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策略十篇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策略十篇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策略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3:20:34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策略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评价语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9-291-01

课堂教学环节包括备、教、辅、改、评,其中评就是指对课堂的评价,包括课外评价和课堂评价。语文课堂评价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在学习中所表现出现的学习态度,所达到的学习效果以及学习过程中的信心等方面客观的、公正的评价。对于总结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是大有裨益的。但是,当前课堂评价却存在着一定的缺失现象。课堂评价功能的缺失主要还是教师没有认识到评价的重要性,没有将新课程理念落实到课堂中,如果问“我们为什么而评价?”许多老师会是一头雾水,仅仅是为了评价而评价。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日益深入,老师们也日益感到评价的重要,正努力走出传统的为评价而评价的怪圈。巧妙运用评价,发挥评价本身,特别是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言的作用,从而使评价为课堂添彩。口头评价是课堂评价最主要的方式,因此语言的丰富性决定了评价作用的发挥,课堂上教师的评价语言不但要准确得体、生动丰富,而且要诙谐幽默、机智巧妙,更要独特创新。

一、评价语要有热切的激励性

《小学语文新课标》强调“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心理学告诉我们激励性的语言可以点燃孩子们智慧的火花,使他们获得满足,产生学习的兴趣。老师们在学生有良好的表现时给予鼓励一般是不成问题的,但对于困难生表现不理想时如何及时送上激励语,这就需要老师有机智巧妙的评价语言,需要老师有一双“锐利”的眼睛,更需要老师有一颗宽容的心,懂得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充分肯定学生的发言。如笔者所在班级的一位男生,上课很少举手,注意力也很难集中。那天,他破天荒地举起了手,我马上以极大的热情让他发表自己的见解,可是他站起来什么也说不清,我耐着性子,不停地在边上打气:“别急,慢慢来,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说好的。”那男孩憋红了脸,在不断鼓励与提示下,他终于说出了他想要表达的意思,全班同学不约而同地为他鼓起了掌,让那位获得了自信,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当然,评价语言的激励性并不是说当学生理解不到位,甚至出错时,教师还一味肯定或故意视而不见,应该机智地加以处理。如某教师在教学《夏天》一课时,请学生朗读蜻蜓报信的一段话,学生读得很慢,教师幽默地说:“你是急话慢说呢。”这短短的几个字既巧妙地以幽默的语言指出了学生的不足之处,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同时其他同学也深受启发,纷纷读出了蜻蜓急切、快速的语气。这样的评价真正强化了学生的自信、自尊、自持的信念,增强了成就动机,激发了学习积极主动性,不但使评价促进了学生的发展,还使评价成了课堂的一个亮点。

二、评价语要有科学的导行性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应该时时重视课程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例如我要求学生用“一边……一边……”说句话。一位学生说“丁丁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饭。”我连忙问:“丁丁看电视、吃饭同时进行,这样好吗?请你加上评价语言,使句子意思更加完整”。学生想了想说:“丁丁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饭,这不是一个好习惯,既影响了吃饭又不能好好地看电视。”学生的第一次发言从语法上讲是正确的,但对边看电视边吃饭这样做对不对没有明确的认识。因此教师提醒这样做好不好,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使他们既会运用“一边……一边……”造句,又明白边看电视边吃饭不是好习惯。

三、评价语要有真挚的情感性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评价过程中,要注意融入情感,做到心诚意切,对学生负责。教书育人工作本身就要以情动人,不但语言要感人,而且语气要亲切,语调、语速等都有讲究,都能透出教师真实的心语。教师对学生应给予不同的鼓励:一要赞誉鞭策优秀生,二要肯定、鼓励中等生,三要宽容激励后进生。在表扬激励的同时,用其可能接受的方式指出他的不足,而又不挫伤他的自尊心。学生在发现自身不足的同时,感受到了浓浓的师爱,更得到了向上的力量。教师的评价,变成一种赏识、变成一种启发、一种帮助、一种激励、一种人文关怀。下面这些课堂中常用的评价语言就是教师心声的传递:1、我真为你取得的成绩而自豪!2、别着急,再想一想。3、只要你肯动脑筋,一定会变得更聪明!4、你不用伤心,我会支持你的!

这些真诚的评价,不但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支持,也获得了情感上的满足。同时也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唤起他们的学习激情,产生莫大的兴趣和动力。相反,那种虚情假意,表里不一,没有“真心”的评价语,不仅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有可能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对学习失去信心。

课堂评价有时还需隐性评价语。隐性评价语言主要指评价者的体态评价语、特殊情境和特殊符号评价语。如,示意学生的眼神;表扬学生时竖拇指、摸头、拍肩;表示不满意时的皱眉、摇头;对学生做“画勾”的动作,打“×”及“oK”的手势;课件中卡通人物的“笑脸”与“哭脸”。隐性评价语具有含蓄、幽默的特点,看其形、观其境,就明义。例如:当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独立作业时,我会在巡视过程中,时不时低下身子关切地看一看,用抚摸一下头表示赞同,用手指一指表示提醒;当小朋友精彩的回答出乎老师的意料之外时,我会情不自禁地与他握手,为他竖起大拇指;当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回答不够正确,不够完整,并随时改正时,老师轻轻地点点头,报以一个会心的微笑……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都点燃了孩子们学习的火花,使学生品尝到学习的愉悦,师生之间产生了一种心心相印的情绪体验,有助于教学过程的推进,有助于良好教学氛围的营造。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策略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策略

教师职业专业化已经成为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我国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所谓的语文教师专业化,在笔者看来,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逐步习得语文教育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并在语文教育专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语文专业教育工作者的过程。对于设备落后,经费、师资、等各种客观条件受到严重的限制的农村小学语文专业来说,健全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十分必要。

一、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实现专业化发展的必要性

1.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存在的问题

(1)学历低、知识单一、综合适应能力差。学历层次偏低,教育观念比较滞后,对新课程和素质教育缺乏深刻的理解;知识结构单一,知识面狭窄,知识陈旧、老化。有些教师综合适应能力差,教育方法比较落后,教育创新能力不够,创新精神和实践技能力严重缺乏;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技能较差,研究意识淡薄。(2)存在大批非语文专业教师。存在大批的非语文教育专业教师教授语文课程的现象。这是现行的制度和政策造成的,对于这批教师我们更应该积极引导,促使其向语文专业化发展。(3)自我发展意识较弱。现在有很大一批小学语文教师缺乏自我发展意识,存在着“小富即安”的思想。他们没有形成学习型教师的意识,只想着在农村平平淡淡地教书,直到退休。

2.现代教育的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方案的实施,特别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基础教育领域应用的日益广泛,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就显得更为突出。因而,促进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已成燃眉之急。

二、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

我们不难发现,教育改革与教师发展是互促并进的,成功的教育教学改革,自然需要教师准确地理解、诚心地接受和热情地投入,但同时,这场教育变革又引发了教师理念的转变,改变了教师的角色与教育教学行为,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作为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近几年来,我一直在试图探索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策略,现表述如下:

1.多练习——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石

(1)勤练“三字一话”基本功。“三字一话”作为传统技能必须引起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更是必备的条件。并且在小学语文新教材中,就有“口语交际”这一新增的内容,包括“即席发言、讲演、交谈、采访、讨论、辩论”等几种口语式样,这样,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更高了。因此,语文教师必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及普通话水平,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2)巧练教师的语文专业知识基本功。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本体性知识、文化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所以语文教师就要有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因为它不仅是要语文教师喜爱语文、擅长作文,还需要有丰富的语文知识。在各门学科中,语文是最具综合性的,它的知识内容涵盖极大,因此要求语文教师应该都有比较深厚的文学功底。这样,语文教师才能底气十足地走向学生,走向语文课堂。

2.多读书——造就博学而有灵性的教师

有专家指出: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师每年的阅读量应不少于200万字。苏霍姆林斯基也曾指出他的成功是: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我们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也是如此。可以说,读书是语文教师走向专业化的重要途径。

(1)读什么。我们要读经典:文学经典、教育经典。力求做到中西兼顾、古今兼顾、人文与科学兼顾。我们要在开学初就制订阅读计划,以期丰富自身人文涵养,强化自身修养,使自己走向语文专业化。(2)怎么读。诵读是读书的一个重要方法。吟诵的时候,对于书中内容,不仅是理智的了解,而且有亲切的体会,不知不觉化为自己的东西。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告诉我们读得多了,反复地读,那么这些东西逐渐就成为你的语言的一部分,也成为你思想和生活的一部分,那个时候你就真正地融会贯通,真正地让自己的语言、思想和情感丰富了起来。(3)读后感。我们教师读书就应该边读边思,“批注式阅读”不失为一种好办法。我们鼓励教师在阅读过程中,如果有所感悟,就在字、词、句、段的旁边写上简短的批语,及时记录自己的点滴思想,把点滴疑问或不同的见解表达出来。我们要鼓励教师摘录文章中的重要词语、句子或观点并对此发表评论。

3.多思考——在反思中迅速成长

多思考主要是指教学上的反思,教师的反思不仅可以针对某一教育事件、教育行为,包括具体的一堂课,也可以在一个教学阶段结束后,进行全面的分析、评判,这是一种持续实践过程的反思。以一堂课为例,我们在这堂课的设计、执教和教后可以进行行动前反思、行动中反思和行动后反思。(1)行动前反思。我要实现一个怎样的教学目标?我设定的这个教学目标合理吗?它有没有损害学生的发展?我清楚这节课的目标和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吗?我这样教能实现教学目标吗?(2)行动中反思。在新课程背景下,自己追求的理想课堂是什么?我真正关注学生了吗?知识是我直接“给”,还是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上组织的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吗?我的教学方法是否多样,我的课堂是否焕发出生命和活力?(3)行动后反思。我觉得这节课是长了还是短了,为什么?有哪些地方比我预期的要好些?我的讲解是否引起了学生的注意?我的提问学生感兴趣吗?对学生富有挑战性吗?有哪些地方比我预期的要差些,为什么?

教师只有增强反思意识,把自我的发展看成是必须和必要的,才会努力地去发展自我,建构自我。我们教师要养成的是一种研究的习惯,一种反思的习惯,不断思考自己的精彩与失误,这是专业化教师的必备素质。

4.多实践——打造精彩的舞台

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学习了理论,必须要用这些理论来指导实践。

(1)课堂就是教师实践的主要阵地。课堂是师生生命成长的地方,课堂就是教师实践理念、训练技艺、展现才华、彰显师德、体现自身价值并引导学生发展的主要阵地。成长,从课堂开始,又服务于课堂。对于教师来说,每一堂课的质量,都会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和态度。因此,教师的生命力在课堂。(2)与课外综合活动相结合。课外活动包括各课综合实践活动、课外阅读、课外辅导、家访等,是课内教学的有益补充。

5.多交流——集思广益、博采众长

孔子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在任何职业中,团队协作都是获取进步的最佳途径。所以,我们提倡安排了各种活动,积极倡导鼓励团队互助共享,因为浓厚的氛围必能逼人潜心学习、催人静心学习,最终成为一种专业需要。方式如下:

(1)读书沙龙会。每月一次,每次都请几位教师交流他们近期读书、读文章的心得体会。通过这种形式方式,能开阔教师的读书视野,营造浓浓的读书氛围。(2)教学反思日记交流会。当教师把自己长期探索出来的实践经验总结提升后,就不能再让这些经验、金点子“养在深闺无人识”,可用教学反思日记交流会这种方式,让他们交流创新做法,碰撞思想火花,实现资源共享。(3)利用网络交流共享。例如学校成立了QQ群,教师们在这里谈学生、聊教学、交流个人的观点,也用QQ群进行评课,相互切磋,共同提高。有的教师还可以建立自己的博客,将学习、研究、教学的经验和心得都记录在里面,并邀请同行来参与自己的博客,相互交流,共同探讨。(4)采取大取经的做法,加强校际交流和学习。可以在校领导帮助下,联系本市几所语文教学有特色的学校,派出一批教师外出取经。让这些教师学习带教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本领,并把学到的东西及时消化吸收,作为自己的东西运用到教学中去,同时作为共享的资源向其他教师辐射,以点带面,营造教师积极向专业化发展的良好氛围。

总之,要促进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首先要鼓励教师积极读书,吸取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学修养。然后倡导教师把新的理念转变为新的教学行为,不断实践,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并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切磋,通过互相启发、互相学习、互相合作、互相促进,共同分享经验,研究问题,最终达到共同提高,共同走向专业化。

参考文献:

[1]郑慧琦.做有思想的行动者[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策略篇3

关键词:农村教学;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策略研究

一、制定行为检测表

行为检测表也就是教师把自己预期的教学目标全部罗列出来,比如说教学内容的全面程度、课堂气氛的活跃程度、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等,具体的标准可以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特点来制定。教师可以在每天上完课后就对着检测表看自己哪些方面做到了,哪些方面还存在着不足。例如,本周教师计划要将教材中的《登鹳雀楼》和《春晓》两首古诗讲解完,同时要求学生熟练背诵并默写,那么在本周结束的时候,教师就应反思学生是否能将古诗进行翻译,是否能明白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否能完整地背诵并默写古诗。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反思自己的教学,教师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时掌握语文教学的实际效果并不断进行提升。

二、撰写反思日记

教师把自己日常教学中的体会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从而进行自我教学水平的提升。反思日记记录可以是教师自身方面的内容,也可以是学生课堂表现方面的内容,还可以是教师教学方法和模式方面的内容。例如,教师刚讲解完《悯农》这首诗,可以在教学反思中记录下学生学习古诗的课堂氛围,参与课堂的热情程度等。对于农村的语文教师来说,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撰写反思日记是最主要的教学反思方式,它与简单的教后记有着本质的区别。撰写教学反思日记的习惯可以帮助教师积累教学经验,为教师以后的反思奠定基础。教师还可以将教学反思日记拿出来与同事们集体交流与探讨,更有利于提升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与质量,促进教师不断地成长。

三、通过学生进行反思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在对自己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时绝不能忽视学生的作用,学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最终受益者,学生站在自己的角度出发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评价,有利于教师清楚地了解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从而更直接地了解学生真实的感受和需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教学方面的问题给予一定的反馈信息。例如,在《少年闰土》这篇课文结束后,可以向学生提问“闰土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闰土在‘我’眼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等问题,或者是由学生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来了解教师自己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帮助教师对自己的语文教学进行反思,并合理改进和调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这也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的反思意识,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

四、通过同事进行反思

教师独立进行语文教学反思如同闭门造车,很容易仅凭主观意见决定自己的教学效果,而通过他人的点评可以更好地帮助教师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可以让同事指出语文课堂中自己不易发现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教师自己从多个角度对自己进行反思,这也是对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一种促进。例如,可以通过上公开课的方式将语文教师集中起来,针对授课人在课堂上的不足之处各抒己见,并探讨出相应的解决方法,这样通过同事们之间的交流、探讨,可以让教师的思考更加有效,把教师自身的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层面。

五、通过网络和文献

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意识到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开始通过借助外部工具进行教学反思,当然外部工具少不了互联网和文献。通过阅读教育教学理论的相关文献可以弥补教师教学理论知识的缺乏,缩小自己在教学行为方面的缺陷。当然,阅读大量的相关文献,也可以了解到当前教育的发展动态和最新的教学方法和技巧,进而拓宽自己的教学视野,让教师从更高、更深的层面来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进而使教学水平得到提高。例如,教师可以通过中国期刊网、优越数字图书馆等一些知名的教育网站对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文献进行检索,了解相关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并用来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思路等,从而弥补由于农村教学条件的落后所引起的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反思是教师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地对自己的语文教学进行反思,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与时俱进,从而让农村的学生接受到质量更高、更好的教育。

参考文献:

[1]阮丽华.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现状调查及其策略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2.

[2]王欣欣.小学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现状调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3]金翎.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策略篇4

一、围绕学习目标――教师调节的指向性

教师调节要先立足文本,围绕“三个维度”的学习目标精心预设,对于教材的重点、难点要了然于心,提出的问题要抓住文本的关键和本质。而后,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现场的学情,把握提问的技巧和策略,注意运用归纳和合并的方法对问题进行整合,尽可能设计容量大的问题,以提高学生思维的密度和效度。最好是由一个问题的提出牵动一些句子,一些段落,乃至全篇。如教学《月亮湾》时,教师可以抓住文章中“美丽”这个关键词,让学生找、画有关的句子,并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这个训练点与教学目标密切相关,既有语言训练的价值,又有助于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样,既给了学生大量的时间走进文本,阅读、体悟语言文字,又教给了学生“瞻前顾后”、抓住联系、整体把握等阅读方法,在知识自主建构的过程中促成了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二、树立课程意识――教师调节的过程性

王崧舟教师执教的《鸬鹚》,有关“一抹”的教学至今令人回味。王老师先通过换词让学生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妙,接着让学生再读课文,看看这“一抹”,到底抹出了什么?当学生的回答都集中在水面及水面上的物体时,王老师做了巧妙地调节:“别把渔人给忘了呀!这一抹,更抹出了渔人的什么?”学生思维的闸门又一次被打开,有的说抹出了渔人的笑容;有的说抹出了渔人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还有的说抹出了渔人美好的生活。不难看出,王老师语言训练的课程意识贯穿教师调节的全过程,紧紧扣住“一抹”这个词,带领学生沉入文本的大背景中潜心体会,从而将词语教“厚”,学“丰”。学生在教师调节中,由一个词语想开去,到广阔的思维空间中,再用语言描述脑海中联想的画面。这样,词语表达的意思就立体起来,生动起来了。

三、调控最佳时机――教师调节的灵活性

1.教师调节用在认识模糊时

薛法根教师执教的《卧薪尝胆》,在大家讨论“勾践需要卧薪尝胆,我们要不要卧薪尝胆?”时,有同学认为“没有仇,没有恨,不必卧薪尝胆。”“我们的生活很幸福,不需要这么苦。”薛老师顺着学生的思想走向做了有效地调节:“请同学们认真听老师的这句话,为了中国的航天事业,中国科学家卧薪尝胆几十年,终于将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了太空。你说,中国科学家有仇恨吗?他们是否每天都睡在柴草上,每顿饭前都要尝一下苦胆?”前后观点的矛盾让学生茅塞顿开,有的说:“老师,我觉得我们需要卧薪尝胆。比如,中国足球队要成为世界冠军,就必须卧薪尝胆。”还有的说:“我们学校正在创建实验小学,也需要卧薪尝胆。”……从而,学生领悟到“卧薪尝胆”蕴含的精神:忍辱负重、发愤图强、坚持不懈。薛老师课堂上的有效调节,真正把语文课上成了一种文化,使得语文课充实、丰富、丰厚起来。

2.教师调节用在发生意外时

我执教的《槐乡五月》,在“让学生自由读读课文,画出觉得写得美的句子。”这一环节中,发现部分学生无精打采,坐在后排的一名学生居然在书中的插图上乱画。怎样通过教师的调节,焕发出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呢?于是我一改教学预设,让学生给书上的画取个好名字,并提醒学生要认真读书,答案全藏在书本里。学生兴趣盎然,大声朗读起来,有的摇头晃脑,有的圈圈画画,一张张脸显得有些兴奋。果然,交流精彩纷呈。毋庸置疑,教学预案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操作过程。但教学中如果出现了意外的事件,尤其是出现了精彩的生成资源时,教师不要拘泥于教学预案,而要从课堂的实际出发,即时生成教学机智,随时调整课堂教学的步骤,控制好教学的节奏,促进更有效的课堂。

3.教师调节用在偏离文本时

在某教师教学《别把花草弄疼了》,师生围绕“当你看到不爱护花草树木的人和事时,你心里会怎样想?”进行交流时,一名学生义愤填膺地回答:“我真想上去揍他一顿。”如果教师只是微笑着点头,用手势示意学生坐下。那么,这种借用非言语行为进行的教师调节,从精当性和针对性看,无疑是一个失误。这时,执教的教师利用教学机智作了有效地调节:“以‘他山之石攻玉’――非要用武力来解决问题吗?”借机导入,引发学生发表见解,以回到文本的价值取向中。这既拓展了语言训练的空间,又帮助学生提高了认识。可见,学生的错误也可以当成一种教学资源,教师调节得法,课堂仍会因“错误”而精彩。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策略篇5

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剧,城乡结合部的方方面面都无形地改变着,既逐渐失去了乡村社会特有的乡土气息,同时也尚未真正融入到城市化的角色,而是处于一种游移状态。其本质是一种畸形的发展状态,我们当然大可以将其看成是社会进步的必然,因为任何一个时期社会的进步都必然有其相应的牺牲。而现实生活中,尤其是身处其中的人们,并不是完全自主的,因为更大程度上他们处于一种分裂状态——逐渐与生命之根“乡土”脱节。如此一来,肩负重大历史使命的小学更是“在劫难逃”,学校的各方面都发生着重大改变,其管理、教师、学生等,莫不如是。位于这一大背景下的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又具有特殊性,本来作为社会人文科学之母的语文承受着巨大的社会现实压力,虽然短时期内难以显现,但随着社会的不断继续演进,其功用便愈显突出。城乡结合部的语文教师,一方面,自己所遵守的学校管理模式或者学校领导者发生了变化,没有了以往的特色——乡土色彩;另一方面,面对的学生发生了变化,而且是最为重要的变化——乡村少年逐渐步入历史的尘埃,而又不是纯正的城市儿童,他们在这里接受人生中至关重要的初等教育,而自己却并不具备人格上的完全独立。所以,既介于城市与乡村又介于学校与学生简论新形势下城乡结合部小学语文教师的素质谢秀琼(重庆市黔江区菁华小学校)的小学语文教师处于这样一种两难的境地,理应得到更多的关注。他们自己也当时时思考。

2素质

城乡结合部小学语文教师既肩负着语文教师共有的历史使命,而又处于上述的“两难境地”,他们素质的高下不仅影响自身的发展,同时时代也将其与整个社会的发展联系在了一起。不同的人在同一个环境里,总是有差别的,虽然城乡结合部小学语文教师的素质也有一定的差别,但总的来说,他们又有着相同的缺陷。

1)思想观念未跟上时代的步伐。很多教师没有完全意识到自己的重要性。虽然人员构成上,有的教师本身就是在这里成长起来的,起初他们也是地道的乡村教师,只是当该地被纳入到城市范围后他们便开始转型;有的则是在该地被纳入城市范围后从下面的乡村通过考调等途径加入到了该地的教师队伍行列。他们的意识都很难转变,自己的潜意识里认为自己从乡村教师变成了城市教师,有了一种身份的转变或者社会地位的提高,而没有进行深入思考,忽略了自己处于一种“中间”状态。同时,我国已进入全面新课改,虽然从上到下都在说新课改,但很多小学教师认为这只是口号,农村和城市进行同样的改革似乎不太可能,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城乡结合部又是一种“中间”或者“游移”地带。教育资源稍好些的地方或者会象征性地试一试,条件稍差者则“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完全背离了新课改的初衷。

2)基本功不过关。(1)专业知识不扎实。当前很多的小学语文教师都是以前的师范生出身,他们的专业知识并不过关,这并不全是他们的责任,毕竟中等师范教育是特定社会时期的产物。可大部分的教师,自从有了“铁饭碗”后不仅很少学习,甚至有退步的危险。(2)普通话水平不高。普通话水平不高,是我国教师的通病。作为学生启蒙阶段的语文教师,普通话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语言能力的发展与提高。现在的一些高校学生,他们当中有些同学的普通话带有很浓的乡音,当问及为何接受了这么多年的教育还不能把发音纠正过来时,他们都说已成型了,小学的时候拼音没过关,在农村又没有说普通话的环境,老师都是用夹杂着乡音的普通话教的,他们也没有什么标准可参照——现在的城乡结合部的小学语文教师很大程度上依然如此。(3)汉字书写不规范,只要仔细观察一下身边的学生写字,就会发现有好多孩子不会按汉字的笔顺写,可以说,责任应归咎于小学语文教师。

3)敬业精神不够。大部分教师都是该地的居民,虽然很少再有一亩三分地,可很多教师有第二职业,或小商店、或麻将馆等,他们的精力已被分散。因此,放学后,他们还得匆忙回家做家务或“正事”。他们认为给小学生上课凭自己的经验可谓小菜一碟。新教材、新课改来了,老教法照做,捧着教参,并不从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一灌到底,灌完了事。另外,当站在三尺讲台上有了些历史后,人也稍微上了点年纪,便会出现“职业倦怠”,都想清闲清闲,对工作便随意敷衍。

3路在何方

造成目前上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部的原因也有教师自身的原因。我国正处于社会大转型时期,但这个过程相对来说要比较长。所以,我们城乡结合部小学的教师要从自身出发,寻求优化发展,而不能在等待中寻发展。针对以上现状,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改变价值观念。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都仅把教书作为谋生的手段,而很少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将影响学生的一生,城乡结合部的小学语文教师亦如是。语文是最有人情味的学科,少年们在学校所获得的人文熏陶、知书达礼或许是给予家庭最大的安慰之一,而人文熏陶更多地来自语文教学。城乡结合部的小学语文教师,更应意识到自己的责任重大,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

2)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城乡结合部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不断“充电”,即使是知识原始积累较为丰富的老师也应如此,以适应社会进步的需要。有了不断进取的劲头,不但具备了教好学生的条件,还可以用这种精神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策略篇6

1.教师的口头语言素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准确规范应用。正如上文所说,语言素养要立足于运用本民族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教学观点。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具备娴熟的专业知识,专业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包括丰富的语言姿态和肢体姿态,尤其是肢体语言。肢体语言也是语言中重要的一部分。很多小学语文教师一味地强调过多的抽象语言修饰来向小学生阐述问题或者观点。这一点恰恰忽略了教学对象的适应情况。作为小学生,抽象的语言概念和语言素养并没有完全形成。所以填鸭式灌输抽象的语言概念和教学内容反而事倍功半,甚至有的时候会出现很严重的后果。相反,如果运用适当的肢体语言来表达,一方面有助于小学生理解教学内容,而且能快速深刻地形成记忆;另一方面又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对教师的职业要求,也是时代对于现代教育的需求。

2.不同历史时期也有不同的要求。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中国的教学课堂,往往都是老师一个人撑起一台戏的场面,课堂死气沉沉,学生同样也像苦行僧一样,把课堂的教学当作一种负担,课堂的教学效率可想而知。而如今,多媒体教学使得课堂教学变得机械化,少了一份人性的亲和力,这也是需要教师用自己良好的语言底蕴将整个课堂“活”起来。

二、关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语言素养

1.使用普通话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这是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语言素养最基本的要求。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日常生活,教师都要以身作则说普通话,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同时使用普通话也是一名教师的职业形象的体现。

2.提高专业语言表达,抽象与生动相结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味地围绕教学参考资料进行授课,学生的思路和问题是不能局限于书本上的,所以要有自己的专业表达,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准确明了的解释。讲解时遣词造句要得当,符合语法。教学的基本观点要明确,不能界限模糊,使得学生在关键的概念和问题上模棱两可。教学用语要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学术性。虽然说小学生在特别抽象的问题上难以理解过于专业和学术的用语,但是教师要先让学生形成概念,同时,用生动的语言来表达这个抽象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准确合理地运用抽象语言和生动语言,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教师整体的教学要具有逻辑性,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要有一定的逻辑顺序,不能零散无序。

3.规范自己的语言习惯并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有一些教师,尤其是新教师,一站到讲台,语言就不连贯,“恩……”“额”“然后”“就是”一类无关的语气词太多,学生听起来也会很吃力。所以要规范自己的语言习惯。与此同时,教师的语言要有一定的幽默性,同时也具有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教师不是单纯将教学内容灌输给学生,而是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解决相应问题,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教师教学语言丰富,措辞优美,就会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学生也更容易得到启发,思维就会更加开阔,不会受到局限。教师在分析教学问题的时候如果能够做到深刻、精练,那么学生就会更好地提取有效信息从而解决问题。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策略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班主任;管理

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天性都是贪玩的,如果没有一定的约束就很难安静的坐下来认真听课,所以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对于学生的后续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小学语文的教学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课堂成绩,更加需要注重的应该是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而小学语文教师作为班主任的管理方式,不仅能够帮组学生养成自我约束的习惯,还能够利用创新的教学模式提高班主任对于学生的管理能力。在教学中,语文课堂和班主任的工作一直都是相互交融的,在展现中华民族文化魅力的同时,还起到了传播国家文化途径的作用。语文教师在兼任班主任的时候,其身上的职责和任务也就更加的艰巨了,只有准确的把握和处理好两者间的关系,才能为祖国培养出优秀的下一代,只有把教学作为工作的必行道路,才能将班级管理的越来越好,最终实现小学教育的最终目标。

一、小学语文教师作为班主任的优势

1.资源丰富的语文教材

语文教材里的文章都是精心挑选出来的,其不仅能够增长学生的知识,还有着培养学生正确底线态度和价值观的作用,极具教育价值和意义。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作为班主任的时候,可以利用语文教材的内容,开展所需的班级管理和教育,引导学生们在学习文章的时候学会总结和反思,引导学生们在写文章的时候学会使用生动的话语。加上小学语文教师作为班主任的时候,能够充分的发掘和利用语文课程的道德教育资源,不仅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还有利于继承、弘扬和发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2.和谐向上的写作课堂

语文课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就是写作,写作是一种学生思想表达的过程,教师能够通过作文清楚的读懂学生的内心世界,通过评语和学生展开作文对话。语文教师在作为班主任的时候,就能够借此机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给予那些思想出现偏差和情绪较为消极的学生支持、鼓励和引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培养积极的态度的科学的三观。通过作文对话不仅能够有效的规范学生的言行,还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真正实现高效的班级管理。

二、小学语文教师作为班主任管理的有效措施

1.加强朗读背诵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的课文都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自身的人文素养和思想教育,具有极大的朗读和背诵价值与意义,而小学阶段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培养学生的三观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不仅要加强有关的朗读和背诵,让学生再重复的朗读和背诵中,加强相关的思想道德培养,还要让学生在思想道德的教育中体会到思想道德的重要性,确保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和思想道德。

2.加强主题班会建设

小学阶段中,班主任在学生的心目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这个阶段的孩子有着极强的兴趣和好奇心,而主题班会的开展正好给了学生们展示自我的机会。因此当小学语文教师在兼任班主任的时候,必须将主题班会和学生的综合性结合起来,确保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吸收和理解其中的知识和内涵。对于这个阶段的学生们,教室门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只注重学习成绩,更应该关心学生们的心理及各方面的培养。主题班会的开展就有助于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培养,将主题班会和学生们的学习相结合,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确保学生的全面发展。

3.加强道德素质教育

班主任对孩子们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督促他们学习和教育方面,更加重要的是引导他们素质教育的提升。而小学语文教师兼任班主任的职责后,更需要加强对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发挥其在语文教学课堂上的优势,并利用其在新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开展新型的知识拓展,将其融入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中。这样的学习方式才能使学生更加有效地掌握新知识,并通过思想教育方面的学习引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培养学生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把主题班会和学生的综合性学习结合起来,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们对于学习的理解能力,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甚至能让学生在课文中学会人生的道理,理解道德的底线,并且勇于表达出自身的情感,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三、结论

小学语文教师作为班主任的管理是相互融合、联系密切的,语文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学习到人生的哲理,还能够让学生体会到祖国文化的强大魅力。所以,只有在班主任的管理上不断地将其工作融合到语文教学当中去,这样才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思想理念,真正实现新课程的改革和目标,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策略篇8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策略;课程目标

近年来,小学英语无论是从教学手段还是教学理念等,都得到了飞速发展,教学方法也呈现出多样性,小学英语教学体系也逐步向全方位、多角度进行构建。在实际英语教学中,需要教师应用一定的教学策略,保证小学英语能够有效、科学地向预定的教学目标发展。下面就发展影响小学英语教学策略的因素进行分析。

一、教学理念是小学英语教学策略的魂,也是影响小学英语策略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当中,教师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无论是小学英语策略的制定还是小学英语策略的执行,都需要小学英语教师通过实际的教育教学来完成。教师的教学理念决定着教师教学策略的总体方向,也是影响小学英语策略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如,在策略的制定上,教师的教学理念直接决定了策略的计划和设计以及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等。

二、小学英语课程目标是小学英语教学策略的基础

小学英语课程目标是小学英语教学策略的基础,小学教学策略的制定都需要围绕小学英语课程目标进行制定,无论是策略的制定方向、策略执行的对象以及策略的选择类型等,都需要综合小学英语目标进行展开。小学英语教学策略直接作用于小学生,而小学英语目标则是从客观和宏观方面对教学内容和目标加以规定,是整个小学英语策略的基础。

三、教师的个人教学风格及素质使小学英语教学策略多样化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策略篇9

关键词: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教学模式

策略是“一种目标导向的、为能促进心理及行为表现而进行的认知操作”。而阅读理解是“读者同时提取信息和建构文章意思的过程”,是阅读中较高水平层次的认知加工过程。儿童英语阅读理解策略是指以英语为母语的儿童在面对不同类型的英文阅读材料时,为准确、有效地提取文章信息和理解文章意思,相应采取的一系列具体方法、步骤,是一种内在心理活动和外在行为表现的总和。英语阅读能力是儿童进行英语学习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也是奠定儿童未来学习、成长发展的基石。“如何教”以帮助儿童掌握有效的阅读理解策略,成为小学英语教师进行阅读教学所面临的重要任务。

一、几种主要的儿童英语阅读理解策略教学模式

(一)交互式教学模式

交互式教学是指以师生间的交互对话为背景,在真实的阅读任务中培养儿童灵活运用阅读理解策略,并有效提高儿童阅读理解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是由佩林卡萨(a.S.palincsar)于1982年提出的。交互式教学充分吸收了专家支架、预期教学和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思想,现已成为最具影响力的英语阅读理解策略教学模式之一。

交互式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是,着眼于师生、生生之间的“交互”作用,重点培养儿童掌握“总结”“提问”“阐释(疑难)”以及“预测(下文内容)”等四种阅读理解策略,主张在儿童需要时给予提示和支架。交互式教学主要包括如下两个重要的步骤。

第一,教师解释阅读理解策略并进行示范。教师先呈现要阅读的文章,并提供一定的线索激发儿童的背景知识。然后,在儿童默读完一段文章后,教师具体示范“总结”“提问”“阐释(疑难)”以及“预测”等四种阅读理解策略是什么,如何将它们应用在阅读理解过程中。教师鼓励儿童根据自己的水平积极参与其中,并给儿童个性化的指导和反馈。师生间进行“交互”对话是重要环节。“交互”对话特点如下:师生都应明确教学目标;对话应有主题、方向;灵活地利用儿童的理解,把它与新知识联系起来;教师应帮助儿童就对课文的理解来展开讨论,而不是只作字句的重复;教师对儿童的发言所作的评价能引导学生更积极地作出建构性的反应。

第二,儿童进行讨论与练习。教师要安排儿童轮流做小组(4~6人)的“老师”。在组员都默读完一段文章后,“老师”要像教师那样带着大家进行“总结文章内容、提问、阐释疑难、预测下文内容”等活动。这些活动都是在师生的自由对话和讨论中进行的。学生参与讨论的形式主要有:详细阐述和评价他人的总结;提出其他问题;评价他人对下文内容的预测;请教别人,要求澄清疑问;帮助他人消除对文章的误解。

最终,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儿童能够内化对阅读理解策略的认识,独立应用策略进行阅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会随着学生水平的提高而逐渐减小。

(二)直接解释教学模式

直接解释教学指教师以直接外显的方式教授儿童一种或几种阅读理解策略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最先是由罗勒(L.R.Roehler)和达菲(G.G.Duffy)等研究者提出的。它的研究与发展也受到了支架式教学思想的深刻影响。

直接解释教学模式具有两个显著特点:强调教师的直接示范作用,以使儿童能“模仿”教师在阅读理解过程中的认知加工过程;将对阅读理解策略的解释与运用密切结合,以便使策略性的心智活动能在阅读文章中得到立即应用。这种教学模式一般包括如下几个相互联系的教学程序或步骤。

第一,教师直接解释与示范要儿童学习的阅读理解策略。教师选取并向儿童介绍要阅读的文章或文章段落,一般应用出声思考的方法向儿童示范怎样应用一种阅读理解策略,使儿童能比较直观地观察到成功的阅读者利用这种阅读理解策略进行理解文章的心智加工过程。

第二,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支架式练习。儿童按照要求就教师选定的其他文章进行阅读理解策略的应用练习。教师要对他们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其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会随着儿童对策略应用的逐渐掌握而相应减少。

第三,教师说明阅读理解策略的应用迁移性。教师也还要对所教授的阅读理解策略在其他类型文章中的应用进行解释说明,以促进儿童在各种阅读语境中对所学阅读理解策略的灵活运用。

(三)交互建构策略教学模式

交互建构策略教学是普雷思雷(m.pressley)等人提出的一种以理解策略的学习过程为“媒介”,实现师生、生生间对文章意思的共同建构理解的教学模式,强调读者与文本及师生间的交互建构作用,并认为教师和儿童对文章的各自反应会影响他们的理解。

交互建构策略教学模式聚焦于对理解策略的学习过程,具有如下特点:实施周期较长,它要融入到整个学年甚至数年的课堂教学中进行;强调阅读者与文本之间的交互建构作用,并认为教师和儿童对文章的反应会影响到他们各自对文章的理解;关注理解策略的学习过程,以此协调儿童之间的“对话”和对文章意思的建构理解;要求教师具体示范怎样在不同的语境下灵活组合应用“预测下文内容”“心理意象”“与先前知识建立联系”“自我提问”“阐释疑难”和“总结”等多种阅读理解策略。

交互建构策略教学模式一般包括如下几个重要的教学环节。

第一,教师的解释与示范。在教学开始,教师首先解释并示范上述几种阅读理解策略的灵活运用,包括对各种阅读理解策略的不同应用语境的说明。

第二,儿童的练习。儿童练习使用阅读理解策略,教师对怎样有效使用阅读理解策略给予指导,并在儿童需要时给予必要的暗示。

第三,讨论、交流。在小组中,儿童轮流通过出声思考方法来使他们理解监控文章的过程外显化,向其他儿童呈现并解释他们是怎样利用相应策略去理解文章的。具体来说,儿童要向他人说明他们是怎样将文章内容与先前知识进行联系的、说说自己对文章内容的总结过程、描述一下自己头脑中出现的故事景象以及预测的下文内容等。在此过程中,教师、儿童会各自建构对文章意思的理解,大家可以“头脑风暴”,并就各自的理解进行交流和讨论。

第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都要强调阅读理解策略的作用,并根据需要不时地向学生明示各种策略怎样以及应何时何处使用。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策略篇10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阅读,现状,对策

前言:纵观我国英语阅读教学情况,多数教师并没有太多地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改革,在新课标背景下依旧坚持传统教学方法。因此,我国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

1.注重语言知识的“灌输”

多数教师教学重点都集中在语言知识上,教师的教学为高考制度下大量的语言知识考围绕。体现在阅读教学上,教师对文本的解读以语法点为主线,将文章划分成以词组和词汇为单位的语言片段,而忽略了对文本的意义建构。教师只是把阅读材料当作传授语言知识的媒介,破坏了阅读文本的意义传递功能。在这个层面上,阅读教学无异于一般的语法教学课,使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2.缺乏对阅读技能的指导

仔细探究学生高考阅读理解题失分较多的原因,可归结为学生捕捉信息能力的缺乏。而究其根本原因,是教师在阅读课上缺少对学生形成阅读技能进行指导,从而导致学生不知道运用什么样的阅读技巧和方法去捕捉有效信息,阻碍他们进行正确的推理判断。在多数高中英语阅读课上,教师只对语言知识进行呈现和讲授,放着录音机进行跟读,之后进行逐句翻译,用最简单的中文解释文章的大意。事实上,这种“听录音跟读、逐句翻译、语言点讲授”的教学过程从头至尾都在浪费着指导阅读技能的机会。

3.阅读教学模式局限于教师讲授式

情感态度方面,相当一部分高中生对英语学习没有兴趣,尤其是厌烦阅读,除了来自高考的压力外,教师作为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者,在课堂教学中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多数教师认为他们实行一味单调的讲授方式有他们自己的原因。他们不敢让学生成为阅读课堂的主体,是因为他们认为学生没有掌握阅读的技能,不能运用于自主的阅读学习。

4.忽视对学生学习策略形成的培养

高中阶段是学生形成思想和学习能力的重要阶段。作为大学学习的前奏,高中学习应为大学做好铺垫,主要体现在学习的能力上,也就是对学习策略的选择和应用。但是,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忽略学习策略培养的主要原因,是每个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不尽相同,无法统一培养。事实上,针对阅读课来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阅读技能的指导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策略的形成,或者至少让学生有形成适合自己学习策略的意识。学习策略的形成关键在于学生,而教师只是起到引导的作用,教师恰恰在阅读课上忽略了学习策略的无形渗透。

5.对文本的教学只停留在表层意义上

我国有相当一部分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是为了文字而教,多数教师对阅读文本的处理停留在逐句翻译解释上,而忽略了文字内涵。正是教师对文化的忽略,导致学生不了解英语文化背景,对文本的理解出现了偏差。对此,教师的阅读教学方式应成为主要因素。

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对策

1.加强语篇教学

阅读教学应以语篇为基本单位,面对话题较陌生、学习难度较大的文本,教师更应采取语篇教学的方式,把陌生的话题熟悉化。例如,对于学生较陌生的人物传记文体,教师应该从文本的整体出发,在阅读前引导学生根据标题,结合已有的语文知识,明确这一类文章以时间为轴心的特征。同时可以借用语文课堂的教学方式,在阅读过程中指导学生按“人物、时间和事件、成就、评价”对语篇进行理解。

2.加强阅读技能的指导和训练

阅读技能是阅读理解的核心和关键所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指导学生使用阅读技巧,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对阅读技巧的训练。例如,在阅读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标题和插图预测文章内容等;阅读中,教师可以培养学生通过扫读和略读获取主要内容、根据语篇标志定位关键信息、根据上下文和已有的词汇知识猜测词义等;阅读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语篇内容进行批判性思考,如提取作者态度观点等。

3.构建“教师启动、学生主动、师生互动”的阅读新模式

所谓“教师启动”,就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起到引导的作用,例如阅读各阶段中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学生主动”,即学生应成为课堂的主体,积极参与到各教学环节,例如教师可设计小组活动使学生参与到其中,在与小组成员的讨论中把握文本;“师生互动”,即教师和学生之间应形成良性的交流,教师除了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外,还应对学生的课堂表现给予反馈和评价,真正做到成为引导者、帮助者,从而培养起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情感态度。

4.渗透学习策略的引导

英语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例如,认知策略的培养可以通过任务型教学方式的实施,通过每一步教学目标的实施实现任务的结果产出;调控策略的培养可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反馈评价实现,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学生就会根据教师的要求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进行计划、实施、反思等;交际策略可通过小组合作任务培养,小组成员间的交流为学生争取了更多的交际机会,为学生提高交际效果创造了条件;资源策略可通过教师自己在课堂上对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得到培养,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学生有兴趣在课外利用多种媒体进行学习。

5.注重文化的导入

新教材每篇课都不同程度地涉及到英语国家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新课标明确规定了英语教育应包括“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目标。文化的导入包括意识形态类知识,如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宗教习俗、生活习惯等;背景知识类,如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教等;词语类,如英语民族使用的词汇和习语等。在增强学生文化意识的同时学习兴趣被有效激发。对于词语类知识,教师可采用讲授法,进行中西文化的对比,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阅读课堂上应作出相应的改变,如加强语篇教学、加强阅读技巧的指导和训练、构建“教师启动、学生主动、师生互动”的阅读新模式、渗透学习策略的引导、注重文化的导入等。这些对策以期为教师的阅读教学提供启发,为新课标下构建生动活泼的阅读课堂、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