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电影发展的几个阶段十篇电影发展的几个阶段十篇

电影发展的几个阶段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3:58:10

电影发展的几个阶段篇1

[关键词]新中国十七年电影电影艺术

在中国百年电影史上,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电影发展被分为三个阶段,即:“十七年电影”、“十年电影”和“新时期电影”。其中“十七年电影”是指从1949年一1966年这十七年期间拍摄制作的影片(不含港台影片)。近年来,对“十七年电影”的评论有全面否定的趋势,认为“十七年电影”从艺术的角度来看是“教化电影”,毫无艺术价值可言,应该彻底否定。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完全是用对于一个时代的否定来否定电影,只是把电影放在历史背景下研究,而不是从整个中国电影发展中来研究,更没有研究这个时期的电影与观众的联系,是非常片面、偏颇的观点。以下谈谈笔者的观点。

一、“十七年电影”的成就总述

“十七年电影”期间,是中国电影大发展时期。由于中美关系的急剧恶化和电影的政治作用,好莱坞电影完全退出了中国电影市场,党和政府大力扶持国产电影机构,当时的电影制片厂有北京、上海、八一、长春、珠江、西安、峨嵋、新疆等八家,另外还有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上海译制片厂、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上海美术制片厂等专业类制片厂。筹建了保定电影胶片厂、南京电影机械厂、哈尔滨电影机械厂、上海电影机械厂、八一电影机械厂、北京电影洗印厂等电影工业企业,各大制片厂自己也都建立了洗印车间为电影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此外,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电影研究所、中国电影出版社、中国电影资料馆、北京电影学院、《大众电影》杂志社等研究、宣传、培养机构也相继成立,使中国电影得到全面发展。中国电影的类型也逐步完善,除故事片外,纪录片、美术片、科教片、译制片的发展也非常迅猛。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的放映单位从1949年的400多个发展到1965年的20363个,其中农村放映队有9835个,电影观众人次从1949年的4700多万发展到1965年46.3亿。到1965年为止,中国发行放映公司共发行1213部长短影片。“十七年”期间,不仅产生了大量优秀影片,而且涌现了许多深受观众喜爱的电影明星,如崔嵬、谢添、陈强、张平、于洋、于蓝、谢芳、赵丹、孙道临等。“十七年电影”期间,不仅汇集了蔡楚生、郑君里、沈浮、应卫云、史东山、石挥、张骏祥、陈鲤庭、等第一、二代著名导演,也培养除了谢晋、谢铁骊、凌子枫、水华、汤晓丹、白沉、成荫、李骏、王炎等第三代导演,他们成为后复兴中国电影的中坚力量。笔者认为,“十七年电影”虽然有政治至上、人物塑造脸谱化等问题,但无论如何,“十七年”是中国电影史上的一个创作高潮,是优秀影片和优秀电影艺术家最集中的时期,是电影类型最丰富的时期,也是中国电影最贴近生活、最贴近观众、最受观众喜爱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电影从创作到研究,从发行到放映,构建了完整的电影体系,它对中国电影发展的影响,甚至是对几代中国人的影响,都使得它成为中国电影发展史上的一座高峰。

二、“十七年电影”的发展阶段

“十七年电影”受政治因素的影响很大,导致其在发展中几经沉浮,根据对当时发展情况的研究,笔者认为“十七年电影”的发展经过了以下几个阶段。

1.探索阶段

这个阶段从1949年一1952年。新中国成立之初,确定了电影“为政治服务,为工农兵服务”的导向,电影生产主要由北京、上海、长春三地的电影制片厂完成,而当时的电影工作者大多是解放前的电影人,他们虽然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新中国电影创作中,但在电影的主题表现及拍摄、表演形式上却进行了艰难的转变。还面临着公私电影制片厂之间的关系、新中国的电影创作方式等问题,使得新中国的电影人们开始了中国电影新的探索。这种探索也使得新中国电影的起步显得非常缓慢。虽然新中国电影起步艰难,但还是摄制了《白毛女》、《钢铁战士》、《中华女儿》、《上饶集中营》、《赵一曼》、《武训传》等一批优秀影片。《中华女儿》获1950年捷克斯洛伐克第5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自由斗争奖”,石联星(《赵一曼》主演)获演员优胜奖,这是新中国电影第一次在国际影坛上获奖。而《白毛女》在全国上映后受到观众的热烈好评,该片不仅获1951年卡洛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特别荣誉奖”,还被评为中国电影百年高票房十大影片之一。在此阶段,由于缺乏经验,在电影创作指导思想方面过分强调电影的政治宣传作用,要求电影着重反映工农兵的形象和当代重大题材,造成题材单一的倾向。而1951年对电影对《武训传》、《我们夫妇之间》、《关连长》等影片的批判,挫伤了部分创作人员的积极性,一度导致了电影工作者创作拘谨,影片产量下降。

2.全面发展阶段

这个阶段从1953年一1955年,是新中国电影全面发展时期的开始,对新中国电影具有重要的转折意义,这在这三年里,电影事业逐步走上了大规模发展和正规化建设的道路。1953年,文化部电影局在北京召开第一届电影剧本创作会议。同年,电影局在北京召开第一届电影艺术会议。两个会议都结合反的精神,对三年来电影剧本创作和艺术生产的领导工作中存在的违反艺术规律的问题和现象进行了检查和批评,提出了今后的改进方针和措施,并大力倡导学习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鼓励艺术家发挥各自的长处,从各方面反映革命的历史和现实。文化部邀请5位苏联电影专家来帮助制定电影事业第一个五年计划。政府的鼓励扶持,经济条件的好转,再加上经过3年的探索,新中国电影人的创作思想已经明确,创作手段日益成熟,新中国电影在克服了探索阶段指导思想上的“左”的倾向和创作上的公式化、概念化现象的缺点后走向成熟,艺术水准大大提高。电影生产逐步扭转停滞不前的局面,重新恢复了活力。故事片产量稳步增长,质量明显提高,美术片、科教片等片种生产也有较大发展。

这个阶段的优秀影片有《渡江侦察记》、《》、《鸡毛信》、《平原游击队》、《南岛风云》、《梁山伯与祝英台》、《龙须沟》等。其中《鸡毛信》在第9届英国爱丁堡国际电影节上获优胜奖,《梁山伯与祝英台》在第8届卡罗维・利发国际电影节和第9届英国爱丁堡国际电影节上获奖,这也是我国第一部彩。《》避免了公式化、概念化的倾向,将阶级性与人性较好地统一起来,创造了一个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银幕形象,为塑造英雄人物闯出了一条新路。

3.繁荣阶段

这个阶段从1956年一1959年。在“双百方针”的指引下,中国电影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1956年的电影产量相当于1954年与1955年电影产量的总和。虽然1957年的“反右”运动和1958年初的“拔白旗”运动对电影界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使电影发展又出现停顿,但随着“”运动的开展,中国电影也开始“跃进”。1958年出品的故事片高达105部,数倍于各年平均产量;其中包括新型电影形式“纪录性艺术片”49部。其他还有美术片27部,科教片178部,纪录片352部。各种类型的电影总量为“十七年电影”之最。1958年的中国电影就像当年的中国经济建设一样,充斥着浮夸、浪费和粗制滥造,电影产量虽然提高了,质量却严重下降。1959年初,文化部电影局总结1958年工作,指出“跃进”中存在缺乏科学精神,发展比例失调,影片祖制滥造,管理制度混乱等问题。对电影界也提出要注意影片质量的要求,并建议在1959年国庆10周年时提供10部优秀影片作为献礼。这一切,激发了全体电影工作者的热情,他们不负众望,以自己的出众才华和对党和人民的无限深情,通过深入生活的扎实底蕴,在建国十周年来临之际,相继拍摄出来许多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的好影片。1959年,共生产故事影片(含戏曲片)82部,虽然产量比上一年有较大下降,但整体艺术质量却明显上升。、邓小平等参加共同选出故事片18部,另外选出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11部,在全国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的新片展览月。当时,曾赞扬中国电影是中国社会主义文艺中“一朵开得最灿烂的鲜花”。“十七年电影”从1956年开始进入繁荣阶段,到1959年达到了发展顶峰。这一年生产的影片题材风格多样,既有时代感,又富于民族特色;既反映了中华民族近百年来的民族气概和斗争精神,又反映了勤劳勇敢的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创造了众多的不同革命历史时期的人物形象,真实感人,栩栩如生,影片在思想与艺术上达到了较高的统一,后被誉为中国电影史上“难忘的1959年”。

4.稳定阶段

这个阶段从1960年――1963年。在经过1959年国庆十周年电影献礼的狂潮之后,中国电影界感受到了来自“三年自然灾害”和反“右倾”运动的双重压力。经济的困难,电影器材的短缺,思想的束缚,使得1960年的中国电影大幅度减产,刚刚进入六十年代的新中国电影的发展道路显得艰难而又曲折。1961年,文化部和中央宣传部分别召开了会议,总结了以来的经验教训,重申了坚决贯彻双百方针,改善和加强了对文艺工作的领导,纠正了几年来在指导思想上“左”的干扰,在文化部召开的会议上讲了话,严厉批判了违背艺术规律、对文艺创作进行简单粗暴的批评干预的“左”的思潮,号召文艺界解放思想,发扬艺术民主,改善领导,按艺术规律办事,坚定不移地贯彻双百方针。他明确指出,“政治标准不等于一切”,“文艺的教育作用和娱乐作用是辩证的统一”,“教育寓于娱乐之中”。为了贯彻这个讲话的精神,文化部与中国文学与艺术工作者联合会制定了改善文艺工作和电影工作的一些管理条例。这些条例指导中国60年代初期的电影走入正轨。

经过1961年的调整,新中国电影重新显露出繁荣的创作景象。从1962年起,电影界掀起以“创新”问题和喜剧等样式问题为主要内容的理论探讨热潮,并且举办了全国性的观众评选电影“百花奖”活动。5月22日,中国影协在北京举行首届“百花奖”授奖大会和电影工作者联欢晚会。、、郭i若等参加并接见全体受奖人员。根据的指示,文化部组织评选出22位受到观众喜爱的“新中国人民演员”,并将他们的照片悬挂于各影院中,取代此前悬挂的22位苏联明星。

在稳定提高阶段中,形成了建国来第二个电影创作高潮,生产了许多优秀的影片。在这个阶段,电影工作者更注意电影的艺术表现手法的创新,追求电影的艺术性。在人物塑造上,打破了以往人物模式化、脸谱化的现象,更注重人物个性的多元化,塑造了一批鲜活的、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如:《李双双》中的李双双、《甲年风云》中的邓世昌、《红旗谱》中的朱老忠、《早春二月》中的陶岚、肖涧秋、《小兵张嘎》中的张嘎等。这个阶段的影片在艺术性、题材的丰富性等方面,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批优秀电影成为中国电影艺术宝库中的精品。如:《刘三姐》、《林海雪原》、《红旗谱》、《革命家庭》、《暴风骤雨》、《洪湖赤卫队》等。

5.衰退阶段

电影发展的几个阶段篇2

关键词:电气产品质量成套

就现阶段的情况而言,主要是针对高低压成套电气产品的质量进行一定的控制。对于高低压成套电气产品而言,在整个电气产品市场中,占有很大的份额,影响也很广泛,换句话说,有效的对高低压成套电气产品进行质量控制,可以对整个电气产品市场产生很大的积极影响。在控制高低压成套电气产品质量的时候,需要从根源着手,比方说材料或者管理,在现阶段的一些方法中,都是从源头出发,经过不懈的努力,我国对高低压成套电气产品的质量控制到了一个比较标准的范围。本文就高低压成套电气产品的质量控制进行一定的分析。

一、高低压产品的种类及执行标准

高压成套产品是指交流额定工作电压在3kV~35kV范围内的开关柜,高压成套产品的执行标准有:GB3906―91《3~35kV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GB11022―99《高压开关设备通用技术条件》低压成套产品是指交流额定工作电压在660V及以下的开关柜。主要包括以下品种:GCK,GCS,mnS,Domino,GGD,JYD-2000,pGL,中煤电气-SDK等。低压成套产品执行的标准有:GB7251―2006《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二、高低压成套电气产品的质量控制

(一)质量控制要素

在现阶段的高低压成套电气产品的质量控制中,由于进行了一定的细分,产生了很多的质量控制要素,本文对质量控制要素进行详细的阐述:

1.原材料的控制。在对高低压成套电气产品的质量进行控制中,原材料的控制是一个中心的控制要素,在现阶段的社会发展中,无论是市场还是厂家,都注意到了极其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原材料在高低压成套电气产品质量中的地位。对于高低压成套电气产品的质量而言,原材料是根本性的要素,也是开始的环节,只有在原材料方面良好的把握,才能在之后的加工生产中,良好的进行质量控制。在过去,有一部分厂家,为了能够降低成本,获得一小部分“蝇头小利”,在原材料上动起了歪脑筋,从而导致高低压成套电气产品的质量急剧的下降,不仅导致本厂家出现了很大的问题,还导致整个市场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由此可见,在原材料的控制方面,必须严谨的进行。

2.绝缘材料的控制。在高低压成套电气产品的质量中,绝缘材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在现阶段的发展中,有很多的厂家都非常的注重绝缘材料的生产和研究。绝缘材料有其独特的作用,在高低压成套电气产品的质量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首先,绝缘材料的主要作用就在绝缘二字,它能够有效的起到绝缘作用,避免发生安全事故,有效的保障人身安全。在前几年的报道当中,经常会看到一些不法的厂家在生产大量的不合格产品,尤其是绝缘材料,对人身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随着近几年的控制措施不断的加强,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在绝缘材料的控制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对于总体的高低压成套电气产品的质量而言,也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3.铜母线的控制。就现阶段的情况而言,在高低压成套电气产品的质量控制中,有一个环节是比较容易忽视的,那就是铜母线的控制。很多的厂家所生产的铜母线几乎是大同小异的,而且现阶段的铜母线几乎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这就使得很多的人忽视铜母线的环节。在实际的工作中,这个环节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由于铜母线直接关系到产品的温升等性能,因此必须加强其质量控制,现阶段的很多高低压成套电气产品都对铜母线不闻不问,导致质量严重的下降,在检查的时候,也忽略这个环节,导致检查不出具体的原因。鉴于这样的情况,在今后的工作中,为了良好的控制高低压成套电气产品的质量,必须加强对铜母线的重视,只有这样才能良好的控制高低压成套电气产品的质量。

(二)加工设备及加工工艺的质量控制

在控制高低压成套电气产品的质量的时候,除了要对一些要素进行严格的控制以外,还要对设备和工艺进行严格的控制,只有这样才能从内到外严格的把控好质量关。

1.加工设备质量控制。对于高低压成套电气产品的质量而言,加工设备属于硬件设施,良好的硬件能够有效的帮助控制高低压成套电气产品的质量进行控制,在现阶段的发展中,硬件设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不仅仅对于高低压成套电气产品的质量而言,在任何一个产品中,都在不断的加强硬件设备。在加强加工设备的时候,要注重从实际的情况出发,根据不同的生产部件,进行不同的更新,只有这样才能从整体的角度进行加强,达到最好的效果。

2.加工工艺的质量控制。在高低压成套电气产品的质量中,加工工艺的质量控制属于软件方面,良好的加工工艺能够促进高低压成套电气产品的质量的提高。就现阶段的情况而言,加工工艺的质量控制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方面,甚至在有些工厂中,对加工工艺的研究要大于加工设备,主要原因在于很多的设备都是根据工艺而制造出来的,这样一气呵成的措施,对于高低压成套电气产品的质量控制而言,具有莫大的好处。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进行高低压成套电气产品的质量控制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要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现阶段的很多专家和学者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有一定的建树,但都是单方面的进行,很少有人将两个方面进行结合,为了能够良好的对高低压成套电气产品的质量进行控制,必须将理论和实践进行结合,这样才能对高低压成套电气产品的质量控制到一个新的高度。

总结:高低压成套电气产品的质量已经到了一个没有办法忽视的程度,在现阶段的情况中,我国经过不断的努力,从多个角度出发,在高低压成套电气产品的质量控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现阶段的成绩已经没有办法满足快速发展的社会,必须有所突破,除了本文所阐述的一些措施和方法以外,还需要和国际上一些先进技术进行交流,这样才能使高低压成套电气产品的质量获得更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梁慧.关于高压输电线路工程质量控制的思考[J].科技资讯,2011(04).

电影发展的几个阶段篇3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战略企业生命周期

一、企业文化概述

广义上说,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说,文化是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与制度。而企业文化是企业内全体成员的意志、特性、习惯和科学文化水平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与文教、科研、军事等组织的文化性质是不同的。企业文化依附于企业,随企业产生,随企业消亡而消亡。即使没有总结或提出外在表现形式,企业文化依然是存在的。

企业文化的内在本质内容与外在表现形式有很大的偏差。第一,外在表现形式通常表现为一句话或几个词,不是内在本质内容的全部;第二,企业文化中实际存在的糟粕是肯定不会出现在外在表现形式中的;第三,外在表现形式通常比较稳定,不会频繁更改,企业文化的本质内容却因各种因素的时刻变化而处在时刻变化之中。

企业文化在与员工的相互作用中处于主要地位,一个人被一家企业录用而成为这家企业的新员工,这个时候的企业文化代表着是大多数老员工相互作用的结果,一个人与一个整体的相互作用,其结果自然是新员工被同化。至于小概率事件,不具有普遍代表性,不说也罢。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它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这里的价值观不是泛指企业管理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而是企业或企业中的员工在从事商品生产与经营中所持有的价值观念。

在现代管理学里,企业文化是一种通过一系列活动主动塑造的文化形态,当这种文化被建立起来后,会成为塑造内部员工行为和关系的规范,是企业内部所有人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对维系企业成员的统一性和凝聚力起很大的作用,这种新型管理理论得到了现代企业的广泛重视。

二、企业生命周期理论阐述

企业是一个有生命力的有机体,成长和发展是企业所追求的永恒主题,任何一个企业从其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有追求成长和发展的内在冲动。企业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历具有不同特点和危机的若干发展阶段,这要求企业要在各个方面实施不断的变革与之相适应,其中尤以企业组织结构形式为重。企业组织结构与企业特定成长阶段的适应性强弱,关系到整个企业的应变能力和管理效率,直接影响着企业经营效果的好坏和目标的实现,只有适应企业特定成长阶段的组织结构才能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地成长与发展。生命周期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工具,标准的生命周期分析认为市场经历发展、成长、成熟、衰退几个阶段。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最早是由美国管理学家伊查克爱迪思博士于1989年提出。该理论从企业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分析企业成长与老化的本质及特征,其核心是通过内耗能转化为外向能,引发企业管理创新从企业内部到外部的扩散。虽然爱迪思在书中并没有专门界定文化的定义,但企业内部不同生命阶段的行为、风格、特征、规律、能量、冲突、转型等变量均与企业文化有关。因此,企业的发展往往伴随着企业文化的变革。

三、华纳的发展过程及其企业文化分析

(一)阶段一:1903年至1967年

在这段时间中,华纳公司经历其孕育期、成长期、成熟期,并在公司呈现颓败态势下被转手出去。这一时期,华纳的企业文化主要受到其创始人的价值观和偏好的影响。

一无所有出身的华纳兄弟常常冒险去做不太有把握的事情,这使得华纳最具革命性的公司,它出品了世界第一部有声片,推出影响一代人的青春偶像詹姆斯迪恩,还在1967年同意拍摄《邦妮与克莱德》,结束了旧好莱坞时代。华纳兄弟是粗人,他们喜欢荤笑话,最钟情的产品是生猛的强盗片和黑色片,他们寻找电影素材的方式,是翻看报纸的司法版。所以在这个行业里,华纳是离社会现实最近的电影公司,他们的电影具有凶险性又特别突出下层社会生活,华纳的影片一般都比较朴素、紧凑,成本也较低,其主题都或多或少与30年代初发生的美国经济危机有联系。

自杰克.华纳掌控实权后,很多华纳公司的明星身上都有老板杰克.华纳的影子,从外形到个性都是,比如亨弗莱.鲍嘉和保罗.穆尼,都是个子不太高,脾气急躁,好斗但讨厌是非。尤其是蓓蒂.戴维斯这样的“一姐”,外在条件不佳,完全凭的是精湛演技和个人奋斗成为两届奥斯卡影后,那个性真是任性刁蛮。

50年代美国电影萧条时期,华纳把财力转向制作电视系列片。60年代开始,越来越多地采用向独立制片人投资的制片方式。在这段时间,华纳电影公司面临着电视的普及和反垄断法的判决――发行和放映的完全分离,这使得华纳不再具有其垄断优势,同是还要承受电视剧的冲击,很显然其收益会受到较大的影响。1967年,杰克华纳把公司卖给了七艺。

(二)阶段二:1967年至2000年

这一阶段的华纳几经转手,扩大经营范围,寻求一条使其更好发展下去的道路,其企业文化变的越来越正式和规范。

1967年加拿大发行电视片的七艺公司买下了华纳公司,改名为华纳七艺公司。两年后,华纳七艺公司又转让到一个大企业集团金尼全国服务公司手中,改组为华纳交流公司。这个公司经营的业务范围甚广,制片和发行影片仅是其中的一个项目。

七十年代,华纳兄弟的代表作品有《伍德斯托克》《肮脏的哈利》《花街杀人王》《发条橙》《驱魔人》和《闪亮的马鞍》,成绩相当可观。之后公司则进入罗伯特达利和特里塞缪尔时代,不光继续与斯坦利库布里克和马丁斯科塞斯这样的名导演合作,开发《蝙蝠侠》和《黑客帝国》这样的卖座系列电影。其他方面,华纳兄弟开始在海外建造电影院,并在澳大利亚建造了电影主题公园,此外还制作出《六人行》和《急诊室的春天》这样的很受欢迎的电视剧。1990年,传媒业巨头时代公司并购了华纳兄弟。

(三)阶段三:2000至今

1.企业文化分析

翻开2000年巴里梅耶上任后的华纳电影列表,会非常强烈地感觉到梅耶领军下的华纳对大片的偏好:《终结者》《黑客帝国》《哈里-波特》等系列大片为华纳带来了数百亿美金的收益,当然,其中也不乏像《海神号》这样的失败品。巴里梅耶深知大片的魅力,虽然风险大,但是对家底雄厚的老牌电影公司而言,巨大的投资往往意味着在此基数上翻倍的票房。因此,巴里-梅耶执政下的华纳最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对大片的投入,甚至每年高达四五部之多,这是一般电影公司所不敢想象的。2010年,华纳兄弟最近在游戏业务领域进行了多项大手笔的操作,分别并购了monolith、ttGames、netherRealmStudios和turbine社交游戏公司等多家游戏公司。这样急速的扩张是因为看中了整个领域领域潜在的大市场。比单纯并购更加重要的是回归到公司拥有的资源本身进行内部重组优化和活力挖掘。

在这一阶段华纳公司的企业愿景是作为行业的领导者,华纳兄弟治理于打造全球娱乐的第一品牌。利用自己的能力及资源创造更多的商业模式来适应行业的变化。其使命包括经营主线、经营目的、管理哲学和公共形象四个方面。经营主线是华纳兄弟公司核心业务是制作、发行及销售电影,但也发展电影周边产业的业务,如电视节目制作,DVD/家庭录像带制作销售以及歌剧表演等。经营目的是继续领导电影行业,打造第一电影品牌,获得足够的利润,在行业内创造更多新的商业模式。同时作为母公司时代华纳的主要资金来源公司,更好的为其他自公司发挥协同优势。管理哲学是环纳兄弟公司管理哲学的核心就是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公司内建立良好的团队,对于消费者也有良好的服务体系,在人的主观能动性决定的产业,体现消费者的意愿是王道。公共形象是打造娱乐产业的第一品牌。与消费者有良好的沟通,热衷于公益事业,为人们更好的娱乐服务。

2.企业战略:新的商业模式――找出新的“门槛”即进入壁垒

从好莱坞黄金时代的“”到如今的“六大”,好莱坞发行公司的权力格局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上世纪五十年代,好莱坞制片厂成为反垄断法的手下败将,大制片厂的门槛已经不再高高在上,电影业的新兴力量渴望侵入大制片厂的传统领地,其中,梦工厂和顶峰娱乐已经可以威胁到老牌大制片厂的地位。新力量进一步把自己定位为发行商和合作投资人,通过与有实力的制作公司合作,降低风险,同时引进更多的创新精神。

电影成了一门组合型的娱乐生意,其收入包括北美本地的电影票房、海外票房、电视转播权、DVD的出售出租收入。2007年,DVD销售到了顶点,为当年北美票房的两倍。但在此之后,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以及美剧DVD的竞争,好莱坞的DVD收入开始萎缩,单价也大幅下降。大制片厂还开发了其它的财源,也就是国内电影界眼馋不已的衍生产品,不只是迪士尼会卖玩具,六大都有自己的超级英雄电影,与玩具带来的庞大利润相比,电影有时候看来只是个加大加长加料的广告片。这种局面对财大气粗的大制片厂是有利的,因为收入的链条越长,周期也就越长,而对挑战者来说,好莱坞的权力游戏正变成越来越昂贵。

四、结论

在1903年至1967年这段时间中,华纳公司经历其孕育期、成长期、成熟期,并在公司呈现颓败态势下被转手出去。这一时期,华纳的企业文化主要受到其创始人的价值观和偏好的影响。1967年至2000年,这一阶段的华纳几经转手,扩大经营范围,寻求一条使其更好发展下去的道路,其企业文化变的越来越正式和规范。2000年至今这个阶段,对华纳公司来说是其国际化发展和扩张的重要时段,其企业文化也愈发坚实和明晰,面对受众也从单一客户到其利益相关者。

从华纳公司的企业文化所经历的各时期的变革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阶段的企业文化应该适应当时环境背景下公司的发展情况。随着企业发展成熟规模扩大,企业文化受到企业领导者的个人偏好因素影响的程度虽然越来越轻,但仍然处于重要地位。战略发展的多元化带来了企业文化的多元化,经过凝练和沉淀企业形成自身独有的文化,即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组成部分之一。在中国,越来越多的企业推崇企业文化建设,企业面临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拿来”或者说花大力气构建的企业文化高于企业自身的发展,其结果是一蹴而就,还是揠苗助长造成根毁苗亡。在人们还没有提出企业文化这一概念的时候,企业文化潜藏在各个企业的创建及发展过程之中,这时的企业文化是无意识的。在我们明确企业文化这一概念的今天,有意识的构建和引导企业文化将更有易于企业的发展生存,但是如何规划企业文化使其符合当前的战略和环境不好高骛远是需要人们继续研究和思考的。

参考文献:

[1]RogerConnors,tomSmith,译者:白小伟.引爆责任感文化:帮助企业实现目标的金字塔法则[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2]FredLuthans,Jonathanp.Doh译者:赵曙明,程德俊.国际企业管理:文化、战略和行为[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3]伊查克爱迪斯.企业生命周期[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

[4]华纳兄弟娱乐公司

[5]易开刚.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企业文化演化及其启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12.

[6]张要一,张志峰.国外企业文化研究成果的启示[J].中外企业文化2015,10.

电影发展的几个阶段篇4

关键词:机电自动化;自动化技术;发展

随着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国内现有的机械工程技术已变得十分丰富,工业生产中所应用到的机械设备性能、功能和构成等也越加完善。在这样的前提背景下,机械工业生产方式和管理体系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工业生产逐渐从传统的“机械电气化”模式向“数字控制化”模式转变。

1、我国机械工业的的生产现状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机械工业产业的发展速度相对较快的,尽管暂时还比不上发达国家,更算不上机械工业强国。但我国机械产业的规模、机械产品的数量以及工业生产技术等都是有着一定缺陷的。主要变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机械工业行业的经营效率普遍偏低,自主开发能力和企业盈利能力差距仍大,还缺乏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的品牌。虽然经过多年的市场经济的引导,通过引进技术、与跨国公司合资和合作生产,在技术要求上力争贯彻iSo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全行业总体的产品质量水平有所提升,但我国工程机械产品质量水平依然不能令人满意,这一积极因素使得我国机械行业市场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上处于一定的地位,但是相比于欧美发达国家而言,仍然处于二流水平,现实不容乐观。

2、机电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状况

纵横机电自动化发展的历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第一阶段也为初级阶段,在这一时期,广大人们利用电子技术的初步成果来加强完成机械产品的性能,在不同程度上刺激了机械产品与电子技术的完美结合,这些结合经历了军用,民用等技术变革,对当时经济的复苏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但在当时,机械水平中处于自发的状态,因为当时技术的限制,电子技术和机械技术的结合还不可能深入了解和发展,已开发的产品很难得到推广。第二阶段对比第一阶段则出现了蓬勃发展阶段,通信技术,控制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自动化技术奠定了基础,以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型计算机的出现,又为自动化技术给了一注强有力的物质支撑。第三阶段则是比较成熟的阶段,也是机电化迈入智能化的一个新阶段,光学、通信技术渗透到机电自动化技术,微细加工技术在机电化技术也露出苗头。

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才慢慢对这些方面进行研究和应用,国家还组成机电一体化领导小组,此计划为863计划中,这标志了我国机电自动化技术研发的开端,在规划这些任务时充分研究了国际上有关自动化发展的动态,以及由于此计划带来的影响,很多高等院校和研究院对它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差距。

3、机电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优点

机电自动化系统的优点主要在于其能有效提高机械的生产能力和工作质量,确保机械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工业生产条件,尽快实现自动化生产。下面对机电自动化技术所具有的优点作详细分析。

3.1提高机械生产能力和工作质量

对于大部分机械电气化产品来说,其本身便具有一定的信息自动处理功能,在引进机电自动化系统之后,机械产品对信息的检测、控制灵敏度变得更高,检测精准度与检测范围也有了更大程度上的提升和扩展。机电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可以使机电自动化系统更加精确的完成设计要求中的预定动作,并且不受操作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这种避免了机械操作者主观因素影响,减少了外界干扰的操作方式,所获得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更佳,产品合格率也更高。

3.2可提高机械生产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一般来说,实现了机电自动化的机械产品都具有自动监视、预警和故障诊断等功能,这些功能使机电自动化产品在运行时极少发生故障,降低了故障发生率。自动监视功能使机电自动化产品能随时随地掌握自身的工作情况,提前做好对运行故障的预防和控制,基本确保了机电自动化设备的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3.3具复合功能,适用范围更广

几乎所有的机电自动化产品都具有自动化控制功能,并且能在运行使用过程中实现自动监视、自动控制、自动补偿和自动调节等等,如此多样化、智能化的功能使机电自动化设备能够在多个领域中都得到适用,满足不用用户的不同需求。

3.4改善生产条件

除了以上所例举的几大优点之外,机电自动化控制技术还能有效改善工业生产条件。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使工业生产模式由传统的“机械电气化”逐渐转变了“数字控制化”,而数字控制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引进使工业生产不再需要过多的人工劳动力,机械代替人力的劳动形成,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工业生产的机电自动化。

4、机电自动化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鉴于机电自动化技术是一门交叉性学科,它所涵盖的内容不仅包括计算机技术,还包括光学、信息等学科。机电自动化技术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不断的进步,并且促进了技术的不断发展,机电自动化的进步可以归结以下个方面:

4.1网络化

网络的不断普及,在网络基础上的各种控制和技术的不断出现,而远程控制终端本身就是对于自动化本身产品而言,网络和总线技术的应用成为网络化不断发展的趋势,采用家庭网络技术连接电器成为计算机家庭化的有效实现,所以,机电自动化技术无疑将向网络化不断发展。

4.2模块化

模块化是一个巨大的工程,机电自动化技术所衍射出的产品种类繁多,研制和开发一点程度上的标准机械接口、电气接口、等的机电自动化技术产品单元是困难的,也是是一项非常复杂艰巨的过程。在这些标准单元基础上就可迅速开发出新产品,同时也可以扩大产品的规模。要实现如上功能,还需要制定各项原则和标准,以便符合产品的标准。

4.3自动化

自动化是动态化的,前瞻未来机电自动化技术,更加注重产品和人的人性结合,机电自动化技术的人格化有两个方面:一是如何给自动化实现更加人的一些功能,显得越来越重要,特别像家用机器人,更加凸显出人机一体化技术:二是模仿生物机理,研制出各种机电自动化技术产品。其实,很多机电自动化技术产品都是在动物的灵感下研制出来的。

5、结束语

总之,机电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出现都不是孤立展的,他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结果,也是现代社会发展到这一时期必然带来的产物。随着科学技术和各种技术的结合呈现出明显的进步趋势,机电自动化技术的未来也必将越来越美好。

参考文献

[1]李涛.试论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应用与发展[J].才智.2008(20)

电影发展的几个阶段篇5

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使用文字、图片加上音频视频来全方位描述一个信息在互联网上已经非常常见,正是由于以上几个趋势成为媒体发展的必然规律,所以大量的新型媒体开始逐渐进入市场,并逐渐开始占领一定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营销份额。上网询价,交易市场看车,4S店做保养已经成为汽车用户选车、买车、用车的“三部曲”固定模式。

1.Strengths优势

新媒体独有的传播渠道无可替代,随着网络和汽车广播、手机等移动终端app的普及,新能源汽车的受众能够占据特定的庞大市场;新媒体利用多种资源的整合,能够保证推广内容的实用性;多种媒体结合的形式可以深度影响新能源汽车市场营销受众。

2.weaknesses劣势

新媒体的形式让客户需要时间接受,用户的黏度建立也需要时间;电子期刊侧重的内容,汽车音乐选择的好坏可能直接影响到整个项目的进度,整个构架搭建需要成本支出比较大,时间较长。

3.opportunities机会

现阶段能够做到精准分析用户的媒体几乎没有,怎样最大化地把海量用户进行筛选、归纳、细分,满足用户的多元化、精细化、个性化的需求,是大数据时代汽车营销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特定用户的企业迫切需要宣传途径。中国新能源汽车用户群体在不断扩大中,中央和当地政府也对新能源汽车加大了政策支持力度。

4.threats威胁

这一模式在前期太过依赖政府推广以及渠道合作商,在签订合同后这一风险仍然存在,汽车厂商的用户服务系统升级,其他门户网站专业汽车频道的转型(转向专业用户服务型),都会削弱受众支持度。

二、新媒体整合平台运营规划策略

1.资源整合期

资源整合期包括电子刊物、地方门户汽车频道网络资源内容整合、音乐内容合作平台建立、技术开发、渠道整理、品牌搭建几个阶段。车主分众,针对不同车主发行电子刊物,基于web2.0的专业互动平台(在线咨询、交友、路书等),与其他专业车主论坛的内容合作和共享(不仅可以用传统的试驾测评、导购等内容为用户购车提供初期指导,还能切实地为用户选车、买车、用车提供本地化的落地服务)。整合业内的电子刊物内容,针对专业汽车媒体,建立合作关系,免费提供我方平台供其提供内容支持,并和专业的汽车服务机构建立关系,通过项目分成的模式建立商业模式,并迅速实现合作宣传;开发音乐互动定制平台及发行渠道,与唱片公司深度合作,建立音频定制传播平台,免费提供我方平台供其进行新歌宣传,建立音乐传播盈利模式,合作宣传,开发多种听觉媒体,建立固定的用户群;基于互联网开发并管理各种平台,包括底层数据库、音乐传播平台、多媒体电子书技术及表现模式;针对特定群体进行电子版载体的递业务进行简单商业模式的多城市复制,迅速整理出大城市,例如北、上、广、深等地的数据,以供后期业务拓展参考;迅速建立和政府、其他汽车论坛、传媒机构的合作关系,通过活动的形式和政府推广迅速建立新能源汽车认知和相应的品牌认知度。

2.平台搭建期

平台搭建期包括发行模式的建立、多媒体电子刊物的正式发行、技术开发第二阶段、用户吸引、品牌搭建几个阶段。渠道整理过程中,已经建立了针对不同车主的媒体发行方式,这一阶段的工作主要是完善其发行模式,形成科学的管理方法;电子媒体的发行可分为互联网申请和直接派发两部分,通过前期的市场宣传,吸引特定用户网络注册并申请电子刊物,同时,通过对受众细分进行全面推广。电子刊物随带客户端的安装程序,如果内容合作不够支持客户端用户请求,则使用特定的后台信息搜索前台推送模式;技术开发第二阶段建立专业的音乐平台,针对特定用户开发特定的音乐产品,产品形成模式化,分为携带广告的免费模式和不携带广告的收费模式,以合作分成的形式吸引优质音乐制造商的加盟;电子媒体和客户端的上线,使得用户吸引工作全面启动,前期主要通过客户端的发放和免费音乐的获取来获得用户,并通过针对性的特色服务建立用户黏度;这一阶段的品牌建设主要建立在二次宣传上,针对电子刊物和汽车音乐的全面推广,在此基础上吸引更多用户。

3.资金引入期

电影发展的几个阶段篇6

【关键词】全生命周期造价理念;电力工程;造价管理;运用

前言

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我国的电力工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由于电力工程自身的特殊性,不仅建设费用高,建设周期长,而且涉及的过程众多,相关管理人员必须切实做好电力工程的造价管理工作,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对电力工程的造价进行控制,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这不仅关系着电力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更直接影响着整个电力行业的发展。

1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概述

1.1概念

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是一种对工程项目进行管理的方法,主要是通过相应的措施和手段,对工程的建设期、使用期以及拆除期等阶段进行管理和控制,确保工程造价的最小化。对于建设项目而言,全生命周期是指从项目构思一直到项目结束的全过程,因此,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主要包括五个阶段,即决策、设计、施工、竣工以及运营维护阶段,每一个阶段都具有相应的工程造价管理,需要相关人员的重视。

1.2特点

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包括以下几个特点:

(1)造价管理覆盖工程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而并不仅仅是建设阶段。

(2)造价管理的目标是通过相应的措施,实现建设项目整个生命周期总造价的最小化。

(3)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包括生命周期成本分析以及生命周期成本管理两方面的内容,前者主要是利用折现技术,对项目的生命周期成本进行计算,多用于工程项目的投资决策阶段,可以为投资决策提供良好的参考依据,后者则是通过合理有效的方法,对项目生命周期内的各个阶段中所对应的生命周期成本进行管理和控制,以实现全生命周期成本的最小化。

(4)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不仅仅是一种可审计跟踪的工程成本管理系统,同时也是可以主动控制的工程成本管理系统。

2当前我国电力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

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社会对于电力的需求不断增大,电力工程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传统的造价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工程造价和成本控制的实际需求。从目前来看,在电力行业,普遍财通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相比于传统仅仅针对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而言,取得了更好的管理效果,但是同样止步于项目的竣工阶段,并没有对项目的后期维护费用进行考虑,因此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缺陷,主要表现在:

2.1缺乏合理的工程决策

对于电力工程而言,工程决策阶段是十分重要的,是控制工程造价最为关键的阶段,同时也是节约成本可能性最大的阶段,是整个工程造价控制的重点。但是,从目前的发展情况看,在电力工程的决策阶段,并没有充分重视后期的运营维护成本,往往只是根据经验对其进行粗略估计,没有做到精确计算,导致投资决策出现一定的不足,影响造价控制的有效性。

2.2缺乏有效的信息反馈渠道

由于许多电力工程在建设中,没有充分考虑运营维护成本的重要作用,没有将其纳入工程的造价管理中,在项目投产后,对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有效地反馈,从而影响了新项目决策的合理性。作为一种科技含量较高的项目,电力工程在投产后,往往需要有项目法人或者下属单位进行维护,会产生一系列的运营费用,这些费用会对工程整体的造价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充分考虑。

2.3缺乏严谨的造价控制

部分建设单位在预算投资充足时,会忽视造价控制和成本管理,造成许多不必要的浪费,而在预算投资紧张时,又会拼命压缩建设成本,这些都可能导致后期运营维护成本的增加。

3全生命周期造价理念在电力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

以某电力工程项目为例,对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简单分析。

3.1工程概况

该电力工程主要是为商业街区提供电力服务,供电面积12万平方米,主要采用110kV输电线路构成环形电力网络。综合考虑各方面影响因素,如果采用传统的造价管理方法或者全过程造价管理方法,可能会影响造价管理的有效性,因此,决定采取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方法,对工程的造价进行管理和控制。

3.2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

对于电力工程而言,要做好全生命周期造价控制,首先需要对全生命周期成进行合理分析。这里的全生命周期成本(LCC),主要是指电力工程项目在一段时期内的拥有成本、运营成本、维护成本和拆除成本等,通过折现处理后,以货币成本的形式表现出来,包括初始化成本和未来成本两个方面。其中,初始化成本是指在电力工程项目的建设成本,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工程造价,主要包括投资成本、设备的购置成本、安装成本等。未来成本则是指在电力工程投入运营之后,一直到设备被拆除前所发生的成本,包括运行成本、维护成本、能源成本、替换成本以及剩余价值等。全生命周期成本的分析是进行工程造价管理的基础和前提,可以为造价管理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其作用是十分巨大的。

3.3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

对于电力工程项目而言,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对现有全过程造价管理进行合理分析和调整,加强项目前期的策划力度和深度,充分考虑项目在运营管理阶段的实际需求,提升设计的先进性和前瞻性。

其次,要从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角度,将电力工程的施工、运营以及维护阶段的相关信息集成在工程前期的设计和策划阶段,对建设期和运营期的成本进行合理调整和均衡,运用价值管理的思考模式,通过设施管理来实现项目的各种价值。

然后,需要尽可能对项目在建设和运营阶段中成本变化的不确定因素进行管理和控制,确保各个阶段之间成本的平衡;采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对不同阶段的成本信息向着工程的策划阶段集成,确保在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阶段就能够对其未来的使用成本进行充分考虑,从而实现工程项目在生命周期内总造价的最小化。

4结语

总而言之,全生命周期造价理念的提出,要求人们更加全面地对工程的造价和成本问题进行分析,相比于全过程造价管理更加合理,可以指导人们从工程的全生命周期方面,综合考虑项目的建设成本和运营维护成本,选择合理有效的造价管理方案,实现投资的最优化,确保电力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董晋吉,梁剑.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理论在电力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探究[J].电力建设,2009(7).

[2]王婷,华志武.基于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电力工程项目造价管理[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7).

电影发展的几个阶段篇7

关键词智能电网;特点;继电保护;影响因素

abstract:withthecontinuouseconomicandsocialdevelopment,thecomplexityofthenetworkalsoincreases,andalsoaccompaniedbythepowersystemvoltagelevelrise,whichisthepowersystemneedsanewchallenge.themodernsmartgridinkeepingwiththeoriginalmade​​moreonthebasisofreliability,andflexibilityoftheprotectionsystem.thispaperanalyzesthenationalgridsmartgridcompanycharacteristicsandmainfeatures,andfurtherpointedoutthatthedevelopmentofsmartgridsignificantimpactontheprotection.

Keywords:smartgrid;characteristics;relay;influencingfactors

中图分类号:tm773文献标识码:a

作为世界上的电力系统的发展改革新动向,智能电网被各个国家追认为二十一世纪的重大的电力系统的科技创新以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智能电网从刚兴起时的模糊概念,到现在的具体应用实施阶段,指导发展成为如今现代化信息时代下的电力系统的发展变革新动向。国家大力开展电网公司的智能化建设,不但使智能电网特征给予网络重构、微网运行和分布式的电源接入等高新技术,还在此基础之上建立了新的要求体制。现在,智能电网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在本地测量信息和少量的区域信息基础上所进行的常规保护和解决措施。智能电网以最大限度的改变方式进行电力系统的深化改革,运用电子式的互感器、测量新技术、交直流的灵活输电和技术的控制等广泛的应用,这对继电保护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价值。

一.智能电网的概况分析

(一)智能电网中继电保护组成要素

智能电网中继电保护对于电力网络化,以及相应的设备监测和保护来说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实现方式,面向计算机化、智能化、网络化和保护、测量以及控制数据等通信一体化的发展是现阶段继电保护的新发展趋势。智能电网分布式的发电和交互式的供电对于继电保护来说提出了高标准的要求,第一,信息技术以及现代化的通信技术立足于长远发展的目标,数字化的新技术发展给继电保护配置提供了更广泛的发展空间和条件。在智能电网的使用过程中,可以使用传感器,对输电配电、发电和供电等关键性的设备运行进行了实时的监控,利于系统管理。第二,对于收集到的数据信息通过智能化网络的系统进行统一的整合和分析。并且信息是可以运用到运行状况的监测方面,实现继电保护的功能以及保护定值远程的动态的监控与修正。除此之外,对于继电保护装置来说,其保护功能在保护信息的基础之上进行运行,与之关联的还有相关设备运行信息。因此,智能电网的继电保护装置的保护对象不是唯一的,而是根据变化的对象进行连跳命令,跳开其他的关联节点。

(二)继电保护发展的新动向

现在,我国正处于大规模的建设阶段,预计直到2020年会基本建成。电力系统中的继电保护,其根本性的研究就是对电力系统的故障排除、预防以及安全运行系统的异常操作研究,以便进行下一步的对策研究中的反事故的自动化监控措施,这是保障电网运行的基本安全技术。并且,现代化的智能电网在保持着原有的基础上提出了更具有可靠性,以及灵活性的继电保护系统,还会伴随着电力系统中电压等级的升高,这是电力系统需要面对的新挑战。不但如此,智能电网同时也在最大程度的改变电力系统的组织形态,这也会对智能电网中的继电保护的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

二.智能电网的定义和特点

(一)智能电网的定义

智能电网,简单理解就是智能化的电网(也被称作“电网2.0”),它的建设基础是集成和高速的双向通信的网络上,通过现代化技术中的测量和传感,先进控制方法和设备,以及科学化的决策支持的技术应用系统,以此达到电网的高效、安全、可靠、经济、和谐环境和安全使用目标。

智能电网的概念到现在已经发展了三个里程碑。虽然各个国家的相关专家对智能电网的水平提高的等级达到了共识,但是由于智能电网的发展依然处于萌芽阶段,因此还没有明确定义可追寻。在智能电网的发展环境以及推动的影响因素的差异性上,各个国家电网企业和各个组织部门会根据特有的思路和思考方式理解智能电网。在进行智能电网的实践和研究方面,各个国家对智能电网的发展阶段的着重点也会有所不同,所以,智能电网的定义仍然处于更新发展的阶段。

(二)智能电网的特点

国家电网的相关公司在基本特征定义的基础之上,对智能电网的技术所体现出来的信息化、自动化、数字化和互动化。在技术关系上所体现出来的集约化、标准化,以及最重要的集团化等。信息化是智能电网基础的坚强后盾,实现了实时和非实时的信息之间的高度集成化,资源的共享和利用;数字化对于智能电网的实现形式起到了坚实作用,定量定向的对电网的结构、特性和状态等进行描述,实现电网信息采集和运输过程中的高效性和精确性;智能电网的自动化对于坚强电网来说,是一项重要的实现手段,主要通过现代化的自动控制策略,来完成智能电网在运行控制中的自动化的水平等级,对于全面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地位;智能电网的互动化是指在满足电网的内在要求下,实现电网、电源和用户三者之间的互动和协调关系。概括智能电网的基本内涵就是:坚强可靠性高、经济高效智能化、环保清洁、友好互动,以及透明开放。

三.智能电网对继电保护的重要影响

继电保护是电力系统的中的重要性的安全稳定的防线,并且是第一道安全防线,按照传统的电网设计以及配置是不能适应智能电网的。继电保护的影响条件就是智能电网所表现的技术特点,并且其对继电保护的应用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智能电网的数字化

智能电网有一个重要性的特征是数字化,相对于继电保护来说:第一,数字化表现在测量手段;第二,在信息传输方面表现的数字化。伴随着国家大力建设智能电网的建设和智能化的仪器和设备的应用推广,传统形式的互感器将会逐渐的走出现代化技术的视线。电子式的互感器是采用网络技术中的接口,通过智能网络的保护装置与智能化的断路器之间的连接,简化了二次回路接线的复杂程度,同时也方便于维护工作的开展。

(二)智能电网的网络化

对于继电保护而言,智能网络化的数字化的变电站网络的重大变革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第一,信息的获取。继电保护主要保护功能就是自行管理,但是网络的数据传输特点是共享性,在全站的相关设备元件信息的方面有很大的突破性,即电气量信息。第二,信息的发送。智能化的断路器是应用数字接口进行的,其中,跳合闸等设备所控制的信号传输方式有二次电缆更改为数字信号的网络化传输。

(三)智能电网的广域化

近几十年来,我国的电网信息化的发展进程在不断的推进,专用化的几点保护信息现在也初步建成了,这会成为智能电网的重要控制环节。继电保护的服务环节中虽然几点保护信息和wamS网络影响作用力较小,但是二者所提供的广泛的信息来说,提高了后备保护性能指标,安全自动装置的提高上有很高的价值研究。

(四)电网输电的灵活性

输电效率的智能化改变使智能电网的特点之一,输电的灵活性是智能电网的有效控制手段。智能电网也会采用大量的装置进行交流灵活的输电技术,例如:可控串联补偿装置、电能质量控制装置、统一潮流控制器、StatCom和静止无功补偿装置等。除此之外,我国输电电网所进行的直流和交流相结合的输电特征也导致电网的非线性的可控电力原件的数量也会大大的增多。

四.继电保护的其他相关问题

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电子和信息技术也得到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因此,继电保护装置的可靠性和功能性也逐渐完善,并且系统的操作方式也比较简答方便,符合当代技术的人性化原则。我国的继电保护已经在技术原理上满足了电网运行的基本要求。

根据智能电网发展以及规划,改变了电网中电能传输某些方面的特点,数字化与信息化导致了智能电网和传统的电力系统之间的差距,所以,从根本上讲应该从继电保护相关工作入手,使其适应当代技术的发展现状。

(一)影响继电保护配置形态

智能电网的网络化会在发展阶段不断的改变继电保护配置形态,在数字化的电站基础上,其改变传统形式的继电保护的信息获取以及信息发送媒介,并且运用现代化网络的资源共享性,汲取站内的相关电器元件信息,在性能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共享控制信号网络对继电保护配置进行了简化,这是智能电网的继电保护的下一研究阶段的问题。

(二)数字化对继电保护性能的影响

提高互感器的传输性能,以及减少互感器发生的故障频率,对于继电保护配置来说可以取消电流互感器的饱和与二次回路的相关问题的因素影响。电气量的信息传输,其真实性对于继电保护装置的性能提高基于了可行性实施的条件。在简化智能电网中继电保护的附加功能,是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数字手段,即传感器进行继电保护整体性能的提高,这也是继电保护在未来几十年里需要面临的研究问题的核心价值。

(三)影响安全自动的装置性能的提升

智能电网对我国的电力系统的防御与经济紧急的控制提供广域的信息量,利用现在已经形成的网络,提高时间控制的敏感性很弱的保护装备与安全自动装置性能,在现在成熟的保护安全的自动装置原则基础上,进行几点保护的系统的诊断分析,避免突然性的停电导致的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继电保护的新原理和新技术发展

新型的自然能源的使用具有环保等特点,但是电网的接入安全问题也逐渐的被提到日程当中,调度方式也会随着智能电网发展的速度加快,以及其灵活性的提高而进行传输方式与潮流发展趋向的调整。主要讲电力电子控制作为载体的智能电网的灵活控制将会对传统的电网故障特征进行跟踪,并研究出来使用智能电网的灵活控制中的继电保护的新原理和新技术演变成了智能电网的继电保护的研究中的关键性的问题。

(五)在线方式的整定技术

继电保护的思想已经广泛的应用于智能网络发展中,在传统的自适应保护的限定条件很多,又只能根据被保护的线路运行情况进行定值的自主性的调整。智能电网的未来发展展望会改变继电保护的这种复杂性,实现统一的在线方式的整定技术。

结束语:

建设智能电网是现代化的电力系统中非常重要的技术变革,同时也是未来电网发展的最新趋向。现在,建设智能电网工作已经开展,建设发展中的新技术与新设备的实际应用会给继电保护这个领域基于新的革命性突破和质的变化。推进现代化的智能电网,对于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继电保护这个重要专业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面向智能化电网方向迈进,阶段性的推动智能电网的建设,为智能电网的基础建设提高可靠的、安全的、便捷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邵宝珠;王优胤;宋丹.智能网对继电保护发展的影响[J].东北电力技术.2010(02-20).

[2]胡磊.浅析智能网对继电保护的影响[J].无线互联科技.2011(04-15).

电影发展的几个阶段篇8

[关键词]电力工程;前期阶段;工程造价;存在问题;对策分析

引言

电力工程前期阶段造价作为整个电力工程造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电力工程建设的合理性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直接的影响到电力工程建设的质量、施工的安全及建设工期。也影响到电力工程的初步设计、投资决策等方面。全面的实现电力工程前期阶段造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研究有着较为重要的理论及电力工程建设实际意义。

1、电力工程前期阶段造价存在的问题分析

引向电力工程前期阶段造价的因素是较多的,例如国家电力工程建设政策的调整,电力工程厂址的选择、电力工程建设所需材料物价的变化等直接的影响到电力工程前期阶段造价控制。电力工程前期阶段造价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电力工程前期阶段造价建设预算缺少动态的调整

在不同的时间段内,电力工程建设所需材料的价格是不同的,存在一定的电力工程建设预算定额时间差。但是现阶段在进行电力工程前期阶段造价计算时,其采用的方法主要以静态的方法为主,这在很大程度上就导致电力工程前期阶段造价不能根据市场内电力企业建设材料的实际价格进行动态性的调整,市场价格的变化对电力工程前期阶段造价工作造成较大的影响。这主要与现阶段电力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对电力工程建设所需的装材、设备及土地等方面的造价缺乏及时的信息支撑,电力工程前期阶段造价技术人员不能准确的对整个电力工程建设进行预算与计价,从而对电力工程前期阶段造价造成较大的影响。

1.2电力工程前期阶段造价分析过程不够准确

现阶段电力工程前期阶段造价还没有一整套完善的科学分析计算方法,这就导致电力工程前期阶段造价预算、造价估算及造价结算方面存在较大的不合理之处,“三超”现象时有发生。很多电力工程在进行前期的造价控制时,虽然在主管方面进行了造价控制工作的强调,但是在实际的实行过程中并没有进行严格的执行,同时也没有对电力工程建设所处的客观环境进行分析,没有充分考虑到不同的地区对电力工程前期阶段造价控制工作的影响。主观的判断情况时有发生,这就直接的影响到电力工程前期阶段造价工作。

1.3电力工程设计阶段造价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电力工程设计阶段造价管理是电力工程前期阶段造价管理工作的重点。因为电力工程确定建设之后,整个造价工作控制的关键就在于电力工程的设计。但是在电力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工作并没有给予充足的认识。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首先在电力工程进行设计时,只重视对技术性的创新,在保证使用电力工程运行稳定的情况下,设计人员往往采用新技术,而不是综合考虑整个电力工程建设的新性价比。其中也包含设计人员为了追求自设设计的超前性的原因。其次,现阶段我国电力企业的效益是较好的,这就导致电力企业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没有充足的成本意识,对设计方案的选择,仅重视设计的性能,并没有将造价因素充分的考虑到电力工程设计工作当中,这就无形中抹杀了性价比较高的设计方案,直接影响到电力工程前期阶段造价。第三,现阶段电力工程的总体设计较为保守,往往害怕自身承担设计方面风险,而选择了超高的设计安全系数,这就直接的提升了电力工程建设的造价。第四,电力工程设计定额滞后。现在电力工程建设所需的新材料、新设备不断更新,价格不断变化,而定额调整滞后,对工程造价的约束力降低,造成预算和结算差距不断增大。再有设计深度不够。设计单位为了多拿项目,在初步设计阶段较多的照搬以往类似工程的设计经验进行设计,设计深度不能贴近实际工程,导致后期设计方案变更,造成投资偏离。

2、电力工程前期阶段造价控制策略

2.1增强电力工程投资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管理

投资决策阶段时电力工程前期重要的阶段,全面的增强电力工程投资决策阶段的造价管理工作,对于提升电力工程前期阶段造价控制是较为重要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做好电力工程前提的资料收集工作,确保电力工程建设资料的准确,详实,认真的分析电力工程项目的投资预测,对电力工程建设地址,所需主要材料的市场价格等进行全面的收集。

其次,做好电力工程建设的市场调研工作,充分的了解电力工程建成之后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确定出电力工程建设的标准,整个市场调查工作应实事求是,细致入微。最终得到详实的电力工程建设造价控制可行性分析。

第三,根据上述两个步骤所得材料,进行全面的效益分析,得出完整的电力工程建设投资估算报告。整个报告应当详实,尽可能包含所有的方面,同时应将电力工程施工过程存在的不利因素考虑到内,设置出一定的造价富裕系数,更好的实现对电力工程前期阶段造价控制。

2.2电力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对策

电力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直接的关系到电力工程前期阶段造价。电力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首先引入竞争机制。在电力工程设计时,推行设计招标制度,在保证电力工程最终使用效果、使用安全的前提下,尽量选择造价较低的设计单位,这对于降低电力工程前期阶段造价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认真做好各个设计结算的图纸会审工作。在电力工程施工之前,应组织电力工程建设单位、电力工程施工单位及电力工程设计单位对电力工程设计的图纸进行最后的会审工作。着重审查图纸中材料使用不当或设计上的浪费,以图纸会审纪要的形式来纠正设计中的缺陷和失误。防止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延迟到施工过程中,造成后期设计变更等现象。

3、结束语

除了上述措施之外,还应当建立完善的电力工程前期阶段造价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保证电力工程前期阶段造价工作人员技术水平不断的提升,新式的造价控制方法能够第一时间应用到电力工程前期阶段造价工作当中,不断的提升电力工程前期阶段造价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更好的提升电力工程前期阶段造价控制工作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季咏梅,吴东平,彭瀛,谭晓天.变电工程造价影响因素分析――基于SpSS软件主成分分析法[J].经营与管理,2014,02:125-130.

电影发展的几个阶段篇9

【关键词】电子政务;发展

信息化是工业化之后世界经济的又一场革命,也是当今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伴随着人类向信息社会的迈进,政府管理模式也正受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影响,电子政务伴随着信息化进程应运而生,并且在不断的发展中和逐步的完善。

一、电子政务的概念

从广义方面的来讲,电子政务应该是基于网络的、符合internet标准会的政府办公自动化系统。从严格的意义上来,就是政府部门在管理和服务的各项只能中运用现代技术(计算机、网络、电话、手机、数字电视等)以实现政务信息数字化、政务公开化、办公高效化、服务网络化等目标的过程。从而提高政府的运作效率,并为社会公众提供高效、优质、廉洁的一体化管理和服务,并加强对政府业务运作的有效监管。电子政务实质上是对现有的政府形态的一种改造,适合以互联网为主要特征的信息时代的政府结构和运行方式。

二、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总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从1999年政府上网工程启动这一标志性事件为界,在此之前为政府信息化的前期,而之后为政府信息化大规模建设阶段。从1999年“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的成立和“政府上网工程”启动为标志,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开始受到了重视,由此步入一个大规模建设阶段。这个阶段又可分为两个不同的发展时期,在2003年之前以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时期;在2003年之后以资源整合、深化应用为主的时期。

(1)政府信息化前期(1999年之前)。从整体上讲,这个阶段的政府信息化刚开始起步,应用项目比较少,范围有限,主要集中在几个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关键性行业和政府部门内部的办公领域。在这个阶段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这个阶段“电子政务”的概念还没有正式提出来,政府信息化多数是以“办公自动化”的形式表现出来;第二,这个阶段的政府信息化一般是主要还集中在政府内部的一些应用,以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第三,这个阶段的政府信息化处于一个试点阶段,应用项目的数量非常有限,多集中在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以及能明显体现信息化优势的一些行业领域内。(2)规模化的电子政务基础建设阶段(1999~2003年)。这个阶段电子政务发展的主要特点有:1999年,以“政府上网工程”为契机,许多政府网站的出现,由此宣告了政府信息化一个全新时代。在这个时期的电子政务开始依赖于国际互联网的超大覆盖面强大的互动能力,致力于为公众提供服务和提升政府部门自身的工作效能。在这个时期的电子政务应用无论在形式还是内容上都大大超越了以往的模式,电子政务也日益成为建设服务型政府不可或缺的一种重要工具。(3)电子政务的深化应用期(2003年以后)。在这个阶段电子政务发展的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从2003年至今,我国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的电子政务建设逐步的摆脱依托大规模基础网络建设和硬件投入的外延式发展阶段,把工作的重点转移为“应用”,进入了以“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为特点深化期。这个时期,电子政务的各项“潜能”被充分地挖掘,开发出了许多新的系统,并且信息化手段开始与其他高新技术相结合,衍生出了许多全新的应用模式。例如,在2009年市民卡应用高峰论坛上,劳动社会保障部提供的基础平台、建设部围绕公共事业提供的基础平台,一个是基于银行银联卡开发的基础平台,

三、我国电子政务未来的发展展望

(1)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主要因素:第一,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对电子政务的影响。从事电子政务建设的领导不但要关注技术,而且要关注社会问题,关注体制改革。第二,公民意识的觉醒和公民社会的逐渐成熟对电子政务的影响。在我国的网民有3.28亿,数量居全世界第一。公民社会在借助网络形式快速发展的同时,政府公信力随时会有可能会被被置于质疑的境地。例如发生在上海的“钓鱼执法”,从根本上违背了政府公信。正是因为有了广大网民求助,有这么多百姓的关注,后来市政府才出来道歉的结局。(2)未来电子政务发展趋势:第一,为适应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不断完善电子政务的管理体制机制。也可以说,这是电子政务发展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第二,以“公共服务”为指导方针,不断深化应用。重点是发展以公众为中心的服务性的电子政务。第三,下大力度的加强政府网站的服务功能,要把政府的门户网站建设打造成电子政务建设的重点。内部要提高效率,实现资源共享和各部门互联互通;外部要搭建对外信息服务平台,网上办事平台,政民互动平台。外部能力强大最终要取决于内部后台各部门互联互通的能力。第四,基层政府要加大力度的发展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政务。第五,加大力度的推进跨部门协同电子政务,促进信息资源共享互联互通。从我国国情的实际工作角度讲,我国政府部门很多,因为体制机制问题,推广这项工作有很大的难度。第六,加强电子政务的法治环境建设。要制定电子政务法,完善法律法规的健全,保障我国的信息安全。第七,探索中国特色电子政务建设道路:低成本、集约化、见实效的电子政务发展道路。

四、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意义

经过大刀阔斧的改革通过推动信息化,这种改革的成果用电子网络政府的形式相对固化下来了,电子政务发展对传统政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第一,对政府形态上的影响。传统的政府管理是实体化的政府,而它所进行的是实体化的管理。在电子网络政府建成以后,将在物理形态实体化的政府之外又出现一个虚拟化的政府、数字化的政府,由过去实体化的管理,逐步走上程序化的管理。第二,对政府组织结构方面的影响。传统的政府、实体化政府是一种垂直化的分层管理,组织结构是一种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一层控制一层,在电子网络政府状态下,这个组织结构将是一种扁平化、放射型的。传统政府的管理幅度相对要窄一些,在这中间的管理层次比较多。因为信息传递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电子网络政府状态下,管理幅度可以相对宽一些,中间的管理层次就可以相对的减少一些。第三,对政府运行方式方面的影响。传统政府是一种层层审批,控制、管制,控制度比较高,暗箱操作,政府几乎处在强势出击的状态。在电子网络政府状态下,可以提供一种在线服务,公众都可以公开的参与,政府和社会之间可以产生广泛的互动。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与政府管理创新是政府自身建设的两个重要内容,两者之间的关系密切关联。第一,电子政务是政府管理的助推器。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应用将大大提高行政的办公效率。第二,政府管理创新是电子政务发展方向的指针。政府管理创新注重对怎样建立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其成果成为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的依据和重要力量。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快电子政务的发展,特别是把电子政务发展方面与政府管理创新方面紧密的结合,各个方面工作都取得了很大成就。我国要以信息化带来动现代化,促进全面发展和跨越式发展,于此同时应当在全社会范围内以更大的力量加快信息化发展,不但要在各级政府部门率先普遍应用信息化技术,而且更要鼓励社会开发和应用信息化技术,从而使用现代信息化的管理方式,更好的行使政府职能,来引导信息技术发展,组织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电子政务的高速发展,不断的提高信息化普及和应用水平,不断缩小与经济发达国家在信息化方面的差距,争取在信息化技术开发和应用方面实现重大的突破。

参考文献

电影发展的几个阶段篇10

由于20世纪初人文学科中所发生的“语言学转向”,语言学成为20世纪的“第一科学”,成为诸多人文学科的“元科学”。语言对于人类生活的重要性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其后果便产生了对于语言的高度敏感,造成人们在运用“语言”这一词语时也变得谨慎起来。

我们通常所说的语言主要是指人类“天然语言”,有时候也会被扩展到其他方面,例如,许多的艺术形式也被称作是语言,诸如“绘画语言”、“舞蹈语言”之类的说法,将一门艺术视作某一种语言,将这门艺术的创作过程称之为某种语言的表达过程。人们在这样使用的时候从未感觉到任何不妥,但是人们心里似乎也非常清楚,上述一系列的“某某语言”中的语言,既可以指某一种艺术的规律,又可以指某一种艺术门类的表达方式。

本来不成问题的“语言”使用问题在涉及电影之后却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问题。正如美国学者尼克・布朗所总结的那样,自电影诞生以来,电影理论研究者对于电影的关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电影是否是一门艺术;另一个方面便是电影是否是一种语言。

那么,电影语言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呢?我们也许会不假思索地说,产生于电影诞生的1895年;或者说,产生于蒙太奇出现的20世纪早期。至于“电影语言”这个词何时开始使用,有人说开始于1910年,也有人说开始于1927年。不管怎样,直到20世纪50年代,学者们还可以相当自信地宣称电影是一种语言,而且把电影当成一种语言来加以研究。传统的电影理论几乎是毫无顾忌地宣称电影是一种语言,好像电影天然的就是一种语言(就像我们所说的自然语言)似的。电影很不容易才终于成为了一种艺术,而电影从诞生不久就几乎是被理所当然的称为一种新语言。

到了60世纪中期,情况发生了非常重要的变化。电影符号学的研究者们几乎不约而同的感到,像使用“文字语言”(或自然语言)一样来使用“电影语言”这一术语是有困难的。于是,“电影是否是一种语言”或“电影究竟是怎样一种语言”这个当代电影理论的起始点问题①,就成了电影符号学无法绕开的一个问题。麦茨这样指出:“‘电影语言’(CinematographicLanguage)这个词本身已经提出了电影符号学的整个问题。这个词的正当性或许需要详尽的解释才能得到证明,而且严格说来,只有在对电影信息媒体中的实际符号学机制所作的深入研究取得了相当进展以后才能使用这个词。”②理由是相当简单的:既然电影符号学试图运用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思想方法来处理电影问题,有些问题就无法回避。

从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角度来看,使用电影语言这一术语,就意味着在传达功能或表现力方面把电影当作像自然语言(即词语语言)一样的表达方式来对待,尽管两者使用完全不同的传达媒介。

索绪尔把自然语言作为一种系统操作现象来加以理解,这就意味着,不是任何具有传达功能的东西都有资格称得上是一种语言。60年代中期以前的“电影语言”只是在一种比喻的意义上来使用的。在接受了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观的电影符号学看来,必须对电影表达方式在什么意义上具备了“语言”(Language)的资格进行检查。按照索绪尔提出的一个著名的公式:语言=语言系统+言语,是否具有经过“双重分节”的高度组织化的语言系统就成为一个极为重要的衡量标准。

正因为使用了这样的标准,科恩・谢亚在分析了电影的语言性质后认为,“最好不要把电影看成一种语言”。③而在米特里看来,电影是一种特殊的语言:“一种没有符号的、因此也没有语法、没有代码、没有句法的语言。”④在这一点上,麦茨和彼得・沃伦的表述几乎是一致的。麦茨因为尚未在电影中发现与语言系统相类似的东西,而不得不有所保留的说,电影是一种“没有语言系统的语言”。在麦茨看来,语言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具有高度组织化的“语言学结构”语言,如国际象棋之类;一种是没有高度没有高度组织化的“语言学结构”的语言,如绘画语言之类。⑤彼得・沃伦的类似说法是,电影是没有代码的语言。总之,在对电影语言的态度问题上,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观点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⑥

米特里与麦茨的重要分别在于,是否认为“电影语言”能够像文字语言一样被“代码化”。米特里认为不能,而麦茨却认为存在着这种可能性,并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从结构主义的观点出发,没有语言系统、没有代码,就无法称其为一种语言。于是为了确立电影的语言系统,不少学者都进行了研究,但结果不容乐观。

这里的关键在于,是否使用索绪尔对“语言”这一用语的理解。也就是说,电影是不是一种语言,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理解索绪尔所说的“语言”。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提出,语言系统和言语加在一起才构成语言(Language)。他用一个公式来表示:语言=语言系统+言语。而这里又涉及“语言系统”(langue)与“言语”(parole)的区分问题。在索绪尔看来,语言是一种系统操作现象。也就是说,索绪尔所观察到的人类的语言现象或语言活动,包括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一方面是社会性法规系统;另一方面是对这个社会性法规系统的操作,即有选择性的运用和操作。

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把语言系统理解为语言单元(音位和词位)的聚合系统,而言语则可以被理解为语言单元的组合链条。正是索绪尔对于语言学概念的这种严格的区分,使得电影理论研究者在运用结构主义的思想方法的时候,不得不认真的考虑电影作为一种语言的资格问题,以及电影究竟是怎样一种语言的问题。

麦茨曾小心翼翼地说:“自然语言是由词(或词位)构成的;反之,电影语言却没有与词相应的符号学‘水平’:它是一种没有词典(词汇表)的语言,这意味着不存在一个有限的、成分固定的清单。”但麦茨仍然为自己辩解说:“尽管如此,但这并不意味着电影表现缺乏任何一种事先决定的‘单元’。只是这些单元是一种构成模式而不是由字典提供的那种事先存在的成分。”⑦麦茨在这个问题上的谨慎或慎重,使当时许多著名学者觉得结构主义符号学走进了死胡同。更有人认为参照语言学模式是一条歧路,最好放弃。

然而电影是否能够成为一种语言呢?在这个问题上人们可能表现得过于急躁或武断了,就像艾因汉姆曾经指出有声电影影响了电影艺术的发展。

电影符号学的创立者们应该特别感谢迅猛发展的电影高科技,特别是电影的数字化进程。有报道说,正是电影创造者,例如斯皮尔伯格,而不是电影理论家,试图为电影建立一个麦茨所说的“有限的、成分固定的清单”。让我们深为感叹的是,就连那么具有前瞻性和原创性的麦茨也没能想到,电影也将拥有词典(所谓“形象的词典”,或“影像的词典”,更准确的说是“电影词典”,因为其中还包括了声音)的时代会来到。

有声电影的发展已经证明了这一点,“电影词典”的建设还将再次证明这一点。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对这一工程的艰巨性缺乏认识。更重要的是,至少在今天,看到“电影语言系统”的可能性,已经不再像过去那么困难了。人类的词语语言经历了数万年的历史才发展到今天的状况,其中包括了文字语言的数千年,而人类的“电影语言”才短短一百年的历史而已。

作为后起的综合性媒介的电影,它的发展是异常迅速的,以至于我们甚至还来不及对它进行更加深入的认知和了解。比如说,德国学者克拉考尔在强调电影的记录本性、照相本性的同时提出了电影同自然的近亲性,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也强调了电影同人的疏远性,这同海德格尔强调语言同人的近亲性恰好相反。但是,现在我们已经能够感到到了电影同人的亲密关系。这也就是是电影成为一种语言的努力。

这个艰难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把电影理所当然的当成一种语言,这是电影语言的天真阶段。

第二个阶段是考察电影能否成为一种语言。这是电影语言的认真阶段。

第三个阶段是使电影成为一种语言的阶段。这是电影语言的成熟阶段。最主要的推动力来自于20世纪末期数字技术的发展。

成为一种语言最基本的条件是,必须具有系统化的单元库,词典是这个单元库存在的标志。这个系统化的单元库还必须至少满足四个条件:其单元能够随身携带、即时提取,而且可以反复使用,运用于往返交流。这是语言必须满足的条件。

在某种意义上讲,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类语言”(有声语言、文字语言和电影语言)的发展和广泛传播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和条件,文字语言是这样,电影语言更是如此。各种文字书写方式的出现,使得完整地记录语言和掌握语言成为了一件相对容易的事了。也就是说,通过系统的训练,使得语言能够完整的被“随身携带”,以便能够被“即时提取”,用于往返交流,不再像过去那么困难了。文字之所以能够发挥如此的功效,和印刷术、造纸术等技术的发明和广泛使用是分不开的。而电影高科技的纪录手段(特别是数字化手段)对于形成电影语言的作用,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大大超过了文字记录手段(甲骨、铜器、竹简、棉帛、纸、印刷术的发展)对于自然语言的巨大历史意义。

索绪尔明确指出,“从历史上看,言语的事实总是在前的”,⑨“语言(这里这语言系统)既是言语的工具,又是言语的产物”。⑩因此,要形成一个具有稳定性的、为社会共同体所接受的语言系统,需要一个长期的演变和积累过程,而在这之前,首先要有大量的言语事实存在。而电影自从诞生之日起,便开始有了电影的“言语事实”的存在,但是,只要没有形成或构建起具有一般原则的“电影语言系统”,这些电影的“言语事实”就永远是不规范、个别和孤立的,就像人类历史上漫长的没有字典年代的语言状况一样。一旦当“电影语言系统”渐渐的形成以后,我们才有可能从千差万别的电影语言事实中发现某种稳定性的东西。

而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有力支持下,电影便有了建立起自己的“影像词典”的可能,从而逐步形成具有一定稳定性的电影语言系统。虽然这种“电影语言系统”目前正处在一种建立的过程中,或者似乎只是处在某种具有前瞻性的考虑阶段。它还要依赖于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现在和将来几代电影创造者和电影研究者艰苦卓越的努力。

索绪尔在他的语言学研究中对后人最具有影响和启发意义的,是他提出了语言符号的差异性原则和任意性原则。在他看来,语言是一个差异的系统,意义是在各自的差异中形成的,“差异造成特征,正如造成价值和单位一样”。B11同时,能指(音响形象)和所指(概念)在联结方式上是任意的。但他只把差异性和任意性局限在能指上,而不包括所指。他要求寻找的是一种确定性,在差异中找到不依赖于事实而独立存在的一般原则。在他看来,“尽管每种语言各自构成封闭的系统,却都体现一定的永恒的原则”。B12

事实上,从一开始我们就意识到建立电影语言系统这一目标的巨大难度。由于我们只能总结以前的而无法知道将来的,因此,我们在对已有现象进行分析时,并不期待所谓的终极或极限。因为电影语言系统是一项即使建立起来也需要不断建设的永远不可能完成的工程,就像字典和词典需要永远修补一样。

然而这样做的意义何在呢?“没有规则,就没有游戏”⑦。人们将要建立的电影语言系统就应当包括人们进行电影语言游戏的材料和规则,但问题在于,对于电影艺术而言,材料不是现成的,它还在等待着人们去把它创造出来,正如麦茨指出的那样,“在电影语言中创造性起着比它在天然习语中更大的作用:去‘说’一种语言就是去使用它,但去‘说’电影语言,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去发明它。”B14这就是电影自身在目前所面临的严峻现实:电影一直在不断进行着几乎可以说是相当剧烈的创新活动。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新颖手法的美学价值是高度依赖于电影文本的环境的,即与某部影片之前和之后的一大批影片在美学感染力上的相互关联性。”B15

这里必须说明的是,不能把电影语言系统的建立和僵死的压制手段、流于欺骗的形式主义混为一谈,应该看到电影语言系统本身所具有的巨大潜力,他将成为未来进行电影创作不可或缺的一个基础,确保电影创作手段的创造性和表现力的开拓,以更新的方式,去传达我们复杂微妙难以言表的感受与理解。

电影语言最根本的价值不仅仅在于使电影创作者从一个“创造文字”的人变成一个“使用文字”的人。更在于使电影创作者在使用中进行更伟大、意义更深远的创造。正如帕索里尼所说:“作家的工作是美学的创造,而电影导演的工作则先是语言的创造,然后是美学的创造。”我们大概不用怀疑,当电影导演集中全力于美学创造时一定会爆发出更伟大的艺术创造力。

注解

①尼克・布朗:《电影理论史评》,徐建生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94年,第167页。

②《电影与方法:符号学文选》中《电影符号学中的几个问题》一文,李幼蒸译,三联书店,2002年,第四页。

③麦茨:《电影语言――电影符号学导论》,刘森尧译,台湾远流出版公司,1996年,第64页。

④《世界艺术与美学》第八辑《符号学的死胡同》一文,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年,第206页。

⑤麦茨:《电影语言――电影符号学导论》第三章《电影:语言系统还是语言》,台湾远流出版公司,1996年,第82页。

⑥麦茨:《想象的能指》英文版12章,印第安纳大学出版社,1995年。

⑦见德里达:《人文学科语言中的结构、符号及游戏》,刘自强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