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小学语文常用的教学方法十篇小学语文常用的教学方法十篇

小学语文常用的教学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13:32

小学语文常用的教学方法篇1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所以,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感悟。依据这些教育理念,教师采用怎样的阅读教学方法与学生获得怎样的学习效果是密切联系的,因为每一种阅读教学方法都应由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

1“读、思、议、导”结合法

阅读教学不能仅限于现成的教材,那样学生的阅读量会太少,阅读面太狭窄,学生的视野放不开。但教师可以利用现成的教材教会学生阅读方法,让学生利用课堂中学到的阅读方法延伸到课外。在一般阅读课文的教学中,应该力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按照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最后由教师“点拨引导”的阅读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就是让学生先把课文“读一读”,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能发现问题,做到整体感知课文所要表达的一个大概意思是什么;然后让学生“想一想”作者写这些内容的目的是什么;再“议一议”,不仅要找到以上问题的答案,还要“议一议”你对哪些问题或哪个句段、人物、环节感兴趣,感兴趣的原因是什么?最后教师针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拨、引导,使学生不仅能解决课文中的问题,而且有一个明确的阅读思路,掌握了这种阅读方法,学生对阅读课文的理解会感觉轻松许多。我特别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多读、多看、多想。例如,在学习了《七颗钻石》这篇童话故事之后,同学们主动找来许多童话故事进行阅读。《大灰狼》、《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许多童话故事和故事集纷纷在同学们中传阅。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扩大了学生们的阅读量,还大大拓宽了学生们的视野,更可喜的是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一个大幅度的提高。

2“读、写”结合法

由读到写是学生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和升华。这里说的写,并不是说写写生字、写写课文,而是从大语文教学观来考虑。从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写句子,到中年级的写片段,再到高年级的把人物、动物、活动、事件等写具体,这并不是一日之功,需要语文教师耐心地、持之以恒地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他们养成勤于动手,勤于练笔的习惯,逐渐培养他们写作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因此,兴趣的激发是课堂教学的关键。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以教材为突破口,找准聚集点,捕捉契机,依据学生特点,灵活变换角度,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并把学生引入情景,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萌发求知欲,吸引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延伸。例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之前,老师先布置学生观察家乡的景物,使学生明确了作者按四季顺序描写了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小兴安岭的喜爱赞美之情。借此让学生用文中学到的方法,按一定顺序写一处家乡的景物。所写的有家乡的小河、家乡的柳树、家乡的果园等,他们不仅写出了景物特点,而且写作顺序也很明确,表达了自己的真挚感情。这样持之以恒地教学,使学生做到读写结合,课课有练笔。久而久之,老师不布置他们也会自己找素材,捕捉信息,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都会稳步上升。

小学语文常用的教学方法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教;教学质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教学就是提升小学学生对阅读材料和自身写作的能力,通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被结合起来称之为读写结合。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师在中段语文教学中常常将两者分开进行教学,不但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还会对小学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学会将两者结合起来,针对读写教学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提高小学生的读写能力,这样才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为小学生今后的发展铺平道路。

一、小学语文重视读写教学的意义

在小学语文中段教学中,对小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内,小学语文教材从简单的字词诗歌变换到具有一定深度内容的文章,教材转变也说明了在这一时期教师必须要选择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来开展读写教育活动,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在短暂的课堂教学时间当中提升整体的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二、小学语文开展读写教学的策略

1.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热情

小学语文中段的读写教学活动开展首先要选用更加合适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提高小学生的读写能力。合适的教学方法也能让小学生更好地掌握读写能力,对于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

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巴金的《鸟的天堂》这一课文时,针对这一课文展开读写教育就可以从文章本身的内容入手,《鸟的天堂》主要是描述群鸟生活的片段和大榕树的静态之美,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来实时在线巴金文章中的这一内容,结合音乐播放的方式或者观看录像的方法让小学生更有感情也更有氛围地进入到《鸟的天堂》的阅读当中,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让小学生写出自己对这篇文章的感受,将自己内心的情感充分表达出来。在这种教学活动中,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都得到了充分利用,并且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让小学生领悟到文章当中的真情实感,对于巴金写作这篇文章的手法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以此,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同时也培养了小学生的读写能力。

2.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多多鼓励学生

小学生在学习小学语文课文内容的过程中由于自身特点,容易得出不同的理解。小学语文教师要观察这一特点,并且尊重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培养小学生读写能力的同时,让每个小学生都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点创造出自己的阅读和写作习惯,用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要多多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化学习方法,提高自身的语文综合素质。

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出示美人蕉的图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描述这一植物的特点。描述方法可以是教师所教授的比喻、拟人、拟物等手法,也可以通过借景抒情的方式来给予“美人蕉”更加深刻的思想。在这样的练习中,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了充分开发,教师也可通过收集学生所写的内容并且让学生互相交换阅读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对写作方法的认知,认识到其他学生的描写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得到了充分开发。教师要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帮助小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3.提高教师本身的教学素养

教师本身教学素养的提高在小学语文的读写教学活动开展中相当重要。传统的教学模式将读写内容分开教学,变得更加枯燥乏味,抹杀了小学生本身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学会与时俱进,用全新的教学手法和教学观念来武装自己,让小学生认识到自己崭新的一面,以更高的教学素养来面对新时期的教学任务。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读写结合进行教育教学是提高小学生读写能力的有效措施。在小学语文的中段教学中,教学材料也开始从简单的字词内容转变为有内容、有深度的文章材料,小学语文教师更要学会把握这一教材特点,将读写教学的内容结合起来,在小学中段教学中努力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小学语文教师要学会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从教学手段入手,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把握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内涵思想,让小学生充分掌握读写能力,朝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

小学语文常用的教学方法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思考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工作已经走过十余个年头,当中不乏对教学方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生活教学法、多媒体辅导教学法和故事教学法作为最具代表性的三种教学方法,对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工作质量的提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本文期望通过对这三种教学方法的分析,就小学语文教学品质的提高进行深入研究。

一、生活教学法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语文,语文存在于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语文来源于生活,理应回归生活。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加强对生活化教育的研究,采用生活教学法,建立语文课程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角度导入新知,拉近学生与语文之间的距离。

以修辞格知识当中比喻修辞手法的讲解为例。为了加强学生对比喻这一修辞手法的认知,教师可以举这样的例子:八月十五的月亮真圆啊,圆得像一轮挂在天空当中的玉盘。月亮和盘子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哪怕是小学生,他们也不会感到陌生。借用这两个学生熟悉的事物导入修辞格知识,很好地体现了生活化教育这一主张,同时化繁为简,加深了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理解。

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经验毕竟有限,这就导致他们在理解一些概念的过程中出现认知偏差。采用生活教学法,正是为了解决学生理解能力有限这一问题。通过在课本知识与生活之间架构桥梁,帮助学生与语文建立亲密联系,降低理解课本知识的难度,教师再开展课堂教学活动,w生就不会产生抵触心理。

二、多媒体教学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班班通、电子书包、电子白板技术等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出现,为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改革提供了巨大便利。教师应当采用多媒体教学法,为小学语文课堂注入新鲜血液。

以三年级上册《听听,秋的声音》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课间休息时间,跟学生玩一次“听音频、猜名字”的游戏:多媒体随机播放树叶飘动、蟋蟀振动翅膀、大雁鸣叫、谷粒绽开等声音,学生进行抢答,比一比,谁猜的最多。《听听,秋的声音》是一首现代诗歌,小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难度。借助多媒体设备呈现一组秋的声音,可以调动学生多感官体验,加深学生对诗歌内容的印象,促使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多媒体教学法的应用,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了课堂容量,有助于教学品质的提高。但是另一方面,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小学生年纪小,注意力易分散,容易被课堂之外的东西吸引。在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教学设备与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让那些华而不实的课件分散学生注意力。这不仅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学生语文学习品质的培养更是百害而无一利。建议在课间休息的十分钟播放视频、音频或者图片资料,以免课上分散学生注意力,耽误教学进度。

三、故事教学法

瑞典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不会区分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在成人看来无生命的东西,在儿童眼里都是活的、有意识的。”仔细观察专心致志的儿童,你会发现它们常常把周围的世界与想象中的世界艺术般结合起来,并渴望进入这个世界。故事的存在为儿童进入这个世界提供了契机,没有孩子不喜欢故事,尤其对小学生而言,故事的魅力是巨大的。

纵观整个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这当中选入了众多优秀故事:早期神话传说,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等;经典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衣、巨人的花园等。这些故事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奇妙的世界,对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有着强烈的号

召力。

组织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加强对故事教学的研究,巧妙利用故事唤醒学生的语文学习主体意识,促使学生通过对故事的学习,实现语文素养的提高。例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故事时,可以开展课本剧表演比赛,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这一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书面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除了本文提到的这三种教学方法,比较典型的还有情境教学法、趣味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等等。正所谓“教无定法,贵在有法”,这些教学方法之间并不是相互分割的关系,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将这几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使用,以此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常用的教学方法篇4

一、使交际教学法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

传统的小学英语教学模式是教师对于课文逐字逐句的讲解,而小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虽然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可以为小学生在英语基础知识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小学生的交际能力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锻炼,更提不上综合素质的发展。由于小学是接触英语这门课程的初级阶段,如果从一开始就让学生们在脑海里对英语留下枯燥、乏味的印象,对于今后更高年级的英语课程的教学活动的开展将是非常不利的。小学英语教师必须要改善这个问题,在真实的情境中引用交际教学法便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必要手段。

例如,在五年级Unit6《myfriends》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便可以在真实情境的创建下使用交际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基础知识的吸收效率和交际能力。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介绍自己朋友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每一个学生都要把自己和朋友的照片带到课上来,向每一位同学展示并介绍自己的朋友。在介绍自己朋友的时候,小学生们对于Her/Hisnameis、He/Sheis、He/Shelikes等句型可以做到很好的利用和复习。教师可以设立一个采访的情景,在座的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对讲台上的学生进行提问,在提问的过程中,例如whatis…、whois…等句型都可以被复习和利用到。虽然只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情境的建立,但是交际教学法在它的帮助下得到了很好的运用,对于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引导以及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有很大的推动意义。

二、交际教学方法的使用要以学生为核心

小学生所处的应该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就是活泼好动,善于表现自己。在英语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交际教学法给学生提供交流表演的机会,并让学生亲自选择课文,自行编排表演,这种做法非常有利于学生英语方面的创作能力、理解能力以及交际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表演形式可以让学生进行任意选择,英语歌舞表演、英语音乐剧表演都可以被搬到英语课堂上。这种以学生为核心的交际教学方法,非常有利于学生想象能力的发挥,对学生创新能力以及交际能力的培养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例如,在六年级Unit1《aparty》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便可以以学生为核心进行交际教学方法的实践。由于六年级是毕业年级,所以大部分英语课的课时都贡献给了较为枯燥单一的基础教学知识的讲解。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掘同学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利用《aparty》的学习机会,把课堂变成一个真正的大“party”。教师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要为课堂“party”准备一个小的表演,并在表演之前对自己的节目进行报幕。在这个过程中,begoingto以及will句型都可以被应用复习到。以学生为核心的交际教学方法的使用,不仅可以让学生们在繁重的课业压力下得到些许的放松,对于他们创新以及交际能力的提高也可以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交际教学方法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实现

多媒体技术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手段之一,把交际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技术有机融合,对于小学英语教学目标的实现是非常有帮助的。多媒体技术包括幻灯片、照片、动画特效以及影片等等,它们对于交际教学方法所依赖的情境的还原是非常有效的。在学生受到视觉以及听觉双重感染的情况下,教师交际教学方法的使用将获得更为有效的成果。

例如,在五年级Unit7《animals》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幻灯片的放映实现交际教学法的使用。由于本篇课文主要学习了lion、cow、fox、mice等几种动物的英文单词以及Doesit等问答句型,所以交际教学方法要针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教学。教师可以为同学准备动物的幻灯片,每一张幻灯片都自带一个音频提问的文件,当文件播放的时候教师指定学生回答问题,以实现学生与多媒体之间的人机交流。每当学生对回答正确的时候,计算机都要发出鼓励的掌声。利用多媒体技术实现的交际教学法对于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交际能力的提高可见一斑。

小学语文常用的教学方法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方法课堂教学

近年来,在全国的很多小学中,教学新课程改革正在逐步深化,教师越来越重视如何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只有通过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积极调动学生积极性以及对课堂教学成果进行经常性反思等手段来达到改变传统教学理念、促使学生成为课堂主导者的目的,从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虽然与以前相比较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是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新的问题也在不断涌现,如农村学校学生人数逐渐减少,留守儿童却逐渐增多等问题,都给语文课堂教学带来新的挑战。由于语文这门学科本身具有知识面涵盖广、需要识记的内容多、与生活联系紧密等特点,又加上这门学科在写作和阅读方面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造成许多小学生在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方面情况欠佳、学习主动性不高等现象。上述几个方面在传统的教学任务中本身就是教学的难点,这些现象在我国小学语文课堂教育中存在的普遍性。

二、小学生普遍心理

小学是学生步入学校进行学习的初级阶段,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开端,也是向初中教育迈进的一个过渡阶段。小学生是一群刚刚进入学校门槛且心智能力尚幼稚的特殊群体,他们的思维方式通常开阔但尚未成形,就如同一张白纸一般,他们对于各学科的学习通常以兴趣为优先考虑因素。因此,语文老师需要对这个阶段的学生特点进行了解,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改善语文课堂教学现状的方法

教师的职责除了传道授业解惑之外,还应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性格特点,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从而总结制定出一套完善的教育方案,这也是小学语文教师们通过改善教学方法以促使学生成为课堂主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所在。

(1)关注学生的思维和行为变化。现代学生接受语文教育从小学一年级就已经开始,这个阶段的小学生刚刚进入学校的门槛,通常对周边事物抱有即好奇又抵触的心理,他们一方面渴望融入新的环境,一方面又讨厌失去自由被学校教育所束缚。此外,小学生的思维大多活跃,但认知方面具有局限性,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许多小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不高,认为语文是一门实用性不强的学科,对该学科的学习也通常抱着“应付考试”的态度。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高度关注学生的思维、情绪以及行为的变化,摆正学生的思想,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

(2)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传统的课堂教学通常是以教师为主导来对学生进行课业知识的传授,然而现代的教育理念对这种传统的思想进行了批判,其观点是课堂教学是老师与学生双方占有同等地位进行交流与反馈的过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对学生掌握情况的分析来决定教学的进程和速度,学生们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吸收以及对老师教学方式的适应来吸取语文知识。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双方都处于一个主动参与的状态,不断根据对方传达出的反馈信息来进行自我调整。

(3)注重小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形成与培养。小学语文作为语文学习的起步阶段,对于小学生今后学习其他学科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对尚处于起步阶段的小学生培养其对语文的逻辑思维十分必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注重对教材上规定内容的教学,应透过传授的内容重视其背后所蕴含的语文逻辑和思想,让学生养成语文思维的习惯,不能只是会背诵,还要懂得运用。

例如,在三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按照下列步骤来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首先,要主抓基础内容:学生的语文成绩通常具有差异性,且对基础知识的把握能力也不尽相同,因此,老师需要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能力以及学习技能,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教学,让学生找到学习的技巧。其次,明确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角: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自己阅读和自己思考,让学生找到学习的方法和技巧,老师对学生起帮助和主导的作用,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四、教师“不现自我”——充分展示学生

郭思乐教授认为,相对于学生生命体,教师应该是一个“牧者”。教师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教师的作用就像是在点燃火把,而不是过去所认为的“灌满一壶水”。我们的课堂不再是教师的满堂灌,而是教师点燃激情,让课堂成为学生燃烧学习热情的舞台。

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是生本教育常规的课堂教学方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同学们尽展学习的风采,他们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从别人讲到自己,从远古谈到今天,从过去说到现场,从怪诞悲观论述到积极乐观。他们上下互动,取长补短,相互纠正,相互完善,和谐有序,时不时来一阵热烈的讨论,时不时又是一番掷地有声的论说。作为教师,我此时只是个专注的旁观者,充当及时点拨、组织、参与、配合的角色,促使课堂学习各层面实现超越与突破。我个人认为,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不需要太多的求全求美。只要把握好学生学习热情的导火索,就能引起教学的共鸣。

作为教师,再也不用挖空心思去出题考倒学生,更不用在题海中带领学生艰苦跋涉,只要做个旁观者,关注学生的评研过程,学生就能自觉地在评议中识别学习的优劣,在研究中学会取长补短。评价走向生本,和谐又简单。我们不求高分,但求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所以,我们需要更多的等待。每一种花,遗传基因的不同,决定她是国色天香的牡丹,还是清香怡人的茉莉;是常开不败的三角梅,还是转瞬即逝的昙花。每一朵花,承受的阳光雨露不同,决定她的花期或长或短;或盛开于春夏,或怒放于秋冬。

总而言之,通过对小学课堂教学的现状的分析,结合小学生语文学习的现状和特点的描述,只有不断改进教师的教学技巧,才能更好地加深小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以此来促使小学生在今后的语文课堂学习中不断提高对语文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管能动作用,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常用的教学方法篇6

【关键词】组织者小学阶段语文作文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4.140

小学语文是学生接受语文基础知识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积累文学知识的初始阶段。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考试中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在长久的教学活动中,语文作文教学也形成了一套有效的教学模式。但是因为种种因素影响,即便语文教师花费课程时间为学生安排和实施作文教学,但是从学生写作文的结果来看,教学结果并不是特别理想,语文教学的目标和质量也受到了相应的影响。文章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组织者部分进行讨论,并且提出了组织者语文作文教学的改进方面,让学生融入在文学意境中,感知语文写作的美好。

一、组织者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语文教师就某篇文章为学生们进行分析和解读,这是语文作文教学中比较常见的方法。但是有些语文作文教学往往只是流于表面和形式的分析,忽视了学生对优秀文章模仿写作的必要性。对文章内容的表面分析,往往只是口头上的讲解,学生听完之后就忘了。教师应该深层次的讲解,在讲解过程中利用图形组织开展教学活动,这样才能生动的表现文章的内容。

(一)图形组织者的意境表达

小学语文中有这样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语文教师在向学生讲解这一恢宏的画面时,应该配上一副与之意境相符的图画,帮助学生直观的了解诗句描绘的情境。学生通过图画,能够掌握其中的夸张修辞手法,也能感受到诗人李白的想象力。通过这种教学方式的训练,学生的写作方式和描述方法等也会受到影响,增强了学生对意境描写的能力。

(二)图形组织者的感知作用

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文的过程中,希望学生能够写出新颖独特的文章内容和比喻,有些教师甚至希望学生能够在文章中尽可能多的运用成语。学生学习了成语之后,只是在脑海中记住了这个成语的意思和它产生的渊源,但是能否正确使用又是另外一个环节。在写作文的过程中使用成语虽然能够帮助同学进一步掌握成语,但是过多使用成语又会直接破坏文章的整体韵律美。而且学生在选择成语的过程中,经常出现选词不到位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利用图形组织者,搜集一些能够表达成语意境的图像,在课堂上讲解写作方法的过程中,穿插着为学生介绍这些成语,让学生对成语有直接的感官上的认识。写作类型也有不同分类,教师同样可以找到相应或相近的图片,借以表达他们之间的不同,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

(三)通^图形讲解让学生了解修辞

语言是一个非常神奇的工具。语言的内容直接作用于语言的表现形式,不同的语言内容通过不一样的语言表达形式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有些语言内容比较贴近生活,但是借助相关的表达形式,就会呈现出高于生活的意境之美。能够产生不同的意境,这便是语言的神奇之处,也是修辞的魅力所在。但单纯依靠语文教师的讲解,学生很难直观感受到意境的美好的和修辞的强大。所以在讲解修辞时,教师可以利用图形讲解,帮助学生了解修辞。比如,讲解愁绪时,有关文章中出现的各种修辞,教师可以提前搜集一些类似于淅淅沥沥的雨或者漫天飘飞的雪花等,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直观感受到修辞所要表达的内容。而这种非常有画面感的方式也会帮助学生发散思维。

(四)通过图形讲解让学生感受写作的精华

写作的重点在于,作者将自己的表达和周围的意境完美的结合起来。在古诗词中经常出现的“归雁”,这一意象表达的就是作者的思念,雁就是带着作者思念的信者。而王昌龄笔下有关洛阳送别的诗句中,“玉壶”这一形象也包含了许多含义。它体现了作者本身的高贵品格,也表达了他的忠贞。“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样的流传至今的诗句,表达的就是中秋时节作者对家乡和家人的思念。这些流传百年的意象,因为能够引起作者的共鸣,才能带着作者的感情被流传至今。在语文写作教学中,应该加强对写作灵魂部分的分析和教学,让学生对写作本质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从本质上提高学生对写作的认识。

二、组织者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所需的改进策略

(一)组织者小学语文作文教学需要坚持因材施教原则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存在多样的教学方式,其中组织者教学能够显著提高小学作文的教学效果。但是在组织者开展小学语文教学任务的过程中,为了能够完全发挥出组织者教学的效果,需要坚持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目前在我国,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大多仍然是集体教学授课居多。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接收情况进行作文知识传授,不能采用统一、没有区别的方式进行授课。由于小学生对作文知识的接收能力有所不同,遇到特殊情况时,组织者应当注意到学生的个体化差异,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授课。只有坚持因材施教原则,才能让组织者教学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效用,推动学生都能够掌握相关作文知识。

(二)组织者小学语文作文教学需要坚持以学生为主原则

对于小学生而言,初步接触小学语文作文相关知识,可能会出现学习吃力、无法理解等问题。为了对组织者教学方式进行改进,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坚持以学生为主的教学原则。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将学生摆放在教学任务的主体地位。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相关教学知识,可以以图片分析的方式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除此之外,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除了作文技巧教学外,更加不能忽略在写作中感情的抒发方法。真情实感和恰当的表达方式才能打动别人、引起他人的共鸣。避免学生在学习中仅仅关注写作技巧,导致作文过于空洞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将组织者小学作文知识传授给学生,真正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写作的魅力所在。

小学语文常用的教学方法篇7

农村小学的学生,他们缺少英语学习的环境,有部分农村小学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提醒学生词汇的重要性,但如果教师没有掌握一定的有效的词汇教学策略,学生学习英语词汇会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所以有效的词汇教学策略对于农村小学生是非常重要。

一、农村小学生学习英语词汇存在的问题。

1、缺少语言环境

在农村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思维能力有限,加之缺少一定的语言环境,学生自身缺乏学习策略,经常孤立地,经常孤立地,机械地去学习,记忆单词。学生在读音方面感觉困难很大,难以读准单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往往还用汉语为英语单词注音。

2、掌握不了单词拼写规律

在拼写方面,农村小学的学生没有意识到字母在单词中的读音与单词的拼写有着一定的规律。在记忆单词的时候。没有通过读音和字母的关系来记忆单词,常常是死记硬背单词字母的组合。

3、英语词汇与中文意思对应不上

在记忆单词的意义的时候,农村小学的学生过分注意该单词所对应的汉语意思的记忆,学生完全靠死记硬背掌握单词。

二、针对上述问题,利用调查问卷对学生进行调查分析

为了解农村小学生在学习词汇与复习词汇等方面使用策略情况,我对我校四年级两个班的学生进行了调查,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农村小学生在记忆单词和复习单词方面有以下的特点:一,记忆单词死机硬背,反复记忆到记住为止;二,不会运用联想或者归类法来记忆单词;三,遇到生词不会自己翻字典,而且小学生拥有英语字典的学生较少。

这些学习单词的重重苦难大大影响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这就给教师一个很大的挑战: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让学习既轻松又高效率的学习?从踏上工作岗位到现在,我一直带着这个问题摸索方法,不断地探索实践,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尝试与实践了以下几个方法,收到了极好的效果。

三、针对上述问题,总结教学词汇策略

1、phonic教学法

phonics教学法是目前较为先进语音教学方法,与传统的音标教学法不同,phonic教学法通过总结字母及字母组合的发音,让学员形成听音辩词,拼词的能力。对学员语感的增强,单词拼写能力的增强有极大的帮助作用。phonic教学法是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见效的,因为开始学生对phonic不熟悉,教师只要在教新单词的时候都采用这种方法,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很快掌握的。学生掌握了phonics方法之后,单词是记住了,但还仍然记不住单词的意思。怎么办?我又开始了对这一问题的探索。

2、直观教学法

直观教学是采用如图片、实物、玩具等一系列辅助教具以及手势、动作、表情开展新词教学,最为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对于刚接触英语的小学生来讲,采用直观教学,使学生一开始就把实物或某些动作与英语直接联系起来,获得一个直观印象。这种直观教学法可将词的音、形、义全过程一次性完成,既生动形象又情趣浓厚。这种形象思维和情景思维的交替使用,既可营造和谐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大大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

3、语境教学法

词汇学习不仅要知道读、写、拼,还应知道其义。学生要将单词与其意思对号上座也是件难事。但如何使学生记住单词拼写的同时也记住其意思呢?我使用了语境教学法---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将词汇融合到句子直至语篇中去,在语境中实现其交际功能的一种词汇教学法,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单词的音形义的基础上,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掌握这些词,达到教、学、用三者的统一。语境是指交际的语言环境。单个的词离开了语境就显得呆板、生硬,没有活力。在词义的理解和使用过程中,语境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学生虽然使用的英语语言还不丰富,但教师在教授词汇时,也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创设学生能够表达的语境。使学生在有着自身情感的句型中操练词汇。学生的注意力会更集中,更能理解和掌握词汇。这样比简单的说出这个单词的意思效果好很多。

4、归类教学法

小学单词大多都可以归类的。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归类单词对他们记忆单词有很大帮助。比如广州版小学三年级新教材的单词,主要有“身体部位”、“交通工具”、“颜色”、“文具”、“数字”、“家庭成员”等。这既能达到常巩固、常复习、常记忆的效果,又能扩大学生口语练习的量,从而更好地交际。

小学语文常用的教学方法篇8

关键词:作文教学;课外阅读;教学水平

在小学教学过程中,语文与数学是两门主要的科目,在语文科目中,语文作文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小学语文作文不仅是语言运用的展示,也是为初高中作文打基础的,对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理解能力都是一个提升与训练。因此,发现当今小学作文教学的困难,提出解决措施,为小学作文教学提出一条可行的道路显得十分必要。本文就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提高小学作文教学水平三方面进行描述。

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现状

1.小学生作文写作的优点

小学生感知能力强,对世界充满好奇,因此他们的写作常常充满童趣,十分生动活泼,在语言运用上常常有意想不到的惊人效果,用词也比较大胆。小学生也容易活学活用,将课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风格。

2.小学生作文写作的缺点

小学生心智还不成熟,因此在学习上也常常有许多问题,例如语句不通,词不达意,内容格式化,套用模板,把握不了主体,写作偏题等。

二、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教学水平不高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填鸭式教学是最普遍的,老师按照教案教授课程,学生被动接受,导致许多小学生对于作文缺乏积极性,一成不变的小学作文教学方式并不能很好地引起学生的写作热情,反而会限制他们天马行空的思想,令写作缺乏创新。另外一些老师没有把心思放在对学生作文思维的培养上,导致学生对写作失去兴趣。

2.学生理解力不强

在当今小学生作文写作中,普遍存在套用模板、万能作文的情况,许多学生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对于写作就是应付,生搬硬套,没有方向,没有主题思想。每次写作时就词穷。同时由于写作还是一个语言的展示过程,因此在词语运用以及语句的排列上,有时候会出现一些问题。

3.学生自身素质不高

内因是决定事物发展的主要原因,所以很多时候学生本身不喜欢作文写作是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自己的惰性,不爱思考,不想累积语言,不爱构思。另一方面是教学问题,老师没有积极引导,没有很好地进行语言运用的实践,导致学生对写作失去兴趣。再者由于小学生接触世界的渠道比较窄,很多时候视野以及思维不能开拓,一些想法也不能很好地开发。

三、如何提高小学作文教学水平

1.加强课外阅读以及素材积累

加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与积累素材的过程,感悟一部分源于对生活的理解,另一部分也源于不断地学习,从课本中吸取知识加以思考,可以不断完善自己的文笔。在平日自习或者学生的课余时间,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或者让学生一起阅读有益书籍,对于开发思维、提高写作能力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2.提高语文老师的教学水平

老师必须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小学生的思维思考模式很多是老师灌输的,因此老师的教育尤为重要。不但要加强重视,多思考多引导,还必须在教学中合理使用方法,通过不断引导以及因材施教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词语使用能力,挖掘学生的写作学习兴趣。在平时练习写作中,可以多提供一些不同题材的练习题目,让学生真实地感悟与学习。

3.活跃课堂,激发学生思维

课堂上的教学质量是十分重要的,小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学习时会带着情绪以及一些自我感知,因此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热情是一种很好的引导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新课程强调,教学方式不可太过单一,因此在课堂上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不仅能丰富知识点,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

4.注重学生心智的培养

小学生心智不成熟,对事物的很多看法比较片面,因此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心智,提高他们对世界的好奇心,提高他们的感悟能力。教师可以因材施教,对于不同学生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结合他们自身的特点,挖掘更适合他们的教学方式。

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在小学阶段,老师在教学中扮演着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因此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的责任非常重大。教师不仅要改正自身的问题,发现作文教w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对应的措施,还要拓展小学生的思维思考能力,改善作文用词,增加作文训练时间与频率,帮助小学生从根本上提高作文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易菊宝.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困境与出路[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2.

小学语文常用的教学方法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结构助词的

地得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1.078

结构助词“的”“地”“得”在现代汉语中出现频率极高,但由于这三个字作为结构助词使用时读音相同(都读为“轻声de”),在日常口头交际时无从区别,再加上这三个字在某些书面用法相通、相同,故小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极易发生混淆,产生错误。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试分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针对结构助词“的、地、得”这三个字进行合理地教学。

一、我国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大纲)中对语法知识(结构助词)的要求

在新中国成立早期,受先前教育模式影响,汉语语法成为小学语文学习的内容。这些突出反映在了1950年、1955年的课程标准中。之后受到前苏联和西方语言教学影响,为强化汉语教学,1956年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曾把“汉语教学”单独列出,并明确汉语教学的任务。但此教学目标内容偏深,脱离了教学实际和学生的接受能力,违背了小学生学习汉语言的认知规律。在权衡了知识体系与知识的可接受性后,这一内容在1956年以后的大纲中删除。

从1963年开始到1986年的语文教学大纲中,已不再系统教授语法知识,但新出现了“基础训练”。“基础训练”是在每组课文之后安排的。它和课文有一定的联系,又有相对独立性。这几个版本的教学大纲中均规定了在基础训练中,要安排一点有关语法、修辞的练习,要有意识地进行逻辑训练。这也就是将一些语法知识以练习的方式呈现出来。从1992年以后的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中,对于语法的要求则无从寻找了,取而代之的是“重视在实践中学习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

受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几十年来,在不少小学教师的观念中,基本的词法和句法还是“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2001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颁布之后,这样状况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

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知识,但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由于这一规定的出现,一线教师在教学语法知识的过程中产生了较多困惑。

二、我国现行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结构助词“的”“地”“得”

教科书被定义为“根据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地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本文研究了按照《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北师大版”)的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人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就“的”“地”“得”三个字出现的时间、教授的内容进行分析。

(一)人教版教材分析

“的”“地”“得”这三个字在小学《语文》教科书(人教版)的首次出现,都在一年级上册,具体情况是:

1.“地”在第13页“土地(dì)”一词中出现,同时“地”也作为结构助词出现在本页的《轻轻地(de)》一文的标题中。这节课关于生字的教学目标是:认识5个生字。会读儿歌,体验童趣。由此可见,在生字“地”的两种不同意义均出现在课文中时,因为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集中在汉语拼音教学,故没有对“地”进行过多教授。

2.“的”在第23页《欢迎台湾小朋友》一文中的“热情的(de)话儿说不完”一句中出现。这个字同样出现在一年级上册的“汉语拼音”教学环节,与上文“地”情况类似,同样没有对生字进行过多教授。

3.“得”在第114页《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一文的“你说得(de)对”一句中出现。本课要求认读的生字中,“么”和“得”都读轻声。这节课关于生字的教学目标是:认识1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在本课,“得”字以结构助词的形式出现,且作为会认字出现在了课后生字表中,在教学建议中仅对于这个字的轻声读法作了着重要求,其余没有做要求。

(二)北师大版教材分析

“的”“地”“得”这三个字在小学《语文》教科书(北师大版)的首次出现,在一年级上册、下册中(小学生处于6岁左右),具体情况是:

1.“的”在一年级上册第68页《大家都说普通话》一文中的“风有风的话”中出现,并作为本课会写字之一。在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教师用书》中,对于《大家都说普通话》一课的教学建议是:结合儿歌指导学生会认6个生字,会写4个字。在课文理解部分,着重说了在“鸟的”“风的”等以“的”字结尾时,注意轻声处理,其余没有做过多建议。

2.“地”在一年级上册第86页《冬天是个魔术师》一文中的“他呼地(de)一吹”“一会儿大地(dì)就变白了”中出现。“地(dì)”作为本课会写字之一。本课具体的教学内容指导中,在生字部分针对“地”,教师用书中明确提到了:多音字“地”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了解用法,今后进一步巩固。教学中可以用扩词、说短语的方法了解用法。

3.“得”在一年级下册第96页《快乐的小公鸡》一文的“你就会得(dé)到快乐”一句中出现,并作为本课会写字之一。“得”作为结构助词第一次出现出是在二年级上册中,第13页《小猴吉吉》一文的“吉吉摔得(de)眼冒金星”。在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教师用书》中,对于《快乐的小公鸡》一课的教学建议是:指导学生认识13个生字,会写的8个生字要求按笔顺规则认真地写。在具体实施建议中,对于生字只是一班的笔顺指导,并未对“得”字有其他说明。

对于“的”“地”“得”三个字,两个版本的教材均在一年级进行了知识点安排,且均涉及了三个字的结构助词用法。但除了北师大版对于“地”字说明了其是多音字,且有不同用法,今后会进一步巩固外,北师大版其余两个字和人教版的三个字均为提出生字的结构助词用法。

然而,通过研读教材,本文发现,在课后练习中,无论是“照样子填空”或是“造句”,都多少涉及这三个字的结构助词用法。中年级开始,习作要求提高,到了高年级小学生作文更要求语句通顺。若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对“的”“地”“得”三个字的结构助词用法进行讲解,在习作中就极易出现错误。

三、结构助词“的、地、得”三字的实际教学

(一)低年级拼音、识字教学,弱化三字的联系区别

一年级第一学期,学生首先在拼音学习阶段学习生字“地”与“的”。前者是帮助学生声母“d”,以生字带拼音;后者是在学习“zh、ch、sh”这一课中作为选文的一个生字。上述两个生字在一年级阶段只要求会认即可。至于生字“得”则是在一年级上册后半段的课文学习中学习的,同样也只要求会认即可。教师在组织一年级教学时,没有将重点放在“的”“地”“得”三个字的用法和使用规则上,而是只针对本课的拼音教学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

进入到一年级第二学期后,“的”字出现在了第三课课文中,这个字作为会写字要求学生掌握并运用;“地”字以“dì”这个读音出现在“会写生字表”中,要求学生掌握运用。“得”字则是在二年级需要学生掌握。进入到识字教学后,教师会重视这三个字的书写及运用。教师基本都会在课堂上进行三个字的辨析。但是学生在低年级段,语言感知及运用能力尚不成熟,在此阶段教授学生三个字的基本区别,学生掌握情况不会达到预期效果。

(二)中年级逐渐从习作中发现问题

中年级开始,学生开始已从写话、写段过渡到写文章,第二学段要求学生能够在一学年内完成16次习作训练。也正是从中年级段开始,学生的习作中会集中反映出“的”“地”“得”三个字混淆使用的情况。通过与一线语文教师的交流发现,教师通常会在习作中指明错别字,让学生进行修改,但是三个字的掌握程度仍不尽如人意。

我国现行的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中,在第1-3学段并没有明确提出学习语法常识的要求。教师为了配合其教学环节和方便学生掌握知识,对于一些常见的语法现象会进行普及性的学习,如“何为动词、名词、形容词”等。“语言教学不是语法教学”,这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编写者杨新富老师的观点。但“的”“地”“得”三个字的使用规则确实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语法基础,否则单纯只是靠训练、背口诀、找规律进行学习,还是表面功夫。

总体而言,教师在教学环节中缺乏对于“的”“地”“得”这三个字本身区别与联系的深入教学,也未能结合基本的语法知识进行辅助教学,单纯依靠找语言规律、课堂练习这样的简单学习方式,不利于学生完全掌握这个知识点。

(三)教师强化偏少

“的”“地”“得”的学习在小学并不是重点知识,三个字的学习也是在不同课时讲授的。因此,学生没有将这三个字的联系与区别进行很好的概括整理。而在小学语言文字教学过程中(如作文教学),教师也没有将这三个字的使用规则作为重点内容加以强调。总之,教师对于这三个字的强化不足、练习偏少也是造成小学生“的”“地”“得”混淆使用的原因之一。

但我们不难发现,“的”“地”“得”正确使用的重要性可以延伸到我们文字使用的全过程,如中高考作文、正规文本书写等都完全禁止错别字的使用。“的”“地”“得”的混淆使用有时也会造成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四、结构助词“的”“地”“得”在小学阶段的教学安排建议

在探究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中对语法知识的要求,结合小学生认知能力及教科书编写情况,本文认为对于这三个字的教学应该循序渐进地进行,具体如下:

(一)低年级教学

三个结构助词都集中在一年级阶段出现,学生在此过程中,认知能力尚不成熟,对于多音字、多义字不能很好地理解。此阶段,教师如发现学生“的、地、得”三个字使用错误,可耐心地进行讲解,但不过分要求学生一定正确使用这三个字。

(二)中年级教学

随着小学生认知能力发展,课程标准在此阶段也要求习作方面的练习。“得”字在这三个结构助词中使用频率相对较低,且用法较为简单。通过日常不断地积累,此时学生对于“得”字应该正确区分,但对于“的、地”两个字的区分不做特别要求,如在日常练习或习作中发现错误,讲解纠正即可。

(三)高年级教学

学生进入五、六年级,其认知能力与语言习得能力进一步发展,能够对于常见字进行辨析。课程标准中在此阶段对学生的习作要求进一步提高。此时,学生在已经很好地区分了“得”字的前提下,需要对“的、地”两个字进行区分辨析。在日常教学中,如在课文中遇到了这三个字以结构助词的形式出现,教师应该进行较为全面的讲解,使学生能够理解三个字的具体用法和区分方法。在练习或习作中发现错误,教师也要立即予以纠正。

参考文献:

[1]崔峦.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比较研究(二)[J].课程・教材・教法,1993(12):16-22.

[2]课程教材研究所.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语文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课程教材研究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郑国民,马新国.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小学语文常用的教学方法篇10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效率德

近年来,随着我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持续发展,有效教学和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已经成为了越来越多教师最为关注的首要问题。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对于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将学习技能和学习方法进行有效融合,让课堂教学的效率得以提升,学生的素质得以加强。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

目前,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水平偏低,课堂教学效率不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一些教师特别是年龄较大的教师往往喜欢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好像看上去是授课速度很快,但是却往往是“费力不讨好”。教师一堂课讲解完毕,学生真正能够收获的知识却很少,这样的教学方式自然没有办法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

其次,很多的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这也同样使得课堂教学的效率变得很低下。一些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学生感受,单纯的把学生当作“学习机器”。教学过程程序化,教学方法呆板单一,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再次,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只重视抓一些基础知识,却忽视了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现如今,小学语文的教学基本步骤都是先进行生字生词的学习,在按要求进行课文相应段落的背诵。这些教学目标一旦达成,教师就认为自己的教学任务完成了。殊不知这样的教学模式严重的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也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最后,现如今制约小学语文课堂效率提升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即为教师对于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理解不透彻。很多教师片面的认为素质教育就是需要一个热闹和热烈的氛围。而又进一步片面的降低对课堂纪律的要求作为造成热烈课堂氛围的手段。这种错误的理解和做法不但不能对提升课堂效率起到半点作用,反而让一些新型的课堂教学方法和模式变得流于形式,不具有任何的实际意义。

二、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策略

(一)创新教学方法,全面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设计多种多样的方法,但是这些都需要学生充分的配合,而要求小学生对教学任务的开展进行配合的唯一原因即为学生对学习本身充满了兴趣。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而言,没有兴趣作为支撑,课堂效率的提升根本无从谈起。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上狠下功夫。

例如,教师在进行语文写作教学训练的时候,应该摒弃传统的仅仅给学生“丢下”一个题目就完事的教学方法,尽量给学生设置一个贴近生活、“接地气”的写作内容。比如春天的时候,带学生到校园中感受大自然和春天的气息,让学生将自己所感受到的体验用笔写出来。这种教学方法虽然比较费时间,费精力,但是却非常具有长远性。只要稍加坚持,课堂教学的效率自然会很快得到提升。

此外,教师自身魅力的提升对于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兴趣也是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师自身的魅力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往往会将自己对老师的喜爱程度投射到相应科目的学习上。一般情况下,有吸引力和个人魅力的教师,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般都很浓厚,且教师的课堂效率也一般都较高。

(二)改善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发展,很多传统的教学方法早已经过时或者是不适宜了。改善教学方法是时展的需求,也是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最佳途径。首先,教师应该与时俱进,时时的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与知识架构体系。这对于教师而言是一项巨大的挑战,但是教师必须为之努力。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不仅仅要让学生掌握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同时也应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教师在进行《小小竹排画中游》的这篇课文讲解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首《小小竹排江中游》的歌曲给学生听。一首歌曲完毕,学生的注意力完全被集中起来,对于学习的探究心理也变得很浓厚,带着问题的后续学习,效果自然要良好很多。

其次,互动式教学方式的采用也能一定程度上提升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效率。因为,小学生的好奇心很强,参与积极性也很高,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其特点为教学进行服务。例如,教师在进行《猎人海力布》这篇课文讲解的时候,可以先让一个学生按照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进行诵读表演。诵读结束后,要求其他学生就前面同学的诵读内容进行一个整理,并以讲故事的形式分享给其他学生。这种教学中的互动对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往往是画龙点睛的。

最后,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充分肯定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教学中一切“以生为本”,对于在教学中学生存在的疑问进行及时的解答。例如,教师在进行《小松鼠找花生》这篇课文教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以相互提问的方式进行学习,这种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既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也能让学生的学习潜力被充分的激发出来,对于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非常有用。

(三)拓展小学生的阅读空间,为高效课堂的建立打下基础

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阅读面有着息息相关的关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进行日常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利用一定的时间合理对教材内容进行一定程度的延伸,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努力扩大自己的阅读空间与阅读面。阅读量的提高能够使小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提升语文学习的兴趣,有效提高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能力。

三、结束语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因此,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与素养,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进而提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赵建中.浅议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