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空气污染的防控措施十篇空气污染的防控措施十篇

空气污染的防控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3:02:47

空气污染的防控措施篇1

近年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pm2.5浓度居高不下,成为大气霾现象的重要诱因,三大区域重点城市每年出现灰霾污染的天数达到100天以上,其中以广州、南京、杭州、深圳、东莞、佛山等城市的灰霾污染尤为严重,使各地公布的空气质量状况与群众感官上的差距越来越大。区域复合型大气污染不仅发生在这三大区域,在成渝、山东半岛等城市群也时有发生,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环境问题。而当前我国环境管理模式与管理能力存在一些不足,现阶段还不能在有效解决区域复合型污染问题上有更大作为。

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重点是区域的联合防控与联合治理、区域多污染物的协同控制与多污染源的综合治理、区域环境管理机制的创新与管理能力的提升。要统筹区域环境容量资源,优化经济结构与布局;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实施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深化与完善区域联防联控管理机制与手段;深化与完善区域联防联控管理机制与手段。

管理的不适应问题

一是以行政区划为主的管理方式不适应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要求。

按照我国原有的管理体制,地方政府对当地的环境质量负责,采取的措施以改善当地环境质量为目标,控制重点是当地污染源。但由于城市规模不断扩张、集中连片,污染物通过大气环流在城市间输送,造成区域内各城市大气污染高度关联,并导致污染物在输送过程中相互融合,形成区域复合型大气污染。在这种形势下,依靠单个城市自身的力量、各自为政的控制管理方式已不能适应大气污染防治的要求,需要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建立以区域为单元的一体化控制模式。

二是以单一污染物为抓手的管理方式不适应复合型污染防治要求。

解决复合型大气污染问题,既要控制一次污染物,又要控制二次污染物的前体物。颗粒物污染既要控制扬尘、烟尘、工业粉尘等一次污染物,又要控制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二氧化硫等二次颗粒物的前体物。“十一五”控制重点主要为二氧化硫和工业烟粉尘的单一污染物,这种管理模式已不适应解决复合型大气污染的要求。此外,对应单个污染物控制,“十一五”期间我国采取的是单一污染源治理模式,关注电厂等工业大点源的治理,对燃煤小锅炉污染、扬尘等面源以及机动车等移动源治理力度尚不够,也已不能适应多污染物协同控制的要求。

三是区域复合型大气污染防治控制管理能力不足。

目前在国家层面尚无一部关于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的政策法规。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与工业粉尘方面已形成完备的控制体系,但对区域复合型污染形成影响较大的挥发性有机物管理基础薄弱,不但排放基数不清,而且缺乏政策措施、行业标准与技术规范。区域复合型污染监测能力较弱,已有监测点位监测因子不全,无法满足对臭氧、pm2.5及其主要前体物和氧化中间体的监测需要。区域复合型污染防治科研能力滞后,对于臭氧和pm2.5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对其成因、危害及控制等方面的研究也较为滞后。

区域联防联控重点

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依靠区域内地方政府间对区域整体利益达成的共识,以解决区域复合型大气污染问题为目标,运用组织和制度资源打破行政界限,让区域内城市共同规划和实施大气污染控制方案,互相监督,互相协调,以最终实现改善区域整体大气环境质量的目标。从这个概念出发,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重点可表述为以下3个方面:

一是区域的联合防控与联合治理。

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应坚持统一管理、整体推进的原则,以区域整体环境空气质量改善为目标,打破行政边界,进行统一规划,提出区域共同的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和政策措施要求。当然,需辩证看待这个“统一”。“统一”不是“同一”,而是要根据区域内不同城市的大气环境问题特征和未来发展需求,提出各自的环境目标和管理要求;根据其对区域大气环境污染的影响贡献,考虑经济发展水平和污染治理能力,制定差异性任务要求与政策措施。对于被划分为核心控制区的城市,应从区域统筹的角度考虑,加大对区内已有大气污染源的整治力度,同时密切关注这些地区的新建项目,实施最严格环境准入制度,并强化能源的清洁利用。

二是区域多污染物的协同控制与多污染源的综合治理。

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在污染防治方向上,除要解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传统污染问题外,还要解决灰霾、光化学烟雾等新型环境问题,将臭氧、pm2.5物纳入空气质量评价指标,树立起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的工作目标。因此,在控制因子方面,除总量控制污染物,还要纳入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有毒有害气体、温室气体等因子,实施多污染协同控制、常规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在污染控制行业方面,除了火电、钢铁外,还要对有色、石化、水泥、有机化工等重点行业,提出特别排放限值与具体的控制对策要求;在污染控制领域上,除传统工业领域外,还要突出机动车和扬尘污染防治,谋划能源清洁利用政策措施,开展煤炭总量控制和划分高污染燃料禁燃区。

三是区域环境管理机制创新与管理能力提升。

这是解决如何实现“联”的问题。如前所述,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需要统筹协调不同的利益主体,包括不同的行政区以及不同的部门,因此迫切需要机构、机制以及政策措施的创新,同时还要加大区域污染防治的能力建设。为此,应建立“五统一”的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统一协调”,即建立跨行政区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协调组织机构,推进促进区域污染防治一体化的政策措施;“统一规划”,即打破城市行政区限制,以污染物扩散的空气流域为边界,制定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规划,提出统一的目标与任务要求;“统一监管”,即开展环境联合执法,统一区域环境执法尺度,建立跨界污染防治协调处理机制和区域性污染应急处理机制;“统一评估”,即建立联防联控工作评估考核体系,出台严格的空气质量管理奖惩措施;“统一监测”,即推动区域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建设,提高区域空气质量监测能力,重点加强酸雨、细颗粒物、臭氧等空气质量监测,并实现区域监测信息共享。

联防联控的具体任务

一是统筹区域环境容量资源,优化经济结构与布局。

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与单个城市大气污染防治的根本区别表现为,前者往往从改善区域整体大气环境质量的角度出发统筹分配区域环境容量资源。具体的做法为:根据区域内城市间污染传输关系、不同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环境承载力等因素,划分出对区域空气质量有重大影响的核心控制区,并以核心控制区作为关键约束,严格落实分类管理政策,促进区域产业、能源的发展与区域大气环境功能区划相协调。

根据上述防治思路,核心控制区应严格限制新建、扩建燃煤电厂、炼化、炼钢炼铁、水泥熟料等产能过剩、污染物排放量大的企业,对于实施上大压小的火电、钢铁、石化等建设项目,新建项目必须配套最先进的污染治理设施,满足特别排放限值的要求;同时提高其他新增大气污染物排放建设项目的环境准入门槛,按照“以新代老、增产减污、总量减少”的原则进行审批。

对于一般控制区,把总量指标作为审批项目环评的前置条件,对超过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地区,暂停审批新增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建设项目。禁止在城市城区及其近郊新、改、扩建钢铁、有色、石化、水泥、化工等重污染企业,对城区内已建重污染企业也要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搬迁改造。

此外,大力推行天然气、低硫柴油、液化石油气、电等优质能源替代煤,实现优质能源供应和消费多元化。严格控制区域煤炭消费增长幅度,强化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划定工作,不断加大建成区中高污染燃料禁燃区所占的比重。采取多种措施,对供热排放进行有效控制。

二是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实施多污染物协同控制。

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另一项重要任务是围绕当前突出的光化学烟雾、灰霾等污染问题,根据总量减排与质量改善之间的响应关系,建立以空气质量改善为核心的总量控制方法,实施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等多污染物协同减排,具体可从工业源、移动源与面源治理3个方面着手。

深化工业污染防治。全面推进二氧化硫减排,建立以电力、水泥为重点的工业氮氧化物防治体系,深化工业烟粉尘污染防治,以电力、水泥、钢铁、燃煤锅炉为重点深化工业烟粉尘污染治理,加强典型行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污染防治。

全面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治。适时实施新车排放标准,降低机动车排放强度,在机动车污染严重的城市试行机动车总量控制。继续推进汽车“以旧换新”工作,深化在用车管理,加快车用燃油清洁化进程。大力发展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系统,推广使用混合动力车和零排放的新能源汽车。

以扬尘为重点突出面源污染防治。区域内各城市成立由市政府牵头,联合环保、建设等部门组成的扬尘控制办公室。制定扬尘污染控制区达标评比和考核办法,开展扬尘污染控制区创建活动,加大扬尘污染控制区在城市建成区所占的比重。采取开展绿色施工工地创建等多种措施有效减少扬尘。

三是深化与完善区域联防联控管理机制与手段。

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实施还需破除传统环境管理体制机制的束缚,探索有利于联防联控的新体制、新机制、新政策、新模式。

建立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协调机制。具体包括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健全会商机制和通报制度,围绕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目标、任务以及区域内重大活动空气质量保障工作等,形成具体的解决方案。严格落实各城市治污责任,强化动态评估考核,对未按时完成规划任务且空气质量状况严重恶化的城市,严格控制新增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建设项目。建立区域环境信息共享平台。

完善促进区域大气污染防治一体化的政策措施。按照分区管理的要求,设立区域统一产业准入门槛和行业污染控制要求,制定统一的机动车监督管理要求,防止区域内污染转移。实施重大项目联合审批制度,将颗粒物与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纳入项目审批的前置条件。开展环境联合执法,统一区域环境执法尺度,建立区域性污染应急处理机制和跨界污染防治协调处理机制。完善环境经济政策,积极推进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指标有偿使用和排污权交易工作,完善扬尘收费、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收费等有利于区域空气质量改善的机制。

空气污染的防控措施篇2

【关键词】预警分析;预控对策;机制构建

一、石家庄大气污染防控概述

2013年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多次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持续时间之长、影响范围之广,前所未有。据分析,我国70%左右的城市空气质量达不到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雾霾天气频繁发生,市民就相当于“吸尘机”和“过滤器”。有时在石家庄,呼吸上新鲜空气已经成为一种奢求。

(一)石家庄大气污染主要来源

根据对主要大气污染的分类统计分析,其主要来源可概括为三大方面:燃料燃烧、工业生产过程、交通运输等。在直接燃料的燃烧中,燃烧排放的大气污染物数量约占燃料燃烧排放总量的96%,其中燃煤排放的烟尘、So2、noX和Co的数量占燃料燃烧排放比例分别为99%、93%、81%和97%。各种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气污染,由于排放点比较集中浓度较高,所以对工矿区或局部的大气污染较为严重。机动车等流动源在交通比较繁忙的街道,如裕华路、中山路等,可能造成空气的严重污染。

(二)石家庄大气污染主要原因

一是大气污染防控体系不完整,发生雾霾天气,在大气污染防控体系中就暴漏出一些问题。二是大气污染防控预警机制不健全,如方案不确定,联防联控难实施等。三是石家庄地理位置特殊,在大气流经石家庄下降过程中,空气温度升高、湿度降低,尤其是冬季空气流动性极差,污染物扩散不及时,极易形成大范围的雾霾天气。

二、预警机制概述

(一)预警概述

预警是指在灾害或灾难以及其他需要提防的危险发生之前,根据以往的总结的规律或观测得到的可能性前兆,向相关部门发出紧急信号,报告危险情况,以避免危害在不知情或准备不足的的情况下发生,从而最大程度的减低危害所造成的损失的行为。

预警的特点主要有:一是快速性,灵敏快速的信息进行搜集、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识别和信息,失去了快速性,预警机制就失去了任何意义。二是准确性,即要对复杂多变的信息做出准确的判断。三是公开性,即预警信息一经确认,就必须客观、如实地向社会公开信息。

预警的作用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及时搜集和发现潜在危险或风险信息,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快速分析处理,然后根据科学的信息判断标准和信息确认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和判断。二是及时向公众危险或风险可能爆发或即将爆发的信息,以引起有关人员或全社会的警惕。

(二)预警理论的内容

预警机制由预警分析与预控对策两大任务体系构成:预警分析,是潜在的危机或风险的识别、分析与评价,并由此做出警示的管理活动;预控对策,是根据预警分析的活动结果,对现行状况进行及时矫正与控制,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变化。这样就可以建立防范潜在危机或风险的有效机制,提前做好准备,防范风险。

1.预警分析

预警分析包括三个阶段:监测、识别与诊断。监测是开展预警预控活动的基础,即通过对潜在危机或风险的监测来察觉所处的状态。识别是通过对潜在危机或风险的监测的辩识,来察觉所处环境的变化。判断其为有利变化还是不利变化,为诊断提供预先对策打下基础。诊断是对已识别的变化,分析此变化将产生影响的过程与成因分析,并提供应对的策略。

监测、识别与诊断这三个环节的预警活动,是前后顺序的因果关系。监测活动是预警活动开展的前提,没有明确和准确的监测信息,后两个环节的活动就是盲目的;识别活动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有了对潜在危机或风险的判别,才能确立预警工作重点,也使诊断活动有明确的目标;诊断活动使采取预控对策有了科学的判识依据。

2.预控对策

预控对策的目标,是实现对各种不利变化的早期预防与控制,它包括组织准备、日常监控、危机管理三个阶段。

组织准备指为开展预控对策行动的组织保障活动,是预警预控活动得以连续进行的保证,它包括对策制定与实施活动的制度、标准、规章,目的在于为预控对策活动提供有保障的组织环境。

日常监控主要有两个主要任务:一是日常对策,二是危机模拟。日常对策通过诊断后,对不利变化采取的有效的措施;危机模拟,是在日常对策活动中难以有效控制,而对可能发生的危机或变化进行假设与模拟的活动。

危机管理指日常监控活动无法有效扭转不利变化,陷入危机状态时采取的一种特别管理活动。危机管理是一种“例外”性质的管理,即只有在特殊境况下才采用的特别管理方式,以特别的危机计划、领导小组、应急措施,实行的管理过程。

三、构建石家庄市大气污染防控预警机制

构建石家庄大气污染防控预警机制,目的是要不断提高石家庄市大气污染风险防控水平,降低严重大气污染的发生频次,营造安全健康的生产生活环境,减少对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财产的危害。

(一)石家庄大气污染防控预警分析

1.石家庄大气污染监测

要及时搜集和发现大气污染危机信息,首先要对其进行监测。包括监视和预测两项内容。监视是指对可能引起大气污染危机的各种因素和征兆进行严密的观察。预测是指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大气污染危机类型及其危害程度作出估计。监视和预测是相辅相成的。监测是预警的前提条件,没有对大气污染的监测就不可能及时搜集和发现危急信息,更不可能发出大气污染预警信号,当然也谈不上进行预控和制定处理计划。

(1)在大气污染监测时,石家庄市的环保部门与气象部门要加强合作,共同建立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体系。做好重污染天气过程的趋势分析,完善会商研判机制,提高监测预警的准确度,及时监测预警信息。同时环境监测机构要对监测数据的真实性负责,加强环境监测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使监测结果具有完整的溯源性和正确性。

(2)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实现环境监管的全方位、全覆盖、无缝隙管理。实行县乡村三级网络的划分原则及责任主体,分片负责。网格实行“五定”,即定区域、定人员、定职责、定任务、定奖惩。

(3)形成环保部门统一建设、统一监管、统一使用的自动监控体系。应增加自动监测点位,拓展环境空气中自动监测项目,同时开展pm2.5及其前体物质的遥感监测。完善水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增加重金属检测,提升水环境监测管理水平。整合现有声环境自动监测系统,形成超标区域图,分析超标原因,并提出管理措施。

(4)监测点设置区分轻、重度污染区。雾霾高发的区域,各设立监测点。监测点选好后,专业人员将每月在各监测点进行空气pm2.5采样。监测人员每月在各监测点进行空气pm2.5采样,每次连续采样7天,采样时间为24小时,遇到雾霾每天连续采样,监测pm2.5质量浓度,并分析pm2.5中重金属和类金属元素、多环芳烃、阴阳离子等的含量。

2.石家庄大气污染识别诊断

根据石家庄市大气中颗粒物来源解析研究成果,大气中的pm2.5有45%来自于扬尘,包括建筑扬尘、道路尘、土壤尘、料场堆场尘等在内的扬尘源类是pm10最主要的贡献源。“在以煤烟型污染为主的采暖期和以风沙尘为主的春季结束后,近期我市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应放在对建筑扬尘、道路扬尘、地面扬尘、农田扬尘、料场堆场扬尘等扬尘源类的治理上。

建立监测系统的主要目的是及时发现危机征兆,准确把握危机诱因、未来发展趋势和演变规律。一要加强信息收集,该系统的任务是对大气污染危机风险源和征兆等信息进行收集。二是信息加工,对收集来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类、识别和转化,以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三是决策,根据信息加工子系统的结果决定是否发出预警及预警的级别。四是发出预警,当监测结果显示大气污染危机的征兆时,立即发出明确无误的预警信息。

(二)石家庄大气污染防控预控对策

1.组织准备

(1)大气污染预警指挥部。成立石家庄市空气重污染日预警应急指挥部,主要职责为,根据空气质量状况,启动、降级或解除空气污染预警应急措施,并组成督查组对预警应急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全市范围内聘请1000名大气污染防治义务监督员,其有权利向相关部门反映环境污染问题,监督各级相关职能部门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的各项工作,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2)大气污染信息平台。空气污染预警及时。预警工作程序为:市环保局会同市气象局运用环境监测和气象观测资料,做好污染过程的趋势分析和研判,编制空气质量预测预警简报以电子邮件报市空气预警办,并进行电话确认。当预警临界值后,市环境监测中心将及时通过微博、网站和媒体等渠道预警信息,同时发送至各类短信平台,由短信平台将预警信息转发给市民及公众。

(3)环保警察。建立环境警察队伍,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充分发挥环境安全保卫总队的作用。2013年10月10日,石家庄市公安局环境安全保卫支队正式成立,专打各类环境“黑手”。环保警察的主要职责是:负责侦办全市范围内环境保护领域犯罪案件;参与环境保护部门集中专项整治行动;分析、研究环境犯罪信息和规律,制定预防、打击对策;查处违反国家规定运输、处置有毒有害污染物;建立信息共享、联合执法、日常巡查等长效机制。

(4)建立治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从严格执行技术标准、加强污染物排放社会控制管理工作、制定完善有关政府规章、能源结构调整、污染物排放资金收付、政府工作推动和资金支付机制等方面积极探索、加大力度,实现对大气污染的防控和治理。

2.日常监控

市空气预警办根据简报确定预警等级并制定相关应急措施,报领导批准后通知各单位立即执行。预警应急措施按预警期限到期自动解除。当aQi指数1天达到重度污染或严重污染且预测未来2天仍将持续污染状况时,市空气预警办当日向社会重度污染日或严重污染日预警,同时启动相关预警应急措施。

当aQi指数1天达到极重污染(aQi指数≥500),且预测未来2天仍将持续污染状况时,市空气预警办当日向社会极重污染日预警,同时启动相关预警应急措施。

为了更细致掌握石家庄的每日空气质量状况和变化,石家庄建立了“空气质量昨日分析与今日预测”制度。每天晚上12点过后,根据前一天每小时的监测情况,分析前一天空气质量状况、影响因素,同时,根据石家庄市气象局对未来的天气预报,对第二天的空气质量状况进行预测,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这份分析预测内容,会报市政府,以便政府各部门及时采取对应措施,尽量减少污染。

3.危机管理

根据每日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指数),在全市范围内三种空气污染预警(不含沙尘暴天气):重度污染日预警(200

应对空气污染预警不力将通报批评。有关部门、单位要严格执行本方案各项规定和要求,预警应急措施落实情况要在第二天上午12∶00前及时反馈至市空气预警办。市空气预警办会同市政府督查室、市监察局和新闻媒体不定时检查有关单位落实情况,对落实不力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并在新闻媒体公布单位名称及主要负责人姓名。情节严重的,在年终考核时取消评优评先资格,由市监察局对责任单位负责人实行问责。

四、结语

建立石家庄的大气污染防控预警机制,需要不断完善现有的信息公开制度和联防联控制度,充分发挥现代网络的功能,建立网络预警信息系统,使决策部门和公民都能够同步得到原始信息、获得更多的信息评价、进行多渠道的信息对比,为大气污染的事件的处置提供有利条件。同时,应加强大气污染防控预警的公众参与,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公民的遭遇大气严重污染时的减灾自护能力。加强对大气污染及其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对大气污染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其内在规律性,使得人民群众在不利的大气条件下获得最佳生产和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李彬华,王利超,唐征,马堂文,赵玉明.城市大气重污染事件预警机制研究[J].环境监控与预警.2014(04).

[2]张维平,蔡放波.对美国、日本和中国预警机制现状的评述[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5).

[3]刘鹏.发达国家公共危机预警机制的特征[J].经济纵横.2007(07).

[4]黄顺康.公共危机预警机制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06).

[5]张维平.关于突发公共事件和预警机制[J].兰州学刊.2006(03).

[6]环境保护部大气污染防治欧洲考察团.借鉴欧洲经验加快我国大气污染

防治工作步伐--环境保护部大气污染防治欧洲考察报告之一[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3(05).

[7]杨峰.完善我国公共危机预警机制的思路与对策[D].电子科技大学.2008.

[8]罗力.政府公共危机管理中信息预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5).

空气污染的防控措施篇3

一、指导思想

以率先改善主城区大气环境质量,实现我市空气自动监测数据持续向好为目标,按照“常态管控、强化应急”原则,建立科学分析、预警及时、分工明确、责任清晰、行动迅速的协调联动机制,切实推进主城区大气环境常态化和精细化管理,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显现成效。

二、实施范围

市主城区大气环境治理联防联控实施范围以东二环西侧奥钛新能源的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为中心,北至北洺岸,南至南二环路,东至永峰公路,西至西三环。涵盖了市工业园区、镇、康二城镇、北安庄乡、午汲镇、西土山乡、大同镇、上团城乡8个乡镇;涉及市环保局、交运局、住建局、交警大队、安监局、冶金局、煤炭局、工信局、国土局、商务局、发改局、财政局、质监局、气象局等14个职能部门。

其中,Ⅰ级区域北至邯武北线、南至邯武快速路、东至永峰路、西至东环路;Ⅱ级区域向北扩展至北洺岸,向南扩展至南二环,向西扩展至西环路;Ⅲ级区域向西扩展至西三环(营玉公路)。

三、控制重点

(一)钢铁、焦化、水泥、电力“四大行业”工业高架点源污染排放,主要控制污染物为So2、noX、Co、pm2.5、o3和厂区无组织扬尘;

(二)东二环、南二环、北环路、邯武北线、永峰路、邯武快速路、东环路、西环路等主要道路交通扬尘和机动车尾气等移动源污染排放,主要控制污染物为pm10、Co、noX、o3和无组织扬尘;

(三)建筑施工、土地、煤场、精粉货场和其它散装物料堆场等面源污染排放,主要控制污染物为pm10、pm2.5和无组织扬尘;

(四)原煤散烧、露天烧烤、餐饮油烟、焚烧秸秆、油气品质等生活源污染排放,主要控制污染物为pm10、pm2.5、So2、Co及挥发性有机物;

(五)石灰厂、石料厂、球团厂、铸造厂等其它工业企业低空源污染排放,主要控制污染物为pm10、pm2.5、So2、Co和无组织扬尘。

四、工作原则

按照“属地管理”和“管行业、管环保”环境监管原则,坚持管治并举,在突出抓好Ⅰ级区域大气环境精细治理和常态管控的基础上,根据我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数据和对污染源的科学分析,分级扩展管控范围,快速精准联防联控,有效遏制大气污染物的产生和扩散。

五、任务分工

(一)市工业园区

1、按照《省建筑施工扬尘防治新15条标准》,对Ⅰ级区域范围属工业园区管理范畴的项目施工场所进行集中治理和常态管控,逐项目、逐地块明确防范措施和责任人,切实做好洒水抑尘、物料苫盖、绿化保洁等工作,特别是土方作业、渣土运输等环节要重点突出,强化管控,切实防范施工扬尘污染。

2、因地制宜,分步推进,对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周边地区1公里土地进行集中治理。对已经列入规划长期未开发建设的土地,进行临时绿化或苫盖,同时,进行洒水、雾化作业,有效减少地面无组织扬尘污染。

3、组建专职队伍,配备洒水车、道路清扫车,对Ⅰ级区域内东二环(邯武北线交叉口至聚隆矿业段)、邯武北线(清化中队至中山大街段)、邯武快速路(永峰路口至东环路段)、东环路、武邑路(北环路至兰村大桥段)和园区道路实施常态化洒水、清扫抑尘作业。在冬季结冰期,根据气象条件适当减少洒水作业频次,加大机扫频率,切实防范道路扬尘污染。

4、对邯武北线两侧及辖区内其它散装物料堆场货场进行专项整治,强化日常监管,严控散装物料扬尘污染。对手续合法的,由行业主管部门牵头,开展环境整治,限期完成棚化厂房、喷淋雾炮等环保治理工程,并合理安装车辆自动清洗装置,确保进出车辆全部苫盖到位,防止带尘上路;手续不合法的,由工业园区牵头,限期搬迁或依法予以取缔。

5、配备雾炮车对空气质量监测站点周边200米空间范围内,实施立体雾化降尘作业,并根据大气污染物扩散条件,科学合理增加雾化作业频次。

6、强化日常巡查监管,严禁任何露天焚烧垃圾和秸秆行为。

7、会同市发改局在工业园区辖区范围内村庄,优先推广使用洁净型煤。

8、会同市环保局对园区内企业事业单位燃煤锅炉进行专项治理。

(二)市环保局

1、按照省、市有关要求和最新排放标准,对标邢台德龙钢铁等先进企业,对全市钢铁、焦化、水泥、电力等重点工业企业进行深度综合治理。

2、严格环境执法,强化对重点企业污染排放监督管理,确保治污设施正常运行,稳定达标排放。

3、以工业园区周边燃煤锅炉治理为突破,对主城区范围内燃煤锅炉进行集中治理。

4、会同市气象局对我市大气污染物扩散条件作出预测和预警研判,为及时调整、强化各项应急防控措施提供决策依据。

5、对各有关乡镇、各相关部门空气质量保障联防联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评估,牵头组织召开定期会商会议。

6、以十日为周期编制空气质量信息专报,及时将aQi指数、降尘数据、综合排名、预警建议等信息报告市政府。

7、会同其它行业主管部门做好其它低空源污染排放企业的环境执法监管,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

8、按照《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有关要求,督导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

(三)市交运局

1、将原有交通扬尘治理6个固定检查站点调整为武邑线东环入市口、邯沙线入市口、南二环与刘西线交叉口、邯武快速与东二环交叉口、邢都路西环南入市口、邢都路杜庄岗入市口,并将4个流动巡查中队增至8个流动巡查中队,确保车辆苫盖率达100%,严控运输过程中物料遗撒、泄漏、碾压产生的扬尘污染。

2、突出强化源头监管,把短途倒转不苫盖行为作为重中之重,严厉打击,规范秩序。

3、强化国省交通干线道路保洁,配备洗、清、扫一体道路保洁车辆,对Ⅰ级区域内路段增加清扫频率,视气象条件科学合理洒水保洁,保持路面干净无扬尘。

4、对重点道路两侧和中间分隔带应进行乔、灌、花、草相结合的立体绿化;及时清运公路用地范围内两侧边沟的积土、渣土。

5、对破损道路应及时修补,减轻因路面颠簸造成的物料抛洒和地面扬尘污染。防止路面破损,新破损路面在一个月内进行修复。

(四)市住建局

1、按照《省建筑施工扬尘防治新15条标准》,对主城区范围内在建施工项目扬尘污染进行集中治理和常态管控。

2、强化城区道路保洁,配备洗、清、扫一体道路保洁车辆,对主城区重点道路常态化保洁作业,增加清扫频率,视自然气象条件科学合理洒水保洁,保持路面干净无扬尘。

3、对主城区运输砂石、土方、垃圾、渣土等易产生扬尘污染物料的车辆进行专项治理,推广使用封闭货箱或者采用其他方式封盖严密,确保按照指定线路和时间行驶。

4、对主城区露天烧烤、垃圾焚烧行为进行专项治理。

(五)市交警大队

1、在邯武快速路、东环路、南环路设置禁止载重车辆通行标志;东二环、邯武北线(含北环路)等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周边路段全线禁停,车辆保持行驶畅通,严查无故滞留行为;在奥钛新能源(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厂区口设置禁止调头标志;在保证交通安全的前提下,科学管理交通信号灯,提高车辆通行率,最大限度减轻机动车怠速停车尾气排放对空气监测数据的影响。

2、根据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情况,晚10时至次日早6时对东二环、南二环空气质量监测站周边道路实施大型货运车辆分时段限行交通管制。

3、严禁任何无证无牌机动车、黄标车、拖拉机、三马车进入空气自动监测站周边区域。

(六)市工信局

1、按照网格化环境监管有关要求,做好主城区大气环境联防联控范围内石灰、铸造等分管行业环境整治和监管。

2、按照《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有关要求,督导重点企业做好限停产工作,有效降低生产负荷。

(七)市发改局

1、参照市主城区“煤改气”做法,优先安排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周边有条件村庄引入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减少散煤燃烧低空排放污染。

2、主城区范围内率先推广使用低硫低灰优质煤炭;把空气自动监测站周边村庄和企事业单位作为重点,实现洁净型煤全覆盖。

(八)市冶金局

1、按照网格化环境监管有关要求,做好主城区大气环境联防联控范围内选厂、钢渣厂、铁精粉货场等分管行业环境整治和监管。

2、会同工业园区,对邯武北线两侧区域及主城区大气环境联防联控范围内精粉货场进行专项整治。

(九)市煤炭局

1、按照网格化环境监管有关要求,做好主城区大气环境联防联控范围内有证洗煤厂、储煤场等分管行业环境整治和监管。

2、会同工业园区,对邯武北线两侧区域及主城区大气环境联防联控范围内洗煤厂、储煤场进行专项整治。

(十)市安监局

按照网格化环境监管有关要求,做好主城区大气环境联防联控范围内采石场、石料加工厂等分管行业环境整治和监管。

(十一)市国土局

按照网格化环境监管有关要求,做好主城区大气环境联防联控范围内制砖等分管行业环境整治和监管。

(十二)市商务局

在完成加油站、油库油气回收治理工作的基础上,强化日常监管,巩固治理成效;开展油品质量专项执法检查,严厉打击销售使用劣质燃油违法行为,坚决关停取缔非法油品销售供应站点。

(十三)市质监局

在主城区入市口配合市公安、交通、环保等部门设置煤质快速检测站点,严防高硫、高挥发劣质煤进入;对主城区用煤大户开展煤质监测,严厉打击销售、使用劣质煤炭行为。

(十四)市财政局

合理调配列支财政资金,为主城区大气环境联防联控提供资金保障。

(十五)市气象局

对气象及污染物扩散条件进行预测,为联防联控工作提供科学有效的气象数据。

(十六)其它有关乡镇

参照工业园区任务要求,做好各自辖区内的联防联控相关工作。

六、联防联控扩展实施条件

在突出重点,切实抓好Ⅰ级区域常态管控和精细化治理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分析、预警研判,当符合以下四项条件之一,联防联控实施范围扩展至Ⅱ级或Ⅲ级区域,并结合《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武政办字〔2015〕38号),强化有关防控措施。

(一)以10天为周期,经过分析研判,预计我市环境空气质量排名在市位居后五名或全省后十名及未完成上级下达的改善率等指标时;

(二)按照市大气应急联合行动指挥中心启动应急指令时;

(三)根据气象条件,出现不利于污染物扩散条件时。

(四)当aQi大于150、小于200,并预测未来连续3天出现重度污染天气时,联防联控范围扩展至Ⅱ级区域;当aQi大于200并预测未来连续4天出现重度污染天气时或国家、省、市举行重大活动时,联防联控范围扩展至Ⅲ级区域。

七、保障措施

(一)成立组织机构。市政府成立由各有关部门和乡镇、工业园区组成的主城区大气环境联防联控指挥中心,主任由崔耀鹏担任,副主任由郭向军、吕现生、申立保、王向荣、王梅担任。指挥中心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申立保同志兼任,负责主城区大气环境联防联控的推进协调、会商研判、督导落实等日常工作。各有关乡镇和市政府相关部门要明确分管领导、具体实施人和信息员,加强联防联控,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二)细化工作方案。各成员单位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明确职责推进网格化环境监管工作》的有关要求,对照任务分工,组织力量对辖区、分行业开展进一步专项排查,摸清底数,建立台账,科学制定本部门工作方案。特别是Ⅰ级区内的施工场地、土地、堆场货场、道路保洁、企业治理等重点管控措施,要做到标准明确、流程规范、责任到人,真正实现常态化管控和精细化管理。

(三)专项经费保障。根据工作需要,市财政局将主城区大气环境联防联控工作列入财政预算,合理列支专项资金用于设备购买、日常经费保障,并按年度拨付至市环保办;专项经费由指挥中心(市环保办)审批后,根据各部门任务概况,按程序审批拨付;各部门要确保专款专用,严禁违规挪用,一经查实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四)定期会商评估。建立定期会商制度,对主城区大气环境联防联控工作进行会商评估。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每10天对各单位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汇总,聘请专家结合空气指数变化情况进行一次评估,及时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对阶段工作针对性调整和部署。印制工作专报,将各单位工作开展、督导发现的问题及空气自动监测站数据、降尘量数据及时报告市委、市政府。

(五)强化协调联动。指挥中心要充分发挥牵总调度作用,认真组织各成员单位开展综合整治和联防联控各项工作。各有关乡镇、相关部门要在指挥中心统一指挥下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强化联动,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六)加强应急管控。市环保局要会同市气象局对我市大气环境污染物扩散条件作出及时预测,及时向指挥中心提供有关数据;指挥中心根据预警研判,统一调度各单位,及时调整、强化各项应急防控措施,力求通过应急措施,实现空气质量监测指数得到有效控制。各单位也要建立相应的应急方案,强化应急演练,提升应急能力。

空气污染的防控措施篇4

前言:环境工程是一门提出控制、治理工程措施的使用科学,它所跨的专业内容包括化学工程、土木工程、机电工程等,它不仅研究防治环境污染和公害的措施,而且研究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探讨废物资源化技术、改革生产工艺、发展少害或者无害的闭路生产系统以及按区域环境进行运筹学管理,以获得较大的环境效果和经济效益,这些都成为环境工程的重要发展方向。

一、环境工程本文由收集整理的内容

(1)水污染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的主要任务是从技术和工程上解决预防和控制水污染的问题,提供保护水环境质量、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方法以及满足不同用途和要求的用水的工艺技术和工程措施。对废水的处理,一般是根据当地纳污水体的功能与当地污染物总量控制下允许的排放量及浓度来确定处理程度,

(2)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主要研究大气污染物的起因,并提供预防、控制和改善大气质量的工程技术措施。大气污染问题主要为人类活动所造成,主要的大气污染源有三种,即生活污染源、工业及农业污染源和交通污染源。对大气污染的防治,在宏观上应采取综合防治的策略,对主要污染物可采取颗粒污染物净化技术或者气态污染物净化技术。

(3)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工程的主要任务是从工程的角度,解决城市垃圾、工业废渣、有毒有害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和回收利用的问题。由于固体废物来源面广、量大。若管理不当,必将对水体、大气和土壤带来严重污染。其中的有毒有害废物和病原体,还会通过生物和环境介质的传播,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对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4)噪声及放射性污染控制工程。自然环境中除了大气、水、植被等环境要素以外,在我们的生存空间里还充满着各种声波、电磁波、光辐射等。随着核能技术及放射性元素的广泛应用,天然石材制品进入室内装饰领域,放射性污染也在走进我们。电磁、放射性、噪声、热、光污染的防治已经成为众所瞩目的环境保护课题。

(5)污染的综合防治技术。环境工程具有庞大而复杂的技术体系。所研究和要解决的问题,不仅限于防治环境污染的技术措施,还包括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探讨和开发废物的资源化技术,改革生产工艺,以及按区域环境质量的要求,合理地布局与管理,以求得社会、经济和环境三个效益的统一。我们应该从资源、生态、经济、社会全方位来考虑,以获得最佳的治理效果。

二、环境保护的相关措施

(1)水环境保护。城市环境工程建设当中,污水的处理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以化学需氧量和氨氮为重点,大力推进工业行业水污染减排和禽畜养

殖污染减排。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逐步将污染源普查范围内的重点建制镇纳入污水处理范畴,推进小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全面实施雨污水分流工程,大力推行雨污分流式管道收集系统,新建渗透型雨水收集系统,提高城镇污水管网覆盖率以及城镇污水收集率。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综合整治沿海排污口,实现排海污染物浓度控制和总量控制的双重控制制度。加强水源地环境保护,强化水源地的管理能力。

(2)大气污染保护。空气污染源大致来自于以下方面:工厂排放的大量粉尘和co2、so2等废气;汽车尾气;加油站、汽油泄露后蒸发形成的碳氢化合物是很强的致癌物质;家庭中能源的消耗;各种喷雾剂,如各种空气清新剂、杀虫剂,这些化学制品增加了空气中原来没有的成分,造成污染。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①工业合理布局:这是解决大气污染的重要措施。工厂不宜过分集中,以减少一个地区内污染物的排放量。另外,还应把有原料供应关系的化工厂放在一起,通过对废气的综合利用,减少废气排放量。

②减少交通废气的污染:减少汽车废气污染,关键在于改进发动机的燃烧设计和提高汽油的燃烧质量,使油得到充分的燃烧,从而减少有害废气。

③绿化造林:茂密的林丛能降低风速,使空气中携带的大粒灰尘下降。树叶表面粗糙不平,有的有绒毛,有的能分泌粘液和油脂,因此能吸附大量飘尘。蒙尘的叶子经雨水冲洗后,能继续吸附飘尘。如此往复拦阻和吸附尘埃,能使空气得到净化。

(3)固体废物综合整治。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垃圾填埋和垃圾焚烧。目前我国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正处于稳步推进阶段,在建设过程中要注意节约土地资源、减少填埋场污染、加强填埋气体回收利用。垃圾焚烧处理主要适合于可燃垃圾,对于土地资源非常宝贵的东部沿海城市,焚烧处理会逐步发展成为这一地区生活垃圾处理的重要手段。

(4)噪音控制。噪音控制在技术上虽然现在已经成熟,但由于现代工业、交通运输业规模很大,要采取噪音控制的企业和场所为数甚多,因此在防止噪音问题上,必须从技术、经济和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权衡。在控制室外、设计室、车间或职工长期工作的地方,噪音的强度要低,城市规划的时候可以分别采用隔声、吸声、减振、消声等技术进行治理,减少噪声污染。在库房或少有人去车间或空旷地方,城市规划的时候可以适当的放松要求,即建设该处的城市绿化水平,减少城市噪声。

另外,要进一步加强立法工作,完善政策法规体系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多部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但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城乡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编制生态环境保护法规,在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法律目前还是空白。因此,形成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依然是当前的重要任务。今后应加快对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立法步伐,促进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可持续增长。

空气污染的防控措施篇5

【关键词】城市;扬尘;颗粒物;污染;控制;对策

一、我国城市扬尘污染现状

颗粒物污染是造成我国多数城市空气污染严重的首要因素。1988年,统计的全国322个城市中,678%的城市总悬浮颗粒物浓度平均值超过国家二级标准,其中3769%的城市超过三级标准。有308个城市总悬浮颗粒物平均浓度高于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空气质量指南值(009毫克/立方米),占统计城市的957%。

二、造成扬尘污染的主要来源

2.1不利的气候条件导致的自然尘

扬尘的天然来源主要是地表,各种沉降在地面上的气溶胶粒子等都是扬尘的天然来源。在不利气候条件下,这些颗粒物就会从地表进入空气中。我国大部分城市尤其是北方城市,气候干燥少雨,冬春季多风,极易形成扬尘污染。黄土高原沙尘暴,不但严重影响北方大部分城市,甚至会波及华南的部分城市。如今年二三月沙尘暴,不仅使北京、呼和浩特等北方城市的空气质量达到一级严重污染水平,对南京、上海等城市也有很大影响,致使这些南方城市当周的tSp污染指数比其正常值高3~6倍,由此可见沙尘暴对我国环境中tSp影响之大。

2.2粗放施工造成的建筑尘

近年来,我国正处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高峰时期,建筑、拆迁、道路施工及堆料、运输遗洒等施工过程产生的建筑尘不断增多,已成为tSp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施工过程中,由于管理措施不够完善,一些工地粗放式施工。料堆遮挡不够完整、严密,造成容易起尘的物料、渣土外逸,不能及时清理和覆盖建筑垃圾、渣土等,施工现场的路面不能及时清扫、出入工地的机动车不能及时冲洗等等,均易产生建筑扬尘。据类比测算,城市中心区平均每增加3~4万平方米的施工量,建筑施工尘对全市tSp的平均贡献为1微克/立方米。

2.3随风飞扬的堆放物尘

各类工业钢渣、粉煤灰、碱渣的堆放场、垃圾堆放场、原煤堆放场等是扬尘的又一重要来源。在我国城市中,各类物料堆放场随处可见,并且大多数都没有采取有效的防尘措施。每个锅炉(尤其是采暖季)都至少对应一个原煤堆放场和粉煤灰场,如果把城市所有的物料堆放场加在一起,有的城市会达到几平方公里的面积。这么大的开放源,若没有合理有效的防尘措施,在不利的气象条件下,其对大气中扬尘污染的贡献是很大的。

三、扬尘污染是造成空气颗粒物污染的主要原因

大气中颗粒物的成分复杂,来源众多,可以利用源解析技术解析出不同类型的排放源的分担率。研究发现tSp(总悬浮颗粒物)高的原因同时受煤烟尘、建筑扬尘和风沙尘等的影响。多年来由于煤烟尘治理有效,使得扬尘污染对造成城市空气中颗粒物污染的影响越来越突出。根据源解析的结果,不少北方城市空气颗粒物中扬尘的分担率达到或超过50%,也就是说在300~400微克/立方米的颗粒物中,扬尘的贡献值达到150~200微克/立方米以上。据测算,北京、天津等一些城市对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解析研究证明,地面扬尘占60%,非采暖期占68%。由此可见扬尘在颗粒物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是造成颗粒物污染的主要原因。我国城市尤其是大多数的北方城市,扬尘污染都已相当严重。从扬尘污染的变化趋势来看,由于城市建设施工、地面的大量存在以及城市周围生态环境的恶化,很多城市扬尘污染在进一步加重,大部分城市没有好转的迹象。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由扬尘所造成的颗粒物污染是影响我国城市空气质量的首要因素。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已基本解决了tSp污染的颗粒物污染问题,普遍开展对人体影响大的可吸入尘(悬浮颗粒粒径小于10微米)的监测,美国甚至做到了对直接进入人体肺细胞的可吸入尘(悬浮颗粒粒径小于25微米)的例行监测。

四、目前我国城市扬尘污染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1缺乏统一监管

我国在大气污染的治理上,采取的措施主要针对有组织排放源。而对于产生扬尘的开放源,几乎没有采取过有效的防治措施,更没有相应的法规或标准。扬尘污染管理涉及到多部门,如环保、市政、城建、园林、环卫、规划等诸多部门,不易协调,加上环保部门在控制扬尘的工作方面缺乏有力的统一监督管理,使得扬尘污染长期处于失控状况,不少控制扬尘污染的措施难以落实。

4.2优化选择扬尘污染控制措施尚需研究

采用用覆盖剂或洒水抑制地面或堆物(如煤炭、煤矸石、煤渣、煤灰、砂石、灰土等物料)的扬尘,虽然可以暂时起到一些效果,但不能保证达到稳定的效果,目前似乎还没有更好的办法。又如,尽管绿化是控制扬尘污染的有效措施,但在北方地区绿化受到气候条件的制约,在寒冷季节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因此,可以把扩大地面铺装同时作为减少扬尘的重要措施,既少花钱,又见效快。但一些专家从生态环境角度提出不同意见。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研究。另外,一些北方城市进行了大气颗粒物源解析工作,结果表明,总悬浮颗粒物中,扬尘的分担率达到了50%以上,这样可以对症下药。但是,还有很多城市没有作过大气颗粒物源解析工作,对大气中颗粒物的来源不确定,影响环境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不合理。

五、城市扬尘污染防治对策与措施

我国扬尘污染已相当严重,且尚无好转迹象,大气颗粒物中的扬尘比重将越来越大,扬尘成为影响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加强扬尘治理应成为大气环境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5.1配套制定有关管理办法

鉴于扬尘污染的严重程度及实际污染防治工作的需要,首先应及时出台有关控制城市扬尘污染配套的管理规定,以提高城市扬尘污染控制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控制扬尘污染重在管理。扬尘污染涉及的部门很多,包括环保、城建、园林、交通、环卫、房屋等行政管理部门,因此当地人民政府的作用至关重要。政府要组织协调各职能部门,发挥环保部门的统一监管作用,有效地遏止扬尘污染。近日,国家环保总局和建设部已联合发出有关有效控制城市扬尘污染的通知,其中明确要求:城市环保部门对城市扬尘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并会同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制定防治城市扬尘污染的规定,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各城市人民政府要按照要求,尽快批准实施本城市的防治城市扬尘污染的环境保护规定。

5.2防治建筑、道路、堆料和地面尘污染

城市人民政府应加强扬尘污染防治,开展城市周围的生态环境建设,增加水域面积、植树造林、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和铺装地面面积。各城市要最大限度减少地面,力争做到黄土不露天。在经济不发达的城市、北方干旱城市,要充分利用中水资源。在不能保证市内有效绿化的情况下,要采取地面硬化或铺装。

5.3及早开展扬尘污染控制工作,保证按期实现达标

按照大气法的规定,国务院将公布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名单并提出各城市的达标期限,其中要规定各城市颗粒物按规定达标的期限。为了提高颗粒物污染防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避免各城市到期不能达标,各城市要及早把扬尘污染控制列为空气污染防治的重点,制定出本市大气颗粒物按照功能区达标的计划。

参考文献:

[1]李增高丘飞程,控制扬尘污染措施探讨[J],山东环境,2002(1)

[2]朱坦,白志鹏,陈威,秦皇岛市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1995(2)

[3]中国环境状况公报,2006(5)

[4]李祚泳,成都市大气颗粒物源解析的ppR法[J],环境科学研究,2000(5)

[5]何建肖保平,成都市扬尘对大气环境影响初探[J],四川环境,2002(3)

[6]高虹,丹东市颗粒物污染分析[J],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04(6)

[7]贾素云薛扬声王进山,上兰地区空气中尘污染来源的研究[J],华北工学院学报,2000(2)

空气污染的防控措施篇6

关键词:大气污染;治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X51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关注。首当其冲的是环境污染问题中的大气质量及备受关注且热议的pm2.5等问题。大气污染对人们健康会造成最直接的危害,容易产生呼吸道疾病;大气污染对气候调节会起到不良影响,影响大气循环和热辐射的吸收和散射;大气污染对植物的生长也会起到不利影响,影响其内部生长发育,造成基因突变等。因此,面临大气污染带来的诸多问题,我们应该采取各项强有力措施来防治大气污染。

1.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对策

1.1源头控制大气污染

(1)实施全面监管、监测制度

工厂企业是造成大气污染的源头,首先企业自己内部做好监测,防止排放气体对大气造成的污染,环境安全监管部门对辖区内的企业不定期抽检,尽到应有的义务,同时发动群众,对于大气污染排放的企业进行举报,实现全面监管监测。

(2)提高企业工艺水平,减少大气排放污染

企业自身通过不断技术工艺改革提高,降低对大气有害物的排放。加强对企业的环境安全的考核,对于低产能的企业予以停产或者关闭处理,排放要求必须按照国家标准进行。

1.2建立长期有效考核制度

空气质量关系到一个城市的发展和存亡,所在地的政府对其监管负有总责任。保护城市环境,尤其是空气安全,对于提升城市形象尤为重要。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和环境保护部行政要求,落实各项措施,长期考核,领导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保障环境可持续发展,保障群众健康出行。

1.3控制扬尘污染

将pm10等细径颗粒物作为改善空气质量的主要指标,重点削减pm2.5等细颗粒物。加强对建筑、拆迁和市政建设等施工现场的扬尘污染防治,强化对市区道路和运输扬尘污染的控制,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努力减轻扬尘污染。禁止露天焚烧生活垃圾、落叶和有毒有害物质。扬尘整治率达到100%,2016年3月底前全面落实扬尘治理“六有要求”,2016年6月30日起,城区主干道路湿式机扫率达到80%。现有电厂、水泥厂和工业锅炉必须安装高效除尘设施,达到新的排放标准。

1.4进行区域环境规划,实施总量控制

区域排污总量控制:国家环保局提出的2000年削减12种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其中包含了二氧化硫、烟尘和工业粉尘3项空气污染物。区域排污总量不应超过区域环境容量。

大气环境规划:对老工业区和经济已发展的区域等,经济新开发区域;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排放源合理布局:地形分布、气候特征。

1.5推广清洁能源

调整能源结构,积极采用天然气、轻柴油、液化石油气、电等优质能源。实施核能发电、风能发电等清洁能源工程,积极开发太阳能、地热能,鼓励垃圾、秸秆发电,推广沼气利用。实施“西气东输”配套工程,大力发展集中供热,适时将供热管线联接成网。供热范围以外的新建锅炉必须使用清洁能源。

1.6控制二氧化硫排放

城市及近郊严格控制新、扩建除热电联产外的燃煤电厂;新、扩、改建火电机组必须同步建设烟气脱硫设施并预留脱硝场地。制定并实施燃煤电厂、自备电厂限期改造和关停计划,超过国家二氧化硫排放标准或排放量超过指标配额的现有燃煤热电厂、自备电厂,都必须安装运行脱硫设施;在建设新发电和热电机组时,“以大代小”淘汰效率低、能耗高、污染严重的老火电和老热电机组。开展氮氧化物污染治理工作。燃煤火电厂采用低氮燃烧技术,研究开发和推广清洁燃烧技术和烟气脱硝技术。深化排污总量控制和许可证制度,严格执行二氧化硫排放标准和指标配额,推广应用电力行业重点污染源二氧化硫自动监控管理信息系统。控制工业锅炉、窑炉二氧化硫排放,通过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逐步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关停布局不合理、能耗大、二氧化硫污染严重、超期服役的工业锅炉、窑炉。

1.7有效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以二氧化碳、氧化亚氮为主体的温室气体使得空气质量进一步下降。针对此类温室气体的排放,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有效控制:首先,调整产能结构,对于大量排放温室气体的企业(热电厂、炼钢厂等),使用新能源(甲烷等)进行替代;其次大力发展水能、太阳能、风能等不造成大气温室气体排放的能源;最后,植树造林,有效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气体,使得大气清新。

1.8城区、城郊集中供热

在我国北方,尤其是东北地区,冬季供热期相对较长,需要用煤炭燃烧进行供暖供热,城区城郊按照区域集中供热,降低供热过程中的热损耗,减少煤炭燃烧,消除粉尘和二氧化碳排放污染,可以改善大气污染和减少雾霾天气的天数。

1.9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森林被称为空气“过滤器”,其对气候的调节也至关重要,因此,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对于大气污染防治至关重要。

1.10推广使用清洁燃料汽车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我国城市空气开始呈现出煤烟和机动车尾气复合污染的特点,直接影响群众健康。2014年,全国机动车排放污染物4547.3万t,比2013年削减0.5%,其中氮氧化物(nox)627.8万t,颗粒物(pm)57.4万t,碳氢化合物(HC)428.4万t,一氧化碳(Co)3433.7万t。汽车是污染物总量的主要贡献者,其排放的nox和pm超过90%,HC和Co超过80%。清洁代用燃料汽车的开发和普及应用,为防治机动车污染开辟了新的途径。以天然气汽车和液化石油气汽车最为成熟并在一些国家普及,成为很有实用价值的清洁燃料汽车。

结语

大气污染防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涉及范围广,必须从实际出发,对各种能减轻环境污染的方案都需要进行技术分析、技术比较,并根据城市和地区特点、经济能力、管理水平,确定一个最佳方案,只有从整体出发,综合防治,才能有效地控制改善大气污染。

空气污染的防控措施篇7

为加强扬尘污染控制,保障良好的空气质量,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加强扬尘污染控制的重要意义

据统计,可吸入颗粒物是影响全市城市环境质量的突出因素。除天气干燥、风大、少雨等因素外,建设系统负责的工程建设和拆迁工地、环卫清扫保洁、固体废弃物运输等因素也是扬尘污染的重要来源,因此,各级各有部门要提高对扬尘污染控制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采取切实措施,全面控制市政道路工地、建筑工地和道路扬尘,搞好城市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和运输,将防治扬尘污染费用列入工程概算,确保实现空气质量持续良好。

二、突出重点,严格落实各项扬尘污染控制措施

(一)加强房屋建筑施工工地扬尘污染控制。城市建成区内的所有建筑工地必须采取防治扬尘污染措施,落实文明施工要求,做到“施工文明化、运输密闭化、进出水槽化、物料覆盖化、场地硬化”。建设工程施工必须采取防止扬尘污染的措施,对施工工地内堆放水泥、灰土、砂石等土堆、料堆易产生扬尘污染物料进行遮盖;工程项目竣工后30日内,应当平整施工工地,并清除积土、堆物。建筑施工工地周边设置不低于1.8米的硬质密闭围挡,硬化施工区域内和工地出口以内道路,出入口设置车辆清洗设施以及通畅的排水设施,泥浆沉淀设施;并派专人冲洗运输车辆轮胎使车辆不带泥沙驶出工地,运输车辆应当在除泥、冲洗干净后,方可驶出施工工地;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在48小时内不能完成清运的,应当在施工工地内设置临时堆放场,临时堆放场应当采取围挡、遮盖等防尘措施;在建筑物、构筑物上运送散装物料、建筑垃圾和渣土的,应当采用密闭方式清运,禁止高空抛掷、扬撒。施工现场必须建立洒水清扫制度,指定专人负责洒水和清扫工地路面工作;加强地面的管理,闲置3个月以上的施工工地要进行临时绿化、硬化,或用水泥浆或其他材料覆盖,禁止黄土,控制扬尘污染。

城市建成区内工程建设混凝土浇注量在一百立方米以上的施工工地,应当使用商品(预搅拌)混凝土,禁止混凝土现场搅拌。确因特殊原因(建设工程特殊需要,本市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生产企业无法生产,因抢险、抢修等)不能使用商品(预搅拌)混凝土的须报请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实备案后,方可现场搅拌。现场搅拌混凝土应当采取有效的防尘和隔音措施,不能使用商品混凝土的,应配置工程预算水泥使用量70%的散装水泥设备,符合环境保护和市容卫生有关规定。

(二)加强拆迁、拆除施工扬尘治理。拆迁、拆除工地在动工前须到市容环境卫生主管部门办理城市建筑垃圾处置许可,落实“三防”(防扬散、防泄漏、防遗弃)措施。无防尘污染措施的,不得擅自进行拆迁、拆除作业。拆除房屋或者进行房屋爆破应当采取洒水或者高压喷淋等措施降尘,人工拆除房屋实行洒水或者喷淋措施可能导致房屋结构疏松而危及施工人员安全的也应采取相应的防尘措施。拆迁后不能立即进行工程建设的应立即进行简易绿化,没有条件的应采取覆盖或固化措施;拆除的建筑垃圾应在拆除后3日内清运完毕,建筑垃圾在48小时内不能完成清运的应当采取遮盖、洒水等防尘措施;拆迁项目所在地场地应从拆迁开始设置不低于1.8米的硬质围挡。气象预报风速达到5级以上时,应当停止房屋爆破或者拆除房屋。在施工工地内,设置车辆清洗设施以及配套的排水、泥浆沉淀设施防止扬尘产生。

(三)加强市政工程建设施工现场扬尘管理。城市建成区内市政道路工地应实施封闭式施工,设置不低于1.8米的硬质密闭围档,采用洒水、遮盖物或喷洒覆盖剂等措施防治扬尘,严禁在车行道上堆放施工弃土;施工现场要经常保持整洁,工程弃土及时予以清运,道路与管线施工堆土超过48小时的,应当采取覆盖等扬尘污染防治措施;施工车辆进出行人通道保持整洁、平整、通畅,定时洒水,运输车辆轮胎不得带泥沙驶出工地、进入中心城区,运输废弃物要进行覆盖、严禁抛洒。严格城市道路挖掘管理,减少重复开挖路面。栽植行道树,所挖树穴在48小时内不能栽植的,树穴和栽种土应当采取覆盖等扬尘污染防治措施。行道树栽植后,应及时完成余土及其他物料清运,当天不能完成清运的,应进行遮盖。加强城市人行道和街巷路的覆盖,对地面进行绿化铺装,对不具备绿化条件的,采取铺装水泥砖、石砖、透气砖等综合措施,减少扬尘量。

(四)加强道路清扫保洁。市容环境卫生等职能部门应加大环卫设施建设力度,改进道路清扫方式,积极推行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逐步提高主次干道机械化清扫率。科学调整道路保洁时间和时段,及时清理路面尘土和垃圾,做到日产日清,不留死角。加强城区道路洒水防尘,增加主次干道冲洗频率,采用人工方式清扫的,应当符合市容环境卫生作业服务规范。

(五)加强物料、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收集、清运管理。积极推行生活垃圾袋装化,对各垃圾中转站、运输车辆以及填埋场的垃圾装卸、堆存、处置作业进行规范;加大对乱堆、乱扔垃圾行为的查处力度,严管重罚;加强城乡结合地带的管理,开展渣土清运专项整治,对抛洒泄露、野蛮装卸、随意倾倒、违章行车等行为,相关职能部门按规定从严惩处,规范渣土清运市场。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厂的监管,确保正常运行。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24小时内不能及时清运的应进行覆盖,避免产生扬尘。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应当符合环境保护和市容卫生有关规定。

市区内运输易产生扬尘污染的物料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采用密闭化车辆运输。不具备密闭化运输条件的,应当委托符合密闭化运输要求的单位或个人承运。运输单位和个人应当加强对车辆机械密闭装置的维护,确保设备正常使用,运输途中的物料不得沿途泄漏、散落或者飞扬。运输建筑垃圾、工程渣土的车辆应当在除泥、冲洗干净后,方可驶出施工工地,公安交警、市容环境卫生等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市区运输车辆的管理。

三、切实加强扬尘污染控制的组织领导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各级政府及城管、建设、环保等相关职能部门要充分认识治理扬尘、粉尘污染对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重要性,制定专项扬尘控制、垃圾处理和综合整治工作方案,及时将任务分解落实到单位和个人。市中心城区的扬尘污染防治工作由城区、经济开发区、运河经济开发区,市城管、建设、环保等职能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范围负责落实,其他有关职能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范围协助做好扬尘污染防治工作。

空气污染的防控措施篇8

关键词:大气污染管控环境治理雾霾天气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近几年来,宜昌市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围绕长江经济带“一主两副、三个三分之一”的战略布局,城市建设如火如荼。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伴随而来的大气污染逐步显现。2013年年末,“宜居宜旅、山清水秀”著称的宜昌市开始出现之前从未出现过的“雾霾”天气。2014年-2015年上半年,累计44次进入全国城市单日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前十。频频上榜,引发了人民群众及社会媒体的高度关注。各大新闻媒体、社交网站及新媒体频繁报道,搜狐网、腾讯网专题报道宜昌市“雾霾”天气,网友评论戏谑道“随手一张黑白照”。恶劣的大气环境给社会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带来城市居民的困惑和恐慌,同时也让宜昌市面临“环保模范城”摘牌和涉气项目限批的双重危机。面对环境危机,政府如何应对,怎样治理,是广大群众和媒体关注的焦点。

从“金色三峡、银色大坝、绿色宜昌”到爆发极端的重污染天气,宜昌环境空气质量在2013年到2014年间骤降,“长期粗放式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的集中爆发”,只是表层客观原因,对于治理和管控,应将宜昌本地区地理环境、气象特征及污染源解析进行综合分析,精准出击,“对症下药”。不断改善治理手段,优化环境管理体制。

二、宜昌市大气污染现状及分析

(一)地理地貌特征

宜昌地处中亚热带和北亚热带过渡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雨量充沛,冬季易干旱。冬季受逆温、静风等不利气象条件影响,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加之在地理地貌上,属于典型的“口袋型”地貌,同样形成了污染物扩散缓慢的不利条件。

(二)近3年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分析

2014年下半年以来,宜昌市采取新的应对机制,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全面升级更新,实现全国联网动实时监测,循环采样,每小时更新监一组监测数据。

从图表中得知,宜昌市细粒物、颗粒物浓度进入冬季开始攀升,到12月至次年1月达到峰值。外部因冷空气入侵和北方供暖季输入性污染物作用,加之本地区冬季受逆温.静风等不利气象条件影响,造成污染物浓度攀升。

2016年1月环境空气质量首要污染为pm2.5,二次无机源比重最大,其次为机动车船尾气。据气象台提供气象资料分析,该月逆温现象严重,监测期间逆温日数为27天,在逆温层下,气态污染物难于扩散、稀释,因此大量聚积并发生反应转化为颗粒物pm2.5。2016年7月pm2.5平均浓度为24μg/m3,图2可知,在pm2.5成分中扬尘及机动车车船尾气贡献的比重达到了70.8%。

宜昌市“十二五”期间,经济建设上取得了重大的发展成就,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企业发展上表现尤为突出。引进一批重点企业、重大项目,涵盖专业装备制造、医药、食品加工、化工等9大产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至喜长江大桥、西陵二路快速路、城^BRt工程建设等多个项目同时动工,无疑对环境空气质量也带来巨大压力,此为内因。一方面多个工地同时施工带来的扬尘污染,以及施工建设过程中因大量交通改道带来的通行障碍和交通拥堵都会带来污染物浓度的短时间急剧上升。

三、当前宜昌市大气污染防治和管控现状

(一)“七个方案”和问责体系的建立

宜昌市政府委托中科院环境研究所制定《宜昌市环境总体规划(2013-2030)》,明确建四大设目标和整体环境架构,划定了大气环境质量红线。随后,通过对颗粒物成分及来源分析结合地区实际情况,2015年宜昌市逐步出台了涉及全市工业企业污染、扬尘污染、机动车(船)排气污染、燃煤污染、油气污染、秸秆露天焚烧污染、城区饮食业油烟污染管控共7个专项管控方案和《宜昌市大气污染防治专项督查工作方案》、《宜昌市人工增雨改善空气质量工作方案》、《宜昌市环境保护综合监管办法》、《宜昌市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考核办法》、《宜昌市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方案》等14个规范性文件。重点突出落实管控责任、实施综合监管、实现社会共治、加强督查考核、严格奖惩兑现。通过建立目标管理和责任追究将具体规范性文件和工作目标衔接起来。按照“党政同责”原则,采取了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纳入党政一把手考核,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开展情况列入政务督查、执行力检查的重点,按照《大气污染防治专项督查工作方案》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问责办法》,对工作不力、进展滞后的地方和部门,进行通报、督办、问责,并在媒体公开公开曝光。市环保委每月在网站和媒体通报各地空气质量排名情况,对空气质量污染物浓度高、增幅快的地方直接点名曝光,实行约谈、预警限批,接受社会监督。2015年8月,市委市政府配套出台了《宜昌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问责办法》,对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履职不到位、工作落实不力的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追责问责,自《问责办法》出台以来,累计问责干部108名。

改变“环保孤军奋战”模式,开创联合执法、齐抓共管的工作态势,深化“大环保”概念。依照“7个方案”开展了建筑工地扬尘专项检查、餐营业专项整治、老旧黄标车专项整治,查累计查处违法企业、单位820家(次),淘汰黄标车14000余辆。环保部门对火电、化工等重点行业实行严格监管,将全市430家涉气企业纳入重点监管对象,对华润电力及兴发精细化工园、宜化集团V亭园区内等19家企业下达了限期整改通知,市政府对13家重点废气(粉尘)排放超标企业负责人进行了约谈。公安、环保、交通联合加强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

(二)冬防模式和应急管控措施

通过修订完善《宜昌市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将每年11月1日至次年2月最后1日定为当年度冬防期,在冬防期间建立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协调机制,冬防期期间依据环境空气状况实施分级管控。通过pm2.5源解析系统开展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工作评估实时重污染天气预警,提前进入临时应急管控模式。

应急预案演练的实施能够确保短时间内环境控制质量水平。在“长江经济带三峡城市群国际研讨会”“全省推进城市绿色发展现场会”等议期间开展环境空气质量保障工作,通过制定特定时期内环境空气质量保障方案,保障会议期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为重污染天气应对锻炼了队伍,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三)人工干预实施增雨

2015年7月22日,宜昌市成功实施首次人工降雨。但由于常规的发射降雨火箭、飞机播洒等方式较为复杂,还需要申请空管手续。8月起,采取了更先先进的降雨措施--远程遥控地面撒播系统。在长阳、秭归、夷陵区等多个县市区建设了20多个遥控地面撒播系统,只要满足增雨条件后,遥控地面增雨系统工作,系统主要由燃烧炉和远程控制系统组成,采用遥控地面撒播系统,安装预置焰条,利用手机短信进行远程数据采集,程控的距离不受限制,通讯信号覆盖的区域均可使用,通过碘化银烟雾撒播即可实现人工增雨。

四、当前存在的问题分析和建议

(一)防”成果显著,“治”任重而道远

当前,宜昌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颇有成效,冬防期期间大气环境质量趋于平稳,整体环境上稳重趋好,但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应急管控得力,长效治理偏弱,“防”成果显著,“治”任重而道远。人工干预方面,常态化的人工增雨和限产限拍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降低污染物浓度,起到一个立竿见影的治理效果,但常态化的增雨受成雨条件和成本的限制,长远看来,只能作为一种应急措施和调解手段。另一方面,阶段性停产限排也不能作为一种长期频繁适用的减排手段。通过阶段性限产、限排倒逼企业改进技术手段增加防护、降尘措施,从而减少因停产带来的经济损失,进一步淘汰落后企业,更具有长远意义。

(二)执法力量薄弱

环境保护工作需要有政府公权力的介入,需要各个职能部门切实履行其应尽的环境保护责任。当前,宜昌市对环境空气污染的执法力度仍不足,缺乏大气污染防治的联合执法机制。对于大气环境的行政执法往往停留在建设项目的审批立项上,缺少全方位长效的行政执法机制。客观上的确存在涉气案件专业技术性强和取证困难等原因,但联合执法是薄弱环节。

2015年实施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相继颁布实施,其中包括2016年1月实施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当是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黄金时期,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长期存在的“环境违法成本低”的问题。目前,在实际的案件处理过程中,仍存在较多问题,主要体现在移送公安机关处理案件的对接中。

(三)分散“建设”,优化布局

由于宜昌市地理地貌特征及气候气象条件因素的制约,不适于过于集中的化的城市布局和建设工程的集中施工,应根据气候特征实施季节性建设。产业布局上,谨遵“大气环境质量红线”,禁止在红线区域内建设排放工业大气污染物的项目,实施生态保护。

参考文献:

[1]德利克・埃尔森.烟雾警报[m].田学文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2]曹国良,张小曳,龚山陵等.中国区域主要颗粒物及污染气体的排放源清单[J].科学通报,2011,(56).

[3]王润清.雾霾天气气象学定义及预防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2,(07).

[4]夏顺丽.环境污染概述[J].现代经济信息,2009,(22).

[5]新华社.谁来拯救我们的空气――详解雾霾天气成因和对策[J].理论参考,2013,(02).

[6]张小曳,孙俊英,王亚强等.我国雾霾成因及其治理的思考[J].科学通报,2013,(58).

[7]夏顺丽.环境污染概述[J].现代经济信息,2009,(22).

空气污染的防控措施篇9

大气污染防治十措施一是减少污染物排放。全面整治燃煤小锅炉,加快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改造。整治城市扬尘。提升燃油品质,限期淘汰黄标车。

二是严控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新增产能,提前一年完成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重点行业“xx”落后产能淘汰任务。

三是大力推行清洁生产,重点行业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到20xx年底下降30%以上。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四是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加大天然气、煤制甲烷等清洁能源供应。

五是强化节能环保指标约束,对未通过能评、环评的项目,不得批准开工建设,不得提供土地,不得提供贷款支持,不得供电供水。

六是推行激励与约束并举的节能减排新机制,加大排污费征收力度。加大对大气污染防治的信贷支持。加强国际合作,大力培育环保、新能源产业。

七是用法律、标准“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制定、修订重点行业排放标准,建议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强制公开污染行业企业环境信息。公布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加大违法行为处罚力度。

八是建立环渤海包括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加强人口密集地区和重点大城市pm2.5治理,构建对各省(区、市)的大气环境整治目标责任考核体系。

九是将重污染天气纳入地方政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根据污染等级及时采取重污染企业限产限排、机动车限行等措施。

十是树立全社会“同呼吸、共奋斗”的行为准则,地方政府对当地空气质量负总责,落实企业治污主体责任,国务院有关部门协调联动,倡导节约、绿色消费方式和生活习惯,动员全民参与环境保护和监督。

造成我国大气污染的因素主要有:1)环境意识薄弱,对可持续发展战略认识不足。大气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可贵资源,大气环境资源的破坏是一种不可逆的过程,恢复良好的大气环境质量要比采取措施从根本上防治大气污染付出更多的经济代价。但这种观念长期以来并没有被一些部门和一些地区充分的理解和认识。他们只考虑近期的、局部的经济发展需要,在制订一些综合的经济政策、产业政策以及城市建设发展规划中缺乏对保护大气环境的考虑,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快速发展,形成了盲目扩大生产规模、乱铺摊子、重复建设、技术装备水平低、能源资源浪费大、乡镇企业无序发展、劣质煤炭流通失控等状况。因此说缺乏对环境保护考虑的地方政策的出台,本身就是造成加重大气污染的诱因,所造成环境危害和损失是难以挽回的。

2)能源利用不合理,能源浪费严重。能源的不合理利用以及能源的严重浪费是造成我国大气污染严重的原因之一,据资料显示,主要表现如下:a.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75%,而用于发电的煤量仅占总煤量的35%,其他煤炭则用于工业及民用燃烧,有84%的煤炭直接燃烧,这种煤炭消费构成是很不合理的。b.我国煤炭生产过分注重产量的增加,对控制高硫煤的问题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煤炭的洗选率低和高硫煤地区的煤炭产量增长过快。c.各类燃烧设备技术及制造水平较低,能源利用率不高,使用能耗高,排污量大和超期服役的燃烧设备的现象相当普遍。d.乡镇工业发展迅速,大多数企业采用的生产技术、工艺比较落后,生产设备简陋,资源能源利用率极低,所造成的大气污染是惊人的。

3)大气污染防治的资金投入不足。目前,全国污染治理和用于污染防治有关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7%,这与我国环境污染严重、历史欠账太多和经济快速发展对环保投资的需求相比,严重不足。a.我国工业发展的起点低,基础工业整体水平提高较慢,技术改造难度大,污染欠账多。工业技术和装备许多是20世纪50年代~60年代水平的,资源、能源消耗高。但由于工业的整体改造受到资金的限制,迟迟不能进行整体改造和城市的污染治理,相当一批技术装备落后的工业企业长期在生产中排放大量的污染物,造成严重污染。b.国家在推行清洁煤炭政策、改善能源结构的措施如煤炭洗选加工、型煤、燃煤脱硫、使用清洁能源等方面的投资力度太弱,远远不能满足需要。c.城市集中供热、燃气等基础建设工程是解决城市大气环境的主要措施。但不少地区仍然发展缓慢,关键还是资金投入不到位的问题。有些城市建完了热电厂,却缺少资金建设供热管网,分散热源仍然存在,不但没有减少污染,反而增加了排放量。d.排污收费标准太低,使得污染企业宁可交排污费,而不愿意花钱治理。例如:“两省九市”的二氧化硫收费标准过低,一般都在每千克二氧化硫0.20元以内,远远低于每千克1元左右的脱硫成本,并不能促使企业投资用于二氧化硫治理,造成目前两省九市试点地区所建的脱硫设施很少。

4)执法不严,监督管理力度不够。尽管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标准建设取得很大进展,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a.一些地方政府干预环保部门执法,批准建设短期经济效益好但能源资源消耗量大、对大气污染严重的工业项目;不执行国家“先评价、后建设”的规定,出现了一些新的不合理布局和污染超标的建设项目;对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的投资经常留有缺口或将资金挪作他用。b.地方电厂、地方水泥厂和乡镇企业执法不严,超标现象比较普通。c.由于各地监测机构受到经费的限制,不能普遍开展对污染源的经常性监督监测,从而削弱了环保部门对污染源的日常监督管理。环保设施操作管理比较差,实际运行率低。许多项目尽管开工验收时可达标,但实际运行中却超标排放。据估算,全国目前工业锅炉烟尘排放超标率平均为30%,工业窑炉平均为50%,地方水泥行业的粉尘排放超标率为40%。d.机动车污染防治起步晚,排放监督管理机制还未真正建立,各监督执法部门职责不清、监督不力,尤其对汽车制造、销售、使用、报废全过程污染监督管理还很薄弱,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督监测还未纳入国家大气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的常规监测体系中,从而缺乏对机动车排气污染的有效监督。

5)缺乏实用的治理技术。我国在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和设备的研制、开发、推广和使用方面,虽然做了不少工作,但与大气污染控制的需求差距还较大,资金、人力的投入以及实用技术商品化的程度远不如发达国家。比较薄弱的领域是洁净煤技术;冶金、化工、建材等行业的工业窑炉和生产设施排放污染的治理技术;机动车机内净化技术等。实用技术的缺乏直接影响了大气污染治理的进程和效果。

防治大气污染措施1)工业合理布局,搞好环境规划。目前,工业还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可以说,工业布局是生产布局体系中的主导环节,制定好产业政策和产业、行业进入政策,引导和鼓励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进入,最终形成集中和集群之势。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环境保护的统一规划,制定措施,统一标准,把排污降低到最低点。

2)调整产业结构,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对历史遗留的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及污染大、耗能高的产业,加快结构型调整,予以关停并转迁,减少污染物总量排放,改善空气环境质量。同时,动员全社会力量,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建立与环境良性互动的关系,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3)改变能源结构、推广清洁生产。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a.在产品设计和原料选择时,优先选择无毒、低毒、少污染的原辅材料替代原有毒性较大的原辅材料,以防止原料及产品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

b.改革生产工艺,开发新的工艺技术,采用和更新生产设备,淘汰陈旧设备。如工业锅炉、窑炉的使用改为煤气发生器;在蜂窝煤的生产过程中添加适量石灰用于固化燃煤时产生的二氧化硫,这些做法都极为有效地降低了污染物向大气环境中的排放,改善了环境空气质量;

c.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尽可能多地采用物料循环利用系统,以达到节约资源,减少排污的目的,使废弃物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减少污染物排放;

d.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开发、示范和推广无废、少废的清洁生产技术装备。通过使用“清洁”的材料,运用“清洁”的技术,把污染物“扼杀”在萌芽状态;

e.开发、生产对环境无害、低害的清洁产品。从产品抓起,将环保因素预防性地注入到产品设计之中,并考虑其整个生命周期对环境的影响,从而预防性地保证周边环境空气质量。

4)强化节能,提高能源利用率。煤、石油、天然气是世界三大主要能源,经济在发展,能源也在不断的消耗,能源的消耗势必影响我们的大气环境。节约能源和原材料,提高能源利用率,做到物尽其用,通过能源、原材料的节约和合理利用,使原材料中的所有组分通过生产过程尽可能地转化为产品,消除废物的产生,减少污染废气的排放,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5)强化环境监督管理和老污染源的治理,实施总量控制和达标排放。管理是手段,治理是措施,现如今提出的环保两大体系建设,其中,强化“完备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建设正体现出了环境监督管理的重要性。只有加强环境监督管理,才能防止各种污染事故的发生;只有加强环境监督管理,才能从根源上对排污企业起到督促、整改的作用;只有加强环境监督管理,才能增强对各类污染源的治理力度;只有加强环境监督管理,才能确保实施排污总量控制,才能保证排污单位废气污染物的达标排放,给人类提供一片蔚蓝的天空。

空气污染的防控措施篇10

摘要:随着城市房地产行业的突飞猛进,房地产行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一环。但房地产开发项目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必须抓好房地产开发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本文根据房地产开发项目的特点,阐述了房地产开发项目在施工期和营运期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并提出了防治措施,为实现房地产的开发与区域环境保护的双赢提供参考。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噪声污染;空气污染;防治措施

abstract:alongwiththeurbanrealestateindustrybyleapsandbounds,therealestateindustryhasbecomeanimportantpartofeconomicdevelopment.Butrealestatedevelopmentprojectbringsenvironmentalproblemswerealsoincreasingly.therefore,wemustpayspecialattentiontotherealestatedevelopmentprojectsofenvironmentalimpactassessmentwork.inthispaper,accordingtothecharacteristicsofrealestatedevelopmentproject,thispaperexpoundsthedevelopmentofrealestateprojectduringconstructionandoperationperiodbringstheenvironmentproblems,andputsforwardthecontrolmeasuresfortherealizationoftherealestatedevelopmentandregionalenvironmentalprotectionwin-winreference.

Keywords:theenvironmentalimpactassessment;noisepollution;airpollution;preventionandcontrolmeasures

近年来,房地产行业的突飞猛进的发展,使得房地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非常突出了一环。房地产在开发中虽然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也带来了不少环境问题。因此,环境保护管理部门也对房地产行业开发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提出越来越明确的要求。房地产开发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是指房地产开发项目在施工期和营运期对环境产生的物理性、化学性或生物性的作用及其造成的环境变化和对人类健康及福利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估,并提出减少这些环境影响的防治措施。做好房地产开发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为实现房地产的开发与区域环境保护的双赢具有重要意义。

1工程示例

1.1工程概况简介

(1)地理位置:本地块位于城郊,本区地势复杂,东高西低,南侧相对平坦,区内大量破旧民房和单位用房,规划要求全部拆迁。

(2)建设规模:本项目总投资6991.30万元人民币,总用地面积23600.00m2,是集休闲广场,商业街,居住小区,大型地下超市和地下停车场与一体的房地产开发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如下:总占地面积:23600.0m2(其中还建用地面积7543.0m2);总建筑面积:75156.0m2(不含地下室面积)。

1.2环境保护目标主要有

(1)拟建项目区域内的还建居民、新搬住户;

(2)小区北面约20m处的物资局住宅区;

(3)小区东面约30m商业门店和建行办公楼及金凤园住宅区。

1.3小区保护级别如下

(1)项目周围区域的声环境质量,执行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

(2)项目周围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执行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

(3)拟建项目周围区域地表水环境质量,执行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三级标准。

2房地产开发施工期的环境影响分析及防治措施

2.1房地产开发施工期的环境影响分析

(1)噪声污染

在建设施工过程中,主要噪声源为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施工过程发生的噪声与其他噪声有一定的区别:其一是噪声由许多不同种类的设备发出的;其二是这些设备的运作是间歇性的,因此所发噪声也是间歇性的和短暂的。

施工期间对周边的小区和宾馆的噪声污染严重,特别是原住户的影响最大,噪声值超标7.2~14dB,而且施工周期长,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噪声的控制特别重要。另外因地处市中心,施工现场周围均为大于二层的楼房,隔音效果明显,对没有直接面对施工现场的地区噪声影响较小。

房地产施工噪声主要是施工机械设备噪声、物料装卸碰撞噪声及施工人员人为噪声。因为施工阶段一般为露天作业,无隔声与削减措施,故传播较远,受影响面比较大,施工各阶段主要源的声级一般在80~90dB(a)。

(2)空气污染

房地产项目施工对空气的污染主要是施工扬尘、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排放的尾气。施扬尘主要来自以下几个环节:①施工开挖:建筑物的基础开挖,地基处理,土地平整等。开挖的土方堆放如遇大风天气,会造成粉尘、扬尘等大气污染;②水泥、砂石、混凝土等建筑材料如动榆、装卸、仓库储存方式不当,可能造成泄漏,产生扬尘和大气污染;③混凝土的拌和加工会产生扬尘、粉尘;④施工所需建筑材料数量较大,施工将增加车流量,加之建筑砂石、土、水泥等泄漏,会增加路面起尘量。

项目在平整场地,土方开挖,物料装卸及车辆运输时产生大量扬尘,其浓度与施工现场条件、天气状况等诸多因素有关,难以定量分析。

同时,施工期燃油机械和车辆会产生废气,主要污染物为总悬浮物微粒、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及氮氧化物等.根据统计,每吨燃油产生的主要污染物So2为4.57kg,nox为2.94kg,Co为1.73kg,tHC为1.70kg。

2.2房地产开发施工期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1)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噪声对人体的损害主要是听力损伤,干扰正常的生活和睡眠,并使人激动、易怒甚至失去理智。噪声在从声源到受声点,因素的影响,会产生衰减,采用如下近似计算模式工中各噪声源对环境的影响:a声级传播衰减计算公式:

La(R)=Laref(ro)-(adiu+abar+aatm+aexc)

式中:La(r)表示距声源r处的a声级;Laref(ro)表示参考位置ro处的a声级;adiu表示声波几何发散引起的a声级衰减量;aatm表示声屏障引起衰减量;aatm表示空气吸收引起的a声级衰减量;aexc表示附加衰减量,上限为10dB(a)。

由以上计算公式可以得到噪声防治的主要措施:噪声源控制即设法降低Larwf(ro),传声途径控制即设法增大adiu、adar、aatm和aexco.(1)噪声源控制.选用低噪声设备,可从根本上降低源强,低噪型运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噪声声级比同类水平其他车辆低10~15dB(a),不同型号压路机噪声声级可相差5dB(a)。要加强检查、维护和保养机械设备,保持,紧固各部件,对脱焊和松动的架构件,要补焊加固,以减少运行震动噪声.整体设备应安放稳固,并与地面保持良好接触,有条件的应使用减振机座,降低噪声。要合理安排设备位置。机械噪声强度达80dB(a)的设备运行点应尽量布设在敏感点50m以处,运行噪声达90dB(a)的,运行点应尽量布设在100m范围以外。

(2)传声途径控制

设立声屏障,机械运行场界达不到施工场界噪声限制的机械设备,附近应设声屏障或隔声棚.因施工时间短,隔声屏、隔声棚不宜采用植树绿化措施,可选用砖石料、混凝土、木材、金属、轻型多孔吸声复合材料建造.当采用木材、多孔吸声材料时,应作防火、防腐处理.隔声棚的尺寸高应超过设备1.5m以上,墙长要能使噪声敏感点阻隔在噪声发射角以外,顶部可用双层石棉瓦加盖。

合理安排时间,夜间22:00至次日7:00在敏感区附近应禁止强噪声机械施工。

(3)个人防治措施

个人防治措施以戴个人防噪声用具为主。高噪声设备附近工作的施工员,可配备耳塞、防声头盔等防噪用具,从而可分别衰减噪声15~30dB(a)和30~50dB(a)。

(4)环境空气污染防治措施

①工程开挖防尘。工程开挖土方应集中堆放,缩小粉尘影响范围,及时回填,减少粉尘影响时间.多弃土根据总体布置尽量回填于凹,注意土方挖填平。开挖弃土堆充分洒水,避免产生扬尘;

②砂石骨科与混凝土系统粉尘消减与控制。水泥和混凝土运输应采用密封罐车.采用敞篷车运输时,应将车上物料用篷布遮盖严实,防止物料飘失,避免运输过程产生扬尘。混凝土搅和过程中应加强管理,减少粉尘产生量;

③燃油废气的消减与控制。施工期间燃油机械设备较多,对固定的机械设备较多,对固定的机械设备,运行点在敏感点上风向50m范围以内,需安装烟尘除尘设备。对燃柴油的大型运输车辆、推土机,尾气排放量与污染物含量均较燃汽油车辆高,需安装尾气净化器,尾气应达标排放。运输车辆禁止超载;不得使用劣质燃料。对车辆的尾气排放进行监督管理,严格执行有关汽车排污监管办法、汽车排放监测制度、施工运输车辆排放气监测办法等;

④交通粉尘消减与控制。施工道路应保持平整,设立施工道路养护、维修、清扫专职人员,保持道路清洁、运行状态良好。在无雨干燥天气、运输高峰时段,应对施工道路适时洒水,有条件可购置或租用洒水车喷水降尘;

⑤材料他库物料管理.材料仓库和临时材料堆放场应防止物料散漏污染。仓库四周应有疏水沟系,防止雨水浸湿,水流引起物料流失。运输车辆应入库装卸,临时堆放场应有遮盖篷遮蔽,防止物料票铁污染环境空气;

⑥劳动保护.粉尘、扬尘和燃油产生的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有害,对受影响的施工人员应做好劳动保护,特别是材料加工、运输粉尘较大的施工场地更应做好防治措施,配备必要的劳保用品。

3房地产开发营运期的环境影响分析及防治措施

3.1房地产开发营运期的环境影响分析

(1)噪声污染

该区处于城区主干道,其值超过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2类及4类标准,而小区建成后,人口高度集中,增加了两条消防通道,和新建一条滨河路,大型地下停车场的使用,更增加了小区的车流量,这将进一步加大该区的噪声污染,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

根据同类资料显示,小区建成后,晚饭后广场内噪声可达到70dB左右,对低层住户有一定影响,其衰减可按面源计算,另外小区外侧还有交通噪声,可按线源衰减,两者叠加。

由此,建成后对广场周边的低住户有一定影响。

(2)水环境污染

工程竣工验收合格投入营运后,因人口密度增加,增加了大量生活污水,产生的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污染物,若不处理直接排放,会对周围的水体造成污染。

3.2房地产开发营运期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1)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建成后对广场周边的低住户有一定影响,室内采用良好的隔音材料,可使室内声级减少20分贝左右,对居民影响不大。

(2)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生活污水中主要污染物为有机污染物、氮、磷等,可修建化粪池进行处理,经处理后排放,可减轻对周围水体的污染。因污废分流,污水进入下水道,废水通过地埋式污水处理池后排入下水道,进入污水处理场,可减少污染。雨水通过雨水管排入水体。

4结语

总之,房地产在开发中虽然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也带来了不少环境问题。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房地产开发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必须针对项目的特点及周围的环境状况,全面、综合的考虑分析房地产开发所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进而为项目建设单位提供合理化、科学化的防治措施。这样才能减少或避免环境污染,以实现房地产的开发与区域环境保护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