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矿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十篇矿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十篇

矿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3:06:48

矿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篇1

一、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对区域经济的不利影响

区域经济发展对地区矿产资源有较强依赖性,说明矿产资源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有了地区矿产资源的存在会有效加强地区经济发展的高效性,大大降低区域发展的难度,给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便利。但是由于在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比如使用浪费、开采不完全、技术不到位等导致对资源的使用不彻底,对矿产资源二次加工达不到预期目的,资源在发挥其价值程度上较低,这些问题导致区域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具有可持续性,那么区域经济的发展可能在一段时间之后便会停滞不前。由于区域的地理因素、环境因素,再加上对区域资源开发的管理问题,都可能对区域经济造成影响。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管理和控制工作中,能否做好规划,计划能否有效实施,各部门之间能否做到相互联系各司其职,都影响着区域的经济发展。在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因素中,妥善处理和解决冲突,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地区资源使用管理,将会使区域经济向良好方向发展。

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矿产资源作为工业发展的必需品,对区域的发展有积极的影响。社会发展迅速,对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人们除了在常规地开采矿产资源以外,还在不断地在寻找更多获取能源的方式。目前来讲,矿产资源还是人们获取生产动力主要的能源提供方式,所以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定要彻底。矿产资源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主要有促进产业良性发展,优化区域产业结构,稳定区域生产生活等。区域矿产资源的开发及利用一方面带动区域矿物资源开采业的发展,为采矿业带来工作任务,另一方面,矿产资源也带动区域发展经济投资和交通运输等,为人们提供更多就业机会。矿产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不仅促进地方产业正常运作,同时有矿产资源充足的地区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发展对外进出口贸易,加强与外界合作,可以对周边地区发展产生连带影响。发展矿产资源出口可以缓解其他地区资源紧张,同时扩大地区经济效益,使地区发展加快,带动企业健康发展,增强地区产业的竞争力,为地方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在为区域带来经济收入之后,区域就可以更快速发展各方面产业,将区域的矿产资源的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为区域快速发展作贡献。

三、提升区域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有效性的建议

众所周知,对矿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也会给环境带来很多负面影响,比如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影响人们健康等等。在我国许多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经对环境产生明显的影响,比如工业废品排入河水影响海洋生物生活,同时污染人们的水资源,影响人们用水健康。工业用资源排放有毒气体对空气也会造成严重污染。进行矿物开采和使用的企业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节省在过滤工业垃圾方面的费用,忽视矿物资源利用过程中会对环境产生的严重影响,不仅浪费了自然资源,同时对环境造成污染。所以对区域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需要进行有效的管理才能控制工业发展对环境的破坏,进而影响到区域经济的发展。第一,为了提升区域矿产资源使用的有效性,要对区域的资源开发做好规划。自然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过度的开采和浪费矿产资源就是在破坏地球,破坏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进行规划,不仅能有效降低环境污染,同时也能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性。要以资源的实际需求量为依据,结合当地区域矿产资源的实际储量,对其进行定量开发,坚决杜绝过度开采情况的发生;要积极引进先进开采技术,在提升资源开采效率的同时,避免低质量矿产的产生;要做好开采计划,提高开采图纸设计质量,保证开采工作的有序进行。第二,要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力度,通过一系矿产资源开发管理办法的制定,来限制开采施工企业的行为;要加强政府对开采企业资质审核力度,对那些无证经营、无资质、乱开采的“小黑煤窑”进行严厉打击;政府要针对矿产资源的输出去向进行严密监察,一旦发现那些政府要求生产技术绿色整改的企业没有按照要求进行,依然采用传统烧煤的方式进行生产污染环境的行为要依照管理规定进行处罚;要制定奖励措施,鼓励那些通过技术创新对矿产资源进行绿色化应用的企业,以发挥其矿产资源有效利用的榜样作用。企业对于政府的政策必须严格遵守,政府除了在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之外,要加强监督审查力度,对违反区域矿产资源开发管理办法的企业要进行处罚和公示,严格把控企业对资源的使用形式和办法,重视矿产资源的使用对环境造成的各种影响。第三,优化本区域企业结构布局,使本区域产业结构更加符合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需要,积极开发污染小或是无污染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周边产业。在这方面,除了企业自身的努力外,主要还是需要依靠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的协助,以通过产业结构布局促进本区域矿产资源经济优势作用的发挥,促进本区域经济的发展。作为政府而言,要积极引进其他地区矿产资源经济发展的丰富经验,加大对矿产资源产业发展投资力度,通过与其他地区合作关系的建立,帮助本区域矿产资源开发、生产企业构建完整的生产、研发、销售体系,大力推进本区域矿产经济的发展。

四、结语

总之,对物产丰富的我国而言,矿产资源凭借其自身独有的特质,以及应用的广泛性,在我国经济体制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以山西煤矿、迁安铁矿为例,其都凭借本区域丰富的资源优势在经济方面实现了巨大的发展。但任何事物都是两面的,在看到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应当看到不合理的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对当地环境所造成的破坏,对其经济的阻碍作用。为此,必须针对当前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情况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展开深入的研究与讨论,以提升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合理化、科学化,实现区域矿产资源经济优势的良好发挥。

作者:王磊单位:秦皇岛市土地开发整理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杨荫凯,杨刚强,宋志强,张明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形势判断与对策建议[J].宏观经济管理,2009,6

[2]张伟,张敬,孙砚祥.2008区域经济与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综述[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矿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篇2

[关键词]金融支持;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40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024(2014)08-0122-04

[基金项目]江西省社科规划项目“江西省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批准号:11JJ22);江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矿产资源产业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批准号:JJ1203)

[作者简介]马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2011级博士生,东华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资源经济与管理;

邹晓明,东华理工大学地质资源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研究方向为资源经济与管理;

王玲玲,东华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资源经济与管理。(江西抚州344000)

现代经济活动中,经济稳定发展与金融活动息息相关。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趋重要,金融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制约着一国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快慢。在一定意义上说,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搞好产业金融支持与金融发展。1991年春,邓小平在视察上海时就敏锐地指出:“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活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在金融理论上,一些成熟的经济增长理论及模型,如哈罗德一多马模型、罗纳德・麦金农和爱德华・肖等提出的“金融深化理论”、“金融抑制理论”,都强调了金融因素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可以看出,金融业与区域产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关系,对区域产业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矿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矿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到我国工业的整体发展水平。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其他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我国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也不断增加,矿产资源的供需矛盾非常突出,形势十分严峻。随着矿业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作用的加强,其与金融的关系也变得更加密切。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矿业产业离不开金融的支持,金融将成为矿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一、金融支持矿业经济发展的经济学分析

在金融支持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上,从功能金融观点来看,金融发展是因,经济发展是果,这是因为金融中介功能和规模的不断发展,促进了经济中资本的形成,同时刺激了全要素生产力的增长,并带来经济的长期发展。

从金融支持矿业经济发展的传导机制来看,金融支持表现为金融中介机构对矿业企业和矿产资源产业在直接融资、间接融资和保险服务方面的支持,以保证矿业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对资金的需要,从而促进地区矿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从影响矿业经济发展的因素看,知识、技术、劳动、资本、储蓄、利率、自然资源均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其中,资本是储蓄、金融机构可贷资金和利率的函数,而且可贷资金是由储蓄转化而来的,且储蓄又要受到利率的影响。另外,矿产资源的勘探、开采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矿产资源是资本投入的函数。矿业经济增长(用矿业生产总值表示)可用模型表示为:

Y=F(a,t,L,K,m)

其中:K=K(D),D=D(s),s=s(i),m=m(K)

模型中,Y表示经济总量,a表示知识,t表示技术,L表示劳动,K表示投入的资本额,s表示储蓄,D表示金融机构可贷资金总额,i表示利率,m表示矿产资源量。

根据西方经济学理论可知,利率与社会投资呈反向变动关系。即利率越低,社会进行储蓄的动机越弱,储蓄也就越少,那么从整个社会而言投资供给越大,社会资本投入也越高。资本投入就越多。对于矿产资源而言,由于资本投入增加带来的是矿产资源产量的增加,在不考虑经济外部性的情况下,矿产资源生产总值就越大,即能促进矿业经济的发展。

二、江西省矿业经济发展金融支持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江西省矿业经济发展及金融支持现状

江西省地处华南成矿区中心地带,其成矿地质条件相对优越,矿产资源丰富,其中尤以有色金属、贵金属和稀有稀土金属矿产资源最为丰富,在我国占有重要地位。在目前已知的187种矿产中,江西已发现各类固体矿产资源140多种,其中探明储量的132种;矿产地5000余处,其中大型矿床80余处,中型矿床100余处。探明储量的矿产101种,其中探明储量居全国第一位的有铜、银、钽、铷、滑石、粉石英等10种,钨、金、钪等9种居第二位。特别是铜、钨、铀、钽、稀土、金、银被誉为江西的“七朵金花”,其中铜、钨、铀钍、钽铌和稀土探明储量分别占全国总量的17.91%、39.62%、30%、42.73%、72.07%。

1.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及矿业投资变化

30多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江西省国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江西经济进入了新一轮增长期,2001-2012年,全省GDp年均增长12.3%。截至2012年底,江西省生产总值达到12,948.88亿元。由图1可知,近年来江西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贷款增长较快,江西省金融业在原有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从图1也可以看出,在江西省金融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江西省采矿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只有略微的上涨,说明江西省矿业在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急需资金之时,并没有大量资金的注入,金融支持力度不足,反而有更多的资本流向利润更高的行业,使得江西省矿业经济发展状况并不乐观。

2.采矿业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情况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以及我国矿业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多元化融资方式逐渐形成。矿业企业的资金配置开始以市场机制为导向,不再单一地面向政府和银行,矿业企业可供选择的融资方式和融资工具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表1显示,近年来江西省采矿业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中财政拨款绝对额虽然不断增加,但所占企业融资总额的比例却呈下降趋势。自筹资金绝对额从2007年的439,131万元增加到2012年的2,495,923万元,投入自筹资金的比例也不断增加,国内借款绝对额保持了增加的趋势,但是国内贷款的比重持续下降。这说明江西矿业的发展更多的还是依赖于企业自身的积累,内部融资仍在江西矿业企业融资中占据主导性地位。

(二)存在的问题

首先,政府财政性投资不足。财政投入不足导致资本链断裂,我国矿产企业大多以现金模式运行,遵循“现金为王”的理念,这直接导致了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从表2可以看出,2007-2012年间,江西省用于采矿业的投资总额从650,952万元增加到2,637,713万元,但其占江西省财政投资总额的比例却没有明显增长。虽然江西省财政投入到采矿业的资金逐年增长,但仍远远低于同期固定资产投入同比增长20.3%的水平。根据经验,矿业作为国家的基础性产业,其投资增长速度不应低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由此可见,江西省矿业财政投入相对不足。

其次,银行金融机构扶持力度不够。矿业是一个需要大规模投资的行业,无论是生产设备还是技术投入,矿业公司都需要大量的资金。然而,矿业产业自身特点决定了其风险性较高,并且江西省大部分矿业企业属于中小型企业,出于资金安全性考虑,商业银行对中小矿业公司发放贷款态度谨慎,往往会优先选择“国”字头为领头羊的上市矿业公司发放贷款,导致中小矿业公司更多的只能依靠自身的积累,信贷融资能力受到严重的制约。

再次,矿业资本市场不完善,制约了矿业企业直接融资。据《中国统计年鉴(2012)》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12年底,江西省采矿业法人单位共计4,144个,然而,截至2012年9月,江西省上市公司为33家,其中矿业相关上市公司只有6家。由此可知,许多矿业企业并不具备上市条件,能上市融资的绝大多数为大型矿业公司,而小型矿业公司由于股票市场资金等门槛限制,在目前体制下采用直接融资特别是股票融资方式筹集资金非常困难。另据表1可知,2007-2012年江西省采矿业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于债券筹资的资金为零,显示出矿业资本市场结构不合理,江西省矿业企业债券融资规模有限,不利于矿业企业进行整体广泛筹资。

可见,从金融支持江西省矿业经济发展情况来看,无论是对政府还是金融机构的投入分析,金融支持的力度都严重不足,无法满足矿业经济快速增长对资金的需求,导致矿产资源勘查力度不够,矿产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体现,矿业产业竞争力不强;造成部分矿山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和集约化程度低,资源综合回收利用率较低,尤其是为数众多的中小民营矿山,机械化程度低,“三率”水平低,采富弃贫、采易弃难、采厚弃薄、采近弃远等掠夺式开采现象较普遍,资源破坏与浪费严重,同时带来了较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三、江西省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金融支持模式与政策

(一)推行政府引导、银行主导,多渠道、多方式的金融支持模式

建立矿业金融支持模式的主要目的在于,在矿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建立一个高效的金融运作体系,实现最大限度筹集矿业企业可持续发展所需的资金,合理引导资金的投向,督促和监管资金的运作,评估资金支持效果等。金融支持矿业产业发展主要体现在推动产业内相关企业融资模式和融资结构的优化,其实现路径是政府引导、银行主导,多渠道、多方式筹资矿业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所谓政府主导性金融模式主要实现对资金导向的倡导与校正补充,其主要任务是为社会提供良好的投融资环境、公共产品和服务。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虽然不直接干预矿业企业的投融资活动,却可以通过制定一定的金融政策,特别是信贷政策,使其与产业政策相互协调,从而调节总供给和总需求,为矿业企业的投资者创造低通胀、稳定增长的外部环境,使企业能够在良好的金融环境下,借助于完善的资金市场进行投资融资活动。在政府引导的前提下,必须实行以银行信贷为主导的间接金融对矿业企业发展的支持,以及以资本市场为辅的直接金融对矿业企业发展的支持。只有实现间接金融与直接金融支持的有效统一,才能真正实现内生需求与外部供给的有效对接,最终完成金融支持矿业产业的功能(见图2)。

(二)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金融环境是金融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具体内容包括金融机构的种类和数量、金融业务范围和质量、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金融传统和人们的金融意识、有价证券的种类等等。据研究表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一国经济发展程度越高,其金融市场发展水平也就越高,相反亦成立。因此,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可以通过发展金融市场来促进经济增长。事实上,许多国家和地区也都将金融发展作为促进其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如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它们相对平稳的金融环境促进了矿业经济的迅速发展。从前文已知,地区金融发展是地区国民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之一,即由于江西省金融业发展相对缓慢,导致其矿业经济增长速度较慢,即金融业对江西省矿业经济的增长产生的作用微弱。因此,为了使江西省矿业经济实现快速、可持续增长,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至关重要。首先,各级政府部门要树立风险防范意识、依法执法意识、依法执政意识,按照金融规律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政策、执行政策,建立良好的政策环境。其次,对恶意逃债行为、金融违法违规行为等进行有力打击,维护稳定的社会经济秩序,营造良好的金融市场环境。

(三)加强政府财税支持力度

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产品附加值较高、技术装备先进的矿产开发以及深加工项目,政府应给予政策支持。政府应优先协助此类企业或项目办理核准、备案和申报上级资金扶持。对于出口型矿业企业,政府部门应帮助企业积极争取国家、省对外经济合作专项资金和资源类进口贴息资金,从而帮助企业扩大矿业品出口。对从事自主研发新技术、新工艺,购置环保设备、节能节水等方面专有设备以及从事环境保护的项目和企业,应加大税收扶持力度。

(四)加大银行对矿业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中介作用主要是促进资金短缺部门与盈余部门之间高效的资金融通,并且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的具体落实也正是依托资金实力雄厚的国有商业银行体系,通过间接金融方面的信贷资金扶持来实现的。在具体操作环节上,首先,应加大对矿产资源采冶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简化贷款手续,搞好跟踪服务。积极发展表外业务和直接融资业务,不断扩大支持矿业经济的融资总量。其次,对符合节能减排要求的矿业企业和一些重点项目,特别是对于低碳技术研发、示范和产业化项目,银行业应该按照“绿色信贷”原则给予重点倾斜。最后,积极探索开发低碳金融创新产品,通过清洁发展机制预期抵押、股权质押、应收账款质押、保理等方式切实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同时,加强融资性担保公司运营管理,进一步拓宽矿业企业的融资增信渠道,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积极推进“三押一推”工作,优先为矿产资源精深加工企业提供信贷担保。

矿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篇3

是将地勘产业延长到采矿业以求得高额回报,促使地勘经济快速发展的最佳途径.但法律规定探矿权人必须是出资人,而现在出资的门槛越来越高,由于地勘单位本身发展缺乏资本金投入,投资矿业开发资金筹集渠道来源有限,加上采矿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地方保护主义、矿业开发环境恶劣、安全质量监督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地勘单位的市场竞争力较弱,导致各地勘单位探采一体化不能全面推广,形成较大的矿山企业规模。

2地矿经济理论的应用

2.1转变地矿经济发展方式的基础是进一步建立起适应地矿市场需求的体制机制建立适应地矿勘查市场需求的体制机制,促进地矿勘查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我国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各私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体制。在发展地矿经济时,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有效引导非公有制的发展。搭建合理公平的地矿勘查平台,使地矿产业在一个平等竞争的环境下得到发展。再者,目前我国地矿产业中产权不够清晰、权责不明确、政企不分、管理不科学,要使地矿经济得到发展,必须解决这些问题。调整和升级地矿勘查经济结构尤其是产业结构,是推动地矿勘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基本因素之一。地矿勘查的产业结构调整,是推动地矿产业得以良好发展的有效方法。在地矿经济建设中,要牢牢庄主地矿勘查经济发展这条主线,合理地进行产业调整,使地矿产业有一个良好的产业结构,使得产业在进步的过程中实现科技创新,提高地矿产业的竞争实力。要促进节能减排。地矿资源是我国不可再生资源,转变发展方式的本质就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尽最大限度保障资源的有效利用。促进节能减排可以促进地矿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地矿产业的利益最大化。要改进绩效考核体系,完善监督制度。目前我国关于地矿业的制约法规、对矿产资源保护有关条例不够健全,法律法规上存在很大漏洞,导致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冲突难以得到有效解决,造成地矿业秩序混乱。矿业开发监督管理工作不力。我国目前许多地方的地矿企业开发监督管理制度难以得到健全,矿业监督管理工作仅处于采矿登记发证、调处采矿纠纷的阶段,后期地矿企业的运行并没有得到有效监督,造成地矿资源难以得到有效保护。要使地矿产业经济得以快速发展,就必须改进绩效考核体系,建立健全监督制度。

2.2转变地矿勘查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是增强地矿勘查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和完善鼓励地矿勘查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制度和政策,激发广大地质科技人员的创造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发展对经济发展有极大的影响。在地矿产业中,要鼓励科技人员大胆创新,利用新型科技对地矿进行勘察,在高科技运用中减少资源损耗,提高地矿产业的收益。通过科技创新密切地矿勘查主体与市场的关系,优化生产力要素配置结构。地矿产业在市场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就意味着,地矿产业有着强烈的市场需求。在地矿产业发展过程中,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向导,以保障地矿产业在市场中的地位,从而使地矿经济得到持久发展。这就意味着在地矿产业中进行科技创新时,必须考虑到市场需求,优化生产要素配置结构。通过科技创新减少材料消耗,降低成本,增强地勘单位的市场竞争优势。造成地矿产业成本较高的主要原因是材料的损耗,要使地矿产业经济能够长远发展,就必须通过科技创新,减少材料损耗,从而降低成本,提高产业收益。通过科技创新提高降低成本,可以使地矿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增强,从而保障其经济发展。通过科技创新增加地质成果附加值,提高地矿勘查单位的市场增值力。地矿勘查单位的竞争实质上是寻找矿产成果的竞争,其本质是技术能力的竞争。通过鼓励人员进行科技创新,增加地质成果附加值,使地矿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得到提升,经济得到持久发展。

2.3转变地矿勘查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条件是提高劳动者素质让广大群众、干部树立矿产资源归国家所有的正确观念,只有人们深刻认识到矿产资源归国家所有,单位和个人没有权力擅自开采矿产资源,这样矿产资源不会被人们乱开滥采,使得地矿业得到持续发展。增强人们的守法意识。目前地矿业秩序混乱、矿产资源难以得到有效保护的原因之一是广大干部、群众以及探、采矿者的守法意识不强。在地矿业行政管理过程中,要增强人们的守法意识,自觉合法开采,并及时缴纳有关税、费,使地矿企业得以有序长远的发展。再者,在地矿勘查中要重视人才的利用,只有人才得到合理分配,才能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保障产业的持久发展。

矿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篇4

[关键词]地质找矿重点难点问题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p5[文献码]B[文章编号]1000-405X(2013)-7-41-1

0前言

矿产资源是我国的经济原动力,因此地质找矿工作的效率与我国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就目前找矿现状而言,依然存在诸多的不足之处,抑制了找矿工作的开展,进而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步伐。由此可见,有效的开展地质找矿工作至关重要,且具有时代性的意义。

1地质找矿工作的发展现状

矿产资源的利用量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呈正相关,因而造成了能源危机正席卷全球,因此怎样将矿产资源的用量更大的挖掘,成了目前各国共同研究的课题。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创造了新的纪元,而地质找矿工作的发展也逐渐由过去的封闭、传统单一且相对滞后状态,在先进技术设备的帮助下,逐渐的转变和演化成了目前与市场经济体制相符的机制,使其格局开放化,它对社会的建设以及保障环境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促进了找矿工作的合理、科学、顺利、快速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社会的发展脚步。与此同时,目前新的机制也带动了找矿工作文化与格局的发展。但是就目前的整体情况而言,地质找矿工作中还有一部分重点难点问题,制约了找矿工作的开展效率,进而造成了矿产资源不能完全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2我国地质找矿工作中出现的重点难点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先进设备的引进以及地质找矿工作改革的不断深入等,使得地质找矿工作正以崭新的面貌快速前进着,但是目前找矿工作的整体水平却未得到明显的提升,主要是由于一些找矿企业在落实和管理实施各项找矿工作体质的时候,还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地质找矿工作的管理体质不健全

地质找矿工作的管理体质主要分为国家对找矿企业的管理体质及找矿企业对内部员工的管理体制两个层面。前者主要是让地质找矿单位明确找矿的目标。而地质找矿工作则是要求了找矿单位的相关工作人员具有高度的协调合作性,企业内部具有相对完善的管理体制,以有效地奖罚机制来促进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提升以及约束和引导员工的行为,进而达到有效提升找矿工作效率的目的。但是目前这种管理体制只在部分找矿企业得到推广,还有很多找矿工作单位目前在管理体制上较为松散,严重影响了找矿的进度。

2.2地质找矿工作的资金投入不集中

足够的资金是地质找矿工作开展的前提和保障,否则将严重制约找矿工作的开展。但是我国很多找矿企业的资金存在严重不足的现象,这样就使得找矿突破缺乏相应的基础保障,如资料、物质等,或者是资金的投入存在不合理的分配,主要将其运用于后期的勘探上,而忽略了地质找矿工作的重要性,种种原因,导致了找矿工作的效率的不到有效的提升。

2.3市场的监督机制不完善

基于找矿工作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了找矿工作的行列,并且他们在技术水平上也存在很大的差异,而且很大一部分企业是以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为目的,进而就造成了找矿工作在商业性质以及公益性质上的界限不清。而造成这一切的最根本原因就是找矿工作的市场的监督机制不完善以及监管力度不足。

2.4地质找矿工作创新型人才较为匮乏

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找矿工作要求了找矿人员能够针对地质环境对先进的设备仪器进行有效的利用和创新性工作,进而达到找矿工作效率的目的,但是由于目前这方面的人才相对较匮乏,或是地质找矿人员分配不合理,亦或是人员流动性大,就造成了地质找矿工作的发展较为缓慢。

2.5对地质找矿工作的市场和计划的关系认知不足

主要是相关的企业单位,如矿山企业、政府以及地质勘探单位等,对地质找矿工作的市场和计划的关系认知不足,对它在市场中的作用和地位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并且对地质工作没有进行长期的规律性总结,只注重眼前的经济效益,进而就造成了地质找矿工作的开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错位发展。

3促进我国地质找矿工作高效开展的具体措施

为了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矿产资源的大量需求,我们必须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来弥补目前找矿工作中遇到的大量问题,发挥市场资源配置功能以及调动各方面的主观能动性,如引进先进技术、引进先进设备以及人才等,进而达到提升找矿效率的目的。

3.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健全的调控机制

其作用是以满足社会市场的需求为目的的前提下,引导地质找矿工作市场化、现代化以及科技化的发展,进而确立找矿工作在整个市场中的主体地位,并结合完善、健全的调控机制,来约束、引导和监督管理找矿工作的开展,明确地质找矿工作的公益性性质,禁止对矿产权的使用和占有,进而达到矿产市场规范化,促进找矿工作效率的有效提升。

3.2建立完善的地质找矿管理机制

这样能及时吸纳和留住一些找矿创新性人才,进而达到提升找矿企业融资能力,约束、监管找矿工作这的行为、提升企业找矿工作者的综合素质能力、调动找矿工作者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的目的,为地质找矿工作的开展提供复合型的人才以及充足的物质基础。

3.3加强地质找矿工作的资金投入量

首先相关的企业和管理单位必须对地质找矿工作有正确的认识,才能对它予以重视,这样.加强地质找矿工作的资金投入量,再凭借对充足的资金的合理分配利用,来获取更多的资质资源信息以及提供相应的物质条件基础,进而促进找矿工作的顺利、快速开展。

3.4加强矿业权市场经济建设

建立健全的矿业权市场经济体系,使其符合市场的规则统一、矿产权的配号统一、费用的统一、市场标准的统一、信息的交流统一以及交易的方式统一等。进而达到提升矿业权审批的作用,促进矿业权成果的迅速转化以及应用。

4小结

找矿工作的开展效率与我国的国民经济的发展相挂钩,因此,找矿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以上我们详细探讨了目前找矿工作中所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健全的找矿工作调控机制、管理机制以及充足的资金投入来促进找矿工作的快速开展,并带动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彭齐鸣.对地质找矿工作几个问题的看法[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1(9).

矿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篇5

从新疆区域经济的总体战略出发,并结合新疆矿业的实际,新疆矿业发展战略是:在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指引下,实施以矿产资源逐步转换为产业优势进而变为经济优势,坚持依靠以科技兴矿及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这一战略是: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基础,以科技为先导,以效益为中心,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动力。加快矿业发展步伐,以形成结构优化的支柱产业群体为目标,推动矿业企业走勘探开发一体化、产业化、集团化、集约型的发展道路,不断提高开发实力和经济效益,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实现矿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以市场为导向,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以市场为导向,是指始终要以市场为前提,坚持市场调配矿产和社会资源(矿业、技术、人才、信息、管理等)的原则,促进矿业开发,并充分利用市场经济所能提供的一切机会和可能发展新疆矿业。矿业资源可在世界范围内配置,受到全球性市场的竞争和挑战。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资源和若干有色金属战略资源,从来就是全球性战略竞争资源。我们要充分利用“两个市场”和“两个资源”的发展构想,即根据国际和国内的市场需要,既要积极开发国内资源,同时要巧妙地利用国外资源,以补充国内资源供给的不足。因此,矿产品市场是一个开放的市场,新疆的矿业开发和发展需要在开放的大市场中进行定位,并寻求相应的机会。新疆的矿产资源特别是能源资源,已成为我国矿产和能源的重要生产和发展基地,也是国家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力量,这样,新疆的矿业开发和发展,就要从更广阔的视野上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战略思想。

l、提高矿产品的竞争力和效益。矿业发展要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进行,以提高矿业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和求得效益的最大化。这主要表现在:一是要达到一定的经济规模,提高规模效益;二是进行所有制结构的改革,使工程建设和公司的运作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三是要形成依靠科技进步的机制。

2、矿业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矿业是国家垄断性的产业,由国家单独投资。在当前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阶段,矿业投资主体将呈多元化的趋势。这种趋势的表现形式,一是引进投资,以外资独资或中外合资为主;二是以国有资本金为主体,建立股份公司,并向市场进行社会筹资;三是由区外企业独资或控股经营。除上述形式外,还可以有其他形式。在投资主体多元化前提下,矿业开发的高投人、高风险、长周期和高回报的特征,通过市场经济的动作而实现风险共担、效益共享。

3、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也是新企业必须进行的制度建设。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是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企业竞争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建立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形成有效的激励和制约机制,现代企业制度作用的发挥,要着力体现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经营创新上。截培育和完善矿业权市场。过去,矿业由于受到国家投资的主体控制,没有形成矿业权市场。我国实施矿产资源法,为矿业权进人市场提供了法律保证,走市场化发展道路。一方面,要以市场为导向组织矿业开发和生产;另一方面,要以矿业权作为财产权参与市场流转。矿业权进人市场,既有利于社会资本进入矿业生产领域,使矿业资本短缺的局面得到缓解,也打破了矿业的国家垄断格局,使具有矿业权的企业既可自行组织生产,又可以依法进行矿业权流转,在流转中增值,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

二、强化勘查,为矿业开发和发展提供雄厚的基础

地勘业是经济建设的基础产业,是矿产开发的先行步骤。资源是基础,没有资源,发展矿业就无从谈起,要寻找和探明矿产资源,地质工作必须先行。继续加强基础地质和矿产普查工作,为矿产开发提供可靠的矿产储量和地质资料,使矿山建设有探明的矿产储量作为依据。当前新疆矿产资源勘查面临的形势是:一方面是国民经济加快发展,对能源和固体矿产原材料的需求日益增加,已探明可供开发矿产储量消耗很快;另一方面无论是能源工业还是固体矿产原材料工业,都面临后备基地严重不足、资源不清、投人不足的被动局面。面对这种形势,各级领导应对加强地质勘查工作予以高度重视。今后,能不能找到充足的接替资源,将决定能不能保证矿业立足新疆持续发展,其关键在于地质勘查。因此,加强地质勘查工作,不断发展和探明一批可供开发的矿产地,实现找矿的新突破,使矿产开发有充足的资源基础,这是发展矿业的首要任务和突破口,是落实“优先在中西部地区安排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重要举措,对于振兴新疆经济,加强西部地区大开发,缩小东西部差距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只有通过加强地质矿产勘查工作,不断发现和探明可供设计的矿产资源储量,才能争取国家对新疆矿业开发的较大资金投人,也才能进一步吸引国际国内的资金。地质勘查是地质的基础工作,需要政府财政的支持,这一支持既是立足当前需要的投入,更是着眼于长远的战略性投人。对新疆讲,矿业开发和发展在相当程度取决于地质勘查的程度,而对勘查的投人又决定了未来矿业经济的发展。

三、以科技为先导,实现矿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现代矿业开发已越来越依赖于矿业产业的科技进步,规模经营、综合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程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等,都离不开采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和先进的工艺流程,离不开技术创新和规范的科学管理。可以说,在矿业开发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依靠科技进步,都必须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新疆的矿业目前处在开发的初期阶段,资产存量还未达到相当的程度,为今后的产业科技进步提供了很大的回旋余地。新疆的矿业产业,除石油和若干矿产外,太多处在初级经营状态,以高消耗,低效益的传统生产方式维系着。这反映了新疆矿业科技水平的低下,也反映了依靠科技进步的机制还未完全形成。要使新疆矿业产业向集约化效益转变,对科技进步的投人是降低生产成本的最有效措施,其中包括勘查、勘探和开发的各个环节。同时,在生产经营中科技进步要与产业结构、生产组织结构的调整同步进行,并形成互相促进,互相推动的态势。在新疆未来的矿产资源转换过程中,既要着力于量的增加和转换范围的延伸,也要着力于转换程度和质量的提高。无论是量的增加或质的提高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存量优化或增量建设都需要发挥科学技术的先导作用和基础性作用。新疆矿业的科技进步,必须实行自主开发研究与技术引进的有机结合。一方面根据新疆的特殊地质构造和成矿条件,需要在技术与人才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开发研究,运用现代管理思想和科学规划方法,自主提出矿业发展规划和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另一方面,新疆矿业勘探和开发所需的先进装备和先进的工艺流程大部分来自区外,技术引进是新疆矿业科技进步的最直接途径。自主开发研究和技术引进都不是绝对的,在实施过程中,要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对自主开发研究讲,要在随时吸收地质找矿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设备的基础上;切实提高自主开发研究的起点和水平。对技术引进来讲,需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技术探索和技术经济分析,并对引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和创新。

四、以效益为中心,加强矿业企业管理

以效益为中心,其目的在于,一是确保矿产品有足够的市场竞争力;二是保证矿业开发有高的经济回报率。矿业经济是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产业经济。因此,对矿业经济讲,以效益为中心要自始至终贯穿于决策、生产和经营的全过程。新疆矿业产品远离国内需求的主要市场,面向国内市场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高运输成本的困难。这就需要对矿业初级产品进行适度加工,尽可能地降低运输在总成本中的比重。同时,提高效益,既要重视提高生产过程中的经济效益,更要重视宏观的规模效益和结构效益。

1、对新上矿山建设项目,必须做好项目立项前的风险投资研究,以适应多渠道投资结构和高风险、长周期投资的特征,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因此,要做详细、科学的投人产出分析,建立严格的项目审批制度和科学的决策机制,确保矿山建设的规模建立在可靠的资源保证基础之上。

2、以科技为先导,全面推进矿业科技进步,通过生产专业化和社会协作,提高生产和经营的集约化程度。

3、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开发,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和资源利用程度。

4、建立和完善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财务管理制度,抓好各个环节的成本管理。

5、矿业企业要做好生产发展规划,并重视扩大矿山储量,加强周边的地质找矿工作,努力发现新矿源,尽可能的延长矿山企业寿命和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作用。以效益为中心,既要重点突出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也要兼顾社会效益,其中包括生态效益、带动所在地的经济发展、促进下游产业的发展等方面。

五、建立集团化、大矿业发展的新体制

新疆的矿业经济体制和运作机制,以条块分割结构为特征,由于受利益的驱动,各自为政,相互封闭,行业的部门垄断和进行地方封锁导致了有限资源得不到优化配置,造成了生产的重复和冲突,很不利于矿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优势资源的转换。因此,应当按照党的十六大精神,迅速改变原有条块分割的矿业开发格局,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矿产资源为纽带,以优势资源转换为目标,遵循“依托行业主力,依靠社会基础,统筹规划,合理分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协调发展,各展优势,共同发展”的原则,建立具有抗风险,达到较高科技水平的集团化大矿业新体制。

1、实行政企分开,使企业摆脱各自条块的管理体系,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政府应主要是制定资源规划,做好基础地质工作,加强资源管理,进行协调和监督,实行宏观调控,执行国家矿业法规政策,保护环境和进行环境监督。

2、把企业的改组、改造与打破行业条块分割结合起来,实行强强联合,强弱兼并,通过市场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大企业集团。

3、在集团内部,强化以矿产勘查为基础的观念,实行探采结合,建立勘查与开发一体化,科技与生产一体化,产供销一体化的运行机制,建立和完善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矿业企业管理体制。

六、走矿业发展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基于矿产资源的不能再生和新疆生态环境的脆弱性,矿业开发和发展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以矿产资源的持续供给,合理利用,有效保护为前提,以保护生态环境和减少工业污染为必要条件,全面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效益、资源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矿业要在发展的前提下,协调勘查资源与环境的关系,引导和保证合理的开发资源和提高利用效率。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实行矿业可持续发展。为此,要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通过立法和执法,使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成为矿业企业的自觉行动,并发挥政府的管理和监督作用。

1、矿产资源必须重视和实施资源的优化配置,即从新疆、全国,甚至从全球的角度去配置新疆的矿产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是对资源的最大保护措施。为此,要实行“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的方针,对新疆矿产资源开发进行统筹规划,实行保护性的合理开发,保证新疆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加强资源保证程度的分析和研究,保证矿业生产与地质勘查有机结合和矿业经济的有序发展。

3、在矿业开发的决策中,必须考虑资源的综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这两个重要因素,在技术经济评估的同时要做好环境评估。

矿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篇6

关键词演矿产资源业;投入产出;产业关联;产业链

一、引言

矿产资源产业是指以探明的矿产资源为对象,从事矿产资源开采、加工,直接向社会提供矿产品及其初加工产品的工业部门,包括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及其他矿采选业。矿产资源产业属于工业生产的初端产业,具有很强的后续延展性。因此,矿产资源产业与其相关产业(包括: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以及后续的金属加工、机械制造等形成了巨大的资源产业链和产业链集群(包括单纯产业链、含群产业链、交叉产业链等多种形式),这些资源产业链和产业链集群已成为地区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对地区乃至全国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的资源保障和经济支撑作用。[1]本文拟运用投入产出模型,对我国矿产资源产业各部门的产业关联度进行系统的定量化分析,构建矿产资源产业链结构模型,为有关矿产资源产业的产业关联、作用机理及后续影响研究提供可资借鉴的研究基础[2]。

二、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产业关联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直接和间接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经济联系(李善同,1998)。产业关联反应了在国民经济中部门与部门之间的经济技术关系,即部门间的投入产出关系,或是消耗与分配关系等。产业关联度是部门间相互关系的量化的体现,即体现为一个部门投入产出关系的变动对其他部门投入产出水平的影响程度。一般用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直接分配系数、完全分配系数来度量[1]。

矿产资源产业与国民经济众多部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而产业间的关联关系主要分为两种。一是后向关联关系,表现为矿产资源产业对那些为其提供生产资料的产业的影响;二是前向关联关系,主要表现为矿产资源产业对那些将其作为生产资料的产业的影响。从投入产出关系和产业关联角度研究我国矿产资源产业的产业链结构,本文所采用的数据是《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42个产业部门数据。其中所采用的部门分类是参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确定的。在研究中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将矿产资源产业界定为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及其他矿采选业四个部门;在矿产资源产业关联产业研究中,将关联度大于平均水平的产业定义为密切关联产业,小于平均水平而大于零的产业为有关联产业,为零的产业为无关联产业,以此来对矿产资源产业的关联产业进行分类分析。

三、矿产资源产业与其后向关联产业分析

后向关联指一个部门对为其提品和服务的部门的影响。矿产资源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其他部门的各种投入,其消耗其中某个部门的产品越多,说明两个产业的关联程度越大,对该部门的需求影响越明显。矿产资源产业与其后向关联产业之间的关系分为直接后向关联和完全后相关联。在投入产出表中直接消耗系数表征了直接关联关系,完全消耗系数表征了完全关联关系。

直接后向关联是指某一产业在其生产运作中与其他产业的直接技术经济关联程度,具体表现为该产业在生产运作过程中对其它产业产品和服务的消耗对这些行业的拉动和影响,用直接消耗系数来度量。直接消耗系数反应了某产业对其他产业的直接消耗关系,也称投入系数,记为aij(i,j=1,2,…,n),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j部门的单位总产出直接消耗第i部门产品或服务的价值量。计算方法为:用j部门的总投入Xj去除该部门生产经营中直接消耗第i部门的产品或服务的价值量xij,用公式表示为:aij=■(i,j=1,2…,n)。直接消耗系数越大,说明矿产资源业对其它产业的直接需求越多,直接关联效应越明显[3][4]。

完全后向关联指某一产业在其生产运作中对其他产业的直接和间接技术经济关联程度的总和。用投入产出表中的完全消耗系数来度量。一个产业在生产过程中直接和全部间接消耗其他产业产品和服务构成了该产业的完全消耗。完全消耗系数,是指某产业生产每单位最终产品或服务对另一个产业产品或服务的完全消耗量。它通常计为bij,指j产业每生产一单位最终产品或服务,对i产业产品或服务的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之和。以i记为单位矩阵,那么利用直接消耗系数矩阵a计算完全消耗系数矩阵B的公式为:B=(i-a)-1-i。完全消耗系数越大,说明产业之间的后向完全关联越大,即一个产业的发展对另一个产业需求拉动作用越大。

通过对资源产业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非金属及其他矿采选业、金属矿采选业四个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的计算结果表明(见表1):在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中有6个部门与其密切直接后向联系,12个部门与其密切完全后向联系。在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中有2个部门与其密切直接后向联系,7个部门与其密切完全后向联系。在非金属及其他矿采选业中有3个部门与其密切直接后向联系,6个部门与其密切完全后向联系。在金属矿采选业中有2个部门与其密切直接后向联系,9个部门与其密切完全后向联系。说明矿产资源产业的发展需要以上各部门的直接和间接的投入,同时也说明了矿产资源业对与其有后向相关的部门的发展起到了直接或间接的拉动作用[5]。

比较后向直接关联和后向完全关联的计算结果,可以发现:①有些产业矿产资源业没有直接关联关系,但却有完全关联关系,它们虽与矿产资源产业无直接关联但却与矿产资源产业直接关联的产业有关联,于是产生了间接联系。②相对于直接后向关联,矿产资源业的完全关联产业数量多,关联强度大,说明了矿产资源产业有较强的间接拉动能力。以上这些特点说明,矿产资源产业对其后向关联产业的间接拉动作用不可忽视,这是矿产资源产业关联度大,对国民经济波及面广的重要原因。

四、矿产资源产业与其前向关联产业分析

前向关联是指某产业对那些将本产业的产品或服务作为投入品或生产资料的产业的影响。从供给看,矿产资源产业的矿产品作为一种要素提供给其他产业,其他产业的生产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地消耗矿产资源产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因此,在矿产资源产业与其他产业的投入产出关系中,矿产资源产业产品或服务在各个产业投入中的份额直接反映了矿产资源产业与其前向关联产业的关联作用。投入份额越大,说明矿产资源产业对其它产业的推动作用和供给影响作用越大,产业之间的依存关系越密切。

矿产资源产业与其他产业的直接前向关联关系可用直接分配系数进行度量,直接分配系数是从产出的角度分析产业之间直接技术经济关系的指标,含义是某产业产品或服务分配给另外一个产业作为生产要素直接使用的价值量占这种产品或服务总价值量的比例,记为hij(i,j=1,2,…,n)。计算方法为:用i部门的总产出量Xi去除该部门生产经营过程中提供给第j部门中间使用的产品价值量xij,用公式表示为:hij=■(i,j=1,2…,n)。直接分配系数越大,说明其他产业对矿产资源产业的直接需求越大,矿产资源产业的直接供给推动作用越明显[3][4]。

完全前向关联指某一产业在其生产运作中对其他产业直接供给推动的直接和间接技术经济关联程度的总和。用投入产出表中的完全分配系数来度量,其含义是,某产业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或服务需要通过直接或间接关系向另一个产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分配量。完全分配系数(用wij表示)是i部门单位总产出直接分配和全部间接分配给j部门的数量。它反映了i部门对j部门直接和间接的全部贡献程度。它等于i部门对j部门的直接分配系数和全部间接分配系数之和。以i记为单位矩阵,那么利用直接分配系数矩阵H计算完全分配系数矩阵w的公式表示为:w=(i-H)-1-i。完全分配系数越大,说明矿产资源产业对其他产业推动作用越大,产业之间的前向完全关联程度越大[6]。

通过对资源产业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非金属及其他矿采选业、金属矿采选业4个产业的直接分配系数和完全分配系数的计算结果表明(见表2):在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中有5个部门与其密切直接前向联系,12个部门与其密切完全前向联系。在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中有4个部门与其密切直接前向联系,11个部门与其密切完全前向联系。在非金属及其他矿采选业中有4个部门与其密切直接前向联系,8个部门与其密切完全前向联系。在金属矿采选业中有3个部门与其密切直接后向联系,8个部门与其密切完全前向联系。说明这些产业部门的发展需要矿产资源产业的产品作为生产投入品,因此矿产资源产业对这些产业产生不同程度的推动作用[1]。

五、矿产资源产业链构建

通过对矿产资源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直接分配系数、完全分配系数的分析,得出了矿产资源产业的直接后向联系、完全后向联系、直接前向联系和完全前向联系。依据矿产资源产业前向、后向的直接联系和完全联系,构建矿产资源产业所涵盖的4个产业的产业链(见图1、2、3、4),更加具体的揭示了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非金属及其他矿采选业、金属矿采选业4个产业发展所需要的行业支持及对其他行业发展的拉动[7][8][9][10]。

通过对构建的4条资源产业链发现,矿产资源产业的前向关联产业和后向关联产业具有一定程度的重合性,说明资源产业的发展即需要这些行业的支持,同时矿产资源产业的发展也会为这些产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矿产资源产业和这些产业形成了一种循环发展的关系。因此,在矿产资源产业链中很难用线性的链条来完全表达各个产业之间的关系,矿产资源产业链是一个以矿产资源产业链为主体、以矿产资源采选为原点需求逐渐向外辐射,产业及产业链之间交互渗透的产业关联网状结构(见图5)。

在矿产资源产业链及相关产业网状交互作用关系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非金属及其他矿采选业、金属矿采选业作为产业链及产业网络的起点产业,对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金属冶炼及压延业、煤气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有着直接的推动作用。同时间接的促进了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建筑业等行业的发展;同时,这些行业也反过来直接或间接作用于第二层和第一层产业的发展;另外,这种交互关系不仅作用于图中的三个层次,还在不断地向更加广泛的行业扩展,向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辐射。这就充分体现了矿产资源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不仅对国民经济各个产业发展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而且,矿产资源产业链本身又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六、对策与建议

①加强对矿产资源产业的勘查开发力度。矿产资源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矿产资源产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其他产业有直接的影响。在我国当前以重化工业为主要产业构成的情况下,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对矿产资源产业有着较高的依赖程度。因此,为更好地促进我国工业化发展进程,应进一步加强对矿产资源产业的勘查开发力度,不断提高资源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支撑能力和水平。

②强化资源产业链的延伸,提高单位矿产品消耗的价值增值空间。通过分析发现在矿产资源产业链中各产业间的产业关联程度很高,但产业链的起始点行业产出产品的单位价值往往较低,越是向产业链的纵深发展,产品的附加值就越高,单位矿产品带来价值越高。因此,必须注重强化产业链的向外延伸,提高资源型产品的经济附加值。

③构建以矿产资源产业链为主体的资源产业链集群。矿产资源产业链并不是简单线性链条关系,客观上存在着产业链内部和产业链之间的交互作用关系。因此,在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研究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我国矿产资源分布、资源产业及相关产业布局,提高矿产资源的集约化利用程度和集群竞争力。

矿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篇7

后勤工作是保障职工生活的基础性工作。新时代的发展和要求,对煤矿企业的后勤工作赋予了更加广阔的内涵和使命。做好煤矿企业的后勤管理工作对于经济效益的提升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笔者对完善后勤管理提高煤矿企业经济效益的措施作了简要探讨。

关键词:

煤矿后勤;经济发展;对策

一、引言

后勤工作是保障职工生活的基础性工作。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对煤矿企业的后勤工作赋予了更加广阔的内涵和使命。煤矿企业后勤工作是现代煤矿企业正常运行和生产的基础性保障工作。基础性也就是指企业最基本的物质生存条件,并由这个基础来支撑企业的正常生产和发展;保障性指的是对企业员工衣食住用行提供基本保证,以期解决职工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全心全意的投入到工作中,一心一意的为企业做贡献,齐心协力的推动煤矿企业经济发展。对于新时期的煤矿后勤工作而言,是要在完善保障工作的基础上,将制度与队伍建设工作做好,力求为煤矿企业经济效益提升做出更多更好的努力,促进现代煤矿企业后勤工作的转型与升级。

二、煤矿企业后勤工作与煤矿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

从经济学角度上来说,企业是以盈利作为最终目的的经济组织,企业的经济效益则是衡量企业所从事的经济活动的一个综合性的指标,如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已成为摆在现代煤矿企业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永恒课题,经济效益提升的渠道则比较宽泛,技术革新、降本增效、开源节流都可以提高经济效益,而良好的后勤工作对于经济效益的提升也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煤矿后勤工作有一个非常广的范畴,从职工的衣食住用行到矿区的环卫、水暖、绿化、供电等细枝末节的服务都属于后勤工作的职责范围。搞好煤矿企业后勤工作,不仅是为职工生产生活提供优良服务,营造和谐工作氛围,在现阶段而言,后勤工作对于促进企业经济发展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经济学的视角来看,煤矿如果要实现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实现企业运转的高效率,实现企业管理和经营的效率,都离不开企业内部的高效管理,只有高效管理才能实现煤炭企业经济效益的大幅提升,这个内部的高效管理就离不开煤矿后勤工作的有效开展。现代煤炭企业是一个人力、财力、物力和其他管理资源的有机集合,这些资源的高效融合才能促进企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保障这个发展的前提就是做好企业的后勤工作。可见,煤炭企业的后勤管理也是管理资源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必须切实关注和强化煤炭企业后勤工作,将后勤管理作为促进企业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管理资源,将后勤管理融入到企业管理中来,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煤炭企业后勤服务工作规律,运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改革后勤服务,做好后勤管理和企业生产管理各个节点的融合,使煤炭企业后勤服务更有特色,进一步创造和谐发展氛围,从而保障煤矿企业健康和谐发展。

三、完善煤矿后勤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对策

1.注重后勤管理模式的转变

首先,要更新价值观:由“重量轻质”转向“质量并重”新的质量观要求。煤矿企业后勤管理部门既要重视“量”,也要重视“质”。要把质和量看成一个统一体,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都有质的规定和量的规定,质就是“事物的优劣程度”,量就是“数量”。这就要求煤矿集团后勤管理既要提高优质的服务,又要拓宽服务的范围。其次,要更新对象观。由“全体职工”转向“后勤员工”。按这样的后勤管理对象观念,煤矿后勤管理的对象应该是后勤管理部门的下属管理组织、管理人员、服务人员以及资金、物资等;煤矿的全体员工只是后勤管理部门服务的对象,后勤管理机构和煤矿员工之间是“营业员”与“顾客”之间的服务与被服务关系,而不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2.建立健全产业体制,树立正确的后勤观念

毋庸置疑,后勤服务也是一种特殊的“商品”,煤矿企业后勤与主业逐步进行了分离,当前煤炭市场的竞争异常激烈,后勤企业必须着力于构建一个适应现代市场需要的、能够促进后勤发展的、便于管理和控制的组织架构。煤炭企业要逐步摸清企业家底,核实资金情况,根据主业的特点并兼顾员工的意愿,按照市场规则合理选定产业体制,最终真正实现以产权为纽带的市场化运营体制。毋庸置疑,落实完善后勤管理工作、做好做细后勤管理工作,是提高现代煤矿企业经济效益的基础和前提。为了有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我们必须仔细思考并总结如何做到最大限度的完善创新煤矿后勤管理工作。做好后勤管理工作,必须要有后勤效益最大化的经营理念。现代煤矿企业必须要把后勤工作当作一个事业、一个品牌来运作,找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点,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最大限度挖掘后勤服务的潜力。后勤企业要树立企兴我荣、企衰我耻的理念,要统一思想、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的投入到企业的发展中去。通过这种机制上的创新,员工们的工作积极性就会被充分调动,竞争意识也被唤醒,便于管理,使后勤管理工作质量大大提高,推动煤矿企业生产力的大发展,从而提高煤矿企业经济效益。

3.创新后勤管理理念

众所周知,煤炭企业要发展和取得成功必须要有正确的战略作为引导,工作上必须要有创新和突破。煤炭后勤企业也必须要有创新的精神和理念,借助产品生产过程的管理方法和运作机制,将商品时代的服务精神融入到煤炭的后勤工作中去。比如建立标准化的后勤服务工作体系,使得后勤服务工作程序化、服务流程标准化、服务意识超前化、服务质量精品化、服务培训现代化等。后勤服务方式的创新和拓展,不仅能够推动后勤服务产业快速发展,而且能够促进煤炭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4.对后勤管理工作进行改革

煤矿后勤工作可以说事关矿区的千家万户,关系到矿区的和谐、生产的安全。当前,煤矿行业的竞争也推动了后勤产业的竞争,煤矿后勤企业也必须打破传统的禁锢,引入竞争机制,实现后勤的服务社会化、方式多元化、主体多样化,强化和落实后勤服务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竞争,从而推动整个行业迅速进步和发展,同时也为矿区的员工和家属提供更加优质的社会生活服务。煤矿后勤服务管理的改革必须要彻底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结合行业发展的特点,认真分析煤矿企业自身的现实情况,充分了解矿区广大职工和家属的需求,最终确定一个恰当的市场产业体制作为落脚点,充分挖掘企业潜力,认真经营,让企业满意,让职工和家属满意,让煤矿矿区工人没有后顾之忧、全心全意的投入到主业的煤矿生产中去,从而实现煤矿企业经济效益的整体提升,提高煤矿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将煤矿企业引入一个健康良性的发展轨道。

作者:殷成娇单位: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东曲煤矿

矿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篇8

矿产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的宝贵国有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矿产资源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大,领域越来越广,现代农业、牧业、食品工业以及医疗保健领域,都离不开矿物原料。矿产资源已成为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不可缺少的生产和生活资料。由于矿产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稀缺性、分布不均匀性等特点,国家把“保护矿产资源,节约、合理利用资源”确定为基本国策。**矿产资源丰富,矿种齐全配套,是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集中区之一。发挥地区矿产资源优势,以矿业深加工为突破口,大力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加快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使资源优势最大限度地转变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基于此,地委、行署把实现以北屯建市、牧民定居、矿业深加工三大突破作为今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方面的思路,本文以“以矿业深加工为突破,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作视角,谈几点肤浅认识。

一、**地区矿产资源优势和潜力

**地区位于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国世界级有色金属、稀有金属、贵金属、黑色金属成矿带中段,是我国最具潜力的矿产资源集中区之一,具有“三大、三多、一强”的特点。

二、**地区矿业开发勘查与利用现状

(一)开发勘查现状

地区较正规的地质勘查活动始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经历了解放前——新中国成立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三个阶段。解放前地质工作主要以路线地质调查为主,解放后开展了系统的基础地质调查工作和大量的矿产地质、地学科研等工作,发现和探明了一大批国家急需或急缺矿种的大中型矿床。

固体矿产勘查:地区的固体矿产勘查工作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解放初期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以铁、稀有、煤、石灰岩、砂金勘查等为主;第二阶段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至七十年代末期,以花岗伟晶岩型白云母及稀有金属矿产勘查为重点;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至今为第三阶段,主要以有色金属、贵金属矿产勘查为主。

(二)利用现状

**地区素有“金山银水”的美誉,丰富的矿产资源,使**闻名遐尔。悠久的采金史,从有具体记载的清乾隆四十九年至今不衰的黄金开采印证了“七十二条沟,沟沟有黄金”的事实。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矿业发展迅猛,并呈逐年上升趋势,矿业企业从业人员逾万人。

矿产是**最具优势的资源,矿业是**最具潜力的支柱产业。20xx年6月,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王乐泉书记在视察**工作时明确指出:“矿业是**地区将来扭转财政状况的希望所在,只有矿业的大发展,才有财政的大翻身”。遵照王书记的重要指示,地区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稳疆兴疆、富民固边”战略的历史机遇,坚定不移地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以创新的思维谋划矿业发展,以超常规的举措推动矿业勘探开发,形成了做大黑色金属产业、做强有色金属产业、做精稀有金属产业、重振贵金属采选业,加快发展非金属、建材加工业的矿业开发思路。

按照上述思路,地区坚持勘探和开发并举、开发和保护并重的方针,加大地质勘探力度,摸清矿业发展家底。在骨干企业强势带动下,矿业经济呈现高速、高效的发展态势,以矿业为主体的工业经济增长超过投资拉动增长,实现了由投资拉动为主向工业拉动为主的历史性转变。

由此,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正在逐步形成,为实施资源转换战略提供了重要物质基础。

三、**地区矿业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矿业开发有了较快的发展,达到了一定规模和水平,对地区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但加工产业链短,综合开发利用较差,并且部分矿山企业生产工艺落后,深加工能力低,同时,全区矿产资源家底不清,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程度仍然较低,与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不相适应。具体表现为:

(一)矿产资源勘查滞后

地质矿产勘查工作滞后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地区地质矿产勘查程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由于地质勘查投入不足,矿产资源“家底”不清。地区现有矿山查明保有资源储量特别是优质资源储量的服务年限均不高,按照国家保有资源服务年限小于15年即为危机矿山的规定,已多为危机矿山。

(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低

大部分矿山企业规模小,工艺装备落后,技术水平低,同时因技术所限,多数企业采富弃贫,仅注重主矿产的开采,而未能进行伴生矿的开采和综合利用,大量可以利用的资源被当作“三废”排放流失,资源浪费比较严重。从地区矿业反馈的情况看,贫富兼采率,选矿回收率,回采率及尾矿综合利用率均较低。特别是中小矿山资源浪费严重,尾矿几乎未进行利用。一些矿山开发前未进行经济技术评价,开采方式不科学、不规范,采富弃贫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使部分资源永久性地失去开采价值。由于资源的浪费,严重影响到矿山的服务年限。

(三)矿产资源深度加工层次低

虽然矿产资源对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在逐年提高,但由于技术、投入等原因,大部分矿山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尾矿综合利用、矿物原料的深加工较差,普遍表现出矿业产业结构单一的特点,全区基本上处于销售矿物原料和初加工的矿业经济初级阶段,矿产品加工能力较弱,未形成规模产业和产业链。

(四)环境保护任务艰巨

地区自身生态环境脆弱,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一些企业废渣、废水、尾矿不能严格按照环保要求达标排放,造成对土地和河流的污染,植被遭到破坏。随着矿产资源开发活动的增多,如不采取切实有效的保护措施,矿产资源开发将给地区的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

(五)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的宏观调控和执法力度较弱

规划、政策等调控体系需加强和完善。在矿业权管理工作中,勘查许可证与采矿许可证发放后的追踪监督管理有待加强。无证采矿和非法转让采矿权,承包和多层分包现象依然存在,矿业秩序维护工作仍较艰巨。在执法监督工作中,以权代法,干扰执法和有法不依现象依然存在。

上述问题已成为制约以矿业深加工为突破,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的重要因素,有的问题已成为阻碍我区矿业发展的“瓶颈”,必须着力加以解决。

四、实施资源转换战略的必然性

(一)以32号文件为契机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xx〕32号文件),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国家发展大局出发,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文件确定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指导原则、基本思路、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重大项目、政策措施。

地区将以贯彻落实32号文件为契机,坚定不移地实施并不断深化和丰富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开创地区发展的崭新局面,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

(二)以矿业深加工为突破口的必要性

**的独特资源禀赋是我们谋求发展的基础和前提,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这些资源将越来越紧缺,矿产品供需趋旺的态势,短期内不会改变;资源的稀缺性,又将不断加剧各方对资源控制权的争夺,这为经济相对落后地区,依托资源优势加快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前景。

从目前地区矿产勘探开发情况来看,虽尚未完全达到发展冶炼加工业对后备资源及初级矿产品生产规模的需要,但已初具规模,紧紧抓住国家给**的特殊优惠政策,依托地区独特的区位条件和资源潜力较大、种类齐全配套、周边国家相邻地区资源丰富等优势,加紧推进矿产品冶炼加工,提高矿产品附加值,延长矿业产业链,而且其对后备资源及开采规模的巨大需求,既可有力地促进勘探开发,又可促进资源整合,从而实现做大做强矿业、提高矿业竞争力,带动地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目标,一举多得。去年12月29日召开的**地委委员(扩大)会议上,地委书记张汉东指出:要大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坚持“引大扶强”,以优势资源和资本为纽带,以园区建设为平台,以做大做强为目标,整合资源和企业,发展矿产资源冶炼加工业,强势推进以优势资源深加工为突破口的新型工业化建设。

推进以矿业深加工为突破口的新型工业化建设,这是顺应我国现阶段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也是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1、顺应我国现阶段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倡导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对中国自身发展有深远影响,也是中华民族面对全球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作出的庄严承诺。十七大报告把“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彰显出中国共产党推进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新思维。

推进以矿业深加工为突破口的新型工业化建设,这是顺应我国现阶段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

2、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所谓资源型地区,一般是指某一个或某一些自然资源蕴藏相对丰富,其经济活动主要围绕资源的开采与加工展开,且当前区域经济发展以资源为主要依托的地区。从新中国成立到今天,资源型地区对推动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但与此同时,随着一些不可再生资源的逐渐开发殆尽,国内外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一些可替代资源的发现,这些区域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发展危机,出现了发展不平衡、发展不协调、发展不可持续的问题。其突出表现,一是产业结构单一,资源依赖性强;二是产品以初级产品为主,经济发展受宏观经形势影响较大;三是发展后劲不足;四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环境污染严重等。

资源型地区承担着为国家提供能源供给、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责任。资源型地区如果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严重影响这些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也影响到这些地区的社会稳定和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

世界上的资源型地区既有共性的一面,也有个性的一面。从资源型地区积极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来看,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有一些共性的途径和经验值得我们参考借鉴。可主要归纳为四条:调整经济结构是资源型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转变济发展方式是资源型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改善环境是资源型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扩大开放是资源型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资源型地区走出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无论从全局发展看,还是从局部发展看,无论从经济发展看,还是从社会发展看,无论从国际经验看,还是从我国现实看,都非常重要、非常紧迫。

(三)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的必然性

工业化:一般是指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它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历史条件下,不同国家实现工业化的标准和道路有所不同。工业化是从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农业国转向现代化国家的必由之路和重要标志。

我国要实现工业化的任务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提出来的,半个世纪以来我国一直探索走符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我国一段时间内所走的基本上是传统的工业化道路,工业和整个经济的增长所依靠的主要是物质和人力资源的高投入,造成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落后以及生态环境的恶化,这条道路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开始加快对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尝试,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要走一条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来支持信息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新型工业化道路:这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这“三个转变”,从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结构等方面,对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任务和基本途径。

中央把新型工业化道路,作为加快实现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部署,作为走经济建设新路子的基本方针,这是我国今后几十年工业化发展的方向,更是我们欠发达地区扩大经济总量,加快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缩短与发达地区差距的必然选择。

五、发挥**矿产资源优势,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和开发与保护并重、勘探与开发并举的方针,坚持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最大限度地发挥矿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业,努力实现工业产品的转型升级,切实推进以矿业深加工为突破口的新型工业化建设。

(一)加大勘探力度,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提供支撑

实施矿业深加工为重点的新型工业化建设首先要以摸清家底、掌握资源为重点,加快矿业勘探步伐。充足的资源保障,是推进矿产品精深加工、实现产业结构转换升级的前提。

紧抓国家深化阿尔泰山地质找矿和国土资源厅对口帮扶的良好机遇,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机制,加快矿产资源勘探步伐。一是充分发挥政府、地勘单位、企业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多渠道投入地质勘查的机制。在矿产资源出让收益中按一定的比例提取设立地质勘查基金,促进矿产资源勘查投入的良性循环和矿业的滚动发展。充分发挥基金的引导作用,吸引社会资金进入地质找矿领域,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安排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项目,扩大矿产资源储备,提高矿产资源可供性和保证程度。二是通过政策引导、招商引资,吸引和支持民间资本进入矿产勘查领域,设立更多商业地勘项目,促进地勘投资多元化。同时,鼓励矿山企业多渠道筹措资金,积极开展或深部找矿,寻找最低成本的后备资源。三是明确投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条件和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矿产资源风险性勘查。四是加强地质调查,提高基础地质调查程度。重点在成矿区带、重大地质问题地区开展基础地质调查。五是针对地区地勘单位多,技术力量雄厚的实际,建立完善协调联系机制,加强地质勘探成果信息库建设,实现成果共享,促进资源开发。

(二)以实现矿业深加工为主攻方向,整合优势资源,发挥规模效应

矿产资源是有限的,而深层次加工利用则是无限的,从经济的角度说,增值了就是增产了、增效了,提高了利用率就是节约了资源。以整顿矿产开发秩序为突破口,引导矿产资源向优势企业和战略投资者集中,合理控制资源开采总量和市场流向,变重要矿产资源的储量优势为市场调控优势。彻底结束矿产品和初级产品输出的局面。按照产业化经营的要求,采取“并小扶大”和“联小成大”的措施,对小型采矿企业实行“关停并转”。鼓励企业不断研发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产品,提高产业发展的水平。控制现有无深加工能力矿山企业的开采规模,鼓励企业在精选后进行深度加工,努力实现矿业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根本转变,使有限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效益最大化。在下一步工作中,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坚持“引大扶强”,以优势资源为纽带,以园区建设为平台,以做大做强为目标,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地区矿业深加工的突破。通过资源整合,积极培育大型矿业集团,促进矿产资源开发规模化、集约化,逐步形成矿产资源开发、加工、制造的产业集群,使规模效益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产业主导和经济支撑。

(三)以推动产业转换升级为目标,加快企业技改扩建步伐

加快重点企业新建和技改扩建项目建设进度,确保按时开工、达产,形成新的产能,为矿业深加工创造条件。要牢固树立企业发展就是经济发展的思想,全力以赴支持企业加快发展。

(四)加大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力度,实现可持续发展

要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位置,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法》,加强项目的节能审核和环保评价,强化工业污染防治,建设绿色矿山、绿色企业。高度重视资源节约,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回收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企业间资源再利用、再循环机制,对尾矿和工业“三废”进行有效利用。健全节能减排工作考核机制和问责制,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能耗。加大对重点污染企业执法力度,切实抓好水污染、大气污染防治,创造生态和谐、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

(五)依法加强管理,规范矿业秩序

矿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篇9

关键词:固体矿产;矿山;可持续发展;勘查;开发;一次性能源

一直以来,人们片面的认为矿产行业的发展主要是依靠地质要素,但事实并非如此,在具体的矿山勘查、开采工作中,存在许多影响矿产行业健康发展的因素。基于此,实施多种学科交叉研究势在必行,它对矿产行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有着重要推动作用。本文从我国土体矿产资源的基本特征入手,结合我国市场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论述了有关矿山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方法,以供同行日后工作参考。

1我国固体矿产资源基本特征

建国以来,经过地质工作者不懈努力和钻研,固体矿产勘查与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这些固体矿产资源的发现可谓是确保了我国经济建设能源需求,同时对我国矿产资源储量做出了指示。例如,我国煤矿、汞矿以及磷矿等,这些矿产储量在世界首屈一指,但是人均占有量却明显低于世界人均水平。这些占据世界前列的矿产总量的人均水平都低于世界人均水平,那么稀有矿产的人均水平更为低下,由此可见我国矿产资源形势不容乐观。

就过去多年的工作实践总结我们发现,我国矿产资源的特征主要表现出:矿产资源存储量大、人均水平低、矿产种类齐全、结构不合理、矿产资源的分布相对集中且分布地区的经济不合理等。同时,我国矿产资源经过数十年的开采,大量的矿山出现了贫矿现象,这些矿山在开发利用上存在很大的难题,而且开采和勘查工作成本过高,没有形成大规模的开发与利用。

我国矿山资源分布也非常的不合理,矿产储量和矿产种类有着一定关系。比如煤矿、铁矿等,这些矿产资源主要集中在我国北方地区,而东南地区这类煤矿存在着十分紧缺的现象,这不得不对矿产资源实施北煤南调、西煤东运等长距离运输情况。甚至有些大中型矿山因为地质复杂、交通不便等因素造成开发与利用难度过大。

2我国固体矿产资源的市场需求

矿产资源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也是支撑国家经济建设的基础,可以说我国经济增长赖于资源的供应。但是面对我国日以加速的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和不断缩减的矿产资源储量,矿产资源供应日益紧张,因此把握好矿产资源的市场需求形势不容忽视,是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根据我国当前有关部门工作计划得出,在未来十几年时间里,我国国民经济对固体矿产资源的需求还会稳步增长。

3我国固体矿产资源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矿产勘查与开采是人类社会发展中最为古老的生产活动之一,它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基础产业,甚至可以说人类社会就是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随着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人类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不断增加,极大促进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前进,也推动文化产业的进步。

人类社会的进步本身就是一个适应自然、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在自然环境改造中重点在于发现矿产资源、认识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矿产资源,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就我国历史进程分析,中华民族经历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以及铁器时代等不同的发展历程,但是不管哪一个发展历程中,都是以矿产的勘查与开发为基础的。当然,现如今的信息化社会历程也不例外,更是离不开矿产资源的勘查与开发。

4固体矿产资源勘查原则

固体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是复杂又具有极大风险的投资,也是一个资源消耗的过程。勘查是对固体矿产资源的发现和认知的阶段,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资金的投入与支持,具有极大的风险性,所以要力求在投入上减量化。在勘查中注意伴生矿产或相关矿产的勘查,避免同一地域的重复勘查投资。而矿产的开发阶段是矿产资源消耗的主要阶段,以减量化为目标,提高开采和利用技术,提高矿产开采回采率、选择矿产回收率与矿产的综合利用率。完成开采减量,实现矿山开发的可持续性。

4.1固体矿产资源的减量化原则

固体矿产资源的勘查是在矿床发现后,确定矿产资源分布、种类、数量、质量、技术等条件,以满足国家经济建设或者矿山企业的需要进行的全部地质的勘查工作。固体矿产资源具有稀少、隐蔽和复杂的特点,勘查中常需要地质填图、物探、遥感动质等方法,使用钻探、坑探等相关技术,通过测量、编录、化验、计算和研究等一系列工作,要大量人力、物力、资金、时间的投入,所以,固体矿产资源的勘查工作极具风险。所以,矿产资源的勘查实行减量化原则十分必要。

4.2固体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

加强共伴生矿产资源的开采和综合回收,建立矿产资源统一的销售模式、开发模式,实现矿产资源的综合开采,大幅度提高矿产资源回收率,降低资源浪费。固体资源矿山会出现固体废弃物,对煤歼石的综合利用既可以解决环境的破坏,还能促进资源再利用。

5矿山的可持续发展措施

5.1开源

固体矿产合理的勘查开发会直接影响到矿山的可持续发展。坚持矿山的勘查开发原则,开展矿产的勘查开采工作,探寻新的矿产地,增加矿产储量,这是地质工作的重点内容。为了缓解我国矿产资源供需紧张的矛盾,加强急需能源的勘查工作,对固体矿产执行稳定的勘探和开发,充分勘查利用固体矿产资源,加强老矿区储量的扩大,稳定老矿区日常的生产。

5.2节流

自然资源具有稀缺性和有限性。节约矿产资源,更合理的开发和利用矿产资源,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矿产资源利用率,降低经济发展中矿产资源的消耗和浪费。这也是保持矿山可持续性发展的重点。矿产资源在勘查阶段就要制定出合理集约化开发的方案。滥采滥挖是对矿山的破坏,我国很多小型矿山都存在这种现象,一定要改变传统的开采方式,应用集约化的开发方式,使矿山保持可持续发展。

5.3宣传

5.3.1我国人口众多,素质相差较大。加强矿山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宣传十分重要。加强矿产资源对国民经济的作用宣传,使政府与群众对地矿工作重视起来,有利于地矿工作顺利开展。

5.3.2加强我国资源需求形势的宣传。使政府与群众正确认识我国资源现阶段的发展形势,资源有限,减少浪费。

5.3.3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矿产资源的开发对环境会造成破坏,地质灾害频发。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也是使矿山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结束语

对固体矿产资源进行合理勘查开发,重视矿产资源利用的新技术研究,加强政府推广与引导作用,挖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潜力,实行合理的矿产资源勘查方案,是实现矿山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法。

参考文献

矿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篇10

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潘三矿党委工作部安徽淮南232000

摘要目前我国经济进入到新常态的发展状态,经济趋于平衡稳定增长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煤矿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领导企业,做好煤矿企业干部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煤矿企业干部是整个煤矿企业生产经营和改革的领导者,完善煤矿干部管理工作能够提升干部的工作状态,在煤矿企业内部更好的落实党的方针、政策,使煤矿企业在经济新常态获得更好的发展,本文针对经济新常态下煤矿企业干部管理进行进一步的讨论。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煤矿企业;干部管理

煤矿企业干部管理是煤矿企业现代化管理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内容,通过对煤矿企业干部的培养、教育、管理和监督等相关的管理工作,能够全面提升煤矿企业干部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在经济趋于平稳发展的情况下提升煤矿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推动煤矿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所以全面了解目前我国煤矿企业干部管理的实际状况,强化煤矿企业干部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提升煤矿企业干部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煤矿企业干部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

煤矿企业干部管理工作对经济新常态下煤矿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更直接影响着煤矿企业执行力,而煤矿企业干部工作素质和能力更是直接影响煤矿企业的关键,经济新常态下进行煤矿企业的整改非常有必要,目前总体上看煤矿企业干部管理工作还可以,但是内部还存在一些问题。

1.1煤矿企业干部任用考核深度不够

考察考核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我国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进行衡量干部素质和检验干部业绩的关键因素,但目前我国煤矿企业在干部任用考核上还没有建立客观的评价标准和体制,尽管目前我党对干部任用提出了统一的考核标准,但是由于每位干部所处环境和岗位的不同,也就对干部考核和评价工作不能给出一个客观和明确的标准,进一步影响煤矿企业干部考核工作。

1.2煤矿企业干部监督管理工作不到位

煤矿企业干部管理工作本身就是一项全面而系统的工作,确保煤矿企业顺利的发展,煤矿企业内部各种活动以及煤矿企业的发展都需要煤矿企业干部的监督和管理,这样才能保障煤矿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才能提升煤矿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目前我国煤矿企业干部监管制度不健全,监督力度不够,在监督管理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和不足,直接影响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进一步影响煤矿企业员工的经济效益,降低企业干部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1.3煤矿企业干部权力制约存在薄弱环节

煤矿企业干部存在于煤矿企业内部各管理部门中,并配合各管理部门的工作,确保煤矿企业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目前我国煤矿企业干部在权力制约方面还存在不很多的不足,干部与干部之间权力相抗衡也没有得到很好的配合,这样大大影响了干部管理工作的效率和工作质量。煤矿企业干部权力有很多是需要干部之间相互配合完成的,这样才能使得煤矿企业干部管理的权力不至于集中,干部权力过分的集中以及干部没有管理权力,这样都导致煤矿企业不能正常的运行和发展。

2经济新常态下煤矿企业干部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

2.1做好煤矿企业干部监督考核管理

煤矿企业干部监督考核工作也是整个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对煤矿企业未来干部管理工作起到重要的作用。强化煤矿企业干部监督考核,建立完善干部管理工作考核体系,保证煤矿企业干部管理的完整性和严肃性,对煤矿企业干部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以及整个煤矿企业干部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2.2健全煤矿企业干部管理工作的考评体系

煤矿企业干部管理工作的考评在整个干部管理工作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健全煤矿企业干部管理工作的考评体系,对煤矿企业干部的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提升干部管理工作的水平,确保管理工作的严谨和完整,煤矿企业工作质量和经济效益也获得提升。健全和严格的工作考评制度和奖惩措施的制定,能对煤矿企业干部的工作以及员工工作进行记录,对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完善,干部管理工作效率自然也就得到了提升。

2.3加强煤矿企业干部作风建设

面对严峻的形势,我们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有明确的目标,必须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安全重于一切,安全压倒一切,这是我们既定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自觉践行“走、管、教、听、看”五字决工作法,管理干部下井、跟班要做到走一路,管一路,干一路,教一路,听一路,严格履行下井、跟带班制度,想到了就安排,看准了就干,不放心的地方就到现场去。工作不仅要落实到位,更要落实到人,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处罚到人,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

煤矿工作千头万绪,抓好安全,用好的作风筑牢安全防线,以自身过硬的作风影响带动感召职工战胜困难,牢固树立安全“零事故”理念,从零开始、向零奋进,着力推进安全“零事故”理念在生产过程和管理过程中扎根,确保经济下行时期的矿井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把安全的果牢牢地拿到手。

2.4对煤矿企业干部监督管理的基础培训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煤矿企业体制改革进程也在不断加快,伴随着煤矿企业组织的庞大,煤矿企业管理工作也会变得越来越复杂,所以结合新常态下市场形势,做好煤矿企业干部监督管理培训,让煤矿企业干部对现代法律知识和管理的专业知识有所了解,全面提升煤矿企业干部的综合素养,更好的开展煤矿企业干部管理工作,实现煤矿企业干部管理工作与煤矿企业深化改革的同步。

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干部管理对煤矿企业的发展还是具有重大的影响的,但目前我国煤矿企业干部管理工作在很多方面还存在不完善,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探索和完善。做好干部任用制度、监督制度、考评制度以及干部培训等三方面的工作,更全面提升煤矿企业干部管理水平和质量。让煤矿企业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能够应对复杂的市场环境,从中获得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