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发展乡村集体经济十篇发展乡村集体经济十篇

发展乡村集体经济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3:31:24

发展乡村集体经济篇1

[关键词]秦皇岛乡村集体经济发展

秦皇岛市地处河北省东北部,环渤海,近京津,处于东北、华北两大经济区的结合部,是沿海开放城市和重要的港口城市。全市辖四县三区,有25个乡镇,2288个行政村,乡村人口199.9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72.7%,耕地面积287万亩,农业经济以畜牧、水产、蔬菜、林果、粮油为主。

改革开放以来,秦皇岛市乡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民收入连年增加,2005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3383元,增长10%,从某种意义上讲,要归功于我市乡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一、秦皇岛市乡村集体经济的现状

1.乡村集体经济总体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全市87.6%的村有集体收入,部分村年收入超过千万元。在全市2288个村中,集体年收入在5万元以上的有792个,占34.6%。其中,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有381个,占16.7%,年收入在100万元以上的村有28个,占1.2%;集体年收入在5万元以下的村有1212个,占53%;集体经济空白的村有284个,仅占12.4%。

2.乡村集体资产经营形式多样化。全市村级集体资产经营形式主要有四种:第一种是荒山、荒地、荒滩、矿山以及集体机动地的承包开发;第二种是集体村办企业的租赁经营或股份制改造;第三种是以土地、厂房、设备等集体资产入股或参股的股份制经营;第四种是围绕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农产品生产、农产品加工、市场销售等有偿服务的集体经济合作组织,如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行业协会以及农村经纪人组织等。

3.乡村集体资产管理有所加强。目前,全市2288个村全面推行了村务公开制度,据初步统计,推行村务公开,一年全市村集体就节省各项开支200多万元。

4.探索出了发展壮大乡村集体经济的路子和有效途径。一靠依托矿产资源增收。如青龙满族自治县依托矿产资源,成立了以各资源乡镇为中心的金矿开发小区、铁矿开发小区、石材开发小区,以小区带动资源开发,发展集体经济。二靠发展林果业增收。北部山区各村根据本地适合林果生长的特点,大力发展了苹果、板栗、核桃等果业生产。三靠发展传统优势产业增收。如抚宁县留守营镇潘官营村立足传统优势,大力兴办生猪屠宰加工项目,仅仅几年时间,就实现了由分散屠宰到集中屠宰进而到建成现代化企业的跨越式发展,成为全市闻名的农业产业化特色专业村。四靠发展企业增收。如北戴河区的刘庄村、山海关区的大街村,通过发展壮大集体企业,走出了一条“以企兴村”的成功之路。五靠盘活土地资源增收。如昌黎县何家庄村、海港区海阳三村,都是通过盘活土地资源,发挥区位优势,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六靠兴办服务实体增收。这种形式遍及全市大部分地区,通过成立服务组织,为农民提供农资、技术、信息等专业化服务,以有偿服务的方式增加集体收入。

二、秦皇岛市乡村集体经济存在的问题

1.增长缓慢、实力薄弱。虽然近年来秦皇岛市乡村集体经济增长较快,但与秦皇岛市农村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速度相比,与秦皇岛市沿海开放城市的地位相比,还很不相称,全市集体经济的总体实力仍然十分薄弱。虽然全市乡村集体大都有收入,但不少村收支相抵,所剩无几。村集体经济实力依然很薄弱,这已成为目前制约全市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的一个重要因素。

2.增收渠道单一,发展缺乏后劲。目前全市乡村集体经济收入中,依靠土地承包创收的村占了一半以上,土地承包、征用费已成为目前集体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许多经济强村都是得益于地缘经济优势,靠土地征用积累巨额集体资金。山区半山区的次发达村或欠发达村,除很少的几个村从开发山水资源中获取利益外,大多村只能靠承包费过日子。片面依托土地增加收入的现状说明,全市乡村集体经济仍然处在原始积累的阶段,要步入自我滚动发展的良性循环任重而道远。

3.发展不平衡,差距进一步拉大。在城市周边和重点镇所在地的部分村,依靠兴办企业、土地征用费收入,率先积累了数额较大的集体资产成为富裕村,经济发展中的“马太效应”使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现在,富的村每年存款利息达数十万,社会福利事业、集体公益事业蓬勃开展,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而在偏远的山区等经济薄弱的村,集体收入微乎其微,根本谈不上开展基础设施建设。

三、促进秦皇岛市乡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途径

1.发展乡村集体经济要有新观念。乡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关键在于是否有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要拓宽选人用人渠道,通过各种途径,培养选拔政治坚定、工作努力、能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好干部。同时要对村干部加强教育培训,通过培训,使他们掌握市场经济、经济管理、农村实用技术和常用法律等知识,提高村干部驾驭经济工作的能力。要积极培养政治素质好、年轻、有文化的生产经营能手、企业骨干进入村级班子,改变农村干部年龄老化、后继乏人的状况。甚至可以直接任命一批大学生村官。

2.发展乡村集体经济要有新思路。发展壮大乡村集体经济,关键的是要寻找适合本地实际的好的经营门路。近年来各地发展集体经济的成功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农业规模经营型。充分利用适宜开发的荒山、荒坡、水面,加以适当规划改造,吸引种养殖场,或利用近年改造建成的标准农田,通过耕地经营权流转,提留部分耕地由集体统一开发或引进大户开发。通过引进农业规模经营,可以推动本地农业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形成区域特色,提高农业效益。二是矿产资源利用型。主要是对一些地矿资源的开发利用,如北部山区的各种矿产资源。只要资源丰富,品质优,位置适宜,开采经济,开发后能给当地集体经济带来丰厚的收入,就要大力支持发展。三是服务实体型。由乡村集体筹集资金,成立服务实体,主要对农业生产开展系列化统一服务。如卢龙县刘田庄镇赵官营村环增养殖公司,通过提供养鸡的一系列服务,不仅公司增收,还带动了全村的农民致富,集体经济也得到了较快发展。四是旅游资源开发型。利用我市旅游城市的优势,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如山海关区石河镇新建村积极开发乡村旅游,投资兴建了望峪山庄,开发了“九纹山观光”和“南天门探险”,发展了300亩板栗园和50亩大樱桃观光采摘园,每年吸引游客10万人,村民年人均收入5500元,村集体固定资产300万元。

3.发展乡村集体经济要有新政策。乡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离不开政策的引导、扶持和保护,扶持集体经济要增收、减负并重,采用多渠道、多层次的政策调整方式,给集体经济发展以有力的支持。一是提高对集体的土地征用费补偿标准。二是继续大力开展土地整理暨标准农田建设,同时落实农村土地整理的有关政策、允许通过土地整理新增耕地折抵的建设用地指标异地使用,通过转让指标,增加集体收入。三是加大扶贫投入力度,对贫困山区实行开发式扶贫,对少数贫困乡村适当给予扶持,帮助解决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刺激拉动当地经济的复苏,促进农村经济均衡发展。四是切实减轻乡村集体和农民的负担,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围绕乡村集体经济的增收减负制定优惠政策,加强配套服务,共同创造一个有利于乡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宽松环境。

发展乡村集体经济篇2

按照《关于做好20xx年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工作成效考核的通知》要求,镇高度重视,庚即对我镇20xx年农村集体经济工作开展全面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20xx年发展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培育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为目的,切实转变观念,创新机制,充分调动村“两委”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以灾后重建和脱贫攻坚为契机,通过大力发展特色种养殖业和乡村休闲旅游业,培育发展村集体经济,通过一年的努力,3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明显增加。

二、工作开展情况

20xx年,我镇以“服务产业、土地流转、盘活‘三资’、能人带动、兴办实体、开源节支”为重点,积极探索实践“以资源转资本、以服务促创收”的多元化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商则商,找准了符合发展实际、各具特色的强村富民增收之路。

1.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集合长期外出创业人员的承包土地集中流转,鼓励村集体统一经营农户自愿转让的土地,实现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并结合村庄整治,开展土地整理和宅基地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对新增的有效耕地由村集体所有和经营,以增加集体资产收益。在紫云村可对村集体所有而接近荒废的200亩茶园及土地进行流转,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在xxx村对灾后重建回购的宅基地进行整合利用。

2.培植农业主导产业。村级组织结合各村实际,利用我镇突出的生态优势,领办和创办蔬菜、水果等高效农业和特色种养殖业作为示范项目,带动农民发展优势明显和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形成“一村一品”把农民增收和集体增利结合起来,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在xxx村整合有限的土地资源,发展山药、佛手瓜及本土蔬菜;在紫云村利用山场多、空气好的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业。

3.兴办经济实体。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探索兴办经济实体,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在大沟村利用野生竹笋、鹿耳韭、蕨类植物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空石林景区开发带动的区位优势,争取扶贫专项资金兴办特色蔬菜加工企业,增加蔬菜附加值,壮大集体经济收入的同时,带动群众增收;xxx村依场镇人口密集的特点,利用集体经济发展基金,在毓秀新区成立xxx村农特产品供销中心,解决“空壳村”的问题。

4.盘活“三资”,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进一步核实资金、资产、资源存量,充分挖掘潜力,实现集体“三资”保本增值。对村级集体所有的长期闲置的房屋、资金、土地等集体资产资源,以独立经营、联合经营、股份合作或租赁承包等形式,不断壮大集体经济。

5.挖掘自然资源潜力。坚持开发利用资源与保护生态环境相统一,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充分挖掘村域内的自然资源特别是“四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包括荒地、荒坡、荒沙、荒草、荒水等)资源潜力,充分利用辖区内的独特的气候和旅游资源创办集体经济实体,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三、工作成效

xxx村全村人口1345人,为解决村集体经济收入问题,于20xx年10月在xxx社区租房开设《xxx村农副产品供销中心》,截止20xx年9月30日,村集体经济销售中心纯收入3000元;另将xxx村产业扶持基金同xx县文旅集团签订投资合作协议,投资40万元,按合作协议已收入利息1万元整;20xx年xxx村集体经济收入共计1.3万元整,人均9.7元,稳定达标。

大沟村全村1032人,20xx年集体经济有两项:

一是店面出租,其中20xx年10月至12月收入2750元;

发展乡村集体经济篇3

近年来,本市乡村集体经济发展迅速,集体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对促进农村发展、实现农民富裕、保持社会稳定、加快现代化进程,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首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在乡村集体经济体制和集体资产管理方式上,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乡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改革滞后,集体经济缺乏活力;一些部门、单位随意侵占乡村集体资产,侵害农民利益;一些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基础管理工作薄弱,集体资产流失比较严重。为了深入贯彻十六大精神,推动农村经营体制创新,增强集体经济实力,加快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步伐,现就进一步深化乡村集体经济体制改革、加强集体资产管理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深化乡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增强集体经济组织活力

乡村集体经济组织要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实现制度创新,真正成为产权明晰、农民入股、主体多元、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市场主体。本市乡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是“资产变股权、农民当股东”。乡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存量资产通过民主程序,在留出一定数量的社会保障资金后,可以量化给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作为其在本集体经济组织中占有的股份,并按照股份份额获取收益、承担风险。整建制撤村转居的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存量资产要优先用于农民转居后的社会保障,剩余部分可以根据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意愿,在留出适量集体股后量化到个人。此项改革可以在集体经济组织资产较多、实力较强、发展前景较好、农民要求强烈以及具备其他条件的乡村先行试点,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进。

二、积极推进乡村集体资产经营方式改革,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乡村集体经济组织要打破产权封闭、区域封闭的格局,实现开放式经营。要坚持实施资本引进和资本跟进战略,积极推进高起点、大范围、宽领域的资产重组,实现投资主体和经营方式的多元化。

要优化乡村集体经济的投资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抓住发展机遇,大力培育符合现代农业和新型工业发展方向的主导产业,增强乡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能力。乡村集体经济组织投资兴办企业或参股经营企业,要认真进行可行性论证,并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对于控股或者参股的企业,集体经济组织要按照企业章程选派出资者代表进入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对企业运行情况实施有效的监督。乡村集体经济组织不得盲目从事高风险的投资经营。

要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积极推进乡村集体企业改革。集体独资企业可以实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或其他形式的合资合作经营,也可以进行租赁或拍卖。乡村集体企业的拍卖必须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大会讨论同意,并处理好债务债权,报乡(镇)人民政府批准。乡村集体企业的拍卖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不得暗箱操作。拍卖所得资金属于乡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用于偿还债务、投入优势企业或投资新办企业,也可以用于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社会保障支出。

三、明确乡村集体资产管理主体,建立健全各项民主管理制度

乡村集体资产属于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内全体成员集体所有。乡村集体资产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侵占、哄抢、私分、破坏、平调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冻结、没收。除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安置迁入的移民外,未以土地、资金等生产资料投资加入乡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不享有集体资产所有权。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转为城镇居民以后,以其对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投资和劳动贡献,享有相应集体资产的所有权和收益权。

村集体经济组织是村一级集体资产的管理主体。尚未建立集体经济组织的行政村,可以由村委会行使集体资产管理主体的职能。要建立健全乡(镇)集体资产管理机构,负责乡(镇)一级集体资产的管理工作。

建立健全乡村集体资产的民主管理制度,是做好集体资产管理工作的治本之策。集体经济经营管理的重大问题,包括集体土地承包租赁、集体资产处置、重大项目投资和举债、年度财务预决算、年度收益分配等重大事项,须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大会民主讨论决定。乡村集体经济组织都要实行民主公开制度,通过多种形式,接受群众的监督。

四、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规范乡村集体土地的征占管理

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是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业发展、保持农村稳定的制度基础。当前,要继续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农户承包地使用权流转要在坚持长期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前提下,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规范进行。农民自愿且具备条件的地区,在确保农民对集体土地承包权、收益权的前提下,可以试行承包权和经营权的分离,通过土地承包权作股、承包权作价、承包地出租、联户经营、农民与企业合作经营等形式,进行土地使用权的有偿流转,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加快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为实现郊区工业化、城市化创造条件。

乡村集体土地对外承包、租赁,应当事先对承包方、承租方的资信情况和经营能力进行评估,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大会同意,并报乡(镇)人民政府批准。乡村集体土地对外承包、租赁,须以集体资产管理主体作为发包方或者出租方,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越权发包或者出租。土地承包金或者租金按年度收取的,可以列入当年收益分配;集中收取的,要分摊到每个受益年度。

国家建设征用、占用乡村集体土地,应当严格依照法定程序办理征占手续,并按国家法律规定的补偿项目和补偿标准,给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土地承包者以足额的补偿,同时做好劳动力的安置工作。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无偿征占农村集体土地,不得拖欠、截留和挪用乡村集体土地征占补偿收入,不得从集体经济组织土地补偿收入中提取分成。乡村集体土地征占收入中的集体所得实行专款专用,主要用于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社会保障和公益事业支出,也可以投资入股兴办企业。

五、加强基础制度建设,推进乡村集体资产管理规范化

一是健全乡村集体资产的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和实物登记制度。定期进行清产核资,依法界定资产所有权。集体账内资产要做到账实相符,账外资产要建立统计台账。进一步改善乡村集体资产管理手段,逐步实行乡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的信息化。二是建立乡村集体资产的评估制度。乡村集体资产通过拍卖、租赁、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以及中外合资经营等方式发生所有权或者使用权转移时,必须进行资产评估。资产评估结果要经过乡村集体资产管理主体确认,并报区(县)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部门备案。三是完善乡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民主理财制度。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因扩大再生产确需大额举债的,应当进行可行性论证,并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大会讨论同意,非生产性投资不得举债。乡村集体经济组织不得为本组织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提供经济担保。除正常经济业务中发生的应收款项以外,不得将集体资金出借给外单位或者个人使用。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对应收款项等债权要积极催收,对确实无法追还的款项,经乡(镇)农村合作经济管理部门审核认定,由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大会讨论同意后方可核销。未履行合法审批手续,任何人不得擅自减免应收款项。四是建立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乡(镇)集体经济组织主要负责人离任,由区(县)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部门负责审计。村集体经济主要负责人、行使村集体资产管理职能的村委会主任和乡村集体企业法人代表离任,由乡(镇)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部门负责审计。除上述部门审计外,也可以委托有资质的中介审计机构进行审计。未经审计不得办理离任手续。

六、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改进乡村集体经济体制改革和集体资产管理工作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深化乡村集体经济体制改革、加强集体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理论为指导,按照“*”重要思想的要求,切实把这项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扭转集体经济组织缺乏活力、集体资产管理不善的状况。要通过加强对集体资产的管理,使集体资产得到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逐步建立起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民主监督、科学管理的集体资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激发乡村集体经济的生机和活力,增强集体经济实力。

发展乡村集体经济篇4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以农村小康建设为目标,以“三培两带”工程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抓住境内重点项目全面建设的机遇,继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努力提高村级组织的服务能力,带动整个农村经济和各项事业全面发展,走农村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的兴乡富民之路。

二、工作目标

20__年,全乡村集体经济收入在3万元以下的村达到20;3——8万元的村达到30;8——15万元的村达到30;15万元以上的村达到20。

三、工作措施

(一)提高认识,强化职能。从乡到村,从领导干部到一般干部群众,都要从巩固和加强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重要意义,强化基层组织特别是村级组织的职能作用,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基层干部的整体素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扎实有序地推进村级集体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以此增强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进而为全乡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五年规划”目标任务的全面落实完成开好头,实现乡党委、政府提出的“争创__一流乡镇”的奋斗目标。

(二)严格管理,灵活经营。要按照市场需要制定发展思路,确定项目,确定管理模式,要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引导服务作用。积极探索“支部加协会,农民得实惠”工作模式,把党在农村的政治优势和专业协会的经济优势有机结合起来,把党建工作与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要积极探索和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新路子,要依托__和__工业园区的区位优势,紧密把握居民生活消费的热点;巩固和提高餐饮服务商贸零售、汽车运输等传统服务业水平;同时又要尝试以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转变,放手扶持物流配送、法律咨询、家政服务、老年公寓、社区医卫、中介服务、信息、房地产等新型服务业的发展,逐步完善服务体系,全面提升第三产业整体水平。村级组织要积极创造条件,搞好多种服务工作,制定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金为村集体经济组织服务和投资。

(三)加强领导,明确职责,继续严格落实责任制。乡党委要负总责,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村党支部书记是直接责任人,村委会主任要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具体组织开展工作。各单位、各部门要在乡党委的领导协调下,通力合作,形成合力、齐抓共管,为我乡村级集体经济“五年规划”的任务开好头。

发展乡村集体经济篇5

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大背景下,借助农村制度创新和“三农”新政策的动力,我国新乡村建设事实上已自下而上广泛展开,集中表现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以及城市工业文明辐射下的农业产业化与合作化、乡村工业化、村落集镇化或社区化、农民生活方式市民化、基层治理结构民主化的大趋势(简称新乡村“五化”建设)。

中国乡村建设始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救济乡村运动。它是知识分子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进行的社会改良,是乡村建设救国论的理论表达和实验活动。新中国的建立使乡村建设派追求的目标变成了现实,乡村建设由此而中断了。

1980年代初,我国的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这是新乡村建设的第一波。它是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为中心的经济制度及利益格局的重构,是以提高农户和村集体的生产经营能力为出发点,以现代农业、乡村企业、小城镇的发展为基本内容,并且与乡村治理结构重构(撤销三级体制、恢复和重建乡镇人民政府、实行村民自治制度等)结合在一起。它奠定了我国农村总体小康的制度和物质基础,造就了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的起点。

进入新世纪,我国启动了“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战略,同时,为扭转工业和城市经济快速扩张与畸形繁荣、农业农村经济萎缩和萧条的局面,相继启动了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出台了一系列“三农”新政策。统筹城乡发展推动了以城乡居民基本权利平等化为中心的新一轮制度创新,比如城乡户籍制度、就业制度改革,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建立等。这些改革为农民享受国民待遇和公共财政的阳光提供了体制和制度保障,成为第二波新乡村建设兴起的动力;而减免农业税费、粮食直补、良种补贴、购买农机补贴、转移支付等“三农”新政策的实施,则为新乡村建设拓宽了投资渠道。可以说,第二波新乡村建设的兴起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转折点,是对我国长期实行“一国两策、城乡分治”体制和政策的矫正。

综上所述,中国新乡村建设是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大背景下,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阶段,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总称。它继承和弘扬了近现代以来中国的志士仁人改造、建设和发展乡村的理念,又大大超越了乡建学派针对农民愚、贫、弱、私四大病害的救济乡村运动;它承接了改革开放以来实现温饱的努力和发展成果,是建立在初步工业化和总体小康基础之上的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

当前我国新乡村建设范围之广阔、内容之系统、工程之浩大史无前例,表现出强烈的时代特征和鲜明的区域差异:

第一,新乡村建设不是知识分子倡导的社会改良和实验,而是在总体小康基础上,政府领导下的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和整体推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政府主导、多元参与、工业反哺、工农互促、城乡互动、和谐发展等是它最鲜明的时代特征。

第二,发达地区的新乡村建设是城乡一体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为城市工业文明辐射下的新乡村“五化”建设的大趋势。尽管各地称谓不一(比如,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现代化示范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但都是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手段,以城乡一体化为目标,以各类工程为抓手而展开的。比如:苏南的“农田向规模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浙江全省范围内的“万村整治、千村示范”工程;义乌的农业产业化、工业园区化、农田标准化、农民知识化、城乡一体化(大五化)以及农村社区道路硬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家庭美化、环境优化(小五化);绍兴的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金华的康庄工程;台州的“五化一平”进村活动等。这些工程展示了发达村域经济社会全面加速向现代工业社会转轨发展的新局面。

第三,在中等发达和欠发达地区,新乡村建设是以改造、建设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基础设施为基本内容,以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等建设项目为载体,以扶贫新村建设、社会主义文明村(或生态文明村)创建的活动为内容而展开的。比如改水改厕、通电通路、农田标准化建设、异地扶贫、合作医疗、养老保险制度重构等。这些开发和建设,初步显示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援农村的重要作用。

新乡村建设任重道远

新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很多,其中,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及其利益格局重构,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与乡村政治、文化类组织资源有效整合,村域经济社会转轨发展与基层治理格局再造,以及农村公共品生产、供给体系和制度创新等最具紧迫性。

首先,新乡村建设遭遇现代化进程中农业资源转移与农民权益保护的冲突,农村土地制度及其利益格局重构不可避免。据我们调查发现,当前农村土地制度及其利益格局重构的三大趋势值得关注:第一,乡村工业化、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加速推进,诱发农地在农业内部大规模流转,表现出向种养大户(社区民间资本)、非农村住户(城市工商资本)、外资(港澳台资)集中的趋势;但实行农业税减免和“三项补贴”政策后,已流转土地又呈现大量回流、提高价格、缩短期限等新的变化。这种变化与农业规模经营和产业化逆向发展,且引发新的矛盾和纠纷。第二,农村土地大批量向非农用途转移,形成国家建设、园区开发、乡村集体圈占三分天下的局面。尽管国家严格了土地用途管制,但新乡村“五化”建设对土地需求强烈,农村非农建设用地市场呈无序化趋势。第三,土地征用制度改革和解决失地农民问题,引发了农民对以往征地、拆迁补偿的追诉,土地纠纷空前增多。在上述情况下,家庭承包经营、耕地保护等制度的运行面临着极大的压力,无论《农村土地承包法》,还是《土地管理法》都是乏力的,农村土地制度亟须根本的变革。

其次,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及其与乡村政治、文化类组织资源有效整合,是新乡村建设中最有意义、最具挑战性的大事。历来的乡村建设都十分重视农民组织尤其是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我国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迅速崛起,大体包括四种类型:一是社区性合作经济组织,主要形式有土地股份合作社、资本型股份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改造型股份合作社;二是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能人和大户带动型、农技部门牵头型、农业龙头企业联结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中介型、基层供销社改造型等;三是专业(行业)协会,有经营性专业协会和服务型专业协会之分;四是各种经济联合体,如种植养殖型联合体、加工型联合体、经销型联合体等。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当前长三角农村富民合作社的发展,它的产生源于村级有组织地批量非农开发利用集体土地,地方政府给农村集体划出一定数量的非农建设土地,村集体联合富裕成员以资金入股,建立(资本型)股份合作社,用农民联合投资的形式,开发土地、建设标准厂房和打工楼,向进入本村的企业和农民工招租,以此作为稳定村集体和农民收入来源的长效机制,因此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

乡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快速发展,亟须研究解决两大问题:其一,作为一种政治权衡,有必要在支持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同时,允许合作经济组织之间的联合,用发展合作联合社的办法,释放建立农会的要求,替代农会的作用。我们认为,中国农民组织化将是一条特殊的道路,当前,由专业合作――(走向)社区合作――(再到)合作社之间联合的趋势已露端倪,有可能像美国农场局一样,形成从联邦到州县的农场局体系,正常合法地表达农民利益。其二,根据我们的调查,我国农村存在类政权组织、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农民维权组织、民间社会文化组织等四大类组织,其相互关系错综复杂。如何既允许、引导,又规范农民组织发展,有效整合农村各类组织资源,促进各种力量良性互动,形成农村基层治理的整体合力的任务,空前紧迫地摆在了我们面前。

再次,加快推进村域经济社会全面转轨发展,是新乡村建设重要任务。我们判断,我国村域已大体形成农户、集体和工商业主经济三足鼎立的新格局,而长三角等发达村域已经完成了三大转轨,形成新的“三三”制结构。根据农业部316个观察点2002年底的观察数据,每个行政村村均生产性固定资产843.39万元:其中农户所有345.34万元(占40.95%),集体所有171.98万元(占20.39%),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及私营企业所有326.07万元(占38.66%);村均经营性总收入2705.45万元,其中农户家庭经营性收入1126.43万元(占41.64%),集体经营收入429.47万元(占15.87%),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及私营企业收入1149.55万元(占42.49%),这表明,农户、集体和工商业主经济大体形成了4:2:4的结构。

村域经济社会全面转型发展,对“乡政村治”格局形成严重挑战,带来一系列问题。比如:发达村域如何面对外来人口增多的局面,平衡村集体成员和外来农民工的利益摩擦;乡村集体经济、工商业主经济、外资经济如何分享村域财富积累,并分担乡村建设和外来农民工基本待遇的成本;如何让村集体成员和外来农民工平等参与剩余分配、共同分享经济增长好处;如何化解劳动力和资本的对立冲突,防止农民或农民工的经济利益纠纷转化为对基层政权的冲突。很明显,农村基层治理结构亟需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发展乡村集体经济篇6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明确发展方向,制定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为促进村集体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县专门制定出台了《*县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五年规划》,全县各行政村立足实际,以市场为导向,围绕经济发展这个主题,依托本地资源和地缘优势,大力实施“一村一策”的集体经济发展策略。乡(镇)、村都按照县委的要求,组织广大党员和群众认真开展大讨论活动,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制定切合实际的发展规划,理清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思路。目前,*县完成了9个乡(镇)的村级产业发展规划,完成了24个新农村建设试点(建设)村发展规划。如*县辟展乡乔克塘村依据城郊的地缘优势制定了《辟展乡乔克塘村蔬菜产业发展规划》,按照蔬菜产业发展规划,该村建立蔬菜批发销售市场,村集体每年有近10万收入,广大村民也从中受益。同时,也促进了该村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更新发展观念,增强村干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信心。为强化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意识,采取举办专题培训班的形式,对村干部进行经济知识的培训教育,20*年*县举办专题培训班3期,培训村干部137名。为开阔村干部的眼界,增强发展集体经济的信心和决心,今年专门组织了45名村干到南北疆参观考察,组织15个村干部到内地参观考察,通过教育培训和实地参观学习,使广大村干部思想得到了解放,观念得到了更新,发展意识有所增强,发展能力得到提高。如*县鲁克沁镇三个桥村党支部书记徐慈善同志,经过培训教育和外出学习考察,引进了空心砖加工项目,村集体经济得到了发展。

(三)盘清集体资产,积极开展“双清”工作。*县把村集体资产管理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来抓。税费改革前,农民普遍存在着拖欠农业税、乡村统筹款等款项,结合冬春基层组织建设活动,扎实开展“双清”工作,依法清收债权,努力降低村的负债。对于农民欠集体的款项,根据实际承受能力制定各项清欠办法,采取合法、有效的措施加以收回,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党员干部、“三老”人员、县乡人大代表、县政协委员带头清缴,实现集体经济欠款尽快回拢。对清理出的集体资产登记造册,对清收的债权债务进行公示,清收的欠款汇入村集体账户,并建立和完善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如连木沁镇苏克夏村仅今年开展“双清”工作,就清理拖欠款8万余元。

(四)加大扶持力度,拓宽集体经济增收渠道。*县继续加大县财政对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投入力度,对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县财政将选择有代表性,有发展潜力的村,重点给予扶持和帮助,引导乡村党组织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全力整合建设项目资金,专门制定了《*县新农村建设项目申报管理办法》、《*县新农村建设项目整合办法》,进一步加强新农村建设项目整合力度,统筹各方资金和力量,将新农村建设资金实行捆绑使用,倾斜投入,发挥资金效益,形成整体工作合力,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加大项目申报力度,各乡(镇)积极组织人员,编制项目规划,积极向自治区对口厅局申报,通过项目的申报实施,积极争取资金,夯实发展基础,增强发展后劲,带动和促进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二、当前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虽然*县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总体上看,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水平普遍较低,基础仍很薄弱,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村与村之间发展不平衡,经济薄弱村的比例较大。*县各行政村之间由于自然条件、投资环境等条件不同,造成村与村之间发展不平衡。部分村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投资条件差。如迪坎乡迪坎村,吐峪沟火焰山村、泽日甫村等;部分村虽有一些资源,但村级组织招商引资的能力较弱,得不到有效开发利用。

(二)集体经济底子薄,收入来源渠道较狭窄。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后,大多数行政村把集体土地全部分给了农民,只有极少数村留有部分土地,村集体依靠对外承包土地增加集体收入。大多数没有集体土地的村,缺少发展项目,可以说离开了“土地”这个平台,各村不知道如何发展村集体经济,缺乏增加集体收入渠道,自身“造血”功能差。

(三)部分村级干部自身素质低,缺乏发展意识。部分村干部队伍年龄、知识结构不合理。从整体来看,部分村干部年龄结构老化,文化水平偏低。全县63个行政村中,45岁以上的村支部书记占总数的51%,中专(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村干部占总数75%。调研中发现,许多村干部思想观念落后,素质不高、驾驭市场经的能力差。由于缺乏懂经济、会经营的村干部、致使理清的发展思路得不到实施。部分村干部心里过于依赖上级党委、政府的扶持,“等、靠、要”思想严重,制约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四)村干部思维定势,跳不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传统老路。部分村干部对发展集体经济认识不到位,思维定势,因循守旧,还没有完全从计划体制下摆脱出来,缺少敢为天下先的胆识和气魄,在思想上没有真正树立起市场意识,缺乏想长远、干大事、创大业的拼搏精神,未能有效的结合各村实际,制定更加具体、操作性强的发展壮大村级经济的具体办法,村集体收入还是围绕村集体土地收益为主。

(五)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监督力度不强。尽管我县各行政村有一定的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制度,但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制还不够完善,管理难度较大,使得村集体财产,特别是村集体固定资产流失仍然较严重。这不仅制约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同时也导致村民对村集体资产的好坏不关心,使部分干部群众对发展集体经济丧失了信心。在财务开支上还不够透明,造成财务监督管理力度不强。

三、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对策思考

(一)积极协调资金,共联共建,扶范倾弱。通过政府担保,协调县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部门,要优先对信用较好的村提供集体经济发展的信贷资金扶持;要求工商、税收等管理部门要全面落实对村级集体企业扶持的各项优惠政策,促进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对集体经济属“贫困村”和“空壳村”的,要在分析查找原因的基础上,确定出重点帮扶村,按照“双方自愿、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原则,组织引导集体经济实力较强的村与集体经济薄弱的村结成互联共建村。同时,落实领导干部联系和站所帮扶责任制,通过班子帮带、路子引导、资金技术扶持等措施,促进后进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二)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规划,积极筹建项目。要积极探索政府投入、上级支持、融资贷款、社会捐助以及农民投工投劳等多元投入机制,搭建投融资平台。从今年起地委决定每年拿出2万元作为补助资金,*县财政配套1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对乡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选择有代表性,有发展潜力的村,重点给予扶持和帮助,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力争2年内消除所有“空壳村”;以政府资金做“酵母”,抛砖引玉,通过定向按比例的资金投入吸引以农民为主体的民间资金融入,最大限度地使分散在农民手中的待消费资金转化为农业生产经营资金,有效地调动农民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加快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三)选贤任能,加强培训,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按照“年龄调轻、结构调优、知识调高”的要求,坚持“靠得住、有本事、群众公认”的原则,选拔懂经济、会管理,政治坚定,思维活跃,能带领群众致富的复合型人才进入村级集体领导班子,发挥好领导班子的带头作用。大力实施,即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中的先进分子培养成党员、把党员中的致富能手培养成党支部书记。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增强他们的市场经济意识、发展意识和服务意识,不断转变作风,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提高发展农村经济、增加村级收入的能力和水平。加强村级集体干部队伍建设,并作为发展集体经济的根本性措施来抓。积极发挥好那些懂得现代企业运行规律,又有事业心和责任感,政治素质过硬农村“能人”及“三培养”工程出来的优秀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

发展乡村集体经济篇7

当前,正是春耕生产关键时期,江埠乡党委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组织引领作用,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坚持乡村振兴与基层党建“齐头并进”,全力推进抓党建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聚焦“头雁”工程,加强村党组织书记主任“一肩挑”队伍建设,夯实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聚焦“还巢”工程,加强村级后备力量建设,落实“大学生回村工程”,激活村级人才队伍的源头活水;聚焦“阳光”工程,进一步加强村级“三务”公开与“四议两公开一监督”提高基层组织的公信力;聚焦“造血”工程,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升村级组织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等工作,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质量。

一、村书记主任“一肩挑”工作

2019年江埠乡已实施10个村书记、主任“一肩挑”,比例47.6%,在2020年村书记主任“一肩挑”完成80%以上。江埠乡党委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正确认识在农村推行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具体体现,是巩固党的基层政权、提升党对农村各项工作领导力、组织力的必然要求,是推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有效手段,要从增强“四个意识”、落实“两个维护”的高度,不折不扣落实村书记、主任“一肩挑”工作。具体措施如下。

(一)准确分析研判。为确保“一肩挑”工作扎实有序推进,乡党委成立由党委书记组长,各包村班子、包村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工作组,深入各村开展分析研判,全面掌握现任村班子运行情况,特别是对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能力水平、履职情况、群众满意度等方面进行排查摸底。同村班子开展集体座谈和个别谈话,掌握村班子成员思想动态,按照“一村一策”要求制定各村“一肩挑”工作推进方案,明确时限要求。

(二)坚持分类指导推进。按照县委组织部要求,对目前条件具备的村,要按照程序启动“一肩挑”;对村上人口少、工作量相对较轻、条件相对比较成熟的村,要加快推进“一肩挑”工作;要妥善解决影响工作推进的突出问题,确保“一肩挑”工作有序推进。

(三)严格执行程序、做到选优配强。坚持党的领导和依法依规办事相结合,充分尊重和体现农村党员群众的意愿,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增强工作透明度。对于符合“一肩挑”条件的村党组织书记,要通过法定选举程序担任村委会主任;现任的村委会主任须通过法定程序自愿辞去村民委员会主任职务。要健全村干部日常监管制度,规范村“两委”决策运行机制,坚决防止“一肩挑”后因村干部权力过于集中而出现违纪违规问题。

在实行“一肩挑”后,也带来一些问题:实行“一肩挑”后,村各项工作都压在村党组织书记头上,加之村两委换届后一些干部职务发生变化,心理不平衡,工作不配合,致使工作难开展,村党组织书记工作量加大。如果副职不得力,容易顾此失彼,甚至影响工作全局。

二、“大学生回村工程”总体情况

启动“大学生回乡工程”有利于充实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也有利于培养一批创业新星,服务一方经济发展,为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奠定坚实基础;为曾经贫弱的乡村再现青春活力。目前我乡收到各村自荐报名人员40余人,江埠乡党委高度重视,把它作为培养新型农村人才的一项精品工程来抓,着重培养农村技术骨干、管理骨干、致富带头骨干。

(一)设计了一条“备、育、选、用”成长链。江埠乡党委结合省委、市委以及县委指导方针设计了一条“备、育、选、用”成长链。立足本土选拔,入选者需具备本乡镇户籍。聘用在村任职期间,按合同条款给与工作补贴,绩效补贴与其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挂钩。这项由“政府出钱、大学出力、农民受益”的民生工程将培养着全乡有志于扎根乡村,服务农村的回村大学生,使他们在乡村“生根开花结果”,成为一支“留得住、用得上、带得动”的农村实用人才。

(二)加大对“大学生回乡工程”人员实行跟踪帮扶。

考虑到年轻人回乡创业并不容易,乡党委政府通过多种途径给予资金、技术支持。如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财政惠农信贷通、农业担保公司等解决大学生创业资金难题。鉴于年轻大学生创业经验缺乏、技术不足,鼓励大学生在农校、党校进行深造学习公共行政管理和农村实用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并积极给大学生牵线搭桥。给大学生提供去田间实践机会,深入学习村级“公司+合作社+农场+贫困户”发展模式,让理论和实际有效统一。

(三)加大对“大学生回乡工程”政策倾斜。优先选拔优秀大学生进入村“两委”班子。回村任职的大学生,在村工作期间表现优秀,是党员的作为村党支部书记后备力量培养;非党员的可列为入党重点培养对象。在村工作期间表现优秀的大学生,在评先评优上予以倾斜。优先获取利用县委党校平台每年集中开展教育培训,推动回村大学生提高政策理论水平,提升为民服务能力。

在“大学生回乡工程”推行过程中,在造就一大批扎根农村、服务农民、发展农业、带头致富的乡村实用人才方面遇到不少困难和不足。一村民不熟悉。农村大学生在村里呆的时间短,村民大多不是很熟悉。可能自我宣传不到位,往往导致和村民相互间不了解。面临对村里状况不了解,工作难以开展的窘境。二经验不足。有些农村大学生刚毕业或者工作时间短,社会经验严重不足,在碰到问题时候,就显得手足无措。三工资待遇不高。农村年轻人不愿意去回村发展的重要原因就是工作机会较少工资待遇不高,可供选择发展平台相对受限。四生活枯燥。在农村没有城市那么多娱乐节目,对于年轻人来说,生活相对枯燥,时间久了,就不能坚持。所以大学生回村创业,出于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对理想的实现,一定要有恒心,千万不要半途而废。

三、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工作。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支撑和保障,也是引领广大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如何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提高村级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进而破解村集体经济发展难题,是党的基层组织所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问题。

(一)建强班子、夯实组织基础。“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更是离不开一个强有力的村级班子和一个好的领路人。利用村“两委”换届,着力把关选出了一个思想作风过硬、工作认真踏实、广大群众认可的村“两委”班子。根据乡党委的统一部署,成立以党支部书记为组长,其它“两委”班子及相关负责人为成员的集体经济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职责,细化任务分工,充分发挥青年党员和致富能人及乡土人才的领富、带富能力,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

(二)工作建章立制、强化制度保障。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要求村“两委”班子必须能算账算好账。一方面注重集体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注重对集体经济的管理工作。切实推进财务管理规范化。小额资金使用严格执行经办人、审批人、村务监督委员会签字通过的工作程序,重大财务计划严格按照要求,经会议表决通过后由专业会计和村务监督委员会共同管理。严格按照三务公开有关要求,及时公示公开村集体各项收支、财产物资、债权债务、收益分配、筹资筹劳、代收代缴等明细项目,广泛接受党员群众监督。

(三)产业融合,努力创造增值效益。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必须突破单一农业发展限制,整合自身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探索生产服务、电商、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型业态,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展经营性收入来源。乡党委带领各村党支部认真谋划,理清发展思路,依托特色优势资源,鼓励引导农村基层党组织因村施策,采取创办企业、入股分红等多种模式,拓宽集体经济发展路子,不断增强村级组织“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

二、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发展乡村集体经济篇8

   [关键词]经济社会一体化;辩证统一;政治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F0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918(2010)05-0093-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0.05.048[本刊网址]hbxb.com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的发展是第一位的,对一切生产关系的变化起着最基础的作用。上层建筑的变化根源于经济基础的变化,但是它的或快或慢发展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会产生促进或者阻碍作用。洛阳市积极推进城乡经济社会的一体化建设,其根源在于自身的经济发展,同时,随着政治制度的调整,也会影响到当前洛阳市经济的整体发展。

   一、洛阳市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现状

   2006年,洛阳市生产总值达1331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2000美元(17400元),城市化水平达到38%。201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205万人,其中暂住人口46万人,市域总人口为680万人,城镇人口326万人,城镇化水平48%。《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进一步确立了未来城市的总体发展目标:立足豫西,辐射中原的省域副中心城市;携手周边,合力发展的中部制造业基地;展现历史,传承文化的国际旅游城市;山水城园,和谐共生的绿色生态城市。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洛阳市加快城市化步伐,进一步重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体化更加重视。

   另外,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具有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特点,正如党的十六大报告所说“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所以,当前洛阳市的“三农”问题,不能局限于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的思路,必须站在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确立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思路,把“城”、“乡”两个问题一起解决,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二、当前洛阳市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特点

   (一)城乡规划布局一体化。用先进的思想理念来制定科学的规划,与经济发展规划、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工业布局总体规划、县(市、区)和重点中心镇规划等各项规划衔接协调;统筹推进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的原则;着眼于城乡经济、社会、自然和人的协调发展,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编制城乡一体发展的各项规划。

   (二)城乡产业布局一体化。按照节约发展、效益优先原则,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城乡产业布局。加快新型工业集约化、园区化进程,在产业聚集发展和城镇有序扩张中营造生产、生活空间,促进城乡资本对流,大量创造就业岗位,为人口转移提供载体;在中心城市和县(市、区)政府所在地及有条件的区域中心镇,搞好第三产业布局;不具备城市化和工业化条件的其他农村地区,要深化农业结构调整,科学优化种、养产业布局,探索长远有效的机制。

   (三)重视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一体化。建立城乡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市场,深化就业制度改革,建立城乡平等、统一的劳动就业管理体制。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限制性规定,突破农民工制度建设关键问题,逐步过渡构建起城乡相互衔接的制度体系。建立以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并与城市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接轨。

   (四)重视城乡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一体化。加快城乡路网建设,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搞好城乡公路网规划修编和调整。加快构建市域1小时都市圈,发挥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群的集聚和辐射功能。积极推进城乡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乡信息共享,全市所有行政村建起农村商务、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为农民享受网络浏览、查询、采集、,以及文化、娱乐等丰富多彩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信息平台。

   (五)重视城乡社会事业发展一体化。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着力调整农村教育布局和结构,加快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完善以县(市、区)政府管理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加强农村卫生事业建设,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设,建立有效的农民健康保障制度;深化农村卫生医疗体制改革,探索建立农村卫生医疗事业发展和管理的新模式、新机制,鼓励城市卫生医疗机构拓展农村医疗市场,促进农村卫生医疗事业健康发展。

   (六)重视城乡生态建设和保护一体化。积极创造部级生态示范县(市),提高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城乡生态建设,加快通道绿化工程和防护林体系建设,提高生态承载能力,巩固和发展退耕还林成果,搞好天然林保护和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着力发展城市林业、近郊林业、远郊林业,进一步改善城乡生态环境。

   三、从政治经济学的视觉分析洛阳市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

   (一)洛阳市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的一体化。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和劳动力成本上升,洛阳制造业正加速由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向以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为主升级,第二产业进入平稳发展期,服务业进入比重逐年提高的快速发展期,“三二一”的产业结构正在加速形成。同时,随着洛阳市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体系日益健全,农业领域的公共资源配置全面增加,资本、技术替代土地、劳动的速度不断加快,现代农业进入加速发展期,三次产业和城乡经济将呈现融合发展的新趋势。

   (二)洛阳市就业结构的变化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的一体化。随着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向二、三产业转移、城乡平等就业体制机制的逐步建立,促进农民就业的重点转到了提高农民就业的稳定性上。这就要求通过加快完善农业经营方式、适当提高农产品价格水平、不断增加农业补贴等途径,提高农业劳动者收入,缩小工农劳动者的收入差距。同时,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加快,第二产业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随着城乡服务业加快发展和农业经营规模化,第三产业和现代农业将成为扩大农民就业的主要领域。

   (三)洛阳市劳动力要素的变化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随着农村产业集聚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稳定就业,越来越多的农民将成为城市市民,城乡人口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这就要求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县城、中心镇、中心村建设和土地使用、户籍管理、公共福利等配套改革,为产业集聚发展、农民创业就业、农民进城落户构建良好平台和有效机制。

   (四)洛阳市居民消费结构变化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随着农村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新型城镇化不断推进、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刺激消费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农村消费潜力将得到更加充分的释放,农村居民物质消费水平将有所提高,并逐步从物质消费为主向文教娱乐、休闲旅游等精神消费拓展。农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升级,将促进城乡人员的沟通、城乡文明的渗透,缩小城乡生活方式、生活质量的差距。

   四、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分析加快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政治保障

   (一)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积极推动农村人口“进城安居”、城镇资源要素“下乡扶农”双向对进,形成支持农村、农业发展的良好机制。本着“降低门槛、放宽政策、简化手续”原则,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逐步对本市户籍人口取消农业和非农业的户口性质划分,按实际居住地登记为“居民户口”,实行一元化户口登记制度。

   (二)新型农村宅基地和房屋产权管理制度。实行集约用地政策,对中心城市规划区、县(市、区)政府所在地和区域中心镇规划区及市、县工业集中发展规划区内的农村居民居住用房,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条件下,积极推行统一规划、集中建设。农民自愿退出原农村宅基地进入城镇购买公寓房的,政府可给予补贴,并可享受经济适用房或廉租房的优惠政策。

   (三)农村社区向城镇社区转变制度。城市化已覆盖或即将覆盖的乡(镇),要适时实施撤乡(镇)建街道办事处工作,并相应健全有关组织机构,逐步转变工作职能。配套推进村委会转居委会工作,凡成建制的“农转非”且户数在1000户以上的,实行村委会转居委会,先试点总结经验再推广实施;凡不是成建制的“农转非”,但“农转非”后居住比较集中且达到1000户以上的,可单独建立社区。新建社区应配套完善的水、电、气、通讯和文化、体育、卫生、计划生育、绿化等公共基础设施,完善社区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功能,满足社区居民生活需要;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不断促进居民综合素质提高。

   (四)农村土地保护制度。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以多种形式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发展规模经营;农民可以采取转包、转让、出租、互换、入股以及其他符合法律法规的方式进行土地流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流转服务组织可以依法成片集中流转承包地,并结合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实行集中开发、连片种植,兴建产业基地;对依法收回的承包地和农民自愿放弃的承包地,可以由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流转,也可以发包给农户进行规模经营。

发展乡村集体经济篇9

一、当前发展集体经济的客观要求

1、集体经济是村级财力的主要来源。村委会属于村民自治组织,不是一级政府,开支不在政府财政预算之内,因而无固定的经费来源。村干部的补助,村里一些必要的建设,仅靠“乡统筹、村提留”不够用。只有发展村集体经济,村级组织才有属于自己自由运转的资金。

2、集体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保障。村集体经济发展得好,村级组织统一支配的财力雄厚,就会完全有能力为全村人办大3、集体经济是巩固农村基层组织的根本保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得好,有钱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村兴民富,村党支部就会得到村民的拥护和爱戴,党的形象和威信也会不断得到提高和巩固。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困民穷,不但不能为村民谋利,而且还要为完成层层下达的各项指标不断伸手向农民要钱,增加农民负担,违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这样一来,影响了干群关系和党群关系。长此以往,就有可能动摇我们党的基础。

4、集体经济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坚强支柱。要实现现代化关键在于农村现代化的实现。当前已达到小康标准,并向现代化迈进的村,基本上都是集体经济搞得比较好的村。

二、勺窝乡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基本情况

勺窝乡总面积60.52平方公里,辖有23个村行政,有农户7148户,人口27236人。耕地面积15440.13亩,林地15444亩,荒山荒坡30004亩。各村都以农业种植业为主。而一些村虽具有良好的资源优势,但没有任何企业落户,集体收入几乎为零。部分村因有外来投资,开办煤矿企业,可获得一部分收入,维持了村一级工作的正常开展,如没天地村、勺窝村、压落村。据统计,勺窝乡没有一个村年集体收入达万元以上的,可想而知,各村的集体经济是何等薄弱。近年来,勺窝乡党委、政府因地制宜,在没天地村建立了桃园示范基地1个,杨梅示范基地1个,引进外来投资,开办煤矿企业5个,从而解决了大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发展了农村经济。与此同时,还在湖坝村建立了蔬菜示范基地1个,六营村建立了60户的养牛示范基地。同时,还向上级争取,为没天地村、勺窝村、湖坝村开通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借助远教的资源优势,给农民传授农村先进实用技术、典型经验等,以此来带动其余各村的经济发展。但是,由于群众思想观念还比较陈旧,缺乏有较强经济意识,有魄力,能带领群众致富的带头人。导致了农村集体经济始终发展得比较缓慢。

农村集体经济是农村经济的组成部分,发展如何影响全乡经济大局。农村集体经济薄弱,将使农民生活环境和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较大的改善和提高,必然削弱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不但影响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的贯彻实施,容易使农村产生不稳定因素,而且拖慢了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步伐,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不发展,必然会给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拖后腿。

三、勺窝乡当前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存在的问题

勺窝乡农村集体经济薄弱原因主要是基础弱,条件差,此外,影响因素和存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村一级领导班子素质不高,年龄结构、文化结构不合理,有的长期处于软弱涣散状态,不能很好的带领群众发展集体经济。大多数村干部年龄偏大,思想僵化,观念守旧,没有开拓创新精神,过多强调客观困难,等、靠、要的思想比较严重,市场经济意识不强,发展经济的能力较低。

2、鼓励支持村级发展集体经济的优惠政策少。对乡村发展的总体规划、生产布局、资源优势、发展思路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政府对农村发展集体经济缺乏必要引导,缺乏强有力的扶持措施和优惠政策,一些扶贫措施没有起到“造血”作用,无法引导村集体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3、集体积累来源渠道单一,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思路狭窄,有的村干部一提及发展,往往过分强调缺乏资金、人才、技术等客观条件,不能立足已有的土地、资源等优势求发展,资源没能得到充分开发利用。

4、通村道路路况差,运输不方便。甚至有的村还不通,导致了丰富的资源没有得到很好大开发利用。

四、勺窝乡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思考

1、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应加强村级班子建设,选好带头人。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必须首先着眼于农村党支部班子的加强和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选好村领导班子,把那些事业心强、懂经营、会管理、具有发展集体经济的强烈意识、开拓精神和不怕吃苦、秉公办事的人选进班子。2005年年初,已对部分村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实行村领导年轻化,大部分都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都能胜任村一级的工作。而且还要有计划地培养一批热爱家乡,扎根家乡,立志于改变家乡面貌,事业心和责任感强的有理想、有文化的年轻一代。同时,坚持不懈地抓好农村干部的培养教育。版权所有

2、发挥资源优势,找准发展路子。要因村因地制宜,正确认识资源,创新发展思路,一切从当地实际出发,采取多种形式,不搞“一刀切”,不搞一个模式,确定不同的发展路子,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通过立足优势,选准路子,可以集体开发林场、果园、菜园、园林、养殖场、个人承包增加集体收入。

3、增强政策扶持力度。创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发展各种所有制形式的企业,特别是加快发展村级经营经济,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要继续放宽政策,放开领域,放手发展。乡党委政府要强化服务意识,切实转变观念和职能。积极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在政策制定、项目引进、信贷资金、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给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从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投入力度。对贫困村发展集体经济,应在资金、物资、技术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扶持,大力改善农民基本的生活和生产条件,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使之形成自我发展的能力。

5、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应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的管理。制定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办法,盘活现有资产,防止集体资产流失。对集体原有资产及农村资源,要通过采取承包、租赁、拍卖等形式交付农民开发利用,盘活集体资产,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发展乡村集体经济篇10

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城镇化

中图分类号:F3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02

党的十报告指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要“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城镇化是城乡一体化的必由之路,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强农民、农村、农业的内生动力,将对城镇化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推进城镇化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十报告全篇提及城镇化多达七次,可以看出城镇化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分析2013年经济工作时,再次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由此可见,推进新型城镇化已被提到了中国决策层各个层面的议事日程上。

城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绝非简单引导农村人口进入城市。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要消除城乡二元结构;要促进创新和升级,提升工业生产效率,为服务业发展打开空间。农业人口不断进入城市,粮食安全必须保障,所以城镇化离不开农业现代化;在城镇化过程中既要重视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建设,也要重视培育新的城镇群。

改革开发以来,城镇化在促进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民生有效改善、社会民主进步等多个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的作用,给我国带来了整体性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我们同样无法回避由于城镇化而导致的诸多社会问题:生态环境每况愈下,资源耗竭难以为继,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城市的快速扩张以及公共服务设施的不足,工业持续挤压农业,土地城镇化,而农民并未随之城镇化。

二、新型城镇化与农村集体经济的关系

集体经济,并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发展集体经济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必然性,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新型城镇化的强大推力,也是劳动者共同致富的现实要求。

(一)集体经济是我国实现城镇化的强大内生动力

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是公有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所有制共同构成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国有经济与集体经济的发展,都是劳动者当家作主、掌握自己命运的标志,是促进生产力发展、使劳动者走上共同富裕道路的根本条件和前提,是城镇化进程的强大推力。集体经济具有规模效益。走集体经济道路,它将分散的生产要素组织成集体生产要素,有利于提高农村经济的竞争力,可以扩大资金、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规模,开拓技术来源和市场信息来源,能明显地提高生产力效率和生产力水平促进生产发展和现代化程度提高。集体经济能促进共同富裕。集体经济是合作经济,人们带资带劳入股,共同劳动,合作生产,按劳按投入分配,收入有差距,但不是太大,不会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只有让农民富裕起来了,人的城镇化才能由收益比较驱动向自主转移驱动的高级形式转变,才能实现高质量的城镇化。集体经济具有社会效益。我国办得较早的一些合作社早已实现了完善的福利制度、助学制度、养老金制度,人与人的关系和谐美好。由于生产发展,收入增加,通常都建设了比较好的公共基础设施和生活设施,道路、交通、供电供水设施完善,注重绿化,家家都住着宽敞明亮的住房,人们生活得比较舒适,过上了真正小康的生活。

(二)新型城镇化为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我国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一直是在城乡对立的二元社会结构下存在,其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改革开放以后虽然对城乡二元结构的政策也做了一定的改革和调整,但二元结构的基本格局没有变。中央实行城乡统筹战略不仅是缩小差别的过程,而且也为集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城镇化为集体经济的发展孕育着巨大的商机。首先,按照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的要求,破除各种束缚集体经济发展的制度,为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条件。在城镇化过程中,推进城乡基础设施的一体化,极大改善了集体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推进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就能将集体资产要素按照市场原则优化配置;推进城乡劳动就业一体化,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为农村集体经济引进人才;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有利于弱化农村集体资源的保障功能,强化其资产功能,提高资产效率;实现城乡户籍一体化管理,有利于农民走入城市,从而减少集体成员,减少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集体资产的效益。其次,城乡统筹就是要以城带乡、以工业反哺农业,要通过政策引导,促进生产要素向农村转移。城镇化过程中城市对农村的支持,将有力地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如长沙县就推行了六个集中的发展思路,即资本集中下乡、土地集中流转、产业集中发展、农民集中居住、生态集中保护、公共服务集中推进。

三、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方式

村级集体经济是农村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团结广大农民共同致富的物质基础,关系到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巩固,关系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因此必须在促进经济发展上狠下功夫,以保障农村社会稳定和全面发展。从国内一些城镇化程度高的地区的经验看,它们都十分重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1.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要因地制宜。城镇化不能只聚焦大中城市及其周边,应更关注偏远落后地区。要发展壮大偏远地区村级集体经济,抓好经济薄弱村的转化工作,增强其内生发展动力。对经济薄弱村要从实际出发,坚持“因村制宜、各展所长、宜农则农、宜工则工”的原则,充分发掘经济薄弱村的资源优势、人才优势,推动薄弱村改变落后面貌。在发展路径上,一是开发利用好经营性资产。对村里闲置的土地、固定设备等经营性资产,采取承包、租赁、参股等多种形式,进行整合利用,以盘活沉淀性资产,提高利用效率和获利能力。二是大力开发特色农业资源,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形成稳定的收入来源。三是借助外力加快发展。要以当地资源作资本,广泛寻求合作,发展民营经济,培植税源,增加村级集体经济实力。特别要抓住当前各级政府全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机遇,在农村新社区建设、土地流转等工作中,挖掘更多的土地、资产资源,同时充分利用好市、区扶持经济薄弱村的政策,想方设法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基础。

2.积极推行村级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村级经济改革可以引进现代企业改革的模式,参照进行股份制改革,改传统行政式管理手段为市场化经济管理手段,并根据各村实际情况,推行不同的改革模式。例如,作为国家发改委和江苏省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的苏州市,通过农村“三大合作”改革,发展集体经济。所谓“三大合作”改革,是在农村的集体资产、承包土地、生产经营等方面,通过合作或股份合作的形式进行改革,发展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促进富民强村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统称,其改革成果主要包括社区股份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三种基本类型。

3.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加强管理监督。只有建立科学的现代管理制度,才能把群众的力量拧成一股绳,保证集体经济健康向上发展。集体经济要制定并不断完善民主选举制度、民主决策制度、民主监督制度、生产管理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等等;各项管理制度要专人负责,严格把制度落到实处。要通过制度切实保护农民的积极性,维护其合法权益。加强财务管理和审计监督。认真落实和完善财务代管制度,充分发挥会计核算中心和会计委派制度的监督作用,从源头上管好用活集体资产和集体资金。成立集体经济组织民主理财小组,对重大议决事项执行情况、集体资产经营情况、财务情况和收益分配情况进行经常性监督。

参考文献:

[1]甘藏春.在统筹城乡关系中走新型城市化发展之路.人民日报,2011.

[2]周一星.关于中国城镇化速度的思考.城市规划,2006(S1):32-40.

[3]陈俊梁,陈瑜.苏州农村“三大合作”——中国特色城乡一体化发展之路.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

[4]宗寒.促进城乡一体化,应壮大农村集体经济,2012.

[5]贾哲.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与我国城镇化建设关系初探.北京.

[6]罗红云.中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路径探讨.新疆,2012.

作者简介:罗静良,中共长沙县委党校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