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三年级语文课堂笔记十篇三年级语文课堂笔记十篇

三年级语文课堂笔记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15:41

三年级语文课堂笔记篇1

关键词小学生小学语文笔记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语文笔记是指学生在对语文学科学习的过程中,以课本或笔记本为载体,以笔墨为工具,对所听到、看到和想到的内容的一种记录,它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

语文笔记的记录有助于小学高年级学生对知识的领悟、积累、巩固和拓展,并且它能使学生在语文学科学习的过程中聚精会神,处于高效率的学习状态,从而使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对于正处在从小学阶段过渡到中学阶段的小学高年级学生而言,记好笔记,形成自己的知识链、知识体系,对今后的学习是大有裨益的。那么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语文课应该如何记笔记是有必要要学习的。

1步步深入的三种笔记

语文笔记地记录是一个由表及里、不断深入的过程,预习笔记、课堂笔记和课后整理笔记这三种笔记正是一个层层递进的整体。

1.1预习笔记――夯实基础

预习是指学生为初步理解新课内容在课前自学新课知识学习过程。预习的内容以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能使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思路更加清晰,对新课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也为上好新课夯实基础。

1.1.1生字词的记录

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小学阶段学生要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会写。小学高年级学生应该加强对生字词的学习,在预习新课的时候,生字词是应该首先学习的内容。学生要充分利用手中的参考书,清楚明白字的“音、形、义”,词的含义和用法,还要利用这些生字词组词造句,以检验自己学习的效果。

1.1.2文章主要内容的记录

学生在预习新课的过程中,要记录下文章的六要素,并且用自己的语言把六要素串联起来形成一句完整的语句以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自己的思考标记出文章结构,这样的记录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文章整体的把握,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对文章的阅读和理解能力、语言概括和表达能力。

1.1.3文章重点、难点、疑点的记录

大量的参考书是学生的预习新课的好帮手,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有能力从参考书里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能够借助参考书对文章的重点难点有一个初步的理解和领会,但是毕竟能力有限,自己的理解和老师的讲解之间难免会存在一定的偏差,预习阶段学生要记录下自己对文章重点、难点的理解,以便和教师讲相关内容时做对照,进而深化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还要记录下自己在预习新课过程中所遇到的疑点,以便在教师进行新课的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地听讲。

1.2课堂笔记――扩充知识

课堂笔记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对自己的知识体系进行扩充和丰富。记录课堂笔记究竟要记录哪些内容才能达到丰富知识体系的目的是我们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1.2.1板书的记录

板书是教师运用文字、符号、图表简明扼要的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学行为方式,记录板书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清晰地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结构框架、重点要点,有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领悟和相关知识的记忆,同时也便于课后的归纳和复习。

1.2.2重点、难点和疑点的记录

文章的重点、难点、疑点学生已经在自己的预习笔记中有所体现,但是由于自身能力有限,对问题的理解和领悟程度并不深刻,所以在听课的过程中要着重听教师是如何讲授文章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并且要把教师讲授的思路和方法以及独到的见解记录下来,特别是对自己不理解的、预习时遗漏的以及自己理解与教师讲解有偏差的地方记录下来,以便课后可以与预习笔记上的相关内容做横向比较,丰富自己对新知识的理解。

1.3课后整理笔记――归纳升华

笔记的记录如果止步于课堂笔记的完成,那么它还没有发挥它真正的效用。学生要对笔记进行及时整理、归纳和总结,把笔记建立为自己的学习档案和复习时的重要资料库。整理笔记时学生首先要确保笔记的正确性,要对笔记上的错字、错词、错句和其他不够准确的地方进行修正;其次要对遗漏内容进行补充,因为课堂上学生书写速度跟不上教师讲解的速度,笔记的记录会出现缺漏的现象,所以要及时进行修补使笔记更加完整;在确保了笔记的正确性和完整性之后,要对笔记内容进行归纳,用统一的序号对笔记内容进行排列,使笔记内容条目清晰方便查看。最后还要总结笔记内容,写下对文章的体会,深化对文章的领悟,使自己的思想境界得到升华。

2笔记的两种主要载体

笔记的两种主要载体是课本和笔记本,学生也常常是在这两种载体上记录下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领悟。

2.1课本

在课本上记课堂笔记有节约时间、方便查找的优点。课堂笔记是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记录下来的,学生书写速度很难跟上教师的语速,直接把要点用以符号、关键词的形式记录在知识点的附近,这样就节约了学生翻找笔记本的时间,把知识要点迅速地记录下来。同时记在课本上可以方便在复习和整理笔记时查找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

2.2笔记本

预习笔记和课后整理都应该记在笔记本上,首先在笔记本上记录学生可用的空间较大,不会出现由于留白地方少知识点记录不完整的情况;其次这两种笔记记在一起便于学生对知识点前后理解的横向对比,纵深自己对知识的领悟;最后课堂笔记对知识的记录是很零散的,课后的整理笔记应该记录在笔记本上把知识点归纳在一起,系统完整、条目清晰地呈现出来,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新课内容。

两种载体上的三种笔记,层层递进、步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三种笔记的记录使得学生经历了“夯实基础――扩充知识――归纳升华”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对知识不断精炼和强化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能力逐步提高的过程。学生要合理利用这三种笔记随时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不断总结学习经验、改进学习方法,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佟士凡.语文学习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

三年级语文课堂笔记篇2

有氧热身操:每日一记

四年级的学生受传统教育、包班制度等教学因素制约,习惯了被动接受式的教学,在生字词掌握、课文理解等方面已经习惯了在老师的反复引读、组词中巩固知识,鲜有自己独立学习思考的问题。因此,如果转变四年级学生的学习方式,可能会让他们出现恐慌的心理从而产生厌学。于是,笔者想到了《每日一记》。

《每日一记》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水平什么是《每日一记》?每日一记,顾名思义就是每天记录。在《每日一记》中记录什么?在实践的最初,每天简单地记录语数英三门功课的回家作业,然后由家长检查、反馈(签字)、评价。这样实行一年后,学生的家庭作业质量逐步变高。直到2015年出现基于“预学的单篇阅读教学改进”,各校涌现课前“预学单”的预学形式,笔者更迫切地尝试如何将《每日一记》与“预学单”融合,使得农村小学在没有优良的教学软件情况下也能享受到“预学”带来的好处。

《每日一记》的使用与衍变《每日一记》的使用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不断改进,因此《每日一记》的使用形式不是一成不变的,他随着学生的身心成长也在发生衍变。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强化家作记载,渗入自主“疏通字词”与“情感朗读”学习观。这一阶段以提高农村孩子家作质量,培养他们的诚信观为主要目的,通过家校联系,让家长知道并主动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进度,及时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在布置家作时,逐渐渗入自主“疏通字词”与“情感朗读”学习观,有意识地强调“像练书法一样认真书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遇到不确定的字词请查字典”,为后续学生独立“预学”做铺垫。

第二阶段:淡化家作记载,深入培养学生提取文本信息的能力。学生们逐渐适应了自主“掌握字词”与“准确朗读课文”后,笔者便让学生尝试适应简单的预学任务,并不断鼓励学生“不要怕预学,答案都在课文里,只要仔细读文就一定能完成。”学生们适应了简单的“文本提取”之后,笔者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们“用一两句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这样清晰的教学方向,直奔主题,学生“一条直线”地学,不用绕弯,省时有效。

第三阶段:弱化家作记载,涌入功能完善的“预学任务”。从四年级第二学期开始,笔者逐渐弱化了《每日一记》记录家作这一功能,取而代之的是每课必呈现的类似预学单的预学任务。利用现成资源,把“用不完”的高年级本子”变成“预学册”。

体验“预学”

每天批改《每日一记》,其实在实际应用中是很不现实的。有时候学生刚到学校没几分钟,第一节语文课就开始了,那么学生的预学成果如何验收呢?自然是要放在课堂上了。例如,像老舍的《猫》,通过预学,一上课就可以询问学生一些关于文中猫的信息,看他们预习成果如何,并进行补充。大家都在努力回忆“预学”中“知新”,既暗示学生预学需耐心,又让学生体验着“预学”的好处。

培养合作能力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自然人,这就意味着每一个孩子今后都将步入社会。笔者想语文的学习不仅可以教给孩子独立自主的学习、思考能力,还应该是可以通过语文的学习唤醒他们的合作意识,培养他们与人合作的能力。

同桌合作:单手合十向上举例如,当笔者发出“自由朗读某一个段落”的指令后,同桌间便迅速大声朗读,努力听到同伴的声音,及时提醒语速、字音等,完成朗读后同桌合作单手合十举起,示意老师完成诵读任务。

小组合作:起立报数争第一例如,学习《电脑住宅》,四人小组完成阅读成果表后,各小组按照完成先后顺序,一起起立报数,示意老师组内已完成,请老师指导。其他组听到已完成组报数,便适当会加快合作进程,倒逼组内成员更专注地参与。

点对点合作点对点活动是课堂随机生成的。如朗读“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笔者随机抽了认真参与的孩子,黑板前的空地组织一行孩子走“搭石”。单数的孩子说“前面的抬起脚来”偶数的孩子说“后面的紧跟上去”,孩子们在实践中发现走搭石要走得稳,还真得念得认真,一行人才走得又顺利、又稳健!

结束语

三年级语文课堂笔记篇3

1.“90后”学生的特点使模式改革成为必要。

现在的大学主要以“90后”学生为主,他们个性鲜明、思想前卫。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不断刷新着信息更新的频率,从语言学习的角度来讲,网络的发展为有条件的学习者提供了更多的平台,但同时也不可小觑网络游戏等良莠不齐软件对他们的诱惑。面对“90后”,如何让专业课的学习在与网络游戏之间的魅力抗争中获胜,使学生们能积极主动开展课后学习,这必须依靠教师主观努力“与时俱进”,通过整合网络资源,提高课堂趣味性,培养学习兴趣。

2.日语教学的基础内容要求使然。

日语能力考试(JLpt)作为衡量学习者学习水平的权威考试之一,其内容由“文字、词汇;语法、阅读;听力”三部分组成。以笔者所见,若想将这几块内容逐一攻克,基础在于词汇学习。文字、词汇涵盖于词汇学习中;日语的语法究其源头即为词汇在历史积淀中形成的固定用法,而阅读是语法的汇集;听力选择时最让人头疼的往往是纠结于某个词汇的含义。因此,立足词汇教学,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发散到各区块内容的学习,养成主动记忆单词的好习惯,就能提高学习效率。

3.外语学习中“三心”培养的需要。

语言学习本身枯燥,需要学生具备“三心”———“决心、信心、恒心”。日语专业学生已有了学习专业的“决心”,因此需要引导其发现日汉语同为汉字文化圈的学习优势,帮助其树立“信心”,而基于词汇教学的“创意课堂”能从一个小小的词汇追本逐源,帮助他们做到触类旁通,于是便可培养努力思考、坚持钻研的“恒心”。简言之,“三心”兼具,是外语学习的内部动力所在,而教学模式改革则是实现的途径之一。

二、教学内容的切入点及具体教学模式的尝试

教学模式的改革需要依托教学理念的创新。在笔者尝试打造趣味课堂时,主要针对两个方面进行思路的转变。第一,是教学内容,即切入点的寻找。与以往以语法为主的课堂教学内容不同,笔者将词汇教学作为课堂讲授的重点,从音、形、义角度对日语中的汉字词汇与汉语边比较边教学。抓住两国语言中微妙的关系,呈现给学生,以活跃课堂气氛。举例而言,日汉语中有同形同义词,如“料理(りょうり)”,这个词的日语发音甚至与汉语谐音;又如有日汉同形同义的,如“生活(せいかつ)”,此类发音日汉不同,但有规律可循;当然还有含义完全不同者,如“心中(しんじゅう)”一词,日语中念此发音时无中文“心中”之意,多指男女为情自杀,此类词语须督促学生切不可望文生义。此外,还可以引入一些古汉语知识来帮助记忆,例如日语中的汉字“走”是汉语“跑”之意,日语“妻子”是“妻子和孩子”的意思。第二,笔者结合当下的流行元素,在教学模式上进行了改革。从教师、学生以及师生互补的角度展开互动。

1.教师为主导的“我爱记单词”环节。

模仿某卫视的“我爱记歌词”节目,由教师主导,以学过的内容或者当堂布置的新内容为出题范围,在短时间的记忆过程后,教师出题,学生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参与“抢答”,挑战记忆力,加深其对单词的印象。

2.学生为主导的“每日一词”任务。

这是教师提前布置给学生的深度查阅作业,让其在范围内自由选择一词,通过课下各种途径查找后完成词汇作业,并在课堂上发表。这一方面培养了学生查阅资料、组织归纳及表达能力,第一方面也锻炼了学生站在讲堂上的胆量。

3.师生互补的“每周一歌”板块。

所谓师生互补,主要体现在所学歌曲的选择上,由教师介绍经典,学生推介流行,利用好每周专门安排的15分钟课堂时间学歌词并唱歌曲。好听的歌,学生课下都会主动练习,这就无形中增加了他们的词汇量,也可以巩固语法。不妨鼓励学生期末去KtV试试身手。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词汇学习“大爱”,才能爱屋及乌,爱上学日语,打好扎实的学习基础,进而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三、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取得的实效

笔者所在学校日语专业2012级有2个平行班,笔者担任了12(2)班的基础课。通过两年教学实践,单从成绩来看,教学模式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由于学校的转专业和选课制度,学生存在个别流动,但从各学期期末成绩来看,笔者执教的班级其平均分均高于另一个班。这与课堂上重视词汇教学并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不无关系。并且,词汇的学习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综合成绩也有所提高。如果说期末试卷出卷、改卷等可能存在教师个人主观因素影响比较时的客观性,不妨来看2014年7月的日语能力考试成绩。从日语能力考试通过人数来看,笔者执教班级高于另一班,且已有2人通过更高水平的n1考试;平均分后者高出6.62分;语言知识中的词汇参考获得a等级的人数高于另一个班,但语法参考获得a等级者少1人,这说明词汇和语法讲解时的授课时间比例还有待调整。除了上述成绩中可以看到的成效之外,为提高教学质量,笔者还进行过两次问卷调查,在2012-2013-1学期的问卷中,针对“你认为在现阶段的基础日语教学过程中,哪部分的内容最吸引你,最让你觉得有兴趣?”的提问,笔者执教班级25名学生中有18人选择了“词汇”。可见,注重词汇的课堂教学获得了大部分学生的认可。

四、结语

三年级语文课堂笔记篇4

【关键词】三习培养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4-0092-02

如何让学生真正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有效转化是每一位英语教师深思的问题。在英语教育实践中,从抓基础的常规学法着手,注重对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的指导。这三个环节彼此联系、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环环紧扣。学生持之以恒地实践这三个环节,掌握了这些环节的学习方法,就能赢得英语学习的主动权,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为进入高一级学校奠定良好的基础,也会终身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三习”习惯呢?本人结合多年的英语教育实践浅谈几点体会:

一课前预习

课前认真预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听课水平,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提高听课的效率。带着预习中出现的疑问去听课,既便于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又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在教育实践中,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切实让学生把预习工作落到实处,对学生提出了以下要求:

1.时间和内容的确定

根据老师的教学进度、教材本身的内在联系和难易程度来确定。一般要求学生预习第二天要讲的新课,对学有余力的同学提倡一星期预习一单元。根据我国人教版教材的特点,通常是一单元学习一至二个语言点,知识点内在联系紧扣,使这部分学生对知识的完整理解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不同层次学生安排不同的预习任务,预习时间安排在做完功课或回家之后。

2.预习要求的确定

对于初中学生一般在预习之前,老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实际情况,提出具体要求,让学生有针对性地预习。例如:要求学生预习英语八年级上第一单元Reading一课之前,根据教材内容提出了以下几点要求:会读课文里出现的生词,几个较长的单词;三篇竞赛入选小作文分别设2个问题(1)DidJanehaveagoodtimeonmonday?why?(2)whataboutontuesday?要求学生简述自己的假期日记。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预习,认真做好预习工作。第二天在课堂上,学生做到了心中有数,课堂气氛活跃。

3.查找材料的确定

在预习过程中要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特别要注重培养学生查阅词典的能力。有目的的让学生利用《新英汉词典》查找课文中出现的常用动词和动词词组与课文内容贴切的意思。其次是课文中出现的难句和习惯用法,预习中要求查阅教科书后面的课文注释,以利于更好地理解课文。这样既培养了学生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又提高了学生独立解决学习困难的能力。

4.疑点、难点的确定

学生在预习中有些障碍通过自己努力可以排除,出现不理解的难点,用铅笔做一些疑问标记,如“?”,或者把它们记下来,等上课的时候专心听老师讲解。这样,促使了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学生带着问题,有的放矢,突破难点,扫除学习障碍,发扬学生的钻研精神,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

二课堂学习

学生道德品行、世界观的形成,知识获得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开发创新对课堂学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怎样来引导学生上好英语课呢?

1.专心听课

首先,要求学生学会在听课时善于严格控制和灵活使用自己的注意力。尽力让学生做到眼、口、手、耳、脑并用。其次,要求学生善于在听课中随时依照老师讲课思维的逻辑发展,预先领悟老师将要作出的结论,并以此对照自己的判断,培养学生的自我判断能力。最后,要求学生带着预习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去听课,随着老师精讲的内容思考问题,吸收和消化新的知识。

2.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上调动学生听课积极性,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趣味,让学生在宽松、愉快、兴趣中获得新的知识是每位英语老师必须具备的教学技艺之一。初中英语教材图文并茂,色彩缤纷。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设置多种多样生动形象的画面,或具体、直观的语言场景,让学生入其景,感其情。例如,在英语课上多利用教具和教学手段,图片、实物、简笔画、唱英语歌或电教媒体进行教学。采用启发式和分组讨论式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英语课,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掌握知识,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年级语文课堂笔记篇5

关键词:预习;单元预习;预习笔记;自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0

对于教学行业而言,我们在紧张有序的教学安排中迎来了新的一年,振兴初中是我市今年提出的教育规划之一,并将今年命名为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年。过去一年中,笔者采取了很多方法来途径课堂效率的提升,最常见的像分组教学、教学活动开展、英语知识竞赛等等,这些课堂教学改革的施行使得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教学效果倍增。

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经验得知,课前预习是英语课程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项环节,传统的初中英语教学课堂,若总是以知识教学为主,知识应用练习都是放在课后再让学生独立完成,这样的教学模式会大大降低课堂知识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但是将知识应用练习放在课堂教学上完成,又会占用太多课堂教学时间,“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平衡又要如何实现呢?笔者认为,课前预习是很好的解决办法。

在多年的执教过程中,笔者发现课前预习是初中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从新知识的教学准备到新词汇的熟悉再到文章句型的了解,知识预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有利于他们英语知识网络的构建。课前预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对自身学习障碍有所了解,进而在知识讲学的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地投身到课堂教学当中,有选择性的补充知识储备。课堂提问期间还可以通过教师提出问题的回答和个人学习疑问的提出来进行信息交换,在语言应用的过程中夯实知识基础,逐渐形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进而使得课堂效率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除了知识学习之间的联系以外,课前预习还有助于学生的知识理解。笔者发现有课前预习习惯的学生,会在预习的过程中通过翻阅资料和独立思考对学习知识内容有大致的了解,无法解决的知识问题标上记号,再在课堂知识讲解的过程中找寻答案。课前预习、课上听讲、课后复习,三大学习过程都落实到位的话,知识讲学的同化率能够达到百分之九十八以上,相对于没有预习习惯的学生来说,其知识学习的效率要高出许多。磨刀不误砍柴工是教师在介绍课前预习环节时,可以加以强调的学习重点。

结合英语课程的学习特点,笔者在对个名校优秀英语教师的教学经验有所了解的基础上进行了借鉴,如山东杜郎口中学与昌乐二中的做法,将学生的预习过程划分为单元预习、课前预习和课前三分钟预习三大部分。精心设计好每个单元预习导学案,课前预习导学案和课前三分钟预习导学案。利用课间或上晚修时间独立完成。以单元预习为例,可以从以下几个部分着手:

一、预习专用本的准备

预习本上所记录的都是学生预习过程中的感受体悟,为了让教师对知识讲学的侧重点有所把握,应该在新课开始前就完成上交。对预习练习做得好的,教师要对其学习行为进行肯定表扬,给予他们充分的发挥空间,进而使得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在自我充实的过程中达成语言类学习的应用目的。对预习环节不认真对待的同学一定要规范他们的学习态度,严格要求。老师批改可粗可细,但有问必答。

二、预习导学案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新单词。英汉双语字典是笔者要求学生在学习英语期间必备的一项学习工具,字典中将每一个词汇的音、义、形、性都介绍得一清二楚。每一个单元学习都会碰到许多新词汇,记忆理解的过程中难免会碰到一些复杂难记的生词,因此笔者在指导学生查阅字典的过程中,除了要求学生标注出生词的音标,并弄清单词词性以外,还会结合一些语句应用实例辅助理解同化。这样一来,单词意义的理解障碍就会被客服,并在单词理解的过程中促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得到锻炼,在笔者多年的执教过程中,学生们已经能够在教学课堂上很流畅地应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考和理解,语言应用的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

2、重点单词和句型。导学案的预习过程中,笔者要求学生在进行课文阅读时找到自己觉得理解起来存在一定困难或个人认为能够成为知识理解重点的词组进行标示,并将其应用与具体的语句示例当中。要想学生在英语课程中对课文的重点词组有更好的理解认知,最好的引导就是让其学会知识应用。在笔者个人看来,语言类知识的学习若缺少了单词或句型的理解记忆就好像缺少了砖块的房屋建造,这样的比喻凸显出了单词、句型记忆在英语知识学习中的重要性。课前生词、句型预习完成后,学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与教师的记忆引导思路相比较,选出适合自己记忆理解的学习方法。句型尝试应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英语句式的五种基本类型进行讲解,再让学生开展小组讨论,老师从中点拨,师生互动,相得益彰.

3、复述与拓展。这个学期,笔者教授初一年级的英语知识课程,其中有一项教学要求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组织复述文章大意或对其进行大致概括,这样的教学要求是为了对学生的理解、分析、总结、归纳的学习能力进行培养,进一步为书面表达能力的锻炼夯实基础。不同年级的英语课程要求各不相同,教师只要能够集中精力投入到课程教学中来,教学目标的达成一定不成问题。

4、重点与难点。导学案内容必须人人都会做。虽然初中阶段的学科学习类别很多,因此在课后也没有什么机会与英语教师接触交流,笔者特意设立了分梯度导学案的教学环节解决这一教学问题。其他学习问题可以粗略带过,但是笔者对这一块教学内容分外重视,有必要的话,笔者还会对某一知识点开展针对性的讲解,让学生理解透彻,不留下知识疑问。

课前预习工作在在全面创建智慧型学校,构建和谐师生的激情课堂中充当着十分重要的领导角色。推行期间,不仅在教学效果表现方面十分理想,还促使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大幅度提升,从而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现在,笔者把这一预习法的效果做如下归纳:

(1)、培养学生勤查字典的英语学习习惯进行培养,预习期间可以通过网络信息技术来查阅相关资料,拓展学生们的知识涉及渠道,了解到许多单纯透过教材课本所无法触及的知识内容,拓宽了他们的学习视野,并形成良好读书的习惯。

(2)、使学生们的英语思维能力得到锻炼。

(3)、在锻炼学生英语语感的同时,让他们学会了用口语化、日常化的英语会话来表达出自己的思想认识。

(4)、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启蒙。

(5)、“书面表达”能力基础的夯实。

(6)、英语综合能力的大幅度提升,实现新课程课改初中英语教学的终极目标。

笔者结合自身多年执教经验,对“精心构思英语导学案”这一教学课题研究做出了如上总结,表达了个人的一些教学实践与感悟。大家不妨一试。

参考文献

[1]《英语自主学习》2012年第1期,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

三年级语文课堂笔记篇6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学习能力授之以渔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6097(2013)11-0021-02

作者简介:康爱红(1970―),女,江苏如东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江苏南通如东县袁庄镇先民初中语文教师。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

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并努力跨越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引领学生进入新的发展区。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根据语文的学科特性与学生的发展水平,通过学习方法与技巧的教授,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帮助学生跨越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同时,新课程改革也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双边规律,尤其是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由此可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敏感阶段以及抽象思维快速发展的黄金阶段,正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认知发展需求,有效发挥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同时又要明确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培养与提高其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真正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在本文中,笔者以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为研究的主体,就如何真正实现授之以渔,让学生学有所得、学以致用提出如下看法:

一、学会预习方法,打好课前准备之“渔”

所谓“预习”,就是预先学习,它是合理有效的“抢跑”,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获得课堂学习的主动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笔者以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语文课程的学科特征进行预习方法的指导,如预习材料以文章为主,知识连续性体现在字、词、语法的运用上;同时,要针对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预习方法的指导,教会学生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运用注释、标记、工具书、网络资源等信息加工方式初读、细读课文,尝试归纳、理解课文中心,并主动地提出问题。

例如在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社戏》的预习引导中,笔者根据课文的体裁(记叙文)、课文知识背景(作者鲁迅、社戏是祭祀土地神所演的戏等)、学生的学习特点(注意力持续时间不长、抽象概括能力不强)设计了这样的预习任务:首先让学生通读全文,利用词典识记陌生的字、词;利用信息检索工具了解什么是社戏,鲁迅写社戏的背景。这项预习任务的完成既可以解决学生学习课文前的两大问题:字词不识与阅读不畅,背景不熟悉与感悟不精确。接着让学生整理文章中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尾,因为课文是记叙文,要学好、理解好课文,便要熟悉掌握课文的写作要素。最后,让学生标记出文中难以理解的内容、提出自己在课文预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预习的任务是让学生“不打无准备之仗”,它的出发点是促进课堂学习,所以教师在课文预习引导中只要让学生课堂学习时心中有数即可。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敏感时期”,因此,过分花哨和严苛的预习任务,反而会让他们产生厌烦心理,结果适得其反。

二、引导课堂自学,打好课堂学习之“渔”

课堂是学生汲取知识养分、获取学习技能的主阵地。听课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重点环节与关键步骤,它不仅是一门学习知识的艺术,更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有效学习的最佳途径。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一方面教师应考虑学生正处于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在教学引导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假设与推理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的实际需要,重点教会学生掌握“如何学、学什么、怎么学”这三项课堂学习技巧,帮助学生提高课堂自学的热情与能力,为随后的课堂语文实践活动打好基础。

例如在苏教版七年级下《我们家的男子汉》这篇课文的课堂教学中,笔者做了这样的自学引导:笔者首先将学生预习时产生的问题呈现在黑板上,让学生将多个同类问题概括成一个,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整理概括能力。学生自主概括之后,笔者和学生共同敲定了两个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争取将问题在组内解决,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也是这堂课自学引导的重点:这篇课文是王安忆写自己外甥的回忆文章,描法细腻有趣,是记叙文写作优秀的范例。笔者让学生熟悉课文的写作结构,思考课文三个小标题的作用,学习王安忆的表现手法,通过这样的引导,帮助学生习得方法、提高能力。所以,语文课堂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就应该根据课堂资源的不同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有意识地挖掘课堂的潜在资源,有针对性地设计相应的培养对策,并且坚持灵活运用的教学原则,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创设适宜的教学环境与相应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宽松自由、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真正获得学习技巧,成为课堂学习与实践的主人。

三、懂得总结反思,打好课后固基之“渔”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它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反复的自省与概括。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反思总结的学习能力,尤其要提高学生归纳、概括的语文学习能力,引导学生正确地对自己学习中的情况进行反思与归因,找出自己在本课学习的短板,充分发挥自己在语文学习上的优势。通过对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巩固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

三年级语文课堂笔记篇7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1a-

0094-01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刚刚提出一个问题,学生的小手就举得老高抢着要发言,但回答时却文不对题;有时一个学生发言还没有结束,其他学生就迫不及待地举起小手,“我来!我来”的声音此起彼伏,却没注意倾听同学的发言,以致一再重复别人的发言……出现这样的课堂教学状况,说明学生还没有学会倾听。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相对较短,同时他们又有很强的表现欲,这就要求教师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以形成良好的倾听能力。

一、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

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学识方面,还包括言行举止等。教师良好的言行举止能够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小学生活泼好动,教师要把握学生的这一特点,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倾听意识。在具体教学中,笔者注意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调动每一个学生“听”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倾听意识,运用评价性语言,使学生从教师的一言一行中感受倾听的力量。比如教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一课时,笔者出示课文范读段落“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范读课文后请几个学生站起来读,看看哪位学生能听出笔者在读中强调了哪些词语或句子。这样,每个学生都会竖起耳朵认真听教师范读。

二、锻炼学生的倾听能力

学生的倾听能力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和训练,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课堂教学训练的侧重点应有所区别。如一二年级学生初步具备了倾听能力,但是耐心不足,往往静不下心来学习知识。因此,倾听训练的难度不宜太大。教师要以教材为本,选取意思浅显的简短句子对学生进行听写训练。如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秋天的图画》一课时,笔者将所要听写的内容按数量分组,听写单个字的有:秋、图、梨、颊、稻、燃;听写词语的有:苹果、波浪、高粱、勤劳;听写三个字的有:美丽的、金黄的、红红的、金色的;听写一句简短的话有:美丽的图画、金黄的梨、红红的苹果、金色的稻浪……教师每次只读一遍听写训练的内容,引导学生在听记过程中想象词语之间的联系,加强记忆,如“梨”“苹果”“高粱”“稻谷”都是秋天特有的产物,“金黄的”“红红的”“金色的”描绘了秋天时各类植物成熟的景象。学生在听写这些词语时就能联想秋天丰收的画面,记忆起来也轻松,有助于学生养成专注倾听的良好习惯。

三四年级学生由于思维能力迅速发展,具备一定的独立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采取游戏法、活动法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例如,笔者安排“故事复述”课,把《一千零一夜》《闵希豪森奇遇记》《木偶奇遇记》《爱丽丝漫游奇遇记》等故事读给学生听。学生听完故事后,笔者组织学生进行“故事接龙”的复述性游戏:教师先讲故事的开头,第一个学生接着复述故事,第二个学生再接上第一个学生继续复述,以此类推。笔者对学生的复述设立星级评价机制:能把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复述完整的评为三星级;能记住故事标题、起因、经过和结果,并加上自己想法的评为四星级;能把故事内容丰富起来,加上自己的语言进行生动描述的评为五星级。在复述游戏中学生既要认真听故事,又要集中注意力回想接下来的故事情节,实现了听得专注、准确表达的倾听要求。

五六年级学生已形成倾听的能力,笔者尝试布置让学生用耳朵听、用脑子记的作业,让学生在作业中学会倾听。比如每周抽一节早读课让学生听诗朗诵、讲故事或演讲等,让学生说说记住了哪些词句、哪些故事,听故事有什么感受等,并在课后和同学交流。一个学期下来,学生获得了良好的倾听学习效果。

三、让学生从倾听中获得成就感

成就感是一个人学习的动力。在课堂上,当学生明白了倾听的要求和做法,产生学好的意愿时,教师就要及时创设机会让学生去实践,即让学生经历“羡慕榜样模仿榜样成为榜样”的过程,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善于倾听给自己带来的成就感。比如学生发言时,笔者善于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表扬:“××同学在其他同学发言时听得可认真了,你瞧,他不仅听懂了别人的发言,还加上了自己的想法,这是听得专注的表现。”“××同学总是等老师把问题说完并稍作思考才举手回答,这是尊重老师的表现,值得同学们学习。”“××同学能把教师范读中的每一个重音都听出来,他的小耳朵真灵!老师很喜欢像他这样专心听的孩子。”……这样,没有得到表扬的学生有了学习榜样,而得到表扬的学生进一步调动起了学习的积极性。

三年级语文课堂笔记篇8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6-0253-02\

自2002年从教以来,笔者一直担任初中英语教学兼班主任工作。初中英语教师该注意哪些重要环节来夯实每一位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争取最大面积的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呢?以下就个人的教学经验谈谈笔者的感受。

一、入门阶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形成学习动力

现在上七年级的学生,只有从思想上认识到学好英语的重要性,才能激发学生的自觉性与兴趣。首先来讲英语对学习计算机的重要性。计算机这一人类最杰出的文明成果是离不开英语的,其操作指令都是英文,只有学好英语,才能学会计算机。然后,鼓励学生用上届的实例来说明英语基础差的同学是怎样学好它的。在教学上,要尽量把课讲得生动有趣,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将教材所设置的情景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化难为易,调动学生的多种器官参与课堂,以让他们尽可能多的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对英语学科更大的兴趣和无形的力量。此外,笔者还经常收集学生普遍熟悉的英语缩写词汇及音译词,让学生猜它们的含义。

最重要的是:为人师长,首先要做到热爱自己的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又要热爱自己的学生,不要把老师和学生的定义立的那么死板,也不要让老师和学生距离拉的那么开。我们要把积极、美好、阳光、健康的东西展现给学生,只有引起他们的共鸣,才能激起他们的兴趣,从而转化成学习的动力。笔者认为课堂教学是最有力的“战场”。课堂上笔者很注重对学生的激励性提问。激励性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形成学习动力。对于性格内向、怯懦,不肯发言的学生,要多给予鼓励。

二、七年级阶段:狠抓语音,突破词汇关

笔者认为发音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发音是英语的基础,没有好的发音,单词就是没用的单词。所以要让学生尽快学会运用语音知识,从而掌握记忆单词的基本技能。要鼓励学生开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笔者的做法是:首先,音素与字母一起教。在七年级上册,第一个单元是小学与初中的衔接教材,以字母教学为主。先把48个因素集中起来教,要求学生反复背诵、听写,在开学三周内记熟记牢。在记熟记牢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把26个字母用学会的因素表示出来,让学生对音标有初步的概念。也就是说在字母教学阶段就可以将有关的语音知识结合进去,为学生下阶段学习单词打下基础。在字母学习中,教师还应帮助学生建立一些正确的语音学习习惯,如将听(发音)、看(口形)结合,勤于模仿,敢于开口。其次,让学生掌握5个元音字母在开音节、闭音节中的发音规则。让学生了解26个字母中的5个元音字母以及它们分别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则,并要求学生在词汇表中寻找相似的开、闭音节单词。学生一旦会找了、找对了,说明学生已经掌握了这部分知识。通过反复训练,使学生能在其他类似的单词中举一反三,达到“一见会读、一读会写”的程度。当学生自己真正“能读会写”了,英语学习的兴趣也就产生了。第三,介绍熟悉和常见的字母组合。在单词教学中,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语音知识。在语言知识讲解中,是有规律可以寻找的,那就是字母组合的读音规则。在教学过程中,如果遇到含有相同字母组合的单词,笔者会让学生们自主的寻找其中的规律和归纳总结出字母组合的读音,当学生能够掌握了一些读音规律,那么学单词会变得简单不少。这样做,学生最怕的英语单词记忆就由难转易,大大减轻了学生在记忆单词上的负担,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也就提高了,并从中获得了学习成功的快乐体验。

三、八年级阶段:在加强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上注重语法,防止分化

初中英语语法重点在BookⅡ,因此,八年级在加强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要特别重视语法学习。八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较强,对英汉语言的异同比较感兴趣,为此语法教学应尽力做到讲清要点,并适当与汉语比较。在讲解课文时,笔者按照词语、句型、语法三个要点部分进行分类归纳,并用板书呈现,加强印象,协助记忆,力求使学生能掌握每课文中的语法要点,做到明确重点,语法过关,学有所得。在这个阶段,要着重抓好以下三关。

1.句型关。七年级时我们通常会让学生做不少的句型转化题,常见的句型转化结构类型有:将肯定句变为否定句、将肯定句变成一般疑问句和划线部分提问。而到八年级时,笔者会详细讲解英语句子的各个成分:主语、谓语、表语、宾语、宾语补足语、定语、状语等,然后重点操练简单句的几种句型。这个阶段我们还会碰到以下并列句和几种类型的复合句:比较状语从句、时间状语从句、原因状语从句、条件状语从句、结果状语从句、宾语从句等。

2.写作关。英语写作是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英语教学的全过程,始终伴随着教材中的对话、课文及词汇、语法等英语材料和语言知识的教学而展开,并围绕着学生听、说、读、译能力的培养而运行其中。八年级阶段会学习新的时态:一般将来时和过去进行时。教师尤其要注重训练学生在写作时正确选择时态,并逐步从简单句向并列句、复合句过渡。虽然我们现使用的仁爱英语教材每个topic都有writtenwork,但教师往往无暇顾及或不予重视,为了省时,常把它当课外作业,结果是学生敷衍了事,考试中作文写得漏洞百出。为扭转局面,笔者认为首先应该从课堂教学着手,把写作根植于课文阅读教学中,从教学材料中提炼和设计写作,寻找多种途径进行策略训练。

3.课堂氛围关。曾经有人向老外请教学英语的最佳方法是什么?老外随口便说:“GototheUnitedStatesormarryanamerican.”如不可能做到,就说“watchamericanmovies”。这几句话就告诉我们学语言离不开环境。但是我们的学生在学校接触真实英语的机会非常有限,他们语言学习的主要环境还是在课堂上。所以我们绝不能吝啬口语训练的时间,随意砍掉教材中提供的许多丰富的而又能充分调动课堂氛围及学生积极性的口语练习。如利用课文中的workinpairs、Speakout、Groupdiscussion、interview等各种口语活动,创设一个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小对话,如起居、节假日、生日聚会、拜访、打电话、购物、游泳、体育活动等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乐趣中学习,在娱乐中获益。大家都知道,由于八年级课程难度加大,学生容易产生两极分化,这时要注意保持并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和学英语的兴趣。笔者喜欢把学生最感兴趣的答题竞猜放在口语训练的环节。口语训练环节不仅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兴奋剂,还是促进师生配合的一剂好药;然后在教学中再加上我们自身的素质,如语言风趣幽默些,可以把学英语由“苦”变“乐”。

四、九年级阶段:重在阅读,培养能力

经过两年的学习,学生们的自学能力都有所提高,这时笔者在从独立阅读课文和扩大阅读面下手,让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同时,既能提高阅读的速度,又能加深对课文的内容理解和掌握。依靠平日的课本教材是肯定不够用的,所以,笔者平日也准备一些阅读材料,打印出来发给学生进行快递阅读使用。然后根据资料的单词数和难度来规定阅读时间,在限定时间内必须读完且要回答问题。一段时间后,笔者发现有部分学生面对训练轻而易举的就完成了,这时再引导他们进一步阅读内容较深较难的读物,也随时做好准备解答他们的疑问。另外,也要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这样既能让学生找出自己的不理解的地方,也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节省下讲解那些学生们已经理解的知识的时间,留下充足的时间对教学中的难点、重点进行讲解,以及读写训练。下面也说说笔者在仁爱英语教材中常常使用的几种阅读教学的方法。

1.根据文章标题或插图,预测文中可能会涉及到的内容。如教授BookⅢUnit1“myReportonBeijing”时,学生能猜的有“whatwereBeijing'sroadslikeinthepast?whathashappenedtoBeijing'sroadsnowadays?”学生能从图片展示中猜出北京在上世纪60年代的样子和现在的样子。

2.根据图片或上下文的意思猜测某些单词的含义。对于单词表中未呈现的或在导入部分未呈现的单词,可以让学生大胆地猜测。如BookⅢUnit1topic2中的project中的“extendedfamily/nuclearfamily/DinK”的这些单词在单词表中没有注释,但根据图片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够猜出他们的意思。

3.找出每个段落的主题句。主题句主要表达整个段落的意思,掌握每个段落的主题句也就对整个语篇有了大概的了解。主题句一般位于段首,少数位于段尾或段中。如BookⅢUnit3和Unit4就有明显的体现。

三年级语文课堂笔记篇9

关键词“儿童大讲堂”;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一、引言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课的基本特点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同时,语文课又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着重培养的也是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不仅要求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还积极倡导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综合性学习。1~2年级的学生,观察大自然,参加校园、社区活动,能对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口头或书面表达自己的想法;3~4年级的学生,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在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中,能提出问题,并学会合作,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口头与书面相结合,表达自己的想法;5~6年级的学生,要初步了解利用多种渠道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能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能策划简单的活动,并对策划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能对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组织讨论、专题演讲等。以上不难看出,综合性学习的目的就是要锻炼学生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很多教育工作者致力于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作为一线教师,笔者多年来也在不断的摸索,并找到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其核心载体是在班级中开设“儿童大讲堂”———让学生自己选题、查阅和收集资料,经过整理和分析,形成正式的讲义后走上讲台给同学上课。2012年,笔者从一年级开始带课,每周开设一次“儿童大讲堂”,一直坚持至今。现在学生已进入五年级,儿童大讲堂开设近120场,学生每学期都有机会站上讲台,当至少一次“小讲师”。2015年,学校支持和肯定了笔者的工作,开始在全校范围内推广“儿童大讲堂”。当然,在推广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新的问题和挑战,笔者愿抛砖引玉,得到更多的建议和指导。

二、“儿童大讲堂”是提升小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实践

为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笔者最初采取的方式主要是针对教材内容,或者是重要节日、家庭与学校生活、当前社会关注热点等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和综合性学习,这可能也是大多数教师采取的方法。通常先由教师指定一个大致的选题范围,学生在课外收集和整理资料,并以口头或书面形式表达想法,高年级的学生可能还需要制作或撰写简单的ppt或报告,然后在课堂上进行集体讨论和交流。有时,教师还会让个别学生上台做一些简短的讲解。这种方法确实能起到一些锻炼学生综合能力的作用。但是,一方面,课堂时间有限,能真正参与讨论和交流的学生人数并不多,尤其当需要学生主动发言时,有的学生可能会因为害羞怯场等因素,一学期也不开口,变成一个“透明人”;另一方面,受限于这种交流形式的宽泛性特质,学生们讨论和交流的广度和深度一般都很不够,有些内容只是点到即止,没有进行深入探讨,这些现象对学生综合能力锻炼的局限性显而易见。经多方摸索并参考一些成功经验,笔者终于找到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开设“儿童大讲堂”。

(一)“儿童大讲堂”能弥补传统实践方法的不足

每一名学生不仅能得到展示和锻炼自己的机会,而且还能拥有可持续性互相学习和提高的平台。1.一学期18周,每周笔者都会腾出一节课,交由学生开设“儿童大讲堂”,学生可以自主开讲,也可以合作开讲。每一名学生都有站上讲台当“小讲师”的机会,本学期没排到,就顺延到下学期。2.“小讲师”的上课过程与笔者这些“大讲师”一样,不仅要使用ppt来展示教学内容,以方便听课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还要设计问题,与听课学生进行互动。3.听课的学生能随时向“小讲师”提问,进行讨论和交流,这一点很考验“小讲师”的课前信息收集和整理能力,以及随机应变的能力。4.每一名学生每周都有借鉴当堂“小讲师”成功经验或汲取他们失败教训的机会,然后扬长避短,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上。

(二)“儿童大讲堂”能全面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建立和增强自信心

课前:“小讲师”要根据选题查阅、收集和整理资料,按照40分钟的上课时间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设计互动环节、制作ppt(可请家长协助)、反复演练(讲给家长或同学听),必要时还得根据演练效果调整相关内容。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小讲师”们为了上好一堂课,往往提前十多天就开始热火朝天的准备,那股子投入劲,经常连家长们都吃惊。有的学生甚至会跑来向笔者请教如何安排教学内容、如何设计互动才能让学生们爱听、想听。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识字认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都能得到强有力的锻炼。课上:“小讲师”要姿态大方、声音洪亮、注意语速的轻重缓急、突出和强调教学重点和难点、完成教学内容的讲解。讲解过程中,要随时注意听众状态,及时互动,调动学生听课积极性。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给予回答,暂时无法回答的,可以告知课后再讨论和交流。该阶段能大幅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建立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很多学生当过“小讲师”后变得开朗,不再惧怕当众讲话。用他们的话说,“我们都当上老师了,还怕开口吗!”课后:听到老师和同学们的掌声,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拥抱,在综合能力得到大幅锻炼的同时,自豪感、成就感油然而生。值得一提的是,“儿童大讲堂”在全校推广后,有同事请笔者所带班的学生去给他们班讲一次课。课后,同事激动的对“小讲师”说:“你讲的太棒了!我们班上有个不爱听课的学生,今天他听的眼都不眨,还积极举手回答了问题!”可想而知,“小讲师”当时的自豪感会有多强!

三、开设“儿童大讲堂”的几个小经验

(一)“儿童大讲堂”适用于每个年级

笔者所带班的第一次“儿童大讲堂”开设于一年级的第1周,不过,那其实只是一次“灵机一动”的活动。开学第一周,平均年龄6岁的小学生们以为上学跟上幼儿园一样,天天书包里都带着玩具。开学第三天的课间,笔者看到一名小男孩在桌上摆了大大小小好几杆枪模,就随口问了一句“这些都是什么枪啊?”结果小男孩立刻如数家珍般的讲解了起来。眼看快上课了,可小男孩还没有停嘴的意思,而且笔者也被小男孩的介绍所吸引,就灵机一动“老师周五有一节课,给你40分钟,你能给老师和同学们介绍一下枪械知识吗?”结果,周五小男孩带来了他的全部珍藏,没有讲稿,没有ppt,整整40分钟,“小讲师”讲的是激情四射,笔者和学生们听的是欲罢不能。下课后,学生们拥上来,有的说“我能讲飞机”,有的说“我能讲星星”,有的说“我能讲小兔子”……笔者干脆答应“好!以后我们每个周五都请一位‘小讲师’来讲课。”就是这么一次“灵机一动”的活动,拉开了“儿童大讲堂”的序幕,至今仍在“连载”中。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叶圣陶先生说过“只有做学生的学生,才能做学生的先生”,即使是一年级的“小豆包”,也有值得学习之处。所以,请相信学生的能力,只要给提供讲台,他们就能当好“老师”。如果可能,笔者建议“儿童大讲堂”开设的越早越好,低年级学生的自信心、好胜心和班级荣誉感强,推崇有力量的英雄,渴望得到关注和表扬。而且,教师们往往会对年龄小的学生更加宽容,只要学生能勇敢的站上讲台,哪怕有些磕巴,哪怕照着ppt念,也会为他们的勇气可嘉点赞。下课了,等学生回过味来,感叹“噢,讲课原来是这个样子啊,没什么好紧张的,下次我会表现得更好”时,自信心自然就慢慢建立起来了,综合能力的培养也水到渠成。

(二)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自由选题

教育学家朱永新提出了“新教育实验”的概念,他认为,理想课堂要具有六度: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整合度、练习度、延展度。相信很多一线教师,包括笔者在内,都在为建设这样一个理想课堂而努力着、探索着。没想到,由学生开设的“儿童大讲堂”竟已是接近完美的理想课堂了。这种感受初觉不可置信,但细思后却是“的确如此”。理想课堂应该是什么样?当然,是学生心目中的样。学生希望自己是课堂的一份子,希望教师亲和,希望能自由发言,希望能亲自动手实践,希望能用旧知识学好新知识,希望所学知识能用于社会生活。学生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所以当他去讲课时,就会不知不觉地朝这方面努力,会寻找更好的素材,会设计更有意思的交互,而他们在此过程中的付出也会转化成自身能力的提高。笔者开设“儿童大讲堂”近4年半,低年级的时候,由于学生的兴趣爱好非常广泛,出于拓宽学生知识面、开阔学生视野的考虑,由学生自由选题。三年级开始,每学期伊始就会划定一个大致的范围(例如三年级的主题是“民族”,四年级的主题是“古代人物”,五年级的主题是“科学”),学生从中选题,并向笔者报备,一是避免内容重复,二是初步审核学生的选题。至今,近120场的“儿童大讲堂”上,教与学的气氛始终都是热烈的,而且经过不断的尝试和磨练,“小讲师”们已对如何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过程驾轻就熟,甚至于笔者都会经常“偷师”,把看到的一些好方法运用到日常的教学中。

(三)家校一体,共办“儿童大讲堂”

语文课要锻炼的是学生在识字认字、阅读理解、写作、口语交际,以及利用各种渠道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至于如何制作精美的ppt,是《信息技术》课老师负责的工作。在讲课时使用ppt是必要的,一是可以在课前帮助“小讲师”对讲课内容进行安排、归纳和总结,二是可以在课上提示“小讲师”接下来要讲的内容,三是便于听课学生更直观的学习、理解和记忆。有时候,光用耳朵听“小讲师”讲,所获得的信息量是不够的,对知识点的印象也是不深刻的。因此,在学生们接触计算机相关课程之前,ppt的制作还得由家长代劳。为此,笔者曾专门给家长开会,讲解“儿童大讲堂”上ppt的作用和做法。对于自信的、理解力或记忆力较好的“小讲师”,建议家长以绘本的形式制作ppt,每页ppt以图片为主,附有少量文字。“小讲师”在讲课时,相当于进行了一次绘本仿讲,口语表达能力提高的会很快。对于害羞的、理解力或记忆力较弱的学生,可以多一些文字,但要告诉孩子,ppt上的内容只是给你作提示用的,不能在讲课时照着念,要把这些内容理解后换一种方式讲出来。这种换个方式表述的过程,也会“小讲师”在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有所进步。低年级的时候,开设“儿童大讲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开口,让他们克服胆怯心理,敢于在一群人面前(人群中可能还有老师和家长)流畅清晰的进行口语表达。所以,哪怕家长代办了资料收集、整理与ppt制作等工作,也是可以的。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所学知识的增多,老师和家长们可以逐步放手,先让孩子使用网络、图书馆查阅和收集资料,再指导他们对资料进行重整和取舍。“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和家长的作用将慢慢减少,甚至全部消失。

(四)“儿童大讲堂”,让学生自主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笔者在开设“儿童大讲堂”的最初阶段,主要任务是提前和家长、学生沟通教学内容,上课时帮助维护秩序,准备“小讲师”临场发挥失常的应对方案,以及进行课后点评等。当学生们养成了“每周一讲”的习惯,“儿童大讲堂”也渐入学生自主管理的佳境。因为4年多的坚持,现在学生们已经把每周五下午的第一节当作“儿童大讲堂”的时间,雷打不动。每到这一天的中午,“小讲师”就会提前拷贝ppt,并准时站在讲台上,只等铃声一响就开始上课。其他学生会主动打扫、布置教室,在上课时认真听讲、积极互动,因为将心比心,当自己站在讲台上的时候,也希望下面的同学们热情响应。如此,笔者的工作直接被简化成课后点评。至于需要每周腾出一节课,时间是海绵,挤一挤总是有的。

四、结束语

叶圣陶先生说过“咱们当教师的人要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够自己学,自己学一辈子,学到老”,“儿童大讲堂”在这方面有着极大的优势,不仅能很好的锻炼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还让他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希望学生们能像叶圣陶先生所希望的,“自己学一辈子,学到老”。

参考文献:

[1]李玉玲.小学语文综合学习指导要点.课程探索,2015,(16):98.

[2]张志伟,陈天伟.小学语文综合学习指导要点例谈.上海教育科研,2010,(03):83-84

[3]兰庆波.以学定教背景下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策略探究.教学周刊,2015,(06):177.

[4]邸静.语文综合性学习———学生探究的乐土.中国校外教育,2015,(05):121

三年级语文课堂笔记篇10

关键词:大学生主体理论依据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12-155-02

1理论依据

随着研究重心向学习者的转移,对教师的研究也产生了新的趋势。以前的研究注重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方法,现在则更加重视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重视教师发展和教师培训。传统的教师只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而研究证明,真正优秀的教师首先是一个反思者。他应该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师信念,反思自己的教师角色。这些基本的反思应帮助教师形成一些核心原则,用以指导教学活动。这些原则有: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上来;构建以学生,而不是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发展学生的责任心和自信心;允许学生犯错误;教授学习策略;促进学生间的合作;兼顾准确性和流利性;照顾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等等。(Bailey,1996)

现在英语课堂更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课堂中,教师的职责不是削弱,而是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贯穿于教学工作的始终,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既是组织者、指导者,又是参与者、监督者。教师要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自由感。教学过程不单是教与学,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感情和思想的交流。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曾经说过:“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激情,乐趣和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

2教学实践

根据不同的学习者的不同学习风格,运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同时,结合不同学生的情感因素及英语学习的需求的实际,设计了多种教学活动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英语的需求。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充分实现了教学目标。

2.1小组合作

这样做既能增强学生和学生之间的竞争合作意识,又可以让那些平时不愿意开口的学生变得主动,同学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帮助。例如,在给10级装备二班上课的时候,把装备二班按照各个专业分成汽服、交通、车辆和材料四部分进行合作与竞争,或是分小组(每组5-6人)讨论;笔者也充分利用小组合作来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例如,四级作文热点,让学生针对这一话题进行自由讨论,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2.2自主探究

在一些泛读的单元,针对单元提出贯穿整个单元的十个问题,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来理解整篇文章。

2.3氛围营造

在交际能力拓展课中,笔者注重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利用大量的图片,影片等图文声像资料进行直观教学。例如,在讲《ilovethisgame》这一单元,在介绍text-relatedinformation时播放nBa著名球星姚明及科比比赛时的精彩瞬间,增强学生的视觉感官效果,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4主动参与

在每个单元结束后,笔者会设计一些与本单元有关的题目让学生进行写作,主要是一些社会热点和校园特点,最后在学生完成作业后,让他们通过讨论会彼此分享写作成果,这种形势的讨论会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合作的平台,更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2.5变换角色

在大学英语课堂变换角色,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当“老师”的机会。每堂交际能力拓展课之间都有两名学生给大家做presentation。在第二学期时笔者会选择比较有特点21世纪大学英语第三册第五单元让a班学生进行分组分段讲解,每段分配2-3人,每组轮流在讲台配合讲课,然后再把全班分成两大部分,一部分为参与者(即参与课堂活动),一部分为评论者(即把讲课同学按a、B、C、D四个等级打分,并注明原因)。每一组完成一个段落后参与者和评论者的角色再互换进行下一组。这样,把全体学生的充分调动起来,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在课堂上的角色,每个学生都在各个方便锻炼了自己。经过近一年的磨练,学生已由最开始的站在讲台上的紧张、发抖的状态变成了一个个的镇定自若的“小老师”。

2.6英语游戏及教唱经典流行外文歌曲

在英语课堂设计一些英语小游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带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例如,在上第一节英语交际能力拓展课堂时,大一的新生面对一个新的集体、新的环境,对他们来说一切都是陌生的。设置5-6个问题(例如:traveledmorethan6hourstogettoouruniversity,trytofindwhocamethefarthest…)然后让大家通过找朋友(makefriends)的方式对班级里的任意几个同学提问,然后把符合这个问题的同学名字写下来,这样,大家既熟悉了彼此,又在大学英语的第一堂课试着开口说英语。在讲授21世纪第一册Sunshineintheshadow时,教学生学习本单元介绍人物的经典成名作《ijustcalledtosayiloveyou》,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引导他们主动学习。

2.7巧计单词

我们都知道,背诵英语单词是一个让学生感到痛苦与乏味的过程。在上课的时候笔者会把单词放到context(语境)中让学生去记忆。例如:在讲在caution(小心,谨慎)一词时,笔者会联系日常生活,提醒学生每次去快餐店(肯德基,麦当劳)的时候,看见洗手间门口的一个黄色的牌子,上面就写着caution这个单词,为的是提醒人们小心地滑。然后再衍生出四级考点cautious(小心的,谨慎的),precaution(预防措施)。另外,将组块理论与记单词巧妙结合,告诉学生人的短时记忆为7个单位左右,只要扩大每个单位的信息量就会记忆更多的单词。并且告诉学生,人的记忆与当时记了多久和记得多深刻没有关系,所以,我们每天要看单词。比如,当我们记一个英文单词single(单身)的时候,可以用穿故事的方法,把跟single有关的一系列词教给学生,即single(单身)——couple(一对儿,夫妻)——marry(结婚)——divorce(离婚)——stepfather;stepmother;stepparents(继父,继母,继父母)。又如,在讲freshman(大一新生)这个单词的时候,可以把与之相关的一系列词sophomore(大二)、junior(大三)、senior(大四)、undergraduate(本科生)、postgraduate(研究生)一起总结给学生,同时还可以穿插四级听力段对话场景高频单词。例如:academy、president、dean…等等。这样既让学生记住了当时学的单词同时也记住了与之相关的单词,通过这样的方法,不断的扩大词汇量。最后,总结单词记忆的两条路——quality(forwritingandlistening,即为写作和听力服务)和quantity(forreadingandfastreading,为阅读、快速阅读和完型填空服务)。学生通过结合语境,组块理论,记相关单词,短时记忆,质和量的单词记忆法不但使同学们在短时间内迅速的提高了单词量,也能够调动学生背单词的积极性,使背单词不再成为枯燥又乏味的过程。

2.8使用鼓励性语言

看到学生的点滴进步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上课时,要面带微笑,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根据笔者几年教学经验,不同专业的学生有着不同学习英语的心理和情感因素。例如,装备分院的学生课堂比较活跃,容易调动,但要适当掌握课堂活跃程度;信息系的学生比较“害羞”,需要给予鼓励性启发,充分调动积极性;艺术系的学生虽然基础较弱,但是如果能抓住他们的心里,给予他们充分的支持和信任,慢慢就激起他们对英语的兴趣;管理系的学生基础比较好,在课堂可以多加入一些四级或雅思内容。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