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石油化工行业发展前景十篇石油化工行业发展前景十篇

石油化工行业发展前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2:47:02

石油化工行业发展前景篇1

关键词:学习型组织;石油企业;文化建设

一、石油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中国石油企业文化现状。目前,我国石油企业文化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立足于当代企业文化理论和市场竞争机制,在继承和利用我国石油企业文化的深厚资源基础上,石油企业文化得以不断创新与发展。

(1)拥有了企业发展的业绩形象和实力形象。中石油集团公司第一个重组改制在境外上市成功。2007年度,营业收入1105.20亿美元,在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全球500强公司中名列第24位。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2007年度营业收入1316.36亿美元,在全球500强公司中名列第17位。

(2)初步形成了多层次的企业文化建设格局。中石油集团公司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形成了“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企业精神,“诚信、创新、业绩、和谐、安全”的经营理念,“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企业使命。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在继承中创新企业文化中,形成了“发展企业、贡献国家、回报股东、服务社会、造福员工”的企业宗旨;“爱我中华、振兴石化”的企业精神;“诚信规范,合作共赢”的经营理念;“竞争、开放、规范、诚信”的核心价值观。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大力倡导变革和创新观念,坚持“双赢、责任、诚信、创新、关爱”的企业理念,形成了自己的“容文化”,即以广阔的胸襟容人、容智、容天下。

2.中国石油企业文化存在的问题。当前,尽管很多石油企业建设了自己的企业文化系统,但是还存在众多需要改善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企业文化的基本理念概念模糊不清。例如对企业愿景、企业宗旨、企业使命的定位和功能相互混淆,使得在石油企业文化建设中宗旨、愿景和使命无法真正发挥各自的功效。

(2)企业文化建设缺少战略意识。石油企业文化建设和石油企业发展战略应当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的。而不少石油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处于无序化、盲目发展的局面,没有相应的组织和必要的制度,没有与石油企业战略相匹配。

(3)企业文化建设欠缺整体性。企业文化建设是具有内在逻辑结构的系统工程。我国一些石油企业没有注重企业文化建设的整体性要求,如经营理念与经营战略不统一,价值标准与职业道德标准不统一等,处于无序、凌乱的状态。

(4)促进企业文化落地的方法、措施和策略不得当。目前,大多数石油企业还是以标语、口号、文体活动、拓展训练为主要的宣传载体,形式单一,内容空泛。

二、基于学习型组织理论的石油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根据彼得・圣吉的解释,学习型组织理论五项核心及其意义如下:

(1)系统思考:系统思考工作是创造学习型组织的核心工作。

(2)自我超越:学习如何扩展自己的能力,创造出想要的成果,并且塑造出一种组织环境,鼓励所有成员自我发展,实现自己选择的目标和愿景。

(3)心智模式:它是根深蒂固地存在于成员的心中、影响成员如何了解这个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思维模式、假设、成见甚至印象等。

(4)共同愿景:“愿景”是一种共同的愿望、理想或目标。

(5)团队学习:是发展成员整体搭配与实现共同目标能力的过程。

根据学习型组织的内容与要求,石油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石油企业文化创新与发展的要求。把创新这个内核植入石油企业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培育全体员工的创新精神,使创新成为石油企业的品质。根据市场环境不断变革、善于创新,才能获得持续发展的机会。因此,中国石油企业文化要继承丰富的历史积淀,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思想和企业文化的优秀成果,对现有的企业文化进行整合和创新,突出石油特色,致力于跨国公司的建设。

2.石油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要求。21世纪的石油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挑战,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化的过程中,必须提高石油企业自身的竞争力。石油企业文化是石油企业本质的外在表现,它蕴含的适应时代要求的价值理念可以激励企业员工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不断增强石油企业的综合实力。因此要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石油企业,富于创新、超越精神的企业文化建设必不可少。

3.石油企业对人才需求和员工全面发展的要求。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飞速发展,使人类受教育的程度不断地提高,人的智慧逐渐成为最重要的资源。石油企业应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围绕企业整体发展目标,制定人才发展规划,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实现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关注员工的全面发展,为员工设计职业生涯规划,尊重职工的个人理想,使个人的奋斗目标符合岗位的技能要求,提高员工的技能,为石油企业的发展和稳定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三、基于学习型组织理论的石油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

1.创建学习型的领导团队体制。创建学习型的企业家集团领导体制,就是要在企业进行集团领导的前提下,整个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共同学习,加快知识更新速度,更加适应市场和新技术的变化,使决策更加合理和优化。建立共同愿景,在决策层中的个人愿景升华为整个集团的共同愿景。此外,企业的管理决策层中每个成员的个人愿景应该是自己下级部门的共同愿景的反应,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共同愿景是每个员工个人愿景的集合和升华,才能真正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构建优秀的企业文化。

2.树立学习型价值观。石油企业要树立学习型价值观,必须把学习看成是企业发展的保证和员工职业发展的基点和杠杆,倡导员工确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敢于冒险、勇于尝试的创新精神。引导员工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保持强烈的竞争意识和学习能力,善于总结有效的学习方法,不断地获取知识和技能,形成正确的行为取向。

3.创建有利于学习的人文环境。石油企业将集体知识的传播、共享和创新视为竞争优势,形成一种高度信任、有利于知识传播和共享的人文环境,使每个员工的知识都能够为整个企业的其他员工所共享,在企业内部传播和扩散,形成知识分享和交流的网络,以促进企业员工的相互学习和共同学习以及团队和组织的持续学习,提高整个组织的学习能力和竞争力。

4.塑造企业英雄。企业英雄是企业文化的重要构成要素,是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的人格化。20世纪60年代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石油企业英雄人物,带领大庆石油工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甩掉了我国贫油的帽子,让世界震惊。石油企业造就英雄,要善于发掘、积极培育企业英雄的成长;创造适合成长的学习氛围,开拓视野。

参考文献:

[1]孟丁.如何建立学习型织织[J].经济师,2004,(3).

[2]皮利.基于学习型组织理论的企业文化建设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

石油化工行业发展前景篇2

关键词:石油企业;机械设计;自动化

如今,作为一门全新的学科,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已逐渐成为社会主流学科之一。这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体现,同时也是社会进步的体现。随着近些年自动化技术的广泛应用,自动化机械制造业不断被各种新型的技术所填充。尤其是石油企业,由于石油企业的特殊需求,石油企业机械制造更需要朝着自动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因此本文将对石油企业目前机械设计制造的发展现状进行动态分析,并结合市场需求,对其自动化发展前景进行观望,以期能够实现自动化系统的最优化机械设计。

1石油企业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现状分析

1.1机械设计发展现状分析。一般来说传统机械设计的图纸,所采用的手工绘制方式,会出现设计不够严谨,且细节经验往往与实际需求不符。并且在进行计算时,因为人体本身对于大量数据运算可能会出现一些失误,因此还会造成数据误差,严重干扰机械设计精确度。而对于设计中的误差,机械制造业一般采用加强安全系数的方式,确保误差能够得到降低[1]。最后则是以传统的设计方式进行机械设计,由于技术人员间的沟通或是信息传递等外在因素不够默契,将导致设计周期被无限延长。随着近些年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被推广应用于石油企业机械设计中。通过网络终端实现资源共享,可以确保机械制造业生产优势,规避设计风险,缩短研发流程,提高设计精准度。1.2机械制造发展现状分析。机械制造技术如今在我国机械制造业中的地位很高。由于社会对石油的需求不断加大,石油机械设备设计得到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因此才能够在社会中,不断改革技术,在社会各行业的涉及更加全面。可以说,从最早的采用天然工具制造,逐渐的发展到现代的机床制造,人们的制造技术在快速的发展和提高[2]。因而为了能够更加全面的提升石油机械制造业制造能力,必须缩减工艺研发流程,采取先进的制造理念,并借鉴发达国家的自动化生产经验,推陈出新弥补产品在质量上的不足。另外我国石油机械设计制造业现阶段的基础能力不断提高,带动了一系列制造领域的进步[3]。1.3自动化发展现状分析。随着近些年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电子技术的推广和进步。石油企业机械制造领域如今正朝着自动化方向发展。尤其是部分石油企业对于机械制造系统中的数据人才需求,近些年更是不断增大。自动化机械设计系统涵盖两点,分别是:电子计算机硬件设备以及计算机软件系统。这二者共同组成了机械自动化设备系统。可以说系统软件是自动化发展的灵魂,包括了内部数据的处理和应用。而计算机硬件设备则是自动化的骨骼结构,负责支撑软件设备的处理和存储自动化系统数据。

2石油企业机械设计制造发展前景观望

2.1发展方向更加着眼于绿色化发展。我国为了追赶发达国家工业技术,曾有过一段历史较为悠久且持续时间较长的工业生产时期,导致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如今环境污染已成为困扰我国生态环境的主要难题。石油企业机械制造设计朝着更加环保,更加低碳的方向发展,已成为这个时代的生态环境以及国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从目前来看,大部分环境污染问题来源于工业生产,也就是机械制造业中的化学用品排放,以及大量的污染物质肆意排放。如若缺乏相应合理的解决措施,那么长期以往必然会加重环境的破坏。所以机械制造业应立足于当下,通过降低污染物的排放,以绿色环保的原材料和生产技艺为主,确保在生产过程中,能够有效减少污染。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绿色化机械设计的研究,通过加强自动化的研究力度,从而实现高度石油设备自动化设计统一。2.2制造管理更趋于数字化内容。目前网络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应用,是实现机械制造业自动化的有效途径之一。并且数字化技术和信息化在石油企业机械制造设计领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这不但说明网络技术与电子技术的应用,是石油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前提。更证实了数字化技术的运用,也因此得到石油企业的肯定。优化石油机械制造业的生产技术,以及生产模式,能够大幅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随着同期各项生产技术的进步,以及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虚拟的操作技术如今逐渐成为机械制造业自动化发展的准则。因此未来数字化和信息化在制造业的全面发展,将会因为世界信息化进步的原因,得以成为石油企业机械制造设计以及自动化发展的主流方式之一[4]。2.3虚拟化进程发展。相比较传统的手绘以及脑力计算机械设计方式,现代的计算机虚拟系统在机械设计周期时间上要远小于传统设计模式。同时在成品设计成功几率上也要远高于传统的设计模式。通过运用计算机进行系统模拟,并于网络中实现机械制造业的虚拟和自动化优化,可以大幅缩减人力成本[5]。2.4微型化发展。每一次的工业革命,都将带来全新的技术进步。伴随着多次的工业革命,我国的自动化设计技术也得到了全新的革命性发展。比如计算机的研发与进化都在自动化领域发展过程中,提供过不小的帮助和作用。另外在机械制造业中,由于细节的精算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自动化设计趋于微型化也是机械制造业发展必经阶段。石油企业的机械设计具有更加轻便灵活的特点,因此在未来机械设计发展领域中,有着非常好的发展应用前景[6]。2.5生产制造一体化发展。一体化进程是机械制造领域中的一大优势,同时也是计算机技术发展过程中,机械制造业的必经阶段。由于目前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愈发重视机电一体化的功能性作用。尤其是石油企业,将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在机械设计制造以及自动化发展中,在实践应用的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7]。这充分说明了一体化是石油设计领域的发展方向,也是机械制造业发展的必然结果。通过对电子设备与机械设备功能性的重组,实现远程自动化的控制,可以大幅提高机械制造效率。2.6自动化发展。采用自动化技术,处理机械设计的繁琐步骤,能够进一步提升石油企业生产效率。并且在这一过程中,能够有效凸显石油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优势,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创造更为客观的经济效益。衡量石油企业的机械化水平要从石油企业的自动化能力入手。因而若想提高企业自身规模,必须降低生产成本。以自动化理论和技术为指导,从而实现石油企业机械制造业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为社会和石油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3结语

当前我国石油制造业有着全国最为先进的机械制造水平,因此从石油机械制造业技术制造水平,能够真实反映出我国当前科学技术能力。为了更好的铺设现代化发展道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我国的机械制造系统应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加快自动化、虚拟网络化的转化进程。并且实现绿色环保的生态可持续发展策略,紧随世界机械制造业发展脚步,力争世界技术前沿,提高我国综合国力。最后通过技术人员的努力,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从而为我国人民和国家带来更客观的利益,凸显出石油企业于国民经济中的价值意义。

作者:包秋民单位:中石化中原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机械研究所

参考文献:

[1]梁景中.刍议石油企业机械设计制造和其自动化的前景展望[J].科技展望,2015,(35):67.

[2]吴超.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前景[J].江西建材,2015,(15):299+19.

[3]韦佳.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方向研究[J].科技资讯,2015,(08):224.

[4]张真,盛国亮,孙晓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前景之我见[J].硅谷,2015,(01):12+72.

[5]李豪.浅谈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前景[J].企业导报,2014,(08):134+136.

石油化工行业发展前景篇3

新的历史时期,全力打造上游“长板”成为中石化的重要战略目标。优化公司上下游产业结构,瞄准全球“标杆”公司,制定科学的发展路径正在成为中石化实现上游“长板”目标的重要举措。全国“两会”的热度虽然已经悄然散去,但是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方针和理念正在深入人心。作为国家重要的石油化工企业,中石化打造上游“长板”是落实这一方针的重要途径。打造上游“长板”也是中石化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跨国能源化工集团的重要战略举措。从去年收购瑞士addax石油公司,再到今年即将投产的“川气东送”工程,中石化打造上游“长板”的步伐愈来愈加坚定。相时而动中石化提出打造上游“长板”的目标有着特殊的历史时代背景。国际油价高位运行、企业原油自给率低、国内成品油价格未能实现市场化定价以及保持下游市场份额优势是中石化提出打造上游“长板”目标的四大主要因素。中石化是集油气勘探开发、管输、石油炼制于一体的企业,是国内最大的成品油炼制和石油化工生产企业,在国民经济运行中居于重要的战略地位。在整个企业产业链的运行过程中,上游具有基础地位。但是由于历史及体制的原因,相对于下游产业而言,中石化上游产业发展基础相对薄弱,原油产量与下游炼制能力不匹配,自给率较低。为保证国内石化产品的正常供应以及企业扩大再生产从而巩固下游市场优势的需要,中石化每年需要从国际石油市场大量进口原油。这一现象自中石化股份公司成立以来一直延续至今。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发展形势向好,国际原油价格一路攀升。在这样的经济形势下,大量进口原油使中石化为此支付了较高的贸易成本。在国内成品油价格未与国际油价接轨的情况下,企业经营成本压力随着油价的上扬持续加大。因此,提高企业原油自给能力就成为中石化集团公司需要解决的大问题。中石化打造上游“长板”的战略举措就是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提出的。换个角度讲,一旦催生这个目标的四大因素在今后全部或者部分不存在,那么打造上游“长板”的目标以及实现路径就需要进一步调整。所以,中石化打造上游“长板”,需要充分关注目标产生要素的发展变化。他山之石既然打造上游长板是实现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跨国能源化工公司的重要手段,那么以当前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综合能源公司为参照,系统分析和研究这些公司在上述几个指标方面的规律对于中石化打造上游“长板”应该有着较强的借鉴意义,可以此确立中石化打造“长板”目标的行业标杆。建立行业标杆的前提与关键是选好“标杆”公司,这一点非常重要。公司的选择直接影响到行业标准的建立。当然,这里的行业标准并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而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能将其视为绝对权威性准则。但是对于中石化这样的企业,既然选择了打造上游“长板”的目标,提出了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能源化工集团的设想,就应当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努力向这些国际同行的领先者看齐,这样发展的动力和目标就会更加明确。标杆公司选择的标准应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选择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公司;二是选择上下游产业体系齐备的综合性石油公司;三是公司选择要有代表性,不以个别公司作为样本,尽可能发掘普遍性规律。深入探索“标杆”公司在当前一段时期内上下游结构、油气结构、本土海外结构以及储产量结构方面的规律并加以借鉴是中石化打造上游“长板”的重要参照。从一般行业成长的角度看,标杆公司的成长肯定是经历了一定的历程,当前所表现出来的规律可以视为这些公司在特定时期的成长结果。尽管各个公司在成长背景、发展基础方面有所不同,但从产业发展角度看,应该有其共性。我们需要把潜在的、具有共性的规律挖掘出来,作为发展目标和借鉴。发掘标杆公司在上下游结构、油气结构、本土海外结构以及储量产量结构方面的规律是以一定的时间和区间为基础的,评价结果具有静态性。既然以标杆公司现阶段的结构特征为参照,那么关注其成长过程、提炼成长规律则有助于从动态和发展的过程理解现有结构。阶段性特征行业标杆的确定在某种意义上说是确立了中石化上游的远景目标。但是仅有远景目标是不够的,或许更需要关注的是看得见的、需要落实的近期目标。因此,打造上游“长板”需要处理

石油化工行业发展前景篇4

关键词:工业生产防爆监控系统爆炸安全性结构功能设计应用前景分析

防爆监控系统是工业生产与发展研究领域安全性保障的一种重要系统,在石油、化工以及煤炭、科研等领域的设计应用尤其广泛。这主要是由于在上述工业生产领域的生产和研究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易燃、易爆物质和条件比较充足,对于工业生产以及科学研究的安全威胁性也比较突出,针对这类情况,为了避免工业生产以及科学研究过程中各种易燃易爆不安全和不稳定因素的发生,对于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造成较大威胁和不利影响,通过在工业生产领域与科学研究环节进行防爆工业监控系统的设计应用,从而实现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的安全保障,促进工业生产与科学研究的发展进步。下文将在对于防爆工业监控系统及其结构功能、设计应用等分析论述基础上,对其在石油、化工等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的发展应用前景进行研究和分析,以促进其发展应用的提升进步。

一、防爆工业监控系统及其结构功能分析

防爆工业监控系统的设计应用针对实际工业生产中,石油、化工以及煤炭、科研等工业生产与科学研究过程中,所存在的易燃易爆物质因子以及条件比较突出情况,为了避免这些充足、突出的易燃易爆物质因子和因素条件对于上述工业生产以及科学研究的安全性造成较大威胁和不利影响,专门针对其生产与研究开展的技术环节,设计开发了防爆工业监控系统以进行爆炸条件和因素的监测控制,保证生产与研究的安全性。

通常情况下,石油、化工以及煤炭、科研等工业生产与科学研究领域中所应用的防爆工业监控系统主要由控制设备以及前端建设设备、网络传输设备、视频监控和传输设备、终端显示设备、存贮系统等系统结构组成。其中,系统的控制设备所包含的装置结构主要有防爆主控制器以及矩阵控制器、主控/分控键盘、数字系统工控机、硬盘录像机、云镜控制器等;而系统的前端监视设备主要包含的结构设备有隔爆云台、隔爆摄像仪、隔爆感应器、隔爆报警器探头、隔爆解码器等;系统的网络传输设备则包含有网络交换机以及硬盘录像系统、数字编码解码器等;视频控制与传输设备包含有视频分配器和切换器、双绞线传输设备、射频传输设备、光端机、多画面分割器等主要设备。最后,在系统的存贮系统主要设置有数字录像机和模拟视频长延时录像机等设备装置。此外,在一般的防爆工业监控系统终端显示设备中还设置有专业监视器以及等离子显示器、pC工作站等,以满足系统的工作运行需求。

二、防爆工业监控系统的设计应用分析

防爆工业监控系统主要应用于石油、化工以及煤炭等工业生产领域和具有危险爆炸因素和条件的科学研究领域,用于进行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易燃、爆炸因素条件的监测分析,以进行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安全保障。下文将以石油开采与工业生产中防爆监控系统的设计应用为例,对其具体设计实现进行研究和分析。

首先,在石油开采与生产中所应用的防爆工业监控系统主要是由防爆监控摄像机以及光纤传输设备、网络通信设备等重要设备构成,能够实现对于石油开采生产中的易燃易爆因素条件自动化监测和控制,以保证石油开采和生产的安全性。一般情况下,在石油开采与生产过程中,防爆工业监控系统主要通过具有较高防爆等级的防爆监控摄像机,利用防爆线路连接箱实现在安全区域进行电信号和光信号的连接传输,并在实际监测中完成对于监测获取数据的编码设置后,借助网络交换设备通过SDH网进行ip数据的网络交换与传输实现,从而对于石油开采生产的安全性进行保障。在进行石油开采生产所应用的防爆工业监控系统的设计构建时,考虑到系统中监控以及通信回话、安全报警、网络传输等各系统结构之间的数据通信与传输交换需要有较高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保障,因此,在进行石油工业防爆监控系统设计中,专门采用SDH网络技术以及相关标准实现防爆工业监控系统的设计构建,通过SDH网络中的路由自动选择技术功能,在较强的上下电路维护以及控制管理作用下,实现数据业务的高速与安全可靠传输交换,以保证石油生产和开采的安全。

某油田开采生产中,对于防爆工业监控系统的设计应用就通过光纤技术对于油田防爆监控系统中各分站点的摄像机视频信号收集传输到各分站点监控室中,并由数字编码器对于接收的视频信号进行编码处理后压缩成两路信号,一路用于实时监控收集,另一路作为录像备份数据。此外,通过网络交换机与多个数字编码器进行连接,在SDH网络支持下进行信号的通信传输。其中,进行石油开采生产各站点防爆监控数据信息显示的本地视频工作站在与网络交换机连接基础上实现图像信号的实时显示,以保证石油生产和开采的安全性。

三、防爆工业监控系统的发展应用前景分析

结合上述对于防爆工业监控系统的结构组成以及在实际中的具体设计应用分析,随着我国石油、化工以及煤炭等工业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快速提升,工业生产自动化程度的越来越高,对于工业生产中所应用的系统设备生产运行情况的自动监控与管理需求也将越来越突出。防爆工业监控系统作为一种工业生产自动化安全控制系统,其在实际中的发展应用前景也越来越好。首先,随着工业生产运行监控与管理数据的越来越多以及数据复杂性的越来越高,未来工业生产领域中所应用的防爆监控系统的智能化水平也必将随之提升,因此,智能化是防爆工业监控系统未来应用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和特征。其次,随着各种信息技术以及网络通信技术等的发展提升,未来防爆工业监控的系统的应用发展中,必将实现对于各种先进技术的集成应用,以促进系统设计应用水平的提升。此外,为了便于开展防爆工业监控系统的运行管理,其系统应用发展还会朝着ip化以及无线化的趋势演变。

四、结束语

总之,防爆工业监控系统作为工业生产中应用的一种自动化安全控制系统,进行其发展应用前景的研究分析,有利于促进在实际中的推广应用,具有积极作用和价值意义。

参考文献

[1]门建芳,张容琴.现场总线技术在天然气贮配站监控系统中的应用[J].电源技术应用.2013(9).

石油化工行业发展前景篇5

关键词:低碳;低碳经济;石油行业;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426.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5-0011-02

引言

温室气体的排放引起了全球气温上升、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气候变化。目前温室气体的排放已引起了全球人类的关注,“低碳”与“低碳经济”越来越多地被提倡。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占温室气体的比重约为75%,甲烷(CH4)、臭氧(o3)、氯氟碳化合物(CFCS)以及水汽(H2o)等也是温室气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占25%。其中,温室气体中石油化工行业排放的温室气体占二氧化碳排放量的57%,占全体温室气体放排量的75%。因此,石油化工行业既是能源消耗大户,又是生产温室气体的大户。那么,在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并存带来的温室效应下,我国的石油行业发展存在着哪些问题呢?如何利用在低碳背景下利用“低碳”与“低碳经济”来探究中国石油行业发展路径呢?

一、低碳经济的定义及内涵

大气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加,温室气体浓度越来越高,全球性的气候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逐渐被搬上国际舞台。“低碳”两个字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低碳生活”“低碳校园”“低碳超市”“低碳交通”“低碳社区”等等。各行各业都冠以“低碳”二字蜂拥而上,使得“低碳”二字逐渐成为一种时尚。“低碳”经济是指基于产业转型、制度创新、新能源开发以及技术创新等多种创新性手段及方式减少石油、煤炭等高污染性能源消耗,降低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实现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社会经济双赢的目的,最终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与协调发展。

“低碳”视角下的低碳经济的内涵包括三方面:技术性、经济性及目标性。技术性内涵主要体现在,低碳经济是通过产业转型、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等技术性手段实现的;经济性内涵主要体现在,低碳经济是以经济发展为目标及动力,致力于经济发展、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和物价稳定等社会经济发展综合性目标;目标性内涵主要体现在,倡导低碳经济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社会经济双赢的目的,促进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与协调发展。

二、低碳背景下我国石油行业发展问题

1979年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第一次世界气候大会”指出,大气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加,以致大气中温室气体舛仍嚼丛礁撸导致地球温度上升、气候变化、冰川融化以及海平面上升。由此,1979年的“第一次世界气候大会”第一次将温室效应带来的气候变化提上国际议事日程。此后,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签订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7年在日本东京签订了《京都议定书》;2007年,将近200个地区及国家的代表在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通过了“巴厘岛路线图”;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通过初步的《哥本哈根协议》,但是在气候问题的长期目标、资金来源以及技术支持方面并未有实质性成效;2010年坎昆气候大会在坚持“巴厘岛线图”的基础上,在气候问题的资金来源、减排承诺等问题上取得了初步成效。

低碳背景下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发展主要面临着以下问题:

第一,随着“低碳”与“低碳经济”的倡导与实施,众多低碳经济因素制约着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生产加工制造业、汽车行业等产业带动了石油等能源产业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石油、煤炭等能源产业进出口贸易额增幅均在20%以上。可以说,我国石油、煤炭等能源产业取得了飞快的发展。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5》,中国石油进口创历史新高,成为首次超过美国的世界最大石油进口国。尽管如此,我国石油产业仍面临着技术性较低,仍处于世界石油产业链的低端领域。在“低碳经济”的倡导与流行之下,我国石油产业低端产业链产品产能过剩,高端产业链产品产能仍需进口。

第二,我国石油产业发展迅速,能源消耗大、产能消耗大且生产了大量的温室气体,气候公约效果微乎其微。自1979年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第一次世界气候大会”至2016年期间,全球各个国家已召开数次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气候会议,签订了数个“气候变化公约”及“气候变化协议”。但是,全球各国为了自身利益无法产生共同的“低碳”目标,效果微乎其微。2013年的华沙气候大会经过了激烈的争论,终于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九次缔约方会议暨落下帷幕;2014年的利马气候大会在历时32小时之后,终于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次缔约方大会。

第三,随着“低碳”与“低碳经济”的倡导与实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冲击着石油、煤炭及天然气产业。作为不可再生资源,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增长及各产业对石油等能源消耗的需求,石油、煤炭及天然气将在未来一百年之内被人类耗尽。相反,太阳能、风能、地热能与生物质能,一方面作为再生资源,具有可持续使用与发展的性质;另一方面,太阳能、风能、地热能与生物质能等新型能源具有环保型,起到保护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

第四,随着“低碳”与“低碳经济”的倡导与实施,未来低碳能源技术必然主导能源行业,对传统能源具有较大的冲击力。随着“低碳”与“低碳经济”两词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低碳技术也随之应用至石油能源行业。我国为鼓励“低碳”能源技术及新能源技术的创新与开发,先后对“低碳”技术出台了众多保护性政策与措施,并严格限制传统石油能源使用。某些发达国家针对石油行业的发展出台了相应的清洁能源安全法案。清洁能源安全法案将石油产业的低碳技术设备化,以此形成相应的清洁专利,对传统石油行业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力。由此,随着低碳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未来低碳技术必然主导能源行业,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等传统能源行业必然会受到一定的冲击及影响。

三、低碳背景下中国石油行业发展路径

随着“低碳”与“低碳经济”的倡导与实施,众多低碳经济因素制约着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冲击着石油、煤炭及天然气产业。未来,低碳能源技术必然主导能源行业,对传统能源具有较大的冲击力。那么低碳背景下我国石油行业发展路径有:

一是促进石油行业产业结构升级,加强石油产业结构调整,降低石油能耗投入及消耗,推进石油产业的规模经济与集约经济。作为引导石油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体,政府部门应当通过相关政策引导石油企业形成产业集群基地,创新能源技术,提高石油能源利用率,生产高效清洁的石油能源。石油企业通过产业集群形成石油产业基地,通过专业化、技术化及规模化生产,创新生产线技术、设备技术及工艺技术,降低相关产品的单位成本,促进石油行业产业结构升级,加强产业结构整合,从而降低石油能源能耗投入及消耗,促进石油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与协调发展。

二是促进节能减排,研发及创新低碳技术,强化节能减排技术。对于低碳技术创新方面,石油产业企业可联合科研机构、高校及科研基地等进行低碳技术研发与创新。如,利用天然汽水化合物、新一代生物质能材料等来研发低碳能源技术。加强石油能源的低碳技术研发,逐渐淘汰并停止污染严重、技术落后、能源消耗高、产品质量差及污染严重的企业,大力研发及创新能降低单位能耗、单位成本的设备及联产设施。对石油产业企业生产中产生的污染物,要及时进行污染物分解、处理与污染治理,减少石油产业对环境的污染及破坏。

三是积极研发低碳清洁技术,加强新能源技术的创新与研发,促进石油产业产品清洁化生产。传统的石油化工产业具有资源利用率低、污染高、能耗高、产能低的特点,而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产业不仅具有可再生、可持续利用的特点,还具有资源利用率高、污染低、能耗低及产能高的特点。国内环境已不足以支持任何高污染、高能耗、低产能的能源企业发展,所以改变能源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石油产业升级,积极研发低碳清洁技术,加强系能能源技术的创新与研发,促进石油产业产品清洁化产生已刻不容缓。

结语

“低碳”两个字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低碳生活”“低碳校园”“低碳超市”“低碳交通”“低碳社区”等等。各行各业都冠以“低碳”二字蜂拥而上,使得“低碳”二字逐渐成为一种时尚。低碳背景下的“低碳经济”制约着我国石油产业的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不断冲击着石油、煤炭及天然气产业,未来低碳能源技术对传统能源具有较大的冲击力。因此,加强石油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节能减排,强化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及创新低碳技术,降低石油能耗投入及消耗,推进石油产业清洁化生产的规模经济与集约经济生产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杜伟.低碳经济与中国石油石化行业的发展[J].国际石油经济,2010,(1).

[2]低碳使命、石油石化的抉择――第二弥泄石油石化产业发展国际论坛精彩演讲内容选登[J].中国石油石化,2010,(13).

[3]朱晓亮.低碳经济与中国石油石化行业的标准及发展[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6,(10).

[4]龚洋冉,仇沪毅,刘丽.我国低碳发汗公众参与的现状研究(一)――低碳概念族的演变和创新[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石油化工行业发展前景篇6

关键词:低碳经济;石油企业;发展策略

一、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

低碳经济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即通过技术创新、产业转型等形式,尽可能地降低高碳能源的消耗,以缓解温室气体对气候的影响。可以说,发展低碳经济是一种将环境与经济放在同等位置上的经济模式,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

(一)化石能源紧缩

就全球趋势来看,化石能源的经济成本在逐年看涨。从世界能源结构上来看,化石能源的使用成为温室效应形成的主要原因。特别是煤炭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但是作为不可再生能源,化石能源已经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危机。因此,就如何高效利用现有的有限能源,并加速开发新能这一方面,人类已经达成共识。

(二)发达国家的经济过渡与发展我国家的经济转型

“先污染,后治理”的经济发展模式让众多发达国家一跃成为国际经济水平层面的佼佼者。然而享尽自然给予的各种“恩宠”后,这些“先进者”开始重视环境保护的问题。从工业发展历史来看,西方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就已经完成了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转型,即发达国家已在这个转型的过程中经历了高碳经济阶段,在转型结束后开始降低能源消耗量,并在全世界都提倡低碳经济的时代,成功完成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的过渡。而发展我国家高碳经济阶段的起步就比发达国家晚,此时的发展我国家的经济正处于高碳经济的高潮阶段。也正是此时我国的能源储量和环境状况也亮起了警示灯,因此,为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只有向低碳经济转型。

(三)温室效应向人类提出的挑战

全球变暖使得气候异常,暖冬、酷暑等极端的恶劣天气频繁出现。冰川融化使得大量北极熊失去栖身之地,甚至会因为捕不到食物而溺死海中。水平面上升,大陆板块随时都可能被大海吞噬。由于气候异常,大量的物种濒临灭绝,严重地影响了生态平衡。如果这种气候持续下去,食物链断裂,灭绝的厄运迟早会降临到人类的头上。这是自然对人类的“回礼”,面对自然的愤怒,人类不得不为自己所做过的一切付出代价,所以发展低碳经济不仅仅为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保护环境,也为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保护环境。

作为发展总国家,面对低碳经济时代,我们应当如何发展?作为我国能源支柱的石油企业又该如何发展,下文将分析低碳经济给我国石油企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二、石油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swot分析

石油企业是我国化石能源的主要提供者,因此发展低碳经济,石油企业应为先驱。

(一)优势

就我国现在的经济形势而言,石油企业要发展低碳能源,仍应将重点放在石油和天然气上。而发展这两种资源,石油企业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源于能源开采、运输方面经验的积累;其次,在能源技术方面我国大多数的石油企业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再次,为了鼓励石油企业大力发展海内外的资源开发,国家在财税政策上给予了相当大的支持;最后,天然气已经成为我国石油企业能源发展的亮点,近几年来在天然气领域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同时,国内的大型石油企业已筹备着向煤层气和海上天然气进军。

(二)劣势

石油、天然气虽然相对比较环保,但是不可再生能源只能维持现状,未来的能源结构还是要以可再生的新能源为主。但是石油企业的经验和技术优势基本集中于常规能源的产业链上,对于可再生新能源的研发,技术层面上还是稍显落后。我们的节能减排只能通过节水、节地以及淘汰高耗能、高排放的装置等技术性较低的方式来实现,而不是通过发展绿色经济的渠道去谋求一个新的发展空间。所以在新能源的竞争中,不具备竞争优势。

(三)机遇

从长远利益来看,低碳经济有利于推动石油企业的发展。首先从我国化石能源的特点分析,煤多、油气少一直都是我国化石能源的特点。然而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石油产量远远无法与消耗量持平,这使得我国对石油进口产生了过分的依赖。这种情况下如果政府还是无动于衷,石油公司的保供压力会持续增加。但是在低碳经济模下,原来以石油为主的能源结构就会转向排放量较小的天然气为主的能源结构,有了新的消费增长点,石油企业就可以转变生产结构,推动可持续发展。在提倡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下,我国三大石油公司均提出了新的发展目标,其共同点就是实现油气企业向能源企业的转型,加速可再生能源发展,加速新能源的开发。在产业和业务结构上进行调整,根据国家出台的新政策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石油企业的转型将带动起经济增长新高潮。

(四)威胁

石化能源总量在持续减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日后必然会主宰我国能源市场,新能源种类繁多,所以我国能源市场在未来将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即石油企业由传统化石能源创造出来的市场份额必然会被瓜分,很难重复往日的市场主体地位。此外,国家大力推行低碳经济发展,必然会以税收等政策形式对传统化石能源的发展加以限制,总体看来经营前景不是很乐观。此外,由于石油产量低,为了满足社会生产需要我们仍需依赖石油进口。但是这种背景下,西方国家会以低碳为借口加大贸易壁垒,加大了资源进口的成本就意味着加大了石油企业的生产成本,缺少了成本优势,国际竞争力会明显下降。

三、我国石油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策略

石油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能源,石油企业则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因此,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上,石油企业应随着形势的发展而发展,所以发展低碳能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对于石油企业来说意义非凡。

(一)大力发展天然气业务

当前我国工业化进程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能源需求与日俱增,而短时期内,新能源还无法完全替代传统化石能源。我国石油能源储备量虽然不大,但是天然气能源的储备量却是相当的丰富。这种形势下石油企业应立足于自身实际,在保持传统竞争优势的同时加快天然气业务的开发,作为清洁型能源,天然气可以充当化石能源与新能源之间的过渡能源。所以走绿色发展之路,石油企业首先要调整能源结构,大力发展天然气业务。

(二)有序发展新能源业务

化石能源的不可持续性决定了新能源的开发将成为石油企业未来经营战略的重点。目前国际上很多大型石油企业都将战略主场转向了生物资源的开发,如道达尔公司于20世纪90年代开创了生物燃料开发的先河。又如壳牌石油,早在1997年就建立了独立的生物能源部,其生物能源业务在世界石油行业范围都是数一数二的,而且2000年以后,该企业又加大了对生物能源方面的投资。再如巴西石油,企业预计2007-2011年在开发生物能源领域投资3亿美元。我国石油企业要在新能源的开发与实践中起到先锋作用。近年来我国石油企业在开发非常规油气能源领域表现突出,加大了煤层气、页岩气和致密气的开发力度,同时加大可燃冰开发技术的研发,在生物资源领域重点加强非粮乙醇和生物质柴油的开发与生产,不断提我国清洁型油气资源的保有量。

(三)牢固树立节能减排主体意识

石油企业虽然是我国能源的主要提供者,但是就生产而言,它也是我国能源和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企业。所以,积极探索低碳能源开发,保质保量地为社会提供清洁型能源是低碳经济下石油经济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因此,树立节能减排的主体意识,大力推广余热回收等资源再利用技术,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消耗。

(四)发展二氧化碳处理技术

二氧化碳是导致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低碳不等于二氧化碳的排放为零,因此,推行低碳能源的同时,也要加强对二氧化碳处理技术的发展。目前已有的二氧化碳处理技术有回收在利用和永久封存两种,已经投入到广泛的应用之中。现在很多石油企业都在石油开采领域加入了二氧化碳强化技术,这种技术对于挤压地下油气资源十分有效。此外在化工领域,将二氧化碳回收并加工成可降解的环保塑料或是通过化学反应生成甲醇、碳纤维、沥青、建筑材料等等。可以将回收来的二氧化碳充分再利用,在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同时,也提供了新型的物资原料。此外,石油企业还可以凭借现有的地质技术,在已经枯竭的油田寻求有利于永久封存二氧化碳的地质构造。无论是回收还是封存,都可以实现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减少,但是这一切都依赖于低碳技术的研发,各石油企业要积极合作,从源头上实现低碳减排。

四、结论

为了发展经济,我们不惜破坏环境。现在环境破坏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反作用力使得我们不得不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低碳经济就是协调二者关系的结果。低碳经济决定了各国能源结构的转型,决定了清洁型能源的主导地位,也决定了可再生能源将成为未来能源结构的主体。作为石油企业,在石油和天然气开采方面我们有绝对的优势,而且低碳经济否定了煤炭的能源主体地位,这就给石油和天然气这两种相对清洁的能源提供了发展的机会。但是我国的石油储量还是有限的,天然气能源却极为丰富。这就意味着低碳经济时代,我们要大力发展天然气业务,并以此作为传统能源与新能源之间的过渡。与此同时,我国石油企业要做到未雨绸缪,加速低碳技术的研发、加速新能源的开发,随时做好转型的准备。目前我国石油企业在非常规能源开发方面已经有了突破性的进展,特别是生物能源领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然而面对新能源之间的竞争,传统能源优势已经发挥不出作用,因此,只有加速开发出核心产品,才能增强在未来新能源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保住石油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参考文献:

1、周宏春.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重心[j].绿叶,2009(1).

2、吴晓青.关于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若干建议[j].环境保护,2006(5).

3、潘家华.满足基本需求的碳预算及其国际公平与可持续含义[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8(1).

4、夏光.动员国家力量发展低碳经济[j].绿叶,2009(5).

石油化工行业发展前景篇7

[关键词]对外合作;石油合同;联管会;管理体制;人才培养

自1993年签订石油合同以来,大港油田对外合作项目成功地运行了20年,累计产量超过千万吨,在石油合作开发的历史上留下了色彩浓重的一笔。当前在中石油加强国际化经营,所在地区公司加快滩海开发和走向国际市场步伐加快的大背景下,作为浅海石油合作第一人,大港油田对外合作项目承载了前所未有的企业责任。一个对外合作项目是否能够有效和可持续发展,一个石油企业能否真正走出去跻身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并取得国际经营的成功,共同的关键在于企业国际石油合作骨干人才选拔与管理的成功与否,在于企业人员综合素质是否得到提高,是否拥有一批专业配套,门类齐全,通晓国际经营的管理和技术骨干队伍。因此树立起注重培养教育和使用管理人才科学观念,大力开发国际石油合作人力资源是企业人事管理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和重要基础工作。

但是对外合作项目运行到现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目前还存在若干问题。

一对外合作项目人力资源管理当前主要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当前中石油的现有体制,不利于国际化经营人才的辈出。

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外国公司合作开发油气资源,外方以雇员的用工方式雇佣中方人员,中方则根据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授权要求,对每一个合同区都组织了一套班子做外中方代表,参加合同双方组成的联合管理委员会(简称“联管会”),中方雇员既是合作油田的主体,也是联合管理的基础。然而雇员这一新事物是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产生,嫁接在国际石油合作运作的模式上,同时又根植于中石油的用工及分配制度的土壤里,两种不兼容的企业模式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冲突和矛盾,它不合理性是可想而知的。这样的雇员制度三方面都不满意:

1是外国作业者不满意,说作业机构付的钱不少,可都归了中方雇员隶属主管单位,因此,雇员缺乏应有的积极性,责任感;

2是雇员不满意,说同样是雇员,外国雇员的年收入平均可达十几万美元,而中方雇员年收入相差很远;同时对外合作项目接受上级对外合作项目经理部(CCaD)和地方油田公司的双重管理,生产作业的主动权又在外方作业者,对外合作项目上的从业人员在所属油田的地位很容易被边缘化,对个人的事业发展不利。

3是中方雇员隶属主管单位不满意,在合作项目参加联合办公人员接受作业者的统一管理,对其在中石油承担的行政职务或所在岗位完全不能履行责任,这样对一个项目的总体管理十分不利。

(二)用人观念有待革新,目前对外合作项目没有充分起到搭建为中石油培养国际化经营人才大平台的作用。

对外合作项目在创建之初就承担着为中石油培养国际化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的神圣义务,造就一批外语水平高,业务熟,技术精,懂得国际惯例,通晓现代化管理的国际石油合作人才,为加速合作油田高速高效发展,为中石油进一步迈向国际石油合作市场,提供人才保证,是对外合作项目不可推卸的责任。

对自营业务的工作人员来讲,距离国际化人才的差距最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缺乏语言环境,语言障碍是最大的问题;缺乏与外国人打交道的经验,不懂国际惯例;工作乐于上司安排,没有创新精神;乐于按部就班,缺乏竞争精神。

而对外合作项目相当于一个家门口的培训基地,作业者带来国际石油公司的一整套先进管理模式和专业技术,通过培养和输送人才以各种形式在合作项目上工作,大港油田可以武装自己,储备自己“走出去”的经验和技术,是一种可以获得丰厚回报的投资。尽管国际化人才培养如此重要,但是因此造成的人材流动就在所难免,如果错误地认为为对外合作项目输送人才就是“为他人做嫁衣裳”时,这种观念就会阻碍国际化人才的培养。

(三)缺乏科学合理的对外合作人才培养机制,对外合作人才储备不足,不利于项目的长远发展。

在大港油田,目前尚未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对外合作人力资源培养机制,对外合作人员的培训既无科学、系统的计划,又缺乏长期性和针对性,培训方式和内容随意性大,故难以取得理想的培训和开发效果。没有长远的人才培训规划,即使开展了培训开发工作,也往往因为缺乏系统规划,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与前瞻性,难以培养出合格的合作人才,同时也很难使员工获得完整的知识结构和工作技能。

以赵东海上平台为例,当前在操作岗的中国雇员(secondee)经过多年和作业者的合作,经验丰富,业务过硬。但是除了在岗的十几名操作工,中方没有任何此种人力资源的储备,项目应对人员变动的弹性很小,不利于项目的长远发展。

相对于当前对外合作业务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化经营的迅速扩张,合作人才总量不足,人员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人员素质还不能达到国际化经营的需要;同时对外合作人才的不合理流动和流失比较严重,部分经过培训又具有实践经验的对外合作人才会跳槽到国外石油公司。建立科学合理的对外合作人力资源培养机制是下一步工作的保证。

二解决石油合作项目人力资源开发矛盾的建议措施

(一)外国石油公司-作业者的人员配置“本土化”是石油合作人力资源开发的关键。

这里指的不是广义的人力资源本土化-即雇佣有中国本土教育和工作背景的职员,这里强调的是雇佣中国石油的员工。石油合同中明确规定,所有的岗位空缺应该优先考虑中国石油的员工。增加参与联合办公人员的比例,一方面可以促进中外双方合作的有效性,有利于中石油和作业者两中类型企业的文化融合,另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地培养中石油员工,学习国际石油公司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尖端技术,为将来作业权回收做好人力资源准备,进而为中石油走向国际市场储备更多的国际性人才。

以目前赵东项目为例,截至2012年8月1日赵东项目的参与人员中中石油只占了不足百分之四十,人力资源“本土化”的空间还很大。

现在在中国石油“走出去”的大背景下,对外合作项目需建立一套人员选拔机制,积极推进项目“本土化”进程,在这方面长北项目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长北项目的所有岗位都设立的双岗制,每个岗位设立一名作业者的雇员和对应的中国石油员工,在项目的执行过程中作业者和中石油在最基层的工作就得到了充分的沟通,提高了项目执行的顺畅程度,同时培养了大批中石油的对外合作人才。

(二)建立国际石油合作人力资源开发规划,将人力资源管理纳入企业经营战略:

赵东项目目前中方已经做出项目人力资源发展的十二五规划,但是还缺乏和项目发展长远战略的结合。建议根据项目的发展周期和地方公司国际化业务发展的需要,建立长期人力资源开发规划。具体内容如下:

岗位职务规划:主要解决国际石油合作项目中方管理机构定岗定编问题,依据合作项目的近远期目标,劳动生产率,技术工艺要求等确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岗位职务标准,进行定员定编;

人员补充规划:为国际石油合作项目在中长期内使岗位职务从质量和数量上得到合理的补充,具体指出各级各类人员所需要的资历,培训,年龄等要求;

教育培训规划:依据公司发展的需要,通过各种教育培训途径,为国际石油合作项目培养当前和未来所需要的各级各类合格人员,同时为地区公司‘走出去’的国际化业务储备国际人才。

(三)加强对外合作培训,健全考核机制,为员工提供发展机会

石油对外合作项目人力资源培训的关键,是抓紧骨干人员的英语,计算机应用,现代化管理知识和有关专业技术等培训。

培训不是目的,是项目发展和员工提高的手段。建立一套完整的激励机制,为职工的职业生涯发展铺平道路。

目前在大港对外项目最迫切地需要建立储备与轮换评价机制,以满足作业者以及地方石油公司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急需制定切实可行的人力资源储备与轮换评价方案,加强领导,严格考核,各方的培训管理机构协同运作,定期评价,形成人力资源的蓄水池。设立双岗制,如果在评价中发现储备对象条件成熟,应该积极推荐上岗实践;对已经在合作岗位的中国雇员,除了定期评价外,应在一定的工作期限内轮换岗位,使其得到全面的发展,同时也可以形成对外合作岗位上人员的良性循环。

综上所述,中石油国际化进程的加快,给国内对外合作项目的执行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对工作的深度和广度都提出了新的议题。作为对外合作先驱的大港油田在这个有利的环境下,在人力资源开发工作中会做出更大的成绩。

[参考文献]

1、斯蒂芬.p.罗宾斯蒂莫西.a.贾奇著孙健敏李原译《组织行为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石油化工行业发展前景篇8

关键词:大庆;旅游产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23-0061-02

大庆地处松嫩平原中部,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是我国最重要的石油石化基地之一。现辖五区四县,面积2.1万平方公里,人口近270万人。大庆是一个因油而生、因油而兴的城市,随着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已成为一座繁荣和谐的现代化城市。然而由于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总有一天会枯竭,同时由于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拉动内需、推动相关产业发展和扩大城市影响,发挥积极作用。所以大庆力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从一个“油经济”走向“游经济”。

1大庆市发展旅游产业的优势

1.1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大庆土地资源储备充裕。大庆土地面积大,用地限制少,征地矛盾小,全市已辟建工业园区20个,规划面积560.33平方公里,大量工业用地有待开发;地热资源前景可观。大庆是国内罕见的大规模地热富集区,静态储量达3000亿立方米,而且水源充足,水质优良,地热水出口温度在40℃—90℃之间; 草原资源十分丰富。大庆市草原总面积1034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32.5%,居全省第一位。年产优质牧草5亿多公斤,同时,是重要的北药药材供应基地;油气资源和天然气资源储量巨大。大庆石油地质储量90亿吨,已探明56.8亿吨。天然气资源量1.17万亿立方米,已探明可采储量3000亿立方米; 石化资源优势明显。拥有燃料成品油、油、腈纶纤维、油田化学品、合成树脂、合成橡胶、有机化工原料、化肥等石化产品生产基地,可生产5大类400多个品种的化工产品,石化产品精深加工原料充足;电力资源量足价廉。全市有13户发电企业,装机总容量为220.68万千瓦,占全省装机容量的18%,充足的电力使得大庆的电价相对较低。

1.2独具一格的农业、工业和交通运输业优势

大庆是全国重要的乳业基地、畜牧强市、绿色食品强市和水产品大市,有10大部级龙头企业、108个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一方面,绿色特色农业快速发展,其种植面积达260万亩之多,是全国著名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另一方面,农业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实现“村村通公路”。同时全市形成了以奶牛和生猪、以大鹅为主的家禽“一体两翼”的畜牧业发展格局。大庆作为中国最大的石油工业基地,享有“共和国加油机”的美誉。2006年,生产原油4340.5万吨,天然气24.5亿立方米,实现增加值1101.5亿元。到2011年原油产量仍可维持3600万吨,依然是全国最大的油田。另外,近几年来,对石化工业不断扩能改造,相继建成120万吨加氢裂化、80万吨乙烯、30万吨复合肥、20万吨高压聚乙烯等一批大项目。全市现有大中型石化企业14家,已形成集炼油、化工、化纤、塑料为主体的化工产业群。大庆的现代都市框架已经基本建成,形成了以铁路、公路和管道为主,水路、民航为补充的立体交通运输形式。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全年公路客运量787万人,客运周转量73220万人公里,货运周转量50512.5万吨公里。大庆还有肇源松花江航道140多公里。大庆市基本实现了“城乡客运一体化,农村客运公交化”的格局。

1.3众多的旅游景观

目前,大庆市政府将旅游业作为六大支柱产业之一重点发展,大庆以其独特的旅游资源,成为国内外游客向往的地方,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同时,以“绿色油化之都、天然百湖之城、北国温泉之乡”的大庆市旅游形象早已被整体定位,石油文化游、民俗风情游、湿地景观游、城市风光游、地热休闲游,已经唱响黑龙江,辐射东北,走向全国。57处旅游景点星罗棋布,有被列为国际旅游景点的中国最大的石油科技博物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铁人王进喜纪念馆、标志大庆油田诞生的松基三井等景点,可以使游人直观感受厚重的石油文化;另外,像草原赛马、水上狩猎、参观民族博物馆等旅游项目,可以使游客亲身体验民族风情;扎龙自然保护区观光、人居生态村休闲、野生动物观赏等旅游项目,可以使人们尽领神奇的湿地景观;“中国温泉之乡”林甸县地热资源丰富,温泉水质好,适合养生休憩。这些旅游项目备受青睐,使人们欣赏东北大秧歌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文艺演出的同时,也能体会到生态观光的乐趣。

2大庆市发展旅游产业存在的问题

2.1旅游经济总量不足,旅游资源优势未转化为产业优势

黑龙江省经济结构中旅游产业收入所占GDp比重不足9%,大庆市旅游营业收入所占大庆GDp比例更是不到全市GDp的4%,旅游收入少,处于下游水平。同时,尽管大庆市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然而,这些丰富的旅游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旅游产品开发仍以数量扩张的外延式发展为主,整体规模较小。缺乏旅游拳头产品一直是制约大庆市旅游业发展的难题。虽然大庆市已将旅游业作为接续产业之一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旅游业对经济的拉动力不强,目前大庆市旅游营业收入还不到全市GDp的1%,旅游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产业优势。

2.2旅游地品牌宣传力度不够,缺乏旅游特色产品

目前,大庆的旅游品牌还不够响亮,大庆的旅游资源与周围地区具有一定的趋同性,同样的老工业基地和温泉之景很难吸引四面八方的游客,与齐齐哈尔的扎龙自然保护区相连的湿地资源的价值也大打折扣。“大庆只是一个油城”的城市印象尚未得到根本转变,“石油文化、生态湿地、特色温泉”三大旅游品牌的宣传力度还不够,国际国内知名度还不高。另外,大庆旅游特色商品也是严重匮乏,大庆市旅游产品开发80%左右是人文类产品,自然类产品少。旅游项目缺乏参与性,体验型的产品更少。因此大庆既没有叫的响特色饮食,如武汉的鸭脖子、哈尔滨的红肠,也缺乏独具地方特色具有吸引力的旅游项目,比如北京的故宫、杭州的西湖。

2.3与旅游相配套的设施不健全

与大庆市的旅游业发展的相配套的设施滞后。其一,旅游基础设施差。旅游饭店结构不合理,片面追求建设高档饭店,一般旅游饭店数量相对较少。景区停车场、厕所、旅游路线和景区内水、电、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配套功能不强。再者,旅行社发展缓慢,内容单调。由于大多数景点都是静态的、非参与性的景观,内容比较单调,让人流连忘返的特色旅游尚未形成。缺乏强吸引力的旅游精品,不能给游客以鲜明的旅游形象。其三,高质量的旅游人才匮乏,目前,全国旅游人才教育不能满足旅游业发展的需要。据统计,当前全国旅游业人才缺口至少在200万人以上,而全国旅游专业毕业生每年不足50万人市。大庆市从事旅游业有各种人员大多是边学边悟、半路出家,复合性旅游人才太少,一定程度阻碍旅游业的发展。

3大庆市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分析

3.1建立农村旅游、都市旅游、工业旅游相结合的旅游产业体系

大庆市在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应注重组合旅游产品开发,将农村旅游、都市旅游同工业旅游结合起来,而不仅仅是单项旅游产品开发。大庆是一个“油”城市,发展工业强市的同时,大力开发工业旅游资源,开辟参观通道和参观区点,加强度假村、湿地等旅游景区的开发。在完善旅游产业体系的同时,可依据城市旅游形象定位,打造生态湿地、特色温泉、石油文化三大品牌,建设龙凤湿地游客中心、北国之春温泉城、世界石油公园。通过实施品牌战略,促进旅游企业集团化、多功能化发展,打造特色旅游精品,提升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合理整合旅游资源,大力开发客源市场,促进大庆市旅游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变。

3.2加大旅游地品牌力度宣传,提高旅游商品开发力度

大庆可以借助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方式加大对其旅游产业品牌力度的宣传,强化大庆的旅游地形象。在大庆电视台、油田有线台天气预报栏目做主要旅游景区的广告宣传,在大庆电视台开通旅游专栏,在广播电台开辟旅游频段,在《大庆晚报》、《都市生活报》等设立旅游专版,重点宣传大庆旅游景点。在向全国范围内的推广中,应该注意与旅游门户网站的合作,比如携程旅游、芒果网、驴妈妈等,借助这些知名的旅游网站,使更多的人了解到大庆旅游的特色。大庆市还可以利用名人效应,挑选出一位时尚前卫、具有亲和力及内涵的旅游城市形象大使,从而将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的一面展示给消费者,也可以借助各种节日来宣传旅游景点,使游客逐步实现对大庆市“从黑色印象到绿色主题”的转变。同时,大庆的旅游纪念品和商品有待于进一步开发。旅游商品的开发包括产品的设计、原料的采购、产品的制造、物流运输、订单处理直到销售及服务等的一系列环节,其中更关键的是在于开发设计、生产和销售三大环节,大庆市的旅游商品的开发应依据旅游形象的定位,按照地方性、艺术性、实用性、纪念性等原则,重点设计与湿地文化、温泉文化、石油文化相关的旅游商品,促进大庆市旅游产品由观光型向体验型转变。此外,可设立“大庆旅游商品开发基金”,组织旅游商品设计大赛,在适当的时机可考虑举办旅游商品展销会、建设旅游商品市场或旅游购物街等,促进大庆市旅游商品的深度开发,以推动大庆市旅游产业的深入发展。

3.3优化旅游配套设施,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为了促进大庆市旅游业的发展,与旅游相配套的各种设施也应健全。一方面,完善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优化旅游饭店结构,合理的建设不同档次的饭店,以适应不同经济能力的游客;另一方面丰富旅行社的内容,加强旅行社的信息化,以便于国内外旅游者对中国大庆市旅游信息资源的查询,快速了解大庆市的旅游信息。同时,大庆要把对内培养和对外引进旅游专业人才相结合,组建旅游学会,创造有力于优秀人才施展才华的条件和氛围,从而逐步完善旅游资源开发的软环境。

参考文献

[1]徐澈.河南省“旅游立省”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商贸,2011.

[2]陈丽威.黑龙江旅游资源的优势及开发对策[J].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12).

[3]李冬霞.大庆市旅游资源开发[D].东北师范大学,2009,(5).

石油化工行业发展前景篇9

2012年起,对毕业生入职培训实施培训项目化运作,建立模块,构建体系,主要是:

1.提高入职培训针对性2012年起培训实施前以问卷形式进行培训需求调查,按照人力资源部门、生产单位、往届毕业生和将入职报到的应届毕业生三个层次,对入职培训应达到的目的效果、授课内容、毕业生希望掌握的知识等需求调查,两年共收集调查问卷119份。依据调查结果,在培训方案中增加心理调适与情绪管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与更多团队活动与交流项目,完善课程设计。

2.提高工作价值观引导与企业文化灌输效果结合石油企业特点,将“我是华北石油人,我为祖国献石油”作为应届毕业生入职培训的主题,增加学唱“我为祖国献石油”石油文化歌曲、集体观看《铁人》电影与交流,以及“我是华北石油人,我为祖国献石油”入职宣誓仪式等内容,聘请企业领导和优秀毕业生代表介绍企业发展前景以个人成长体会的交流的方式,塑造毕业生作为一名石油人的使命感与归属感。

3.提高毕业生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在拓展训练上,优化项目,以“石油工人有力量”、“建设石油家园”、“原油传输”等具有石油行业特色的名称实施拓展项目,从情境上贴近石油生产,提高情景培训效果。

4.完善入职培训体系设计建立公司、厂和班组三级培训体系。按照中国石化毕业生入职培训大纲要求,依照层级不同,设置与分解范围不同的课程模式,由各级领导、技术专家对企业文化与发展形势、专业技术知识、安全与环保知识、规章与制度、职业规划等内容授课,使毕业生能从整体到局部再到具体的对企业环境、发展前景、工作内容有更加全面细致地认识。让毕业生在心理预期上能够,分阶段、从上到下去逐步了解生产运行情况,逐步适应生产一线艰苦的工作与生活环境。

5.量化培训效果评估运用“入职期望”量表,分别在培训前与培训后发放,针对毕业生在企业发展期望、工作责任期望、工作回报期望以及组织认同四个维度上的变化进行量化评估。本文来自于《企业改革与管理》杂志。企业改革与管理杂志简介详见

二、效果与启示

石油化工行业发展前景篇10

入冬以来,国内石油树脂市场整体也在经历着另一场的“寒冬”。企管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石油树脂部主任、山东齐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郝守增通报了目前石油树脂行业的严峻形势:2012年石油树脂市场的疲弱现象尤甚往年。由于受到国际国内多方面影响仍可持续一段时间,国内内需可能仍会处于疲软态势。与此同时,国际原油价格仍旧承受巨大压力,wti价格走势震荡,布伦特油价格震荡下行。国内裂解碳5、碳9市场受油价影响继续维持企稳下行态势,国内需求疲软,业内多以观望态度为主,市场存在利空导向。碳5石油树脂方面的表现则比上游市场要平淡许多,仅部分企业下调其产品报价,市场需求仍旧偏淡。此外国内供需关系亦是影响国内市场报价的另一大因素,原油价格的涨跌与国内供需关系构成了石油树脂行业价格变动的两大主要因素,在无明显利好导向的宏观政策情况下,这两大因素则是当前影响石油树脂行业报价的主导因素。

2013年石油树脂市场状况如何?行业今后的发展怎样?资源紧缩局面如何破解?拨开市场层层迷雾能否找到现象背后的规律?这是石油树脂企业十分关注的焦点问题。与会企业代表们围绕原料、市场、产品质量、标准化、信息共享以及行业发展前景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原料是与会代表首先关心的大问题。石油树脂的原料来自于乙烯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碳5和碳9,这两种副产品均被两大石油公司所垄断,且质量和数量均不能保证供给,成为制约石油树脂企业长远发展的瓶颈之一。其次是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产品质量无行业标准,低水平重复建设同样困扰企业。有的代表指出,虽然该行业很小,但仍有产能过剩的趋向。目前,由于该行业的门槛比较低,一些新建的同类型石油树脂装置,由于其技术新、设备先进,并且原料供给充足,其产品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给一些老牌的石油树脂企业造成压力。再次,高端产品供不应求,但国内企业无法满足市场需要。据了解,石油树脂行业年产量在50万吨左右,但高端产品仍需从国外进口。据了解,国内石油树脂价格在7000~8000元/吨,进口产品在3000美元/吨左右,两者相差二至三倍。国外企业从中国进口低端产品,加工提纯之后再返销中国市场牟取高额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