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国内环境污染现状十篇国内环境污染现状十篇

国内环境污染现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3:55:08

国内环境污染现状篇1

【关键词】:环境大气;有机污染物、监测分析

【abstract】:thispaperdescribesthemethodsofsamplingandanalyzingtheorganiccontaminantsintheatmosphereathomeandabroad,especiallyforthecollectionandanalysisofvolatileorganiccompoundsandsemivolatileorganiccompounds.onlinemonitoringsystemisthetrendofenvironmentalmonitoringofatmosphericorganiccontaminants.

【Keywords】:environmentalatmosphere;organiccontaminants;monitoringandanalysis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生产、服务企业对大气排放的有毒有害物质已经超过了大气所能承受的限度,部分地区环境污染严重。大气污染物中挥发性、半挥发性和颗粒有机物等有机物污染物。本世纪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对于环境中VoCs和SVoCs的存在、来源、分布规律、迁移转化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研究,VoCs和SVoCs的危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焦点。目前国内外针对大气有机污染物的检测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吸附剂吸附-脱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采用吸附剂吸附再用溶剂洗脱或热解析的方式脱附后进气相色谱分析的方式是国内外目前的主流检测方法。

吸附剂又分为活性炭、担体和热脱附管等类。目前已颁布的环境空气中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采样和分析方法最全的是美国epa-to系列的监测分析方法,在该系列标准中涵盖了大气中有机氯农药、多氯联苯、亚硝胺类、二f英以及多环芳烃的采样及分析方法。

国际标准化组织关于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分析测定有:iSo16017溶吸附管/热解吸/气相色谱仪法测定室内空气、环境空气和工作场所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iSo16200-2001溶剂解吸/毛细管气相色谱仪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

我国早期的分析方法中大多是固体吸附剂吸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吸附剂对空气样品有富集的作用,方法的检出限比较低,测定成本低,但存在采样时间长、吸附剂穿漏、解吸/解析效率以及二次污染等缺陷。

二、罐采样分析法

美国epa针对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汇编了标准方法体系《环境空气中有毒有机物分析方法》(第二版,1999年)。其中:to-14a采用罐采样气相色谱法(或质谱法)测定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主要针对常见的42种挥发性有机物,该方法前处理采用渗透膜除水,除水时会损失部分极性化合物,同时对罐的惰性处理要求不高。to-15采用罐采样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其目标化合物比较多,有97种,此方法降低了水溶性VoCs的损失,可分析大多数挥发性有机物。

美国材料与测试协会(aStm)方法D5466(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罐采样方法)于2007年进行了修订,使用范围是环境空气、室内空气和工作场所。

我国2015年也了环境的罐采样新标准《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罐采样气相色谱-质谱法》(HJ759-2015)用内壁惰性化处理的不锈钢罐采集环境空气样品,经冷阱浓缩,热解析后,进入色谱分离,质谱检测器检测。采样和分析方法上正逐步和国际先进方法接轨。

三、注射器和采样袋采样检测

注射器和采样袋采样,采样袋采样多用于检测非甲烷总烃,我国现行检测标准是HJ/38-1999《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非甲烷总烃的测定气相色谱法》,注射器的标准为GBZ/t160.38-200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烷烃类化合物》。但是该两种方法由于精密度不高,未在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检测标准中使用。

四、在线监测

鉴于在线监测能够实现快速分析现场空气状态,在线监测仪器开发成为了近年的热点课题。1997年在美国召开的“21世纪环境实验室”研讨会上,明确提出对现场监测设备和可移动实验室的设计与研究的迫切要求。

取样在气体分析中是十分重要的,由于气体受大气和地理条件的影响需要在时间和空间上连续地富集,由于污染物在空气中的浓度较低,也经常需要富集。近几年来,在提高在线分析方法上,我国做了很多努力,将便携式气相色谱仪应用于现场检测,这对于提供了实时的数据且快速地得出结果很有用。

国内环境污染现状篇2

城市规划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目标和计划,是城市建设的综合间署,也是城市建设的管理依据,它与很多学科密切相关。近年来,由于环境保护规划没有与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同步落实,使城市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城市环境不能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因此城市规划中的环境保护规划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

一、城市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环境问题

城市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它的产生和发展决定于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受上层建筑的影响,近几十年来,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引起了一系列的环境关题:

1.水体污染问题突出

由于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工业的飞速发展,大量的污水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而直接排入水体,致使水环境遭到严重的破球。我国的水体污染近期呈上升趋势,全国有监测资料的1200多条河流中,850多条受到污染,在七大水系中,以辽河、海河、淮河污染严重,在统计的138年城市河段中,有133个河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全国范围内78%的河段不适宜作饮用水水源,50%的地下水受到污染,西安、北京等许多城市也出现了供水危机。据估计,我国每年因污染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达400亿元。

2.城市大气质量严重恶化

工业和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以及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将粉尘、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臭氧等物质排入大气层,使大气质量严重恶化。我国大气污染属“煤烟型”污染,全国城市空气中总悬浮微粒浓度普遍超标,平均浓度达309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浓度水平较高,部分城市污染相当严重,北方城市平均值达到83微克/立方米。我国的本溪市也曾经因烟雾弥漫而被称为“卫星上看不到的城市”;而大气中硫化物、氮氧化物业重超标导致了全国大部分地区出现酸雨,宜宾、长沙等城市酸雨出现频率大于90%,长沙降雨的平均pH值已达到3.54,酸雨的降落不仅破坏生态环境,而且加剧建筑物,铁道、桥梁的腐蚀与破损,给工农业带来巨大的损失。而由大气污染引起的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更是直接地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3.固体废物泛滥成灾、垃圾围城现象严重

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产生了大量的固体废物,目前我国每年产生的工业固体废物为6.6亿吨,其中有害废物为3000-4000万吨,累积量超过64亿吨,侵占5亿多平方米土地;每年的生活垃圾量为1吨并以每年7-8%的速度增长。由于我国的固体废物露天堆积,全国有三分之二的城市处于垃圾的包围之中。固体废物到处堆放,不仅有碍观瞻、侵占土地、传染疾病,而且在自身严重污染环境的同时加剧了水体、大气土壤的污染。

4.噪声扰民现象普遍存在

目前随着我国城市工业、交通运输和文化娱乐事业的快速发展,噪声扰民的现象愈发突出,据44个国控网络城市监测,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的城市居民生活在\噪声超标的环境中,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分布在51.5-65.8dB(a),其中洛阳、大同、开封、海口和兰州五座城市噪声平均等效声级超过60dB(a);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范围为68.0-76.3dB(a)。转贴于二、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及其主要内容

正是基于上述的环境危机,近几十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了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开始运用科学的规划指导城市建设。城市规划的提出克服了以往城市发展的无序性、盲目性与随意性,为城市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技术保证和法律保障。城市环境保护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的基础上,依据对城市环境质量现状的调查分析所制定的以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减少污染、节约资源为目标的规划体系。按照我国环境保护应“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协调统一”的总方针和总战略,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应主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前期准备

这些准备工作是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基础,它包括城市的自然环境资料,例如地理位置、生态环境、气象、水文等;城市的社会与经济状况,如人口、国民生产总值等;环境状况的调查分析,如大气、水体、噪声的监测资料、固体废物的来源与历年累计量,对污染的治理状况等;城市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与功能区划等。

2.大气污染综合整治规划是根据城市大气质量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功能区划并按拟定的环境目标计算各功能区最大允许排放量和削减量,从而制定污染治理方案。大气污染的治理应根据城市的能源结构与交通状况确定首要污染物即浓度高、范围广、危害大的污染物,便于治理时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当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大气污染主要是由采用落后燃烧方式燃煤和汽车尾气引起,由此而来的首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总悬浮颗粒,因此规划的远景目标应该是改进落后的烯煤方式,提高燃烧效率,尽量使用气体燃料、型煤、太阳能、地热等无污染或少污染的能源,实行区域集中供热、消灭千家万户的小烟囱,提高道路硬化率,通过强化污染源治理和提高污染控制技术等手段创建无烟控制区。调整工业布局,根据大气自净规律科学便理的利用大气环境容量;强化污染源的治理,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通过技术和行政的手段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提高城市绿化率、选择抗污染性好的树种,大力发展植物净化。

3.水污染综合整治规划

水污染综合整治规划是在对水污染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受纳水体的环境容量计算最大允许排放量并确定最佳治理方案。当前我国七大水系的水质污染程度在加剧,范围在扩大,长江、黄河、淮河、松花江的污染水1996年全国工业废水排放量为502.9亿吨,含化学需氧量704万吨、重金属1514吨,氰化物2457吨以及砷、酚类、油类等污染物数万吨;生活污水约占年排放总量24%,主要污染物是有机物。根据我国水污染的具体情况,水污染综合整治规划应该通过改革落后的生产方式,采用少废、无废工艺实现清洁生产,是高污水处理效果和资源化利用率,减少污水排放量,修建有效的污水处理设施,加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治理,最终达到有效保护水资源的目的。

国内环境污染现状篇3

关键词:农村;环境保护机制;策略;激励机制

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具有的战略意义已经成为政府和民间的共识,而农村环境问题的解决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农村环境保护机制健全与完善的严峻形势,结合农村环境保护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健全和完善我国农村环境保护机制的具体策略,以探求解决农村环境污染现状的对策.

一、当前农村环境保护机制健全与完善的严峻形势

我国环境保护一直将重心放在城市环境治理和保护上,长期疏于对农村环境的保护。相对于城市环境保护和工业污染的防治而言,我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起步较晚、基础弱。上世纪70年代以来,尽管设置了一些如“农业环境监测报告制度”、“农业环境污染事故报告制度”、“农业环境监测年报制度”等制度,但随着机构调整以及有关部门对农村环境问题重视不够,很多制度都形同虚设。如此状况,在面对新一轮农村经济发展之际,我国农村环境保护将遭遇极为严峻的挑战。

(一)经济增长与内需拉动严重挑战我国农村环境保护

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和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之一就是要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消费水平大幅提升。根据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问呈现出倒“U”形关系。“十一五”至2020年期间必然是我国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遭遇最严重挑战的时期。我国农村环境污染能否在其环境容量阀值以下跨越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拐点呢?这与我国农村环境保护机制的健全与否密切相关。当我们一味追求经济快速发展,而不进行有效保护。一旦造成环境污染突破环境系统阀值,那么就会造成环境系统严重破坏,从而丧失环境生态功能。尽管“零增长”理论过于悲观,但它也确实指出了经济增长所带给人类的“陷阱”。我国农村在缺失环保机制防护网的前提下,一旦“裸奔”进行经济快速建设,那么落入“陷阱”将不可避免。根据当前的国内经济形势,再加上中央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利好,农村必将成为我国最为重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农村经济将快速发展,广大农民收入将大幅增加,农村内需将被激活,大量的耐用消费品将进入农民家庭。城市环境污染的格局表明,生活及耐用消费品报废垃圾已经成为城市污染的主要来源,且更加难以管理。农村内需的启动,必然也是生活及耐用消费品报废垃圾大量产生的开始,这也同样将挑战我国农村的环保机制。

(二)农村生态环境的现状,迫切需要健全和完善我国农村环保机制

农村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决定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责任重大。从我国目前农村生态环境的现状来看,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刻不容缓。张雅光对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的退化情况及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进行了深入探讨;路明从农村的面源污染、点源污染以及环境基础设施和环保机制等方面,对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顾松圃、顾柏园针对农村生态环境,采取入户访谈和填写调查问卷的形式,抽样调查了农村环境污染现况;章力建、朱立志研究了当前农村环境污染防治面临的主要问题,并认为农村环境污染问题阻碍了农村社会和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对我国的食品安全和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以及国家生态安全等诸多领域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力。当前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的现状,引起了诸多学者的沉痛担忧。现实情况的严峻形势,对我国农村环保机制健全和完善提出了迫切要求。

(三)农村环境污染与农民环保意识的落后制约我国农村环保机制的健全与完善

农村的各类环境污染明显呈现与城市污染迥异的特点.这也是它成为国际环境保护难以对付的主要原因。以农业生产导致的面源污染为例,其具有三个明显特点:一是排放主体的分散性和隐蔽性。面源污染会随流域内土地利用状况、地形地貌、水文特征、气候、天气等的不同而具有空间异质性和时间上的不均匀性。二是随机性和不确定性。例如,农作物的生产会受到自然的影响,因为降雨量的大小和密度、温度、湿度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化学制品(农药、化肥等)对水体的污染情况。三是不易监测性。这是指对面源污染的管理存在成本过高,只能对受害地监测,很难监控排污源等情况。农村环境污染的这些固有特点对我国环境保护机制提出了挑战,原有的城市环境保护机制较难适应农村环境,因此机制创新是我国农村环境保护机制健全与完善的关键。结合国际环境保护机制的发展趋势,机制设计不断增强工具弹性以及多方参与,实现监管部门、被监管者和公众的多方互动是改革及发展的方向。互动既有利于实现工具的有效,又能提高监管者与被监管者各自的效率,从而提高环境绩效。在这些关系中,公众的角色至关重要,但当前我国农村广大农民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环保意识落后,严重制约着农村环保机制的健全与完善。一方面,农民环境意识的落后,难以对污染者与相关部门形成全民监督,不利于环保机制的健全与完善;另一方面,农民环境意识的落后,也阻碍了自身文明行为及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民众环境意识的进化,始终是推动环境保护向前发展的源动力,改善农民环境意识将成为实施我国农村环境保护的关键任务。

国内环境污染现状篇4

 

关键词:城市规划 环保节能 道路设计 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目标和计划,是城市建设的综合间署,也是城市建设的管理依据,它与很多学科密切相关。近年来,由于环境保护规划没有与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同步落实,使城市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城市环境不能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因此城市规划中的环保节能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

   如何在城市规划时考虑环保节能意识?本文从城市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以及基础设施的管线布置,建筑新楼及城市道路设计现况谈起,讨论城市规划当中环保节能应注意的问题。

   1、我国城市现状

   1.1城市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环境问题

   1.1.1水体污染问题突出.由于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工业的飞速发展,大量的污水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而直接排入水体,致使水环境遭到严重的破球。我国的水体污染近期呈上升趋势,全国有监测资料的1200多条河流中,850多条受到污染,在七大水系中,以辽河、海河、淮河污染严重,在统计的138年城市河段中,有133个河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全国范围内78%的河段不适宜作饮用水水源,50%的地下水受到污染,西安、北京等许多城市也出现了供水危机。据估计,我国每年因污染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达400亿元

   1.1.2城市大气质量严重恶化。工业和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以及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将粉尘、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臭氧等物质排入大气层,使大气质量严重恶化.我国大气污染属“煤烟型”污染,全国城市空气中总悬浮微粒浓度普遍超标,平均浓度达309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浓度水平较高,部分城市污染相当严重,北方城市平均值达到83微克/立方米。由大气污染引起的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更是直接地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1.1.3噪声扰民现象普遍存在。目前随着我国城市工业、交通运输和文化娱乐事业的快速发展,噪声扰民的现象愈发突出,据44个国控网络城市监测,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的城市居民生活在噪声超标的环境中,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分布在51.5-65,8dB(a)。

   1.2城市发展中的基础设施现状

   1.2.1遍布公路下面的管线交叉纵横

   存在多头管理,各部门报规划不能协调一致,建设资金独立。常常出现修路在前,水、电、热、排污、通讯紧跟其后,分别开控路面,造成城市天天破路挖沟的尴尬局面。各种管线所用材质不环保,不经济,经常出现跑冒滴漏,不得己对道路面进行破坏。

   1.2.2建筑住宅节能几乎没有纳入建筑考虑

   只关注房屋外观和结构,不注意节能,使居住用能极为浪费。有关专家统计,通讯建筑保温,管网系统调节,提高热源效率三个方面的改进,我国北方地区采暖耗能至少可降低60%一70%。建筑不同于一般的消耗性物品,是资金含量高的持久性资本品或家庭耐用消费品,其宏观调控需要从长远着手,从规划着手,注重实施。

   1.2.3道路设计的盲目性

   道路设计时只注重道路的拓宽,不考虑道路其它综合配套设施及环境设计。例如,现在城市在拓宽道路时,把原有道路旁的树木通通砍掉,拓宽后不进行重新栽种,原有的雨水排污填死等情况。

   2、城市规划如何体现环保节能

   正是基于上述的环境能耗危机,近几十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了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开始运用科学的规划指导城市建设。城市环境保护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的基础上,依据对城市环境质量现状的调查分析所制定的以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减少污染、节约能源为目标的规划体系。按照我国环境保护应“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协调统一”的总方针和总战略,城市保护节能应主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1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前期准备,这些准备工作是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基础,它包括城市的自然环境资料,例如地理位置、生态环境、气象、水文等;城市的社会与经济状况,如人口、国民生产总值等:环境状况的调查分析,如大气、水体、噪声的监测资料等;城市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与功能区划等。

国内环境污染现状篇5

关键词:环境健康;形势;问题;发展方向

近年来重金属污染健康损害事件此起彼伏,仅2009年就相继发生了陕西凤翔铅污染、湖南武冈铅污染等多起重大环境健康事件。

1我国当前环境健康的基本形势

1.1我国居民疾病负担中环境因素的比重呈上升趋势

影响人体健康的因素包括营养条件、生活习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等。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对伤残调整期望寿命年(disability-adjustedlife-years,DaLYs)计算,我国居民疾病负担中有21%是由环境污染因素造成的,尤其是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的慢性病如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CopD)和癌症等的发病率近年来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1.2化学性环境污染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环境因素

wHo认为环境对健康的影响叫以分为传统型和现代型。传统型环境健康问题是由于缺乏安全饮水、基础设施不良和发展不足等而引发的,环境因素以生物性污染为主,疾病类型主要是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等;现代型环境健康问题指在工业化、城市化发展中不注意环境和生态保护,走不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产生的,环境因素以化学性污染为主,相应的疾病类型主要是慢性病(如肿瘤、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等)。

2我国当前面临的主要环境健康问题

2.1大气污染与健康

近年我国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状况的恶化趋势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并呈现逐步好转的趋势,但总体形势仍然不容乐观。中国环境质量报告表明,2007年我国有21.9%的城市可吸入颗粒物(即pm10)的年均浓度超过了国家二级标准(0.1mg/m3),14.40%的城市So2年均浓度超过二级标准(0.06mg/m3)魏复盛等研究了空气污染对儿童肺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空气污染可使儿童呼吸道阻力增加或产生通气功能紊乱。金银龙等的研究表明,重度污染区成人发生呼吸系统症状和阻塞性肺部疾病的危险性分别是相对清洁区的1.7倍和1.5倍,重度污染区小学生非特异免疫指标和体液免疫指标均明显低于相对清洁区。Guo等研究了北京市空气污染与心脑血管病急诊率的关系,结果显示,pm2.5、So2、n02等污染的升高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急诊门诊率的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

2.2室内空气污染与健康

在城市,由于建筑装修污染导致的室内空气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阎华等测定并比较两组以及不同装修程度(毛坯房、简装修、精装修)居室空气中甲醛的浓度,分析两组儿童哮喘的症状和体征,结果表明,病例组室内空气中甲醛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病例组儿童哮喘刺激性干咳、大量白黏痰、呼吸困难、烦躁不安、被迫坐位、伴腹痛、听诊有哮鸣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2.3饮水污染与健康

饮用水污染对健康的影响包括介水传染病、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疾病等,如肝癌、食管癌等,也叫导致出生缺陷高发。王志强等对福建省11个县饮用水水质与胃癌死亡率的关系研究认为该地区饮用水受有机物污染是引起胃癌高发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余新华等对粤北某农村地区居民饮用水水质污染与该地肿瘤高发的相关性研究认为研究区周边矿山废水已污染附近农村居民饮用水,并与该村人群的肿瘤高死亡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关于饮用水健康风险的科学评价方法应当引起重视。

2.4土壤污染与健康

相比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我国土壤污染与健康的关系研究。尚琪研究了云南个旧砷污染区人群砷累积暴露量与砷中毒的关系,当地暴露人群砷中毒发生率己达10.4%;王福琳等的研究表明济南小清河污灌区长住居民血液、唾液与尿液中的免疫球蛋白水平均低于非污灌区居民,污灌区居民标化死亡率、标化癌症死亡率分别为0.67%和0.16%,显著高于对照区居民的0.55%和0.07%;骆永明等对长江三角洲某地区电子废物污染与健康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由于当地长期露天拆卸废旧变压器、电子洋垃圾及焚烧废弃电缆电线等,局部农田土壤表现出较高的二噁英类化合物积累,并且易经食物链而被人体吸收,当地居民二噁英的暴露量已超过wHo制定的日允许摄入量(tDi)标准最大值的16倍以上,成为威胁健康的重要危险因子。

2.5有毒有害污染物与健康

重金属和无机非金属污染仍是影响人体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镉、汞、砷、铅等重金属污染在我国各环境介质中广泛分布,并在人体的体内富集,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2001年对我国9省19个城市3-5岁儿童血铅水平的调查结果显示6502名被调查儿童血铅均值为88.3ug/L,其中有29.91%的儿童血铅>100ug/L,明显高于发达国家儿童血铅水平;其中兰州市、海口市、洛阳市、新乡市、郑州市儿童血铅>100ug/L的比例均>50%。

3主要科研方向

3.1有毒有害污染物的初步筛选和评估

由于我国当前各环境介质中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各类污染物的污染,究竟哪些介质、哪些区域、哪些污染物对哪些人的健康风险最应当引起关注,尚属末知。当务之急,应当采用健康风险评价的方法,结合污染物毒性、我国各地区及各介质中的污染程度、各类人群暴露水平等,对当前我国环境中现存的有毒有害有机污染物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筛选出我国现阶段应当主要关注和优先控制的污染物名录,为污染控制、环境管理等政策措施提供依据。

3.2污染物毒性和生物标志物评价方法的研究

在环境毒理研究方面,从器官、组织、细胞、亚细胞到分子和基因水平研究外来化学物的毒性机制,研究环境毒物对人类基因组的结构和活性(包括基因组决定和控制的细胞分子产物如mRnas,蛋白质及其调控和代谢)的影响;开展环境有害因素对健康危害的生物监测研究,建立灵敏度高、操作简便、适合于现场使用的监测方法和以生物传感器为探测元件的在体检测;筛选出具有价值的环境污染所致健康危害生物标志物,主要包括暴露标志物、易感标志物和效应标志物;研究基因多态性和健康危害的环境污染因子之间的关系。

3.3新型环境健康问题的研究

城市复合污染的健康效应、气候变化对健康的影响等都是当前环境与健康领域的新问题。此外,随着科技的发展,新材料和新化学物的应用也越来越多。有许多新材料和新化学物都已显示出明显的健康危害和广泛的环境存在,如纳米材料的大气污染问题,以全氟辛酸胺(pFoa)和全氟辛烷磺酸(pFoS)为代表的氟化有机物(FoCS),五溴双酚醚(pBDe)等具有popS特性新环境污染物。从毒理学的研究中已发现这些新材料和新物质均具有较严重的健康隐患,如引起试验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毒性,甲状腺毒性、胚胎毒性、遗传毒性、发育毒性、雄性动物生殖细胞毒性等,但这些物质材料的人群健康危害研究目前均处于空白状况,将是我国环境与健康科研领域的新挑战。

参考文献:

国内环境污染现状篇6

生态安全评价体系是通过研究区域的自然及经济社会特征,建立能够满足生态需求和社会需求,保证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评价体系。在工业污染逐年增加的背景下,建立具有特色的生态环境预警指标体系是非常必要的。首先,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而通过经济增长与工业三废的eKC曲线拟合,发现经济增长与工业三废并没有到达eKC曲线的顶点,也就是说,在未来的很长时间内,随着经济的增长,工业三废排放量的压力还会继续加大,环境污染依然会继续恶化。其次,的工业企业多为能耗型企业,企业管理水平不完善,技术含量不高,不仅污染了环境,还不利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通过建立工业污染的生态环境预警指标体系,不仅能够定性及定量评价区域的生态安全状况,而且通过对现状的介绍及未来的预测,能够了解该区域发展成效及未来的趋势,进而为政府制定宏观指导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加强对工业企业污染的监控力度,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同步转变。再次,工业为经济腾飞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工业污染,因此,建立特色的生态环境预警指标体系,有利于工业企业了解当前工业污染的状况,进而加强工业企业保护环境减少工业污染的社会责任意识,理解并支持国家及当地政府的环保政策,在生产的过程中注意环境保护,提高能源利用率,从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工业污染的生态环境预警指标体系的理论设计

工业污染的生态环境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本文根据能源、经济、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实际情况,遵循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代表性、完备性、可操作性、适用性原则,利用联合国建立的“压力—状态—响应”模型,从生态环境压力、生态环境状态、生态环境响应三个方面构建工业污染的生态环境指标体系。指标由目标层、系统层、子系统层以及指标层构成。本文根据工业污染下生态环境预警评价的需要以及资料搜集的可行性,选取如下31个指标(表1)作为指标层的评价指标。文中除Co2排放经济规模效应数据外,其他数据均来源于《统计年鉴》及《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库》(挖掘版)。Co2排放经济规模效应根据LmDi计算方法计算得出。具体指标体系见表1。

国内环境污染现状篇7

城市规划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目标和计划,是城市建设的综合间署,也是城市建设的管理依据,它与很多学科密切相关。近年来,由于环境保护规划没有与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同步落实,使城市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城市环境不能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因此城市规划中的环境保护规划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

一、城市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环境问题

城市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它的产生和发展决定于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受上层建筑的影响,近几十年来,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引起了一系列的环境关题:

1.水体污染问题突出

由于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工业的飞速发展,大量的污水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而直接排入水体,致使水环境遭到严重的破球。我国的水体污染近期呈上升趋势,全国有监测资料的1200多条河流中,850多条受到污染,在七大水系中,以辽河、海河、淮河污染严重,在统计的138年城市河段中,有133个河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全国范围内78%的河段不适宜作饮用水水源,50%的地下水受到污染,西安、北京等许多城市也出现了供水危机。据估计,我国每年因污染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达400亿元。

2.城市大气质量严重恶化

工业和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以及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将粉尘、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臭氧等物质排入大气层,使大气质量严重恶化。我国大气污染属“煤烟型”污染,全国城市空气中总悬浮微粒浓度普遍超标,平均浓度达309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浓度水平较高,部分城市污染相当严重,北方城市平均值达到83微克/立方米。我国的本溪市也曾经因烟雾弥漫而被称为“卫星上看不到的城市”;而大气中硫化物、氮氧化物业重超标导致了全国大部分地区出现酸雨,宜宾、长沙等城市酸雨出现频率大于90%,长沙降雨的平均pH值已达到3.54,酸雨的降落不仅破坏生态环境,而且加剧建筑物,铁道、桥梁的腐蚀与破损,给工农业带来巨大的损失。而由大气污染引起的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更是直接地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3.固体废物泛滥成灾、垃圾围城现象严重

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产生了大量的固体废物,目前我国每年产生的工业固体废物为6.6亿吨,其中有害废物为3000-4000万吨,累积量超过64亿吨,侵占5亿多平方米土地;每年的生活垃圾量为1吨并以每年7-8%的速度增长。由于我国的固体废物露天堆积,全国有三分之二的城市处于垃圾的包围之中。固体废物到处堆放,不仅有碍观瞻、侵占土地、传染疾病,而且在自身严重污染环境的同时加剧了水体、大气土壤的污染。

4.噪声扰民现象普遍存在

目前随着我国城市工业、交通运输和文化娱乐事业的快速发展,噪声扰民的现象愈发突出,据44个国控网络城市监测,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的城市居民生活在\噪声超标的环境中,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分布在51.5-65.8dB(a),其中洛阳、大同、开封、海口和兰州五座城市噪声平均等效声级超过60dB(a);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范围为68.0-76.3dB(a)。

二、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及其主要内容

正是基于上述的环境危机,近几十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了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开始运用科学的规划指导城市建设。城市规划的提出克服了以往城市发展的无序性、盲目性与随意性,为城市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技术保证和法律保障。城市环境保护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的基础上,依据对城市环境质量现状的调查分析所制定的以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减少污染、节约资源为目标的规划体系。按照我国环境保护应“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协调统一”的总方针和总战略,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应主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前期准备

这些准备工作是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基础,它包括城市的自然环境资料,例如地理位置、生态环境、气象、水文等;城市的社会与经济状况,如人口、国民生产总值等;环境状况的调查分析,如大气、水体、噪声的监测资料、固体废物的来源与历年累计量,对污染的治理状况等;城市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与功能区划等。

2.大气污染综合整治规划是根据城市大气质量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功能区划并按拟定的环境目标计算各功能区最大允许排放量和削减量,从而制定污染治理方案。大气污染的治理应根据城市的能源结构与交通状况确定首要污染物即浓度高、范围广、危害大的污染物,便于治理时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当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大气污染主要是由采用落后燃烧方式燃煤和汽车尾气引起,由此而来的首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总悬浮颗粒,因此规划的远景目标应该是改进落后的烯煤方式,提高燃烧效率,尽量使用气体燃料、型煤、太阳能、地热等无污染或少污染的能源,实行区域集中供热、消灭千家万户的小烟囱,提高道路硬化率,通过强化污染源治理和提高污染控制技术等手段创建无烟控制区。调整工业布局,根据大气自净规律科学便理的利用大气环境容量;强化污染源的治理,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通过技术和行政的手段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提高城市绿化率、选择抗污染性好的树种,大力发展植物净化。

3.水污染综合整治规划

国内环境污染现状篇8

关键词诊断;基尼系数;弹性系数

中图分类号F120.4;X1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04(2008)06-0074-06

经济发展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研究经济发展对环境变化的影响,揭示经济发展和环境变化的内在关联,构建经济与环境形势诊断指标是判断经济环境发展趋势的关键。基于国家尺度宏观经济变化,选取对环境系统影响较为显著的经济、产业、污染排放等综合性指标,通过环境、经济系统分析,建立能够反映环境、经济系统趋势的诊断指标,并通过支撑指标的分析,识别经济、环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满足宏观环境管理的需要。

1指标确定原则

经济环境形势综合诊断体系综合反映的是经济与环境两大系统的相互作用与内在关联,指标体系的选取应遵循以下原则:

(1)系统性原则:指标体系能够体现环境经济系统内在关联性,综合表征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排放的协调程度与变化趋势。

(2)互补性原则:选取的指标之间要互为补充,尽量覆盖经济环境形势变化的诸多方面。

(3)问题导向性原则:指标的选取还要体现经济、环境形势问题所在,以便于原因分析。

(4)集成性原则:指标的选取尽量采用无量纲的指标,采用多项指标综合集成指数。

2指标体系设计

经济环境形势综合诊断体现在三个方面(见图1)。一是由于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污染排放趋势的空间分布变化,对此诊断可及时发现环境形势变化的新动向,为区域发展模式转变及宏观经济调控提供一定的依据;二是由于行业发展不平衡以及行业对环境的污染程度不同,随着行业的发展,出现污染物排放的行业分布变化,对行业污染排放和经济发展的诊断可以识别发展过快的高污染行业,为产业结构宏观调控方向奠定基础;三是由于经济增长过快以及污染物削减速度过慢造成的污染物总量的迅速增加,因而直接影响到环境目标的可达性,对此的诊断可以及时掌握经济和环境的协同变化趋势,了解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判断环境目标的可达性,以改变环境管理策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基于以上考虑,结合指标确定原则,分别选择如下三项指标:

2.1地区环境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按照基尼系数的内涵,引入到地区和行业环境基尼系数中,可以作出如下的假设:一个地区基于一定比例的经济增长,对应于排放相同比例的污染物(或消耗相同比例的资源),则污染物排放(或资源消耗)分配为绝对平均[1]。地区环境基尼系数其内涵反映的是污染排放的地区公平性。

根据地区环境基尼系数的内涵,环境基尼系数反映的是国家污染排放分配的内部公平性,体现在一定的单元内部。这一数值体现的是控制单元之间的外部影响,称之为外部公平性。从这个角度考虑,可以用该指标作为分辨外部公平性的依据,在此称为诊断系数[2]。地区诊断系数(RDC)=污染物排放量比重/GDp比重,即RDC=pip/GDpiGDp,其中pi、p分别为地区污染物排放量和全国污染物排放量,GDpi、GDp分别为地区GDp与全国GDp。以诊断系数作为判断不公平因子的依据,RDC<1,则表明污染排放比重小于GDp比重,相对较公平;若RDC>1,则表明污染物排放的贡献率大于GDp比重,公平性相对较差。以此为依据,作为判断地区环境基尼系数不公平因子的判断依据。

诊断系数可以用于诊断不公平因子,不公平因子的变化则体现出污染排放的空间变化趋势。通过区域固定资产投资、经济增长率、单位GDp污染物排放系数等关联分析指标的变化,可以识别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发展态势。

2.2行业环境基尼系数

对地区环境基尼系数的内涵作进一步的延伸,行业环境基尼系数可以用于分析行业污染排放的公平性,以及污染物的行业变化趋势,行业诊断系数(iDC)可用于不公平因子的诊断,以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产品产量、单位工业增加值污染排放系数等关联指标进行分析,以判定环境发展态势。与地区环境基尼系数略有不同的是,行业环境基尼系数的计算是基于行业工业增加值与污染物排放量。但分析行业基尼系数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识别高污染行业的基础上,通过诊断系数的时间变化序列,分析该行业的技术进步水平和产业结构调整效果。

2.3污染排放弹性系数

污染弹性系数是指污染物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间的比值。若污染弹性系数为1,则表征污染物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持平,污染弹性系数小于1,表明污染物增长率小于经济增长率,相反,则污染物增长率大于经济增长率。污染排放弹性系数表征污染排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污染排放弹性系数的变化,可以表明经济发展模式的变化,随着经济发展模式向环境友好型转变,污染排放弹性系数将逐渐减小。2.4综合诊断体系建立[Bt)]

根据以上分析,选择地区环境基尼系数、行业环境基尼系数、污染排放弹性系数三项指标作为经济环境形势综合诊断指标,从污染排放的空间分布、行业分布以及综合经济发展模式等三个方面的予以诊断(见图1、表1)。

3判断依据与标准划分

3.1判断依据

(1)地区与行业环境基尼系数。基尼系数是反映收入分配公平性的判断指标,基尼系数为0,表示收入分配完全平均,基尼系数为1,表示绝对的不平均。在这一区间,该数值越小,社会的收入分配就越趋于平均;反之越大,则表明社会收入的差距正在不断地扩大。按照国际惯例,基尼系数在0.2以下,表示社会收入分配“高度平均”或“绝对平均”,0.2~0.3之间表示“相对平均”,在0.3~0.4之间为“比较合理”,同时,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贫富差距的“警戒线”,0.4~0.5为“差距偏大”,0.5以上为“高度不平均”[3]。基尼系数不会是一个能够说明所有社会问题的概念,但其警示意义在通过政策和法律界定公平与效率相互关系时绝不容忽视[4]。

从基尼系数和环境基尼系数的内涵来看,两者基本一致。环境基尼系数的等级划分标准将采用基尼系数的国际惯例,即将环境基尼系数划分为小于0.4、0.4~0.5、大于0.5三个档次,分别对应于不同的状态。

(2)污染排放弹性系数。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2010年主要污染物削减10%的目标计算,则年均污染物增长率为-2.1%,GDp年均增长率为7.5%,按此年均污染物削减速度和经济增长速度,即污染排放弹性系数平均为-0.28,则“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污染物削减目标基本可以实现。以此作为基准,在经济增长速度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若污染排放弹性系数小于-0.28,说明污染物削减率大于2.1%,则更有利于目标的实现。同理,若能达到削减率2.1%的情况下,经济增长速度越大,则污染弹性系数大于-0.28,实现目标的可能性相对变小。因此,按照污染物排放弹性系数为-0.28作为基准,将污染排放系数划分为小于-0.28和大于-0.28两个档次。

3.2诊断标准划分[Bt)]

根据环境基尼系数划分的三个档次,分别将经济环境协调发展诊断结果设置为良好、一般和较差。污染弹性系数以-0.22为基准,划分为良好和一般两个状态。在经济环境形势综合诊断时,三项指标同时进行,综合反映经济环境发展的三个不同方面(见表2)。

4实证分析

基于以上建立的经济环境形势综合诊断体系,以CoD和So2两个主要污染物为评价因子,对其2005、2006年综合诊断开展实证分析(见表3)。

4.1基于CoD的实证分析

根据2005年各地区和各行业CoD排放量及GDp数据,按照基尼系数计算方法[1],计算得到基于CoD的地区基尼系数为0.272,处于良好状态;行业基尼系数为0.738,

处于较差状态;CoD排放弹性系数为0.549,处于一般状态。综合诊断为较差状态,行业基尼系数是短板因子。

2006年,基于CoD的地区基尼系数为0.282,处于良好状态;行业基尼系数为0.743,处于较差状态;CoD排放弹性系数为0.089,处于一般状态。综合诊断为较差状态,行业基尼系数是短板因子。

从地区基尼系数分析(见表4),地区间经济发展和污染排放差异过大。2005-2006年,内蒙古、辽宁、云南、安徽、重庆、黑龙江、山西、甘肃、湖北、陕西、新疆、四川、海南、吉林、江西、贵州、青海、湖南、宁夏、广西等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诊断系数均大于1,这些省份大部分集中于中、西部地区。2005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长率为27.2%,其中中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为32.7%,西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为30.6%,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内蒙古、广西、吉林等省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均在40%以上。在产业结构未发生根本性转变以前,固定资产投资的迅速增加,意味着工业的迅速增加和污染的快速增长。从经济增长情况看,2005年全国工业增加值增长率为16.5%,其中内蒙古、安徽、江西、广西、四川、青海等省份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均在20%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2005-2006年变化情况分析,两年保持基本的稳定,仅广西、江西等个别省份出现变差的趋势。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同时由于污染排放强度较大,污染排放量将持续增加,是污染控制的重点,污染控制潜力加大。中、西部地区需要转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三高一低”的发展模式,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技术升级,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实现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否则,在不改变现有经济发展模式的情况下,随着中、西部经济的快速发展,势必出现污染向中、西部转移的趋势。

从行业基尼系数分析(见表5),由于不同行业的工艺水平差异导致污染排放水平不同,不能简单的用基尼系数来要求不同行业污染排放的均等性,但是对个别诊断系数过大的行业,应适当的加强产业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造纸及纸制品行业是调控的重点。2005年,燃气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采选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医药制造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纺织业、其他采矿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食品制造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饮料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等14个行业诊断系数均大于1,是污染排放控制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行业。其中造纸及纸制品业达到21.48,2005年CoD排放量占全国CoD排放总量的34%,而GDp仅占全国的1.59%,是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从2005-2006年变化趋势分析,燃气生产和供应业、纺织业、其他采矿业、饮料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以及造纸及纸制品行业出现明显的变差趋势,其中其他采矿业诊断系数从2005年的1.66上升到2006年的5.70。而农副食品加工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食品制造业、非金属矿采选业等诊断系数均有较大程度的下降,说明这些行业的技术水平正在不断提高。从2005年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分析,均高于全国27.2%的增长率。由此可以看出,诊断系数大于1的14个行业中,有11个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若产业技术水平、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不能得到根本性转变,随着这些行业的迅速发展,基于CoD的行业分配差距将进一步加大。

从污染弹性系数分析,2005、2006年经济增长率超过预期的7.5%,CoD排放量增长率虽然增速放缓,但并未实现污染排放的拐点。从这个角度来说,按照目前的经济发展和污染排放情况,难以完成“十一五”规划CoD排放总量指标。

根据以上分析,2005、2006年基于CoD的经济环境发展综合诊断为较差,主要是由于CoD污染排放的行业差异过大,重点行业发展过快,且未能实现明显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4.2基于So2的实证分析

根据2005年各地区和各行业So2排放量及GDp数据,计算得到基于So2的地区基尼系数为0.348,处于良好状态,行业基尼系数为0.758,处于较差状态;So2排放弹性系数为1.28,处于一般状态。综合诊断为较差,行业基尼系数是短板因子。

2006年,基于So2的地区基尼系数为0.356,处于良好

状态,行业基尼系数为0.764,处于较差状态;So2排放弹性系数为0.139,处于一般状态。综合诊断为较差,行业基尼系数是短板因子(见表6)。

从地区基尼系数分析(见表4),与CoD相似,地区间经济发展和污染排放差异过大。湖南、河北、辽宁、云南、江西、河南、四川、新疆、青海、陕西、广西、重庆、甘肃、山西、内蒙古、宁夏、贵州等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诊断系数均大于1,这些省份大部分集中于中、西部地区,也是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增加值增长较快的地区,是环境管理调控的重点。从2005-2006年变化情况分析,辽宁、云南、江西、新疆、青海、重庆、宁夏、贵州等省份诊断系数明显上升,其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水平需要引起注意。

从行业基尼系数分析(见表5),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造纸及纸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其他采矿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等6个行业诊断系数均大于1,是污染排放控制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行业。与CoD不同的是,分配不均行业较少;与CoD相似的是这些行业均为发展速度较快的行业。从年度变化情况来看,其他采矿业诊断系数明显上升,需要予以重点关注。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诊断系数则下降幅度较为明显。

从污染弹性系数分析,2005年So2排放量增长率超过经济增长率,So2排放弹性系数大于1,与CoD相比,除行业环境基尼系数之外的又一重要诊断指标。从这个角度来说,按照目前的经济发展和污染排放情况,难以完成“十一五”规划So2排放总量指标。

根据以上分析,2005、2006年基于So2的经济环境发展综合诊断为较差,主要是So2污染排放的行业差异过大,同时,污染弹性系数偏高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5结论

环境基尼系数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经济和环境协调性,地区基尼系数的分析重点是污染排放的区域公平性和污染排放与经济发展的地区协调性。行业基尼系数能够反映产业结构调整状况,单个行业诊断系数的时间序列分析能够体现行业内部技术水平的提升。污染弹性系数综合表征了经济发展和污染排放的速率,是对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排放的宏观反映。上述分析表明,利用以上三项指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经济与环境形势的内在关联。

努力推动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分析表明,中西部地区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同时,污染排放水平相对较高。近年来西部大开发与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给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但在经济发展方式上需要进一步转变,并适当提高项目准入的环境门槛,在追求发展的同时,要注重项目的环境效益。

重点依靠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淘汰关闭落后企业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减少污染排放,但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暂时性的缓解环境问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更多的需要依靠产业技术升级,应重点提升造纸等诊断系数较高行业的技术水平。

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发展方式转变缓慢将进一步加大实现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的难度。近年来,年均经济增长率均已超过预期水平,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产业结构调整幅度有限,经济发展方式未出现根本转变,将带来污染物排放量的进一步增加,对实现“十一五”环境保护目标带来一定的难度。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逯元堂,王金南,吴舜泽,曹东.基于人口的中国资源环境基尼系数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3):121~124.[LuYuantang,wangJinnan,wuShunze,CaoDong.analysisonpopulationBasedGiniCoefficientforResourceenvironmentinChina[J].Chinapopulation,resourceandenvironment,2006,(3):121~124.]

[2]王金南,逯元堂,周劲松,李勇,曹东.基于GDp的中国资源环境基尼系数分析[J].中国环境科学,2006,26(1):111~115.[wangJinnan,LuYuantang,ZhouJinsong,LiYong,CaoDong.analysisofChinaResourceenvironmentGiniCoefficientBasedonGDp[J].ChianenvironmentalScience,2006,26(1):111~115.]

[3]任群罗,陈闻君.基尼系数及其计算[J].学术研究,2004,(3).[RenQunluo,Chenwenjun.Ginicoefficientandcalculation[J].academicResearch,2004,(3).]

[4]肖金明.法治行政基本原则[oL].2004,省略.[XiaoJinming.primaryprincipleofLawandadministration[oL].2004,http://省略.]

ComprehensiveDiagnosisofeconomy&environmentSituation

LUYuantang1wUShunze1XUepengli2LiUYao3

(1.Chineseacademyforenvironmentalplanning,Beijing100012,China;

2.CollegeofenvironmentalSciences,BeijingnormalUniversity,Beijing100875,China;

3.ChinaUniversityofminingandtechnology(BeijingCampus),ChemicalandenvironmentengineeringCollege,Beijing100083,China)

国内环境污染现状篇9

关键词:传统水文地质调查方法;地下水;环境污染;调查;应用

在城市的发展进程中,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力度逐渐加大,可以说,地下水是工业以及社会发展主要依赖的水资源之一。但是在地下水开发的过程中,地下水环境也遭到了严重的污染,要想使得地下水环境可以得到改善,就需要针对地下水环境污染展开调查,而在调查的过程中,可采用的调查方法主要包括传统水文地质调查方法,该方法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能够全面的反映出地下水环境污染的现状,从而使得地下水环境可以得到有效的治理。

1地下水环境污染调查的目的

地下水环境调查的主要目的就是剖析地下水环境污染的原因,为治理手段的选择提供基准。一般而言,地下水污染可分为“三氮”污染、有机污染和重金属污染。造成我国地下水污染的原因除了地表水污染的影响外,还包括以下三点:

(1)地下水长期过度开采,从而导致部分地区的地下漏斗面积不断的扩大。进而造成地下水水位出现下降的情况,这就使得沿海地区海水趁虚而入。(2)各类生活、农业和工业污染源的排放对地下水造成了连续污染,如工矿企业废水的排放入渗导致地下水有机和重金属污染,以及农村农药和化肥面源污染。(3)目前我国开展全国范围的地下水环境监测以及污染调查评估工作尚未成熟,污染底数不清。造成地下水环境监管基础薄弱。而且当今实施的环境保护法律文件中涉及地下水污染调查和防治项目的很少,缺乏完整的地下水污染调查和防治法规。上述这些问题的存在,是造成如今的地下水环境污染严重、调查不全面局面出现的主要因素。

2实例分析

2.1调查区资料收集

(1)地质地层状况。调查区地层属于第四系沉积物以及太古界强风化花岗岩,从向往下首先是厚度约0.3-1.2m的素填土;然后是厚度约0.4-3.7m的粉质粘土;接着是中砂,厚度在0.5-1.1m范围内;紧接着为厚度约0.2-3.0m的粉质粘土;最后是厚度约0.6-4.1m的砂质粘性土以及最大揭露厚度为6.1m的强风化花岗岩。(2)地下水概况。该调查区地下水埋藏深度0.9-4.1m,水位随季节变化,年均变幅1m左右。调查可知,该地区地下水以大气降水入渗补给为主,其次是农田灌溉回渗以及戴河侧向补给。主要排泄方式为向下游径流和人工开采,地下水整体流向为东南向西北方向径流。

2.2渗漏实验

为查明该调查区所有的污水处理站的渗漏量,我们在污水处理站拉闸断电、曝气池液面降低至排水管口下后,开始测量曝气池以及净化塘内的水位下降速度。经过一天测量得出,曝气池的水位降速约为4.2cm/d,而净化塘的水位降速为1.52cm/d。最后再根据该调查区的平均蒸发量(0.9cm/d)、曝气池及净化塘有水面积,计算得出曝气池渗漏量为23.85m3/d,净化塘的渗漏量为12.14m3/d。

3传统水文地质调查方法在地下水环境污染调查中的具体应用情况

3.1在地下水环境污染中传统水文地质调查法所要调查的主要内容

在传统水文地质调查中,主要调查的内容包括如下几点:首先,就是对需要调查区域内的水质情况进行侦查,同时对所要调查的区域内部的地下水环境以及地质等信息数据进行合理的调查,根据这些材料来充分的分析所要调查区域地下水的水质情况、水环境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等。其次,就是针对所要调查区域中的水质情况以及地下水污染源进行详尽的探究,并清楚的了解地下水污染源出现的情况以及特点。最后,就是深入探测地下水质,深入的了解地下水中所含有的污染物质,对所要调查区域的地层的结构、隔水层以及含水层的分布情况以及周围的岩层分布情况等进行详尽的了解,除此之外,在地下水环境污染中,运用传统水文地质调查法所要调查的内容还包括地下水中所含有的化学物质以及地下水的渗漏情况,并采取抽样的方式,对地下水质中所含有的成分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研究。

3.2传统水文地质调查方法在地下水环境污染调查中的应用方法

在对地下水环境污染进行调查的过程中,可以采用的调查方法就是传统水文地质调查法,该方法在实际的应用中,应用的主要方法包括如下几种:

第一,针对展开调查的区域,先进行相关水质调查报告以及相关水质评估报告等文献资料的收集,根据这些资料中的内容,来对所要调查区域的具体水质状况进行分析,通过这些资料就可以充分的了解到调查区的环境条件以及水质情况,在清楚的调查区域的基础情况的前提下,针对后续的实验分析做好铺垫工作,从而使得后续的实验分析工作可以顺利的开展。

第二,针对调查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全面的调查,在调查的过程中,所要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该区域地下水质的类型、隔水层的分布情况以及周围岩体的厚度等,针对这些内容展开深入的调查,可以清楚的了解到该区域地下水污染的具体情况。

第三,在利用传统水文地质调查进行地下水环境污染调查的过程中,要注意分析地下水中所含有的化学物质,并且积极的进行渗漏试验,并对水位的高程进行合理的测量,同时要做好相关水文地质参数的确定和分析工作。

总而言之,传统水文地质调查的主要方法为先对水文地质调查的工作内容进行具体的分析,然后将需要调查区域的地质、水质以及环境相关的数据资料进行全面的收集和整理,接下来就是针对地下水目前的质量与开发利用情况、水质现状、地下水污染的程度、环境水文地质存在的问题等进行调查,其进行水质现状调查的过程中,要注意清楚的了解地层、岩层、含水层以及隔水层的分布情况,并确定水质的具体参数,最后针对调查所得的相关数据对地下水的污染情况作出预估和评断。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地下水环境污染调查中合理的应用传统水文地质调查方法,可以有效的保障调查结果的精确度,并且这种方法的应用,也为地下水环境污染调查指明了正确的方向,起到了有效地导向作用,该方法具有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价值。除此之外,一些传统的调查方法所具有的弊端逐渐暴露,已经无法适应现今地下水环境污染调查发展的需要,而传统水文地质调查方法融合了相应的现代技术,不仅能够使得调查的速度提升,而且能够保障调查的质量,在我国的地下水环境污染调查中,是最理想的调查应用方法。

参考文献

[1]田春声.环境水文地质学[m].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2]李昌静,卫钟鼎.地下水水质及其污染[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国内环境污染现状篇10

1 环境污染事件统计指标

本文通过对于遴选的自1952年至2010年的国内近700件环境污染的事件进行分析,研究环境污染事件发生表现出来的规律。

统计指标:事件发生的日期、事件发生地区、事件的类型、事件涉及的污染物状态、事件涉及的行业等几个方面。

2 环境污染事件的统计与分析

2.1 环境污染事件的时间分析

本次统计的污染事件发生日期自1952年起至2010年,在此时间段中统计到的事件年度分布如图1所示。

从图1中可以看出,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总趋势为波动上升。在80年代左右污染事件的发生次数出现了明显的上升趋势,这与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速度迅速增加,工业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是相一致的。在80年代左右,我国的经济开始全面复苏,人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善,但在企业发展的同时,环境保护问题却被忽视,排放单位向环境中排放大量的废水、废气、废渣,导致环境污染事件迅速增加。2005年左右,环境污染事件到了高发期,污染事件的影响范围也最深远。2005年11月13日发生的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因其特殊性、问题的严重性、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重大变化而载入中国和世界环境保护史册。虽然近年来了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得到了空前的加强,但由于我国特殊的经济发展模式埋下了大量的环境安全隐患,使得环境污染事件居高不下,2008年污染事件高发再次出现。

图1 自1952年至2010年环境污染事件发生次数统计

2.2 环境污染事件的原因分析

本文将污染事件的起因分为:泄漏、爆炸、直接排放或倾倒等10类(参见图2),在近700件环境污染事件案例中,主要的事件原因有泄漏、爆炸以及直接排放或倾倒,3者共占到了所有事件原因的91.7%,其中因泄漏而造成的环境污染事件占到了全部事件案例的49%。本文中泄漏主要包括生产过程中引起的泄漏和车辆运输过程中发生的泄漏,生产过程中导致的泄漏大都是由于设备陈旧引起的,如2006年1月10日早晨,东阳市陈敏化工有限公司氯磺酸储槽(约贮存有4吨氯磺酸)因槽口部位腐蚀发生泄漏,导致周边工厂及附近村庄受到污染;2004年4月16日,位于重庆市江北区腹心地带的天原化工总厂由于氯气罐及相关设备陈旧和工人违规操作相继引发氯气泄漏和爆炸事件,导致9人失踪死亡,3人受伤,15万人进行转移,造成了严重影响。车辆运输过程中的泄漏主要是由于车辆侧翻造成的,如2006年4月4日10时40分,一辆运载硝基苯化学危险品的槽罐车途径徐州市三环西路废黄河桥附近时,因避让前方汽车发生侧翻,所运硝基苯泄漏,并挥发到空气中造成严重污染。

a:泄漏;B:爆炸;C:直接排放或倾倒;D:燃烧;e:其他;F:未知;G:无明确表现形式;H:火灾;i:辐射作用;J:自然原因。

图2 环境污染事件的起因分析

从图2还可看出,由于爆炸而造成的环境污染事件也较多,在159起因爆炸而造成的环境污染事件中,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因爆炸燃烧而形成的具有污染性的废气,因此在对企业的爆炸事故进行处理时,应注意尽可能减少会产生污染物质的可燃物的燃烧,防止因爆炸而产生污染事件。另外爆炸也可间接造成重大污染事件,如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直接原因是硝基苯精制岗位操作人员违反操作规程,虽然爆炸没有直接造成特别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然而爆炸事故造成大量硝基苯流入松花江水体,却引发了一次巨大的跨流域、跨国界的水污染事件,沿江群众的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威胁,导致爆炸直接引起的安全事故演变成为了重大环境污染事件。

2.3 环境污染事件的地区分析

从图3中可以看出,在所有的环境污染事件案例中,排在前五位的省份分别为江苏、山东、广东、湖南和辽宁,而江苏、山东、广东以及辽宁等国内生产总值(GDp)排名均在前十名之内,表现出了污染事件的多发省份主要分布在经济相对较为发达的地区。而对于宁夏、新疆以及内蒙古等省份由于工业在经济总体中所占比重相对于东部地区为少,因此环境污染事件相对较少,

图3 环境污染事件发生地区分析

2.4 环境污染事件涉及的污染物状态统计分析

从图4中可以看出,统计范围环境污染事件涉及的污染物的状态以液态居多,液态污染物造成的污染事件占62%,气态与固废污染物的比例分别为29%和6%,这与液态污染物相对于气态以及固态污染物而言更容易集中,更容易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的特性有关。因此在日常的环保工作中应对于液态的污染物加强管理,以防造成重大的环境污染事件。

图4 环境污染事件中污染物状态分析

2.5 行业的统计分析

从对环境污染事件发生的主要行业的统计分析中可以看出,化工及其相关行业发生环境污染事件的比例较大,同时运输业紧随其后。我国当前化工行业生产规模大,生产工艺复杂,生产中涉及的危险化学品种类很多,存在较多的环境风险源;一部分化工企业中相应的环境安全意识较差,没有足够的应对环境事件的技术和人员;另外化工企业布局不合理,诸多因素造成了化工行业成为了环境污染事件多发的行业。随着经济的发展,物流需求的增加,运载化学品的车船数量随之发展迅速。事故数量增加的原因是我国部分道路情况不佳,各种货运车船超载情况严重,同时我国当前货运行业从业人员素质不高、装卸人员责任心不强以及押车人员失职等,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就会对环境产生影响进而造成环境污染。

a:化学原料及化学制作品制造业;B:道路运输业;C:水上运输业;D:冶炼业;e:采矿业;F: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图5 环境污染事件所涉及的行业分析

2.6 环境污染事件各指标综合分析

图6中列出了主要涉及的行业和污染物状态以及事件类型。从图6中可以看出在所统计的案例中,化工相关行业的环境污染事件中以液态污染物污染为主,在事件类型上则表现出了泄漏、爆炸和直接排放或倾倒,这也从一方面体现了化工行业污染物和污染事件类型的多样化。而对于道路运输业而言,其主要污染物的形态也是以液态为主,但事故类型则泄漏所占比例较大,爆炸以及排放所占比例相对较小,这也说明了目前我国道路运输行业中涉及液体运输的各种罐车出现事故,导致环境污染的现象还是较常见的。

图6 环境污染事件所涉及的行业、事件类型以及污染物状态之间的统计分析

3 结论及建议

通过对近700件环境污染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结论及建议如下:

(1)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频率也随之增加,而且污染事件的类型也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在空间分布上,经济发达地区的污染事件出现次数较多,总体表现出了东部多西部少的情况。建议各地区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正确认识环境保护问题,充分认识目前我国已进入以保护环境优化经济增长的新阶段。各地区应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加快技术革新,制定合理的地区经济发展模式,不能以牺牲环境换取GDp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