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高中语文教学核心素养十篇高中语文教学核心素养十篇

高中语文教学核心素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3:56:09

高中语文教学核心素养篇1

【关键词】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生活化教学;有效性研究

引言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对核心素养有了一定的认识。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核心素养就是其在语文学科中的一种具体化,也是学生掌握语文这门学科的重要品格和能力。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而语文的核心价值也就是育人价值,进而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根本就在于通过高中语文教育这种特有的方法培养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提升其语文核心素养,生活化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将语文知识融入学生的生活,不单单能够使学生掌握理论应用于实际的能力,还能够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学习不再只是乏味的读书,同时体会到语文知识存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利用学生有兴趣的生活实例为其营造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探究生活实例的同时掌握课本中的知识,且运用所学的知识合理的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学习的兴趣得到提升,还能够使教学任务得到有效的完成。因此,在当前教学改革中,生活化教学是改革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

一、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意义

首先,生活化教学能够有效带动学生学习热情;将生活化元素融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促使学生自主的投入学习当中,进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其能够融入生活,真正的体会学有所用,使课堂学习的实用性得到提升。

其次,生活化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课堂教学的意义在于服务于生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使学生了解存在于生活中的语文知识,进而开拓视野。

最后,生活化教学能够有效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新课改要求高中语文教学应该把学生作为教学主体,且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以及自主探究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只是起到教学引导者的作用。因此,生活化教学才能够使学生真正的成为教学中的主体,并且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通过生活化教学方式提升高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性策略

(一)通过生活现象,导入新课教学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应用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生活实例,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学生学习的热情被带动起来之后,必然会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在课堂的教学内容中。这时,教师就可以从教学情境中逐渐引出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语文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和意义,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为了能够使学生有效的建构所学的知识,教师应该将大量的生活案例应用于课堂之中,这样能够支撑学生知识的建构。这样,学生就能够对知识有着真实的体会,对知识的记忆也不会只停留在抽象的规律中。

例如,当课程进行到高中语文人教版教材中《林黛玉进贾府》一课相关内容的时候,为了能够使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林黛玉进贾府时的情境,教师可以将多媒体技术引用到课堂教学中,在大屏幕上为学生播放红楼梦电视剧中关于“林黛玉进贾府”这部分内容的选段。当学生的兴趣被视频内容所吸引的时候,老师就可以成功的引出本堂课程的内容。并且提出相关的问题,同学们想要使问题得到解决就需要认真的学习课文的内容。通过这种教学情境的构建,能够有效带动学生学习热情,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二)利用生活资源,进行课程教学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适当的开展一些课外教学活动,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增长、能力得到锻炼,还可以将活动中的内容当做生活化教学资源,应用于将来的教学过程中,使生活化资源的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通过课外实践活动,使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得到有效的提升,为将来步入社会从事创新类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例如,当课程进行到高中语文人教版教材中《中国建筑的特征》一课的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组织同学们到当地地标性建筑的地方进行参观学习,通过学生们各抒已见的探讨,对所参观建筑的特点进行总结。通过这种课外教学活动开展,学生的知识能够得到有效的增长,且学习能力也能够得到一定的锻炼,增长课外学习资源。

(三)联系生活实际,提升学生素养

在学生周边的生活中,与语文相关的知识内容随处可见,但学生往往却并不能发现它们,究其原因,就在于学生在思想上缺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自主意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语文知识中,就有很多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应用性,就能够将其转变成高中语文问题,让生活中的语文知识融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是改革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

结论:综上所述,将高中语文课程教学和社会实践相融合,能够为语文新课改注入鲜活的动力。生活化教学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与途径。生活化教学的本质是来源于生活而奉献于生活,其并不是单一理解生活概念以及回归生活,而是利用生活中进行学习,运用生活中的场景将知识与实践联系起来,将探究问题作为指导,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使学生的思维品质与能力得到提升,进而提升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得到真正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张波.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自主学习实践路径与策略[J/oL].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7(04):114-118

高中语文教学核心素养篇2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英语教学

核心素养,也就是学生在面对学习生活以及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品质及素养,而并不是各种学习科目知识的综合,核心素养能够支撑学生通过学习而成为真正有文化有教养的人,有助于修炼心智,提高学习能力。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俨然成为了当下学校教育实现价值的基础,也是新课改推行的重要目标。

一、高中英语教学应该成为最能培养核心素养的学科

与“学习能力”的概念及作用相比,“核心素养”的含义更为广泛,不但囊括了过去传统的教育领域学习能力,还包含了学生学习过程中得到锻炼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而任何科目教学都与核心素养相关,但英语与其他的科目教学相比承载了更多的“国际理解”功能,所以在对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进行培养时除了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外,还重在尊重差异基础上的全球视野拓展,要求学生以包容的情怀去理解世界的多元文化,对共同的人类命运给予更多的认知与关注。由此可见,英语的学习的核心素养体现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分别是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以及学习能力。有学者提出,在众多的科目中,英语甚至超过语文成为最能培养核心素养的学科。

当前我国高中英语苏教版的教材教育,必须紧密结合具体的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深刻地认识文化差异以及不同国度的思维方式,在尊重文化差异的基础上用宏大的视野去认识人们细微的心理变化以及内心感受,潜移默化地培养核心素养的各个维度。比如学生在向英美人进行初次见面的寒暄时,尤其是面向英国人关于谈论天气的喜好,就是在简单的Howareyou问好以后,避免直接摄入尴尬询问对方隐私的最好转变形式,因此也才有了关于天气问候的爱好。如Lovelyday,isn’tit/Bitnippytoday/itdoesn’tlooklikewe’rehaving/thesun’stryingtocomeout.各种英国人常用的天气问候语,学生除了了解具体的句式以外,还要认识到英国人酷爱园艺,很多家庭都会种花花草草,因此关注天气不过是建立在此基础上的一种寒暄。这其中就隐含了很多的文化差异与国情特征知识,所以学生英语的学习,绝不仅仅局限于语法单词语句等,要在核心素养框架下了解不同地方使用语言的差异以及不同的生活习俗。在当前的普通高中教学中,尽管受到英语环境及高考压力的影响,但教师也要注重在日常的英语知识教学课堂上将学科的内容与核心素养拓宽至全球视野中的多元文化的结合进行培养。

二、核心素养框架下高中英语的教学原则

1.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始终是英语课堂学习的主体,整个英语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学生而展开。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课堂或活动的组织过程中都应该有意识地将学生作为活动的中心,从学生的需要、能力水平以及兴趣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布置,创设教学核心主题后采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引导学生投入到英语学习活动中去,在促进语言知识发展的同时,营造良好的氛围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最终实现高中英语教学的目的。

2.强化课堂教学的互动。在核心素养框架下的高中英语教学,要围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及生本互动的形式展开,教师不但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互动氛围与环境,在进行知识积累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语言综合能力,同时也要引导学生积极进行互动活动,多以鼓励式的语言提升学生英语学习和应用的自信心,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此基础上提高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能力。

3.坚持语境化教学原则。英语是重要的语种学习,而语种的学习离不开语言环境,即教师必须保证具有一定的学习活动和学习任务的针对性设计,才能在更真实更有意义的环境下开展学习工作。英语学习效果展评的一大特点在于教师根据自设主题和文本完成目标,要求学生根据相关的技能、语法、口语以及书面表达语的培训提升水平,并在语境化的氛围中更深刻感受核心素养的理念。

4.遵循技能综合化原则。在高中英语的技能学习中,无论是接受性质的技能学习,或是产出性技能,以及其他的语法词汇的总结学习,都不只是依靠单一的教学手段获取。教师的英语教学离不开各种辅教学资源,同时也要设置语境化与情景式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交流训练方式,促进听说读写等多方面技能水平的提升。

5.坚持过程导向原则。学生高中英语的语言技能学习及语言知识发展对教师课堂引导有很强的依赖,这与当下我国中学的英语语言教学现状与环境有关。目前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范例,以听说读写的环节与形式在训练中巩固知识,但从整体的教学工作来看,普遍存在教学方法与技巧较为丰富、核心素养框架落实不全、教学容量偏大、无语言环境基础上的教学节奏偏快、不够注重教学过程和反思的情况。俗话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高中英语教学,尤其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更需要日积月累,高中英语教师必须掌握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英语积累水平等多方面的具体实际情况,结合其水平与特点,坚持过程导向原则,逐渐增加语言难度以及文本的复杂程度,实现螺旋式英语知识教学与核心素养培养的教育目标。

三、关于核心素养框架下高中英Z教学的教学策略探讨

1.英语情境教学的情境创设策略。情境创设是高中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有效教学形式,通过教师为文本创设一定感彩的场景,引起学生熟悉的生活联想或情感体验,进而更好地理解英语文本的内容和含义,确保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提升,情感得以激发。这涉及到构建主义的学习理论,其中便包含了会话、协作、情境与意义构建四大版块,强调将学生带入到情境中,在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资源的同时,强化对文本与问题的理解与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协商交流活动,并鼓励学生积极组织语言进行文字的表述,最终强化构建与创设意义。

首先,教师应创设多媒体教学情境,聚焦英语教学的核心内容。比如theworldonline的学习,教师除了要求学生学习词性变换等基础的知识以外,还要积极创设如ordertake-outfood/goonlineshopping/watchvideos等,将语言、音乐、图像、网络等多模态符号引入到教学课堂中。弥补语言环境缺失的缺陷,调动学生在感官上的参与积极性,以此来刺激学生的联想力与记忆能力,强化单元学习效果,这与上世纪的多模态话语分析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其次,还要积极创设任务情境,鼓励学生英语主动性学习。比如引用网络中国外网友andrew所遇到的专业选择问题,需要从自我兴趣与父母的建议中选择,那么教师完全可以以此创设教学情境,以模拟化的任务驱动形式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提高信息获取与处理的能力,在情景模仿中丰富知识,掌握学习策略,提高英语核心素养。此外,猜测情境也是当前情境教学的有效方法,有助于启发学生英语学习的灵活性,比如很多教师钟爱开展的猜词游戏,如educator、avenue、statistics、abundant、withdraw等词语写出来,让学生在不看词语的基础上调动其发散性思维、辨证思维以及形象思维的能力,探索英语猜词方法,有助于学生在阅读理解等题型中解题能力的提升。

2.英语问题导学的语言能力培养策略。问题导学要求教师在英语核心素养培养的模式中强化问题的创设与学生问题解答的能力培养,如遵循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反思问题的环节。比如学习英语中学生们较为熟知的两首诗Brother和Summer,都属于cinquain,尽管只有寥寥数句却有着很深的意境。而两首诗中,前者的作者健美帅气,将兄弟爱开玩笑的性格表达出来,后者则是作者对夏天的厌倦,是一种一年四季经历过程中的周而复始的消极情绪体现,那么在课堂学习中的问答教学形式则可为“whatdoesthewriterthinkofhisbrother?whatdoesthewriterthinkofsummer?”教师的设问从学生对于“Hisbrotherishisfriendandenemy/summerisendless”等回答中体现不同个体对多元文化的差异化理解,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观察分析cinquain的特点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3.英语情感体验的文化意识培养策略。在核心素养框架下的情感体验主要为教师有意识选择能够贴近学生学习知识与水平的英语内容,同时又确保其核心素养得到提升,并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与人生阅历对更多的多元素材进行有效解读,启发学生在理解基础上形成更广更深的体验,将自我感受与体验采用个性化的语言和方法表达展现,升华自我情感,形成文化意识,这正是核心素养的典型培育过程。比如教师在讲述pygmailon的故事时,以上述的问题导学方式提问whatotherthingsshowone’sstatusinsocietyapartfromhowonespeaks?要求学生结合不同文化社会的背景进行理解与思考,如表现的萧伯纳言语犀利与幽默的意境,并结合英美国家当时处于社会底层的卖花女和社会上层的皮克林对话中展现的素养,学生能深刻地感受到英语是英美国家文化传播的有效载体,并与中文的学习和表达一样,均能体现一个人的素养与在特定背景下展现的阶层,这也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一种语言在不同时代中的差异性,形成英语文化的学习认知。与此同时,还能在教师有意识地创设的教学环节中注意到故事中任务在戏剧语言表现的手法,如夸张渲染以及抒情独白,思考这与中国的各种语言修辞手法之间的差异,从而更好地理解西方文化,以此来促进英语学习的质量与效果,这便是核心素B框架下高中英语有效学习的手段。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英语核心素养对高中生英语知识学习及文化意识培养学习有着长远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在为学生提供有效的英语教学时,要紧密结合知识水平教育和文化素养教育,并让学生都能理解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最终全面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

参考文献:

[1]廖国荣.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J].亚太教育,2015,21(12):56.

[2]宁悦颖.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核心素养分析[J].课改进行时,2016,11(04):21-23.

[3]王蔷.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新挑战[J].英语教师,2015,12(16):6-8.

[4]夏新宇.聚焦核心素养让学习真正发生――兼评“杏坛杯”高中英语课堂教学[J].名家视线,2016,7(08):30-31.

高中语文教学核心素养篇3

基于高中英语的重要性,教师不断变化教学方式,希望以此保持学生对英语教学的兴趣,从而保证英语教学顺利进行,并保证学生的英语成绩。运用核心素养理论落实高中英语教学,则是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形式。核心素养可以说是提升高中英语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有效措施,但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运用核心素养理论成为教师思考的重点。

一、核心素养下高中英语教学的理论基础

核心素养指的是情感、知识、观念、人品等,而高中学生在英语教学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教师想要在核心素养理论下开展英语教学,则需要教师对核心素养有详细的了解,并能够将核心素养与英语知识紧密联系。基于核心素养理论下的高中英语教学,需要教师掌握学生的基础知识情况、学生的情感需求和变化、以及学生的英语文化知识等,进而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教育。同时,教师自身拥有良好的核心素养,才能使核心素养理论运用得当,才能起到培养学生、提高学生能力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以自身的行为为学生做榜样,用自身的魅力吸引学生,使学生愿意向教师学习[1]。高中阶段学生与教师接触的时间较长,教师的行为影响学生的行为,若是教师在学生面前没有来良好的形象,则会导致学生对教师失望,故而影响教学活动。良好的核心素养理论基础,是顺利开展英语教学的重要基础,教师要重视提升自身核心素养理论水平,从而强化实践效果。

二、基于核心素养理论下的高中英语教学研究

(一)合理设计教学问题

运用教学问题,促使学生思考并解决英语问题,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满足学生学习和使用英语的需要。例如:学习《theolympicGames》时,教师可以分别提出有关奥林匹克和运动会的??题,而后结合教学内容提出关于奥林匹克运动会的问题,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结合教师的讲解,准确得出有关奥林匹克运动会问题的答案。同时,运用问题可以增加学生对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了解,透过英语学习更多的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此外,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文章的结构,了解文章的写作手法,培养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合理设计教学问题,可以实现高中英语的全面训练,是基于核心素养理论下开展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体现,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进而实现提升学生英语综合水平的教学目标[2]。

(二)采用情感式教学

在教学中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是运用核心素养理论的重要措施。高中学生的情感更加丰富,且学生的性格也比较偏向情绪化,重视情感体验,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情感需求,落实英语教学。日常教学中,教师增加与学生的沟通、互动,积极与学生交流,在与学生讲述自身的经历和观念时,观察学生的变化,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从而掌握学生的基本情感方向。同时,将学生的情感运用在实际教学中,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例如:《wildlifeprotection》,教师与学生互动中谈谈对野生动物保护的看法,自身对于野生动物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变化,增加学生保护野生动物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热爱大自然,维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情感式教学也可以增加学生对文化背景的了解。在野生动物保护方面,我国与西方国家存在着很大的不同,教师可以将我国的野生动物保护与西方国家的保护做对比讲解,学生不仅学习不同的文化知识,体验不同的文化,并能在学习中体会到人们情感的不同。因此,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情感式教学,提升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三)提升学生对英语的兴趣

保持学生对英语的兴趣,促使学生探索新的知识,逐渐成为一种能力,有利于在核心素养理论下进行高中英语教学。例如:教师利用英语原声电影开展教学,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和听力能力。《傲慢与偏见》中的英语发音标准,适合高中学生观看,可以强化学生的口语发音,且有很好的英语听力训练作用,且学生可以在观看电影的时,将英语翻译成汉语,全面改善学生的英语能力,提高成绩。同时,《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生道理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将核心素养深埋于学生心中。此外,以电影的形式开展教学,使学生始终对英语教学充满兴趣,并主动学习电影中自身没有学过的英语知识,促使学生形成主动探索能力[3]。因此,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心理需求,从而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在高中英语教学中体现出核心素养理论的作用和价值。

(四)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

核心素养理论下开展高中英语教学,不应该局限于课堂教学中,应在教学延伸至课堂外。主要是教师为学生布置英语作业,运用课外作业督促学生复习课堂教学内容,也可以延伸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主动探究更加深奥的英语知识。具体的延伸形式可以是:第一,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学生续写文章故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想象力和对文章的理解,续写文章的而另一个结局。第二,改编课文内容。学生按照课文的书写格式和使用的语法,描写自身感兴趣的事件或是景色等,提升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巩固已学知识的过程,是教师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善于延伸课堂教学,合理布置课外作业。

高中语文教学核心素养篇4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核心素养;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2-091-01

背景:国家倡导核心素养和立德树人之教育理念,为高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外语学习的英语课程要承担核心素养体系中的“国际理解”功能,从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维度出发,培养学生面向全球化的视野和理解多元文化差异的能力。在高中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高中英语课堂的建构,将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融入教学中,注意高中英语课堂的建构。

一、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要素和内涵

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了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维度,体现了英语学科特有的语言能力与文化意识的要求,又囊括了其作为一门普通课程对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培养。语言能力是指借助语言以听、说、读、写、看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文化意识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知,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包括知识、观念、态度和行为的品质。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表现为一个人的思维在学习过程中,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等方面的水平和特点。学习能力指学习者应主动拓宽英语学习渠道,积极运用学习策略,从而提升学习效率的一种品质。笔者尝试将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融入教学中,建构唯美,情景和活力的课堂。

二、建构唯美课堂,激发学生交流兴趣

一个优秀的、唯美的课堂建构,不仅能够将所要教授的知识完全自然的融入其中,而且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接收英语教学中的语言知识点,让学生们从心理上有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来进行接下来英语学科的学习。例如在教授高中英语festivalsaroundtheworld的时候,里面有很多的节日,如DoubleninthFestival、DragonBoatFestival、mid-autumnFestival、SpringFestival等,这些节日都是著名的一些节日,老师可以选择SpringFestival作为例子,利用课件给学生观看一些有年味的图片,建构起一个唯美的课堂,让学生能够在其中找到学习乐趣。之后,让学生以写关于不同节日的话题作文,从而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类比的方法,话题为纲,让学生感受到英语语言的魅力,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兴趣来进行英语的学习。

三、创设情境课堂,拓展学生语言空间

一个好的课堂,离不开课堂情境的创设,教师只有将课堂以更好的姿态呈现出来的时候,教学的效果和质量才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创设良好的情境课堂,将语言的运用以多种方式运用到课堂的教学中来,拓展学生对于语言学习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英语学习的整体水平。例如,在wildlifeprotection这个单元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先用多媒体放映关于动物图片的ppt,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并设置问题:“Doyouknowtop10mostendangeredanimalsinChina?andwhatarethey?”然后学生进行课文的阅读,并在阅读过程中思考:“what’stheproblemoftheseanimalscommonlyfacing?”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到相关的情境之中。读完课文后再思考:“1.whatrelationshipbetweenpeopleandwildlifeshouldbe?2.whatcanwedotoprotectendangeredanimals?”让学生在对这些问题回答的过程中,思考和阅读结合,既掌握相关的课文材料,又拓展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更好的拓展语用的空间。

四、关注活力课堂,彰显语言交际魅力

高中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充满蓬勃的朝气与活力。教师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要多关注活力课堂,多组织相关的语言交流活动,让学生们的才能得以彰显,帮助学生积累英语学习和交流的经验,为以后英语的学习和发展中奠定更扎实的功底。例如在教授music这个单元的时候,可以将班级分成若干个小组,分享自己喜欢的音乐和原因。用Haveyouheardaboutthefamousbandsintheworld?whichonedoyoulikebest?问题作为讨论的引导语,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在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一旁给予学生点拨,帮助学生解决一些不会表达的词汇,让学生能够在表达中学习,在学习中进行表达,更真切的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之一的语言能力运用起来。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观,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探索如何将英语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落实到课题教学中,实现核心素养和教学设计的有效结合,使核心素养真正融入课堂。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挑战与课题.[J].全球教育展望,2016-2.

高中语文教学核心素养篇5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核心素养培养途径

随着国际社会的不断发展,国际交流日益密切,英语作为一门世界性的语言,越来越被人们重视,英语学科在学生学习生涯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但应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注重学生课堂内容和基本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同时也应当加强学生英语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和核心素养的教育。通过学生和老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努力,致力于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一、打破传统教学,引导学生思维转变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就应当调整和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下,教师采用的是一对多、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活动中没有真正的做到“授之以渔”。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的英语教学,不利于学生自身英语能力和水平的提高,阻碍了学生自身素质的发展和提升。教师在实践教学的活动中,应当敢于打破传统,在制定课堂教学任务和计划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制定一个能够促进学生学习和完成教师教学任务相契合的教学计划,提高了学生对课堂英语教学内容的学习掌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例如,在牛津版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e3《whatareyoudoingforvacation》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展开课堂教学活动,可以采用一些新颖的形式和方法。教师可以用一些相关的语句来描述课文中自己的假期在做什么,打破传统的教师讲学习听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向学生问:“whatdoyouliketodoonvacation?”让学生通过思考进行回答,有的学生会答道:“ilikegobikeriding.ilikegofishing.”等,通过老师学士之间的问和答,让学生深入了解课堂学习内容。促进学生英语水平提升,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和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转变教学观念,塑造核心素养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责任,相比于教书,育人更加重要。由于受到国家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教师教学的重点依然是在学生的分数上,课堂教学的目标依然是课堂知识内容的教授上,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改革,初中教学应当把培养学生能力和核心素养放在教学的首要位置上,在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念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体验英语、运用英语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例如:在《whatdoyouliketovisit?》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习针对自己去过的旅游景点或者一些有意义的地方进行准备照片,并且能够在课堂学习中,运用英语对自己去过的地方进行描述,或者描述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对于积极表达自己的同学教师应当进行鼓励。再如,在八年级英语上册《who?sGottalent》介绍了中国的才艺节目,在七年级英语上册Unite3《mid-autumnDay》介绍了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九年级英语中介绍了端午节、屈原等,在八年级英语Unite5《Doyouwanttowatchagameshow?》介绍了西方国家的节日和文化。学生在学习语言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中受到文化的熏陶,教学文本中的思想文化意识和价值观念能够促进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价值观念,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三、注重教学实践,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课堂教学的教学实践活动是核心素养养成的载体。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也是初中教学中的基础学科,对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阅读是英语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在阅读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注重学生的阅读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阅读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在教师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针对课堂学习内容可以通过让学生扮演的方式去完成课堂学习,在扮演的过程中体会不同的文化和不同人物的心理变化和特点,锻炼了学生的英语听力和表达能力,潜意识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辨别能力,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和英语的实践能力。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堂教学内容,采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能够感受英语的语境和语感,更好的促进学生英语水平的提升。如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英语小游戏或者一些精选的英语歌曲等,让学生通过听觉、视觉等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英语素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四、结语

F阶段社会的发展,需要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加深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英语作为初中教学中的一门基础语言学科,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不断的总结和革新教学方式,转变教学理念,促进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全面提高,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教学核心素养篇6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英语;阅读教学

阅读一直都是英语教学中重要的内容,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也有了新的要求,随着目前核心素养关注度的提升,在阅读教学中也要能够有效地将核心素养内容渗透其中,发挥出阅读教学的功能,让学生可以得到多个方面能力的培养。本文就对核心素养背景下落实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策略进行分析探究,争取找到一些有效的阅读策略和推进,全面落实核心素养在阅读课堂中的渗透,提高阅读教学的整体质量。

一、核心素养下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现状

(一)小学英语教师和学生之间沟通存在问题在传统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都是比较单一的。一般就是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知识,然后学生在座位上听课,教师讲什么学生记什么,这样并不能够让学生进一步对教师所讲授的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进一步理解,时间久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大打折扣。而且也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同时在很多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没有进行有效的互动和沟通。学生觉得英语课堂非常的枯燥和无趣,自己的个性得不到释放,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对于英语学习失去了动力,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学生学习的质量。而核心素养要求小学英语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思维,显然这样的教学模式是不符合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的,教师必须解决目前课堂中和学术沟通不畅的问题,为学生提供一个施展自己的机会,通过交流多了解学生的想法。

(二)英语教学方式有待提升随着时代的发展,英语教师也逐渐认识到了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目前学生学习的需求,但是教师在教学的理念和手段上还是比较落后,所以就影响到了学生学习英语的效果。教师在教学方式方法上面无法及时创新,不能够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做出更多的尝试,所以学生学习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视野得不到拓展,这不仅不利于英语阅读教学的开展,也影响到了核心素养的渗透。另外就是教师在课堂氛围营造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无法为学生创设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学生不能够有效地被调动参与到活动中,逐渐对英语课堂产生了疏离感,进而影响到了阅读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特征和意义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特征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具有着较强的功利性,很多的活动开展都是希望可以提升学生的英语成绩。所以在传统英语阅读教学中主要就是以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为核心的。这样学生能力和素养的提升就比较缓慢甚至片面。但是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我们追求的是学生全面的发展。因此和传统英语阅读教学相比,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有着自己本身的一些特点和具体的目标。首先,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还是以提升学生的基础英语知识为主要目标,需要学生掌握必要的词汇量,理解一定的语法知识,这个和传统英语阅读教学目标一致。但是第二个方面要求的是学生可以借助英语阅读教学实现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并且可以获得文化素养的提升,让学生能够在英语阅读学习中了解更多西方的文化,能够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使得学生的思维品质获得一定的发展。第三个方面就是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开展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要能够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同时让学生的思想感情能够获得一定的升华。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有了新的任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也要注重对学生思想进行科学渗透和正确的疏导,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学生英语素养的发展,让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鉴于核心素养对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提出的新的要求,作为小学英语教师要重新审视英语阅读课堂,将核心素养的内容渗透到课堂中,进一步提高教学的质量。

(二)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的意义在目前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学生核心素养成了各个学科教学的根本目标。小学阶段更加侧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核心素养的理念在教学中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近些年来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也提出了要进行核心素养内容的渗透,学校和教师也更加注重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因为我国一直以来都是应试教育,所以使得教师在教学中更多的教学目的就是学生成绩的提升,就是升学率的问题。所以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发展。目前素质教育理念得到了推广,但是还是有很多教师的教学停留在传统模式上,教学还是依照课本展开,这样并不能够很好地将核心素养融入其中。随着教育改革不断地深化发展,核心素养渗透一定会成为英语教学的趋势,为了能够更好地顺应时代的发展,必须要借助核心素养提高阅读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一)善于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在核心素养背景下为了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能够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需要促进师生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这样才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掌握更丰富的英语语言知识,从而促进学生今后更好地发展。同时为了让学生可以获得良好的语言能力,有效地展开互动交流,教师要结合教学的内容去创设一些特定的情境。借助情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在情境中应用语言,提高语言能力,获得核心素养的提升。[1]比如在学习外研社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itwasmybirthdayonSaturday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关于生日的话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因为这个话题和学生密切相关,他们比较的感兴趣,可以组织学生尝试使用英文交流生日时间、生日希望得到的礼物等,从而有效地让学生进行语言的训练,提高了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和语言应用的能力,让学生的英语素养得到了培养。

(二)借助网络手段,扩展学生眼界,培养学习能力在英语核心素养下我们要求要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学生独立的思考和自主学习。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要提供给学生更丰富的学习空间和机会,让学生可以自主开展学习,培养他们学习的能力。所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手段进行教学辅助。比如微课这种形式,可以在课前分享微视频给学生,学生完成自主观看和学习,借助这样的方式能够大大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还能够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比如在开展外研社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i'mgoingtovisitLondon时,我为学生准备了一个关于伦敦介绍的小视频让学生学习本单元涉及地的单词短语,借助视频学生学习兴趣大大提升,有效的训练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英语阅读课堂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思维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了基础知识的教学后,教师需要对培养学生的各项素养和能力进行教学设计,其中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让学生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了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效的课堂问题,也要善于创设具体的情境,从而引发学生思考问题,在思考和分析问题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自然会得到一定的提升。[2]所以在当前的英语阅读课堂中教师要注意问题的设计,引发学生独立的思考。比如在学习外研社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whatdidshehaveforlunch?时,本节课要求学生可以学会如何询问午餐和晚餐早餐相关话题。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采用头脑风暴的方式反复进行提问,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让学生掌握这个句式,还能够借助头脑风暴的方式达到思维训练的效果。(四)注重对学生开展文化品质的教育培养文化品质是英语核心素养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希望能够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拓展学生阅读量,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文本内容,使得学生可以在阅读英语文章的同时学习到英语国家的更多文化知识,获得文化品质提升。[1]比如在学习外研社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CanyoutellmeaboutChristmas?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融入中西方节日文化的对比,让学生进一步去了解中西方各种节日,学习其中蕴含的文化思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学生文化品质。

高中语文教学核心素养篇7

一、要重视生活化教学的运用

作文是将生活素材艺术化加工的过程,但往往又要求生活素材要真实。而核心素养最终是为学生未来学习生活服务的,因此,核心素养下的高中作文教学要把生活素材真实与为学生学习生活服务的目标结合起来,立足于生活来指导学生。一方面核心素养要求学生要健康生活,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就应当把健康生活的理念渗透进去。另一方面,生活化教学又是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最有效的切入口。通过生活化教学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感悟、体味作文的趣味,不仅有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而且也能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落实核心素养要求。高中语文作文生活化教学要注意两点:一是作文生活化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有机联系,要把作文教学要求与学生生活统一协调起来,就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写有艺术人生的雅致。二是注重学以致用,要把作文教学体会到的健康生活带入到实际生活中,推动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因而,生活化教学与作文写作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以议论文的条理性教学为例,笔者以学生在辩论赛中的条理性与逻辑性作为生活化教学的突破口,通过分析、梳理、体会并理解辩论赛立论稿的条理逻辑性,引导学生体会议论文条理性的重要意义。学生通过对自己熟悉的素材进行分析后,很快就理解了议论文的条理性作用,然后通过生活化教学把立论的条理性迁移到议论文中来,学生很容易就接受了议论文条理性内容。而通过议论文的写作,不仅可以巩固学习的成果,更是把议论文条理性引申到学生生活条理性,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从而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要重视学生思维发展能力的培养

思维发展能力是实践创新的前提与基础,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要实现让学生在实践创新中发展思维,就要在教学中重视思维发展能力的培养。思维发展能力是学生自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思维活跃的高中生而言,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其实质是通过语文作文教学来引导学生思考走向自主发展之路,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的核心素养。

对于这一点,高考语文作文有更明显的表现,如2016年语文全国卷i漫画中的教育案例,既是源于生活但更是对教育本质、社会发展的反思。要写出新意就必须要求学生要求创新性发展思维,而这恰恰就是核心素养自主发展下思维发展能力的体现。山西有位学生从生活的标准尺子出发,谈出人生百味尽在尺度不一而已,这一创新性思维不仅突破了材料的拘囿,更体现出自主发展的独创性,因而获满分评价。但实际上受限于材料的思维定势,更多的学生无法看到材料背后的寓意,一味地只从反思教育的口诛笔伐快感中进行写作,反而限制了自己的思维与视野,自然写出来的作文也就了无新意。由此可见,对于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而言,实践创新的核心素养更应当体现在思维发展能力的培养上,通过把学生自主发展的思维细化为每次作文教学的实践创新,一步步引导他们开阔视野,从更广更宽的视野下来观察、思考问题,从而形成独特又富有新意的创新性思维发展能力,推动高中生向“全面发展的人”这一目标前进。

三、重视阅读视野下的精细化训练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要突出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更要通过作文教学中的精细化训练来实现。一方面精细化训练是作文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必由之路,要全面提高学生作文能力与作文水平,没有一朝一日就可以解决的灵丹妙药,只有通过长期训练积累才能实现。另一方面核心素养的培养也不是朝夕之间就能实现的,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作文教学要与核心素养擦出火花,就要在精细化训练的过程与指导,通过精细化训练计划的每一步渗透,把核心素养的要求与内容转移到写作过程中,从而使写作活动与核心素养培养同步开展,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高中作文教学要开展精细化训练,其前提条件是材料与素材的积累要达到一定的量,因此笔者称之为阅读视野下的精细化训练。诗歌写作是高中作文教学的一个难点,这既有社会原因也有师生诗歌修养不足的原因,因而更需要在教学中开展精细化训练,并渗透核心素养。如以青春作为主题,写出具备时代特征的青春之歌。笔者在指导过程中作了三方面的精细化训练提问:一是古往今来青春主题的诗歌有哪些,它们表现了什么样的时代主题?二是诗歌的灵感与个体感受之间的纽带是什么?三是如何将自我的感受赋予诗歌的语言表达出来?结合这三个问题,学生不仅从主题创新、灵感挖掘、表述组织、表现方式等方面都开展有针对性的精细化训练,并通过训练逐步不断修改自己的作品。这一精细化训练过程所培养的不仅仅是诗歌写作能力与鉴赏水平,更有深层次的核心素养。

高中语文教学核心素养篇8

【关键词】语文课程核心素养培养表达

前言

随着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逐渐提升,广大学生家长开始关注起相关教育人员教学方式的应用水平。学生在语文科目相关课程知识内容方面的学习效果以及相应的学习成绩等,越来越成为备受社会成员热切关注的重点探讨话题。受素质教育全新教学理念的影响,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着重关注对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的培养。有关语文核心素养的可操作性表达的探究,就成为了相关教育工作者的主要研究课题。

一、教育革新中的核心素B

进入到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化社会发展进程以来,语文科目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模式越来越成为教育部相关工作人员关注的焦点。社会各个行业的繁荣发展需要学校培养全新的应用型人才与之相匹配,这就对语文传统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理念提出了革新式的要求。为更好的完善和改革语文的教育教学工作,教育领域的相关专家学者逐渐深入研究并实施将学生核心语文素养的培养以及表达结合应用到教学课堂之上①。

发展到二十一世纪的第十四个年头,在教育领域在课程改革深化政策逐步推行的带动下,逐渐形成了以人为本作为核心教育理念的语文核心素养教育发展体系。有关可操作性表达式核心素养的培养,逐步进入到系统化以及理论化的发展阶段。语言运用的构建方式、语文思维的发展以及升华以及语文文学知识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等,都是语文核心素养教学模式所包含的教育内容。

二、发展语文核心素养可操作性表达的探究

1.结合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创建特色教学课程

在我国语文科目传统教学课程设计和课程安排的过程当中,有关课程教育内容的划分大概可以分为两个不同高度的级别分类。其一是国家或者学校所在地区内部教育部门统一规定的语文教学内容,这一类教育教学课程的开展以实现或者满足全体学生共性需求内容的为基础或者最终教育目标。第二种教育课程的设定主要来自于学校内部有资深教学经验的语文教师,在结合本校学生自身发展特点以及学习习惯的基础之上设立的特色教育内容。后一种教学课程的设立,主要是为了实现学生不同方面富有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需要相关教师重点注意的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及可操作性的表达是一种内隐化的培养内容,教学路径的设计应当尽可能顺应或者创建在真实的教学情景之上。

2.设立情景对话,结合短剧表演

语文教师在培养和发展学生语文科目可操作性核心素养的表达能力时,为有效集中学生对于语文知识内容学习的注意力,可以安排课堂适当的教学时间将短剧表演的情景化教学模式引入到语文课堂之上。通过与语文课程内容息息相关的情景短剧的排练和表演,学生能够对相关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有一个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让学生能够在更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当中,逐渐形成学习语文知识内容的兴趣②。

例如,当在为学生讲解苏教版语文课本中《晏子使楚》的这篇文章时,教师就可以将文章当中叙述的故事情节作为蓝本,引导学生排练表演历史情境短剧。在情景短剧的排演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能力,让《晏子使楚》当中的历史情景能够更加真实的重演到语文课堂之上。在学生表演历史情景短剧的过程当中,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大纲当中的教育要求,适时向学生提出引导性的教学疑问。让学生能够在自主探究的同时,完成重点知识内容的学习任务。

3.顺应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实现科学化训练

相关教师还应当将核心素养的可操作性表达模式的设定更加科学化的训练培养方式,使核心素养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能够尽可能符合学生在语文知识内容方面学习和认知的发展规律。当学生熟练掌握基本语言运用技巧之后,再对其开展进一步更深一层的阅读或者写作方面核心素养的培养。只有将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方案相关教育内容的设计由浅入深、从易到难,才能让学生在口语表达以及综合写作方面的学习能力得到综合的提升。教师要富有教育耐心,逐步开展每一阶段的教学工作,最终实现语文核心素养可操作性表达的终极教育目标③。

结论

总而言之,语文相关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应当秉承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核心素养是对学生综合语文探究和学习能力的概括。结合语文教学工作开展的特点以及核心素养的基本教育理念,进一步深入研究语文科目核心素养的可操作性表达,是当今社会教育教学事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必然结果。只有相关教育人员掌握更多能够实现语文核心素养可操作性表达的教学方式,才能最终实现语文教学事业的繁荣发展。

【注释】

①丁文静、韦冬余.试论语文核心素养的涵义、特征及培养策略――基于研究性教学模式理论的分析[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6(06):80-81.

②赵莹莹.从“语文素养”看“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及特征[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6(11):173-176.

高中语文教学核心素养篇9

关键词:高中生;语文教学;核心素养;策略

一、引言

语文的核心素养,是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因为语文核心素养涵盖的内容及其丰富,所以在高中生的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个学生未来的发展,必然和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也可以f,语文素养是学生融入社会并得以发展的一种条件,是促进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文化素质。基于此,本文就高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结合自己的经验,浅谈一些观点,希望可以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旨在为中国教育的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事无大小,一定要做到细心,因为学生只有把身边的小事、细节做好,将来才有可能成就一番大事。不论是学生还是成年人,对于生活中的细节,很容易忽略。另外,还容易被学生忽略的就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好的习惯,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并且好的习惯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发展基础。对于一个学生而言,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对其终身的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教是为了不教”这是叶圣陶老先生对语文教学的精辟论述,“不教”讲的就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是靠养成的。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得从点滴抓起,从细枝末节处着眼,在细微处落实。作为一位语文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细节,更要善于纠正学生错误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种习惯具有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影响着学生一生的发展。一个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经过长期的训练逐步养成。学校靠教师,家庭靠家长,社会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学校、教师、家长社会多方面的通力合作、相互促进,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而不至于使不良习惯滋生蔓延。

三、注重朗读训练,培养语文语感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读是基础,是一种重要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语感。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加强读的训练。朗读可以使学生体会语言的韵律之美,情感之美,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朗读诉诸口,而手、眼、耳、脑并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朗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活动,因此,我们在朗读时要声音洪亮,要有情感。在朗读过程中,学生经历了语言的磨炼,情感的熏陶,它不失为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感受到朗读有着重要的作用。不读无法熟悉文章,不读不能体会文章的语言之美,不读不能感悟文章的灵魂所在,不读更谈不上思想的升华和精神的洗礼。教室没有朗朗的读书声不能称之为课堂,没有声情并茂的语文朗读就不能称之为语文课。在语文课堂上,我经常给学生范读课文,有时还配之以音乐。在朗读中,让学生领略《荷塘月色》的优美意境,感受《我有一个梦想》的震撼人心的力量;在朗读中,让学生体会《滕王阁序》的描写,感受《登高》的气势与胸襟。教师适当的范读与引导能够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心灵的净化。

四、重视阅读,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只是重视字词句篇的常规训练,而忽视了学生内在的心灵需求,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力,与新课程理念严重背离。

1.创设氛围,整体感知

文学作品的教学需要创设一种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去体会、去感知。很多文学作品都包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在一定的氛围中通过朗读打动读者的心,使读者获得精神上的享受。文学阅读的方法很多,整体感知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教师应该在抓好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整体认知能力,比如人物形象的分析、结构的整体把握、美好情感的获得等。鲁迅小说的教学是高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对此我进行了整体认知的教学。比如,《药》这篇课文,从结构上看,它有两条线索,一是华老栓买药给儿子治病,二是革命者夏瑜被杀,连接这两条线索的是人血馒头,学生把握了这两条线索就掌握了课文的基本情节;就课文的基本内容而言,课文写的是华夏两家的悲剧,实际上是批判着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学生整体感知了作品的内容,理解把握人物的形象就有了基础,环境描写也就有了根基。因此,对作品的整体认知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2.熏陶感悟,净化心灵

文学教育在于精神的熏陶和心灵的净化。如《我与地坛》中“我”对生命的认识和感悟,对美好人生的追求是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最好材料。优秀的作品可以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人,所以加强文学教育是培养学生修养的重要途径。此外,通过营造语文教学美的意境来鉴赏文学作品,可以让学生得到心灵上的震撼,心灵得到升华。名著阅读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生可以从中尽自己最大可能地了解名著、理解名著,使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五、结语

根据上文叙述可知吗,在当前的时展背景下,培养高中生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未来融入社会的重要依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当前社会所需的是创新性全面性的人才,并且具备文学素养的综合性人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策略主要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在阅读中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等,此外教师还应该紧跟时代的脚步,结合学生的实际性格特点,制定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学生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余高松.语文教学的一个突破口――语感教学[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3).

高中语文教学核心素养篇10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语文学科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0-0171-01

2014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了要加快“核心素养体系”建设。所谓核心素养,即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关于学生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核心素养,究其本质是新时期所需全面发展的人才的基本标准。那么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什么?综合各大教育学刊的理论,概括为听说读写思,是知识积累、思维能力、审美品质等的有机整合。如何将核心素养这一理论体系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是值得当下每一位语文教师思考的问题。

一、语文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

语言建构与运用奠定了语文素养的基础,是指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通过对语言文字进行积累整合,逐步建立起自己的言语体验,使其能够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进行正确有效的沟通交流。新课标中明确提出了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学科,“工具性”又着重强调交际工具,这就把语文学科教学的首要任务锁定在了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上。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阅读实践活动中获得的思维能力与思想水平的提升。要求学生在对语言文字和文学形象产生直觉体验的基础上,能够通过感悟、联想、想象等一系列心理活动,运用基本的语言逻辑规律,分析归纳、概括整合获取的文学信息,丰富自己对生活和文学的感受与理解,并自觉反思和重建自己的言语活动经验。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对于审美客体的情感领悟和欣赏评价能力以及创造美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独特美,鉴别赏析不同时代背景下不同风格的文学名作,汲取其中蕴含的思想以及语言特点,并运用自己的言语经验表达自己对美好事物的审美体验。

(四)文化传承与理解

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而其中的人文性就包含了文化。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认同、继承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及理解、借鉴其他民族和地区文化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树立文化意识,根据已有的言语经验,体会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开阔文化视野,包容和借鉴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同时在传递本民族文化的时候能够增加或者摒弃一些东西。

二、核心素养导向的语文教学策略

(一)重视阅读

文学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阅读教学中的阅读材料主要以课本为主,切忌让学生漫无目的地读,要从某一点切入,深入下去。譬如读《春》,就让学生感受富有韵味的语言;读《爱莲说》,就让学生w习托物言志的手法;读《背影》,就让学生体会父子情深。教材中涉及课外的地方教师要做好拓展延伸的工作,若是能引领学生进行整本书的阅读,更是可收“一石多鸟”之效。例如在学生学过了《爸爸的花儿落了》之后,引导学生去读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如此长期坚持,对于开阔学生阅读视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大有裨益。

(二)重视思考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好的课堂,重要的评价标准之一,就是学生的有效思考。然而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假问题、浅思考的现象却屡见不鲜。教师由于担心学生掌握不到位,或者课时少、时间紧,便不给学生思考的机会,甚至小组合作学习等也只是流于形式。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做到讲清楚,又不能全都讲清楚。“求异”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语文学科中的问题答案往往不是唯一的,教师若过分强调统一的标准答案,就会打击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提供给学生轻松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并给予适当的鼓励,让学生乐于思考,乐于分享自己的见解。

(三)重视表达

语言与思维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更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随着学生知识视野的逐渐开阔,他们会迫切地想运用丰富的言语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应该抓住此时学生“想说”的热情,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书面表达能力的途径也有很多,最有效的就是读写结合,如课上的续写仿写等。

三、结语

总之,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是语文课程改革的必经之路,教师要在领悟核心素养内涵的基础之上进行课堂教学,着眼于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提升,创设健康轻松的语文情景,帮助学生扎实文化基础,健全思维品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三联书店,1991:35.

[2]何方.论“语文素养”[D].浙江师范大学,2005: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