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健康教育的指导要点十篇健康教育的指导要点十篇

健康教育的指导要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3:00:03

健康教育的指导要点篇1

医院医院护理健康教育是护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自己的特殊性。为了总结医院护理健康教育的规律性,更好的指导健康教育的实践,本文对医院护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内容和健康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作一粗浅探讨。

1医院护理健康教育的概念和特点

1.1概念健康教育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和有评价的教育活动,核心是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保护和促进个体和群体健康。护理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大系统中的一个分支,主要是由护理人员针对患者或健康人群所开展的具有护理特色的健康教育活动。

1.2特点①场所特点:教育的场所是以医院作为健康教育基地,对来医院就医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活动;②教育主体特点:教育的主体是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整体护理中,对患者所患疾病和患者的具体健康需求所开展的健康教育;③对象特点:教育的对象是到医院就医的患者及其家属;④内容特点:教育的主要内容是针对患者和与患者所患疾病有关的知识进行健康教育;⑤方式方法上的特点:教育的方式方法灵活多样,可以采取聊天式口头教育,也可以采取图文宣传、视听资料和示范训练等多种方式方法;⑥教育目的特点:直接目的是教育患者相关的健康知识,积极配合医院的治疗,使医生的诊治方案取得最佳效果,最终目的是不仅使患者没有疾病和病症,而且使患者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具有良好的状态。

2医院护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2.1入院教育:入院教育是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的基础内容,其目的是使住院患者尽快适应医院环境,积极调整心理状态,配合治疗,促进康复。

2.2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采用心理疏导和正面鼓励的方法,调动患者的正性心理,耐心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使其在心理上认同治疗,配合治疗,早日康复。

2.3用药护理:药物治疗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用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护士首先应熟知主要药物的药理作用、观察项目、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以达到合理用药,增加疗效;其次指导患者或家属了解所患疾病常用药物的用法、剂量、不良反应以及剂量不足或超量应用的危害;第三,输液过程应严格控制滴速。应用口服药物时,要强调服药时间、方法、剂量等。

2.4饮食指导:合理膳食有助于疾病的康复,护理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疾病的特殊性指导患者合理膳食,如高血压患者宜用低盐饮食等。

2.5特殊指导:凡需要特殊治疗及护理的患者都应做好相应的教育指导。如对手术的患者应做好术前、术后指导,包括向患者深入浅出的介绍相关的手术注意事项,手术可能经历的事情及如何应对等。

2.6出院指导患者出院前,护士应向患者进行出院后有关休息、营养、饮食、用药等知识的出院指导,目的是巩固住院治疗及健康教育效果,进一步恢复健康,防治疾病的再次发生。此外,医院护理健康教育还包括体育锻炼指导、生活习惯指导、行为方式指导等内容。

3医院护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

3.1医院护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医院护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方式可分为非正式的教育和正式的、有计划的教育。①非正式健康教育活动的内容是点滴的、不系统的,是以语言教育方法为主的教育方式。护理人员可以通过日常护理活动,随时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一些必要的健康知识,可以在危重患者抢救时对急需患者配合的问题进行教育。尽管非正式的健康教育内容是点滴的、不系统的,但能对患者急需知道的问题作出应答,解除患者的心理压力;②正式健康教育活动是护理人员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时间,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系统地、较为全面的健康教育。正式健康教育包括以下五个基本步骤:护理教育评估、护理教育诊断、护理教育计划、实施计划、效果评价。

健康教育的指导要点篇2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重要组成部分,护士是健康教育的实施者,健康教育取得效果如何,是否能满足病人对健康知识的需求,主要取决于护士的专业熟练程度及进行宣教的方式和病人接受时的心理状况。自2001年我们结合眼科专业特点,采取多种形式,指导年轻护士掌握健康教育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病人的满意度明显提高,现介绍如下。

1健康教育目的

我们对眼科年轻护士开展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及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更正,以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

2存在问题

2.1健康教育专科性差、专科知识面较窄、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眼科患者的健康教育除了具有共性的饮食、用药、心理等内容外,还有其专科性知识内容,调查中发现92%患者想更多的得到与眼科疾病有关的教育内容,年轻护士缺乏丰富的专科知识内容,不能有计划地、完整地将有关健康知识传授给患者,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

2.2针对性较差,缺乏沟通技巧年轻护士不能根据患者的疾病特点、性格、接受能力等情况进行针对性指导,缺乏与患者的沟通,使健康教育成为一种机械化、模式化形式。

2.3教育内容医护解释不一致现象护士对患者的病情变化掌握不及时或对疾病理解、认识与医生有偏差,而出现医护解释不一致现象,易导致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度降低,而影响健康教育的实施。

3指导方法

3.1专科知识与健康教育有机地结合随着医疗保健工作开展及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所患疾病健康知识的需求不断增高。加强专科学习,拓展知识面,是做好健康教育的基础。年轻护士工作年限短,缺乏临床护理经验,由于在校学习本专业的课时较少、内容简单、专科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针对这些原因,我们首先加强年轻护士专科解剖、生理、药理等基础知识的学习,在学习中我们采用专科知识与临床健康教育内容相结合的方法。如在指导其学习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健康教育方法时,指导她们了解此类病人具有前房浅、房角窄、眼球或角膜较小的解剖学特点,这些特点是造成房水循环障碍引起眼压增高的主要原因,而当病人情绪激动、劳累、生气时或在药物性散瞳、长时间暗室停留的情况下,极易诱发眼压增高而导致青光眼的急性发作。使她们既学习了眼球解剖生理知识又丰富了健康教育内容。这种指导学习方式既有兴趣性,又易学、易懂、易掌握、实用性强,大大激发了护士学习专科知识的热情。

3.2专科健康教育内容训练指导眼科护理具有较强的专业性,需要患者掌握的专科性教育内容,护士必须熟练掌握。因此要指导护士熟练掌握专科操作技巧,如患者自行点眼的正确方法、手术中眼球的转动、术后眼球的按摩,如何向病人做示范训练等等,以便使病人能有效地配合治疗及手术。根据本科各种疾病特点,从发病原因、病情变化、治疗、手术、用药、饮食、预防、到康复指导等全程健康教育问题,进行系统地学习与指导。同时模拟病人向护士提问,以检验其掌握专科知识熟练程度。

3.3与病人沟通技巧训练指导掌握沟通技巧可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良好的沟通是患者接受健康教育的基础。眼科病人有视力障碍,对护士肢体语言的观察受到限制(如微笑的表情、友好的眼神),在与病人交谈时注意语音语调要温和、语速要慢、让病人能感到护士的热情、诚恳、耐心,对护士产生亲近感和信任感,便于健康教育的实施。教育的形式要灵活多样化,针对病人不同的病情、年龄、文化层次、接受能力等进行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特别对老年人、接受能力差的病人,语速要慢、要有耐心、多次反复地讲解,使病人真正理解并接受健康教育内容,使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同时让护士模拟病人(角色替换)进行练习,感受病人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提高护士与病人沟通能力。

3.4指导护士及时、准确掌握病情变化护士对病人的病情变化、治疗、心理状态等情况,必须做到心中有数。若护士未全面掌握病人病情或未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就可能出现宣教不到位、错误性指导、与医生解释不一致的现象,易引起病人的疑惑或误解,造成工作中出现尴尬被动局面。也会导致病人对护理人员信任度及满意度降低。我们采取以下形式指导护士了解病情及时掌握病情变化,对所负责病人的病情做到心中有数,提高健康教育工作的主动性。

3.4.1指导护士参加医生对新入院病人的入院检查参加医生对新入院患者的病情检查,能较全面地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及身心情况,以利于健康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3.4.2指导护士认真阅读病历、各种检查化验结果及时阅读病历并经常主动与主治医生沟通,了解病人的病情最新变化、治疗、用药等信息,使患者及时得到相关的健康教育内容。

3.4.3指导护士跟随医生查房因为查房时病人向医生反馈病情的信息量较全面,倾听病人的诉说及医生的讲解,特别是对病情较重、不稳定、变化快和未确诊的病人,及时了解掌握病情发展动态,使病人得到及时的、相应的、正确的教育内容,有利于疾病的恢复,避免出现教育内容与医生讲解不一致的现象,提高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满意度。

3.4.4指导护士要经常巡视病房观察病情根据本科特点,除了解病人全身的症状体征及心理状态外,还要学会观察局部的病情变化,如角膜有无水肿、是否透明,前房的深浅、瞳孔、虹膜、眼压是否正常,以指导患者做好局部的自我护理。

3.5手术病人健康教育的指导健康教育对于眼科手术患者至关重要,眼睛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眼科手术病人大多对手术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惧、紧张心理,他们迫切想得到有关方面的指导,他们想了解有关手术的方法、过程以及手术的效果,不知如何做才能有利于配合手术。因此有效地指导围手术期病人的健康教育,是手术成功和预防并发症不可缺少的条件,指导护士观看手术操作过程(若有时间或机会)或请主治医生讲解手术方法及病人应注意的问题等,来获取这方面的知识。对病人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有预见性的指导,预防和避免并发症发生,解除病人对手术的各种疑虑及心理压力,取得病人的信任,有效地配合手术治疗。

4效果

健康教育的指导要点篇3

刘利民在讲话中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全面健康发展,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刘利民强调,新修订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根据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在全面总结各地各校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工作目标和任务要求。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新修订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将成为我们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行动指南,各地各校要认真地学习好、领会好、落实好。

刘利民要求,各级教育部门要从制度建设、课程建设、经费保障、心理辅导辅导室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等关键问题入手,印发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性文件,指导学校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他要求,各地中小学校和广大教师也要根据新修订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有关要求,树立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教育理念,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新印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以下简称“指导纲要”)提出了“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协调发展”的十六字工作方针,要求各地注重学生心理和谐健康,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全面普及、巩固和深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分小学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以及初中、高中五个阶段,分别规定了具体教育内容。指导纲要要求,各地和学校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结合教育教学实际,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时间,课时可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中安排。指导纲要还要求,各地各校要制订规划,逐步配齐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每所学校至少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并逐步增大专职人员配比。

福建省、福建省厦门市、湖北省武汉市、山西省晋中市、重庆市沙坪坝区、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北京市第十九中学、山东省济南市第九中学等8个单位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

健康教育的指导要点篇4

1、镇有健康教育机构和与任务相适应的人员、经费、工作条件和设备(市二院防保科、镇文化中心和镇广播电视站)。基层单位有专(兼)职健康教育工作人员,形成健康教育工作网络。

2、全镇中、小学全部开设健康教育课,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80%;中小学有健康教育宣传阵地,定期更换,资料齐全。

3、医院健康教育组织健全,有健康教育画廊,定期更换,使用健康教育处方,住院病人相关卫生知识知晓率≥80%。健康教育活动形式多样,资料规范、齐全。

4、社区围绕群众健康需求和卫生防病工作重点开展健康教育,形式多样,反映良好。社区内有固定的健康教育阵地,居民健康行为形成率达≥70%。

5、各单位设有相应的健康教育宣传栏,每季度至少更换一次。职工健康教育普及率≥95%,相关卫生知识知晓率≥80%。

6、定期编印健康教育入户宣传资料,每季至少2期。广播电视台有卫生与健康节目,每周至少一次。

7、车站、广场等公共场所设有固定的健康教育宣传画廊。城区主要道路、广场等设有固定的健康公益广告。

8、建成区无烟草广告。公共场所有醒目、固定、统一、规范的禁烟标识,有足够的排气装置,未发现随地乱丢烟蒂现象。

二、职责分工

1、医院健康教育机构应能独立承担全镇健康教育的业务指导职能,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调研指导、人员培训、专业考核和信息交流等工作。政府应支持和督促医院即使配备健康教育工作所需的办公用房、办公和宣教设备,并落实好相应的办公和活动经费。其它部门及各基层单位、社区、街道应设置专(兼)职健康教育人员。在镇健康教育工作机构的指导下开展相关工作。

2、教育部门应要求学校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各学校应有符合要求的师资力量承担教学任务。初中、小学各个年级全部开设健康教育课。健康教育课教案规范,课时安排合理,每周不得少于0.5课时,并认真组织考核,合格率≥90%。高中(职业中学)开设健康教育讲座或选修课。各学校应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控制吸烟、保护环境、远离、预防艾滋、意外伤害等多种内容的专题健康教育活动。学生掌握基本的健康和卫生防病知识,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中、小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75%。所有健康教育业务档案资料保存完整,管理规范。积极组织学校参与健康促进学校的创建活动。从年起,每年要有两所学校通过市级验收,一所学校通过省级验收。

3、医院健康教育工作有计划、有记录、有总结,档案资料保存完整,管理规范。医院门诊和病房有图文并茂的宣传画廊,内容每2月更新一次。候诊场所积极开展“吸烟有害”健康宣传。医院应为就诊者提供多种健康处方和通俗易懂的卫生科普宣传材料,有禁烟标志和控烟措施。通过培训,医护人员掌握相关健康教育理论知识,能够对病人及其家属开展有针对性地知识宣传和康复指导。能为就诊病人提供必要的健康服务场所及设施,如培训室、咨询室或心理门诊、闭路电视等。住院病人相关卫生知识知晓率≥80%。对其它部门和单位健康教育工作给予必要的技术培训和指导。

4、社区应有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及网络,并有专人负责。健康教育工作有长期规划,年度有计划、措施、总结。社区卫生服务站设有健康教育室(咨询室)和必要的宣传设备、材料。居民健康档案、培训以及开展各项活动的记录、照片、宣传材料等资料,保存完整,管理规范。

社区应结合实际,开展经常性的群众健身、文化娱乐、科普知识讲座以及举办社区健康促进学校等活动;建立规范的健康教育宣传栏,卫生宣传栏总面积不少于3平方米,应紧密围绕群众健康需求和卫生防病工作重点及时更换宣传内容,每年不少于4次;社区活动室有卫生报刊、资料,种类不少于4种。每年核心信息宣传应达到80%的目标人群,社区居民健康行为形成率≥70%。

5、其他部门、单位应有健康教育工作组织网络,有领导分管,有专(兼)职负责人员。健康教育工作有计划、有措施、有记录、有考核、有总结。职工健康档案和有关文件资料保存完整,管理规范。各单位应设有相应的健康教育宣传栏,并结合部门行业特点,充分利用广播、闭路电视、专题讲座、宣传橱窗等形式,对从业人员定期开展卫生法规、健康知识和职业卫生教育,普及相关健康知识。内容每季度至少更新一次。职工健康教育普及率≥95%,相关卫生知识知晓率≥80%。

同时,应积极开展创建无烟单位活动,引导所有工作人员养成良好、健康的卫生习惯及生活方式。

6、宣传、文化、卫生、广电部门应团结协作、形成合力,对全镇健康教育工作实行齐抓共管。同时要优先、及时宣传全镇健康教育活动,努力在全镇营造浓烈的健康教育宣传氛围。

7、城管部门负责城镇区(含广场)健康教育工作,要有组织,有网络,健康教育工作档案资料完整规范。应在城区主要道路、广场设置一定数量的宣传画廊和公益广告。公共场所设置醒目、固定、统一、规范的禁烟标志。设有吸烟室的公共场所设置控烟标识,并安装排气装置。

应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将市民的健康教育工作与治理环境工作有机结合,努力培养市民的良好卫生习惯,共同维护干净、整洁的市容市貌。

三、主要措施

1、成立组织,健全网络。

镇成立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镇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协调、检查、指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处理健康教育工作日常事物。各部门、企事业单位、社区、村(居)委会都应成立相应的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由单位一把手任组长,并明确2-3名专(兼)职人员具体负责,确保组织落实、网络健全、指挥有力、运转正常。

2、明确目标,制定计划。

健康教育工作是创建省级卫生镇总目标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一项需要社会全体成员参与的系统工程。全镇所有部门、单位、社区、村(居)委会都要对照创建标准,制定健康教育工作长期规划及年度计划,认真组织实施,逐步推进。镇创建办会同卫生、文化、广电等健康教育工作机构对全镇的健康教育工作进行组织、协调、检查与指导。

3、严格奖惩,强化考核。

镇创建领导小组、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将制定全镇健康教育工作奖惩措施,定期对各部门、单位、社区、村(居)委会的健康教育工作进行考核,以表彰先进,鞭策后进,不断将健康教育工作向纵深推进。

四、时间安排

1、建立组织(年月——年月)。各部门、单位、社区、村(居)委会根据镇创卫工作总体目标和本方案要求,建立相应组织、网络,并于年月日前报镇创建办。

2、人员培训(年月——年月)。由县镇创建办、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工作机构对相关部门、单位、社区、村(居)委会进行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的培训,切实为其培养一批掌握一定健康教育、卫生防病知识的专门人才,以指导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

健康教育的指导要点篇5

伴随着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的全面深入推进,如何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到规范有序的建设和实施,使其真正起到维护和促进全体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已成为一线教育工作者研究与实践的聚焦点。2009年以来,我们尝试通过建设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的路径,努力挖掘区域内外的优势资源,力求方法科学,措施到位,全面建构区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经过几年来不断的思考、研究与实践,现已显现出一定的实效。

一、明晰思路,建构体系,引领工作全面科学发展

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纲要》中明确规定: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因此,结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独有的专业性、规律性、特殊性,在调查研究、系统分析现有师资条件和区域内不同学校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的基础上,我们将“全面布局,高端定位,追求一流质量”确定为区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启动目标,构建了以维护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为根本目标的区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我们将区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目标分解为学生、教师、家庭、社区四个维度,围绕这四个维度的目标设置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以制度确立、组织架构、资源挖掘、平台建设、评估实施为保障,紧紧抓住课程建设的主渠道,兼顾学科教学渗透多途径的校际联合、家校联合、社区和学校联合的教育活动,逐步优化学校、家庭、社区教育环境,提高教师和家长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在实践工作中,我们确定了“以科学标准导向区域课程,以骨干团队促进群体提升,以基地校引领整体发展”的以点带面的工作思路,重点关注“课程建设、师资培训、工作室建设与功能的发挥”三个兴奋点,不断加强研究,凝炼区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特色。

二、架构组织,建设平台,确保工作规范有序推进

1.着力完善组织机构

为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管理和顺利推进,我们对区域内的心理健康教育组织机构进行了合理架构和完善。2009年9月,大连市各县区首个区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正式成立,主要负责制定专项工作规划,开展有关专项经费、工作室的建设与功能等多方面的调研,以教师培训、课程研发、督导评估等项目申请的方式向教育局提出专项工作的发展建议,通过培训、研究、指导统领全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架起了基层学校和区域行政机构之间的桥梁,促使全区心理健康教育能够顺利、有序开展。同时,区教育局指令各校建立了由校级领导牵头负责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由德育工作主管领导、班主任、心理教师构成的工作小组,具体落实学校心育工作。全区建构了学校、家庭、社区联合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和机制,全力打造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区域特色。各级组织分工明确,职责清晰,保证了工作的正常运行。

2.科学搭建工作平台

为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系统化、规范化开展,区政府、区教育局召开了全区中小学校长工作会议,向各中小学提出了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的工作要求,并以此为载体,统筹学校的人力、物力资源,整体布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是以多个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室为载体,开展多途径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和实践活动的机构和场所。工作室按照个体咨询、心理调节、团体训练等几大功能区精心设计,由校长直接领导,以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核心,整合全校师资力量,组织实施全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3.不断创新工作模式

为了有效地集中全区优势人力资源,我们突破了常规性的区进修学校心育中心研训教师“一元管理”模式,在区域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实施“二元管理”的工作模式:将基层学校的骨干心理教师聘任为区中心兼职教师,面向全区中小学承担培训、研究、指导的职责,其人事管理仍在本校,中心负责其考核评价。“二元”团队成员固定时间参与区域研修和指导工作,在区域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研究、培训、指导活动中,发挥骨干教师和基地校的引领和辐射作用,不仅自身得到了快速发展,也成为了区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引领者。

4.严格实施规范管理

实施规范管理是保证工作顺利高效开展的强有力手段。教育局先后下发了《中山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暂行办法》《中山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二元管理”工作的有关规定》两个文件,明确了工作室和“二元”团队教师的职能,并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了督导评估体系。行政的干预,保证了课程建设的执行和落实。

三、依托课程,强化研究,促进工作多元有效落实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建构了以心理健康教育课为主线,结合个体辅导、团体辅导、心理训练、心理情景剧、专题讲座等的多元学校课程,并始终坚持围绕学生的课程需求和教师的实施能力,强调课程的研发、实施和评价,从而促进工作多元有效落实。

1.规范启动课程建设

在工作启动伊始,本着严谨、慎重的科学态度,我们作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一是带领全体研训人员学习、掌握《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等国家、省、市相关纲领性文件的指示精神,准确把握课程实施的内容、途径、方法等相关要求;二是学习、了解目前国内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并加以有效借鉴;三是聘请行业专家进区讲学,借用外力,提高专业素养;四是开展大量调研活动,掌握本区学生、教师、家长的实际问题和需求、建议,为课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在此基础上,我们规范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内容,要求学生课程将省属学生课本内容与校本研发内容有机结合,教师课程兼顾教师的自身能力和专业发展要求,而家长培训则兼顾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家庭教育中的实际问题。

2.课题牵动课程研发

现阶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仍处于探索发展中。因此,我们依托研究团队开展课题研究,促进课程的完善与科学实施。区心育指导中心现拥有省级课题“学科心育渗透研究”、市级课题“学生心理档案建设研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建设研究”和“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课模式研究”,另有基层学校的校长、心理教师、班主任共计23个个人课题在市“十二五”课题申报中立项成功并即将结题。区指导中心还组建了以中小学兼职骨干教师为组长的“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课”“家庭心育”“学生团队训练”“心理剧”“沙盘”“个体心理咨询”等多个区域心育教师研究团队。各课题研究团队均制定了研究计划和目标,固定研究成员,按照规范的研究思路开展了基于需求的行动研究。

3.典型引领课程实施

为全面推进区域中小学科学规范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们采用了挖掘典型、提供经验、以点带面、高效引领的策略。一是突出了四所心理健康教育市级基地校的示范作用。在市教育学院中心的帮助指导下,我们承办了市级基地校工作会议和心理健康教育课评优活动,组织全体心理教师和部分班主任观摩了青泥小学的“阳光学生使者团”活动,组织了学校德育干部和心理教师观摩解放小学、第十六中学的校园心理情景剧,分享实验学校的团体沙盘辅导活动经验等。二是为优势资源搭建了展示平台。我们先后举办了有五十余名班主任和心理教师自主选课参加的区心理健康教育课评优活动,遴选优秀者举办展示会,德育校长、德育主任、心育教师、班主任现场观摩了区域优质心理健康教育课,聆听专家的课程点评,分享优秀做课经验,带动了区域课程的发展。三是依托于具体项目示范引路。区教育局下发了心理健康教育“五个十”活动工作通知,启动了“十个优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十个心育亮点工作、十个优质心理健康教育课、十个经典案例和十个心育优秀报道”的评比活动,以此挖掘典型事例和培养典型教师,推动了区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向更高层次迈进。

四、培训队伍,夯实基础,追求工作专业高质实施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质量取决于心理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因此,应加大教师队伍建设的投入力度,从人员配备、师资培训上予以保障,以确保工作的顺利推进。

1.师资网络立体化

一是采用从高校招聘和基层竞聘选拔的方式,先后为进修学校心育中心配备了三名专职研训教师,加强对全区工作的研究和指导力度。二是在现有的基层心理教师中遴选有一定经验和积极性的、拥有咨询师资质的教师,组建了12人的“二元管理”团队,面向基层学校负责开展研究、示范和培训工作。三是要求各中小学配备专、兼职心理教师,专门负责学校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为依托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2.培训对象全员化

区域师资培训,我们分别依赖于教育局、进修学校、“二元团队”、基层学校分层次开展,覆盖全员。教育局负责面向中小学校级干部、德育干部、班主任开展专题培训;进修学校心育中心负责“二元团队”、全体心理教师以及基层学校教师的常规教研培训、专题培训和校本个性化指导;“二元团队”负责全体心理教师的专题培训和常规教研培训、基层学校教师的专题培训;基层学校要开展校本研修专题培训。

3.培训方式多样化

坚持培训的常规化和专题化,兼顾时间和内容的灵活多样,使我们的培训效果事半功倍。一是开展专项培训。通过请进来,特邀国内心理教育专家来我区面向全体校级干部、中小学班主任、心理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理论、心理辅导操作技术等方面的培训。通过送出去,选送50名心理教师和班主任教师去北师大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题高端培训,力促教师的专项技能发展,提升了校长和教师的课程驾驭能力。二是坚持开展心理教师的常规研训。学期初围绕学期工作计划解读与重点工作部署开展专题讲座,以会代训;每月进行一次集中培训,以建立QQ群、重点校展示、课题研究、校际观摩、课程拉练、专家讲座、网络研修、经验交流、知识测验等形式开展专项辅导技术、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心理知识、课程建设等专题的培训;间周一次围绕课题研究的推进内容举行各研究团队活动;学期末围绕学期工作计划完成情况召开特色提炼和总结交流活动。

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的建设为主线,提高区域心育工作的规范性;以队伍建设为主线,提高区域心育工作的专业性;以课程建设为主线,提高区域心育工作的内涵性。目前,我们借助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的建设、研究和示范指导作用的发挥,区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初步形成,一批有志于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教师已成为市、区心育工作的先行者,基层学校在实施心育工作上既能完成区域统一的规定动作,也能够创造自选动作,心理健康教育逐渐成为教师和学生们点击量最高的话题。

健康教育的指导要点篇6

关键词:护理工作;健康教育;内科护理教学;健康指导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建立和健康观念的转变,整体护理已成为护理界的共识。健康教育作为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护士的健康教育意识和能力直接影响到护理工作的质量。因此对护生的健康教育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就成为了教学任务的重中之重。健康指导是中职护理专业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必须环节,也是针对每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进行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把握好这个环节,既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更有助于增强护生的健康教育意识,提高其实施健康教育的能力和整体素质。

一、专业教师的理念转变

首先,虽然现代健康观念和健康教育已形成并发展了好多年,但传统观念和习惯仍有一定的市场,专业老师也不例外。其次,受教学课时限制,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疾病相关理论的讲授方面,对健康指导环节的教学往往是简单了事,教学方法也比较单一。因此,专业老师首先要与时俱进,突破传统观念,认清医学发展形势及人们的健康需求,增强健康教育的意识和责任,在护理临床专业教学过程中注重对护生健康教育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二、培养学员的健康教育意识

笔者自从事2014级中职护理班内科护理学教学工作开始,对2014级两个中职护理班学员进行了问卷调查,79名学员接受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员普遍缺乏对健康教育的认识。为了让学员能充分认识健康指导的重要性,首要的是任课老师跟学员反复讨论护理程序内容,或者通过具体环节的教学,帮助学员理解健康指导内容学习的必要性和意义。让学员知道,在临床护理中,不仅要有过硬的操作技术,还要引导病人及家属对疾病有一个基本认识,能对疾病的治疗和护理做必要的配合,即护士必须具备健康指导能力。特别是在慢性病甚至终身性疾病成为人们健康的主要威胁时,患者及家属更要有基本的家庭自我治疗和护理能力,而对病人这个能力的培养,则需要医护人员,尤其是护士对其进行长期反复的健康指导,才能建立和形成。

三、增强健康指导环节教学的措施

(一)促进学员预习。内科护理知识点虽然相当丰富,但是很多知识点都在医学基础学科当中学过。因此,在学习某一疾病的护理时,就可以在课前布置预习任务,让学员复习相关的解剖、生理、病理、健康的评估内容。学员毕竟学过这些知识点,预习不会很困难,这样在课堂学习时,学员就不会茫然,因为对某个相关知识点很熟悉,就能很好地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即使某个知识点过去没学好,现在也有愿望、有机会在课堂上解决。学员预习时,能主动地探究某一知识点,有助于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也因为有了学生的课前预习,为课堂赢得了丰裕的时间,也就有效缓解了课时不足的问题。这样老师就能从容地安排健康指导和其他重要内容的教学了。(二)角色扮演法。健康指导的实践性很强。在课堂上,让护生认识健康指导内容的常用且效果很好的一个方法就是角色扮演法。通过分组或同桌间相互练习,让学生分别扮演病患、家属及护士,简单的做法是护士扮演者针对疾病护理措施的主要内容进行健康指导,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复习前面的知识点,也可以让护生从病人角度考虑需要什么知识和技能,例如,怎么用药,饮食和休息要注意什么等等,让护士扮演者去解决问题,能够达到健康指导的目的;还可以从病人家属角度考虑,为了很好地照看病患需要哪些相关信息。在这个过程中,因病患和家属年龄层次、文化背景不同,即使针对同一知识点进行健康指导,护生也要考虑使用合适的语言、方式,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因此,学员在长期的练习过程中既能提高语言能力,增强自信心,逐步认识和掌握人际沟通技巧,还能为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打下扎实基础。(三)案例讨论。案例讨论是临床生动直观的教学方式,用于健康指导教学,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授课开始或总结时引入典型病案,针对该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健康指导,例如,CopD病例,该患者病情加剧的诱因是什么?以后生活中如何做好预防?对于初学的护生来说,有了具体目标,就能做到有的放矢。这种教学方式降低了学员的学习难度,也锻炼了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使理论更具象,学员更易于理解。(四)健康指导教学的全程性。健康指导虽然在每一种疾病的教学中都有一个固定的板块,但是实际教学时,还可以根据内容特点把健康指导内容融合到内科护理的其他教学环节中。在讲授高盐饮食是患高血压的重要因素时,谈到它对高血压形成的危害时,就要特别强调食盐控制的重要性,而控制食盐摄入,是病人在生活中每天要进行的自我护理任务。因此,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指导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有限盐。又如,稳定性心绞痛发作的诱因主要是劳累和激动,对一般人无任何影响的劳累和激动却可导致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疼痛的发作。因此告知学员,必须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让病人重视诱因,才可防止发作。由上述可知,健康指导是内科护理教学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不孤立存在,可以在教学中把很多教学环节和内容有机联系起来,并把一个知识点从多个角度去讲解,从而深化健康指导教学和内科护理的课堂教学。(五)内科护理健康指导走出课堂,深入社区或医院。可根据本周的教学内容,给护生布置课后作业,让学员带着预先设置好的健康问题到家庭或社区去调查,了解亲人或邻居患病的情况及自我治疗和自我护理的情况。例如,肝硬化,患者患该病可能的原因是有乙型肝炎病史,或者长期大量饮酒?还是有其他原因?患者有什么症状和体征?做过哪些检查?病人在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和用药护理方面有哪些健康问题?如果不进行健康指导会有什么严重后果?如何进行进一步的健康指导?此外,还可以作一个后续随访,例如,通过健康指导,病人自我护理能力发生了什么变化?学员可以把调查结果在课堂上与同学分享。这样的调查促进了学员与社会的接触,缩短了书本知识与实际的距离,学员可以深切感受到健康指导带来的健康效益,从而激发其浓厚的理论学习兴趣,更关键的是让学员体会到健康指导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这是临床学科学习及以后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四、效果

笔者在2014级中职护理班内科护理教学结束时,再次对这个班作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通过增强健康指导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一)护生健康指导意识和能力得到有效增强通过加强健康指导教学,护生对健康教育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体会到健康指导在内科护理学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对将来工作的影响,认识到必须把健康指导当作静脉穿刺等护理操作那样去学习、认识和掌握。在健康指导环节的学习过程中也逐渐熟悉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技巧,锻炼了健康指导的能力,为今后走上护理岗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二)提高了内科护理的教学效果与护生的整体素质通过各种形式的健康指导教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对内科护理的学习态度渐渐地发生了变化,开始逐步重视健康指导和整个内科护理的学习。学生普遍反映书本知识不再那么枯燥无趣,内科护理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学。与历届学生相比,同等的考试难度,2014级学员的成绩有了明显提高。在健康指导实践过程中,学员还逐渐体会到健康指导的技巧性,从而提高了对心理学、伦理学、人际沟通等边缘学科的学习积极性,也因此提高了学员的整体素质。

五、结论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医学为满足人们的健康需求而赋予护士的重要职能,内科护理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护生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实践证明,加强健康指导环节的教学有利于提高护生对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也锻炼了护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对增强学员的综合学习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自信心效果良好。

作者:刘建荣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卫生职工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健康教育的指导要点篇7

2016年卫生院健康教育计划一:

健康是人人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和潜在的动力。一直以来,医疗机构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重要场所,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提高全体医务人员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及人民群众相关知识知晓率的重要措施,是提高健康文明素质、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的必须长期坚持不懈抓紧抓实的工作内容。

一、目标

通过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提高医务人员的卫生知识水平、健康意识以及人民群众健康知识知晓率,提高广大群众的健康意识,推动医院卫生服务,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条件,以达到提高医务人员和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二、内容

(一)充分发挥我院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的作用。广泛动员领导层、动员专业人员、动员医院内各有关人员的参与。

(二)每年下达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制订相应计划组织具体实施,要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宣传网络建设,定期组织健康教育员培训,齐抓共管,创建一个有益于健康的环境。为健康教育投入必要的人力、财力、物力。

(三)加强健康教育阵地建设。门诊应设有固定的健康教育阵地(如宣传栏),每一个月更换一次(村卫生室每两月更换一次),门诊大厅及预防接种大厅定时播放健康知识宣教片。积极征订健康书刊,对上级下发的及本院自制的健康教育资料及时张贴、分发。利用各种形式,积极传播健康信息。

(四)开展健康教育知识培训。对全院医务人员开展健康教育知识培训每年一次,以提高医务人员的卫生知识水平、健康意识,使医务人员的健康知识知晓率达80%以上,健康行为形成率达70%以上。

(五)大力开展院内健康教育活动。

1、门诊健康教育:医生应有针对性开展候诊教育与随诊教育。

2、住院健康教育:做好入院教育与出院教育的同时,重点做好住院期教育:①医生在进行医疗活动时所运用的健康咨询、健康处方等对病人及其亲属开展健康教育。对住院病人可采取疾病小知识口头和书面测试,分发资料、给病上课等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住院病人相关知识知晓率达80%。②健康处方:每位住院病人或家属至少一种健康教育处方,有针对性地对每位住院病人或家属开展健康教育23次。③利用宣传阵地进行宣传教育。④每年对100名或以上病人进行相关知识知晓率调查。

(六)积极开展院外健康教育活动。针对全乡的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高危人群、重点保健人群等不同人群,结合公共卫生服务,进行经常性指导。配合各种宣传日,深入社区开展咨询和宣传。每年4次或以上利用预防接种、疾病普查等机会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七)加强戒烟宣教活动。积极开展吸烟危害宣传,充分利宣传栏、宣传单、标语等多种形式,经常性地进行吸烟与被动吸烟的危害的宣传。积极参与创建无烟卫生院、卫生室,制定禁烟制度,医疗场所有禁烟标志,无人吸烟。

(八)做好检查指导和效果评价。每年定期组织人员,对各科室、各中心卫生室的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完善健康教育执行过程中的各种活动记录、资料。通过医务人员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及居民相关知识知晓率的测试,对医院健康教育工作进行评价与总结。

三、时间安排

一月份:教育重点是合理膳食与营养、安全教育、呼吸道传染病防治。

二月份:教育重点是节日食品卫生、家庭急救与护理。

三月份:结合三八妇女节、3.24结核病防治宣传日,重点宣传生殖健康知识、结核病防治知识。

四月份:结合爱国卫生月、4.25全国计划免疫传宣日及4.26疟疾防治宣传日,重点开展卫生公德、卫生法规和儿童预防接种知识教育。

五月份:结合国际劳动节和碘缺乏病宣传日、无烟日。重点开展职业卫生、科学使用碘盐、吸烟危害等知识教育。

六月份:结合国际儿童节、环境日、爱眼日、禁毒日,重点宣传儿童保健,近视防治,环境保护,远离等方面的知识。

七月份:重点开展夏秋季肠道传染病,饮水饮食卫生知识教育。

八月份:结合母乳喂养宣传周,开展家庭常用消毒知识、科学育儿和常见病的宣传教育。

九月份:结合全国爱牙日、老人节开展口腔保健、老年性疾病防治知识、体育健身方面的宣传教育。

十月份:结合全国防治高血压日、世界精神卫生日,开展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知识和心理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

十一月份:结合食品卫生宣传周和11.14的全国防治糖尿病日,开展食品卫生与营养、糖尿病防治的宣传教育。十二月份:结合12.1世界艾滋病防治宣传日,重点开展性病、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教育。

四、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健康教育是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率的服务手段,是控制医疗费用,拉动保健需求的根本措施。院领导要高度重视,将其纳入工作重要日程,

实行目标管理。确保有专人负责,有一定的工作经费,有规范的工作制度和档案。

(二)健全网络、抓好培训。要建立一支热心健康教育工作、掌握健康教育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健康教育骨干队伍。充分发挥领导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定期开展业务培训,提高健康教育员的工作能力。通过定期的检查指导和年度考核等形式,推动健康教育全面开展。

(三)利用医院资源、推进健康教育。要建立固定的健康教育阵地。开展经常性的健康教育活动。在抓落实上下功夫,在以点带面上下功夫,加强检查指导,扩大受益面,增强吸引力,提高有效性、针对性。

(四)做好评估、注重质量。要针对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做好教育评价。重点解决影响评价的主要问题,提高广大居民和医务人员健康知识知晓率。

五、总结评估

每年对各科室、各中心卫生室健康教育工作进行12次检查指导。并通过年度考核、知识测试等形式做好总结评估,发现不足,明确努力方向,进一步推进我乡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2016年卫生院健康教育计划二:

为了全民族的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广泛开展全民健康教育,我院特制定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如下:

1、建立调整医院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各科室健康教育工作小组在医院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工作,把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医院工作的议事日程。建立完善医院办公室、医保科、护理部、门诊及各临床科室健康教育工作网络,明确职责。

2、进一步完善医院健康教育工作制度。明确职责,结合医院实际,制定本年度医院职工健康教育培训计划。保证计划落实,任务到位;严格考核办法。每周院长查房、健康教育为必查内容,并随时抽查医务人员和病人及陪伴。医院每季度对各科职工进行考核,考核成绩将与经济挂钩,年终考核评比后,根据成绩和结果,奖惩兑现。

3、为了搞好健康教育工作,首先必须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医院门诊大厅放像设备,播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片。每季度办宣传专栏一期计5个,每月黑板报一期。宣传资料尽量融针对性、科学性、实用性、通俗性、趣味性为一体,内容包括卫生防病、妇幼保健、饮食卫生、常见病、多发病、季节性传染病为主。充分利用健康教育宣传阵地,大力普及健康卫生知识和常识,破除迷信,教育广大群众自觉养成良好的健康卫生习惯,提高全民健康素质。

4、组织全院职工努力学习掌握健康教育知识和技巧。做到诊病与健康教育有机结合,整体护理与健康教育有机结合。积极向病员及陪伴宣传健康教育的重大意义和卫生防病知识,做到入院宣传,床旁宣传,出院宣传和发放宣传资料和处方。大力抓好医院禁烟宣传。

5、大力协助医院所辖的居委会,搞好社区健康教育工作。尽量向各居委会提供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协助办好社区健康教育宣传专栏。并定期下各居委会对群众进行健康教育,卫生防病咨询和宣传,为社区健康教育骨干上培训课。

6、积极完成上级各部门下达的各项健康教育任务,充分利用医院宣传设备,宣传健康教育,卫生防病知识。办好医院健康教育宣传专栏。协助指导各科健康教育工作的进行,努力为各科提供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和处方。积极参与上级各部门组织的上街宣传和咨询活动。附:

医院健康教育管理标准

1、有一名业务院长主管健康教育工作,有业务科室负责健康教育的管理及业务指导。健康教育活动有计划、有资料档案,并把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医院评比、奖惩、考核活动中去。

2、医院健康教育对象包括患者及陪护人员。

3、医院健康教育是临床治疗和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科室根据业务确定健康教育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

4、医院门诊大厅至少有一块2平方米以上的、文图并茂的卫生宣传橱窗。各科候诊厅和病房至少有一块文图并茂的、0.6-1平方米的卫生宣传橱窗,定期更换,并有禁止吸烟标识和各种卫生宣传标语;

5、各科门诊和病房医护人员,按本科业务开展多种形式保健知识传播活动(包括提供宣传品、健康处方、广播、培训、咨询等);

6、各科医生结合患者就诊,随时开展保健知识宣传和专题专病讲座;

7、建立咨询室或心理门诊;

8、有条件的可利用闭路电视等形式开展电化教育;

健康教育的指导要点篇8

[关键词]大学生生涯规划心理健康教育融通互动

[作者简介]张春峰(1966-),男,内蒙古赤峰人,新乡学院教科系,讲师,研究方向为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和大学生生涯规划。(河南新乡453003)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教育学立场的人性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1YJa880164)、2011年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课程知识转型与课程改革”(项目编号:2011-GH-069)和2009年河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课题“大学生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项目编号:SKL-2009-2099)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7-0086-02

大学生生涯规划以心理健康为条件和基础,包含对心理健康的筹划,在客观上能促进心理健康。大学生心理健康一方面需要生涯规划的支持,另一方面又为科学、切实的生涯规划提供重要保障。因此,在大学教育中,如果把大学生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使它们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中融通互动、相得益彰,将会促进大学生终生可持续发展。笔者结合实践探讨大学生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融通互动的策略。

一、大学生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相互渗透策略

大学生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相互渗透策略是指把二者结合起来实施,交叉渗透,有机整合,使学生在生涯规划课程实施中受到心理健康教育,优化心理素质;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中主动思考如何在把握自身心理特性的基础上规划发展,使两门课程相互配合补充、相互丰富内涵,共同作用于学生的可持续成长与发展。

1.课程目标相互关照。一般情况下,生涯规划课程的课程目标重在使学生了解生涯规划的内涵、要素、原则与步骤、职业分析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原理,初步掌握生涯规划的技能与方法,形成进行生涯规划的意识及在规划中赢得精彩人生的信念等,更多关注共性的知识、技能与思想。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重在使学生掌握心理健康原理的同时,形成对自身心理健康状况的正确认识,并学会保持自身心理健康发展,更多关注个体心理本身的状况与发展。二者在课程目标上如果能相互关照,则可取长补短,推进学生发展。

2.课程内容有机整合。生涯规划课程要引导学生学会以自身认知、情感、意志发展水平和兴趣、理想、信念、能力、气质、性格等个性心理特征为基础,综合考虑自身价值观、行为习惯,以及生存环境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对自身的发展作出终生的、全方位的战略规划。其内容建立在心理学原理基础上,部分与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重合。如果能适当地整合重叠的课程内容,不仅能奠定生涯规划课程的基础,而且能缩减课时,减少师生时间精力的重复消耗,为学生深入学习与实践提供时间和精力保证,产生“1+1>2”的整体效应。

3.课程实施彼此呼应。在具体开展课程教学与实践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关照彼此的结合与渗透,相互强化互补,达到互促共进的效果。强调生涯规划本身就是向学生传递“我的人生我做主”的信息,生涯规划课程中许多思想观念、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于引导学生客观分析评价自我,树立自信心具有积极的意义;对于学生正确认识他人与社会,并作出相应的心理调整,形成健康心理具有重要的价值。在生涯规划课程实施中,如果善于运用这类内容,有意识地结合进行渗透与引导,以生涯规划引领心理健康,将有助于大学生明确成功的生涯应具备的心态和心理素质,为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奠定基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具有帮助学生了解人类心理、理解他人与自我、缓解或消除心理障碍、维护心理健康并预防心理问题产生、提升心理健康的水平等功能。在课程实施中,如果引导学生把形成健康积极的心态、完善人格与生涯规划结合起来,使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的提升服务于生涯规划,将有助于学生明确自我完善目标,使生涯规划更具个性特点,能更有效地实施。

4.课程评价互相参照。对于生涯规划课程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课程目标、实施状况、效果等整体评价,不仅要立足于课程本身,还要考虑彼此结合的程度,以及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如何。生涯规划课程不仅要考查学生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更要考虑学生是否结合自身心理特点作出相应的生涯规划;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考查也要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划是否与生涯规划协调吻合。

5.课程教师一体化和工作深度化。大学生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具有很高的关联性和融通性,由同一位教师兼授两门课是比较理想的状态。但目前许多大学都是分别开设大学生生涯规划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由辅导员和心理学专业教师承担课程实施工作。这不仅带来人力、物力和时间资源的损耗,也不利于二者融通。要想改变这种状况,除争取课程教师一体化外,还需教师具有大学生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融合渗透的意识,打破两门课程各自为营的局面,深度开展课程实施工作。一方面要善于结合相关的课程内容,进行两门课程的学科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交叉渗透;另一方面要加强相互交流与沟通,通过协商,整合彼此重叠的课程内容,使教学各有侧重又保持统一。在此过程中,需要教师注意从课程内容的特点出发,在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能力的过程中,适时、适当地对学生进行另一学科课程内容的融合和引导。

二、大学生生涯规划指导与心理健康咨询有机结合策略

大学生生涯规划指导与心理健康咨询有机结合策略是要立足于大学生的整体成长,深刻理解和认识两项工作的内在关联,相互吸收和运用彼此的指导思想与工作方法,使两方面的工作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事半功倍。

1.在大学生生涯规划指导中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生涯规划指导目前已成为高等院校的常规工作,许多学校都在按照国家要求统一设置课程的同时,安排专职教师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指导。但不少教师把生涯规划指导窄化为职业生涯指导与设计,主要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在考虑学生专业特点的同时,以学生职业意向测验量表成绩为基本依据,帮助学生考虑职业选择。这种做法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也不利于他们对自身发展做出富有个性的科学规划。如果在大学生生涯规划指导中,立足于学生整体成长,关注和重视学生的基本心理素养与个性心理特点,注重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并把握自身的心理状况进行生涯规划的学习,将有助于激发和调动学生主动运用所学知识设计自身生涯规划的积极性,会使设计更加切实可行,有利于终生可持续发展。

2.在心理健康咨询工作中引导学生进行生涯规划。心理健康咨询指导工作在多数高等院校得到高度重视,不少学校都成立了专门的机构专门负责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工作。在这项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是由于缺少明确的人生目标,缺乏对人生清晰的整体统筹规划造成的。如果在心理健康咨询指导过程中,纳入对大学生生涯规划的指导,引导大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生涯规划,在对人生的规划和安排中发现自己心理问题的症结所在并积极行动起来,往往能使给学生以重压的心理问题迎刃而解。为实现规划目标而努力的紧迫感,有助于唤醒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振奋精神,进而使他们能够以新的积极主动的姿态投入学习与生活,自觉克服困难与挫折,明确人生的应为和不应为,集中精力,坚持不懈,迈向阳光人生。

3.强化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其成为自身生涯规划设计和心理健康的主人。无论大学生生涯规划指导还是心理健康咨询,其最终目的都是使学生在指导中成长,在指导中培植自我成长的信心与力量,成为自身成长的主人。教师的作用不过是“扶上马、送一程”,学生独立挥鞭自主前行才是教育所追求的最佳境界。因此,只有促进学生形成主体意识、主体能力与主体人格,才能使生涯规划指导和心理健康咨询有机整合,进而使学生自主能动地从生涯的视野、心理健康成长的角度,整体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成为终生可持续发展的主人。

三、大学生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交融强化策略

大学生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交融强化策略就是在组织、设计、实施大学生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把二者结合起来,达到彼此在相互渗透中相互强化的互动共进的效果。实践是促使学生形成生涯规划能力和提高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把相关知识有效地内化为信念、思想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外化为相关能力、支持和指导相关行为的必经之路。大学生生涯规划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除了通过课程实施或课外咨询指导的途径和方式进行外,还需要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学生只有在应用知识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认识和价值判断体系,丰富情感体验和内心感悟,把握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对于自身以及社会的价值和意义,才能自觉地采取相应的行动,自主地通过生涯规划完善自己,并努力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1.策划实践时加强两类活动的关联性。教师自身或者引导学生设计和安排相关的实践活动时,要有意识地关注如何在突出生涯规划设计的活动中,使学生受到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素质;如何在突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中,使学生获得与生涯规划相关的心理帮助,得到进行生涯规划的灵感和启发。

2.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主动融通。许多大学都分别组织了多姿多彩的大学生生涯规划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但两类活动往往是各自为营,大大地削弱了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需要引导学生在课堂、学校内外分别开展的相关活动中,主动融通运用已掌握的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知识,在身体力行的实践中同步实现生涯规划能力的发展和心理素养的提升。

3.实践活动后引导学生及时进行融合性反思。由于实践活动总是在预设中生成,生成性因素总会使师生预先的设计同实施之间产生不同。因此,活动后要及时引领学生进行整理,分析,反思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清楚地意识到实践中的得与失,自己是否在实践活动中实现了生涯规划和心理健康的融合性发展,明确自身的努力方向。这将会极大提高学生的自我反馈和调控能力,有效地推动二者更好地结合。在反思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引导学生善于抓住二者顺利结合、达到预期效果的“成功点”,有疏漏、失误之处的“失误点”,师生生成的有益于融通互动、具有独创性想法的“创意点”,为后续活动预设计提供借鉴的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后续点”等,促进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迅速提高自我的相关能力的水平。

四、建立大学生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机制保障策略

建立大学生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机制保障策略就是学校整体统筹安排,从课程设置与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机构与制度建设等多方面入手,建立有效的融合机制,使大学生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通互动显性化、常规化、制度化。

1.学校职能部门予以重视,加强统一领导。学校职能部门对大学生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互动工作要给予充分重视,统一领导。首先,可以组织大学生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彼此沟通、交流,大胆地进行课程改革的探索。其次,统一组织整合相关结合点的内容或尝试开设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整合课程。另外,大力倡导和支持教学方法变革,转变课程评价观念,建立新的课程评价标准,为大学生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相互渗透创造条件和奠定基础。

2.健全组织机构。进行机构建设与改革,科学整合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指导机构,设立大学生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发展中心,统一负责开展相关工作,或者通过统一的管理,加强原有的两类机构的协调运作,使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咨询指导一体化,为学生整体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选拔和培养能够深刻理解和驾驭两类课程的教师承担相应的教学与实践指导工作,为工作深入进行奠定人力基础。

4.建立常规制度。保证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融通互动的经常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如把新生心理适应讲座、中年级升华自我讲座、毕业生就业指导讲座作为常规工作制度化,要求新生心理适应讲座融入生涯规划的知识与理念,毕业生就业指导讲座渗透整体生涯规划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年级升华讲座中融合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再如,定期、定时创办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相结合的系列宣传专栏及相关课外实践活动并常规化,为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融合搭建宣传与实践平台,影响学生把相关理念、能力自然融于校内外生活,服务于学生人生全方位的可持续发展。

无论是大学生生涯规划还是心理健康教育,其最高宗旨都是促进学生充分和谐发展,拥有健康幸福完美的人生,这既是融通互动的基础,也是大学育人目标的核心。在大学生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融通互动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围绕这一核心,把握二者融通互动的契机与内容,引导学生学会以健康的心态,充分考虑个人的智能、性向、价值,以及来自自身及成长环境的阻力和助力,进行科学切实的生涯规划,树立符合个性特点与社会发展趋势的正确的职业理想、生活理想、事业理想、人格理想,学会以个性化的生涯规划及脚踏实地的行动,促进和保障自身的心理健康,真正成为自身可持续发展的主人。

[参考文献]

[1]黄天中.生涯规划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蒋建荣詹启生.大学生生涯规划导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

[3]金树人.生计发展与辅导[m].台北:天马文化事业公司,1989.

[4]徐光兴.学校心理学——心理辅导与咨询[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0.

[5](美)卡尔·R.罗杰斯.个人形成论:我的心理治疗观[m].杨广学,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健康教育的指导要点篇9

健康教育工作年度计划

健康是人人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和潜在的动力。一直以来,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重要场所,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提高全乡人民群众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及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的重要措施,是提高健康文明素质、提高全乡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必须长期坚持不懈抓紧抓实的工作内容。

一、目标

通过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提高全镇人民群众的卫生知识水平、健康意识以及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促进社会对健康的广泛支持,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条件,以达到提高全镇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二、内容

(一)充分发挥卫生院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的作用。广泛动员领导层、动员专业人员、动员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服务有关人员参与。

(二)每年制定并下达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制订相应计划组织具体实施,要进一步加强网络建设,定期组织健康教育员培训,齐抓共管,创建一个有益于健康的环境。为健康教育投入必要的人力、财力、物力。

(三)加强医院健康教育阵地建设。门诊应设有固定的健康教育阵地(如宣传栏、黑板报等),每月更换一次(每年出刊12期以上)。积极征订健康书刊,对上级下发的及本院自制的健康教育资料及时张贴、分发。利用各种形式,积极传播健康信息。

(四)开展健康教育知识培训。

1、对全院医务人员开展健康教育知识培训每年一次,以提高医务人员的卫生知识水平、健康意识,使医务人员的健康知识知晓率达80%以上,健康行为形成率达70%以上。

2、加强对村卫生室人员的健康教育知识技术培训,提高村级医疗卫生服务人员健康教育水平,全年不少于6次。

(五)大力开展院内健康教育活动。

1、门诊健康教育:医生应有针对性开展候诊教育与随诊教育。

2、住院健康教育:做好入院教育与出院教育的同时,重点做好住院期教育:①医生在进行医疗活动时所运用的健康咨询、健康处方等对病人及其亲属开展健康教育。对住院病人可采取疾病小知识口头和书面测试,分发资料、给病人上课等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住院病人相关知识知晓率达≥80%。②健康处方:每位住院病人或家属至少一种健康教育处方,有针对性地对每位住院病人或家属开展健康教育2—3次。③利用宣传阵地进行宣传教育。

(六)积极开展院外健康教育活动。针对辖区内的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高危人群、重点保健人群等不同人群,结合公共卫生服务,对辖区各村进行经常性指导。配合各种宣传日,深入各村开展咨询和宣传。利用预防接种、疾病普查等机会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七)加强反吸烟宣教活动。积极开展吸烟危害宣传,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窗等多种形式,经常性地进行吸烟与被动吸烟的危害的宣传。积极参与创建无烟医院,医院有禁烟制度,医疗场所有禁烟标志,无人吸烟。

(八)做好检查指导和效果评价。每年定期组织人员,对各村卫生室的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完善健康教育执行过程中的各种活动记录、资料。通过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及住院病人相关知识知晓率的测试,对健康教育工作进行评价与总结。

三、时间安排

一月份:教育重点是节日食品卫生安全教育、家庭急救与护理。

二月份:教育重点是哮喘病、老慢支等呼吸道疾病的防治。

三月份:结合三八妇女节、3.24结核病防治宣传日,重点宣传生殖健康知识、结核病防治知识。

四月份:结合爱国卫生月和4.25全国计划免疫传宣日,重点开展社区卫生公德、卫生法规和儿童预防接种知识教育。

五月份:结合国际劳动节和碘缺乏病宣传日、无烟日。重点开展职业卫生、科学使用碘盐、吸烟危害等知识教育。

六月份:结合国际儿童节、环境日、爱眼日、禁毒日。重点宣传儿童保健,近视防治,环境保护,远离等方面的知识。

七月份:重点开展夏秋季肠道传染病,饮水饮食卫生知识教育。

八月份:结合母乳喂养宣传周,开展家庭常用消毒知识、科学育儿和社区常见病的宣传教育。

九月份:结合全国爱牙日、老人节开展口腔保健、老年性疾病防治知识、体育健身方面的宣传教育。

十月份:结合全国防治高血压日、世界精神卫生日,开展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知识和心理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

十一月份:结合全国防治糖尿病日,开展糖尿病防治、糖尿病合理膳食的宣传教育。

十二月份:结合12.1世界艾滋病防治宣传日,重点开展性病、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教育。

五、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健康教育是“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率”的服务手段,是控制医疗费用,拉动保健需求的根本措施。主管领导要高度重视,将其纳入工作重要日程,实行目标管理。确保有专人负责,有一定的工作经费,有规范的工作制度和档案。

(二)健全网络、抓好培训。要建立一支热心健康教育工作、掌握健康教育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健康教育骨干队伍。充分发挥领导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定期开展业务培训,提高健康教育员的工作能力。通过定期的检查指导和年度考核等形式,推动健康教育全面开展。

(三)利用医院资源、推进健康教育。要建立固定的健康教育阵地。开展经常性的健康教育活动。在抓落实上下功夫,在以点带面上下功夫,加强检查指导,扩大受益面,增强吸引力,提高有效性、针对性。

(四)做好评估、注重质量。要针对医院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做好教育评价。重点解决影响医院评价的主要问题,提高全乡人民群众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

六、总结评估

每年对辖区各村卫生所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并通过年度考核、知识测试等形式做好总结评估,发现不足,明确努力方向,进一步推进我乡健康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

健康教育的指导要点篇10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实施,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也显得更加突出,本学年,我们要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根本目的,在全校学生中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逐步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亲爱的读者,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总结,请笑纳!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总结1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坚持政治思想性、科学性、群众性、艺术性的健康教育基本原则,通过多种传播途径和手段,在广大师生中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培养学生的各种有益于自身、社会和全民族健康的行为和习惯,普及卫生科学知识,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全体师生的卫生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能力,从而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的目的。

二、工作目标

1、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保证学生们具有旺盛的精力、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2、培养学生正确的饮食和卫生习惯。

注意饮食卫生,吃好早餐,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不偏食,让学生知道暴饮暴食的危害。

3、围绕重点疾病防治,进一步建立、健全健康教育网络,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

满足师生不断的自我保健需求的健康教育体系,提高维护健康的意识,掌握维护健康的知识、技能,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促进师生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三、建立健全健康教育组织机构

为加强对办事处的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成立学校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

四、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1、以课堂为主渠道,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各学科教学中。

同时开发校本课程,开设心理健康课

就心理知识传授而言,主要实质是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实际需要,适当介绍与心理健康发展密切相关的常识、自我进行心理训练的方法和自我心理保健的知识。这种课上传授的不是心理科学的系统知识体系,而是将有关心理科学的理论和技术化为学生自我教育的理论和自我心理训练的可操作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把握自己的心理更自觉的维护和增进自己的心理健康。

2、专题的心理讲座

结合学校的教育主题以及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专题心理讲座,传授心理学知识和心理调试的方法的运用,增进学生对自我心理健康的关注,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教育学生不仅要成材而且要成人。

3、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加快心理档案建立

通过观察和一系列地心理测试,帮助学生建立心理档案,这不仅有助于班主任地班级管理工作以及各科教师根据学生地心理特点进行教学,还有助于家长的家庭教育。为学生提供一个化解心理疑惑和解决心理问题的场所,要鼓励学生有问题和困惑的要向心理老师请求帮助,要知道走进心理咨询室不是一种见不得人的事情,而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4、各班级选择心理委员配合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心理委员要求有较好地人际关系、有进取心等特点地学生来承担,一班选两名(男女生各一名),这些学生要观察实际情况并且及时地向学校地心理教育人员反映这些情况,有助于班级心理教育个别进行和集体进行,是心理工作人员和学生保持密切地联系,更有利于心理教育工作地更好地实施和顺利发展。

5、心理阅览室和心理活动室地设立和全面开放

心理阅览室和心理活动室地设立和全面开放,这为学生进行自我心理教育提供有利地场所,也是扩大学生地阅读范围和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之一。

(二)加强生理健康教育

1、加大力度做好宣传工作

及时把上级对健康教育工作要求及文件精神向全体师生传达,做到人人皆知;动员全体全体师生积极参与双创工作宣传栏、黑板报、健康教育专栏的资料收集,利用各种宣传方式对广大老百姓进行双创工作重要意义的宣传以及健康知识的教育。

2、继续开展卫生创建与检查评比活动

开展各类卫生创建活动,组织德育处每天对各班级的卫生工作进行检查、评比,做到天天检查、周周评比,月月奖惩,不断提高环境卫生质量。做好总结材料。

3、持续加强健康教育工作

利用世界卫生日、世界无烟日、爱国卫生月等时机,组织开展不同专题的爱国卫生宣传活动,广泛宣传卫生创建及卫生防病常识和保健知识等,提高广大观大师生的卫生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组织好爱国卫生月活动,掀起爱国卫生运动的_,使爱国卫生工作深入民心、家喻户晓。

4、加强反吸烟宣传活动。

积极开展吸烟危害宣传,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窗等多种形式,经常性地进行吸烟与被动吸烟的危害宣传。积极开展无烟家庭、无烟单位创建评选活动,张贴禁烟标志。

5、加强对重大传染病防治知识的教育活动。

积极开展狂犬病、麻疹、脊灰、流感、甲肝、乙脑、疟疾等疾病的健康宣传。深入开展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发现疫情及时上报。

6、开设健康教育课,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

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90%,健康行为形成率80%。要结合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健教活动,设立卫生监督岗,实行卫生流动红旗评比等,促进学生健康意识的提高,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意识行为、习惯。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总结2一、指导思想: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实施,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也显得更加突出,本学年,我们要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根本目的,在全校学生中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逐步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二、教育目标:

帮助学生认识自已,悦纳自已;学会调控自我,能够克服心理困扰,提高承受挫折、知应环境的能力;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用权他们尽快摆脱障碍,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三、开展健康教育的原则:

1、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2、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开展教育活动,使用权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用权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

3、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的心理健康水平。

4、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把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科学辅导与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参与有机的结合起来。

四.实施途径和方法:

1、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

学校成立心理健康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规划、组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定期研究并解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定期开展检查和督促,从人员、资金及时间上保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积极、有效地进行。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是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正常、有效开展的重要条件。学校将有计划地逐步建立一支以班主任为骨干的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学校将为教师学习、培训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供必要的条件,定期开展知识讲座、案例分析等,把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列入学校师资培训计划。

3、优化环境

学校要在开展心理辅导活动的同时,要充分地利用心理信箱、心理小报、网络、小广播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相关教育,向师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针对出现的热点问题进行及时地疏导。

4、学校教育过程中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心理健康教育要与学校德育工作和学生管理紧密结合,学校的德育队伍要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理论和方法,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在提高德育工作实施的同时,扎实有效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各科教学要善于从教材中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进行有机渗透,从知识、意识上循序渐进地教育,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心理素质。

(3)学校要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舞台,创设文明健康的校园氛围,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设良好的环境。

5、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积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普及心理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人格水平。

6、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

学校建立了“心语室”,属学校德育领导小组管理,成立了一支热爱心理辅导的师咨队伍。通过不断完善,使学校心理咨询室能承担以下职责:

(1)为有需要的学生做团体或个体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扰。

(2)通过心理咨询与辅导,访谈调查与心理测量,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及时发现需要给予特别帮助的学生,并且掌握一般学生的心理状况。

(3)承担及指导其他教师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教师掌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关知识和技能。

(4)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有宣传及普及工作。

(5)开展升学指导。

7、开展个案研究

逐步建立心理疏导的个人档案,对有心理困惑的学生进行跟踪性的,研究性的个案辅导,并进行具体分析,从而能够确实的解决学生所遇到的问题,帮助他们更加顺利地完成学业。

8、积极开通学校和家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

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校路路通等方式,向家长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引导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调动家庭和社会的各种力量,共同创建起符合学成长的环境。

9、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科研活动

为了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学校将要求教师从我校学生的实际出发,以我校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需要为主题,撰写有关的心得体会与论文,并进行交流,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总结3一、指导思想: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的水平是教改的重要内涵,国家教委新制定的中小学德育大纲中己明确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中小学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推进素质教育,贯彻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根据上级主管部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要求,本学期的工作计划如下:

二、具体工作:

(一)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1、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

形成在校长领导下,由德育处牵头,以年级长、班主任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在全校广泛宣传,努力营造心育氛围。

2、继续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培训工作。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1、在开展心理教育常规工作外,加强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宣传工作,通过黑板报、橱窗等出一期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2、邀请有关专家为全校教职工进行1—2次有关教师心理健康及心理健康教育技能的讲座,减轻教师的精神紧张和心理压力,让他们学习一些调节心理的技巧,增强应对问题的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3、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4、配合学校转后工作,对有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并提出建议,以帮助问题学生真正从心里阴影中走出来。

5、组织学生撰写心里小论文,通过学生自撰心理小论文的过程中,进行自我心理调试,提高心理素质。

(三)加强学校与家庭、社区的联系,营造适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社区、家庭环境。结合家长学校有针对性举办1—2期的亲子教育等心理辅导专题讲座,对家庭教育加强指导。

三、具体工作安排:

1、就咨询个案与部分家长沟通。

2、问卷调查。

3、家长学校。

4、心理讲座。

5、出一期心理健康宣传板报。

6、教师心理健康讲座。

7、家长学校:亲子教育。

8、组织撰写心理小论文。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总结4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将认真贯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精神,根据小学教育的特点和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通过各种途径继续认真开展小型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指导,帮助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知识,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二、具体目标

1.利用现有的心理健康的环境,注重学生心理辅导,做好学生心理咨询工作。

2.重视未成年人心理辅导站的常规建设,努力发挥心理活动室的作用,进一步在全校做好宣传、发动、普及、教育等工作。

3.利用心理健康广播、心理辅导及手抄报等方式,帮助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知识,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4.充分利用班队会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三、主要工作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自身素质

1.组织教师学习有关心理健康教育资料,进一步提高认识,充实自我,掌握基本的心理辅导知识、方法、形式等,并提倡全体教师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运用心理知识及教育方法,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策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继续通过家长会组织学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内容,使家长逐步认识到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断地提高家长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素质。

(二)认真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及心理咨询工作

1.加强心理咨询室的常规建设,做好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并能有所侧重地进行跟踪调查,建立心理档案。

咨询途径:

(1)学生自愿前往咨询;

(2)班主任老师推荐;

(3)辅导老师访谈。

2.开设“心灵信箱”,对个别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3.全校开展跑操活动,调节呼吸,强健身心。

4.对全校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知识讲座。

5.在家教指导活动中,举行专题讲座,让心理健康教育走进千家万户,使家校教育形成合力,促进亲子沟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6.积极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各班班主任要利用晨会、班会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四、具体工作

结合我校实际,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1)以课堂为主渠道,围绕市级课题《综合评价背景下的学生身心健康教育研究》进行探究,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各学科教学中。

2)每个班级每月开展一节心理健康课(或活动)。班主任根据本班的实际和心理健康课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3)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

4)办好“心灵信箱”,以便个别学生表达宣泄,利用写信的方式进行咨询。

5)以“点”带“面”,利用学校广播站、黑板报为宣传阵地,对个别案例进行解析,对一些常识性的问题进行解答,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随时保持正常的心态。

6)加强家校联系,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全学年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利用一切资源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全体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师生共同成长,促进校园的和谐发展,是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终极目标。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总结5一、基本情况分析

现代社会对教育提出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高标准要求。审视我校当前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状,通过调查发现,当今独生子女个性较强,学习压力带来厌学心理,人际交往出现障碍,以自我为中心等许多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要想及早预防、减少和解决小学生的这些心理健康问题,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全面提升素质教育品质,就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社会和时展的需要,也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二、指导思想

为全面贯彻市区素质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立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模式的构建》课题,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改进教育教学和班主任工作方法,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学科性和实效性,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心理气氛。通过各种途径认真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指导,帮助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知识,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和谐发展。

三、研究目标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心理辅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并不断发展完善。对个别存在障碍的学生给予适当帮助达到心理健康,促使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加强对学生创新人格的研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实施措施

(一)设施环境建设

1.加大经费投入,建设高标准的学生“心理咨询室”和“心理辅导活动室”,并不断进行完善和创新。

2.积极装备心理健康教育“爱心书屋”,创设良好的读书学习环境。

3.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心灵交融”的主题文化,努力营造人与自然、师生和谐、舒适、温馨的育人氛围。

(二)六条途径入手

1.心理辅导活动课的研究。

(1)通过每周一节心理辅导活动课,及时解决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交往中发生的问题。

(2)举行“心理辅导活动研讨课”、“心理辅导活动观摩课”,探讨心理辅导活动课实施模式。

(3)构建特色鲜明的《心理辅导活动课》校本课程体系。

(4)不断积累研究案例,编制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心理辅导活动课教材。

2.学科教学中的心理辅导研究。

(1)依托“构建自主有效课堂”加强对教材教法的研究,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思维能力。

(2)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科展示活动,为学生搭建个性展示的平台,创造成功体验的机会。

(3)提倡学生课堂大胆的质疑、批判,鼓励学生求异、求新。

3.小学生心理咨询研究。

(1)做好个案研究工作,每学期确定个别辅导目标后,分别对需要帮助的问题学生学生外进行跟踪研究,写出辅导记录与个案分析。

(2)发挥每周一句的“心理辅导老师的话”和每月一版的“心灵交融”功能作用。

(3)建立学生“知心姐姐”工作机制,建立学校、班级“二级”知心姐姐活动小组,实施“知心姐姐行动”,定期召开“知心姐姐”座谈会及时帮助学生度过心理危机。

4.家庭教育中的心理辅导研究。

(1)创新家长学校工作,建立学校、班级“二级”家长委员会。

(2)对一年级新生发放家庭情况调查表,了解家庭教育状况。每学期对全校学生发放“学生心理成长评价表”,实施学生自评和家长评价。

(3)聘请专家来校进行家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组织家长会,与家长及时沟通交流,组织评选学习型家庭教育活动。

(4)举行一次大型的“课堂教学开放日”活动,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

(5)聘请“中队家长辅导员”到校参与队主题活动,在家校之间建立起_度、立体式的教育网络。

(6)家长学校开展“个性化辅导”家长咨询,实施以级部、班级为单位的“成功父母成长讲堂”。

5.教育活动中的心理辅导研究。

(1)利用每班的班队课,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帮助,主要为塑造班级集体良好的氛围和集体的良好行为,激发群体向上的精神。

(2)深化学习力行《_规》教育活动,践行《_规》养成教育成果展示。

(3)开辟校报“心理导航”专版,设“特色教育”、“青苹果”、“点金术”栏目。

(4)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队活动,指导学生如何与人交往、怎样与人合作的技巧和方法,提高生活能力,积累生存智慧,促进心理健康。

(5)创编“校园心理情景剧”,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感知,认识自我,发展自我。

6.教师健康素质的培养。

(1)成立学校教研团队,举行专题教研活动。

(2)依托“教师负性情绪的产生原因与自我调节”课题研究,集中心团队力量,聘请专家对班主任及辅导员进行针对性问题培训和互动培训,为教师具体传授排解负性情绪、体验执教幸福感的方法与技巧帮助,教师与专家面对面亲身感受心理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