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地理智慧课堂教学十篇地理智慧课堂教学十篇

地理智慧课堂教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17:21

地理智慧课堂教学篇1

客观地说,课堂中学生的意外提问和回答往往会不经意的出现一些亮点。这些亮点是学生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稍纵即逝。我们必须用心倾听、敏锐捕捉和充分肯定,选择适当的问题以恰当的方式把“意外亮点”当作生成的“课眼”,并利用这意外的动态生成资源引导教学进程以实现课堂生成,使课堂在动态生成过程中达成教学目标。

一、课堂实例

去年,市里一位老师的公开课《人口迁移》,课堂中就出现了“小插曲”。

老师专业知识扎实,课堂精彩纷呈,但当老师在进行人口迁移概念理解教学时,一位同学突然冒出了这样一句话“在外逃跑的罪犯也属于人口迁移”,老师装作没听到,不予以回应。继续按照原本设计好的教学程序进行,总结出了判别人口迁移的理由:①空间上:居住地已改变;②时间上:较长时间(指1年)。

课堂一直朝着老师课前备课内容的方向进行着。课后,听课的专家,老师们纷纷指出。本节课的不足:因为该教师对课堂出现的临场情况反应不足,不能及时将现场的情景融入教学预设之中。使本节课的效果大打折扣。

那么,教师如何临场应对学生充满机智和逆向的反应,如何面对课堂上生成的学生闪光的思想呢?如何让地理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呢?

二、个案分析

新课程的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在新课程中,课堂是教师服务于学生这个主体,而不是学生围绕教师的思路被动思考,被动接受知识的场所。能否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关键在教师。教师应当从关注生命的高度,研究学生在课堂上生机勃勃、活力无限的学习活动。教师不能完全依据预设的教学目标和教案进行教学,要善于从学生的质疑问难和独特体验中发现学生在知识、情感和心理上不断生成的需要,并对自己预设的教学做出富有创意的调整。教师只有课前精心“备课”,才能在课堂上动态“调整”,“备课”使我们的课堂有章可循,“调整”使我们的课堂精彩纷呈。

三、如何应对教学意外

1.捕捉亮点资源,调整预设,促进生成

课堂上的一些“意外之举”,其中不乏可贵的、积极的、创新的生成因素。课堂中学生的提问和回答往往会不经意的出现一些亮点。这就要求教师应具有随机应变能力,机智巧妙的处理这些“意外情况”把干扰因素转化为课堂教学资源。让一次次的“意外”生成一次次的精彩。

2.捕捉错误信息,因势利导,推进生成

在尝试和探究活动中,成功和失败的可能性并存。我们不要怕学生在尝试中出错误。因为在尝试和探究过程中,出现错误和失败是正常的。学生在尝试和探究中出现的错误,是极有价值的教育资源,是学生真实水 平的反映,应该得到尊重和重视。有经验的教师善于抓住这些错误,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改变思路,重新探究,促进课堂教学有效生成。例如开头提到的案例,教师如果能够及时捕捉住学生错误的信息,调整课堂预设,引导学生分析原因,让学生展开讨论,自己得出判别人口迁移的理由,那么这种教育的效果远远胜于直接告诉学生一个正确的结论。

3.捕捉非言语信息,用心交流,和谐生成

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个动作、一副表情、一种神态等非言语信息,这些信息不是教学的直接内容,但对教育教学有着间接性和隐蔽性的影响,因而对课堂上所产生的这些信息,教师要善于捕捉,把握这些稍纵即逝的信息,不断的调整课堂的预设,积极合理有效的组织教学,使课堂教育、教学向和谐高效的方向发展。

四、课后深刻反思与拓宽视野,提升教学智慧

教学中要让生成更广泛,教师除精心预设教案,课堂学会倾听,善于捕捉动态生成资源外,还要求教师做到以下几点:

1.拓宽视野

教学观念指导着教学实践,一个老师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他的课堂风格。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做一个学习型教师,教师的地理知识如果仅仅局限于教材,那是不足以实现新课程理念。作为一个新课程的实施者,必须有计划的阅读有关新课程理念和实践方面的书刊,如《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走进新课程》、《地理教学》、《中学地理教学参考》等,以及有关专家的文章和一些新课程案例,从中汲取营养来丰富自己的课堂。阅读,不仅能丰富教师知识,也扩大了视野,使理论和实践能力都得到提高。同时,阅读的积累,更有利于生成的资源,促进课堂动态生成。其次,应该经常观摩不同风格老师的课,多交流,从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素养,并立足地理学科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课堂教学添色。 

2.深刻反思

地理智慧课堂教学篇2

智慧云平台的建设

要实现“互联网+”教育的真正落地,少不了应用平台的支撑、资源服务与管理、智能显示终端以及数据评价系统四个方面。

1.应用平台

目前普遍构建的都是以云计算技术为基础,拥有海量教育教学资源,能为学习者推送定制的教育服务,并能进行智能化教育管理的综合性智慧教育云平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智慧课堂的应用平台通常为移动类app,包括微课制作、作业平台、家校沟通工具等其他第三方应用软件。例如,无锡正在打造的“智慧教育云服务平台”(如图1),涵盖了“智慧课堂”“智慧学习”“智慧教研”等教育功能服务模块,并开发有相应的移动端app,主要目标是实现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协作学习、泛在学习的智慧教学,以及基于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的智能化教育管理。

2.资源服务与管理

我们基于资源管理平台,建立了数字化教材、微课及多媒体课件、各类题库、拓展知识等资源库,可以在课前、课上、课后为智慧课堂提供、推送教学内容(如下页图2)。

“三通两平台”是我国“十二五”时期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任务,也是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主要任务之一,其中资源涉及“优质资源班班通”和“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两个方面,资源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3.智能显示终端

智能显示终端可分为教师端工具和学生端工具两种。教师端――传统课堂的板书、投影仪已经变身为电子白板、触控一体机、多屏互动软件,而学生端以智能手机、ipad为主。例如,新东方的“oKaY智慧课堂”,整个系统采用两层结构,上层主要是云平台服务端,下层主要是各类应用端,包括学生pad、无线ap、充电柜、校园服务器等(如图3)。

教师、学生都匹配有相应的“教”与“学”的应用软件,可以实现智慧课堂的全过程沟通、高频互动、知识传递与扩展。

4.数据评价系统

实现动态学习数据收集、分析、评价,是成功构建智慧课堂的关键。利用智慧云平台,可以对课前、课上、课后进行全过程动态评价和数据分析,基于此,教师可以有效、快速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诊断、评价,继而形成针对性、差异性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如下页图4)。

需要注意的是,“互联网+”时代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智能化软硬件设备,但是有效实现智慧课堂目标的根本,如教师专业能力、灵活的教学设计、高效的课堂掌控、学生自主学习的形成以及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无法仅依靠信息技术手段就能解决的。

“互联网+”背景下的智慧课堂

智慧课堂是教育信息化聚焦于学校教育、师生教与学、课堂活动的必然,也是课堂教学自身不断变革发展的结果,从不同角度可以有不同的理解。

从语义角度,“智慧”是让人可以深刻地理解人、事、物、社会、宇宙以及现在、过去、将来,拥有思考、分析、探求真理的能力;“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教师应该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挖掘生机和活力,把课堂营造成生动活泼的学习乐园,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自然、有序地学习和成长。从教育角度,智慧课堂的根本任务是“开发学生的智慧”,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或灌输过程。从信息化角度,智慧课堂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构建智能化的教学环境,实现智慧化的课堂教学,与传统课堂大不相同。

“互联网+”下的智慧课堂,因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交互、深度融合,从先前的数字化阶段过渡到了“智慧化”的新阶段。智慧课堂实质上就是基于智能终端、云计算、大数据分析运用的新型课堂教学形态,是由信息化平台和工具(系统)、教师和学生(人)及其课前、课中、课后教学环节(活动)等组成的现代信息化课堂教学体系。[1]

具体来说,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的目标相比,在课堂形态上,智慧课堂借助于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和各种智能终端,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营造更加开放、自主的智能化的教学环境。在资源推送方面,智慧课堂能为学习者提供各种优质的教育资源以及相应的app、平台,并能有针对性地推送个性化、定制的学习资源,方便学习者查漏补缺、提高优化。在教学方式上,智慧课堂有互联网技术的辅助,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组协作、合作探究和教师参与、引导的方式,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师生关系和角色也彻底发生改变。在评价反馈上更为明显,依靠数据收集与分析,课前预习评测、课堂即时反馈调整、课后跟踪反馈,智慧课堂变革评价方式,从传统、主观的“笔纸评价”变为客观、全面的“数字评价”。

简而言之,智慧课堂就是依托信息技术构建的教学环境,为学习者营造丰富的学习情境,促进个性化学习、合作探究式学习,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能力内化成素养,以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个人的终身发展。

智慧课堂的几种实现模式

1.高效互动

在智慧课堂中,利用智能化的移动学习工具和应用支撑平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更加立体、即时,课堂互动高效、生动。同时,基于动态数据分析和即时教学评价,互动的深度、广度增加(如表1)。

除了课堂内的互动,在课外,师生还可以借助应用平台、移动app进行课外交流,实现持续沟通,进行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多种方式的交流互动。

2.分层教学

基于大数据的动态学习分析,教师能够准确把握每位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其学习能力做出评估,然后将知识水平相近的学生进行分组管理,有针对性地制订教学方案和辅导策略,继而向各小组推送相应的资源,实现一个班级里的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如表2)。

另外,课上碍于时间和精力无法一一指导的,在课后,教师可以基于学生的课堂表现和“最近发展区”设计内容,进一步推送个别化的作业和辅导,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服务学生的“一对一”的个性化教学。

3.自主学习

地理智慧课堂教学篇3

关键词:智慧课堂精神策略评价

在西方教育史上,有许多教育家、哲学家都将发展学生的智慧作为教育的目的。英国哲学家、教育理论家a・n・怀特海就提出过非常著名的论断――教育“全部的目的就是使人具有活跃的智慧”。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教育学教授马克斯・范梅南的著作《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在中国内地的热销,教育智慧、智慧教育、智慧课堂、智慧型教师成为我国教育理论界的热门话语,亦有许多专家学者和学校就此作出了非常积极的实践探索。但总体看来,专家学者们所论述的多侧重于理论层面,“智慧教育”“智慧课堂”多以一种新的教育思想、理论和理念被提出,尚未形成业内普遍接受的理论体系,在具体实践层面涉及更少。一些学校尽管作出了一些探索,由于课堂教学改革面临前所未有的艰巨性、复杂性,以及教学活动本身的特异性、多变性,对教师洞悉复杂局面、应对复杂挑战的智慧品质和智慧水平提出的要求非常高,因此很多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操作性较强的实践指导策略。

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地区名校,自创办以来,教育教学质量一直处于地区领先地位,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尽管如此,仍有部分教师奉行“知识课堂”的一套,扼杀了学生智慧潜能的发展。为此,学校自2011年起连续开展省级教科研规划课题“智慧课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探究智慧培养理论,构建智慧课堂,打造智慧学校,作了一些有意义的实践探索。在此分享,以冀能为同仁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借鉴。

一、“智慧课堂”的基本精神

1.关于“智慧”。

理论界尚未有统一的定义,我们认为,加德纳教授对“智慧”作出的最新的狭义解释,揭示了其真正内涵――“智慧是人的一种处理信息的生理心理潜能,这种潜能在某种文化环境之下,会被引发去解决问题或是创作该文化所重视的作品”。

2.关于“课堂”。

课堂就是主体间往,是师生主体间通过交往和对话实现的意义共享。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开放的思维是构建主体间性课堂文化的基础和前提,学习合作共同体是主体间性课堂的核心,智慧生成是主体间性课堂追求的目标。

3.智慧课堂的内涵。

智慧课堂,源于智慧教育。智慧教育主要包括两层含义:首先,从教育目标来看,是把发展学生智慧作为培养目标的教育。也就是说,教书育人,不只是培育学生成为一个有知识和修养的人,还应该努力培养学生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其次,从教育教学的过程与方法来讲,智慧教育是指有智慧的教育,有思想、有文化、有灵性的,充满思维活力的教育,就是要以智慧的教育促进学生智慧的发展。这既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措施,又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生思维水平的重要途径。智慧的核心是智力,而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所以,发展智慧的核心是培养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发展学生智慧,可以通过开设智慧课程、思维课程等进行指导和训练,但关键还是要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在具体的思维活动中逐步得以实现。

智慧课堂,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包括课前预习、课后作业等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确立为思维而教的理念,通过智慧地设计、引导、对话,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学生思维活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潜能的充满灵气、灵性的双向教学活动。它是智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体现智慧教育的基本精神和目标追求:一是要在课堂教学、课外作业练习等各项教学活动中有目标有计划地着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发展智慧;二是要着眼学生全面发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创新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过程,为学生的思维活力、创造性学习提供有意义的情境和时间空间,充分发挥教学过程本身的育人功能。

4.智慧课堂具有“怡情”“适切”“灵动”“创新”等基本特征。

怡情,就是师生关系和谐,课堂氛围轻松活泼、自由民主。在智慧课堂里,教师有激情地教,学生在“有意思(有趣、有体验、有启发)”的课堂生活中思维活跃,互动积极,主动探究、感悟,获得情感的愉悦滋养和知识能力的拓展,情智相生,怡然自得。

适切,就是课堂整合有方,适合教师的个性,适合学生的学情。在智慧课堂里,教师心里始终装着学生,不搞生搬硬套,不搞“一刀切”,选择适合学生的学习内容,制定适合学生的学习目标,采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流程、教学节奏,真正尊重学生的差异,寻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关注学生的兴趣生长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拥有一个展现潜能施展特长的空间或平台。

灵动,就是课堂挥洒开放,开合自如。在智慧课堂里,教师及时得到反馈信息,灵活调控课堂的内容、节奏、放收,开合自如;学生有可能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伙伴,拥有更开放、更自由的空间,可以自由表达,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可以从不同角度、方向、方面观察和思考问题,灵活应用多种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创新,就是课堂灵光闪现,不断创新创生。在智慧课堂里,教师不仅在课型选择、内容处理、组织形式、教学手段、语言风格等各方面别出心裁,而且善于根据学情变化,及时调整教学目标、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因势利导,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甚至相反的方向对传统观点进行大胆怀疑,推陈出新,从而推动更高水平的互动,使课堂迸发意外的精彩,充满生命的活力。

二、智慧课堂的创建策略

建设智慧课堂,不能单纯局限于研究和改进课堂教学,应使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各项活动(如课前预习、课后作业练习等)都贯彻智慧教育的基本精神,都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发展学生能力与智慧。

1.课前准备

正确把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深入研究课程标准、现行教材、考试说明和学生实际,正确设定教学目标(学习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正确把握教学重点,使每堂课、每次作业练习都做到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内容实在、重点突出。

对教学过程进行整体思考、系统设计。围绕预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对课前学习(预习)、课堂教学、课后作业练习三个环节的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设计,使之形成一个相互衔接、循序渐进、逐步提升的教学过程。

选择有意义的教学材料。必须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现实生活,广泛收集、合理取舍教学材料,注意其典型性、思想性和现实性,既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学习方法,又充分发挥材料本身的教育意义和文化价值。

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课前学习活动、课堂探究活动、课后作业练习等,要统一设计,合理安排。特别是要指向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精心创设课堂问题情境,立意要准,材料要新,设问要巧,能够很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和思维活力,引领学生开展有意义的问题探究活动。课堂问题情境要少而精,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发言、交流、总结的时间和空间。

2.课堂教学

坚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着眼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倡导少教多学、先学后教、学教互动的主体探究型教学模式,课堂上以自主学习为主体,以问题探究为载体展开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在问题探究、实践体验、合作交流的活动过程中领悟知识,习得方法,提高能力,发展智慧。

给学生学习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坚持少讲多学、少问多思,课堂上提出问题、呈现问题情境后,必须给学生以一定时间围绕问题看书、思考、议论、发言交流,进而引领学生归纳知识,提炼方法;课堂上留有一定的时间,指导学生围绕学习重点开展听、说、读、写、做等活动,每堂课都要让学生认真、规范地做1-2道主观性题目,以训练分析问题、表达问题的严密性和规范性。

指导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及表达问题的方法和技能。结合问题探究或重点习题,指导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和逻辑程序,培养学生深思熟虑的学习品质。指导学生善于从个别到一般、具体到抽象,从一个个具体问题的分析中归纳出本质和规律性的东西,指导学生本学科的思想方法,以及归纳、综合、联想、想象等基本思维方法,引领学生善于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多角度、多层面思考问题。特别是教师在分析例题、评价练习时,不能就事论事,必须指导学生悟出一些道理和方法,并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材多用等形式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迁移发散。

激励学生敢想敢说,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思考问题中归纳出知识,或应用知识分析问题固然重要,但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引发出新的问题更有意义。必须改变只是教师问、学生答,只重视“学答”、不注意“学问”的局面,把激励学生质疑提问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认真落实。要给学生以质疑提问的时间和契机,可以让学生举手提问和发表不同意见,也可以让学生以递交小纸条的形式向老师提问。要逐步使敢于发表意见、善于质疑提问成为学生的一种学习习惯。

引领学生及时总结反思。及时总结反思,是提高教学效率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措施,也是发展学生智慧的一个重要策略。无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练习评析课,都必须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对学习活动进行总结反思,梳理所学知识,回顾探究的问题,以及时巩固消化有意义的知识和方法,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营造严格而活泼的课堂氛围。教学活动中必须善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始终保持一种积极投入的精神状态。教师必须营造民主、开放、和谐的学习氛围,给学生说话的权利,耐心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激励学生勇于提出尖锐问题,发表不同见解;给学生自己选择学习方式的权利,允许他们自主选择独立思考、同桌议论,或者小组讨论等参与方式(当然,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应该严格要求)。

3.作业练习

精心设计和布置。课后作业练习要少而精,使学生有时间认真完成,有兴趣深入思考。必须加强作业练习的针对性、系统性,紧扣教学目标,并与课前预习、课堂练习相衔接相协调;增强作业练习的探究性、实践性,把巩固训练与生活观察、问题探究、实践操作结合起来;增强作业练习的层次性、选择性,设计一些供学生自主选择的选择性作业,适切不同学业水平学生的需求。

改进批改与评价方式。教师对作业练习要研究性地批改,要善于发现学生练习中的积极因素,深入研究学生出现差错的原因。不仅批阅练习的对与错,而且要积极关注学生作业练习的态度和规范。通过作批注、写评语、划提示符号等,给予中肯的评价,提出明确的要求,予以具体的指导。

指导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总结反思。引领学生一周或一个阶段内对自己的作业练习进行总结反思,分析评价,总结收获和进步,发现问题和不足,自觉寻求改进的对策和方法。

使作业练习成为学生与老师对话交流、向老师质疑提问的平台。可以激励和指导学生在作业练习上总结得失,简要书写学习感受;可以提出疑问,向老师请教;可以对老师的课堂教学和布置的作业提出意见建议等。同时,教师可以在作业练习上三言两语,直截了当,对学生的学习作点评、提建议,为学生释疑解惑等。

三、智慧课堂的教学评价

有效的教学评价,是优化教学要素,保证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组织、教学方法等合理性、有效性的重要手段。通过改进对教师的观察要点与教学评价,能有效引领教师为智慧而教;研究改进学生的学习评价,特别注重把学生的问题意识、思维积极性、思维水平、思维方式作为观察、评价的内容,是促进学生智慧生长的必由之路。

1.创新智慧课堂教学过程观察评价方法。

着重从十个维度观察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

(1)教学目标明确,思路清晰,重点突出。

(2)组织开展2―3个观察、阅读、操作、思考相结合的问题探究活动。

(3)给学生以看书、讨论、交流、展示的时间。

(4)结合知识分析和问题探究,指导思想方法和思维方法。

(5)开展一定的变式训练或拓展性智力训练活动。

(6)激励学生质疑提问,发表不同见解。给学生提问的时间。

(7)及时捕捉生成并利用生成的资源。

(8)重视课堂管理,优化学生学习行为。

(9)指导学生及时总结与反思。

(10)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采用个性化评价标准来评价学生。

2.创新智慧课堂学习教学过程观察评价方法。

着重从三个维度观察评价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

学习情感:对学习是否有兴趣,能否积极主动;能否认真完成各项学习任务;能否积极参与交流发言等。

学习方式:能否善于把听、看、想、说、做结合起来;能否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能否善于与同学交流合作;能否及时总结反思,及时发现问题和调整学习方法等。

学习水平:思想方法是否正确,思维是否清晰、敏捷;课堂上问题分析与表达的水平怎样等。

3.开展激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慧的检测评价活动。

结合本学科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一些生动灵活的测试题、探究题,开展一些智力竞赛、即兴辩论等活动,既检测评价学生的思维水平,又引领学生开动脑筋,好思善思。

4.优化学习成效的检测评价。

智慧的学习检测评价,在内容上要注意基础性学习与拓展性学习相结合,侧重依据学习目标的基础性学习目标达成性检测,适当增加旨在培养思维能力的拓展性检测;在方法上可采用课堂即时检测、阶段限时检测等形式灵活进行,既不增加学生的负担和压力,又能及时了解学习情况,诊断教学问题。

建设智慧课堂,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它还包括智慧教师的培养研究、学生学习方式的改进研究等多项课题。只要理念正确,信念坚定,勇于革新,不懈实践,那么,培养智慧型人才就不再是困扰我们的难题。

参考文献:

[1][英]怀特海,著.徐汝舟,译.教育的目的.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2][加]马克思・范梅南,著.李树英,译.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美]霍华德・加德纳,著.李心萤,译.再建多元智慧.远流出版事业股份公司,2000.

地理智慧课堂教学篇4

关键词:智慧课堂;美术教学;自主学习

近年来,社会上对“智慧课堂”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和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为了适应当前课堂教学呈现出的前所未有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着提高智慧品质和智慧水平的全新挑战。因此,如何让智慧唤醒课堂,让智慧引领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成长,成了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大使命,也是课堂教学由此焕发出生机与活力的重要契机。

一、智慧课堂的概念及表现特征

智慧课堂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它指的是将高科技引入现代教学中,通过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个人的智慧汇集于整个课堂。具体来说,智慧课堂具备以下几个表现特征:

其一,从学生角度来看,智慧课堂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为主。

智慧课堂必须从学生角度来衡量,看学生在课堂上是否开展有效的、自主、合作的学习。作为课堂的主体,学生应该在智慧课堂上发挥重要的主体性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从学生的个性特征及需要出发,精心设计教学细节,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智慧和潜能。

其二,从教师角度来看,智慧课堂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教师作为智慧课堂的重要引导者,主要承担着以下几个任务:一方面要鼓励学生敢于创新和提出问题,引导一个富有争辩性的活跃课堂,让师生之间充满智慧的火花,相互碰撞、交汇,从而实现学生个性的飞扬。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理性思维,通过巧妙地创设情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学生留下充足的思维时间和空间。

二、构建小学美术智慧课堂的具体策略

作为培养学生审美素质、陶冶学生情操的一门课程,小学美术课堂在寻求课堂教学改革时也应该以智慧课堂为目标,更加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思维的融合。那么,构建小学美术智慧课堂具体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

(一)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艺术的生命在于创作,而创作是建立在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之上的。在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启发学生更新材料、尝试使用新方法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比如,向学生介绍一些艺术大师运用新材料和特殊方法进行艺术创作的例子,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启发学生发散思维,通过自己的双手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在游戏中进行独特的创造。

2.培养学生的想象意识

美术教育本身和想象意识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想象是学生学习、理解、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学生通过想象活动,可以积极地参与到艺术创作中,同时也能更好地感受艺术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意识有多种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给学生足够的耐心和鼓励,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

(二)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创设艺术情境,活跃课堂气氛

为适应小学美术智慧课堂的教育理念,教师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以“教练员”“促进者”的身份进行美术教学。首先,在教学设计之初,教师应该使教学内容呈现多样化的特点,不但要用好教材,还要活用教材,将教材与具体的艺术形象结合起来,使艺术形象更加直观、可见。其次,要创设富有艺术情调的教学情境,不仅要在美术教室的布置装饰上做一些创新和改变,还要在教学过程中添加一些情境教学环节,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到艺术环境对他们的熏陶。最后,要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己动手尝试艺术创作,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对某位艺术家作品的想法和意见,同时鼓励大家对不同意见进行讨论、争辩。唯有如此,才能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发挥智慧课堂的真正效果。

(三)加强信息技术与美术课堂教学的融合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根据课程的具体需要,找准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课堂的“整合点”,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首先,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丰富学生的审美感官,从而降低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的难度。例如,运用信息技术中的声、形方面的材料,强化教学中的视听效果,降低教学难度。同时还能通过艺术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下激发自身的创造力。其次,教师还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因材施教。一方面,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的资源优势来扩大教学素材,整合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则可以运用计算机对水平不同的学生展开因材施教。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三维空间,教会学生使用计算机绘画工具等。

参考文献:

地理智慧课堂教学篇5

关键词:个性化教学智慧课堂智慧生成

当前我校提出的智慧课堂定义为:生长智慧,生成智慧的课堂,是自主、合作、探究、高效、优质的课堂。这个概念是对性质进行描述,从教学模式中概括而来,其内涵外延还不够明确,有待完善。我们还从操作模式、实现条件方面对智慧课堂进行了研究。

操作模式包含了四个环节:揭示目标、激活智慧;自主学习、生长智慧;合作探究、碰撞智慧;拓展提升、生成智慧。

学校对智慧课堂几个需要的提出无疑是一种号角,在吹响的号角声我们一路前行,不致迷途。纵有千般险阻,有生动发展的团队力量也是无畏的。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从《智慧课堂有效教学框架》下关注较好的实现路径,教师要充分实施个性化教学,丰富智慧课堂内涵。我们在课堂教学实践的实证磨砺中进一步建构智慧课堂,形成精彩纷呈的各自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师的专业性更强了,教师的智慧才更多,学生的智慧很好地发展了,教育智慧就彰显了。其一他们有相融共通性;其二个性化教学追求能铺垫智慧课堂实施的成功;其三可以兼顾局部与整体推进学校课改。

个性化教学的实施关乎教师的自我发展及教学技能的精湛和艺术性,关乎学校管理与教学评价机制,更关乎课堂教学实效。因此,实现个性化教学教师认清自我,进行个性化发展,并自觉追求个性化教学的教学过程;每个教学环节中都应具有自己独立的个性特色;同时学校在教师实施个性化教学的过程中应给予足够的管理支撑,制定适宜的教学评价机制,推动高效的智慧课堂教学。

一、首先要实现教师的个性化发展

我校教师大多处于高原期,高原期教师往往表现出这些状态:教学分心,神思紊乱;水平高高,可以无学;应试教育,桎梏发展;道德失范,精神颓丧。地音先生在《教师发展与学习力问题研究》中认为上述种种,皆因教师缺乏为人师表的道德力所致。另还有双重疲劳,积成“高原”的;培训不得法,劲头难持久的;学习过滥,出现紊乱的。破解我们的“高原现象”,就要构建念力、愿力、动力的动力系统,加强“育己”,实现教师的个性化发展。

所谓“育己”就是需要以学习力为基础,充分发展自身的道德力、知识力、执行力、领导力、洞察力、创新力、教研力,这力越强大,越能解决自身的“职业倦怠”。

实现教师的个性化发展,目的是做生命型智慧教师。追求个性化发展的生命型教师需要三个支撑:教育理念、教学自由、反思研究。

只有专业才能卓越。我们在以上三个支撑点上修炼本学科的专业能力,实现不可替代的专业性,智慧教师生长才有希望。

智慧课堂是生成性的而不是预定的,需要教师立足于教育情景的实际变化,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作出即时的判断、决策。教育情景的复杂性、生成性,决定了教学需要创造,创造必须理念的正确引导,不然将失去创造的方向。由此我们不懈地对学科前沿理论进行专业阅读与思考,并诉诸笔端,勤于写作,内化教育理论。

教学自由不是放任自流,“教师的教学自由是一种积极自由,表现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包括自主地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选择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评价,以及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实践者等”。

教学反思和教育科学研究相结合,是“六龙”相伴的教师生涯必修的功课。教学反思沉积经验,厘清教育观念,形成成果雏形并判断在实证中检验的教育行为的科学性。教育科研并不是让所有人成为专家,他让我们教育人教得明白,活得明白,明明白白享受教育幸福。

我们做生命型的教师,他不再是教学“技工”和“工程师”,而是具有教育观念、教育信念,具有教育自由,善于进行反思和创造的“艺术家”、“研究者”,是独特的力量强大是教育生命个体。为此,教师专业成长须得走出单一追求技术化的迷障,重视提升教育观念,给教师以教育自由,使他们在创造和反思研究中得到成长。

二、其次在智慧课堂中进行个性化教学

尊重学科特性教学。尊重担任学科,也是重视及严肃对待自己的职业,那么得看清自己“碗”里装的什么,成色何如,营养几何。“碗”里的“本味”搞清楚,这样,每个科任教师才能细致入微,小心谨慎,手里才能出绝活,凸显学科专业性。

从学科内容和方法上把握好本学科特性是个性化教学实现的前提。最终目的是要实现多数学生该学科的个性化发展。

任何一门学科特性都是教师要了如指掌的,如同庖丁解牛,教学才能游刃有余,气魄淋漓,体现出特有的精气神。

尊重教育对象的个体差异实施教学。教育生命环境中,师生、生生间差异性是一个客观存在,因此我们必须尊重差异,善待差异,这样才可能实现客观的平等教学关系。个性化教学显现着教育生命的个性和灵性,不仅仅是正确理解教学双边关系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中教学过程实施中做到真正的个性化。我们不仅需要课程目标和课时目标系统整合。在每一课时教学目标体现出个性化,满足不同个体的需求。更需要在这种差异性的教学中促进不同个体的思维发展。教师要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合作学习、个体学习与整体学习结合,小组合作带动不同层次的学习收获,调动全体学生心智发展。教师在个性化教学中要善于把握教学时机,利用教育机制,有效碰撞教育智慧,在课堂中蹦出源于教材、立足生活又高于生活和新知的智慧火花。诚然个性化教学中不光是激发碰撞教育生命智慧,还要尽力提供每个个体个性发展的机会,成功是大家的,不仅是优等生的。

三、最后努力达成智慧教育成果

个性化教学达到一定境界,最终走向智慧课堂的实现,努力达成智慧教育目的。一旦教师具备了“高尚的职业情怀,深厚的学术底蕴,丰富的实践经验,闲适的心里状态,独特的教学敏感”,智慧教师就发展起来。一旦教学行为自然流淌着智慧,教材组织、教程设计、教学策略孕伏了智慧,教学观察酝酿了智慧,教学对话表现了智慧,智慧教学就发展起来。这两者的发展,智慧课堂的实现就成必然。

智慧课堂是生长师生智慧,生成师生智慧的场所,他展现着6个基本特征:“从教学方式看,教师重视启发与诱导,教学手段具有激发性;从学生的学习过程看,智慧生成主要是在知识经验积累中经历直觉感悟的过程,因而具有顿悟性;从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看,智慧课堂教学具有体验性、生成性、创新性、道德性等特征。”⑧这生动愉悦的智慧课堂中,我们以教育智慧培育智慧学生,成就智慧人生。

参考文献:

①李如密.教学风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地理智慧课堂教学篇6

[关键词]信息技术;智慧教育;智慧课堂;教学设计;实践策略

0前言

信息技术与多媒体的飞速发展,给学生的学习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培养学生智慧的学习也成为当前的研究目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1]。智慧教育理念在教育界不断推进的同时,新技术环境也迅速地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在新技术环境支持下的智慧教育如何开展,新形式的智慧课堂应如何构建[2]。

1智慧课堂的概述

“智慧教育”一词起源于2008年iBm公司提出的“智慧地球(Smartplanet)”的概念。对于智慧课堂的界定,国内外的文献中尚没有统一的论述,智慧课堂由智慧教育衍生而来。华东师范大学祝智庭教授提出智慧教育,主张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创建具有一定智慧的(如感知、推理、辅助决策)的学习时空环境,旨在促进学习者的智慧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3]。国内关于智慧课堂的学习模式研究主要依托融合于课堂的自主的、泛在的和个性化的智慧学习方式进行[4]。

2智慧课堂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2.1智慧课堂的技术特征

智慧课堂可以应用资源共享、学习情境采集、实时内容推送、智能学习分析、移动通信互联、合作交流、即时反馈等技术进行教学,形成开放、高效的信息化学习模式,智慧学习满足了多层次教育的需求。

2.2智慧课堂的教学设计

智慧课堂为“教”与“学”的融合和统一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基于智慧课堂信息技术平台,增进师生互动和协作交流,使“教”与“学”相互渗透、融合一体,因而对智慧课堂的实用教学流程结构设计,应把“教”与“学”作为一个统一的系统整体来考虑[5]。教师设计了三个教学阶段(课前、课堂、课后)结合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情采集、实时内容推送、探究学习、智能学习分析、课后作业、信息化辅导、反馈测评等教学步骤构成智慧课堂完整的教学过程。

2.3智慧课堂的教学实践

2.3.1课前

利用信息技术平台,教师对学生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放送预习内容、教学微视频、教学课件。学生也可以利用此平台进行交流,问题讨论。

2.3.2课堂

课堂上,教师根据学情采集,导入新课,讲解学生课前自学时的疑问,进行探究学习。课上主要为互动式教学,智能学情分析,布置课后作业。

2.3.3课后

课后,教师对学生进行个性化信息化辅导,督促学生完成作业,利用网络资源采用网络试卷问答、在线提问、作业视频等方式反馈测评。

3智慧课堂实践教学的讨论

3.1技术支持

智慧课堂实现的前提是学校构建的信息技术平台。目前,高校都配备微机室,大多数学生有笔记本电脑和智能手机,这就为实现智慧课堂提供前提。2017年锦州医科大学将实现全校区覆盖无线网络,在技术层面上满足智慧课堂的实施。智慧课堂模式利用多种技术手段,营造了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明确教学目标,产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3.2学习个性化,跟踪智能化

智慧课堂让每个学生按照自己的特点,结合自己时间,自由安排学习,让学习真正个性化。由于移动通信设备的可携带性,使随时学习成为可能,跟踪学习也更智能化,更真实的挖掘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效果。

3.3反馈即时性

智慧课堂教学是一种动态的学习评价,课前预习与反馈、课堂探究学习与反馈、课后作业测评与反馈,反馈信息贯穿着整个学习过程,即时性反馈形成科学教学评价体系。

3.4互动交流立体化

智慧课堂模式,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可以在各种网络平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全时空的实现互通。这种方式,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消除了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对教师的陌生感、畏惧感,创造了平等、融洽的教学环境。

3.5学习资源推送的智能化、便捷化

智慧课堂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媒体资源,如微视频、教学课件、电子图片、语言教学、学习材料等,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喜欢的方式学习。智能化的学习资源,便捷的推送方式,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让学生个性学习、快乐学习。

4结语

随着数字终端的兴起和网络应用的日趋成熟,智慧课堂的设计与应用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6],其核心在于用最新的信息技术变革和改进课堂教学“打造智能、高效的课堂”[7]。智慧课堂作为新型学习环境,正在深刻地改变人们的阅读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能够满足“数字土著”能力倾向、学习风格等方面的要求,在促进学生高级思维能力发展方面具有应用价值[6]。此次,将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引入高校教学中,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了学生能力培养,增加了师生、生生互动,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主要参考文献

[1]庞敬文,张宇航,王梦雪,等.基于微课的初中数学智慧课堂构建及案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5):65-71.

[2]庞敬文,王梦雪,唐烨伟,等.电子书包环境下小学英语智慧课堂构建及案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9):63-70.

[3]唐烨伟,庞敬文,钟绍春,等.信息技术环境下智慧课堂构建方法及案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11):23-34.

[4]卞金金,徐福荫.基于智慧课堂的学习模式设计与效果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2):64-68.

[5]刘邦奇.“互联网+”时代智慧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10):51-56.

[6]李丽娟,郑晓丹.基于智慧课堂的学生高级思维能力发展策略研究[J].数字教育,2015(4):40-48.

地理智慧课堂教学篇7

关键词:生态智慧课堂;初中思想品德;策略

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初中思想品德课堂长期存在着只注重知识灌输,忽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参与和情感体验,教学与生活疏离等情况,最终致使其教学脱离现实,难以取得实效。

要改变这些不良现状,就必须使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贴近学生生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跟上时代的步伐,构建生态智慧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从而更好地发挥其德育功能。

1.生态智慧型思想品德课堂的内涵

“生态课堂”是指课堂由教师、学生、课堂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谐共生,使课堂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的生态系统。“智慧课堂”是基于生命发展、基于智慧唤醒、基于培养合格公民的课堂。

生态智慧型思想品德课堂的基本内涵是指,在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在一个民主平等、和谐共生的学习生态环境中,积极调动起自身的一切力量,不断地自我认识、自我完善,实现自身生命的成长和发展。生态智慧课堂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师生的智慧和潜能得到开发,它是师生点燃灵感、激发创新思维、集聚智慧的平台;二是师生情感体验得以丰富、有效思维得以提升;三是学生个体的独立人格得到充分尊重,师生之间的人际互动实现圆融共生。

2.构建生态智慧型思想品德课堂的策略

(1)树立生态智慧型的教学理念。构建生态智慧型初中思想品德课,要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传统思想品德课程中学生习惯于思维跟着教师走,只是满足于跟上教师的教学思路,被动地接受,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要落实新课标提倡的“树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和信任,激发起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师生在这种互动的教学过程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进而探求新知识,培养创新意识。

(2)拓展生态智慧型的教学内容。生态智慧型的教学内容是指在教学中以学生的生命需要为依据,开发与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掌握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规范和技能。首先,要善于联系学生生活经验,挖掘生活教材、活用生活教材。其次,用丰富的社会信息充实课堂。应从教学内容着手,善于捕捉生活素材,充实社会丰富信息。最后,我们要关注社会大环境的变化,与时俱进,及时把社会生活中的新焦点、国内外发生的新事件、科学技术新成就、学生生活中的新问题等融入到课程内容中去。

(3)运用生态智慧型的教学方式。生态智慧型的教学方式是指教学要为学生服务,提供更多贴近学生个体生命成长和发展的灵活形式,让学生主动地把学习作为自己的一种生命需要。首先,创设生态化教学情境。着眼于融入学生的真实生活中,基于情景激发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其次,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可就一些学生关注的问题,通过开展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参加社会实践等形式,引导学生搜集资料、撰写论文、调查报告等,实现从教室到社会的转移,让学生有意识地将课本内容与社会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最后,教师还可以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做游戏、讲故事、角色扮演、情境表演、现场直播、模拟法庭、辩论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学生的课堂活动真正成为教和学的中介。

(4)营造生态智慧型的课堂环境。构建生态智慧型的思想品德课堂,要建立起民主平等、开放自主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第一,要营造生态化课堂语境。教师要在课堂上充分地尊重学生独立自主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与学生展开直接的面对面、心对心的对话与交流,而教师扮演思想品德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的角色。第二,真诚关爱学生。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不可能不犯些错误,可是学生却常常因为一点点错误就受到严厉的批评,而他们的进步却常常会被忽略。因此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多肯定,少否定。鼓励和赏识每个孩子,让他们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和求知的动力,更懂得用爱心来回报他人、回报社会,做负责的公民。

参考文献:

[1]俞世赞.思想政治课教学要面向学生生活[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02).

地理智慧课堂教学篇8

关键词“荣誉后”教师课堂智慧立体重构

利用主持特级教师工作室跨区带徒的契机,笔者对多所学校教师的专业成长状况进行了调查,发现不少取得“高级教师”职称或获得学科带头人等荣誉称号的一线教师(简称“荣誉后”教师),其专业成长往往处于停滞甚至相对后退现象,其突出的表征是,他们的课堂似乎少了年轻教师的活力,而又明显缺乏卓越教师的丰富智慧和特色追求。

不可否认,相对于新人职的教师,在多年日常教学以及参评、参赛过程中,“荣誉后”教师一般都熟练掌握了课堂教学的基本技巧。但是,即使是被广泛认可的课堂,还需要更多智慧的支持。常有这样的情况,观一些“荣誉后”教师的课,总觉得比不上其几年前的课,且受应试压力和自身懈怠等因素的影响,其课堂格局越来越“小”。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课堂教学智慧,是“荣誉后”教师走出课堂教学瓶颈、突破成长高原的关键。

笼统地说,课堂智慧由以下几方面构成:积极而健康的教育情感,渊博而有效的知识验体系,敏捷而缜密的思维决策,娴熟而巧妙的课堂行动机智。这是教师职业信仰、学识素养、教学观念、教学能力、教学风格等因素的综合体现。

立体地看,课堂智慧包含三个维度。从具体教学内容的角度看,课堂智慧包括不同模块或不同专题、不同内容侧重的教学智慧;从课堂教学进程的维度看,课堂智慧包括教材解读的智慧、学情把握的智慧、教学设计的智慧、教学生成的智慧、课堂评价的智慧、教学反思的智慧、后续优化的智慧;从课堂策略运用的角度看,课堂智慧包括合理组织学习的智慧、适度讲解分析的智慧、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的智慧、方法指导与方向引领的智慧、助力与生成点化的智慧,等等。

一般而言,一线教师的课堂智慧是在学习中感悟、实践中生成、研究中明晰、反思中发展的。基于名师工作室成员合作、聚焦课堂智慧立体重构的研修,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自我课堂研究,促悟成智

正如学生的课堂学习,须有课前的基础与预习、须有课后的作业跟进一样,名师工作室的合作研修,集中的时间与机会是有限的,而有限的集中研修活动,须有成员自我研究的基础与准备,而集中研修的最终目的也是指向成员独立自主的后续跟进。因此,合作研修的第一步是引领成员对自己的课堂作必要的研究,这是方便经济的起点,一定程度上也是终极之目的。

1.撰写“课前解读录”

孙绍振先生在其《名作细读》序言中说到:“在语文课堂上重复学生一望而知的东西,我从中学生时代对之就十分厌恶。从那时我就立志,有朝一日,我当语文老师一定要讲出学生感觉到又说不出来,或者以为是一望而知,其实是一无所知的东西来。”作为一线语文教师,特别是向名师行进中的教师,必须要拥有过硬的文本解读能力。

工作室研修以笔者发表在《语文学习》《语文教学通讯》等杂志上的几十篇文本解读文章为例,进行归类研读,把握文本细读的基本方法与策略。每次活动之前,围绕确定的课堂展示或说课交流之具体篇目,各个成员写好自己的文本解读文章。

2.撰写“课堂推演录”

与一般的教学备课或教学设计不同,“课堂推演录”,主要是通过了解或揣摩学生状况,聚焦重点问题或学生可能困惑的问题,虚拟课堂进程、师生对话和活动状况,并在不同预想中调整,筛选最佳方案,使备课、设计更具现实性、针对性和操作性。在这个过程中,一是实现对学情的充分把握;二是揣摩课堂的可能走向,实现进程的简化与优化。很多情况下,这其实也是“一个人的同课异构”。

3.撰写“课堂回忆录”

一学期至少打造一两堂“拿得出”的课,并录制成像,然后反复观看与揣摩,同时在此基础上做好以下两个动作。一是尝试把录像课转换成文字实录。在转换的过程中,可以使自己“慢”下来细细思量,包括师生对话中的“嗯”“呀”之类多余的言语,这样才能使自己更清晰全面地走近自己的课堂,把握自己的得失。二是在课堂实录基础上进行反思自评,每次可以抓住一、二个点展开,总结成败,提高技能。

二、名家课堂研习,转识成智

听课、观课,是教师向他人学习借鉴、提高教学能力的基本方法;如果能够在此基础上对一些名家名课进行研习,则可以在提升自己对课堂及其规律有更高更深认知的同时,成就自己的课堂智慧。

1.实录名家课堂奠基

这里的实录,主要是指把名师名课录像转换成文字记录,这样可以还原名师课堂,回到课堂现场,并深入名师课堂所呈现的智慧内核。这种研修,不受听课时间与机会的限制,是学习揣摩课堂智慧的重要方法。值得关注的是,一些小学语文课堂,也足可以让高中语文教师“居高临下”地看,看得更清楚,特别是观察到小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自然与真实。

2.研读专家评析引路

一般教研活动的评课,大都只是应景性的言说,少有深入的探析,很难触及课堂的智慧与不足。研习名师的课堂,也可以借助名家的评析来增强对课堂智慧的感悟与借鉴。笔者主持的工作室在课堂智慧研修中,选择了《听王荣生教授评课》和《品味课堂:褚树荣评课实录》进行研读和研修。

《听王荣生教授评课》摒弃一般听课、评课中偏重教学技法和课堂枝节的现象,从教学内容角度来观课评教,其“名课研习”“课例研讨”“课例评析”“课例兼评”“课例综述”五个板块,从不同的视角为我们对课堂的研习提供了方向和方法。从评课,反观教材解读、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流程设计、教学现场生成和课后反思调整,进而提升课堂教学综合智慧。《品味课堂:褚树荣评课实录》则更多地在还原课堂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作翔实的解释与评析、建议,接地气而更易找到揣摩与借鉴的抓手。

三、工作室集中研磨,聚慧成智

1.“一点多研”,聚焦核心能力重点突破

“一点多研”,就是确定课堂智慧的核心要素为研修点,然后聚焦于此,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重锤敲打式的突破性研修,进而点点相连,形成综合素养。

比如,教师自身基于教学的文本细读与基于文本细读的教学设计,是阅读课堂的核心智慧。工作室聚焦于这一研修主题,以高尔斯华绥的小说《品质》为对象,展开了合作研修。

(1)任务前置与知识补给

每位成员抛开现成参考资料而自行“裸读”《品质》,简要列出自己的解读成果。同时,结合对此文的细读,自学钱理群的《名作重读》、孙绍振的《文本细读》、莫提默・J・艾德勒的《怎样阅读一本书》、王先霈的《文本细读讲演录》,把握文本解读的基本方法和重要策略。

(2)主题讲座与切近示范

作为工作室主持人,笔者作《文本细读的智慧》之讲座,结合自己发表于《名作欣赏》《语文学习》等刊物的《缘何让人怦然心动?》《聚焦“傻”问题,凸显“真”阅读――伯尔(在桥边>的一种读法》等文本细读文章,从八个方面阐述文本细读的主要方法。

(3)课堂教学与说课呈现

由杨伟民老师和胡育强老师进行课堂教学呈现,具体地展示自身对《品质》的细读成果;由汤见光和李晓敏两位老师用说课的方式,阐述自己基于细读的教学设计。然后,每位成员发表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的细读思考。最后主持人与大家一起梳理细读《品质》的主要收获。

(4)后续跟进与成果固化

集中活动之后,各成员进行后续研修跟进,在进一步把握文本细读的方法和有效吸纳同伴成果的基础上,继续进行深入研读,并把自己的研修成果撰写为论文。工作室15位核心成员撰写的相关论文有20多篇,其中数篇发表在核心期刊上。

2.“定点抛锚”。提升辩证施教的能力和智慧

教师对各种课例或主张有较强的思辨能力,在广泛借鉴中有主见,这是走向专业成熟必不可少的素养。

就语文学科而言,对类似“长文短教”“短文长教”“浅文深教”“深文浅教”“少教多学”“学为中心”等理念,真正具有智慧的课堂,要能够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进行辩证思考而不作简单化的教学处理。

(1)“长文”教学的智慧构建

比如《祝福》的教学,离开文本对主题作抽象化讲解的较多,偏于诸如用“断案”的方式探究“祥林嫂是怎么死的”之类的形式求异不少,简单地对此文进行走马观花式“长文短教”的更多。在集中研修活动中,成员金中老师的展示课从“深文”如何教的视角,尝试对《祝福》的“深难处”进行有效突破;笔者的展示课则基于自己“‘长文短教’批判”的理念,引领学生在“长文”里“慢慢走,欣赏啊”。在专题研讨中,笔者提出了“适度‘长教’:从任务取向到学生视角”“适当‘复读’:从巧妙追求到实然引领”“尝试‘多学’:从简单辩证到多维探究”的“长文”教学策略。

(2)“浅文”教学的智慧构建

比如,在不少师生眼里,《像山那样思考》的主旨是显豁的,写法似乎也无特别之处。其实,引领学生在“一望而知”处见“技巧”,引领学生在“不解处”见用心,引领学生在“没有感觉处”处见匠心,方可为学生的阅读素养真正奠基。

(3)“深文”教学的智慧构建

比如,对于《记念刘和珍君》这样有一定难度且不在学业水平考试篇目之列的“深文”,不少教师往往不加思考地进行“浅化”处理。其实,从“深文”的内在特质看,较一般文章具有更丰富的探究资源,如果引领学生在“深文”中停留充裕的时间,可为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和探究惯的养成奠定更加扎实的基础。“深文”教学更需教师的课堂智慧。

对于这些有特征性的文本教学,以往都有一些看似辩证的理念,对这些理念进行深入的思辨,以探索的姿态进行新的实践,则可以获得更为丰富的课堂智慧。

3.“道”“器”并举,实现“微技能”分享

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课堂“微技能”。这些技能渗透在各个教学环节与不同层面之中,包括学情调查与分析的技能、课堂学习活动设计技能、课堂导人与课堂提问的技能、课堂讲解技能、学生偏误纠正技能等。具体到不同学科、不同内容的教学,还有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的差异和特性。工作室合作研修,可以在理念共享的同时,更好地实现个人教学“微技能”的筛选、提炼、甄别、完善、交流与共享、融入。

语文阅读教学中,引领学生体悟诗化语言,可以使用一些微技能。教学《春酒》,一般教师都会关注“母亲给我在小酒杯底里只倒一点点,我端着、闻着,走来走去,有一次一不小心,跨门槛时跌了一跤,杯子捏在手里,酒却全洒在衣襟上了”。但是,大部分教师对此进行“概括”,概括“我”的心理,概括“我”是怎样一个人。这样,学生与诗化语言的品味失之交臂。其实,在这个片断中,“我端着、闻着,走来走去”似乎是一种“常态”,而“有一次”是一个“特写”。先试着还原当时的情形,将常态“泡开”:“我端着,走来走去;我闻着,走东走西;我赏着,走进走出……”这样,似乎多了一份从容,自得,甚至是炫耀。而原文的“端着、闻着”中间只是一个顿号,表示两个动作的紧密,联系前面的“一点点”,可能更能表达出“我”的急切与珍惜心理。但不管是“从容,自得,甚至是炫耀”还是“急切与珍惜”,都可看作作者在回想这个片断时感觉自己当时的“可笑”,我们分明感觉作者就坐在我们面前,娓娓而谈,说到这里,她可能噗嗤一笑,在这种“一笑”中获得一种快乐与满足。

地理智慧课堂教学篇9

一、教师智慧造就人的“大智慧”

教育是一种通过知识促进人的智慧发展,培育人的智慧性格和提升人的智慧属性的活动。教育是需要智慧的,也应该是智慧的。随着教学的主流精神从单纯地关注知识、能力等问题转向对个性发展、个性教育的关注,时代更加需要教学的智慧品格。既然教育智慧是教育的应有之义,为什么我们还要在今天特别强调教师教育智慧的生成呢?我觉得这是时代命题,而不是一个理论命题。当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展开,它在理念上凸显“以人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生命价值的提升。但是反观我们的教育实践,我们发现,当现代教育大踏步地向现代科学迈进的时候,当我们面对信息洪流而成为一个虔诚的“知识信徒”的时候,我们离智慧的教育却越来越远。而这一切改变的前提取决于我们的教师是不是具有教育智慧,因此,教师智慧生成依然是一个紧迫的时代课题。具体来讲主要体现为:

课堂教学现状:重知识,轻智慧;重纪律,轻自由。笔者首先表明自己的立场,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否认或轻视知识的重要作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但人的发展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需要一定的载体,这个载体就是知识,即人的发展要通过知识的学习与获取来实现。我们传统教育的一个误区是把知识的学习当作惟一或最终目的,而把人的发展放在一个次要的位置上,这自然会导致许多教育问题的出现。因为在人的发展过程中,除了知识获取,还有更重要的任务就是智慧生成。教育说到底是一个育人的过程,它需要关注人,关注人的主动性。教育不是一件“告诉”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主动和建设性的过程,也就是说,课堂教学不是机械的,让学生死记硬背,生吞活剥的去背诵和记忆许多概念、原理和知识点,而是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到成长的快乐与幸福。很多教师都读过高中,对那段岁月有着切肤之痛,但当我们成了老师之后,就淡忘了往日的伤疤,开始把自己当年的痛苦转嫁到学生头上,逼迫学生日复一日地在书海中苦读、记诵。我们的教师都有苦衷,可这是剥夺孩子童年幸福的理由吗?难道我们真的别无选择吗?如此的教育,只能把原本生动活泼、充满灵性的学生塑造成记诵和模仿的机器。假如教育只有记忆而无怀疑,能说是智慧的教育吗!

此外,真实的课堂,我们比较看重课堂纪律的控制,而对学生的自由不屑一顾。小学生是最具有自由精神的时候,我们想方设法用各种手段把他们纳入我们所谓的规范之中,而当他们长大后,最需要自由精神的时候,他们的能动性却泯灭殆尽。试想一个连自由都没有的课堂,怎么能孕育智慧的教育。假如教育缺失了智慧的灵韵,又怎么能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

二、有效课堂需要人的“大智慧”

科学课堂应该是灵动智慧的课堂,是课前预设与动态生成的课堂,课堂教学设计往往凝聚了教师诸多的心血和智慧。有效课堂需要我们用智慧去建构,用智慧去实践。那么如何发挥教育智慧,构建智慧的科学课堂呢?

(一)以情境启动智慧

学习情境,是教师为了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的目的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一种教学氛围和教学环境。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一种具体的生动的情境画面,或是一种生效合一的场景,或是一种虚拟的现实环境。好的学习情境可以让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充满艺术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增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课堂的有效性。

(二)以实践带动智慧

科学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一些重要的发现和科学探究都要借助于操作、实验。通过动手操作实验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应引导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口阐述,动脑思维,凭借一系列的“实践”发挥操作的诸多功能,激发学生的动态思维,使思维始终处于兴奋、活化状态,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以矛盾触动智慧

教师要善于把教学内容本身的矛盾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间的矛盾作为设计问题的突破口,启发学生去探究,把学生的认识逐步引向深化.

(四)以点拨振动智慧

学生解题思路受阻是常有的事,此时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回顾,以克服学生思维定势干扰带来的弊端,在生成的课堂中,教师要具备因势利导,巧妙点拨的智慧,使学生能够以一种超越的和理智的态度来面对和汲取他人的智慧,形成对问题的一系列新认识。

地理智慧课堂教学篇10

关键词:智慧课堂;移动互联;智慧app;学习行为

中图分类号:G40-05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16)01-0074-03

一、引言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app的日益丰富,人们的工作、娱乐和其他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包括手机在内的智能终端设备在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其副作用也逐渐显现,“手机依赖症”人群日益庞大。从一些研究报告和新闻报道中不难看出,此番移动智能革命已经波及现代大学校园,由此产生的消极效果显然大于积极效果,在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症”日趋严重。[1]其中,最重要也是对大学课堂教学影响最大的就是,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的关注点从教师转移到了智能手机上。对教师来说,由于人数众多和手机这一设备的特殊性,监管难度非常大。因此,如何发掘手机和其他智能终端设备在课堂上的积极作用,戒除课堂“手机依赖症”,对提高教学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提出了以教学内容实时传达、师生之间良好互动、生生协作学习、学习行为记录和分析为主要特征,以传统课堂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为核心的基于移动互联网络的大学智慧课堂,对其具体实施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对大学智慧课堂的构建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智慧课堂的特性

唐烨伟等给出了智慧课堂的定义: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通过变革教学方式方法、将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中,构建个性化、智能化、数字化的课堂学习环境,从而有效形成旨在能力培养的新型课堂。[2]结合大学传统课堂、移动互联网络和智能终端设备的特点可以得出,智慧课堂应具备以下几个基本特性:

1.教学内容的实时传达

目前,大学课堂基本实现了多媒体教学,教学内容主要通过教师的语言和ppt的投影图像传达,具备实时性。但是,大学课堂人数众多、投影效果不佳和教师声音小等原因导致教学内容传达的效果较差,严重影响了教学活动的开展,直接导致了部分学生放弃听课,进而产生课堂手机依赖。通过教学广播系统在计算机机房授课的模式能够达到教学内容清晰、准确和实时传达的要求,但在一般大学里,所有课程均按此种教学模式开展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关于教学内容的实时传达,慕课和微课等在线教学形式给予了很好的参考。在Coursera在线课程的学习中,虽然教师面向的是成千上万的学习者,但学习者体验到的是“一对一”的个性化教学。所有教学内容都直接通过电脑或移动终端展现在学习者面前,且可重复观看,便于复习。可汗学院早期的教学视频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在视频中唯一能够看到的就是他的手在不断地书写一些数学符号,并缓慢地填满整个屏幕。萨尔曼・可汗认为,视频中出现的教师头像和教室里其他物品都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3]这其实也是目前大部分慕课和微课都不建议教师图像一直贯穿课程始终的原因。这种教学模式的改进对当前智慧课堂的构建有极大的参考价值。智慧课堂中,教学内容的传达需要提高学生学习的专注性、主动性,更高效地利用学习资源。

2.教师和学生之间良好的教学互动

传统课堂中,师生互动多半是师生一对多的随机问答,学生积极性差,参与度非常低。传统课堂需要改变单一的提问模式,改善学生心理环境,增进师生有效互动。在信息化智慧课堂的构建过程中,强调课堂教学灵活和机动。这是因为,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课堂的主体――教师与学生都是有着内心感受的活生生的人,学生的思维、情感、体验都会随着教学模式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师生之间要建立真正的“课堂讨论”,也就是“教师-->学生1-->学生2-->学生3……教师”的交流模式,即教师先引导讨论开始,1名学生提出讨论的线索或是自己的见解,第2、第3名学生加入,其余学生相继参与其中,当其中一名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都能仔细倾听,氛围良好,当讨论陷入瓶颈时,教师才重新加入并适当点拨或引导。慕课教学中的Quiz给予学生良好的师生互动体验,有利于产生自我肯定的情绪。在智慧课堂上,如何构建一个良好的交流互动氛围、实现高效的师生和生生互动是一个非常核心的问题。

3.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

智慧课堂中的学习活动强调学习者之间的协作,而要有很好的协作就必须保证良好的沟通。协作会话性工具能够保证学习者在协作的同时进行良好的交流,并且教师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可以进行学习活动指导。通过这种性质的工具可以确保学习活动顺利流畅地进行,也保证了教学目标的完成。

慕课的学习讨论区自由开放,可以实现高度的师生互动,也可实现协作学习;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了诸多线上和线下学习讨论的机会。这些形式都应该在智慧课堂中展现。

4.学习行为的记录

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智慧课堂也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评估和预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慧课堂对学生的评估不仅仅来自于各种考核结果,而且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行为,因此需要对学习行为进行记录和分析,从而实现个性化和一体化的评估。

学生在智能终端的学习活动不仅仅发生在课堂上,还是随时随地的。这些学习行为数据对一个学生的个性化评估是十分有价值的。智慧课堂需要通过软件对这些信息进行记录、收集、处理,以实现学习行为建模和个性化评估。智能终端学习数据的收集和处理、个性化学习行为的建模以及未来学习行为的预测,都是智慧课堂需要解决的问题。就目前情况来说,网络教学缺少具有个性化特征的信息反馈系统,学习者与教育者均不能得到适当的反馈信息,极大地制约了网络教育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进一步融合,形成智慧课堂。

三、智慧课堂的构建

基于胡钦太教授对于智慧校园“以人为本、深度融合”的表述,智慧课堂需要“以学生为本,传统课堂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4]智慧课堂的构建需要将智能终端与教师授课计算机进行同步,学生可以在无法看清投影图像时通过智能手机观看教学内容。在课堂互动环节,学生能够通过手机上的智慧app提出问题并与其他同学互动,教师适时对互动进行引导,控制整个授课过程。课后,利用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对学生学习行为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掌握学生学习的个性化需求,实行因材施教,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

教学内容实时传达需要对课件进行智能获取与过滤。通过智能终端app,将教师ppt、课堂板书和其他课件内容实时呈现在学生的智能终端上,拉近课堂与学生的距离,从而使学生听课环境更为友好,记录更为简便,分享更为快捷,以实现愉快课堂、轻松课堂和趣味课堂的效果。

智能课堂中的高度互动是其标志性特点,将分为在线互动和面对面互动两种形式。在线互动是教师在课堂特定时间内,通过移动互联网络在课堂内部开放的交流形式,所有学生可以提交问题或学习感受至在线平台,类似于一些视频网站上的弹幕,或者采取群聊的方式。这种形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给予一些羞涩、胆怯或自卑的学生积极参与交流互动的勇气和信心,提高全体学生的参与度。但需要强调的是,在线互动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时段进行,不能一直贯穿课堂始终,否则会影响整体讲授效果。另外一种形式为面对面互动,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在智能终端的辅助下开展问题探讨。智能课堂毕竟不是在线课堂,学生仍然还在同一个教室内听课,适当的面对面交流也是十分必要的。

大学课堂学生数量较多,教师很难做到与每一位学生充分交流和了解,这也使教师无法完全掌握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个性和想法,以至于课堂基本上是教师的课堂,学生的主体性不能得到充分体现。智慧课堂针对学生在课上用手机端听课的情况、截屏做笔记的次数、以弹幕方式提问的次数、笔记分享次数,连同从校园网端和教务管理系统获得的学生个人数据储存于云端,构建大数据,以便更好地分析每位学生学习情况和个性化需求,以便于教师对学生进行深度了解,教学设计也将根据分析结果进行进一步优化。同时,针对学生个体,构建基于学习行为的个性化模型。学习行为建模可以直接体现学生个体的学习习惯、需求和趋势,不同的学习行为数据提取算法所获得的学习行为数据的准确性与价值性不同,不同的分类算法决定了学习行为的性质。“数据驱动课堂,分析变革教育”的时代已经来临,利用教育数据挖掘技术和学习分析技术,构建教育领域相关模型,探索教育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教育教学决策提供有效支持,成为未来智慧教育的发展趋势。[5]

四、小结

在人类教育发展历史中,社会形态的更替和媒介技术的发展一直是推动教育产生变革的根本性力量。[6]由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所引发的的教育变革被誉为第四次教育革命,此番革命来势是凶猛的,但过程却必定是漫长的。智慧课堂作为高等教育信息化变革的核心,承载着教育参与者对教学新生态的希望。在智慧课堂的具体实施中,教学内容的精准同步、良好互动课堂环境的构建和学习行为记录与分析是三个主要支撑点。同时,教学过程中的学生隐私保护、教学效果评价、提高课堂趣味性和生动性都是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也将是本研究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参考文献:

[1]王燕.智慧校园建设总体架构模型及典型应用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4(9):88-92.

[2]唐烨伟,庞敬文,钟绍春,王伟.信息技术环境下智慧课堂构建方法及案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11):23-34.

[3]方圆媛.翻转课堂在线支持环境研究――以可汗学院在线平台为例[J].远程教育杂志,2014(6):41-48.

[4]胡钦太,郑凯,林南晖.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转型: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J].中国电化教育,2014(1):3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