有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把提升人文素养渗透于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之中,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实现。

总而言之,过去语文的教学一直在强调工具性与思想性,课堂上不指导学生学习,不给学生足够的读书时间,而是让学生嚼老师嚼过的馍,让学生记老师分析归纳的答案,往往忽视了学生个体的独特感受,学生整体和谐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事实上,工具性关注的往往是人的理性、认知与过程;人文性关注的往往是人的非理性、情感与动机。因此,强调工具性忽视人文性或强调人文性忽视工具性的课堂教学,都将会造成人的片面的畸形发展。“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可以理解为理性与非理性,认知与情感,过程与动机的有机结合,它们的合力是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源泉。“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强调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必将极大地完善语文的教学,促进学生整体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邹艳红.《新课改下语文教学人文性建构的探索》.

[2]蔡军华.《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反思》.

[3]佚名.《新课改下的个性化语文阅读教学》.

[4]佚名.《高中语文新课改中“人文性”的探索和实践》

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篇2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实践告诉我,课改最关键的是教学理念的更新,我们必须从轻“情感熏陶”转变到注重“知”“情”统一,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变“竞争”为合作,注重培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从“封闭”走向开放,强化语文与各科教学、与生活的联系。要建立这种新的理念,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个脱胎换骨的过程。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传统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唯命是从于高考指挥棒,它普遍存在以下六个偏向:①只重语言文章,不重思想文化;②只重智育开发,不重美育陶冶;③只重传授知识,不重培养能力;④只重课堂教学,不重课外活动;⑤只重管卡学生,不重激发兴趣;⑥只重应付考试,不重培养索质。

传统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一言以蔽之:教本,学本,考本,唯本至上;编题,作题,讲题,题海战术。而作为最重要的文化载体的语文教学,其德育被架空了,其美育被抹杀了,其人文被淡化了,而强化了的智育也被扭曲了,从而导致学生理想模糊、知识狭窄、文化肤浅、心理脆弱,最终,连语文学习的兴趣也荡然无存。探索语文素质教育,就必须勇于打破“一切服从应试”的做法,突破旧的教育教学体制,开拓几块挑战应试、超越应试的“实验田”:

一、以扩展阅读突破僵化的语文教材

扩展语文阅读分两条线进行:一是假期课外阅读,一是日常课外阅读。从2012暑假开始,我都给学生留了比较丰富的课外阅读作业,共有中外名著4部、《古文观止》12篇、唐诗宋词鉴赏文章13篇。名著只要求泛读,不做检测;古文和诗词鉴赏则要求精读,并做考查。日常课外阅读,我们选择了《中学生阅读》为教材。教读篇大概有三类:《中华名句》,要求语文课前常常背诵;《论语》简易本阅读,学生独立完成,我给予点拨;语体文阅读有《高中生》《学生、社会、家庭》杂志。这些语体文作为语文能力训练的材料,选作补充教材,先练后讲。我还组织学生订阅了《杂文报》,补充了周国平的《救世与自救》;配合学习《琐忆》,补充了纪念鲁迅逝世60周年的《大哲与大洁》。

选读名著的好处,从思想上说,在于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从写作上说,在于丰富学生的理论论据。选读文言文训练的好处,在于促进课本知识迁移,增强文言语感;选读语体文训练的好处,在于加大习题难度,刺激学生现代文学习的积极性;同时,那些针砭时弊或领导标新的时文佳作,又为学生的头脑源源不断地引入了思想和艺术的“源头活水”。

二、以调动学生发言突破被动的学习观念

在新课改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交流式”课堂教学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交流式”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它使学生在对话中丰富知识、增长见识、体现自我,成长为具有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合作精神的新世纪学生。

高中学生在课堂上懒于思考、畏于发言历来是各科老师最头疼的难题。为什么学生年级越高,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反而越消极、越被动呢?说到底,要归罪于狭隘、死板的应试教育。在应试指挥棒的驱使下,教师只顾搞满堂灌,只顾用“题海战术”狂轰滥炸,根本不屑考虑如何在45分钟内有计划、有成效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口头表达的能力和自我表现的勇气。小学六年,初中三年,久而久之,学生心中便形成了“课堂就是老师独霸的一统天下”的观念,于是课堂教学便形成了“师讲我听,师写我抄,师问我答”的可悲局面。

要想实行素质教育,就必须根除课堂教学中的这个顽症痼疾;而要根除这个顽症痼疾,仅仅靠具体的教学设计,如提问什么、如何提问等等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对学生的学习观念动大手术。为此,我采取了两项措施:首先,以高度的热情和极大的耐心,唤醒被应试教育桎梏得近乎麻木的心灵,激发学生战胜自我的勇气。我在《课堂发言先谴队宣言》的演讲中,充分论述了课堂发言的好处,深刻剖析了不敢发言的病根。同学们听罢,心悦诚服,热血沸腾,无一例外地报名参加了“先谴队”,课堂上很快出现了争先恐后举手发言的热潮。但是,为了克服旧习惯的强大惰性力,使热潮不致降温,还必须建立课堂发言的竞争机制:每周六由队长调查队员在各科课堂的举手次数(自己随堂记录),排出名次,下周一由老师当众成绩并做讲评,期末将课堂发言成绩记入档案。自从开展“每周一评”的活动以来,语文和其它各科的课堂发言就出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局面。第1周评比,人均举手不足10次,最后一周评比,已高达60次之多。

“课堂发言先遣队”的建立和发展,最重要的意义在于:教师和学生突破了“一切为了高考,高考就是一切”的应试观念的束缚,从“举手发言”这一看起来小做起来难的环节出发,树立了一种崭新的学习观念:①既求应试分数高,又求品学素质好;②志如高山百丈松,行似平原一寸草;③不做填鸭等人喂,要学饿虎自求饱;④羞做课堂缩头龟,敢当发言出头鸟。

这种学习观念,目标是求全的,原则是务实的,态度是主动的,心理是强健的。如果树立这种新观念,养成这种新学风,就能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就能使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变成全面提高素质的训练场。

三、以自由表达突破陈旧的应试作文

1.鼓励学生写“放手文”,不加任何限制。写得好的奖励。这叫“山坡放羊法”。

2.每次作文形式可以多样。可以课堂讲话,可以书面形式,也可以发到我的邮箱。这叫“遍地开花法”。

3.学生可以摘抄或转摘好的文章,但要加以评点。这叫“取石攻玉法”。

这样做,学生自由了,他们乐意作文,写出的作文也就有个性了。

四、以主动学习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

传统的语文课堂是实实在在的一言堂,老师说了算。学生是名副其实的接受器。在新课改理论指导下,我坚持以学生主动学习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

我在教学《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时,设计了主动式教学计划。

为了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主动学习,有效交流,首先,我布置学生做好课前预习:①认真阅读文本;②了解每段大意;③了解全文的中心论点;④查阅比尔盖次和李嘉诚的人生经历;⑤对自己的父母做一个访问,访问的内容是父母各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由于让学生有了充分的交流资源或阅内存,这堂课的师生对话很成功。学生真正成为了主动求知的人。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真正感受了自主学习的无穷乐趣,当然学习能力得到普遍提高。

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篇3

【关键词】高中语文新课改教学分析

新课改的要求下,课堂的模式和教学的主要目标也在发生着变化。对于教学的整体思路和方法都有不同的改变和提高。所以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对新课改的教学目标和整体结构进行充分地领悟和理解。让新课改的学习任务在高中的语文课堂上得到充分的落实。

一、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

在高中语文的新课改下,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的内容来探讨新课改的变化。

(一)首先从教学的主要内容分析。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新教材有了全新的改版,主要是让学生能够进行自主的思考和探究。逐步对语文教学进行完善和优化。学生对语文的学习要从具体的实际生活出发,新教材在内容上也更接近生活,从而实现语文教学的自主性和针对性。

(二)从新课改的主要教学方法上来分析。在新课改的课程体系要求下,主要让学生能够进行自主的探究和合作学习等。教师在课堂上只是引导的作用,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能够对理论联系实践更好地结合。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主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情感上的交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应用。所以要让学生理论知识联系实际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自主地进行思考和学习,从以往的被动学习到现在的主动学习。

二、新课改的基本教学要求

(一)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

在对高中语文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营造出和谐、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彼此之间,和老师之间都能够做到互敬互爱,增强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提高教学的学习效率。

(二)树立科学的教育观

对学生的非智力和智力因素都要进行很好的重视,对学生的意志和感情进行培养。不断地对学生智商进行开发和提高,还要对学生的情商进行培养和开发。对于智商的开发通常都是以情商来作为基础的,要和谐发展才能够促进彼此的成长。

(三)创造互动互助的教学模式

在高中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让理论联系实际,使教学的内容能够在生活中得以反映出来。就要加强学生和老师的互动交流。可以设立一些场景,问答的形式也可以是相互切磋的方式。这种学习模式的建立不但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和老师彼此的关系,而且还能够促进研究和交流,有更大的收获和心得。让高中的语文课堂不再枯燥无味,而能高效健康的发展。

三、新课改的主要教学策略

(一)在整体的语文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最终的获益者。在课堂上,老师不是单纯地把书本的内容传授给学生就算完成了教学的目标。主要是让学生能够进行自主的学习和创新,让学生能够进行自主的消化。教师在整体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是起到了引导和辅助提高的作用。在学生哪里出现问题的时候,教师给予正确地指导,不断地促进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提高。在新课改的基本要求下,教师必须对以往的教学模式进行改变,来迎合新的教学模式需要。

(二)在课堂上要给学生足够的自由,不断对学生的自我求知进行满足。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老师和学生都应该对一些客观的既定事实进行遵循,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基本教学理念。但是在这种理念的背后有很多问题存在,学生一定要按照老师规定的课堂纪律守则进行听课,不得超出这个范围。这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学生的成长,在客观上也影响到了学生的自我提高和发展。而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客观上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所以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我发展。

(三)对学生的学习要进行实践检验。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能够学以致用,所以在高中的语文学习课堂上要不断对学习结果进行实践的检验。语文不但是我们的第一语言,同时也是母语。所以一定要让学习结果能够在具体的生活中进行应用。不断对学生的实践学习能力进行教育和培养,增强语文学习的信心,在精神上得到肯定和鼓励。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全新的对生活有所理解,对于每个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实现教学的最终目的。

总结

对于新课改来说,本身就是一次全新的挑战。要对教育有正确的认识,对于高中的语文课改来说,一定要符合实际,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和发展。新课改的要求下,课堂的模式和教学的主要目标上也在发生着变化。所以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对新课改的教学目标和整体结构进行充分的领悟和理解。让新课改的学习任务在高中的语文课堂上得到充分的落实。

【参考文献】

[1]雷敏.信息技术辅助下语文教学促进学生精神成长的实践与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03).

[2]湖南省教育考试院高考评价课题组.2012年湖南省高考语文学科考生水平评价及教学建议[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2(09).

[3]石雪.新课改环境下的任务型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现实意义[J].时代教育,2013(06).

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篇4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语文教学误区

新课改实施以来,我们一线教师面对新课改在迷茫中开始摸索,刚开始有盲从,必然存在曲解,这也是改革所以付出的代价。但随着课改的深入,我们一线教师便要开始静心、理智地反思这些误区,对教师以后的语文教学定会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与指导作用。下面谈谈新课改实施过程中,语文教学容易产生的几种误区。

1误以为新课改就是完全摒弃传统的教法和学法

常言道,继承创新,推陈出新。一个新的理念的实施必然是建立在“破”的基础上,有所破才能有所立,但这绝不意味着对传统优秀理念的完全背弃。在我们的教学中力求新的同时,也应该不要忘记一些好的传统教法与学法,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那些行之有效的教法与学法。因为只有继承传统中优秀的东西,才可能创造出新的教学方法,才可能真正达到新课标的要求,更何况新课标中并不是排斥这些传统方法的。那些认为在新课改环境下一切都要从头再来,以前的一切,这样的“创新”想法实际上都是不了解教学规律、不了解新课改的特点的。

2误以为新课改就是教师少讲或不讲,让学生去讨论、发挥

在过去的语文课堂上,老师确实讲得过多过细,学生没有思考与主动探究的时间和机会,教师掌握着课堂的话语权,学生剩下的只有被动地接受。新课改特别强调师生的互动,强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主动探究作用。因此,作为教师角色必须转换,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不能漠视,教师和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必须平等的对话,共同探究学习中的问题。也就是说教师要“蹲下身”来,与学生平等对话,让课堂真正属于学生,在教学中和学生一起感悟和体验文本。于是在我们强调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同时,又出现了另一种我们不愿看到的现象:老师讲授少了,课堂上乱烘烘的谈论看似热烈却没有明确主题,学生海阔天空、胡言乱语,脱离文本主旨,结果还受表扬说有创新;还有不少学生利用老师要求讨论的时间去谈论其他与话题无关的事情,因为老师不可能对每个学生谈论的内容都掌握清楚;另外,老师讲得少也正好可以掩盖他们知识储备的不足和课堂准备的不充分。结果是,有些老师上了课以后,学生在语文课堂的知识获得很少甚至没有。对比一下,反而不如传统的授入式。尽管教育专家一再呼吁要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让学生处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在课堂上不需要发挥特有的引导作用,不需要去讲解。

3误以为人文素养就是语文素养,认为它可以取代语文学习,忽视了语文本身的能力培养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突出人文素质教育的功能和地位。在人文性方面,被过分强调和渲染。动辄就是人文素养,语文教学中老师也害怕被人说成没有贯彻新课改理念,搞出很多花样,仿佛很人文了,其实语文被“异化”了,变味了:语文课上,学生的确参与很多,也很活跃,很主动,处处都不忘和人文教育挂上号,以为这样一来就是新课改了。

4误以为合作学习就是简单的小组讨论,有时还被滥用

新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提出了“积极倡导互助、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对于什么是合作学习,实践中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误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将小组合作学习简单的等同于小组讨论。当教学进行到某一环节时,教师便会要求学生“分组讨论这个问题”。于是学生便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了。这样的小组讨论不是在明确的团体目标指引下的群体学习行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

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篇5

在世界教育发展史上,有效教学是个历久弥新的话题。自教学活动诞生起,教育实践者和教研者就一直希望着以最少的教学投入获得最大的教学产出,重视并寻求有效地教学方法和途径。时至21世纪的今天,教学作为一种活动,如何改善过程绩效,提高教师技能,实现教学目标,仍是教研者和工作者最关心和重视的问题。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渐改革,在经过了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在新形势下,要想真正贯彻新课改的要求,必须要改变观念,调整师生关系,让学生成为新时期课堂教学的主体,而不仅仅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从而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收获知识、提高能力,提升语文教学的实效性。那么,如何在时效性这一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开展我们的教学活动呢?

一、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教学有密切关系。兴趣可以说是引发学生认真学习的原动力,有了它,学习会有明显的效果。教师必须了解班上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教学具有成效,激发兴趣的技巧是教学领域中重要的课题。要了解兴趣的复杂性可以从学科的性质、学生的个别差异及教师特质等三方面入手。

由于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同,且又常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考虑采取下列策略来激发或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1.布置舒适的教室环境。

教室等外在的物质环境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效有关。学生置身在整洁、美观、亮丽、空气流畅的教室中,不仅容易激起学习的动力,还可能维持较长久的学习活动。

2.教学活动多样化。

一堂语文课,时间较长,单纯地采用教师讲学生听、记的模式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感。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教师要针对所学内容,主动、灵活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尤其是要注重设计学生能够参与的教学活动,这样学生才有会感觉到兴趣,有助于高昂学习兴趣的维持。这就要要求教师必须去探究、去挖掘。

3.多用奖励少用惩罚。

学生从内心来说,希望得到教师的鼓励与肯定,但是很多学生在语文课上不敢发言、回答问题,究其原因就是“面子”问题。学生害怕自己回答不对可能会导致教师的批评,从而在课堂上畏首畏尾。新课改下,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学效果的实现关键在与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程度,因此,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们参与语文课堂教学,鼓励他们的参与热情,并及时予以肯定、表扬,帮助他们树立自信,而面对学生表现不佳时,要尽量避免公开责骂甚至体罚学生。

二、精心设计安排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想使我们的语文课吸引学生,我们就要在课堂的导入上下工夫,力争开始就能抓住学生的上课精力。

1.利用多媒体教学。在教授课文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与课文有关的图片,并配以悠扬的音乐,伴着悦耳的朗诵,让学生在视觉、听觉上都有美的享受,把学生带进一个如诗如画的境地。

2.以兴趣开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只要有了兴趣,学生就会兴致高昂地投入到学习中,他们就会去思考、去理解。

三、教师的发问技巧

发问是一种引发他人产生心理活动并要做出相应回答的语言刺激。任何一位教师、任何一个学科,都可以采用发问技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

汉语是一门充满趣味的语言,不同的句子可以表达相同的意思,语调、语气不同,表达的效果也不一样。提问的方式直接影响学生对问题的思维和学习的兴趣。如在学习《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一文时,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后说说假如自己就是这个故事中的一员,那你愿意做其中哪个人?当学生说到奴才通过和聪明人和傻子诉苦后表现了他们什么的特点后,我表扬了学生,后让学生再默读课文并思考:从课文中的奴才和聪明人和傻子的对话中你想到了什么?问题虽然简短,但结合课文内容,结合当时的社会现状,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读课文,认真思考,踊跃发言。

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篇6

语文阅读教学是我国高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高中教学中的难点内容。不少高中生在语文学习中表现得差强人意,阅读理解能力有待提高,语文素养也表现出较多的不足,这说明我国高中语文阅读的教学有效性较差,难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因此,新课改时期要求教师能够从教学现状出发,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阅读教学,促进学生的语文发展。以下本文就新课改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进行简要探讨。

1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并不高,这与多方面因素有关:首先,新课改以来,高中语文教师虽然进行了教学形式上的改革,但是教学本质并没有改变,教师依然是教学的主体,学生需要在教师的主导下进行被动学习。这种教学现象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得到提高,自然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2];其次,阅读教学的质量有待提高。部分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习惯将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强加给学生,忽略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主观理解和体验,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的全面发展,这些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十分不利;最后,教师在教学中过于强调学生对于考试技能的掌握,没有切实认识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意义,因此导致学生只知道强化自己的解题能力,实际学习效率较低。

2新课改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2.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要想促进学生学习效率和质量的提高,教师首先需要采用合适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多种方法:第一,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题的导入,以此来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这一种教学方法比较适合画面感较强的教学内容,如风景类文章、叙事性文章等[3]。例如,在《荆轲刺秦王》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在教学前通过网络信息技术搜寻相关的视频。网络中关于这方面的视频种类仍然是较多的,教师可以选择稍微具有深度的视频,如影视剧中的截取图片和视频、或者纪录片的片段等。课堂教学中教师先给学生展示视频,然后再进行自然的导入:“你们知道这段视频的主要主人公以及内容是什么吗?”从而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进一步的教学。第二,教师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指的是教师在教学中创设生活情景,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我有一个梦想》的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导入课题,教师可以设置具体的教学情境为:“今天我们举办一次小型的演讲,演讲的内容就是‘我有一个梦想’”。这种方式实际上就是情境教学,教师设置了特定的情境,学生在这情境中进行演讲训练,然后再引入马丁路德金的演讲内容,可以进行自然的教学过度,同时还能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以及作者想要表达情感的理解;第三,通过简单的小游戏来活跃课堂,这种教学方法也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师可以在课前两分钟让学生玩“成语接龙”的游戏,也可以挑选学生上台讲几个小故事,这样对于活跃课堂氛围,放松学生的身心有着重要的作用,也能够有效提高本堂课的学习效率。当然,教师也可以进行适当的创新,改变游戏的形式。同样是接龙游戏,教师在《林黛玉进贾府》的教学中就可以让学生尝试以“古诗句接龙”的方式进行游戏,以小组为单位,每组完成一句“古诗句”,其他组接下去。这种游戏方法不仅新颖,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古诗词能力,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2.2重视增强教学的探究性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教授学生一定的阅读学习技巧,更加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探究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所谓的探究学习指的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能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经历,对文章进行全新的理解,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强化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和创新能力发展等有着重要的意义[4]。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教学的探究行,让学生能够加强对语文阅读的自主理解和探究。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也可以提问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3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帮助增强学生的语文语感,也可以丰富学生的认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在朗读时,教师必须要求学生能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增强学生对文章中心情感的把握,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5]。此外,教师应该每天给学生布置一定的阅读任务,让学生养成每天阅读的好习惯,这对于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篇7

学生预习,教师备课。备课过程中,教师根据大纲系统把握教材外,更要以身作则,熟练掌握教材的内容;相关的知识要充分学习。教学方案是教师对整个一课教学设计意图的体现。教学方案设计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一定要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与思想水平,符合学校现有的实际条件。这样设计出的教学方案才切合实际,才具有可操作性。

我们今天所说的张扬人文精神,就是要尊重人的尊严。一是人的生命尊严,包括精神尊严和灵魂尊严;二是人的生活尊严,包括人的精神自由愿望、个性舒展愿望、多元愿望。按照这一理解,在语文教育中,人的精神自由、情感自由、思想自由、言语自由,人的个性独立、生命舒展、灵魂生长,则成为非常重要的。诚然,语文教育要学习,但绝不是学习那些纯粹的无精神内涵的语言字码本身(事实上,那种纯粹的无实际价值意义的语言字码也不存在)。学习语言本质上就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人的独立的自我精神与人格,并在此过程中陶冶人的情感和情操,塑造一个有着独特的精神、情感、思想、个性,绝对不同于他人,而又与他人、与、与时代相互融洽的真正的自我。换句话说,语文教育就是人的教育,学语言也是学做人,语文教育的本质就是以语言树人!这正是语文教育的灵魂所在、魅力所在、价值所在。着名特级教师于漪在谈到对语文课程的认识时强调:“一定要改变对语文学科的陈旧看法,认为语文只是渎读、写写等技术性、技巧性的小事,对人的培养无足轻重。殊不知语言、思想、情感同时发生,语言这个交际工具不仅是文化的载体,而且还是意识、思维、心灵、人格的组成部分。”按照于漪老师的这个思路,具体到语文教育本身,其“人文精神”教育实质上可分为两类:一是基于语言文字本身内容的人文教育・即语言文字动人的韵律、美妙的笔形、或朴素或华丽的辞采以及积淀于语言文字本身的深刻而丰富的文化内涵等;二是基于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如对祖国的忠诚、对自然的赞美、对人类的博爱、对他人的关心、对集体的热爱、对社会的责任、对父母的报答、对朋友的真诚、对爱情的真挚等等。事实上,语文教育所涵盖的内容还不止这些。唯其如此,这样的语文教育才是真正的“人文”教育。

在理解人文教育内涵的同时,还必须深刻地认识到,我们所倡导的人文教育绝不是那种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内核的“伪圣化”、统一化、模式化的所谓的“人文教育”。于漪老师对此曾说过:“过去我们反对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提倡人文性。当然不能把语文课教成思想修养课、道德品质课或其他课等等,语文课就是语文课,须把握它的本质属性在语文知识教学、语文能力训练中贯彻人文精神,以培养学生,收潜移默化、春风化雨之功效。“一度时期”,工具性与思想性统一的语文教育为“应试”而进行的近似于“技术化”的语文训练总是在消解着学生作为“人”的思想与情感,扼杀了学生作为鲜活个体的个性与精神,而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内核的“灌输式”教育由于它远离学生的内心需求,远离当今的社会生活,使学生对此有着强烈的排斥倾向。加之现代社会市场、商业文化大潮所带来的肤浅、飘浮甚至于颓废的社会人生意识对学生的影响,从而造成学生思想贫乏、情感苍白。这也有力地支撑了语文教育需要真正的“人文教育”这一新课程理念。

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篇8

关键词:教学模式;四步一体;实践

“教无定法,但教定要有法”。这是各学科教学在新的课程改革中,必须遵守的一个通用原则。

在高中语文新课程的实施中,和许多同行一样,我遇到的最突出的问题是内容多与课时少的矛盾。矛盾是客观存在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理解新课程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现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同时,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注重在实践中育人,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我经过理论学习和思考,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探索出“四步一体”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式语文教学模式。

一、“四步一体”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

“四步一体”教学模式是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教学对象分析、教学方法设计四个要素结合起来综合实施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备课和讲课的过程中应把这四个要素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师生关系应从传统的“师道尊严”转变成新型的伙伴关系、朋友关系、民主的、和谐师生关系,教师应该作为学生知识的引导人。教学课堂应自由开放,富于情境;教学特点应具有相融性、动态性、合作性和多样性。学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由不会学习到学会学习;由个人学习到学会互助合作学习。

二、“四步一体”运用教学模式的做法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这一教学模式呢?从全过程看,包括以下四个步骤。

第一、课前准备

让学生初步预习教材内容并搜集相关信息或做简要调查,使学生对教材有个总体上的印象。

第二、导入新课【故事或者实际事例导入】

可以由学生自己编导故事,也可以让学生举当前生活中发生的实践事例,激发学生参与的意识。

第三、自主探究知识的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索欲望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教师创设和选择问题必须是使学生产生困惑的疑难问题,只有疑难情景才会激发学生求知和探究的兴趣以及求知的欲望。

2、自主学习,结合相关教学信息的搜集和处理,分组讨论或辩论相关问题

【在这一环节,学生可以充分地讨论,各抒己见,以达到德育目的】

培养学生自学探究的学习能力是本模式的价值取向。自主学习要求教师的角色是一个引导人,主要应做好诱导质疑,鼓励求新的工作。教师既要保证学生自学探究的必要时间,让学生在自究中感知,在感知中自悟,在自悟中生疑;更应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比如,针对学生不知道如何阅读课文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同的阅读策略训练,提出了粗读、细读、精读等方法:易理解的知识粗读,新内容细读,重难点问题精读等。另外,为了避免学生自学的盲目性,教师应该有针对的设置自学任务。

对自学过程中的疑难问题,教师可用合作互研的学习形式加以解决,比如让同桌或者分小组的形式,就相关疑难问题,相互启发,相互研讨。践证明讨论式教学,可以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尊重,参与精神得到恰当的发挥,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得到培养,团结协作和沟通交流能力得到锻炼,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3、留给学生机会,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讲得头头是道,那仅仅是说出了自己的思维过程,很难有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只有让学生参与解决问题,并说出自己的想法,体现学生课堂主体角色,才可能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检验自己思维过程的优劣,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所以,在上一环节的基础上、在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后,老师应该找出学生代表说出自己的观点。

4、教师归纳总结

学生经过上述诸环节后所习得的知识往往是感性的、零散的、不成系统的结论。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把零散知识进行归纳整合,上升为系统化的理性认识。同样,通过上述诸环节的学习,学生一般已能够掌握主干知识,但也会有一些疑难问题需要教师精讲点拨,释疑解惑,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分辨和修正能力。这个讲解的过程是讲究策略的,应该是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感悟,讲解要“少而精”、“脉络清”。这里的讲要以讲“理”为主,不要以讲答案为目的。所谓“脉络清”,就是讲解的内容要按照教材内容的严密逻辑系统,分清主次,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解决难点,既要有针对性和现实性,又要考虑知识的连续性和结构性。

第四、课堂总结和实践

留出一定的时间进行回顾总结和练习,从某种意义比课堂教学更重要,它能更好地回味课堂知识,总结运用相关知识和信息,尤其是能把学生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技能。课堂练习是学生实践的乐园,在这里我们一定要根据新教材的特点选择价值高的练习题,有针对性的进行练习。另外,也可以要求同学们课后分工协作,展开社会调查与实践,撰写调查报告或者小论文,从而把书本上的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学以致用,用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

总之,“四步一体”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式教学模式,以学生自主探索活动为主体,以教师点拨为主导,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为中心,以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学科素质、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篇9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语文反思性教学

知识经济时代下,知识信息以人们无法想象的速度增长和更新。在高中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成为大众教育后,高中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就发生了改变。新课改下的高中课程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人生规划能力、职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目的就是要在21世纪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语文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1、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的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方面都发生了改变。语文的课堂教学反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达成。突出技术、艺术的强化以及语文课程综合性与选择性的应用,让学生更多地将学习与生活相联系,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善于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要求教师按照教学内容选用正确教与学的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创造性,创设师生对话氛围,要重视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注意学习方法指导和良好习惯的培养,还要恰当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合理使用多媒体,尽可能地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调动思考能力和学习积极性。

2、新课改下高中语文课堂中反思性教学的讨论分析

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要吸收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先进理念,以实行教学大纲为准则,着重关注学生的语言累计和语感训练的思维方式,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2.1转变观念,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语文教学的课堂,归根结底是社会、生活,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构成的人际交往,所以课堂的核心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不是单纯地以知识、练习、考试为训练方式。投入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出发点,但是教师必须有自己的判断力,不能盲目使用规范统一的教学模式。高中语文的教学模式都是一些课程程序,真正运用到课堂教学其实是没有一个固定的规则。构建回归自然的语文教学方法,增加文化积淀才是教师语文课程教学反思之一。

2.2.加强学习,转变教师教学角色

教师教学要自我反思,自我塑造,树立快乐学习的理念,以先学者的身份组织丰富自由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思考,形成创造性的学习模式。教师重点是点拨、引导和启发学生,转变单向性直线教学的课堂模式,摆正师生的正确位置,引导启发学生自主学习、指点方法、疑难解答、开拓思路、鼓励创新。教师发挥主体作用,就要求师生共建教学目标,营造新的氛围,创设情境,整合知识,善于策划学习,帮助学生总结学习方法。

2.3巧用教材,努力提高教学效率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材有开放性的性质,在教学过程中,教材对教师的教学有较大的开发空间。例如,有“文学之母”之称的诗歌,由于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不够强影响阅读兴趣和学习效率。《沁园春长沙》是的诗歌,教师可以通过对的诗歌偏好进行介绍,的一生,是在临窗伏案,也是在戎马倥偬中默诵吟哦,写诗写词,泱泱诗国的文化甘露哺育了这位伟大的诗人。教师可以这样有针对性地把学生引入课本的意境中,感受到年轻时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培养学生兴趣以达到教学效果[1]。

2.4与时俱进,大力提升人文内涵

语文教师一定要具有丰富的人文情怀和审美想象力。新课改下的语文教材选文,突破了过去狭隘陈旧的思想框架,用当代的观点审视过去的事物,找出共性的思想内容。教师的语文教学就必须要挖掘其包含的文化内涵,将内涵和整体一并把握,紧密联系。例如《世间最美的坟墓》中歌颂了朴素之美,《归去来兮辞》中追求了自由本性的理想之美,《冬天之美》中歌颂自然之美,《寡人之于国也》中“不违农时”等包含不扰民的生态思想等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阅读鉴赏能力,将审美传递给每一个学生,提升学生的人文内涵。

2.5以人为本,真正塑造学生个性

创新的基础是个性,个性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因此,教师要将学生摆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真正当成学习的主人,以学生为教学的中心。高中学生的心智还不够成熟,每个人的个性也存在差异,如果把多元变成一元,培养出来的学生将会失去个性化。教师应该利用一切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尊重学生的好奇心,启发独立思考,鼓励大胆发表见解,积极讨论,力争培养出有创新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优秀学生[2]。

3、结束语

综上所述,语文的反思性教学不是立竿见影的,它需要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累积经验,不断创新,才得以符合新课改的总体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灵活运用新教材,努力提高学生对语言的阅读、欣赏和应用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索、创新,全身心地享受到学习带来的乐趣,才能活跃整个高中语文教学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大幅度提高语文水平。

参考文献

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篇10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对话教学;自学能力

随着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教师的教学方式、教育理念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正为实现“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新型课堂形式而努力。《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以发展学生的能力为目标。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探索适合新课程改革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我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摸索了几点有效的做法。

一、通过多种途径,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我们传统的高中语文教材内容较陈旧,形式也较为死板,大部分的教材是以知识点或文体组合成一个单元,这样的组合形式阻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不是知识的简单罗列,而是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提高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使他们的语文素养全面提升。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我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目的,并且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使自己成为教材的“研究者”,真正的“活学、活用”教材。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经常组织学生摘抄格言警句、名人名言等;有计划地阅读古今中外名著;组织学生定期欣赏优美的散文、诗歌等;并给学生制定阅读计划,每人每天要读50页的内容,背诵一条或一句名人名言;在学习课文的时候,要注意课文之间的异同点,班内定的阅读报刊,对好的内容要组织学生搜集、整理有用的信息,以达到对教材有益的补充。有时电视中的节目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有效途径。俗话说“开卷有益”,要引导学生多去图书室、阅览室,只有勤于读书,才会受益匪浅,才能学到课本中没有的东西,从而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二、通过师生共同参与,提高课堂效率

语文教学是由师生关系、教学情景和教育教学环境构成的,只有教师与学生有效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才能做到孔子所说的“教学相长”,也就是说,只有教师与学生互相学习、共同学习,才能互相成长。鉴于这一点,在每次做试卷的时候,我都是与学生一起做,学生用的时间可能多一些,我用的时间相对少一些,但是我也从中体会到了学生的艰辛。有时布置学生写作文,我也和学生一块儿写,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可以说达到了“同学同感”。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还给学生创造自由讨论的机会,使他们真正地体验课堂,在讨论、体验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些问题虽然会困扰学生,但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时我会不失时机地参与到他们的讨论中来,与学生一起思考、一起探索,在与学生的合作交流中找寻问题的答案。这样的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充分保障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达到了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理想境界。

三、通过师生对话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语文新课程标准在《阅读与鉴赏》“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师生之间、师生与课文之间、师生与编者之间的一个多重对话过程,是思想碰撞与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为了彻底抛弃传统的教学方式,改变“独白式”教学的弊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是“对话”教学形式。因此,可以说“对话”不只是单纯的传递形式,而是具有生成意义的功能。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教师可以了解大量的信息反馈,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从而有效地保障了课堂学习效率。同时在进行对话教学时,教师要懂得维护学生倾听权、感受权,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感悟能力,以利于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对话机制,使文章的内涵充分地挖掘出来,尽可能了解文章所蕴含的人文底蕴,使自己的课堂效果更有时效性。可以说对话教学从作者的控制下把文本解放了出来,然后经过学生的交流、补充和教师适当的指导,形成了认知性实践与伦理性实践的有效统一。因此,可以说没有对话,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四、通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自主学习是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能力、态度、方法等因素的综合机制,也是学习者根据学习目标、不同的学习任务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能力,所以对于教师来说,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学习的必要条件。我们的学生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已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知识,成了装知识的容器,教师讲什么就记什么,可以说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新课程改革,要求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以自主学习推进教育理念的渗透,使学生真正获得情感体验。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让每一个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使学生具有自己学习的能力,久而久之,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就会越来越高。

总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项很复杂的工程,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进一步加大投入,不断探索,总结有效可行的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为培养新世纪创新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