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十篇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十篇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2:31:44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篇1

关键词:内部控制;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1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产生背景

近年来,我国一直在加快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完善预防和惩治腐败的体系,进而形成不敢腐、不能腐和不想腐的有效监督机制,在制度建设方面从源头上遏制和预防腐败现象.而内部控制制度就是将权力关进笼子里的有效机制.2012年11月29日,国家财政部正式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并规定从2014年1月1日起在全国行政事业单位正式施行.该规范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框架和内容提供了清晰、全面的指导.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指行政事业单位为了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单位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包括:合理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合法合规、国有资产安全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从而有效地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进而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和效果.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主要有财政预决算管理、财务日常收支管理、政府采购管理、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和经济合同管理等.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基本包涵了财务管理的内容,因此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防范单位经济活动的风险,必须加强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

2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现状

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号)以下简称为«单位内控规范»)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以来,行政事业单位都在积极推进内部控制建设,目前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然而也存在部分单位不够重视、制度建设不健全、发展水平不平衡等问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保障行政单位权力规范有序、科学高效运行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行政事业单位预防腐败的长效保障机制.为调查«单位内控规范»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实施情况,国家会计学院审计与风险管理研究所和用友软件公司联合了«2014中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实施情况调研报告».就目前来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三种.

2.1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意识薄弱

虽然从2014年1月1日起就开始实施«单位内控规范»,但是仍然有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意识依然很薄弱,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健全.良好的内部控制意识是内控制度健全和实施的重要保证.部分单位领导对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不够重视,以至于上至领导,下至基层员工对内部控制都了解甚少,忽视了内部控制在财务管理中所起的作用.

2.2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制度不健全,内控规范执行不力

一方面,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本身可能存在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缺少书面文件制度约束,管理不够严格.另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更新缓慢,特别是最近几年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一直处于改革期,从国库单一账户到公务卡使用的规定,再到2015年10月23日财政部颁布的«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等改革措施,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可能会存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改革严重滞后,新旧财务制度衔接不畅,从而导致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出现混乱的局面.特别是«单位内控规范»颁布以来,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尚未将«单位内控规范»的要求落实到本单位的制度建设中,或者已经落实在制度建设中,但仅仅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但是忽视了内部控制的执行和执行效果的评价,从而导致内部控制仅停留在“纸上谈兵”的情形.

2.3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信息化系统不够完善

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有效实施和有力执行,离不开信息化系统的支撑.信息化系统一方面可以固化流程,对于超预算报销和不符合流程的报销等,即使领导签字了,信息化系统可以有效地阻止,这对于讲究人情的行政事业单位是很好的防控机制,能有效地加强财务管理.另一方面信息化系统也能严格控制现金报销比例,对于不符合财务制度的报销设置预警机制,能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但是,目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信息化方面还非常落后,大部分单位只是做到了简单的账务处理,并没有完善的信息化系统.

3完善内部控制,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

3.1增强内部控制意识,创造“人人学内控,处处讲内控”的内部控制环境

内部控制建设能否取得实效,关键在于单位负责人.只有“一把手”重视内部控制建设,强势推进内部控制,通过组织与内部控制相关的培训学习,使单位全员树立起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第一责任主体”意识,落实到个人实施并监督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使内部控制制度成为单位的一项基础性制度.同时,在单位内部广泛宣传内部控制的知识,聘请专家对内控相关人员进行专题培训、举行内控知识竞赛和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开展内控专题学习等活动,普及内控知识,形成“人人学内控,处处讲内控”的内部控制环境.

3.2建立健全单位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体系,梳理内部控制流程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经费管理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建立合理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以完善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行政事业单位应以«单位内控规范»为指引,在单位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全面梳理财务管理的业务流程,主要控制单位预决算、收支业务、政府采购、资产管理、建设项目、合同管理等经济活动的内部控制关键环节,分析各个关键点的风险隐患.同时对财务管理活动中的财政预决算管理、财务日常收支管理、政府采购管理、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和经济合同管理等采用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内部授权审批控制、归口管理、预算控制、财务保护控制、会计控制、单据控制以及信息内部公开等内部控制的基本方法,进而全面建立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体系.对已经建立并实施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行政事业单位,应提高执行力,完善监督措施,确保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有效实施.

3.3建立单位的内部审计部门,完善内控的评价和监督机制

良好的评价与监督机制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得以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好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体系后,还需通过开展内控实施的评价和监督检查,查找内控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管理的漏洞以及薄弱环节,提出改进的建议,并督促落实整改方案,从而更好地发挥内部控制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而这一系列的工作可由内部审计部门完成.虽然财政部门实施了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对预算外资金和“八项收入”采用了收支两条线管理,也编制了部门预决算,但是仍不能忽视内部审计的作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部门应在单位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独立行使内部审计的职能.内部审计部门应该按照«单位内控规范»的要求,对单位内部控制的执行有效性进行评价和监督,更有效地做好财务管理工作.

3.4充分利用外部审计、财政、税务和纪检等部门的监督检查,做好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工作

在内部审计部门监督的基础上,行政事业单位还应该接受外部审计、财政、税务和纪检等部门的监督检查.行政事业单位要将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与外部审计、财政、税务和纪检等部门的监督检查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外部各部门的重要作用,及时发现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更全面的对单位的财务活动进行管理.特别是中央“八项规定”的颁布后,经济责任审计的力度不断加强,在扩大审计覆盖面的同时,加强了重点部门、重点单位领导干部、重点资金和重点项目的审计,对“八项规定”的落实情况也作为审计的重要内容.除经济责任审计之外,审计部门也开展专项经费审计、离任审计和绩效审计等多审计方式监督预算单位.财政部门也开展定期检查和专项检查,对财政预算资金和各种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反馈,掌握预算资金和专项资金的流向,监督好财政资金的使用.八项规定后纪检部门在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作用日益显现,上级纪委直接派驻纪检部门在各单位开展纪律检查工作,这也有效地监督了内部控制的执行.在审计、财政、税务、纪检等部门的共同监督检查下,全面推进内部控制的建设和有效执行,做好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工作.与此同时,还可以积极探索建立注册会计师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进行审计的制度.

3.5完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信息化系统,建立内部控制报告制度,促进内部控制信息公开

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体系最终的落地实施依赖于信息化系统建设.行政事业单位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上,还应不断完善内部控制的信息化系统,如财政部门建立的国库单一账户财政平台,包含账务核算系统、预算系统、决算系统、支付管理系统和专项资金系统等模块;单位内部报销可以建立资金管理系统,规范报销程序,严格审批制度等.根据内部控制建立和实施的实际情况,可以在将单位部门财务报告和决算报告中增加内部控制评价情况进行报告.同时通过单位的门户网站或者微信公众号公开内部控制信息,规定主动公开的信息内容,加大信息公开的力度,逐步建立规范有序的内部控制公开机制,在内部控制的建设中发挥好信息公开的促进和监督作用.

参考文献

[1]马明娟.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J].新经界,2012,(11).

[2]臧晓冬.探究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主要对策[J].新经济,2014,(2).

[3]沈丽峰.如何加强财务管理内部控制[J].现代商业,2011,(2).

[4]吴先成.浅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20).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篇2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13)21-0145-02

1行政事业单位特点

企业单位是指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为社会提品与服务,创造社会财富与价值。

行政单位是国家依法而设立并享有行政权力、担负行政管理职能的国家权力机构。事业单位是指以公益服务和政府职能为主要宗旨的公益性单位、非公益性职能部门,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能并参与社会事物的管理。

由以上定义可看出行政事业单位与企业、公司相比,其主要不同点在于:

首先,社会存在目的不同。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责在于服务社会大众和行使行政管理职能,而公司企业的目的在于通过立足市场,以提供服务与商品为工具而获得高额利润,实现价值最大化。

其次,行政事业单位中,可以分为财政全额拨款单位、差额拨款单位和自收自支单位。它们重点考虑的在于资金的安全性、专项资金能否顺利到位和预算制度的执行等情况,而对于资金使用效益与使用成本则思虑不周。

最后,组织架构不同。行政事业单位有一套非常严格组织架构,大体分为行政部门、纪检监察、党务部门等,而公司一般则由董事会、经理、监事会等部门构成。

综上可以得出,行政事业单位与企业公司相比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和较为显著的差别,所以在财务内部控制的完善与管理中,生搬硬套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的相关机制是行不通的,应该依据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的情形合理规划与安排。

2行政事业单位执行财务内部管理控制存在的问题

2.1财务内部控制意识淡薄

在实际工作中,个别单位领导认为财务部门是“自家银行”,会计人员只不过是自家的“看钱人员”,致使财务会计监督付于形式,对单位业务开展及重大事件无决策话语权,对单位的决策过程和结果无“参政议政”。其结果就是财政部门预算控制变成单位内控,认为只需要做好部门预算就无需财政内部管理。出现这样重大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单位某些领导对建立健全监督执行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不到位,监管部门不给力,部分工作人员态度认识肤浅,抱着走过场的侥幸心理。

2.2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

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制订的制度形同虚设,一些内审机制根本无法发挥监管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岗位设置不合理。许多岗位由同一或几个人兼管,兼岗现象频现。而在我国出台的《会计法》中有明文规定:不相容的职务必须分离。然而现实中,受低成本、编制名额、人才短缺等原因的影响,单位会允许一些不相容职务的人员兼岗,违反相关规定,为工作开展埋下隐患,甚至还有可能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第二,权限不明,授权审批制度不完善。不正规审批制度的存在,认为“一支笔”审批满足财务控制要求,领导话语最当家,其不知这种用经验代替内部控制的做法使单位部分人员职责尚失,财务管控懈怠,造成腐败。第三,财务内控流程体系不

规范。

2.3基础工作薄弱

有效地财务内部控制需要拥有健全的机制、高素质的员工和坚实的基础。所以,行政事业单位从这三个方面来看财务会计基础工作还较为薄弱。第一,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无单独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大都依据往年惯例,随意性较大。第二,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不扎实。例如:年季月等预算资金的使用规划性不强或无规划性,收支管理、财务管理和印鉴保管松懈。第三,会计核算不规范。一些固定资产的管理混乱,应该记账的未出现,而没有发生会计事项的却出现。另外对某些原始凭证的管理同样存在着不科学、不严谨。例如在发票管理上,有的只有单位领导签字,而没有验收人署名。财务账务核算的处理方式不规范性也很多,还有一些掩盖收益的记账手段存在,使得总核算中单位的财务状况反映不准确。

3如何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

3.1明确责任,增强意识

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若都有较高的素质,就可保证内部控制的有序实施。因此,在财务内部控制管理上,财会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内部控制的质量。工作人员除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技术之外,还需要非常高的职业道德,所以,有必要加强对财会人员的培训和再造。单位领导在单位内部控制中处于主导地位,“第一责任主体意识”要明确,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建设,带头执行,这也是《会计法》与《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所要求的。此外,全体工作人员需要明白,实施内控是财务部门的责任,但其业务需要各个部门协调与配合,是有效实施财务内部控制的前提。

3.2完善内部审计

财务内部控制有效性实施,需要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体制,在相互牵制与监督的原则基础之上进一步完善内部审计。首先,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突破传统观念,最大程度地提高审计效率。会计工作中最应该坚持的基本原则之一是谨慎性原则。然而谨慎不同于保守、固步自封,而是要和业务部门密切协调与配合,推动工作顺利开展,以风险防范与提高效率为出发点,勇于打破旧有的规章,使内控制度成为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发展的动力之一。其次,建立考评体系,明确考评标准,奖罚有根有据。一项制度的推行如果无考核考评、奖励与惩罚作为导向,其设立与推广也就无意义,财务内部控制也同样如此。所以需要加强对内控制度体系的各构成部门间进行纵横向比较,客观公正地给予工作上的考核评价、奖励与惩罚,只有做到客观标准才能有效鼓励参与推行内控制度的有关部门和员工。

3.3增强基础工作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实施效果的好与差是由会计基础工作的强弱所决定的,所以有必要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系统的控制效应。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是增强基础会计工作的前提,是会计操作中的根据,同时也可预防随意性管理的发生;会计基础工作必须规范,会计电算化系统可以作为其辅助,这不仅会使得会计工作朝规范化方向前进,还可以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这是因为它可以准确地进行会计核算,精确地进行会计预算;还可以通过加强日常管理,如建立一个在岗位间能相互监督、牵制和制约的会计岗位,这样可有效地预防错误,使会计控制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刘艳颖,李秋霞.浅谈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J].集体经济,2001,1(22).

[2]左莲梅.积极改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不足[J].政府法制,2011,(21).

[3]财政部会计司.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征求意见稿)[S].2011,11(10).

[4]张庆龙.政府部门内部控制要素框架的构建[J].中国内部审计,2012,(4).

[5]金宇.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措施的建议[J].科学之友,2008,12.

[6]曾尚玉.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思考[J].陕西农业科学,2008,5.

[7]罗公明.浅谈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J].齐鲁珠坛,2002,4.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篇3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

国内经济持续发展的背景下,财务会计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如此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强化会计内部控制管理,根据单位内外部环境及单位实际情况,科学、和的规划落实内部控制管理,使内部控制的作用在单位内得以充分发挥,控制资金,保障资产安全,支持行政事业单位更好的经营项目,推动行政事业单位良好的发展。因此,基于当前市场形势及行政事业单位实际情况,深入了解会计内部控制情况,强化会计内部控制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一)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内部控制认识不足

之所以说,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内部控制认识不足,主要是诸多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在思想上秉持着老传统、老观念,对于当前市场环境的变化没有看清、看透,相应的单位领导也就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的及必要性,在具体推进各个经营项目的过程中依旧按照以往的方式来进行,长此以往行政事业单位必然会与市场经济环境脱轨,导致单位停滞不前,甚至是步步后退。除此之外,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则错误的认为内部控制制度就是建章立制,其是一种约束管理者及管理工作的一种手段,如此错误的理解内部控制,必然会导致内部控制定位偏差,使其作用无法充分发挥,动态监督单位的经营项目。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存在漏洞

行政事业单位施行内部控制,需要制定健全的、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保证条款涉及到单位的各个业务环节及工作人员,使内部控制规范、合理的落实。但目前诸多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存在漏洞或缺陷,不成书文,那么内部控制制度将无法有效的、全面的约束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工作的执行将缺乏统一的标准,必然会影响内部控制执行效果。

(三)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控制程度低

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行政事业单位要想持续、稳定的发展,需要加强预算控制,尽量规避资金流失、资金浪费等现象。但遗憾的是目前诸多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控制都比较薄弱。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简单、粗糙,只是根据当年财政状况、收支实绩、业务情况等方面进行大体编制,既没细化也没核定,导致预算方案的应用价值较低;还有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控制并没有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及业务情况,科学、合理的规划预算方案,并且业务经营的过程中不断追加预算,使预算控制效果不佳。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管理的有效措施

基于以上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的了解,确定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一)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体制

为了促进行政事业单位持续健康的发展,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全面加强财务会计管理整治,尤是内部控制方面。处于解决单位内部控制问题,全面发展行政事业单位的考虑,单位领导应当组织财务相关部门优秀员工,共同建立临时小组,负责财务会计管理体制的建立,也就是积极学习和了解国家财务改革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全面的调查和分析本单位财务会计管理的实际情况;深入的分析和考虑单位财政框架存在的缺陷或不足等,进而科学合理的制定财务会计管理体系,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监管制度、奖励机制等,以便在财务会计管理体系下财务管理各项工作能够规范合理、稳扎稳打的落实。

(二)编制健全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

要确保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所有经济业务都能够按照正常的进度进行和完成,就要制定一些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和相关条例。基于此,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做好内部控制制度编制工作,构建健全的、完善的、适用的内部控制制度,使其在单位内充分发挥作用。当然,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构建内部控制制度时应当将预防控制放在首位,结合财务会计管理内容来编制内部控制制度条款,保证各项条款有效且具有一定的约束作用;其次是根据单位业务,合理编制内部控制程序相关约束条款,使之可以在内部控制工作执行的过程中予以约束,保证内部控制规范化、合理化落实。

(三)强化内部审计监督和考核

强化会计内部控制管理,使其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充分发挥作用,还需要注意强化内部审计监督与考核。也就是明确单位的所有需要审计项目,根据审计标准及相关要求,合理的规划审计监督和考核的内容、标准、时间等方面,以便定期进行严格的内部审计监督与考核,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问题,为提高各项财务会计管理奠定基础。

三、结束语

目前,国内诸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均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不仅影响财务会计管理效果,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单位发展。基于此,应当通过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体制、编制健全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等手段来强化会计内部控制管理,使其管理水平提高,为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良好发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战喜中.稳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电算会计内部控制管理[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2):140-141,142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篇4

摘要:内部控制不仅属于行政事业单位中一项关键的监管行为,同时也属于一项关键的体系安排,其属于行政事业单位实施治理的先决条件。本文针对目前规范化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内部控制规范管理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内部控制;行政事业单位;规范管理

2012年11月,财政部颁布《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规范中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中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予以了明确的规定,本文就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管理进行简单阐述。

一、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内控管理的目的和意义

第一,实施内部控制,能够推动群众满意、高效廉洁的服务型政府建设。只有搞好内部控制,做到“以制度管人、管权和管钱”,才能制约和监督权力运行,起到制度笼子的作用。

第二,实施内控规范,能够有效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监管能力。行政事业单位属于社会事务的管理者与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掌握好、使用好内部控制这一有力武器,才能够增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履职能力。

第三,实施内控规范,能够有效达成财政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以及科学化的目标,能够有效提高财政管理的能力,还能够有效提升财政经费的效益。

二、行政事业单位在内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视度不够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对内部控制工作在规范管理中所起到的作用认识不到位,只重视本单位的事业发展,轻内部管理,直接导致了其在领导及相关工作的决策过程中,没有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

(二)内控制度不健全、业务流程不合理,致使内部控制存在缺失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自身内部管理制度建设的时候,要么是照搬其他机构的内容,不符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要么就是依照自身现阶段的工作状况,安于现状;或者,就是业务流程控制过于简单,出现问题时缺乏统一的处置依据和标准。上述现象,反映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可操作性差,致使内控制度“形同虚设、流于形式”,根本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效果;一些行政事业单位根本没有涉及到单位内部所有的业务流程与工作人员,认为内控只是财务部门的事,与其他部门无关。这种错误的认识,使得国有资产保管和使用部门对此项工作不重视。资产闲置、贪污、挪用、盗窃现象严重,账实不符,造成家底不清,甚至国有资产流失,给单位和国家造成巨大的损失。

(三)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缺乏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

长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业绩考核以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作为主要依据,缺乏对长效内控机制执行效果和其他相关指标的综合考核。有些单位的领导为了在“任期”内出“政绩”,指使或强行要求财务人员弄虚作假,通过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来“实现”上级要求的有关指标,这些现象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有的领导干部为了谋取私利,提供虚假发票、报假账、虚列收支、截留收入,化公为私的腐败现象尤为突出。因此,只有建立长效监督机制,才能对腐败行为实行有效的预防和制约,从而促进廉政建设,从源头止腐。

(四)预算控制较弱,控制体系不完善

现阶段,部门预算工作发展迅速,预算控制的力度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然而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的控制能力仍然较为缺失。一是预算编制较粗,仍然是根据当年的财政状况、预算单位上年决算数和业务进行核定,预算支出达不到逐笔核定,没有细化到具体项目;二是内部预算监管欠缺刚性。单位内部预算工作欠缺科学性与规划性,针对预算工作的调整与追加较多,在经费运用方面严重缺乏预见性,导致预算的制约作用大打折扣。

三、加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监管的建议与策略

1.加强思想建设,切实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意识根据按照《会计法》第四条规定:行政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员属于财务工作与会计工作的第一负责人,其必须要承担起内部监管制度的有效性、科学性与财务会计报告的完善性、真实性等相关职责。财政机构必须要采用各种方法,组织安排单位内部的负责人进行培训教育。使得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能够掌握相应的财经制度,切实提升其对于单位内控体系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其内控的职责,同时要给予内控工作足够的鼓励与支持,在单位内部构建良好的内控氛围。

2.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人员应积极参加培训,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等形式多样的方法、自学和外出学习相结合,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以确保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健康、有序、高效地运行。

3.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要达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有效管理的目标,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是必不可少的,这是内部控制工作顺利开展的最基本的保障。内部控制制度应对核算会计业务、关键岗位人员的轮换、关键经济业务的审核批准、日常办公经费的使用、公务卡的推行及固定资产管理等进行明文规定,切实加强财务工作人员的责任感,保证其能够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予以严格的实施。

4.强化部门预算控制

一方面,应当深入拓展预算的范围,尽量把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收支活动归纳到部门预算的范围当中去,针对预算的追加与调整实施科学、严格的控制;另一方面,整合事业单位内部的责任预算工作与部门预算工作,切实提升预算机构的法律意识,遵循相关制度来进行办事,防止腐败现象发生。同时,还应做好专项经费与财政授权支付经费的管理工作,针对那些非法挪用专项经费、财政经费使用效率低下、随意更改预算、套取财政资金以及不按规定申请使用财政性经费等情况必须要进行坚决的处理。

5.加大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管理力度

必须要切实强化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规范管理,将财务工作纳入到内部控制工作中是非常必要的。同时,通过审计等有效途径,加强对财务工作的监督,定期针对单位内部的经济活动实施审计,同时针对单位内控体系的制定效果与实施现状进行评价,一旦发现不足必须尽快进行改正,从而有效提升单位的监管水平。

四、结语

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内容及工作性质具有其特殊性,内部控制工作在其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了简单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加强内部控制规范管理的相关措施,对于其内部控制水平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潘漫海.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6).

[2]刘兰英.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探析[J].网友世界,2013(12).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篇5

关键词新常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速度从高速向中高速转换,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经济要素也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新常态给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会。行政事业单位必须积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加强自身内部控制建设工作,转变思维,更新观念,积极应对各种新的变化。加快推动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与时俱进,加强创新,切实保证内部控制在新常态下充分发挥更好的作用,促使新常态下的行政事业单位健康稳定地发展。

二、新常态下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特点

(一)新常态下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更加强化法制意识

新常态下,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工作必须严格依法,把履职到位的要求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勇于负责,敢于担当,严格依法行政。

(二)新常态下行政事业单位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

新常态下,行政事业单位的外部客观环境出现了变化,经济增长的速度、方式和驱动力都发生了变化,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和职工能够认识到新常态下的新环境,主动适应新常态;内部工作理念也发生了改变,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树立帮助职工认识形势,使他们具备新的思维,产生新的想法,激励职工树立务实创新的全新理念。

(三)新常态下工作要求发生变化,要求更高

新常态下,行政事业单位工作应高标准、高规格、高水平,要善于在新的条件下做到创新工作机制、优化工作环境、升级工作平台、夯实工作基础,推动事业单位工作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新常态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环境建设不完善,内控意识薄弱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工作的建设与实施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对内部控制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意义理解不够透彻,未树立正确、严谨的管理意识,导致内部控制工作难以实施到位。行政事业单位在组织机构设置上不完善,内部架构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例如,个别部门、各岗位的权责划分不清,职业配置不均等,造成内部控制工作无法有效落实。

(二)内部控制管理手段和方法不够先进

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提高了行政事业单位对繁杂会计信息的处理速度,提高了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效率和规范性。但是,从现阶段的实际状况来看,我国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的信息技术应用、信息化程度仍然十分有限,信息技术大都局限于处理日常会计业务,并没有把内控理念、控制活动、控制手段等要素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固化到信息系统,以实现内部控制体系的系统化和常态化。内控管理手段和方式难以适应新常态下内部控制工作的要求。

(三)缺乏对内部控制相关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

新常态下,我国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没有摆脱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对其规范性缺乏严格的要求,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缺乏较高的质量水平,规范化程度有待提高。此外,由于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并未真正重视对内部控制相关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缺乏系统化的竞聘和培训机制,所以内部控制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掌握的技能、知识更新不及时,难以在新常态下完成内部控制的相关业务,内部控制执行力不强,影响了内部控制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效用的体现。

(四)内部控制执行和监督机制不健全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比较完善,也有较好的内部控制意识,但其在内部控制执行和监督方面缺乏力度,未设立内部监督部门或岗位,难以对内部控制制度实施情况进行监督,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和采取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内部控制执行和监督不够。

四、新常态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建议

(一)转变内部控制观念,加强内控环境建设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与管理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把建立良好的内部环境作为控制建设的目标,单位领导和全体员工要重视和参与内控建设,结合经济新常态带来的变化,提高对内部控制建设和管理作用的认识,充分把握内控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二)推进财务管控和业务过程的协同

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必须协同好财务管控和业务过程,将企业内部控制以及风险管理结合到日常业务流程中。内部控制基于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的有机结合,财务内部控制是单位内部控制的核心。要通过严密的财务控制制度,按照不相容岗位的要求,发挥财务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作用,使单位内控制度得到有效保证。建立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有效衔接和充分信息交流的渠道,让财务控制渗透到业务活动的每个环节,形成单位“全过程、全方位”的内部控制。

(三)加强培训教育,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

新常态下的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和客观要求,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财务人员有过硬的财务会计核算能力,还要具有较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应不断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推动内控建设。要充分认识“互联互通”的内涵,紧跟形势的变化,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提高内部控制管理水平。

(四)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评价监督机制

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必须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执行和监督制度,形成由全体管理者和工作人员共同参与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设立内部监督机构,加强内部审计建设,定期对单位内部控制的效果、内部控制环境的改变等进行评估,对单位内部控制体系不断进行修复和完善,以适应单位内部管理的需要。

行政事业单位是依照法律对社会进行监督、管理和服务的组织,内部控制管理作为其正常履行组织机构职责、拓展公共服务领域、深化自身改革的重要一环,应根据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形势,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不断进行调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行政事业单位要树立新的工作方向,更新工作核心,构建适应现代社会的内部控制制度,树立新的观念,推动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与发展。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强内部控制环境建设,转变内部控制管理观念,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促进事业单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全面提升。

(作者单位为青岛黄岛区海青镇财政所)

参考文献

[1]乌兰娜日.关于新常态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思考[J].北方经济,2015(2):78-79.

[2]韩丽娟.新常态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创新性研究[J].会计师,2016(2):39-41.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篇6

(一)缺乏规范性管理文件和环境。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监控文件并不健全,除了2012年国家颁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文件之外,并没有有效控制单位内部监管的文件,而且这部文件也并不是特别为行政事业单位颁布的,所以它具体一定的适用性,但并不会完全适合。行政事业单位缺乏有效财务管理监控文件的现象导致了该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在开展工作时并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为依据,一切都以自身和单位的政策为主要实施依据,在这种缺乏明确指引和规定文件的大环境下,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着一些问题,并不能够很好的开展。

(二)缺乏健全、完善的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以往会计管理主要选择的统一领导集中管理、分级管理统一领导的模式对统一形式领导、分散形式财务间权力分配的冲突与矛盾进行了全面激化,由此就使得会计管理体制出现管理问题的情况下会出现一些对个人利益进行谋其的不良行为,由此降低会计制度的效率与质量,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过分强调领导权力对决策民主化需求极为不相适用,而且因为经济责任追究机制的不完整与缺失,所以向职能部门与委托人分配的财政权力会在实际应用中出现责任推诿现象。

(三)缺乏对成本的合理控制。在行政事业单位越来越普遍的情况下,行政事业单位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单位在扩大工作范围的同时,也在将强着自身的软硬实力:聘请知名管理者、建设新单位、购置新的设备:桌椅,计算机,多媒体工作室等。这就需要大量的资金,但国家政策的前期补贴很难将这些做到全面化,单位在这种情况下会像银行贷款。由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大部分都是非盈利机构,这就形成了单位贷款增强自身实力,但在理论上讲,单位是没有还款能力的。这使单位在盲目进行面子化建设的同时也背负了大量债务,因为它本身并不具备偿还能力,因此单位在像银行的贷款中还存在着债务的风险。在行政事业单位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会采取这一办法进行单位的扩张建设,但缺乏对资金的有效利用,没有控制成本的思想,这对单位的长期发展非常不利。

二、基于内部控制视域下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创新策略

(一)加强单位领导对财务管理的重视,建立全面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想要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内部监控,首先应当加强单位领导的重视力度,只有这样才能让单位从自身全面积极的改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措施。同时建立单位自己的财务管理措施,改良完善机制。让财务管理人员做到“有章可依”,能约束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方法。这其中应运用精细化管理。在财务管理中运用精细化管理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监控有着重大意义。实施精细化管理能将将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分割成细小的部分,能明确对单位财务有一个准确的预算和各个环节的严控把握,它具有“精”和“细”两个方面的特点,“精”指它能够将财务工作责任到人,做到一岗一责,使工作人员明确自己的工作内容,精炼自己的工作方法,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能够有效进行财务工作的开展。“细”则是工作的细致化。精细化管理将庞大略显臃肿的财务管理机关细细分化,使其一目了然,能够及时发现管理工作中的漏斗并及时找出和改正。单位领导加强对财务管理规章制度的建设下运用精细化管理。能在开展工作时细致分化单位庞大的财务资金,在管理运用时又能够快速有效的将资金进行整合。并且责任明确。

(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是单位财务管理的根本,他们直接进行着单位财务的管理。甚至他们比规章制度还要重要,因为规章制度也是需要人来实施的。因此,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能够直接影响到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开展的质量。单位应当加强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素养和个人道德品质的提升。培养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让他们更好的开展工作。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篇7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财务管理;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识码]B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指事业单位为了规避风险做出适当反应,促进运营的效率和效益,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对会计业务、会计记录和报告等经济业务实施的会计控制。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在财务管理实施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如公费支出混乱,固定资产管理比较宽泛,财务控制和监督不合理,财务预算不到位且不具有科学性。造成了挪用公款、会计管理的不规范和经济业务的漏洞,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强化内部控制意识,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将内部控制落实到实处。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实质是指各个事业单位结合自身组织结构和业务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的总体目标是保证事业单位所从事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事业单位财产控制的合理性,以确保财务报告和管理信息的真实可靠。实现高效率和资产利润最大化,并且保证事业单位的资金安全可靠。内部控制主要内容包括:以预算控制为流程的预算控制、付款控制和采购货物控制;对实物资产管理的责任制、固定资产定期核算控制、成本支出的控制;建设项目经费的控制、债务定期催账等资产负债类的控制;事业单位合同的制定、修改、审批的控制;科学的招商引资决策控制以及项目的建设、预算、决算、招标、投标、评标等工程环节的严格控制。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体制机制不规范

目前,许多单位的内部控制只是停留在制度上,多数工作人员对此没有深刻的理解。许多领导人仅仅凭借自己的经验办事出现了严重的越权现象,几乎所有的业务都是领导“审批”。领导任命的会计人员多数是“任人为亲”,造成会计人员不能很好的实施内部控制。多数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仅仅是应付形式,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依旧按照之前习惯进行,存在着多数单位出现会计人员、出纳人员、保管人员职权不清楚,造成了会计工作的不规范与经济活动的不顺利。

(二)内部控制的制度不完善

大多数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仅仅停留在比较空洞的文字上,对于许多应该细致的地方都是比较含糊,整个制度中缺少了具体的实施步骤与方案。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并且缺乏系统性,不同的部门相互推诿责任,造成经济活动的无序性。大多数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由于在制定的时候缺乏比较缜密的思考,也没有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造成了制定的制度不能应对突发事件并且缺乏可操作性。

(三)财务账目存在弄虚做假现象

行政事业单位由于其不以营利为目的,财务管理无序,导致公费的支出比较随意;多数行政事业单位的记账方式采取的是实报实销政策,这样容易导致虚列支出、编制虚假账目和原始凭证,造成公款的挪用与专项基金的乱用和浪费;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对于集体购置的设备在管理上不用心,许多设备长期不进行资产核实,导致账实不符;会计核算存在严重的失真现象,编制的原始凭证和购置设备的公费支出不及时记账,导致呆账坏账比较多,造成了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不能够通过会计报表来真实的反映。

(四)财务预算编制和执行不符合规制

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并没有结合本年度的财力状况、去年的支出基数,以及考虑本单位的组织结构和业务特色等因素,所以造成控制预算的编制不具有预见性与前瞻性,往往会出现预算的多次修改。在预算的实施过程中,有些事业单位对其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且由于预算的执行缺乏有效的监管控制,对预算执行结果也未能进行合理评价,造成了预算的无借鉴性。

(五)财务人员素质和能力水平不高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在人员管理方面存在许多弊端。事业单位人员的选拔大都是先经过笔试初步选择后,再根据面试成绩高低决定,选拔的人员大多数缺乏实际的经验,而单位给予的岗前培训也不充分。对于许多重要的岗位并没有安排轮换制度,当出现工作人员请假时候,就会造成工作的耽搁,并且这种工作方式往往可能因某个工作人员的疏忽,而造成整个单位的损失。由于会计人员人数有限,往往会存在采购和复核、保管与出纳等职责由一个人承担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三、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强化内部控制意识

首先要突出会计和单位负责任人在内控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对于领导而言要改变凡事“审批”的办事方法和随意任命与其有经济利益的会计人员。在选拨会计人员的时候,要严格按照会计法的要求选拔具有理论和能力的,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的培训,提高其办理业务的能力。强化内部控制还要落实到日常的经济活动中,要严格按照制度办事,不要让制度成为空洞的文字。其次强化内部控制意识有利于减少公费的铺张浪费现象和防止挪用公款的行为。对于公费(用于招待其他单位的费用,开会的会议费,日常的水费电费以及餐饮费)的开支要进行严格内部控制;对于公费购置的设备也要进行定期的核算;对于专项费用的支出也要详细的记账。

(二)落实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必须要落实到每一笔具体的业务,定期的对经济活动进行考核,当出现问题时尽快提出修改措施。内部控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仅包括经济活动的事先决策、执行过程和执行后的监督评价等过程,而且也包括执行后的反馈过程。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之间相互协调,对于相互冲突的制度要及时的调整,对于重要的经济活动的内部控制,必须采取民主决策的方式决定,确保重要的事件有可依据的决策流程图和规范。事先要对各种经济业务的策略进行风险分析,使其采取风险最低的策略,确保制度的创新性使其能够应对新的市场经济的需求,提高其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系统,使内部控制落实到岗位人员的具体业务上。内部控制必须明确的注明各个工作人员的职责,让会计人员、保管人员、决策人员独立的工作,相互之间没有业务的干预,对于出现的问题要实行严格的责任实行制度。

(三)强化预算控制的编制和执行

预算的编制要具有科学、前瞻性、实用性和适度性,不能出现超大的预算和多次追加修改的情况。首先对于预算的编制要细致,内容要完整,编制的依据要准确并不可随意窜改数据,并且要结合业务特点确定费用支出的金额和费用支出的去向,具体落到各个环节。编制预算的时候,要根据当年的财政收支状况和上一年的财政收入与支出状况全方位的考虑,并且要保证单位内各个部门相互协调一致,责任落实到位,做到严格执行。

对于预算的执行必须进行及时的反馈,对于出现的问题,各部门要召开会议争求大家的意见,然后提出合理的对策。各个部门要严格按照编制的预算来进行收支,以确保内部控制的刚性约束力,实现编制预算的目标性。对于预算执行过程要进行严格监督,并向上级相关部门及时反馈预算的执行情况。要对反馈的结果要加以提炼、评价,以便为以后的预算提供指导。

(四)完善的监督体系

单位的内部要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要对其内部控制的执行整个过程要进行严格的监督。建立全面的问责机制,对于出现的违法的行为要进行严惩。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强化内部控制的意识。对于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要进行定期的考核。此外也可以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力量和媒体的舆论力量,来对事业单位的财政进行监督。不同的事业单位也可以相互监督,对于出现的问题可以在一起相互探讨并提出对策,财政部门和县级以上的审计部门要对其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每年进行一次严格的监督评价。

四、小结

内部控制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具有特殊的作用,只有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和监督内部控制实施,才能够保证事业单位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和大幅度的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在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时要确保全局性与动态性,要做到具体细致和全过程的贯彻落实。结合本单位的业务特色和社会需求将内部控制落实到实处。目前,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虽有很大的发展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发现问题并采取积极的措施,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宗坤.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浅探[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2004(10)

[2]梁红霞.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若干思考[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2004(4)

[3]尹款梅.加强行政单位内部控制初探[J].当代经济,2006(6)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篇8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电算会计是以会计和计算机两门学科为基础,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属于信息经济会计,其核心职能为会计核算职能、会计监督职能和财务管理职能。随着电算会计的发展,会计业务处理过程中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财务管理风险与日俱增,电算会计的核算安全问题成为焦点核心。本文结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从单位层面、业务层面和信息技术等方面对稳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电算会计内部控制管理谈一些粗浅想法。

关键词:稳步加强;电算会计;内部控制管理

电算会计内部控制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管理控制活动,是指单位为保证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电算会计业务处理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大庆自全面建立财政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和国库集中支付运行机制之时起,各行政事业单位开始使用国库集中支付3.0系统进行会计业务处理,步入电算会计时代。为防范电算会计处理风险,确保预算资金和会计信息安全,各单位必须按照会计法、会计制度和财政国库管理有关规定办理资金支付手续,进行会计业务处理,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发挥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和财务管理职能作用,实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目标。

一、电算会计实务处理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

改革前,大庆各行政事业单位实行报账制,到支付局报账、支付资金。改革后,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的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会计业务处理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

(一)没有独立的会计机构,电算会计专业素质不高

日前,市财政局组织对各行政事业单位进行预算执行情况和动态监控执行情况检查,发现个别预算单位处理会计业务只有一名会计,且该会计同时是办公室工作人员,没有独立的会计机构,人员配备不完整。有的预算单位有独立的会计机构,人员配备齐全,但是,该人员是非财会专业人员,还有些会计人员不具备相应的资格和能力,对电算会计不熟悉,对使用用友U8软件记账操作不熟练,电算会计专业素质不高。特别在新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实施后,对会计人员素质有新的要求,所有会计业务处理必须符合会计法、会计制度和财政国库管理有关规定。会计机构不独立和会计人员素质不高是造成会计实务处理不准确、会计专业软件使用不完全,会计核算不完整的主要原因,继而出现会计核算职能和会计监督职能弱化。针对没有独立的会计机构,电算会计专业素质不高等问题,要加强单位层面的内部控制,注重会计人员业务培训和素质提升。

(二)国库集中支付业务操作不合理、不合规

预算单位应当按照预算科下达的预算指标,分直接支付、授权支付,按照项目支出进度、基本支出安排分别向业务科室和国库科申请月度用款计划。有些单位会计人员对部门预算和财政国库管理规定不够熟悉,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范围界定不清,直接支付用款计划和授权支付用款计划申请不准确,影响了正常的业务资金支付和会计实务处理,甚至给年度部门决算带来很多麻烦。有些单位会计人员在对项目支出、基本支出用款计划申请时,功能分类、支付方式等项内容填写错误,用款计划被退回,在处理直接支付业务时,没有用款计划,五险一金等款项都不能及时支付,影响了单位职工的正常生活。在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中,每一笔付款金额、用途、交易时间、账户余额、账务处理等内容都能够及时查询,各单位不能做到对本单位支付账务信息进行深入分析,预算执行中的一些支付、记账错误和违规问题就不能及时准确地被发现并加以纠正,财务管理职能缺位。有些预算单位会计人员拆分支付额度或超过规定额度通过授权支付方式支付,违反了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规则。有些预算单位会计人员仍然依赖传统财务支付方式,对差旅费、油料费、办公费等项支出较少使用公务卡支付,违反了公务卡使用有关规定。针对国库集中支付业务操作不合理、不合规等问题,要加强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严格按照财政国库管理规定流程操作。

(三)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不完整

电算会计业务处理对原始凭证有新的要求,原始发票应当合法合规,填写、印章齐全。除原始发票外,会议、培训、考察等项支出,要附有相关通知文件。货物类、服务类采购支出,要附有采购手续、合同、验收报告、购买明细等附件。工程类支出,要附有发改委文件、发改委计划、中标通知书、施工合同、施工进度表等附件。工程尾款支付,要附有工程评审报告、竣工验收报告、财务决算书等附件。会计人员应重点审核原始凭证是否合法合规、附件是否齐全,有些会计人员不会审核或审核不到位,致使原始凭证不合规,各种附件不齐全等问题时有发生。有些会计人员不会打印总账、明细账、往来账页,打印出的账页不齐全,纸制账页资料保存不完整,致使审计人员无法核对账务收支情况。有些会计人员会计凭证、账册装订不规范,各种数字章、名章印章不全,会计档案保管不完整。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不完整,主要原因还是会计人员专业素质差和责任心不强造成的,关于会计基础工作层面的内部控制必须健全。

(四)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更加复杂、难度大

随着电算会计的深入开展,利用计算机进行经济领域的犯罪活动有所增加,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更加复杂、难度增大。经济业务发生时,电算会计通过用友U8软件直接操作、自动记录,会计信息以磁、光介质为媒体进行存储。专业软件的人性化设置使各种会计数据高度集中,未经授权的非会计人员通过计算机及网络可以浏览、查询全部数据文件。可能出现各种存储的数据被篡改,重要的会计数据随意被复制、伪造、销毁,还不留任何痕迹。总之,使用信息技术进行舞弊和腐败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和危害性,被发现的难度大大增加,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可能更大。因此,电算会计的内部控制不仅难度大,而且更加复杂,必须使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加以控制。

二、加强电算会计内控管理的几点想法

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各单位应遵循内部控制原则,明确经济业务办理环节,梳理会计操作流程,分析确定电算会计风险点,选择风险应对策略,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做好督促工作人员执行内控制度工作,开展监督检查和自我评价工作,进而不断加强内部控制管理。

第一,实行会计机构控制,没有独立会计机构的单位,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规定建立会计机构,配备具有相应资格和能力的会计人员。各单位应当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按照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规定操作流程及时进行财务事项处理、正确进行会计核算、认真编制权责发生制年度财务报告和年度部门决算,及时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准确无误的会计信息。

第二,实行内部授权审批控制,明确各岗位办事权限、审批程序和相关责任,建立健全集体研究、专家论证和技术咨询相结合的议事决策机制,重大经济事项的内部决策由领导集体研究决定,工作人员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办理业务。实行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建立健全预算管理、收支业务、政府采购、资产管理、建设项目、合同管理、内部监督等关键岗位责任制,明确岗位职责及分工,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

第三,实行会计实务和资金支付控制,建立健全电算会计财务管理制度,完善岗位分工责任制,规范会计操作流程。加强电算会计专业培训,提高会计人员业务水平。电算财务主管、电算会计、电算出纳岗位相互分离,电算出纳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财务专用章和个人名章应当分专人保管。实行支出审核控制,重点审核原始凭证是否合规合法,是否真实完整,是否符合部门预算,审批手续是否齐全。支出凭证应当附有反应支出明细内容的原始单据,并由经办人签字确认,各项财务支出应当严格履行授权审批和签章手续。各单位应当严格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有关规定申请月度用款计划、严格授权支付标准、办理资金支付手续,属于公务卡结算范围的,应当严格按照公务卡使用和管理规定办理业务。单位业务部门应当将原始发票、合同、文件、采购手续等原始单据提交财会部门作为账务处理依据,财会部门应当根据支付凭证及时准确进行电算会计实务处理,逐步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各单位必须认真对本单位支付和账务信息进行动态分析,发现支付、记账错误和违规问题,及时纠正解决,确保每笔支付和账务都符合部门预算和财务规定。同时,根据预算法和信息公开条例有关规定,按照规定公开单位部门预(决)算、三公经费等有关经费支出情况。

第四,实行资产保护控制,加强对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的管理,明确资产使用和保管责任人,落实资产保管、使用责任。贵重资产、危险资产、有保密等特殊要求的资产,应当指定专人保管、专人使用,并规定严格的接触限制条件和审批程序。按照国有资产管理规定,明确资产的调剂、租借、对外投资、处置程序、审批权限和责任。各单位应当定期清查盘点资产,确保账实相符。做好电算会计资产录入、登记、统计、分析工作,定期向财政局资产科汇报资产管理情况,实现对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动态管理。

第五,实行软件系统控制,建立电算会计系统操作管理制度,明确用友U8软件操作权限、操作规程、账务处理程序,防止非会计人员操作使用该软件,保证电算会计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保证各种会计数据真实、有效。建立电算会计资料管理制度,明确会计资料的管理和保密、会计数据备份管理、会计档案管理操作规程,重点加强会计档案资料管理,实行纸制会计资料和电子会计资料双重管理,确保会计档案资料安全保管。建立电算会计软件系统维护制度,定期或不定期请财政局国库科专业软件人员到现场进行系统软件维护,设置防火墙防止计算机病毒入侵,做好各种会计数据加密技术、查询控制技术、认证技术等保护性措施,确保浏览、查询时不能对电算会计数据和软件系统有任何改动,解决软件操作流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正确操作使用软件,确保软件系统正常、安全运行。

稳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电算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充分发挥电算会计职能作用,确保部门预算资金使用安全、合规、效益,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真实、可靠、全面,为开展部门预算绩效评价打下良好基础,为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分析、进行社会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参考文献:

[1]编辑组.浅议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制度,中国会计网[2014.12].

[2]宗禾.建设国际一流的会计人才队伍(J),中国财经报[2010.10].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篇9

【论文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会计人员素质

【论文摘要】本文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在实行收支统一管理,定额、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预算管理体制下的内部会计控制失效现象,提出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一点看法和建议。

在单位实施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国家加强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举措,也是单位改善管理、健全各项制度的客观要求,是衡量一个单位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从1999年10月31日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到《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规范》都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相关内容做出了明确的规定。然而,长期以来,相当一部分单位实施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尤其是行政事业单位更是问题不少。笔者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在实行收支统一管理,定额、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预算管理体制下的内部会计控制失效现象,提出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一点看法和建议。

一、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失效的具体表现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类:一是以权代法,领导说了算,排斥内部会计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二是虽建有规章制度,但有章不循,形同虚设;三是监督乏力,没有相应的检查,出了问题也不知从何而起。具体表现为:

1.内控意识淡薄,基础管理薄弱

行政事业单位大多数会计是从其他非会计岗位转岗而来,部分会计人员连从业资格证书都没有,直接影响会计工作的质量。在具体操作中,印鉴票据分管制度、重要空白凭证保管使用制度及会计人员分工中的“内部牵制”原则等得不到真正的落实;会计凭证的填制缺乏合理有效的原始凭证支持;领导“一支笔”审批情况还比较普遍,只要领导签字,什么费用都可以报销,重大事项没有实行集体审批决策;工作人员调离岗位也不及时办理清点、交接手续等。

2.费用开支过大,控制不严

由于部门预算编制达不到零基预算要求,不够细化、准确,经常有年度预算调整变动情况发生,各项实际支出也并非严格按照预算安排支出,缺乏预算的刚性约束。同时,单位一般都是按照收入规模花钱,缺乏对资金支出合理性的分析,缺少成本效益核算,致使各项费用重复浪费、开支金额庞大。

3.资产不实,资产管理混乱

一是固定资产入账不及时;二是低值易耗品和固定资产划分不清;三是所有权和使用权不清。缺乏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定期的资产盘点工作没有按规定执行,时常出现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的混乱状态。

4.制度不健全,无章可循,违章难究现象严重

新《会计法》、《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都对内部控制作了具体规定,并且突出强调了建立风险控制系统,在每一具体业务的控制条款中都增加了有关防范风险的要求。然而,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上,普遍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一是记账人员、保管人员、经济业务决策人及经办人没有很好的分离制约,存在出纳兼保管等现象;二是重大事项决策和执行,没有很好的分离制约,存在“重大”无标准,“决策”无民主的现象;三是财产清查没有形成制度,清查期限、清查程序不明确;四是内部审计没有形成制度化,该设内审机构的不设,该配备专职或兼职内审人员的不配置;五是忽视风险控制,造成巨大隐患甚至损失。

二、推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难点

1.管理理念不到位,缺乏责任感

目前,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存在误解,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的概念非常模糊,不理解内部控制的意义所在,认为内部控制只是一种程序;有的单位本身不重视会计工作,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对会计人员的配备要求不高,会计人员普遍业务素质偏低,对内控认识不透;有的单位负责人不支持会计工作,使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作用得不到很好发挥。

2.现行授权机制容易造成内控制度失效

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设置上,会计监督人员受单位领导管理,其监督权力也由单位领导授予。这种被领导者监督领导者的设置,本身不符合管理学基本原理,其行为必然受控于管理层,反映管理层的意图和目的,体现管理层的意志,致使内部会计控制监督“名存实亡”。

3.外部环境不到位,不协调

从外部环境来说,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实施不只是一个单位自身的事情,还应当是一项社会工程。目前,社会公众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作用极其微小,财政、审计等部门监督各有侧重点,忽视了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建设的督促。

4.相关政策不到位,会计监督乏力

近些年来,国家对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做出了规定,但是,尚缺乏具有可参考操作的具体内部控制制度,缺乏可操作性的监督制约措施。

三、对策和建议

1.增强内部会计控制意识,强化单位负责人的责任意识

《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对本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和健全及有效实施负责。单位负责人要充分认识内部会计控制在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防范欺诈和舞弊行为、实现单位经济目标等方面的重要性,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

2.建立健全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规范单位内部行为

全面清理整顿单位原有的各项管理制度、办法,依照《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有关要求,制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要找准失控环节,明确自控重点,培育自我约束自控能力。对于预算管理、资金拨付与费用支出管理、报销审批程序、以及对错误核算与错误支出的纠正等等经济活动的主要方面,确定单位自控的重点和目标。

3.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会计及相关人员在贯彻执行内部会计控制中承担着重要责任。一是要严格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的审查。应认真贯彻执行新《会计法》关于“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担任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除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外,还应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或者从事会计工作三年以上经历”的规定。不符合条件的不得招聘,对不符合条件但已在会计岗位上工作的,应进行培训,达到持证上岗的要求。二是要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技能。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注重单位财务文化的培养和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同时,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切实加强会计人员队伍的入门教育和后续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从而保证会计工作的质量。

4.发挥财政与审计部门作用,强化监督控制

财政部门是会计与内部控制工作的主要管理部门,应对有关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财政和审计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各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进行检查,改变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形同虚设的局面。

5.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考评体系,强化责任追究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篇10

关键词:新形势;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推进财税改革

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管理中,可以借组信息化的方法,把财政的预算管理,财务管理和会计管理等相融合,可以把他们放到一个平台上。这样就有利于财务记录,财务报告和其他管理信息的准确性和公开性,可以有效地提高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可以推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可以推进财税改革顺利进行。

(二)有利于建立服务型政府

在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的落实中,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落实内控制度,对权利的运行有着明确的监督和制约,可以减少,贪污弄权的事情发生。有利于加强对于权利的监督,有利于国家单位优化结构,有利于国家打造廉洁型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三)有利于提高公共服务质量

行政事业单位可以为公共服务提供支持。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管理中,可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能力,通过行政事业单位科学的管理,有利于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控意识淡薄

在内部环境中,行政事业单位的一些人员对于单位内控存在着不理解,对于内控管理的概念不确定,单纯的认为内控是一种程序。有的单位本身会计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对于内控认识不到位。有的单位负责人对于单位内控没有落到实际中,内控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在外部环境中,社会公众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监督的作用及其微弱,财政和审计等部门对于单位内部控制过于忽视。

(二)财务管理部门不完善

在财务管理中,有许多不完善之处。第一,预算不准确。财务部门需要预算,但是在实际的预算过程中,做不到准确化和仔细化,常常发生一些实际支出超出预算安排。而且一些单位对于资金的支出不合理,出现重复和浪费的现象。第二,资产管理不当。主要是对于固定的资产不能够及时的入账。还有就是在对于物品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常常出现混淆。出现有物品但是没有账单和有账单没有物品的问题。第三,财务支出没有计划性。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在采购物资没有统一的计划,盲目的进行采购,采购之后对于物品的去向也没有了解,导致财务浪费。

(三)内控制度不能落实

在行政事业的单位中,内控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一些单位中,内控制度却没有得到落实。第一,有些单位的职员整体素质不高,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缺乏内控的知识和了解,也没有管理能力,对于落实内控制度有很大的消极影响。第二,内控制度之中,也缺少完善的监督机制,导致内控制度没有很好地协调性。第三,内控制度落实需要多个部门一起努力,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相互联系协调。但是在实际的内控制度建设中,由于人员缺少和素质不高,导致部门之间联系较少,内控制度难以落实。

三、新形势下加强内控管理的对策

(一)提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内控管理的意识

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必须明确单位内控管理的重要性。因此,加强工作人员的内控管理意识是当前第一要务。第一,一个单位的内控制度落实是否完好,是看一个单位领导的对于内控管理的重视程度。加强单位领导对于内控管理的认识,明确单位领导对单位内控制度建设和内控制度落实的责任。让领导转变思想观念,宣传内控管理的重要性,可以提升整个单位对于内控的认识。第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素质。为了让内控制度顺利落实,内控管理工作顺利,必须加强员工的素质。从单位的领导层开始,加强对于内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逐步递进,发展到全体职工对于内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对员工进行不定期的培养,加强员工对于内控制度的认识,培养员工的执行力度,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二)完善财务部门

行政事业单位要完善财务部门。第一,要加强对于部门财务预算的完善。推行合理的财务预算制度,做好预算的把关,预算一旦决定,轻易不要更改。财务部门要根据预算进行支付,没有预算不能进行支付。第二,建立完善的监督制度,对预算实行责任制,将责任合理落实到每个岗位,提高员工的责任意识。第三,做好固定资产的管理。对于重大的资产,需要根据相关的制度进行审批。在资产管理中,对于资产的出入作好记录,对于固定资产中的物品进行妥善的保管。做好账务和物品相对应。

(三)完善内控机制

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内控制度的落实需要完善的内控机制。第一,对单位的岗位必须分工明确,做到权责一致。通过明确每个人的责任,确保每个岗位都有人执行。通过权责一致,做到每个人都能提高责任感。第二,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性。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需要每个部门之间像话协调,因此,必须建立一个良好的协调机制,定期对每个部门进行考核和监督,保证每个部门都能以最好的状态执行内控制度。

四、结束语

总之,在新的形势下,要加强事业单位的内控管理,必须明确内控管理的重要性,提高事业单位人员的内控管理意识,完善财务部门,完善内控机制。

参考文献:

[1]王喜梅.新形势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的必要性与对策[J].财会研究,2015-11-10.

[2]张岩峰.探讨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J].财经界(学术版),2014-09-20.

[3]苏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的对策建设[J].南山论刊,201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