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旅游公司管理制度十篇旅游公司管理制度十篇

旅游公司管理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3:12:04

旅游公司管理制度篇1

一、员工录用制度:版权所有

根据实际业务需要,择优录用人才。凡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或同等学历或有一定相关专业知识身体健康、五官端正、作风正派的青年均可应聘求职。

聘任程序:携带本人身份证、学历证明等相关证件(原件、复印件)填写《应聘登记表》和《个人简历》,面试(合格者)岗前培训试工、试岗(一个月)合格者正式录用,签订合同。

公司对所有员工都本着来去自由的双向选择方针,在全面期内员工辞职,须提前十天写出书面辞呈。经批准后,结清各部门手续,交回工作服,凭《手续结清证明》、原始收据到财务部领取保证金及工资。

新员工试用期间必须服从安排,不适应工作的可申请离职,试用期自动离职者,不发试用期工资。

二、考勤制度:

1、正常劳动时间视部门工作需要而定。每月从26日至下月25日为满月考勤时间。

2、上班从换好工作服、整理好仪容以签到时间为准。

3、事假要提前一天申请,特殊原因也必须到岗请假,得到经理批准后才可离岗,违者按旷工论。

4、迟到:凡未按公司规定的时间上班者,无论任何理由均记迟到。旷工:未事先办理请假手续而无故缺勤以及假满未归者均算旷工,一年累计旷工两次的开除。病假:请病假需出具病假条及医院证明、病历,急诊可立即打电话,非急诊要提前请示。无医院证明或病历按旷工算。

5、上班时间若要外出须得到领班或经理同意。

三、福利制度:

1、员工工资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多劳多得,执行月工资。月工资根据不同部门、不同岗位、不同职务确定员工工资。

2、员工工资以现金形式按月支付。

3、根据需要,按不同工种向员工发放工作服等劳动保护用品。辞职或除名的员工对配发的工作服应上交公司,不缴回者按服装成本费用的全部在工资中扣除。

4、为鼓励发扬集体精神,不定期的搞各种文体活动来增强员工团队凝聚力。

5、为员工提供比较充足的学习时间,并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和业务水平。

四、安全制度:

1、员工必须服从领导,听从指挥,遵守劳动纪律,不得违章作业。

2、所有员工必须注意防火、防盗、防暴、防机械事故,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同时上报领导。

3、要认真检查设备,消除不安全隐患,确保顾客生命安全及公司财产安全。

4、发现形迹可疑或不法行为的人或事,要及时报告领导。

5、旅游区不得出现打架闹事行为,若发现此不良状况立即报告,并帮忙疏导围观群众。

6、若发生紧急事故,全体员工必须服从指挥,通力合作,发扬见义勇为、奋不顾身的精神,全力保护公司财产及顾客生命财产安全。

7、员工不得打架斗殴,不允许将社会不良青年带进工作场所及与之交往,要保护自身安全。

五、财产负责制度:

1、各部负责人,负责本部机械设备、物品等安全,对后勤部负责。如发现丢失或损坏,追究当事的责任或赔偿。

2、如有设备需维修时,由各部负责人及时报告主管领导,避免影响正常工作。

六、奖惩制度:

为提高服务质量,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行业竞争力,建立一支严格、负责、团结、奉献的高素质员工队伍,公司坚持奖惩分明,奖优罚劣,以思想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奖惩原则。

奖励:1、对保护公司财产和他人生命、财产安全挺身而出的,见义勇为的员工公司将给予奖励现金。

2、努力完成本职工作和公司交给的各项任务,成绩显著者,在工作岗位上作出重大贡献或对公司某岗位实现技术改革者公司将给予奖励现金。

3、在服务中创造优异成绩,如拾金不昧等,为公司赢得重大声誉及多次受到顾客表扬者公司将给予奖励现金。

4、发现事故苗头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的,公司将给予奖励现金。

惩罚、纪律处分:

1、上班不穿工作服者,一次罚5元;

2、迟到:半小时以内一次罚5元,半小时以外、一小时以内罚10元,一小时以外、两小时以内罚20元,以此类推;

3、工作时间干私事、影响公司形象的、仪容不整的、发现一次各罚5元;

4、上班时间擅离职守、聚堆闲聊,服务差、被顾客投诉的,上班时间吸烟、酗酒、的,和同事、顾客或其他人吵架、打架斗殴的,顶撞领导、不执行命令者,不服从管理、严重妨碍管理秩序的,一次罚50元;

5、严重违反各项制度,造成公司利益或形象损失的将被开除并扣工资与保证金。

七、卫生制度:

1、工作现场设施、设备、办公桌椅等由本室员工打扫,摆放整齐,保持干净卫生。

2、及时清理环境卫生,保持景点、道路清洁。版权所有

3、清洁员保持大厅、过道、楼梯、卫生间、门外等卫生区域的环境卫生。

4、餐厅餐具要及时刷洗消毒,客房各类物品摆放有序,人员要衣冠整洁,客房要保持清洁卫生,及时换洗床上用品。

八、交接班制度:有准确的时间观念,每班必须提前15分钟接收工作,整理仪容,进行接班准备。

1、收银员:整理好帐目,清点所有现金交与财务部指定的收款人员。

2、值班值宿人员清点本区设备、物品等,作好值班记录。

3、清洁工交班时必须保持各卫生区域干净整洁,未留有死角。

4、保安下班前认真检查各种设施、设备,消除不安全隐患,确保安全。

旅游公司管理制度篇2

关键词:社会导游导游服务公司信誉职能

旅游业的持续发展一直为我国GDp的增长贡献力量,作为旅游业三大支柱之一的旅行社业,其龙头和纽带作用早已得到各界认同。进入wto以来,面临国内市场开放以后激烈的竞争环境,旅行社业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各旅行社纷纷整合资源、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这其中,临时雇佣社会导游,少用甚至不用专职导游,是业界近年来普遍的做法。在旅行社服务传递系统中,导游人员处于最为关键的环节,其服务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旅行社服务质量的最终结果。

建立社会导游服务管理机构的必要性

2002年1月,在下发的《国家旅游局关于整顿和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工作的通知》中,出台了《关于建立“社会导游人员服务管理机构”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指出:要迅速建立和完善“专职导游”和“社会导游”两套组织体系和教育管理体系。对“社会导游”,按照《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和《导游人员管理实施办法》的要求,在旅游城市成立专门的导游服务管理机构实施管理。

将社会导游与旅行社专职导游的管理工作予以分离,各自实施不同的管理办法,是基于以下客观事实。

社会导游成为导游队伍主体

社会导游的迅速增加,源于以下主要原因: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导游人员在总量上的需求不断增长,吸引了大量热爱旅游事业的社会人士报考导游证,参与导游工作。我国旅游市场需求在时间上表现出非常明显的季节性特征。旺季导游人员眼中缺乏,社会兼职导游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弥补这一空缺。长期以来,我国旅行社业竞争手段单一,恶性价格战导致旅行社利润空间日益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缺乏资金动力,聘请社会导游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营运成本开支。导游职业具有较高的流动性。现行导游资格考试方式客观上有利于社会人士。现有导游资格考试方式存在重书面表达、轻实际业务操作能力的缺陷,同样的考试,社会人员考试通过率远高于旅行社专职人员。社会导游中学校教师和大学、中专在校学生占相当大比例。

社会导游有效管理机制缺位

截至2002年1月出台《指导意见》之前,对日益增加的社会导游人员,有关法规都未对其管理机制做出特别规定。社会导游人员多以兼职者身份在假期从事导游工作,与所服务的旅行社之间并无人事隶属关系以及固定的合作关系,旅行社无法对其实施日常培训工作,而对导游人员的行政管理也仅限于并无多大实际意义的年审制度。现实中,社会导游游离于旅行社内部管理和国家旅游行政管理的边缘,形成其业务管理和行政管理上双重缺位的真空状态。

社会导游素质问题及其信誉危机

社会导游(尤其是其中占绝大多数的兼职导游)长期游离于旅行社日常业务管理和旅游行政管理的边缘,其业务素质的提高和职业道德的培养都难以有所保证。导游服务属无形产品,其无形性、生产与消费的同时性以及较高的关联度等特点,使得对导游服务质量的监督和管理非常困难,衡量导游的服务质量优劣也难以有统一的标准。

长期以来,导游人员的种种违规行为使旅游者普遍对旅行社(尤其是对导游)失去信任,顾客与服务提供者之间关系紧张;而旅行社又对导游(主要是对临时雇佣的社会兼职导游)普遍缺乏信任感,并以种种经济手段意图限制和制裁导游违规行为;然而不合理的导游薪酬制度又迫使导游人员铤而走险,以种种非正当手段谋取本应该由正常渠道获得的基本经济利益;由此产生信任缺失的恶性循环。因此,对社会兼职导游日常管理的缺位以及现行不合理的薪酬制度是导致导游服务质量问题的重要原因,阻碍了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社会导游服务管理机构职能分析

根据《指导意见》,“社会导游服务管理机构”的建立采用“导游服务中心”和“导游服务管理公司”(简称“导游公司”)两种形式。前者依照有关规定进行注册登记,对外以中心名义独立开展人事活动并承担法律责任,中心只收取人事管理费,不得以营利为目的;后者依照有关规定到工商管理部门登记注册,对外以公司名义独立开展经营活动并承担法律责任,但不得从事旅行社业务。公司在具体业务工作中,应依照有关法律、法规,通过合同、协议、保险等形式明确与导游人员、旅行社的相互法律关系及相应的法律责任,如导游人员的人身保障责任、导游人员在服务过程中因个人行为造成损失的责任划分等。

目前,全国各主要旅游城市都已依照《指导意见》纷纷成立导游服务管理机构,其中以导游公司形式居多,部分城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还出台了有关社会导游管理的地方性法规,如“社会导游人员管理办法”、“社会导游人员管理合同书”、“提供导游服务协议书”、“社会导游人员服务质量保证书”、“导游服务意见反馈单”、“社会导游人员任务派遣单”和“服务质量奖惩制度”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及操作程序。这些导游服务管理机构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出现对整个旅游行业乃至整个社会都产生了极大影响。

为社会提供社团信誉

经济学的观点来看,信誉产生于对未来的预期。如果决策主体预期一个长远的未来,就会重视信誉,检点现在的行为。反之,如果对未来的预期很差,就会导致非理性的短期行为。

导游人员对未来的预期还取决于市场弈的普遍形式。而信任是在重复博弈中,当事人谋求长期利益最大化的手段。兼职导游工作由于服务的对象的不固定性,工作随着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而流动。高流动性造成市场上一次性博弈频繁,从而造成违规短期行为频发。

现代社会,居民的流动性大,传统的信誉机制失灵。现代社会复制信誉机制的主要手段是现代组织,包括企业组织、社团组织及中介组织。韦伯在100年前观察到参加社团组织等于获得一个“社会印章”,得到一个“信誉认证”。社团中的个人如有不当行为,外人很容易识别其所属的团体,从而施行“团体惩罚”。

基于此,导游服务公司以社团的方式将一次性博弈转化为重复博弈,使其成为信誉的载体。外界可以采用约束“庙”的方式来管理“和尚”。如果导游公司中社会导游的个人违规行为足以损害整个导游服务公司的信誉,使公司利益(包括直接和间接利益)受损,公司将以足够的积极性去尽力避免违规行为的发生并惩罚违规成员,维护自身的信誉。

为社会导游提供专业支持

导游公司是社会导游与旅行社之间的桥梁,为其提供工作机会,降低导游个人寻找工作机会的“交易成本”。而社会导游以年为单位向所挂靠导游公司交付管理费用。

正如前文提到,为了树立自身良好的信誉,导游服务公司不仅将为挂靠的导游提供出团机会,更会对其进行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以及提供导游词、导游证年审服务等专业支持。只有这样,导游服务公司才能在竞争中保持相对优势。就目前的导游公司的具体运作来看,不少导游公司常常因为资金、人力资源不足等条件的限制,无力为社会导游提供足够的专业支持,对社会导游的管理也比较松散。

实际上,一个职能完善的导游服务公司,还应该通过导游沙龙、职业生涯规划、相关业务培训和指导等诸多方式,为社会兼职导游提供职业发展机会。这样,导游公司才能争取到更多的社会导游加入,良性循环才得以顺利进行。

维护社会导游合法利益

除了向社会导游人员提供专业支持以外,导游公司还要成为维护社会导游合法权益的代言人。现阶段,多数社会导游人员在付出艰辛的劳动之后,仅能从旅行社得到与其劳动付出极不相称的出团补贴;导游工作具有高风险的特点,而旅行社一般都不为出团社会导游办理意外保险;如有游客不满意旅行社服务质量而投诉,社会导游还要承担由此造成的部分甚至全部经济赔偿责任;大众传媒也往往只从表面现象出发,热衷于对导游违规现象的曝光,而缺乏对导游违规现象深层次的剖析;凡此种种,使得社会导游在带团过程中承受多重心理压力。社会导游的兼职特点,使其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方面处于极为不利的境地。

导游公司既然向挂靠导游收取管理费、向旅行社收取中介劳务费,根据权利义务对等原则,社会导游有权要求所挂靠的导游公司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导游公司与旅行社鉴定合作协议时,应该坚持明确社会导游从事导游服务工作应得的合法、合理所得,并采取措施保障社会导游人生安全。在产生旅游责任事故时,导游公司还应该合理分辨导游、导游公司、旅行社三方各自应该承担的责任份额,努力避免向导游人员转嫁责任的现象发生。

促进旅行社向专业化发展

旅行社是导游公司的服务对象,导游公司为其提供接待业务所需的人力资源。按照事前签订的协议,导游公司为旅行社提供所需社会导游人员,旅行社则以天为单位支付导游出团补贴、支付导游服务公司中介费用。此时社会导游的人事隶属关系发生暂时的转移。根据权利义务对等原则,导游带团期间由其过失造成的法律责任应该由导游、导游公司、旅行社及其有关第三方责任人共同分担。

传统上,旅行社基本业务包括产品开发、产品促销、产品销售、旅游服务采购以及旅游接待五项,其中前四项业务由于涉及旅游线路的开发与市场的开拓,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且相互间关联度很高,而第五项接待业务相对独立,并且同质性较高。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外包理论逐渐成熟的条件下,导游公司为旅行社将接待业务剥离外包,从而降低成本、集中资源、进行专业化经营提供了可能。

为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代行导游管理职能

将部分甚至大部分行政管理职能移交相关行业组织,是旅游业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的做法,香港旅游业议会堪称典范。香港旅游发展局负责向全世界促销“动感之都”、制定相关法律、规划香港旅游业发展的未来。而旅游业行业规范的制定、旅游从业人员资格的认定、培训以及日常管理等工作则由香港旅游业议会负责。实践证明由行业组织代行政府行政职能可以取得更佳的绩效。

虽然我国旅游行业组织的发育远未成熟,但长远来看,行业组织代行政府行政管理职能无疑是必然的趋势。导游服务公司应该成为我国旅游行业组织管理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努力为当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承担相应的管理职能。现阶段,导游服务公司应该承担的管理职能主要有:负责社会导游人员的注册登记,代办导游证、导游等级证和iC卡,并负责其日常管理;负责组织社会导游人员参加年度审核、年审培训和日常业务培训;负责社会导游人员等级升迁的评定工作。负责建立对社会导游人员服务质量的考核监督办法和奖惩制度。

参考文献:

1.肖佑兴,吴玉琴.导游人员违规行为的经济学分析.《江苏商论》(J),2003(10)

旅游公司管理制度篇3

一、集团化旅游企业财务管理的重点

(一)集团化旅游企业定义

集团化企业主要指由多个法人组成的,以产权关系为基本纽带并依此形成多层次的经济组织。集团化旅游企业就是指从事旅游相关业务的集团化企业。

集团化旅游企业成立目的主要为扩大旅游市场规模,通过市场交易内部化以降低经营成本,增强企业整体抵御风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二)集团化旅游企业财务管理重点

(1)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企业要实现有效的财务管理,根本在于要制定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要做到“有法可依”。由于企业具有自身发展特点,应在国家会计准则的基础上,按照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在规律,结合实际情况,逐步建立切实可行的财务管理体系和工作流程。

(2)建立财务风险防范机制。旅游企业易受外部环境影响,抵御风险能力较弱,影响企业的长远持续发展。旅游企业须提高自身风险防范意识,把防范风险工作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始终,提高财务人员风险识别和预测能力,构建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

(3)打造财务信息管理平台。鉴于旅游产品销售时效性、现金流及经营受季节波动、经营范围广业务操作灵活、财务管理复杂等诸多因素,旅游企业更应及时掌握财务信息,有效的控制经营成本,提高整体经营效益,为此建立高效的财务管理系统尤为重要。

(4)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财务管理人员素质高低,对集团化旅游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培养、选拔优秀职业道德素质的财务人员;与时俱进,学习最新国家财政税收政策;做好管理人员阶梯储备;推动薪酬激励机制的建立,引入竞争机制。全方位管理措施以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有利于整体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集团化旅游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旅行社产权结构复杂

(1)旅游企业主要通过控股形式,以产权关系为纽带组建集团化旅游企业。而且持股方式多样化,既有垂直持股,也有环状相互持股,还有二者相结合。

(2)中小旅行社绝大多数都是由个人组建形成的,集团化旅游企业通常也是采取收购个人股权以控股中小旅行社,进而达到市场占有率提高、经营规模快速扩张的目的。因此,集团化旅游企业控股的子公司通常都含有个人股成分。

(3)因旅行社是轻资产行业,公司经营主要依赖服务、口碑、人脉,况且旅行社最大的资产即是客户,而客户资源基本又掌握在个人手中,为此在收购初期集团化旅游企业出于稳健性考虑,通常仍由原股东担任子公司总经理。

持股方式的多样化、个人股的存在、过多依赖个人经营,致使集团化旅游企业产权关系较为复杂。集团公司在子公司的话语权、决策权受到一定程度影响。而子公司经营者一贯的单纯追求销售利润与集团公司战略管理、财务风险控制存在必然冲突。

(二)收购的中小旅行社财务工作基础薄弱

(1)信息化管理基础有待加强。1)旅游市场整体盈利能力不强,通常是薄利多销,以销售额的大幅增长赚取利润的增加。为此旅游企业管理者更倾向于业务经营,企业管理局限于经营性管理中,忽视信息化管理,由此导致多数旅游企业信息化水平较薄弱。2)集团化旅游企业因各子公司市场定位、经营方向、发展规模不同,各子公司都是各自经营,自行使用信息系统,集团缺少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信息化平台基于单一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无法实现集团内各子公司信息化数据的联动。

(2)财务基础工作不牢固。由于集团化旅游企业收购的多为中小型旅游企业,而中小旅行社重经营、轻财务的管理思想在企业普遍存在,中小型旅游企业财务管理的弊端必然在集团化旅游企业对旅行社的收购初期有所体现。1)长期轻视财务管理工作,财务工作仅限于事后核算、日常报税,财务在整个公司中缺少核心价值,财务管理被边缘化。2)个别旅行社账外账、不入账问题时有发生,造成出现企业虚盈实亏或者虚亏实盈不正常现象。资金操作随意性大,致使账目不清,资金短缺。3)应收账款占资产比重最大,但对应收账款却没有进行有效管理,对挂账单位、金额、账龄仅依靠业务人员确认,未进行定期对账。应收账款管理混乱,财务核算的真实性、准确性难以保证,给催收欠款带来难度,公司常出现经营资金缺口。

(三)集团化企业管理程序链条长与业务灵活性存在冲突

在集团化企业中,不同层级公司对外投资的延伸,资本运作呈现以少控多的局面。评价一个集团公司的规模大小,主要看合并范围内总资产、营业收入。集团总部监督、控制、跟进子公司财务决策的事前、事中、事后,这样才能保证子公司的财务决策符合集团整体利益。但却导致管理链条过长,管理效率低下。

具体到旅游企业,由于业务特

性,对包机、包房等大经营项目的决策时间有较高的要求,特别是旅游旺季,由于供求不平衡,一旦超过供应商规定时间就会被取消定位,团队行程就难以保证。而冗长的管理审批链条,常造成后续业务操作时间紧迫,有时甚至被迫搁置决策。(四)资金周转不畅、资金利用率低

集团化旅游企业的经营发展,收购或新成立的旅行社不断增加。通常子公司在经营初期营运资金靠集团总部支持,在经营稳定后通过占用集团内部公司团队款业务往来款等方式维持自身资金周转,影响集团内部资金运转的顺畅。由于所属子公司都各自核算,开设银行账户,一定程度上占用资金,使集团内有限资金分散、沉淀、闲置。

(五)旅游行业特性对财务管理的冲击

(1)旅游产品和服务常会受到天气、季节、经济、政治等不可控制因素的影响,这就影响了财务人员正确预判潜在的财务[!]风险。

(2)旅游产品和服务具有灵活多变的特点,也就决定了企业经营策略的灵活多样性。旅游企业为了拓展市场,增加客户,常需要调整或开辟新的旅游线路、开发新的供应商,这就增加了财务人员对成本核算的难度,降低了企业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

三、提升集团化旅游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对策

以实际工作经验为例,对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旅总社”)集团化财务管理转型进行阐述,分析如何提升集团化旅游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一)背景介绍

国旅总社是受国资委管理的中央企业。2009年起,国旅总社通过并购、新设等方式实现了所属旅行社数量的快速增加,集团化旅游企业经营规模迅速扩大。目前其控股的全级次旅游企业已达到上百余家,所属旅游企业占国旅总社整体营业收入80%以上。

在规模扩张的初始阶段,国旅总社也面临其他集团化旅游企业所遇到的问题。在经历多年工作实践,总结经验教训,逐渐摸索到提升集团化财务管理水平的有效对策。

(二)国旅总社提升财务管理途径

(1)财务垂直化管理。财务垂直化管理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方面为财务制度管理;一方面为财务人员管理。1)建立集团化财务制度体系。第一,由集团总部根据国家会计准则,结合实际工作调研,制定完整的财务制度体系,重点包括:财务管理制度、会计核算办法、税务工作指引、会计基础工作手册、财务日常操作规范。从宏观到具体账务处理都做了统一、明确的规定。对于旅游业务风险较大的事项,集团总部也做了工作指引。例如,应收账款管理、单团毛利率管控、分子公司管控、关联交易管理都做了更为明细的工作指导意见。为保证各项工作指引的落地,集团总部要求各子公司在总部工作指导意见的框架内,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再制定本公司财务工作管理细则。第二,对于阻力较大的财务管理制度,因集团总部也有日常经营,国旅总部采取先在集团总部实施,待成功后再向所属子公司推广的方式。2)财务人员管理。第一,由集团总部对所属子公司财务总监、财务经理进行选派,由总部下发任命通知书。财务总监、财务经理作为总部外派人员,直接向总部财务部进行汇报。第二,集团总部对子公司财务总监实行定期考核,包括实地工作检查、书面考核、当面述职。总部考核结果直接关系到财务总监任免、薪酬、晋升等。子公司财务总监对财务经理及其余财务人员进行考核,考核结果报集团总部备案。

(2)集团化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1)集团eRp系统建设。建设集团eRp系统,对经营流程进行再造,业务操作流程透明化,财务管控要点镶嵌于业务流程中,财务管理前置,构建集团化在线财务管控模式。在财务基础核算方面,旅行社企业收款、付款、结算、往来款核算流程统一,同时将通常旅游企业管控薄弱的环节:发票管理、往来款管理、单团核算毛利率管控、关联方交易管理、客商及合同管理融于相关流程中。在财务管理方面,预算指标管控、财务多维度分析报表统计等得以在线上实现。落实全面预算管控理念,在eRp系统中通过预算控制体制的建设,对预算数据进行动态追踪,能够第一时间精准的反馈信息,对预算差异采取“下钻式”管理方法,约束预算行为,以便达到事中管控预算的目的。2)逐步统一财务系统。国旅总社逐步建立用友“nC”网络会计核算系统,实现集团整体执行统一的会计科目、核算方法,形成集团总部及所属企业的“一本账”。所属子公司能够最大程度运用集团内资源,精准、及时反映经营情况,集团总部可根据财务系统所反映的信息了解子公司财务状况,从而达到集团化财务管理的效果。进一步规范了会计核算工作,同时实施了网络会计核算系统和网络报表信息系统的对接工作,可通过账务系统准确生成符合集团总部统一管理要求财务报表,以及按照不同的公司管理需求设置的个性化报表或个性化公式,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3)实现eRp系统与财务系统无缝对接。国旅总社对财务用友nC系统的个性化定制,实现了eRp系统与财务系统的无缝对接,财务经营数据全部来自于业务前端。因前端业务各项数据录入均规定了完整的审批流程,两系统对接既保证了前、后端数据的一致,又有效避免了财务人员随意调整账务,减少了业务、财务人员沆瀣一气的风险。

(3)强化集团化资金管理。1)集团化资金管理从所属子公司编制资金计划开始,对经营活动、投资筹资活动的资金运作进行实时控制。国旅总社建立了“九恒星”网络资金管理系统,通过银企直联、网银合作的方式,实现集团总部对所属子公司银行账户的实时监控。2)通过历史数据分析,按业务淡旺季测算各子公司最低资金保有量,通过与资金日报比对,对所属子公司进行实时预警,协助各公司做好资金筹划安排。3)在集团内部进行资金集中管理,对全资公司“核定额度、超额上划”、对控股公司“协商决定,有偿使用”。将集中管理的闲置资金优先调剂给资金短缺的子公司使用,按银行同期贷款利率收取利息。一方面解决所属子公司对外借款难的问题;另一方面协调配置资金,降低了对外贷款规模及资金使用成本、改善了“存贷双高”的局面、减少了因分散管理而产生的资金沉淀。截至目前,国旅总社已与45家二级所属子公司签订《资金集中管理协议》,进一步优化国旅总社整体资产负债结构。

(4)按照法人治理结构进行管理。1)国旅总社与对方股东选派人员成立

旅游公司管理制度篇4

关键词:三峡旅游变化游船业现状发展对策

游船业性质、产品特征及在三峡旅游中的主体作用

长江三峡旅游船业,是指从事长江三峡水上旅游观光客运及接待服务,经营三峡旅游航线的旅游客运企业。游船业属于旅游服务型企业,既具有旅游交通的功能,又具有为游客提供旅游组织、食宿、观光、游览、娱乐、购物等旅游服务的功能。旅游六大要素全都集中体现在其业务中,因而,游船业又属于综合型旅游服务企业。

游船产品是指由游船专门为满足游客观光游览、休闲度假等需要而设计并提供的,被现有和潜在的游客所认同的东西,它由有形的(如游船、船上服务设施、游乐项目)和无形的(服务、游客感受)两种成分组成。游船产品从本质上说是旅游服务产品,它具有旅游服务产品的所有特点,还具有一些特殊性质:

服务内容的多样性和综合性

游船服务既包括提供为满足游客游览、观光、休闲等核心利益的核心服务,也包括满足游客在游览过程中维持正常生活的基本服务,以及在意外情况下为游客提供的应急服务。另一方面,游船服务是通过为游客提供一种愉悦的经历来完成的,游客的经历是由多个游船服务细节组合而成,游船服务实际上是由设施加服务组成的综合体。

服务所借助的设施的特殊性

游船服务所借助的设施是航行的游船,由于受地域环境和地质地貌的限制,游客若想观赏长江三峡沿途的美景,在目前的情况和条件下,只有借助游船这一载体才能得以实现,这是游船服务产品的特殊性所在。

长江三峡两岸悬崖陡峭,山势险峻奇绝,是其他交通工具所不能到及的峡谷地带,游船便无可争议地成为三峡旅游不可缺少的、最主要的旅游载体。

库区形成后三峡旅游的变化及对游船业的影响

航运条件的改善

库区形成,高峡平湖显现,航道增宽、水流平稳,船只航行可取直线,相对缩短了航行距离,加上江水阻力减缓,航行更为快捷方便,相对缩短了旅游时间。这为动力更强、形体更宽大舒适的大型豪华游船提供了运行保障。

此外,库区内绝大部分的长江支流稍加整治均可开发成5、6级标准航道。到2010年,库区航道的布局将形成“以长江干线为主轴,嘉陵江、乌江为主支的‘一轴两支’航道主骨架,以其它航道为基础的干支相通、通江达海的叶脉型航道体系”。这又为深入库区腹地的旅游提供了航运条件。

旅游资源更加丰富

尽管水位上涨使约10%的原有景点被淹没,但又托出一大批新的景点。水流沿支流向三峡腹地进一步延伸,使三峡旅游空间范围扩大,形成更多高品位的旅游资源。

游客需求、旅游方式和旅游产品的多样性变化

今天的旅游者越来越不满足于单一的观光游览,休闲度假、探险运动旅游应运而生,并为人们所钟爱。乘游船观光度假必将成为了十分流行的休闲方式。库区的形成为休闲度假旅游提供了物质条件,新的景观景点的涌现,又为休闲度假、水上运动旅游提供了资源优势和理想的场所。传统的三峡旅游正在由单一的直通式为主的游船观光型产品,向以游船观光为主,集休闲度假、水上运动、商务会议、科考探险于一体的复合型产品转变,从“一线游”向“一片游”转变。

市场环境的变化

目前,从事三峡旅游航运的游轮公司约10余家,其资产规模已超过30亿。拥有各种游轮达90艘,其中,涉外豪华型游船约60艘,另有高速船、普通客班轮约200艘,年运力上千万人次,而且游船数量还在不断增加。三峡旅游运力过剩与客源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游船业的市场竞争进入了一个新的更为激烈的阶段。其竞争趋势正朝着以市场竞争为主体的集团化、系列化方向发展。

随着沿江高速公路的开通延伸,公路运输开始争抢新三峡客运。高速公路汽车运输相对于游船来说,其花费低、时间快,无疑具有极强的竞争力。此外,随着库区万州五桥机场正式通航,达(县)万(州)铁路的开通、万(州)宜(昌)铁路的开工建设,游船业还面临着来自航空业和铁路的竞争,这对三峡游船业来说也是一大挑战。

长江三峡旅游船业现状问题分析

政出多门,多头管理

游船业既受交通和旅游部门的交叉管理,还有地方港务、港监、航道、码头等部门的介入,导致行业管理弱化。交通和旅游部门对游船的管理和服务标准不统一,比如旅游部门的星级评定,交通部门的等级评定,使游船企业无所适从。

管理模式的局限性

三峡游船业的管理模式主要可以分为:

大公司管理模式三峡游船主要集中于2—3家大型游船公司,前身是大型国营水运企业,基本是采用行政干预式管理模式,难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发展要求。尽管一些公司实行了总经理负责制,但其体制改革滞后、内部组织机构、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改革缺少实质性的变动,与市场经济要求脱节。其经营手段、组织结构等方面难以适应交通型客运向旅游观光型客运的转变要求,企业管理的重心并没完全实现向以旅游经营为重心的转变。

小公司管理模式三峡游船公司的数量虽多,但多数规模较小,仅拥有1—3艘船。这类公司多是上世纪80年代后期成立的民营、合资或合伙人公司。在管理模式上,主要采用随机化(独裁式)或友情化管理模式。这类公司机构精简、经营方式灵活、经营手段丰富,这是大公司所不可比拟的优势,但也存在规模小、资本弱、凝聚力散、短期逐利性强等弊端。其旅游组团的连续性差、资本弱、抵御市场经济风险能力差、短期趋利动机突出,往往易利用其经营方面的灵活性,转移和卸除自身的经济风险,对游船业的正常经营秩序具有较大的负面影响。

其它管理模式主要指一些外资游船公司(含外方长期包租公司)和国内个别有大资金作背景的公司。这类游船公司由于资本雄厚、职工待遇高、船舶档次高,主要经营境外游客市场,管理模式上主要采用制度化管理,其市场经营行为,手段都较为规范,公司立足长远发展的指导思想明确。

经营模式的弊端

一直以来,三峡旅游船业在经营模式上,采用的是以水上客运为主体的一线贯通式顺道游的分散经营模式。船务公司、旅行社、沿途景点各自为阵,船务公司与旅行社一般采取签定协议分配舱位或临时包租游船。这种经营模式存在着诸多的弊端:

以水上客运为主体的顺道游,船舶的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及管理不是以旅游为标准设置,表现在舱位空间狭小、娱乐设施及活动缺乏、服务不规范、服务质量不高、安全隐患突出,因而,游客投诉较多。“其航行线路、停泊站点、停泊时间等游客都没有异议权和选择权,只能按交通线路参与三峡旅游。其旅游接待、游客服务、景点导游以及船上的吃、住、游、娱等满足不了游客的需求。”

由于经营分散,中间环节增多,加之市场环境差,各种名目的税费繁多,使得其经营成本高,导致游船游览三峡的价格居高不下,又失去了竞争的价格比较优势。

在游船的销售方面,主要通过客运中心售票网点和旅行社进行销售,没有建立起自己广泛而完善的营销网络,旅行社如果组团困难,往往会取消包船计划或临时退船,游船公司因而受制于人。加之游船产品设计的单一、市场开发投入不足,使得游船的经营绩效不高。

游船业从业人员结构及素质的不足

游船的管理与服务人员队伍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缺乏现代旅游管理理论和知识;对游船产品的特征认识不清;管理与服务技术水平不高;文化水平偏低;观念落后、服务意识差、素质不高;多数管理和服务人员不懂外语。这严重影响到游船旅游接待与服务质量,制约了游船业的发展,并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三峡旅游的发展。

游船业发展对策和建议

管理体制的改革

由于游船业跨地区、跨部门经营的特点,应从行业主管部门着手,理顺关系,明确职责范围,避免政出多门。交通和旅游部门应加强沟通、协调与合作,进行综合管理、共同执法。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应从游轮的准入资格和准入制度上考虑,提高准入门槛,控制游轮总量,并通过市场竞争择优汰劣,以杜绝短期经营行为对市场的扰乱。

管理模式的构建

游船管理模式的构建可以从目前的三种模式的组合考虑,采用股份制、联营或集团化方法,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组建。核心在于制度的设计和安排上,强调企业内部设计所有利益主体的制衡关系。其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首要前提是机构改革,应根据游船业的特点、游船公司的性质和游船产品特征,改变按生产要素为对象设置部门机构的管理机制,从企业的生产过程或业务流程考虑设置组织机构,并突出营销功能;以机构精简、突出主业为原则,建立企业内部“效益共创、利益共享”机制。

经营模式创新

加强游船软、硬件升级提档游船的功能定位必须目标化,在硬件上按游轮星级标准设置,包括游船的外部装修、内部布局设计和设施的配置,使之功能齐全、设施先进、更具现代水准,适合旅游要求。在软件方面应严格按照星级游轮的服务和管理标准,加强游船服务和管理人员的岗位培训,强化服务意识、服务技能和管理能力,严格管理、规范服务、提高服务质量。

强化营销功能现代企业的经营实质上是一个营销的过程。强化营销是提高游船产品的知名度,引发旅游者乘坐游船前往三峡观光游览、休闲度假的愿望,从而获得经济效益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经营产品多元化、经营方式多样化既然新三峡旅游正在发生质的变化,游船产品也必须进行多元化经营。游船业也应当介入库区景点的开发,使库区尤其是库区腹地的旅游资源与游船产品对接。

实施品牌战略品牌是游船业和游船产品的形象。它代表着游船产品的品位、实力和服务质量。游船业必须树立自己的品牌,才能适应三峡旅游的发展,保持良好的旅游吸引力,获得良好的效益。游船业在下一步的发展中应根据自己的发展方向、文化背景和自身的实际情况、行业性质、产品特征等,在品牌的定位、包装、传播和品牌的管理方面多加思考和努力,在政府主管机构的帮助下,共同培育市场品牌,使游船业真正成为三峡旅游的核心,使长江三峡真正成为“世界的三峡、永远的三峡”。

参考资料:

1.魏小安,《产业发展新论》,中国旅游出版社[m],2002

旅游公司管理制度篇5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以年均9.5%的高速度持续增长,近年来仍然保持在7.0%以上。随着经济的,人们的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外出旅游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的基本组成项目。据国家旅游局统计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旅游收入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2001年,入境旅游人数达8901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达178亿美元;国内旅游人数达7.84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达3522亿元人民币;旅游业总收入达到4995亿元,比上年提高了15.0%。伴随着旅游市场的繁荣,与其相关的风险事故的发生率明显上升。这客观上要求旅游险能够快速发展,为有关各方提供风险保障,为旅游市场的发展保驾护航。再者,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使花钱购买旅游险成为可能。因此,有关人士普遍预测旅游热将为我国旅游险市场营造巨大的发展空间,每年的保费收入至少应该有70亿元的进项,是我国保险业务发展的新增长点。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旅游热已经持续好几年,而旅游险市场仍然比较冷清。

一、旅游保险还未引起足够的注视

从需求的角度看,自2002年9月1日起《旅行社投保旅行社责任保险规定》开始实施,改强制旅行社为游客投保旅游意外险为强制旅行社投保旅行社责任保险。这一规定的改变使以前倍受冷落的旅行社责任险获得较大发展,财产险公司在旅游险市场中的份额大幅度提高,如按每个旅行社年交保费2万元计,旅行社责任保险的市场规模约为1.8亿元,占整个旅游险市场的15%以上;与之相反,游客自愿购买保险者寥寥,寿险公司旅游险业务增长缓慢,部分地区和公司甚至出现业务滑坡现象。旅游险市场总的需求状况并没有大的改观。

从供给的角度看,旅游险市场上保险卡的种类有所增加,销售方式有所改善,但是存在的问题并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1.险种少。当前,只有几家较大的寿险公司经营旅游保险,且可供游客购买的险种只有旅游人身意外伤害险、人身意外保险、旅游景点人身意外伤害险、旅游救援保险、住宿游客人身意外保险5种。而且他们大多数都不经营旅游景点人身意外伤害险、旅游救援保险和住宿游客人身意外保险,甚至有的也只经营旅游人身意外保险一种。产险公司除了经营旅行社责任保险外,对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发生的行李、证件丢失和盗抢风险至今尚无“货”上市,使这一风险处于无保障状态。整个市场不能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保障。而且,游客要想以中意的价格为自己获得较为全面的保障,就必须和几家保险公司接洽,很不方便。

2.保险对象范围过窄。以前,我国的游客是以团体游客为主。而且,国家旅游局在1997年9月出台的《旅行社办理旅游意外保险的暂行规定》强制旅行社为游客办理旅游意外伤害保险。各保险公司根据当时的市场情况,从节约经营成本出发,推出了只以团体游客为保险对象的旅游保险,将自助游游客排除在保险范围以外。1999年政府为了拉动内需将“五一”、“十一”假期调整为7天。这一举措带动了旅游热,形成了所谓的“黄金周”。但是这股旅游热主要是受自助游的推动。据有关资料显示:自助游已经占到了整个旅游市场份额的80%以上。可是,在很多地区自助游至今仍游离于旅游险市场之外,无法买到合适的旅游保险。

3.保险对象细分不够。首先,旅游市场状况的变化和强制旅游意外险的取消,使得自助游在部分地区走进了寿险公司视野。有些公司已经修改了旅游意外伤害保险条款,将自助游游客纳入保险对象范围,但是和团体游客适用相同的费率。少数公司甚至直接将团体旅游险保单向自助游游客销售。其次,部分公司为了争抢业务,拓展了保险对象的范围,推出旅行保险,将公务旅行者和普通游客一同纳入保险对象范围。这两种变化在提升保险公司业务量的同时也增加了逆选择的可能性,使保险公司面临更大的道德风险。因为:第一,团体游客出游时,旅行社派有专业的导游为其提供全程组织和服务工作,这无疑有利于减少风险事故的发生。但是对于自助游游客来说,由于缺乏旅游常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出险的概率要比团体游客大。而且,对于自助游保险来说,由于业务分散,展业费用和其它经营成本明显高于团体游保险。因此,两者不应该适用同一费率。第二,对于公务旅行人员和普通游客来说,由于出行目的不同,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往往不一样,结果在旅行过程中发生风险事故的概率也必然不同,两者同样不能适用同一费率。

4.保险责任确定不合理。当前我国旅游险在保险责任的确定上存在着两种倾向:一种倾向是保险责任过宽。很多保险公司在旅游意外伤害保险中将死亡给付、伤残给付、意外医疗和急性病医疗列为主险责任。对于每个游客来说,只有选择是否投保的权利,没有选择不同保险责任的余地,不能以合适的价格获得需要的保障。殊不知其结果同样是低风险客户退出保险,而高风险客户都留了下来,产生逆选择。另一种倾向是保险责任过窄。目前,几乎所有保险公司都将游客的潜水、滑雪、探险等活动列为旅游险的除外责任,而又不提供此类专项旅游保险。而且,有些保险公司在经营旅游意外伤害保险的过程中发现医疗责任,尤其是急性病医疗责任的道德风险过大,部分地区发生经营亏损现象。于是修改条款,将急性病医疗甚至意外医疗排除在保险责任范围以外。这样的确能够较好地控制风险,但是与此同时也必然将大量有着较大风险保障需求的优良客户拒之门外。这显然有悖保险经营“保障客户,分散风险,获得利润”的初衷。

5.费率厘订缺乏性。目前,我国旅游险费率的厘订不是依靠精算技术,而是由条款制订人员凭经验来确定的。有的公司甚至模仿其他公司的条款,然后臆断地调整费率变动期间和费率大小。这样,在缺乏精算技术的支持下,为了保证经营的稳定性,保险公司的唯一办法就是将费率偏高确定。这种不科学的定价在损害消费者利益的同时也抑制了保险需求,保险公司业务的增长。

6.投保渠道不畅。目前,旅游险的销售渠道没有大的改观。旅行社依然是其最重要的销售渠道,主要销售团体旅游意外伤害保险和旅游救援保险;旅游景点主要销售旅游景点意外伤害保险;机票销售点主要销售航空意外险;适宜网上销售的险种相对较多,但是目前开通网上投保服务的只有泰康人寿、平安和友邦等少数几家公司;银行柜台销售尚处于尝试阶段。对于大多数自助游游客来说,投保仍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

7.售后服务质量不高。旅游者的流动性较大,在短时间内,游客可能在一个地方投保而在另一个地方出险,甚至可能跨国出险,这对保险公司的核保、定损及理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保险公司的理赔服务跟不上,不仅对旅游者造成损失,也影响保险公司的声誉。

二、游客保险意识淡薄,保险险种单一,制约了旅游保险的发展

我国的旅游险市场所存在的上述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

1.游客保险意识淡薄。虽然说风险的存在和收入水平的提高是保险需求产生的必备条件,但是这两个条件所形成的只是保险的潜在需求。要想把这种潜在的需求转化为现实的需求,必须依赖于人们防范风险意识的增强,保险意识的提高。当前,我国民众的保险意识普遍较差,很多游客存在侥幸心理,不愿意花钱买旅游险。因此,旅游险的市场需求一直不旺。

2.保险经验缺乏,保险技术落后。在现有的经验水平和技术条件下,我国很多寿险公司的旅游险的核保在很多地方还存在不足,尤其是急性病责任部分存在较为严重的逆选择现象。承保之后对医疗责任和自助游的风险控制更是束手无策。一方面,为了防范逆选择,他们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将急性病医疗排除在保险责任范围之外。另一方面,他们只能通过对团体的选择来代替对个人的选择,通过简单的承保程序达到为大量具有相同风险因素的人群提供保障的目的。旅行社在保险公司和被保险人之间充当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是保险公司控制风险的一个“关卡”。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被迫只经营团体旅游险,而将自助游保户拒之门外。

3.相关数据资料短缺。由于险的经营时间短,我国的保险公司手中还缺乏与旅游险相关的各类资料。与其它寿险业务不同的是旅游险的发生概率与一个国家的、、地理状况、游客的风险防范意识等关系密切,国外资料缺少价值。另外,据业内有关人士透露,很多公司的旅游险在展业、核保、定损、理赔过程中缺乏规范性,单证管理混乱。这样,即使收集了一定量的资料,这些资料也缺乏可靠性。这使得旅游险费率的厘订缺乏有效的数据支持。

4.对风险和保险的相互关系认识不够。保险公司对保险对象划分不清和保险责任确定不合理,实际上是其对风险和保险的相互关系认识不够的反映。对自助游游客和团体游客、公务旅行者和普通旅游者在相同的费率水平下提供同等保障和将医疗责任列入主险条款,是保险人过分追求保险业务量而忽视风险防范的表现;而将游客的潜水、滑雪、探险等活动列为除外责任,将医疗责任从保险责任中剔除,是保险人过分强调风险防范而忽视业务增长需要的表现。

5.保险市场发育不充分和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体制落后。2001年我国的保险深度仅为2.2%,保险密度仅为168.8元,远低于很多家,保险市场的发育还很不充分。同时也意味着发展的空间非常巨大。现阶段,为了抢占先机各家保险公司忙于市场拓荒,比拼保费收入规模。而相对于其它险种来说,旅游险属于小险种,年保费收入占保险公司总保费收入的比重较低。另外,目前在我国保险市场中占有较大份额的几家保险公司要么是国有独资保险公司,要么是国有控股的股份有限公司。这种所有制所决定的经营管理体制是公司高层领导由政府选派,采用任期制,以公司业务发展规模和速度作为业绩考核的重要指针。高层管理者权责不对等,广人员工的付出和收入不对称。这必然会引起企业追求保费规模最大化的短期行为,因为有保费规模就有费用规模,而费用规模与包括老总在内的员工利益攸关。结果,虽然旅游险在很多保险公司的内部管理中被列为a类险种,赔付率一般低于35%,但是仍然不能引起公司高层管理者的重视和激发普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旧产品的改造和新产品的开发进展缓慢,难以适应市场需要。

三、培育市场主体,开发新险种,大力发展旅游保险

解决我国旅游险市场的现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为一方面,民众保险意识的培育是一个过程。这既需要保险经营者和政府做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又需要通过大量的风险事故来国民,强化其保险意识。这绝不是短期内所能达到的。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需求能够创造供给,而潜在的保险需求向现实的保险需求的转化是以民众保险意识的提高为条件的。因此,在短期内我国的旅游保险需求状况不会有大的改观。另一方面,国有保险公司经营管理体制的转换是我国现阶段体制改革的难点,而这一点恰恰是导致我国旅游险市场供给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的关键性因素。因为分业经营体制可以通过修改来改变;保险经验不足,保险技术落后可以通过来快速提高;而经营管理体制的转换涉及各方利益的分配格局、保险经营的性质和国家的安全,不可能在短期内彻底完成。这样,对于风险与保险的关系的认识也就难有突破;重视保费规模,忽视经营利润的状况也就难以改变,旅游险就很难得到保险公司的青睐,供给状况也就不可能有大的改观。结果,整个旅游险市场也就不可能出现高速增长的态势。但是从长远着眼,我们应该大力推进民众保险意识的培育和保险公司经营管理体制的转换。

此外,还应该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1.加速市场主体的培育,提高旅游保险市场的竞争程度,促使保险公司由拓荒式的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

2.加大新险种的开发力度,把旅游保险服务延伸到吃、住、行、游各个环节,并为特定旅游项目提供专项保险,如峡谷探险保险、水流漂流保险、惊险游保险等,使游客在旅游全程都能够获得需要的保障。

3.对旅游险市场和旅游险条款进行细分,针对团体游、自助游及公务旅行的不同特点制订出不同的保险条款,确定不同的费率,加强风险防范。

4.将风险较大的医疗责任部分制定为特约条款或者附加险,厘订专项费率。这样既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需求,又可以有效防范逆选择风险,全面提升旅游险的业务质量。

5.加强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尤其是与医疗责任部分相关的资料的收集,为厘订费率,控制风险,尤其是医疗责任风险积累经验,提供可靠的数据资料。对于那些通过平台销售旅游险的公司来说,在这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应该充分发挥这一优势。

旅游公司管理制度篇6

关键词:中小型旅游公司;财务风险

现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的提高,旅游成为现代人们所喜爱的一项活动。旅游行业也借此迅速发展,其中中小型旅游公司发展迅速成为地方旅游的主要支柱。大多中小型旅游公司希望借此形式扩大自身的规模、提高自己的收益但却忽略了财务风险而导致了经营失败。本文浅析中小型旅游公司财务风险问题的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通过研究能使中小型旅游公司重视财务风险问题并在日后能够更好的经营与发展。

一、财务风险概述

所谓财务风险是指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使公司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而财务风险是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管理者对财务风险只有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风险,而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

财务风险有广义的定义和狭义的定义。决策理论学家把风险定义为损失的不确定性,这是风险的狭义定义。日本学者龟井利明认为,风险不只是指损失的不确定性。而且还包括盈利的不确定性。这种观点认为风险就是不确定性,它既可能给活动主体带来威胁,也可能带来机会,这就是广义风险的概念。

二、中小型旅游公司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一)内部成因

1.公司资金结构不合理

通过研究发现我国大部分中小型旅游公司资金结构组成中负债过高,首先中小型旅游公司来看大部分负债都是来自于借款或贷款,意味着公司需要支付的利息金额大,这使公司的资金外流。因中小型旅游公司因要加大经营规模而需要大量的资金,但大多公司筹资的渠道只有所有者投资和债权人投资这两种,这导致了公司借入资金过高,缺乏合理的筹资渠道。

2.投资不合理

许多中小型旅游公司会选择投资来扩大自身规模和获取收益,但在投资过程中公司管理层往往忽视了其中的风险。首先中小型旅游公司资金主要是由所有者投资和债权人投资组成的,而债权人投资是需要公司按照协议还本付息。如果公司管理层在投资的项目不能为企业带来收益,长时间下去可能会使公司不能由足够的资金去付相应的利息严重时可能导致公司破产。其次中小型旅游企业的旅游项目、酒店项目、景区项目相对投资本金较大,资金回收期时间也较长,这可能会使公司的资金链断裂出现风险。最后现许多中小型旅游公司不单单投资自身的旅游项目也会投资其他非旅游项目,例如房地产等,但由于行业之间差异较大可能会经营失败,这会使公司存在加大财务风险。

3.内部结构混乱

我国中小旅游企业普遍有着财务管理不规范,内部财务管理随意、混乱的特点。在资金管理上不完善,管理过程中权责不清,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导致了财务管理的成本大幅度提高,同时使企业存在了较高的财务风险,非常不利于旅游企业的发展

4.财务人员缺少专业知识

现今中小型旅游公司管理层对财务风险认识缺乏,认为只有出现风险状况时才去做相应的应对,而并不是将财务风险与公司的经营发展联系到一起。而公司的财务人员也缺少专业的知识,忽视财务风险问题使得公司面临着财务风险。

(二)外部成因

1.对突发事件的应变力差

旅游公司在经营过程中时常会遇见突发事件,例如自然灾害、游客意外事故、冲突等,这些事件所支付的金额比较大,而中小型旅游公司往往忽略了突发事变对公司的影响而导致资金大量的外流使公司存在财务风险。

2.对政策变更不敏感

我国旅游行业受政策的影响很大,例如旅游法规、导游法规变更等,但中小型旅游公司缺乏对政策变更的关注,若公司不做好提前的应对措施会使公司受到冲击给公司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三、中小型旅游公司财务风险防范的对策

1.合理的进行筹资和投资

由于中小型旅游公司是需要大量资金来进行经营和发展,所以公司在筹资和投资阶段需要进行科学理性的分析。公司可以通过增加筹资渠道来进行筹资,合理的较少企业的负债。同时公司在进行投资要应该对投资对所投项目的日后经营收益、项目能否持续经营和资金的回收速度进行全面的分析,公司高层管理者要加强自身的财务风险管理意识不能只为扩大规模而忽略风险的去投资。公司在经营中财务风险是不可避免的,管理者不能去忽视风险而要做到将风险降低。

2.完善公司的内部财务管理体制

加强公司的财务风险预警,中小型旅游公司学习国内成熟的大型旅游公司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财务管理体制,做到权责分明,保证公司资金有序、有效的运用。高层管理者应做好表率,树立良好的风险管理意识。

3.加强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

公司财务人员应加强对财务风险防范的学习,财务人员对公司防范财务风险有着很大的作用。财务人员可以在日常工作中发现公司存在的财务风险并及时的汇报给管理层,降低风险给公司带来的损失,这可以使中小型旅游公司更好的发展与经营

4.对自身外部环境加以重视

在经营过程中,公司应制定一套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在事件发生之后可以及时有效的将风险降到最低。

5.多关注国家政策的变化

公司管理层在日常应对行业的政策变化加以关注,管理层应积极的进行讨论和思考。结合各类政策变更提前做好应对。

四、结论

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迅速,旅游行业也蒸蒸日上。但无论企业如何发展财务风险依旧是需要企业高度关注的,特别中小型旅游公司不能因为发展而忽视财务风险。要做好财务风险的防范,针对自身企业的特征制定相应对策,这样公司才能在竞争中获得优势获得更好的发展。(作者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

参考文献:

[1]罗洁:《浅析旅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问题及对策》,《财会通讯》2014年第4期。

[2]陈文俊:《企业财务风险:识别、评估与处理》,《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年第3期。

旅游公司管理制度篇7

关键词:旅游集团;旅游投资;投资风险

1我国旅游集团投资的现状

随着我国旅游业集团化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目前已经有不少的旅游集团为了不断壮大其经济实力和抗风险能力,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从而实现资产的不断增值,相继采用纵向一体化战略和多元化经营战略,不断的扩展自己的经营领域,选择新的投资方向和新的投资机会。投资方式的多样化、投资领域的多元化,也构成了中国旅游业新一轮快速增长的重要动因。

从旅游集团特别是一些上市公司的投资行为来分析我国旅游集团的投资行为,可以看出,我国旅游集团所进行的投资方向仍集中在旅游行业,是在原主业的基础上,通过进行产品价值链的管理实行相关旅游产品所涉及的旅游投资,如对会展,景观房产,旅游景区投资。一些旅游集团还开始了对航空业的投资,如武汉的东星国际旅行社就已经建立了自己的航空公司。随着投资活动的日趋复杂,投资所存在的潜在风险也日益增多。为实现投资收益最大化,就必须正确认识和分析投资风险,并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对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和化解。本文就将通过研究投资风险的相关理论,结合我国旅游集团的实际,对加强旅游集团投资的风险价值管理进行初步探讨。

2旅游投资的特点

由于旅游资源的公有性、垄断性和非流通性;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矛盾性;旅游项目投资的区域依赖性;旅游项目投资的综合复杂性;旅游产品的生产和消费的同时性使得旅游集团的旅游投资相区别于其他集团的投资项目具有很多独特的地方:

(1)投入高,回报期长。旅游投资的门槛逐步抬高,不再是低投入的产业,进入性投资的加大,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及竞争环境的国际化,也使得旅游投资回收期延长。

(2)旅游产业链整合与多产业整合特征:旅游产业链的延伸,与城市景观、房地产、小城镇、休闲娱乐等等深度结合,产生了一个整体的、互动的结构——“泛旅游产业”。旅游投资,已脱离单一项目时代,投资商进行区域整体投资,力求整合旅游产业链,与相关产业相结合,寻求综合收益的最大化。

3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

(1)重项目规划和投资评价:对于投资方来说,旅游的投入是一个长线的过程,风险性主要在选项和规划上。因此,旅游项目投资必须重视项目规划,以明确的投资评价为前提,以有效的资本运营为保证,极其清晰的把握投资运作的思路。

(2)争取区域政府的支持:提高产业的绿色GDp已经成为新时代下经济发展的新思路、新理念。旅游项目能够提高地区的绿色GDp,调整城乡产业结构,形成绿色产业链,旅游集团可以通过政绩策划,尽量争取政府的有效支持,争取的旅游项目开发的最大优惠条件(低价资产收购、税费减免、申请扶持资金等)。

(3)开展有效的营销活动:进行有效的营销活动,提高项目在国际、全国、区域的定位和影响,为融资、招商、资本升值提供巨大的支持。

(4)多方位融资:从沪深股市统计,我国国内上市公司有近千家,但是以旅游为主业的上市公司只30多家,涉足旅游业的上市公司也只有40家。这说明我国的旅游企业的大多还是以资本自筹为主,没能很好的利用资本市场。更好的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可以有效降低旅游企业融资的风险。旅游集团可以依托收购兼并、政府优惠等方法低价获取大量资产产生资产大幅升值的市场评价,从而增长现金流量,实现大规模融资。

(5)多产业整合和跨行业投资:泛旅游业具有极大的区域聚集和经济带动作用,往往会带动一个区域的城市化进程,形成游憩区、度假区、会展区、娱乐区、步行街区、购物游憩区、及旅游小城镇等等,推动区域型旅游房地产和商业房地产发展。另外,为了分散投资风险,还可以适当的进行跨行业投资。以青旅控股为例,目前该公司的主营业务,除了组织、接待国内外人员的出、入境旅游以外,还出资3,000万元控股了北京尚洋电子技术公司,整体收购青旅控股香港有限公司并且参与证券业,使公司旅游主营业务与其他业务同时拓展,有效的防范了经营和金融风险,提高了资产收益率。

4从财务管理角度做好投资的风险管理

投资风险是指在投资活动中未来实际结果与预期目标出现差异的可能性,是在特定条件下和特定时期内可能出现的各种结果的变动程度。由于对未来的经济活动的投资的不确定性,投资风险客观存在。但是,人们总是能够通过对风险的管理从而降低投资的风险,实现投资利益的最大化,这就是投资所具备的价值所在。在进行一项投资时,风险越大,其预期的收益或亏损也越大,投资如果产生亏损,将会使资本受侵蚀,最严重的情况可能导致企业的倒闭。承担这些风险是为了给集团盈利,问题的关键在于,进行投资的主体应在风险与收益之间寻找一个恰当的平衡点。财务管理在投资的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4.1在旅游集团内建立投资的风险管理指标体系

(1)建立风险度量模型和风险管理模型,研究旅游集团内各种投资及各种风险,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各种其他风险及包含这些风险的各种资产或资产组合,对各类风险再依据统一的标准进行测量并加总,并依据全部业务的相关性对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利用资产风险度量模型,定量地分析资产组合的风险价值。

(2)确定公司各种旅游投资的风险容忍度,限制由于各种影响因素而导致的市场风险,对某些风险高度集中的投资进行特别处理,将风险限制在公司可接受承受的范围内。

(3)建立旅游集团投资的约束-激励机制,在各项投资中,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如果激励机制仅仅与经理人管理资产的收益挂钩,经理人则可能会为了追求高收益而承担高风险。所以在追求收益的同时,考察经理人管理资产的风险度,限制和防止经理人的过度投机行为。

4.2进行投资风险的制度管理

对于旅游集团的投资风险的财务管理应该是一个系统,对于投资项目来说,它起始于项目的考察论证阶段,结束于项目资本变现退出以后,贯穿于风险投资公司从资金——资本化——资金的长循环之中。

旅游公司管理制度篇8

九九年三月份,我从千层板林场调总场任场长助理兼森林旅游开发公司总经理。在总场协助主管场长分管公园管理处办公室、公园建设、项目开发、招商引资等工作,在公司主持行政全面工作。

一年来,在总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找准自己的位置,积极为森林旅游业的发展出谋划策,提出自己的发展思路和见解,在公司经营管理工作中,团结带领公司一班人和全体职工,从零开始,从严要求,大胆管理,勇于创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圆满并超额完成了总场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和经济指标。成绩的取得,是开发公司的同志们发扬塞罕坝艰苦创业的精神干出来的,也是与总场领导和科室的大力支持分不开的,在这里我向他们表示感谢。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述职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作为一个新组建的公司的总经理,自己深知肩上担子的重量。要想把一个企业搞好,不论在政治理论、业务素质,还是在廉洁勤政等各个方面,都应该是表率,都要超出别人才行。为了达到这个要求,自己制订了学习计划,工作再忙,也要抽出一些时间进行学习,包括政治、业务、经营管理、科技、历史、哲学等各个方面的书籍都涉猎到。一年来,我比较系统地学习了《邓小平文选》、《简明旅游百科全书》、《新合同法》等有关书籍,坚持记学习笔记。通过系统学习,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有力地促进了公司各项工作的开展。

二、公司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九九年总场下达给森林旅游开发公司计划总收入100万元,实际完成163万元,占计划的163%,其中:门票收入117万元,林地资源补偿费43万元,其它收入3万元。计划利润60万元,实际实现利润86万元。招商引资项目完成七个,项目引资突破了总场下达的2000万元的指标。

三、为完成各项指标所作的主要工作和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统一思想,发挥优势,抓班子带队伍

现在的森林旅游开发公司,是在原总场开发公司的基础上组建的,它兼有森林公园行业管理和旅游经营管理的双重职能。针对公司领导班子新、人员新调配、职工思想复杂的现状,班子成员关心的是能否完成总场下达的100万元的经济指标,能否让职工拿上工资。在这种情况下,我和领导班子认真分析,找出开发公司的优势所在:一是总场的高度重视,选配了五名领导,领导力量在全场是最强的,二是公司共23名职工,有共产党员九名,接近一半,三是有在职和不在职曾经在领导岗位上工作过的副科级以上干部八人,还有新调入的部分骨干,这就是我们开发公司的优势,只要做好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一定会很好地完成总场下达的指标。班子形成共识后,提出了“我靠公司生存,公司靠我发展”的口号,制成大型牌扁,悬挂于公司正门,以此来增加全体职工的凝聚力,树立自信心。为了尽快使公司工作进入正常运转,我和书记逐个和部门经理及员工们谈话,做思想政治工作,解决各种思想问题,使他们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放手让他们在各自岗位上发挥作用。

开发建设大旅游,兴办大产业,必需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是当务之急。在公司内,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业务学习和培训,同时组织员工外出考察学习其他先进森林公园的公园建设、经营管理、导游接待服务等方面的先进经验,指导工作,很快打开了工作局面。一举扭转了开发公司过去“收容队”的形象,不但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还带出了一支团结、稳定、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二)建制度、严管理,全面推动各项工作

森林旅游开发公司建立伊始,我和班子成员一起,积极谋划公司的发展规划,制定公司年度工作思路和公司《管理办法》,通过多次与县里协调运作,制订了《门票管理办法》,组织公司各职能部门认真讨论、修改完善,提交职工大会讨论通过后,认真贯彻执行,经过一年的运行效果非常显著。有了制度加上严格的管理,使公司的各项管理工作从一开始就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在工作中,我特别注意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一年来,由于森林旅游开发公司工作刚刚起步,工作千头万绪,为了完成总场下达的各项任务,我一心扑在工作上,几乎没有完整地休息过一个星期天。公司全体员工们,也都发扬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兢兢业业地工作,尤其是遇有紧急任务,都能按时、按质完成。如在配合围场县县庆和‘99森林草原节首游式工作,由于工期紧、任务重、质量要求高,为了按期完成任务,公司通过认真部署、具体组织,临时抽调精干力量,仅用了十四天就圆满完成了筹备任务,完成公园山门停车场及百花坡停车场8300多平方米的建设任务,为‘99森林草原节首游式的成功举办创造了必备的条件,受到围场县领导及总场领导的好评。

(三)招商引资、扩大开放,实施资源开发带动战略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建设起步较晚,但发展相当迅速。为了适应快速发展的旅游形势的需要,站在全场角度和我场兴建大旅游、大产业的角度上,严格按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统一部署,多方筹集旅游建设资金,广泛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采取国家、集体、单位、个人一起上的方针,扩大开放,吸引资金。一年来,招商引资项目7个,吸引资金2000多万元,有效的促进了公园景区景点、基础设施、交通、通讯等方面建设都得到了很大改善,接待档次有了明显提高。

(四)、抓宣传、促开放,提高公园知名度

为了开发建设大旅游,公司制定宣传计划,大幅度增加资金用于宣传,通过电视台、报社等传媒大力宣传塞罕坝,还多次派员参加京、津等地举办的旅游促销会、项目洽谈会等活动,发放各种旅游宣传品,积极开展宣传工作。组建了塞罕坝森林旅行社,与北京、天津、石家庄、辽宁、山西等地的旅游机构进行联系与洽谈,建立业务关系。配合市旅游委、围场县政府组织举办了‘99木兰围场森林草原节活动,举行了首游式剪彩和“保护自然、热爱自然、享受自然”百人签名活动,举办了满蒙民俗风情歌舞和民族活动表演,推出了几条特色旅游线路。通过森林草原节活动,展示和宣传了塞罕坝森林草原、蓝天白云和浓郁的满蒙风情等主特色,为招商引资发展旅游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我还多次利用外出机会,多方联系、运作项目开发建设事宜,收到了良好效果。

(五)抓规划、促落实,全面推进森林公园建设工作

1、本着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原则,总场决定由我作为负责人组织修订和完善《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今年六月份完成了修订工作,并聘请参加中国林学会森林旅游和森林公园分会塞罕坝学术讨论会的专家教授对总体规划进行评审、论证并获得了通过,在此基础上,根据专家提出的意见,又委托省林勘院对规划进行了修改和完善,现已完成修订、编审工作。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加紧了森林公园基础设施的建设,新建成百花坡、黄花滩、滦河漂流等旅游景点。配合县庆修建了公园山门、百花坡和公司院内三处停车场,面积达8300多平方米。塞罕湖两个码头工程也已经全面竣工,蓄水后即可投入运营,创造经济效益。

3、公司的环境建设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总场的大力支持下,改造了公司大门,新建了花坛,按装了自来水和暖气,铺设了地板瓷,还更新了办公设备。使公司的环境和办公条件得到极大改善,较好地树立了公司的环境形象。

(六)组织实施两大综合治理工程,全面治理旅游环境

九九年四月份总场为了全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开展生态旅游示范区和创建“文明森林公园”活动,在全场范围内全面启动了“精神文明建设两大治理工程”,责成我担任两大治理工程领导小组副组长,由开发公司和总场文明办共同组织实施。我和领导小组的同志们一起,开展宣传教育,在调查研究、摸清底数的同时,从清理大牲畜、场区环境卫生、清理外来户、绿化美化城区等九个方面全面开展综合治理工作,受到了良好的治理效果。

在旅游环境治理工作中,严格按照总场要求,经过外业清查测量,内业汇总制图,分年度摸清了所有使用林地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研究起草了《总场占用林地资源管理办法》,报经省局批复。在清查落实中,补办了占用林地合同等有关手续,规范了审批程序。经过前后近三个月的努力,场区面貌焕然一新,公园旅游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治理,使我场创建“文明森林公园”工作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四、几点体会

1、发挥政治优势,党政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发挥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是做好公司各项工作的保证。

2、领导班子团结,思想解放,勇于创新,制度严明,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

3、领导要想大事,做实事,为职工解决实际困难,就能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如解决职工子女就学、家属就业问题,在公司虽算不上大事,但是个人就是大事。今年以来公司先后安排了六个长期岗位的职工家属和子女就业,还安排了十多个季节性的岗位,解决职工家属和子女就业。我还为公司职工子女联系学校,送走了两个大学生,职工们反响强烈,效果非常好。

五、公司几项主要工作思路的谋划

1、紧紧围绕总场确定的开发建设大旅游、大产业的总体思路,扩大开发开放范围和领域,走生态旅游开放带动的路子。统筹协调,各方参与,采取多种形式招商引资、外联,集资或实施股票上市等多种渠道,吸引开发建设资金,大力培育旅游市场。

2、加强环境资源保护。环境资源的保护是森林公园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准备建立一个具有综合职能的森林旅游派出所,履行环境资源保护和森林旅游治安管理等职能,确保我们这片绿色不被破坏,为开发建设大旅游、兴办大产业保驾护航。

3、在项目建设方面,启动塞罕湖水上游乐项目,招商建设旅游宾馆、建设湖心亭、购置水上游乐设施,搞整体综合开发,力争启动“商品一条街”工程。立足本场优势,扩大开发旅游商品,采取精加工、精包装,打出“塞罕坝”品牌的旅游纪念品。

4、继续加大旅游促销力度。利用报刊、因特网、举办旅游研讨会、制做音像制品、设立旅游驻外办事处等形式,大力宣传,提高公园知名度。

旅游公司管理制度篇9

关键词:导游生存环境薪酬职业生涯

当前,我国旅游产业日益壮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逐步提高。导游作为旅游业的灵魂,在旅游业的发展中起着巨大的作用。但是,随着旅游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旅游服务人员的职业环境也出现了每况愈下的现象。对此,如果旅游相关部门和有关人员不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势必影响、阻碍我国旅游业,特别是导游行业的未来健康发展。

导游生存环境现状

薪酬制度不合理

当前,我国导游人员的收入构成为:底薪(仅有少数的专职导游才会有,约300元每月)+带团津贴(只有部分旅行社发放,约每团每天15或30元)+回扣+小费(只有海外旅行团才有),因此,回扣就成为大多数导游的主要收入来源,有些地区导游的收入甚至为:回扣+小费-管理费-质量保证金-上团费或人头费-通讯费,至于保险、住房等福利待遇则是一概没有。以回扣为主的薪酬制度和微薄的福利待遇,使得导游不得不把很大的一部分精力放在自费景点和顾客购物上,根本无法安心于本职工作。

准入门槛低

国内旅游的飞速发展,导致导游的准入门槛骤然降低。目前,在我国只要具备了高中、中专以上的学历者均可报考导游员,致使部分地区的导游人数大大超过了其实际所需,出现了饱和局面。加上相关部门的监管不力,黑导、野导充斥着导游市场,导游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为了争取上团机会,一些导游不仅不要旅行社的任何报酬,还乐意给旅行社上缴不菲的人头费。

缺乏职业发展前景

一直以来,导游被人们认为是“吃青春饭”的职业。其原因是:首先,游客大都喜欢选择年轻的导游;其次,导游工作量大,工作辛苦,年纪大了,精力、体力吃不消;其三,导游职业虽有初级、中级、高级、特级之分,但并未与经济收入相挂钩。加上多数旅行社和导游公司根本不重视导游培训,使导游缺乏职业生涯发展的支持系统。

工作超负荷

导游工作的弹性较大,淡季时间可能有很长时间的休息,一旦上团,一天只能休息三、四个小时,有时一个团刚带完,另一个团马上交接上,精力、体力超常消耗。加上一些旅行社为节约成本,把计调、外联的工作也加到了导游头上,更加重了导游工作的负荷。且旅游活动的关联性强,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给游客带来不快,一些游客常不分青红皂白,把所有的不满都发泄在导游身上,使导游常代人受过。

安全隐患大

导游工作在第一线,时常要承受来自各方的安全压力。首先要承受风景绝好的自然景区所带来的安全压力;其次要承受交通方面的安全压力;此外,还要承受饮食安全的压力。

管理体制不健全

当前,导游属于旅行社或导游公司直接管理,但事实上,无论是旅行社还是导游公司,都仅为导游提供挂靠,均未将导游视为自己的员工,都不是导游工资、福利的保障单位,至于培训、晋升、嘉奖、关怀、尊重、认可、赏识等精神需求,在“单位”就更难得到满足,导游在工作中找不到归属感。

社会地位不高

导游曾是“外事工作的一部分”、“城市名片”、“民间大使”,然而,曾几何时,昔日的“民间大使”成了牟取暴利的“人头贩子”,说起导游,就会联想到回扣、宰客、欺客等负面话题,社会媒体对导游的批评、指责远多于正面报道,导游在社会上的形象一落千丈,曾经的高地位、高收入的职业风光早已不在。

综上所述,导游生存环境的恶化,导致导游素质大幅下降,人员流失十分严重,职业道德意识普遍淡薄,服务质量严重下降,这不仅损害了导游自身的声誉和形象,而且给国家或城市的形象抹黑,阻碍了旅游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优化导游生存环境的措施

造成导游生存环境恶化的因素是复杂的,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方面优化导游的生存环境:

旅游行政管理部门

加强对导游的管理完善对导游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提高导游的准入门槛。将报考中文导游资格证的学历由目前的高中、中专以上的学历改变为大专以上的学历,报考外语导游资格证的学历规定为大学本科以上,以满足我国旅游业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后对导游素质的要求。

明确导游的归属。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规定导游由旅行社和导游公司管理,除旅行社仍可与以前一样向社会提供导游服务外,同时赋予导游公司经营的自主权,导游公司可同时向旅行社和社会两方面提供导游服务。导游公司要经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严格审批后,才能获得经营资格。所有导游人员都必须与旅行社和导游公司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由聘用单位负责发放导游的薪酬和解决导游的福利待遇,负责导游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建立导游职称评定机制。导游是一种高智能、高体能的服务工作,它不仅具有明显的服务性,更具有很强的专业技术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将导游职称纳入专业技术职称范围,使导游人员的等级评定制度与专业技术职称挂钩,使导游人员的初级、中级、高级、特级不再只是一个荣誉称号,而是实实在在与个人收入、福利待遇紧密相联的,并为各种等级的导游制定工资指导价,促进导游的职业终身化。

为导游人员购买人身意外险。用法律法规的形式规定,导游人员外出带团,必须购买人身意外险。

规范旅游市场经营行为杜绝旅行社之间的恶性削价竞争。当前旅行社“零、负团费”组团是造成旅行社取消导游薪酬、要导游上交人头费的主要原因。为此,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必须加强对旅游市场价格的监控,通过相关媒体公布旅游产品单项服务的最高和最低限价,以制止恶性削价竞争,恢复正常的市场秩序。同时应加强监督检查,严惩恶性削价竞争行为。

加强对旅游购物市场的规范管理。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与工商、物价、税务、公安、质检等部门联合起来,组成执法队伍,经常性地开展联合执法,规范和整顿旅游购物市场,使旅游商品明码标价,货真价实,打掉高额回扣的源头。

另外,要建立公对公佣金制,旅游购物商店必须与旅行社、导游公司签订佣金合同,确定佣金给付比例和给付方式,并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备案。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与质检、工商、税务等部门联合起来,加强监督管理,防止偷税漏税和私给导游回扣。

加强对无证导游的综合治理力度,完善对导游的监督管理。为规范导游市场经营秩序,减轻导游的竞争压力,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与其它相关部门联合起来,采取有效措施,取缔黑导、野导,净化导游市场。同时应严格执行导游ic卡制度、导游年审制度和建立诚信旅游信息系统,使职业道德败坏、业务素质差的导游无立足之地。

旅行社和导游公司

改善导游薪酬和福利待遇以回扣为主的薪酬制度是导游服务质量降低的直接原因,也是导游职业难以吸引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根源。为此,旅行社和导游公司必须根据导游的等级、学历、工作经验、工作质量、工作数量等确定基本工资和带团津贴,使它们成为导游收入的重要来源。此外,可给予导游少量的购物佣金予以鼓励,这样导游就不会拚命增加购物次数,也不会因购物量小而情绪化地对待客人了。其次,要积极改善导游的福利待遇。因为福利反应了企业对导游的长期承诺,它能比高薪更能有效地激励导游爱岗敬业。为此,旅行社和导游公司应为导游交纳养老、医疗保险、人身意外险、住房公积金等,并根据导游作出贡献的大小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使导游无后顾之忧,安心投入工作。

制定并执行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作为旅行社和导游公司,应为导游制定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使其能客观、公正地反应导游的工作成绩,将考核的结果与导游的工资级别、奖金分配、福利待遇、晋级直接挂钩,奖优罚劣,对导游进行鞭策与激励。

加强对导游的培训培训是提高导游能力和素质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导游福利待遇的最好表现。为此,旅行社和导游公司应为导游制定一套适合其发展的、周密的培训计划,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导游开展培训,增强导游对企业的认同感、归属感,促进导游职业的终身化。

创建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旅行社和导游公司应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确立企业的价值观、经营理念、道德风气和行为准则,从而全面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企业理念。在物质上,企业应力求使员工的付出与所得一致;在精神上,企业要尊重、关心、爱护导游,以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要想真正留住导游,必须能让导游在企业中看到自己的发展前途。为此,旅行社和导游公司应帮助导游进行系统地职业生涯规划,明确在各个年龄阶段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的目标,使导游在工作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从而更好的为企业服务。

社会支持

整个社会应对导游多一些人文关怀。作为社会媒体,应多从正面宣传报道导游的优秀事迹,客观、公正、公平地报道导游工作的重要性与导游工作的艰辛,让社会多一份对导游工作的理解、肯定和支持,消除人们对导游的误解、曲解,改变导游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增强导游职业的自豪感、荣耀感。

导游自身

导游自身也应积极主动地改善职业环境。首先,应加强文化课的学习,不断提高学识水平和服务技能,努力做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让游客感到“导有所值”;其次,导游人员应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树立诚信为本的理念,严于自律,严禁欺客,重塑“民间大使”、“游人之师”、“游人之友”的良好形象,从而逐步提高导游的社会地位。

参考文献:

1.姚媛,马耀峰.我国旅游业的高额回扣问题及其对策研究.旅游管理,2004(3)

2.冯耕耘.导游员职业倦怠及其应对策略研究.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4)

旅游公司管理制度篇10

大浪淘沙,激流勇进,在市场经济的惊涛骇浪中,世华人始终勇立潮头,劈波斩浪。经过2年的艰苦奋斗、开拓创新,这是各级领导关怀的结果,是广大消费者厚爱的结果,是各位合作伙伴共同成长的结果,也是世华旅游全体员工长期努力的结果!

2010-2011年是世华旅游发展史上不同凡响的一年,是世华旅游发展的新起点。

2010年,世华旅游以满怀的豪情作出了新的战略规划。这一年,世华旅游树立了资本经营与产品经营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理念,从而明确了公司投资旅游的战略方向。并做好了投资台湾迪斯尼乐园相关的前期准备工作。公司不仅采取派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进行了多次有关公司投资台湾迪斯尼乐园专家论证,而且还通过多方沟通取得政府有关部门对公司投资台湾迪斯尼乐园的积极支持,通过多方推介获得各大战略投资机构青睐,通过多方接洽选定投资台湾迪斯尼乐园机构。

2010年,世华旅游以扎实的基础登上了新的管理台阶。公司一手抓制度建设,一手抓文化建设:一方面,公司全面推进卓越绩效管理体系的建设,陆续出台和实施了适合本企业实际的科学化、精细化、标准化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另一方面,公司继续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创办了旅游报,改造更新了公司网站,开辟了企业新的内部交流平台及对外宣传窗口;公司多次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及拓展训练,有力地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另外,公司积极利用数字网络技术实现现代信息化管理,增扩了企业网络服务器容量,架设了连接各国旅游基地的网络专用线,开通了企业内部视频会议系统,实现了erp管理系统的成功上线运行;公司还继续提升品牌管理水平,一方面请来国际顶级品牌专家对公司进行旅游品牌管理的培训,另一方面全年投入上千万元进行强势广告宣传,在继续做好广告的基础上,加大了媒体广告的宣传力度,正是通过以上诸多努力,这一年,公司的管理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世华旅游将成为全球旅游行业首家投资企业。

2010年,世华旅游以高速的发展跨入了新的历史时期。这一年,世华旅游投资1.5亿美元向全行业展示了一幅幅美丽的发展画卷: 回顾2010年,公司经营硕果累累,我们充满了感恩、充满了喜悦、也充满了自豪;展望2010年,我们一方面要清醒地认识到所面临的挑战:全球金融海啸导致市场萎缩的恶果还在漫延,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新的发展机遇:而为那些富于创造力、富于生命力和富于竞争力的企业腾出更大的市场空间,这对发展已具规模、技术已趋成熟、管理已上水平的世华旅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此,公司将2010年基本思路确立为:坚定投资台湾迪斯尼乐园项目,保持稳步发展,强化规范管理。

公司投资台湾迪斯尼乐园是坚定不移的战略目标。公司将因势利导,借当前股市的低迷,从而扎实稳步地推进各项工作:2010年公司将组建投资台湾迪斯尼乐园工作小组。

规范管理是公司发展的基础。只有通过规范管理,才能有效地化解各种危机,才能有效地维护品牌形象,2010年,公司一方面将继续完善各项制度规范,另一方面将努力使各种制度规范落到实处,特别是要通过多种形式在全体员工中培养起尊重制度规范的企业文化氛围。

稳步发展是公司做强做大的基础。同时,公司还将密切关注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动趋向,并据以准备各种预案,以调整投资建设步伐和公司发展目标。

新的一年充满新的希望,新的一年有着新的憧憬。

我们坚信,在‘规范管理、稳步发展”的目标思路指引下,在“诚信、勤勉、求实、创新”的企业精神激励下,公司董事会将形成坚强的领导团队,全体员工一定会倾心投入,广大消费者及游客一定会真诚支持,各位合作伙伴以及社会各界朋友一定会相扶相助,世华旅游就一定能实现新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