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经济形势分析报告十篇经济形势分析报告十篇

经济形势分析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3:17:20

经济形势分析报告篇1

20xx年,随着一揽子“调结构、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政策措施效果的显现,成都经济逐步步入回升通道,投资、消费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已基本恢复到地震及金融危机爆发前的水平。20xx年,世界经济虽已触底,但全球产业体系分工调整、新技术广泛应用并形成实际经济增长动力仍需一个过程,且生态保护已成为各国关注焦点,这些决定了此次世界经济复苏的进程将十分缓慢。同时,国内经济虽总体向好但回升基础仍不稳固,而发展方式转变以及结构性调整也将会对全国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基于这样的宏观背景,并结合成都的实际,我们认为:20xx年,成都的经济增速将继续保持平稳发展,内需增长将会有所减缓,对外贸易趋紧形势将有所缓解,物价水平保持小幅上扬。

一、金融危机以来的成都经济运行特点

(一)经济运行出现一定波动,但仍保持较快增长态势

自从20xx年“5·12”汶川地震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近两年来,成都市经济增长出现小幅波动,在20xx年第二季度增速达到近几年的最低值(11.2%),然后连续3个季度保持约12%的增速。但从20xx年第二季度开始连续三个季度经济增速达到14%以上,我市经济增速不断加快,经济出现企稳向好趋势,20xx年全市gdp同比增长14.7%,增速同比增加了2.6个百分点,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进一步得到巩固。

(二)投资、消费双轮驱动再次强化,增长更为强劲

20xx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4.0%,同比增加了8.2个百分点。在房产市场销售旺盛带动下,全市房地产投资945.14亿元,同比增长2.4%。在多方位促进消费的政策作用下,消费品市场持续繁荣活跃,20xx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0.3%,是近几年的最高增速,较上年提高了0.8个百分点。旅游市场活跃,有效拉动了消费增长,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同比增长34%、29.1%,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33.2%。在出口形势依然严峻的背景下,出口逆势增长15.5%。

(三)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明显减慢,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

在城乡居民收入方面,20xx年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我市企业经营效益出现较大下滑,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明显减慢,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较20xx年下降4和4.9个百分点,虽仍保持在10%以上的水平,但已为20xx年以来的最低。

在社会保障方面,我市在全国率先建立耕保基金补贴农民参保机制、实现征地农民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并轨;率先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一体化制度,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市级统筹、全域结算、报销比例提高;同时,进一步加强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完成城乡社区卫生服务规范化建设,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稳步提升。社会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城乡居民的“消费安全感”,为我市消费在严峻的宏观形势下仍能保持20%以上的增幅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四)物价指数明显降低,变动趋势趋向平缓

20xx年我市物价走势基本稳定,各月居民消费价格累计指数增幅与20xx年同期相比有较大幅度下降,全年基本上徘徊在100-101之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继续回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0.3%,八大类商品价格四涨四落,其中食品价格上涨3.1%。据统计,20xx年成都ppi在1月达到全年最高(104.5),之后几个月内持续下降,从8月后开始反转,12月回升至99.6,全年累计ppi指数为98.1,下降1.9%。

二、近期成都经济运行应关注的重大问题

(一)宏观调控政策将继续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

如何平稳退出超常规的金融刺激政策,将成为贯穿20xx年经济发展的主线。20xx年12月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20xx年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强调加强针对性和灵活性,以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新变化,这个政策基调是非常清晰的。我国宏观调控政策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有利于成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拓宽民间投资渠道,启动民间投资

民间投资是我国经济增长内在活力与动力的主要源泉。我国今年经济发展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了应对挑战,我国将发展民营经济、鼓励和扩大民间投资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将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拓展民间投资的渠道。去年我国经济复苏主要依靠政府投资拉动,造成各地政府债务急剧增加,通过政府追加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难度加大,我国将抓紧出台并落实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相关措施可能在民间投资进入基础设施、垄断行业等领域提出更具体的安排,并在民营企业兼并重组、财税支持、金融服务方面安排一系列优惠政策;进一步拓宽、扩大民间投资范围,降低准入门槛,将逐步实现经济增长由政府投资推动型向民间投资拉动型转变。

(三)房地产需要保持平稳发展

去年的房地产投资对中国经济复苏的作用不可低估,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艰难复苏的微妙形势下,房地产发展既直接涉及当前的经济复苏,又涉及社会稳定的大局。国家近期密集推出的一系列调控房地产政策,主要是抑制投机性购房,对自住型购房和改善型购房持鼓励态度,政府将继续加大社会保障房建设速度。未来房地产的调控将兼顾长期政策和短期政策的结合,处理好投资复苏政策、扩大民间投资政策和房地产市场本身政策这三者调整关系的搭配衔接。再则,支撑房地产市场未来二三十年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放开中小城市户籍限制政策”,大规模农村人口的城镇化在即,房地产很难出现大幅度下跌。对成都来说,蓄积的刚性买房需求在20xx年已得到一定程度的释放,而投机投资性买房需求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控制;20xx年下半年以后住房供给面积将较快增加,因此预计房价不会快速上涨,仍将保持平稳发展态势。

(四)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力度

随着国民收入分配中劳动者报酬占比不断下降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近年来我国居民消费倾向下降,消费率持续走低,最终消费中居民消费占gdp比重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下降。我国居民消费率和政府消费率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与同等收入水平国家相比也有很大差距,投资与消费不平衡问题更加突出。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不合理已成为影响我国居民消费增长、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原因,是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环节。为促进消费需求持续较快增长,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我国将加大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力度,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经济形势分析报告篇2

2008年,国内重大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国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国家几度调整宏观经济政策,中央适时提出了“保增长,促内需,调结构”的调控措施。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加快发展优势和培育特色产业;着力推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着力改善地区投资环境,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节能减排,重视社会民生,老工业基地振兴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从总体看,2008年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方式正在积极转变,结构性矛盾逐步缓解,经济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由于东北地区主导产业主要集中在能源、原材料、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等领域,经济外向度较低,对外贸易、利用外资等在地区经济中所占比重不大,虽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去年下半年经济增长有所下滑,但是影响相对较弱,东北地区全年经济增长依然基本保持了实施振兴战略以来较快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

一、2008年东北地区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

(一)地区经济继续快速增长,粮食产量再创新高

2008年,东北地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8196亿元,同比增长13.4%,占全国GDp的9.3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507.8亿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4753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9935.2亿元,分别占地区生产总值12.5%、52.3%、35.2%。分省来看,辽宁省GDp完成13462亿元,增长13.1%,高于全国4.1个百分点;吉林省GDp完成6424亿元,增长16%,高于全国7个百分点;黑龙江省GDp完成8310亿元,增长11.8%,高于全国2.8个百分点。东北地区民营和非公经济发展壮大,占据地区经济半壁江山。其中,辽宁省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7407亿元,同比增长20.3%,占全省经济总量的55%;吉林省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3465亿元,增长23%,占全省经济总量的42%;黑龙江省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3360亿元,增长18%,占全省经济总量的40%。

东北地区粮食生产再创历史新高,全年粮食产量达到8925万吨,比上年增加671万吨,增长8.1%,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6.9%,对全国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其中,辽宁省粮食产量达到1860万吨,比上年增加25万吨,增长1%;吉林省粮食产量达到2840万吨,增加386万吨,增长15.7%,高于全国10.3个百分点;黑龙江省粮食产量达到4225万吨,增加260万吨,增长6.5%。

(二)固定资产投资增势不减,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

2008年,东北地区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285亿元,同比增长35%。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完成10016亿元、5600亿元和3669亿元,增长34.7%、40%和28.1%,高于全国9.2个、14.5个和2.6个百分点。其中,三省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完成8879亿元、4687亿元和3370亿元,增长35%、40.3%和28.5%;三省引进内资分别为2052亿元、1200亿元和618亿元,增长104.3%、60%和42%。

东北地区房地产投资3136.7亿元,同比增长32.7%。其中,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房地产投资分别为2058.1亿元、625.4亿元和453.2亿元,增长37.4%、27.6%和18.5%,高于本省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个和低于12.4个、9.6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支柱产业仍然是拉动工业投资增长的重要力量。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为4762亿元、2571.7亿元和1457.3亿元,增长35.4%、48.2%和32.6%。辽宁省装备、冶金、石化等支柱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20.8亿元,增长43.7%,占全省工业投资的55%。吉林省汽车、石化和农产品加工三个支柱产业投资866亿元,增长29.8%,占全省工业投资的31%。黑龙江省装备、石化、能源和食品加工四大支柱产业完成投资1194.3亿元,增长32.9%,占全省工业投资的82%。

(三)地区社会消费比较旺盛,通货膨胀压力缓解

2008年,东北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240亿元,同比增长22.5%,高于全国1.5个百分点,占全国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4%。其中,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为4917亿元、2484.3亿元和2838.6亿元,增长22%、24.3%和21.8%,都高于全国增长水平,地区消费比较活跃;全年居民消费价格分别上涨4.6%、5.1%和5.6%,低于全国1.3个、0.8个和0.3个百分点。

(四)对外贸易保持较快增长,外商投资进一步增加

2008年,东北地区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完成1086.9亿美元,占全国的4.2%,同比增长25%,高于全国7.2个百分点;外贸出口633.9亿美元,增长23.6%,外贸进口453亿美元,增长27.2%。其中,辽宁省外贸进出口总额724.4亿美元,增长21.8%,高于全国4个百分点,外贸出口420.5亿美元,增长19.1%;吉林省外贸进出口总额133.4亿美元,增长29.5%,高于全国11.7个百分点,外贸出口47.7亿美元,增长23.7%;黑龙江省外贸进出口总额229亿美元,增长32.4%,高于全国14.6个百分点,外贸出口165.7亿美元,增长35.1%。黑龙江省对俄进出口实现110.6亿美元,增长3.1%,占全省外贸总额的48.3%;机电产品出口增长较快,达到39.2亿美元,增长76.7%;从俄罗斯等国进口能源、原材料呈上升势头。

2008年,东北地区实际利用外资175.8亿美元,同比增长30.7%。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实际利用外资分别为120.2亿美元、30.1亿美元和25.5亿美元,增长32.1%、32.5%和22.2%,高于全国2.4个、2.8个和低于7.5个百分点。东北地区外商投资核准限额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共有672个,其中辽宁省616个,吉林省29个,黑龙江省27个。

(五)地方财政收入稳定增加,金融运行基本平稳

2008年,东北地区财政收入稳定增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357.3亿元,同比增长27.9%,高出全国9.4个百分点。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为1356.1亿元、422.8亿元和578.4亿元,增长25.2%、31.8%和31.4%,高出全国6.7个、13.3个和12.9个百分点。

地方金融支持经济发展能力增强。截至2008年底,东北地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3494.1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1833亿元,三省存贷差11661.1亿元,比上年增加1817.8亿元,同比增长18.5%。其中,辽宁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8778亿元,增长19.8%;各项贷款余额12348亿元,增长14.7%。吉林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6433.3亿元,增长19.2%;各项贷款余额4891亿元,增长17.6%。黑龙江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8282.8亿元,增长9.5%;各项贷款余额4594亿元,下降0.8%。东北三省累计引进外资银行27家。其中,辽宁省23家,吉林省1家,黑龙江省3家。

(六)工业仍然呈现快速增长,经济效益明显下降

2008年,东北地区工业经济整体呈现快速增长,虽下半年生产增速逐月下滑,但仍保持相对增长,经济效益明显下降。东北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2539亿元,同比增长16.5%;实现利润2280.6亿元,下降了2.5%。其中,辽宁省完成工业增加值6603亿元,增长17.5%;实现利润489.8亿元,下降了34%。吉林省完成工业增加值2491亿元,增长18.6%;实现利润353.8亿元,下降了17.9%。黑龙江省完成工业增加值和实现利润分别为3445亿元和1437亿元,增长13.1%和12.0%。

2008年,东北地区产业集中度越来越高。辽宁省装备制造、冶金、石化、农产品加工四个行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和实现利润5783亿元和400亿元,分别占全省工业经济总量的87.6%和81.7%;虽然石化行业因国际原油价格变化,工业增加值增长只有7.2%,利润由上年盈利37.5亿元转为亏损215.6亿元,但支柱产业整体表现不俗。吉林省汽车制造、石化和食品加工三个行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1500亿元和实现利润237.2亿元,分别占全省工业的60.2%和67%。黑龙江省能源、石化、装备制造和食品加工四个行业共完成工业产值6540.9亿元和实现利润1381.5亿元,分别占全省工业的89.2%和96%,对全省经济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加强。其中,能源完成工业产值3115.6亿元,实现利润1404.6亿元;石化完成工业产值1254.5亿元,全年亏损119.3亿元。

(七)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地区发展环境趋好

东北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以国家高速公路为主体的重点公路建设得到发展,截至2008年底,东北地区建成国家高速公路里程超过4000公里。辽宁省新增高速公路790公里,其中铁岭至朝阳等路段已建成通车。吉林省新增高速公路382公里,在建高速公路达1289公里,江密峰至延吉高速公路等部分路段竣工通车;长双烟铁路、东北东部铁路白河至和龙铁路建成通车。黑龙江省新增高速公路426公里。东北东部铁路、巴辛铁路、长吉城际铁路、沈抚城际铁路等重大工程顺利推进,哈大和哈齐城际客运专线、大庆、鸡西机场等重大工程开工建设,长白山机场、漠河机场建成投运。

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进展顺利。辽宁省大伙房一期水利工程建设进入最后攻坚阶段,营口港务集团大件专业码头正式投用,红沿河核电一期工程建设加快推进,绥中电厂二期、阜新风电二期等工程开工建设。吉林省哈达山水利枢纽工程全面开工建设,引嫩入白、大安灌区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大唐长春第三热电厂项目开工建设,华能九台电厂建设进度加快。黑龙江省开工建设东西部9项大型水利控制性工程,完成了19处大型灌区和45处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新开工建设25个部级节水灌溉示范工程项目,水利投资比上年增长70%;松花江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工程按期交工并投入使用。

(八)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旅游会展业有新突破

2008年,东北地区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9935.2亿元,同比增长12.7%。其中,辽宁省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647.5亿元,增长11.2%;吉林省第三产业增加值2442.7亿元,增长16.7%;黑龙江省第三产业增加值2845亿元,增长11.8%;东北三省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增长分别高于全国1.2个、6.7个和1.8个百分点。

2008年,东北地区服务业实现较快发展,规模总量扩大,整体水平不断提升。大连、哈尔滨、大庆被国家认定为服务外包示范基地城市。辽宁省服务业及软件外包发展加快,软件外包营业收入达到4.65亿元,增长75%。居民储蓄存款快速增加,金融机构盈利水平提高,东北地区外资银行85%落户辽宁。吉林省软件产业外包势头良好,对日本、韩国业务出现较快增长并扩展到欧美市场;吉林银行增资扩股和股权多元化改造进展顺利,韩亚银行、招商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等金融机构入驻吉林;全年服务业增长16.7%,居全国前列。黑龙江省服务外包和软件研发新增企业70余家,从业人员超过4万人,营业收入达到80亿元,增长54%。中小企业担保分公司发展到43家,累计提供贷款担保70多亿元,省中小企业再担保机构也在积极组建中。

2008年,东北地区实现旅游总收入2751.3亿元,同比增长31.9%,实现快速发展。其中,辽宁省实现旅游总收入1741.5亿元,增长33.2%;吉林省旅游总收入450.8亿元,增长28.7%;黑龙江省旅游总收入559亿元,增长30.2%。辽宁省推进旅游精品建设,加快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全省入境旅游者241.9万人次,增长20.9%;旅游外汇收入15.3亿美元,增长24.3%;国内旅游收入1635.5亿元,增长34.6%。吉林省会展业带动作用明显增强,举办各类会展120多次,会展经济直接收入达10亿元以上,带动相关收入100多亿元。黑龙江省旅游业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全年旅游创汇和国内旅游收入可分别达到8.7亿美元和500亿元,增长35%和32%。

(九)节能减排工作顺利推进,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显著

东北地区单位生产总值能耗进一步下降,节能减排取得积极成效。2008年,辽宁省万元GDp能耗1.635吨标准煤,下降了4%;关停治理小钢铁、小水泥企业285家,造纸、印染企业477家;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6.97%和8.36%,减排比例由上年的后10位,分别跃居到全国第三位和第五位。吉林省万元GDp能耗1.45吨标准煤,下降了4.5%,推广节能技术和产品21种,91个工业节能降耗项目竣工运行;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3.38%和3.91%。黑龙江省万元GDp能耗1.29吨标准煤,下降了4.3%;全省县级以上城市新增集中供热2400万平方米,普及率达到45%,加大了对污水、废气、垃圾等污染治理力度,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1.08%和0.93%,完成了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指标。

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积极进展。辽宁省全面推进辽西北边界1000公里防护林工程和1400公里滨海大道绿化工程建设,两条绿带将和东部青山相连,形成合围全省的绿色屏障。吉林省继续实施西部治碱工程、黑土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四期等工程,全年完成“三化”草原治理面积54.3万亩,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1.34万公顷,林业生态建设得到加强。黑龙江省制定了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的保护规划,确定了生态保护和恢复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特色产业发展三大工程。积极推进以治理水土流失、草原“三化”为主的生态建设,全年完成植树造林180万亩,退耕还湿4500亩,治理碱化、沙化、退化草原140万亩。

(十)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民生得到进一步改善

2008年,辽宁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93元,同比增长12.1%;农民人均现金收入5576元,增长10%,分别高于全国3.7个和2个百分点。吉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29.45元,增长13.7%;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351.4元,增长28.6%,分别高于全国5.3个和26.1个百分点。黑龙江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81元,增长13%;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856元,增长17.5%,分别高于全国4.6个和9.5个百分点。

就业再就业成果得到巩固。截至2008年底,辽宁省实名制就业112.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首次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吉林省全社会从业人员1281万人,实现历史最高水平,10万个公益性岗位规模基本稳定;城镇新增就业52.5万人,完成全年计划125%;城镇登记失业率3.98%。辽宁省和吉林省零就业家庭继续保持动态为零。黑龙江省实名制就业71.7万人,完成全年计划119.5%;城镇登记失业率4.23%,有所下降;清除零就业家庭5.5万户。

社会保障水平明显提高。辽宁省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人均提高100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平均提高18%。基本解决企业历史拖欠工资问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提高到100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70万人。吉林省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月人均增加95元,农村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分别增长50%和53%。重点推进民营企业和煤矿、非煤矿山和建筑等高风险企业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其中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25多万人,完成年计划的102.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提高到70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达到86%。黑龙江省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失业保险标准分别提高了102元和88元,历史拖欠职工的126亿工资全部完成补偿。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到年2328元和1100元,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享受农村低保人数达到91.7万人,五保户集中和分散供养达13.7万人,城乡低保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达到1351.2万,参合率达95.5%,基本实现全覆盖。

民生工程建设得到加强。辽宁省完成5万平方米以下城市连片棚户区改造任务,新建经济适用房335万平方米和廉租房55万平方米,财政安排3亿元重点解决城市低保户和低保边缘户的冬季取暖问题。新建农村公路黑色路面2920公里,重点解决1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建2000个行政村文化共享服务点,提前两年完成20户以上自然村屯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新建农村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145所,全省城乡普遍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吉林省改造农村泥草房14.7万户、城市棚户区1300万平方米,率先开展林业棚户区改造试点。开工建设城市廉租房81.8万平方米,发放住房租赁补贴23万户。解决农村6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以工代赈示范项目下达国债资金近1.2亿元,解决城乡10.5万低保户看电视问题。全面完成68所乡镇卫生院、30所农村初中校舍改造。黑龙江省完成城市棚户区改造11.7万户、854万平方米;完成农村泥草房改造21.8万户、1715万平方米;为27.7万户低保家庭提供廉租住房保障,成为全国第一。建成农村道路2.48万公里,解决了1940个村屯、92万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建基层综合文化站馆55个,新建村级文化服务站2624个。完成65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医疗保险定点覆盖面达80%。按新建设标准改造中小学危房100多万平方米,全省城乡普遍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二、去年四季度地区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2008年,东北地区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实施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正确性,反映出实施振兴战略以来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社会、经济发展发生的深刻变化,产业基础更加坚实,企业活力明显增强。另一方面,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也脱离不了国际国内的大环境,特别是从去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尤其是第四季度,东北地区经济运行态势出现一些比较明显的变化,影响相对滞后并呈逐渐蔓延趋势。

(一)地区经济增长放缓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去年前三季度(1~9月,下同),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分别增长13.8%、16%和12.2%;全年三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1%、16%和11.8%,辽宁省和黑龙江省增速比前三季度分别下降了0.7个和0.4个百分点,吉林省持平。固定资产投资减弱。去年前三季度,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分别增长37.6%、45.8%和26.2%;第四季度,三省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0.4%、29%和30.9%,辽宁省和吉林省低于前三季度7.2个和16.8个百分点,黑龙江省高于4.7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增长放慢。去年前三季度,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分别增长22.1%、24.7%和21.4%;第四季度,三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1.7%、23.3%和22.6%,辽宁省和吉林省低于前三季度0.4个和1.4个百分点,黑龙江省高于1.2个百分点。对外贸易出现滑落。前三季度,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分别增长29%、39.5%和12.1%;第四季度,三省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4%、28.7%和97.3%,辽宁省和吉林省低于前三季度26.6个和10.8个百分点,黑龙江省高于85.2个百分点。从东北三省投资、消费和外贸来看,辽宁省和吉林省都呈现下降,黑龙江省仍保持增长。地方财政收入下降。去年前三季度,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9.3%、29.3%和40.6%;第四季度,三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4.8%、13.1%和5.9%,低于前三季度14.5个、16.2个和34.7个百分点,增速下降较快。

(二)工业经济增长下滑

去年前三季度,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9%、45.8%和25.5%;全年三省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增长17.5%、18.6%、13.1%,比前三季度下降了1.5个、27.2个和12.4个百分点,第四季度工业经济增长出现下滑。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东北地区工业增长下滑从去年7、8月开始露头,由最初的能源、原材料价格下跌,逐渐传导至加工业,到第四季度工业增长出现下滑。9~12月,辽宁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分别为16.9%、15%、9.1%和9%,同比回落7.6个、4.0个、9.5个和4.8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2个、1.9个、5.9个和0.1个百分点;吉林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分别为17.4%、13.2%、16.4%和9%,同比回落0.2个、8个、7.5个和17.7个百分点,环比下降17.2个、4.2个,上升3.2个和下降7.4个百分点;黑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分别为17%、9.5%、11.2%和8.9%,同比下降1.7个,上升4.7个、2.7个和8.5个百分点,环比升降互现,降幅高于增幅。

(三)主要行业效益下降

由于工业生产增长放缓,产能过剩特别是重化工业低端产能过剩的矛盾凸显,以及受原燃料动力价格变化影响,主要行业经济效益出现不同程度下降。能源行业。原油价格大幅回落,煤炭价格普降500元左右,焦炭价格下降60%;全年累计用电量增长下降,进入第四季度,部分地区逐渐出现负增长。炼油石化行业。以去年10月为界,炼油企业前亏后盈,后期盈利不足以弥补亏损,如辽宁省五大炼化企业累计亏损超过320亿元;化工企业前盈后亏,面临市场需求不足,价格平均降低40%左右,骨干炼厂限产维持低水平需求平衡。钢铁行业。市场需求持续萎缩,去年9月份以来钢材价格下跌40~50%,经济效益严重下滑。如吉林通钢7座高炉停产6座,鞍钢集团11~12月份预计亏损40亿元,拖累全年实现利润;东北特钢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59%,企业全年盈利水平下降。有色行业。7月以来铝锭价格大幅下跌,订货严重不足,价格持续走低,东北轻合金和抚顺铝厂生产经营陷入危机,部分生产线停产。汽车行业。一汽产销增长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但下半年减产20万辆,增速放缓,盈利水平逐季下降,全年效益下降15%;华晨轿车减产近50%,处于亏损状态;哈飞等自主品牌汽车产销受阻,效益不佳。农产品加工业。年底影响初现,部分地区农产品加工企业停产限产。国家对东北粮食托市收购,使东北粮价高于全国其他地区,以后外调外销及加工将面临问题。吉林省农产品深加工尤其是乙醇加工出现问题,一是市场需求不旺,开工不足,部分深加工企业处于半停产状态;二是国家政策托市一定程度抬高玉米价格,却导致企业增加原料成本,生产陷于亏损;三是国家出口政策调整,乙醇出口受阻,国内市场竞争激烈,给农产品深加工带来不利影响。同时,由于企业销售回款不畅,预付款减少,多数企业资金周转趋紧。如一重集团回款下降40%,新增流动资金借款5.2亿元;大起大重集团流动资金缺口达12亿元。因汇率变化部分企业损失更大,如大连船舶年汇率损失超过10亿元。

(四)企业面临市场需求不足

沈阳机床厂普通、经济型机床和中高档数控机床订货,分别下降45%和15%左右。瓦轴集团汽车、冶金和机床轴承需求分别下降60%、30%和30%。受冶金、石化、矿山、港口物流等行业不景气影响,装备制造业出现订货合同撤销或暂缓执行现象。一重集团暂停执行轧机项目合同近30亿元,北方重工集团暂缓执行火电、钢铁、水泥等领域的设备生产合同19亿元,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暂停或取消合同30亿元;东北轻合金每月正常订货在6000吨以上,去年10月份净增订货仅为300多吨,11月份撤销大于新增合同,净订货为负。精煤市场需求急转直下,龙煤集团月销量由最高140万吨减少到不足60万吨。10月份以来,船舶行业全行业没有新接订单。大连船舶重工等大型船厂手持订单充足,而中小型民营造船企业面临生存危机。

(五)地区金融环境趋于严峻

截至2008年底,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差分别为6430亿元、1542.3亿元和3688.8亿元,比上年增加1511亿元、267.6亿元和39.2亿元。辽宁省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1795亿元,比年初增加1885亿元,比上年增加599亿元;贷款投放减少加剧贷款难度,50%以上的中小企业缺乏资金。吉林省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4891亿元,比年初增加766.9亿元;一些企业流动资金困难,部分存在资金链断裂风险;全省中小企业30%开工不足,一些大企业出现资金紧张矛盾。黑龙江省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4532.6亿元,比年初增加705.4亿元。中小企业、县域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中面临的资金不足、融资难、贷款难,融资担保机构发育滞后等问题日益突出;中小企业完成初次固定资产投入后,面临再融资成为发展瓶颈。企业经营困难加剧,股票市场和房地产持续低迷,大部分上市公司资产大幅缩水,资金缺口不断增大。

(六)农民增收问题日益突出

2008年,东北地区粮食丰收,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而农资等农业生产成本增加较多,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国家惠农政策效应,粮食收购价格较低,收购量及收储能力不足,国际粮食价格下行,农业比较效益下降问题突出等都直接影响农民增收。如近期国际期货市场价格大幅回落,国产大豆与进口价格严重倒挂导致严重滞销,东北地区一些豆油加工企业限产、减产甚至停产,对种植大豆的农民增收带来不利影响。同时,农民工进城就业困难,回流返乡增多,务工收入受到影响,实现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难度加大。

东北地区经济发展除了上述不利因素外,也有诸多有利条件,特别是实施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东北地区经济实力和综合能力增强,发展面临着难得的机遇。

第一,地区经济支撑能力较强

2008年,东北地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3.4%,高出全国4.4个百分点。其中,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分别高出全国4.1个、7个和2.8个百分点;辽宁省占全国总量上升,吉林省增速位居全国第二,黑龙江省连续七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东北三省经济仍然在快车道上运行,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东北三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势不减,辽宁省首次突破1万亿元,吉林省高达40%,黑龙江省增速高于全国2.5个百分点;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增速分别高于全国4个、11.7个和14.6个百分点,辽宁省直接利用外资首次跻身全国三甲,沈阳、大连两市直接利用外商投资位居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前两位;地区社会消费市场比较活跃,增长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更为可喜的是,实施振兴战略以来,东北三省财政收入稳定增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高出全国9.5个百分点。不仅投资、消费和外贸具备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条件,而且东北三省财政也具备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

第二,地区经济发展十分活跃

2008年,东北地区农业、县域和民营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亮点。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第一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302亿元、916.7亿元和1289.1亿元,同比增长6.3%、12.7%和8.2%,高于全国0.8个、7.2个和2.7个百分点。县域经济增势强劲。辽宁省44个县(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8%;吉林省42个县(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9%;黑龙江省68个县(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8%,分别高于本省5个、3个和1个百分点。民营和非公经济发展壮大。辽宁省、吉林省民营经济实现生产总值分别增长20.3%、23%,占本省地区生产总值的55%、42%;黑龙江省非公经济增长18.2%,占本省地区生产总值的40%,成为拉动地区经济增长和稳定就业的重要力量。

第三,扩大内需拉动市场需求

国家实行内需政策,启动重大基础设施、调整结构和创新能力项目、民生工程建设,给东北地区经济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东北地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也使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得到较好发挥。东北地区一批水利、能源和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正在加快建设或即将开工建设。如引嫩入白工程、哈达山水利枢纽、大伙房水库输水二期工程、哈尔滨磨盘山水库洪水二期工程、卓尔河航运工程、引绰济辽工程、尼尔基水库下游灌区工程,锦州热电联产、九台电厂、哈尔滨第一热电厂、牡丹江二电厂、辽宁红沿河核电工程、蒙东和东北两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东北地区电网建设,哈大和哈齐客运专线、长吉城际铁路、东北东部铁路通化至灌水段、伊敏至伊尔施、北京至沈阳、沈阳至丹东、哈尔滨至牡丹江、哈尔滨至佳木斯、吉林至图们、牡丹江至绥芬河、白城至阿尔山等铁路,东北地区高速公路建设和国省干线改造、跨省区通道的连接,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沿海港口资源整合、现代港口集群建设、大连大窑湾集装箱码头、新30万吨进口原油码头建设等;以及加快发展沈大工业带、哈大齐工业走廊、长吉经济区、铁西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暨装备制造业发展示范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基地等,也将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仍有较大潜力。

第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高

经济形势分析报告篇3

把目前较好的经济发展势头保持下去,争取取得此次宏观调控的更好成绩,为"十一五"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不懈努力。有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指导,我们具备很好的条件,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战胜各种各样的挑战,争取在2004年和2005年中取得宏观调控和经济发展的新成绩。

本报告将在模型模拟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基础上,预测和分析2004年和2005年我国经济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问题。

主要国民经济指标预测

如果我们能够继续较好地把握宏观调控的方向和力度,主动而及时地进行宏观政策调整以适应国际经济环境和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发展中出现的各种新的变化,据预测,2004年我国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将略高于上年,GDp增长率将达到9.4%左右。如果2005年国际经济政治环境不发生有重大影响的突发事件,国内不出现大范围的严重自然灾害和其它重大问题,在宏观调控措施的影响下,GDp增长率将有所回落,可以保持在8%以上的水平上。在2004年和2005年这两年中,在加强农业生产的各项政策的作用下,农业增长速度将较为明显地高于前几年,实现速度在4%以上的增长;受宏观调控措施的影响,与2003年相比,第二产业的增长速度将呈略有减缓的趋势,这两年的增长率将分别为11.7%和10.9%,这两年中重工业增长仍将快于轻工业,但是轻重工业增加值增长率的差距将减小到一个百分点左右;在宏观调控措施的作用下,2004年和2005年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将比2003年明显提高,这两年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率将分别为7.9%和7.5%,缩小了与第二产业增长速度的差距。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04年和2005年将分别达到68330亿元和78650亿元,实际增长率分别为17.1%和10.8%,名义增长率分别为24.0%和15.1%。200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已经是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来,名义增长速度最高的一年。2004年投资增长速度虽然受到宏观调控措施的影响有所减慢,但是名义增长率仍将高达24%。如果宏观调控措施进一步见效,2005年投资增速可望继续减慢,名义增长率降为15%左右。我们必须注意,这样较高的投资增长使得国民收入分配中投资占GDp的比率持续攀升,预计2004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率将超过50%,2005年将进一步超过51%,这是一个必须立即引起我们十分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缓解的问题。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变动在2003年转负为正,2004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社会零售价格指数都将呈现一定程度的上涨趋势。虽然目前尚不会出现太大的通货膨胀,但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可能的价格上涨应该引起我们的充分重视。预计2004年和2005年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的年变动率将分别为2.8%和2.4%,消费价格指数变动率将分别为4.0%和3.2%。

城镇居民收入将继续保持一定程度的增长,但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比2003年有所减慢,2004年和2005年将分别增长8.4%和7.5%。由于2004年中央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将明显加快。虽然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仍将低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但是将达到上世纪末以来的最高水平,预计2004年和2005年两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率将到达6.5%左右。

在加强宏观调控措施的拉动下,2004年和2005年我国消费增长的速度有所提高,消费将出现较稳定的增长,成为拉动宏观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预计这两年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将分别达到51760亿元和58030亿元,实际增长率分别为9.8%和9.5%,名义增长率分别为12.9%和12.1%。

在对外贸易方面,2003年我国进出口出现了出人意料的大幅度增长。2004年全年的进出口增长势头仍十分强劲,预计2004年的进口和出口的增长速度都将达到30%左右的水平;2005年进口和出口的增长速度可能会有所减缓,但是仍然有望保持在20%左右。这两年对外贸易仍有可能保持一定数量的顺差,但是顺差数量将会有所下降。

总的来看,我国国民经济在2004年和2005年两年中仍可以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GDp增长率将超过自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平均水平。但是我们必须密切注视国内外各种尚存和新出现的不利因素可能对宏观经济调控工作所带来的不利影响,特别是目前存在的某些结构性问题趋于严重所可能产生的中长期影响,审时度势,继续努力做好宏观调控工作,抓住有利时机,积极化解消极因素,力争在深化改革和加强经济结构调整的同时,保持国民经济的适度快速、稳定协调的健康增长。

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自2003年下半年开始,特别是今年上半年进行的新一轮宏观调控以来,在半年多的时间内,已经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这次宏观调控所采取的措施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的政策:(1)货币政策:两次提高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扩大贷款浮息幅度;等等。(2)土地政策:国土资源部实行土地管理部门的省以下垂直领导,严格土地保护制度;加强土地和环境保护法的执法力度;对部分行业和城市实行了农用地转用停止审批半年的措施;等等。(3)行政措施: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实行窗口指导,限制对钢铁、电解铝、水泥等过热行业的贷款;银监会严查过热行业和地区的贷款,全面清理金融机构对在建、拟建项目已发放或已承诺的固定资产贷款的使用;国家发改委关于控制钢铁、电解铝、水泥三行业投资的意见;严肃处理"铁本"事件;等等。(4)供给政策:国家推出了各种促进农业生产的政策措施,增加粮食播种面积,提高保护收购价格;积极增加煤电油运的供给能力;等等。(5)财政政策:控制财政支出;调减国债发行量;调整国债资金使用结构;等等。

实践证明,中央关于加强宏观调控的决策是必要的、及时的,所采取的政策措施是正确的、有效的。

当前宏观经济总体形势是在向趋好的方向发展,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1)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初步控制;(2)货币信贷增势减缓;(3)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4)农民增收取得明显效果;(5)消费市场稳中趋旺;(6)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快速增长;(7)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取得重要进展;(8)经济效益有所提高。

在充分肯定宏观调控取得积极成效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这些成效还只是初步的、阶段性的。宏观调控的任务还十分繁重,宏观调控仍处于关键时期。应该说,目前宏观调控取得的成果基础还不是十分牢固,宏观调控目前只起到了抑制宏观经济过快增长的作用,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虽有缓解,但是投资增长过快和影响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结构性问题和深层次矛盾,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目前需要注意的问题主要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已呈现反弹的苗头;煤电油运的供求紧张的矛盾没有得到有效缓解;货币供给和信贷增速虽明显回落,但是,一方面m2的增速已经低于经济增长速度与价格上升速度之和,m1和m2的增速目前均已低于全年的调控目标,流动资金吃紧;另一方面外汇占款继续快速增长,基础货币投放压力不减,信贷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特别需要警惕的是各种价格仍呈现上升势头,价格继续上涨的可能性在加大。

宏观调控的三种可能结果

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的此次宏观调控,可能导致宏观经济发展出现三种可能结果:一是宏观调控得当,如同1993-1996年那次宏观调控一样,使投资过热的部门和相关部门较好地实现"软着陆";二是经济增长受阻,出现某种程度的"硬着陆";三是调控不到位,回落后再次出现反弹。我们既要避免调控过度,造成"硬着陆",也要防止宏观调控措施调整时机掌握不当,再次出现反弹,而要争取较好地缓和解决宏观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稳定健康增长。

1、抑制某些部门的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保持宏观经济的适度快速稳定增长,较好地实现宏观调控目标。

此次宏观调控面临的问题与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出现的经济过热有着明显的不同。当时出现的问题是投资和消费的全面过热,而目前只是投资过热,同时有效消费需求仍显不足。在投资的问题中,又不是全面的投资过热,而只是某些部门的投资过热,对农业和高科技产业的投资仍显不足。目前价格上升水平尚明显低于前几次过热时出现高通货膨胀的程度。因此,一方面,"过热"是局部性的,程度明显低于前几次;另一方面,面对的局面却更为复杂,人们的期望水平比以前要高得多。

要想实现宏观调控的较好效果,首先需要持以时日,切不可半途而废。是否进行宏观调控是一件需要深思熟虑、考虑后果的事情。因此,不到形势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决策者是不会下决心开始宏观调控的。宏观调控是要付出一定代价的,而不进行宏观调控,付出的代价会更大。宏观调控见成效,必须花费一定的时间。因此期望在较短时期内即可结束宏观调控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

其次,只有坚持深化改革,才能取得宏观调控的成功。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屡屡出现过热是与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中存在的种种弊端分不开的,因此只有坚持深化改革,才能保证宏观调控的成功。1988-1989年的宏观调控证明,当政治环境出现问题的时候,宏观调控是难以顺利进行,难以产生理想效果的。1993-1994年的宏观调控证明,当我们明确改革目标,积极推进改革时,宏观调控就有可能取得较好效果。1992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大,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改革的大方向,1993年召开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具体制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政策和措施,为1993-1994年的宏观调控较好实现"软着陆"提供了根本保证。同样,2002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大和2003年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为此次宏观调控的顺利进行和最终取得较好结果也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保证。我们完全能够在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积极而稳妥地推进各项改革,争取此次宏观调控的成功。

2、避免出现"硬着陆"。

在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处于初步建立和进一步完善的时期时,如果宏观调控力度掌握不当,过多地使用行政手段,会造成某种程度的"硬着陆"。

目前有一些值得警惕的迹象:某些行业的生产增长速度下降过快;工业产成品库存明显增加;企业间债务欠款拖欠日益增多;银行出现新的不良贷款的风险增大;等等。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高度重视,任其发展下去,都会是导致"硬着陆"的导火索。

3、防止回落后再次出现反弹。

目前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仍然很高,出现反弹具有内在动力,这是出现反弹的制度条件。这次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在调控政策的执行过程中要保护好各方面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现在已经采取了的重大措施,虽然使许多不符合产业政策和手续不全、违章违规的在建、拟建项目停了下来,但是由于目前投资仍在高位运行,价格仍呈上升趋势,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投资欲望仍然十分强烈,因此宏观调控一旦放松,相当数量的已经停止的项目就会重新上马,甚至出现新的低水平重复建设,而导致反弹。

目前国内蕴藏着相当数量的资金,具备着出现反弹的物质资金条件。首先,到目前为止,财政收入增长速度明显快于财政支出增长,财政盈余数量可观,上半年财政盈余接近2000亿,同时在紧缩政策下财政资金的使用又必须受到控制;其次,今年以来银行存款增长速度一直快于贷款增加,银行存贷差不断扩大,目前已接近6万亿元,银行存在着使用好这些资金的压力;再次,民间资本积聚,力量日益壮大,需要寻找出路。我们必须有效地引导好这些资金的使用,防止宏观经济回落后出现反弹。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确实存在着较大的出现反弹的可能。从一些有关的统计数字可以看出可能出现反弹的问题:首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上半年有较为明显的下降,但是7、8月以来出现了停止下降、甚至略有回升的势态。1-8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0%以上,与GDp增长低于10%相比,仍显过快。其次,8月份工业增加值一反此前五个月增速减缓的趋势,同比增长15.9%,比7月增速提高了0.4个百分点。然而,最需要警惕的是,价格上升因素形成的压力越来越明显。

宏观调控要重视价格波动问题

在历次因经济过热而进行宏观调控的过程中,对居民直接影响最大的,还是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可能对宏观经济造成最大危害的主要成因之一。它不仅严重损害宏观经济整体的效益,而且由于它对收入分配格局所产生的冲击而会导致政治和社会问题的出现。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三次经济过热都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在宏观调控中,要十分重视价格波动问题。宏观调控时机和力度的掌握,不仅要关注眼前的价格波动水平,还要分析判断价格水平的可能变动趋势,做到未雨绸缪。价格波动水平不仅是是否需要宏观调控的信号,而且应该是宏观调控成效的判断标准。

在当前的这次宏观调控中,虽然目前价格的总体水平不高,但是潜在的价格上涨因素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目前确实存在着多方面的价格上涨因素:

第一,2003年下半年开始出现的上游产品的价格大幅度上涨,必然要向下游产品传导,引起总体价格水平的上升。

第二,从国家统计局和中国人民银行分别发表的生产资料价格和企业商品价格来看,上游产品的价格仍然处于上升状态。

第三,由于过去较长一段时期内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产量的下降,使我国粮食的生产与消费出现了缺口,粮食及相关产品价格明显上涨。

第四,目前行政性涨价密度和力度都较大,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的水、电、燃料、交通运输价格都有一定程度的上涨,成为总体价格水平上升的诱因之一。

第五,国际市场上原油的价格持续走高,对我国生产成本提高和生活费用的上升将带来越来越大的影响。

有分析表明,8月份我国消费价格指数虽然只上涨了5.3%,与上月持平,但是,其中翘尾因素为3.7个百分点,比上月减少0.8个百分点;而新涨价因素为1.6个百分点,比上月增加了0.8个百分点。这说明,目前价格继续上升的可能性不容忽视。就目前形势来看,我们应该把宏观调控的目标定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变动不超过3%左右的水平上。

政策建议

1、宏观调控中要处理好市场手段和行政手段的使用原则。

由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在进一步完善的过程中,因此在宏观调控中必然需要结合使用市场手段和行政手段。如何正确地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根据以往历次宏观调控的经验,在形势较为严重的时候,为了尽快扭转局面,适当地侧重使用一些行政手段是必要的。但是在形势不是十分严重时,特别是宏观调控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后,则应该更侧重于使用市场手段。过多地强调行政手段往往事与愿违:或者由于"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而出现反弹;或者由于"一刀切"而形成某种程度的"硬着陆",不仅对宏观经济增长造成损失,同时更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在目前的宏观调控中,我们也应该继续加强市场性强的调控手段的使用,而减少行政性强的调控手段的使用,特别是在货币政策手段的选取和使用中。

2、进一步理顺经济关系,提高银行存贷款利息率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进一步理顺经济关系,提高银行存贷款利息率的必要性更为明显:

第一,提高利率是适应当前价格变动趋势、减弱各种可能引起价格上升因素的作用的需要。

综合各种因素的分析已经表明,目前各项价格水平处于上升状态,可能引起价格上升的因素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需要提高利率、未雨绸缪。目前的银行利率水平是在前一段存在通货紧缩问题时设定的,而宏观经济形势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我国目前执行的一年期存款利率是1978年以来最低的水平,而且银行存款与贷款的利率差是1987年以来最大的。这种状况不适应当前价格变动的趋势,应该提高利率。

第二,提高利率是巩固宏观调控成果、防止出现反弹的需要。

在过去的半年多时间内,宏观调控取得了较为积极的成果,但是投资规模仍然偏大、投资增长率仍然偏高,宏观调控的基础仍需进一步巩固。当前宏观经济增长在实现一定回落后再度出现反弹的可能性比较大,各方面的积极性需要有效引导,而提高利率正是一种必要和有效的引导手段。

第三,提高利率是更好地从货币的供给与需求两方面进行宏观调控的需要。

在货币政策工具中,调整银行准备金率更多地直接影响货币的供给,而较少地直接影响货币的需求。在当前的宏观调控工作中,成本较低的货币供给是出现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的条件之一,而抑制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重要方面则是需要抑制货币需求。提高利率能够比较好地同时调控货币的供给和需求。

第四,提高利率是当前进一步理顺经济关系、建立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的需要。

在市场经济中,货币当局一般应该正常地维持适当的正利率状态,这样才能使储蓄者能够在限制当前消费、进行储蓄时,是有利可图至少是不致损失的;而借贷者进行借贷是需要付出成本代价的。这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一项原则。不排除某段时期中、某些情况下出现负实际利率状态,但是货币当局应该采取必要措施及时纠正负实际利率状态,理顺各方面经济关系,维持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

第五,提高利率是使宏观调控具体政策成为社会可预期的目标、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的需要。版权所有

宏观调控能够产生积极有效效果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公众对可能出台的宏观调控政策的理性预期,因此宏观调控政策应该是公众可预测的。调控政策只有建立在公众可预测的基础上,宏观调控才可能通过市场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有效和积极的作用。当前多数宏观经济信号都预示着升息趋势,提高利率应该是宏观调控因势利导的必然结果。我们在宏观调控工作中,应该更加重视,努力使宏观调控具体政策成为社会可预期的目标、以便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第六,提高利率是在当前不断完善收入分配政策、体现以人为本原则的需要。

目前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抑制投资的总量和结构性过热,只有有效地抑制住这些问题,才能真正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我们的收入分配政策需要切实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在社会财富的分配中,首先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对于各级政府来说,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物质与精神生活的需要。在当前形势下,提高利率一方面有利于抑制经济过热和投资过快增长,另一方面,也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可以将经济波动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减弱,有利于在存在价格水平上升压力的情况下保护一般居民利益不受或少受影响,在我们的收入分配政策中,更好地体现"注重以人为本"和"关心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原则。

3、对财政政策进行必要的调整

2004年国家财政仍然在发行1000亿元以上的国债,财政政策仍然具有扩张性特点。虽然财政部门在具体工作中注意了严格控制财政支出,调整国债资金的使用方向和结构,但是总的政策方向与宏观调控仍有不相适应之处,应该及时进行调整,以使财政政策能够在宏观调控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目前财政政策的积极调整应该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进一步大幅度地缩减国债发行规模,除了筹集十分必要的国债建设项目的后续资金,和必需的国债还本付息资金之外,要严格控制国债的发行。二是,继续调整国债资金的使用方向和结构,向农村倾斜、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倾斜、向环境保护倾斜、向基础教育等社会事业倾斜。

4、宏观调控要将解决短期波动问题与长期结构调整问题结合起来

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基本上是为了解决宏观经济运行的短期波动问题。但是根据中国目前的实际特点,以及必须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的长期任务的需要,我们应该注意在宏观调控过程中要将解决短期波动与长期结构调整问题结合起来,使宏观调控能够产生更大、更充分的效果。

经济形势分析报告篇4

一、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一)粮油生产情况

镇委、镇政府高度重视我镇的粮食生产工作,结合高产创建示范区的建设,出台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稳定和增强全镇的粮食生产。

一是春收粮油喜获丰收,收购价格稳中有升。全镇夏油生产面积5.5万亩,与去年基本持平,单产约有提高,总产1.1万吨,同比增长%,市场收购价元/公斤,同比增加元/公斤;小麦生产面积2.6万亩,总产4800吨,同比增长%,市场收购价元/公斤,同比增加元/公斤。两项合计共增加农民收入元。

二是水稻优质化率高,增产潜能大。全镇推广超级稻、优质稻万亩,占水稻播种的%。在莫沟村、依湾村创办了2个水稻高产创建核心示范片;推广病虫专业化防治万亩、测土配方施肥万亩次,实施秸秆还田万亩,为提高粮食单产奠定了坚实基础。预计今年粮食单产增加公斤,总产万吨,比上年增长吨,增幅%。加之今年国家提高了中晚籼稻最低保护价到135元/百斤,同比增10元/百斤,稻谷价格稳中有增,优质稻价格增幅较大。

(二)特色产业发展情况

1、水产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大。我镇以杨陈垸水产基地为核心,辉煌水产专业合作社为龙头,一改以往小打小闹模式,在品种上市场选择,在生产上专家指导,在饲料上自主生产,在防治上规范用药,在销售上抱团出击,特色养殖面积达76%以上,水产养殖结构进一步优化。网箱养鳝面积扩大到2500亩5万口,其中新增500亩1万口(每亩网箱养鳝20口),主要集中在金岭村、莫沟村、村、芮湾村等;虾蟹养殖面积扩大到亩,其中新增亩。

2、水禽养殖热情进一步高涨。受今年禽流感影响,全国水禽总量大幅降低,蛋品供应明显紧张,蛋价持续上涨。但我镇远离疫区,基本未受大的影响,目前全镇成鸭稳定在20万只,产蛋200万公斤,产值万元。

3、水果产业规模进一步巩固。以盛世佳人绿色果蔬合作社、杨田心怡葡萄园等为龙头,引进并成功推广了优质甜瓜、西瓜、葡萄等品种,尽量减少露天栽植,小弓棚栽植等模式,大力推广钢构大棚。目前全镇已建成钢构大棚500个,新增瓜果种植面积亩。

4、水稻制种面积进一步扩大。2012年水稻制种亩产达公斤,单价元,亩均产值达元。今年以来,群众种植水稻制种热情高涨。沙埂坝、太平桥、剅台、张滩、王岭、陶湾等村相继与武汉国英公司签定供应合同,共落实种植面积亩。

(三)农业项目建设情况

1、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建设情况

上半年以来,我镇已基本完成青福村、左桥村、仁和场村项目建设任务,累计完成工程投资万元;启动了丰实垸村、蔡桥村、陶湾村工程项目,预计总投资万元,并于完工;完成仁和场村、青福村、王岭村三处储备项目实地查勘。

2、土地整理项目

完成杨陈垸土地平整项目的自验与初验,工程累计投资万元;富友垸土地平整项目已投入建设资金万元,占工程总量%,预计完工。

二、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

(一)自然灾害频发农业产业稳定性不强。5-6月份以来,由于持续暴雨高温,对秋季作物播种、育秧期造成一定的影响。其中中稻受灾面积3.6万亩、棉花受灾面积0.4万亩玉米受灾面积0.9万亩;自然灾害频发对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二)是市场行情影响农业增收。目前,各类农产品价格一路飙升,对提高农民生产热情、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一段时间后,各类农资、生活必需品等涉及农民生产、生活的物资将可能涨价。同时,农产品价格是一个动态的波动过程,涨价后也可能跌价。

(三)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素质不高。随着劳务输出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具有一定文化知识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留守在家的大多数为“386199”部队,从事农业生产人员年龄明显老化,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对新鲜事物的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不强,影响着先进实用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同时,随着国家对“三农”的重视,支农力度更大,农业生产环境更加宽松、自由,剩余劳动力流动性更强,农民生产经营的自更大,部分农民小富即安的小农思想作崇,存在“等、靠、要”的心理。

(四)生产用工条件的制约。由于青壮劳力外流逐年增多,本地生产佣工及租用农用机械作业价格逐年提高,如去年是1人1天120元,今年增加到150元;收割机由去年每亩元,今年增加到元等情况,进一步加大了农产品生产成本。

三、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几点思考

通过走访座谈,我们了解到当前农民的意愿和要求:一是多提供市场、价格、技术等方面信息,搞好产前、产中、产后社会化服务,发展订单农业。二是加大农资市场的监管,打击假劣农资商品和哄抬农资价格行为。三是加大信贷支持、项目扶持、政策保障措施。为了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民可持续增收,我们必须盘活现有的农业存量资源,用市场的理念、工业化的观念来搞好农业产业化建设。

一是加大对规模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靠投入换回报。用足用好政策,积极争取上级的支持,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对全镇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等资金捆绑使用,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向优势产业、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倾斜,避免建设上的各自为阵、平面推进。

二是抓住产业化经营,从机制上找出路。充分利用杨田心怡葡萄、盛世佳人果蔬合作社、彩湖蛋品、辉煌水产等农产品品牌,加快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对一个地方的多个同类企业,要避免低水平恶性竞争,发挥规模效益。同时大力发展公司带动型、中介组织带动型等新型产业化模式,积极引导农村专业协会和中介流通组织参加农业产业化经营,搞好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真正实行一体化经营

三是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险,从政策上想办法。加强自然灾害和重大动植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预警应急体系建设,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积极发展农业保险,促使农业保险融入社会化保险机制,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探索产业发展基金的储备及应用机制,努力提高农业抵御市场、自然双重风险的能力。

四是加快培养新型农民,向科技要效益。利用阳光工程培训项目、“1+1”科技入户活动、送科技下乡、兴办示范样板等形式多渠道培训,扩大新型农民培训范围,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能致富”的新型农民。同时,加快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充分发挥乡镇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生力军作用,提高农业科技的入户率。

四、下阶段工作思路及措施

一系列因素影响着农业生产、农民增收,这对我们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将认真研究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以新农村建设为中心,以生态家园建设为突破口,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保持全镇农业经济良好的发展势头,力争全年农民纯收入增加500元。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突出抓好八个方面重点工作:

1、加强农业板块基地建设。按照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总体要求,真正建设“四水”拳头产业。即建设正合垸水果基地、荷花池、唐埠塔制种基地、杨陈垸水产基地、云潭垸水禽基地等一批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基地,“四水”产业比重占农业比重达到50%以上。

2、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展以渠道疏洗清淤、民垸围堤加培、泵站更新改造、涵闸整险加固等为主要内容的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快推进高产农田建设,抓紧完成杨陈垸、富友垸村土地整理项目和左桥村、青福村、仁和场村、丰实垸村、蔡桥村、陶湾村土地增减挂钩项目,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抗灾保收能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3、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创新农村生产经营体制机制,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引导农民规范有序流转土地,大力发展适度规模化经营。鼓励企业、专业合作社、种田大户采取代耕、季节性流转等方式,推动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积极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重点扶持3家经营规模大、服务能力强、产品质量优、民主管理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大做强,创建省级示范合作社1家。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落实农机购置补贴和服务优惠政策,大力推进粮食和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畜禽水产养殖关键环节机械化,力争主要农作物耕种收农机综合作业率达75%。

4、抓好新农村示范线(点)建设。一是老点巩固提标准。要继续深入开展新农村建设,巩固园艺场、张滩、沈湾、蔡桥、剅台、沙埂坝等新农村建设老点,在细节上使力,在内院上深入,在长效上下功,确保老点不老。二是新点谋划创优质。要严格按照“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科学规划,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的总原则,既引进社会力量参与开发建设,破解资金难题,又总结前期建设经验,适时新建仁和场、唐场、印嘴、黄湾、太平桥、丰实垸等一批高质量、高形象、搞标准新点,打造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时期的新标杆。三是整体推进建花园。要在思想认识上整体推进,改变干群中存在的新农村建设就是建试点、树形象的错误观念。要在资金筹措上整体推进,变政府单一投入为社会共同参与。要在覆盖范围上整体推进,变“路边花”为建点、连线、扩面,打造新农村建设的“百花园”,力争年内新农村建设触角深入到60%以上的村组。四是社区建设加力度。要继续完善淳童社区建设项目,一期工程年内全部投入正常运行。要引爆姚嘴、坡场、潘场社区建设,边开发,边规范,边升级。

5、加快推进“三农”示范工程建设。重点围绕农业板块基地建设、本土农产品加工企业培植和品牌创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农村土地规模流转、新农村建设等五个方面,选择确定示范点,整合项目资金,加大政策倾斜,实行重点投入,加快推进示范样板建设,力争通过努力,形成一批在全市有影响、有特色的“三农”发展亮点工作。

6、着力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加快推进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加强农村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健全和完善农村低保、新农合、新农保等社会保障体系。

经济形势分析报告篇5

一、一季度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农业生产开局较好,畜牧、水产生产稳步增长。

(二)工业经济低位运行,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一是部分行业生产有所回升。一季度,全市36个行业有28个行业完成产值较上年同期增长,20个行业完成产值增幅达两位数(不考虑价格因素),一些主要行业增速仍然较低。

从工业目前存在问题看,我市工业生产形势仍然较严峻,主要表现为:

一是支柱产业生产降幅过大,经济恢复任务仍然艰巨。一季度我市石油加工炼焦业下降32.7%、电力生产供应业下降9.12%。另外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纺织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行业仍处于低速增长。由于我市重点行业和骨干企业生产下滑或低速增长,直接导致我市工业经济总量大幅缩水,给完成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增加了较大难度。

四是工业品出厂价格连续回落,市场需求仍显不足。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延续降势,3月份下降9.32%,降幅比上月扩大0.77个百分点。一季度平均下降8.7%(去年同期为上涨6.19%),比全省低1.9个百分点。价格的持续下降,反映出相关产品需求仍然相对不足,前期产能过剩矛盾一时还难以彻底解决,工业生产增长明显受到外需下降的抑制。

(三)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增长,房地产投资出现下降。

一是在建投资项目增多。今年13月份,全市城乡50万元以上在建投资项目1004个,比上年同期增加147个。

二是三次产业投资全面增长。从投资产业构成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65亿元,同比增长54.9%;第二产业完成投资37.01亿元,同比增长39.9%,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3.15亿元,同比增长17.1%,占我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分别为:3.6:50.8:45.6。

四是房地产投资下降。从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情况看,今年1

投资存在主要问题是新开工大项目少。今年13月新开工项目355个,均为亿元以下项目。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完成投资分别为47.56亿元、18.48亿元,与去年同期比分别增长6.7%、31.7%。

(四)物价继续走低,消费市场增势逐步减缓。

分地区看,农村消费市场回落快于城市。3月份,县及县以下市场实现零售额为3.85亿元和6.25亿元,分别增长8.8%和14.0%,分别比上月回落8.1和4.7个百分点。分行业看,与上月相比,零售业增幅回落4.1个百分点,住宿和餐饮业增幅回落9.1个百分点。从一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看,增势初显减缓迹象。

(五)地方财政收入持续减少,居民收入、在岗职工工资增势趋缓。

受企业效益下滑影响,职工工资增幅放缓,加之部分企业裁员,影响了城镇居民收入增长。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00.66元,同比增长8.14%,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8.78个百分点,其中家庭经营性收入减少7.64%。一季度,全市在岗职工人均工资为5460元,同比增长14.6%。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1.8个百分点。

(六)外贸出口严重受阻,外商直接投资下降。

相关数据表明,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形势仍在继续恶化,全国经济尚未出现明显转暖迹象。从我市一季度主要指标数据看,尽管中央和地方扩大内需的宏观调控政策力度很大,但市场需求不足状况仍在发展。

二、几点建议

当前,**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机遇与困难并存,在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如何在危机中抢抓机遇,在发展中寻求突破,努力实现经济跨越发展,需要全市上下共同奋斗和不懈努力。我们建议在以下几个方面要进一步加大力度:

(一)扩大投资保增长。把握国家宏观政策,继续把投资拉动作为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举措。一是积极争取中央预算投资项目。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加大投资的机遇,积极争取符合国家政策的项目进笼子,争取更多的国家项目资金对我市的支持。二是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牢固树立项目立市的理念,依托基础产业引进大项目,积极引进省内外知名企业集团,突出抓好一批产业链长、关联度大、对地方经济发展有重大拉动作用的产业项目,招大商、引巨资,不断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三是要加大民间投资力度,优化投资环境,加强对民间投资的引导,拓宽民间投资融资渠道,促进民间投资加快发展。四是优化投资结构。在扩大投资规模的同时,更加注重优化调整投资结构,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扶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大项目资源,促进延伸产业链条,不断提高项目投资水平,以大项目建设带动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跨越式发展,推进经济快速增长。五是确保房地产业稳步健康发展。加大对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的投入,以起到维持房地产投资增长和改善低收入者生活条件、扩大消费的目的。在加大廉租住房建设和投入的同时,积极采取措施,引导房地产价格向合理水平过渡,缓解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困难,推动房地产市场持续活跃,促进房地产业走上平稳、健康、良性发展轨道。

(二)抢抓工业稳大局。要继续把发展工业作为振兴**的核心任务,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一是做大做强支柱产业。立足现有基础,突出发展石油加工、精细化工、汽车配件、建材、医药、纺织服装、造船、食品等支柱产业,快速壮大其规模和竞争力,着力构筑支撑新型工业化的支柱产业体系。二是不断壮大规模经济,加快扩张优势企业,按照优势优先、扶优扶强的原则,从化工、食品加工、医药化工、建材、纺织服装、造船等行业进行评估和筛选,积极培育拥有自主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采取企业上市、合资合作、兼并重组、协作配套、产品延伸等多种手段,实现企业规模扩张,形成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大企业、大公司,增强核心企业对全市工业的支撑带动作用。三是加快发展民营经济。为民营企业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进一步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活力,提高民营经济占经济总量的比重,保障全市经济的健康发展。四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创新投入,积极发展创业投资,整合各类创新资源,联动政府、企业、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共同构建创新载体和创新平台,增强创新能力。着力从企业内部挖潜增效,加强成本控制,提高内部效益,提高企业自主生产能力。五是加大资金支持力度。要切实落实好国家支持企业发展的财政金融政策,进一步改进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抓住央行两率下调,银根松动的机遇,充分发挥商业银行获准新增信贷额度的解困和扶持作用,加大对企业的金融扶持力度。

(三)提振需求增活力。要积极引导和扩大消费需求,为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奠定基础。一是提高居民收入,增强消费能力。要尽快完善社保,加大财政补贴,增加就业机会,努力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完善和用好消费政策,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二是完善消费设施,提升消费市场。要在合理规划城市商业网点,改造提升大型综合商场,积极发展连锁、超市、大卖场等新型流通业态的基础上,活跃城乡流通,培育和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切实抓好家电下乡及配套措施的完善。重点抓住国家大幅度增加对三农投入的机遇,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村经济的造血功能。三是提高消费层次,培育消费热点。要鼓励中高收入阶层扩大消费,用政策合理引导住房、汽车、通信等消费,全面拓展信息、教育、文化、旅游、健身休闲等消费领域。

经济形势分析报告篇6

关键词:卫生经济;分析报告;档案管理

几年来,我们坚持撰写卫生经济分析报告,对于促进医院卫生经济发展,给领导提供科学决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卫生经济分析报告的特点是及时快速、预测分析,可以对医院整体或某个科室的经济运作快速点评,发现新情况,出现新问题,总结新经验,预测发展趋势,把握发展机遇,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凭借我们档案管理中的丰实资料信息,立足为经济建设服务,在实践中探索一些规律,积累了一些经验作为学习交流。

一、卫生经济分析报告定义和实质

什么叫卫生经济分析报告?这在文本里找不到的,它是实践中的具体总结。我想,这样来概括:卫生经济分析报告是对医院经济运行,卫生改革经济建设中某一时期出现的新经验、新情况、新问题进行总结、分析、预测的报告。它要求对新经验进行总结,对新情况进行梳理,对新问题进行剖析,对发展情景进行预测,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提出预警,对未来的发展机遇予以揭示,对下一步工作措施提出对策建议。

卫生经济分析报告与传统的报道体裁相比有什么区别?特点在哪里?卫生经济报告有情况、有数据、有分析、有文字、有图表还有网络媒体,它让人看了以后知道情况,知道前因后果,知道趋势,还能够发现机会,看到风险,并得到对策。

怎么撰写卫生经济分析报告呢?首先要领会文体实质,它有五大特性。

系统性。卫生经济分析报告是集中、全面的分析,是一个完整的链,它涵盖行业宏观经济,关联医疗服务及专科行业间的情况,包括历史数据和最新业绩数据研究。从整体看,有月度、季度、年度卫生经济分析报告,有不同专业科室和特色专科,单病种和多病种的分析报告。因为卫生经济分析报告能够系统反映一定时期医院整体或某个科室卫生经济、服务质量的全貌,能为持续发展研究提供参考,具有史料价值,因而具有生命力。

前瞻性。卫生经济分析报告不仅要对昨天进行总结,对今天进行剖析,还要对明天进行预测,既预测风险,也预测机会。特别注意的是,预测必须是在数据、事实和分析基础上的预测,而不是主观的臆断或者猜测;是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预测是否准确直接关系到经济报告的影响力和行业竞争力。

操作性。卫生经济分析报告要提出措施和建议,而且要切实可行、具体明白,报告中的观点和建议贴近实际,切忌抽象笼统难以实施。

专业性。卫生经济分析报告面对专业人士,分析专业问题,分析的视觉要专业,分析的问题要专业,分析的过程也要专业,让专业人士看了认同;让非专业人士看了受启发、有收获。做到专业性的前提熟悉某一个专科、某一个病种、某一个医技部门的变化,把握这一学科领域的走势,要具备较强的理论基础和敏锐的洞察力,具备数据分析能力,掌握科学的分析方法。

多手段。卫生经济分析报告不仅有文字、有数据,还有图片、图表、网络媒体的手段,将专业的道理讲的深入浅出,一目了然,建立让决策者掌控医院了解市场的有效渠道。用别人都看得明白的方式揭示别人看不明白的道理,不可用别人看不明白的方式揭示别人早已明白的道理。二、撰写卫生经济分析报告要把握六个要素

怎么撰写卫生经济报告呢?还要把握住六个要素。

一要有鲜明观点。卫生经济分析报告需要鲜明地亮出档案管理者自有的观点,不需要借他人之口表述。观点要鲜明,不能似是而非,体现档案管理者掌握丰实调研资讯,独立的判断,不是简单集合他人的观点。观点的形成必须从履行职能出发,贴近实际,富有理论上的创新精神。

二要有深入分析。分析报告,顾名思义,分析是核心内容。离开了分析,分析报告就不存在了。分析的重点在难点和热点上,要学会别人都懂的文字说清别人不懂的道理,在说服力上下工夫。

三要有趋势预测。有了深入分析,才有可能做出预测。预测要着眼大局,把握方向,预测的正确与否是要接受实践检验的。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是卫生经济分析报告的基本要素,见人之未见并得到事实的印证更是分析报告追求的境界。

四要有风险预警。帮助医院和基层科室规避风险等为他们创造经济效益。有了分析,有了前景的预测,也就不难看出风险。风险提示有三个要素:一是明确提出风险之所在;二是提出风险之措施,不能只看病不开药方,或开出的药方治不了病;三是及时,只有及时向受众提出预警,才有研究风险、研究措施、出于防范的时间和机遇。

五要有机会揭示。帮助医院和科室创造效益。卫生经济分析报告不仅要预警风险,还要揭示发展机会。在这里要注意三点:一定要准确揭示,不能产生误导,让机会成陷阱。二是可行性。三是合法性。结合自身的管理模式和具备的条件把握发展机遇,做出正确的抉择。

六要有对策建议。卫生经济分析报告有理论分析,有规律揭示、有措施、有对策。

以上六个要素只能说是撰写卫生经济报告的重点。有了这六个要素,加上数据图表比对表现形式,就构成了卫生经济分析报告的基本特质,这些特质就决定了卫生经济报告的文体写法。

三、卫生经济报告策划和调研

经济形势分析报告篇7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不断发展变化,对财务报告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企业在拟定财务报告方面,逐渐开始关注于对产品的质量、风险投资,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利用,因此,这就需要财务报告分析内容应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及时改变,本文分析了当前经济环境对财务报告内容变化带来的重要影响,探讨了当前财务报告分析内容该如何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关键词财务报告经济环境影响

一、经济环境与财务报告的关系

对于一个企业的财务报告来说,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可以推动财务报告的发展变化。当前的新经济环境,指的是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经济,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企业的生产是面向国际的,因此,根据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企业的财务报告也应逐渐走向完善,新的经济环境促使企业的财务报告发展变化,进而也推动了企业利润表、企业资产负债表等财务报告的发展。

二、经济环境对财务报告内容的影响

1.财务报告应充分面向全球化

在经济全球化、企业跨国化的新经济环境下,企业的发展也就面临着资本等向国外流动的现象;而且,经济全球化也把各国的企业紧密结合在了一起,因此,在财务报告这方面也应该充分面向全球化,同时,根据使用的人群逐渐广泛和多样化,财务报告内容也应涉及多方面,对固定资产、产品专利权、商标权等内容也应加入财务报告分析当中。

2.财务报告中应涉及对无形资产的说明

当今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变化,无形资产等信息已经逐步发展起来,对于当今的财务报告来说,大多数内容偏向说明一些设备等有形资产,而对于无形资产的说明则较为不足,如,对企业人力资本、商品知识资本、商品的信誉、质量等方面无形资本的涉及极为有限。我们说,当前科学技术在发展,经济环境不断变化的趋势下,企业会计在财务报告分析方面就要多关注一些无形的资产,企业的无形资产可以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富,在当前经济环境下,无形资产甚至于占企业总价值60%-80%,因此,新经济环境下的财务报告应根据环境的变化做适时调整。以此来适应新经济的大潮,使企业的财务报告分析内容不断完善和进步。

三、财务报告随经济环境变化的主要方面

1.财务报告内容要时效化

信息化的社会经济下,对信息经济的时效性要求极为重要,及时化和有效化的信息对于商家来说就犹如滚滚的财富,可以为商家带来无限的利润和商机,因此,财务报告内容就要充分体现及时性和有效性;同时,也要注意完善财务报告的内容,扩大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范围,财务报告内容要体现多样化的信息,如:未来经济信息、知识产业信息等一些相关的无形经济。比如说,在写本市区今年房价方面的财务报告中,就应在结合当前房价的背景下充分分析未来房价的发展趋势,做到长远的发展,以此来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对财务报告多方面的需求。

2.完善和进一步改进财务报告的体系

(1)在对社会责任的报告方面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由于一些新技术等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当地的产业资源造成浪费,会对企业周围的土地、河流造成影响,如,皮革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就不可避免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严重的还会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而且,皮革有一定的毒素,一些废气排放到空气中也会严重污染大气,因此,企业在财务报告内容中就要加入对社会责任的报告内容,这样做可以让企业明确它自身的责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自己的行为,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对资源的不必要浪费;同时,也有利于社会对企业的监督和了解,从而可以协调企业和经济环境之间的发展关系,促进宏观经济的管理和发展。

(2)财务报告内容中增加预测报告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我们企业的发展不应仅仅局限于当前的发展,最重要的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因此,为了与经济环境发展保持同步,财务报告内容就应增加预测内容,面向企业未来的发展,如,在财务报告内容中可以反映一些预期经营成果问题、反应未来的财务状况等,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做了预测,而且也是企业财务报告内容完善的一大关键性体现。

(3)财务报告内容方面增加相关企业的财务信息报告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的财务报告在评估一个企业的发展情况时,就要加入对相关企业信息的评估,这样才可以更加直观形象地说明企业最真实的状况。这些新的变化对于企业财务报告拟定的会计来说,就要努力改变传统的财务报告分析模式,在尝试增加相关企业的财务报告内容上做好企业财务报告的分析,使得企业的财务报告内容在联系当前环境发展的前提下有一个全新的发展改变。

综上分析可以发现,在当前的新经济环境下需要对企业的财务报告内容做一定程度上的改变,财务报告内容在增加预测、增加社会责任等体系方面不仅有利于财务报告内容的完善化和科学化,而且有利于适应当前不断发展变化的新经济环境。我们应充分分析财务报告内容,同时,在结合经济环境的变化基础下,努力调整企业的财务报告,以此来使财务报告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较大的贡献。

在财务报告内容的调整和完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财务报告信息的时效性,信息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而时效性的信又是最为有价值的,因此,财务报告内容应保证其及时性和有效性,在这一点上也体现出了企业的财务报告内容要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来发生改变。

参考文献:

[1]梁庆萍.知识经济环境下改进企业财务报告探析.地下水.2006(02).

经济形势分析报告篇8

年末之际,我们整理了艾瑞的2018年网络营销相关报告,特此奉上,希望能为各位2019年的网络营销提供决策参考。

互联网流量

截至2018年6月,中国移动互联网独立设备数突破13亿,流量增速放缓,互联网流量红利日渐殆尽,存量之争势在必行。短视频的迅猛发展对视频服务行业的带动作用明显,赶超通讯聊天并越发强势。该报告基于艾瑞十年以上互联网用户行为研究积累经验以及艾瑞数据产品监测成果,真实反映中国互联网市场发展情况。

网络经济

未来,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进入稳健期,网络经济规模的增速将逐渐放缓,艾瑞咨询认为,未来三年内,这一指标将逐步趋于20%并较长期地保持在这一水平上。本报告号称“艾瑞网络经济年鉴”,聚焦于网络经济营收规模统计,重新梳理统计口径,覆盖网络媒体、文化娱乐、消费生活、互联网金融、在线教育、等八大赛道,并针对不同领域的市场规模、竞争格局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期为行业发展提供参考价值。

网络广告

2018,新兴产业广告主类型增加,传统“媒体”的定义被打破,媒体广告创意及效果优能力更加被重视。该报告重点展示中国网络广告总体发展趋势及与总体广告市场对比,不同广告形式发展情况,中国原生广告发展情况,核心网络媒体如视频、资讯、社交等的发展情况及类别分析等。

直播营销

整合营销、创新互动营销、精准营销、“直播+”营销等成为直播营销发展趋势。该报告是艾瑞通过对泛娱乐直播营销市场研究、企业研究、用户行为态度研究基础上,梳理的泛娱乐直播营销发展趋势及发展特点的分析总结。

ott广告

2016年开始,pC及移动流量增长放缓、价格趋高,网络广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始挖掘新的流量增长点,线下和出海成为其发力的两大方向。ott广告是其向线下寻找新流量的过程中起步最早,现阶段发展也最为成熟的领域。本报告是唯一非2018年产出的报告,但从ott广告的发展背景、发展现状、产业链结构、发展趋势等角度的分析仍有借鉴意义。

原生视频广告

在技术和内容的双重推动下,原生广告市场高速发展,其中,原生视频广告同时又受到内容服务行业蓬勃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加受到产业链各方关注,其形式日益丰富,以信息流视频广告、后植入式视频广告等为代表。本报告从广告主投放原生视频广告行为出发,分析其投放现状和策略,以期为业内原生视频广告投放提供参考。

ai+营销

经济形势分析报告篇9

一、对民营经济经济运行分析工作的理解

“经济活动分析,又叫经济分析,是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简称。它是反映经济分析研究所获得的一种书面材料。它是以党的方针政策为指导,以计划发展指标、统计数据和调查研究所获得的资料为依据,以正确评估、总结发现规律,提高决策和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胜利完成任务为目的,运用现代科学经济理论和科学分析方法,对特定范围(地区、部门、单位)经济活动(包括生产、销售、成本、财务等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不管是经济管理部门,还是企业单位,只有经常分析经济活动,才能情况明、眼睛亮、心中有数、脚步不乱,顺利地开展各项经济工作。”(引自《财经应用文写作教程》文天若著立信会计出版社出版)。按照上述观点,可以将经济运行分析理解为:经济运行分析就是对某一时期、某一领域的经济现象、经济成果及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按照科学的政治经济学观点,结合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以预定计划指标、统计数据和调查研究所获得的信息资料为依据,运用统计分析和综合分析的方法所进行的旨在找出其运行特点、存在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综合性分析判断活动。其目的就是对当前经济运行情况及时总结经验,以便吸取教训、指导未来。

我们中小企业行政管理部门所作的民营经济运行分析,一般是运用统计资料和调查获得的经济信息,与历史同期纵向或与全国和其他省、市、县横向对照、比较和研究,就其经济内容、运行过程、显著特点、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作出分析、判断。通过经济运行分析,真实反映当地民营经济发展态势,肯定成绩、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为政府和企业科学决策提供依据。这也正是我们开展民营经济运行分析工作的目的。

二、抓好民营经济运行分析工作的意义

搞好民营经济运行分析,是各级中小企业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各级编委明确规定:中小企业局是指导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展的政府工作部门。其主要职责之一,是拟定中小企业发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监测、分析中小企业运行态势;承担中小企业分类、信息收集和工作;拟定并落实中小企业发展调控目标和措施。要履行好上述职责,必须首先作好经济运行分析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政府职能转变后,政府部门的工作重点主要体现在加强经济工作的宏观调控方面。具体讲,就是通过研究制定方针、政策,引导和调控经济的平稳运行和健康发展。中小企业局作为指导当地民营经济发展的政府工作部门,必须把握民营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针对民营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这样才能保证各级政府适时调整民营经济发展政策,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2、当前民营经济在发展中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作为政府职能部门,必须适时搞好调查研究,分析运行动态,及时发现民营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断向政府提出应对措施和政策调整建议,为企业发展提供导向性意见,这样才能达到为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发展发挥部门应有的职能作用。

3、做好民营经济运行分析工作,既是各级中小企业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体现政府服务宗旨的重要内容。作为指导当地民营经济发展的政府工作部门,不了解民营经济的运行发展情况,或只满足于一知半解,就无法履行好协调、指导和服务的工作职能,长此下去,必将有损部门和政府形象。

三、搞好民营经济运行分析应具备的条件

(一)掌握民营经济运行分析所需要的基础知识

经济运行分析是一项综合运用经济理论、方针政策、统计科学等多种知识及与具体分析对象相关的专业知识,对分析对象进行的一种研究活动。所以,做好经济运行分析需要具备如下一些知识。

1、经济理论知识

科学的政治经济学是我们目前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象、经济运行过程的基本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毛泽东的辩证法思想、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反映现代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经济学专著以及我国当代经济学家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著作和最新研究成果,都对我们进行经济运行分析具有理论指导作用。我们必须善于学习和运用这些理论去分析研究经济现象、经济过程,并从中发现本质性、规律性的东西。

2、方针政策知识

为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各级政府相应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如国务院制定的《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河北省人民政府制定的《贯彻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保定市委、市政府制定的《关于实施“催生、助长、扶强”战略,全面推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意见》等,都是发展民营经济的重要政策依据。我们必须把这些方针政策学深、弄懂、吃透,才能用以指导我们的民营经济分析工作。因此,随时关注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及其变化,加强对方针政策的学习领会,对于分析研究民营经济运行情况是非常重要的。

3、统计科学知识

统计科学在经济分析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首先,我们进行经济分析所依据的基础资料主要是通过统计调查所获取的统计信息;第二,对统计资料、统计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所使用的方法,如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动态分析法、指数法等等,都是统计科学所提供的;第三,对未来趋势进行预测所使用的预测方法,也主要源于统计科学提供的统计预测方法。因此,统计科学知识是民营经济分析所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础知识。不掌握统计科学知识,就无法做好民营经济运行分析。

(二)调查研究是做好经济运行分析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做好民营经济运行分析,需要以包括统计调查在内的调查研究为基础,在调查研究获得准确、翔实的信息资料之后,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分析、比较和判断。这样得出的结论才是可信的。要搞好调查研究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健全和完善现有的统计网络体系,为调查研究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从乡镇企业管理局发展到目前的中小企业局,在我们系统内已形成自下而上的统计工作网络体系,担负着民营经济统计信息的采集、整理、汇总、传输的职能。这一统计工作网络系统为我们进行民营经济运行分析提供了重要组织保障。为确保民营经济运行分析搞得有条不紊、有声有色,必须继续加强民营经济统计工作网络体系建设,做好扎实的统计基础工作。没有健全的民营经济统计工作网络系统和扎实的民营经济统计工作基础,调查研究工作就无从得到保证,更谈不上搞好民营经济运行分析。

2、调查研究的方法科学、手段完善是获得完整可靠信息的技术保障

我们进行民营经济运行分析所依据的信息资料既然是靠调查研究获得的,因此调查研究的方法就必须科学,调查手段必须完善。一方面要依靠民营经济统计网络系统进行统计调查;另一方面也要发挥统计网络之外的调查作用,如通过深入企业、深入基层了解情况,获得来自基层的第一手资料;通过信函、电话等载体进行咨询、了解或利用网络、报刊等传媒获取信息等等。总之通过方法科学、手段完善的调查研究所获得的信息,才能为经济分析提供翔实、完整、准确、可靠的材料依据。这是搞好民营经济运行分析的前提条件。

3、求真务实是确保调查研究及其成果真实可靠的必要条件

调查研究必须具备深入实际、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不管是调查研究,还是收集、整理、传输、使用信息,都要坚持如实反映客观情况。对统计数据进行随意删改或主观臆造所谓“数据”的作法,既是统计工作的大忌,也是调查研究工作的大忌,不仅影响调查研究工作的质量,降低可信度,而且依据这一结果作出的经济分析,将会对领导决策产生误导作用。因此,搞好调查研究、确保信息质量,必须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

四、正确使用经济指标(略)

五、编写分析报告应把握的重点

经济运行分析书面报告是依据经济运行分析过程和结果形成的文字材料,可按时间形成定期、不定期、事前、事中、事后预测分析报告以及短期、中期和长期经济运行分析报告等;也可按领域范围形成宏观、中观和微观经济分析报告;还可将分析对象、分析角度、分析内容作为分类标准,形成综合性分析报告和专题性分析报告等等。应该说它是整个经济运行分析的最后一道工序。

(一)经济运行分析报告的结构和内容

从文章结构方面看,经济运行分析应具备清晰醒目的标题以及由开头、主题、结论三部分构成的正文。从文章的内容看,经济运行分析主要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当前主要经济指标及经济运行情况

本部分概括叙述当前经济运行的情况,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如增加值、上缴税金、出口交货值等)完成情况等。这些指标完成情况可以与基期有关指标或计划指标分别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分析、判断,得出某些结论。

2、当期经济运行特点及原因分析

本部分要求将根据经济运行情况概括出的若干特点表述清楚。为说明这些特点的存在,需要辅之以必要的统计数据资料和其他活资料,并就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作出恰当的分析阐述,以起到总结经验的作用。

3、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本部分是就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应当引起关注的突出问题及其原因作出分析。目的在于吸取教训,针对存在问题及原因,有的放矢地加以解决。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经济分析时予以特别的关注,对问题要尽量反映清楚,对原因则尽可能分析透彻,以期能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

4、对未来经济运行趋势的预测

这一部分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对未来民营经济运行总体趋势的预测、判断;另一方面则是对反映民营经济运行成果的主要经济指标未来期完成情况的预测和估计。这种预测和判断,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预测和判断,目的是能够使关注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业内外各界对未来情况心中有数、以便在心理和物质两个方面做好必要的准备。

5、对策和建议

对策含有两重意思。其中主要针对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属于解决问题的措施;针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而采取的对策,属于预防性措施。建议,则既包括了对解决问题应采取的措施方面的建议,也包括了对政府相关部门的政策性建议。无论对策还是建议,都是针对存在的问题而提出或建议政府相关部门采取的策略和措施。这既是进行民营经济运行分析工作的重要目的,也是民营经济运行分析重要作用的体现。因此,这项内容的阐述,特别需要强调观点明确、针对性强、切实可行、表达恰当。

(二)编写报告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1、准确性。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实际,做到统计数据资料要准确,情况要真实,观点要正确。要扎扎实实地把数据资料搞准,对大起大落的数字要查明原因。但分析报告不应是数据资料的简单罗列,要正确地使用数据资料,通过对数据资料的分析、判断、提炼出观点,揭示经济现象的规律性。要处理数据资料和观点的关系,做到观点从大量真实的数据资料中提炼,所运用的数据资料要紧紧围绕说明观点,使二者相统一。只有这样统计分析报告才有了坚实的基础和足够的份量。

2、实用性。经济运行分析报告有着明显的目的性、针对性,它是为一定对象服务的。因此必须抓住经济运行中反映出的主要矛盾,从错综复杂的现象中找出当前经济运行中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分析,为各级领导宏观调控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统计分析报告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越强,质量也越高。

3、逻辑性。经济运行分析是由数据资料形成概念,从概念形成判断,由判断进行推理,并由此得出结论。要正确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的方法。判断是以准确的统计数据资料为依据,推理是以充分的依据为前提,正确的判断和推理就是要有合乎事实的逻辑性,判断推理的结果不能含糊不清、前后矛盾,要做到如实反映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规律。因此,经济运行分析报告要主题突出、结构严谨、条理清晰。

4、时效性。这是保证分析报告价值的重要条件。提供不适时就是失效的分析报告。反映发展进度的统计分析报告越快越好,要争分夺秒;专题分析贵在适时,特别是前瞻性和预警性的专题分析往往会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

经济形势分析报告篇10

一、经济运营分析系统的内容

1.每日关注:按日报告医院业务收入的水平、结构、业务量、病人社会负担等信息,管理层可以及时了解每日的收入水平。

2.收入支出总表:按会计口径集中报告医院的总收入、总支出、总结余、总成本系数、药占比等指标信息。

3.费用构成分析表:按会计分类、成本分类、变动性态、控制性态、分配方式管理分类、资本化属性对全院支出进行结构分析,是对各种成本支出发生情况的分析。

4.财务会计报告:按照数据安全保密与管理分工原则,上传(科室)与查询(院级领导)财务会计报告;管理者所需报表可以通过经济运营分析系统上传,改变过去报送纸质报表的习惯,更经济便利。

5.经营分析报告:按照数据安全保密与管理分工原则,上传(科室)与查询(院级领导)经营分析报告。

6.全院损益分析:从全院角度以图表、序时、分层展示医院的收入、支出、结余。

7.临床科室损益分析:能够有效查询临床科室的收入、支出、结余等全成本数据,数据根据科室上下级汇总;院领导可以通过本模块查看临床科室本月前的收入、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结余情况。

8.医技科室效益表:有效查询医技药品科室的收入、支出、结余等全成本数据,数据根据科室上下级汇总;院领导可以通过本模块查看医技科室的收入、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结余情况。

9.科室损益分析:查询科室报告期与基期收入成本的对比及比重数据;各科室可以通过本模块查看本科室收入、成本、结余情况。

二、医院经济运营分析方法

1.损益分析:可按收入和成本的不同分类来查询明细数据,收入分类包括统计分类、业务分类和医学分类,成本分类包括费用要素、分配方式、资本化属性、会计分类、控制性态和变动性态。损益分析主要用于判断医院投入和产出的关系,判断医院是否能够安全经营。医院持续经营,必须要有稳定的收入,有一定的结余,以实现医院长期稳定的发展。

2.保本分析:可以按医疗全成本和医疗业务成本(不含管理成本)两个成本口径来查询结果。可以选择是否包含药品收支,按分析项目(全部、门诊、住院)来查询结果。通过保本分析,可以查询各临床科室的保本收入,帮助没有达到保本收入的科室查找原因,挖掘潜力。

3.构成分析:对收入、支出、结余进行灵活的结构分析,对收入、支出、结余按选择的分类,用图表和表格形式反映出各类别指标所占的比重;各科室该项指标占全院该项指标合计的比重;通过分析判断经济效益好的科室,成本高的科室和收入高的科室,根据医院的发展战略,找出有发展潜力的科室,重点发展,对成本高的科室分析原因,找出问题,进行有效控制。

4.差异分析:本期收入、支出、结余与平均水平、上年水平、上期水平的增减变动情况进行分析;选择不同分析项目(结余、收入、结余)或不同分类进行差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