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电气工程研究领域十篇电气工程研究领域十篇

电气工程研究领域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2:40:30

电气工程研究领域篇1

关键词:专业学位研究生;多元协同;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1C-0007-03

南京工程学院是“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试点工作单位之一。南京工程学院电气工程专业自2012年开始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与培养工作。4年多来,电气工程专业领域密切联系电力行业企业,开展多元协同,探索出一条培养高质量电气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道路。

一、相关背景

(一)我国研究生发展概况

近年来,随着我国研究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学科研型岗位主要由博士研究生担任,而大量的一线应用型岗位主要由硕士研究生担任。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社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传统的以学术研究为导向的学术型研究生已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目前,全国共设置专业学位39种,招收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200多万人。近几年来,硕士专业学位招生人数已接近研究生招生总量的一半。[1]

(二)“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简介

2011年,国务院学位办批复首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学士学位授权单位开展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63个试点工作单位,南京工程学院列在其中。之所以在这些单位开展培养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试点,主要是由于这些院校开展应用型本科教育普遍成果斐然,与行业、地方的产学研合作开展得较好,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平台建设等方面c同类型高校相比具有优势,具备了开展专业硕士培养的条件。

(三)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基本特征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属于研究生培养中的一种类型,符合研究生的一般特征,比如需掌握较深的专业理论知识、基本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等。但不同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以培养基础性、学术型理论研究人才为主,专业学位研究生具有很强的职业导向性,其培养的是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2]

二、加强协同创新,优化培养途径

(一)行业和区域优势明显

南京工程学院电力工程学院一直以来面向电力行业办学,为我国电力工业培养了大批人才。学校所在地江宁区为部级电力自动化产业基地和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网科研产业基地,聚集了国电南瑞、国电南自、aBB、西门子等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所以,无论从历史还是区域来看,学校与行业企业的合作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成立江苏省“配电网智能技术与装备”协同创新中心

2012年,学校联合行业企业,与南瑞继保、国电南自、南瑞集团等行业领军企业共建江苏省“配电网智能技术与装备”协同创新中心。电气工程领域以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和行业企业的紧密合作,突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创新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优化培养途径。

(三)产学研深度协同

2013年,学校与南瑞继保合作共建“江苏省柔性输变电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迄今,学校已与南瑞继保、国电南自、南瑞集团和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等企业合作建立了7个研究生工作站和20多个联合培养基地。近3年来,电气工程领域校内导师共获得产学研合作课题100多项,科研经费逾3000万元。

三、加强校企合作,丰富培养载体

(一)校企共建创新学院,构建“层次清晰、对接工程”的实践教学体系

电气工程领域发扬与行业企业合作的优良传统,加强校企合作。与通用电气、西门子、三菱电机等8家世界前500强及11家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共建集基础实验、工程实训、项目教学、实践创新于一体的综合性实践教学中心――创新学院。积极构建“层次清晰、对接工程”的3层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体系(如下图所示),实现了“培养方向与行业需求对接,培养模式与专业学位对接,培养标准与职业资质对接”,充分体现了“基础―实践―理论―再实践―综合”的螺旋式提升的实践教学规律,有效实现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交替互补、全程贯通的实践培养模式。

电气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体系按照基础训练、综合创新训练、专业实践3个层次逐步展开:

1.基础训练。安排在第一学期,内容为工程认知实践。主要通过工程案例分析、到相关企业进行参观、听取企业专家技术讲座等方式,培养学生多课程、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2.综合创新训练。安排在第二学期,重在创新学院实施,内容包括工程综合技能训练和创新项目训练两部分。工程综合技能训练集中安排在第二学期的前两周,创新项目训练贯穿一年级整个学年,主要在课外完成,实行项目驱动、目标考核,培养学生针对产业共性技术的专业核心能力。

3.专业实践。从第三学期开始,导师负责安排研究生到校外实践基地(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产学研基地、工程中心)或校内实践基地(协同创新中心实验室、校企共建实验室)实践一年(按40周计算),其中校外实践不少于半年。学生参与校内、外导师共同制定的企业项目,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

(二)新建一批高水平研究院和实验室

2015年,学校成立了“智能电网研究院”,围绕智能电网相关技术领域开展协同攻关。电气工程领域争取中央与地方财政支持,建立了“电网实时仿真实验室”“新能源发电实验室”“变电站数模混合仿真实验室”“变配电新技术实验室”“交-直流混合型微电网实验室”等一批高水平实验室和工程训练中心。经过几年的建设,一个多元协同、优势互补、产学研相融合的优质育人平台已经形成,较好地满足了本领域研究生工程实践的要求。

四、加强学科协同,改革培养方法

(一)围绕“大电力”,开展学科协同

以国家大力发展全球能源互联网为契机,面向国家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智能电网及行业相关专业领域,电气工程领域选取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电力电子与新能源发电、智能电网及其信息工程3个方向开展科研及研究生培养工作。围绕“大电力”,以江苏省重点(培育)学科电气工程为主要支撑学科,以控制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热物理、通信与信息工程等学科为交叉支持学科。电气工程领域选聘校内导师40多名,涵盖了电力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通信工程和计算机工程等院系。

(二)实行“专家领衔、导师负责、团队培养”

为适应智能电网及新能源产业学科交叉、技术集成的特征,电气工程领域充分利用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等多方平台和人力资源,改变传统师徒传承的指导方式,实行“专家领衔、导师负责、团队培养”,探索资源开放互动和人才柔性使用制度,并围绕研究生培养形成多元紧密融合的新模式。由领衔专家、校内导师、企业导师和协作导师共同组成培养团队来对学生进行指导。领衔专家由知名教授或企业知名专家担任,主要参与学生研究内容、培养方案的组织制定等;校内导师全面负责学生整个培养过程的具体工作;企业导师主要负责学生的企业实践、工程训练和学位论文指导;协作导由相关学科和实验教师担任,主要参与研讨确定重要环节的培养方案以及论文的阶段性指导和评议。此外,根据校外导师所承担的课题研究情况和本人学术水平,聘请部分校外导师或参与本领域培养方案、重要学术活动的组织制定,或担任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工作。

五、电气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培养取得的成效

南京工程学院电气工程专业领域通过与电力行业企业开展多元协同,逐渐探索出一条高质量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道路。近年来,学校在研究生培养方面所取得的成效,主要有:

(一)研究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显著提升

以电气工程领域首批入学的2012级17名研究生为例,学生直接参与企业研发课题达20多项。其中产品开发且通过型式试验的课题有3项,通过资质单位验收的课题有12项。

(二)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电气工程领域研究生在江苏省机器人大赛中获得一、二等奖共2项,承担江苏省普通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6项,校级科技创新计划项目30余项。在校研究生在包括权威期刊《电力系统自动化》等在内的刊物上共46篇,其中核心期刊18篇、ei检索6篇。在校生共申请专利36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22项,实用新型专利14项。

(三)研究生的就业竞争力增强

2012届首批17名研究生中,有15人参加国家电网公司2015年招聘考试,成绩均超过各省电力公司录取线并通过面试,被江苏、浙江、安徽、山东和福建等省电力公司录用,1名学生被世界500强企业金佰利(中国)公司录用,1名学生考取东南大学博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孙也刚.服务需求,积极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6).

[2]潘懋元.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

电气工程研究领域篇2

关键词产学研结合高校电气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7.38文献标识码:a

onindustry-School-ResearchCombinationmodeof

Collegeelectricalengineeringprofessional

LiJie

(Collegeofautomationengineering,nanjingUniversityof

aeronauticsandastronautics,nanjing,Jiangsu210016)

abstractthisarticlestudiesoncollegeindustry-School-Researchmodeandappliedtalentstraining,takeCollegeofautomationengineering,nanjingUniversityofaeronauticsandastronauticsasanexample,analyzestheimportanceofusingresearchcooperationinpersonneltrainingintheschoolsystem,soastoexplorethecombinationmeetthesocialneedsofways.

Keywordsindustry-school-researchcombination;college;electricalprofessional

产学研即产业、学校、科研机构等相互配合,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强大的研究、开发、生产一体化的先进系统并在运行过程中体现出综合优势。产学研合作是指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之间的合作,通常指以企业为技术需求方,与以科研院所或高等学校为技术供给方之间的合作,其实质是促进技术创新所需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随着技术发展和创新形态演变,政府在创新平台搭建中的作用,用户在创新进程中的特殊地位进一步凸显,知识社会环境下的创新2.0形态正推动科技创新从“产学研”向“政产学研用”,再向“政用产学研”协同发展的转变。①高校既是创新人才的集聚地,也是科技创新成果的发源地。如何以高水平的创新成果和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服务经济社会的发展?最重要的是坚持科学发展,促进产学研合作。高校的产学研合作可以有两种,一种是国家经济层面,为科技创新服务,促进科研成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另一种是为教育服务,通过产学研与学术的培养、教师的科研相结合,将学生培养成才。

1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气工程专业产学研结合现状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气工程专业为部级特色本科专业、国防特色重点专业、江苏省品牌特色专业、江苏省“十二五”重点专业以电气工程领域为对象,注重计算机科学、控制理论和信息科学在电气工程各领域中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相关研究领域在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该专业设有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三个方向。培养具有电气工程领域较宽广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工程技术基础,具有较好的电气分析、电气设计、电气系统设计、电气系统运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能力的适应国民经济建设特别是航空航天、国防工业和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高素质的电气领域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作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这样一所重点大学,重点是培养研究型人才,进行知识创新活动,最终目标是为社会服务,高校通过产学研合作,不仅能够解决学校教育与社会脱节问题,缩小学校和社会对人才培养与需求之间的差距,增强学生在社会的竞争力,而且也能够促进科技发展。近年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开展了较多广泛且有效的产学研合作与实践,尤其在电类领域的合作,效果较为显著。通过合作,实现了将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平台共建、人才培养、干部交流等全方位的合作,实现了互利共赢,助推了经济发展。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无锡市开展风电领域政产学研合作为例,自合作以来,无锡市委书记杨卫泽率领无锡市党政代表团先后两次访问学校,并就政产学研合作事宜与学校的领导深入交流。而且,学校党委书记崔锐捷、校长朱荻等校领导也多次带领学校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及部分专家走访无锡市惠山区,实地考察区域经济发展,探索合作模式,推动政产学研合作。②

2电气专业产学研结合的思考及具体做法

电气专业是电气信息领域的一门学科,由于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业生产密切相关,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触角伸向各行各业,小到一个开关的设计,大到宇航飞机的研究,都有它的身影。这个专业的学生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技术、研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的工作,是“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该领域对高水平人才的需求很大,正是由于社会大量的需求,不言而喻,电气专业培养学生的素质与质量,对该个专业领域,乃至我国国民经济领域的发展影响也是极其重要的。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否被社会所接纳,被企事业单位所需求,需要我们高校在培养学生时要制定合理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因此,产学研的结合,为高校的学生培养、学科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2.1产和研的结合

企业有较好的生产能力,但科技含量低,科学研究创新不够,如果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甚至立于不败之地,需要把高校的知识资源和科技研究成果可以很好地转化,技术上进行创新。而作为高校,是服务发展的主体,是科学知识的生产者和提供者,对科学知识的传播、整合和流通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高校在搞科研的目的也是为生产服务、为社会服务。产学研结合就是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建立良好的互动,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模式与直接获取工程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才能适时调整学生的培养模式,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实习机会和实习场所,让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容易走上社会,被企业所需求。电气工程专业就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能够解决电气工程技术分析与控制等实际生产问题。

但是,在产学研合作中,高校在科研管理机制上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1)科技成果转移渠道不畅。很多企业拿着大量资金寻找科技创新成果,而高校的科研成果又转移不出去,导致了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等各方科技资源分散,浪费精力、物力和人力。(2)科研人员考核制度不利于成果转化。当前,高校普遍采用职称和职务等级发放科研津贴的,而职称职务的获得,主要是看权威性期刊的数量、申请的项目获得的奖励,专利情况等,对于科技成果能否实现产业化问题很少重视,致使高校老师很多科技项目申请后,过多地偏重于技术与理论,与社会需求脱节,大部分科研成果很多是只申请了专利,或者发表了论文的水平上,实际应用产出的效果不高。另一方面,当前部分教授评职称前,发论文,申报项目,有较多的研究成果,但职称评定后,科研动力不足,研究成果停滞不前,更多的是享受这个教授待遇,从而导致研究资源流失。(3)科技成果推广机制不完善,重视不够。高校由于学科建设发展需求、整体实力提升等众多因素影响,学校科技部和老师的关注点在于国家或省部级重大项目的申报上面,比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部级973、863等重大项目课题、各项科研成果奖励申报,而对真正获得的科技成果,如何将其转化投入不够,重视不足。

因此,在高度重视产学研合作的同时,更应该要结合学科、科研特色和优势,充分发挥科研管理制度对科技创新的激励、支持和引导作用,要进一步搭建平台,发挥政府的作用,与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及高校,产业四力强强联合,不断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形成和发展,为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创新做出贡献。

2.2学和研的结合

随着电子、计算机、通信和信息等技术在电力行业的广泛应用和发展,给电气专业的学生带来了很好的发展机遇,这就需要高校培养出的电气专业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能够独立承担相应研究方向的科研课题。首先,让学生参与到老师的科研当中。从我校电气专业学生培养来看,学生实行“导师制”,对于优秀的学生,从大学开始就跟随导师做相应的课程设计,等到了研究生阶段,不仅能够很早,而且将课题研究有延续性,能更好地做出科研成果,培养科研能力。第二,让学生参与到各种科技创新比赛,老师进行指导,培养了学生的独立科研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学生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校电气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课题,以及研究生课题,有80%的题目与产学研基地的实际和教师科研课题紧密结合,有部分学生直接参加教师承担的课题。通过多种渠道,不仅可以使学生更深入接触工程实际,增强实际工程意识,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在完成自己学业任务的同时,培养了科研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3产和学的结合

人才培养是高校教育的发展之路。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精英教育、大众化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两个方向。精英教育培养拔尖人才,大众化高等教育培养各级各类专门人才,各具功能,不可替代。学校应根据不同的社会需求进行科学、准确的定位,确立自己的发展方向,形成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培养方法和质量标准。③

电气专业的学生培养,需要保持和加强原有专业特色和优势,培养学生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在实际操作中,学校应因材施教,引入各类培养机制,如结合产学研的合作平台,一是和企业联系,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实习基地;另一种则是根据企业的需求,企业的科研方向,制定我们培养学生的目标、模式及课程体系。如开设专门的“卓越工程师”班,单独组织学生完成一门企业课程授课,一次企业参观实习,一次“工程技术讲座”。除此之外,每年暑假,我校的电气专业与陕西航空电气有限公司、陕西西航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河南许继集团、南京机电液压工程研究中心等多个校外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开展合作,这些企业每年为电气专业学生提供实习条件,提供合作科研项目。

3总结

电气工程专业行业属于高精尖端行业领域,尖端人才的培养十分重要,它的社会需求较广,而培养这样的优秀人才,就需要高校制定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产学研合作的模式,让学生、教师有良性发展,才能促进电气学科的发展,而外部则需要社会与企业的需求,产学研的结合便是达到这一目标的良好途径。

基金项目: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青年科技创新基金-高校科研管理中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研究(资助编号:nR2013029;项目负责人:李洁)成果之一

注释

①宋刚.钱学森开放复杂巨系统理论视角下的科技创新体系――以城市管理科技创新体系构建为例[J].科学管理研究,2009.27(6):1-6.

电气工程研究领域篇3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电气工程;应用分析

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类电气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在这一背景下,电气工程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原有的电气化技术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基于此,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应用的广度与深度方面都获得了很大水平的提升。因此,本文从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内涵特点出发,探讨其在电气工程中的具体应用策略。对于促进该领域相关研究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

一、电气自动化的内涵

电气自动化是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充分借助现代计算机来对相关的电子元件进行自动化控制的总称。电气自动化有效的降低了原有的电气工程成本,将电气工程推向更加智能化方向发展。电气自动化在发展过程当中逐渐形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首先,应用范围日趋广泛。由于电气自动化技术本身所具有的优势,因此,它被广泛应用在电气工程的诸多领域。可以说,在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能看到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在具体的应用过程当中,电气自动化技术越来越呈现出高端化、智能化、人性化的发展态势。随着其综合技术指标的不断提升,电气自动化的技术也将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多积极的改变。其次,对电子技术有较强的依赖性。电气自动化技术需要借助电子计算机技术来完成相关的功能。无论是在信号的采集,还是在相关数据的处理都离不开电子计算机的辅助,可以说,现代的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客观上也为整个电气自动化水平的提升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

二、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现状

从整体上来看,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应用中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我国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应用中还存在着科学技术创新不足以及与国际合作交流机会不多、助推民生发展中作用不够凸显等方面的问题。具体来说,在科技创新领域,我国的电气自动化技术虽然在某些专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无论是从技术的核心性上,还是技术专利的拥有量上,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所具有的优势并不是很突出,这充分体现出我国在科研创新领域还存在着一定的短板。其次,国际交流有待强化。科技是助推整个人类文明向前发展的主要动力。当前,我国在电气自动化技术方面还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闭门造车等方面的问题,由于缺乏国际高水平的对话与合作,这在一定层面上严重影响了我国进行电气自动化研发的前瞻性与创新性。因此,不断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是未来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应用中水平的主要思路。最后,电气自动化技术还需要更多的向民用方向倾斜。从整体上来看,我国很多电气自动化技术主要聚焦高精尖领域,与一线的民生关联度有待进一步的提升,让科学技术更好的造福大众的生活,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是我国科技未来发展的重要落脚点。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看,不断的提高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民用领域的利用率是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需要关注的主要方向。

三、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改进策略

在上文中主要探讨了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基本内涵与特点,围绕其在电气工程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其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的稳定性上、安全性上、智能性上以及人性化上都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因此,本文在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今后提升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应用水平的具体实施策略。首先,注重技术创新。当前,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尤其是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领域的发展,为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科技创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当前,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应用过程当中还存在着借鉴有余,创新不足的现象,尤其是一些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核心技术,还没有拥有绝对的优势。这不仅影响着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也影响着其在电气工程应用水平的提升。所以,在这一背景下,要加大电气自动化技术科技创新力度,大力培养电气自动化技术创新人才,为其搭建良好的技术研发平台与环境。为电气自动化技术创新以及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创新应用提供必要的支持。其次,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在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在电气工程当中难免会存在一些技术层面的问题,一方面,我们需要攻坚克难,突破技术难关。另一方面,我们需要加大与国际电气自动化技术相关组织的合作力度,通过他山之玉可以攻石的方法,来更好的缩短中国与国际电气自动化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例如,可以通过成立电气自动化技术国际交流平台的方式来定期的举办论坛,讲座,经验交流,学术讨论等,在这一系列的举措下,今后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将会得到更大层面的技术与理论支持。最后,不断的从问题出发来解决当前在电气工程应用领域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例如,人工智能问题、远程控制问题以及人性化的设计问题等等。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不断的将电气自动化技术不断应用在民间领域,助推大众生活水平的改善。总之,在我国今后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在电气工程过程当中,需要不断的在技术创新领域、国际交流与合作领域以及满足公众电气工程需要领域进行诸多层面的提高。只有这样,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才会更好的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与作用。

四、结语

本文主要探讨了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基本概念与特点,以及当前当前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应用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应用中的改进策略,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相关问题中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参考文献:

电气工程研究领域篇4

社会的快速进步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都对智能化水平产生了迫切需要,从而节省宝贵的时间,提高生产力,也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提高舒适度和生活质量。电气工程自动化的领域中若想进行改革,就需要人工智能的广泛参与,在此过程中,人工智能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方面的优势也得到了极大的发挥,不仅促进了自动化的发展和创新,也推进了人工智能理论在自动化控制领域中的应用,并大量解决了以往的传统技术难以解决的问题。本文中所提到的人工智能主要包括一下三个方面,即思维能力、行为能力、感知能力,人工智能主要是由人们创造出来的机器、设备等传递出的智能化技术,为人们提供便捷服务、帮助计算机做辅助工作、为企业的电气设备做自动漏洞修复等,充分体现了电气工程自动化的优点和特征。

1人工智能概述

人工智能的概念早在1956年就以问世,并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形成了以计算机为主题,以自动化技术、控制论、信息论、生物学科、仿生学科、心理学科、语言学科、数理逻辑学科、哲学论、医学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技术,以方便人们的生活和设备的生产力为主要目的。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其技术可以使研制的机器设备拥有与人类的大脑智力和思考过程相近或一部分规定的技能的系统,从而帮助人们去完成一些辅助工作,方便人们的生活,提高整体生产力。人工智能是主要用于开发和研究如何更好的延伸和模仿人类的智能的理论。作为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新兴起的一个分支,人工智能技术更好的诠释了智能的本质,并在此基础上研究生产出一类具有部分或相近的人们的智能的机器或设备,现已研究出的领域较多并已开始广泛应用,其中主要包括:图像识别、语言识别、机器人、专家系统、自然语言处理分析等多种系统。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领域涉及面较宽,主要研究的是自动控制技术、系统运行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电子技术、研制开发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与电子应用技术等。随着我国在自动化领域研究课题的不断增加和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已开始应用在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2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电气工程的优点

人工智能技术较传统技术更不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在电气工程中,传统的控制器在运行中非常容易受到不利因素的影响,而人工智能技术由于具有一定的智能,从而具有一定的自身调整能力,并具有自身修复和抗压能力,因此受其他因素的总体影响较小。人工智能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效率较高。近年来的研究显示,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主要有三种方法,即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家电系统控制。这三种技术的应用使设备能够自动对开关量、模拟量等数据进行收集,并快速进行相应的处理,并将数据进行存档。另外,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使设备具有良好的界面显示功能,并帮助使用者完整的了解电气设备的整体运行状态,同时,也使设备带有了自动报警功能,提示工作人员进行处理,而不需要时刻进行检测,节省了人力物力。

3电气工程自动化中人工智能的运用

人工智能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去完成以往只能由人们去完成的技术,可以说是对以往仍能够操作的颠覆。人工智能随着应用的广泛已家喻户晓,不再陌生,也经常出现在寻常百姓家,其工作的原理也较为简单,主要是通过对人的智能和思考规律进行摸索总结,找到关键点,再对设备或机器安装程序,使其具有与人类相同的感知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行为能力,进而达到模仿甚至代替人类进行工作或操作某项活动的目的。随着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在电气工程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人工智能作为新兴的技术也开始投入到电气控制领域,在电气工程中帮助人类进行信息的采集、数据的处理以及信息的反馈等功能,实现电气工程领域中某些设备的自动化生产,另外,由于投入了人工智能设备,使人们可以根据需要来随时调整和控制其运行的程序参数,达到低成本、低人力投入的成本最小化初衷,并实现提高生产力,获得最高的经济效益的目标。目前,我国的电气工程自动化的许多环节中都应用了人工智能技术,并得到了良好成效。本文主要对人工智能在电气设备的控制、故障诊断两大方面具体描述人工智能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运用。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为了充分实现信息的传递、交换、数据处理和提高生产力,就需要使用人工智能来进行设备控制,从而降低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增强设备的运行质量以及工作效率。例如:食品公司的一体化生产流水线,它从食品的材料压制磨碎,到食品的烘焙和制作,以及成品的分块、包装等,都充分利用计算机编程软件,使设备达到自动化运行的目的,在此过程中,设备可以根据固定的参数和定值对食品材料进行选择和城中,减少了人为失误,提高了生产效率。由此可见,人工智能在电气设备的控制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4结束语

电气工程研究领域篇5

会场上一片寂静。尽管深奥的科学语汇让许多听众一时难以完全理解,但深入浅出的解读,让大家初步知晓了空间环境是人类的第四大环境,而且空间环境还可以开发利用。

寒门出俊杰

倘若从个人的履历表来看,从1977年我国高考改革起,命运对万卫星似乎格外垂青:大学生、研究生、助研、副研、研究员,有了自己的研究队伍,有了研究室这个学术平台......

然而,从1977年往前看,学子万卫星,却是脚下趟着家乡的黄土,一路走来的农村娃。幼年丧父,与三个姐姐靠母亲一人拉扯大,从小就尝尽了生活的艰辛。

苦难是金。7岁那年进入小学开始接受正规教育。小小年纪的万卫星自然懂得念书的不易,尽管当时正值,可从小学到初中,万卫星的启蒙老师们,还是对这个品学兼优的孩子赞赏有加。那一年升学的名额有限,为了能让没有任何关系背景的万卫星上高中,老师们想了好多办法,他们违背领导的“旨意”,公布了所有学生的成绩,采用按成绩推荐的方法,使得没有后门可走的万卫星如愿以偿上了高中。

高中期间,赶上“教育战线”的“反回潮”运动,学生要学工学农学军,批“孔老二”,唯有万卫星埋头读书。他最喜欢数学、物理方面的书,不知从哪里搞来一套物理教材,读得如饥似渴。一次老师让大家交学工的体会,万卫星误把自己平日的物理自习习题交了上去。物理老师非常惊讶,想不到身边还有这样的学生!他一道题一道题认真地判了万卫星的作业,还把错处一一改过,这让万卫星大喜过望。此后,他的学习兴趣更加强烈,少年时与黄牛为伴的万卫星,逻辑思维的潜质被悄然激活了。那些年,《数理化自学丛书》是他的最爱。扎实的基本功,为日后的科研与创新积淀了丰厚的基础。

天赋的聪慧并没有给万卫星的命运带来转机。1975年高中毕业,家里有关系的同学纷纷被安排了工作,而来自农村的万卫星梦寐以求想当个老师的愿望也成了泡影。他卷起铺盖,怅然踏上了回乡的路。

春耕秋收下大田,万卫星像庄稼汉一样在地里劳作。第二年当地政府组织劳力在工地修桥,万卫星的文化知识派上了用场,他除了出苦力之外,能帮着工地写个黑板报,搞搞宣传。修桥工程部的总指挥看上了他,因为复杂的测量工作万卫星搞得游刃有余,甚至超过了指挥部里的工程师!

1977年,中国迎来了科学的春天。高考恢复了!万卫星考上了武汉大学,对于从未出过远门的万卫星来说,那可是心中最神圣的学府啦!

寻梦的一代

“三十年前的我们也曾是寻梦的一代,那些梦想象日出时的五彩云霞,也象夜空里的点点繁星,然而不同的是,我自己的梦在幻境中飘渺不定,而万卫星的梦就象一颗北斗,永远指着一个方向。”万卫星大学时代的好友这样写道。

大学毕业后,万卫星报考了中科院武汉物理所的研究生。复习的过程很辛苦,万卫星投入了所有的精力。考试结束后,他发现有好几道题都答错了,心情格外纠结,以为没有希望了。

一天,一位略显消瘦的老人来到万卫星的寝室,这令万卫星惊诧不已,这是李钧研究员啊!李钧先生是著名的空间物理学家,后来成为我国第一个空间物理学院士,在电离层物理学和电离层电波传播等研究领域中造诣颇深,对我国空间物理学的发展贡献卓著,影响深远。李钧对万卫星说,我看了你的试卷,虽然个别题的最后答案不正确,但是你的推导过程很独到,很有想法……我已决定录取你做我的研究生!

一股暖流涌过全身,万卫星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这使他第一次领悟到,做科研,过程往往更胜于结果。

万卫星有幸被李钧先生录取为他独立指导的首批研究生中的一员,尔后又成为他指导的第一个博士研究生,并在毕业后一直跟随先生工作。这段时间正是李钧先生率领他的研究团组艰苦创业,组建我国第一个电离层声重波扰动观测台阵的非常时期。

电离层声重波扰动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大尺度电离层扰动,早在上世纪30年代即为澳大利亚科学家所发现,当时称为行扰——一种行波状电离层扰动。直到60年代,加拿大著名的科学家C.o.Hinse指出,电离层行扰实际上是电离层对背景大气中的声波和重力波(合称为“声重波”)传播的响应,由此揭开了这一领域中长达半个多世纪,直到今天仍经久不衰的研究热潮。李钧先生始终关注着电离层研究的国际前沿动态,并对电离层声重波研究的进展产生了极大的兴趣。70年代末期,李钧先生预感到我国电离层研究快速发展的时代即将来临,他更加珍惜光阴,加倍努力工作,查找文献,提出方案,为组建我国自己的电离层声重波观测设施进行了大量的前期预研和准备工作。在观测设备技术攻关的同时,李钧先生还未雨绸缪,带领学生一起开展了声重波传播理论和观测分析方法的研究,为观测设备建成后迅速开展数据分析和理论研究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94年4月5日,是万卫星一个永生难忘的日子。这日凌晨,他陪同导师李钧先生出差,在途中,先生心脏病突发,溘然长逝了。万卫星一直是李钧先生的助手,用他的话说,只是给先生“跑跑腿”,一直依靠着先生。而此时,声重波研究课题组发展的重任正进行到关键时刻,恩师的突然离去,让万卫星一下子坠入云里雾里,一时间竟不知所措。

拭去泪水,调整精神,万卫星很快便接过了先生留下的重担。万卫星的性格很内敛,平时寡言少语,不爱出头露面。先生走后,他不仅要负责一大堆学生,还有一大堆课题和一个研究室的管理。

天降大任于斯人。他必须做过去没做过的事。于是,他找到师母,查阅了先生生前记得密密麻麻的笔记本,吃透先生留下的资料,又抓紧联系找到国内外在电离层研究方面的一位位专家,按照导师的“联络图”,一个个做工作,终于得到相关前辈的理解和支持,他要把先生未竟的事业接过来,做下去,要为国家空间探测事业开拓出一片新天地。

值得欣慰的是,在李钧先生去世后,他生前创建的声重波研究组得到了长足发展,万卫星等继续沿着他提出的研究方向,利用他建立的声重波观测台阵的观测数据,做出了令国际学术界关注的研究成果。李钧先生生前曾经断言,我国西部青藏高原的地形隆起,可能是我国电离层地区特性的重要成因,证明这一科学预言也是他建立声重波观测台站的初衷之一,更是他毕生所追求的重要科学目标。后来,万卫星领导研究所通过分析积累多年的高频多普勒阵观测数据,从实验中发现我国中部地区的电离层扰动具有明显的地域特性;特别是采用射线追踪方法进一步发现,我国中部地区电离层扰动的地面等效激发源与青藏高原邻近地区的低涡天气这两类事件,在出现率的地理分布与季节变化等方面极其相似,从而证明了青藏高原地形隆起与我国电离层扰动之间的密切关系。这一系列研究结果发表后,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关注与好评。

攀登奋进之旅

发现中国电离层扰动的地域特性,成功揭示出这种地域特性来源于青藏高原地形隆起,是万卫星学术早期研究生涯的牛刀小试。之后,他将研究工作进一步扩展到范围更广的大气层与电离层耦合的领域。

电离层是位于大气层之上的、含有带电粒子的高层大气,其高度范围大约从五六十公里直到一两千公里。长期以来,人们一直相信,我们头顶上的这俩邻居一定存在着相互联系,在学术上称之为相互作用相互耦合。众所周知,无论是电离层还是大气层中,它们的运动状态都主要表现为所谓太阳同步潮汐运动。由于这些运动都与太阳日出日落的视在运动同步,因此很难从电离层观测中辨别和分离出来自大气层的作用,这是研究大气层与电离层的耦合的最大难题。可以说,此前大气层与电离层耦合研究所欠缺的正是实际观测证据。

万卫星及相同研究领域的国内外同行们一直致力于寻找大气层与电离层耦合的直接观测证据。一个契机发生在2005年前后,当时的卫星观测发现,电离层中可能存在一种与太阳不同步的潮汐运动,这类运动以前只在大气层中发现,由大气中的太阳同步潮汐与固体地球的作用所产生。尽管电离层中的非同步太阳潮汐带有明显的大气层与固体地球的印记,但这还远远不是大气层与电离层耦合的直接观测证据。

利用这一个契机,万卫星收集了大量的全球电离层和中高层大气观测资料。他采用抓主要矛盾的办法,从全球电离层数据中提炼出一种能反映电离层潮汐运动的指数,并提出了一种经度周期谱分析的方法,从而有效提取了电离层中的非同步太阳潮汐信息。通过对大量观测数据的分析,万卫星首先揭示了电离层中的非同步太阳潮汐的主要变化规律,并与大气层中的非太阳同步潮汐进行对比,发现了二者之间的相关性,从而给出了大气层与电离层耦合的强有力观测证据。在此基础上,万卫星通过进一步的理论分析,揭示出大气层与电离层耦合的主要机理,并据此提出了一种电离层和大气层中非太阳同步潮汐之间的耦合模型。万卫星的这些研究工作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好评,他撰写的论文成为这一领域的研究中必备提及的文献。

万卫星长期从事电离层物理、电离层电波传播、高层大气物理等领域的理论、观测和应用研究,是我国空间物理电离层研究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已正式发表学术论文260篇,还撰写了20余篇国防高技术研究报告。他的研究成果被国内外学者大量引用,还7次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992年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1995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1996年进入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

他带领科学团队在研究中开拓进取,锐意创新,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在国际学术界有相当的影响。近年来该团队在所在领域顶级刊物JGR的“电离层和高层大气”版块上发表了60多篇高水平学术论文,是全球最多的研究团队,被誉为“全世界最大的电离层组”。

孜孜不倦的追求、锲而不舍的努力,万卫星的人生之路就象一片帆船,一直追逐着那盏虽然模糊,却一直存在的灯塔,尽管也曾惊涛骇浪,却终于到达了辉煌的彼岸。

……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代,古代屈原的《天问》,从来被认为是首难懂的诗,因为整个诗都是由历史、神话、传说交织而成。这里记录着楚民族先人的历史,也有许多奇奇怪怪的事物,由此引起了一连串的质询……

电气工程研究领域篇6

关键词: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应用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科技力量为社会中的很多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尤其是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方面,自从引用了自动化技术,使得电气工程的发展得到了极大的跃升。这里所说的自动化技术,就是在计算机技术中融入人工智能理论,它已经成为了当前新时代中的最新产物,并在社会中的各个领域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在电气工程领域,自动化技术虽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还只是处在初级的阶段,对于发展的空间还是非常巨大的。

1对理论的分析

当前所使用的自动化的技术属于多种学科的集合,这里面包含多个学科,比如生物学、医学、信息技术等等,因此说,这些理论的技术具有比较高的综合性。这项技术最主要的目的是实现一定的人工自动化,可以保证一些工作能够在难度高与危险度高的环境中进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的强大的逻辑计算能力成为了实现自动化的前提,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可以帮助电气工程实现更强大的实操性,而计算机技术也可以对自动化技术进行预先性的实验,保证了自动化技术研究时的时效性。目前在电气化的控制技术中,最主要的研究方向还是自动化技术,主要的研究重点主要包括信息的收集与传输与处理等。在对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中,也发挥了强大的技术优势,以及适应性。在当前高效的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中,自动化将之作为基础,已经实现了迅速的发展,并在各个领域中实现了作用。在电气工程中,自动化发挥的作用也是有目共睹的,随着对技术的不断总结以及修正,在电气工程中的自动化技术会越来越成熟。

2对技术的分析

在电气化工程中自动化的运用,最突出的表现形式是控制器的自动化,在控制器中加入自动化的使用之后可以很大程度的对控制器进行优化,经过优化的控制器对电气自动化控制表现出更大的优势,其中主要的优势有如下几点:首先可以省略控制模型,在原来的电气控制中,普遍使用的是传统控制器,而这种控制器在使用的过程中所面临的控制对象存在较高的动态性,这就使其存在一定的复杂性,也不能非常准确的对被控制对象进行掌握,造成了这种的对象模型在设计的过程中出现很多无法预测的不良因素。比如说在运行的过程中造成一些重要的参数出现不确定的变化,如果这种现象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那么这种模型就会存在精度方面的问题,这样在使用的过程中就会使得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效率不能得到保证。而使用了自动化的技术之后,电气控制的自动化系统就没有必要再对控制对象的模型进行控制,这样就省去了诸多不可控制的不良因素,从而保证了控制器对于精度的要求。其次是可以使得电气系统的调控更加的方便。这种优势主要表现在,可以对系统进行实时的调节,可以非常有效的提升控制器的工作性能,并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加大对控制器工作效率的调节。此外,使用自动化技术还可以方便的对系统反馈的数据进行收集,并根据这些反馈消息来对系统进行自我调节,这些反馈的数据都将成为智能系统实现自我调节的基础以及前提。而实现这个过程并不需要人为的操作,全部是系统自动完成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人力的使用,对于整个电气工程领域来说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3对应用的分析

根据实验的结果与实践的研究可以看出,自动化技术在电气机械设备控制中的使用,可以非常有效的提高电气工程设备的整体质量,具体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3.1控制的自动化在电气化的控制系统中实现自动化可很方便的实现远程的控制,甚至是无人操作,保障了电气控制工程的高效的操作,促使自动化电气工程实现了一个最新的发展平台。随着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应用的不断广泛化,自动化也在电气工程的自动化技术中展现出了其强大的技术优势,帮助电气功能的自动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2对设计的进一步优化在电气化的自动化控制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对电气设备进行设计的现象,这些设计的过程是非常复杂的,需要设计人员对于磁力、电气、电路等学科的知识有较高的认识以及掌握,并且还需要将这些知识运用到设计的作品中,除此之外还需要设计人员掌握丰富的设计经验。而在电气工程的自动化方面加入自动化的运用,就可以使得设计得到一个非常大的优化,可以从电气系统的整体运行状态中得到有效的提高,使得电气工程的控制系统在运行中更加的稳定与安全。3.3对故障进行快速的诊断在任何工作过程中,出现故障是不可避免的,电气工程自然不能例外,在使用了自动化技术之后,就可以在故障发生之前对故障发生的一些征兆进行预测,并进行全面的与准确的诊断。在电气控制中,变压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电气检测人员需要对变压器进行格外的关注,而为了将故障率降到最低,将因为故障带来的损失降到最少,就需要使用自动化的技术。自动化技术可以对变压器中泄露出来的气体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的结果将变压器所发生故障的范围进行锁定,并可以将范围进行一步步的缩小,直至找到故障的具体外置。这样就为更快的解决故障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检修的速度,这样就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降低了因为电气设备的故障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进一步保证了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运行效率。

4结束语

进入新世纪以后,自动化技术已经成为了当前新世纪的最新标志,当前社会中各个行业、各个领域中的大部分业务或者工作都已经实现了自动化。而电气工程自动化,作为社会建设中的基础,要想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需要,就必须加强对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在电气自动化工程中应用自动化技术可以对电气系统进行设计上的优化,帮助电气技术实现自我的诊断,并对系统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信息进行收集以及反馈,这样就可以实现无人操控,从而节省下大量的人力资源成本。此外,在电气工程中应用自动化技术还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保证工程运行的安全性,降低事故率,为电气工程的发展提供有利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魏集武.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9).

[2]魏富强.自动化楼宇设备管理及控制系统设计与开发[D].北京交通大学,2008.

[3]王明泉.浅谈楼宇自动化中电气自动化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1(33):95-97.

电气工程研究领域篇7

关键词:建筑电气施工管理质量

正文:

随着生产力与生产技术的快速发展与进步,在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领域之一的电气工程质量的问题逐渐得到了人们的关注并给予了多方面的改进措施。由于其在建筑工程施工之中的重要意义,使得电气工程质量问题仍不失一种应当在实践基础上研究领域给予特别关注的重要问题。但是,在目前的我国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过程之中,仍有许多较为突出的问题,需要我们注意并亟待解决。笔者以自己在建筑电气工程领域的实践经验出发,在此对对于如何提升建筑电气施工管理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与研究。

笔者认为,需要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之中,我们最终要完成和保证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的提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重要方面。

第一,坚持“安全第一,以预防为主”,构建新型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观念。对于工作人员而言,要时刻坚持“安全第一,以预防为主”的主方针。这无论对于整体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的提高,还是对于工作人员生命和财产的安全都是非常重要的。同时,要树立“质量第一”的基本观念,以预防与控制为主的观念。要时刻树立以用户的基本利益、社会效益、企业效益的综合效益观念至上的观念。,对于出现的突发性问题,可以基本上要能够依靠自己掌握的过硬的建筑电气工程技术去处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能够在积极的实践过程之中能够转化为物质,意识同时具有指导作用。作为新的历史时期的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人员,要充分认识到思想观念的指导作用,并且能够意识到构建新型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思念的重要意义,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工作之余进行更为深入的理论探索与学习研究。

第二,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人员,需要有精湛的技术技能与严谨的工作作风。对于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这个特殊领域而言,作为广大的施工人员必须要以“用数据说话”,要实事求是,而不能够过于自信地依靠自己的专业技能对于许多危险的操作,避开操作规程与质量标准,“想当然”的去做,这是非常危险的,也是有血的代价的。同时,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人员,需要在满足目前的施工技能的基础上,需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打破传统的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之中一些较为沉旧的思想理念,推行科学技术理念。众所周知,一项新的技术的革新将会大大的带来整体施工质量的提升,这对于建筑电气工程施工则表现的更为明显一些。国家建设部《技术政策》中指出:“要树立建筑产品观念,各个环节要重视建筑最终产品的质量和功能的改进,通过技术进步,实现产品和施工工艺的更新换代。”

电气工程研究领域篇8

【关键词】有机相变材料;建筑节能;研究现状;应用

一、有机相变材料在国内建筑领域应用的研究现状

有机相变材料主要是指石蜡、脂酸类以及某些醇类、芳香烃类化合物等。在建筑领域常用的有机相变材料主要包括石蜡类和脂酸类有机物。如今,有机材料相变蓄热领域在国内已经取得了诸多专利成果。有机相变材料在墙体储能以及太阳能利用等方面应用的比较广泛,因为具有相变温度较低的特点,使得在低温供暖及工业余热供暖等建筑节能领域存在着很强的优势,因此在此方面的应用领域还可以再进一步扩展。

二、有机相变材料的应用研究

(1)建筑围护结构。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提出了在建筑节能领域运用相变材料的设想。最初对于相变材料的构想是将其做成添加层的形式加入到天花板或地板里,用以调节温度。这样做会使得基材的力学性能下降很多,因此最终没能付诸实践。最初对相变材料加以尝试的方法是将其直接渗入到基材中,或者采用浸泡的方式让两者混合在一起,这样的技术操作工艺并不复杂简单,相关的报道也有很多。只是,这些方法会使相变材料在耐久性、腐蚀、渗漏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并且建筑强度也会有很强程度的下降,因此不可能达到市场化。(2)太阳能领域。太阳能空气加热系统可以算作是国外节能领域一个脱颖而出的应用热点。相变材料比普通的空气加热系统能够存储温度峰值时50%的太阳能,伴随着温度下降,天阳能会逐步释放,在快速烘干农作物时可以运用这一系统。国内的研究人员在北京针对被动式太阳房进行了应用相变材料的研究,他们选用了稳定的微胶囊封装技术,使得储存的热量在夜间和清晨释放,即便在冬季,太阳房内的最低温度也都不低于18℃,这样势必会提高室内的舒适程度,最后通过统计分析得出,太阳能占整个冬季采暖能量的35%,很多程度上降低了其他能源的消耗。(3)空气调节系统。空调中的应用相变材料主要为中央空调,它是通过建筑管道送风的。我国推行的错峰电价制度具备很强的应用价值。当电价处于低峰时,空调机组就会启动,将制得的冷、热气储存到调节层中;而一旦处于电价高峰时,就没必要启动空调了,只需要打开调节层的出气口就可以了,这样便能够有效地节省电费,并且还能够依据室内是否有人留意开关进出气口。因为相变材料具备调温作用,这样也就使得室内日最高温度的出现时间推迟了3h。不仅空调可以利用相变材料进行节能,地热系统也可以。通过室外模拟试验显示,因为有阳光的照射,阳光下的地面比阴影下的地面温度高出了8℃,倘若通过覆盖地毯进行保温,温差就能够达15℃,减少能量损失30%。随着地毯越来越厚,加上所存储能量与厚度并没有呈线形关系,所以,地热节能仍然存在着很大的潜力。(4)工业领域。热泵干燥通常需要具备稳定的温度,当这部分热能被直接排放掉后,可以用石蜡来回收这部分能量以免实现循环使用,这样就能够很明显地降低热泵的功耗了。国内为此还开发了回收转炉电炉和干法熄焦中余热的装置,纷纷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如今,国内的工业热回收的实现主要依靠耐火材料吸收显热加以完成,这样一来不仅使得大量的潜热被浪费,而且耐火材料在占地体积和价格方面都不不能显示出优势,因此,运用相变材料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对于电力调峰的情况,国外很早就用工业石蜡进行了电力凋峰的报道。因为我国热电效率不高,存在严重的污染,并且峰谷存在着很明显的差异,因此热电联产技术便能够很好的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使得污染排放减少,这样就会具备很高的推广应用价值了。为此,国内有学者设计了双向转移的电力峰值转换系统,采用相变材料为其储备能量,只是一直还未在工业上出现报道。就目前来看,国内外实际应用相变材料来进行工业节能的经验还不多,但是因为工业耗能大,节能的潜力高已经成为了不争的事实。对于我国高能耗、低产出的工业模式来说,具备很强的现实意义,因此应该加大应用研究的力度,尽快试点,推广这一技术。

即便近年来有机相变材料的研究与应用在建筑节能领域取得了诸多成果。但是就性能来看,在未来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导热系数,运用化学和物理改性手段来调节相变温度、增强蔷热能力,因此,在材料的长效性、稳定性方面还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

参考文献

电气工程研究领域篇9

[关键词]现代电子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m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0-0383-01

1.引言

电子技术经过了数十年的发展,已经得到了飞速的进步,而电子技术本身,已经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应用到了更广泛的领域。针对电子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研究,以及对其应用领域的前瞻,能够让人们进一步了解电子技术的发展,并促进电子技术的更有效利用。本文将针对电子技术的应用范围和发展进行统计研究,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概述。

2.现代电子技术的应用

2.1传统产业的运用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电能的处理也有了很大进步,在电能使用上,能够实现高效节能的目标。同时,电子技术的微型化让电子技术扩大了应用领域,促进一体化进程。同时,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表明,在电能领域的应用,通过电子技术的处理和改善,将会提供更多的便利。而针对传统行业而言,优秀的电能运用系统能够帮助传统产业智能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可以运用到管理方面,提高管理效率,并减轻工作负担。通过先进智能化的电子技术支持,能够极大地改善传统生产行业低下的生产效率。此外,还可以借助电子技术高度的可控制性,减少工作中产生的错误,在最大程度上帮助传统行业的发展和转型,为传统行业提供更多帮助。

2.2气象通信领域的应用

天庠けǎ对于现代生产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影响着人们的出行、农业的生产以及航天航空等方面。人们通过天气预报,决定外出行程、身着衣物,对于农业生产,农民根据天气预报来进行农业活动的准备;航空公司借助天气预报更改航班航线,这些都需要天气预报的帮助。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我国的气象预报工作发展较为迅速,也十分完善。在现代化电子技术的帮助下,气象预报将实现更智能,更精确的变化。更新换代的信息传输设备,能够将信息在第一时间进行传输分析。新型的遥感设备,可以通过前沿的电子技术,获得最准确的气象数据。同时,在气象通讯领域,电子技术同样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通讯卫星的进一步升级,确保了气象监测在外太空区域的远程检测。地面上的新型光纤传输,不仅极大提高了信息流通速度,还保证了信息流通的安全程度,对我国的通信数字化提供了巨大的支持。同时,先进的通讯系统,帮助人们在第一时间获得实时的气象信息,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巨大的便利。

2.3汽车交通领域的应用

与此同时,电子技术还广泛应用在汽车的制造领域。汽车制造是电子技术运用最为频繁的行业之一,现代车辆中,智能化、数字化的电子技术支持越来越多,最普遍的就是汽车导航。随着电子技术智能化的运用,世界上某些高端汽车厂商已经在车辆上设置智能驾驶系统,通过智能电子系统进行车辆驾驶,这将是一次技术革新。半自动化车辆的最大优势在于对于驾驶车辆的大大简化。配合汽车安全控制系统,可以大大帮助人们的车辆驾驶,对于驾驶技术不熟练的人,可以通过汽车自动控制系统的帮助,省去起步的复杂操作,并提供自动变速。除此之外,在汽车上应用的智能电子技术还有紧急制动系统、自动导航、车载音响、车载蓝牙以及自动座椅调节、温度控制等,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出行,这就是现代电子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应用。

3.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

电子技术的发展势头十分迅猛,技术的革新周期也越来越短,随着电子技术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人们的生活也与电子技术的距离越来越近。从现今电子技术的发展形势来看,我们可以预见到将来的电子技术发展趋势。

3.1微型化趋势

技术的进步,将人们带入到更微观的领域,层出不穷的纳米技术,已经极大地改变了现代科学技术。在微观情况下进行的某些科学研究或生产,能够得到更多的技术支持。其中,运用最广泛的就是医疗领域,通过纳米技术,进行微创医学治疗,这是新兴的医学工程。微型电子元件将大大减小电器的体积,带来变革。

3.2智能化

智能化同样也是一个发展趋势。由于现代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单单靠人工生产已经逐渐无法满足社会的物质需求,人工操作存在诸多弊端,如效率较低,出错率高。智能化电子技术的运用,可以极大改善这一现状。生产线的智能化管理,汽车驾驶的智能化,手机、电脑智能化,都能够为人们提供一个更加方便快捷的生活,将人类劳动力从基础生产中解放出来,让人们从事更加灵活自由的工作。

3.3精确化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的不断增长,想要实现在未来更快的发展,就必须实现精确化数据传输。在各个领域当中,信息传输的准确性是必须受到重视的。气象信息的传输、地质勘探的传输以及医疗检测等等,都必须以高精确度为研究前提。实现精确化的信息传输,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决策执行的错误,并且提高信息获取的效率。在现阶段,在数据监测方面的设备已经越来越先进,精确程度也越来越高,但是由于其科技含量很高,设备价值昂贵,所以无法在社会进行广发使用。借助不断发展的高新电子技术,能够极大减少设备的制造成本,并且减少设备的体积,增加携带便捷程度,并帮助高精度的检测设备可以广泛被社会使用,为社会发展提供巨大动力。

4.结束语

随着世界范围内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电子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电子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为了我国的生产力进一步提高,社会进一步发展,必须重视电子技术的研究和探索。电子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将会极大地改善生产力,对于生活和生产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提高对电子技术的重视,就是把握住未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海涛.现代电子技术应用范围及发展趋势[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6):00205-00205.

[2]李树财.现代电子技术应用范围及发展趋势[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3):72-72.

[3]林艳.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J].科技展望,2016(5).

电气工程研究领域篇10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信息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于电气工程中,仿真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以及网络通信技术等技术的应用,为电气工程从设计到管理再到最终的服务等都实现了巨大的进步。本文主要针对当前电气信息化技术发展的现状展开了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电气信息化技术发展现状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是基于电子技术这一基础上而实现发展的,因此,也将其称之为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不论以何种称谓来定义,不可忽略的是正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社会各行业的发展注入了动力与活力。在电气工程中,将信息技术应用在其中,能够依赖计算机等设备来实现信息的有效收集、处理与传输,进而在解决电气工程中一系列技术难题的基础上,为推进电气工程自动化的进一步发展、并完善相应的管理信息服务体系奠定技术基础。

1现代信息技术层次划分与电子工程中主要采用的信息技术

1.1信息技术层次的划分

主要包括了如下三个层次:第一,基础技术层次。指的是与各种电子相关元件的技术,这是实现计算等技术的基础;第二,信息系统技术。具体来讲,这一技术内容主要包括了信息的获取、处理以及传输等一系列控制功能的技术设备,比如:在信息获取上,当前比较先进的遥感技术,处理上如计算机仿真技术,传输技术上比较先进的是网络通信光纤等技术,控制技术上主要是人工智能、生物控制等。第三,应用技术。当前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社会各领域中,有力的推进了各领域的进步与各行业的发展。

1.2电气工程中主要应用的信息技术

目前主要采用的信息技术为:基于计算机基础上的优化与仿真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以及网络通信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当前电气工程中一系列技术在应用实践的过程中实现了创新,主要为:

1.2.1输电技术

具体为超导储能系统、超导故障限流器以及大容量电缆,这一系列技术的创新都为电力系统实现可靠运行奠定了技术基础;

1.2.2高速磁悬浮列车

列车实现“飞行”是人类交通运输行业的一大创举,而这一技术的实现是将磁悬浮与信息技术等进行综合;

1.2.3智能电网的构建

当前,在电气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我国电力系统已全面进入智能化时代,通过智能电网的构建能够为电力企业的发展注入全新的动力。

2电气信息化技术具体发展现状的分析

2.1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现状

2.1.1管理信息系统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电力工业管理上,相应的信息化系统已经初步形成,各个电力主管部门通过信息化网络的构建,实现了对各项管理业务信息的有效收集、处理与传输,进而通过信息的共享极大的提高了管理的效率与质量。

2.1.2在水火电厂上的应用

主要是通过过程控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来实现自动化的监管系统、调节系统以及辅助控制系统的构建,进而融入信息化网络的构建中来提高生产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并提升水、火电厂以及变电所的综合效益。

2.1.3在电力通信上的应用

同样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相应的电力专用网络实现的构建,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基于这一专用通信网络为实现电力调度自动化奠定了基础,当前,以微波以及卫星等为媒介而组建成的通信网能够很好的解决电力系统调度问题,并以全国电网集中控制的模式推进了电力行业的发展。

2.2优化与仿真技术的应用现状

首先,在计算与仿真上。这一应用领域最早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基于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相应的计算与仿真系统在电气工程领域得到了推广,从当前这一技术的应用现状看,在电力系统潮流设计、相应的电网规划、电网可靠性分析等上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进入到七十年代以后,DtS的诞生将电网仿真模拟后呈现在计算机上,进而为调度员培训的高效开展奠定了基础。其次,在电机电器的设计上。随着CaD技术的诞生,整个机械工业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将其应用于电机电器的设计上,能够在降低设计人员工作量的同时,有效提高该项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尤其是在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之下,CaD技术的精准度进一步提升,实现了工程制图的细化,进而在满足电气工程领域不同需求的同时,相应的设计参数与结果转化等都实现了有效的优化与完善。最后,在火电工程设计上的应用。在火电工程中,主要是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这一功能来实现无图版设计,能够通过对集成化系统来实现反震立体三维模型的构建,进而为火电工程设计工作的高效开展奠定了基础。

2.3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现状

首先,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具体应用于系统的规划、实时监管与控制以及动态分析等上,从目前应用的现状看,在电力系统中,这一技术下较为先进的应用成果为:故障操作系统、调度管理系统、智能报警系统等,与此同时,在建设发电厂时建设位置的选择与电力系统日负荷调度系统也逐渐被应用在了电力系统之中。其次,电气设备的智能监控领域。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的专家系统能够实现对电气设备的自动监管,通过相应自动检测装置的应用能够实现对设备故障等的自动检测。最后,电机控制技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推广,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在电子控制领域中,这一技术被引入,在逐渐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电机智能自动控制技术,进而有效攻克了电机控制上的技术难题,比如当前的电机pwm调速系统就是采用了这一先进技术。

3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气工程领域逐渐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各个领域中,极大了推动了电气工程领域各项事业的发展。从优化与仿真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以及网络通信技术在电气工程应用的现状看,信息技术在各领域中还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相信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各个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电子信息技术在电气工程领域中将会实现进一步发展,进而为全面推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陆延昌.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开创电力工业信息化的新局面[J].中国电力,2010,30(04):3-6.

[2]刘秉清.浅述中国建筑电气技术的发展现状[J].科技风,2015,11:175.

[3]徐海,张宇,苏卫东.我国汽车信息化技术发展现状[J].汽车工程师,2010,09:21-23.

[4]崔惠钦.建筑企业信息化技术的开发应用[J].施工技术,2008,11:109-114.

作者简介

苑少军(1981-),男,山东省泰安市人。大学本科学历。现为山西兴能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电气工程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