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初中语文教学特色十篇初中语文教学特色十篇

初中语文教学特色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3:53:16

初中语文教学特色篇1

一、才与艺是语文教师追求语文教学特色化的基础

所谓才,即语文教师要有渊博的学识,与其他学科教师相比,语文教师比较特殊。人们对语文教师的“形象”要求似乎特别地高,言谈举止中表现出的气质风度不能平俗,讲课中表现出的文化底蕴不能单薄,语文教师得有“文人气”“文学气”“文化气”“学者气”。

所谓艺,即语文教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

简言之,语文老师要有一定的艺术功底。语言艺术、情感表达、肢体语言、人格品行等皆为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

二、先进的教育理念是形成语文教学特色化的前提

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而在教学中,语文教师不但要传授知识、开发智力,而且要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审美教育,发展特色和特长。所以,我一直固执地认为,语文教学应该是教育性教学,这是语文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教学的最明显的特征之一。

作为人类文化最重要载体的语文,是体现人文知识、人文科学、人文精神最全面、最丰富、最鲜明的学科,那么,语文教师理所当然地应该承担起塑造“另一半人”的重任。

三、出路:语文教学要走“大语文”教学之路

只要稍加考察就会发现,语言文字表达出色的学生,他们除了在课堂上对语文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外,课外也定然是酷爱读书的。这给我们一个启示,要搞好语文教学就要处理好课内教学与课外学习的关系,走课内外相结合的“大语文”教学之路。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处处有语文、时时有语文,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职责就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课外学习的广阔天地里自由驰骋。

“大语文”的内涵绝不仅仅指课内外形式上相结合,更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课,内容上能够超越课堂,超越教材,超越自我,面向社会,面向生活,而向现实,视野开阔,收放自如,信息量容量大。把学生引入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大千世界。这样,才能发挥课堂教学的基础和导向作用。

四、方法:语文阅读教学要锲而不舍地抓住“根本”

自从1903年汉语文学科独立到现在,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语文教学的“根本”问题就一直没有很好解决,由此造成的严酷现实是整体“语文教学效率仍然普遍不高,语文教学质量仍然普遍不好。”众所周知的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理解感悟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文章教学为中心、组织学生解读文本、培养阅读能力的教学活动,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处于基础和核心地位,学生听话、说话和写作能力的提高,无不依赖阅读能力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它是决定语文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

汉语阅读教学的根本就是唐宋以来传统阅读教学中最讲究的熟读、背诵、深思和积累。

尽管信息时代的来临,使得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交流、文化融汇的速度在加快,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深,但是,传统的汉语文注重“读”、积累、感悟的教学方法,即使在久远的未来,仍会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

五、科学化与艺术化的融合是形成语文教学特色化的保证

吕叔湘先生强调:“语文教帅应该既是精明的科学家,又是高超的艺术家。”昌先生的话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

走“大语文”教学之路在内容上还有一个“新”的问题。丰富而又新鲜,才能激发当代学生的好奇心。一是除了在广度上拓展外,还要在深度上开掘。讲他人之所未讲,发他人之所未发。二是联系现实,与生活接轨,使课堂始终吹拂着时代的清风、流淌着时代的活水、漂游着时代的云影、跳动着时代的脉搏。

采用灵活形式以求活,为了使课堂气氛活起来,使学生的情绪“燃”起来。要不失时机地运用多种形式来展示汉民族语言的无穷魅力和自己调动语言的技巧。有时,从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典故、一个观点中生发开去,说长道短、谈古论今,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有时,抓住课堂上稍纵即逝的机会,或类比,或夸张,或曲解,或引申,或自嘲,或自诩,或描摹再现,或杜撰表演,或张冠李戴,或仿词出新,或“小题大做”,或实话实说,或引而不发,或画龙点睛……

初中语文教学特色篇2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本土文化融合

一、初中语文教学与本土文化融合的界定

初中语文教学从阶段上来划分,指的是七至九年级的语文教学;从内容上看,它包括这个阶段的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如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写作教学和综合学习教学等。而本文所要阐述的正是初中语文教学,如何与本土文化进行融合。所谓本土文化,指的是扎根本土、世代传承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它既有历史传统的沉淀,也有植根于现实生活的变化和发展。它是一代代劳动人民在生活、劳动中智慧和汗水的结晶。如在我们新塍就有桥文化、墙门文化、弄堂文化、明清老房子文化;文人文化;还有许多本土文化活动,如闹元宵、三月半行香等。如巧妙地将这些带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本土文化与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学相融合,学生们定会认识到:“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么广阔”的丰富内涵。

二、语文教学与本土文化融合的途径

将初中语文教学与本土文化融合,其途径大致可以分为两条:一是直接融合;二是间接融合。

(一)、所谓直接性融合,是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根据课文学习内容进行有机渗透,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语文学习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大凡做过语文教师的,都深感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正因为如此,有的搜肠刮肚,寻思课堂导入的切入点;有的频频翻书,查找课堂导入的切入点;有的祈求网络,搜寻课堂导入的切入点。但我觉得还是《诗经》说得好:“伐柯伐柯,其则不远”,用本土文化作为课堂导入的切入点,乃是一种便易而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方法。

(二)、间接融合,是指通过组织学生走访、参观、听讲座、印发地方教材等形式,使学生感悟本土文化特色,领略本土文化风味,透析本土文化与当地的自然、社会、历史及其百姓生活的关系。

新塍镇桃园小学钱宝云先生经过多年的走访、拍摄,编就了《桥韵》一书,所研究的是新塍镇范围内的形形式式的桥梁。因此,当我们要教八年级第三单元时,我邀请钱老师走进初中语文教学课堂,向学生介绍新塍镇的桥文化,以增进学生对《中国石拱桥》和《桥之美》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提供课程资源,并启发学生,让他们懂得学习与研究是共存的,“时时留意皆学问”的道理。同时,我还组织学生实地考察我镇老宅、墙门等古老的民居文化。

三、教学内容与本土文化融合的形式

1、图片融合。我镇历史文化积淀颇厚,特别是明清两代流传下来的老房子、老弄堂、古墙门,颇有特色。

如果我们能将这些图片通过多媒体传达给学生,并提出如下问题:

为什么我镇老房子多建风火墙?

你知道圣堂弄的来历吗?

从墙门匾额“孝友传家”中你可以探究到这个丝绸商行的老板应该是怎样一个人?

为什么匾额题名为“鹿洞渊源”?它与宋代大文豪朱熹有联系吗?

我想这实在是八年级下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流――“到民间采风去”的极好素材,学生采风归来,定会产生教师引而不发,学生却滔滔不绝的课堂效应。如因势利导让学生进而写成作文,学生往往会落笔泉注。

2、语言融合。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一方面要推广普通话,另一方面不应忽视语言的地方色彩。当我们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时,常常会说:某某散文的语言富有地方特色,某某的小说富有个性化的语言。因此,当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恰当的、有机的融合富有鲜明地域色彩的新塍方言,这哝哝的吴语一定会使你的课生色不少,情趣横生。

3、掌故融合。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掌故,而这些掌故正是与语文教学融合的鲜活的课程资源。这正如本镇盛同枝老先生所云:“一国家之文献、掌故,一国家之粹也;一乡之文献、掌故,一乡之粹也。粹如灵魂然,如精神血气然。”而我们新塍古镇,历史文化悠久,本土掌故犹如宝葫芦瓶里的圣水,取之不尽。

4、史实融合。新塍镇文化历史悠久,史实材料丰富,如果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加以有机融合,这不仅会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还会增强学生对这片故土的深厚情感。我在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文时,就融合本镇郑熙任顺义县令时的怒言:“此国家求贤之始,当凭文取士,且寒士苦况,我备尝之,夫岂可贪贿赂屈真才乎?”骨头之硬,刚正之烈,与闻一多先生宛若一人。他们所面对的事情虽不同,闻先生怒斥的是特务暗杀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郑熙怒斥的是顺义县衙内县试时富置榜首以索重礼的舞弊行为,但所伸张的都是正义。这两件事有机融合起来,使学生受益匪浅,许多学生为本镇曾出过这样的县令而引以为豪。

四、语文教学与本土文化融合的意义

1、语文教学与本土文化相融合可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生于斯又长于斯的初中学生,对于家乡的本土文化虽有所了解,但大都较为浅显、模糊。因而,他们对家乡的情感可能比较宽泛甚至于淡薄。如何增进学生对家乡的情感,我想走语文教学与本土文化相融合路子,将会比较有效。当学生得知在本镇历史上有毛太守的清廉、倪伯屏与沈廷文的好学、郑熙正义之举时,定会对他们深感钦佩而自豪,进而促进学生对家乡的挚爱之情。

2、语文教学与本土文化相融合可以丰富语文教学的地方色彩

要使语文教学有特色,其方法是多方面的。其中,与本土文化相融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学生大多来自于本乡本土的,他们对当地的文化略有所知,如果我们为师的善于挖掘本土的深层文化,结合课文,施教于生,那学生们定会情趣盎然。好知之,不如乐知之,快意的语文教学,其效率是不言而喻的。它将使语文教学更富有地方色彩,并能提高效率而富有特色。

3、语文教学与本土文化相融合可以更好地传承并发展地方特色文化

本人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语文教学与本土文化相融合,可以更好地传承并发展地方特色文化。如我们新塍镇为了传承并发展地方文化,每年都要举行闹元宵灯会,如果我们组织学生参与,定会学到不少东西,而它们一旦与我们语文教学相融合,学生会感知地方传统的独特意义。并将它扎根于学生心田,那么更好地传承并发展地方特色文化便有了希望。

“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么广阔”,语文教学与本土文化的融合值得我们加以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2、《诗经》

初中语文教学特色篇3

关键词:美育语文教学

当今的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宗旨,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美等方面生动活泼的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着充分的体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初中学生对美的发现、识别和体味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正确诱导。初中语文教学是通过语言文字作为媒介,依靠形象的力量,使学生感受到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分辨真善美与假恶丑,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感,净化学生的灵魂。语文课程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下面,试从美育新观念和形式美的角度来分析初中语文教学方式的若干问题,以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美育任务的完成。

一、教学语言

教学语言是教师教学的基本功和必要素养,是教学实施方式中一个基本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新课程标准提倡教师少讲,学生多动,但并不表示教师的教学语言的重要性就有所下降,反而对教师语言的要求更高了。

心理学研究认为,教学语言中的音强、音高、音色的不同变化会对学生产生不同的情感作用。教师可以通过调动自身的情感来激发初中学生的情感反应,使他们听了“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而对于一位想成为教育艺术家的有理想的初中语文教师来说,还需要认识学生的语言特点和心理特征,不断地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让它在教学中达到美育的层次。

心理学研究已经表明,认识活动与意向活动交融一体,而其中的情感更是一个重要因素。初中学生正处于情感比较幼稚的阶段,教师在语气、语调、停顿、节奏、速率等方面要充分表达出真诚、善良、同情等丰富细腻的教学情感。反过来,教师内心情感也会引起口头语言产生快慢、强弱、断续等变化。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做到语速快慢适中,语调高低有别,节奏板眼分明,语言疏密相间。古人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反映在教学语言上,则要求教师的语言思想深刻,富于哲理性,具有令人豁然开朗的教育性与启迪性。教学语言内容的启发教育性表现在可以启发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态度、方法,启发学生思考和启发学生各种智力因素。我在教《长歌行・江乐府》这首古诗时,首先问学生一年四季,你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学生一般都回答喜欢秋季,因为秋季是丰收的季节。我再问:我们就这样等着秋季的来临吗?启迪性的教学语言简洁地使学生懂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人生道理。

二、板书设计

“教学板书艺术,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高超精湛的教学板书艺术,是展现教学内容的‘屏幕’,是进行课堂教学的‘导游图’,是打开学生智慧之门的‘金钥匙’,是教师教学风格的凝练和浓缩。”

1、板书应具有色彩美。不同的色彩能使人引起微妙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初中生偏爱一些具有较强刺激性的色彩,如红色、黄色、绿色等明亮色彩,即光谱上的“暖色”。这种偏爱会在青少年期持续一段时间,对学生是一种吸引力。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完全可以据此来设计板书的色彩美。

2、板书应具有字型美。板书的字型美,表现在用笔和结构上。用笔分中锋、侧锋、藏锋、出锋、方笔、圆笔、轻重、疾缓等。字的结构,不仅包括字中连贯穿插的点画,也包括点画的空白部分,虚实相间,才是一个艺术品。达到字型美,要做到一笔而具八法,形成一字,一字就像一座建筑,有栋梁椽柱,有间架结构。

3、板书应具有布局美。板书的布局,类似于书法的章法,却又与它不尽相同。与章法相同的是两者都讲究“相管领”与“应接”。“相管领”好像一个乐曲的主题,贯穿着和团结着全曲于不散,同时表达出作者的基本乐思。“应接”就是在各个变化里相互照应,相互联系,与章法不同的是,板书具有间断性和随意性,并不是一气呵成。

4、板书应该具有启发美。板书内容要做到语精字妙,言简意赅,并且具有启发式美感,让学生从中体会到自己的“味儿”来。

三、教学体态语的艺术

体态语又叫身势语、身体语或行为语。体态,作为美的直观形式,是教师的身体和动作相互协调的产物,是表明事物实体的一种空间存在外在形态具有鲜明的感性因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往往需要传达一定的文本中的情感价值观。教师通过对自身表情、手势、体势等进行良好的控制、调节和表现,并配以有声语言,能发挥美育的效果。

在教学中适当运用手势语往往会收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表扬学生,教师会竖起大拇指或与同学们按节拍鼓掌;示意学生“起立”,教师可以使用单、双手上抬;示意“不要出声”,教师可以把食指放于嘴边;示意“思索回忆”,教师可以用单手托下巴;示意“请安静”,教师可以双手形成“丁”字手势;示意齐声朗读,教师可以用右手有力地上扬;等等。总之,以手势助讲课,可以形成课堂教学的生动,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初中语文教学特色篇4

初中语文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新课改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拓展有效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语言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圣人诚不我欺也。在语文教学中,只有学生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感兴趣,学起来才有动力,才能真正的身心投入。笔者结合自身经验,对新时期初中语文教学的教学方法及模式展开探讨,希望能够给我国初中语文教育事业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教学情景化,提升学生兴趣

1.创设画面,引入情境

无论是在哪一个阶段,学习都需要一种积极主动的心态,应用情景教学很有必要。对于部分初中生来讲,语文课堂有一定的枯燥性,因为文字是一种抽象的符号,语言与情感是一种抽象思维。因此,教师要能够使用美妙的语言设置一个符合课文内容的场景,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语文课文当中,寻找学生内心的兴奋点,使学生们与课本内形象进行心灵交流,并鼓励他们各抒己见、进行探讨,使语文课堂生活化,消解学生内心的枯燥感。

2.调动情感,激发遐想

初中语文课文有很多属于美学作品,似乎还带有些许的艺术内涵。这样的课文为老师开展情景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情感基础,也为课堂中有效知识生成提供了条件。老师要擅长用内心情感的抒发,通过抑扬顿挫的语调,声情并茂的讲解来雕刻学生的大脑,打动学生内心,引发他们的情感流露,让学生真切的体会到作者的感情。通过这种情绪感染,形成一种温馨和谐的课堂氛围,在激发学生在对课文内容的遐想的同时,积累知识、陶冶情操。

3.小组合作,课堂讨论

初中生童心未泯,老师可以在提出问题之后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开展交流、讨论、反思并提出新的看法。小组内学生自由发挥想象,每个学生都表达出自己对文章的体会,同时可以倾听其它同学的观点。在交流的过程中相互促进和提升,即锻炼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能力,有利于课堂知识的有效生成。

二、多种方法并用,发掘学生兴奋点

1.环境陶冶,拓展课堂氛围

宋代大儒陈颐说:“未见意趣,必不乐学。”环境陶冶,就是利用特定的人文环境,隐性影响受教育者情绪与状态的教学方法。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完全可以通过教师黑板报、宣传栏、墙壁来进行环境塑造,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可根据学生特点以及课本内容,让宣传栏、板报“说话”,让墙壁生动起来。学生举目所及、举足所进都是语文的点燃,都能得到美的熏陶、情绪的感染。比如,教室走廊命名:“李白路”“杜甫路”“孔明路”“弃疾路”等。此外,教室的板报上可抄录部分学生喜爱的诗词,加上精心设置、插配的图画,定期更换,使学生只要走进教室,就能生出语文学习的兴趣。

2.多媒体情境教学法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必然趋势。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能同时对文字、图形、声音、动画、影像等多元呈现,恰当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有利于将汉字、语言的符号性、抽象性特征具象化、趣味化,可以使语文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大道之行也》一文,对学生来讲古代政治相对较为陌生,特别是以文言形式出现。因此,教师备课时可截取相关历史纪录片片段,或者截取《百家讲坛》中的历史场面,让学生明白何为大道。

3.角色互动教学法

与其枯燥灌输,不如角色互动。其实,初中语文课堂完全没有必要时刻强调纪律性、严肃性,语文作为一种语言教学、文化教学完全可以也必须以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进行。因此,老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些和教学内容相关的角色情境让学生参与,通过学生亲自参与来加深语文知识的掌握。比如,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诸葛亮的《出师表》,虽然课文以第一人称进行,但教师可对学生们进行角色分配,把情感与经典语言通过对话表演形式展示出来,再辅以旁白把经典语句穿去,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识记。这样,一方面加强了课堂的生动性;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促进知识的有效生成。

三、结语

语文可传承文化,可陶冶情操。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优化语文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是具有时代意义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创设画面,引入情境;调动情感,激发遐想;小组合作,课堂讨论;环境陶冶,拓展课堂氛围;多媒体情境教学法;角色互动教学法等方面对这一课题展开浅要探讨。长期以来,我国初中语文课堂更偏重于语文的工具性,识字、阅读、写作等环节处理过于模式化,课堂生动性不强;教师也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初中生的成长特点,没有因势诱导,造成课堂氛围枯燥乏味,学生积极参与程度不高。因此,改变初中语文教学的方法和模式,打造有效知识生成的课堂,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必经之路。新课改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拓展有效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语言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圣人诚不我欺也,在语文教学中,只有学生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感兴趣,学起来才有动力,才能真正的身心投入。然而,一木不成林,一水难为海,笔者深感个人水平有限,希望更多教师、学者参与到初中语文教学生态的研究中来。

参考文献:

[1]邢君丽.基于新课改视角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分析[J].学刊周,2013,(05):37.

[2]季卫.浅谈新课改下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J].新课程导学,2014,(05):59.

[3]刘新伟.如何搞好初中语文实践活动教学[J].学周刊,2011,(08).

初中语文教学特色篇5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生活化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的重要教育思想,认为“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成为真正的教育”,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多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语境,将学生校外的生活经历与学生校内的学习活动有机融合,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运用所学知识交流生活经历与学习活动等信息,从而把注意力集中在语言的运用上,达到交际的目的;当前,在新课程背景下,做好英语教学的“生活化”是学习英语关键任务。以上理论、实践和要求给我们的启示是:把教学过程生活化,把教学情境还原为生活情境,能有效地优化英语教学。教师如何使课堂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优化英语课堂教学呢?通过教学实践,我们认为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生活化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活化生活中教材内容

新课标英语教材本身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如学生最爱逛的公园、动物园、超市等,学生最喜欢吃的面包、水果、牛奶、冰激凌,学生常挂在嘴边的一些日常礼貌用语……然而仅靠书中的知识点还远远不能为学生的感知、理解、记忆和运用提供最佳的语言情景。因而,教师应当活化英语教材内容,把学生生活带进课堂,为教学服务。如学生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缩写词:KFC,p,wto,DiY,UFo,S,pK,VS等;商品英语:餐巾纸上的soft,橘子汁瓶上的juice,牛奶包装上的milk等;身边的一些新单词:scooter电瓶车,Rollerblades滑板鞋,Razor剃须刀,toaster烤箱,bussinescard名片,fireworks烟花,firecrackers爆竹……这些生活中的英语单词让学生在学习时热情高涨,思维异常活跃,效率大大提高,也让学生感到英语就在我们身边。这样生活化的处理教材,唤起了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生活经验,产生亲切感,并驱使学生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去挖掘更多的生活英语。

二、挖掘生活化的课程资源

所谓英语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学生生活中与英语学习密切相关的所有要素。许多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已经不再仅仅满足于课本上传授的知识,他们希望通过课堂这个窗口更多地了解身边的新鲜事物,了解世界,实际运用学到的知识,达到交际的目的。当前英语教材的编写者已经充分考虑到要接近学生的生活,因此教师既应充分挖掘教材自身的生活因素,又要开发教材以外的课程资源。例如可以以课本为依托,根据内容,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把身边的、世界的、近期发生的事情通过图片、投影、照片展示等多种方法引入到教学中来,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能把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与外界相联系,能够用简单的句式表达自己的思想,从而体会到学习英语的成就感。

三、生活化的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不仅仅出现在网络游戏中,在英语教学中同样也能很好地应用。要想学生像学习母语一样主动、积极地吸收和应用新知识,就要根据教师和各位学生的自身特点,为每一个学生及教师自己量身创建一个独特的角色,每一个角色都有一个贴切的名字、鲜明的个性和特点,教师应引导学生接受并融入自身在教学中的角色里,在角色中学习,在角色中联系,在角色中交流。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会觉得自己是真正融入的,自己在学习中和交流中都扮演着活生生的角色,教师也不再是简单的教授知识的身份,而同自己一样是一个亲近、平等的角色,这样一来,对新知识的吸收和利用就会更积极、更高效。初中生都有好奇、好强、好玩、好动、好表扬的特点,英语教师应抓住学生这些特点,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甚至主导课堂活动,进而营造生动、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使课堂教学得到良好的收益。

四、生活化的考核评估

灵活的教学模式应以适当的考核方式进行评估,教师可在充分了解班级学生英语掌握程度及学习特点的基础上,设置有效的竞答与测验教学环节,将全体学生依照英语掌握程度合理分组,阶段性地设置知识点及听、说、读、写等方面的竞答环节,对各小组成员在单词拼写、语法判断、单词造句等环节的参与及表现效果。同时,教师及时对学生阶段性测验效果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可用excellent、Verygood、Good、adequate、needmuchimprovement表示,并建立评价档案。

综上所述,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创拟生活情境,实现教学生活化,仅仅依靠课堂45分钟的进行渗透远远不够的。作为教师我们应以英语传播者的身份去感染学生,在课堂上不断地用新创意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英语语言的魅力。让学生最大可能地置身于一个想象的,模拟的外语生活环境中,打破课堂教学和生活的界限,从本质上改变教学停滞、学习疲软的状态,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运用语言的欲望。学以致用,让学习最终回归于生活

参考文献:

[1]张文静.浅谈初中英语课堂素质教育[J].新课程(上).2011(01).

初中语文教学特色篇6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曾经一度被忽视的美育日益受到重视。在全国教育会议中,美育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多次得到强调。近年来,在语文教学中,笔者注重发现语文教材中美的因素,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初中语文教学与社会美的教育

初中语文教材中社会美的素材非常丰富,我们所提倡的“五讲四美”中的“四美”都可以从中找到例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完全可以加强“四美”教育。“四美”的核心是心灵美,而社会美的核心也是心灵美。心灵美是相对于人的外在美(仪表美)而言的,现在的初中生普遍比较注重仪表美。人固然应该讲究仪表美,但更重要的还是内在美即心灵美。心灵美是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的基础,它借助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表现出来。反过来,通过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的教育,又有助于陶冶美好的心灵。

初中语文教材具有语言美的特色。语言美包括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从形式美来说,语音、语调、语法、句法正确,速度适中,就是美的,否则,就是不美的;从内容来说,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很多内容就是语言美的体现,可以说初中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行为美素材,教师可以通过这些材料的教学以及布置适当的活动,对学生进行行为美的教育。

二、初中语文教学与自然美的教育

自然美是相对于社会美而言的。自然美包括两种:一种是未经人类加工改造过的;一种是经过人类加工改造过的。“五讲四美”中的“环境美”主要是指自然环境美,尤其是经过人工改造过的自然环境美。

初中语文教材中亦不乏自然环境美的材料。在教学中,可以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要保护自然环境,同时按照美的规律来改造环境,美化环境。

三、初中语文教学与艺术美的教育

初中语文教材中不乏可以用来进行艺术教育的资源。教师在教学和课外活动中可以开展以下活动:

1.自制语文教学挂图。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具像化的事物和场景,其中一些已在教材中的插图的方式反映出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这些插图放大、加工成彩色挂图,也可以不拘于教材中的插图,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以图画的方式将课文内容描绘出来。

2.根据课文内容排演短剧。初中语文教材中几乎每册中都有由多个角色可组成的文章,教师完全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改编成短剧,自己演出。

四、美育与初中语文教学“相长”

初中语文教学特色篇7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文化教育;策略分析

初中英语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语言文化形式,在中学教学中占据着较为重要的地位。在英语学习中教师需要在提升学生英语基础能力的同时,渗透文化知识,从而激发学生英语兴趣,为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提供有效支持。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通过英语语言文化的教育,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了解文化知识,并感受到英语文化的整体氛围。同时,在英语教学中,为了实现文化教育的稳定提升,教师需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氛围,并通过对学生主体能力的强调,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从而提升初中学生对英语文化的认同感,为其英语能力的综合提升提供有效支持。

一、实现英语教学中文化背景的融入

在现阶段初中英语教学中,为了实现文化教育内容的有效融入,教师需要认识现代文化教育的核心含义,在英语专业知识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认识到西方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生活习惯等,通过对文化教育内容的有效完善,实现英语教学文化的有效渗透。同时,在该种背景下,英语教师需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将英语文化直接介绍给学生,并在备课中选择针对性的文化信息,实现文化教学与初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渗透。通过文化教学的融合,可以改变以往教学中出现的限制因素,活跃课堂氛围,为初中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提升提供有效支持。例如,在人教版初中英语九年级Unit6whenwasitinvented?课程教学中,在something、somebody以及someone单词学习中,在引导学生学习something时,可以运用“wouldyoulikesomethingtodrink?”的句式进行课程的引导,针对这一内容教师引入文化内容。如,在中文情景下,通常会用“不用了、别麻烦了”等语言进行回答,这种语言形式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含蓄的特点,而按照英国习惯,若果想要,不会推辞,所以会用“Yes,please”,如果不想,会运用“no,thanks”的说辞,充分体现出英语语言的直接性特点。而且,在语言文化渗透中,教师可以通^中西文化的对比,实现英语课堂中的文化渗透。

二、实现英语教学中单词文化的渗透

对于初中英语教学内容而言,在一些英语单词讲解中,教师可以将其作为文化教学的切入点,开展文化渗透的教学形式。对于单词以及句子教学内容而言,其作为一种简单性的词语内容,通过词语文化的解读,可以提高学生对东西方文化差异的认知,并加深对英语文化的理解,实现初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的有效渗透。如在单词“honey”词语讲解中,对于honey一词,其表面是蜂蜜的含义,在中国文化中会将其简单的理解为“蜂蜜”,但是,在英语语境中,会将蜂蜜作为甜蜜的象征,从而引发成为一种形容词,也就会翻译为“甜蜜的”。通过这种差异性单词含义的理解,可以充分展现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性,学生在该种学习背景下,可以激发自身的学习兴趣,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文化的有效渗透。

三、构建多元化的文化教学方法

第一,利用多种手段让学生进行英语文化的体验,在英语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运用多媒体,进行外国艺术、历史遗迹风土文化的视频播放,使学生在学习中对文化内容有直观感受,有效增加学生的英语素养,为学生的兴趣激发提供有效支持。第二,角色扮演。在教学中教师需要让学生熟悉对话内容,并为学生制定角色,进行课程角色的模仿。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初中九年级英语“Unit12Lifeisfulloftheunexpected.”课程教学中,在学生掌握过去完成时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情景对话中的角色扮演,并掌握bythetime,gotten,oversleep等重点词汇,加深学生在情景学习背景下对文化的认知,掌握过去完成时的基本特点,从而为初中英语课程教育体系的完善提供稳定支持。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现阶段初中英语教学课程构建中,教师需要认识到文化教学的重要性,通过文化渗透,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为教育的创新提供有效支持。同时,在新课程标准下,英语教师在文化渗透中,也需要组建多元化的文化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创新性的学习空间,增强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从而为初中英语课程教育体系的创新提供稳定支持。

参考文献:

[1]翟丽娟.初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J].学周刊,2014,(09):172-175.

初中语文教学特色篇8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分量最重、变动最多、改革力度最大的便是有关阅读教学的条文,阅读教学课作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课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读、写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但是,受多年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重视课堂集中教学和教学知识的传授,而轻视对学生自主体验与语言的内化训练,从而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这种状况下,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已经成为当今初中语文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语文阅读的兴趣

初中生往往都处于青春期,正是比较活泼好动的阶段,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往往是没有常性、贪玩好动的,所以,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创设情境化教学模式,赋予教学课程更多的趣味性,使得学生不会因为无聊的学科内容而丧失学习的主动性。

1.充分利用多媒体再现情境

创设情境的方法有许多种,其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具有独特的优势。因为充分利用多媒体再现情境,可以有效地弥补学生原有经验中的不足。比如,教师在讲解人教版初中语文《伟大的悲剧》一课时,可以使用投影仪出示一些南极恶劣天气的图片,把南极的恶劣天气状况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这样一来,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兴趣,主动完成阅读任务。再如,在人教版初中语文《变色龙》一课中,学生对于变色龙这种动物的特点认识不清,所以文章中用变色龙来形容奥楚蔑洛夫性格中的可怜与可悲,学生对此并不十分理解。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放映《动物世界》中关于变色龙的一段视频,使得学生充分了解变色龙这种动物的特点,从而可以帮助学生进入为何称奥楚蔑洛夫为变色龙的情境。

2.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把文章中一些难以理解的文字,通过情境加以表达,转化为口语上的形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快速、准确地体会作者本身想要表达的心声。比如,在田晓菲《十三岁的机遇》一文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开学场景,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表演出将要在北大入学的情境,体验一下考入北大之后的感觉,从而体会作者原本的心态,了解作者在最后说出“我没有忘记我的誓言”这句话的含义。如此一来,使得学生在轻松、娱乐的课堂氛围中完成了语文阅读任务。

二、从课本知识出发,激发学生的深层感悟

1.重视对文章内涵的思考,做到画龙点睛

所谓“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课本和阅读教材中文章的阅读理解,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自主感悟上,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来品味文章的思想感情,结合自己已有的心理体验对文学作品进行再构建和再创造,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文学作品的魅力。

比如,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整篇文章都充斥着拜金主义的强烈震撼,尤其是文章对于失魂落魄而无颜的于勒回家后遭到嫂子冷眼相对这些内容的描写,使得学生联想到自己的家庭,总结出家庭的内涵,对于亲人之间形同陌路的现实以及拜金主义有了自己的理解,这样一来,不仅使得学生更加珍惜自己的生活,热爱自己家庭的每位成员,而且使得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显著的提升。

再如,在朱自清《背影》一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父亲的形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看看文章中是怎样描写父亲这一人物形象,并将这一形象与自己心目中的父亲形象进行比对,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引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有的学生想到了平日里自己与父亲的交流和摩擦,甚至在赏析的过程中眼含泪花。

2.对学生进行适时的引导,帮助学生正确把握知识

在实际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还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启迪智慧,及时有效地将课堂中的重、难点知识理解消化,同时将那些不是真正语文学科的内容予以摈弃。比如,鲁迅先生的那种半白话文半文言文,学生很难理解,这时,教师可以给予学生适时的点拨,使得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促进学生进行感悟,从而在思想上获得启迪。要想做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还需紧扣语文教学的主题,避免语文阅读教学中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比如,在《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中,对于“恐龙无处不在”这个文本的阅读中,教师不应该过分地关注恐龙在地球上消失的原因,而应该最大化地发挥阅读文本的实际作用,从而最大限度地优化教学内容,实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作为整个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其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初中语文教学的成败,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利用科学灵活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制订合理明确的学习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适时、适度的引导和点拨,从而使得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性得到合理的实现,以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银芳.新课改下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性教学探析[J].科技咨询周刊,2012(01).

初中语文教学特色篇9

众所周知,语文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门学科,其蕴藏着我国长达千年的文化底蕴。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就要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将语文素质教育落实到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培养学生人文精神这一层面上来。同时,语文课文是由多种语境组成,语境也是贯穿文章的线索。一般,语文课堂的展开包括三种语境,分别为:课外、课内、课文语境。而语境又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较快进入学习角色的重要因素。那么,初中语文教师就要灵活创造语境,充分了解每一种语境的特色,发挥每一种语境的最大特点,吸引学生较快进入角色,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针对语境创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探讨

(一)课堂内语境创造的积极作用

课内语境的创造主要包括朗读、音乐、动画、表演等方面。首先,朗读语境的创造正好符合语文学科的语言性特点。尤其对诗歌、散文等方面的教学中,朗读语境的创造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的兴趣和加快学生进入课堂学习角色。语文作为一门语言性很强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交流能力,它需要学生的情感元素加入。例如,学习初中语文(语文版)第三单元《春》(朱自清),教师可以自我朗读,让学生沉醉于春天的朝气中,感受大自然的和谐;或者让学生自己朗读,相互分享,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高效课堂。其次,表演和音乐语境创造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内容。教师在展开教学活动时可以根据新课内容特点,组织学生进行表演,具体表演内容要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例如学习《范进中举》课时,教师为让学生感受范进的激动之情,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表演范进得知自己中举后的样子,并表演如果自己中举的表现,两者相互对比。让学生亲身体验主人公的内心活动,并结合学生自身实际,对自我成功后的喜悦进行假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从中得到人生的启发和思考。

(二)课文内语境创造的作用

语文课文一般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精心选取一些作家的代表之作。作者在字词句的甄选上要求很高,而构成语文课文的重要部分就是词语。所以,课文的语境创造就包括词语、上下文、文体语境和文体背景等等。那么,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就要注意词语语境及上下文之间的联系语境、文体语境及文体背景等等。例如,学习《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古诗时,教师要着重分析“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稻花飘香的“香”,固然是描绘稻花盛开,也是表达词人心头的甜蜜之感。而上下文语境的创造可以引导学生身临其境般地进入故事内容,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例如学习朱自清的《背影》时,教师要注意上下文的语境,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前期对站台及父亲的动作做出详细的描写,旨在衬托父亲对儿子的爱和儿子对父亲的思念之情。整个授课内容一气呵成,学生的感受也溢于言表。社会背景是语文课文学习所要了解的重要语境,只有让学生了解文体的社会背景,才能更真实地感受作者的意图和情感,提高对文章的理解深度。例如学习《纪念白求恩》()课时。简单的传统授课很难让学生感受白求恩的伟大,而通过社会背景语境创造,让学生感受当时社会的残酷和战争的激烈程度,从而让学生感受白求恩的伟大,为自己的今后发展树立坚定的意念。

(三)课堂外语境创造的作用

课堂外的语境创造是提高学生课外知识积累的最好方式,也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那么,教师在展开新课时,必须提前针对新课内容特点搜集课外相关资料。例如:作者背景、作者写作动机、文化底蕴及读者自身特点等等。因为,语文课文是精选很多作家的经典之作,同时也具有很强的作者主观性及时代背景。学生对于新课内容的理解需要与文章时代背景、作者出身、目的、写作地点、文化底蕴等相结合,这样才能提高学生主动理解文章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理解深度。同时,教师也要注意读者语境的创造,符合读者的认知特点。这就需要教师认真分析本班学生的认知差异,针对认知差异找出读者语境与文章语境之间最完美的贴合点。例如学习《桃花源记》(陶渊明)课时,教师要认真分析班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例如,城市出身的孩子对于世外桃源根本没有印象,甚至一无所知,但是好奇心很强;而农村出身的学生对于世外桃源认识存在很多误解,可能认为就如农村的荒山野岭一样。这就需要教师认真了解读者语境,讲述文章时代背景、作者写作目的等,让学生的阅读语境与作者的写作语境完美贴合,最大程度地加深学生的理解深度和学习兴趣。

三、总结

综上可知,语境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较快进入学习角色的重要因素。那么,初中语文教师就要灵活创造语境,充分了解每一种语境的特色,发挥每一种语境的最大特点,吸引学生较快进入角色,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应德领.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之我见[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05).

[2]唐燕.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四忌[J].才智,2010,(18).

初中语文教学特色篇10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初中英语;口语教学;应用

前言

21世纪是个高速发展的时代,随着科技的发展,世界各地的交流日益频繁,英语作为全球最广泛使用语言,它的重要性毋容置疑。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我国的初中生相对较含蓄,这也造就英语读写能力不差而英语口语能力十分差的“哑巴英语”。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口语中的教学改变了传统英语教学中师生的角色,该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以教师的启发为前提,进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其独立思考,让学生踊跃思考,敢于发言,这样独特的优势不仅能够对初中英语的教学效果进行了有效的优化,更能很好的提高初中生的英语能力及学习兴趣。本文通过总结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就任务型教学应用于初中英语口语教学展开论述。

1.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1.1模拟合适的口语课堂教学情景,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及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英语的口语教学对于学生而言,是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在口语教学中情景的模拟是具有一定的真实性的,如果某一情景不是初中阶段的学生所能理解的,那口语教学的效果就不尽人意了,同时也会导致学生的课堂参与低,学习兴趣不强。因此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情景的模拟,教师应结合课本并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模拟学生们理解的情景,譬如模拟电影中人物角色的对话,教师结合教材实际选取学生们喜爱影视电影题材,备课时对电影人物的对话内容进行设计,使得对话符合教学需求,在进行英语口语教学时,让学生与学生之间或者教师与学生之间扮演不同角色,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快速的进入到情景任务之中,也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英语口语课堂教学模拟的场景虽不是真实的生活场景,但是却是生活场景的一种模仿,因此在开展口语教学前,教师做好备课工作,设计好符合教学需求的口语交流片段,为学生营造出一种生活化的学习情景,将学生放置在特定的情景之中,激发出学生进行交流的兴趣。这样一来口语课堂的教学效果必然事半功倍。

1.2针对不同的英语口语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

为了使得初中英语口语的教学达到更好效果,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激发兴趣,教师应当依据初中阶段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求知欲望与英语口语教学的实践特点并结合初中英语教学大纲。综合以上因素,将以往的被动式教学变为主动出击,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来设计英语口语学习任务。令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达到训练的目的,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任务型教学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通过刚才提及的方法认识了解到自己学生的特点后,选择最合适的英语口语教学方式。例如,在听英语原文朗读过程中,在朗读完一句话后即暂停,同时教师重新阅读该句话给学生,并着重分析语句里的重点,最后让学生阅读该句英文,这样就能较好的让学生把握好停顿、声调、重音等技巧,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英语语感。当然,学生的这种阅读模仿并不是机械的重复,而是先通过准确的阅读及教师的讲解,让学生能够正确的把握。长此以往,教师坚持这样的口语教学方式,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必然得到有效的提升,同时使得学生更有自信开口说英语。

1.3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升初中英语口语教学效果

当前传统的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教师大多局限于书本的知识以及课堂填鸭式的教授上,例如英语教学中常见的看图学习it’s这是什么的英语句型中whatisthis?it’sapen.what’sthis?it’sapen.通过脱离实际应用情景下的学习,只是能够让学生枯燥的记下该句型,并且极易让学生对该句型的用法形成定性思维,难以形成印象及联想!同样是该句的学习,我们可以简单让两名学生分别扮演商家和顾客,通过顾客的询问及商家说服购买,这一来一往相对真实的口语交流,学生不仅加深了对该句的学习,同时在全班面前大胆的说,提升了学生的英语自信。同样的英语教学内容,通过简单设计的较为真实、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任务,学生们不仅能够学习到英语知识,而且通过演练,使得学生将他们要学习的内容在情景交融的交流中,留下深刻的印象。通过设计这样简单的教学任务,不仅能够让学生学得更深,同时也使得初中英语口语教学效果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2.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应用需要注意的地方

教师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运用任务教学之时,首先需要对初中阶段学生的特性有所了解,譬如他们知识的范畴、性格特征、学习过的东西以及一些喜好等。通过对自己学生的了解,设计出的教学任务不仅要贴近真实,同时不能超越了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范围。同样在英语口语教学任务的复杂度上,尽量使任务的难度适中,能让学生达到有效运用英语交际的目的,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任务教学中,学生往往会习惯于小组讨论。相对而言,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可能削弱,依赖他人的意识可能增强。这就是说,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力求达到两者的和谐与平衡。教师在做评价的时候,要做到民主、平等和宽容,让学生不因担心犯错误而放弃尝试。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还要明确任务开展的时间和记录,才能保证教学质量,也只有这样,才能体现任务型教学的先进性。

参考文献:

[1]姚水萍.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点滴谈[J].中学教学参考.2009(19)

[2]王文君.试析任务型教学法[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3(S1)

[3]唐永霞,张文鹏.论任务型教学法在中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S2).

[4]陈淳.任务型教学法在高职旅游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