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智能医疗市场调研十篇智能医疗市场调研十篇

智能医疗市场调研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2:45:40

智能医疗市场调研篇1

虽然我国在智慧医疗系统技术、标准、产品、应用,以及政策层面均呈现出良好的开端,但从现阶段实施情况分析,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一是政府法律保障问题。智慧医疗中的个人健康信息涉及个人隐私,同时也涉及医师的职责。如何保证广大民众在最大程度地享受医疗健康服务的同时,又可以保证自身的隐私安全,这是需要政府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和制度,完善相应监督管理体系才能解决的问题。

二是产品化与市场准入问题。现有的智慧医疗系统产品多数尚处于初级阶段,相关产品和技术标准不完善。由于系统庞大且特殊复杂,较多新企业很难取得相关资质,与市场规定准入条件和指标要求差距较大,难于遵循市场公平性原则。

三是关键技术创新、突破与提升问题。智慧医疗技术涉及医疗专家系统技术、医疗感知技术、电源管理与运用技术、网络通讯的软硬件技术、信息融合技术、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等,在研发过程中需要持续不断地融合、突破和创新,在此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四是商业模式创新问题。智慧医疗涉及行业领域范围较为宽泛,产业结构和利益链条形成过程较为复杂,需要有新的商业模式和服务方式来整合利益关系,调整利益结构和转变分配方式。

五是标准化与规范问题。系统涉及信息采集、网络通信、信息处理、终端接口、功能结构等多个环节,现有业务与技术标准涉及领域宽泛,形成各类标准错综复杂,大量的标准已过时需要重新制定,历史堆积问题日趋严重,负面影响日渐凸显。

六是资源配置与协调问题。长期以来医疗机构形成了条块固化模式,网络集成与服务商结构也颇为复杂,资源分配方式、技术协调对接、服务协同管理等缺乏有效的手段。市场、技术资源分配缺乏有效的约束与管理。

七是规范运营服务和管理问题。医疗行业由于长期资源短缺,形态比较稳定,条件优越。随着智慧医疗的应用,商业模式的创新与变化会对医疗从业人和机构形成一定的压力,迫使其改变传统工作形态和服务方式,改变服务意识,更新服务理念。

八是医疗知识普及与培训问题。传统医疗理念中人们对健康管理的认识远远不够,重治疗轻预防现象较为普遍,对于治疗过程的了解知之甚少,形成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也成为医患关系紧张和健康问题社会化的根源。医疗健康知识培训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推动和普及智慧医疗的难点和关键所在。

二、推进智慧医疗的有效性措施

各级政府为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相应的保障性政策,大力推进公共卫生、医疗、医保、药品、财务监管信息化建设。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也都涉及了智慧医疗的相关内容,并有明确的规定。展望未来发展,推进智慧医疗体系建设具体措施应包括:

(1)创立科学有效的商业服务模式智慧医疗不仅会改变现有医疗模式,也会推动商业模式创新。新模式将体现智慧医疗具有服务成本、服务质量和服务内容三方面的优势,让医疗体系中每个要素紧密联系并发挥作用,让产业链中的病人、医生、研究人员、医院管理系统、药物供应商、保险公司、风险投资等各个群体都积极参与并能从中获益。

(2)加快核心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智慧医疗的核心是病人各种信息的采集、传递与共享,人体生理信息采集传感器和网络终端设备就成为智慧医疗系统技术的核心和纽带。非医疗机构、家庭成员、特殊人群、个人信息数据采集专用传感器开发及产业化、健康参数对比模型研究及应用、个人健康保健量化管理方式、病理参数差异和影响因素分析模型研究等,都是智慧医疗的当务之急。只有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产品,实现规模化生产,才更有利于降低成本和广泛地推广运用。

(3)整合有效资源、构建完整产业链我国智慧医疗行业地域分布广泛,技术差异较大,产品种类繁多,市场集中度较低。应该设置重点区域重点扶持发展,集聚包括电信运营商、系统集成商、平台服务商、产品生产商、终端制造商、生物工程基础研究与配套机构、传感器技术研发机构和厂商,以及用户服务商等多方资源,形成在一定区域内的产业集聚群体,通过行业组织和机构搭桥,开展包括产品技术工艺、市场应用信息、人才培育等方面交流合作,构建并不断完善智慧医疗的产业链。

(4)重视标准化工作智慧医疗是一门新兴的多学科交叉的行业,融合有生命科学、信息技术、材料技术等跨度较大的领域,涉及的技术标准复杂,缺乏规范的标准体系。应该针对产品技术工艺、市场运营与服务、产业行为与管理,尽快开展相关标准化工作,加快制定相应标准。

(5)强化示范应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我国智慧医疗行业政府主导特点较为明显,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政府和政策的推进和引导。在相对发达地区树立相应的示范工程和应用试点是十分必要的,避免形成市场应用、产品技术、运营服务、监督管理的混乱,为今后行业规范和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以及提供良好经验。同时,制定详细的税收激励政策,并对关键技术研发给予政策性资金支持。

智能医疗市场调研篇2

2004年,苹果公司召集1000多名内部员工组成团队开始研发名称为“projectpurple”的机密项目。2007年1月9日,史蒂夫·乔布斯在macworld大会上向公众正式介绍了第一代iphone智能手机。iphone手机凭借其优秀的工业设计和软件优化,实现了顺畅的触摸界面体验,吸引了众多用户。随着2010年1月27日史蒂夫·乔布斯最新设计的ipad,软件开发公司和用户们逐渐意识到,苹果设备可以应用在更多的专业领域中。凭借大量专业医用软件,iphone与ipad已经迈步踏入医疗领域。

发烫的苹果

2008年7月开放的appStore设置了较低的门槛和完善的管理模式,也让更多手机软件厂商愿意参与到最时尚的手机系统中。2009年,苹果公司appStore软件下载量达2.5亿次,占全球所有智能手机软件下载量的99.4%。虽然当时多数iphone应用为游戏、娱乐、网络社交类,但iphone和ioS系统仍然引领了手机应用的革命与发展。

根据国外专业的appStore统计网站148apps.biz提供的历史数据,苹果appStore美国市场的软件数量由最初的3.7万款飙升至现在的超过72.2万款,并且软件增加的速度保持在4%左右的水平。苹果公司提出了完善的程序商店管理模式,成功的推广模式和用户反馈模式,并依靠appStore严格的质量审查,确保软件的高品质以满足甚至超出用户的需求。苹果appStore推出至今,一直享有“全球移动平台的第一大程序商店”的头衔。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开发者向苹果appStore市场提交程序的数量也在逐渐上升。今年5月,平均每日提交程序数量甚至逼近1000款。在今年9月12日的苹果会中,苹果公司Ceo提姆·库克骄傲地介绍说,ipad市场占有率已经升至68%,全球91%的平板设备网络流量来自ipad。开发者对于苹果平台的热情和信心一定会随着不断增长的用户和苹果设备占有率而不断增强。

“来苏水味”苹果

2011年2月,美国《纽约时报》就曾对蓬勃发展的移动设备医疗应用领域进行了分析报道,截至2010年底,已有超过1.7万移动设备上的专业医疗应用软件。根据美国重点研究医疗it发展的Healthitnow联盟的统计数据,2010年~

2011年,appStore中医疗类软件销售量上升了250%。移动产业的研究机构Research2Guidance研究员Ralf-GordonJahns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说:“面对‘智能手机逐渐成为医疗服务的工具’这一趋势,医疗服务提供方和消费者都欣然接受。移动产业在医疗领域的革命一触即发。”

根据148apps.biz的数据,截至今年8月,苹果appStore美国市场中的医疗类和健康类程序总和有近3.3万,占appStore程序总量的4.48%,在非娱乐类程序中,其总数排在教育类、图书类、工具类、商务类之后的第五位。在苹果官方appStore中国市场中,医疗类应用也已有近万种。

根据美国《纽约时报》的预测,2015年使用移动医疗服务的用户将达到5亿人。以苹果iphone、ipad等移动设备为首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在逐渐改变患者们的就诊习惯和医生们的工作方式。在以前,这些场景或许有些科幻:医生通过软件与特定的患者进行一对一的询问、答疑或指导;医生利用软件查询某一症状的可能疾病,获得疾病的检查方式和推荐的治疗方案;医生通过随身携带手机中的软件,随时查看患者的检查结果、治疗信息。现在,在线医生交流软件、疾病和药品查询软件、病案管理软件等智能移动平台软件已逐渐将这样的构想变为现实。

与电脑相比,移动设备更具便携性,可以随身携带;移动互联网的逐步发展也让移动设备可以随时随地获得网络资源。医疗行业与移动设备的结合将碰撞出新的火花。在今年8月举行的中国康体佳论坛中,围绕移动医疗应用,各创业公司与运营商代表们都表示,移动设备在医疗专业领域有巨大的价值。市场研究机构帕克斯公司(parksassociates)预测,到2015年数字医疗技术和服务带来的收益将超过57亿美元。移动数字医疗吸引着众多开发者。《南方都市报》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在中国,正在开发医疗应用的公司已经有500家~600家。若以每家公司20人计算,该领域的从业者已达上万人。

虽然医疗应用的创业热情高涨,但目前在苹果appStore中国市场内的付费软件、免费软件排名前200榜单中,供医生使用的专业医用软件均不到1/3。为数不多的医疗类应用也大多都围绕药物查询、疾病查询等功能,而真正需要深度专业支撑的医患沟通软件、患者病历管理软件、医学教育和继续教育软件却寥寥无几。

软件与医生的距离有多远

为了获得目前国内专业医疗软件的用户情况和用户感受,在筹划这期专题的同期,《e医疗》在丁香园网站进行了一次针对医生和医务工作者的线上调查。参与调查的医用软件用户包含全国不同地区、不同年龄阶层和不同年资的各科室医生和少数其他医务人员。

智能医疗市场调研篇3

2010年9月刊

美国电子健康档案“有意义使用”评价规则

DavidRaths

美国卫生与公共服务部(HHS)有关电子健康档案“有意义使用”第一阶段规则制定完成前,医疗it政策制定者已经将注意力转向“有意义使用”的第二阶段。在该阶段,“有意义使用”的评价标准是如何更好地提升对患者的管理,提高护理质量。和第一阶段出现的挑战一样,第二阶段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如何给医院制定符合“有意义使用”电子健康档案标准的时间表。

今年7月13日,美国医疗保险及医疗补助服务中心(CmS)正式了电子健康档案“有意义使用”第一阶段规则后,很多医疗机构的Cio如释重负,因为这已经比计划中的规则消减了很多条款。在第二阶段条款中,美国医疗保险及医疗补助服务中心明确表示期望医院在医疗信息交互(Hie)应用方面能够有所突破。由此可见,实现交互性规范成为美国医疗信息化未来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HealthcareFinancialmanagementmagazine

2010年8月刊

有责任的护理

KeithD.mooreDeanC.Coddington

美国医疗改革法案后,“负责医疗机构(aCos)”的概念在美国也盛行起来。“负责医疗机构”在美国医改法案中占据了显著的位置。无论最终“负责医疗机构”能否成为美国医疗行业的重要力量,医疗机构都不应该袖手旁观,等待会发生什么事情。在这个过程中,医疗机构犯的最大错误就是不采取积极的措施,否则将会被采取积极应对态度的医疗机构落在后面。对美国不同地区的不同医疗机构而言,要想发展成为“负责医疗机构”所采取的措施也会截然不同,一些医疗机构的发展步伐必然比另外一些要快。在决定采取哪种发展策略方面,医疗机构应该选定好目标市场、服务领域,找到能够改善患者护理的方法。

managedHealthcareexecutive

2010年9月刊

改善患者不理

mariedlin

美国很多药品服务管理公司正努力对患者购药的不理施加积极影响。位于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的expressScripts公司是美国三大药品服务管理公司之一,其首席执行官Georgepaz提出了“Consumerology”的概念。“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思考为什么患者在关心自己切身利益的事情面前也会非常不理性。为了找到答案,我们开始研究行为科学,并对患者不理性的行为有了深入了解。基于此,我们提出了‘Consumerology’的概念。”expressScripts公司CeoGeorgepaz表示。2010年4月份,expressScripts公司宣布研究发现患者的不理使美国每年医疗行业的成本增加了1630亿美元。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改善患者就医时的不理成为美国药品服务管理公司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

Healthimaging&it

2010年8月刊

整合之舞

LisaFratt

整合是一项棘手的业务。即使是世界上做得最成功的公司,也难免在整合方面存在着很多不理想的决策。在当今商业领域,整合和设备互操作性已经成为企业成功的关键,医疗行业也不例外。那些不能与医院it系统实现互联的医疗设备公司很可能会在市场竞争中失败。此外,那些能够实现无缝连接的医疗设备在技术方面也将会获得进一步提升,以满足医疗机构和患者不断变化的需求。it系统在医院设备整合中的确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不过,只是it系统实现整合并不意味着整合的成功。如果一家医疗机构只强调it系统的整合而没有考虑在此过程中其他的关键因素,如医疗设备之间的整合,那么该医疗机构的整合也是失败的。医疗设备厂商在推出新产品时,一般声称其产品能够和医院其他医疗设备实现无缝连接,以期望获得医院的青睐。

theBritishJournalofHealthcareComputing&informationmanagement

bjhcim.co.uk/

远程医疗帮助亚美尼亚防治早产儿失明

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亚美尼亚眼部护理项目(aeCp)是于1992年由美籍亚美尼亚裔眼科医生Rogerohanesian博士设立的,它是一个非赢利组织,主要为了帮助亚美尼亚人预防失明。近日,aeCp研发出了一套远程医疗系统,它可以将美国眼科专家观点远程传给亚美尼亚眼科医生,同时还可以帮助培训亚美尼亚的眼科医生,以防治早产儿失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一种眼部疾病,8~9个月早产儿发生几率很大,它会致使早产儿血管生长不正常,并蔓延至整个视网膜。在亚美尼亚,每年有500~600名早产儿会出现各种类型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其中100~200名早产儿会失明。这正是aeCp研发这套远程医疗系统的初衷。

eHealthServer

ehealthnews.eu/

欧洲药品自动化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

在欧洲,药品自动化市场正在经历一次井喷式增长。值得一提的是,尽管自动化系统在欧洲医院药房中已经非常流行,在零售药房市场自动化系统却受到冷落,因此它未来仍然有巨大的增长潜力。Frost&Sullivan咨询公司的一份最新分析报告指出,2009年药品自动化市场收入为15.14亿美元,到2016年,该市场收入将达到36.02亿美元。这份研究报告中指出的药品自动化系统主要包括处方药管理自动化系统、药品回收自动化系统以及配药自动化系统。

Hospitaliteurope

省略/default.asp

智能手机在医疗行业应用的利基市场

医疗保健市场研究出版商Kaloramainformation公司最近的一份研究报告《HandheldsinHealthcare:theworldmarketforpDas,tabletpCs,Handheldmonitors&Scanners》指出,对于智能手机而言,医疗行业是一个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利基市场。利基市场是一个商业用语,主要是指虽然现在市场不大,不过产品进入这个市场后,有赢利的基础。这份研究报告介绍了现在医生使用智能手机和pDas的情况,并指出了使智能手机占据医疗行业市场的方法和策略。据了解,2009年,pDas和智能手机在医疗行业的应用价值大约为26亿美元。毋庸置疑,随着全球很多国家推进医疗改革步伐的加快,未来这一数字还将继续上涨。

Losangelestimes

省略/features/health/

智能医疗市场调研篇4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chocho”为你整理了这篇运用智能化手段抗击新冠疫情调查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科技支撑数字赋能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歼灭战

——牡丹江市运用智能化手段抗击新冠疫情调查报告

市委政研室调研组

新冠肺炎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在这场大考中,我市因势而变、凭“智”出招,针对疫情防控工作中人员信息碎片化、人力运行成本高、快速反应能力不足等问题,把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数字化等新技术新手段作为疫情防控“作战力量”,着力在入境人员管控、小区防控排查、哨点远程监管、全员核酸检测、交通卡口管控、新冠病毒消杀等方面发挥了支撑保障作用,达到了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为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积累了经验。

借力大数据,以科技力量赋能疫情监测

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为了做好疫情监测、信息排查等前瞻性基础性工作,基层单位借助大数据和区域链等信息化手段,从技术保障到外防布控,从卡口设防到内部排查,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对疫情防控的支撑作用,为疫情防控贡献了科技智慧和力量。

强化技术支撑,打造数字防控体系。为提高数字化疫情防控能力,牡丹江市联通公司全面启动防疫管理平台建设试点工作。依托省联通疫情防控监控平台,用好用活疫情防控指挥、隔离人员管理、排查人员管理、智慧社区、数字乡村、返乡管控六大功能,采用“一屏、一端、两码”形式,为科学决策提供一点看全疫情防控数据,一个平面指挥调度,一套流程贯穿省、市、区县(乡镇)、街道、社区(村屯)、网格、人七级管理服务体系,为基层工作者提供快捷录入、自动汇总、自动统计功能,为基层及百姓提供基层码采集上报、审核、汇总全流程服务,在全面防疫、科技防疫、精准防疫方面注入了“联通力量”。首批监控管理平台上线试运行以来,全市74个隔离点数据全部上传完毕,审核率达到100%,为全省防疫工作提供了样板。

巧用布控系统,筑牢外防输入防线。外防输入是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一环,为有效应对境外疫情输入,让疫情防控工作更科学、更精细、更智能,与黑龙江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共同研发了“绥芬河口岸入境人员疫情防控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利用“1个电脑后台管理端+9个手机操作端”的系统框架,建立起“宏观决策指挥+微观分工管控”全流程业务模式,为基层防控提供实时监控人员状态、动态更新数据信息、自动生成统计分析图、行踪轨迹全程可追溯等服务。在入境人员信息填报、人员分流、宾馆隔离、医院救治、康复观察、检验检测等各环节实现“无缝对接,闭环管控”,实现了对绥芬河口岸入境人员“从国门到家门”全流程闭环管控,切实筑牢了境外输入疫情防控阵地。

运用电子装备,守牢城市疫防大门。“卡口”是城市的大门,是阻挡群众与病毒之间接触的“隔离墙”。为了提高监管效率,牢牢守住城市大门,绥芬河市利用交警查缉布控系统,在入牡高速卡口和入绥卡口设置aB点布控,全程动态跟踪车辆运行信息,对车辆进行精准管控和重点排查,提高了对牡丹江市域外来返绥人员排查管控精准度。此外,绥芬河市还在进出城卡口设置了“警务通”信息管理系统,第一时间录入进城人员联系方式及所辖城镇信息,“快速、精准、全面”掌控来绥人员情况。对出城人员利用警务通核实身份,通过出入境记录比对,研判偷越边境嫌疑人员,实现了出入人员身份信息“双登记”“双核查”“双管控”。

开发智慧程序,打通区域排查梗阻。城区疫情防控普遍面临人员流动性大,摸排统计不及时等问题。为了有效应对返乡大学生和返乡务工人员两大高峰人群,做好返乡人员信息管理,阳明区、西安区联合盛世雪城公司研发了“城区防疫”app小程序。返牡人员通过微信小程序搜索或扫描二维码,便可自主填报个人信息,每日两次健康打卡。小程序管理后台可直观监测“疫情地区返乡人员”,以“实时动态数据”加“智能图表”等可视化控件,方便直观的展示平台各项数据,为疫情防控指挥部提供决策参考。小程序为返牡人员提供了便利的报到途径,实现返牡人员居住地、返牡时间、来源地等关键信息的快速采集,有效缓解了疫情防控期间社区工作人员信息采集压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借助新科技,以智能手段推动智能管控

高手在民间,智慧在基层。为了提高区域管控针对性实效性,广大基层单位和人民群众积极发扬疫情防控“首创精神”,从行业到属地,从农村到社区,从核检到消杀,探索了创新务实、智能管用、便捷高效的防控招法,切实为疫情防控注入智能力量。

安装网络“千里眼”,扫清药店管控盲点。药店在疫情防控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哨点”作用,是排查风险人员的前沿阵地。市场监管部门针对部分药店存在的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创新智能化监管手段,在全市1130家营业药店全部安装使用“医药沃卫士”远程监控系统,对所辖药店实施视频监管,督促药店严格落实购药信息登记实时报告制度。建立市、县(区)、主责科室、基层所、管理员五级管理机制,明确跟踪监控检查事项、违规处理流程、规范执法用语等方面内容,同步推进人防技防“双管齐下”,不断向乡镇医院、村屯卫生所和农贸市场、冷链食品监管领域扩面、延伸。系统启用以来,对全市所有药店监控实现三轮“全覆盖”,发现存在问题药店128家,当场“喊话”责令当场整改101家,派员到现场责令停业整改27家。

启用空中“无人机”,构筑村屯立体防线。农村疫情防控是打赢疫情歼灭战的关键和重点,针对农村分布散、人口多、面积大、管理难等实际特点,穆棱市在做好地面防控工作的同时,充分利用无人机飞得高、看得远、巡得广等优势,开展边远村屯“空中”巡逻,“空中”宣传,“空中”管控。操作员用无人机配合村内喇叭同步播放疫情防控宣传语,同步从空中巡查人员聚集和防疫管理,发现地面有人员聚集、村民未戴口罩等情况,立即飞临上空并通过村喇叭提醒。疫情发生以来,通过无人机航拍发现11起农村人员聚集问题,第一时间通知村委会予以制止,通过借助科技手段实现了防疫空中、陆地相结合,有效补齐了短板漏洞,提高了防控效率。

推行掌上“云操作”,提高社区防控效能。针对社区人员密度高、流动大、管控难等实际问题,爱民区利用手机微信客户端推出防疫“云见面”“云播报”“云填报”系统,街道党工委书记亲自上阵录制上传防疫视频,通过物业群、网格群及时将防疫政策、重点工作和对群众的呼吁与倡议传达至辖区每一个家庭、每一位居民,实现了与辖区居民群众“云见面”。开设防疫“云播报”线上互动栏目,针对返乡大学生和务工人员,研究制作《外地抵返牡人员网格化排查问卷》网络链接,设计简单易懂的排查问题,引导返乡人员通过手机自行开展“云填报”,及时准确采集辖区内抵返人员和外地人员信息,此举不仅提高了排查效率,更降低了逐门入户排查带来的风险,做到了省时省力、安全高效。

搭建户外“直播间”,全程护航核酸检测。全员核酸检测既需要缜密的方案指导更需要有力的科技支撑。今年1月14日、15日林口县按照市委决策部署开展全民核酸检测,为降低人员聚集带来交叉感染风险,牡丹江市公安交警支队抽调精干警力携带专业设备到林口县开展支援。当天凌晨3点,在10个指定核酸检测点安装无线传输4G监控球,将核酸检测点视频画面实时传输到指挥车,实时调整现场警力、现场工作人员,分流被检测人群到就近检测点检测。同时,在人员较多的检测点还出动无人机,利用高空喊话、拍摄的功能,协助县防指进一步协调应急处理能力,极大地提高了公安机关现场管控质量,确保了全民核酸检测现场秩序井然,林口县仅用不到两天时间就完成了城区69522人核酸检测采样工作。

联合研发“新武器”,着力破解消杀难题。低温环境病毒消杀一直是困扰东北高寒地区疫情防控的难题。为有效破解难题,市委主要领导亲自安排部署,积极与中科院院士、哈工大教授马军院士团队和邓忠全院士团队、哈电集团等对接,争取国家和省疾控中心支持。经过国家疾控中心施晓明、张流波等专家几十种配方尝试,成功研制出全季使用消毒剂。经测试该产品在-60℃低温环境下能够有效杀毒,填补了世界低温消毒产品的空白,可广泛应用于极寒低温条件下口岸集装箱及进口商品消毒作业,极大提高疫情消杀效果和口岸通关过货效率,并且牡丹江鑫兴化工有限公司也成功争取为生产试点企业。目前,该产品已经在绥芬河口岸投入使用,鑫兴化工不仅为省内哈尔滨、望奎等地生产消毒剂280吨,还无偿捐助哈尔滨开发区、呼兰区等地和省直机关事务管理局32吨。

借势信息化,以线上诊疗推进智慧服务

问题引发探究,困难催生创新。为了有效应对疫情期间院感防控与患者“看病难”之间的矛盾,全市卫生健康系统以“智慧医疗”为引领,加大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运用力度,通过在线预约、远程诊疗、智能覆盖,为群众就诊提供便利条件。

在线咨询,为群众提供更多医疗信息。为统筹做好“感控”和医疗服务工作,医疗主管部门积极组织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加入“黑龙江省互联网门诊平台”和“健康龙江服务平台”,通过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开展免费“网上问诊”,运用互联网医疗平台,积极推广在线咨询服务。在“牡丹江卫生健康”微信公众号设立网上就医链接,鼓励各类别医师线上注册提供网上咨询服务。据统计,网络咨询平台开通以来,全市可提供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共27家,在线医务人员达200余人,每天接受在线医疗健康咨询400多人次,100多名中医大夫响应号召公布咨询电话随时接听市民在线疫情防控咨询。

预约诊疗,为患者开通更快诊疗渠道。为了方便患者就医,各医疗单位全面落实网络预约诊疗制度,将医院窗口延伸到网络平台,实行实名制预约、分时段就诊。全部11家三级医院门诊普通号源已全部开放预约,17家二级医院开展了预约诊疗工作,专家号源开放预约率达到了100%。同时,将流行病学调查表嵌入预约诊疗程序中,就诊患者通过医院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健康龙江平台、支付宝生活号以及医院预约电话等直接预约临床科室、核酸检测等服务。通过预约诊疗,患者不必在窗口、诊室、病房之间来回“转圈”,有效缩短患者在医院等待时间,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切断疫情传播途径。

智能医疗市场调研篇5

关键词:远程监护;社区医疗;数据监测

一、研究的目的、意义

近年来,智能医疗的应用推广突显出政府主导、实施规模有限、标准缺乏等特点,但也展现了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应用推广的趋势。通过对“互联网+”战略及我省医疗信息建设的调研分析,通过和社区医院合作,设置监测设备及终端应用与医疗管理系统相结合的经营模式,为老年人、慢性病人群提供优质的健康管理、医疗指导和服务,达到方便群众就医,减轻费用负担,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目的。

二、社区智能健康医疗服务发展现状及趋势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互联网+健康医疗”的概念也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公众了解和接受,一些国家和地区率先提出了建设智慧国家,智慧城市,智慧医疗的发展战略。目前,尽管各大厂商已竞相布局互联网+医疗,但是我国目前还属于发展初期,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各个模式也处于探索时期。

基于互联网的社区智能健康医疗服务系统主要是通过建立智能社区健康医疗服务平台进行健康医疗的系列服务,在一个宽松、自然的环境下持续监测社区民众的健康状况,并结合病历及健康档案相关数据对其提供医疗指导和服务。

三、项目实施基本思路和方法

(一)社区智能健康医疗服务系统实施基本思路

社区智能健康医疗服务系统项目由线上线下两部分组成。

1.线上:主要由居民健康管理系统、随身携带监测设备、移动终端app和医疗监测评估系统四部分组成。

(1)居民健康管理系统:通过该系统社区医生可以同时管理辖区内的病人,系统主要包括慢病管理,高血压病、血脂异常、糖尿病、中医体质管理等几大模块。

(2)随身携带监测设备:目前市面上有很多类似手环、手表之类的监测终端,通过这些终端家人可以实时了解老人身体情况,一旦发生意外,可以第一时间通知家人或医院采取急救措施。

(3)移动终端app:通过app让家人及时了解患者或老人的身体状况。

(4)医疗监测评估系统:通过医疗查询和评估自身的健康状况。

2.线下:依托离居民较近的社区中心医院和综合性医院为慢病患者及老年人提供健康监测、数据采集及进行康复指导。

(二)实施方法

通过设置患者随身监测设备及家庭监测工具全程对其身体状况、药品使用情况进行跟踪,将监测和跟踪的数据结果回传到数据库分析系统进行分析,将分析结果及时通知家属和医护人员,便于家属及时了解病人情况和医护人员及时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同时根据建立的居民健康管理系统,整合患者医疗信息,利用互联网与社区医院及大型医疗机构互联互通,进行在线预约和双向诊疗,整个操作过程实现全程监控,保障患者资料保密性,做到“小病进社区,大病到医院”,有效为患者节约时间和经济成本,减轻医患负担。

四、方案实施模式

社区智能健康医疗服务系统在部署上分为两部分内容,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部署和居家部署2部分。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部署。工作用电脑;医疗服务综合平台(包括日常诊疗、会诊、转诊等);数据库系统和数据仓库;智能分析、数据处理系统;测量仪、体检设备;远程接收器(如电子腕带接收器);老年人综合服务平台。

居家部署。居民健康浏览器;家庭健康监测手机;贴身监测装置,用于特殊人群(如腕表);呼叫装置;老人异常行为监测装置和报警器。

系统功能与服务:智能社区健康医疗服务系统可提供全套的医疗管理和全过程医疗服务,它具有如下功能:健康查询和咨询服务;数据监测搜集;健康体检、评估和预警;服务选择和传递;应急救护;双向转诊;意见征询:定期组织客户回访,结合客户的反馈意见不断提高服务的水平,提高医护人员的绩效和积极性。

社区智能健康医疗服务系统除能提供上述医疗服务外还可以提供养生保健、疾病预防知识等提醒服务、监测老人活动轨迹对老人日常及生理出现异常情况的报警服蘸驼攵岳先伺阋剿驼铩⒕神抚慰的亲情服务等服务。

社区智能健康医疗服务系统的实施,实现了网络与医疗服务的有效结合,有效保证了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同时缓解了医院压力和患者看病难的现状,为社区居民及弱势群体提供了更好的医疗服务。

智能医疗市场调研篇6

虽然老年用品市场被称为“新兴”,但与老年慢性病、常见病相关的家用医疗保健器械行业正面临井喷式发展。虽然一定程度上它还是一个沉睡的市场,正在被唤醒。

被老人唤醒的市场

“现在居家养老经常涉及的血糖、血压、体重、呼吸监测、服务类家用医疗器械产品相对较为成熟,像病床、血压计、血糖仪及其他监护类常用医疗器械已经实现家用。”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副秘书长、医械部主任蔡天智对《t望东方周刊》表示。

家用医疗保健器械实际是一种普及化的小型医疗保健器械,多为医用器械小型化、电子化、智能化的创新产品,具有一定预防、诊断、保健、治疗、辅助治疗、康复等作用,方便适用、安全可控,尤其适合老年人居家使用。

有调查称,约七成小型医疗器械已拥有家用版。

目前,一些医疗器械跨国公司在中国家用医疗器械市场投放的产品,主要就集中在慢性病及老年人相关疾病领域。这些领域的产品在国外市场已相对成熟。

但是,家用医疗保健器械涉及超过几十个产品种类,包括制氧机、轮椅、呼吸机、静脉注射、病人监护、按摩仪等产品。近年来市场上还出现了诸如家用超声药物雾化器、电子真空吸痰器、指脉血氧仪等越来越多的新型家用医疗器械。

由于中医在中国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这些年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中医类家用医疗保健器械,在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市场也表现抢眼。比如,中国企业每年出口按摩仪数百万台,各类按摩仪几乎能“照顾”到人体全身上下。

蔡天智说:“这些病前预防的医疗器械很适合老年人,仅家用按摩设备市场规模就超过100亿元。现在城市家庭可能都有或多或少、或繁或简的按摩设备。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这个市场还会增长。”

其实几年来的家用医疗器械市场,全球年均成长率仅为6.8%。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的数据则显示,中国家用医疗器械增长连续5年保持30%增长。

九安医疗北京市场负责人胡静对本刊记者表示:“市场比以前有非常大的增长。比如,以前北京每年就卖2000台电子血压计,现在光线下销售就有7万台,网上销售就更多。”

事实上,目前中国市场上几乎每一类家用医疗器械持有率都较低。比如,有报告称中国糖尿病患者已突破1亿,仅1.5%购买了血糖仪,欧美国家此比例高达90%以上;中国近1亿鼾症患者,就诊病人数量非常有限,购买呼吸机者更是少之又少。

总人口8000多万的德国,电子血压计年销售达400万台,九安电子血压计在德国市场的销量就曾一度突破200万台。

胡静预计:“北京、上海、广州等中国一线城市市场的保有量可能会提前达到欧洲的水平。”

另一组数据经常被学者和媒体用来说明市场大有潜力:中国家用医械占整个医械市场比例约15%,国外市场为25%。欧美发达国家医疗器械产值和药品产值是1:1,中国为1:9。

中国医药物资协会的年度报告称,目前中国家用老年医疗保健器械市场已经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的世界第三大市场,市场规模达到200亿元,预计未来仍将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增长。

北京康复之家医疗器械连锁经营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柏煜对《t望东方周刊》表示:“家用医械目标客户主要就是中老年人,‘老年经济’完全可与‘新经济’媲美。”

或现爆发式增长

“中国社会还处在快速老龄化阶段后期,到加速老龄化社会阶段之后,相关产业还将出现爆发式增长。家用医疗器械将像家电一样走进千家万户。”柏煜称。

目前在中国,不仅养老有“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的政策指引,中国医疗卫生政策也突出强调基层和预防,这两大政策体系都将直接激发家用医疗保健器械需求的大幅提升。

虽然,长期以来在医疗器械市场中国企业在核心技术上受制于人,尤其是医用高端器械市场更是如此。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市场,欧美日等国企业都占据着市场先机,像九安医疗在国外市场最初就依靠为当地企业做代工、定制,通过价格优势抢食了一杯羹。

但是,家用医疗保健器械却不至于如此被动,大多数技术已比较成熟、普遍。

“医用和家用的器械在技术上没有太大的差别,企业在市场切换的时候也没有太多技术上的门槛。”蔡天智表示。

2013年10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支持老年人、残疾人专用保健用品、康复辅助器具研发生产。支持数字化医疗产品和适用于个人及家庭的健康检测、监测与健康物联网等产品的研发。”

这就给中国医疗器械企业提供了难得的市场机遇,有望成为其抢占市场新的突破口。事实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了中国家用医疗保健器械产品市场的竞争,一些产品市场已经显现出过度竞争的趋势。

胡静对本刊记者表示:“电子血压计、血糖仪、体温计等领域进来了很多企业。电子血压计市场竞争更强一些,市场上估计有七八十家企业。”

数据显示,2014年血压计、血糖仪、制氧机等国产家用医疗产品已经接近甚至超过进口产品销售量,进口产品销量几乎停滞不前。尤其是在电商渠道,这种趋势更为明显。

这个蓬勃兴起的市场也吸引了资本前来开辟新的竞逐战场。2014年中国国内上市公司涉及医疗保健设备和技术领域的并购案远远多于制药领域,甚至还出现了例如鱼跃医疗并购华润万东的“蛇吞象”的并购案例。

除了众多传统医疗器械公司外,一些it公司也不约而同地参与此类产品的开发。无论是传统医疗器械公司还是it公司,都注重“互联网”元素。

九安医疗此前与美国苹果公司展开合作,第一台移动互联概念的电子血压计就是由苹果公司监制的。初步设计被否定后,目前的“小碗”造型就是由苹果公司确定的。

现时的医疗系统正在发生深远变革,互联网元素已经开始介入。由于电子化、智能化的家用医疗保健器械可以方便地对接上互联网医疗、远程医疗等时兴概念,能够方便地链接医生和患者、医院和家庭,开发此类产品也利于各企业为未来医疗系统提前卡位布局。

作为中国最大的it解决方案与服务供应商之一,东软集团用时两年孵化了面向家用市场的东软熙康,其旗下还有主要提供大型医用设备的东软医疗。

但东软旗下的这两家企业,产品在本质上都是监测、采集数据。“我们东软熙康就要让健康走进家庭,走到每个人的手机上。现在很多企业都在家庭养老健康领域投入资源,我们是基于自身优势找到这个‘入口’切入进来。”东软熙康健康科技有限公司Cto兼智能健康产品总经理单日强对本刊记者表示。

他说:“我们有一些垂直到家的医疗保健设备,尤其在睡眠、减肥,以及血压、血糖、心电监测、老人用品方面都有比较好的产品和市场布局。”

更宝贵的将是服务

家用医疗保健器械曾一度面临渠道单一、覆盖面狭窄等问题。近年来医械电商的崛起,使得家用医疗保健器械的销售渠道变得丰富。

“互联网”元素不仅参与了家用医疗器械研发生产环节,也在对此类产品的销售环节进行悄悄重构。

中国医药物资协会的《2014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蓝皮书》数据称,2014年整个家用医疗器械零售市场的增量几乎全部被电商占据,传统零售门店销售额几乎没有增长。

医械电商的增长甚至可以称得上“夺路狂飙”。柏煜用“线上(电子商务)一天,线下(传统门店)一年”来概括电商的崛起势头。

胡静也说:“电商渠道销量增速非常快,现在一个网店的销售量都能抵以前我们几个省的销量。如今,一二线城市的销量基本被分流到网上了。”

九安血压计最初完全依靠药店渠道销售,2003年通过在北京一些商超设立免费测量血压专柜的方式进行市场培育而获得成功,为九安血压计贡献了一半的销量。

2014年9月,九安医疗又与小米公司合作推出移动互联概念的电子血压计,试图借鉴“小米模式”开辟一个“崭新的渠道”。

不过,消费者对家用医疗保健器械的购买意识仍显不足,甚至还存在一些认识误区。购买了此类器械以后,使用效益不佳也是普遍问题,尤其是老年消费者更是如此。这就要求市场不仅要尽可能降低交易成本,也要降低消费者有效使用的成本。

中国医药物资协会的报告也称,医疗器械家庭化缺乏有资质的组织和机构运作,虽然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但智能化程度依然不高,并且缺乏相关服务。

蔡天智对本刊表示:“国外市场有一些专门机构、家庭医生定期上门对居家养老的医疗保健设备进行维护。”中国国内市场已经有机构开始提供这种专业服务。

比如,康复之家组建下线工程师团队开展上门服务,九安医疗在北京提供五环内免费上门服务。尽管提供这些服务的公司都“各有所图”,但是归根结底都在构建可持续的行业生态。

“消费者教育、市场服务还会继续做下去。因为即使在北京,也有很多人认为测量血压没有意义,却不知道自测血压主要用来监测用药效果,利于更好的健康管理。很多人是在出现心脑血管疾病之后才会发现血压问题。”胡静表示。

智能医疗市场调研篇7

13领域推进

“十二五”期间武汉市会优先在一些重点领域推进智慧城市示范项目。据武汉市信息产业办公室副主任、武汉信息中心主任李协军介绍,这些示范项目大部分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有智慧医疗(市中心医院项目)、智慧农业(汉南区畜牧兽医水产局项目)、智慧政务(江夏区基于GiS平台的数字行政决策辅助系统)、智慧公安(武汉城市视频监控系统)、智慧交通(武汉路桥隧不停车收费系统)、智慧生活(武汉肉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信息系统)、智慧交通(车联网公共服务平台试点项目)、智慧空间(武汉地理空间信息平台)、智慧城管(武汉户外广告牌数字化综合管理系统)、智慧政府(市行政服务中心信息系统)、智慧通讯(无线光谷项目)、智慧社区(永清商务区弱电智能化项目)。这些项目大都由政府和企业共同投资约13亿元完成。

据介绍,智慧技术运用在交通上,可实现智能导航。据测算,智能交通实施后,可使交通拥堵降低20%,车祸减少50%至60%,油料消耗减少30%。如武汉路桥隧不停车收费系统今后将用于公共停车场不停车智能收费等。未来,这一系统还能实时记录通过各交通路口的车流,驾车市民能通过无线网络在线查询,及时避开拥堵路段。

智慧技术还可运用于食品安全上,如部分地区生产的牛肉,已实现全过程智能追踪。任何一家超市出售的牛肉,可查询到该头牛是哪里养的,由谁屠宰,由谁运输等等。武汉正在打造肉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信息系统,通过超市终端机,“刷”下条码,也能显示喂养、屠宰、运输等全链条追踪。

上述项目的推进,将提高武汉城市运行效率,推动新一轮科技创新,催生大规模新兴产业,最终为市民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

智慧应用便民生活

2011年以来,武汉市选择市中心医院糖尿病区开展示范试点,目前已实现病房内多媒体信息自助服务、移动查房、医疗物联网示范应用、“先诊疗后结算”的院内一卡通等目标。

采用局域和广域融合的无线网络覆盖,武汉市在电子病历基础上实现了医护人员移动查房。病人可在病房直接访问医院内网,查询自己的医疗费用每日清单、点餐等。通过对病人腕带的识别,医护人员可以核对病人身份、确认医嘱、核对用药及进行各种治疗,基本杜绝了人为失误,可最大程度保障病人用药和治疗安全。

通过将医院信息系统与银行系统、医保结算系统对接,持医保卡或银行卡的病人不用再为不同的收费项目反复排队缴费,可遵循看病过程结束后统一结算的“先诊疗后结算”收费模式。

据李协军介绍,为了满足政府和企业的智能办公需要,武汉市目前开发了“领航智点”智能交互办公系统,不需使用任何鼠标及键盘,通过手指在触摸显示桌上触控操作,即可实现所有功能,可以随意对文件、图像进行拉伸、旋转。如果有多台系统,文档可通过简单的手势将内容拖拽到自己的桌面,不再需要传递和互相拷贝,并且互不干扰。可以对其他显示屏、墙面上的主显示屏、表决器等,通过物联网进行集中控制。该系统运用到会议室,可以通过事先设定的议程,调用上级领导的讲话视频,并随时将其拖动到其他显示屏上或会议室大屏幕上。通过事先拷贝的汇报材料或幻灯片,对其进行批注,拖动到其他领导显示屏上或会议室大屏幕上,同时可以手写批示,并传送到有关职能部门进行办理。还可以通过政务专网,调阅全市地理信息查询系统和实有人口实有房屋查询系统。

物联网技术在无锡、成都等城市的应用起到了示范作用,武汉市也建立了肉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示范工程。通过肉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可以实现全市猪肉流通信息可追溯,一旦出现猪肉质量安全问题可立即追查责任人和相关原因,便于政府和社会各方及时采取措施,以最快的时间将影响和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据李协军介绍,武汉市围绕猪肉流通中的肉品及肉品经营者,以猪肉及其产品的生产经营企业信息采集系统为基础,以互联网为支撑,以RFiD、iC卡为信息载体,标签电子秤为零售输出,采用物联网、射频等先进技术手段,形成武汉市猪肉流通从生猪屠宰、肉品批发到零售终端全过程、全方位的肉品安全监管信息网络,实现在本市建立信息追溯系统的零售终端(大卖场、超市和集贸市场)内购买的猪肉能追溯到源头。

为了方便居民的家庭生活,由武汉三网融合公司负责实施,计划总投资2000万元建设的智能化项目也在进行中,可视对讲系统具备集成电话、保安监视、储存来访者影像等功能。其中门禁控制系统包括密码及刷卡开门、保安中心远程开门、消防联动报警自动开门、门禁远程管理;家居安全防范系统包括红外探头入侵监测及紧急按钮报警、煤气泄漏报警等;霍尼威尔的分户家居自动控制系统包括灯光控制、电动窗帘控制、空调控制、远程抄表等;报刊及牛奶等投递到报箱后可以自动发送短信通知业主。充分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

李协军表示,武汉将在云计算领域发力,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到2015年,在虚拟技术、云平台、云存储、云安全、云终端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培育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重点企业。到2015年,武汉市将形成500亿元产业规模,建成国内重要的云计算产业基地。他希望武汉借此机会,认真培育和发展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成为国内云计算产业基地的第一方阵。

2011年,中国电信武汉分公司开始投资新建武汉电信光谷数据中心,一期建设施工于6月30日完成,是目前武汉乃至华中地区设计等级最高、终期规模最大的数据中心机楼,为云计算产品的发展和落地提供了丰富的基础保障。经过对国内产品厂家的调研和多次交流,武汉电信和武汉云在线公司合作,共建武汉本地的第一个商务公有云平台。武汉云平台自9月份上线开通以来,各类产品需求涌现,目前已经商用的资源占到平台能力的20%,取得较好的合作业绩。

武汉市致力建造“智慧城市”,“云计算”可谓“智慧”的核心。武汉市信息产业办的负责人表示,已着手实施云计算行业应用的示范工程,能给“智慧武汉”带来美好前景。

在电子政务领域,市行政服务中心信息系统正在建设,以其为基础建立市级信息交换平台和公共云数据中心,数据资源统一规划、统一采集、统一开发、统一维护,单个部门的信息孤岛被打破,实现集中存储和资源共享。到那时,如要办理各种证件,可能只需要到市行政服务中心一站式解决。

通过整理全市车辆信息、路况集中到云平台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交通拥堵信息,在城市出行高峰时期,能根据车流量,自动控制红绿灯信号,把通行调整至最佳状态,实现交通智能化。

智能医疗市场调研篇8

为尽快实现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化,国家政府职能部门相继出台了一些列政策。民政部将投入数千亿元来支持养老服务市场,且将养老服务信息化作为养老业四项重点工作之一。国家卫生部决定,将加强物联网技术在医疗保健、公共卫生、药品、血液等方面的应用。同时,构建“电子医疗”体系,实现远程医疗和自助医疗,还可以对血液进行自动识别和跟踪治理,对医疗废物进行电子监管,对问题药品实现快速跟踪和定位等。《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都有相应的条款提到使用信息化技术提升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的服务质量。2013年8月《全国智慧化养老实验基地建设规范》,力争5年内在全国建设100家“智慧化养老实验基地”。截止2013年底,我国已批准筹建的全国智能化养老实验基地有15家,全国老龄智慧科技产业园1家。在国家大力支持下,国内各省市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化实践逐步展开。

1.1国内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化经验

1.1.1老年公寓社区养老服务系统智慧化北京“智能老年公寓信息化系统”,采用neC的平板电脑、服务器和网络设备等,实现移动生活护理和医护保健。

1.1.2社区养老医疗服务智慧化杭州桐庐“智慧医疗”,通过两个数据仪器、一个手腕式监护仪、一张Sim卡,为老百姓提供免费的身体数据监测、远程会诊、健康远程检查、急救定位等服务。

1.1.3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智慧化山东济南“智能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通过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为居家老人提供可靠及时全面的健康测评,并据此为居家老人制定个性化养生、保健方案,对疾病进行早期干预,早期治疗的动态管理。

1.1.4社区养老服务慢性病监测智慧化南京市秦淮社区“居家养老慢性病远程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南京市鼓楼区“智慧养老试点”,有慢性病且行动不便的老人开始使用智慧养老系统。厦门思明区“中华社区街道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开发了慢性病远程管理系统,并搭建“健康小屋”采集数据。

1.1.5社区养老服务平台智慧化天津联通河北分公司整合网络、技术资源等综合优势,和有关部门合作共同为居家老人提供了定制终端、远程服务、紧急求救等一揽子信息化服务,实现了与老年人需求的有效对接。

1.2发达国家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化经验在养老服务智慧化方面除了国内以上探索和实践,国外在这方面发展的比较成熟。

1.2.1社区养老医疗服务智慧化在美国弗吉尼亚州,有4.9万家门诊都安装了“远程医疗”网络用于改善服务,其中75%的服务对象是老年人。根据政府机构的统计,弗吉尼亚州家庭慢性病患者的监护费用每年为1900美元,而家庭护理费用则高达77000美元。远程医疗既为这些患者节约了护理费用,又提供了生命安全保障。

1.2.2社区养老生活服务智慧化英国从2012年起,在社区医院和家庭普及使用机器人护士。这种机器人与网络连接,其头部安装有多台激光和热成像摄像机,在声音识别技术的辅助下,能够完成日常护理的功能。英国生命信托基金会计划构建一种全智能化老年公寓。公寓将采用电脑技术、无线传输技术等手段,在地板和家电中植入电子芯片装置,使老人的日常生活处于远程监控状态。

1.2.3社区养老辅助设备智慧化日本筑波大学研制的专为肌肉萎缩、行动不便的老年人设计的“机器外套”已成功在日本推广,使老年人的行动和护理人员的工作变得更加简单。

2宁波市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化建设策略

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推进这项工作需要立足宁波发展实际,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明确建设原则,把握建设步骤,全面规划建设涵盖内容。

2.1建设原则宁波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化建设应立足市场需求,以完善制度为基础,以厘清职责为突破口,以人才建设为抓手,提高宁波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化总体水平,促进宁波社区养老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

2.1.1立足市场市场需求美国“远程医疗”网络建设遵循市场原则,通过节约医疗成本促使个人和机构共同趋向养老服务智慧化。宁波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化建设过程中应遵循市场的价值导向作用,通过市场调节资源配置,促使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化水平的提升,避免违背价值规律。

2.1.2完善制度为基础完善制度是保证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化建设的手段。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化涉及到个人医疗信、家庭等隐私信息,也关系到社区安全监管,关系到卫生医疗、民政、居委会等部门,制定相关制度,保障建设过程确保老年人信息绝对安全。

2.1.3厘清职责为突破口为保障社区养老医疗服务智慧化,南京、厦门都地区都有政府职和医疗机构的参与。宁波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化应积极借鉴国内外协同其他部门,共同建设的方法,越来越重视调动各方面力量参与和支持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化工作。民政部门扮有牵头、服务、协作、监督的角色,其他机构协同参与。

2.1.4人才建设为抓手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化是一项专业性工作,离不开专业力量的支撑。国内外都十分重视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化建设,从业人员需要具备过硬的信息化知识技术。宁波应通过政策驱动,引导科技人才投入社区养老服务技术、产品的智慧化研发工作。

2.2建设步骤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化建设最终要实现老年人、设备和服务协同自主化运作,这项系统工程与智慧城市建设同理,需要分三步走。

2.2.1建立数据电子化、网络化与社区养老运行智能化社区养老服务针对的老年人分布在各自家庭或是社区照料中心,要实现智慧化首先是对包括老年人在内的社区养老服务设计的所有事物进行智能化,即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智能生产技术对传统工具进行网络化、智能化和信息化改造,建立社区养老服务智能化的硬件基础。

2.2.2服务流程再造与系统协同化促使社区养老服务的人与智能化的物互补互促、互存互动,即使用智能制造技术和信息技术,最终让社区养老服务达成信息资源、智力资源与传统资源的深度融合;推动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化发展,构建人机结合的智能网络,不断推进部门内资源的整合共享,提升各个部门、行业子系统内部的协同水平。充分运用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服务模式创新,按照系统优化的要求最大程度地实现社区养老服务系统内和跨系统业务的整合协同。

2.2.3社区养老服务系统运行的智慧化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化涉及到医疗、社区安全监管、交通、民政、居委会等方方面面的资源,推动其智慧化多行业应用、跨部门资源共享建设,通过打造多行业、跨区域、云平台、跨部门、全覆盖的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化运行体系。

2.3建设内容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化建设应以老年人需求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根据老年人生理和心理需求,其建设应包含以下七种智慧化服务内容。因老年人身体、财力、喜好等方便的不同,服务项目需求会各有侧重,但是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化建设规划应该尽量做到全面,以期满足服务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

2.3.1生活照料服务生活照料服务是智慧化指向老人个人提供饮食、起居、清洁、卫生照护的过程实现智能化。通过研发智能机器人等设备,以及护理人员智慧,逐步实现生活照料服务的智慧化。

2.3.2膳食服务老年人膳食均衡是保持健康的关键,膳食服务智慧化指运用医疗健康设备,对老年人饮食提出要求,并根据营养学知识和老年人需要合理搭配食谱。在这个过程中以智能设备的测量数据为基础,通过智能运算系统,完成服务。

2.3.3居室和环境卫生服务老年人住所的电器设备实现智慧化运转,环境卫生有智能设备自主清洁,老年人不需要从事超负荷的体力劳动。

2.3.4安全保护服务老年人生理机能衰退,安全隐患增多,从日常行走,到居家生活,多有交通、水电、燃气等安全隐患,因此智慧化求救装置,水电安全报警器,燃气监控等智能化设备必不可少,也是安全保护服务智慧化的基础。

2.3.5医疗/康复护理服务老年人是慢性病的主题人群,医疗/康复护理服务智慧化指通过智慧化设备为老人提供基本的、连续的、综合的预防、保健、康复、医疗、护理等卫生照料的过程。

2.3.6心理/精神支持服务生理机能的衰退导致心态和精神的消沉,同时心态和精神的变化又反作用于身体健康,因此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化不可以忽视心理/精神支持服务这项内容,即在智能设备的帮助下通过语言、文字等媒介,以各种活动为载体,使老人的认识、情感和态度有所变化,增强适应性,保持和增进身心健康的过程。例如使用可视电话、网络电话、移动设备等帮助老年人与亲属、朋友等沟通交流,丰富老年人社会支持系统。

2.3.7文化娱乐服务老有所乐是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的重要内容,生活水平的提升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文化娱乐活动不仅丰富多样,而且智慧化水平大幅提升。文化娱乐服务智慧化指运用智能设备手段向老人开展各种类型、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化体育娱乐的活动。例如为老年人提供电子报刊,数字化家庭影院等。

3结语

智能医疗市场调研篇9

关键词:智利,健康保险,制度改革

一、历史背景与发展进程

智利的健康保险是国家整个健康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1952年确立的综合健康保险制度规定,不仅健康保险的有关政策由国家制定,而且具体业务也主要由政府部门经办,国家免费提供大部分医疗服务,公共部门承担医院费用的90%,承担病人治疗费用的85%以上,这种体制一直持续了近30年。像其他由政府包办健康保险的国家一样,在1970年代末,智利健康保险制度出现了深刻的效率危机,包括医疗保险支出持续增加、国家财政负担过重等等,健康保险制度不仅成为了经济发展的瓶颈,而且成为了社会不稳定的重要潜在因素,健康保险制度的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1980年代初智利的政权更替为健康保险制度的根本转型提供了契机,在当时全球经济自由主义思潮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支配下,智利健康保险的改革采取了节约成本、消除浪费、充分挖掘潜力、改善医疗卫生状况、减少不平等等方面的目标取向,实现了健康保险制度由政府主办向私营化、市场化方向的转变。与此同时,智利还调整了健康保险的管理体制和具体的政策措施,1981年,国家卫生服务体系和雇员国家医疗服务体系重组为国家卫生基金会(公营健康保险机构)和国家健康保险服务局(SnSS),作为公共部门履行政府对健康保险事业的责任。同时,中央政府下放部分卫生事业管理权利,初级健康保险交由市级管理。但是,智利健康保险的市场化并不彻底,健康保险也只是实行了部分私有化经营,从而确立了智利公共健康保险和私营健康保险同时并存的二元健康保险体制。

智利健康保险改革之初,虽然社会公众留恋社会医疗,排斥私营健康保险,但是由于政府在政策上遵从经济自由主义的理念,具有社会政策特色的公共医疗保险基金还是出现了普遍缩水和持续递减,健康保险部分私有化导致了私营保险机构的持续扩张,私营保险机构发展成为了智利最盈利的经济部门。1990年11月至1996年期间,私营健康保险机构的数量虽然没有变化,但是私营健康保险机构中的受益人却从1990年的210万人增加到1996年的380万人,强制健康保险制度中由私营健康保险机构承保的人数比例从1990年的19%上升到了1996年的32%。1990—1996年,私营健康保险机构平均对每位受益人的医疗费用支出上升了18%。然而1990年代后期,经济衰退加上私营健康保险机构创新能力不足,私营健康保险机构无力提供新产品来增加市场份额,使得智利私营保险没有出现大的发展,1999年后,参加私营健康保险机构人的数量几乎没有增长(Sapelliandtorehe,2001)。

私营保险公司的进入,使得整个健康保险部门成本意识增强,公营健康保险机构的运作似乎也获得了明显的成功。1981年的健康保险制度改革导致了公营保险体系的普遍重构,包括剥离部分功能和坚持消费者需求导向,在公营保险部门中引入了市场机制,使得制度效率大大提高,同时,促进了诊断和医疗需求的提高,并因此而提高了医疗保险的总支出。

二、智利健康保险制度的体制框架

智利虽然倡导健康保险运作的市场化,允许私营保险企业经营健康保险,但是对于投保人而言,健康保险却是强制性的,即政策范围内的所有人必须参加健康保险,只是具体参加公营还是私营保险人的保险,投保人可以自由选择。但是智利强制性的健康保险对象仅仅限制为在岗工人和退休工人,并未包括其他社会成员,受益人除了投保人本人之外还包括其家属。

(一)公营健康保险机构与私营健康保险机构的政策差别

公营健康保险机构与私营健康保险机构的主要政策差别之一是保险费与保险费率的不同。私营健康保险机构的保险费依据每个社区的费率确定,各个社区的费率大小是不一样的,具体到一个投保人,保险费又根据投保人的年龄、性别和家庭人数而有所差别。公营保险费率仅与受益人的收入有关,而与其年龄、受益人数和健康状况无关,每位购买公营保险的投保人交纳收入的7%作为保险费。

公营保险部门与私营保险差别之二是保障水平的不同,在公营健康保险机构(FoiVaSa)中,每个人都交纳7%的健康保险税,获得相同的一揽子最低医疗服务。私营保险的保障水平取决于交纳的保险费的多少,交纳的保险费越多,获得的保障程度越高,反之则反是,即保险费和健康保险保障服务水平呈对等性。

(二)公营保险机构中投保人的分类

智利的公营健康保险机构根据投保人月收入由低到高分为a、B、C、D、e五个等级,a级属于法定的贫困人口,按照1995年12月确定的收入标准,B级月收入低于144美元,C级月收入为145—225美元之间,D级为月收入225美元以上的人,e级是极少数月收入特别高的人群,a、B、C、D四级分别占总人口的41.2%、31.5%、12.8%、13.9%。

公营健康保险机构为所有人提供预防、初级和二、三级卫生保健服务,投保人因病请假也给予补助。对受益人是妇女的,提供5个月的产前和产后假期津贴。对高收入者发给津贴证,在公立医院就诊时享受降价优惠,鼓励高收入者参加公营机构的健康保险。对于穷人公营健康保险机构规定可以免缴7%的保险税,在公立医院就医时自己也不需要付费,但在产前、产后因病缺工不享受津贴,并且不能到私营医院就诊。一般而言,a、B两类人在就医时个人不承担任何费用,C类人个人承担的医疗费用约为总费用的10%,D类人约为20%。

(三)共付制(co—payment)

所谓共付制是指在出现医疗保险事件时,所发生的医药费用由保险人与受益人共同承担,它类似于共同保险。在智利,共付制被认为是对受益人的行为有强制约束,私营健康保险机构用共付制度来控制受益人的“道德风险”,降低了保险人承担的医疗责任,这被认为是智利健康保险制度模式中最显著的特色。由于健康保险的供方市场尚未规范,许多私营健康保险机构提供的健康保险方案保障程度往往很低,迫使受益人自己不得不承担大部分的医疗费用。转三、智利新健康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随着时间的推移,智利新的健康保险制度受到了公众越来越多的批评,这些批评对象主要是私营保险公司,其中比较突出的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所谓的“挤出精英(creamskimming)”,它指私营保险公司把那些收入比较高、健康状况比较好的人从公营保险制度中剥离出来,成为自己的保障对象,而把最需要健康保险的那一部分人,特别是低收入的穷人排除在私营保险制度之外。二是私营保险人提供的保障程度过低,主要表现在共付率很高,所谓“共付率”是指被保险人(投保人)承担的压疗费用比例。由于“挤出精英”问题,又引起了不为智利公众所注意的第三个问题,大量收入高而身体健康状况好的人离开了公共健康保险机构,因此使智利降低卫生保健公共支出的健康保险制度改革目标没能实现。反过来,公营健康保险机构为了改善财务状况,一方面推出新的措施吸引高收入、体质好的受益人,与私营健康保险机构争夺市场;另一方面,自1996年起也开始推行共付制度。公营健康保险机构医疗费用共付制度的推行,使得其中的受益人个人承担的医疗费出现了巨大增长,特别是对穷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健康保障服务水平和保险价格的双轨制。公营健康保险由国家卫生保健基金管理,其保险费与承保的人数和人口特征无关,均为投保人工资的7%,同时获得相同的保障服务。也就是说,公营健康保险制度的保险费随收入的增长而增长,保险价格仅仅是收入的增函数,由于个人收入存在差别,那么收入高的个人在获得相同医疗服务质量和数量的前提下,要付出更高的代价。并且,公营健康险一般要求受益人在公立医院接受医疗服务,因此选择公共健康险的人几乎无一例外地面临公共医疗服务供给方的诸多限制,如通常获得的医疗服务质量低,不能及时就诊,出现排队等待现象等。

私营健康保险制度的保障服务取决于个人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保险费依据家庭需要的保障水平和家庭成员的风险状况确定,保险费和保障程度之间是按照市场原则确立的对等关系,体现了权利和义务的对等性和公正性,较高的保险费就能获得较高质量和数量的医疗服务,并且医疗服务具有相当的便利性,能够随时获得,不会出现公营保险排队等待的现象。

这样,收入较高的人将会选择加入私营健康保险机构。高收入富裕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一般也比较好,而高风险的穷人只能留在公营健康保险机构中。

第二,共付制度。由于政府对共付制度没有明确的政策规定,私营保险人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导致了共付制成为其排挤高风险人群的手段。公营健康保险部门虽然也有共付制,但共付比例在同类人群中是一样的。而私营保险人是在了解了每一个投保人的社会经济条件之后,再确定每个受益人的共付比例的。往往收入越低的人群,在私营健康保险机构中自己承担的医疗费用比例高,而获得的经济保障程度却较低,因此共付制起到的作用是对中低收入群体获得私营健康保险设置了一个进入的附加障碍。总体上看,私营健康保险机构的经济保障程度基本没有超过医疗费用的三分之一,最低的到10%以下,病人不得不承担66—91%的经济负担。有研究证实,对于医疗费支出每年少于50万比索的人,自己付费占总费用的31.3%;医疗费用超过500万比索,受益人支付的占总费用的44.9%(Ritmannm.,1998)。

第三,私营和公营健康保险的成长不是互相促进,而是相互约束。私营健康保险制度和公营健康保险制度的差异实际上为投保人提供了两种不同的契约机制,使投保人自动分成了两类,收入低、风险高的人留在公营保险体制内,而收入高、风险低的投保人则转向私营医疗保险制度。那么,公营保险制度中高收入的人向低收入人的补贴机制被破坏,政府对公营健康保险机构的投入增长不仅得不到抑制,增长的速度反而会更大。1995年智利政府为公立卫生健康提供了93280万美元,相当于智利国民人均67.59美元,或者公营健康保险机构870万人均110.17美元(范桂高,2001)。1985年、1990年和1996年智利的医疗保健开支分别占GDp的百分比为1.6%、2.0%和2.3%(国际劳工局,2000:223)。这同智利改革健康保险制度是为了削减政府负担的初衷是相矛盾的。

公营保险为了改善财政状况已经推出了新的项目,吸引高收入的投保人留在供应保险制度之内,例如为高收入的人提供就诊津贴证明,使他们在公立医院看病享受费用优待,只需付更低的医药费用,从而形成了同私营保险争夺高质量的投保人的局面。

四、结论

智利健康保险制度能够强制性转型源于国家政体的剧烈变迁,这一点是很难为其他国家效仿的。同时,智利新的健康保险制度框架不仅没有实现政府的改革初衷,达到政府对卫生健康费用减少投入的目的,反而成为了扩大社会不平等的重要原因,削弱了社会保障制度稳定社会这一最基本的作用,从这个角度而言,智利的健康保险制度改革很难说是成功的,因此也不能成为其他国家效仿的模板。其原因在于,在健康保险制度中,医疗保健品的供给方、个人、政府和健康保险的承办者的目标是不一致的,而各参与主体又都有自己的信息优势,参与人的许多行为在事中无法观察到,在事后又无法验证,在这种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参与人依据特定的制度规则采取相应的策略行动,最后表现出来的经济变量的数据有很大的不同。智利健康保险体系的二元制度结构,以及公营和私营健康保险内部有差别的体制安排并不能消除这种信息不对称性,智利的健康保险制度并未完成这—使命,难以达到预期目标是可想而知的。事实上,健康保险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仍然是世界范围内有待解决的难题,我国城市医疗保险的现有制度框架也没有解决这一问题,有报道说,在我国的许多地方出现用医保卡购买保健品、化妆品、儿童药品和医疗器械等现象(白天亮,2005)。

智能医疗市场调研篇10

收入不均衡与医疗保险市场--一项国际卫生政策的调查结果赵延奎,王鸿勇,张功法,边文

匈牙利建立在DRG基础上的理财制度范桂高,李国鸿

泰国健康卡制度的筹资改革张琳,任苒

从金融机构的立场看医疗机构的等级划分田彦梅,边文

欧盟地区医生流动的英国案例研究于国伟,夏宗明

欧美药物参考价的回顾范桂高,夏宗明

地方债券与自治体医院的关系付祥明,王丽琴,张永昌,贾刚田

因特网上的卫生经济信息资源及其获取方法陈万福

澳大利亚卫生保健制度研究梁智,袁建平,孙宁生,王大戎,蒋玲,赵芳

美国的无医疗保险研究张向红,鱼敏

英国建立医疗卫生需求和结果评价框架盛小勃,夏宗明

西班牙医疗保健管理竞争范桂高,夏宗明

泰国研究供方按人头支付医疗保健费的效果范桂高,李国鸿

智利社会医疗保险的财政公平性金春林

智利社会医疗保险的财政公平性范桂高,夏宗明

墨西哥开发卫生服务质量信息系统金宝相,夏宗明

效用指标的测量方法及其研究进展徐凌中,柳丽华,王永杰,李国鸿

效用指标的测量方法及其研究进展李洪珍,王济东

丹麦和荷兰在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的时间表范桂高,李国鸿

尸体肾移植HLa相容性的经济学意义范桂高,李国鸿

001轮状病毒免疫项目的成本效果分析

美国非营利性医院与营利性医院比较研究储振华

瑞典医疗保险体制改革概述李国鸿,吴松林

支付全面保险经费的一种公平方法刘石柱,周绿林,边文

日本国立医院的经营战略任犹龙,边文

卫生部门的改革与人力资源:来自英国的教训张永昌,贾刚田,边文

以色列医生对本国医疗体制改革的看法李芳靖,张晓波,李国鸿

日本21世纪的医疗保险与医疗经济任犹龙,边文

印度公立医院开展财政自治模式范桂高,李国鸿

厄瓜多尔临床医师时间利用的四种测量方法比较金宝相,夏宗明

新西兰保健系统从资源中取得最大的健康效果范桂高,李国鸿

越南胡志明市结核病患者私立和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利用情况分析巢健茜,夏宗明

从社会经济的观点看脏器移植贾刚田,张永昌,郭艳荣

中、东欧国家医院系统的改革及对我国的启示雷海潮,卢征

国际医疗机构在资本市场筹资的现状与趋势齐佳,王小万

国外社区卫生保健成本效益浅述陈艳,程晓明

新加坡老年保健服务简介虞睿,侯建林,雷海潮,张国新,钟东波

保加利亚医疗保健财政改革董卿君,李国鸿

国际医疗保险运行模式及特点评价张华,张晓,汪宁

日本卫生保健制度改革与发展趋势段云峰,王小万

21世纪的全球化和国际贸易:"南方"卫生部门的机遇和挑战杨莉,毛正中

巴西卫生部门权力下放政策评析钟志健,李国鸿

日本经济界对老年人医疗制度改革的设想吴保祥,边文

尼日利亚对私立医疗的期望和阻力范桂高,夏宗明

美国医疗保险制度现状与借鉴张笑天

法国医疗保险体制改革研究李国鸿,董卿君

澳大利亚卫生概况、管理与卫生费用研究梁智

美国医疗结果研究进展陆皓,鱼敏,夏宗明

国家卫生帐户进展:泰国的经验江启成,陆方,杜乐勋,杨善发

德国社会医疗保险改革趋势毛圣昌,夏宗明

21世纪社会保障政策的方向吴保祥,边文

印度卫生系统的私有化行动和政策取向邱永莉,叶露

日本对医疗保健服务贸易的思考金顺花,陈宁珊

流感嗜血杆菌菌苗减量减次接种法及评价范桂高,李国鸿

正常分娩的费用及影响因素分析李开祥,李敏

美国medicaid公私政策合作及其启示刘宝,胡善联

美国medicare临床检验费用支付方式的变革段云峰,王小万

发展中国家确定卫生研究重点的经验教训王健,孟庆跃,刘冬梅

关于以基本医疗为中心的健康国际比较田彦梅,边文

国际上关于健康不平等的四种理论马亚娜,刘艳

以色列在国家一级确立采用卫生高新技术的经验盛锋,程晓明

中欧及东欧卫生政策制定应关注损伤治疗刘岩,任苒

对门诊流感患者医疗费的研究贾刚田,张永昌,张成宇

先进医疗技术负面影响分析董卿君

先进医疗技术负面影响分析周云,夏宗明

瑞士医疗机构质量项目数据库简介杨莉,毛正中

浅谈医保制度下的医疗机构改革钱海波

卫生技术评估的发展刘晓强

从国外医疗保障制度看市场与政府的作用周云

肯尼亚医疗制度改革不成功原因分析李筱蕾

美国长期护理保障简介李维洁,张晓,汪宁

医患医疗质量偏好差异比较邱亭林,徐凌中,王永杰,李国鸿

美国住院医疗费用增长原因与控制措施郭恭,王小万

加纳、赞比亚、乌干达和菲律宾卫生系统向地方放权幅度的分析比较(二)曹殿朋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病人血糖和眼科保健成本-效果分析范桂高,夏宗明

洪都拉斯医疗收费改革及权力下放的经验与教训钟志健,李国鸿

非洲下撒哈拉地区人口调查和医疗公平性研究范桂高,夏宗明

卫生现代化评估指标体系研究梁智,袁建平,孙宁生

欧盟处理国际卫生保健服务贸易的措施与政策王小万,段云峰

韩国医疗保险的主要类型及资金筹措与使用金安娜,李国鸿

加纳、赞比亚、乌干达和菲律宾卫生系统向地方放权幅度的分析比较(一)曹殿朋

波兰医疗保健服务改革简介史语今

匈牙利初级卫生保健服务中焦虑症治疗成本分析匡绍华,陈宁姗

苏格兰临床审计的隐性费用--国民保健系统(nHS)职员问卷调查研究赵延奎,张功法,王鸿勇,童仁

美国心理性社会性护理工作经济评价及对日本的借鉴吴保祥,边文

健康不公平性的测量:基尼系数和集中指数简介邵爱玉,李玉华,夏宗明

国外电话访问调查特点和发展吴晓云,曾庆

发展中国家基本药物获得情况不容乐观张震巍,陈飞虎

东欧经济转型国家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改革与发展趋势齐佳,王小万

荷兰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杨莉,胡善联,张春玉

意大利药品费用控制政策的长期效果--最低参考价格政策实施状况赵延奎,郭洪伟,张功法,卡宜

欧洲卫生人力资源管理改革的主要措施朱冰,刘丽杭

韩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及影响因素分析李国鸿

越南家庭的公、私医疗服务利用和支出现状钟志健,童仁

坦桑尼亚传统医疗及政府卫生服务费用与支付能力的研究黄冬梅,张德春,陈宁珊

哥伦比亚卡利市媒体健康教育对结核病诊断的影响于跃,程晓明

怎样实施家庭住户调查:肯尼亚生命质量调查范例李孜,童仁

用预算和边际分析程序辅助规划冠心病战略范桂高,李国鸿

波兰的医院改革黄佳玮,侯建林,雷海潮

医疗卫生服务成本-效果分析方法简介高晓凤,曾庆

比利时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简介周云,王保真

发展中国家促进药物合理利用的十点建议李玲,程晓明

新西兰国家卫生总费用概况虞睿,雷海潮,夏宗明

日本门诊医疗改革及其展望吴保祥,边文

尼加拉瓜卫生人力配置从计划向市场转变张德春,黄冬梅,陈宁姗

日本非住院手术简介徐孟君,边文

津巴布韦医院药物储备监督管理效果评价史语今

印度年轻母亲的医疗卫生需求及费用陈艳,程晓明

印度对普种乙肝疫苗的承受能力范桂高,李国鸿

国外医疗服务体系研究(二)徐芬,李国鸿

2005年世界卫生报告梁智

欧盟医生劳动力市场的特点与变化趋势吴林静,王小万

不同卫生保健制度对产妇保健的影响张红萍

中风诊治指南依从性的经济受益分析秦其荣,江启成

乌干达用疾病负担和成本-效果分析做地区医疗计划的经验耿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