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物流行业市场分析十篇物流行业市场分析十篇

物流行业市场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3:10:05

物流行业市场分析篇1

关键词快递品牌壁垒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识码:a

1快递行业产品客户群分类探析

(1)使用快递消费群体以年轻人居多

年轻人会成为快递业的主力是因为产品多样化是吸引年青消费集体,年龄在18岁到30岁之间的年青人属于“80、90”一代,18~30岁消费者,其有固定收入,对网络的认知度高,再加上消费观念相对活跃,心理屏障较少,网络购物的动力很强。

(2)使用快递消费群体少数是中年人

中年人成为快递业消费群体少数者是因为他们愿意在购买支付额外或更高地价格来节约时间她们接触电脑时间短,生活理念也相对没那么前卫,他们更相信亲眼看到的事物。综上所述:使用快递消费群体少数是中年人。

2快递行业市场品牌排名

排名第一的是SF顺丰速运;排名第二的是联邦Fedex;排名第三的是Sto申通快递;排名第四的是emS-中国邮政;排名第五的是宅急送;排名第六的是圆通快递;排名第七的是天天快递-ttK;排名第八的是UpS快递;排名第九的是中通速递;排名第十的是韵达快递。

3快递行业市场客户关注点调查

随着快递的迅速发展,消费者对快递不仅仅只是满足需求,而愈加注重快递的服务。快递行业关注在价格较低的同时,注重服务水平、效率、安全等,从多方面考虑,使消费者更加放心的使用快递。

主要有下列几方面:

(1)在收揽环节上,网民对收送货速度快、业务熟练的快递服务满意度较高;而对上门取件时间拖沓、收送货速度慢,有延误晚点现象的物流公司较为不满。

(2)在运送范围上,网民对运送范围广,网点覆盖全面的快递公司较为满意。

(3)货物安全方面,网民对快件外包装完好、没有缺损或丢失的快递较为满意;对私拆货物、货物破损、丢失的现象极不满意。

(4)在运送价格上,网民对快递运费透明并且合理的快递公司满意度较高,希望规范各快递企业价格,能够不走低价恶性竞争,而从服务上跟进。

(5)服务态度方面,网民对快递人员着装统一、态度礼貌、允许先验后签较为满意,并且对电话语音服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6)售后服务方面,网民对快递企业提供网示不络快件追踪、查询服务表示满意,对快件不履行保险、难以投诉并且不按标准赔偿等方面表满意。

4快递行业产品(或服务)可进入性分析

我国快递行业进入壁垒高,盈利能力强。快件公司要建立完善的网络和良好的信誉需付出巨大的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而一旦进人成功将会形成在市场某一领域的垄断优势,如我国国际快件行业的毛利率可达到60%~70%。

而快递行业产品或服务存在着某种可替代性但是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方面是不会完全可替代的,消费者对不同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差异的特性企业间的竞争往往表现为产品或服务的竞争,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结果必然也会表现在产品上,即通过技术创新产生差异化,以产品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所以快递企业自身要尽力完善快递服务规范

综上所述:在使用快递服务中,消费者最关心的因素依次为:收发件速度、货物安全、保险售后、快递价格、个性化增值服务等。此外,对从业人员素质、信息化服务、行业监管机制、快递准入门槛、价格透明度甚至快递人员服务形象等也非常看重。

5快递行业产品(或服务)制度性分析(规范性)

目前我国快递市场行业的门槛很低,投资很少。见效却快。市场上存在着许多挂靠单位。它们进入退出快,经营者主体资质鱼龙混杂。许多快递公司租儿间房、几部电话、几个雇员,就能够开展快递业务。还有少数快递企业和个体户见钱眼开。急功近利。凭借着自身低廉的成本,任意压低快递费用,超范围的经营,这种经营方式既造成了市场的恶性竞争,又带来了较大的安伞隐患问题。

根拱新《邮政法》和《快递服务邮政行业标准》规定,所有快递运营企业应当公示其服务种类、资费标准、营业时问、邮件查询以及损失赔偿办法等内容。然而,部分快递企业并没有按规定公示或者公布制度规范经营,收费标准随旺季淡季、业务最大小随意调整。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快递员的工作不够稳定。流动性很大,教育培训落后,业务素质不高,消费者大多与派收员打交道,他们中有的人根本不知公司在哪里。只有几张快递单。根据调查发现。消费者认为“派收员素质不高态度恶劣”的比例占到15.0%。我国快递行业规范性应具有以下几点:

5.1严格限制快递市场准入条件

国外许多国家的快递行业规范部门都对快递行业准人条件进行了严格定。通过将快递行业门槛提高,使快递企业经营资格得到保证,从而监管快递行业。快递行业管部门应奉着全体利益最大化为原则,认真监管快递行业经营单位。通过营造良好的政策氛围和市场环境约束以保证快递行业的公平竞争和健康发展。

5.2对专营范围进行缩小,促进快递行业公平竞争

放眼世界,各国为了保证快递行业充分公乎发展。都在对邮政专营权范围渐渐缩小。进而使快递市场更加开放。建立竞争机制。打破几家公司垄断快递行业的局面,促进快递行业公正有序的发展。同时我们应当注意。所有发达国家对邮政专营权都没有完全废除。各国对快递行业的变革都是循序渐进,快递行业变革的主流是促进快递行业公平充分的竞争。

5.3设置专门监管部门对快递进行规范

设置专门的快递行业监管部门,独立的监管体系,才能保证公平公正的进行监管。

5.4完善快递法律规范

一个国家要想保证快递市场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必须建立完善的快递法律规范,对快递相关细节进行准确规定。并且要建立相应的处罚措施,这样才能规范快递公司的运营。

物流行业市场分析篇2

关键词:物流业;产业组织;市场绩效;市场集中度

中图分类号:F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1-0024-02

0引言

1978年,我国从日本引入了物流的概念,至今已有30多年的光景。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对外贸易的扩大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需求基础,科学技术的进步为物流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我国物流业得以迅速发展,已从起步阶段迈向理性、务实的新阶段。在发达国家,物流业已被公认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并被誉为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和产业结构演变的剂。因此,大力发展物流业,将有利于保障我国国民经济快速、稳健地发展,并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纵观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却不尽如人意,为此本文试图运用产业组织理论的SCp分析框架(即哈佛大学的梅森和贝恩等人构造的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ct)――市场绩效(performance)的分析框架,简称SCp分析框架)深入探索我国物流业的组织结构特征以及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1我国物流业市场结构分析

物流业市场结构是指物流服务提供者的数量及其规模分布、产品差别化程度和新企业进入物流业的难易程度的综合状态。市场结构的核心是探讨产业组织中垄断力量与竞争力量之间的关系。本文围绕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别化、进入退出壁垒三方面来分析我国物流业的市场结构。

1.1市场集中度

衡量市场集中度的指标有很多,但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本文采用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Hi指标来分析我国物流业的市场集中度。HHi越大,表示市场集中度越高,也就意味着垄断程度越高,一般HHi指数小于1800视为集中度很低。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生产总值,以及历年中国物流50强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计算出我国物流业的HHi指数。HHi指数是市场中所有企业的市场份额的平方之和与10000的乘积,因为无法获得所有企业的数据,本文且用我国物流企业50强的数据来计算。计算结果见表1。

由以上计算结果可以得出结论:我国物流业市场集中度非常低。我国物流业还处于比较零散的状态,资金、资源、人才都比较分散,现有的已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还无法占领足够的市场份额,并形成较为紧密的物流服务体系。这种粗放式发展格局,阻碍物流企业向规模经济发展的步伐,也不能有效地提高消费者福利。

1.2产品差别化

近几年来,各物流企业的服务逐渐呈现差异性。随者物流业竞争不断加剧,为扩大市场份额、提高经营效率,一些大型的物流企业引进先进的技术,并注重客户关系管理,以便为客户提供高质高效的服务。这些大型企业所提供的高质量的服务与中小企业逐渐拉开差距,导致整个物流服务的差异化程度日益显现。从顾客忠诚度的角度来看我国物流市场的产品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在物流服务过程中,客户往往通过以往的交易往来与物流企业之间建立一种相对稳定的长期业务伙伴关系,这种关系能够产生消费者偏好,从而使该企业的服务区别于其他企业。

1.3进入退出壁垒

我国物流业的准入门槛低、进入壁垒薄弱。首先,物流业是一个新兴产业,许多政策法规还未配套,行业管理制度尚不完善,导致物流业制度门槛低;其次,我国物流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的现象,整个行业不能集中力量运用先进技术,提高运营效率,达到规模经济,这就导致不能形成规模壁垒和专业壁垒;最后,进入物流业的资本量壁垒过低,没有资金、仓库、专业物流人才,甚至没有车队的小企业,都能通过外包的方式在市场上找到生存空间。

我国物流产业的退出壁垒较高。退出的物流企业,其沉没成本较高。因为大多数物流企业的仓库、叉车、托盘等专用设施、设备在企业退出物流业时,都很难以合理的价格及时转手。此外,雇佣费用壁垒也很高。我国大部分物流企业均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单位产值的职工人数较多。如果退出该行业,则将导致很多人失业,迫于政策的压力,我国物流业的解雇费用壁垒较高。

2我国物流业市场行为分析

市场行为是在特定市场结构下,为了追求更大的利润、市场占有率或其它目的而采取的某种策略行为。我国物流企业数量多,而且产业集中度低,为争夺有限的市场,企业之间不可避免地发生低水平的过度竞争。过去的物流市场以价格竞争为主,但近几年,营销、兼并、联盟等非价格竞争行为也愈演愈烈。

2.1价格竞争行为

对于低端的物流市场,集中度不高和进入壁垒低引发的激烈价格竞争,使得利润空间在不断缩小,小型的物流企业为了生存,只能不惜代价降低成本的同时,降低服务水平,一些企业甚至不顾成本进行非理性定价和不正当竞争,干扰了市场秩序,不利于行业的发展。而在高端的物流市场,高端物流企业具有一定的价格主导性,对一些高附加值业务可以采用掠夺式定价,且具有一定的利润空间,价格竞争不明显。

2.2非价格竞争行为

物流业的非价格行为主要是广告和品牌营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报纸、杂志等媒体进行广告宣传,并利用企业拥有的车辆、船舶等运输工具上的标志进行宣传,树立企业形象,提升品牌认知。我国物流企业已开始注重客户关系管理,逐步通过提供良好的售前、售后服务以提高服务质量,并提供更多附加服务,包括产品追踪、自动补货等。但总的来说,我国物流企业在广告宣传、品牌建设方面还没有明确的规划和详尽的实施方案。

2.3组织调整行为

物流企业进行产业组织调整的动机是增强核心竞争力、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减少交易费用、降低经营风险、扩展业务范围等。大型物流企业加紧兼并重组,地区物流资源重新整合,中小企业的合作也出现多种形式,很多公司建立合作联盟,以共享资源、优势互补。一些物流企业与大客户结成战略联盟,在承包物流业务的同时,参与客户营销活动。部分有实力的物流企业与重点城市结盟,参与当地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开发和运营。

3我国物流业市场绩效分析

市场绩效是指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下,由一定的市场行为所形成的价格、产量、成本、利润、产品质量和品种以及在技术进步等方面的最终经济成果。市场绩效是市场关系或资源配置合理与否的最终成果标志,它反映市场运行的效率。本文将从资源配置效率、技术进步程度和规模经济效益三个方面来分析我国物流业的市场绩效。

3.1资源配置效率

由于我国物流观念的限制,仍然有很多生产制造企业采用低效率的自营物流,斥巨资自建物流设施,加上现行的行业管理体制存在多头管理、部门和地区分割等弱点,导致我国物流业资源配置不尽合理,仓库利用率低,铁路专线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车辆空驶率高。大量的资源闲置无形中增加了物流成本,影响到物流业绩效的提高。

3.2技术进步程度

近年来,先进的物流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广泛运用。一些物流企业通过GpS、GiS和GSm网络的整合提供完善的运输车辆实时监控、运力调配、查询等服务。多数物流企业都开通了企业网站,构建了网上订单系统、运输管理系统和仓储管理系统和以eRp为基础的Jit物流制造支持管理系统。一些意识超前的物流企业将自动化仓库等物流自动化技术与无线射频终端、激光条码扫描仪、计算机数据库和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相结合,建立了能够提供权限管理、运输管理、进货作业、出货作业、库存管理、财务决算、决策支持等功能的综合物流管理系统。

3.3规模经济效益

近几年,物流行业有了快速发展,但仍然没有实现规模经济。我国物流基础设施瓶颈制约现象突出,社会物流依然粗放,供需不平衡矛盾依然存在,物流综合协调能力薄弱,存在政策环境的约束,物流组织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因此,物流社会化、专业化、组织化程度低,使物流的规模经济效应难以实现。我国物流行业以中小物流企业为主,经营规模小,经营分散,很多设施不能得到充分利用。物流企业规模小,功能单一,服务质量和效率难以满足社会化物流的需要。

4结论及建议

我国物流业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通过以上对我们物流产业组织的分析,本文得出结论,我国物流产业存在以下问题:从市场结构来看,市场集中度很低,物流服务同质性严重,进入壁垒较低,退出壁垒较高;从市场行为看,我国物流市场出现了以价格战为主的过度竞争;从市场绩效来看,我国物流业有一定的需求基础,发展速度较快,但产业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存在严重的资源闲置现象,产业规模结构效率低,收益率不高,技术进步缓慢。

对于我国物流产业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健全相关的政策法规,充分发挥物流产业政策的积极作用。一方面要引导需求企业摒弃自建的物流系统,采用高效率的第三方物流,从而有效扩大物流市场规模,提高物流运营效率。另一方面,提高市场准入限制,避免物流产业的盲目发展,防止由于企业数量增长过快而导致物流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其次,政府应合理规划,促进全国范围内的物流资源整合,完善基础设施平台建设,为物流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支持。并通过政策和资金重点培养大规模的物流集团,提高物流行业市场集中度;再次,加强物流人才的培养。物流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加强员工的专业技能。高校应加大物流专业的招生力度,为物流业的发展储备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行业协会可设立物流专业资格认证考试机构,从社会各界培育物流人才。

参考文献

[1](美)鲍尔索克斯.物流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2]牛晓帆.产业组织理论及其相关问题研究[m].云南: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物流行业市场分析篇3

关键词:产业组织,物流产业,SCp

一、我国物流产业的市场结构分析

市场结构是衡量和决定产业组织竞争和垄断程度的基本因素之一。物流产业的市场结构是指构成物流产业中物流企业、物流需求者之间,以及物流企业和物流需求者之间的商品交易关系的地位和特征。我国物流企业市场占有率普遍较低,国内最大的物流企业市场份额不足2%,而在美国有的物流公司市场占有份额已超过6%以上。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现代第三方物流(3pL)在西方各国得到了高速的发展。第三方物流是经济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在日本、美国、欧洲,社会化物流配送分别占本国物流配送总量的80%、70%、60%以上。在日本,即使是大型连锁超市或大型生产企业的物流配送也是社会化的,而我国不仅大型连锁超市、大型生产企业自办物流,就是连中、小企业也绝大部分自办,只有10%是社会化的,而没有物流营运的社会化和现代化,商品流通很难达到高效通畅。

目前在我国物流业的三个领域中,外资已经占据了短期内难以打破的垄断地位。这三个领域是:国际快递、航运物流,以及进入中国的国外制造企业、餐饮企业带来的物流业务,如汽车物流、特种钢材物流等。国外物流公司正加速抢占中国物流市场。目前,国际上50家最大的零售企业已有三分之二进入中国,这些跨国集团纷纷在中国设立采购中心,使相关物流业快速起步。未来5年中国的快递行业预计有30%左右的年增长率,而目前,国外的快递公司已经抢占了中国速递市场60%的份额。其中,Fedex、tnt、UpS在中国的业务量近几年的增长率均超过30%;DHL作为第一家进入中国的专业快递公司,目前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已达37%。目前,中国国际快递业务78%的市场是被国外物流企业占据。而上世纪80年代,中国邮政在国际快递市场占有率几乎为100%,2000年以前仍保持在95%以上,2009年为33%,2010年为29%,2011年以后基本保持在15%。

二、我国物流企业行为分析

物流产业的市场行为是指物流企业根据物流产业内的供求条件,为了追求更大的利润、市场占有率或其它战略目的而采取的策略行为,主要包括企业之间的竞争行为与合作行为。企业合作是企业为了增强核心竞争力、提高产品服务质量、减少成本费用、降低经营风险、扩展业务范围等进行的市场关系调整行为。物流企业之间的合作也越来越密切和多元化,主要有并购、联盟、产业集群等合作模式。以联盟为例,物流市场上的战略联盟多种多样,包括各种国内外物流企业之间、物流企业与客户企业之间的横向联盟和纵向联盟。横向联盟的物流企业追求规模和网络覆盖范围,纵向联盟的物流企业追求彼此的战略合作关系。如FedeX联邦快递与国内奥凯航空公司的联盟,FedeX在国内以杭州萧山机场为运营中心,利用奥凯航空公司飞机搭建国内航空快速网络;顺丰快递与扬子江航空公司的联盟,顺丰快递成为国内目前唯一一家使用全货运飞专机的民营快递企业。

三、我国物流产业的市场绩效分析

通过研究产业的市场绩效能够准确地判断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程度,是物流产业分析的重要部分。本文以企业利润指标为例,利润率指标是衡量企业经营绩效的重要标准。根据调查显示,我国物流企业大多数还处于利润率较低的水平,利润率在5%以下的企业多达43%,这些企业多是经营运输、仓储等传统物流企业。利润率在10%以上的企业占物流企业24.8%,多是提供物流规划、国际物流服务等高附加值物流服务产品。由此可见,物流业的产品策略行为对利润率指标的影响较大。物流市场营业收入在500万到1000万之间的中档水平物流企业占绝大多数(47.9%),而较高的营业收入并不意味着较高的利润率,这进一步说明物流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

四、政府行为分析

政府在促进物流业的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我国的物流业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物流业的健康发展更加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引导,发挥政府产业促进和调控作用。规范物流市场秩序,建立公平合理的制度政策,制定和推行行业的行业标准化政策,制定区域物流发展规划等都属于政府规范物流制度环境建设。我国的物流行业管理整体上,基本仍沿用计划经济时期的部门分割体制。这种条块管理体制,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纵向隶属和管理格局,这种政出多门体制制约物流业统筹规划,妨碍物流市场整合的进程。不同程度的政企不分现象,也影响着政府公正地行使政府职能和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提高。根据调查,2011年55.29%的地方政府已完成物流规划制定工作,33.71%的地方政府正在制定。我国目前制定了物流发展规划,并制定了若干目标,以推动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物流专业人才短缺,物流企业对人才也未予以足够重视,物流教育水平不高,物流人才培育途径不足。目前,在国内高校开设物流专业课程的仅有20所左右,仅占全国高等院校总数的1%左右,研究生教育也处于起步阶段,博士生培养基本属于空缺,无法满足企业的人才需要。物流研究机构也比较少,且还存在着与实际结合不紧密的问题。作为全国高科技中心的中关村,物流现状却不尽如人意。落后的运作方式和管理手段,管理着先进的高科技设备的流动,全国it产品集散地的物流成本高得惊人。(作者单位:深圳市龙岗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何蓉,略论在中国发展现代物流业,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1(9)

物流行业市场分析篇4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i},国物流巾场发展势态总体良好,但由于,},国物流巾场尚处于起步阶段,物流经营管理等方而还存在很多问题,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分析,1,国物流巾场的现状及竞争特点,并通过Swot分析,为物流巾场发挥竞争优势提出相应的策口各。

【关键词】

物流市场;竞争;Swot分析。

一、引言。

物流市场是现代新兴起来的服务业市场之一,在保证生产和流通过程顺利进行的前提下,为商品在流动和暂时停留提供一系列服务;同时,它也是在包装、装卸和搬运等方面起辅助性作用的市场。在现阶段,中国物流业市场也大力发展起来,物流业的发展在“十五”、“十一五”和“十二五”

规划中均得到充分重视。“十五”规划指出要积极引进新型生态和技术,推进物流配送、多式联运,改造并提升传统的流通业、运输业和邮政服务业。规划特别指出要健全综合运输体系,同分发挥铁路、公路、内河与海洋、航空等运输方式的优势,发展和完善城市旅客快速运输、集装箱运输、特种货物运输等。

据统计,2010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已达到125.4万亿元,同比增长15%,比2009年同期增长了3.7个百分点①。物流业专家表示,2010年我国物流业发展势态良好,物流需求大幅增加,运行效率也有所提高。

2010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我国GDp的17.8%,同比下降了0.3个百分点②,足见其效率的提高。我国各省市对“十二五”规划关于物流业的发展也分别提出目标。浙江省“十二五”规划对物流业的发展制定了如下目标:到2015年,我国物流业年均增长值在12%左右,占全省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3%左右,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10%左右③。

二、我国物流市场的现状及竞争特点。

随着我国物流业的高速发展,物流市场的逐步开拓,物流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在码头和航运领域,像马士基、和记黄埔等国际企业纷纷在中国物流市场建起自己的地盘;在快递、零售领域也蹦现了像沃尔玛之类的国际知名物流企业。例如,马士基在中国物流市场已经建立了11家分公司,基本覆盖了中国所有的货物流通领域。我国物流业市场起步较晚,物流业发展尚不成熟,物流服务提供商水平也参差不齐。我国物流市场存在如下问题:

第一,物流市场缺乏统一的政策领导和规范指引。在发达国家,物流市场具有健全的法律基础,且政府对物流网络合理规划并统一布局,形成跨地区、跨行业、公平竞争、有秩序的成熟的物流市场,促进了物流业运行效率的显著提高。而在我国,物流行业没有健全的法律基础作支撑,导致物流市场的混乱无序,进退壁垒的高低也阴晴不定。若进入壁垒太高,则外部资源的进入便成了大问题,直接影响资源的优化配置;若进入壁垒过低,则物流资源便蜂拥而上。

第二,物流企业规模普遍比较小,星点般分布在我国各省市,市场占有份额较低。我国物流企业迄今仍有多、乱、散、小四大特点。据估计,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的相关企业有70余万家,如鱼鳞般遍布全国,种类五花八门,而且服务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相对而言,国外物流市场的规模就不可小觑了。就2000年,美国物流产业规模就达到9000亿美元,占美国Gnp的10%以上。

第三,物流管理不统一。由于我国物流业发展刚刚起步,物流市场的管理及操作尚没有理顺,加之各地区经济发展的极度不平衡,地区间协调性较差,物流资源浪费比较严重。而发达国家的物流管理体系就很完备,物流业呈现集中化的趋势,跨国公司散布在各国的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可大幅削减物流成本,物流业呈现规模经济,提高了经济效益。

第四,物流服务中介组织欠缺。物流服务组织比较特殊,它具有双重身份:对供给主体而言,它是物流需求者;反之,对需求主体而言,它又是物流供给者。在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下,它在物流市场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物流服务中介组织严重缺乏,远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除了以上四点问题,我国物流市场的问题或不足还有很多,这里不再赘述。总之,我国物流市场还很不成熟。尽管我国物流市场存在很多缺陷,且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但物流业发展的前景是比较可观的。概括来说,当今我国物流市场及其竞争有下面几个特点:

第一,社会物流需求稳步增加,物流业增加值持续上升,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率稳步下降。2007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为4.54万亿元,2009年增加到6.

08万亿元。今年上半年社会物流总额已达到74.7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去年同期增长13.7%④。按此平稳增势,预计今年社会物流总额达到150万亿元。2006年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率为18.3%,2007年降到18.2%,2008年与2009年该比率均在18.1%,2010年已降到18%⑤,这表明我国物流业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

第二,中西部地区物流业发展迅速。

中西部地区近几年经济快速发展,投资规模大幅增加,既扩大了地区的物流需求,也大大改善了物流基础设施,提高了经济效益。由于经济发展态势及商业化往中西部地区的渗入,中西部地区货运量不断增长,又有大规模交通及物流基础设施的兴起,物流市场在需求和供给方面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第三,物流市场受传统物流竞争方式的束缚减小,竞争范围慢慢扩大。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物流市场竞争主体日趋多元化,社会分工不断深入,物流行业从工商企业中分离出来,形成了多方物流与工商企业共同竞争的多元化格局。在全球化格局下,物流行业由原先简单的地区间流通演变为现在的全球化物流,打破了区域的限制。行业的竞争也已从传统的运输、包装等的单独竞争发展到多功能综合竞争场面,包括物流服务的水平、手段及物流业技术、人才的竞争。

第四,竞争模式发生转变。从竞争目的、竞争重点、竞争方式和竞争关系四点入手,竞争模式的转变包括四个方面。其中,竞争目的从追求物流市场份额转变为追求客户信誉;竞争重点从只注重功能的简单化竞争转变为注重全过程的综合性竞争:

物流全球化使物流过程变得越来越复杂,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因此要提高物流效率,必须协调这些环节之间的流动;竞争方式从价格竞争转变为非价格竞争,服务质量、服务效率等非价格因素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竞争关系从只顾自己利益的竞争转变为既合作又竞争的双向关系。

第五,竞争手段不断创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物流业竞争由传统的功能、环节和设施、工具等的竞争逐渐转变为利用信息技术协调物流各环节,提高物流运行效率的竞争。可以说,谁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并合理运用与物流业,谁就在物流竞争中持有更多的胜券。国际化物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单一的竞争手段无法在物流市场立足,无法满足市场复杂化之下的物流服务需求,难以争得竞争优势,逐渐为物流市场所淘汰。只有将价格、促销和服务等多种手段并用形成复合式竞争手段,才可能在物流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转贴于

三、物流市场竞争策略的Swot分析。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外巨头大肆进军中国物流市场,同时,许多新兴产业也腾飞发展,对中国物流市场带来许多机遇和挑战。下面通过Swot分析对我国物流市场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相对策略。

(一)优势(Strengths)。

1、由于我国物流业普遍规模较小,可在低工资、低支出状态下经营,这边充分发挥了成本优势。而且本土物流业熟悉本地的交通及市场特征,在物流运输上可根据市场快速调整,达到随机应变。这些都提高了物流市场的效率。

2、物流市场存在品牌效应。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初期,诸如FeDeX、UpS等国外品牌一直是实力派的代表,在我国物流市场占有绝对优势,是高端和品位的象征。

[11]但我国物流业品牌的发展也是不容小视的,国外物流品牌与中外合资物流品牌竞争优势现已相继削弱,而以中远、中储、中集、中外运等为代表的国内物流品牌以崛起并处强盛势头。[12]由于这些品牌经营相对比较合理,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各种服务比其他品牌周到,许多顾客都纷纷倾向于这些品牌,形成了品牌效应。而且由微观经济理论可知,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很多客户具有虚荣效应,故追求品质品牌,这对物流业一流品牌带来了很大优势。

3、从上述对我国物流市场竞争特点的分析可知,技术创新在物流业经营中的地位已越来越高。而我国科学技术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国家重视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可为物流市场提供技术资源,而且借助网络这一强有力的媒介,为技术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便利。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技术必定会带来创新,技术创新是物流企业长久发展强有力的保证。

4、时间、价格优势。许多物流业在时间和价格上占有一定的优势,这是物流业吸引顾客的一个重要方面。快递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可以在短时间内将顾客所需物品送到手里,而且快递价格也不昂贵,这种物流业已成为我国物品运送服务业的主流。再如,在中短程运输(800公里以内)方面,乘坐高铁和飞机所需时间几乎相同,但乘高铁所需价格就比飞机低很多,而且高铁的运载量相当大,充分提高了效率。

5、随着物流需求市场的不断发展,真正靠近客户需求已成为物流企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1]。而我国现代物流业功能不断增多,物流服务不断细化,为不同客户不同需求提供差异化服务,拉近与客户之间的距离。

(二)劣势(weakness)。

1、运输、风险问题。无论是物流行业内部还是与客户之间,物流行业本身就存在很多风险。就物流项目经营过程来说,存在如下内在风险:货物自身的风险、基础设施的风险、物流上面临的责任风险、分包商及托运方的风险。例如在托运过程中出现货物不同程度破损,都将导致托运方的索赔。物流企业与客户之间也存在风险,首先客户所需的物品本身存在风险,这可能让顾客感到不满意;再者,托运方将物品运送到客户的途中可能存在物品丢失的风险。

在实际生活中,快递运送失败的情况绝不罕见。

2、客户可能对某些物流业的满意度比较低。在淘宝网里,许多客户都怨中通快递速度太慢,中通快递的运送失败率也是众快递之中最高的,客户对中通快递的差评也比比皆是。但这只是沧海一粟,顾客被物流公司“忽悠”的频率也比较高。若物品运丢,赔偿费也不尽人意,很多情况下顾客都是亏本的,既没了物品又收不全已付出去的钱,该物流公司在顾客心中的印象还能好么?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3、某些物流业成本太高。典型的例子就是高铁,铁路造价非常高,金属材料耗费量大,短途的运输成本也很高,造成了资源浪费,需政府给予补贴才能维持高铁运输的良好运行。

(三)机遇(opportunity)。

1、经济的迅速发展使消费者需求增加,而且国内又积极提倡扩大内需,以促进经济的不断发展,这从一定程度上为物流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客户资源。

2、国外物流市场比中国物流市场完善,从一定程度上国外物流市场在经营上有良好的经验可以为我国物流业发展所借鉴。先进的经营管理技术和方案对促进我国物流市场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起着重要的作用。

3、广告业是新发展起来的作为重要传播媒介的第三产业。我国现在广告业发展迅猛,而且沿着从“三位一体”向“四位一体”进军的道路不断攀升,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如浙江以浙江卫视等传统媒体,积极打造“中国蓝”平台。物流公司可以通过这个良好的媒介进行宣传,使物流市场更贴近人群,间接为物流市场的壮大提供了发展的空间。

4、“十二五”规划对发展我国物流市场提出了比以前更高的要求,充分显示了我国对物流市场的重视。物流市场可以借助政府的援助之手,既受到政府的视察,汲取高级部门提出的建议,又维持自身的市场化自由发展。

(四)挑战(threats)。

1、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下,2008年至2009年物流业各项指标增长都减缓。

2007年社会物流总额增幅为26.5%,但2009年该增幅下滑到7.4%,且2008、2009两年的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率均为18.1%,[14]这表两年内物流运行效率没有明显改善。可见,金融危机对物流市场带来很大的挑战。

2、中国入世后,国外物流市场登陆中国市场,一定程度上给国内物流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挑战。我国物流业须积极技术创新,不断提高物流经营素质,是本土物流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3、中国的通货膨胀越来越严重,物价不断上涨,这必然会使物流成本增加,随之物流价格也会增加,根据消费需求曲线,物流价格的增加会导致物流需求的减少。

四、结论。

本文通过对中国物流市场的竞争特点及Swot分析,认为中国物流市场应发挥自身优势,同时充分利用机遇,从容面对自身的劣势及挑战,具体可以提出以下策略:

我国本土物流企业可利用熟悉地理环境和交通运输等优势,充分发挥成本优势,优化经营管理方式,并借鉴国外物流的经验,扬长避短,逐步提高自己的地位。物流市场应不断细化,在细化的过程中重视各环节的运行,为客户提供周到的服务,贴近民心,提高顾客的满意度。物流业在具有时间、价格优势的前提下,努力提高服务的细致度,改善基础设施,降低运输费用及风险。物流企业之间可以充分合作,学习先进的经营方式,切实提高自身的技术,并不断创新,降低成本,减少资源浪费,使自己更具有竞争优势。从宏观上说,物流市场应积极响应“十二五”规划的号召,不断完善物流市场法制建设,并根据已经制定的相关政策,建立合理的物流市场秩序,直接或间接地争取政府有关产业的援助,不断提高经济效益,使金融冲击后我国物流市场再次得到改善,促进我国物流市场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参考文献

1、刘开明。构建我国物流统计体系初探[J].物流技术,2003,(2):35-38.

2、王伟娅。中外物流产业之比较——问题与对策[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4,(4):39-42.

3、龚晓丹。全面开放后的中国物流市场结构分析[J].世界经济情况,2009,(1):90-96.

4、佚名。国际物流市场带给我们的启示[J].大陆桥视野,2010,(8):41-42.

5、刘秉镰。全面开放下的中国物流市场结构与特征分析[J].中国流通经济,2007,(4):37-40.

6、蒋笑梅。李贵春。金融危机后中国物流市场发展特征分析[J].港口经济,2010,(6):33-36.

7、傅岚。国际物流市场竞争趋势对我国企业的启示[J].经济导刊,2010,(3):70-71.

8、小水。国际物流市场竞争方式发展趋势[J].市场周刊:新物流,2004,(26):12.

9、张涵。中国物流市场竞争因素分析[J].物流技术,2005,(6):3-5.

10、旷健玲。陈建华。中国高铁营销环境Swot分析与营销对策研究[J].网络财富,2010,(22):37-40.

注释:

物流行业市场分析篇5

 

一、前言

 

近些年来,物流业的发展速度极快,而且,我国也逐渐对物流业的发展重视起来,特别是各个快递公司、物流企业等大小企业的成立,更有效的推动了物流业的发展。然而,在物流业市场发展的过程中,却存在物流业运作上的分离化、市场竞争的无序化等现象,对物流业的发展产生制约,对此应不断的完善物流业与交通运输经济联动发展的机制,这样才能切实有效的解决物流业发展中面临的困境。

 

二、当前我国物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物流业在运作上出现了分离化

 

物流业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而且,从物流业运作的情况来分析,主要受制于目标市场的牵引,也就是说,物流业的构建应有供应链。现阶段物流业的功能主要分为流通加工、综合运输模式、仓储等[1]。然而,在当前我国物流业发展的过程中,大小型物流企业受到战略目标以及资本的约束,使得一些物流企业的功能无法有效的实施,再加上物流业市场的分散,物流企业之间很难形成合作型的战略联盟,从而造成当前我国物流业在运作上出现分离化的现象,不利于我国物流业的长期发展。

 

(二)物流业市场竞争存在无序化的现象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物流业市场的不断扩展,而与物流业有着直接关联的交通经济也在不断地增加,从而促进物流业与交通运输业的共同发展[2]。然而,作者在对物流业市场竞争的调查中发现,物流业市场竞争存在无序化的现象,尤其是在物流业较为分散的情况下,管理机制的不完善势必会造成物流业向着无序化的趋势发展,对物流业的发展极为不利,逐渐形成低水平营运的现象发生,造成物流业的整体颓势,不仅如此,在物流业的发展影响下,对我国的交通运输业发展也将构成一定的威胁,不利于物流业以及交通运输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物流业与交通运输经济联动发展机制的分析

 

(一)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为物流业发展提供可靠的发展平台

 

众所周知,物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交通运输业作为支持,从价值的角度上来讲,交通运输业的运作动态将会直接影响到物流业的发展,通过对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分析,能够及时掌握交通运输行业的运作状态,同时也能够对物流业的运作情况进行分析,因此,从本质上来讲,物流业的发展是隶属于交通运输行业的[3]。如果交通运输业的经济发展受到其他因素制约的话,也将会对物流业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从而造成物流业的发展很难实现自身的经济目标。通过以上的分析,为了促进物流业的快速发展,需要更好的实现物流业与交通运输经济之间的联动发展,这样才能确保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为物流业发展提供可靠的发展平台,为物流业的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同时应针对物流业与交通运输经济之间的联动发展来完善相应的机制。另外,我国在针对流通业完善相应政策法规的过程中,需要各级政府积极配合与践行相关政策法规,尽可能的将存在的地区性贸易壁垒消除,打通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障碍,确保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二)物流业的发展是交通运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以上的分析了解到,物流业应属于交通运输产业的总要组成部分,交通运输产业的发展状态也将直接影响到物流业的发展,同时,物流业作为交通运输业的主体,其正常的发展也将离不开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而且,物流业的发展也可以促进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4]。在理清两者之间的关系之后,应结合我国物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来制定和完善相关产业发展的指导政策,不断的加强我国物流业的市场规范,并将其规范机制有效的实施下去,确保物流业市场的良性竞争,避免因无序竞争的现象而对物流业以及运输经济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另外,应引入严格的入市标准机制,并针对物流业与交通运输经济的实际发展来完善低成本退市机制,从而有效的提高各个物流企业的发展质量以及发展过程中的服务意识,更有利于促进物流业的长期发展,充分提高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水平。此外,作者在对其他国家物流业的发展情况分析了解到,物流企业应结合市场的发展建立企业联盟,实现共进共荣,从而保证我国物流业的发展能够满足国民的需求,同时,在物流业与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的联动情况下,使得物流业的发展对交通运输经济的提升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四、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物流业的发展也极为迅速,而且,物流业在市场发展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也是我国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从物流业的实际发展路线上分析来看,物流业的发展与交通运输经济发展有着一定的联动性,也就是说,物流业与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关系。通过本文对物流业与交通运输经济联动发展的机制分析,作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主要对当前我国物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同时,也针对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为物流业发展提供可靠的发展平台、物流业的发展是交通运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等两方面物流业与交通运输经济联动发展机制进行分析,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进一步促进物流业以及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希望能够与同行人士共同探讨相关性问题。

 

作者:董琳娜

物流行业市场分析篇6

京杭运河山东段港口应把握市场规律和产业特色,明确未来发展目标:立足鲁西南区域内河航运中心重要散货港,京杭运河集装箱支线港,水陆铁换装枢纽港的战略地位,向集商品、技术、人才、信息于一体的多功能物流港口转型,加快港口基础建设,拓展港口服务功能,优化口岸环境,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进一步放大港口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京杭运河山东段水运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港口物流发展主导模型分析

经济全球化的到来,港口物流发展模式出现新变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已意识到港口物流的重要性,纷纷参与港口物流系统投资,促进了港口物流经济迅速发展,发展模式出现了多样化。从目前看,主要有三种典型的港口物流发展模式:

(1)港口企业主导型。港口利用自身得天独厚的社会物流公共服务基础平台优势,完善港口物流服务功能,延伸物流供应链,建设内陆物流场站和服务网络,发展陆上和海上运输及物流配送,提供港口物流增值服务。比较典型的港口物流如香港、上海港、深圳港等港口。

(2)加工贸易企业主导型。指一些在某行业或区域中具有龙头地位的企业,依托其拥有的强大综合经营实力和规模优势,凭借其本身拥有的巨大物流资源优势或拥有的庞大物流服务网络和服务体系优势,为了降低产品物流成本,提高物流运作效率,掌握物流供应链管理的主动权,投资建设经营专业化的港口物流服务设施。这类企业一般分布在石油、钢铁、等资源性行业,典型的有中石油、宝钢、中粮集团等。

(3)航运企业主导型。航运企业是国际贸易物流的主要承运人,与港口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为提高航运企业的竞争优势,稳定货源供给,一些具有较强实力的航运企业开始意识到港口物流的重要性,为掌控港口物流资源,投资港口和陆上物流网络设施,延伸物流服务供应链,拓展物流增值服务,典型的如中远、中海、马士基等国际航运巨头。通过以上比较分析并结合当地实际,京杭运河山东段港口发展选择港口企业主导模式较适宜。

二、物流港区规划系统分析

物流港区的规划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工程,投资大、回收周期长。下面借鉴国外港口物流园区规划的先进理念和方法,研究京杭运河山东段物流港区规划的系统方法。mSFLB规划方法是德国弗劳恩霍夫物流研究院(Fraunhofe:imL)设计的一种港口物流园区规划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5个步骤来实施,mSFLB是这5个步骤英文首个字母的简称,分别是:市场分析marketStudy、战略定位Strategy、功能设计FunctionDesign、布局设计LookoutDesign和商业计Businessplan。5个步骤涉及行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三个方面。下面结合物流港区规划,进行系统分析。

1.市场分析

为了使物流港区规划满足港口物流需求量增长和港口物流服务功能的需要,必须对港口辐射地区和港口所在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产业结构布局、内外贸量和流向、交通运输状况和线路分布、港口和区域物流基础设施条件、同行业竞争状况等市场宏微观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根据港口近期和远期物流量需求预测,确定物流港区建设和发展的规模。市场分析调研分析和资料收集过程使用的研究方法和工具主要是港口和区域经济一手、二手资料,其中一手资料收集与分析包括深度访谈、电话访谈、调查问卷等方法;二手资料主要是港口行业和区域国民经济发展统计报告。在完成资料收集后,所有的资料都汇总到一个规划数据库里,下一步就是数据处理及分析工作。可以采用上述物流园区规划方法中的SCp模型进行定性分析,采用Rea模型进行定量分析。SCp模型是由美国哈佛大学产业经济学权威贝恩(Bain)、谢勒(scherer)等人建立的。该模型提供了一个既能深入具体环节,又有系统逻辑体系的产业分析框架,包括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三个环节。由于港口物流需求主要来源于物流量较大的重点和支柱行业,因此,可以从支柱、重点行业的营业额、产量、货物周转率和库存需求中推导出港口所处区域(主要指港口经济圈)和港口城市经济对港口物流所产生的现实和潜在的运输、仓储和流通加工的需求。利用德国Fraunhofe:imL物流研究机构开发的专用Rea(Requiremeniest加ationapproach)经验模型公式,就可以非常简便地推算出每个行业对港口的物流运输量、码头泊位数量、仓储面积、集疏运设施面积、保税港区和物流增值服务区面积,以及港区相互之间的关系。

通过市场调查,可以获得影响港口物流量的区域经济指标,如地区生产产值GDp、外贸进出口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不同交通运输方式货运量及主要货种运输量,通过港口中转的货运量及潜在货运量,同一区域不同港口物流运量分配,从而预测出对港口物流设施规模的要求,包括对港口码头通过能力、仓储能力、保税和流通加工区面积和集疏运能力需求。

由于货物品种、货物状态和性质、物流方式、市场需求等不同,货物的周转率、堆存方式、作业方式是不同的。我们可以根据实际调查和行业经验数据、国内外港口行业物流作业平均先进水平,如码头泊位装卸效率、船舶在港停时等指标,并结合交通运输部制订的港口平面布局技术规范进行港区平面布局。如果确定了码头泊位类型和数量,就可以推算出配套港区及仓储设施面积,确定港口物流园区、保税仓储区和流通加工区的占地面积。基于供应链的港口物流系统规划方法研究,然后参照区域经济主要增长指标,如GDp和外贸进出口总值等的最近几年的增长率以及未来几年的预期增长率,以这些数据为依据,推算出物流港区的物流作业量的年增长率,就可以得到物流港区未来若干年每年物流发生量的预测数据。在测算过程中,可以建立不同的预测模型,例如指数回归分析法、神经网络模型等,就能使得物流需求预测值更加贴近港区物流未来发展的实际情况。

2.战略定位

在完成详实的市场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之后,对物流港区进行Swot分析。这些分析的目的是港区规划的经营决策层明晰港口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提出物流港区发展的使命、远景目标和港口竞争策略,从而进行港口准确的战略定位,帮助实现其战略目标。这里的港口竞争策略,主要是针对周边港口竞争者而制订的对策措施计划,包括如何提高本港口物流服务水平,如何进一步完善港口物流服务功能,物流港区战略选择方案及实施步骤。这些策略港口必须严格遵守。典型的物流港区竞争策略有:充分利用港口保税物流中心的功能,实现进出口通关和行政管理的高效率;充分利用和拓展现有的港口物流信息系统,打造具有优势的国际物流信息平台和港口物流电子商务平台;充分利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和国际贸易政策,建立特色的国际采购中心和贸易集散地,拓展国际物流业务;充分利用入驻物流港区不同类型企业的优势和物流需求的特点,促进行业供应链竞争力提升,集聚产业物流,实现产业链的成型和优化;按照循环经济发展要求,创建生态物流港区,致力于生态环境的优化和提升。

3.功能设计

物流港区的功能设计主要采用自上而下的方法,即在确定物流港区的规划原则以后,对港口物流功能规划所涉及的核心因素进行列举和分析,然后通过收集整理一系列国际最先进的物流港案例,总结国内外港口物流规划先进经验和理念。然后,对物流港区进行功能划分,即港区被划分为码头作业区、集装箱仓储区、保税仓储区、危险品仓储区、流通加工区、物流商务区、管理服务区等几个大功能区域,参照国际物流港口规划的实践经验,结合港区物流实际需求,定义每个功能区域,合理分配用地面积,引入相关的设施、设备。最后对区域的核心流程进行描述,这些流程包括:港口集装箱作业流程、散杂货作业流程、危险品作业流程、集装箱和散杂货仓储作业流程、物流配送业务流程、保税物流作业流程以及货物通关和检验服务流程等。

4.布局设计

物流港区设施规划与布局设计是指根据物流港区的战略定位和经营目标,在已确认的空间场所内,按照从货物的进入、装卸、仓储、加工等到货物运出的全过程,力争将设备、人员和物料所需要的空间做最适当的分配和最有效的组合,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德国港口物流园区采用了一种校园化的设计理念,我们可以借鉴。即将物流港区分割为不同功能区块,按照港口物流与陆路运输的密切程度来安排港口物流相关功能区和物流业务。区块面积应留有扩展空间以满足物流增长需求,保证多式联运集疏运设施规划布局的要求,保证产业加工和高附加值物流企业的合理分配比例,并规划出绿化用地。对物流港区中建筑设施的选址规划应采用科学的定量方法,如最优选址方法、最短路径法、最小费用最大流法等。规划布局的合理性还可通过动画仿真来进行检验。

物流行业市场分析篇7

   1迈克尔?波特的“五力竞争模型”

   “五力竞争模型”是迈克尔?波特在1979年提出的架构,其用途是定义出一个市场吸引力高低程度。“五力竞争模型”确定了竞争的五种主要来源,即供应商和购买者的议价能力,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以及同一行业中企业之间的竞争。它既能度量一个企业的竞争地位又能描述企业各种战略的优劣势,通过“五力竞争模型”的分析,可以使企业更加明晰自己在某一行业的战略地位以及应该采取的战略行动,并为管理者提供最终的决策参考。

   2内蒙古中小物流企业发展的特点

   从中小物流企业的发展历史来看,内蒙古绝大部分的中小物流企业都是从专业的运输公司、车队、船运公司等地方性仓储企业、货物企业等分离与独立出来的,物流技术较为低端,而且从事的物流服务较为初级。具体来说,中小物流企业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2.1物流经营企业数量较多,规模较小,经营的业务种类单一内蒙古自治区的中小物流企业虽然数量众多,但是实力雄厚、规模较大的企业却寥寥无几,能够提供综合物流服务功能的物流企业基本没有。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只是经营仓储、运输单个环节的传统服务项目,都只是提供运输、仓储和搬运等简单的传统的物流业务,从事配送、包装、加工和信息咨询等物流延伸服务的物流企业却很少。

   2.2组织架构简单,沟通与决策速度快内蒙古的中小物流企业大多都具有民营性质,组织机构的设置较为简单,沟通信息的传达较为迅速,制定决策速度快,信息沟通与反馈便利,经营管理活动具有柔性,能对市场需求变化做出快速响应,有进行小规模定制化物流服务的能力等。此外,企业简单的组织结构也为以后物流组织的管理与物流资源的整合提供了一定的灵活性。

   2.3自身在特定的市场中具有成本优势在中低端的物流市场比大型外资物流企业更具成本优势。大型外资物流企业通常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管理系统以及服务质量至上的经营理念,不可避免地具有很高的物流服务成本,高价高质只能在高端市场赢得客户。相反在中低端市场,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程度低以及小规模都使其物流服务成本远远低于大型外资物流企业的服务成本,具有很强的成本优势。

   3内蒙古中小物流企业的竞争力分析

   根据以上提到的内蒙古中小物流企业的特点,并且结合波特的“五力竞争模型”,对内蒙古地区的中小物流企业进行竞争战略层面的分析,以使中小物流企业发展过程中能充分考虑到企业面临的来自于各个方面的竞争,抓住机遇,规避风险,让企业快速健康的发展,并且获得持续竞争优势。

   3.1行业内现有竞争者分析由于内蒙古地区地处西部,物流服务业起步较晚,水平较低,许多物流企业是传统的仓储和运输企业转型而来,物流服务意识淡薄,技术设施落后,网络体系不健全,还未形成稳定的供应链。对于内蒙古本地的中小物流企业来说,它们面对的市场是一个充满竞争性的市场,行业内现有竞争者中最主要竞争对手就是同地区内经营方式相同的大型国有物流企业。从竞争对手的实力和物流企业的获利能力来看,大型国有物流企业与中小物流企业相比存在以下优势:第一,国有大型物流企业都有较为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络,规模较大、资金实力较雄厚,并且可以依托国家交通的基础设施,在自身的专业领域上经验较为丰富,而且有的企业还提供个性化的服务。第二,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物联网”技术的逐步成熟,正在或已经向物流电子商务企业转型,将物流业务转型提升到了战略高度,目前都在提供一些附加延伸服务,积极扩展综合物流服务。

   3.2潜在竞争者进入的威胁分析与经营相同业务的中小物流企业最主要的潜在竞争压力来自于两个方面:第一,国有大型物流公司的进入及同种规模的企业。第二,跨国及海外物流公司的扩张。国内潜在进入的物流企业,由于他们实力雄厚,其业务的开展已逐步延伸到物流管理的各个环节,包括运输、仓储、包装、流通加工等;而国外的潜在竞争对手可能在资金、管理理念、物流信息技术、物流专业化服务等方面具备优势,它们的服务对象以大单客户和外资企业为主,一般其服务的客户数量不多,服务价格水平相对较高。由于要负担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以及大量的人力成本,外资物流企业的运营成本相对较高。由于他们拥有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物流技术,服务水平高,因此获利能力很强。国内外大型的物流企业和省外的一些企业纷纷进入来瓜分内蒙古地区的物流市场,这样一来,更加剧了行业间中小物流企业的竞争。

   3.3替代品代替的威胁分析从物流业务取舍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在物流业务中,替代品的物流服务一般是由于物流需求方进行物流业务调整,或者进行业务重组、业务的整合,或者放弃了原来盈利能力不高的物流服务项目。但比较基础的物流环节如仓储、运输、配送等不会改变。例如,在物流的“七职能”说中,其中一个职能就是仓储,客户可以放弃某个地区的仓库,而改为通过及时的运输和配送来弥补仓储这一功能,从而实现在途仓储。以达到其降低成本,提高物流效率的目的。

   3.4客户讨价还价的能力分析目前内蒙古本地的物流市场还是供给大于需求,属于典型的买方市场。因此,物流服务需求方对服务供应商在价格、质量、交货速度等各个方面都提出很高的要求。从客户的角度考虑,希望付出较少的成本来享受高质量的物流服务,而物流企业则希望在提供高质量服务的同时能够得到较高的效益回报。但对中小物流企业来说,较低服务价格又无法保证好的服务质量。但为了争夺客户,只能在低成本低效率下运行,这样导致客户对物流企业服务质量的不满,同时也造成了客户对物流企业的忠诚度不高。

   3.5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分析中小物流企业的供应商有两类,第一类为企业运营所需的物流基础设施以及物流物料与服务的提供者,对于这一类供应商,中小物流企业有较强的议价能力。第二类供应商则较为特殊,属于中小物流企业的战略业务合作伙伴,为中小物流企业提供运输、仓储、配送等物流环节的一部分业务,它们可以提供的是相同服务水平下的价格更低的物流服务。但是,由于其单一物流业务的局限或者体制性方面的原因,它们暂时成为中小物流企业的供应商。通过分析以上影响内蒙古地区中小物流企业的五种基本竞争力量,可以看出中小物流企业面临的竞争对手和竞争环境异常复杂,从经营业务相似度的角度来看,最重要的因素还是来自于同行业的竞争对手和潜在的行业进入者的威胁,如何去面对竞争对手的威胁,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更多地是从企业的内部管理的角度去分析中小物流企业如何树立与保持自身的、持久性的竞争优势,准确地识别在物流市场的竞争重点,获取竞争优势。

   4内蒙古中小物流企业竞争力提升策略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在五种竞争力量的作用下,物流企业要想获得竞争优势,要从企业的内部大做文章。

   4.1建立物流企业战略联盟,提高对资源的整合能力首先,中小物流企业应该避免低水平和重复性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要利用好已经建成的物流基础设施。第二,应该充分利用内蒙古地区的资源优势与地理区位优势,发展电子商务物流,利用物流信息技术来提高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第三,建立物流的战略联盟,开展联盟资源能力的整合,联盟能力资源整合是指对物流业联盟内成员企业的资源进行评估,在评估的基础上,将优势资源集中到一起,发挥规模优势,形成联盟的核心竞争能力,同外界竞争。

   4.2充分挖掘市场潜力,提高专业化水平,创新发展模式针对大型物流企业的经营领域与业务范围,内蒙古的中小物流企业可以去寻找物流业务的“蓝海市场”,充分挖掘市场潜力,大企业可能在物流的总体服务水平上会强于中小企业,但是在物流的专业化水平和提供的专业化的服务上,经营好的中小物流企业往往比大企业更具优势。为此中小物流企业要改变思想观念,创新企业的发展模式和业务水平,在专业化服务上下功夫。此外,中小物流企业也可以多向国外的大型物流公司“取经”,通过联合或业务合作等方式,学习国外先进的物流管理经验与物流技术,并迅速抢占属于中小企业的物流市场。

   4.3提高物流的服务水平,树立品牌意识中小物流企业往往在物流品牌建设上的关注度和实施力度不够,由于中小物流企业的规模和实力不够,缺乏较为专业的物流规划能力和物流服务的组织能力,一旦某一核心物流服务被取代,该物流企业的核心业务就会受到威胁,例如实现零库存,就会对仓储企业带来威胁。中小物流企业要想发展的好,就必须要重视物流企业的品牌建设,只有这样才能抢占物流行业的市场份额,在尽可能较短的时间内树立本企业的良好形象,进而实现本企业物流服务的专业化与优质化。

物流行业市场分析篇8

[摘要]本文以产业集聚理论为基础,对吴江物流产业集聚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在借鉴其他学者研究成果基础之上,研究了影响吴江物流产业集聚变动的各类因素。实证结果表明,市场需求对产业集聚具有最为重要的正向影响效应;资源禀赋和劳动力供给均具有显著影响;而政府支持力度对调整产业结构具有显著的效果。

[关键词]产业集聚物流产业集聚区位优势产业集聚度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稳步发展,工业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与之伴生的物流产业发展迅速,并且越来越受到社会、企业和政府的广泛重视。物流产业的集聚问题也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和工业产业集聚一样,物流产业集聚可以提高物流服务的多样性,增强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同时也能促使物流企业间功能互补优势。物流产业的聚集有助于物流企业共享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实现区域内信息资源共享,降低物流企业自身投资风险及运营成本,从而增强物流业的竞争优势。

二、相关概念及文献回顾

产业集聚问题的研究产生于l9世纪末,马歇尔在1890年就开始关注这一经济现象。产业集聚是指同一产业在某个特定地理区域内高度集中,产业资本要素在空间范围内不断汇聚的一个过程。产业集聚在发展中逐步形成两种主要模式:

1.市场创造模式:是指区域范围内首先出现专业化市场,为产业集聚的形成创造了重要的市场交易条件和信息条件,最后使产业的生产过程也聚集在市场的附近。

2.资本转移模式:是一个规模较大的企业出于接近市场或节约经营成本的考虑,在生产区位上做出重新选择,并投资于一个新的地区的时候,有可能引发同类企业和相关企业朝这个地区汇聚。这样一种产业集聚的形成,主要是通过一定数量的资本从外部的迁入。

物流产业集聚是指聚集在某一特定的区域内,以交通运输枢纽设施、科研机构、管理部门为依托,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核心,运输、仓储、装卸、包装、加工配送、物流信息及其相关制造、流通企业在空间上的集聚现象。拥有完备的物流基础设施,分工协作关系明确,竞争优势明显的物流园区是物流产业集聚的表现形式。

目前,国内关于物流产业集聚问题得到了广泛的研究。李兰冰(2007)分析了物流产业集群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的重要驱动力。李尹松等(2008)根据经济学产业分析中的钻石模型研究框架,提出了对物流产业集聚的形成有重要影响的因素,并对各影响因素和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马丽(2010)以物流产业集群效应为出发点,分析了物流产业集群的特征,探讨了物流产业集群的类型,并对不同类型的产业集群的形成因素进行了分析。钟祖昌(2011)利用区位熵理论分析了我国31个省市物流产业集聚状况,并利用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王欣(2012)分析浙江省物流业集聚的特点,然后定量分析浙江省物流业集聚对制造业发展的影响,为浙江发展区域经济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朱佳翔、谭清美(2012)对江苏交通物流产业集聚效应进行实证分析。葛金田等(2012)对济南物流产业集聚进行数据分析,并针对分析结果提出建议。综上所述,在物流产业集聚研究中,众多学者对物流产业集聚的程度进行了研究。众多的研究中,研究对象范围较大,由于物流产业聚集有很强的地域特征,产业集聚情况及影响因素随地域不同有众多差异。本文以吴江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吴江地区物流产业集聚状况,探讨产业集聚的地域影响因素,为地域物流产业集聚的发展提供借鉴。

三、吴江地区物流产业集聚现状

近几年来,吴江地区物流业发展迅速,并且物流业成为吴江地区今年来重点发展的行业。截止2010年底,全市物流服务业注册企业239家,;注册资金11.2亿元;全年完成货物运输量1338万吨,实现社会物流托运总价值4220亿元,同比增长18%。目前,吴江地区已经形成一些颇具规模的物流中心、物流园区等,集群效应逐步显露,辐射能力逐步增强。

四、影响吴江地区物流产业集聚的因素

产业集聚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初始条件和比较优势,即必须具备支撑产业集聚的资源禀赋,同时也需要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形成吴江地区物流产业集聚的条件如下:

1.资源禀赋

(1)区位优势。吴江东邻上海,西濒太湖,南连浙江,北依苏州,处于苏浙沪两省一市交汇处,区位优势得天独厚,交通网络纵横交错。吴江距离苏州市中心仅为16公里,到上海虹桥机场仅需1小时车程,一个半小时可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这样的地理条件是形成吴江产业集聚区的重要基础。

(2)区域内产业环境。吴江地区基础设施完备,各种运输方式齐全,水路、公路运输十分发达。地区内拥有部级物流中心,部级出口加工区,与之配套的海关、商检机关等。并且报关、报检、货代、仓储配送等提供各种专业物流服务的企业众多。各种物流设施较先进,物流业务集聚程度很高,对其他产业的渗透性很强,这就决定了物流产业会成为吴江地区重点发展产业。

假设1:资源禀赋与物流业集聚程度正相关。

2.市场需求。物流产业集群能够形成的另一个因素就是市场上对物流业务的需求情况。吴江地区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基础雄厚,拥有电子资讯、丝绸轻纺、光缆电缆等几大支柱产业,这些发达的制造业,带动了物流需求的迅速增长;另外商品交易市场的建设,特别是中国十大专业市场之一的东方丝绸市场集聚了5000多家丝绸纺织商行云集于此,年货物吞吐量超过150万吨,年交易额超过500亿元,极大地拓展了物流市场容量,这也导致商贸流通物流需求大幅成长。吴江地区巨大的市场需求是物流产业集聚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假设2:区域经济发展程度与物流业集聚程度正相关。

3.政府的规划和政策的支持。由于现代物流产业的服务特性,物流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物流产业集聚的形成依赖于区域内其它产业的发展,如吴江地区的电子资讯、丝绸轻纺、光缆电缆等产业的发展情况。这些产业的发展是政府规划支持的结果。另外现代物流产业通常基础设施投资比较大、建设周期长、具有公共服务特性等特点,这些都离不开政府的合理规划和政策支持。

假设3:政策支持与物流业集聚程度正相关。

4.劳动力供给。对于物流产业来说,它的核心动力是物流专业人才。就目前物流企业的发展情况来看,物流业属于劳动相对密集型行业,地区人口密度的大小,意味着地区劳动力市场的储备情况,劳动力储备越大,越有利于产业集聚。吴江几大物流中心为物流专业人才提供了创业和工作的重要平台,它们正逐渐成为区域性的人才中心,吸引了大量的潜在物流专家和物流专业人才资源,成为物流产业集聚形成的重要基础。

假设4:劳动力资源的储备与物流业集聚程度正相关。

五、影响吴江地区物流产业集聚的实证分析

测度产业集聚度的方法很多,基于数据的可得性,本文采用区位熵法来表示物流业的集聚程度,用LQ表示,

■(1)

其中:LQi为某一地区的物流产业集聚度系数;ei为该地区的物流产业从业人数;e为该地区所有产业从业人数;ei为全国的物流产业从业人数,e为全国所有产业从业人数。以物流业的区位熵LQ作为被解释变量;选择RoaD表示基础设施水平,用单位国土面积上的公路运输线路公里数来表示;RJGDp表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用人均GDp来衡量;GoV表示政府支持,用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来衡量;JR表示地区失业率,作为解释变量,μ为随机误差项。研究各因素对吴江产业集聚的解释作用。模型形式如下:

LQt=β0+β1RoaDt+β2RJGDpt+β3GoVt+β4JRt+u(2)

其中t代表时间,β0为回归函数的常数,u代表随机误差项。利用2002年~2011年间苏州、吴江的年鉴数据对式(2)进行回归。

模型的回归结果为

LQ=0.339+0.164RoaD+0.445RJGDp+0.372GoV+0.007JR(3)

F检验情况:F实际=13.609,当置信度为95%时,F理论值=3.48

F实际远远大于F理论值,拒绝零假设,由此认为回归关系假设因果关系显著。

六、分析结果

1.资源禀赋对产业集聚的影响。资源禀赋作为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它对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由于数据获得的关系,基于吴江物流产业公路运输是主要的运输方式,本文选择了公里运输公里数作为变量,从变量系数0.164,我们可以发现,资源禀赋对产业集聚具有正向影响,这与理论分析结果一致。

2.需求市场规模对产业集聚的影响。从市场需求情况来看,产业市场规模越大,对企业的吸引力越大,这也越有利于地区产业集聚的发展。从估计结果显示,变量RJGDp对地区产业集聚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这与理论分析的结果相一致。变量系数的估计值为0.445,影响效果较大,表明对于吴江而言,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能够有效促进地区物流产业集聚的发展。

3.政府支持对产业集聚的影响。政府的支撑力度越大,提供的优惠条件越大,对于产业集聚发展的影响越大。根据区位集聚理论,企业在一个地方集聚与否可以看成是集聚力与分散力的博弈达到均衡的最终结果。其中,产业集群凭借其规模经济、技术外部性、熟练劳动力市场等优势降低集群内部企业的生产成本,对地区企业具有吸引力。因此,产生了产业集聚的集聚力。另外,企业的加入,将造成产业内竞争的加剧,导致企业利润的下降。这可以看成是产业集聚的分散力。从政府支持变量系数的估计值为0.372可以看出,政府的政策对产业发展的影响效果较大。因此,调整政府的支持力度,对产业集群的发展有重要的引导意义。

4、劳动力供给对产业集聚的影响。本文选择失业率(JR)作为衡量劳动力供给指标。劳动力是企业生产中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充足的劳动力供给对产业集聚具有正向影响。结合吴江物流业发展现实来看,当前吴江物流产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物流劳动生产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人力资源素质需求总体不高,吴江的劳动失业率高时,劳动力资源储备丰富,便于物流产业人力资源的供给,在当前的发展条件下,对吴江物流产业集聚有一定的正影响。

七、结论

本文以产业集聚理论为基础,对吴江物流产业集聚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在借鉴其他学者研究成果基础之上,研究了影响吴江物流产业集聚变动的各类因素。实证结果表明,市场需求对产业集聚具有最为重要的正向影响效应;资源禀赋和劳动力供给均具有显著影响;而政府支持力度对调整产业结构具有显著的效果。

本文的研究结论对吴江政府制定产业政策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从目前来看,吴江促进产业集聚发展的手段包括:加快经济增长速度,从而进一步扩大需求市场规模,主要是扩大产业市场规模;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就业环境,吸引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加入。根据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通过政府的政策性调整来优化产业结构。

参考文献:

[1]韩翔.浅析物流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J].中国市场.2008,15

[2]傅淞.我国物流产业集群形成机理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下半月).2007,02

[3]李兰冰.物流产业集群的信任机制研究与政策启示[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7,10

[4]李尹松,熊华姝,张文杰.物流产业集聚影响因素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8,7

[5]马丽.基于集群效应的物流产业集群形成机理分析[J].中国市场.2010,3

[6]钟祖昌.空间经济学视角下的物流业集聚及影响因素[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11

[7]王欣.浙江省物流产业集聚对制造业发展的影响研究[J].物流商论.2012,5

[8]朱佳翔,谭清美.江苏交通物流产业集聚效应实证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2,4

物流行业市场分析篇9

【abstract】inthispaper,themethodtodeterminethescaleofthelogisticsparkisstated.thentakingtheHongqiaoairportaviationlogisticsparkplanningasanexample,theconstructionscaleoftheaviationlogisticsparkisanalyzedanddiscussed.

【关键词】航空物流园区,规划,建设规模,典型案例分析法

【Keywords】aviationLogisticpark,plan,ConstructionScale,typicalCaseanalysis

1引言

物流园区的功能和空间布局决定了物流园区的规模一般较大,否则就无法承载设施集中和服务企业集中的重荷。此外,由于物流园区的功能和服务对象、区域的物流服务需求存在较大差异,使得物流园区在规模上也相差较大。从总体上看国外物流园区用地多在7万以上,最大不超过100万。对于为航空货运服务的航空物流园区的建设规模,国内外更是鲜有计算标准。本文对此进行了一些研究探讨,对同类项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物流园区建设规模确定原则

一、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原则

物流园区规模确定以客观分析物流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为依据,同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用社会各行业的统计数据,对物流现状和未来发展进行定量、定性分析和预测,分析不同空间范围、不同功能类型的物流量有助于对物流的分布及流量和结构有客观的认识,从而为确定物流园区规模提供可靠依据。

二、与市场需求相协调的原则

市场需求的大小直接决定了物流园区的规模。通过对需求层次和结构进行分析,确定相应类别的功能设施及规模。

三、内部和外部系统性原则

物流园区规模的确定要坚持对内部的功能区进行合理的系统化布局,在流线合理的前提下结构紧凑,减少用地占用;同时根据服务的经济区域内运输、配送距离、产品结构和货物种类所决定物流园区和物流(配送)中心的总数来确定最佳的每个物流园区的规模。

四、适度超前原则

物流园区属城市或区域内基础设施,一旦建成则很难变动,因此应具有适当的超前性

3物流园区设施规模确定

物流园区规模确定的程序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即经过不断的信息反馈和修正,利用定性定量结合,充分考虑各方因素,最终得出结果。

3.1社会经济分析与业务量预测

通过广泛收集区域(城市)内物流相关行业的基础资料,结合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分析现阶段物流各相关行业的经济特点,预测各物流功能要素未来发展状况,并按照对物流处理过程的特性(运输、配送、仓储、流通加工过程的共性和个性)分类,从不同角度把握物流发展趋势和分布特点。

以虹桥航空物流园区为例,建设虹桥航空物流园区对于物流组织管理节点进行相对集中建设与发展,依托相关物流服务设施从而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减轻物流对城市交通的压力,减小物流对城市环境的种种不利影响以及促进城市用地结构调整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对于虹桥航空物流园区的业务量预测,根据物流园区的功能定位――主要基于西货运区的货运业务,物流园区的主要业务将是对虹桥机场西货运区的货运业务进行配套服务。虹桥机场在2015年货邮吞吐量将达到100万吨,西货运区处理量将达到80万吨。虹桥航空物流园区的业务量目标应当与西货运区的业务量相匹配,以满足西货运区发展的需要,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2功能设计与战略定位

根据城市或经济区域物流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分析结果,结合具体进入园区的企业及服务对象企业对物流服务的客观要求,设计物流园区的具体功能,划分物流园区内部不同功能分区;根据功能设计的内容和要求,研究物流园区发展战略定位、园区业务经营定位等。

虹桥航空物流园区的功能定位主要基于虹桥西货运区的货运业务。结合虹桥机场西货运区的战略发展目标,参照国内外航空货运的发展趋势,本物流园区的功能定位如下:对内、对外的货物集散功能,提供货源组织、中转、装卸、仓储、配载等综合服务;物流加工及包装、分拨、配送、信息反馈以及积极配合落户园区客户供应链一体化管理的实现等现代化物流增值服务;提供集货主、货运、航空公司、机场等为一体的航空货运一体化服务;覆盖全国、亚太地区乃至连接全球的物流商务平台,提供网上电子交易、通关、、保险、银行支付、信息反馈等服务功能。

3.3规模初算

通过对未来发展预测中不同特性物流量分解,结合功能设计要求,参考国内外物流园区的工程案例及数据指标,运用典型案例分析法,初步计算各功能区的使用面积和建筑面积。

(1)欧洲物流园区的统计数据

通过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不论园区面积的规模大小如何,其入驻企业(物流企业)面积占园区总面积的比例均为50%左右。

表1物流园区建设发展指标

(2)中国三大机场的统计数据

通过对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大通关基地、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货运设施(不包含西货运区)、深圳宝安国际机场三大具有代表性机场的相关货运设施规模面积进行数据归纳统计,可以看出以机场货运站的面积为基准,货运仓库的面积约为货运站面积的1.2~1.8倍,快件中心的面积约为货运站面积的0.3~0.4倍。

表2中国三大机场货运设施面积统计表

(3)国内物流园区工程实例

工程实例之一――首都机场航空货运大通关基地

首都机场航空货运大通关基地是对机场扩建范围内的货运用地,以及顺平路以南、机场扩建范围以北、京密路以东、小中河以西范围内的用地开发建设而成的首都机场物流园区。该物流园区占地185.66公顷,总建筑面积约为83万,建筑密度约为40%,容积率为0.8。

工程实例之二――北京星光国际物流园区:

北京星光国际物流园位于首都国际机场北侧,西距市区15公里,是北京市唯一的航空-公路国际货运枢纽型物流园区。该物流园区占地约6.26公顷,总建筑面积约为8.6万,建筑密度约为50%,容积率为1.2。.

综上分析,参照国内外的一些统计数据及工程案例,结合虹桥机场西货运区的发展规划,2015年货邮吞吐量达到80万吨,届时航空货运站面积约为10万,货运站与货运仓库面积比按照1:1.5,货运站与快件中心面积比按照1:0.35考虑,物流园区物流设施建筑面积约为18.5万。物流设施建筑面积占园区物流企业占地面积按40%,园区物流企业占地面积占物流园区总占地面积按50%考虑,则虹桥航空物流园区总占地面积约为46.25万。

3.4方案设计与规模确定

在功能设计的基础上结合规模初算结果,为物流园区正常运转设计合理的内部工艺流程;然后在工艺流程的指导下合理布局各功能区域的基本位置、建筑工程方案及作业空间布置等。

物流行业市场分析篇10

物流市场竞争特点及策略研究分析

一、引言。

物流市场是现代新兴起来的服务业市场之一,在保证生产和流通过程顺利进行的前提下,为商品在流动和暂时停留提供一系列服务;同时,它也是在包装、装卸和搬运等方面起辅助性作用的市场。在现阶段,中国物流业市场也大力发展起来,物流业的发展在“十五”、“十一五”和“十二五”

规划中均得到充分重视。“十五”规划指出要积极引进新型生态和技术,推进物流配送、多式联运,改造并提升传统的流通业、运输业和邮政服务业。规划特别指出要健全综合运输体系,同分发挥铁路、公路、内河与海洋、航空等运输方式的优势,发展和完善城市旅客快速运输、集装箱运输、特种货物运输等。二、我国物流市场的现状及竞争特点。

随着我国物流业的高速发展,物流市场的逐步开拓,物流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在码头和航运领域,像马士基、和记黄埔等国际企业纷纷在中国物流市场建起自己的地盘;在快递、零售领域也蹦现了像沃尔玛之类的国际知名物流企业。例如,马士基在中国物流市场已经建立了11家分公司,基本覆盖了中国所有的货物流通领域。我国物流业市场起步较晚,物流业发展尚不成熟,物流服务提供商水平也参差不齐。我国物流市场存在如下问题:

第一,物流市场缺乏统一的政策领导和规范指引。在发达国家,物流市场具有健全的法律基础,且政府对物流网络合理规划并统一布局,形成跨地区、跨行业、公平竞争、有秩序的成熟的物流市场,促进了物流业运行效率的显著提高。而在我国,物流行业没有健全的法律基础作支撑,导致物流市场的混乱无序,进退壁垒的高低也阴晴不定。若进入壁垒太高,则外部资源的进入便成了大问题,直接影响资源的优化配置;若进入壁垒过低,则物流资源便蜂拥而上。

第二,物流企业规模普遍比较小,星点般分布在我国各省市,市场占有份额较低。我国物流企业迄今仍有多、乱、散、小四大特点。据估计,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的相关企业有70余万家,如鱼鳞般遍布全国,种类五花八门,而且服务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相对而言,国外物流市场的规模就不可小觑了。就2000年,美国物流产业规模就达到9000亿美元,占美国Gnp的10%以上。

第三,物流管理不统一。由于我国物流业发展刚刚起步,物流市场的管理及操作尚没有理顺,加之各地区经济发展的极度不平衡,地区间协调性较差,物流资源浪费比较严重。而发达国家的物流管理体系就很完备,物流业呈现集中化的趋势,跨国公司散布在各国的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可大幅削减物流成本,物流业呈现规模经济,提高了经济效益。

第四,物流服务中介组织欠缺。物流服务组织比较特殊,它具有双重身份:对供给主体而言,它是物流需求者;反之,对需求主体而言,它又是物流供给者。在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下,它在物流市场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物流服务中介组织严重缺乏,远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除了以上四点问题,我国物流市场的问题或不足还有很多,这里不再赘述。总之,我国物流市场还很不成熟。尽管我国物流市场存在很多缺陷,且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但物流业发展的前景是比较可观的。概括来说,当今我国物流市场及其竞争有下面几个特点:

第一,社会物流需求稳步增加,物流业增加值持续上升,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率稳步下降。2007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为4.54万亿元,2009年增加到6.

第二,中西部地区物流业发展迅速。

中西部地区近几年经济快速发展,投资规模大幅增加,既扩大了地区的物流需求,也大大改善了物流基础设施,提高了经济效益。由于经济发展态势及商业化往中西部地区的渗入,中西部地区货运量不断增长,又有大规模交通及物流基础设施的兴起,物流市场在需求和供给方面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第三,物流市场受传统物流竞争方式的束缚减小,竞争范围慢慢扩大。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物流市场竞争主体日趋多元化,社会分工不断深入,物流行业从工商企业中分离出来,形成了多方物流与工商企业共同竞争的多元化格局。在全球化格局下,物流行业由原先简单的地区间流通演变为现在的全球化物流,打破了区域的限制。行业的竞争也已从传统的运输、包装等的单独竞争发展到多功能综合竞争场面,包括物流服务的水平、手段及物流业技术、人才的竞争。

第四,竞争模式发生转变。从竞争目的、竞争重点、竞争方式和竞争关系四点入手,竞争模式的转变包括四个方面。其中,竞争目的从追求物流市场份额转变为追求客户信誉;竞争重点从只注重功能的简单化竞争转变为注重全过程的综合性竞争:

物流全球化使物流过程变得越来越复杂,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因此要提高物流效率,必须协调这些环节之间的流动;竞争方式从价格竞争转变为非价格竞争,服务质量、服务效率等非价格因素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竞争关系从只顾自己利益的竞争转变为既合作又竞争的双向关系。

第五,竞争手段不断创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物流业竞争由传统的功能、环节和设施、工具等的竞争逐渐转变为利用信息技术协调物流各环节,提高物流运行效率的竞争。可以说,谁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并合理运用与物流业,谁就在物流竞争中持有更多的胜券。国际化物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单一的竞争手段无法在物流市场立足,无法满足市场复杂化之下的物流服务需求,难以争得竞争优势,逐渐为物流市场所淘汰。只有将价格、促销和服务等多种手段并用形成复合式竞争手段,才可能在物流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三、物流市场竞争策略的Swot分析。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外巨头大肆进军中国物流市场,同时,许多新兴产业也腾飞发展,对中国物流市场带来许多机遇和挑战。下面通过Swot分析对我国物流市场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相对策略。

(一)优势(Strengths)。

物流市场存在品牌效应。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初期,诸如FeDeX、UpS等国外品牌一直是实力派的代表,在我国物流市场占有绝对优势,是高端和品位的象征。

3、从上述对我国物流市场竞争特点的分析可知,技术创新在物流业经营中的地位已越来越高。而我国科学技术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国家重视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可为物流市场提供技术资源,而且借助网络这一强有力的媒介,为技术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便利。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技术必定会带来创新,技术创新是物流企业长久发展强有力的保证。

4、时间、价格优势。许多物流业在时间和价格上占有一定的优势,这是物流业吸引顾客的一个重要方面。快递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可以在短时间内将顾客所需物品送到手里,而且快递价格也不昂贵,这种物流业已成为我国物品运送服务业的主流。再如,在中短程运输(800公里以内)方面,乘坐高铁和飞机所需时间几乎相同,但乘高铁所需价格就比飞机低很多,而且高铁的运载量相当大,充分提高了效率。

5、随着物流需求市场的不断发展,真正靠近客户需求已成为物流企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1]。而我国现代物流业功能不断增多,物流服务不断细化,为不同客户不同需求提供差异化服务,拉近与客户之间的距离。

(二)劣势(weakness)。

客户可能对某些物流业的满意度比较低。在淘宝网里,许多客户都怨中通快递速度太慢,中通快递的运送失败率也是众快递之中最高的,客户对中通快递的差评也比比皆是。但这只是沧海一粟,顾客被物流公司“忽悠”的频率也比较高。若物品运丢,赔偿费也不尽人意,很多情况下顾客都是亏本的,既没了物品又收不全已付出去的钱,该物流公司在顾客心中的印象还能好么?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3、某些物流业成本太高。典型的例子就是高铁,铁路造价非常高,金属材料耗费量大,短途的运输成本也很高,造成了资源浪费,需政府给予补贴才能维持高铁运输的良好运行。

(三)机遇(opportunity)。

国外物流市场比中国物流市场完善,从一定程度上国外物流市场在经营上有良好的经验可以为我国物流业发展所借鉴。先进的经营管理技术和方案对促进我国物流市场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起着重要的作用。

3、广告业是新发展起来的作为重要传播媒介的第三产业。我国现在广告业发展迅猛,而且沿着从“三位一体”向“四位一体”进军的道路不断攀升,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如浙江以浙江卫视等传统媒体,积极打造“中国蓝”平台。物流公司可以通过这个良好的媒介进行宣传,使物流市场更贴近人群,间接为物流市场的壮大提供了发展的空间。

4、“十二五”规划对发展我国物流市场提出了比以前更高的要求,充分显示了我国对物流市场的重视。物流市场可以借助政府的援助之手,既受到政府的视察,汲取高级部门提出的建议,又维持自身的市场化自由发展。

(四)挑战(threats)。

中国入世后,国外物流市场登陆中国市场,一定程度上给国内物流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挑战。我国物流业须积极技术创新,不断提高物流经营素质,是本土物流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3、中国的通货膨胀越来越严重,物价不断上涨,这必然会使物流成本增加,随之物流价格也会增加,根据消费需求曲线,物流价格的增加会导致物流需求的减少。四、结论。

本文通过对中国物流市场的竞争特点及Swot分析,认为中国物流市场应发挥自身优势,同时充分利用机遇,从容面对自身的劣势及挑战,具体可以提出以下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