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低碳经济现状十篇低碳经济现状十篇

低碳经济现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3:31:18

低碳经济现状篇1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其实质是能源的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题。那么’”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那么我们的低碳经济的现状是什么呢?2003年,英国政府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首次明确提出发展“低碳经济”,也就是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相统一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早在2007年9月8日,中国国家主席就曾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15次领导人会议上,本着对人类、对未来的高度负责态度,对事关中国人民、亚太地区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福祉的大事,郑重提出了四项建议,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令世人瞩目。他在这次重要讲话中,一共说了4回“碳”:“发展低碳经济”、研发和推广“低碳能源技术”、“增加碳汇”、“促进碳吸收技术发展”。他还提出:“开展全民气候变化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节能减排意识,让每个公民自觉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做出努力。”这也是对全国人民发出了号召,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待。主席并建议建立“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网络”,共同促进亚太地区森林恢复和增长,减缓气候变化。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紧密结合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决策部署,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建筑、交通体系。

关系到人类未来的发展的低碳经济我们要与无碳经济加以区别。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那么我们能不不能实现低碳经济就是更加关注的议题,我们首先算一笔账:每人每天通过呼吸大约释放二氧化碳1.14千克,电脑使用一年平均间接排放二氧化碳10.5千克,汽车的一台发动机燃烧一升燃料小大气释放二氧化碳2.5千克,在中国,一个城市白领即便只有四十平方米的居住面积,开1.6排量的车上下班,一年乘飞机12此,碳排放量也会在2611吨。在中国,农户从人口往少说也有6亿吧,他们每天做饭,他们冬日里的取暖多数使用煤炭或者是煤炭的加工品来满足,他们每年粗放式的排放属于高碳生活,他们的碳排放量并不会比城市人口排放量少。低碳生活几乎涵盖所有产业,“低碳主义族”成为了引领时代的主题,在中国只能是积极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倡导低碳生活主要体现在:一是倡导广大人民生活的节能减排;二是倡导尽量使用低碳能源,比如太阳能热水器,绿色电力,新技术新能源汽车;三是“生态碳汇”建设,如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等等。在倡导的同时政府应该营造低碳生活环境,引领健康的生活方式。媒体舆论应该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引导大家做到适度消费低碳消费。更重要的是要体贴关心弱势群体的地毯意识和生活方式。面对着“生活消费之上”的理念我们必须拿出足够的勇气把资源和利益在协调再分配,积极的倡导我们整个国民的低碳生活是我们的重中之重。

如何从生产到消费到做到低碳经济呢

节约资源。这时低碳经济最本质的内容,也是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指导思想之一。通过整合现有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资源的消耗和浪费。做到低碳低成本低污染高效率的生产是我们长远而坚定的目标。

低碳运输。运输过程中的燃油消耗和尾气排放,是运输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低碳运输指的是以节约资源,减少排放量,使用清洁能源为特征的运输。其主要途径包括:合理选择运输工具和运输路线,克制迂回和重复运输,以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改进内燃机技术和使用清洁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等物质的排放。

低碳仓储。低碳仓储要求仓库布局合理,以及约运输成本。布局过于密集会增加运输的次数,从而增加了对环境的污染;布局过于松散,也会降低运输的效率,增加空运率。

低碳包装。低碳包装是指的是采用节约资源,降低废弃物为目的的包装方式。主要途径有:使用环保可循环利用材料,提高材质的利用率。设计折叠式包装以减少空载率。低碳消费前面已说过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影响我们低碳生活或低碳经济的进程有哪些呢

思想认识障碍

社会低碳生活理念相当淡薄,低碳生活的思想还没有确立,低碳生活的行动更是悠悠无期。据中投顾问的《2009-2012年中国环保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指出,中国把节约能源、发展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作为能源领域的基本国策,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各级政府对其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加之企业片面的追求局部效应和短期经济效益,忽视了其生活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体制政策障碍

我国的社会体制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的体制,各级政府的实施力度和效果也是相对较低;而且中国还处于发展的高速期,不合理不合格的经济企业比比皆是,假想如果严格按照国标运营,大有可能三分之二的企业将会被迫关门,那么中国的经济将会一落千丈。一句话耍得好“有发展必有污染,要发展但要低污染”。

基础实施的障碍

刚刚起步的低碳经济基础设施建设还没有较大的改观,和我们提出的低碳要求所需要的基础设施相比,那是远远不够的。再如果和发达国家相比较则差距会更大。这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我国的低碳经济的进程。

技术障碍

我国的低碳运行制度的实施管理和技术手段还相当落后。先进的低碳技术开发还相当滞后,不同的低碳企事业单位之间的技术设备信息标准不统一,非标化相当于普遍。人才的障碍也可以归结为技术障碍。

如何面对这些问题是我们低碳经济进程的关键

低碳经济现状篇2

   【关键词】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对策建议

   引言2003年2月,英国工贸部了《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的能源白皮书,时任英国首相布莱尔在序言中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所谓“低碳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低二氧化碳排放为基础的绿色经济,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消耗。其基础是建立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体系和低碳产业结构,要求建立与低碳发展相适应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鼓励低碳发展的国际国内政策、法律体系和市场机制,其核心是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

   一、云南省低碳经济发展现况

作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我国政府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国内一些省市已经积极行动起来。云南省,发展低碳经济优势突出,潜力巨大,因此,其发展低碳经济的进展状况受到了国家和省政府的高度重视。

   1.云南省支柱产业低碳经济发展状况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低碳产业的支撑。

   按照低碳产业概念,烟草产业、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旅游产业是低碳产业,电力产业中水电也是低碳产业,云南五大支柱产业中有三个半属于低碳产业范畴。矿产业也在积极寻求向低碳经济的转型。

   (1)烟草产业

烟草业是一个环境污染相对较小的行业,但基于国家和省政府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烟草业自身的改良也在不断进行之中。抽烟产生的有害物质有4000余种,其中包括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尼古丁,焦油等,那么如何降低卷烟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含量就成为烟草产业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燃烧一支香烟,最终进入空气的一氧化碳约为90mg,二氧化碳约为135mg。05年我国销售香烟19328亿支,因此,由于吸烟进入空气的一氧化碳约为17.4万吨,二氧化碳约为26.1万吨。一氧化碳进入空气最终会转化为二氧化碳,也就是说每年排放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为43.5万吨。新品云烟“如意”是云南红云集团成立后回馈消费者的第一份厚礼,其在烟标上首次印有环保标志,根据国家局有关规定标注:烟气一氧化碳量13mg。以此类推,如果我国销售的香烟都为“如意”,那么,云南省将为全国每年减少37.2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2)电力产业

云南省煤层气资源约4240亿立方米,抽采1亿立方米用于发电,可实现节能量9.5万吨标准煤。相当于减排21.375万吨的二氧化碳;“十一五”期间,示范完成电机系统节能改造示范工程1600项,其中完成600台高效节能电机替代落后低效电机,600台套风机、水泵低压变频改造,50台套高压电机变频调速改造。目标是年节能14万吨标准煤,相当于减排31.5万吨二氧化碳;燃煤工业锅炉节能改造工程,计划年节能22万吨标准煤。云南省电力产业40%靠火力发电,如果采用节能改造工程,将年减少49.5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3)矿产业

云南地质结构复杂,金属矿和非金属矿都十分丰富,是中国有色金属重要生产基地,因此,也是治理二氧化碳排放的重点单位。矿产的冶炼过程是产生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与电力产业一样,矿产业同样采用了燃煤工业锅炉节能改造工程,将减少49.5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余热余压利用工程,例如:1)钢铁行业:完成昆钢控股有限公司余热发电示范项目,年新增发电量11.4亿千瓦时,折合14万吨标准煤。2)水泥行业:完成云南瑞安建材48兆瓦新型干法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示范项目,推动昆钢嘉华、红塔滇西水泥利用纯低温余热发电。全省50%新型干法水泥窑实现装机发电,年新增发电量8.14亿千瓦时,折合l0万吨标准煤。3)焦化行业:在焦炭主要生产地曲靖示范完成两个焦炉煤气发电项目。回收60%焦炉煤气发电9亿千瓦时,折合11.061万吨标准煤。4)黄磷行业:在有条件的黄磷生产企业示范完成两个黄磷炉尾气发电项目。5)推广蒸汽冷凝水回收利用、蒸汽蓄热器项目,实现每小时回收100吨蒸汽冷凝水,年节约能源1.44万吨标准煤。每年共可减少至少82.125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2.林业的低碳经济发展状况,即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的开展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是指发达国家间和发展中国家开展减少源的排放和增强汇的清除项目,产生的减排单位可以出让和买卖。简单来说就是发达国家从中国的清洁能源类项目中购买二氧化碳减排量,抵冲发达国家的减排义务。现阶段可计入cdm减排项目的林业活动限于造林与再造林,即林业cdm固碳项目。

   由国家林业局与保护国际(ci)和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tnc)合作,按照有关国际规则设计和操作程序,正在云南和四川,结合森林植被恢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进行林业碳汇试点示范项目。该项目计划发展森林多重效益,包括生物多样性、碳汇、及社区发展。目前已开展的工作:一是筛选出了玉龙、隆阳、腾冲、双江4个县市区为森林多重效益项目(fccb)优先发展县;二是召开了fccb信息系统建设项目专家咨询会及设计报告会;三是成立了碳汇信息管理中心,通过招标的形式确定由云南师范大学地理学院及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共同完成信息系统的开发。

   二、促进云南低碳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云南省拥有丰富的水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能,这些资源使得云南能源结构的转变成为可能;秀美的自然风光及浓厚的民族风情,为低碳经济的代表——旅游业的发展夯实了基础;云南排碳少(工业化程度不高),吸碳多(森林资源丰富)的经济特点,大大降低了发展低碳经济所付出的成本。

   那么,云南应该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帮助各个产业,很好地发展低碳经济呢?1.烟草产业随着人类环保及保健意识的增强,烟草业不可避免地面临衰退,云南省的烟草业已经发展到顶峰,在未来的低碳竞争中并不占优势,对于贮备了大量资金却不知如何使用的云南烟草业,我认为应该在以下方面进行改革:一是拿出一部分资金投资其他具有低碳竞争力的产业,如旅游业,生物质能产业,实现共赢;二是积极研发烟草的其他用途,加快实现产业升级换代。

   烟草蛋白具有食用价值。烟叶富含蛋白质,烤烟烟叶在10%左右,晒烟和白肋烟可高达20%。一些研究结果表明,植物叶蛋白尤以烟草叶片中可溶性蛋白(fi)含量高,fi蛋白中的各种必需氨基酸含量不仅均高于世界粮农组织(fao)制定的蛋白制品中必需氨基酸含量标准,而且其中的酪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和亮氨酸都超过该标准1倍左右,比一些主要粮食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大豆蛋白质中的必需氨基酸含量都高。而且烟草再生能力强,一年可多次收获,烟叶产量高,利用鲜烟叶提取蛋白,其亩产量可超过大豆。

   烟草具有药用价值。烟草中所含的泛琨10是目前治疗心肌梗塞等心脏病的特效药物。从烟叶中提取的烟碱具有使精神兴奋和镇静两方面的温和作用。最近的医学研究又发现,烟碱可以缓解托瑞特综合症,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氏综合症、溃疡性结肠炎和注意力缺乏症;而且烟碱制成农药可防治农作物害虫,剩余物质可用作饲料和肥料。

   2.以食品为重点的生物开发产业

生物产业是以再生性生物资源为主要原料,市场需求规模巨大,能源需求较少,污染性低,具备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双重特征,是创造绿色gdp的“领航产业”。

   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借助低碳经济的契机进一步发展壮大。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争取国际国内资金的支持。世界银行,各大投资性银行以及国内银行都对低碳融资采取着非常积极地态度;二是大力发展乙醇燃料。云南省

主要采用木薯、甘薯等非粮作物生产燃料乙醇,而且现有的生产企业并未占用耕地,所以云南的发展前景看好。三是引进先进技术,发展以可再生植物资源为原料的产品。

   3.以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为特点的旅游业旅游业同样是典型的低碳经济产业,随着人类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竞争压力的不断扩大,对精神愉悦的追求将成为势不可挡的潮流。我们要做的是,借助低碳之风,进一步壮大生态特色旅游。具体可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是拆除景区违规建筑,恢复生态原貌,积极推进生态饭店、生态旅馆的建设,提供以绿色食品为主的饮食和采用节能设备的住宿;二是积极开发新的景点,在创意上结合环保,策略上注意与其他景点的斜街,规划时充分考虑当地经济、人口、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承载力。

   4.其他非支柱产业应如何应对低碳的挑战除了以上支柱产业,其他产业也在经济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减排二氧化碳同样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为此,政府应鼓励非支柱产业的兼并与合作,发展产业集群。这些产业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发展壮大,很难在践行低碳的过程中得到政府及国际社会的支持,在技术引进及结构转型中将遇到无法逾越的难关,根本谈不上发展低碳经济。与此同时,在生产过程中推行低碳方式,培养职工低碳意识,开发企业低碳精神。

   5.直接的经济利益

以上都是间接通过节能减排来实现经济发展。低碳经济能否形成一个产业,其是否能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至关重要。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使我们看到了契机,它可以直接带来资金的收入,完全可以发展壮大为一个产业。

   三、小结

发展低碳经济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本质是一致的,不仅能够促进解决国内的能源和环境问题,而且有利于增强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有利于从整体上提升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胡宗洋.低碳经济与中国发展[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8(1).

[2]何燕.昆明低碳经济情景分析[j].科学环境导刊,2009(1).

低碳经济现状篇3

【关键词】低碳经济湖北省发展对策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

2003年2月24日,英国颁布了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低碳经济”首次作为一个专业词汇被提出。2009年12月,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之后,与“低碳”相关的概念纷纷出现,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与此同时,国内外学者也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研究。然而,迄今为止,学术界对它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有些人甚至将其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或生态经济相等同。在此,我们采用英国环境专家鲁宾斯德的阐述:“低碳经济是一种正在兴起的经济模式,其核心是在市场机制基础上,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创新,推动提高能效技术、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促进整个社会经济朝向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型。”由此可以看出,低碳经济的实质就是能源的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和发展绿色GDp,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二、湖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既有助于优化社会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提升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建设生态文明的新社会,同时也有助于提升我国企业在国际社会上的竞争力,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

(一)发展低碳经济是缓解湖北能源供求矛盾、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的必然途径。

首先,湖北是一个能源资源相对短缺的省份,缺煤少油乏气,主要能源依靠外省调入,水电资源虽然较为丰富,但支配权在国家,因此,能源消费对外依赖性很强。其次,煤炭在湖北终端能源消费中扮演着主要角色,尽管近年来湖北能源消费结构有所调整,但煤炭消费总量仍在不断上升。

(二)发展低碳经济是推动湖北经济结构优化、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

当前,湖北处于工业化中期,重化工业结构特征依然十分明显。重工业中,高能耗传统行业如钢铁、造船、汽车等比重大,能耗水平高。尽管近年来,湖北在产业结构调整、产品结构调整、节能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使得湖北单位GDp能耗逐年降低。但单位GDp能耗仍比全国高。也就是说,湖北的经济发展仍主要依靠大量投入,特别是能源的投入实现的,成本代价过高。

(三)发展低碳经济是改善湖北生态环境、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湖北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环境容量有限的矛盾日益突出,并且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同时,随着湖北省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新增污染物排放量还将大幅增加,短期内大幅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十分困难,环境恶化的趋势仍将存在,环境风险防范任务也很艰巨。

三、湖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现状及问题

(一)能源结构问题。

湖北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随着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对能源需求依然旺盛,而以高碳能源“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是向低碳转型的长期制约因素。

(二)发展方式问题。

首先,湖北正处于工业化中期,根据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随着工业化程度的加深和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温室气体排放将不断增加。同时,长期以来,湖北的经济增长方式是以资源的高消耗、环境的高污染为特征,钢铁、汽车、造船、机械工业的发展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由于经济增长的惯性以及政绩考核的需要,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不可能一蹴而就。

(三)成本及技术问题。

一方面,在低碳生产技术尚没有全面推广、初次资源价格过低再生资源价格偏高的情况下,企业进行低碳生产,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另一方面,企业若投入重金研发低碳技术,也面临着技术风险的问题,因为一旦不成功,资金将会“打水漂”。对于企业来说,直接的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因此受利益驱使,企业一般不会过多投资低碳生产。

四、湖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

(一)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发展新能源产业。

能源问题是制约低碳经济发展的瓶颈,应当因地制宜,对既有能源结构进行优化调整,逐步降低煤炭在能源构成中的比例。如加大对于核电设施以及水电设施的建设与发展;强化对于清洁型风力发电机组的投资力度,确保风力发电技术及其应用设施的持续发展;还可以积极发展太阳能产业、开发生物质能等,确保能源结构能够与低碳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

(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变发展方式。

1.要改造传统产业,狠抓传统支柱产业的节能减排。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推广节能降耗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形成有效的工业节能降耗激励约束机制。

2.要大力发展新技术产业,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低碳经济产业的发展可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龙头企业、“非政府组织+企业”以及“科研院所+企业”合作的市场化运作模式来推动其实现。通过这些具有产业带动意义的低碳新兴技术的研究开发,促进具有低碳经济特征的新兴产业群的发展,形成我省国民经济新的重大的增长点。

(三)完善政策激励机制,建立技术支撑体系。

应充分发挥政府支出的引导和孵化作用。一方面,对于采用低碳技术的企业,政府可以设立专项支出进行资助,在税收政策上予以优惠或减免;另一方面,对于共性技术,充分发挥湖北省的科教和智力资源,支持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和重点企业联合开展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

其次,要积极建立、健全与低碳经济发展相关的地方法规,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法律保障。第三,要创新地方官员的政绩考评和激励制度,增加绿色GDp等相关考核内容。

此外,根据冯碧梅的指标分析,湖北的自然生态系统良好,但还要提高绿化率,因此湖北要重视推进城市和农村的绿化工程,增强林地的碳汇能力;湖北的人文生态系统良好,但还需提高社会的低碳意识,因此湖北还需要重视消费文明建设,促进消费领域的低碳化。

低碳经济现状篇4

关键词:低碳经济变暖

全球逐渐变暖,世界进入哥本哈根时代,我们的国家面对的是一条什么样的道路呢?转换经济发展模式,积极的节能减排,与世界上所有寻求经济发展的国家共同维护地球的环境,发展“低碳经济”,这是一个必然的选择。不过,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如技术、经济、法制等。我国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仍然面临较多问题,如何克服现有困难,提出相应的完善对策则是当务之急。

一、中国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

可以这么说,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的现实选择。

首先能源的安全将成为影响中国社会经济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能源安全,涉及到很多方面,国家安全、对外战略、战略经济利益,分配格局等,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战略问题,同时也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我国的国土富饶,能源资源的总量丰富,由于人口基数较大,人均平均占有能源的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水力资源、煤炭人均拥有量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天然气、石油等能源的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左右。耕地资源人均面积不足世界水平的30%,这些人均占有量,制约了能源的开发。经济社会快速的发展,中国的能源安全遭受到来自方方面面的,越来越严峻的挑战,能源的安全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经济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

其次,是保护环境的必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跨越式增长,然而是以资源的空前消耗和严重生态环境破坏为代价。要知道,我国的能源结构以燃煤为主,可是我国现有能源的利用效率低、消费弹性系数高,由于这些消耗引起的环境问题成为我国现阶段能源危机的主要原因。记忆犹新,在2007年太湖的蓝藻事件,危机到周边城市的用水;全国的资源过度开发,不合理利用,导致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这些情况都威胁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环境保护策略必须展开。

最后,发展低碳经济也是我国在对外的国际战略的需要。国际上普遍存在着这样的共识,二氧化碳排放权有可能是继石油等大宗商品之后又一新的交易品种,欧美国家已经形成了碳交易货币和碳金融体系,碳排放技术及其产品将成为重要的国际战略资源和资产。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出口的产品主要是资源和能源密集型产品,对能源的消耗量是非常大的,占世界总量的1/4、二氧化碳量排放占世界总量的1/5,这些数据会导致我们挤占本土战略产业未来的发展空间。因为发达国家用此项数据来打压中国经济,遏制中国经济。所以,我国要坚持“双轨制”,积极的发展“低碳经济”。

二、我国“低碳经济”的现状

1、高碳模式的传统产业结构的制约。以重化工业为特征的产业结构,造成了我国资源消耗强度大,低碳产业比重低的现实,这是不容忽视的一个客观问题。我国当前正是城市、工业化迅猛发展的时期,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居民消费结构都在进行升级,这些都对重化工产品的形成有巨大的需求,同时也转化为对能源需求。

2、“低碳经济”相关的技术落后,相关专业人才不足。各有所长,某些技术上我们走在世界的前列,但是相关低碳经济的国内技术整体还很落后,仍以中低端为主。我国的低碳技术创新能力比较薄弱,尤其是在自然利用方面,我国的风电等产业领域的专业人才非常缺乏。传统能源的利用与开发方面的弊端就更加明显了。

3、融资机制供给不足。我国政府一直在提高相关低碳经济的财政预算,银行推出绿色信贷,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国际CDm交易等新型融资方式,与国际金融机构广开合作之门,甚至兴建国内首个环境交易所,拓展了融资渠道。但是,这些努力带来的资金非常有限。我国现在的大型低碳技术项目的投资主要还是依靠政府、政策性贷款或者是国际机构的捐款和贷款,无稳定的政府投入机制。

4、有关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法律体系不完善。一方面是发展低碳经济的迫切要求,另一方面却是相关政策法律的供给不足,这是目前我国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的法制保障上面临的一大问题。从国外来看,低碳经济的发展无不以完善的法律政策体系为保障的,我国虽然非常重视相关政策法律的供给,但仍显薄弱。因为低碳经济这是一新生事务,法律具有滞后性,这是一个客观现实,在法律方面,我国制定了关于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方面的单一立法,如《低碳经济促进法》。但是相关的配套法律(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煤炭法)这些还不够,没有形成综合能效。发达国家制定了更为详细与详尽的综合的“能源法”。对比我国单一的法律,发达国家的这套法律更为健全。当然,也不能抹煞我国在立法方面的进步。我国积极制定并实施了减缓气候变化的一系列规划与政策,这些政策法律的制定与实施无疑为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法制保障。但是,由于低碳经济的专业性要求有更为系统完善的法律体系,国内有关低碳经济的政策法律体系尚需完善。

三、我国“低碳经济”的未来以及如何应对

1、大力发展此类可替代的新能源,逐步减少对传统石化燃料的依赖。我们必须转变能源结构,向低碳模式转型,减少石化能源的使用和消耗,增加可再生清洁能源的比重,实现能源结构的多元化,发电方式的多样化。此外,从国外低碳经济发展的足迹看,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一直唱主角,并取得了较好成效,我国也要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多利用自然条件减排。

2、提高发展低碳经济的技术水平,培育相关专业人才。大力发展低碳技术,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低碳经济的技术支撑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政府应加大对低碳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为发展低碳技术、增强自主研发能力提供最大的资金支持。建立相应的激励和引导机制,引导企业向低碳技术进行投资和支持,扩大低碳技术研发的经济来源,建立绿色证书交易制度,大力培养高层次的专业人才则是当务之急。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加强低碳技术方面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3、完善有关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政策体系。完善的政策法律体系的保障无疑对于低碳经济的推行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目前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的法律体系尚不健全,如何在现有法律政策体系的基础上进行完善和进一步立法则显得尤为重要。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是离不开一系列的法律制度支撑的,目前我们除要制定相应的一些法律法规制度外,还要学习和大量借鉴国外成功的低碳经济的经验,如碳排放的总量控制和交易制度、气侯变化税制度等。然后在国内加大对于低碳经济的宣传教育力度,普及相关法律常识,引导企业和居民树立良好的气候危机意识,改变生产和消费模式,我们期盼的真正走向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

参考文献

[1]王理金,易启洪.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及对策[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0,(03).

[2]庞瑞,周浩.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原因及其对策研究[J].铜陵学院学报,2010,(03).

低碳经济现状篇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但环境污染等问题越来越严峻,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步提高,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领导者,作为风暴的中心地带,其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应承担的环境责任备受关注,因此企业在不断地追求经济效益的过程中,环境会计应运而生,它所注重的不仅仅是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和持续发展,更致力于环境的保护。本文以低碳经济下的环境会计为主体,通过介绍环境会计的相关知识以及研究背景,对环境会计问题展开分析,紧接着结合环境会计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文末展望了会计发展的前景。

【关键词】

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环境会计

城市碳排放量的增加和pm2.5的升高以及资源的稀缺,为人类敲响了警钟,使得学者们加快了对环境会计研究的步伐。20世纪70年代,环境会计出现在历史舞台中,将研究重点放在低碳经济下的环境会计这一领域,转变了传统观念,人们开始用前瞻性的长远眼光看待经济问题,不仅仅是为了当代人的生存,更重要的是为了子孙后代,因此“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对环境会计的研究势在必行。环境会计是一门前沿性学科,通过会计方法、程序和技术等,达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会计相结合,更加符合当今社会的理念—发展低碳经济。

一、环境会计相关理论综述

(一)环境会计的定义

环境会计是促使低碳经济能够不断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国家法律法规等为基准计量并记录与环境有关的成本费用,如环境防治等,进而综合评估环境绩效及环境活动与企业财务成果相互作用的一门新兴学科。

(二)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

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应及时、准确的对外公开,为企业内外部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和决策者提供完整的报告,从而帮助企业实现节能减排与利润的最大化。据统计,我国每年因环境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约540亿美元,合理的确认、计量和报告企业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制约,是解决我国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环境会计的目标

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两手抓,使生态环境系统良性循环发展,使企业充分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保护环境是为子孙后代造福,也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环境会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环境会计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被提出的一门新兴学科,在经历了四十多年的发展后,基本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各国研究者陆续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而我国企业环境会计研究的起步较晚,初期的重视度不够,因此尚处于萌芽阶段。虽然,各级政府对环境会计日渐重视并且加大投入,但环境会计仍存在问题。一是道德问题。个别企业缺乏责任感,认为环境保护与“我”没关系,只要有利可赚就行,视金钱为至上目标而肆意排放污水、排放废气,乱砍乱伐,非法捕抓动物等。个别企业滥用资源,使资源的使用速度大于再生速度,尤其是一些依靠自然资源为主要产业结构的区域。二是制度问题。有关环境会计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无法保障环境会计制度的落实,如对违法的企业惩处力度不够,有些企业甚至钻法律的空子,逃避制裁和惩处,同时未建立与环境会计相匹配的业绩考核体系,使环境会计的实施受到阻碍。三是监管问题。环境会计还没有明确的监管机构,监管的力度小,监管的范围模糊并且公平性有待提高。四是信息披露问题。从现有数据来看,我国企业通过年度报告和社会责任报告进行环境信息披露的比例比较低,披露的环境信息的内容较为简单,缺乏货币性环境信息的披露,且披露的方式不统一。五是信息传播问题。个别企业信息滞后,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小企业,还没有在企业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环境会计体制机制。六是教育问题。企业环境会计涉及多种学科,它所需要的是高学历、跨学科有相关经验的高端复合型人才,并且我国各类高校目前没有开设相关的课程,因此缺乏在环境会计方面有造诣的高素质人才。

三、完善环境会计的对策建议

第一,借鉴发达国家环境会计发展经验,取长补短,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第二,广泛宣传、加强教育,将环境保护的理念深化到企业中去使每个企业都建立、健全一套环境会计制度。第三,完善环境会计法律法规,使违法者得到惩处。明确企业承担的法律责任,促使企业不断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重视政府的推动作用,政府部门应当加大监管力度,推出一系列加强环境的治理,加快科技的创新等政策条例,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第四,对自然资源的使用应该征税税费,提高企业节约资源的意识,完善应征收排污费、污水和垃圾处理费等税收范围和征收标准。第五,加大对环境会计的财政投入,设立有关环境治理专项基金,给予因环境问题经济困难甚至濒临破产的企业一定的财政补贴;给予对环境保护贡献突出的企业一定的奖励和荣誉。第六,各高等院校应开设有关环境会计的课程并且培养环境会计专业高端人才。第七,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没有统一的标准,应确定并完善披露的项目、内容等,避免企业因害怕受到负面影响而漏报、错报,对于无法计量的项目应当以报表附注形式进行说明。

四、环境会计的前景展望

环境会计的开展相当必要,在传统会计中,只有可计量的才能在会计报表中加以反映,而如空气、海洋等难以计量的物质,这不仅使利润虚增,更使一些企业对环境资源不加节制的使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需求日渐增长,资源却减少不断,人类应加强重视环境发展,环境会计的发展前景光明。众人拾柴火焰高,环境保护应该全社会共同行动,会计界应该与其他相关部门联起手来,多沟通、多交流。我国环境会计的研究应当结合我国国情与实际,根据我国特定的经济制度环境,深入探讨和挖掘环境会计与我国现阶段转型经济固有特征的契合点,并结合国际会计的发展,探索独创的环境会计模式。

五、总结

改革的东风吹遍神州大地,中国正处在前所未有的新形势、新机遇中,市场经济迅速发展,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一些企业看到了机遇,大力发展生产力,然而一些企业全身心投入到经济建设中,却忽略了环境的保护,人们抵制的呼声越来越高,这也促进了环境会计的建设。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环境会计,企业经济发展需要环境会计,中国会计事业发展需要环境会计,因此环境会计的建立满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需要,我们应该了解和借鉴国外环境会计的宝贵经验,进一步提高认识,并结合我国国情,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会计制度。总的来说,我国在环境会计这一学科上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但未来仍任重道远。只要我们持之以恒,不断探索、实践、归纳、总结、反思,就一定能够突破这一领域,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和和谐社会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袁广达.环境会计与管理路径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2]田翠香.企业环境管理中的会计行为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3]李计坤.浅谈碳经济背景下企业环境会计的现状与对策[DB/oL],2012.

低碳经济现状篇6

关键词: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对策建议

   引言2003年2月,英国工贸部了《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的能源白皮书,时任英国首相布莱尔在序言中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所谓“低碳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低二氧化碳排放为基础的绿色经济,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消耗。其基础是建立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体系和低碳产业结构,要求建立与低碳发展相适应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鼓励低碳发展的国际国内政策、法律体系和市场机制,其核心是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

   一、云南省低碳经济发展现况

作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我国政府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国内一些省市已经积极行动起来。云南省,发展低碳经济优势突出,潜力巨大,因此,其发展低碳经济的进展状况受到了国家和省政府的高度重视。

   1.云南省支柱产业低碳经济发展状况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低碳产业的支撑。

   按照低碳产业概念,烟草产业、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旅游产业是低碳产业,电力产业中水电也是低碳产业,云南五大支柱产业中有三个半属于低碳产业范畴。矿产业也在积极寻求向低碳经济的转型。

   (1)烟草产业

烟草业是一个环境污染相对较小的行业,但基于国家和省政府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烟草业自身的改良也在不断进行之中。抽烟产生的有害物质有4000余种,其中包括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尼古丁,焦油等,那么如何降低卷烟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含量就成为烟草产业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燃烧一支香烟,最终进入空气的一氧化碳约为90mg,二氧化碳约为135mg。05年我国销售香烟19328亿支,因此,由于吸烟进入空气的一氧化碳约为17.4万吨,二氧化碳约为26.1万吨。一氧化碳进入空气最终会转化为二氧化碳,也就是说每年排放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为43.5万吨。新品云烟“如意”是云南红云集团成立后回馈消费者的第一份厚礼,其在烟标上首次印有环保标志,根据国家局有关规定标注:烟气一氧化碳量13mg。以此类推,如果我国销售的香烟都为“如意”,那么,云南省将为全国每年减少37.2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2)电力产业

云南省煤层气资源约4240亿立方米,抽采1亿立方米用于发电,可实现节能量9.5万吨标准煤。相当于减排21.375万吨的二氧化碳;“十一五”期间,示范完成电机系统节能改造示范工程1600项,其中完成600台高效节能电机替代落后低效电机,600台套风机、水泵低压变频改造,50台套高压电机变频调速改造。目标是年节能14万吨标准煤,相当于减排31.5万吨二氧化碳;燃煤工业锅炉节能改造工程,计划年节能22万吨标准煤。云南省电力产业40%靠火力发电,如果采用节能改造工程,将年减少49.5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3)矿产业

云南地质结构复杂,金属矿和非金属矿都十分丰富,是中国有色金属重要生产基地,因此,也是治理二氧化碳排放的重点单位。矿产的冶炼过程是产生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与电力产业一样,矿产业同样采用了燃煤工业锅炉节能改造工程,将减少49.5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余热余压利用工程,例如:1)钢铁行业:完成昆钢控股有限公司余热发电示范项目,年新增发电量11.4亿千瓦时,折合14万吨标准煤。2)水泥行业:完成云南瑞安建材48兆瓦新型干法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示范项目,推动昆钢嘉华、红塔滇西水泥利用纯低温余热发电。全省50%新型干法水泥窑实现装机发电,年新增发电量8.14亿千瓦时,折合l0万吨标准煤。3)焦化行业:在焦炭主要生产地曲靖示范完成两个焦炉煤气发电项目。回收60%焦炉煤气发电9亿千瓦时,折合11.061万吨标准煤。4)黄磷行业:在有条件的黄磷生产企业示范完成两个黄磷炉尾气发电项目。5)推广蒸汽冷凝水回收利用、蒸汽蓄热器项目,实现每小时回收100吨蒸汽冷凝水,年节约能源1.44万吨标准煤。每年共可减少至少82.125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2.林业的低碳经济发展状况,即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的开展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

,是指发达国家间和发展中国家开展减少源的排放和增强汇的清除项目,产生的减排单位可以出让和买卖。简单来说就是发达国家从中国的清洁能源类项目中购买二氧化碳减排量,抵冲发达国家的减排义务。现阶段可计入cdm减排项目的林业活动限于造林与再造林,即林业cdm固碳项目。

   由国家林业局与保护国际(ci)和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tnc)合作,按照有关国际规则设计和操作程序,正在云南和四川,结合森林植被恢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进行林业碳汇试点示范项目。该项目计划发展森林多重效益,包括生物多样性、碳汇、及社区发展。目前已开展的工作:一是筛选出了玉龙、隆阳、腾冲、双江4个县市区为森林多重效益项目(fccb)优先发展县;二是召开了fccb信息系统建设项目专家咨询会及设计报告会;三是成立了碳汇信息管理中心,通过招标的形式确定由云南师范大学地理学院及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共同完成信息系统的开发。

   二、促进云南低碳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云南省拥有丰富的水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能,这些资源使得云南能源结构的转变成为可能;秀美的自然风光及浓厚的民族风情,为低碳经济的代表——旅游业的发展夯实了基础;云南排碳少(工业化程度不高),吸碳多(森林资源丰富)的经济特点,大大降低了发展低碳经济所付出的成本。

   那么,云南应该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帮助各个产业,很好地发展低碳经济呢?1.烟草产业随着人类环保及保健意识的增强,烟草业不可避免地面临衰退,云南省的烟草业已经发展到顶峰,在未来的低碳竞争中并不占优势,对于贮备了大量资金却不知如何使用的云南烟草业,我认为应该在以下方面进行改革:一是拿出一部分资金投资其他具有低碳竞争力的产业,如旅游业,生物质能产业,实现共赢;二是积极研发烟草的其他用途,加快实现产业升级换代。

   烟草蛋白具有食用价值。烟叶富含蛋白质,烤烟烟叶在10%左右,晒烟和白肋烟可高达20%。一些研究结果表明,植物叶蛋白尤以烟草叶片中可溶性蛋白(fi)含量高,fi蛋白中的各种必需氨基酸含量不仅均高于世界粮农组织(fao)制定的蛋白制品中必需氨基酸含量标准,而且其中的酪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和亮氨酸都超过该标准1倍左右,比一些主要粮食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大豆蛋白质中的必需氨基酸含量都高。而且烟草再生能力强,一年可多次收获,烟叶产量高,利用鲜烟叶提取蛋白,其亩产量可超过大豆。

   烟草具有药用价值。烟草中所含的泛琨10是目前治疗心肌梗塞等心脏病的特效药物。从烟叶中提取的烟碱具有使精神兴奋和镇静两方面的温和作用。最近的医学研究又发现,烟碱可以缓解托瑞特综合症,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氏综合症、溃疡性结肠炎和注意力缺乏症;而且烟碱制成农药可防治农作物害虫,剩余物质可用作饲料和肥料。

   2.以食品为重点的生物开发产业

生物产业是以再生性生物资源为主要原料,市场需求规模巨大,能源需求较少,污染性低,具备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双重特征,是创造绿色gdp的“领航产业”。

   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借助低碳经济的契机进一步发展壮大。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争取国际国内资金的支持。世界银行,各大投资性银行以及国内银行都对低碳融资采取着非常积极地态度;二是大力发展乙醇燃料。云南省

主要采用木薯、甘薯等非粮作物生产燃料乙醇,而且现有的生产企业并未占用耕地,所以云南的发展前景看好。三是引进先进技术,发展以可再生植物资源为原料的产品。

   3.以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为特点的旅游业旅游业同样是典型的低碳经济产业,随着人类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竞争压力的不断扩大,对精神愉悦的追求将成为势不可挡的潮流。我们要做的是,借助低碳之风,进一步壮大生态特色旅游。具体可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是拆除景区违规建筑,恢复生态原貌,积极推进生态饭店、生态旅馆的建设,提供以绿色食品为主的饮食和采用节能设备的住宿;二是积极开发新的景点,在创意上结合环保,策略上注意与其他景点的斜街,规划时充分考虑当地经济、人口、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承载力。

   4.其他非支柱产业应如何应对低碳的挑战除了以上支柱产业,其他产业也在经济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减排二氧化碳同样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为此,政府应鼓励非支柱产业的兼并与合作,发展产业集群。这些产业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发展壮大,很难在践行低碳的过程中得到政府及国际社会的支持,在技术引进及结构转型中将遇到无法逾越的难关,根本谈不上

发展低碳经济。与此同时,在生产过程中推行低碳方式,培养职工低碳意识,开发企业低碳精神。

   5.直接的经济利益

以上都是间接通过节能减排来实现经济发展。低碳经济能否形成一个产业,其是否能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至关重要。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使我们看到了契机,它可以直接带来资金的收入,完全可以发展壮大为一个产业。

   三、小结

发展低碳经济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本质是一致的,不仅能够促进解决国内的能源和环境问题,而且有利于增强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有利于从整体上提升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胡宗洋.低碳经济与中国发展[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8(1).

[2]何燕.昆明低碳经济情景分析[j].科学环境导刊,2009(1).

低碳经济现状篇7

关键词:金融支持;低碳经济;现状;制约因素;对策

自2003年英国首度颁布《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之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低碳环保的经营发展理念在全世界传播开来,利用更少的能源,减轻污染,实现绿色经济发展路径,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而在低碳金融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对金融需求进行集中处理,需要企业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并积累经验。

一、金融低碳经济发展项目运行现状分析

(一)政府支持下的城市低碳经济发展项目

1.城市低碳经济发展项目着力提升领导水平

地方政府在建立相关管理条款的过程中,针对节能降耗专门设置相应的指挥部,深度贯落实协调机制,确保节能项目在领导水平同步提升的同时,实现有效的传递。例如,山东省菏泽地方政府还针对低碳经济结构下发了相应文件,为《节能减排工作目标责任书》。

2.城市低碳经济发展项目着力提升考核力度

地区在处理低碳经济发展项目的过程中,也能针对具体问题建构有效的评比机制,确保管控结构和管理层级之间能建立有效的系统化管理模型,实现节能考核项目的有序运行,提升相关部门的管理能力。相关政府以及企业节能考核体系的完整度,切实维护节能减排项目的有序运行,从而积极推进各种低碳项目的落实情况。

3.城市低碳经济发展项目着力完善结构要求

地方政府在运行低碳环保项目的过程中,不仅要提升自身对于低碳经济结构的认知程度,也要针对具体问题进行集中处理和综合规划,确保管控层级结构和管理要求的有效性,进一步升级管控模型的实效性,为了进一步提升整体改造项目的有效性,也要集中完善技改项目,投资结构以及新产品开发项目都要有序推进,从而确保整体运维操作结构贴合市场需求以及当地经济条件。

(二)金融机构支持下的城市低碳经济发展项目

在金融机构建构城市低碳经济发展项目的过程中,要从以下两方面对其进行集中探讨。一方面,要集中强化低碳金融管理制度,确保管控层级结构和相关激励约束机制能发挥其实际作用,并且进一步践行环保要求,将环境保护项目落实在信贷资金机制的全过程,建构动态化的管控层级结构以及监测机制,保证分析项目能贴合实际需求,实现管理效果的最优化。另一方面,要积极构建低碳带框的绿色通道,确保经济能得到有效的处理和综合维护。

(三)人民银行支持下的城市低碳经济发展项目

人民银行要针对具体问题建构切实有效的项目管控层级结构,进一步及时出台指导意见,并且要针对具体问题集中强化和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以及协作关系,确保利用不同组织形式和金融结构的有效融合,集中搭建长期稳定的交流平台。

二、金融支持低碳经济的制约因素

(一)市场发展结构滞后

在低碳经济结构运行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升低碳市场和经济结构的监理水平,要从管控要求和管理层级模型进行集中处理,而在2008年到2015年,我国一些一线城市都已经和能源交易机构建立相应的合作,并且和国际一些大型交易机构建立了互动平台。但是,多数交易平台在实际运营过程中缺乏对实际运行项目的维护和监督管控力度,碳交易项目缺乏实质性效果,截至2010年国家发改委已经批准的CDm项目仅为2300个,加之交易市场内部节能减排项目的运作结构和服务项目较为分散。

(二)市场参与积极性滞后

一些企业在参与低碳经济项目时出现了严重的滞后,积极性不符合实际需求,且金融机构不能对相关项目进行集中处理。特别要注意的是,在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结构中,中介机构发展机制并不健全,相应的中介也只是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并不能有效消化大规模的项目运行结构,金融项目分析机制和交易风险也较为明显。

(三)市场服务结构发展滞后

市场对于低碳金融信贷产品创新以及项目运作模式的认知较为落后,整体风险管理措施和运行机制也不能有效得到落实,在经验借鉴方面也相对滞后,相关管理人员并没有集中升级管控项目的研发和推行机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低碳金融的快速发展进程。

(四)社会法规体系发展滞后

在对低碳经济项目进行综合分析的过程中,相关法规体系较为落后,体系发展模型和审理管理机制也存在很大的问题,整体政策约束和激励作用实际效果也并不大,整体社会法规体系发展模型相对滞后。

三、金融支持低碳经济的对策分析

(一)集中完善低碳化市鎏逑

在建构市场化低碳运行模式的过程中,相关部门要结合自身需求,建构更加完整的系统化管理机制和管控运行模型,确保交易平台行之有效,且整体管控层级结构和管理要求能贴合实际需求。第一,要结合市场需求建构国内统一的项目交易平台,制定统筹管控的交易标准,结合标准建构有效的交易行为,并且集中整合地方易机构的运行功能,切实维护机制和运行机构的整体功能,确保从根本上建构更加多元化、更加多层次的项目处理机制和管控平台,切实维护整体运行模型之间的完整度。第二,要结合实际交易市场,集中完善市场内部的交易市场,建构更加积极的运行模型,充分贴合国际碳交易项目和定价规律,确保能从综合发展的角度对交易机制进行集中审定,只有积极探索交易制度,才能在建立合理化交易价格的同时,切实维护价格杠杆的配置环境,保证资源结构的有序推进。第三,要和国际接轨,建构更加贴合国际市场需求的项目运行交易原则,集中培养能与国际市场交易的项目能力,确保积极地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发展进程,践行国际货币篮子的发展要求。

(二)集中优化社会大众的低碳认知

要想提升大众对于低碳的认知,就要从思想意识和理念层面提升管控效,利用座谈会、电视讲座以及银行信贷财经人员的专题培训等项目进一步提高大众对于低碳的认知。要提升全社会对于低碳产业的认知水平,积极转变发展思维,集中强化不同管控结构和管理项目对于低碳项目处理能力。另外,在实际管理结构建立过程中,要借助人民银行,将其作为基本的信托基础,建构更加贴合于市场需求的企业碳排放以及环境违法数据库,确保管理明细能被大众认知,且整体管理目标和管理层级结构能贴合实际需求,保证能进一步敦促企业建立环保认知,从外延发展逐渐转变为内涵发展,实现GDp的优化增长,集中提升企业发展的水平和效果。

(三)集中创新低碳服务模式

相关部门在建构低碳管控模型的过程中,要对服务模式进行集中处理,确保管控模型和管理机制的有效性。在实际管理模型建立过程中,金融机构要集中把握信贷项目的运行方向,确保对低碳行业进行重点支持,切实维护基础设施的建设,确保整体经济结构贴合实际需求,也要对相关运行层级进行进一步引导,从而有效运行管控要求和管理目标性。另外,在碳排放项目处理层级结构中,要针对具体问题进行集中探索,利用多元化项目发展措施推广整体管控要求[6]。

例如,相关金融机构能利用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形式推进整体项目良性运行,并且保证资金运行结构相对稳定,整体运行模型能在服务领域内发挥其本身的实际效果,进一步提升国内中介机构的服务和交易能力,从本质上优化低碳经济结构的良性发展水平。

(四)集中完善相关法规条款

在低碳经济结构运行和发展进程中,相关管理人员要针对具体问题进行集中管控,确保管理模型和管理要求贴合实际市场发展诉求,也要建构更加有效的法规条款,确保管理模型和管理层级结构之间的关系符合发展需求,保证各项操作措施能得到有效的保障。地方政府要建立低碳经济的扶持力度,确保基金结构能有效推广民间低碳经济运行模式,促进清洁能源以及消费技术契合市场实际需求。

结论

总之,在低碳经济发展进程中,要积极落实法规项目和配套系统,提升措施管控的有效性,进一步优化落实节能降耗项目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孙晓娟.欠发达地区低碳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4,18(01):57-61.

[2]王保忠,何炼成,李忠民等.金融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一般机理与多维路径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13,29(12):39-43.

[3]郭福春,潘锡泉.金融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2014,15(10):12-19,127.

[4]赵蕾,马丽斌.河北省金融支持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路径研究[J].金融理论与教w,2016,30(03):30-34.

[5]郭福春,潘锡泉.金融支持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运行机制分析[J].浙江学刊,2014,15(05):189-195.

[6]尹惠斌.长株潭低碳城市群建设的碳金融支持框架设计[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5(04):44-48.

[7]贾通志,吴强.金融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瓶颈制约及政策建议[J].征信,2015,28(05):84-86.

低碳经济现状篇8

关键词:天山北坡经济带低碳经济现状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但发展模式还是主要依靠简单扩大规模来推动经济增长,由于总体技术水平不高,能源转化率低,资源消耗大,严重破坏了环境。进入21世纪,旨在降低人类活动造成碳排放的“低碳”发展模式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遍认同,新疆经济发展也应借鉴此模式。

一、相关概念

(一)天山北坡经济带

中国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是指以乌鲁木齐市、石河子市和克拉玛依市为轴心的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缘,天山北坡中段的一个以制造业为主,以服务业为辅的通达中西亚地区的流通大通道和产业经济带。属于新疆的经济的重心区域,是以农牧业和石油、煤炭等能源资源开发为重点的综合经济带。

(二)低碳经济

低碳概念最初产生于经济发展领域。低碳经济是指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通过创造更高的生活标准和更好的生活质量的途径和机会,为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技术创造新的商机和更多的就业机会。可见,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理念的经济发展模式。

二、发展现状与问题

(一)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

1.经济总量现状

天山北坡经济带是新疆经济的重心区域。2012年,该区域生产总值为5187.48亿元,首次突破5000亿元大关,占全区生产总值的69.1%。从《新疆统计年鉴》可知,近年来,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生产总值不断攀升,且其生产总值占全区的比重也不断增加,这也说明,天山北坡经济带在新疆占有越来越重要的经济地位。

2.产业结构现状

天山北坡经济带是以农牧业和石油、煤炭等能源资源开发为重点的综合经济带,在其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大。《新疆统计年鉴》显示,2012年生产总值中,第一、二、三产业占比分别为10.6%、50.1%、39.3%,且2012年该区域二产的生产总值占全疆二产的74.69%。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的产业结构长期以来一直存在重型化特点,2012年天山北坡经济带工业的生产总值占其全部生产总值的42.9%,其中重工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高达88.98%。

3.能源工业现状

能源工业是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的支柱产业,包括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业,以及电力生产和供应业。2012年,天山北坡经济带共开采原煤8727.36万吨,占新疆的70.41%;共开采原油2090.52万吨,占新疆的78.28%;共发电834.36亿千瓦小时,占新疆的79.34%;共生产钢材929.25万吨,占新疆的72.34%;共生产水泥2260.44万吨,占新疆的56.15%。但是,由于技术进步缓慢,劳动生产率低,致使能源有效利用和综合利用水平低,较为粗放,有待提高。

(二)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低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以第二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与发展低碳经济之间存在矛盾

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的产业结构以二产为主,其中工业结构又以重化工业为主,石化基地――煤电煤化工基地是该区域的主导产业。主导产业能够带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其主导产业以高碳为主,这就面临低碳经济的压力和约束,只有解决了上述矛盾,才能保障该经济带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改变

天山北坡经济带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依靠自然资源、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粗放投入实现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生产要素投入产出比较低,经济效益低下;(2)资源消耗量较大。在三大产业结构中,主要以二产为主,在第二产业中,主要以钢铁,石油,煤化工等重工业为主,而由于资源利用技术水平落后,碳排放量较大;(3)污染物排放量较大,环境污染较严重。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天山北坡经济带以煤炭为主要消费能源。

3.存在技术、资金难题

先进的技术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该经济带面临着总体技术水平落后和缺少先进技术引进的难题。资金问题是主要障碍,低碳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对资本投入的要求很高,关键的问题是前期投入大、短期产出少,运行初期成本高、效益低,因而在其项目融资等环节存在先天劣势,而且从短期来看,可再生能源项目的经济效益远远低于其产生的社会效益。

4.生态环境恶化的挑战

新疆处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免疫系统差,一旦受到破坏,恢复难度很大。近年来,新疆因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壤污染等,已造成下游河道断流、水域缩小、湖泊干涸、森林和草地植被锐减,湿地萎缩,野生动物减少和灭绝,可利用土地资源面积不断减少。天山北坡经济带以重化工产业为主,存在严重污染,给天山北坡经济带低碳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威胁与挑战。

三、结论

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作为欠发达地区,无论是为应对气候变化、积极响应国家总体发展战略还是从自身跨越式、可持续发展出发,发展低碳经济都势在必行。以低碳经济为发展导向,有助于天山北坡经济带在新一轮经济浪潮中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实现跨越式发展,并为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以及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可靠路径。

参考文献:

[1]陈晓.新疆低碳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及模式选择研究[D].新疆大学,2012.

低碳经济现状篇9

关键词:低碳经济跨越式发展战略选择

低碳经济这一概念最早见诸于2003年英国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造低碳经济》一书中,其直接目的是应对人类使用化石燃料而排放的二氧化碳使全球气温明显变暖带来的生存环境恶化,通过技术创新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新能源转变依赖化石能源的生产方式来实现以“低碳”的方式发展,改善人类生活质量,其核心是低碳技术的创新、制度创新以及人类发展观念的转变。

一、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是以消费大量能源,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当前,低碳经济在我国发展面临着许多问题。

低碳经济发展困难缓慢。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低,能源主要靠煤、矿产资源的消耗,温室气体排放量高于其他国家,经济发展与减排目标双重压力矛盾突出,我国当前处于高能耗阶段,同时也是高碳经济时期。由于国际分工,发展中国家成为能源消耗大国,为了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的高碳经济仍将继续保持下去。低碳技术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应用在低碳经济的低碳技术的特点是涉及面广难度大,一些低碳技术难以实现,严重制约低碳经济的发展。比如煤炭发电行业,我国高碳的火力发电仍是主体地位,但煤电的整体气化联合循环技术满足不了低碳发电要求。交通运输部门限制汽车二氧化碳的排放,但是缺少新能源动力的配合,太阳能、氢能利用技术处于进一步研究阶段。

出口贸易结构向低碳转型,从2008年1月到2009年5月我国出口隐含碳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2008年8月我国出口碳增长率开始放缓,而到2008年l1月出现负增长,同比下降了2.21%。到2009年5月,我国出口碳同比降了30.73%。

结果表明:规模效应是中国贸易出口含碳排放降低的主要原因。随着出口增长从2008年1月的26.58%降到2009年5月的一26.34%,规模效应的影响也从2008年5月的21.33%降到2008年l1月的一3.291%到2009年5月规模效应对出口碳排放降幅影响高达_24.47%。2009年1月结构效使得出口碳同比下降2.43%,2009年5月同一数据扩大到6.25%,由此可见我国出口贸易结构在逐步向低碳转型。

二、发展低碳经济是必然选择

(一)低碳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日本与英国在低碳经济发展方面有很多共同的愿望。2007年6月,日本与英国联合主办以“发展可持续低碳社会”为主题的研讨会,勾画未来低碳社会发展的蓝图,并投入巨资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光能、氢能、燃料电池等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积极开展潮汐能、水能、地热能等方面的研究;停止或限制高能耗产业发展,鼓励高能耗产业向国外转移,对高耗能产品制定了特别严格的能耗标准。2007年7月,美国出台了低碳经济法案,公布了题为《抓住能源机遇:创建低碳经济》的报告,提出了创建低碳经济的十步计划,对风能、太阳能、生物燃料等一系列可再生能源项目实行减免税收、提供贷款担保和经费支持等优惠政策。加拿大、法国、意大利等发达国家也都住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巴西、墨西哥、韩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也主动减排、限排,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围际社会主流的战略选择。

(二)发展低碳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快速发展阶段,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不可能停止,能源的大量需求和快速增长一时难以改变。长期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给我国带来了比较严重的环境问题。目前全国85%的_二氧化碳、90%的_二氧化硫和73%的烟尘都足由燃煤排放的。这种以煤为核心的能源结构在现住以及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都很难改变。由于技术和设备相对陈旧,我国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远高于发达国家。

目前,我国目前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居世界第二位。预计到2015年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世界的比例将达到20.7%,超过美国(20.1%)成为世界第一排放大国。我国未来的碳排放形势相当严峻,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三)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目前,由于经济危机的冲击,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但发展低碳经济不仅不会放慢经济增长,反而会促进经济的新一轮高增长。发展节能技术、碳捕获和储存技术,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提高电力设施效率等,都可以创造就业机会,带动经济增长。当前,全球不少企业已经尝到了低碳经济带来的甜头。据统计,德国风能发电设备2005年的出口收入已达约6o亿欧元,占全球风力发电设备交易额的一半左右。日本在光伏发电技术领域居世界领先,是全球最大的光伏设备出口国,仅夏普公司的光伏发电设备就占世界的1/3。可以预见,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三、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以企业与市场为主体的渐进式减排,构建低碳交易体系

充分尊重客观事实,不强制性的以行政命令手段改变目前的碳排放现状。可以借鉴英国的碳基金制度,针对能源消耗状况的不同,区别的对待每个企业。以碳基金作为中介,企业根据各自情况购买碳排放额度。没有超过排放配额的企业可向碳基金出售其剩余配额部分,同理凡是超过配额的企业需要购买排放配额。这样既有利于国家整体碳排放的总量控制,同时对于率先使用清洁能源降低碳排放的企业又可以得到一定的补偿和收益,客观上激励企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二)建立低碳经济政策

制定具有普适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政策法规是基础。结合各地区各行业各企业的差异制定不同的碳排放标准,在各级环保部门中建立碳排放的检查和考核机构,设立发展低碳经济的专项资金,设立低碳经济研究所,参与制定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激励政策,创立低碳经济试点,支持技术开发、生产实践以及成果展示。

(三)加大低碳技术创新力度,促进新能源开发,推动低碳

技术国际间交流

进一步发展碳采集和封存技术,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同时注意二次创新,加强国际间的在低碳经济技术方面第开发与应用。在我国目前92%的能源消耗来自于化石能源,而清洁能源不足8%,其中以水力发电为主。因此需要加大开发风能、太阳能、生物能、核能等诸多新型能源。

(四)全面发展低碳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发展低碳经济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高度的统一性,引导传统产业逐步使用新能源。整合或者关闭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鼓励建设生产可循环低碳产品的现代企业。创建低碳经济产业集聚区,构建低碳经济规模化优势。发展多元化服务行业,引导劳动力转向社会服务行业。

(五)推广低碳生活,重视相关教育

建设低碳城市,提倡低碳生活,限制车辆增长速度,对于购买新能源汽车实行减免税或补贴政策,提高公共交通运输能力,房屋建设提倡使用新型材料,倡导居住空间的低碳装饰,鼓励利用新型能源供热供暖。提高环保教育,增强居民环保意识。倡导低碳生活,注意节约生活用水,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减少使用塑料产品,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随手关灯节约用电。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又是世界第二大碳排放国家,在争取发展和履行碳排放义务上都任重道远。低碳经济既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中国在全世界的产业结构中处于生产的上游分配的下游,能源的开发也进入了瓶颈期,低碳经济给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和未来国家发展战略指明了方向。中国必须通过技术交流、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更快更有效的制定相关鼓励政策,对低碳产品的生产企业和进出口贸易进行合理的税费补贴。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整合高碳排放企业,提高进入门槛。效仿国外设立碳基金,出台有关碳交易有关规则,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低碳化战略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周风起:《发展低碳经济的国际动向与中国经济道路》环境保护与循环经;

[2]庄贵阳、储成山:《低碳经济选择与实践科学发展》中外能源,2009。(1);

[3]金乐琴、刘瑞:《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经济问题探索.2009;

低碳经济现状篇10

关键词:低碳经济;两型社会;长株潭

中图分类号:F127;F20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5)02-0074-02

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了全球气候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在全球气候变暖的今天,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热点。按照我国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降排指标,到2020年实现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这是庄严的承诺,同时也是十分沉重的责任。一方面,它标志着我国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向低碳经济转型;另一方面,它标志着从政府到民间组织、从企业到个人都必须成为这一场革命的当事人、参与者、奉献者和受益者。

一、低碳经济条件下建设湖南省“两型社会”的当代价值

湖南省借力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契机,在2009年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2010年全省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两型社会”建设的切入点和重要内容。这两次重要会议的召开与决定,正式标志着湖南省启动了低碳经济的试点工作,为湖南省发展低碳经济正式拉开了序幕。

发展低碳经济对湖南省意义重大。湖南省是重化工业比重较大的省份,对能源依赖程度比较高。而从能源结构上看,湖南省少煤、无油、无气,属于能源输入省份。在这种资源禀赋条件之下,湖南省发展以开发新型能源为特征的低碳经济,不啻是突破资源瓶颈的最佳选择。我们发展低碳经济有自己的优势。湖南省低碳能源极为丰富,全省水力蕴藏量占全国水力蕴藏量的2.27%,太阳能总储量约占全国总储量的1.7%,境内10米高度风能资源总储量为3222.03万千瓦,风能资源潜在技术开发量为18.4万千瓦。湖南省碳汇基础比较坚实。2010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55.86%,在全国排名第五,未来还有较大潜力。

发展低碳经济是“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突破口,是赢得未来发展空间的重要途径,是争取更多合作支持的重要手段。随着低碳经济的全球化迅猛发展,率先开发并掌握相关低碳技术的国家将成为新经济的领先者和主导者。发展低碳经济,将有利于湖南省在新一轮低碳国际机制竞争中,打破发达国家的涉“碳”技术标准和贸易壁垒,促进外向型经济加速发展,赢得更大的未来优先发展空间。发展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体现了建设“两型社会”的核心内涵――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并且首先要实现低碳生活,才能最终获得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展低碳经济,包括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一个良性的可持续的能源生态体系――这就是构建低碳城市的内涵。综合而言,低碳城市将成为城市品牌的新高标。

二、湖南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现状分析

1.传统经济基础较好,具有低碳经济发展潜力

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2005年湖南省经济发展处于起飞准备阶段,农业化学化、机械化和电气化启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起步,是一种粗放式低技术发展方式;2005年后实施新型工业化带动战略,属于常规制造技术集约式发展方式。当前,湖南省已由传统农业社会进入到了工业社会,湖南省工业化已进入起飞中后期阶段,这在经济总量和经济结构上都是一个历史性大跨越。其中,长株潭城市群位于湖南省中东部,包括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是湖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2007年,长株潭城市群获批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12年,长株潭地区合计实现GDp9438.91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42.6%,所占比重较上年提高3.1%。

长沙市政府2013年工作报告提出“长沙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年均降低4%,第三产业的比重在不断增长,且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不断增加”。株洲市在低碳经济发展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2012年关停18家污染严重的企业,万元GDp能耗下降也取得较大进展。湘潭市在2012年《湘潭市节能减排科技支撑行动方案》中提出建设节能减排,科技创新支撑平台,大幅度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显著削减废物排放量。主要的政策手段有市场准入、政府采购、环保专项基金、产权保护、清洁发展机制(CDm)等。

2.经济格局中高消耗、高污染的产业结构占主导

2010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902.12亿元,增长14.5%,同比提高0.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339.44亿元,占14.71%;第二产业增加值为7313.56亿元,占45.99%;第三产业增加值为6249.12亿元,占39.30%。第一产业占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51%,说明湖南省传统农业的比重还较大;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占比分别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81%和3.7%。

据湖南省统计局资料,2009年湖南省单位GDp能耗为1.202吨标准煤/万元,在全国居第15位,在中部六省居第4位,比全国单位GDp能耗1.077吨标准煤/万元高出0.125吨标准煤/万元。工业生产中的高耗能产业和高耗能规模企业所占比重很高,全省39个工业行业大类中,综合能源消费量超过60万吨标准煤以上的9个行业,占到全省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总量的90%。2010年,规模工业六大高耗能行业增长20.7%,比全国六大高耗能行业增速快7.2%。工业增长对高耗能行业的依赖度依然较高,高耗能行业对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高达30.5%,拉动规模工业增长7.1%。高耗能行业个数占全部大类行业的15.8%,但高耗能行业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部规模工业的比重达34.9%,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6%。工业领域是全省能耗大户。2011年全省10大优势产业中,高能耗行业占了6个;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电力等高能耗行业增加值占到工业增加值比重的34.9%;受设备、工艺等影响,湖南省原煤生产、水泥生产的单位能耗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3.技术创新能力有待加强

2010年湖南省颁布了《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但湖南省高新技术产业整体还处于起步阶段。2010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12.3%。2010年度湖南省百强企业中仅有16家企业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分布在生物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高端技术制造产业,而节能环保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为零分布。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营业收入为681.79亿元,仅占到百强企业营业收入总额的10.4%;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资产总额为1004.71亿元,仅占到百强企业资产总额的12.8%;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利润额为60.48亿元,占到百强企业利润总额的20.2%。

近40年来的事实证明,技术因素确确实实在减少生产的资源消耗上贡献率较大,并发现了新的可替代能源,寻找到了一条有别于传统工业的发展道路。我国建设“两型社会”,必须促进增长方式向集约型方向转变,技术的研发、引进和扩散对湖南省“两型社会”建设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有利于提高经济发展效率和水平、降低资源能源的消耗数量以及减少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

三、湖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未来

低碳经济的实质是高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所以,低碳经济模式就是以低耗能、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方式,包括低碳技术、低碳生产、低碳产业、低碳市场和低碳消费等方面。

首先,政府要高度重视、战略部署、落实到位。建立科学合理的政府政绩考核体系,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首要任务是各级政府官员执政理念的转变,走出盲目追求经济总量的误区。省政府要合理进行宏观调控,发挥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优势地位。建立并完善政府的考级考核体系,制订一套综合性指标体系进行可行性的评定,主要以GDp、科技进步贡献率、资源消耗水平、经济效益、环境保持及改善程度、社会事业发展状况等方面作为指标来计算地区经济发展是否合理。

其次,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核心是要低碳化技术创新,以技术创新带动企业优化升级,从而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湖南省低碳技术的亮点是电动车辆、混合动力客车、风电技术、生物质能技术、太阳能应用技术、电气牵引技术、绿色煤电技术和核电用泵技术等。此外,生物农业技术、有机农业技术、节水工程技术、农副产品保鲜及深加工技术和低碳物流技术也有一定基础和优势,具备突破的基础和大发展的条件。应该集中资源,充分发挥这些技术优势,加快向新兴产业转化,并把其做大做强,成为湖南省“两型社会”建设的主导性产业。

最后,引导低碳消费观念,倡导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经济是个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大多数地方领导和群众不熟悉,急需组织低碳经济专题学习和开展相关科普工作。为此,要多利用新闻媒体倡导节约消费理念,特别应在大学生及中青年身上下工夫,他们作为消费主力军能够起到很好的示范及辐射作用。消费生活方式反映消费者的消费生活特征、消费价值观、消费偏好与消费习惯。在实际消费生活中,它内在地通过消费偏好影响着消费者的消费选择,对不同消费品的选择必然引导着不同消费品的生产,从而不同的消费生活方式必然引导着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因此,低碳经济仅有先进技术的支撑是不够的,必须依托于低碳消费生活才能实现真正的节能减排目的。

参考文献:

[1]刘茂松.湖南“两型社会”建设纵深推进的低碳经济发展战略[J].湖南社会科学,2011,(3).

[2]袁凌,南红娜,李艳萍.低碳发展:湖南百强企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选择[J].系统工程,2010,28(11).

[3]杨玲.长株潭地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及金融支持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