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初中健康教育计划十篇初中健康教育计划十篇

初中健康教育计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3:14:14

初中健康教育计划篇1

做任何工作都应该有个计划,以明确目的,避免盲目性,使工作循序渐进,有条不紊。我们应该要有一个合理的工作计划、合理的时间计划。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供您借鉴。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一

按照教育局本学期教育工作的要点的要求提出的,学校要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本学期的重点工作之一,进一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教师节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积极推进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再上新台阶,制定如下计划。

一、指导思想

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限度地发挥各种心育阵地作用,扎实开展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让每一位学生在活动中了解自我、悦纳自我、调控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心育保障。

二、工作目标

1、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2、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三、工作任务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树立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理想、有道理、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四、工作措施

1、健全并执行好各项规章制度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用严谨和健全的制度规范我们的行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按照《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工作职责》、《学生隐私保密制度》《心理教育工作是制度》等严格执行。

2、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心育意识

一是加强对目前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岗位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二是通过校本通识培训,提高全体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普及好心育知识,为全员抓心育奠定基础。

3、做好心理辅导室工作

(1)安排好咨询室的值班工作。

(2)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好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心理问题,鼓励学生有问题时能轻松走进咨询室。

(3)热情接待好每一位来访者,并做好详细的相关记录和档案工作。在保证学生隐私的前提下,及时与有问题的学生家长进行沟通。

4、抓好心理健康宣传工作

(1)办好专门的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广播栏目,对教师和学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拟每周广播一至二次)。

(2)办好校园网站上的“心理健康”专栏。

5、不定期举办心理知识讲座

一是通过校本心理健康的通识培训讲座,加强对教师进行心理知识辅导,引导老师要在繁忙的工作和家务中调节好自己的心态,积极、努力、快乐的工作,保护好学生的心灵,把握学生的思想波动;二是通过聘请专职心理教师对全校学生进行心理知识讲座,让心理健康知识深入学生当中,逐步在学生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6、重视课堂主渠道建设。重视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互动式的集体教育,上好品德与社会课、主题班会课。各班辅导员及各任课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育主阵地,积极配合学校进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7、做好心理健康档案的积累和整理工作

及时做好对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档案,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案例档案的整理工作,通过规范档案的管理,为提高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服务。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二

一、指导思想及教育内容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中学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及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1、教育对象:以全体学生为主,重点任务是发展性任务和预防性任务。

2、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德育规划,与德育工作保持密切联系,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不可互相替代。

3、关于心理测试,严格遵循学生自愿原则和保密原则。

4、本计划的制订,依据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

二、实施途径

(一)主要途径:学校教育

1、建立心理咨询室,定期向全体师生开放。

2、设“心理咨询信箱”,由心健教师专人管理,定期开箱,本着尊重、信任、保密的原则,及时回信,并可由经验丰富的班主任帮助回信。

3、物色、培养一批有能力、有热情的学生骨干,每个班级2名(男女生各一名),帮助本班学生进行心理自我保健,及时发现个别心理问题,汇报给心健教师或班主任,并帮助解决。

4、定期进行班主任和各科教师心健知识的培训,使全体教师都能够重视心健教育,在班主任工作和各科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有机结合心健教育。

5、利用学校的电视机和影碟机,不定期向全体学生开展专题讲座,播放心理健康教育的影视资料。

6、图书室、阅览室增购有关心健教育的书籍,向全体师生开放。

7、每学期组织一次心健主题班会活动,或团队开展一次专题活动。

8、鼓励学生养成记日记或周记的习惯,及时找到引起自己不良反映的当前事件,冷静分析自己的态度并及时调整负面情绪,保持心理平衡和良好情绪。

9、鼓励学生至少有一项正当、有益的兴趣爱好,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兴趣小组课外活动,让学生体味到快乐、成功、满足,形成心理良性循环,保持良好心态。

(二)次要途径:社区、家庭教育

1、家长学校:家庭环境是影响学生人格的地方,从某种意义上说,甚至超过了学校环境。通过家长学校活动,使家长认识到健康的心理、良好的行为习惯会影响到孩子一生,保持友好的亲子关系,耐心倾听孩子的诉说,主动询问、关心孩子的情绪、爱好、交友情况等等,努力营造尊重、民主、亲密、信任、和谐的家庭氛围,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2、通过德育基地等社区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关心社会,尽量避免初中阶段即“第二危险期”的负面影响,如自我封闭、青春期逆反等等。

(三)辅助途径:教师自我教育

已有资料显示,我国中小学教师较其他行业存在着更多的心理问题,所以,教师本人也应该进行自我保健、自我教育。教师平和开朗的心态,自信自强的人格魅力,会极大的影响到学生的心理状况,这种影响是“润物细无声”式的熏陶,其效果远胜于空洞的说教。

1、有关资料表明,不少教师的职业病是偏执型人格,教师应学会自我心理调节,警惕不良情绪、性格给学生带来伤害。

2、转变观念,尽量与学生建立起融洽和谐、互相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

3、身体健康往往是心理健康的前提之一,所以教师应该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体育健身活动,学校行政、工会等各部门定期开放篮球场、足球场、乒乓室、舞厅、健身房等,定期到医院体检,提高教师的身体素质。

4、学校各级领导密切关心教师的工作和学习,组织各种活动丰富教师生活,帮助教师解决各种实际困难,做广大教师的贴心人,为教师营造一个舒心愉快的工作环境。

三、教育主题

(一)七年级

1、新生适应:引导学生主动适应学校环境,熟悉新老师新同学新课程,找到自己在新集体中的位置。预防冷漠、厌学情绪。

2、认识学习是自己的权利,中学阶段是自己成长的关键时期。珍惜大好学习时光,培养认真、勤奋、刻苦的学习品质;强化求知欲,增强自信心。

3、认识中学学习特点,适应中学学习要求,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案。重视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4、认识自己的生理变化,悦纳自己,做个好男(女)孩。与异性保持正常、健康交往,学习调节情绪、排除烦恼的方法。

5、关心自我形象,认识和区别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

6、正确认识与等待金钱,在消费方面不攀比。

7、合理安排作息,合理利用课余时间,远离毒品,识别美丑、善恶,过文明、健康的课外生活。

8、上网后,学会管好自己,自觉识别、抵制反动、黄色、封建迷信的信息。

(二)八年级

1、学会关心自己,包括自己的健康、学业和品德。

2、关心同学、老师、父母;助人我乐,认识和处理好个人与他人与集体的关系。学习与成人交往,预防偏执、孤僻。

3、提高学习自信心,发挥学习潜能,努力获取成功或取得进步;预防成绩下降。

4、学习中培养自己抽象思维能力,学习初步的辨证思考问题的方法;提高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勇于置疑,勇于探索。

5、学会主动调节自己的情绪,学习处理和调节自我烦恼和焦虑的方式,初步掌握应对挫折的技能,保持健康的情绪。预防克服各种“学校病”,各种“情感障碍”,如冲动、情绪低落、脆弱等。

6、参加一定的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爱护公共财物,不浪费。

7、预防“早恋”,正确对待同性及异性朋友。

(三)九年级

1、增强自我意识,提高自我教育力,包括培养自我教育愿望,掌握自我教育方法,提高自我教育能力,养成自我教育的习惯。

2、重视把学到的知识用于日常社会和劳动实践,培养自己热爱劳动的品质和动手操作能力。

3、正确认识当前各种社会现象,正确认识和对待其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处理好个人需要、兴趣与人生发展任务的关系。认识自我价值;预防xx人格或悲观情绪。

4、认识自己的长处和弱点,做好择业或升学的心理准备。

5、发展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心理品质;正确处理好男女学生的友谊;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促进健康、独立人格的形成。

6、考试焦虑的调整及就业观的选择。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三

初中阶段是学生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飞速期,并且心理发展相对滞后于生理发展。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以及思维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有些是困惑甚至问题,对于初一年级的学生而言,着重点在于帮助学生适应中学的学习和生活,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会了解自己,积极有效的和同学、老师、家长进行沟通,不断地克服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一、指导思想

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从小学到初中的适应过渡时期,培养良好的心理适应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二、教学目标

总体上,帮助学生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地对待考试问题;尝试与人相处,能有效的和同学老师家长进行沟通;可以意识到自身的发展变化,了解自己;逐步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初一学生刚从小学进入初中,还未能从小学的相对宽松的学习生活中转换出来,压力不断的开始增多,来到新学校遇到新同学新老师,一切都是相对陌生的环境,适应成了的挑战。

怎么才能迅速的适应到初中的学习生活,课程增多,作业量增大;陌生的环境中认识结交新朋友,让自己可以和同学们共同前行,不在孤独;还未能摆脱小学的宽松的学习习惯,现在如何养成,学习的重担时时在他们心头;课业压力增大的同时,如何兼顾他们的娱乐休闲等等共同形成了适应问题。

适应问题表现在学生身上的特点大致可以分为障碍性问题和发展性而难题。前者在学校中一般较少见,后者的主要表现为适应不良或者不适应。初一年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

1.初一入学适应不良

刚进入初中,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适应,但初中学习生活和小学时相比较有很大的不同,新环境新同学老师,一切都是很陌生的,在承受着课业压力增大的同时,人际相处从零开始,容易出现厌学情绪,不与人相处,或者孤傲的情绪。长期这样的话对他们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2.朦胧的自我认识萌芽

初一阶段,有部分学生发展的较早些已经进入青春期了,青春期的特征开始明显起来,幼稚的成人感突出,对于我的思考开始出现,“我是谁”、“我是怎么了”开始在他们内心掀起波澜,困惑不已。

3.学习适应不良产生苦恼

学习课业好多,怎么学,方法好像总是不对路;别人怎么就成绩那么好,我这么差,有压力,出现自卑了;我为什么要学习,这么多,这么烦,没有目标和动力了;怎么天天都有考试啊,这无穷无尽的考试什么时候是个头,讨厌考试„„这些都是学习适应不良的表现,学生为此苦恼不已。

4.和家长或老师间的沟通不良而苦恼

家长们怎么这么唠叨,不断的碎碎念,动不动的私自翻我的东西,我的空间,我的秘密,什么时候能还给我;老师为什么都看不到我的存在啊?偏心还是对我有意见,还是我不行。

5.不能恰当的控制休闲时间,自制力较弱,过分沉溺于网络、游戏。

四、教学内容

在初一阶段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学生对这一块的内容还是比较好奇,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正确是观念,因此需要在课堂上简单地渗透正确的心理观念,通过在活动中结合心理健康基本知识,对学生产生影响,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知识。

这学期的重点在于帮助学生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开始了解自己,学会与人相处以及学会学习等方面的内容。

帮助学生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适应新环境,认识新同学老师;了解自己,认识自己,让自己更加自信;学会与人相处,有效合适的与人交往;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掌握正确的学习方面与技巧,正确的对待考试,能轻松应考。一切为了培养更好的适应能力,提高学生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

五、教学措施

1.在初一段每个班开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间周一次。

2.个别一对一的咨询与辅导,根据学生的自愿预约以及各个科任老师的提醒。

3.针对某一相似类型情况进行团体咨询辅导,看具体情况而定。

初中健康教育计划篇2

〔关键词〕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研究;淮安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11)01-0020-03

一、调查设计与实施

1.调查对象

本次研究随机抽取市、县、区教育主管部门、教学研究部门及淮安市直初中及清河区、清浦区、开发区、淮阴区、楚州区、涟水县、洪泽县、金湖县、盱眙县等县区初中学校。发放问卷167份,回收有效问卷164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7%,问卷涵盖市直学校3所,县区直属学校20所,农村学校141所;学校管理者42人,教师122人。访谈学校10所,其中市直学校2所,县区直属学校3所,农村学校5所;访谈人员15人,其中,市、县、区教育主管部门领导3人,教学研究部门教研员2人,学校管理者4人,教师6人。

2.研究工具

(1)运用了自编的《淮安市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情况调查问卷》对全市167所初中进行调查。本问卷共设计封闭式问题28道,填空题4道,选择题24道,包括学校基本情况、师资队伍建设情况、工作开展情况、心理咨询室建设情况等。

(2)运用了自编的《淮安市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情况访谈提纲》,与市、县、区教育主管部门领导,教学研究部门教研员,学校管理者,教师进行访谈。本访谈提纲包括4道开放式问题,包括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目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主要困难及如何应对、对此项工作有何计划与设想等。

二、问题与讨论

1.认识模糊不清,工作方法简单,缺乏科学规划

一些学校的校长、教师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认识模糊不清,不到位,认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是针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只要设置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配备了心理咨询室、购买了心理测试软件、开展了心理咨询活动即可,至于如何开展这项工作,那是心理教师、政治教师、德育处老师的事,与自己的专业、工作无关。一些教师只注重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某些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只是迎接检查时的摆设,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得不实,流于形式,表面化。

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一般只在各校初一年级开设,约占调查学校的62%,有极少数的学校将其作为必修课,更多的学校将其作为选修课或校本活动课程,并且课时很难保证。这势必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的连续性、实效性。在新一轮的课改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归属问题的认识仍然模糊不清,使这一问题更加严重。

通过访谈了解到,目前淮安市还没有制订一个“中长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绝大多数学校对开展心理健康工作没有具体、可行的计划,工作缺乏系统性、连续性,他们所思考的还是一些零星的、琐碎的工作。主要有: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与校长的工作业绩挂钩。②组织学校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公开课的评选活动。③组织优秀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有计划地到各学校交流、支教。④逐步对区域内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合格验收等。

在问卷调查中,大部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主要是由该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自主设计和进行的,约占46%,随意性强,缺乏规划性、系统性。学校在经费和人手方面的支持不够,增加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的难度,很多工作常常有头无尾,不了了之,最后搁置或者放弃。

2.发展不够平衡,城乡差距大,整体发展水平不高

目前淮安市已有近90%的初中学校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虽然从表面上看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但从横向上比较,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依然表现十分突出:市直初中优于县区直属初中,县区直属初中优于农村初中。城乡差距大,整体发展水平不高。

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开展方面,市直初中积极主动,能够正常开课,取得了一定成效。县区直属初中多为兼职心理教师,工作断断续续,不能保证正常开设课程。农村初中学校情况更差,师资缺乏,在调查问卷的统计中,没有开课的34所学校全部为农村初中学校,有的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几乎为空白。

在心理咨询室建设方面,市直属初中、县区直属初中等城区学校,由于配备了专兼职心理教师,学校都设有心理咨询室,基本上都购买了专业的心理测量工具,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每周一次或每月一两次向学生开放,学生也能主动找心理教师或到心理咨询室进行咨询。在设有心理咨询室的学校中,85%以上的学校有完善的工作制度。多数农村初中学校心理咨询室利用率很低,心理咨询室只是摆设或应付上级检查,甚或根本没有。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固然与学校领导的心理健康教育认识程度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当地经济发展状况有关。因此,加强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是改变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重点,是推进淮安市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整体发展的关键。

3.师资队伍问题:体现为人员缺乏,业务能力不强

从问卷调查中得知,淮安市专、兼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共113名,其中专职教师18人,兼职教师95人。可见,专职心理教师很少,且部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又被安排做其他工作,不能发挥其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作用。全市平均每2800名学生有1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与理想状态(500-800名学生/1名心理教师)相差甚远,农村初中尤为突出。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毕业或接受过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培训的教师不到心理教师的1/6,人员素质远远没有达到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要求。学校在开展班、团队活动时,常常将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狭隘化;在开展学科教育时不注意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开展心理咨询工作时,没有为接受心理咨询的学生建立心理档案等。这些问题常常出现,也说明其科学化、专业化水平不高。

在心理教师的专业培训方面,淮安市主要方法是全员培训,包括领导培训(学校分管德育校长、县区教育局分管德育工作领导)、专兼职心理教师培训、新教师岗位培训和各学科骨干教师培训、班主任和班团队辅导员培训,通过专题讲座方式对全体教职员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培训等,但培训多为专题培训和研讨会形式,缺乏系统性、连续性、专业性。全市虽有近千人参加市级培训,但是,这些教师回到工作岗位很难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4.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不规范:突显投入不足,心理咨询室利用率低

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得知,除部分学校的心理咨询室能正常使用外,大部分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多为摆设,不能利用起来。甚至还有学校没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室,用其他办公室代替。心理咨询室硬件设施比较完善的初中占10%左右,一般的占60%,缺乏的占30%。教师拥有心理咨询师资质的比例很低,很多教师为政治教师、学校德育主任等,他们从事心理咨询工作仅凭兴趣、爱好、热情,绝大多数心理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心理咨询室的直接管理者为学校领导、中层干部及其他人员的占80%,专职心理教师仅占20%。开放情况差别也较大,每周一次的占10%,每月一两次占18%,不定期开放的占50%,不开放的占22%。多半以上的学校没有专业的心理测量工具;有专业心理测量工具的学校,又缺乏专业的心理测量人员,现有的心理测量工作也是由未经过严格培训的人员操作的,盲目性、误导性很强。为全体学生建立心理档案的学校很少,仅占5%,为部分班级学生建立心理档案的学校占23%,为咨询学生个体建立心理档案的学校占51%,没有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学校占21%。多数学校没有心理咨询室的专项经费,即使有,也仅能达到可支持机构正常运作的1/10左右。由于经费投入过低,心理咨询室缺少系统的软件和相关的图书资料及必需的一些设备,档案资料管理混乱。由此可见,缺乏规范的心理辅导室也是制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的直接障碍。

三、加强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对策

1.重视薄弱初中,确保平衡发展

(1)应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经费投入和岗位编制。建议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在薄弱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经费和心理教师岗位编制上能有相应的硬性规定和保障政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重视薄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经费和师资编制,并把它作为评估、考核学校业绩的一项重要标准。学校的环境建设要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切实解决目前部分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存在的设施不完备、经费投入有限、教师工作量无法计量、缺少相关的图书及资料等现实问题。

学校要确立心理健康教育应有的地位。在制定工作目标、工作计划的同时,校领导要亲自过问、专门负责,并明确将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学校常规课程管理之中。要设立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划拨经费,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创设良好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保证其课程时间,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2)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推进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仅靠有限的时间、空间是难以实现的,初中校应进一步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渗透到家庭、社区生活的方方面面。除了学校教育,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还受到其他社会因素的制约。学校要通过各种活动,破除那种认为只要学习好就是发展好的旧观念,创设家长参与和支持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与氛围。要关注社区的环境,净化社区的环境,充分利用社区一些有益资源和场所,营造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氛围。

(3)寻求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突破口。淮安的初中学校有相当一部分位于农村,因此,寻求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突破口,是解决薄弱初中,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平衡发展的关键。淮安市教育局、淮安市教研室要在人员培训、硬件投入、经费划拨等方面向农村学校倾斜。暂不具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同时,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主动协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学校开展帮扶和支教活动。市、县、区可以组织优秀心理教师成立心理健康教育讲师团,经常性地深入农村学校,为学生、为家长、为教师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此外,还可以借鉴其他行业流动服务的形式,将心理咨询室装备到面包车上,组织优秀的、有国家资质的心理教师深入农村学校,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

2.加强师资培训,提高实施水平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持续、健康地发展,需要有一支专业的、权威的心理专家、学者团队作坚强后盾。建议教育行政部门能将这方面的培训计划,纳入正规的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的计划之中。

在开展继续教育培训,特别是校长培训时,要增加和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内容,提高校长及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多掌握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及咨询技巧,并有针对性地解决当前心理教师的流动性大、专业教师少、兼职教师业务不熟练及培训机会少等现实问题。对心理教师的要求是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对专业知识和实际能力达不到要求的,绝不随意安排做专职心理教师。同时要注意加强对专职心理教师的交流、学习与再培训工作,努力将其培养成为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中坚骨干。

3.制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与评估体系,加强督察和指导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定期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评估和指导,包括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和队伍的建设情况,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情况,各学科课程的渗透情况,科研情况,实际效果等。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估细则、评估办法,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教育教学研究机构要就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出现的一些问题,给予及时的解决,帮助各校确定发展方向、制定工作实施计划,明确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方法以及对象。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行政层面上若不建立符合心理健康教育规律的教育督导和评估措施(体系),不加强督察和指导,就很难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可以借鉴北京、上海、广东等省市的一些做法,建立相关规章制度,保障师资、资金、场地等到位,并提出具体的措施、细则和考核标准,有章可依,有章必依,定期考评,必要时实行一票否决制。

4.规范学生的心理咨询工作

加强对心理咨询的宣传,向学生传递正确的咨询观念,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咨询环境。要进一步完善学校心理咨询制度,配备专职、专业的心理教师,购买和配备必要的心理设备与测量软件,定时开放心理咨询室,提高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利用率,作好记录和资料整理,严格做好资料保密工作。同时,应以各高校的心理系、专业心理咨询机构为依托,聘请具有国家高级资质的心理咨询师从事学生的心理咨询工作,注重培养一批以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学科教学能手为核心的心理健康教育骨干力量。对学校心理咨询师的要求是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对专业知识和实际能力达不到要求的,绝不随意安排做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心理咨询工作。淮安市教育局、淮安市教研室要牵头成立全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导机构,具体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心理咨询工作的管理监督、教师培训、科研项目的确立等,真正把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抓好抓实。

初中健康教育计划篇3

【关键词】计划生育服务站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197.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2)1-306-02

我国的计划生育国策,是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基本任务,以提高人口的基本素质为主题的工作[1]。其要求我们不断健全和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的管理机制,并满足育龄群众的整体需求[2]。因此,计划生育服务的有效性,需要不断完善和切实落实。我站为了更好地宣传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和妇女保健,采用了网络化健康教育,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0年3月~~2011年8月分为两阶段。在2011年1月起开展网络化健康教育。2011年1月~2011年8月为实验阶段,随机选择辖区150名育龄妇女进行调查,其中患者年龄在21~43岁之间,平均(32.76±5.38)岁。文化程度为:本科以上27例,大专41例,高中及中专57例,初中及初中以下25例。

对照阶段为2010年3月~2010年12月,随机选择辖区150名育龄妇女进行调查,患者年龄在21~43岁之间,平均(32.76±5.38)岁。文化程度为:本科以上25例,大专39例,高中及中专57例,初中及初中以下29例。

两组居民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网络化健康教育方法

由我站工作人员同辖区各镇办通过网络建立健康教育论坛,制定详尽的调查问卷,通过网络进行广泛宣传计划生育相关政策及生育、生殖健康、避孕节育知识,使居民能够积极参加,仔细阅读问卷,认真回答问题。

鼓励居民提出自己平时遇到的疑惑,并给予及时准确的解答。对有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的居民,要给予安慰和支持。

对咨询人员建立健康档案,尤其对新婚、妊娠、妇科疾病的女性,要给予全程的优质服务,跟踪随访,了解其健康状态和心理状态。

对有隐私需要倾诉的居民,还可通过网络或到我站悄悄话室与工作人员咨询。针对不同的问题分别给予医学指导,如果疑似其患有特殊疾病,鼓励居民到医院及时就诊。

1.3调查指标

采用我站自制的调查量表及调查问卷对居民的计划生育健康知识进行调查。调查两组患者妇女保健、孕期保健、避孕节育、人流危害、国家相关政策5个方面的知识,每方面满分为10分,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1.4数据处理

将本次试验所得数据录入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即(x±s),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取95%可信区间,当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对不同阶段各150例居民进行调查,实验阶段居民对妇女保健、孕期保健、避孕节育、人流危害、国家相关政策了解更多,与对照组阶段比较,差异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两组居民健康教育后相关知识知晓率比较

3讨论

健康教育是计划生育服务站的一项重要工作,其需要我们通过各种健康教育方法,向个人、家庭、社会传播卫生保健知识,使其提高自我保健的能力,并养成健康的行为,纠正其不良的生活习惯,进而消除各种危险的因素,避免疾病的发生[3~5]。

以往常见的健康教育方法,主要包括讲座、海报、墙报、宣传板、宣传标语等。这种健康教育方法,尽管有助于提高育龄妇女对计划生育知识的了解,但是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人们往往处于被动的接受阶段。

我站实施网络化健康教育,通过网络建立健康教育论坛,能够在居民遇到疑难问题时,在论坛里提出自己的疑惑,由我站工作人员进行解答。这种方法,不但提高了居民对此类知识了解的主动性,同时还增进了居民之间的沟通,间接为有焦虑等状态的居民,形成了一种社会支持系统。而部分居民,还能够在论坛里了解到更多的卫生保健知识的内容,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

通过这种健康教育模式,调查结果显示,育龄群众对计划生育等知识了解更多,与对照阶段比较,差异明显,p<0.05。进一步说明了在以往的健康教育模式上,联合使用网络化健康教育,有助于计划生育服务站提高宣传力度,效果较为明显,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李艳华,戴伟江,史文通等.计划生育服务站健康教育模式探讨[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6,14(4):202-203.

[2]张文辉,李芝兰,彭玲等.甘肃省县级计划生育服务站工作人员现况调查[J].兰州医学院学报,2002,28(1):31-33.

[3]陈长英,陈莉.健康教育对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防治的促进[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06,17(3):183.

初中健康教育计划篇4

〔关键词〕生涯规划;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生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5)20-0009-04

中学生的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是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一方面需要生涯规划的支持,另一方面又为科学、切实的生涯规划提供重要保障,两者在个体身上构成一种循环和整合,相互依存、相互促进[1]。俞国良[2]等曾指出,心理健康视野下的生涯规划是在纵横交织的生涯发展框架中展开的,其根本任务是建构完整的人格,有效地适应社会,其终极目标是自我实现。

我国高校自扩招以来,大学毕业生人数不断增长,面临着难以就业的困境。这一问题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学生在生涯探索、规划和决策上面存在种种困惑,却没有及早接受正规的生涯规划教育,也是关键原因之一。如果中学生能尽早对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能力有所了解,知道自己适合从事什么职业,并对这一职业所涉及的专业进行一些探索和研究,那么他们在高考选择专业和毕业择业的时候就会有比较清晰的方向。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意思是: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要用有限的生命追逐无限的知识,那就危险了。在当今多元的社会环境下,学生该如何将有限的知识学以致用,这就很有必要事先制定生涯规划,有目标地进行学习、培养自己所需的知识与技能。我国庞大的中学教育体系,存在生涯规划教育方面相对滞后的现状,使得在中学阶段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变得尤为迫切。

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生命成长与发展起着引导、示范、催化、矫正和疏导的作用,这也正是基于学生生命成长与发展的需要。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性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开发学生的潜能,奠定学生终生发展的心理基础。它的任务在于帮助学生培养积极的自我信念、健全的情绪与情感,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和独立的生存能力,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自我实现[3]。本文以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及现实情境需要为出发点,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方式,探索中学生的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的模式,从而促进中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一、生涯及生涯发展的演变

(一)生涯的概念

我国的生涯概念最早开始于孔子。孔子曾对人的一生进行过生涯规划:人只要本着“仁、义、理、智、信”的行为准则行事,以“克己复礼”的原则约束自己,采取《易经》的辨证思维方法,则可按如下步骤度过人生:“十五治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八十而圣”,如此则有望实现“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目标[4]。

西方学者对于“生涯”则作出了不同的定义。Shartle认为,生涯是指一个人在工作生活中所经历的职业或职位的总称。mcFarland指出,生涯是一个人依据心中的长期目标所形成的一系列工作选择以及相关的教育或训练活动,是有计划的职业发展历程。webster强调的生涯是指个人一生职业、社会与人际关系的总称,即个人终身发展的历程[5]。Super认为的“生涯”是生活中各种事件的演进方向和历程,它统合了人一生的各种职业和生活角色,由此表现出个人独特的自我发展形态[6]。

综上所述,对生涯概念的定义由表及里、由点到面、由长期到终身、由静态到动态,由关注个体行为和职业发展向注重个体的心理特质与心理过程,在不断演变,而这一演变历程正是生涯规划逐步迈入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历程。

(二)生涯发展的演变

在生涯发展理论被提出之前,职业指导已经为人们所熟知[7],但随着生涯理论的不断演变,“职业辅导”逐渐被“生涯发展”所取代。生涯发展强调个人一生发展的全过程,它包括个体在一生中所扮演的各种角色,是各种角色的协调和整合,是人生发展的全过程。这一概念的转变被Super记录在自己的生涯发展理论之中,从此生涯发展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最重要的则是生涯发展教育被纳进了学校教育之中,成为了学校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8]。生涯发展取代职业辅导,意味着从只关注人的学术发展与职业发展转变为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该理念的转变在教育中展现的功能将会愈来愈明显,这也给我们带来许多新的启迪。

对于人的生涯发展的探索研究大约是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的。生涯发展的理论则出现在50年代,此时的理论涉及兴趣、态度与个性发展等因素,人们开始关注经济与社会对人的发展的影响,特别是对人的职业发展的影响。60年代生涯发展理论进入其成型的重要阶段,在60年代大批理论涌现的基础之上,越来越多的学者通过自己亲身实践的检验,继续推动着生涯理论的向前发展,至80年代生涯理论的发展逐步进入到了成熟阶段[9]。

二、探索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模式

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模式是指把二者结合起来实施,使学生在生涯规划课程中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心理素质;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主动思考如何在把握自身心理特性的基础上进行生涯规划,使它们共同作用于学生的可持续成长与发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既不是隶属关系,也不是并列关系,而是属于交叉关系,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且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正是它们结合的条件和基础[10]。

面对日趋激烈的升学、就业压力,中学生在生活事件、意识形态、成长、家庭、社会等方面难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困惑和心理问题[11]。生涯的规划同样需要以学生的个性特点为基础,在充分把握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开展中学生的生涯规划[12]。中学生处于由未成年人向成年人过渡的成长过程中,他们最关心的问题是我是谁、我想要做什么、我能做什么和我如何去做。下面就中学各年级的不同特点分别进行阐述。

(一)初中阶段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生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是为初中生奠定生涯成熟的基础,促进学生的生涯发展。因此,对于初中生的生涯规划内容选择不宜过于专业,应该适合于大多数初中生,帮助他们学会自我认识、职业认识与生涯规划。同时学校在组织与开展活动时,要注意建立层次递进的活动体系,以适合学生的阶段性发展特点,促进其身心健康[13]。

初中一年级:这一时期的学生处于生涯发展的认知阶段,同时也处于自我意识强而不稳的青春期。教育应侧重给学生在自我认知方面的指导,使之了解生涯规划的一般知识,初步帮助学生树立生涯规划的意识,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尤其是认识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初中二年级:这个阶段应考虑学生的能力因素,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进行生涯规划的探索与尝试,并逐步提升相应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涯规划观念与合适的职业倾向,使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社会需求并认识自身的能力,为未来的职业理想积淀力量。

初中三年级:这个阶段的学生们面临就业或升学的压力和选择。一部分学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后投身工作,但绝大多数学生会继续升学,因此应侧重对其进行就业与升学的指导,帮助学生培养相关的职业能力与技巧。

(二)高中阶段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

高中生与初中生相比,身体的主要器官与性发育都趋于成熟,产生了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同时也面临新的矛盾和冲突,形成探索与解决矛盾的过程[14]。高中生需要面对高一结束后的文理分科和高考后的专业选择,这些都是生涯规划中的重大选择,会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发展方向。因此,要重视这个阶段的生涯规划教育,抓住实施的关键时期。生涯规划的实施并不是杂乱无章地传授,而是结合学生的实际,循序渐进地开展[15]。

高一年级: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在已有生涯规划的知识体系基础上,继续对社会环境进行认知与探索。可以通过组织与高年级学生的交流会、聆听专家讲座报告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专业特点,了解相关政策和法律,理性看待当前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倾向、职业锚等测试,帮助学生分析自我特长、优势和局限,了解自己的气质、性格特征以及与之相对应的职业适应范围,了解专业发展方向,为高一结束后的文理分科做好充分准备。

高二年级:学校一方面要强调分科方向,让学生对自身文理各科的学习情况有清晰认识;另一方面,也要引导学生处理好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关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在通过一段时间的分科学习后,也可以对分科结果作出调整,这时就需要得到学校专业人员的指导,让学生能顺利进行调整。同时,鼓励并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社会探索,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

高三年级:这一阶段应着重进行专业选择、就业心态等方面的指导,培养学生生涯规划的决策能力、实施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业能力等。让学生充分了解就业形势、专业特色和发展前景;集中宣传高考志愿填报政策和填报技巧,举办专业选择、就业程序的讲座;对毕业生提供升学、就业等方面的政策咨询与指导;通过各种心理测试,引导毕业生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及时修正升学、就业目标,确立合理的升学和就业期望,帮助学生转变角色,尽快适应社会。

综上所述,中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休戚相关,但两者却不存在替代的关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俞国良[2]认为,生涯规划概念的演变历程是生涯规划逐步迈入心理健康教育视野的历程,也是生涯规划的理念与当代心理健康观日趋吻合的历程。个体在生涯规划的过程中实现着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继而影响着生涯规划的整个过程。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在生涯教育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内涵[2]”。

相对于初中生、高中生具体设计的生涯规划方案,可以通过让学生回答6个“w”问题[16](见下页表3),设计出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生涯规划方案。

三、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估及启示

生涯规划课不同于一般的学科课程,评估的出发点不是教师与学生的知识授受程度,而是通过学生是否有更明确的自我认识、是否增强了生涯规划的意识等标准进行评估。此外,评估的参与者也不能忽视生涯规划的主体――学生。

(一)生涯规划档案和心理健康档案

建立中学生的生涯规划和心理健康的跟踪档案,记录并有效地监督个体在设计生涯规划及其确定生涯规划后的成长历程,同时有针对性地对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跟踪,给予其相关的生涯规划辅导,及时纠正偏差,以帮助中学生提高综合素质[15]。生涯规划档案和心理健康档案能对每位学生提供切实帮助,为生涯规划辅导和心理咨询提供了重要保证。同时,这也是评估中学生的生涯规划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式。

(二)各种心理测验辅助评估

开展各种心理测验,如职业兴趣测验、职业价值观及动机测验、职业能力测验、霍兰德职业倾向测验和职业性格测验等等,这些测验评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测验前要先充分学习该测验的使用手册,了解测验用途及使用规则。此外,解释测验分数的时候也要得当,测验是为了初步了解学生的实际状况,不是主观给学生“下诊断”和“贴标签”,所以不仅要解释测验分数的意义,还要帮助学生针对测验结果,寻找改进与提高现有状况的方法。

(三)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生涯规划

在中学阶段,各学校可以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活动。内容包括个人探索、职业探索、就业形势和政策、素质拓展训练、成功校友经验分享、模拟招聘、兼职体验等内容,其主要目的是启发学生的生涯规划意识,帮助中学生合理地思考和规划个人的职业生涯,激发其主动学习的动力,帮助中学生了解各类大学及专业的具体情况,提高将来考入大学及专业选择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张春峰.论大学生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通互动[J].教育与职业,2012(17):88-90.

[2]俞国良,曾盼盼.心理健康与生涯规划[J].教育研究,2008,(10):63-67.

[3]江光荣,柳BB,黎少游,等.国内外心理健康素质研究综述[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2(4):27-32.

[4]任卓.初中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计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2.

[5]沈之菲.生涯心理辅导[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85-129.

[6]孔春梅.国外职业生涯发展理论综述[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1,9(3):5-9.

[7]吴武典.生涯发展能力的培养[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6,(1):19-21.

[8]胡春森.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模式的探索性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9]程利娜.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结合[J].教学研究,2012,35(4):41-45.

[10]褚庆文,施永斌,孙秋芳,等.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6):656-658.

[11]骆一,郑涌.青春期性心理健康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学,2006,29(3):661-664.

[12]王亚歌.初中阶段生涯发展教育初探[D].上海师范大学,2008.

[13]杨蓁.普通高中职业指导实施途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

[14]何晓丽.青少年生涯教育构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

[15]nevillDD.thedevelopmentofcareerdevelopmenttheory[J].CareerDevelopmentQuarterly,1997,45(3):288-292.

初中健康教育计划篇5

【关键词】健康教育;护理教学;运用

我国未来护理事业的发展有几大趋势:①护理人员将成为社会初级卫生保健的主要力量;②护士将成为为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③护士将成为医生和其他保健人员的平等合作者;④为重症病人提供高质量、高技术的护理仍是护士的主要任务。因此,从初级卫生保健到实施全民健康教育,护士已成为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力量。然而,健康教育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尚未形成一套成熟的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方法也缺少针对性和灵活性,因此造成“学不能致用”的严重现象,重视护生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是现代医院发展的需要,也是新时期培养高素质合格护士的需要。我科在2008~2009年189名专、本科应届护理学生的理论和实践教学过程中,注重健康教育能力培养,取得良好效果。

1培养护生健康教育能力的方法

1.1制定健康教育的教学计划

首先由负责教学的老师根据教学任务制定理论学时和临床见习学时和病案讨论时间,将对护生的健康教育渗透于临床,护理健康教育中健康教育是“知、信、行”的统一[1]。其中“知”是基础,指导护生学习护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程序、制度与专科健康教育的内容,了解开展健康教育所必需的交流、沟通的方法和技巧,使护生在初步把握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其次,充分认识在护理健康教育方面,护生兼有“传者”和“受者”双重身份,她既是健康教育的实施者,又是健康教育的对象。

1.2对护生进行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

首先了解学生对相关疾病健康教育的掌握程度,分析学生的的能力和需求,然后拟定个体教育计划,并组织实施。在理论教学时,针对集体未掌握或掌握不牢的内容,增加情景演练,减少了“灌输式”做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另外,我们选择了几个较为典型的临床病例,指导护生按护理程序的方法制定出病人的健康教育计划,并进行分析修订。通过提问、设疑、解疑、解惑的方式,护生能迅速掌握健康教育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其次是注重护生个性化能力培养,选择老师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在临床带教过程中根据教学计划,选择常见、多发的临床病例制定健康教育目标,根据目标提出有关问题,并要求护生根据不同的病人选择不同的教育内容及方法,协助护生落实计划。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确认护生能够单独进行健康宣教时,放手让其对病人进行全程的健康宣教,随时检查教育计划落实情况,了解护生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及实施效果。除此之外,带教老师随时注重收集与病人相关的问题,及时纠正护生一些不正确的做法,以免产生负面的效果。

1.3老师的选择

老师的选择从严把关,理论教学中指定专业能力强的人专人负责;临床带教指定专人带教,将责任心强、理论基础扎实、善于交流沟通、护生评价好的老师定为实习带教老师,负责实习生临床带教工作。同时,要求老师在工作中不断注重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

1.4系统的、全面的带教效果评价

综合的、双向的教学效果评价,可以为带教质量的提高提供良好的依据。我们采用“师生互评”、“综合考评”的方法进行带教效果的评价。首先对189名护生进行个性化健康教育效果评价,分析护生在教育前后的知、信、行方面的变化及对病人健康教育后病人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的调查,对其在理论考核、健康教育计划的制定和在健康教育中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其次向护生发放教学效果评价表,评价带教老师的带教水平、态度和效果,及时将实习生的意见向带教老师反馈。

1.5归纳健康教育执行的结果

189名护生通过带教,都能在老师的指导下,针对病人的不同情况,制定出较为完整的健康教育计划并予以实施。在临床护理实践中,能初步运用所学知识,对病人进行较为系统的健康知识教育,健康教育针对性强、重点突出、具体生动,病人满足度高。护生的健康教育能力也均得到了明显提高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理解也更透彻。

2效果

2.1护生自身价值得到体现

提高了护生的自我认识,明确了责任,主动关心患者的身心健康,为患者解决实际问题,消除患者顾虑,激发患者主动参与的热情,融洽了护患关系,主动配合护生工作,护生从中也体会到自身价值所在。

2.2提高了护生的沟通能力

在与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实现了护生与患者的互动,人际沟通的理论得到了切实的运用,做到了学能致用。

2.3师生互动,教学相长,促进教学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为了更好的带教,需要不断充实自己,才能更好的解答学生的提问。而学生为了能更好的完成一个病例的健康教育,必须翻阅大量的资料,促进了学习。由此,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促进了彼此能力的提高。

3体会

3.1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潜能

通过这样的理论与教学的结合,使学生养成了自己动手动脑的习惯,转变了以前单纯的“灌输式”教学。

3.2提高了护生对自身价值的认同

学生认识到自身价值和责任,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及工作的主动性,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沟通技巧,提高了健康教育的能力和素质。

3.3锻炼了护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在临床工作中纳入健康教育是现代护理工作内容中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不断强化健康教育理念,并在临床实践中予以运用,从而为护生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4培养了护生的良好服务意识

在与患者进行沟通的过程中改变了服务理念,改善了服务态度,巩固了专业知识,培养了良好的职业道德,得到了好评,增强了护生信心。

4小结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把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和过程[2]。其目的是消除和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运用护理程序对病人实施健康教育是提高健康教育实效性的一种有效的方法[3]。但在教学中实施这一过程是复杂和长期的,要在短暂的实习期培养护生具备这种完善的健康教育还存在很多困难,因此我们在此阶段先要着力于培养护生掌握健康教育的理念与方法,然后在临床工作中加以实践与磨砺。

参考文献

[1]米光明,林琳.医院健康教育[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5.

初中健康教育计划篇6

【摘要】目的:为进一步提高健康教育的实效,探讨健康教育的新举措。方法:运用护理程序的方法与临床护理途径相结合,对126例有应答能力的病人进行多渠道、全方位的健康教育指导。结果:病员对医疗护理的综合满意度由原来的83%上升到现在的95%。结论:护理程序不但可以指导临床护理操作,也可作为实施健康教育的一种方法并结合临床护理路径,可有针对性地指导临床护理人员分别对不同病人应做什么、怎么做,从而克服了过去健康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盲从性。

【关键词】护理程序;烧伤病房;健康教育;应用

调查发现,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不断改进,病人和家属参与医疗的自主意识逐渐增强,对各项医疗护理措施的知情要求越来越高。正从过去的被动接受医护人员的医疗处置向自主配合各项诊疗护理活动转变,对所患疾病的健康保健知识的需求也逐步提高,故日常护理工作当中,对病人的健康教育已成为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提高护理人员实行健康教育的实际效果,针对病人各自不同的文化水准和健康要求,既要使病人具有初步的保健知识,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又要使患者掌握日常自护技能,从2007年6~10月,笔者按护理程序的理论,结合临床路径,对96例有应答能力的烧伤整形病人施行从入院介绍到出院指导的全程健康教育,受到较为满意的效果,也得到病员及家属的一致认可,从而提高了患者对我科护理人员的综合满意度,即由2006年以前83%上升到91%。笔者的具体做法是:

1通过收集资料对病员的健康观念和知识需求作出评估

1.1新病人入院对其进行入院处置时,针对烧伤病人大多为突发性事件和病情急、并伴有疼痛、恐惧及其他合并伤,在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初步扼要的入院介绍时,针对不同患者对各自伤情的反应程度,初步地对其伤情、转归及预后做大致的介绍,此时,切忌滔滔不绝、介绍太多,特别是休克期病人,有效循环血容量未得到及时纠正时,病人常表现出烦躁、、甚至不合作,过多的交谈和吩咐,往往收效甚微,有时常表现出厌烦情绪,而有经验的护理人员在这种情况下应进行适时的询问、安慰和必要的解释,在消除患者受伤之初的恐惧、紧张的情绪的同时,收集第一手资料,然后再根据时机进行有针对性地健康教育。

1.2在患者情绪稳定之后,床位护士再进一步评估病人的知识水平,学习的需要和能力、体力,及对疾病和健康的感受和对可能造成的伤残所表现的态度,再进一步收集,评估资料。切忌从主观臆断病人知识学习的取向,应树立病人是健康教育的中心,也是最终决策者的观念[1]。同时,护理人员还应该注意观察病人健康教育后的反应和变化,以便进一步动态调整和修改健康教育计划内容。

1.3结合烧伤病人要经过休克期、感染期和功能恢复期这三个病程特点,将各个不同时期病人的主要心理问题、健康观念中的误区及自我保健中存在的缺陷,作为随时评估的相关内容,定期有所侧重的积累资料,评估设计。

2制定详实的健康教育计划

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健康教育计划,并按时间的先后及具体的教育目标,指导护理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

2.1制定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在制定健康教育计划时,应把每个病人作为不同的个体分别制定不同时限的目标。制定目标时还应注意病人的文化层次、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尽可能让病人及其家属共同参与,同时应注意所制定的目标应是可量化的且短期内能够实现的,以免挫伤病人的积极性。

2.2健康教育的形式:针对烧伤、整形病人的不同情形,可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个别交流和群体教育相结合,文字、图片、宣传材料与交流相结合,住院教育和出院指导相结合,知识讲解和技能训练相结合,不拘一格,具体病人、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2.3确立教育的具体内容:在规定教育的内容时,要注意到不同的文化层次和领悟能力,及烧伤病人的各个病程阶段,分别制定不同的教育内容。其中,休克期围绕早期营养、补液、创伤情况及有关急救措施进行介绍和指导。感染期针对病人往往被迫采取强迫性、高热、需多次削痂与植皮手术的结合、异常痛苦及充分的营养供给纠正负氮平衡等,确立健康教育重点内容。而功能恢复期应对病人可能出现的肢体功能残障及容貌的改变和持久的功能锻炼的耐受力问题、出院后家属的督促协作应作为恢复期病人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的主要内容。

3实施

实施是烧伤病人健康教育的核心阶段。2007年6月1日以来,笔者运用护理程序的手段,结合临床护理路径,从病人入院介绍、休克期、感染期、恢复期功能锻炼到出院指导的健康教育路径,特别是大面积、特重病人感染期病程长的特点,笔者运用健康教育路径满足了病人在感染期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转归过程中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依据健康教育计划为此类病人或需要执行某些特殊治疗处置的病人绘制健康教育表格[2]。重危病人适时进行个别交流,一般病人或家属通过公休座谈会对其共性问题进行集体辅导,或请来院复诊的整形病人现身说法,激励病人树立生存的信心和功能锻炼的毅力,同时利用墙报、专栏、文字、图片介绍典型恢复期病例,示范、讲解烧伤的防护、急救和功能锻炼的要领,对每位病人发放健康教育处方。以住院教育和出院指导相结合,必要时举行家属专题讨论会,专门解决病员及家属提出的营养饮食、功能锻炼的有关问题,从多层面、全方位对住院病人施行健康教育。

4效果评价

住院病人健康教育效果评价,一方面是对病人受益情况作一总结,另一方面也是对床位护士的健康教育成绩的鉴定。

首先,在制定健康教育计划的同时,需设立评价标准,使护理人员及病人共同朝一致的目标努力。同时,通过护士和病员的互动过程,达到共同的目的,讲究实效。应从病人对致伤原因、自己的损伤程度、伤后可能恢复的最佳状态、坚持锻炼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正视自身现状几方面实施健康教育,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为目标。

5评价方法

以护士长及护理部通过定期、不定期询问病人应知道的相关问题,听取病人接受教育后的解释和复述,了解病人此次受伤后对生活的态度,观察病员及家属进行自护及功能锻炼的掌握程度,全面评价健康教育效果。

总之,运用护理程序的方法,通过临床护理路径,引导护士将健康教育的出发点和着眼点放在使教育的目的通过知识的改变、态度的改变,逐步达到行为的转变;将健康教育的操作体系从一般的知识灌输转变到教育计划的设计、实施和监测评价[3];使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逐渐过渡到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建立健康行为”上来[4]。

【参考文献】

[1]刘岩.运用护理程序提高护士的健康教育能力.中华护理杂志,2002,37(9):714.

[2]李苹,赖红梅等.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骨科住院病人进行健康教育.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1):832.

[3]黄津芳.医院健康教育的科研方向.中华护理杂志,1998,33(11):672.

初中健康教育计划篇7

一、综合管理:期初制订出工作计划及各项制度,划分好各班卫生包干区,要求各班做到一日二小扫(早晨、放晚学后),一月一大扫,节日突击扫,订出卫生检查评比制度,由各班卫生委员配合校医室做到天天检查、打分,一周小汇总,一月大汇总,并公布卫生检查结果。二、做好各班卫生干部的培训:期初召开各班卫生委员会议,重点布置本学期学校卫生工作任务,要求卫生干部在环境卫生、疾病防治、驱虫普治、季节性传染病防治、学生营养等方面,与校医室密切配合,把工作做好,并做好眼保健操培训。三、健康体检:于9月底或10月初对全体学生进行一次全面健康体检,体检率达98以上,对检出阳性体征做好进一步查治工作。四、近视眼防治:第3周为“防近宣传周”,通过卫生专栏(印刷)、广播宣传等形式进行防近知识宣传,对视力为4.6—4.9假性近视采用“增视明、珍珠明目液”进行治疗,控制近视率上升。五、牙病防治:根据市防疫站要求,本学期学生使用保健牙及防龋牙膏,结合“9.20爱牙日”,做好爱牙宣传及正确刷牙方法宣传。六、学生营养:人类生命首先在于营养,为了向学生介绍营养知识,及“营养与健康”的关系,于10月份搞一次营养知识专题讲座,一期营养知识专题板报,一节营养知识健康教育课。七、传染病防治:通过卫生专栏及广播形式,对学生进行夏秋季传染病、食物中毒以及流行性感冒等防治知识宣传,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八、健康教育:结合学生爱眼、爱牙、营养、传染病以及学生六病防治工作实际,每学期刊出卫生专栏与广播宣传(3次),对学生进行健康知识教育。九、食品卫生:本学期学生用餐由配餐中心提供,餐具专人专用。十、疾病防治:做好学生及教职工常见病的治疗监测工作。

一、及时上报各类工作报表,将本学期工作归档于“学校卫生档案”中。07学年度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健康教育既是爱国卫生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校卫生工作不可缺少的内容。为了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工作,根据上级有关要求,针对我校特点,着重在提高学生对健康教育的认识水平,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等方面着手,特定本计划:一、健康教育主要内容。

1、中学生防近知识教育。

2、学生口腔保健知识教育。

3、学生营养与健康知识学习教育。

4、针对季节性特点,开展防治传染病教育。

5、学生生理卫生教育。

6、关于青少年进行科学体育锻炼教育。

7、上级安排其他教育任务。二、健康教育时间安排。

三、健康教育方式及措施。

健康教育工作针对学校工作特点和受教育对象情况,以灵活多样方式进行。

1、以卫生专栏板报进行宣传教育。

2、以订阅“营养小报”形式扩大教育面,要求每班订报不少于4份,全校不少于100份。

初中健康教育计划篇8

如何缓解教师的压力,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我区采取的方法是关注教师的生存状态,维护教师的健康心理,引导教师正视自己,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一、领导重视,机构健全,部门协作,

形成共同关注师生心理健康维护的工作格局

区教育局各部门根据自己的工作职责,分工协作,齐抓共管。局党委负责学校干部队伍建设和培训,借助党委党校培训校级干部,把教师的心理健康维护作为重要的培训内容;借助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深入研究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注重心理疏导的途径和方法。普教科主要负责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督导、检查和评定,在每学期开学检查过程中把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作为开学检查的一项重要内容,督促各学校落实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课时、教师、教材和工作计划,按要求建设心理辅导机构。教师工作科制定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把教师心理健康维护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内容。教师进修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纳入教师教育体系之中,统一组织、管理和考核,并实行学分登记。教科室负责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和研究,培训心理健康骨干教师,建设心理健康中心备课组核心团队,了解学校执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困难、要求及建议,保障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规范性、科学性、实效性。学校和教师则从操作的层面上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把相应的政策、法规变成具体的教育行为,使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不仅仅停留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而是渗透在教师的一言一行和学校的一切教育活动之中。

我区在加强教师心理健康维护工作中除了专项培训外主要是做到三个结合。一是与重点工作结合。2006年,我区启动了初中标准化建设工程,我们把教师心理健康维护与初中标准化学校建设相结合,按照分管局长对责任部门提出的“责任到人、对口指导、上门服务”的工作要求,制定了四轮下校活动方案。第一轮下校,检查、督促并指导学校制定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规划,要求学校在年度工作计划、教学工作计划、德育工作计划中明确提出教师心理健康维护的工作目标和要求,建立相应的心理辅导机构;第二轮下校,深入课堂听课,观察教师心理健康现状,提出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并指导教研活动;第三轮下校,跟踪听课,参与并指导教研活动;第四轮下校,进一步完善教研活动。二是与常规工作相结合。要求学校将教师心理健康维护工作纳入学校常规工作管理之中,制定工作计划,组织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开展教师心理维护主题活动,建立教师心理健康维护的工作例会制度、定期研讨制度、信息反馈制度和评价激励制度,将教师心理健康维护渗透到党员教育、教师教育、师德建设、教师绩效评价等工作中去。在每学期开学常规检查中,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落实、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心理辅导机构的建设等作为重点检查项目。利用教育简报、东西湖教育信息网、东西湖教研科研网等载体,及时报道教师心理健康维护工作动态,进行网上交流活动。三是与岗位工作结合。引导教师正确认识自己的岗位职责,合理设计自己的职业规划,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合理要求自己,了解并愉悦地接受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给自己设定高不可攀的目标,从职业中获得满足和乐趣。每位教师结合自己的岗位工作创设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心理环境,寻找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注重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促进师生心理健康共同发展。

二、分类要求,分级培训,分层推进,

唤醒教育工作者心理健康维护的意识

教师保持健康的心理不仅有利于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2006年,我区启动了教师心理健康全员培训计划,在学校领导者团队、专业骨干团队和专任教师团队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我区教育局党委党校负责学校领导者团队建设。制定了我区“十一五”教育干部培训规划,计划在2007年到2009年将所有校级干部轮训一遍。培训计划中将教师心理健康维护纳入了校级干部培训课程体系,其目标是让学校领导者熟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政策,了解教师心理健康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树立心理健康教育“全员参与、全面实施、全程体现”的理念,懂得“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

市、区专业骨干团队建设主要是通过市青少年心理辅导中心组织的培训来完成的。培训对象为本区市级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和中心备课成员,其目标是让骨干教师深刻领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懂得教师心理、学生心理维护的专业技能,能对本校教师、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或问题趋向进行分析,能做个案辅导和分析,同时在全区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在学校心理健康工作、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方案设计和活动实施方面起到专业引领和示范作用。

区教师进修学校、区教科室共同制定培训计划,聘请省、市心理健康教育专家组织实施,培训目标为让所有专任教师了解师生心理健康维护的一般知识,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体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能自觉维护自己和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同伴互助,专家引领,课题研究,

提高教师心理健康自我维护的能力

2006年9月,我区成立了第一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备课组,13名成员主要是由区教科室、学校市级骨干教师和近年来在市、区两级心理健康优质课评比中获奖的教师组成。2008年,成员发展到20名。中心备课组活动主要围绕教师自身心理健康维护和课程实施开展研讨,力求做到研究与培训相结合,实践与反思相结合,教授与学习相组合。在集体研讨活动中,中心备课组成员通过同伴互助,不仅发展了自己的专业能力,还实现了自我成长,如完善了对自己的认识,提高了耐挫力,学会从多个角度想问题,做到及时调控自己的不良情绪,形成积极心态等。

2007年,我们聘请高校、省、市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和一线知名教师为我区做包括教师心理健康及其自我维护在内的专题辅导20余场次,辅导时间80学时,受惠教师437人。专家引领使我区教师懂得了教师心理健康维护的一般知识,掌握了自我维护的基本技能。

“十一五”期间,我区共承担与教师队伍建设和心理健康有关的市级课题3项,区级课题2项,5所学校作为市级心理健康和教师心理维护重点课题研究的实验学校,积极参与课题研究。

初中健康教育计划篇9

【摘要】文章主要报告了笔者所在医院实施健康教育的方法和个人经验体会。在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时,既要制定健康教育计划,还要考虑教育的方式,以使病人能够接受,同时对教育的质量还要进行评价,以促进健康教育计划的有效实施和不断完善。

【关键词】健康教育;住院患者;评价;教育方式

随着现代护理模式的不断转变,医院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已由以往的护理疾病转变为护理病人。即护理人员不再是仅仅为病人提供疾病方面的护理,而是在对病人疾病进行护理的同时,还要向病人、病人家属以及社会上的其他人群提供健康指导服务,从而有计划、有目的地向病人实施教育工作1。最近几年来,我院向病人积极开展了健康教育实践,病人反应较好,现将我院健康教育实践的体会报告如下。

1制定健康教育计划

1.1病人健康评估:护理人员首先要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交流,从而获得病人的基本信息,了解对病人健康造成影响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对病人的心理、生理和社会文化背景等情况进行初步评估。护理人员在进行交流时,一定要善于引导,从而有助于收集有用的信息,并为下一步的计划提供有力的依据。

1.2确立健康教育目标:病人健康目标是指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后,病人或其家属所期望达到的健康程度。该目标一般由病人、病人家属和护理人员一起讨论制定,并以病人的实际行为作为目标实现与否的判定标准,即确定病人在何种时候、何种条件下能够做何种事情,使病人能够做到知、信和行的统一,从而促进病人认知、信心和行为的变化。

1.3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在为病人制定健康教育计划时,一定要将教育的重点突出呈现给病人,并努力做到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具体来说,健康教育计划主要包括病人学习的内容、方法、时间和施教者。在确定上述内容时,可集中各级骨干护理人员,通过查阅文献的方法对某些疾病进行系统地分析和评估,从而确定该疾病的共性和个性健康问题,然后再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对教育内容进行增减。

1.4培训知识和技能:护理人员实施健康教育的首要条件是要具有教育的能力,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具有必备的医学知识和护理技能,还要掌握沟通技巧、病人心理学、营养学、康复学、保健学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医院要鼓励护理人员参与医学方面的继续教育,分阶段和分层次地对护理人员进行健康教育培训,从而真正地使护理人员具有健康教育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保证健康教育得到有效地实施2。

2健康教育质量的评价

为了促进健康教育计划的有效实施和不断完善,我们需要对健康教育的质量进行评价。在进行评价时,应从病人开始接受教育之始到完成健康教育之终一直进行质量评价,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2.1形成评价:当健康教育计划制定后,对该计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进行评价。

2.2过程评价:在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根据病人的反馈信息和追踪检查,对健康教育的效果和质量进行有效地评价,并根据结果及时调整教育内容和方法等。

2.3效果评价:该评价方式主要以制定的健康教育目标为评价依据,评价的内容为:接受教育的病人通过学习后,其健康行为是否增加,不健康的行为是否减少或得到纠正。最后通过"教育--评价--反馈--再教育"的过程实现健康教育的总目标。

3教育方式

3.1新入院病人的教育:对于新入院的病人,由于其对医院的环境比较陌生,容易产生无助感和孤独感,此时,护理人员要热情接待病人,及时向病人介绍医院的情况,以增加病人对医院制度和环境的了解,但在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时,应注意教育时机的选择,以使教育能够落到实处。若病人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知识水平,可主要采用书面教育的方式,并辅以一定的示范教育;若病人文化修养和知识水平较低,可主要采用示范教育的方式,并辅以书面教育。

3.2教育形式及方法: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时,既可以采用宣传画、漫画、黑板报的形式进行教育,也可以利用静脉输液和发放口服药物的间隙向病人进行教育,还可以请专家进行集中授课。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教育方式,都要结合病人的文化程度和接受水平进行教育,若病人文化水平较高、接受能力强,可向病人讲解疾病的病理、病因、诱发因素等比较深的内容,若病人文化水平较低、接受能力差,应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以使病人乐于接受和易于掌握3。

3.3急性期病人的教育:急性期的病人身体状况一般较差,病情较重,此时,护理人员不宜对其进行过多的交流。针对此种情况,护理人员可针对此时期病人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为病人实施健康教育,并采用特殊的教育形式来使病人获得教育内容。如针对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人,护理人员可借助于漫画册让病人了解自己的病情、卧姿、活动范围、饮食要求以及注意事项等。

3.4慢性期及恢复期病人的教育:慢性期和恢复期是对病人实施健康教育的非常有利时机,此时期的病人对健康知识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且该时期能够实施的教育内容比较丰富,因此,可对病人进行有计划、系统地实施健康教育。

3.5病人出院前教育:病人出院意着着病人将逐步重新恢复家庭及社会角色。护理人员必须围绕防病保健和加强自我护理能力为主题,指导病人出院后的饮食调节、康复训练、生活起居、身体状况的自测,以及处理方法等。使病人出院时尽可能的多掌握与疾病有关的知识。

3.6建立完善的健康教育评价指标,并列入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在整体护理中,健康教育要贯穿于从病人入院到出院的各个阶段,成为评价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健康教育的质量控制实行三级控制:专职护士自查;护士长不定时的抽查,护理部季度质量考核。从形式到内容对病区健康教育质量进行考评管理,以推动医院健康教育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李小妹.护理学导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62.

初中健康教育计划篇10

【关键词】初诊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健康教育路径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它已成为继心血管疾病基础上,讨论设计路径计划表[1],内容有教育时间、教育方法、和肿瘤之后的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如何对初诊糖尿病患者教育内容、效果评价、教育者、教育者年龄等部分组成。护进行健康教育,使其不仅能够与医护密切配合,还学会能够理人员按照健康教育路径从入院第一天始到出院后3个月进自我管理至关重要。山东省诸城市人民医院摒弃以往传统说行动态、连续的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在对两组患者不同教育教式教育方式,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健康教育路径,对初诊糖中,及时询问患者的感受和意见,并及时修订护理措施。尿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和随访,观察其糖化血红蛋白(Hbalc)1.2.2观察指标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的达标状况,现介绍如下。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

1资料与方法

1.2方法将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39例和对照组37例。对1.2.5数据应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两组数照组给予糖尿病常规健康教育方式进行护理。实验组以糖尿据以(-x±s)表示,p

2结果

3讨论

3.1研究认为Hbalc>9%,说明机体持续处于高血糖状态,会发生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因此英国把Hbalc作为2型糖尿病预防并发症的一个主要评价指标。由于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症状不明显,但此时已存在一定比例的微血管病变。因此严格控制Hbalc和血糖,能够防止和延缓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3.2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跨学科、综合的整体医疗护理工作模式。它的实施使健康教育更加具体化、程序化、规范化,避免了传统的健康教育缺乏完整性、系统性,存在较强的随机性,提高了患者知识掌握程度。本研究运用健康教育路径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研究显示,健康教育前两组患者的FBG、2hpBG、Hbalc的测量值无显著差异(p>0.05),FBG、2hpBG和Hbalc的测量值均较高。从表1可见,实施教育后,两组患者的FBG、2hpBG、Hbalc均较教育前降低,但实验组降低更明显,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

3.3很多初诊为糖尿病的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知之甚少,健康教育路径的实施使初诊糖尿病患者能够主动参与到护理计划中来,建立理想的共同参与型护患关系,使护理人员知道做什么,怎么做,逐项落实。使患者对糖尿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预先知道要接受哪些知识内容,自己如何与医务人员配合[2],提高了患者的自我技能及管理的能力,使初诊糖尿病患者最大程度受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