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石油化工工作内容十篇石油化工工作内容十篇

石油化工工作内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2:45:20

石油化工工作内容篇1

关键词:石油工程专业;《石油工程导论》;教学改革

一、引言

作为石油能源消耗大国,我国石油行业十分重要,石油生产行业领域存在专业性强、科技含量高的特点,无论是石油生产管理,还是技术应用都急需专业化人才。因此,石油工程专业已经成为重点特色行业,伴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教师需要对《石油工程导论》进行教学改革,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旧课程体系下《石油工程导论》教学问题分析

1.传统教学模式无法适应新的专业改革需求。

为了满足社会对石油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教育界对石油工程专业进行了详细的专业划分,将其分成了钻井工程、油藏工程以及采油工程三个部分。不同专业的课程设置存在不同,但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为学生传授知识,学生也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学习《石油工程导论》内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现代化教育改革的推进,传统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石油工程专业改革需求,为了提高专业的适应性,人们不得不重视对《石油工程导论》的教学改革[1]。

2.教学内容过于陈旧。

传统的石油工程专业教学实践中,学校为学生按照毕业后各自从事的专业进行课程设置,导致学生学到的知识不充分,知识面比较窄。不仅如此,学生学习《石油工程导论》时难免面临着知识结构单一的问题,毕业后学生转岗困难,工作适应性比较差。学生毕业之后在经济管理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掌握能力不足,而专业基础课程内容方面过于强调理论体系,对石油工程专业课程的工程性缺乏重视。不仅如此,学生在石油工程专业课程方面,学校为学生设置的课程过于专业,内容偏窄且缺乏整体性,导致学生对知识点的描述能力不足,整体体现为专业教学内容过于陈旧。3.缺乏工程训练。传统的石油工程专业课程实践中,教师过于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学生普遍缺乏实践操作经验,且石油工程训练明显不足。长此以往,学生毕业之后缺乏石油工程意识,工程设计能力较弱,无法在工程中综合分析与解决问题,更加无法达到学校提出的石油工程基础训练要求,不利于毕业后的岗位工作发展。

三、石油工程专业《石油工程导论》教学改革实践

1.改进传统教学方式,创建多元化理论教学模式。

传统的石油工程专业教学模式下,教师以讲解《石油工程导论》教材内容为主,这种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教学改革需求,学生学到的知识被限制在书本中。由此可见,学校对石油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要从教学方式入手,通过多方面的改革形成多元化理论教学模式。以下几点建议可供参考:首先,扎实掌握《石油工程导论》基础理论知识。这些基础性知识是学生了解石油工程专业性质和特点的重要起点,所有专业的学习之初都要掌握基础知识。只有让学生对石油工程专业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够产生学习兴趣,从而更加容易学习后面的内容。其次,教师可以采用视频或者动画教学模式。为学生讲解石油工程专业基础知识时,为了让空洞且复杂的内容生动化、形象化,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例如现场石油钻采工艺流程和钻井井下工具受力分析等,教师可以将提前录制好的操作视频,或者从网络中搜集到的实际案例视频播放给学生看,运用视频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该知识点的操作步骤。不仅如此,教师也可以使用动画软件,例如用3DmaX为学生制作出模拟石油开采的场景,按步骤为学生介绍知识点,从而起到身临其境的效果。最后,应用案例教学法提高课堂效果。当石油工程专业教学进行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学生对目前学到的知识应用存在疑惑,甚至很多学生不了解这些知识会用在哪里。因此,建议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法,结合相应的《石油工程导论》理论知识,让学生小组讨论,从而寻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案。例如,教师在讲解知识点时,可以为学生列举出钻井施工现场存在的事故问题,让学生从作业流程中分析事故原因,从而举一反三,思考如果规避事故,事故发生时应采用什么样的解决方法,从而获得经验,思考更多问题[2]。

2.优化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当前,针对石油工程专业学生开设的课程主要有《石油工程导论》《钻井液工艺原理》以及《油气储层保护技术》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发现这些课程比较独立,且自成体系,知识点会在各个课程中重复出现,导致学生的学习压力加大,且浪费教师的教学实践。因此,建议进一步优化石油工程专业课程内容,优化《石油工程导论》教学效果,明确石油工程专业的重点内容。面对学生对这方面知识的匮乏,甚至很多学生还没有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建议教师重构课程内容,调整《石油工程导论》教学内容[3]。

3.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创新实践教学方式。

要求石油工程专业的学生不仅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还要拥有足够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综合应用,从而得到该领域工程师的基础操作训练。对此,建议石油工程专业教师创新教学方式,并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展开训练:(1)认识实习。该模式也被称为认知实习,学校需要与企业合作,让学生掌握《石油工程导论》基础知识后,深入生产一线进行参观学习,从而强化教材中的知识和内容。针对石油工程专业的课程,例如钻井工程,学生需要掌握各类钻井设备的使用操作和钻井工作流程知识。学校可以与钻井公司或者仪器生产商联系,并达成合作协议,为学生提供经费作为实习经费。也可以聘用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为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积累工作经验。(2)课程实验。课程实验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检验学生是否将石油工程专业理论知识吸收。建议学校为学生建立专业实验教学平台,平台中包含石油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模块设计以及实验内容等,尽可能地为学生营造舒适的学习环境。学生在选择实验内容的时候,建议学校为学生放开专业限制,鼓励学生多方面学习,结合学生对石油工程专业训练的需求,以及实验教学的实用性特点。建议将石油工程专业教学课程实验详细划分,不同实验教学采用不同的方法,明确教学目的,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内容,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石油化工工作内容篇2

关键词:石油工程概论教学模式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2(a)-0177-01

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是对东北石油大学勘查资源工程、地球化学、经济管理等非石油工程专业学生设置的一门扩宽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特色课程。石油工程课程是为石油工程专业学生开设的主干专业课之一,主要讲授钻井工程、采油工程、油藏工程等内容。作为石油院校的学生可以通过选修石油工程课程了解石油开采的基本过程和工程现象,对石油工程中涉及的基本原理、工艺过程等知识有所理解,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为了更好地服务学生,满足我校人才培养定位,秉承“植根大庆,立足东北,面向全国,突出石油,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通过在教学模式上进行改革,课堂教学将理论学习和实验参观等结合,利用石油院校自身优势,以石油工程专业实验室等为平台,构建学生理论学习与实际生产的联系,为学生在石油领域的工作衔接做好铺垫,提升知识储备。

1教学现状

非石油工程专业的学生选修石油工程课程主要以概论的形式学习,内容主要涉及油层物理、钻井工程、采油工程等,旨在较全面、系统地介绍石油开采各工艺过程与环节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使学生对整个油田的开发过程有一定的了解。教学环节多以课堂教授为主,利用多媒体作为教学手段。学生在学习中对知识点的认识枯燥,对其理解有一定的难度,知识点多而散是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学生缺乏联系实际、理解上有困难,不能将知识点做好衔接和归纳,学习效果不佳。

目前,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集中体现为四个方面:学生的学习主动积极性差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学时少与授课内容多、概念抽象与原理复杂的矛盾。

通过重视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升级教学理念,优化教学内容,形成完整而相适应的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内容,整合学校现有的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搭建参观和简易操作实验平台的三方面进行阐述,只有不断地探索新方法,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才能提高石油工程概论课程的教学效果。真正提高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教学的水平,首先要重视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升级教学理念,加强和扩宽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实现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而有效的途径,这将成为构建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教学体系的基础和前提。

综上所述,如何将零散、陌生的专业知识进行生动讲授是非石油工程专业学生学习石油工程课程的关键,所以采用教学模式改革,将理论教学内容进行延伸,利用该校现有专业实验室等教学资源改变授课环境是一次探索研究。

针对课程设置的内容,既要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又要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结合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通过教学改革,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理解力提高教学效果。

2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

项目研究内容主要涉及课堂教学内容的改革,通过引入实验教学环节,完善相关理论教学内容的实体化,同时进一步完善教学课件多媒体内容的设计,加强多媒体的展示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包括以下5个方面。

(1)制定非石油工程专业学生石油工程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方案。(2)制定课程课堂理论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等内容,落实不同环节教学重点和衔接点。(3)完善多媒体制作,进一步加强多媒体展示效果。(4)加强和实验中心合作,制定实验室参观安排、讲解内容设置和实验展示等。(5)制定校内实体模型讲解内容。

3采取的研究途径与方法

3.1根据授课学生特点,编制教学内容

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了解学生前期课程内容,架构学生对石油工程相关知识的衔接,以保证学生了解石油开采中的基本过程和工程现象,对石油工程中涉及的基本原理、工艺过程等知识有所理解,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教学为教学目标,编制教学内容。

3.2实验室调研,考察实验内容、制定实验教学

结合教学内容,考察实验室研究类别、实验室教学计划,通过和实验中心老师沟通,确立可开放的实验室、实验室展示的教学内容和实验计划。

3.3完善多媒体制作

在现有多媒体的基础上,细化教学内容,采取专人负责完善多媒体制作,增加多媒体动画展示。

3.4组织学生校内实体模型参观

组织学生参观特种实验室和石油工程馆钻井实验室现场,由专人教师进行讲解,将课堂的理论教学和实践结合,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

通过教学改革,可以有针对性解决非石油工程专业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积极性差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学时少与授课内容多的矛盾、部分概念抽象、原理复杂、教学脱节的问题。

石油高校的石油工程、地质勘探、储运、化工这些专业都属于学校的骨干专业,他们的实验室、展示厅都非常有专业特色,既有实物模型、又有流程模拟、还有现场施工图片等,这些都可以作为课程教学环节中的手段,通过教学相关单位的协调,安排参观时间,针对授课学生特点组织安排学生参观内容。

4结语

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教学是东北石油大学培养非石油工程专业复合型人才的一门特色课程,课程涉及的学科领域多,内容专业性强,教学难度大,传统教学模式很难满足目前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石油高校应重视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建设,积极探索新思路,改进教学方法,结合石油高校自身优势,构建和完善石油工程概论课程的教学体系,这对提高学生的从业竞争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石油化工工作内容篇3

关键词:石油;工程概预算;管理;经济;措施

在实际的工程案例中,一般把石油行业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根据不同设计阶段当中所有设计文件中的内容和有关费用定额、指标及取费标准,事先计算并确定出建设整个石油项目所需要的全部工程费用统称为石油工程概预算管理工作。石油工程概预算管理工作对于整个石油工程的建设意义重大,应当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1石油工程概预算管理工作现状

我国现行的石油工程概预算管理在思维决策方面还是被传统的石油工程概预算管理体制所束缚,缺乏对现代化石油工程概预算管理技术的研究工作,对石油行业相关的管理工作带来了诸多的不便。因此,这就要求石油工程概预算管理人员根据现状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从而及早发现石油行业工程概预算管理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做到推陈出新,建立科学、透明、高效、合理的管理工作体制,淘汰落后的管理方法,有效地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石油行业工程精准快速发展[1]。

2石油工程概预算管理工作的思考

2.1石油工程投资前预算优化

石油工程是庞大的复杂工程,在石油工程前期投资决策的初始阶段,整个工程预算的评估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概预算管理工作内容,这同样是石油工程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石油工程前期投资预算的相关工作,要根据工程设计单位提交的初步设计成品,严格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的编写[2]。因此,在制定石油工程投资预算的时候,不能凭空盲目的想象,而是要根据设计资料进行合理化、准确化、全面化的方案规划,达到项目的期望投资效益。

2.2科学化提前控制关口审核

很多石油建设工程忽视在建设前期进行决策相关的准备工作,将石油工程概预算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到了整个工程建设的后期。有的石油工程一味地重视工程决算,却不在乎整个工程前期的概预算管理工作。在进行石油工程概预算管理工作时,为了提高工作的质量,应该使关口提前进行。第一步:可以把需要把关的关键数据及相关内容提前到整个工程的决策阶段,前提是要实践和理论相结合,进行相关的深入和调查,制定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以此来保证可行性研究报告合理化、高效化、科学化,在这个过程中最大的难点就是如何确保投资费用的准确性和精确度,从而使工程投资相关费用在整个工程总概预算工作中能够完美地体现出来;第二步:力争做到把石油工程概预算工作融入到设计方案当中去,从设计工作中侧面地反映出整个工程的概预算管理工作,这样就可以为设计工作提供良好的借鉴意义,使得设计方案得到进一步的优化,这样就可以使得工程概预算管理工作为整个石油工程更好地服务[3]。

2.3认真开展图纸会审工作,并合理确定标底

在石油工程中,当对整个工程的招、投标文件内容进行制定时,石油工程概预算管理工作人员要认真参加施工图相关的校审工作,及时准确地发现、快速修改工程设计成品中存在的错误内容,做到设计方案的最佳优化;在施工前做到设计方案的相关的变更,从而避免石油工程概预算费用的不合理增大。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做到改变传统落后的管理观念和不科学的管理方法,进一步对石油工程概预算管理工作和投资费用控制的方式进行必要的改进和创新,使石油工程概预算管理工作更好地服务于整个石油工程的规划和投资。

2.4优化工程设计阶段的概预算管理工作内容

在整个石油工程概预算管理工作当中,工程前期的初步设计阶段的工程概预算管理有着至关重要的基础性地位,这个阶段同样是实现整个工程概预算得到控制的关键阶段[4]。石油工程概预算管理工作相关人员有必要对石油工程各种各样的管理办法进行认真、仔细地学习,不仅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石油工程初步设计工作当中去,更要从多方面积极地配合相关设计人员各方面的工作,从而实现初步设计阶段石油工程概预算管理工作得到稳步有效的展开。此外,在整个工程,石油工程概预算管理工作人员必须主动加强和设计单位工作人员阶段性的交流与沟通,了解工程各个细节的设计准则,把握整个工程的脉络,尽心尽力地为设计单位提供行之有效的关键信息,从而达到及时掌握整个工程设计的动态,从源头上实现对石油工程概预算投资费用的有效控制和管理。

3结语

本文通过对石油工程概预算管理工作的现状进行了简单的论述,结合现阶段工程概预算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多条合理化的建议,在实际工作中要全面地参与到设计工作中去,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灵活地调整工程概预算管理的方式,使得工程概预算工作能够更好地服务于项目建设和投资费用的预算工作。

参考文献:

[1]张德文.石油工程概预算管理工作的思考[J].经济师,2016,06:106-107.

[2]沈晓勇.如何加强企业建设工程概预算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4,20:112-113.

石油化工工作内容篇4

关键词:石油化工企业;安全评价技术方法;安全评价意义

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质量保证以及发展稳定性保证的基础条件就是安全。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评价技术的合理应用、全面化应用,能够切实保证石油化工企业的整体安全系数,能够相应地控制危险事故的发生概率,能够保证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以及相应地防止出现设备故障、操作故障,能够实际提升石油化工企业的发展稳定性以及发展可靠性,能够实现这一行业的人才吸收容易化,以及促使石油化工企业的运作成本以及运作问题逐渐得到控制,石油的出产质量以及石油的出产量得到显著的提升。由此可见,安全评价技术对于石油化工企业而言是极为重要的存在。通过分析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评价技术方法,能够切实地掌握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性保障技术及安全系数,提高操作以及要点;通过分析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评价意义能够促使企业对此引起重视,企业的安全意识得到相应的提升,这对于促进石油化工企业的发展有实际的价值。

1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评价技术方法分析

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评价技术方法主要包括对石油化工企业运作生产的危险性进行详细的分析,全面地了解特定石油化工企业的潜在危险,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防护措施。安全评价技术方法还包括对各项石油化工企业的指标进行确定,为石油化工企业各步骤的操作奠定基础,提供最佳的操作方案,指出操作注意事项。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评价技术方法的最后一点就是对石油化工企业进行全面勘察,进行各项防护措施以及预防操作的安全系数分析,确定改进操作,实现石油化工企业的运作稳定化以及安全保障最大化。

1.1石油化工企业的危险性分析

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原料本就存在易燃易爆的特性,原料主要为天然气、原油,在石油生产过程中,通过对这两种原料的加工、处理、反应等,最终出产石油。但是,在这一系列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就是对于操作的规范性以及操作的顺序、操作的技术等有严格的要求,一旦在某一环节出现任何细微的操作失误或者操作不规范等,都会引发不同程度的事故以及不同程度的问题;加之,在处理过程中,由于化学反应过程中会出现各种有毒物质、有毒气体,因而操作的失误不仅仅会引起设备的故障、设备的爆破、人员的伤亡,还会引起大规模的中毒现象,这是石油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一大安全隐患。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评价技术方法在危险性分析中,其具体操作就是对各设备进行检查,包括运行过程中的或者停运状态的,分析设备的运作潜在危险层面,以及引发这一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再对人员的操作进行监督,确定人员的操作存在的不稳定因素;最后对石油化工企业的出产石油进行分析,更进一步地确定石油化工企业运作的内部问题以及运作的潜在危险部位,将这些信息进行综合,能够实际地获知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评价等级,为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性保障奠定基础、指明方向。

1.2石油化工企业的各项指标确定

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评价技术方法确定的主要指标类型包括人员伤亡指标、经济损失指标、环境损失指标,从这3个指标能够全面地实现安全评价,得出安全评价结论。人员伤亡指标的确定方法就是所造成人员伤亡的数量,这样能够确定伤亡的性质,能够进一步地确定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性。经济损失指标则根据损失的对象而进行性质的定义,经济损失的范围以及经济损失的数量与事故的危险程度有关,能够通过这一指标来进一步确定石油化工企业所能够达到的安全系数范围、石油化工企业所需要改进的内容以及所需要改进的操作步骤。环境损失指标则是指石油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事故对于环境造成影响之后,环境自我恢复的时间长度,这能够直接地反映出事故的危险程度以及事故的波及范围,综合性地对三者指标进行分析,能够实际地确定企业安全评价的内容以及评价的操作进展。

1.3石油化工企业的勘察内容

石油化工企业会根据自身存在的显著问题而设计相应的防护措施以及相应的防范操作,以避免出现类似的事故以及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进行控制。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评价技术方法还需要对这些部件进行分析,这样能够实际地确定防护措施的安全系数,以及防护措施所能够发挥的作用,同时还能够相应地确定存在的防护不当部分,有方向以及有标准地进行相应的改进,实际地推动石油化工企业的整体安全防范方案的执行;能够从细节上、整体上实现危险最小化,以及潜在危险最少化,实际促进石油化工企业的运作稳定化以及运作的相对可靠化,很大程度上降低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局限性,推动产量质量的同步提高。

2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评价意义分析

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评价意义在于,石油化工企业的运作不稳定性强,潜在危险大,出现事故的概率高,包括设备性事故、操作性事故以及条件性事故等,都会造成较大范围的损失及损伤。这对于石油化工企业的发展而言是极为不利的,间接地影响社会各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安全评价能够实际地保证石油化工企业认识到自身存在的危险问题,有方向、有针对性地确定所需要采取的操作。

3结语

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评价技术方法及意义的分析,能够促进安全评价在石油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被应用以及被重视。

作者:薛鸿艳李长顺单位:辽宁久安安全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范建忠.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评价技术方法分析[J].中国化工贸易,2015(2):105.

石油化工工作内容篇5

1.构建企业文化,将思想政治工作放在第一位

近几年来,在西方文化的影响容易诱发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以及功利主义思想。如果企业的党政工作缺乏引导和教育,那么其副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企业要想强化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往往就要依靠党政工作。由于企业文化的发展要靠党政工作去推动促进,因此在建设企业文化的时候,要将党政工作放在第一位。

2.以思想政治工作为基础的企业制度文化建设

如何将石油企业的规章制度、行为规范变为广大员工的自觉行动成为石油企业制度文化建设的一个关键性问题。要想顺利解决这一问题,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1)通过党政建设工作来大力宣传各项规章制度,让员工认识到这些规章制度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并且也可以不断规范员工的行为;

(2)在执行规章制度的时候,要广泛征求石油企业员工的意见,对于那些不合理的规定要及时改正,这样做可以不断完善规章制度,从而更好的接受实践的检验;

(3)当石油企业员工的行为与规章制度相符合,并且员工为石油企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此时要通过党政工作来表扬该员工,相反如果员工的行为与企业的规章制度不相符,并且员工的行为还损害到企业的利益,此时要通过党政工作来批评教育该员工,从而促使员工可以认同本企业的规章制度,将企业的规章制度作为他们行为的指南。规章制度是一种外在的监督以及控制,其要求企业内的每一位员工都要遵守,然而党政工作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员工的自觉性以及自律性。通过党政工作可以广泛教育员工,增强员工对企业规章制度的认同感,只有这样做才可以有效实行企业的规章制度,并且也可以进一步推动石油企业文化的建设。

3.以党政工作为基础来营造和谐的氛围

任何事物的健康发展都与良好的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石油企业文化的建设也离不开良好的企业环境,然而党政工作可以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企业是员工工作、学习的场所,因此石油企业要努力为员工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以及学习环境。良好的工作环境以及学习环境可以让员工心情明朗,还可以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在石油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充分借鉴西方国家先进的文化理念,但是西方文化一些消极因素也会影响到企业文化建设,此时要通过党政工作来营造稳定的、稳定的环境,只有这样做才可以形成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人是党政工作的对象,因此在党政工作中要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不断实践过程中形成一套和谐企业文化的架构体系。

二、企业党政建设管理对企业文化的作用

1.有助于塑造企业精神

首先,石油企业文化的内容是企业党政工作内容的延伸。石油企业文化与党政工作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石油企业文化的内容融入了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经营管理这两个方面的内容。石油企业文化中所倡导的团队精神、创新精神等企业精神正是对企业党政建设中集体主义教育的具体化以及企业化。石油企业文化中的职工价值观念、职业技能等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并且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增添了活力。其次,党政工作指导着企业文化的建设,并且也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党政工作可以增强员工的道德意识以及法制观念,有助于在企业内部形成公平竞争、奋发向上的氛围,促使企业文化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发展。在新的发展形势下,企业党政建设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员工、关心每一位员工、理解每一位员工,不断提高石油企业的凝聚力,实现石油企业的发展目标。最后,当前,在石油企业管理工作中,人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石油企业的发展会受到员工的影响,因此石油企业在开展党政建设管理工作的时候要重视员工的主动性,如果其忽视了员工的主动性,那么此项工作是无法顺利进行下去的。石油企业如果发现在党政建设管理工作中出现了违背员工利益的情况,此时要马上纠正过来。石油企业在构建企业文化时,要切实保障员工的利益,增强员工对石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

2.有助于培育企业价值观

所谓价值观是指人们对某一个问题的看法,如果人们形成了一定的价值观,这就会规范、调节以及约束人们的行为。由于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成长背景不同等,因此每一个人的价值观都是不同。面对这种情况,石油企业要通过党政建设工作来引导员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从而有助于增强石油企业的凝聚力。在石油企业文化中,价值观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石油企业如何培育价值观呢?此时党政建设工作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石油企业在开展党政建设工作的过程中,要搞好政治理论教育工作,让员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当员工的价值观形成之后,石油企业要借助党政建设工作来大力宣传价值观的具体内容,这样做便于员工形成共同价值观。

3.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工作环境

石油企业党政建设的工作对象就是人。石油企业制度、企业文化等都会影响到企业的人际关系。在工作中,员工之间会因为利益、兴趣爱好、价值观念等因素发生摩擦。如果石油企业不及时解决这些摩擦,这会增加员工间的矛盾,最终不利于石油企业文化的建设。为了能够改变这一局面,这就要求石油企业要重视党政建设工作,并且要将其侧重点放在“教育人”上,通过教育来提高员工的素质,化解员工之间的矛盾,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和谐的工作环境既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又营造了和谐的企业文化。

三、总结

石油化工工作内容篇6

对于石油项目工程的管理方案来讲,其是具有生命力的,涵盖了技术、人文、环境等多项内容。企业的核心是企业的价值观及文化。价值观,并不是泛指企业内的各项文化行为,而是针对企业内部的员工来讲,指的是他们在工作过程中创造的统一价值,其是促进企业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当企业处于各个阶段时,石油项目工程的管理方案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其需要同社会相适应,与企业共同发展。在企业的运行过程中,对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指挥、监督等,对资金运作、业务项目、人力资源、科技信息、技术流程、创新标准等进行管理,依据市场的变化而对石油项目工程的管理方案进行优化,进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二、对石油项目工程的管理方案进行优化的方法

以上文提到的集团企业来讲,其在运行期间,可以将流程划分为以下几方面内容:其一,对项目进行调查研究;其二,对项目内容进行规划设计;其三,开始建设项目;其四,对项目进行资金投入;其五,项目逐步开始运营;其六,对项目内容进行更新;其七,项目开始二次运营;其八,对项目进行再次更新。周而复始,形成良性循环。对于企业的业务功能来讲,其主要包含的内容有:石油项目工程生产计划的管理;石油项目工程销售采购的管理;石油项目工程储备质量的管理;石油项目工程财务统计的管理;石油项目工程人力资源的管理等。

第一,应针对企业真实情况创建石油项目工程管理标准。对企业的运营标准进行设计、控制、优化等,是石油项目工程管理利用分析、控制等方法,对人力、物理、财力等资源的合理分配及利用。进而实现对企业长远发展进行规划的目的。对于战略性的石油项目工程管理来讲,其重点在于对整体的协调进行优化,并不是仅突出某一部分或某一人员的关键性。对于企业来讲,全面发挥集体效益是确保优质运营的基础,具有一定的权威性。石油项目工程的管理方案应该同企业相吻合,适应化境的改变,那么,优化是十分重要的内容。

石油化工工作内容篇7

关键词:石油化工装置;夹套管;配管设计

我国的石油化工产业在不断发展中,石油化工装置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为了生产活动的安全平稳运转并保证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必须对石油化工装置进行合理设计。石油化工装置夹套管配管设计的好坏对装置的投产具有直接的影响,但是夹套管的配管设计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较大,为保证设计的合理性,必须对设计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

1石油化工装置夹套管的配管设计

1.1材料与等级分界的合理性设计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石油化工行业作为我国的第一产业也在不断成长,在发展过程中对石油化工装置的相关配套设施也越来越重视。在夹套管的配管设计过程中,应对管道材料与等级分界的合理性设计进行分析,并着重考虑高压系统和低压系统之间的边接过程在压力和温度上的变化。通常情况下是按照p&iD对界限进行划分,如果配套设计的情况比较特殊,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设计。常见的状况可分为三种:其一,压力等级相同,管道材料不相同,这种情况下管道材料中的螺栓和阀门一定要选择高材质的,法兰和垫片则可以选择相对适当材质的;其二,压力等级不相同,管道材料相同,这是与第一情况完全相反的情作者简介:战海云(1982-),女,本科学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配管设计。收稿日期:2017-02-14况,所以在管道材料选择上都必须采用高材质,法兰、垫片、螺栓和阀门的选择一样;第三种是压力等级和管道材料各不相同,此时法兰和垫片的选择均为a的高压等级材质,螺栓和阀门采用材质为b的高压等级。

1.2管线设计

泵的管线设计的主要目的就是保证在石油化工装置运行过程中泵的安全。首先由于泵入口管系统的管径发生变化时容易引起气体的集聚,产生不适当的汽蚀,所以必须对泵进行合理的管线设计。其次是为减小液体进入泵嘴时出现的气阻对扬程的影响,保证泵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需要对泵入口直管段的设置,并根据不同形式的泵对于吸入口前直管要求来进行相关设计。

1.3设计

对管架的设计是石油化工装置夹套管配管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会对夹套管的配管设计产生重要影响,如果不能提出合理的管架设计,在夹套管配管设计施工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不必要的问题,耽误正常工作的进行,也会对日后装置的运行埋下隐患,出现安全问题。为此,要特别注意管道与支架之间的一些相关因素和沿塔敷设的管线。比如:在蒸汽管道中,主管常接有排水小管,减小小管与支架之间的相对位移。如表1为蒸汽夹套管组合尺寸。

2夹套管设计内容

(1)夹套管的长度设计是由管道布置来决定的,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内外管的温差和热膨胀差对管道的限制,重视热胀冷缩导致的位移问题。通常情况下,每段套管的长度宜小于等于6m,当存在转弯弯头时,每段宜小于等于12m。一般夹套管的内管弯头采用曲率半径等于1.5倍公称直径的标准长半径弯头,而外管弯头的设计十分重要,为避免使用剖切型,外管弯头应可套进内管弯头,合理设计外管弯头的曲率半径,以方便夹套管的安装和施工。(2)夹套管的内外管材料应该根据不同装置的管道等级、设计压力、设计温度和介质特性进行合理选择,并考虑到输送介质对管道的腐蚀性以及管道的壁厚所能承受的最大工作压力。同时,外管材料和内管的材料相同可以保证内外管的热膨胀一致,减少问题出现。(3)夹套管的定距板应该位于夹套管的内管和外管之间,主要是起到支承和定位的作用,可以有效防止内外管的偏心。定距板通常是焊接在内管的外壁上,并与外管内壁保持一定的距离,其材质和内管的材质是一样的。为确保定距板的安装方位不影响内管的介质流动与热位移,还应该注意它和弯头之间的距离。

3加强石油化工装置夹套管配管设计的有效措施

(1)石油化工企业要加大对石油化工装置夹套管配管设计的人力、物力和资金的投入力度,将其落实到实处,认真做好每一项工作。可以设立专项资金,促使各项工程可以在符合设计要求的前提下顺利高效的完成任务。对材料的选择首先必须是满足设计要求的,充分考虑材料的实用性和适用性,并时刻牢记“安全第一”的原则,一定要牢牢把握好实际操作的可行性。(2)定期对相关人员做好技术培训,提高设计水平。在合适的时间、适当的阶段要做好人才的定期培训,促进人们对石油化工装置夹套管配管设计重要性的理解,积极鼓励人员进行培训,派遣相关专家对员工进行讲座知识培训,加强相关人员对石油化工装置夹套管配管设计的理解和重视。并安排专业人员进行夹套管配管设计的相关工作,参加施工和操作的人员必须是具备高素质的,技术过硬具有较高水平人员。(3)控制设计成本。受管道设计复杂性的影响,夹套管的配管设计所需要的成本也比较高,主要体现在工艺路线设计过程中对材料的选择。选择合理的原材料不仅可以降低成本,减少资源的浪费,还可以增加管道的安全性,提高工艺设计的实用性。我国的夹套管配管设计过程中对成本的控制意识不高,应该加强对国外先进技术的学习和借鉴。

4结语

石油化工装置夹套管的配管设计必须是合理科学的,保证装置的安全性,其在我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为完善对石油化工装置工艺管道的设计,设计人员必须掌握行业的规范要求,采取有效措施避免设计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设计能力水平,学习专业知识,并累积经验。

参考文献:

[1]田轶华,陈洁,蒙燕婕.浅谈化工设备中夹套管的配管设计[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06):124~125.

[2]陈慧文,刘雨民.夹套管的配管设计及管件选用原则[J].炼油与化工,2007(01):89~89.

[3]张斌.基于风险评估的石油化工装置防火设计[J].炼油技术与工程,2014(02):102-103.

[4]穆柯,张博.石油化工装置工艺管道设计探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23):156~157.

[5]杨成伟.石油管道安装施工管理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J].科技与企业,2013(21):67~68.

[6]魏安娜.谈石油化工装置中配管的设计问题[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20):109~110.

[7]庄志国,董振.石油化工装置中蒸汽管道的设计[J].化工技术与开发,2013(07):189~190.

石油化工工作内容篇8

(一)亚太地区我国属于亚太地区的国家之一,因此石油企业在亚太地区进行国际化经营与国际石油合作的过程中,在文化上受到的冲击较小。但是由于不同国家在进行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政治、经济、宗教等多个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因此亚太地区的各国之间仍有着一定的文化差异。首先,不同。世界上较为普遍的是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除此之外,不同地区还有一些自己国家独特的。印度最主要的除了佛教外,还包括印度教、锡克教等。

(二)非洲地区非洲地处于热带,其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并且在近年来不断地勘探过程中,印度的石油资源也逐渐地被挖掘出来,成为了未来世界石油开采的集中地之一。非洲距离我国相对较远,并且在历史上由于受到交通的限制,我国与非洲的沟通较少。因此非洲与我国在文化上的差异表现得极为明显。首先,在交流上存在不同。非洲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相对比较缓慢与落后,并且具有一定的原始性。因此在进行交流的过程中,非洲居民拥有着自己的一套交流方式,例如通过做手势的方式进行交流,并且通过不同手势的应用表达友好或敌意。其次,具有明显的民族情结。非洲人由于肤色特殊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被其他种族歧视,甚至被当作奴隶,因此非洲人对于“黑鬼”“奴隶”等词十分敏感,是一种共性的民族情结。最后,生活习惯不同。非洲地区人们的生活习惯与中国有着明显的不同,最突出的表现在对妇女的态度上以及饮食方式上,等等。因此在非洲工作或旅行时,有关人员应对非洲的禁忌以及非洲的相关规定要有所认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三)美洲地区美洲地区相对其他地区而言比较富庶,一些发达国家皆在美洲。在进行石油开发的过程中,主要集中在南美地区,该区域拥有着丰富的石油资源,具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美洲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就是美国,由于其在进行发展的过程中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都较其他国家更进一步,因此在对美国文化特征进行把握的过程中,应集中关注美国文化中的开放性与包容性。具体来说,美国文化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倡导人性解放,追求自由平等。美国对于人权十分重视,并且标榜自己是自由的国度。因此在美国社会中,自由、平等被放在社会生活中的首要位置。(2)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美国的历史与我国比较相对较短,是一个新兴的国家,因此美国没有传统的束缚,其在思想以及文化上更加积极、自由。一些新事物在美国更容易被接受,不会受到传统的冲击,更容易发展下去。(3)英雄主义旺盛。牛仔精神是美国精神的一个缩影。美国文化中一直都有着明显的英雄情结,这从美国的一些影视作品中也可以看出。由此可见,美国对于力与美有着深刻的认识,崇尚一种阳性,正义的力量。

二、文化差异和跨文化冲突对石油企业国际化经营、国际石油合作的影响

(一)文化差异对企业管理的影响石油企业要想正常稳定地运转下去,有效的管理制度十分重要。但是由于不同国家在文化上存在着差异,因此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经常会由于石油企业管理人员对不同国家文化掌握不清,而造成管理上的混乱。例如,在中东地区工作人员如果没有及时地将民族信仰以及饮食习惯等问题融入企业的管理中,就很容易引起中东地区工作人员的反感,甚至引起中东地区资源拥有国的排斥。文化冲突的出现将导致石油企业内部矛盾的激化,在工作的过程中,工作人员会对一些工作任务产生反感,难以有效地执行,造成执行力的下降。同时由于文化冲突的存在,工作人员无法与当地居民进行有效的沟通,使得石油企业在进行石油开采时,工作进度受到影响。并且在进行日常工作时,内部工作人员之间难以形成通力合作的关系,使得石油开采日常工作难以协调,无法统一进行运转。

(二)文化差异对市场经营的影响石油企业在国内进行经营面对的是国内市场,由于文化背景相同,经济环境稳定,因此石油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阻碍较小。随着石油企业逐渐向外发展,我们发现石油企业在进行国际经营的过程中,由于面临的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等都发生了变化,并且文化背景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因此使得石油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越来越复杂。又由于石油企业对区域间文化差异难以有效把握,因此无法对区域市场发展进行全面了解,造成石油企业在进行决策以及执行等方面出现偏差。

(三)文化差异的潜在影响企业文化是目前企业发展过程中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的向心力,让企业员工在工作时,更加具有凝聚力。但是由于石油企业目前逐步向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因此中国式的企业文化已经难以满足石油企业的发展需要,造成石油企业的企业文化作用发挥受限,受到外来文化冲击,出现潜在的文化风险。这会对提高石油企业员工工作热情,提升企业团结协作精神造成不良的影响。

三、跨文化背景下国际石油合作的策略

(一)把握文化差异,协调文化冲突要想有效地促进我国石油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加强国际间石油合作,有关石油企业应对文化差异要有所重视,并积极从调和文化差异的角度入手,对企业的文化差异进行解决。

(二)重塑企业文化,加深文化内涵企业文化是石油企业向前发展的核心力量之一,因此有关石油企业应对企业文化存在的问题进行积极的分析,并且结合国际化的思想对企业文化进行重塑。首先,要促进企业文化的国际化发展,让企业文化的发展更加科学合理。同时企业文化还要符合石油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发展战略,与石油企业的发展相协调。其次,要注重加深企业文化的内涵。将包容并蓄的思想融入其中,使得石油企业的企业文化可以在任何地区适用,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出现,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文化的作用。最后,要挖掘不同区域间共性的文化特征。虽然不同区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文化冲突与文化差异,但是由于受到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不同区域的文化仍存在着一定的共性,例如,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善良、正义的热爱等。有关石油企业应对这些共性的文化特征进行挖掘,并将其融入企业文化中去,提升企业文化的普适效果。

(三)加强文化宣传,提高员工素质员工是石油企业在工作过程中的重要力量,因此为了保障石油企业的顺利发展,在进行石油企业国际经营的过程中,有关石油企业应重视对工作人员的培养。这种培养与一般的企业培养应存在一定的区别性。

(四)做好风险预警,提前制定策略石油企业在进行运转的过程中,风险无处不在。其中文化差异引起的风险就是最主要的一种。因此有关石油企业在进行国际化经营以及国际石油合作的过程中,应提前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设,并且针对不同文化带来的冲击进行把握,制定出有效的应急预警机制。有关石油企业还应提前制定解决策略,减少工作过程中风险的出现,提升石油企业的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

四、结语

石油化工工作内容篇9

关键词:液化石油气应力腐蚀热处理

随着我国城镇燃气事业的发展,各地液化石油气储配站大量建立,由于卧式圆筒形储罐在设计、制造、安装、使用和维护等方面有较多优点,因此,各中、小型储配站大多使用液化石油气卧式储罐。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丙烷、丁烷等在常压下呈气态,但适当升高压力或降低温度就可以转为液态,体积约缩小200--300倍。为便于运输、贮存和分配,通常采用常温加压条件以保持液化石油气的液体状态,故用于贮存液化石油气的容器为压力容器,习惯上称之为液化石油气储罐。

气态的液化石油气比空气重,约为空气的1.5倍。储罐内液体一旦泄漏就迅速降压,由液态转为气态,并易在低洼、沟槽处聚积。又因液化石油气爆炸下限很低(液化石油气爆炸极限约为1.5%~9.5%),极易与周围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气体,遇到明火将引起火灾和爆炸事故。因此,经济、安全地设计和制造液化石油气储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多年的设计实践,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在此,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下液化石油气储罐的几个设计问题。

1.设计压力的确定

常温下盛装混合液化石油气的容器应以50℃为设计温度。当其50℃的饱和蒸气压力小于等于异丁烷50℃的饱和蒸气压力时,储罐无保冷设施时,取50℃异丁烷的饱和蒸气压力为最高工作压力;储罐有保冷设施时,取可能达到的最高工作温度下异丁烷的饱和蒸汽压力为其最高工作压力。当其50℃的饱和蒸气压力大于等于50℃异丁烷的饱和蒸气压力、小于等于丙烷50℃的饱和蒸气压力时,储罐无保冷设施时,取50℃丙烷的饱和蒸气压力为最高工作压力;储罐有保冷设施时,取可能达到的最高工作温度下丙烷的饱和蒸汽压力为其最高工作压力。当其50℃的饱和蒸气压力大于50℃丙烷的饱和蒸气压力时,储罐无保冷设施时,取50℃丙烯的饱和蒸气压力为最高工作压力;储罐有保冷设施时,取可能达到的最高工作温度下丙烯的饱和蒸汽压力为其最高工作压力。设计压力应不低于其最高工作压力。

2.材质的确定

常温下,钢对丙烷、丁烷、丙烯、丁二烯等碳氢化合物有较好的耐腐蚀作用,一般年腐蚀量在0.05mm以下。因此,液化石油气储罐可选用低合金钢制作。目前常用的可用于制作液化石油气卧罐的材料有:20R、Q345R(老标准牌号16mnR)。Q345R钢是屈服强度为340mpa级的压力容器专用板,它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它是目前我国用途最广、用量最大的压力容器专用钢板。

3.焊后整体热处理

应力腐蚀是设备破坏的主要原因。应力可以是由冷作、焊接、热加工等引起的材料残余应力,也可能是由负载、振动、操作等引起的外加应力和热应力。焊接残余应力无论在设备的运行或停工中,始终在起作用,其数值最高可达到材料的屈服强度,严重影响设备的安全使用。

此外,我国的液化石油气来源广,含H2S的浓度较高,波动范围大,很不稳定。液化石油气储罐储存的介质一般是经催化裂化工艺而产生的液化石油气,其中常含一定的水分、H2S及一定量的氰化物。这些物质的共同存在,易形成使钢材裂纹极为敏感的湿H2S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H2S应力腐蚀开裂是主要的表现形态。液化石油气储罐的H2S应力腐蚀发生的频率很高,为了保证储罐的安全运行,在设计中还应注意:①选择对H2S应力腐蚀敏感性低的材料,材料对H2S应力腐蚀的敏感性指材料抗H2S应力腐蚀裂纹扩展能力的大小,一般说来,材料的强度越高,则抗H2S应力腐蚀裂纹扩展能力下降越多,液化石油气储罐可选用低合金钢为壳体材料,通常以Q345R为主要材料;②对使用的材料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避免材料中有夹杂、分层、裂纹等缺陷存在;③含H2S的液化石油气储罐在全部焊接工作完成后,应进行整体消除应力热处理。

因此,从设计制造的角度要求对液化石油气储罐进行焊后整体处理消除焊接残余应力及防止H2S应力腐蚀开裂是很有必要的。经适当的热处理以后,焊接残余应力可望降低80%一90%,焊缝硬度值亦可降低10~15年布氏单位。同时也可以有效的防止H2S应力腐蚀。

4.附件的设计要点

4.1液位计

液化石油气储罐的液位指示原先设计均采用玻璃板式液位计。由于板式液位计指示范围所限,需将2~3台液位计串联。目前液罐上大多采用了磁性翻板式液位计。这样不仅减少了液罐上液位计接口数量,而且用双色翻板显示比较直观醒目。现在此种液位计的使用已相当成熟,并发展了带有高液位板式液位计双重指示、带有远传指示、高低液位报警等多种品种。

4.2安全阀

液化石油气储罐上必须设置安全阀。有如下几点要求:

4.2.1必须选用弹簧封闭全启式,其开启压力不应大于储罐贮罐设计压力。

4.2.2容积为100m3或100m3以上的储罐,贮罐应设置2个或2个以上安全阀

4.2.3安全阀应设置放散管,其管径不应小于安全阀的出口管径;地上储罐安全阀放散管管口应高出储罐操作平台2m以上,且应高出地面5m以上。地下储罐安全阀的放散管口应高出地面2.5m以上。

4.2.4安全阀与储罐之间应装设阀门,且阀口应全开,且应采用铅封或锁定。

4.2.5安全阀应当铅直安装在液化石油气储罐液面以上的气相空间部分,或者装设在与储罐气相空间相连的管道上。

5.预焊件

在液化石油气储罐上要设置平台、直爬梯、喷淋水管的支撑,都需要在罐体、封头先焊好预焊件,热处理后不能直接与罐体焊接。平台宽度一般在1.8m左右,其支撑用预焊板可根据平台长度、宽度设置。喷淋水管呈环形,支撑预焊板需沿整个罐长设置。

6.充装量的确定

液化石油气的液体密度随温度变化比较大,且液体膨胀系数也较大,同样质量的介质在不同温度下有不同的体积。如果实际充装量大于设计充装量,容器内的实际压力有可能大于设计压力。为了防止温度升高而导致容器内压力急剧增加,甚至超过容器的许用压力,必须在容器内保持一定的气相空间。液化石油气的充装量直接影响到容器的工作压力,关系到容器的设计与使用安全。所以液化石油气的充装量的确定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张旭东;浅析液化气储罐安全设计;新疆化工;2010-06-15

[2]胡永兵;张琪;马德金;关于液化石油气储罐设计参数的技术分析;广州化工2010-12-15

石油化工工作内容篇10

【关键词】国际化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6-0011-02

在国际金融危机下,国际原油价格一度从145美元猛跌到36美元,目前也才维持在100美元以下,导致国内油气开发的效益急剧下滑,不少油田都以维持产能为目标,从而对传统规格专业人才需求急剧下降;近年,三大石油集团对石油工程的普通本科人才需求减少。然而,我国高速经济发展对石油、天然气的需求仍然持续增长,国内油气资源无法满足需求,今年进口油气估计超过需求总量的60%。我国石油工业加速实施海外油气战略,向境外大规模拓展,特别是近几年与70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国际合作开发项目,规模之大、速度之快震惊国际。国际合作的急剧扩张使我国各大油气田公司对国际化技术和项目经营管理人才的需求空前高涨。

面对人才需求规格的较大变化,既给我校石油工程本科办学带来了新的挑战,更是走向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良好发展机遇。本文拟从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实现路线上寻找构建新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及培养体系。

一、国际化人才的急需

我校60年行业办学形成了“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规格、两种精神(大庆精神和红岩精神)育人特色。仅石油工程类就培养了两万多名专门技术人才,在国内外享有非常高的“扎根基层、上手快、能力强”美誉,毕业生都是油气田的抢手货,分布在三大石油公司的主要岗位,发挥着十分突出的作用。2004年划转地方后合校升本成立本科学院以来,我校坚持“依托行业、面向世界、服务石油”的办学思想,不断学习其他本科石油院校办学经验,在高速经济发展对石油天然气需求的急剧增长中,我校办学实力得到较快增强,规模已经与主要石油大学相当,培养的石油工程专业本科人才一直保持95%的就业率。

但是,在国际金融危机下,国内石油企业由于限产导致人才需求的逐渐减少。最近两年,各石油高校的本科毕业生就业出现急剧下滑的态势,有20%以上的毕业生无法就业,一定程度上使石油工程专业的招生降温。

由于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三大石油公司不得不加快了对海外油气资源的收购与合作开发,急需的国际化石油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达20000余人。而国内石油高校目前培养的本科人才没有国际交流合作的外语能力、没有国际化油气经营法规知识。这种人才规格与结构的矛盾不仅制约中国石油企业走向国际化的步伐,也严重影响了各石油高校的办学。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多年来,我校努力探索依托国际化企业、建立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办学模式,重视发展与多家国际公司的订单式人才培养合作,积极建立与国际化石油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

早在1997年就针对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出国承包钻井工程开展“涉外钻井”人才的订单式培养,十多年里先后与中国长城钻井公司联合培养具有国际化经营能力的“钻井工程专业人才”达300人;1998年成为亚洲第一家具有“iaDC国际井控技术”培训资质的单位,承担了我国二百多批次6000多出国钻井作业人员的技术培训;我校先后获得三大石油公司“石油工程HSe安全与风险管理”培训资格,培训国内外人员二万多人;也与国际知名公司――斯伦贝谢中国公司联合培养国际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专门人才十余批。2001年起与中海油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办学机制,连续十余年为中海油的国际化合作开发油气培养人才;2003年又开始与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等国的石油公司联合培养一线技术人才;随着中油川庆钻探、中油西南油气田公司等单位在中东、中亚及土库曼斯坦油气开发项目的合作,及与美国雪佛龙、法国斯伦贝谢、英国Bp等公司在四川气田开展高含硫气田国际化合作开发,与我校加强合作培养具有国际化素质的应用型人才。随着与多家国际化企业的产学合作关系的发展,合作机制多样化在逐渐形成,促进了我校向培养国际化外向型人才的方向发展。

目前,我校努力推进产学研合作机制的深化和发展。努力把握长期战略合作与全方位合作的多样性,坚持双向互惠互利强化产学研合作的深度,抓人才培养主线的同时强化科技攻关合作、技术服务相结合,实施在校人才培养与人才进入企业的后期发展培养相结合,重视企业专家来校做兼职教授讲学与学生进入企业由专家指导实训及设计。最近,与三大集团的十余家企业签订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合作协议,支持学校建设“校内实习实训及科研基地”,有副总经理等十多个企业专家受聘巴渝学者、兼职教授,并承担专业课理论教学、实习实训及毕业设计指导等工作。

三、培养模式的构建

构建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是要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和制定包括课程体系、教育及教学运行与管理等内容的教学体系。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1.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观念的更新

构建校企合作办学的国际化特色人才的培养模式是提高我校办学水平、突出优势、彰显特色的重大教学改革。转变办学理念就是要树立利用石油企业国际化的优势,建立产学研合作办学机制,把培养国际化特色人才作为我校专业特色建设的最佳途径。人才特色定位是专业建设的关键,明确国际化人才培养规格,建立更加紧密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培养国际化人才,使办学以适应国际化石油工程与经营管理的需要为根本目标,树立满足国际化外向型人才教学体系改革的教育思想,引进国外人才培养的新机制和好方法,调整和优化课程体系,尤其是把外语过级改革为外语应用能力――口语交流能力的方向上来,把工程实习改革为国际化环境的技能操作训练上来,使我校学生具有国际化石油工程项目经营管理的基本能力,在石油人才教育的激烈竞争格局中创新特色、突出优势,快步进入国际化人才培养新路。

2.课程体系的创新

制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培养方案,根据国际环境的经营法规、项目管理、油气田开发模式,制定人才培养规格和目标,提出不同的素质、技能与能力指标体系,设置不同课程模块。建立与国际化人才教学体系相匹配的教育管理模式,改革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内容和模式,用“大庆精神和红岩精神”育人,强化《石油工程导论》、《石油名师大讲堂》的正面教育作用,树立“学石油、爱石油、奉献石油”的理想和人生追求;坚持开展系列假期油气田实践与校友事迹报告会等活动培养当代大学生“立足基层、吃苦耐劳、勇于进取、敢于创新、为国争光”的作风与素质。

为了适应国际化经营环境,重点增加“外语口语、国际项目经营与法规、iaDC国际井控技术、石油工程HSe安全与风险管理、自动化与控制技术”等课程,为了满足海外特殊地区的需要,可开设俄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等小语种班。

模拟校内实习基地的国际化工程环境,开展专业理论教学。同时,建立好产学合作培养机制,把学生安排到国际化的油气公司去进行生产实习、专业实训及毕业实习,努力实现国际化环境的专业教学。

3.深化产学研合作办学机制是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

坚持依托石油行业就是要依靠行业的财力、物力及人才优势,把校企合作的深度体现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不仅仅把生产实习实施在企业,还要保证一定比例的理论讲课老师是企业的专家,即引进企业的专家来校任教,把学生放入国际化企业去实训、毕业实习,真正实现人才的联合培养。目前,我校聘任国内三大石油集团的二十多位专家做兼职教授,有一半兼职上课;引进油田具有研究生学历的高级职称人才12名来校任教;签订了十余个实习基地协议,成为我校学生实习实训的保障基地。

4.构建新的教学管理体系是实现人才特色培养的保证

推行人才培养项目制和课程负责制是教学管理模式创新的核心和主线,是实现专家治学、行家执教的保证。需要改革现行学院―教研室管理方式,实行“学科负责人――专业负责人――课程负责人”体制,教学工作项目化,才能针对解决“大学老师是个体户”的问题,真正实现人才模式创新中教学团队的集体作战。

改革考核体系、强化能力考核。建立兼职教师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考核机制,进一步完善校外实习、实训及设计的实施、考核与管理办法,保证石油工程国际化人才培养各个环节的教学运行和质量。

5.构建培养模式,不仅在于人才培养体系,更注重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更新。

无论是课程体系的优化与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还是核心模块化课程的增加,如何去体现特色和优势,关键在于课程的内容和教学的方法上。引进国外先进教学内容和现代教学手段,不断创新我们的课程模块与扩展内容,把握好“基础知识的厚度、专业知识的深度”;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往往使我们的教学方法简单化、单一化,大班制上课使老师的多样化教学方法无法施展。因此,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体系需要解决目前学生多、教学班大、老师缺的矛盾。

探索构建产学研合作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模式是我校面对新形势发展的重大教学改革,不仅更新了人才培养观念、教学体系和管理模式,还强化了教学基础建设、专业特色和优势的凝炼,进一步优化了教学资源。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促进了我校在新形势下确定新的办学方向,也推动了我校在人才培养规格、人才培养体系等全方位的改革。近期的实践表明,国际化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素质、能力和特色已得到中国三大石油公司的欢迎,成为我校新时期质量工程建设的突破口,将对我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周在泉.中部地区在国际制造业转移中培养外向型人才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4):80~82

2陈靖芯等.综合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多途径培养有特色的国际化人才[J].中国大学教育,2009(3):26~29

3马凤岗、邱春林.区域高校构建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9

4刘正良.发达国家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09(1):18~22

5陈艳.中国石油企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思考[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22):47~49

6吴伟.油气资源勘查工程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探索[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2008(5):105~108

7张永军.国际化人才培养:理念领先[J].中国石油企业,2008(10):26~27

8各方专家如何看待国际化教育与国际化人才培养[J].世界教育信息,2007(8):89~90

9曾顺鹏、李文华.教学团队建设要从课程负责人制度抓起[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174~176

10刘国买.应用型人才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09(7):73~76

11赵莉、马继刚.构建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6):88~90

12曾顺鹏等.探索特色专业的《采油工程》精品课程建设思路[J].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2009(5):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