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健康教育措施十篇健康教育措施十篇

健康教育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3:19:04

健康教育措施篇1

【关键词】临床健康教育存在问题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R19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5-294-02

Healtheducationproblemsandimprovementmeasures

YanGQiaozhen

(obeectivetoinvestigatethenursinghealtheductionproblemsandimprovementmeasures)

methodsclinicalforhealtheducationworkoftheproblemsthatexistintheanalysis,enactedtoimprovethehealtheducationmeasures.ResultsthroughpatientSettoovercomethedisease'scontidence,tochangethebadhabits:tocooperatewiththetreatmentandnursingmasterofself-healthcareandpromotionofhealth.

Conclusionstrengthenthecareofhealtheducationandhealthknowledgetomeetpatientneeds,byacloserelationship,thesatisfactionofthehealtheducation.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有计划、有目的、有评价的教育活动,他通过卫生知识的传播,致力于引导人们养成有意健康的行为使之达到最佳健康状态,是联络卫生知识与行为改变的桥梁[1]。实施健康教育措施,达到解决病人的心理、社会、文化及精神方面的健康问题,已成为医院和护理人员的一项重要职责。通过在医院临床工作中,发现健康教育在各个科室护理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现就这些现象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性措施

1存在问题

1.1患者的生理、情绪因素患者身体上方的疼痛,心理上的烦躁,在加以陌生的环境,使他们难以集中精力和护士进行交流,甚至再此情况下认为与护理人员交流时多余的,持怀疑态度,从而影响健康教育的开展。

1.2患者文化水平层次不齐,接受理解能力局限医院位于地州上,主要面向的是边区一带的农民,很多病人文化水平低,文盲半文盲占一定的比例,他们的思想还保留于以往经历医院就把一切交给了医务人员,听医生的照医生的做就好,没有从自身思想上认识到健康教亨的重要性,缺乏了追求健康教育家的积极主动性。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缺乏与护理人员交流和书面文字的阅览,或者对于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的不理解以错误的看法,从而使健康教育实施起来困难,使其有效性降低。

1.3护士自身素质的缺陷就目前我国状况来看好,护理人员有中专、大专、本科,但现以前两者就业居多,这就出现了一部分护理人员自身业务水平低,专业知识欠缺,不能向病人做有效的健康教育,或另有一部分护理人员知识将书本交给患者,要求患者死记硬背其重点,以应付检查,只是进行表面化工作,使健康教育没有起到实质性作用。我国以往的健康教育只重视专业教育忽视了人文教育,是心理护理和沟通技巧方面的知识欠缺,这正是开展健康教育的基本素质,所以和病人交流时语言单凋、刻板,缺乏生动感,往往只是照本宣科,而不能进行真正的沟通,使健康教育效果较差[2、3]

1.4健康教育的单一独立化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一部分,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它需要医院各部门领导,全体医务人员共同参与,齐心协力抓教育,突重点,为患者提供健康知识,满足患者健康需求。如果某一层面对健康教育认识高度不够,则不利于此项工作的展开。另外医院的护患比例失调,护理治疗占用大量时间,则把认为不足为重无关紧要的健康教育单一独立化,使其无法取得良好的成果。再一方面院领导的重视度、监督力度不到位,使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产生了偏差,无法积极弥补,进一步产生负性影响。

2改进措施

2.1抓重点、突出中心良好的护患沟通是开展健康教育的前提,是健康教育质量的保证。护理人员在首接病人的过程中,要凭借敏锐的观察力,及时发现病人隐藏的感情和情绪,同时还应控制自己的情绪,进行有效的沟通。设身处地的站在对方的位置,并通过认真的倾听和提问,确切的理解对方的感受,重点抓住患者的不良情绪,不愿接受健康教育的中心问题,打破患者的错误思想,积极主动的获取对自身疾病有意义方的健康教育知识。

2.2多层次、个性化护理根据病人不同的文化层次,不问性别,年龄和病情,采用不同的措施针对病人目前最担心、最关心、最需要解决的问题给予详细的解释与疏导。特别是对于来院的文盲半文盲,由于他们接受文化程度的能力有限。护理人员应用友善的态度去理解病人,以家人的身份与患者交流,语言应通俗易懂,避开专业词汇,细心认真的传授健康知识,同时还可采取同病室患者现身说法,把有效的健康教育传播开来。或者医院可以利用―些空间进行橱窗教育,利用一些简单的图画文字方式,使他们理解和学会―些简单的疾病防御知识和护理技巧。针对易于接受新事物,理解阅读能力较高的患者,护理人员除口头给予他们认真讲解健康教育外,还可推荐他们阅读相关资料,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满足其对健康知识的需求。总之通过不同的方式针对不同的个体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

2.3提高护士自身素质护理人员是进行健康教育的主导,怎样进行有效地健康教育,这取决于护理人员的知识,业务水平。因此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得学习科室的相关病种,不断获得相关新知识,新技术,提高其业务水平,并端正态度,加强责任心,把自己的微笑,服务真正落实患者,这是进行健康教育成败的关键。

2.4转变观念,扩大健康教育的范围根据健康教育程序制定合理计划和科学工作方法,选定病人及家属为其进行教育的目标:建立教育的方法;选择教育内容;执行教育计划:评价教育效果。[4]使健康教育不断走向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科室内应制定详细的健康教育计划表,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制定合适的健康教育方法、计划。根据临床护理工作量多,人员比例失调,院方可进行调整,把有限的资源用于临床工作中。同时护理部门应加大监督力度,按时评价教育效果,使健康教育形成以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的教育活动,并使教育贯穿于患者,家属甚至更大的范围,使患者终身受益。

总之,健康教育是护士的基本职业。南丁格尔说:“人事各种各样的,由于社会职业、地位、民族、信仰、生活习惯与文化程度的不同,所得疾病和病情也不同,要使千差万别的人都能达到治疗和康复需要的最佳身心状态,本身就是一项精细的艺术。[5]作为一名有临床护理经验20年的护理人员,则更应该把患者的切身利益、把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为目的健康教育落实于我们的实际行动中。使患者真正得到全方位的护理。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起草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试行本)[J].高血压杂志,2000,(1):94-112.

[2]姚爱群,高莉.浅议整体护理中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全科医学,2000,3(6)480-481.

[3]陈桂芸,刘轶,齐兴兰.医院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中国全科医学,2001,4(9):729.

健康教育措施篇2

[中图分类号]R3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4)06(a)-0181-02

高热惊厥是婴幼儿中较常遇到的一类急性病症,与小儿神经系统发育有关。本病的临床表现以全身肌群强直性抽搐为主,若不进行及时、有效治疗,严重影响了患儿的智力发育[1]。小儿高热惊厥的发病率虽然较高,临床诊断较为容易。但是,由于家长缺乏相关疾病知识,在发病初期不能及时送医,仍造成一定的危害。因此,加强对热性惊厥患儿家长的健康教育,对提高患儿疗效及有效预防疾病再发尤为重要。健康教育路径是一门研究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消除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科学。为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应对措施与健康教育。2012年1月―2013年1月对该院高热惊厥患儿家长进行了系统健康教育,配合适当的应对措施,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该研究共纳入高热惊厥患儿70例,均为该院收治入院的患儿。患儿根据入院后干预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对对照组患儿家长吉祥鸟传统健康宣教,对研究组患儿家长进行系统健康教育。研究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0.2~6岁,平均年龄(3.1±1.2)岁;对照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0.3~6岁,平均年龄(3.3±1.5)岁。

1.2干预方法

对照组:对患儿家长进行常规健康宣教,在入院后对每位家长进行相关疾病知识的讲解。讲解采用说教式的集体教育,内容包括临床表现、发病机制、治疗措施等。此外,患儿家长住院期间如有问题可随时联系管床护士。研究组:在入院后对每位家长进行系统性健康教育:①患儿护理:保证病房环境舒适,注意不必要的刺激,防止患儿出现惊厥。夜间加强病房的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入院后,定时对患儿口腔进行检查,及时清除患儿口腔及呼吸道的分泌物,防止分泌物进入起到引发窒息。注意对患儿口腔的清洁,防止感染发生。②家长心里护理:入院后即对患儿家长进行心理辅导,一对一进行疾病知识的讲解,同时安慰患儿家属,帮助建立疾病治疗的信心。在充分得到患儿家属支持的基础上,有利于本病的临床治疗。③患儿家长健康教育:主要对出院后小儿高热惊厥的各类注意事项进行讲解。日常饮食中,注意食物的合理搭配,加强患儿营养。家庭中需要注意空气的流通,定期进行环境清理,防止致病微生物的滋生。对于刚出院的患儿,注意每日体温的测量。住院期间,知道患儿家长正确使用温度计。同时,告知家长高热发生前患儿可能伴有的症状、体征等。高热期间,指导患儿家长正确进行合理降温。物理降温时,选择患儿额头进行温水擦拭,水温亦32~35℃为宜。若擦拭后30min,患儿体温仍未见有明显减低,应该迅速送医。

1.3观察指标

①并发症情况:住院期间,观察两组患儿窒息、舌咬伤以及外伤等事件的发生次数,并进行统计;②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程度:包括对高热惊厥诱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家庭急救物品及药品的准备、惊厥急救措施、急救知识、预防原则等,在患儿出院前1d,对所有家长发放包含上述问题的调查问卷,由家长当场填写;③护理工作满意度共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类,患者家长根据实际情况对患儿此次入院期间的护理工作进行评分;④记录患儿住院时间以及惊厥复发的次数。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组间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两组患儿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家长对护理工作满意率分析

住院期间,研究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家长对护理工作满意率为97.14%;对照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家长对护理工作满意率为82.8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两组患儿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家长对护理工作满意率分析[n(%)]

2.2两组患儿家长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患儿住院时间以及惊厥复发次数分析

研究显示,研究组患儿家长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两组患儿家长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患儿住院时间以及惊厥复发次数分析(x±s)

3讨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目前,传统医学模式开始转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2]。在进行日常医疗的同时,人们发现,医疗的最终目的并不仅仅在于挽救患者的生命,其意义更在于治疗疾病的同时,注意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3]。因此,在进行医疗工作时,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健康指导或心理治疗。系统健康教育则是在此背景下逐渐发展起来的,其重视护理人员与患者间的联系。通过护理人员实施,强化患者的系统管理与健康教育,最大程度上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4]。

小儿高热惊厥是儿科的常见疾病,目前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已有的研究认为,该病的发生可能与小儿脑、神经细胞结构与功能发育不完善有关[5]。目前,临床上治疗小儿高热惊厥的首要原则是迅速降低问题及控制惊厥。若患儿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该病的预后大多良好。但是,临床研究发现,仍有2%~5%的患儿会出现癫痫等症状。特别是对此发生高热惊厥的患儿,癫痫的发生率更高[6]。因此,对患儿家长进行小儿高热惊厥的相关知识传授,对于控制本病的发生率与复发率均有着较大的临床意义。目前,关于该病的健康教育,国内外并没有统一的指南。而传统的健康教育方式多为固定、模式化处理,对于病情变化迅速的小儿高热惊厥并不适用。系统健康教育则可以保证对患儿家长进行相关疾病知识的连续性灌输,通过护理人员与家长的共同合作,达到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7-8]。

健康教育措施篇3

【关键词】产科;健康教育;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715―02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现代护理的发展,“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在各个医院蓬勃发展,并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产科工作时刻关系着母子的生命安危,关系着千家万户的美满幸福,所以产科属医院的高危科室。加强和规范产科的健康教育是实现优生优育,科学围产,有效减少安全隐患的重要手段,是产科工作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当今和谐社会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根据我院产科病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健康教育存在问题及措施的探讨如下:

1基本情况

1.1孕产妇收治和分娩方式的情况

以2001年初至2010年期间,我院共收治孕产妇18680例,分娩总数16600例,平均收治155例/月,分娩平均138例/月,其中剖宫产术平均76例/月,平均每月剖宫产率达到55%。分析原因主要由于地处市中心,为三级乙等医院,同时又是产科急救中心,高危孕妇比例较高,大多数来自外医院转入高危病人。

1.2产科病区床位情况:

病床总数30张,其中母婴同室18张,监护室4张

1.3收治孕产妇知识结构分析

根据住院人数和文化程度的分析高中以下的占70%以上。

2产科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产前,产时和产后健康教育,可分为生理和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包括孕产妇家属教育与计划生育一系列内容。

2.1传授健康教育内容。

在入院时用主动热情的态度介绍医院环境和有关规章制度,适当地介绍病人之间的认识,以消除病人的紧张不安心理,尽快熟悉环境。每个床位配有责任护士,使用轻松交谈的方式讲授各种产科常见的日常护理,内容包括新生儿护理,产妇护理,母乳喂养的好处等,也可以通过播放VCD或多媒体等演示分娩的过程及各种新生儿护理知识,使产妇对分娩不那么恐惧。鼓励产妇及家属说出自己的想法,并进行现场解答,对产妇关注高、疑问大的问题做好记录,并帮助她解决及克服。

2.2母胎的自我监护:

根据孕妇掌握的知识情况,正确指导胎动自测的注意点和关键点,按照要求正确留取24小时尿雌三醇的测定,必要时配合抽取血标本测定血雌三醇,配合医生进行nSt、B超、BpS、胎儿心电图等,同时做好系列的解释和心理护理,消除不必要的紧张和担忧情绪。

2.3术前和早产的身心准备:美国医学家发现对分娩进行人工干预(如缩宫素、人工破膜、剖宫产等)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母婴健康,为了改变这种状态,1983年美国开始流行导分娩,有经验的产科护士即可充当陪护角色,以耐心有效地解释,轻予地操作,不仅能稳定孕妇及家属的情绪,而且能积极地配合。对于临产的孕妇,指导正确有效呼吸和气固然重要,但交谈艺术分散注意力和适当进食,不仅能减轻产妇的恐惧心理,而且更能使产妇增加安全感和自信心。

2.4产后健康教育:

2.4.1做好母乳喂养的教育,实行三早:早接触、早吸允、早开奶。对于无正当理由拒绝哺乳的产妇要进行恰当的教育,手把手教会产妇正确的姿势和方法,同时评价。

2.4.2饮食营养:由于物质的改善和提高,摄入营养的饮食已不成问题,人们的侧重点已转向均衡的饮食营养的调配。及早进食营养丰富的各类食物,以利产后机体恢复,保证乳汁的分泌,利于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2.4.3加强产褥期的健康教育、卫生指导,如口腔和皮肤清洁,会阴切口护理,以降低产褥期感染率的发生,减少产后出血量,护士不仅要以理服人举例说明,而且要反复正确示范指导。

2.4.4新生儿护理方面的健康教育:年轻的父母多不会照顾新生儿,护士应正确指导产妇及家属学会新生儿换尿布、淋浴、按摩、抚触、脐部护理、观察黄疸及注射预防针后出现的反应等。

2.5出院健康教育:除了在院时所提供的各种健康知识,可以在产妇出院前根据产妇的情况提供各种促进产后机体康复的方法。给予必要的性生活和计划生育指导。告知母乳喂养支持组织和咨询门诊24小时热线电话,产后复诊时间等。

3影响产科护理健康教育的因素。

3.1护士对产科特点认识不足:产科护理有别于其他专科护理,与非妊娠期妇女比较,妊娠期妇女基本属于健康的状态,被视为正常人的特殊生理阶段。产科重点在于提科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要求产科护士为孕妇及家属提供促进健康,自我护理,预防疾病等方面的知识和具体措施。

3.2护士人力资源相对不足,对患者进行教育的时间有限。医院应努力按人力资源比例配备人员,科室按比例合理的安排护士,从而保证有充足的时间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3.3护士对健康教育的程序认识不足:目前国际上病人健康教育步骤模式为:确定病人及家属的教育需要,建立病人及家属的教育目的,选择教育方法,执行教育计划,评价教育效果。

3.4护士缺乏自主性:与以前的功能制护士角色相比,整体护理模式下护士的自主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很多护士给予孕妇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时处于被动,孕妇不问,她们就不讲。事实上,产科护士应在为孕妇进行健康教育指导等工作中,提供具体的方法,完成其独立的护理功能。

3.5护士健康教育中缺乏技巧:受到知识限制,缺乏有效的教育技能和沟通技巧。据资料表明87.5%对护理健康教育相关理论了解不足,84%不能用科学的工作方法进行健康指导,81%不能有效进行健康指导效果评价,80.5%对最佳健康指导方法选择能力缺乏。每个护理人员应努力掌握护患交流技巧、知识灌输技巧、适当的教育方式、方法时间,从而赢得患者的信任。

3.6患者方面的因素:我国还处于发展中国家,国民的整体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也有所差别。患者对护士信任度和依从性远远低于医生。措施应消除偏见,提高口才对护士的信任度和依从性。护士加强自身学习,提高素质,树立自己的职业形象。

3.7评估技巧是健康教育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产科护士应正确的运用评估知识,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良好的沟通能力,并把对孕产妇家庭真诚的关心、理解支持传递给他们,使之产生亲切感、信任感,以便能更好接受健康教育的内容。

4结论

4.1医疗制度的改革促进传统护理模式的转变,健康教育作为卫生保健的战略措施已经得到全世界的公认。

4.2健康教育的实施体现了护士的知识价值,淘汰了过去那种“无言操作、无言护理”的方式,密切护患关系。

4.3健康教育可明显增强孕产妇的认识、认知水平的提高,是提高围产期保健质量的先决条件。提高本院的母乳喂养率及减少产妇的产褥期感染率。

4.4健康教育还具有减少纠纷的潜在功能。通过计划的教育,给予孕妇及家庭更多关心,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4.5产科健康教育还需要护理人员根据自己实际情况,不断总结实践经验突出特色,确保产科护理安全质量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宋丽华、张秀琴《22所医院护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与思考》【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0):65】

[2]赵书友中国人民健康教育教材北京:出版社.1994.85

健康教育措施篇4

【关键词】产科;健康教育;缺陷;应对措施

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服务模式,是指护士通过系统的、有计划的、有组织的针对服务对象所进行的教育活动。而产科,产妇即是患者又与患者不同,是特殊的服务群体,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与其他患者不同,除了一般的入院检查等常规健康教育外,还要进行产褥期、育儿等方面的健康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产妇对生理,心理,育儿等方面的知识要求不断提高,对产科护士的专业水平要求更加严格。目前,产科健康教育无法满足不断提高的产妇的需求,存在着一些缺陷,现将存在的缺陷简述如下。

1健康教育

1.1概念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的行为干预,帮助患者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及战胜病魔的信心,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可减轻产妇的不良心理反应,提高产妇的健康保健知识,预防疾病,促进康复。

1.2健康教育的意义帮助和正确引导产妇树立信心,使之保持乐观的心理状态,改善生理环境。积极使用谈话、倾听技术及开放性的提问方法,主动倾听产妇的心声,使其消除因生产而带来的焦虑和恐惧等心理。

2产妇的心理反应

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传统生育观念、失落的家庭角色、无助感、失眠及疲倦、不良的医疗服务理念、匮乏的沟通意识等,均影响产妇的心理状态。产妇的心理反应,一般表现为焦虑、恐惧、抑郁、失落、接纳等。焦虑和恐惧是产妇普遍存在的一种复杂心理反应,表现出担心、紧张、烦躁不安、过于敏感、失眠、厌食等。职业类型和文化程度、家庭及周围环境等均影响产妇的心理状态。

3健康教育中存在的缺陷

3.1健康教育方式单一,过于公式化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护理手段已受到各国护理界的普遍重视[1]。但我国护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较晚,健康教育内容较简单,教育时机把握不准,缺乏个性化的教育[2]。现在的医院都有一整套完整的健康教育模式,并有印制成册的健康教育手册等资料,针对某一种疾病制定了相应的健康教育方案。产科也如此,基本上每位产妇从入院到出院的整个过程,均按照同样的模式实施健康教育,表面上看来产妇得到了完整的健康教育,但这种没有针对性的教育,往往达不到健康教育的目的,收获均并不乐观。由于产妇的年龄、个体差异、受教育程度以及家庭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其认知度、接受能力及需求均不同,有的需要最基本的健康教育知识,也有的需要更先进的健康育儿等方面的知识。过于公式化、生硬的健康教育模式不能体现健康教育的本来目的,也达不到以人为本的目的。

3.2健康教育形式局限产妇需要的不仅仅是接受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如何把健康教育从医院延伸到家庭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产科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缺失部分。该领域的空白体现了健康教育比较滞后的现状。

3.3专业知识不足产科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实际上产科护士的专业知识水平决定了其对产科健康教育的认知程度,决定了产妇对护士的认可程度。许多护士缺乏专业知识,不懂得生产、育儿等方面的知识,甚至对一些基础的生理性的知识也不甚了解,无法及时解答产妇的一些浅显的常识性的问题,无法给产妇一种信任感。如今多数医院年轻护士自身专业知识不扎实,健康教育能力不强,医院转科制度影响了护士掌握专业知识的深度。

3.4知识更新慢现今知识更新快,有些医院数年都用一套健康教育手册,没有进行知识更新,从根本上无法满足产妇的需求。产妇需要的不仅仅是传统的知识,更渴望得到新的健康教育的内容,整体的养生、育儿的知识,这就需要产科护士的知识应与时俱进。

3.5缺乏人文关怀,沟通能力不足健康教育的服务对象是生理、心理、精神、文化等多层面交织在一起的人,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有精湛的专业技能,还需具备人文关怀能力[2]。而产科健康教育缺乏的恰恰是人文关怀。往往住院形式的健康教育,除了必要的宣教,而多数走一个形式,没有针对性,内容不具体,缺乏主动性,很少是从产妇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产妇没有感觉到体贴与关怀,得不到实用的健康教育内容。护士与产妇或家属的交流中,缺乏沟通技巧,语言、态度生硬,使患者产生反感,达不到预期的沟通效果。

3.6传统观念影响传统的生育观念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使某些产妇及家属不能接受新的知识,影响了健康教育的效果,使健康教育无的放矢。许多护士的观念还没有转变,没有把此项工作作为一个必须的工作重点,认为可有可无,没有很好的开展实施。医院对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人员配备以及护士工作繁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科健康教育的发展。

4对策

4.1提供个性化服务健康教育的侧重点因人而异。产妇入院时通过沟通可以进行简单的评估,了解产妇的情况,确定健康教育的侧重点。根据产妇的文化程度、家庭情况以及社会和环境因素,进行针对性的、实质性的健康教育。可进行基本知识的讲解,进行指点式、答疑式的健康教育等,解决产妇最实际的要求,改变不健康的行为,针对不同的产妇,了解其需求,满足其各自的需要,对每位产妇制定符合其自身的一个健康教育计划。

最佳方式为实行护士首诊负责制,提高护士沟通能力和健康教育能力,使患者在入院时就能感受到归属感,提高对护士的信任度,有利于患者与之沟通交流,促进患者自我照顾技巧及保健知识的掌握,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3]。每位产妇有自己固定的责任护士,这种一对一的沟通方式使护士随时把握产妇的状态,才能做到最有效的沟通,使产妇在住院期间接受连续的健康教育,也使护士在健康教育中增强责任感,自我价值不断提升,从而更好的促进健康教育。

4.2学习专业知识,加快知识更新产科应设专门人员对新进护士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进行考核。产科护士最好不要轮转科室,培养产科专科护士,积累丰富的健康教育经验,更有利于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另外应定期派遣护士外出学习先进的经验与理念,聘请知名专家进行讲座,了解产妇最新需要,进行收集整理,以满足产妇日益增长的健康需要,及时更新健康教育内容。

4.3改变观念和交流方式改变观念,主动关怀产妇,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护理学科的发展,护理实践越来越强调对人和生命的尊重,关怀作为护理的基本要素和核心内容,成为护士必须具备素质和能力[4]。主动进行交流,充分认识到健康教育在现代护理中的重要性,明确健康教育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适当的时间、地点,在产妇需要时随时进行交流,选择家属可以接受的方式、语言进行沟通及交流。医院管理部门也要转变观念,要认识到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尽量配备足够的护理人员,使护士把时间还给患者,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健康教育中。

参考文献

[1]张莹.妇科癌症患者健康教育评价与护理对策.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5):545.

[2]孙钟,陈红.护理关怀能力培养的研究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79-80.

健康教育措施篇5

关键词:初中生;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压力

当今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节奏随之改变,人们原有的一些价值观念也在逐步被瓦解。与此同时,社会的现状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也带来了一定的危害,如家庭离婚率逐年攀升、留守儿童逐渐增多,导致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缺乏良好的家庭环境。加之当今的升学压力,一部分初中生陷入了紧张、焦虑的精神状态中。强化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从以下方面努力:

一、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时代在改变,社会的发展需要一批无论是在文化素质方面还是心理素质方面都合格的人才。为了适应社会新的发展趋势,在鼓励学生努力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强化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初中生年龄较小,正处于学习的最佳阶段,同时也是提升适应能力的最佳阶段。初中生的社会适应,包括社会环境适应、人际交往适应以及自我适应等内容,其中社会环境适应是最主要的一项内容。适应社会环境是指学生不仅要适应学校的学习环境,同时还要适应自己的生活环境,乐观对待身边环境的改变,不急躁。面对环境的改变,应该积极主动地改变自己原有的学习和生活模式,逐步适应环境,逐步成长。

二、开展多种教育方式,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

过大的心理压力往往是导致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缓解学生心理压力的教育活动,不仅是教师和家长的责任,也是学生自己的任务。对于教师而言,要仔细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一旦发现问题,教师要主动和学生交流,对学生进行及时疏导和开导,避免事态的严重化;对于家长而言,要尽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避免给学生造成过大的精神压力,与学生加强沟通,及时舒缓学生的压力;当然学生自身也必须具有缓解压力的能力,一旦发现自己承受了过大的压力,学生要及时寻找缓解压力的方式,加强与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同时也要建立起自身的压力缓解模式。

初中生是国家发展的栋梁,提高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对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强化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一方面要积极预防,针对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下降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另一方面,面对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下降,学校和家长要担起应有的责任,积极寻找有效解决措施。

健康教育措施篇6

【关键词】门诊输液室;健康教育

门诊输液室是反映门诊护理服务工作的一个重要窗口。具有患者多,流动性大,病种复杂,用药种类繁多以及治疗相对集中的特点。许多病人因缺乏输液相关知识而出现液体外渗,针头脱出,自行调节滴速,自行拔针,按压局部出血、发青等现象。因此有必要在门诊静脉输液中进行健康宣教,以提高病人的健康知识水平,避免不必要的护患矛盾。为了解门诊输液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对我院200例门诊输液患者健康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对象为能回答问题,愿意合作的门诊静脉输液患者200例。男115例,女85例,年龄22~75岁。采用自设问卷调查方法,内容包括:(1)病人的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2)门诊输液病人在输液前、中、后不同阶段的需求情况。发放问卷200份,收回200份,有效问卷200份,有效率100%。

2 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100%的患者希望得到静脉输液健康教育,52%的患者担心静脉穿刺成功率,95%的患者及家属希望了解所用药物的名称及作用,90%的患者及家属希望了解液体滴完时的处理方式,80%的患者担心液体输完后发生空气栓塞,84%的患者及家属希望了解拔针后的护理,65%的患者担心药物不良反应。

3 健康教育措施

3.1 提高护士素养

作为护士,应以端庄的仪表、文雅的举止、平稳的心态、适当的语言、丰富的专业知识来服务患者。由于临床用药变化频繁,护士必须及时了解新药的有关知识,保证健康教育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同时要增强责任感,提高业务技术水平,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3.2 输液前健康教育

3.2.1 输液前主动与患者沟通交谈,话语亲切,了解病人需求。嘱排空大小便,避免空腹输液。

3.2.2 了解患者病情,询问是否有药物过敏史,是否患有心肺疾病。

3.2.3 向患者说明输液的瓶数、滴速、所需时间,使患者做到心中有数,不会因为滴速的快慢而自行调节滴速。

3.3 输液中健康教育

3.3.1 告知患者今天输注药物的名称、作用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氯化钾对血管的刺激性较大常引起注射部位疼痛;654-2可出现口干、视物模糊、面色潮红、心悸。如没对病人进行宣教,病人会产生紧张恐惧情绪,误以为护士加错了药而引发护患矛盾。

3.3.2 在输液过程中,如有心慌、气急、恶心、呕吐、头昏、皮肤瘙痒等不适,先关调节器,再按铃呼叫。

3.3.3在输液过程中,若进针的部位疼痛、肿胀、请及时按铃呼叫。

3.3.4输液过程中,请不要随意调整输液滴数。滴速太快会引起生命危险,太慢会影响疗效,例如静滴20%甘露醇的患者,要求在30分钟滴注完,,效果才会好,有疼痛告知患者理解。如发生滴速太快或太慢,请按铃呼叫。

3.3.5 输液瓶中液体快滴完时拉铃呼叫,如我们未及赶到,可将输液管调节器关掉,短时间内回血不会堵塞针头。空气也不会进入静脉内,因为有静脉压的存在,当静脉压与大气压相等时,液体就不再流动。如发现液体中有絮状物或混浊、结晶等,请立即关闭调节器并按铃呼叫。

3.3.6 在输液过程中,为了您的安全,请勿离开您所在的输液区,如需要上洗手间,我们乐意协助您。

3.4 输液后健康教育

3.4.1 输液病人拔针后,请用拇指指腹沿血管方向按压针眼至针眼上2里米处5-10分钟,直至不出血为止,以免引起皮下淤血,发青。如局部肿胀,一般会自行吸收,可于6小时后用温热毛巾湿敷,或用马铃薯切片敷局部。不要拔针后马上热敷,会加重局部渗血。

3.4.2 针对患者病情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如感冒患者,告知预防感冒的知识,少去人群集中的地方,多喝水,多休息,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急性胃肠炎,要多喝糖盐水,多休息,不要进食不卫生食物,从流质、半流质到日常饮食。让患者树立健康的生活理念,积极配合治疗,早日康复。

健康教育措施篇7

【关键词】健康教育;产科;护理;进展;措施

随着整体护理的开展,护理健康教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正在被广大护士所接受。本文着重从产科护理健康教育的进展情况来看产科临床护理存在的问题及其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1产科护理健康教育的进展

1.1我国护理健康教育的概况护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和医学进步的产物[1]。1981年wHo对健康教育的定义是:帮助和鼓励人们达到健康的愿望,知道怎样做好本身或集体应该做的努力,并且知道必要时如何追求适当的帮助[2]。目前我国学者对健康教育的定义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体或集体掌握卫生健康方面的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过程[2]。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3]。

1.2我国产科护理健康教育的发展随着整体护理的推广,产科护理健康教育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基于某些原因,我国部分医院的产科护理健康教育并没有达到整体护理对健康教育的期望,如产前健康教育做得不到位。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早已推广开来的一对一分娩护理模式,极大地降低了分娩剖宫产率、产后大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等[4]。而我国一对一分娩护理模式还处于探讨阶段,各种各样的因素决定了很多医院还只是在走形式,其结果就是提高了剖宫产率。另外,在产时的陪伴上,护士所做的心理护理过少,产妇紧张,造成产程延长,产后大出血率未得到控制。对于产后指导,首要的是做好母乳喂养宣教,但有些护士觉得这是产妇个人的事,我国有很多年轻的妈妈则拒绝采取母乳喂养,这与她们接触哺乳方面的知识过少有关;另外很多产妇直至出院也不知道如何给新生儿洗澡。所有这些问题都说明产科护理健康教育还做得不够。

2影响产科护理健康教育的因素

2.1护士对产科护理特点认识不足产科护理有别于其他专科护理,与非妊娠期妇女比较,妊娠期妇女基本属于健康的状态,被视为正常人的特殊生理阶段[5]。产科护理重点在于提供产科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向年轻的父母传授有关育婴知识和技能,现代产科护理特别强调:健康教育和自我护理的观念,即要求产科护士为孕产妇及其家庭提供促进健康、自我护理、预防疾病等方面的知识和具体措施;增强护理对象的自我保健知识和能力[6]。

2.2护士对健康教育的涵义缺乏认识健康教育的核心是帮助人们树立健康教育的信念,促进人们自觉地采取有利于健康教育的措施[2]。目前很多护士已经初步形成了健康教育的概念,但还是普遍停留在卫生宣教的水平上。卫生宣教在于普及卫生知识,是知识的单向传播,接受对象比较泛化,且不注重信息反馈和效果评价;而护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评价的活动[7]。

2.3护士对健康教育的程序认识不足目前国际上病人健康教育步骤模式为:确定病人及家属的教育需求;建立病人及家属的教育目的;选择教育方法;执行教育计划;评价教育效果[8]。

2.4护士缺乏自主性与以前的功能制护士角色相比,整体护理模式下护士的自主性有了很大提高,但有些基层医院流于形式。很多护士在给孕产妇及其家属进行健康宣教时处于被动,孕产妇不问,她们就不进行健康教育。事实上,产科护士应该在健康教育指导、处理个案,提供具体的产前保健、产时护理、产后康复、母乳喂养及计划生育等方面的工作中,均有其独立的护理功能[9]。

2.5护士缺乏健康教育的技巧护士作为健康教育的主力军,在整个健康教育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而教育方法和技巧是影响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3]。

2.5.1评估技巧评估是健康教育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目前在评估技巧上我们主要通过观察、会谈、问卷调查、心理测试等方法来进行评估[3]。产科护士应正确运用评估知识,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良好的沟通能力,并把对孕产妇及其家庭真诚的关心、理解和支持传递给他们,使之产生亲切感、信任感,以便能更好接受健康教育的内容。

2.5.2护患沟通交流沟通是护士和患者进行交流的一种治疗性护理技术,是实施病人健康教育取得成效必不可少的方法[10]。可采用语言性沟通和非语言性沟通。语言性沟通中应力求语调、语速适中,通俗易懂,让孕产妇及其家属能明白护士所传授的内容,同时还可配以非语言沟通,包括手势、姿态、面部表情、眼神等。

2.5.3行为训练技巧产科护士除了给孕产妇做口头的教育外,还应动手演示,如教会产妇正确的哺乳技巧、如何给新生儿洗澡等。同时还应评价训练的效果,评价产妇是否掌握技巧及是否能独立操作。

2.6护士缺乏健康教育相应的知识我国的护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教育系统,而且在理论和体制保证方面还不够完善,缺乏相应的文献及书籍作参考,同时又缺乏系统的健康教育理论知识及能力培训[3]。很多因为概念的混淆,很多护士只停留在单纯的卫生宣教上,达不到健康教育的层次,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所以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3促进产科健康教育的几点措施

3.1产前健康教育护士首先应正确评估产妇的心理状态、生理需要,同时做好必要的入院宣教,以便建立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告诉产妇自然分娩和母乳喂养的好处,并评价产妇及其家人是否掌握有关方面的知识。

3.2产时陪伴分娩美国医学家发现对分娩进行人工干预(如缩宫素、人工破膜、剖宫产等)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母婴健康,为了改变这种状态,1983年美国开始流行导乐分娩[11]。导乐模式也可以理解为“一对一分娩模式”,即由一名有生育经验的妇女,在整个产程中给产妇以持续的心理、生理及感情上的支持[12]。有经验的产科护士即可充当陪护角色,护士应在整个产程陪伴产妇,指导其心理放松,充分休息,合理营养,适度运动,自由体位,以及呼吸技巧、躯体按摩等。此外,允许产妇的家人,尤其丈夫全程陪产,以给予产妇有力的心理支持。

3.3产后健康教育

3.3.1做好母乳喂养的教育实行三早:早接触,早开奶,早吸吮。对于无正当理由拒绝哺乳的产妇要进行恰当的教育,手把手教会产妇正确的哺乳姿势和方法,同时进行评价。

3.3.2加强产褥期的健康教育如饮食指导、卫生指导,以降低产褥感染的发生率,减少产后出血的量。

3.3.3做好新生儿护理方面的健康教育年轻的父母多不会照顾新生儿,护士应教育新父母如何给新生儿洗澡、按摩、抚触及穿衣等。

3.3.4帮助产妇制定产后康复计划正确指导产妇恰当的产后运动,运动应根据产妇的情况,由弱到强循序渐进,一般在产后第2天开始[13]。

4总结

目前我国各医院的剖宫产率上升、母乳喂养率下降及年轻的父母角色障碍等一系列问题表明我国产科护理健康教育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产科护士对产科护理特点认识不足,对健康教育的涵义缺乏认识,对健康教育的程序认识不足,缺乏健康教育的技巧和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针对这些问题,产科护士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做好产前、产时和产后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护士应做到主动和及时,以便达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赵书友.中国人民解放军健康教育教材.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4,85.

2颜琬华,苗均秀.对健康教育的正确理解和运用.现代护理,2002,8:3.

3杨凤霞,张明华.国内护理健康教育进展.现代护理,2003,9(11):890-891.

4关桂冰,周肖郁.一对一分娩护理模式的探讨.现代护理,2004,6:493-494.

5郑修霞.妊娠期妇女的心理变化.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8,9(5):229.

6江永亲.慢性病病人及其家庭护理.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7,16(2):78.

7左月燃.对护理专业开展健康教育的认识和思考.中华护理杂志,2000,35(6):325-327.

8张雅诗.国内开展健康教育的限制.实用护理杂志,2002,18:205.

9陈涛花.产科护理进展.护理研究,2004,18(5):853-854.

10黄津芳,刘玉莹.护理健康教育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99-140.

11周红.导乐陪伴分娩应用前景.护士进修杂志,2001,16(5):341.

健康教育措施篇8

关键词:健康教育;布鲁氏菌病;治疗效果

布鲁氏菌病属于传染性疾病,人和畜类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发病机率。布鲁氏菌病存在治疗周期较长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同时会给患者的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门诊收治的100例布鲁氏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中,男性62例,女性38例,年龄10~69岁,平均年龄为(47.2±1.1)岁。所有患者均来自于农牧区、半农牧区以及农村。将患者按照随机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实行简单的疾病介绍和治疗方案,同时嘱咐患者定期复诊。研究组患者实行健康教育措施,护士要对患者详细的介绍疾病的传播、感染源和防护措施等,同时要发放宣传手册,并且嘱咐患者定期复诊。

1.3疗效判定根据《临床医药实践》制定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可以完成正常的活动;②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好转,但是仍需接受治疗;③无效:患者的病情未发生变化或者加重。总有效=(①+②)/(①+②+③)×100%。

1.4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

1.5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p

2结果

2.1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治疗显效率为50.00%,治疗有效率为48.00%,治疗无效率为2.00%,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疾病认知程度比较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对疾病了解的概率为98.00%,对照组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为58.00%。。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布鲁氏菌病可以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黏膜的接触进行感染,其主要通过动物进行传播。如果对疾病缺乏了解,将会影响患者对疾病的预防和诊治,不利于患者的康复,同时,由于缺乏对疾病的认知,患者会产生紧张、焦虑和恐惧的情绪,不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因此,在对患者的护理中,采取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2]。

3.1健康教育措施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开展宣传活动。护士要利用多样化的宣传教育手段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如现场讲解、宣传单和讲座等,要使患者了解疾病的传染源、预防情况和治疗情况。同时,护士要成立宣传小组,深入到疫区进行宣传教育,并且要对传染源进行有效的监测和控制。另外,护士要加强对科学饲养理念的宣传,从而可以在根源上预防布鲁氏菌病;②预防护理干预。护士要对从事畜牧相关工作的人员进行行为干预,包括疾病的预防常识,感染后的诊治措施等,以期可以提升牧区对布鲁氏菌病的认知程度;③用药教育。护士在护理期间,要加强对患者的用药干预,要提升患者对药品的认知程度,使患者在用药时,可以严格按照医嘱进行规范用药;④心理护理干预。患者在住院期间,会存在紧张、焦虑和恐惧的情绪,不利于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不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针对这种现象,护士要及时的调查患者的家庭背景、生活习惯与性格特征,以期可以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3]。

3.2健康教育的作用对布鲁氏菌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在医生方面,由于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较高,致使医生在治疗过程中,不需要过多的嘱咐患者注意事项,只需要简单的对患者进行疾病介绍,继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医生的诊断效率;②在护士方面。由于患者的认知度提升,护士可以更多的将精力投入到护理工作中,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护士的工作质量与效率;③在患者方面。通过健康教育,患者可以有效的提升自身对疾病的认知,继而可以缓解对疾病的恐惧和认知,进而可以提升疾病的恢复效果。同时,患者可以在日后的工作中,加强对布鲁氏菌病的预防,减少疾病的发病率;④在牧区方面。通过有效的健康教育,牧民可以及时和准确的掌握疾病的预防常识,并且可以有效的认知感染源,进而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牧区的发病机率[4]。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总之,在对布鲁氏菌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中,采用健康教育方式可有效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并且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预后。因此,值得在对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高彦辉,赵丽军,孙殿军,等.布鲁氏菌病防治基础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4,06(06):628-635.

[2]钟佑宏,王鹏,宋志忠.布鲁杆菌病检测研究进展[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2,02(05):90-93.

健康教育措施篇9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B84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244(2013)12-125-2

对于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课题来讲,加强对普通高等院校学生心理的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各高校应该从根本上认识到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以及紧迫性。首先,各高校应该正确的了解到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所面临的主要工作任务。同样的,高校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对本院校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制作出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例如: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心理咨询活动等。通过类似的活动,帮助大学生能够建立正确的心理意识,提高大学的综合素质以及社会适应能力,降低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概率。

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随着社会的逐渐进步,社会压力也随之增加,从而导致了人们心理疾病的不断出现,因此大学生具有成熟思想意识的人,其所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不能忽略的。根据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心理压力过大

第一,外部环境的影响。由于我国是属于社会主义发展中的国家,而且我国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地调整中,所以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形势是非常严峻的。高校大学生在读书期间随着年级的不断升高,并且受到自身家庭环境、所选专业以及社会发展的影响,毕业后的就业观点和工作选择等都存在着不同的差异。但是,有一部分学生在面对社会激烈竞争时感到焦虑不安,导致在找工作时出现缺乏自信、盲目寻找等心理问题。

第二,内部环境的影响。根据现在大学教育情况来看,大多数院校都把英语过级、计算机过级等考试作为考察学生综合能力的主要判断标准,甚至有的院校还把能否考取这两个证实作为学生获得学士资格证的首要条件。由于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学生在摆脱了高中的学习负担之后又受到了来自社会与学校的双重压力,从而导致学生的神经更加紧张以及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二)心理承受能力弱

当代很多大学生在学业以及生活中都崇尚完美与成功,并且在家被家人所宠爱着,但是有一部分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时,过多的注重学生的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教育,导致了一些学生在学习以及生活中都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容易丧失斗志。当代大多数高校都采用的是封闭式管理,导致学生在面对风雨时容易一蹶不振。大多数学生因为生活环境的影响,使其在面对困难时不能够树立正确的思维方式,而是变得焦躁不安,情绪低落等,甚至有的学生逐渐发展成心理疾病。所以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代大学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

(三)心理调节能力差

大学对于社会的认识在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知识的增加会变得更深入,并且在此过程中对逐渐的形成自身的价值观以及人生观。这时候他们对于学习以及生活中的不同事物或者事件都有着不同的看法,但是这些看法都趋向于理想化,与现实有了一定的偏差。当大学生认识到这些差距时,会变得焦虑不安,这是因为自身个体没有达到所预期的目标所产生的不安。随着这种理想与现实差距的不断积累,则逐渐会成一种严重的心理负担,从而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除此之外,大学生还存在着一些其他的问题,例如:人际交往问题、情感问题、金钱问题等。人本身的心理内容是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形成的,其主要由社会思想政治、文化背景、道德约束以及风俗文化等组成的。所以大学在学习以及日常生活中,应该主动去了解周围环境,在不违背社会规定的前提下去追去自身的发展;相反的,一味的逃避现实容易缺乏正确的判断意识,导致心理疾病的出现。

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措施

(一)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在我国的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总是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因此学生并没有掌握正确的心理健康知识。

笔者建议在大学课程教学内容中,增加心理健康教育这一门课程,为学习提供系统性的知识讲解,使学生对于健康的心理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同样的,学校还可以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中心,这样可以方便学生更好的进行心理咨询,降低心理疾病的产生机会。

现在高校公共课科目较多,受总课时限制,增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还存在一定难度。笔者建议可以采用选修课的形式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全校学生开放;或尝试在大学生思想教育课中增设心理健康知识课程。当然,在没有条件单独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之前,可举办有关专题讲座,如“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特点”、“大学生成就机动的发展”、“大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大学生的学业成败归依倾向”等,这些内容都与心理健康紧密相关。

现在大多数高校所设立的公共课程较多,但是在时间上又受到专业课程的限制,所以增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难度。所以笔者在此建议各高校可以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一门选修课,向全校所有学生进行开放。同样的,各高校在没有统一安排好课程之前,可以邀请一些心理专家来进行相关讲座,例如:大学生如何控制自身情绪、大学生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大学生情感意识的建立等,这些相关心理内容对于学生树立健康的心理有着重要作用。

(二)重视辅导员的作用

由于教学不断改革,各大高校也逐渐开始进行扩招,每年招收学生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但是学校的工作人员却在逐渐减少。在大多数院校中,一个辅导员所管理的学生达到了一二百人,并且这些辅导员还兼聘了别的工作。这是一种非常不科学的管理行为,因为人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

我国教育部门对于在校大学生管理的规定是进行自我管理。但是普遍大学生的思想是不成熟的,存在一定的逆反心理,他们不愿意听取家长的忠告以及教育,因此容易养成不健全的心理。这时候辅导员应该尽最大努力去理解与尊重学生,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向学生传授健康的心理意识,为学生树立健康的心理创造条件。同时辅导员应该为学生作为榜样,以身作则,发挥自身的专业素养以及人格魅力来教育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如果辅导员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则对于学生的教育将会事半功倍。

(三)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

科学研究表明,生活方式的好与坏对于大学生能够否形成健康的心理有着重要作用。所谓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是指有规律的生活、坚持体育锻炼、科学用脑、注重休息、不吸烟、少喝酒以及注重卫生等。大学生的学习任务较为繁重,心理压力过大,为了确保学习高效的学习,因此需要科学地计划好每天的学习与生活,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所谓科学的用脑是指合理用脑、适度用脑、勤用脑,避免过度用脑导致记忆力的衰退。

(四)加强大学生自我心理调节

大学生自我心理调节的主要内容包括了情绪状态的调节、适应能力的改善、意志品格的养成等。大学生正处青春年少时期,缺少社会经验,对于事情的处理不够成熟,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这个时期正是人生的多事之秋。其主要原因是他们缺乏社会经验以及生活知识,从而导致了人的心理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不够完整,所以大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焦躁不安的情绪。如果这些心理问题长期这样积累下去,就会逐步成为大学生的一种心理障碍从而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高等院校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应该不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意识以及面对问题的自我调节能力,从而促使学生主动的去适应环境、改造环境,从而一步步实现人生的目标。

三、结束语

实施素质教育最为重要的措施就是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样的,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是高等院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证高等院校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心理是高校教育工作正常进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高等院校教学素质的体现。本文从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重视辅导员作用等方面对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措施进行了探讨分析。

参考文献:

[1]秦敏燕.新时期关于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10,(02).

[2]喻问琼.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刍议[J].经济研究导刊,2010,(09).

[3]曹姗.浅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J].东方企业文化,2010,(03).

[4]周勤.浅析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9,(04).

健康教育措施篇10

 

【关键词】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实践

 

受到社会上特殊儿童数量逐渐增多的影响,特殊儿童心理健康课程逐渐在各地区开设,针对不同特殊儿童实施了相应的教育和指导,希望特殊儿童也能够接受正常的素质教育,为特殊儿童的未来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因此,在当前社会背景下,为了兼顾特殊儿童的利益,维护特殊儿童的健康成长,就应该进一步加强对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创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条件,为特殊儿童实施科学的教育和指导。

 

一、引入先进教育理念,为课程改革提供相应的指导

教育理念和课程理念是人们在对教育和课程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的对教育教学以及课程改革的共同追求,对教学课程的设定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要想借助特殊儿童心理康教育对儿童实施科学的教育和引导,就应该对教师的教育理念进行革新,进而促使教师基于对课程改革的深入认识,构建更为适用的课程体系,保证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得到顺利实施[1]。特殊儿童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心理健康问题是特殊儿童教育教学中重点关注的问题,因此教师不仅仅要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引入先进的课程理念,向学生传授最为前沿的知识,还应该针对特殊儿童的特殊性制定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保证能够在教育实践中在向儿童传授各学科知识的同时,也可以引导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成长。

 

二、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全面改革教学手段

从特殊儿童教育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特殊儿童教育属于新兴学科,教学理论尚不够完善,教学方法的和教学手段的探索也不够全面,因此要想保证特殊儿童教育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还应该注意借助信息技术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一)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是构建良好教学氛围,对学生实施科学指导的重要保障,只有借助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沟通和交流,学生才能够产生对教师的信任感,进而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完成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效。所以教师在开展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尝试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切实了解特殊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所思所想,对儿童实施更具针对性的教育和指导,为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成长提供相应的保障。例如针对特殊儿童存在的畏惧交流心理,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多设置一些有助于激发学生沟通和交流欲望的场景,如应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小朋友在假期愉快对话的场面、小朋友与家长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和谐场景等,让特殊儿童逐渐产生沟通和交流的欲望,进而在教育实践中促使幼儿畏惧交流的心理能够得到适当的改善,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质量[2]。

 

(二)联系生活实际设置教学内容

特殊儿童一般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且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愿意接触新的知识和内容,缺乏安全感,基于这一点,教师在针对特殊儿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加强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引入生活中的内容对学生实施相应的教育和指导,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熟悉感,进而促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接受教学内容,切实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成效[3]。在具体操作方面,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创设生活中的场景,然后教师结合场景开展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联系自身生活实际完成对相关内容的学习,在提升教学效果的基础上为学生未来身心健康成长提供相应的保障。

 

三、注意教学实效,对学生实施多元评价

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对学生的成长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对于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来说,教师更应该加强对教学评价的重视,在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的同时保证教学评价活动的开展能够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影响,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一般来说,针对特殊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教师在开展教学评价工作的过程中应该注意评价内容的科学性、评价教学的针对性以及评价方法的有效性,进而充分发挥出教学评价的重要作用,为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成效的获取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结语

综上所述,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实践探索更为科学全面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指导,唯有如此,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才能够得到充分发挥,进而有效改善当前我国社会上特殊儿童教育现状,让特殊儿童也能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廖红娅.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干预方法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