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健康教育效果十篇健康教育效果十篇

健康教育效果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2:59:45

健康教育效果篇1

【关键词】健康教育;能力;效果

专业健康教育已成为护理工作领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1],贯穿于整个护理工作。健康教育的效果直接影响护理质量,影响患者的满意度。在工作中护士知识缺乏,对健康教育认识不够,教育内容简单,形式单一,支持系统不完善,缺少明确的质控方法等都会影响健康教育的效果,是护理工作中值得重视的问题。

1护士方面

1.1加强护士对健康教育的认识。健康教育是一项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有评价的教育活动[2]。通过对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与护理技能,来改变患者生活和行为方式,提高自我护理保健能力,消除或降低危险因素,预防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既可提高护理质量,又能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1.2加强自我学习能力,不断提高教育能力及水平。健康教育涉及多学科知识,要求护士不仅要有扎实的医学知识,还要具备心理、社会、文化等方面知识。因此要鼓励护士积极参加护理大专及本科的自修学习,多看书,看好书,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及教育能力,以适应健康教育的要求。

1.3注重应用护理程序进行健康教育

1.3.1评估:收集患者自身的基本信息,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经济条件、心理状态等资料,确定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对知识的接受能力,确认所关心的问题,持续、动态地进行评估,以制定不同阶段健康教育的内容。

1.3.2计划:根据患者情况制定健康教育的内容和目标,选择合适的健康教育方法,如图片指导、示范训练等,可采取一对一、小组式等形式,以达到预期目标。

1.3.3实施:按照计划针对不同个体、不同疾病阶段,采用不同的教育内容,做到少而精且分次、有序[3]。

1.3.4评价:从患者的言语及行为表现中判断健康教育的内容是否被接受和掌握,由此来衡量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

1.4注重语言与非语言交流。在健康教育中护士要注意仪表端庄,举止优雅,面带微笑以及关注的目光,适时地使用触摸,会使患者产生温暖、亲切的感觉,增加对护士的信任。与患者沟通时,要注意倾听,使用文明用语,语气、语调恰当,语言通俗易懂。同时要注意使用安慰性、鼓励性和劝慰性语言,并给予积极的暗示,消除悲观恐惧心理,增强遵医行为和战胜疾病的信心,进而提高健康教育效果。

1.5选择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护士应根据不同年龄、不同疾病阶段、不同心理状态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如口头宣教、图文宣传、幻灯、示范训练、发放健康资料等形式,体现个体化,差异化,根据情况不断改进,注重教育效果。

1.6护士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教育目标选择合适的教育时机。例如护士在为糖尿病患者测血糖后告知血糖数值,同时讲解血糖值正常范围,使用降糖药的注意事项,低血糖反应的预防等,并根据患者的接受能力发放健康画册、健康资料,在为患者输液后对患者进行药物指导等。既可节约时间,又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2管理层方面

2.1加强对护士的培训,增强法律意识,避免在健康教育中出现与医生不同的解释或承诺性语言。定期组织护士参加业务查房、院内讲座、院外参观学习、短期培训班等,不断提高护士专业技术水平。

2.2完善支持系统。实行药品、卫材下送,各种报表电子化,使用气动物流设备等,减少护士用于其它工作时间;合理配备护理人员,实行弹性排班,护理病历表格化,缩减护士记录时间,真正做到护士有充足的时间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2.3健全质控管理。护理部制定健康教育质控标准,以便护理部、科室护士长进行检查监督,并与绩效挂钩。通过信息反馈掌握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及时进行调整,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3小结

重视健康教育,科学地运用护理程序,不断提高护士教育能力和技巧能够使患者信任,建立良好的遵医行为,提高健康教育效果,从而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许英妮.护士健康教育能力的现状及培养.国际护理学杂志,2008,27(12):1331.

[2]王立.整体护理中健康教育.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98.

健康教育效果篇2

【关键词】健康教育、幼儿园、教学模式

一、前言

在幼儿园里实施适宜的健康教育,不但对儿童幼儿时期的健康成长产生影响,还会对其一生的幸福产生长期的影响。但是,目前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实施状况并不理想,只是注重口号的宣传,而实践中却并没有落实,缺乏真正的关注。因此,切实改善当前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实践,对促进广大幼儿的健康成长极其重要。幼儿时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儿童在这个时期里面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很迅速,同时,儿童在这一时期会形成自身的安全感和乐观态度,一个健康的儿童应当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体质强健,动作协调,生活习惯良好以及拥有基本生活能力的。本文谈及到关于幼儿园健康教育的教学模式,并对所采用的模式的效果进行评价,这有助于幼儿园在健康教育活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有效指导这个领域的课程实践,同时有利于幼儿园教育者在工作中的改进,切实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二、健康教育实施模式

儿童的健康教育应当是通过各种方法,来引导儿童不仅有健康知识、健康的态度,还要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实施幼儿健康教育的模式,这是一个整体的体系,在这个体系里面,家庭与社会机构的联合是主力,其课程包括了营养、运动与生活三个方面,健康环境和健康服务是背景,提高幼儿的整体素质是目标。

1.健康教育的课程:幼儿营养教育、幼儿生活教育、幼儿运动教育

首先,营养教育课程不仅通过营养方面的知识来帮助幼儿身体健康地成长,获得足够的营养来促进身体器官和身体机能的健康发展,而且在营养课程中,幼儿正确认识食物的特征、名称,懂得营养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健康文明的饮食礼仪、动手烹饪的兴趣。

然后,生活教育课程,主要针对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安全生活、自主快乐生活,还包括幼儿人际交往的生活,文明友爱自己的同学、朋友、家人和社会其他的人。

最后,运动教育课程,可以从三个方面提高幼儿的整体素质:自身的人,运动促进了幼儿的生理发育,提高身体机能,锻炼幼儿身体的协调性,开发幼儿的潜在能力;空间的人,运动可以有利于幼儿适应环境的能力,还加强了幼儿的意志;社会世界的人,运动使得幼儿在人际关系中学会人与人的交往,与他人的合作能力、交流能力,从而体会友好文明的人际关系所带来的快乐。开展适当的运动项目,帮助了幼儿对时间、空间、运动知觉、模仿能力等各个方面能力的整合提高,积极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2.幼儿健康教育环境:保育环境、教育环境

幼儿园通过设施条件的创设,形成必要的环境,促进幼儿与周围人、事、物交互的能力发展。特色课程的开设,有了相应的幼儿活动场所与设施,可以更能发挥特色课程的作用。例如,在教室里面,有了这个特定的场所,在它的地板上、护墙上可以做一系列的设置,做这些设置的材料各种各样,硬软不同,光滑度不同,功能用途也不同,幼儿在这样的环境里,运用自己的感官去感知、去发现、去想象、去创造,他们在集体活动之外的任何时间都可以获得自身的健康发展。现代保育、教育环境的创设的出发点在于整体性,必须怀着整体的意识,在幼儿身体、心理、社会三个方面的发展落实,既要考虑到群体,也要考虑幼儿个体的特殊性。

三、幼儿健康教育实施模式的效果评价

1.幼儿心理健康状况方面

幼儿的心理健康是开展健康教育课程的重中之重,在心理行为方面的评定,是以achenbach儿童量表为标准,把幼儿的社会行为、个性情绪、习惯偏差等等各方面特征一一进行记录。通过记录,可以看到,健康教育有利于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当幼儿独立性差、食欲不好、容易哭、发脾气等等的心理问题出现的时候,健康教育可以降低这些问题的偏差检出率。

2.幼儿生理发育和运动能力方面

在幼儿园内开展了感觉统合游戏,运用康奈尔量表来进行观察,对幼儿的生长发育、运动能力、注意力、感觉统合能力进行测量评定。通过评定结果,可以知道,感觉统合游戏可以帮助幼儿肺活量的提高,也有利于幼儿运动机能的上肢力量与协调,促进了幼儿身体素质的提高。

3.运动课程对幼儿健康的影响方面

通过运动课程,幼儿的身体机能得到了有序的锻炼,身高体重达标率上升,更有家长反映,运动课程促进了幼儿的生理发育,提高身体机能,锻炼幼儿身体的协调性,开发幼儿的潜在能力,帮助幼儿提高了身体素质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对某些疾病,如哮喘、支气管炎等等,有着积极的预防和锻炼作用,使得幼儿在人际关系中学会人与人的交往,与他人的合作能力、交流能力。开展适当的运动项目,帮助了幼儿对时间、空间、运动知觉、模仿能力等各个方面能力的整合提高,积极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四、结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追求健康成为大众的生活重点,儿童的健康更是受到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幼儿通过健康教育,适应人类生活环境的改变,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身心素质得到提高,健康教育顺应了现今人类的生存发展的需要,这是在今后人才竞争社会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体现,顺应着世界健康教育发展的趋势。在《纲要》颁布十年之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2012年已经出台,在这两个学前教育的高级文件里,明确表明了幼儿园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本文中,提及了幼儿健康教育的教学所采用的教学模式,并对模式里面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效果评价。但是,我们需要继续对幼儿健康教育领域的实施状况深入研究,对其中的问题进行反思和改进。

参考文献:

[1]王悦.北京市普通公众对健康知识和健康传播途径需求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09

健康教育效果篇3

作者:吴伟琼林占王月娥钟伟荣

【摘要】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在人们满足物质条件这一背景下,人们对于自身健康的关注程度也就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在自身健康方面需求旺盛,糖尿病作为现代社会常见的疾病,已经成为了人们健康路上的绊脚石。本文中,笔者就对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以便增强人们对于糖尿病的了解和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

【关键词】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临床效果;分析

【abstract】withtheprogressofsociety,people’slivingstandardsgreatlyimprovedmaterialconditionsinpeopletomeetthiscontext,itisthedegreeofconcernfortheirownhealthandwillhavegreatlyimproved.moreandmorepeopledemandintheirownhealth,diabetesasacommondiseaseofmodernsociety,hasbecomeastumblingblocktopeople’shealthontheroad.inthisarticle,theauthorofthediabeteshealtheducationontheclinicalanalysisoftheeffects,inordertoenhancepeople’sunderstandingofdiabetesanddiabetesknowledgeonthesubject.

【Keywords】diabetes,patients,healtheducation,clinicalresults,analysis

糖尿病作为现当代我们身边常见的一种具有内分泌代谢性质的疾病,乃是由于人体胰岛素的分泌具有相对或者绝对的不足以及靶细胞对于胰岛素的敏感性已经降低了,从而引起了脂肪、蛋白质、继发性水电解质以及糖等等的代谢紊乱。如果一个人的糖尿病比较严重时,就会发生其他的急性代谢性紊乱或者酮症酸中毒,而糖尿病的发病率也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改善逐年递增,下面笔者就对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就行简要的分析。

一、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临床效果分析之健康教育目的

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临床效果分析之健康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医生或者护理人员将比较科学、健全的糖尿病知识以及自身的保健知识传教给糖尿病的家属及患者本人,使家属和患者都能够非常充分的认识到糖尿病以及并发症的治不达标、不防不治所具有的严重危害性以及糖尿病可防可治的重要性,从而在根本上调动糖尿病家属以及糖尿病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其都能够进行积极的配合,从而有效地对血糖进行控制,进而将住院时间缩短,最终提高了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自我管理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护患之间的关系。

二、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临床效果分析之健康教育内容及临床效果

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主要包括五个内容,这五个内容为:糖尿病患者心理教育、糖尿病患者基本知识教育、糖尿病患者自我监测、糖尿病患者治疗知识教育以及糖尿病患者的出院指导,下面,笔者就主要从这五个方面内容进行分析,进而分析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

(一)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临床效果分析之心理教育

糖尿病的控制和治疗除了日常的药物和饮食,最为重要的就是患者的心理状态。

一般情况下,患者只有保持乐观、积极、稳定的情绪,才能够很好的维持环境的稳定,如果糖尿病患者不断焦虑,那么势必会引起一些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以及应激素的不断分泌,这些物质的分泌会拮抗胰岛素,从而引起患者血糖不断升高,最终使患者的糖尿病情不断加重。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心理教育的临床效果就在于在患者住院时,护理的护士应该亲切、热情,从而使糖尿病患者能够尽快的适应自己住院的环境,从而消除自身的焦虑情绪,增加其对医院护理人员的信任感。这就要求护理人员鼓励患者,告诉患者其实糖尿病并不是那么可怕,对其进行心理教育,使他们明白只要配合医生接受正规的治疗以及合理的控制,就一定会很好的改善生活的质量。

(二)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临床效果分析之基本知识教育

糖尿病患者的基本知识教育就在于进行相关的糖尿病知识的介绍,这些糖尿病知识主要包括什么是糖尿病、为什么人会得糖尿病、糖尿病相关的控制指标、糖尿病相关的检查方法、糖尿病相关的表现、如何预防糖尿病、糖尿病的判断、低血糖的相关预防和处理方法等等。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之基本知识教育的临床效果在于能够使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进行基础的了解,了解其基本的知识,从而有利于医生对其进行糖尿病的治疗。

(三)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临床效果分析之自我监测

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之自我监测主要包括血糖和尿糖的自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检测能够准确、正确的将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反映出来,这要求用袖珍电脑检测仪器进行自我血糖的检测,袖珍电脑血糖仪已经成为了近些年来糖尿病治疗的主要和重要手段,我们应该教会患者正确的使用电脑血糖仪。糖尿病患者的尿糖检测相比于血糖检测是比较简便易学的,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比较正规的尿糖试纸进行自我的检测。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之自我监测临床效果在于在很大程度上为糖尿病患者调整用药、提升糖尿病患者治疗疗效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数据,能够协助进行血糖水平的有效控制,最终提升生活的质量。

(四)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临床效果分析之治疗知识教育

治疗知识教育主要包括食谱的选择、饮食的原则、运动疗法、注意事项以及药物治疗,咬住治疗知识的教育主要包括药物的选择、药物的服用方法以及药物存在的副作用等等,治疗知识教育能够使糖尿病患者对于治疗方法进行充分的了解,从而积极的配合糖尿病的治疗。

(五)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临床效果分析之出院指导

出院指导是指对于糖尿病出院的患者指导其按时的服用药物并且注射胰岛素、进行定期的复查、遵照医生嘱咐进行药物用量的调整、外出要随身携带糖尿病的卡片并且标注自己的姓名、病名、住址、用药情况等等、合理运动和饮食等等。

三、结语

本文中,笔者主要从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临床效果分析之健康教育目的、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临床效果分析之健康教育内容及临床效果这两个方面来进行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分析,在进行糖尿病健康教育内容及临床效果阐述时,笔者主要从糖尿病患者心理教育、糖尿病患者基本知识教育、糖尿病患者自我监测、糖尿病患者治疗知识教育以及糖尿病患者的出院指导这五个方面进行阐述。参考文献

[1]王艳红,张梅,徐晓英,李筱琴,宣江峰.糖尿病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J].四川医学,2006,(09).

[2]邓华鹃,陈务贤,梁榕,李宏,韦正莉,李秋云,梁明.应用临床路径指导住院高血压病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J].医学文选,2006,(04).

[3]邢玉波,华燕吟,娄霞英,徐杭芳,马江波,宋迎香,张宇律,郦碧君.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的影响[J].浙江医学,2006,(08).

健康教育效果篇4

目的:探究许昌县某校碘缺乏病(iDD)健康教育效果。方法:于2016年1-5月,按多级分层随机抽样法,从许昌县抽取1所小学,再对抽取的120名4~6年级学生开展健康教育,分别于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20名调查对象干预后的总体健康教育知晓率为87.2%,明显高于干预前的39.4%(p<0.05);干预前,学生和家庭交流iDD知识占12.5%,干预后占7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学校中根据学生特点继续开展相关健康教育,并使之更具有针对性,从而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碘缺乏病,并向全社会辐射,以扩大健康教育工作的效果。

关键词

学生;碘缺乏病;健康教育;教育效果

人体缺碘会导致碘缺乏病(iDD),该症常会损害人的智力和健康,故此消除iDD对提高国民体质,保障国民健康尤为重要。中部地区是我国消除iDD的难点地区,也是碘缺乏病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地区。为了解iDD防治健康教育效果,并及时发现健康宣教中存在的问题,以进一步指导今后的教育活动工作,本文将对河南省许昌县某校学生开展iDD防治健康教育,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16年1-5月,采用多级分层随机抽样法,从许昌县各中小学随机抽取1所学校,再于该校4~6年级全体学生各抽取40名,共计120名,将其作为本次观察对象。学生年龄9~12岁,平均年龄(10.5±0.7)岁;男65名,占54.2%,女55名,占45.8%。

1.2健康教育方式

(1)通过班会的形式,开展防治iDD知识讲座、知识竞赛及互动游戏。(2)学校每学期安排4~8个学时,于健康课中开展iDD防治健康教育课,课后给学生布置作业,对学生进行测试,并要求学生把所学到的碘缺乏相关知识传递给家庭成员。(3)学校每学期出1~3期iDD防治知识墙报或举办作文竞赛。(4)学校利用家长会发放学生家庭食盐情况调查,同时,发放iDD科普知识手册或DVD影像资料。(5)组织学生入户宣传,以达到学生对社会、家庭的传播作用,以转变学生家长不健康的生活行为。

1.3问卷调查

于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前后,对调查对象开展iDD知识健康问卷调查。采用《全国iDD监测实施方案》[1]中推荐的iDD知识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人口学特征、iDD基本知识、iDD预防知识、iDD知识交流。本次干预前后各发放调查问卷120份,回收问卷120份,问卷有效率为100%。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的数据均导入到SpSS19.0软件包中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干预前、后学生对iDD知识知晓情况比较

干预前、后抽选的学生对iDD知识总体知晓率分别为39.4%、87.2%,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干预后的iDD基本知识知晓率为89.2%,明显高于干预前的33.8%,且iDD预防知识知晓率为85.7%,明显高于干预前的4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学生对家人iDD知识交流情况比较

干预前,学生和家庭交流iDD知识有15名,占12.5%,干预后有86名,占71.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时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碘缺乏疾病的发病率呈现了逐年递减的趋势,但是并没有完全消除[2]。近年来研究表明,健康教育在iDD防治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向人们普及iDD相关健康教育知识,以提高人们自我保健意识,并建立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以此才能持续有效地控制iDD发生[3]。许昌县为了更好地实现碘缺乏疾病的消除目的,近年来组织多项健康教育活动,其中学校是主要的开展场所之一,在学校中,通过安排相关防治教育课程、班会、举办作文竞赛等活动,很大限度上让全校学生更为重视碘缺乏的防治,在加深了自身记忆的同时,达到进一步提升此类健康教育影响作用的目的[4];与此同时,通过学校与家长互动,利用家长会发放学生家庭食盐情况调查,在对学生宣教的同时,使家长也参与到iDD防治教育中;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加学生与家人进行iDD知识交流,以增加家长对iDD防治的重视[5]。本文观察结果显示,干预前对学生iDD知识普及度不高,致使对iDD知识总体知晓率仅为39.4%,对该校学生开展健康教育之后,iDD知识总体知晓率明显提高至87.2%,表明小学生因iDD知识相对较为贫乏,没有接受全面的健康教育而使得iDD知识知晓率较低,通过对小学生开展一系列不同形式的iDD健康教育指导,有助于提高学生对iDD的基本知识和预防知识的认识。此外,在调查学生对家人iDD知识交流情况中发现,干预后学生与家人交流率为71.7%,明显高于干预前的12.5%,提示通过学生与家人交流,可进一步扩大健康教育工作效果。

综上所述,健康教育可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iDD的危害及预防手段。为此,今后在学校开展iDD健康教育中,需根据学生独特的特点,需更加系统和针对性地开展这类工作,采用形式多样、效果显著方式,让学生对碘缺乏病防治知识有更为广泛、深入的了解,并向全社会辐射,以扩大健康教育工作的效果。

作者:庞会平余艳丽单位:河南省许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寄病科河南省许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办公室

参考文献

[1]杨娟,刘军,廖敏,等.2007-2011年广西重点人群碘缺乏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应用预防医学,2013,19(2):121-122,75.

[2]王莉,王宇.2013年全国碘缺乏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中华地方病学杂志,2015,34(7):526-528.

[3]时学花,陈伟,靳玲,等.2007-2011年度西安市碘缺乏病健康教育项目干预效果评价〔J〕.中华地方病学杂志,2014,33(4):450-454.

健康教育效果篇5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按随机抽样原则,在全县选择了五女店、小召、蒋李集3个乡镇的目标人群进行了地氟病防治知识调查,每个乡(镇)各抽取1所中心小学、1个行政村作为调查点,每个调查点随机抽取4-6年级在校小学生30名,家庭主妇15名,共调查135人。

1.2健康教育方式采取上地方病防治健康教育课,播放光盘,电视讲座,发放宣传单、宣传册,张贴宣传画等方式宣传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知识。

1.3调查方法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培训调查员,采用入校和入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

1.4效果评价在项目开展前后采用基线调查和效果评估调查,对比评价项目开展前后健康教育效果。

2结果

2.1基线调查:2009年5月27日至6月4日,对三个健康教育项目乡进行了小学生和家庭主妇饮水型氟中毒健康教育基线调查问卷,蒋李集镇调查小学生30人,知晓率76.67%,调查家庭主妇15人,知晓率68.89%;小召乡调查小学生30人,知晓率80.00%,调查家庭主妇15人,知晓率55.56%;五女店镇调查小学生30人,知晓率77.78%,调查家庭主妇15人,知晓率66.67%。3个乡共调查135人,合计应答405题,答对297题,知晓率73.3%。

2.2效果评价调查:2009年9月16日―24日开展三个项目乡镇地方病防治知识效果评价调查:蒋李集镇调查小学生30人,知晓率96.67%,调查家庭主妇15人,知晓率100.00%;小召乡调查小学生30人,知晓率93.33%,调查家庭主妇15人,知晓率95.56%;五女店镇调查小学生30人,知晓率96.67%,调查家庭主妇15人,知晓率100.00%。3个乡共调查135人,合计应答405题,答对391题,知晓率96.54%。

3讨论

3.1强化人们的健康意识,争取全社会的理解和参与

健康教育随着科学的发展,已超越了一般卫生宣传的范畴,成为传播和教育并重的新兴科学。近几年我们开展地方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主要通过三种途径。一是开发领导层。利用各种机会和场合,向上级领导宣传汇报我市的地方病病情,使他们了解危害程度和防治方法,赢得他们对防治工作的支持。二是加强新闻媒体宣传。利用各种新闻宣传工具,扩大健康教育的覆盖面。在《许昌日报》、《许昌广播电视报》连续刊登地方病防治科普文章,在许昌人民广播电台举办地方病防治知识讲座、知识竞赛等,扩大了对社会的宣传。三是加强重点人群宣传。近年我市各地学校开设了健康教育课,课程中增加了地方病知识内容,如碘缺乏病的病因、甲状腺功能、人体微量元素的吸收利用、氟斑牙发病原因等,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了地方病防治知识,把这些科学知识带进每一个家庭。

3.2开发卫生资源,提高防病效益

我们开展卫生工作的目的是防治疾病,增进健康。而实现这一目的,就要占用和消耗卫生资源。目前我们国家的经济力量有限,每年不可能将很多的经费用于卫生工作。在国家经费十分有限的情况下,要想提高卫生工作的社会效益,就要努力争取多方集资,广开财路,扩大卫生资源,这是提高卫生工作效益的重要途径。

多方筹集卫生资源的主要手段要靠健康教育。地方病防治实质上是一种卫生保健服务,卫生保健服务的实质是一种健康投资,健康投资可以为社会提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谁受益,谁补偿”的经济原则出发,国家、集体与个人都应分别对地方病防治工作提供补偿,这就确定防治工作可以多方筹资,广开财源。而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卫生资源就必须靠健康教育来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转变人们的卫生观念,引导人们合理消费,争取更多的健康投资。

近几年我们在地方病防治工作中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利用多种形式宣传地方病的严重危害和防治方法,动员人们把多余的资金投入到防治工作中去,以改善卫生条件,增进身心健康。

3.3落实各项防治措施,促进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

健康教育效果篇6

【关键词】健康教育;冠心病;干预措施;效果评价

discussionguidehealtheducationinterventiononcoronaryheartdisease

zouzeng-ye,zhongxi-wen,zhongyuan-hui.

china’speople’shospitalofguangdongmedicalcollege,xixiang518102,guangdong,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discusstheeffectofthehealtheducationthroughtheinterventionmodelforpatientswithcoronaryheartdiseaseintervention.methods88patientswithcoronaryheartdiseasepatientsbeforeandafterinterventionwerecomparedwithvariousformsofcoronaryheartdiseasepatients,indifferentways,fordifferentconditions,respectively,targetedhealtheducation,psychologicalcounseling,useofgroupinterventionforhealthinterventions.resultsafterhealtheducationqualityoflifebeforeandafterinterventionandrelapseratesituationanalysisandcomparison,bystatisticallybiaoming,thereweresignificantdifferences(p<0.05),obviously.conclusionthroughhealtheducationinterventioncangreatlyreducetheincidenceofcoronaryheartdisease,relapserateandmortality,thehealtheducationinterventionsinthepreventionofcoronaryheartdiseaseistheeffectsignificantlyinthreefar-reaching.

【keywords】healtheducation;coronaryheartdisease;intervention;evaluation

我国冠心病患病率不断上升,有关专家研究表明,于1998年至2008年间,我国男性冠心病发病率较以往同期将增加26.1%,女性将增加19.0%。www.133229.com我在社区多年的临床发现,证实有逐年增高趋势,且冠心病发病年龄日趋减小。由于冠心病发病前没有丝毫预兆,一些患者如抢救不及时,后果将不堪设想,已成为最常见的疾病及成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根据10多年来,我们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经验,将88例冠心病患者所采取的健康教育及干预措施,效果评价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通过2005年8月至2008年8月止,对本院下属的30多个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管辖区内,经过每年体检中、社康中心诊疗中、院本部心血管内科中发现,并社区内高危人群中筛选,其中,部份可疑患者经我院心血管内科确诊,部份已经确诊后服药治疗中,有88例为这次健康干预对像,进行健康干预。男55例,女33例,年龄16~75岁,其中16~35岁10例,35~45岁15例,45~55岁63例。

1.2采纳的标准①必须是确诊的患者;②能为此次干预愿意合作的患者。

1.3效果评价指标对88例干预患者的发病率和复发率,减少服药率,降低并发症的对照。

2干预内容方法和干预模式

2.1目前采用的教育形式,以参加人数不同,病情轻重分为集体教育、小组教育和单人教育,多为三者并用。集体教育多采用示教室进行讲解,采用广播、宣传栏等媒介进行。其优点是允许患者提问,组员之间可互教互学,增加了医患之间的接触。单人接受指导这种方式亦可作为以上两者的补充,对伴有活动能力差、文化程度低及个人隐私情况较多者最为适用,冠心病患者喜欢自己看书学习,不受上课时间及教育内容的约束,适合于具有一定文化程度,视力尚好的冠心病患者。形式如下。

2.1.1采取书面形式比如赠送《健康教育处方》,给患者赠送一本《冠心病健康教育处方》,通过阅读,患者可了解冠心病的自我调护知识等。

2.1.2组织专题讲座组织冠心病的专题知识讲座,讲解冠心病的治疗、转归、注意事项及意识、自我防护等。

2.1.3个别指导针对患者知识层次、掌握疾病知识及信息程度不同,对患者进行一指导。准确回答并解释患者提出的问题,给予有效正确的指导。个别指导是所有教育方法中最有针对性、最受患者欢迎的方式。

2.1.4建立冠心病健康教育专栏积极宣传冠心病的保健知识,强化人们的卫生保健意识,理解健康意义。

2.2教育内容健康教育的内容能控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血脂代谢异常、高血压、肥胖、糖尿病、肾脏疾病、静坐的生活方式、过多的生活压力等、饮食与冠心病的发生率也有密切关系,高脂高胆固醇食物,可加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因此鼓励患者改变生活方式:

2.2.1起居有常应早睡早起,避免熬夜地工作,临睡前不宜看紧张、恐怖的小说和电视。

2.2.2身心愉快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可诱发心绞痛,应忌暴怒、惊恐、过度思虑以及过喜,养成养花、养鱼等良好习惯以怡情养性,调节自己的情绪。

2.2.3饮食调摄过食油腻、脂肪、糖类,会促进动脉血管壁的胆固醇的沉积,加速动脉硬化,故不宜过食。饮食宜清淡,多食易消化的食物,要有足够的蔬菜和水果,少食多餐,晚餐量要少,肥胖患者应控制摄食量,以减轻心脏负担。

2.2.4保持血压正常稳定。

2.2.5戒烟少酒吸烟是造成心肌梗死、中风的重要因素,应绝对戒烟。吸烟可使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

2.2.6劳逸结合应避免过重体力劳动或突然用力,不要劳累过度。适当休息,心绞痛时最好稍稍躺卧休息一会儿。平时可正常工作,但不宜过度劳累。心肌梗死诊断明确后,应绝对卧床休息,平卧位。

2.2.7体育锻炼运动过少的生活方式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运动应根据各人的身体条件、兴趣爱好选择,如打太极拳、乒乓球、健身操等。量力而行,使全身气血流通,减轻心脏负担。

2.2.8积极治疗坚持必要的药物治疗,对能加重冠心病病情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必须服药加以控制。

2.3全程健康干预模式

2.3.1心理干预精神应激可以诱发心脏事件,所以不良的心理因素是造成心绞痛的直接原因。对于冠心病的患者应避免其情绪激动,应对患者施以心理护理,向患者讲解不良因素对疾病的影响,使患者能正确对待疾病,鼓励患者热爱生活,应保持乐观、开朗的性格,以良好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避免不良情绪对冠心病的影响,从而减少犯病次数

2.3.2健康生活方式健立①吸烟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吸烟是冠心病危险因素中最易去除其影响的因子,在戒烟后即能迅速降低其危险性。在患者住院和回家后应向患者讲解吸烟对疾病的危害,使患者认识到戒烟的好处,并帮助患者制定计划,劝其戒烟;②高胆固醇血症是冠心病的主要原发性危险因素,因此应指导及教育患者进食低热量、低脂、低胆固醇、低盐、高纤维素饮食,并多食青菜和水果,少食动物内脏,通过饮食减少脂肪摄入,降低血胆固醇水平,可以是冠心病危险性显著降低;③教育患者不要饱餐,因进食过饱,会使迷走神经兴奋行增高,导致冠状动脉持续痉挛及收缩,从而诱发心绞痛发作和心肌梗死。教育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发病次数。

2.3.3劳逸结合教育患者应避免过重体力劳动或突然用力,不要劳累过度,运动应根据各人的身体条件、兴趣爱好选择,如打太极拳、乒乓球、健身操、练功十八法等。量力而行,使全身气血流通,减轻心脏负担。走路、上楼梯、骑车宜慢,否则会引起心率加快,血压增高,诱发心绞痛。饱餐后不易运动。寒冷会使血管收缩,减少心肌供血而产生疼痛,天气变化时应提醒患者及时增加衣服,注意保暖以防感冒。

2.3.4重视干扰其他危险因素有资料表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是明确的冠心病危险因素,血压升高与冠心病明显有关,胰岛素和血糖影响动脉壁细胞某些物质的代谢与合成,ⅰ型或ⅱ型糖尿病都使冠心病的危险性增高,对冠心病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要教育患者通过药物控制高血压、糖尿病,并让患者重视自己的病情,激励患者积极参与健康维护增强就医意识,减少高血压、糖尿病对冠心病造成的危害。

3效果评价

3.1评价方式采用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向干预对象发放《冠心病健康知识调查表》,此表是自行设计,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发病时间、治疗程度、复发次数、病情加重、心电图变化、掌握冠心病的健康知识的程度、掌握冠心病的健康教育的流程、发病前的情况、干预后的情况等)。

3.2干预结果经健康干预中观察前后的情况,见表1中,患者对冠心病的健康知识和流程进行一年一次比较。见表2,干预前后半年进行一次效果比较(服药时间、治疗程度、复发次数、心电图变化)。

干预前后进行比较,附表2中表明。统计学表明(χ2=10.07,p<0.05),结果报告有高度的显著性,干预后明显优于干预前。

4效果讨论

冠心病的发病都与不良生活方式以及心理行为的因素有关,其发病原因复杂,是社会心理应激、精神紧张、大量吸烟、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肥胖及不合理饮食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单纯靠住院期间的治疗和护理,从远期疗效看,效果不满意。通过对冠心病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呵护与健康教育,教会患者自我保护的知识和技术,有助于患者主动参与,积极配合治疗,控制疾病的发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其功能恢复和心理健康,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了患者治疗疗程,减少服药剂量,提高了患者的保健意识和生存质量,促进了心血管系统的发展。总之,通过对冠心病患者进行电话回访,建立健康档案,逐步完善系统,规范出院患者健康教育模式,拓宽形式及教育手段,对其影响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给予积极的指导,改善其不科学的生活行为方式,从而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重复住院率及死亡率,对改善冠心病的预后,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对心血管病的控制有着重要意义。

我们的研究与

参考文献中各位医生的研究表明,健康教育干预防治冠心病是一种操作方便,效益、效率均较高的一种无形的治疗方式,是低投入,高回报的保健预防措施之一,可以不断提高冠心病患者的保健意识,起到长期而有效的控制冠心病的诱发因素、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从而提高冠心病的生活质量。目前在社区健康教育是防治冠心病的有效手段。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接受健康教育的需求不断提高,对冠心病患者实施教育,并丰富患者医疗保健知识,提高自护技术,促进康复、预防复发是一项很重要的治疗措施,越来越受到临床医护人员的重视,特别是社区工作者使用的一种治疗方式之一。

参考文献

[1]胡苹,张德荣.冠心病护理中的健康教育.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5,13(1):62.

[2]康晓凤.青年冠心病研究进展.心血管病学进展.2006.27(6):756.

健康教育效果篇7

关键词:脑出血;健康教育;效果观察

患者出现脑出血以后,在对其护理过程中实施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健康行为,使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对于疾病的预防以及促进康复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使患者的生活质量获得改善[1]。本文选取90例脑出血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以及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对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手术后并发症以及对于健康教育满意度进行比较,将结果加以统计,现将具体报告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到2014年2月的90例脑出血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90例患者中小脑出血患者13例,基底节出血患者51例,脑室出血患者26例,90例患者中男48例,女42例,患者的年龄在55~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6.1±2.9岁。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家庭背景等方面比较没有显著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临床体征、手术之后容易出现的并发症等,使患者了解脑出血的先兆症状,帮助患者了解对于危险因素的预防措施,倘若发生先兆反应,通过观察发现异常,需要马上就诊,做到及早的将病情控制住,防止出现危险[2]。患者的情绪过于激动,会使交感神经系统出现异常兴奋状态,使肾上腺素提高,血管的收缩出现加剧,最终使血管出现破裂导致脑出血。在实施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需要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帮助患者保持情绪稳定,防止患者出现情绪大幅度波动,保持患者得到充足睡眠,防止患者过度劳累,使患者的身心能够获得放松。脑出血患者康复的首选条件是血压,护理人员需要按时的为患者进行血压检测,向患者讲解自我检测血压的方法,使患者的自我控制能力获得提高,指导患者按时服用药物,帮助控制血压,避免出现二次出血[3]。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生活方式进行合理的指导,影响脑出血的生活方式包括暴饮暴食、酗酒以及饱食之后进行沐浴,指导患者多食用低盐、低脂肪、低糖以及高纤维的食物,忌烟忌酒,多食用新鲜水果以及蔬菜,使大便通畅。脑出血患者容易出现肺部感染,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排痰指导,帮助患者叩背,避免出现痰液坠积,指导患者注意口腔卫生,在患者进餐之后,指导漱口,降低交叉感染出现的可能性,对于患者进行压疮指导,按时为患者进行翻身,指导患者家属学会翻身技巧,保持患者按时进行温水擦身,提高血液循环,由于脑出血患者长期卧床,使肠部蠕动相对比较缓慢,容易发生便秘,倘若发生便秘,会使患者的腹压提高,存在二次出血的可能,所以,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进行指导,指导患者使用开塞露,避免便秘[4]。一般脑出血患者会产生肢体功能障碍,所以对患者进行肢体训练是非常重要的,护理人员为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

1.3观察指标

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健康教育满意度进行评分,主要包括健康教育针对性、健康教育内容以及健康教育模式,每个类别的满分为10分。对于两组患者的手术之后并发症进行统计。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2.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其中以p

2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于健康教育针对性、健康教育具体内容以及健康教育模式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

3讨论

脑出血也被称之为脑溢血,指的是患者原发性非外伤性脑部出现实质出血,属于老年高血压患者中非常多见的一类并发症,对于患者的生活和生命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在为脑出血患者实施护理工作中,按照患者的实际病情、文化程度、生活环境以及教育背景等方面的差异,为患者制定健康教育内容,通过积极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以帮助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的预后[5]。本文对所选取的90例脑出血患者实施分组护理,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以及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护理模式,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对于健康教育针对性、健康教育具体内容以及健康教育模式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手术之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由此可见,针对脑出血患者在护理工作中实施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能够显著增强健康教育效果,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促进患者康复,应该在临床护理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崔粉桃,刘宽荣.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和健康教育[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21):2730-2731.

[2]edwardC.Jauch,ChristopherJ.Lindsell,opeoluadeoye,JaneKhoury,williamBarsan,JosephBroderick,arthurpancioli,thomasBrott.??LackofevidenceforanassociationBetweenHemodynamicVariablesandHematomaGrowthinSpontaneousintracerebralHemorrhage[J].Stroke,2011,12(05):1101-1103.

[3]邹思薇,健康教育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01):302-303.

健康教育效果篇8

【关键词】健康教育;糖尿病护理;应用效果

Doi:10.14163/ki.11-5547/r.2015.06.182

糖尿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病症之一,主要是由遗传以及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导致的,其主要的临床症状为高血糖、多尿、消瘦、多食等[1]。近年来,健康教育被引入到了糖尿病的临床治疗当中,疗效显著[2]。本文选取本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9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将分析结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9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排除智障及精神类疾病患者;其中男57例,女43例;年龄46~68岁,平均年龄(53.2±4.3)岁;病程1~21年,平均病程(9.4±2.1)年;所有患者空腹血糖水平均在11~23mmol/L。两组患者在住院之后均接受糖尿病的相关检查,均符合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组研究目的已详细告知所有患者及其家属,本实验中所有患者皆是自愿参加并且都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方法①对照组: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在患者入院之后,医护人员要为其安排好病床,并保证患者入住环境的干净整洁以及病房内的空气流通。按时督促患者服药,帮助患者配合医师治疗。②观察组:除上述必要护理,医护人员也要对患者进行有关糖尿病方面的健康教育,可以通过健康讲座的形式让其了解糖尿病的基本知识、治疗糖尿病的基本药物以及治疗方法等。除此之外,护理人员也要督促患者进行合理运动并注意日常饮食,同时也要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必要的预防。让患者了解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性。③所有患者均进行血糖检测、肾功能检测,并利用甘舒霖n、甘舒霖R进行治疗。

1.3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①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采用问卷形式,问卷共20题,每题5分,满分为100分。总分≥60分为了解,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对糖尿病的了解程度比较观察组患者对糖尿病的了解程度为88.9%,对照组为57.8%。观察组患者了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两组患者对糖尿病了解程度的对比[n(%)]

组别例数不了解了解

对照组4519(42.2)26(57.8)

观察组455(11.1)40(88.9)a

注:与对照组比较,χ2=11.136,ap

2.2观察组患者血糖控制率(93.5%)优于对照组(59.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97.8%明显优于对照组84.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在糖尿病症的临床治疗中,加入健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项护理举措和其他的治疗方式相辅相成,不但提高了患者治疗效果同时也使护患关系更加和谐。在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之前,一定要先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该病症了解程度的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制定健康教育计划[3]。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糖尿病基础知识宣讲、调整饮食习惯、科学合理的运动方式以及自我护理等。过去治疗糖尿病的疗法主要是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患者的依从性较差。而糖尿病健康教育属于非药物治疗,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患者血糖、控制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4]。

从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在实施了糖尿病健康教育之后,无论是血糖控制率、糖尿病相关技能的掌握情况,还是糖尿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相较于对照组均有显著提高(p

综上所述,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不但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病症同时也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参考资料

[1]李旭亚,杨萍,周丹.糖尿病护理门诊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16(3):578-579.

[2]俞燕.浅谈糖尿病健康教育课堂的实施与管理.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110.

[3]马静.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3):2169-2171.

健康教育效果篇9

【关键词】肺结核;健康教育;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722.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4-0414-02

引言: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以呼吸道传染为主要传播途径的慢性传染病,可侵及许多脏器,以肺部受累形成肺结核最为常见,排菌患者为其重要的传染源。随着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意识的增强,结核病的发病数量已经得到相对有效的控制,但是目前结核病国内重点防治的重结核病疫情,就目前来说仍然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为寻求提高肺结核的治愈率,我院肺结核科自2010年以来对在我科住院的100例患者,在住院期间采取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方式,收到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共100例患者,其中男63例、女37例,年龄18-84岁,平均36岁,均符合第6版内科学肺结核诊断标准。其中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58例,结核性胸膜炎12例,浸润型肺结核30例。将所有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健康教育指导方式,包括:在住院治疗期间向患者以知识讲座、发放结核病防治手册及个别咨询等方式讲解消毒隔离知识、介绍药物不良反应、指导患者正确用药。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之上给予以下健康

1.循环教育

宣教人员应当定时间地向病人介绍肺结核的相关知识并进行问答模式的讨论,通过这种方法来评估病人对知识的了解程度,同时也进一步地加深他们对教育内容的认识与理解,在宣教讨论过程中对知识了解正确者及时表扬,不足者及时纠正并重复示教,通过这种方法反复指导患者进行练习,通过这种循环教育的训练,肺结核患者能够完全掌握教育内容,并且不断完善自己的健康教育知识。

2.健康教育与临床实践相结合

护理人员可以利用查房时间与患者进行及时全面的沟通,从而了解患者当时的病情变化情况及心理需求,通过对患者的了解相应地进行解释和指导。在在寻房过程中很多细节可以用来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如输液时可以告知患者所用药物的名称、药物的治疗作用以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等。这样,在实践中就可以为病人提供疾病、检查、治疗和自护技能的相关知识。

3.分层次有侧重地进行教育

宣教人员应当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相应地进行宣教,把握宣教的内容与侧重点。例如对文化水平相对较高,理解力强的患者,给予较深层次的宣教;对文化水平较低的患者,则可以介绍疾病的基础知识,通过播放结核病防治健康片,介绍疾病的各种健康知识,从而让患者可以更快地理解想干知识。

4.患者家属教育

向家属宣传肺结核的防治知识,要求他们鼓励、关怀患者,督促按时服药,建立患者信心,规范卫生行为,配合医护人员工作。

5.出院前教育

结核病是慢性传染病,疗程长,整个过程需要家属的理解和支持,告知患者及家属出院后按时服药,定期门诊复查,让患者记住下次复诊的时间与方法。出院后注意休息,避免疲劳,戒烟酒,坚持合理化营养,居住环境注意通风。

6.重视健康宣教中的难点

肺结核是一种慢性传染病,该疾病病程长所以导致患者的服药时间比较长,但是有很多病人由于各方面的因素,无法做到坚持用药或规律用药;另外有些病人因不懂得肺结核的相关知识而没有确采取正确的消毒隔离措施,这样对于肺结核的防治传染是很不利的;这些问题是在实践当中都是护士健康宣教必须注意的难点与重点,对这些问题的介绍与教育应当加大宣传力度,在病人入院前后即给予及时有效的介绍,并在教育过程中充分调动患者积极参与的意识,从而加强健康教育的效果。

统计学分析

全部数据均录入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

结论

肺结核是一种病程长、易复发的慢性传染性疾病,其防治策略一直是国内外结防专家所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而对结核感染者继续早期控制和治疗可大大降低结核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研究显示,结核病化疗失败最主要、最普遍的原因是不规律、全程服药。特别是在农村地区,结核病的用药方案、督导规范及宣传等尚存在诸多经验不足的问题。所以,彻底对结核病进行根治,不仅需要临床医生的正确诊断和合理的化疗方案,更需要提高结核病患者从医行为,让患者规律用药并完成足够的疗程。

健康教育在肺结核病人的治疗中的作用是显著的,病人在健康宣教中的积极参与使健康教育工作更具针对性,更有实效,能高效地把护士指导的内容变为病人对疾病知识的了解,从而积极配合治疗,也能改善护患之间的关系,减少纠纷的发生,对提高结核病的发现率、治愈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医行为是指患者求医后其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与临床医生建议(包括住院期间及出院后)的符合程度。该研究中通过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有效地填补了患者健康教育知识的空白,加强并延伸了肺结核患者出院后的治疗与护理,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疾病保健知识程度和遵医行为。

参考文献

[1]杜惠芳,沈翠琴.健康教育对肺结核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8,5(6):565

健康教育效果篇10

关键词:全程健康教育;内分泌科;管理;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12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61例。对照组患者中,男30例,女31例;年龄为22~71岁。观察组患者中,男29例,女32例;年龄为24~70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内分泌科常规护理管理模式,保证患者的基本护理效果,包括环境护理、血糖监测、饮食护理等。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全程健康教育。其进一步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和诊疗计划。护理人员综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病情状况等,以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让患者熟练掌握自我护理技能,了解疾病的病因、类型、治疗方式及后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教导患者学会预后措施。同时,护理人员详细监测患者的各项指标,监督患者的饮食情况,帮助患者消除不良生活习惯,减少疾病对患者情绪的负面影响[3]。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的知识掌握情况,医院制定适合患者自身的调查表,对患者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估。患者满意度:根据医院自制“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统计。问卷共分为五大版块,包括语言态度、营养指导、健康宣讲、心理护理和操作技术。

1.4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20.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则采用%表示,组间运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比较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2.2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比较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对语言态度、营养指导、健康宣讲、心理护理、操作技术等的满意度,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结论

3.1全程健康教育模式

相比于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内分泌科实施的全程健康教育模式更加完善、更加全面。由内分泌科护士长带头,成立全程健康教育小组,并在基本护理模式上开展“门诊—住院—出院”的全程健康教育,保证整个诊疗过程中患者都能得到良好的健康教育,提高治疗效果[4]。

3.2全程健康教育模式措施

(1)成立全程健康教育小组:内分泌科可以采取成立全程健康教育小组的方式,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由科室主任带头,选取优秀的主任医师、专科医师及院内资历较高的营养师、心理医师等组成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小组。小组成员需有丰富的内分泌科专业知识和较强的沟通交流能力,积极与其他科室配合,做好协调工作。主任医师重点负责临床治疗的指导工作,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为患者解答疑难问题。护士长负责任务的分配工作,统筹教育工作。主管护师负责健康教育的具体工作,教导患者测量血糖,掌握基本的用药方法,并熟知药物注意事项,避免出现意外情况[5]。(2)入院教育。当患者来门诊就诊时,应以友好、积极的态度与患者沟通,语言表达清晰,态度谦逊、亲切。在与患者的交流中,询问患者的饮食情况和身体状况,建立完善的患者电子档案,方便查询。医生还需要告知患者疾病的特点和大致的治疗办法,让患者明确住院治疗的必要性。(3)住院教育。在患者住院后,通过向患者发放住院手册,让患者快速了解住院的相关事宜。按时告知患者病程进展情况、临床症状、并发症等,在以开办讲座或集体授课的方式,进行系统化教育。对于部分心理和身体状态较差的患者,可以采用个体化教育的办法,引导患者树立良好心态,便于治疗和康复。具体教育内容包括服药方法、均衡饮食的办法、运动办法、如何调节心态等,在开展具体教育时,护理人员还要在工作开展时,主动强化教育,让患者学会水平检测办法,让患者遵从医嘱。(4)出院教育。在患者出院时,耐心叮嘱患者出院后居家护理的注意事项及后续的复诊计划。要求患者每天按时自我检测,并书写服药状况。医院可以设置内分泌科的专属咨询电话,为出院的患者提供必要的医疗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