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最新煤矿安全规程十篇最新煤矿安全规程十篇

最新煤矿安全规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2:19:52

最新煤矿安全规程篇1

1月21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局长骆琳签署总局第29号令,颁布了《关于修改<煤矿安全规程>部分条款的决定》,自3月1日起实施。日前,记者采访了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副局长、国家煤矿安监局局长赵铁锤同志。

记者:本次《煤矿安全规程》部分条款修订的主要背景是什么?

赵铁锤:《煤矿安全规程》(以下简称《规程》)以《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煤炭法》、《煤矿安全监察条例》为依据,以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和职工人身安全、防止煤矿事故为目的,是有关法律、法规在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煤矿生产、建设活动必须遵守的重要规则和依据,是各级监察监管人员和广大职工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

现行《规程》是在原《煤矿安全规程》、《小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安全规程》(露天煤矿)三部规程的基础上于、两次修订而成。为了提高《规程》的科学性、先进性和针对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和国家煤矿安监局建立了《规程》及时修订工作机制,自1月1日施行以来,先后于和针对个别条款了进行了两次修订,共修订了六条。第一次修订是吸取放顶煤开采多次发生事故的教训,严格了放顶煤开采的管理;第二次修订是针对煤矿机电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对供电安全和局部通风的相关条款进行了修订,这两次修订工作对强化煤矿安全管理,有效防范类似事故发生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煤矿技术装备水平的逐步提高,以及吸取近年来发生的煤矿安全生产事故教训,对现行《规程》相关条款应及时进行修订,以促进煤矿企业搞好安全生产。

记者:本次《规程》部分条款修订有何重要意义?

赵铁锤:本次修订《规程》,体现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发展的原则,体现了总局党组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是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的重要工作。对于完善煤矿安全技术管理和现场管理,推进煤矿安全技术标准的贯彻执行,改善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条件,有效防范煤矿事故的发生,保障煤矿职工人身安全和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记者:这次修订总体思路和原则是什么?

赵铁锤:本次修订只针对近年来所发生的煤矿生产安全事故所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重点修订。修订过程把握了以下几个原则:

一是注重实际。本次修订主要针对近年来煤矿生产安全事故中暴露出来的对《规程》理解和执行中的问题,以及煤矿安全生产实际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修订和完善。

二是体现先进。《规程》的修订尽可能地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引领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落实科技兴安,促进生产安全。

三是保持稳定。《规程》修订后的总体结构保持不变,不增删章节、条数,也不打乱各条的顺序。

四是相互衔接。《规程》的修订与已经施行标准相衔接,如注重了与已实施的防治瓦斯突出、防治水规定相互衔接。

记者:本次修订主要内容有哪些?

赵铁锤:本次修订集中在合理集中生产,严格采煤工作面回风巷瓦斯浓度、专用排瓦斯巷管理以及煤与瓦斯突出和水害防治等方面,共涉及14条。主要内容有:

1.明确了同一采区采掘工作面数量的规定。

为严格控制同一采区工作面个数,明确规定“一个采区同一煤层的一翼最多只能布置1个回采工作面和2个掘进工作面同时作业。”同时要求“一个采区内同一煤层双翼开采或多煤层开采的,最多只能布置2个回采工作面和4个掘进工作面同时作业”。可避免工作面数量过多、通风系统不可靠,引发事故。

2.严格了采掘工作面通风管理措施。

一是为了推进煤矿瓦斯先抽后采、抽采达标工作,对回采工作面回风巷最高瓦斯浓度进行了更严格的规定。取消了《规程》第一百三十六条第二款关于在特定条件下回采工作面回风巷风流中瓦斯最高允许浓度可以放宽到1.5%的规定,统一适用最高瓦斯浓度1.0%的上限规定。

二是对专用排瓦斯巷的设置提出更加严格的限制条件。明确规定了专用排瓦斯巷必须是在采煤工作面进回风巷之外单独设置,并编制专门设计和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严禁将工作面回风巷作为专用排瓦斯巷管理。同时,将专用排瓦斯巷进行巷道维修工作时的瓦斯浓度上限由1.5%的规定降到1.0%。

3.明确了低浓度瓦斯利用的规定。

根据总局已的低浓度瓦斯安全利用的相关标准,将原《规程》中关于“利用瓦斯时,瓦斯浓度不得低于30%”的规定修改为:“抽采的瓦斯浓度低于30%时,不得作为燃气直接燃烧;用于内燃机发电或作其他用途时,瓦斯的利用、输送必须按有关标准的规定,并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取消了对低浓度瓦斯用于内燃机发电及低浓度瓦斯浓缩后再利用的限制。

4.严格了突出矿井鉴定工作的管理。

为解决一些矿井应当开展突出矿井鉴定但不及时开展鉴定的问题,修订后的《规程》一百七十六条明确要求,煤矿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经事故调查认定为突出事故的,发生事故的煤层即为突出煤层,该矿井即为突出矿井;明确要求煤层有瓦斯动力现象、煤层瓦斯压力达到或者超过0.74mpa、相邻矿井开采的同一煤层发生突出事故的矿井应当立即开展突出矿井鉴定,取消了突出矿井可以经鉴定机构确认后摘帽的内容;严格了突出矿井审批管理,要求矿井将鉴定结果报省(自治区、直辖市)负责煤炭行业管理的部门审批,报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备案;并吸取震动爆破易引发突出事故的教训,取消了震动爆破防突措施相关内容。

5.完善了防治水的相关规定。

根据新修订的《煤矿防治水规定》,对煤矿防治水管理措施进行了完善。一是要求煤矿企业建立雨季巡视制度,当暴雨威胁矿井安全时,必须立即停产撤出井下全部人员,只有在确认暴雨洪水隐患彻底消除后方可恢复生产。二是根据我国潜水泵技术的发展进步,对井下防水闸门的设置要求作了修改,规定了在部分特殊条件下,可以用专门潜水泵代替防水闸门。三是新增加了井下防水闸墙的设置相关管理要求。

记者: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更好地贯彻落实新修订的《规程》?

赵铁锤:新修订的《规程》部分条款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是煤矿实现安全生产的技术保障,认真贯彻执行《规程》,是当前我国煤矿安全生产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当前,要重点做好以下三件事:

一是要切实抓好新修订《规程》部分条款的学习宣传工作,要借助各种媒体开展宣贯工作。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将于近期组织开展新修订《规程》的专题培训,各有关部门和煤矿企业要密切联系工作实际,组织相应的学习培训工作,同时加大对《规程》的宣传力度,确保《规程》的各项规定深入人心。

最新煤矿安全规程篇2

2009年,美国共有34名矿工在作业过程中死亡,是美国政府部门开始此项统计以来的最低水平。但是在历史上,美国的煤矿开采史,堪称一部“血泪史”。20世纪前30年,美国煤矿曾有过每年平均因事故死亡2000多人的惊人数字,1907年美国矿难死亡人数更是高达创纪录的3242人,其中西弗吉尼亚州一个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造成362人死亡。

但正是这些事故,直接促使美国国会下决心立法干预。1910年,国会通过立法,设立了内务部矿山局,专门负责减少煤矿业的事故。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围绕煤矿安全生产,美国先后制定了10多部法律,安全标准越来越高。

1968年,又是美国西弗吉尼亚州一个煤矿发生爆炸,造成78人死亡。这一事件震惊全美,美国政府迅速制定了新的《矿业安全与健康法案》。这也是美国历史上最严格、最全面的煤矿安全法规。这个法案后来继续完善,于1977年定型。据此,美国还建立了独立的安全监察部门――矿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

这一法律的主要内容包括:每个煤矿一年必须有四次监察员检查:除了常规检查,任何矿工都可以随时主动申请联邦监察员下来检查,并且不能因此受到雇主威胁;违规煤矿必须接受高额罚款甚至刑事诉讼:所有煤矿都必须成立救援队;每个新矿工都必须接受40个小时的安全教育。

这项法律实施之后,美国煤矿业走上事故低发的阶段:到20世纪70年代,死亡人数下降到千人以下;1993年到2000年的8年间,整个煤炭行业没有发生过一起死亡3人以上的事故。目前,其劳动安全性甚至好于农业、建筑业和零售业。

美国治理矿难的经验,无疑值得中国借鉴。美国学者维特著有一书,名为《事故共和国:残疾的工人、贫穷的寡妇与美国法的重构》,书中写道美国的工业事故伤亡率在1910年前后出现拐点:“20世纪初,美国每年有23000名工人在工作中失去生命;而在今天,即便美国经济有了质的飞跃,美国人口数量有了3倍的增幅,但美国工人的年度死亡数量却维持在5000人左右。”

美国的经验在于何处?维特教授有一句经典的话:“防止铁路事故的最好方法就是将公司董事捆绑在每辆火车的车头处。”要有效地降低现代工业体系的风险事故,关键在于让最有能力预防事故的主体承担起事故的成本。在复杂的现代工业场所内,工人个体只是机器大生产之流水线上的一道工序。他们不再是作坊生产时代中控制生产过程的小业主,也无力充当防止事故发生的适格主体。经济发展的成本不应该让“残疾的工人”或“贫困的寡妇”来担负,而应该转移给那些真正控制生产过程的工厂主和管理者。如果法律公正地分配现代工业活动附属的事故成本,就可以塑造一种既有安全又无损效率的生产体制,一种劳资两利的生产体制。在这一意义上,安全和效率并不是鱼和熊掌的取舍关系。如果法律将事故成本由劳方分配给资方,那么对于资方而言,一种事故最小化的生产体制反而正是最有效率的机制。

多部法规,提高生产安全标准

20世纪40年代以来,围绕煤矿安全生产,美国先后制定了10多部法律,安全标准越来越高。1968年,美国弗吉尼亚州法明顿矿难后美国政府迅速制定了新的《矿业安全与健康法案》,于1968年12月31日由总统签署并颁布实施。

1977年,美国对《矿业安全与健康法案》进行重大修订,增加了金属和非金属矿山安全法规内容,并建立了独立的安全监察部门――矿业安全与健康法案,由劳工部助理部长任局长,对所有矿业生产进行全面和严格的监察。矿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为联邦机构,同各州、县政府没有从属关系,因而从机制上防止了检查人员与矿主、地方政府形成利益同盟。

《矿业安全与健康法案》以及相关配套规章的实施,加上新技术的推广采用,使美国煤矿业生产走上事故低发的新阶段:20世纪前30年,美国煤矿每年平均因事故死亡的有2000多人:到20世纪70年代,年死亡人数下降到千人以下:1990~2000年,美国共生产商品煤104亿吨,死亡人数492人,平均百万吨煤人员死亡率为0.0473;2004年美国生产煤炭近10亿吨,但煤矿安全事故中总共死亡27人,2005年这一数字更是降低到22人。

独立执法,迈入事故低发阶段

近30年来,尽管《矿业安全与健康法案》规定的一些惩罚措施已有所改变,但这部法案的基本框架没有变,它确立了几个基本原则:首先是安全检查经常化。每个工矿每年必须接受4次安全检查,露天煤矿则必须接受两次检查,矿主必须按照检查人员提出的建议改进安全措施,否则可能被罚款和判刑;其次是事故责任追究制。特别是当出现伤亡事故时,调查人员必须出具报告指明责任,蓄意违反法案的责任者也将被处以罚款或有期徒刑。再次是安全检查“突袭制”。任何泄露安全检查信息的人,将会受到1000美元罚金或6个月监禁的处罚。最后是检查人员和矿业设备供应者的连带责任制。检查人员出具误导性的错误报告、矿业设备供应者提供不安全设备,都可能被处以罚款或有期徒刑。

在“执法”领域。美国煤矿安全生产监督机构强调其独立性,并在机制上防止检查人员与矿主、地方政府形成共同利益同盟。1910年,美国在内政部下设立矿业局,但调查人员缺乏执法权力。1978年根据《矿业安全与健康法案》联邦劳工部新成立矿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mSHa),以强化安全标准制定、监督安全生产、加强检查、调查处理事故和进行安全生产方面的研究。其所属的煤矿安全与健康办公室下设11个地区办公室和45个矿场办公室,这些办公室既与矿主没有利益关系,也和各州、县政府没有从属关系,各地的联邦安全检查员每两年必须轮换对调。任何煤矿发生3人以上死亡事故,当地的安全检查员不得参与事故调查,而须由联邦办公室从外地调派安全检查员进行事故调查。

美国煤矿安全事故一般不追究政府的责任,因为政府不负责管理企业:主要是追究矿主的责任。各级政府的职能部门只是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进行监督,企业对生产经营活动包括生产安全全面负责。mSHa负责制定有关煤矿安全的规范,颁布有关的条例,实施现场监察执法。mSHa与煤矿企业签订安全合同书,煤矿企业按合同的规定组织生产,管理安全,双方自觉遵守。如果煤矿违反合同,mSHa可向法院,由法院判决。

采用新技术大幅降低生产事故

美国煤矿业近30多年来的实践也证明,新技术的推广和采用能大幅度降低煤矿安全事故。新技术在安全方面的贡献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信息化技术的广泛采用,增强了煤矿开采的计划性和对安全隐患的预见性,计算机模拟、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可以大幅度减少煤矿挖掘中的意外险情,也可以帮助制定救险预案;二是机械化和自动化采掘,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下井人员数量,也就减少了容易遇险的人群:三是推广安全性较高的长墙法,取代传统形式的坑道采掘;四是推广新型通风设备、坑道加固材料、电器设备,从而提高了安全指标。而美国政府主要通过技术认证这一方式来批准煤矿专用设备的生产和使用。矿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下属的技术认证中心对煤矿设备进行质量检查和认证,对通过技术认证的产品,每月都在网上的产品目录中更新公布。

“培训”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也是被许多人忽视的环节。美国对煤矿工人和矿主的培训主要由矿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下属的全国矿业卫生与安全学会负责,这个学会每年都举办短期集中安全讲习班,各课程一般为期几天,针对的是联邦安全检查人员、各州检查人员以及矿主、矿业公司人员等。除了集中培训,矿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还在各州举办巡回性质的安全课程,主要向矿业工人讲授安全生产标准、技术设备操作等,煤矿工人参加课程是免费的,经费从劳工部的培训费中支出。此外,矿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还充分利用网络,在网上提供免费的交互式培训课程,开放网上图书馆,将矿难调查报告、安全分析等资料和档案在网上公布。

美国矿难的中国启示

1910年,美国国会通过立法,设立了内务部矿山局,专门负责减少煤矿业的事故。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围绕煤矿安全生产,通过立法安全标准越来越高。

对美国矿工来说,最重要的一年当属1968年。当年西弗吉尼亚法明顿煤矿爆炸事故后,约翰逊总统随即向国会递交联邦煤矿健康和安全法提案,决心大幅度加强联邦政府对煤矿安全和矿工健康的管理和执法。据此,全国所有地下煤矿,每年必须接受联邦机构4次检查,露天煤矿每年2次检查,违规者将受罚款处罚和刑事。联邦检察员获得授权,在紧急情况下有权当场关闭矿场。这也是美国历史上最严格、最全面的煤矿安全法规。这个法案后来继续完善,于1977年定型。

这项法律实施之后,美国煤矿业走上事故低发的阶段。1976年以来,美国一次死亡5人以上的严重煤矿事故仅14起,平均两年发生一起。2006年发生在西弗吉尼亚的阿普舒尔县矿难,当时导致12人死亡,此次事故很快登上了美国各大报头版。美国国会当年即通过了《矿工法》,要求煤矿必须建立电子监控和无线双向沟通系统,同时建立井下逃生室以应对可能发生的灾难;对违规煤矿的罚款额度提高了4倍:要求矿主必须在15分钟内报告已知的矿难事故等。严苛的规定使其矿难事故异常罕见。

“每一次巨大的灾难都是以历史的巨大进步为补偿”――美国百年来那些死于非命的矿工们,成百上千,但是生命的惨然而逝并不是无足轻重的,相反,每一次生命的集体凋零不仅震撼了整个国家,更促使这个国家下定决心推进制度建设,用一部又一部法律、用一轮又一轮制度改革,去为矿难套上坚实的笼头。

最新煤矿安全规程篇3

关键词:整合资源;安全管理模式

潞安集团在2009年的煤炭资源整合和企业兼并重组工作中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参与了临汾、忻州、晋中等6市13县区的煤炭资源整合和企业兼并重组,将101座矿井整合重组为37座,新增煤炭储量达30多亿吨。过技术改造已有11座矿井复工复产,到2010年底,所有符合政策规定的整合矿井将全部投产,新增产能3100万吨,潞安集团全年总产量将达到7000万吨,到2012年潞安集团煤炭年产量将超过1亿吨。

潞安集团董事长任仁厚同时指出:我们已经把资源整合回来了,同时也把安全责任整合回来了。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刘克功指出:通过这一次整合,我们基本上达到了原先提出的五个整合,那就是安全整合、效益整合、规范整合、快速整合,最后还有个和谐整合。其实这些当中重中之重是安全,有了安全才可以谈到一切,所以整合后的煤矿如何才能安全、高效、绿色、和谐的投入到生产。

下面我从三方面来论述:

一、从人的角度

作为管理者,面对复杂棘手的问题,首先要对整合后的煤矿进行一次详细的资料收集与整理,了解后,采取正确的做法对其分析,归纳并据此制定相应的对策。煤矿管理要解决煤矿安全问题亦应如此。

煤矿安全管理可以分解为两个问题:一个是环境问题;一个是人的问题。人的问题又可以分解为素质和意识问题。因此,煤矿只要环境可靠了,人的素质提高了,安全意识强化了,安全意识强化了,就能实现煤矿安全。

煤矿安全的定理:煤矿安全=环境+素质-侥幸。安全环境管理的目标:使环境不危及人身安全。安全行为管理的目标:使行为不危及自身或系统内他人的安全。煤矿管理者的人物:围绕环境管理和行为管理,创建一个科学、系统、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支撑整个煤炭生产的系统。

高素质的煤矿从业人员是促进煤矿安全的重要因素。英国要求矿工至少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美国虽没有类似的强制规定,但其大部分矿工也都具有高中及以上学历。以中国的现实情况,不可能对从业矿工的受教育程度做出最低标准限制。但是,如果各煤矿企业能够实实在在地对矿工进行岗前、岗中、岗位轮换等各类培训,仍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矿工素质和安全意识、安全技能,对于降低事故率是大有好处的。目前,我国对矿工培训没有强制性规定,应该考虑制定煤矿从业人员最低培训标准。政府可以通过立法,确定煤矿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教育和考核标准,并制定良好的煤矿从业人员(包括管理者和矿工)培训制度。

另外,矿难治理中应该加强煤矿企业的高层领导和管理者安全责任意识教育。因为,市场自发产生和政府强力施加的各种外部激励虽然能够促使企业努力改善安全状况,但它们代替不了内部动机的激励作用。煤矿企业管理层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是一种内在的根本激励,而中国目前之所以矿难频发,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缺乏这种内部动机。因此,提高煤矿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责任是抑制煤矿安全事故的一个关键点。

二、从机的角度考虑

关于2009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实施意见》

明确兼并重组整合,目标到2010年底,全省矿井数量控制目标由原来的1500座调整为1000座,兼并重组整合后煤矿企业规模原则上不低于300万吨/年,矿井生产规模原则上不低于90万吨/年,且全部实现以综采为主的机械化开采。

整合后的矿井如何在机电设备,装备方面安全有效、高效率投入运行呢?我们应该从两方面入手:(1)保留原矿井的部分机电设备,更换部分设备;(2)通过技改更换全部机电设备。对于第一种方案缺陷是安全性不高;第二种方案安全性比较高,也便于技术人员的维护。

三、从环境的角度考虑

整合煤矿接管后首先是对矿井水文地质资料的整理与了解熟知、矿井通风能力的测定、矿井生产能力的核定、瓦斯等级的测定,这样才能对整个矿井的大环境有所了解。

我们熟知矿井环境后就应该着手确立矿井的安全管理体系,应从六个方面来考虑:

(1)安全管理对象。安全管理对象就是安全管理所涉及的内容,分别包括环境管理和行为管理所涉及的内容。

(2)煤矿安全问题。有了煤矿安全的构成定义后,依次分析安全上存在的问题。

(3)安全管理途径。面对安全管理的内容和存在的问题,应从两个方面去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一是环境方面,二是行为方面。

(4)安全管理措施。环境管理措施:优化系统、提升装备、改善条件。优化系统,要科学地设计系统,必须依靠最好的设计专家和人员,设计出最好的系统,再通过投资,构建好这个系统。

(5)安全管理责任。有技术责任和行政责任等。

(6)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是指把安全的管理内容,管理标准、管理措施、管理责任、奖惩办法等,纳入制度化管理,实行管理的法制化、标准化、程序化,使安全管理走上规范化轨道。

中国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有很多,安全投入不足、技术设备落后、劳动力素质低自然是不能忽视的因素,对煤矿安全监管不力、执法不严也确实是重要原因,国有煤矿领导或整合前的私人矿主千方百计追求利益最大化而置矿工生命于不顾更是与矿难有着直接关联,但在众多分析中被忽视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工会的缺席和矿工声音的缺失。目前已有部分专家认为应该加强我国工会组织的力量来治理矿难。

现行工会制度的缺陷和工会职能的缺失要求必须改革现有的工会制度,使工会不再从属于企业,真正成为维护工人权益的组织。对于尚未建立工会组织的煤矿企业,应鼓励并监督企业允许和帮助矿工建立工会组织。工会一方面要维护矿工的权益,另一方面也要主动从矿工中间收集矿井安全信息以及改善安全的建议,及时传达给煤矿企业管理层,帮助管理者有效地控制矿井隐患,改善安全记录。同时,煤矿企业管理者应该鼓励工会和矿工积极参与到制定安全规划和措施的过程中来,共同商议安全问题,激发工人的新想法和合作精神,从而加强双方的对话和沟通,增强相互之间的信任感,推动劳工和管理者之间的合作。工会在制止各地存在的隐报、漏报矿难事故事也可发挥积极的作用。

四、结语

总而言之,整合后的煤炭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的模式建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机制,提高思想认识,提高业务素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才能建立、提升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形成一套固定的安全管理模式。从根本上解决安全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实现企业的安全、持续、高效、绿色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最新煤矿安全规程篇4

关键词:煤矿安全安全培训素质教育

安全是人类最重要和最根本的需求,是人民生命健康和国家财产的基本保障,可以说,安全就是生命,安全就是效益,安全更是人类生存发展过程中永恒的主题。然而,煤矿重大事故的不断发生,引发出安全技术培训的相对滞后带来了潜在安全危机。从大量事故调查资料分析结果看,80%以上的事故都是“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造成的。是我国职业灾害事故的最大来源。

一、安全培训是煤矿安全的有效途径

煤矿安全培训的发展是提高煤矿职工安全意识和技术技能,保证安全生产形势好转的大势所趋,也是势在必行的。煤矿生产是一种经常受到自然灾害威胁的特殊行业,如果不了解煤矿安全生产的特点,不懂得煤矿安全生产知识,就很难做到超前预防,甚至出现违章作业,就可能导致危及人身安全的灾害事故。在煤矿企业实施“管理、装备、培训”并重,实现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不仅是企业的最大经济效益,也是企业的最大社会效益。因此,领导干部一定要搞好煤矿安全培训工作,促进企业人人关心安全生产,把安全工作落实到生产的全过程。

二、加强安全技术培训的目的

1、树立“防为上”的思想,抓好安全技术培训,预防事故的发生。

2、安全防范措施必须进一步落实,其管理、技术、安全层面上

的监督、监察一定要到位。

3、职工整体安全素质必须有效提升,安全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本质必须具备安全资质。

4、全员、全方位、全过程搞好矿井安全生产,必须在每个单位

都能凑效。

5、安全技术培训的目的,是提高职工整体素质,为今后更加得

心应手地指导其实践工作,杜绝事故的发生。

三、安全培训内容

1、法律法规教育。主要有法律基础知识,如《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行政处罚法》、《行政监察法》、《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煤炭法》和《劳动法》等。

2、煤矿安全基础知识。包括井下各种有毒有害气体、粉尘的性质和危害及防治办法;采、掘、机、运、通各个环节中的工作常识、要领及安全注意事项,如采掘工作面的安全技术、爆破安全技术、“一通三防”安全技术、矿井提升运输安全技术、矿井电气安全技术、井下现场救护常识等。

3、煤矿安全技术法规。主要包括《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安全规程执行说明》、《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煤矿“一通三防”责任制和各种《操作规程》及《作业规程》等。

4、坚持对职工进行局情、矿情教育,引导职工树立共同理想信念

5、营造安全培训的氛围的方式应该切合煤炭生产实际,针对煤炭工人的素质,采取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

6、开展学习、学习、再学习活动,不断提高职工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培育知识化职工,提高企业竞争力都有着积极的作用,通过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营造一个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让职工群众确立新的学习理念,即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素质。

四、培训形式

1、入矿培训。对象为新招收的工人,一般是脱产培训,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时间为2个月。但在实际中很多矿并未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培训,内容简化,时间仅有一个星期左右,使得进矿的新工人刚一参加工作在安全方面的素质就先天不足,从而为以后的违章埋下隐患。

2、现场培训。对象包括经过理论培训的新工人和对工艺、设备等不熟悉的所有各种工作人员,时间可能只有几分钟,也可能长达数月之久。内容包括手工操作过程、工艺设备流程、工作原理和使用维护方法等。

3、现场演示。由于参加安全培训的学员文化程度、工作经验参差不齐,认识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也有较大差别,结合培训内容,在生产现场结合生产实际进行教学,学员可以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实际动手操作。

4、模拟事故,防灾避灾。在煤矿生产中发生事故的概率是很小的,有的职工可能一生都不会遇到,安全培训中所讲的案例对学员的教育作用是有限的,因此,有必要结合典型事故案例开展事故模拟。

5、脱产集中培训。对象为在煤炭企业工作的各类人员,根据工作岗位和性质,可制定不同的培训内容和培训周期。对特殊工种和各级安全监察管理人员,必须按规定进行上岗资格培训和定期安全培训,对其他工作人员也应进行定期安全培训。

6、在职培训。对象为在煤炭企业工作,没有时间或不需要进行脱产培训的各类人员,如班前、班后安全培训,利用会议间隙培训,利用有关图书资料自学等。

五、培训理念要创新

1、树立“向事故学习”的培训理念。

2、树立“理论围绕应用转”的培训理念。

3、树立员工培训理念的创新

六、努力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

当前从煤矿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来看,主要表现为企业的管理人员安全知识溃乏,在具体的安全生产管理中失误较多,不能够根据煤矿的实际情况做出具体的、科学的安排部署,而从业人员自身素质较低,自我防护意识较差,“三违”现象严重,为此做好企业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煤矿安全培训是煤炭行业永恒的主题。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要全力降低伤亡事故的发生,必须做到严格管理。强化煤矿安全技术培训,是煤矿安全工作的重要任务,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具体体现。

成功经验证明,做好煤矿安全技术培训工作,不仅要让全部职工都得到良好的培训,使各岗位人员的素质达到岗位工作要求,根本目标还在于通过安全培训来减少和消灭安全事故。让我们同心协力,恪尽职守,做好煤矿安全技术的培训工作,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的安全技术素质。

安全生产培训不是一劳永逸的工作,它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们要通过经常化的、制度化的安全生产培训,不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从“要我安全“转化为“我要安全”,又到“我会安全”。让职工们在思想上知道安全为了谁,是为了自己,为家人,为所有关心爱护你的人们!

参考文献

《员工安全培训创新是实现安全生产的保障》

最新煤矿安全规程篇5

【关键词】安全隐患;机电设备;煤矿

1.安全隐患的类型

1.1使用飞阻燃电缆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467条第4款的规定,井下电缆必须选用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的阻燃电缆。因为电缆使用不当造成的事故时有发生。2002年2月8日,某矿l号平酮上山采区带式输送机巷供第二采煤工作面的电缆,因检漏继电器长期甩掉不用,电缆漏电不能及时发现,最后造成电缆短路着火。因所用电缆为非阻燃电缆,火势未能有效控制,最终将顺槽处的木棚、木垛、浮煤及胶带等易燃物引燃,酿成火灾,死亡:35人,造成巨大损失。煤矿企业必须严格按《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使用电缆。

1.2井下使用非矿用电气设备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444条规定,井下电气设备依据使用场合不同必须选择矿用一般型、矿用防爆型等矿用电气设备,普通地面使用的电气设备不得下井运行。某煤矿并下中央水泵房的电动机为非防爆设备;某煤矿井下中央水泵房有1台高压启动器为地面使用的普通电器设备;某煤矿井下中央水泵房共有水泵5台,水泵电动机型号为JS183-4型,300kw,6kV,是地面使用的普通型电动机,1035变电所供架线式电机车直流550V电源硅整流器设备为地面使用的普通型电气设备对于严重违反《煤矿安全规程》的行为,有关部门应切实落实整改方案,加强督办与督导力度,尽快扭转局面.确保煤矿安全生产。

1.3使用禁止和淘汰的煤矿设备

为了提高煤矿安全的保障程度,促进煤矿安全生产,国家安全监督局针对井工煤矿于2006年7月20口和2008年3月11日分两批了《禁止使用和淘汰的煤矿设备及工艺目录》。例如某煤矿主竖并绞车与材料斜井绞车的电控系统均为第2批淘汰设备;某煤矿副井提升机型号为XKt-2,属第2批淘汰设备.805变电所变压器属第2批淘汰设备。《禁止使用和淘汰的煤矿设备及工艺目录》中列的设备、工艺存在生产隐患,严重危及煤矿职工生命安全与职业健康,国家安全监督局要求第2批目录的设备及工艺自之日起1年后禁止使用。所以有关煤矿应抓紧时间积极行动起来,尽快达到国家的标准。

1.4煤矿使用自制、无煤安标志、煤安标志到期设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安全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测、维修和报废,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生产经营单位使用的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山专业生产单位生产,并经取得专业资质的检测、检验机构检测检验合格.取得安全标志后方可投入使用。例如,有的事故煤矿行人副井提升绞车钢丝绳无煤安标志;行人副井提升绞车为JK2型提升机,不能提供煤安标志;斜井人车的煤安标志已于2005年12月到期,应重新向厂家索要新的煤安标志;805变电所供架线式电机车使用的整流盘为矿方自制设备。煤矿企业对2003年5月1日前采购的属于煤安标志管理的煤矿矿用产品,但未取得煤安标志的,必须制定整改措施.限期整改。整改期间,各矿要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

2.煤矿机电设备安全隐患存在的原因

通过分析,不难发现当前我国煤矿企业机电设备使用方面重大安全隐患很多,有的违反《煤矿安全规程》使用设备,有的使用禁止、淘汰设备,还有的使用自制或没有煤安标志的设备,这充分反映出当前我国煤矿企业机电设备管理存在严重缺陷。造成煤矿机电设备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少数政府管理部门领导及有关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不能正确处理安全与发展的关系,放宽标准、放松管理,为安全生产埋下隐患

(2)受煤炭市场需求旺盛的影响,少数生产矿井在利益驱动下,安全意识薄弱,重生产轻安全,在机电设备的投入上欠账太多。

(3)煤矿企业机电技术、管理人员严重缺乏,煤矿机电技术人员工资待遇相对偏低,人才流失严重。

(4)事故处理未严格按“三不放过”原则分析处理,处罚太轻甚至层层保护,不严肃追究责任,防范措施不到位。

(5)煤矿或政府管理部门岗位责任制不健全,对某些工作相互扯皮,隐患得不到及时整改落实,各种安全制度执行不严,对安全考核不够严厉,安全奖罚不及时兑现,影响了各级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煤矿机电设备安全隐患的防治措施

(1)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特别是煤矿企业一定要加强领导,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坚定不移地把安全放在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先于一切的位置,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发展的关系,加大矿山机电设备的投入,确保矿用机电设备技术的先进性与质量的可靠性对已发现的重大隐患要彻底整改,切实消除隐患,要建立完善的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从根本上扭转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的被动局面。

(2)各级管理部门与煤矿企业要进一步规范机电设备购置、安装、验收管理工作,强化机电设备安装、改造工程的设计、选型、设备购置、施工和验收等环节的管理和监督,强化业务保安部门的管理职能,防止机电设备隐患的发生。

(3)矿井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设备管理制度、防爆设备入井检验制度、设备包机制度、设备定期检查制度、各种安全装置定期试验制度和停电检修挂牌制度,建立设备、电缆、小型电器的台账管理,妥善保管大型设备的技术性能档案。

(4)认真贯彻执行设备使用与维修相接合的原则,设备准使用,准管理,谁维护,负责安全直接责任并实行专责制,主要设备实行包机制,做到定人、定机、凭上岗证操作,严格执行岗位责仟制和设备操作规程,对多班制生产的设备,操作工人必须执行设备交接班制度,大型设备均有运行记录。

(5)加强机电用工制度管理及安全业务培训工作。煤矿机电工作技术性很强,要由思想端正、技术全面的技术人员来担任,在提高煤矿机电人员工资待遇水平的同时,进一步加强煤矿机电队伍的建设要重视《煤矿安全规程》、《煤矿机电设备完好标准》的学习,对新技术、新设备要进行强化培训,以全面提高机电工作人员的安全业务素质为目的,为搞好安全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6)通过加强矿井质量标准化管理,推动矿井机电设备管理水平提高矿井质量标准化是煤矿安全的基础,实践证明,矿井质量标准化工作的投入,能得到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效益产出,有力地促进了安全生产。要把这项工作当作一项经常化的工作来抓,由此推动矿井机电设备管理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叶铁丽,林金钟.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初探[J].中国煤炭,2000,(09).

[2]曹志勇.论煤矿机电设备的维护与维修[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05).

[3]朱云平.点检制在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中的应用与创新[J].煤矿开采,2008,(05).

最新煤矿安全规程篇6

关键词:公司企业煤矿兼并重组安全生产质量标准化

1提高个人思想认识,重安全

安全是指不受威胁,没有危险、危害、损失。它指人类的整体与生存环境资源的和谐相处,互相不伤害,不存在危险的危害的隐患。它是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安全是在人类生产过程中,将系统的运行状态对人类的生命、财产、环境可能产生的损害控制在人类能接受水平以下的状态。

安全,更是对煤矿企业保护煤矿工人生命、企业财产的最根本要求;很多煤矿企业在生产采煤期间发现工人有轻视、忽略安全,甚至有一种安全靠天,安危靠命的思想现象。一直以来煤矿事业的安全问题时时刻刻威胁着井下工人人身安全、工人家庭的幸福、煤矿企业稳定、经济效益和未来的发展。因此,能让煤炭企业领导、井下一线生产的工人正确认识安全,重视安全,掌握生产的规律,能真正意识到安全时刻伴随身,不安全因数、事故随时可能形成。所以要求煤矿企业的管理者要长期保持高度警惕,始终把安全的警钟保持长鸣,这一点在安全生产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以本人见解,针对煤矿安全生产问题。首先对井下一线工人进行全日制的安全培训,使其获得长期、稳定的安全操作技能,能真正做到按规程操作,不违章作业,对煤矿企业管理者实行全日制安全培训以便获得煤矿安全生产的基础决策能力。其次,煤矿企业管理者必须带头模范执行上级文件要求,认真抓好安全管理,这是煤矿企业管理者最基本的素质表现。

煤矿企业管理者如果忽视安全管理,那么安全管理将是煤矿事故发生的引火线。因此必须严格要求煤矿管理者认真学习相关专业知识、认真学习历史的经验教训,以及国家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各项国家标准等。煤矿企业管理者实践能力最主要,实践是从实际工作中得到经验和教训,理论是通过对理论、规范、标准的学习而获得管理知识。实践和理论可通过以老同志带新同志的方式进行,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最终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2强化个人法制观念,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针对煤矿企业,我个人认为决定井下安全的因素主要有以下5点:

①缺少相关专业知识;②领导及职能科室专业分工不明确,不能责任到人,管理混乱;③专业技术人员不编写技术措施,或是编写出来不执行,领导签字不认真,工人不学习,操作人员不按规程操作;④工作人员或者技术工不按时填写信息,过期后进行造假、补充各种资料;⑤违规操作,以至于造成违章或发生事故。事故发生后,不报、瞒报迟报、或上报隐瞒真相;因此,煤矿企业管理者必须熟悉《煤炭法》、《矿山安全法》、《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煤矿安全规程》、《各工种操作规程》、《作业规程》、《煤矿矿长保护矿工生命安全七条规定》等相关的规定,必须强制下井工人或地面特种作业人员熟悉各自相关专业标准和技术操作规程。

3掌握煤矿安全生产质量标准化标准

掌握煤矿安全生产质量标准化标准,和执行煤矿安全生产质量标准化标准是杜绝事故发生的核心。如果煤矿自上而下,从领导到员工都能树立《学规程抓安全,学标准保质量》的科学战略思想,实行“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是完全可以避免和预防事故的发生的。

2009年,随着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的推进,成效不断显现。在煤矿企业处于重组改革的过程中,能正确处理好安全与效益,安全与进度,安全与其它方面工作的关系,能突出安全生产的基础地位,能认真落实各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特别是安全生产在职的第一责任人。

为能够落实好《煤矿安全生产责任制》,首先必须对各级各类管理人员及各部门所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责任、权力、利益进行明确界定;责任、权力、利益不清,《煤矿安全生产责任制》也就难落实了。通过每年一次签订《煤矿安全生产责任书》的形式,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如发现不按照其签订的《煤矿安全生产责任书》内容认真执行的,按相关规定和要求追究责任。

煤矿兼并重组过程中安全生产是煤矿企业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提高个人思想认识、强化个人法制观念、掌握《煤矿安全生产质量标准化标准》,要使之充分发挥安全生产管理作用;只有提高对工作人员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培训对象的层次性和培训形式的多样性,才能更好地协调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才能更好地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才能真正促进煤矿兼并重组安生生产管理的步伐。

总之,煤矿安全生产责任重大,我们只有按照煤矿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程,采取强硬措施,扎实各项工作,狠抓落实,才能确保省、市、县所下目标任务的完成。

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如何开展,如何最安全、最可靠值得不断深入地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白大鹏.安全生产管理研究[J].价值工程,2012(36).

最新煤矿安全规程篇7

关键词:煤矿机电事故;机电设备;对策

1引言

最近几年,伴随着国内煤矿机械化水平的持续提升,煤矿机电管制在国内煤矿制造中所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强,同时占领着关键的位置。但是由于管制不合理等因素所导致的煤矿机电故障也开始成为限制国内煤矿制造以及煤矿业发展的一个关键要素。

2当前中国煤矿机电事故发生原因分析

2.1机电设备使用方法不规范,更新改造速度较慢

因为历史遗留以及现在一些煤矿重视产量轻视投入,导致了煤矿机电设施以及安全装置投入太少,很多资本都不能落实到实处,进而导致煤矿机电设施创新前进很慢。伴随着最近几年我国对煤矿制造的安全关注程度的大幅度提升,这些问题慢慢的显现出来。很多矿井中依旧存在大量没有ma标的设备运行,不能够实时更新;并且很多我国已经明确下令要取消使用权利的设备都依旧在运行中;挖掘设施老旧,机械水平低,安全性不高;供电体系中短路以及漏电和接地保护不完整;安全监管监督体系装备缺乏等隐忧,不仅对煤矿制造速度产生不良影响,对煤矿机电故障的出现也埋下了隐患。

2.2机电设备管理制度不健全,专业管理组织不完善

按照二零零五年我国最先颁发的煤矿品质规范化准则标定,每一个矿井中都必须要拥有十七种机电管制机制。但是现在的煤矿中,要么就是忽略了这一条,没有创建相关的管制机制;要么就是机电设施管制条文不完整;创建的相关管制机制,根本没有实施执行。并且一部分煤矿机电设施管制监督监管工作者本身的了解以及素质也不是很高,煤矿机电作业需要很强的专业性,因此对有关监督监管工作者的专业水平知识需求高,同时还需要对有关的行业内容有整体的了解。同时,现在国家实施的煤矿机电设施规范中并没有比较具体的操作规定,并且界线不是很明显,这就在很大程度上让监管工作者掌握不好分寸,阻碍了监管工作者的工作;并且一些监督监管工作者使命感不强,监管的程度不到位,对井下的工作监管也只是应付,没有严格按照标准进行,面对问题,没有好的修正意见。总而言之,机电设施管制机制自身的不完善,还有机电设施的监督监管工作者对体制贯彻程度不深,就为故障的出现留下了隐患。

2.3机电专业人才缺乏,在岗人员素质不高,培训工作不到位

煤矿是高度危险的行业,并且工作条件差、风险高,针对很多高等院校毕业生来讲没有太大的就业吸引力。按照统计,国内有九所煤炭类高等院校,在一九九九年到二零零二年之间,提供的毕业生达到了三万七千九百三十一人,最后在煤炭行业工作的只有三千五百三十八个人,只占了百分之九点三;二零零五年,十二所煤炭类高等院提供毕业生有四万多然,在煤炭行业工作的只有三千多一点的人数,只占了百分之七点五;地质矿产类院校毕业人数有三千五百二十二人,在煤矿行业工作的只有八百三十一人,只占了百分之二十三点六。煤炭行业就业机会不多,导致很多煤炭行业招收的人才不多,很多高等院校,甚至取消了煤矿专业,进而导致了特别是开采、机电以及安全方面的人才更少,很多煤矿招收的工作人员和工作根本不对口。很多拥有专业技能者以及熟练人员缺乏抑或转行太多,对煤矿机电故障的出现留下了后患。

3对策与建议

3.1加大投入,不断对机电设备进行优化升级,提高装备水平

提升机电设施的资本投入程度,保持设施的稳定性,是避免煤矿机电故障出现的关键措施。一定要淘汰以往的旧机电设施,对于消耗能源高、速度慢、安全低的机电设施不在使用,提升机电体系设施的稳定性,禁止改装机电设施。要严格根据科技保证主动使用新措施、新装置来取代老旧设施。全面推动煤矿机电装置的科技化、机械化。

3.2加强煤矿机电设备的综合管理,完善煤矿机电专业管理组织

3.2.1主动引进和采用计算机设备进行网络智能化管理,提高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技术化水平。

3.2.2加强机电设备的基础性管理,争取做到机电设备图纸、技术资料完善,机电设备工作状态清晰明了,使用方法正确无误,力求达到零失误管理。

3.2.3严格按照设备的规划、型号使用、维修、更新,对设备的总和管理进行全过程的改造,从源头上保证购买的机电设备质量可靠、技术过硬、售后维修有保证。要定期对设备进行性能测试,力争做到对每一台机电设备都能够合理、科学的管理、使用。

3.2.4根据我国最新颁发的煤矿机电品质规范化的条文,创建十七种机电机制。并且综合煤矿机电机构各个岗位的真实状况,拟定各种细化规则以及条文;同时增强各种标准、机制的执行以及监督力度,落实好考核评估;增强计划、规章、机制的管制力度以及实施情况;有目的性的对现在执行的规章机制开展体系性的整理,进而创建出职责以及权利明确、实质健全的煤矿机电机制系统。

3.3改善培训效果,提高煤矿机电专业人员素质;采取有效措施,稳定煤矿机电专业人才队伍

3.3.1改变原有的招工模式,对新招聘进入煤矿工作的机电专业工人进行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系统强化培训,经过一年左右的培训后,进行严格的考核,考核通过后方能取得煤矿机电专业的从业资格。

3.3.2加强在岗员工培训工作,对在岗工人的实际操作技能、安全规范知识等进行定期的培训与考核,避免员工因从业时间较长而产生工作、学习惰性,要使员工树立工作学习化,学习习惯化的正确理念。

3.3.3完善煤矿专业、安全培训手段和内容,改进培训方式,提高师资水平。提高煤矿企业员工参加、接受培训的积极性、实用性。

3.3.4提高煤矿行业工资、福利待遇水平,加强煤矿机电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物质上、精神上对员工进行关爱,稳定专业人才队伍,防止人才流失。

4结束语

煤矿机电故障的出现虽然经常是偶然的、突然的,不过很多故障的出现还是有本质原因的,有根源性的,并不是不能够避免防止的。伴随着科学技术的持续前进,我国对煤矿安全生产制造的越来越关注,煤矿业有关法律法规的完善,煤矿管制工作者以及从业工作者本身素质的提升,煤矿机电故障的出现率就会慢慢的降低,对煤矿业发展的阻碍也会慢慢的减弱,进而,为推动我国建造小康社会,推动社会前进,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奠下根基。

参考文献

[1]李平,陈健永.当前煤矿机电管理中的问题探析[J].煤矿开采,2006(4):88~90.

[2]侯瑞.论减少煤矿机电事故发生的可行性[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8):196~198.

最新煤矿安全规程篇8

关键词:煤矿采煤技术安全管理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X7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1(a)-0179-01

安全生产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煤矿开采企业的综合效益。为了保证煤矿开采的安全,运用相关的技术,采取相应的策略加强安全管理是十分必要的。目前,煤矿安全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这些问题与不足严重影响了煤矿安全生产工作。

1煤矿采煤技术与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现如今,在整个煤矿采煤生产过程中,企业最为重视的就是生产技术的先进性,还有安全管理问题。这两个问题在实际生产中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1.1投资规模有待扩大

在整个煤矿生产过程中,煤矿采煤技术与安全管理问题的解决是绝对离不开资金的大量投入的。但是,就目前形势来看,投资的匮乏和不足,限制了煤矿采煤技术与安全管理的发展和革新。

1.2安全生产纪律有待加强

煤矿企业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和壮大,对于安全生产纪律的要求就会越来越高,因为安全生产纪律对于煤矿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就目前形势来看,很多企业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好,安全生产纪律还有待加强。

1.3员工职业素质有待提升

在整个煤矿生产过程中,员工的职业素质是与生产安全和生产质量直接相关的。例如,众所周知,生产队伍的管理人员都是在基层中逐渐提拔起来的,他们的技术能力是过硬的,但是管理能力却是匮乏的,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往往对于安全生产问题不能很好的重视和处理,为安全生产留下了许多隐患和不安定因素。

2煤矿采煤技术与安全管理问题的处理对策

在整个煤矿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投资规模有待扩大问题、安全生产纪律有待加强问题、员工职业素质有待提升等问题,并不是不能用人为的努力去解决的,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和教训得出了一些解决方法,具体如下。

2.1完善和健全煤矿生产方案和计划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煤矿生产方案和设计在整个生产过程中起着引导的重要作用。煤矿生产企业如果想要在生产过程中合理解决煤矿采煤技术与安全管理问题,就必须完善和健全煤矿生产方案和计划。在进行煤矿生产方案和计划的过程中,立足生产实际,最大限度的满足煤矿生产需要。在这里,主要要注意的事项有以下几点。

(1)地质地貌环境。在煤矿生产与地质地貌的联系是极为紧密的。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合理利用地质地貌,可以减少和规避隐患以及提高生产效率。

(2)理使用技术和设备。技术设备是保证煤矿生产安全和质量的重要因素,合理利用可以帮助煤矿生产企业更好更快地解决煤矿采煤技术与安全管理问题。

(3)重视安全生产问题。“安全第一”是目前各项生产施工活动的第一宗旨。当然在煤矿生产企业也不例外,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主要要做好生产流程的设置、巷道的布置等。

(4)细化资金分配问题。资金是合理解决煤矿采煤技术与安全管理问题的物质保障。在制定煤矿生产方案和计划时,为了实现企业投资成本的最小化和利润回收的最大化目的,我们必须细化资金分配问题,实现资金的合理利用,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开支。这对于煤炭企业的扩大再生产是极为有利的。

2.2用科学的方法避免煤矿生产事故

据统计,在煤炭生产过程中,大部分安全生产事故主要都是因为人为因素造成的。例如:自然和人为腐蚀、瓦斯爆炸等。针对这些问题,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1)尽力排除煤炭生产安全隐患。

对于大的安全隐患要予以重视,而小的安全隐患也不能忽视,因为煤炭生产是一个紧密相连的生产链条,一环脱节其他环节都会出现问题。

建立和健全煤炭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在煤炭生产过程中,要做好安全生产监督工作、安全生产防治工作等。例如,在煤炭生产过程中,最为容易发生的事故就是瓦斯超额,这个问题会直接导致整个煤矿发生大规模的爆炸,造成生命和财产的双重岁损失。要解决这个问题最为主要的就是做好监测工作,时刻警惕生产过程中的瓦斯含量问题。

(2)大力关注煤矿生产中的重要环节。

煤矿生产过程中,有些环节是极为重要的,一旦出现问题将会导致生产线的停产,造成巨额亏损。

健全“一通三防”的管理制度。在煤炭生产过程中,细化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做好工作的梳理和交接,建立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合作关系。

(3)做好通风工作。

煤炭生产爆炸等问题主要是由于生产环境缺乏基本的通风。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做好通风设施的完善工作和防尘检修工作,保证生产通风,将隐患减小到最低限度。

(4)与时俱进,合理利用先进科学和技术。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名言揭示了生产过程中科学和技术的重要性。要想做好煤炭生产工作,就必须做好科学和技术并用的工作。大力引进先进的科学和技术设备对于目前的生产是极为重要的。但是,所谓的引进并不是“拿来主义”,而是要学会因地制宜,将先进技术和设备与实际生产环境相结合,使得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能够在最大限度上发挥自身的作用。

3结语

目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离不开煤矿,当然,现如今,虽然煤矿采煤技术有了很大的突破,但还是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与不足,所以,煤矿开采的安全管理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健全。最后,煤矿开采企业必须要把企业的安全管理放在首要位置,现在,有许多煤矿企业也就是所谓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不顾风险,只顾个人利益,随意开采,剥削劳动人民,忽视安全生产,进行违章违法作业,他们的做法伤害的不只是那一个个员工还有那些受伤员工背后的家庭,所以,一个正规的煤矿开采企业需要背负许多的责任,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员工对社会对国家负责,无论如何,煤矿企业都要把安全管理放在首要位置。

参考文献

[1]薛洪伍.采煤工作面生产的安全管理与技术措施[J].科技风,2011(12).

[2]刘铖.关于煤矿采煤技术与安全管理的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2(4).

最新煤矿安全规程篇9

关键词:煤矿安全生产;升级转型;本质安全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进步,煤矿企业管理由劳动密集型粗放式逐渐向矿山智慧型无人化升级转型。在向无人化转型过程中,大部分煤矿经过淘汰落后产能以及内部管理的提升,安全状况得到显著好转,但距本质安全矿井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尤其是江西省属国有煤矿。江西省属国有煤矿普遍开采历史较长,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煤层禀赋条件差,自然灾害因素多,采掘机械化程度低,人员结构老龄化,员工文化素质低,生产操作技能差,习惯性违章多。这些不利因素严重制约了江西省属国有煤矿的安全生产,导致煤矿事故时有发生,给矿井的安全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

1煤矿走“四安”之路的探索与实践

实践证明,煤矿要实现安全发展,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必须坚持走“制度治安、装备固安、科技强安、管理保安”之路;而重点抓好以下工作,是夯实矿井安全基础、筑牢安全生产防线的有效手段和途径。

1.1坚持制度治安

煤炭开采是高危行业,煤矿企业有其特殊性,制度尤为重要,有制则安,无制则乱。矿井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要实现安全生产:一是必须建立健全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各项规章制度。对煤矿企业来说,安全规章制度是明确员工工作责任、规范作业人员操作行为、杜绝操作随意性,保护作业人员生命安全与健康的重要手段,是煤矿企业实现本质安全的基础,是制度治安的重要内容。二是出台的制度不能一成不变,要随着技术进步、政策法规、标准规范的改变和生产环境的变化及时进行相应的修改与完善,使之能更好地保障煤矿安全有序发展。比如曲江公司,因开采条件复杂,水、火、瓦斯、地热等自然灾害因素以及各类不确定风险因素都随着作业环境、生产过程的变化而变化,其所制定出台的安全规章制度也随着新的各类风险因素进行了相应的修改与完善,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密而不漏,保障生产施工安全。三是要抓好各项安全规章制度的落实,强化日常动态检查,督促落实到位。着力打通制度落实的最后一公里,保证制度落实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工区、每一个班组、每一个环节、每一处作业现场,落实到每一位作业人员。不让制度留于纸面、留于桌面,做到抓铁有痕、踏石留印是各项安全规章制度落实的关键。在落实制度的过程中,还必须增强制度执行的刚性,即在动态检查的过程中,要坚持公平、公正、客观的原则检查制度落实情况,一个标准、一把尺度,对落实制度有偏差、不到位或违反规章制度的单位或个人,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即时教育、及时处罚,从而增强各级人员执行制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规章制度在安全治理中的约束作用。

1.2坚持装备固安

煤矿生产经营过程中,装备是保障,是防止事故、稳固安全的重要利器,在各类灾害防治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什么样的装备水平就意味着什么样的安全状况。煤矿企业要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改变传统的人海作业模式,提升安全水平,就要不断地加大安全投入,对老旧过时的安全装备进行淘汰升级;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四新”成果,通过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把在煤矿井下采掘工作面等危险作业环境中的人员替换出来,实现煤矿生产少人或无人,整体提升矿井的本质安全水平。近几年来,安源煤业所属的曲江公司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综掘工艺在采掘工作面得到推广应用;“两堵一注”囊式带压封孔工艺、大功率履带钻机在瓦斯治理中的使用;数字化仪器仪表、传感器在线监测监控;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技术实现对机电设备的集中控制等等新技术得到推广应用。江西省属国有煤矿通过安全装备的投入以及采掘机械化、设备智能化、生产过程自动化、监测监控数字化等新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改善了矿井安全状况,提高了煤矿安全生产水平,为矿井实现本质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因此,走装备固安之路是煤矿本质安全发展的主流趋势。

1.3坚持科技强安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对煤矿企业来说,也是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抓手。众所周知,煤矿的生产过程是同大自然斗争的复杂过程。在生产条件、生产环境、安全装备、技术水平有限的状况下,通过科技攻关与创新,把研究成果推广应用到煤矿的安全生产中,为改善煤矿的安全状况发挥重要作用。如江贵公司群力煤矿在瓦斯灾害的防治中,从抽采方面加大投入进行科研攻关,采用超高压水力割缝增透技术,有效地解决低透气性煤层煤与瓦斯突出的抽采技术难题;安源煤业尚庄煤矿斜巷大倾角皮带采用在线监测检测探伤皮带损耗故障,解决了人工检测局限留下安全隐患的难点;安源煤业曲江公司在瓦斯治理中,本煤层采用定点取样装置进行精准取样测定,准确地掌握了煤层瓦斯抽采状况,为治理瓦斯掌握第一手资料,强化了瓦斯风险超前管控。随着矿井向深部延伸,如安源煤业曲江公司、尚庄煤矿,矿压、地热等灾害越来越严重,作业环境、作业地点的复杂性给安全开采增加了难度,安全风险也越来越高,在深部瓦斯治理、冲击地压防治、远程操作、实现智能化无人化开采等方面还存在较多难题与瓶颈。煤矿企业只有紧盯难点、痛点,加大科技投入及创新力度,积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攻关,借助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人才、技术与装备优势开展联合攻关,才能尽快有效破解这些难题与瓶颈,为有关矿井煤炭安全高效开采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1.4坚持管理保安

在当前安全生产技术条件下,煤矿要保证安全生产,关键还是要靠管理,管理是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因为制度再完善、技术再先进、装备再可靠,都离不开人,都需要人来操作、来执行、来检查、来维护、来落实,需要进行全面科学细致严谨的管理,否则安全生产仍然没有保障。首先必须解决人的思想认识这一关键问题。人的行动是受思想支配的,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动。安全关乎员工的健康与生命、关乎煤矿的生死存亡、关乎企业的稳定发展大局,安全是最大的政治、最大的效益、最大的福祉。每位员工尤其是各级管理人员,必须自己增强抓好管好安全工作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深入学习贯彻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始终坚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和“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始终坚持“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始终坚持把安全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始终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正确处理好安全与生产、安全与进度、安全与效益、安全与发展的关系。各级管理部门和人员只有带着感情、扛起责任,真抓真管、严抓严管,才能积极主动地抓好安全管理工作。其次,高度重视并做好全员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要保证安全,关键在人,关键在增强每个人的安全意识,提高管理能力与水平,提升安全生产技能,夯实安全生产的基石。全员教育培训做好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天到晚成百上千的人在岗位上做事,靠盯是盯不住的,要靠每个人自觉地按照规程规范做事。全员安全教育培训,千万不能走过场、搞应付,一定要讲有用的东西,讲应知应会的、讲操作规程、讲注意事项;要结合现场讲、结合岗位讲、结合工种讲;还可以结合事故案例讲。安全教育培训着力做到制度化、规范化、全员化、常态化,力求系统性、专业性、针对性、实效性,特别是要在针对性、实效性上想办法、下功夫。再次,加大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创建工作力度。安全生产标准化是安全生产的基础,安全生产标准化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为职工创造安全文明的生产施工环境,这是各级管理人员的重要职责。安全生产标准化应做到明确达标事项、分解达标任务、落实创建责任、规定时间节点、保证资金投入、严格考核奖惩六个到位,加快达标升级步伐。同时还要建立安全生产标准化动态管理、持续改进、不断巩固完善提高的长效工作机制,努力改善生产施工条件,筑牢安全生产基础,增强矿井防灾抗灾能力。第四,管住重点,盯住风险点,切实强化现场管理和检查监督。一是抓大防大治大,治大系统、除大隐患,重点是瓦斯与防突管理和水患治理,这些是容易发生群体性伤亡事故的领域,必须管住治好;二是加强放炮管理,实现闭环管理到位;三是绞车道管理;四是顶板管理;五是防尘防火管理和井下动火作业;六是严格落实好矿、区队干部跟班带班制度,干部跟班带班首要职责是除隐患、止“三违”、保安全;七是强化安全检查监督,安监人员要恪尽职守、坚持原则、打得开情面,敢于做生产作业的对立面,敢于做“黑包公”,敢于得罪人,及时排查安全隐患、即时制止违章,让违章违制人员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将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坚决做到措施不落实不生产、隐患不消除不生产、不安全就停产;八是严格做好安全绩效考核及奖惩兑现。安全工作做得好的矿井、部门和员工,按年度、季度、月度奖励;做得不好的就扣奖,发生了事故,特别是死亡事故,从上到下都要追责处理。制定完善的奖惩办法也很重要,考核奖惩一定要重结果更重全过程管理,实行双重考核,用考核奖惩促进全员安全工作责任的压实。

2结语

最新煤矿安全规程篇10

关键词:煤矿;技术管理;安全生产

中图分类号:tB497文献标识码:a

引言:我国的矿产资源是相当丰富的,煤矿业得到了较快速的发展,并且我国也是一个矿业大国,煤矿产业的发展对于我国经济建设而言,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对于煤矿业的发展也一直保持着足够的重视。在我国的煤矿产业发展过程中,煤矿事故的发生几率较高,针对所发生的事故,可以发现,煤矿的技术管理对煤矿的安全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如果煤矿的技术管理不到位,相关的管理不完善,不仅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还会对企业、国家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一、我国煤矿生产现状

在国民经济中,煤矿是较为基础的产业,煤炭消费在国内能源生产和一次性消费结构中在市场份额中占有70%的比例。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煤炭行业己经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也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提升,煤矿安全生产管理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己经基本上得以形成,法律法规也在不断得以完善和健全,但是在世界上,我国所发生的煤矿伤亡事故还是最多的.。根据相关统计,一次性死亡人数达到10人以上的事故属于煤矿产业的占有80%比例。煤矿事故的发生,不仅给煤矿企业和国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将更多的不幸和痛苦带给家庭,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不良的影响,从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

在此基础上,可以看出,煤矿安全生产的形势相对还是比较严峻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矿难的经常性发生,国有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几率逐年递增,其中生产性事故发生占有越来越大的比例;

2.开采工作地点事故较为集中,其中挖进工作面的危险性是最大的;

3.大部分事故中,瓦斯爆炸最重要;

4.职业危害较为严重;

5.地区不同的煤矿安全生产发展也会出现不均衡现象;

6.煤矿事故会出现严重的经济损失。

二、煤矿技术管理的重要性

1.煤矿技术管理介绍

技术管理是一种复杂的安全管理行为,也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交叉型分支学科。它结合了工程学、管理学和科学技术,在各个学科中起到桥梁作用。既有总体规划的部署,也有每个分目标的具体实现。煤矿企业中的技术管理,就是对煤矿企业的生产活动和安全活动进行管理协调,对这些活动中所涉及到的技术开发工作进行计划、分析、组织、决策。技术管理包含的内容范围广泛,矿井工作的各个环节都涉及到了,尤其是随着矿井开采条件和开拓布局的不断变化,矿区中的安全工作也出现了很多新问题,给煤矿生产安全带来了威胁,传统的安全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消除这些技术问题带来的安全风险,更科学更具针对性的技术管理方案成了解决这些技术安全问题的新方式。

2.提高煤矿技术管理水平的意义

煤矿生产过程复杂,环节繁多,只有引入技术管理,才能保障煤矿安全。技术管理工作如果没有渗透到煤矿生产管理的全过程中,就会使得煤矿生产的各环节得不到有效配合,会因为某一环节出现问题,而打乱整个生产秩序,造成安全事故,酿成大祸。

我国的煤矿企业,除了一部分大型矿井符合现代化生产工艺,大部分的矿井生产系统设计不合理,装备陈旧,无法适应现代开采的需要。老煤矿的井下生产中,受到水、火、瓦斯、顶板、煤尘五大灾害的制约,采、掘、机、运、通等工序配合不当,就会威胁到煤矿工人的生命安全。技术管理能够做到定期定量的分析,根据相关技术理论与实践经验,制定出可行的安全措施,从源头上阻止重大煤矿事故发生。

3.煤矿开采与技术管理

煤矿新开采方案的设计选择主要取决于技术管理。矿井开拓方式、采区设计是对巷道布置、采区划分、设备选用、生产流程以及安全措施等做一个总体的安排规划。为了使开采部署更合理,设计时就首先要对地质、技术、装备的使用、开采技术水平等做一个全面的了解,巷道的布置要尽量简单,各种开采所用设备和设施要符合矿厂经济能力,事故防止措施要事先布置好,这些管理都需要一定的技术作为支持,因为矿区开采设计,与整个矿井的安全和经济效益息息相关,所以在进行技术论证时,一定要考虑充分,也就是说,技术管理在煤矿开采设计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提高煤矿技术管理水平的措施

1.加大科技投入

煤矿决策者要在技术管理上增加资金投入,将资金用在关键地方,减少无效的占用,对重要设备,必须配有备用的设备,建立长效的检查制度,对旧设备及时修理和更换,做好设备更新换代工作,对那些效率低,事故频发的设施和技术,要果断放弃,引入新的技术。

2.建立高素质技术管理队伍

人员是生产活动的主体,安全技术的相关理念必须要让全体工作人员了解和掌握。加强人才引进,尤其是安全技术型人才的引进,高素质的人才不仅能给企业带来新的管理技术和管理经验,还能带动其他员工的积极性,从而提升员工整体安全素质。对煤矿各个环节的工作人员都进行适当的安全教育和定期培训,防患于未然。

3.提高对技术基础工作的认识

煤矿生产技术基础工作主要是指技术报告、工程设计以及作业规程等技术文件,看似与安全生产没有较大关联,但正是由于其工作细微,因此,可以说是安全生产的重要工作之一。煤矿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对技术报告、工程设计以及作业规程等技术性文件的指导工作重视起来,必须充分认识到"技术报告、工程设计以及作业规程均需要交予相关工作人员审批审阅,确认通过后,再交予专业的副职组织相关工作人员来进行学习和落实;井(区、段、队)的各个负责人主要负责作业落实,所有的施工操作人员以及需要进入到施工现场的人员,均必须根据作业规程中的相关要求来执行。工程技术人员在对施工现场进行作业指导时,同时还应当结合实际所需,对规程进行修改、补充等,若施工条件或者作业面地质出现变化,则应当及时更新安全技术要求,做到万无一失。

4.建立、完善技术管理体系

在煤矿安全生产中,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地发挥,中国一直以来都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因此,在发生一系列的煤矿安全事故发生之后,我国对于煤矿的安全管理也越来越重视。那么在管理煤矿安全的过程中,人的主观能动性应该得以充分地发挥,由于人在生产活动中占有着主导性地位,控制生产环节,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煤矿的技术人员在煤矿的安全管理过程中扮演着比较重要的角色,对于煤矿安全生产而言,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5.对技术人员以及管理人员要奖罚分明

在煤矿技术管理上,人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部分,建立安全制度,执行安全规范,都需要在技术人员的帮助和引导下完成。技术人员,不仅要以身作则,严格遵循相关的规章制度,还需要针对工作过程中所出现的违章违规现象要及时制止,更好地发挥监督作用。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将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全面地激发出来,这就需要对技术人员给予充分的重视和福利保障。对技术人员的地位,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对技术人员的建议得以重视,在生活上和工作中要给技术人员一定的特殊待遇,将技术人员的带头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不断完善和健全管理机制,在此基础上,相应的规章制度也会得以健全,将在技术总工程师为总负责人基础上成立领导班子,在行政上形成的管理秩序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从而使管理流程得以完善,为我国的煤矿事业做出贡献,为我国的煤矿安全生产提供有利环境,使社会的秩序更为稳定。

四、结语

综上所述,应该进一步加强技术基础工作、提高技术管理水平及工程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保证安全生产,提升煤矿整体管理水平,以科学技术进行引导,使企业通过可持续发展,回归到现代企业管理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上来。

参考文献

[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安全规程[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