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村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十篇村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十篇

村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2:14:24

村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篇1

公共受托经济责任是受托经济责任重要类型之一。aSoSai(最高审计机关亚洲组织)指出,公共受托经济责任指管理公共资源的当局或个人对资源管理情况进行报告,并要说明自身履行所应承担的经营和财务责任等义务。如果按照此界定,公共受托经济责任也应强调报告责任和行为责任两方面。村级财务中,村委会向村民充分披露,并证实村级公共资源应用的合规性与合理性,是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的重要要求。随着村委会支出规模和项目的增加和村民参与村务愿望的加强等,其行为责任的要求以3e为基础,向环境性、社会性等要求不断的拓展,其报告责任同样不断拓展,两种责任相互匹配。在村级财务审计中,Cpa审计对公共受托经济责任起到的作用存在一定的必然性。当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中出现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时,传统的村级审计难以解决村级财务公开时存在的问题,所以,由政府部门主导的村级审计之外,将Cpa业务引入村级财务审计中,Cpa参与经济管理活动,并对农村财务的公开进行监督和检验,对村级财务中各主体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进行调节,不仅是受托经济责任随村级财务审计发展而发展的需要。与此同时,Cpa行业也在村务审计业务的发展中取得了契机。以村级公共受托经济责任为基础,将Cpa引入到村级财务中,拓展了其审计功能。

二、Cpa服务村级财务审计的实现路径

(一)公共受托经济责任报告体系的创新具体而言,针对Cpa服务村级财务审计,新的村级集体经济公共受托经济责任报告体系包含:第一、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预算执行情况报告。需要提供与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每年度的预算资金执行情况相关信息,为预算资金执行情况的开展提供信息载体;第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年度会计报告。主要反映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和运营状况的信息;第三、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活动及目标实现情况报告。通过提供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相关经营活动的信息和目标实现程度,来反映对上级及本村规定的遵循情况,和政策执行效果;第四、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农村社会责任报告。对自身环境、经济和成员贡献的一种表达和梳理。由于审计工作形成的审计成果(主要表现为审计报告)主要是给广大村民看的,而他们绝大多数是非专业人士,因此,Cpa应该出具详式审计报告,而不是像公司年报审计那样出具格式化审计报告,报告结构安排、词句用语应通俗易懂,对于村民关心的村级收入和支出等信息,信息量应充分。可以在审计报告后附审计报告使用说明,更好地满足村民对村务公开、透明的需求。

(二)受托经济理念的树立,责任村委会的建立可从以下方面进一步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推进责任村委会建立:第一,村级财务目标经济责任的确定与经济责任履行报告体系的建立;第二,以目标经济责任为导向,构建以经济责任履行报告体系为基础的村级财务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第三,完善村级财务经济责任审计的运行机制和深化村级财务审计的关系;第四,公告与有效利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告相关制度,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进行公告,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并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作为村级干部考核和提拔的重要依据,进而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在村级财务审计中的作用。

(三)Cpa审计导向的村级财务审计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构建良好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Cpa审计有利于强化公共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村级财务审计的本质功能在于保证和促进村级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的全面有效履行。Cpa审计导向的村级财务审计模式强调从评估村级财务审计状况入手,Cpa审计导向的村级财务审计模式立足点在村级财务审计评价之上,通过对村级财务审计状况的分析,据以识别审计重点,并估算审计风险,进而进行基本审计程序的实施,编制审计报告。此前,应该深入研究以下几点问题,为村级财务审计导向的Cpa审计模式的开展提供理论支持:第一,村级财务审计状况的评价方法。村级财务审计状况的评价方法可从公司财务审计评价方法的思路出发,从廉洁反腐、村务公开、内部控制、乡村治理责任、经济绩效、可持续发展等维度考虑;第二,审计的重点识别和风险估算。Cpa审计要成为村级财务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同样受到村级财务审计状况的影响。所以,Cpa审计导向的村级财务审计模式不仅需要关注更多相关者在村级财务审计结构中的利益保护,而且还需要考虑村级财务审计结构中其他相关者与审计本身可能产生的影响。

村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篇2

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全体村民或村民代表大会是集体资产的所有者,而村“两委”是全体村民民主选举产生的集体资产的经营者,其对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和集体资产的安全与增值承担受托经济责任。这样,在村“两委”和全体村民之间就形成了一种对村集体财产的委托受托关系,为保证村“两委”正确履行其经营责任,并对全体村民负责,防止村“两委”上任后的“道德风险”产生,就有必要对村“两委”的受托经济责任进行监督。理论上讲,作为农村集体财产的所有者——全体村民是对村两委进行的村集体财产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监督的天然主体,但是,这种监督却受到很多制约。首先,我国广大农村村民整体文化水平较低,缺乏进行集体财务监督的技术能力。其次,单个农村村民对村集体财产的所有权份额较小,并且个体村民所拥有的村集体财产和其他村民的集体财产在形式上具有不可分割性,使理论上的村集体财产的“人人所有”,在实践中变成“人人没有”。这样,村民就缺乏对村两委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监督的实际动力。最后,由于村民自行监督缺乏必要的法律支撑和权利保障,使那些有业务能力和监督动力的村民不敢监督。

村民参与村集体经济财务监督的另一种形式是村集体经济民主理财的方式。村民民主理财由村民民主理财小组代表村民进行,小组成员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从村民中推选产生,民主理财小组向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负责对本村集体财务活动进行民主监督,参与制定本村集体的财务计划和各项财务管理制度、重要财务事项,纠正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向上级主管部门反映情况和提出建议。从其设计来看对于村两委在村集体财务经营管理中的“道德风险”问题能进行有效的监督,但在实际运行中却由于民主理财小组的产生过程受到村两委控制、小组成员年龄结构老化并缺乏专业财务知识、小组成员好人主义等问题,使该制度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流于形式。

二、现行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监督模式及其缺陷

我国现行相关法律没有将农村集体经济纳入政府审计范围,当前对农村集体经济进行审计监督的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模式是由上级主管部门设立的农经站(或经管站设置的内部审计机构)对农村集体经济进行审计监督。该种模式是依据1992年5月农业部颁布的《农村合作经济内部审计暂行规定》设立的,是当前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监督的最基本、最常见的模式。该模式下,乡镇经管站在完成日常经管工作的同时,每年要安排一些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审计任务,审计人员通常不设专职,而是由农经管部门的人员兼任,或者设立审计站,但与农经站合署办公(一套人马两块牌子)。这种审计模式本质上是农经系统的内部审计,受上级农业经管部门和当地政府的双重领导。

作为农村集体经济行政管理部门设立的部门内部审计机构,农经站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对规范和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村账乡管”或“村财乡管”财务核算模式下,农经站需要同时负责乡村集体经济的管理工作和财务会计指导工作,让农经站行使审计监督职责,使其事实上既是农村集体经济的管理者又是监督者,违背了审计独立性的要求,其审计结论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就会大打折扣。在上级主管部门与乡镇政府发生利益冲突时,双重领导往往会使审计机构无所适从。

另一种模式是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直接委托会计师事务所(或审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的模式。会计师事务所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设立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中介机构,可以接受委托进行有偿的受托审计,属于社会审计。人员配备比较稳定,独立性和层次都比较高。目前我国陕西、浙江和北京地区都有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直接委托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的尝试,收到了不错的效果。但由于其农村财务管理基础工作薄弱,账目设置不健全造成社会审计成本过高,同时其在审计程序的使用、审计报告的出具上缺乏专门的执业准则进行指导,而按照现行审计准则出具的审计报告可能会由于审计报告的格式化使其承载的相关信息不能满足广大村民的要求,达不到审计的预期目的。

三、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模式的整合

2006年度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没有将村集体经济纳入国家审计的范畴,国家审计介入村集体经济审计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因此对村集体经济进行审计的模式只能采用内部审计或社会审计的方式。由于目前农经站审计模式存在缺乏较高层次的法律依据、独立性差、不能有效地解决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与经营者间信息不对称、审计的结果处理与运用不尽如人意等问题,为加强对农村集体经济的审计监督,规范农村财务公开与民主理财的程序,有必要在现行法律框架内,对当前村集体经济审计模式进行整合,建立以内部审计为主,社会审计为辅的一种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监督体系。

(一)内部审计模式的改进

笔者认为,可以设立一种双重领导模式的乡(镇)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所,审计所对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政府审计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具体来说:在乡(镇)政府内部设立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所,与其他职能部门平行,直接受乡(镇)政府的行政领导,专门负责农村集体经济的审计工作,对乡(镇)政府负责并报告工作,其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由本级财政统一拨付;业务上受上级政府审计机关的指导,审计所人员的任免由上级政府审计机关负责。

与现有的村集体经济有农经站审计模式相比,村集体经济审计所的主要优势在于:一是具有专职性和较强的独立性。乡镇村集体经济审计所只负责村集体经济的审计工作,不再承担村集体财务管理工作,改变了一身兼二职的尴尬状态,使审计结论的公正性和客观性更强。二是在审计人员的任免上同乡镇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的分离,减少了乡镇政府对审计工作的不正当干预和因乡镇政府调整变动对审计工作的影响,也切断了乡镇审计机构与村集体经济组织存在的非正常联系。三是上级政府审计机关统一选拔配备和考核审计人员,能够让真正胜任审计工作的人员从事审计工作,保证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和审计队伍的稳定,保证审计方式、手段和方法的先进性。

当前可以纳入村集体经济审计所审计领域主要有两块内容:一是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开展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可以摸清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经济状况,对经济组织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和工作业绩作出客观的评价,加强和量化了对干部本人的监督,使离任干部走得清白,接任干部接得清楚。二是开展经常性的村集体经济效益审计。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归全体村民所共有,.集体经济组织的效益如何,经营管理上有没有漏洞,有没有需要加以改进的地方,利润如何分配,这些都是村民所关注的问题。开展经常性的(最好是一年一次)村集体经济组织经济效益审计,有助于及时发现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分析影响经济效益的因素,从而保证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和效益的不断提高,确保村民的利益不受损失。

(二)社会审计的适时引进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审计执业环境的改善,会计师事务所拓展农村集体经济审计业务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注册会计师开展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具有人数众多、力量强大、独立性强、专业胜任能力高、适应性强等天然优势。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展开,农村市场化的逐步深化,农民民主意识的增强,必将会使注册会计师审计成为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的补充力量。

与其他审计模式相比,该模式的优点在于:一是作为社会中介机构,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具有法律效力,其审计结论的公信度较高;二是会计师事务所和委托人之间只是委托受托关系,不存在其他利害关系,注册会计师的行为受审计准则的约束,其审计结果的公正性较强;三是注册会计师具备系统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审计执业经验,能利用专业优势制定切实可行的审计方案,审计执业过程规范,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审计结论,审计质量较高;四是注册会计师审计是受托审计,其业务范围不受限制。

四、审计模式整合的运行保障机制

(一)从外部立法环境来看

当前我国农村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因此,村集体经济审计模式的整合需要政府监管和相关法律保障。尽快出台相关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法律法规,明确定性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所,提升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所的法律地位。建议相关部门出台《中国农村集体经济内部审计条例》,明确规定村集体经济审计模式和审计范围,以利于在全国范围内顺利开展村集体经济审计。

(二)制定村集体经济审计程序规范

在明确村集体经济审计的法律地位的基础上,为了保障整体审计质量,还需要尽快制定相关审计行为准则,包括相关村集体经济审计人员行为规范、审计程序规范、审计报告规范等,对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的范围、审计目标、审计方法、审计报告等作出明确规定,使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时有章可循,切实规范审计行为。

(三)合理确定会计师事务所委托人

理论上讲,所有者有权委托外部审计师对经营者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审计监督,因此,村集体经济的审计委托人应该是全体村民或村民理财小组,但是由于单个村民委托产生的“搭便车”问题,使其缺乏委托的动力,而村民理财小组在现实中由于内部人控制问题,委托最终受控于村两委,这些都将对审计的三角制衡关系产生影响,使社会审计达不到预期目的。考虑当前农村民主化的程度较低,笔者认为,当前能充当审计委托人的是乡镇政府或乡镇政府内部的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所,在审计所的审计力量不足时,可以将一些审计业务委托给注册会计师以及事务所,这种委托模式一方面赋予了注册会计师一定的权利,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社会审计的权威性;同时,根据谁委托谁付费的原则,这种委托方式还减轻了村民负担。新晨

(四)强化审计执行效果

为保证审计的执行效果,应建立村集体经济审计问责机制,强化村集体经济经营者的责任和风险意识,以强化其受托经济责任的执行效果,使责任追究制度化、法制化。为此,应完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让群众有知情权;规范审计结果管理,做到传送及时、归档规范;建立审计结果运用制度,利用审计结果加强行政管理、宏观调控决策、强化处罚风险和处罚手段,发挥审计在干部监管上的“信号传递”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建萍,朱朝晖.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模式研究[J].审计文摘,2007(12):30-3.

[2]王宝庆.新农村审计监督模式的研究——以浙江农村为例[J].会计之友,2006(7):31-32.

[3]刘罡.对农村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审计模式的探讨[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4(3):28-31.

[4]孟祥霞,李成艾.乡镇审计创新模式研究[J].农业经济,2006(7):77-78.

[5]刘长水.农村集体财产产权双重委托——关系及其效率分析[J].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2000(3):15—17.

[6]关国华,农村需要注册会计师[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0(8):18.

[7]常茂松.关于注册会计师参与农村审计的思考[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9):45—47.

村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篇3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我市行政区域内按行政村设置的集体经济组织(以下简称村集体经济组织)、代行村集体经济组织职能的村民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直接经营的企业,以及受村集体经济组织委托、村会计业务的镇处农村财务服务中心。

第三条财政部门是全市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业务主管部门,负责村级组织财务管理工作的指导、监督及业务培训。

第二章村级会计委托服务

第四条全市村级组织会计业务实行委托服务。村级会计委托服务是指按照国家有关文件要求,遵循村民自治、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加强监督的原则,在尊重农民群众意愿和民利,保证村委会各项资金的所有权、审批权、使用权、收益权不变的前提下,由村委会向镇处财政所申请,并与财政所签订委托协议。

第五条各镇处财政所内设农村财务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中心负责农村集体经济会计业务,集中核算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同时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直接经营的企业财务进行指导监管。其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农村收费票据的发放和核销管理,农村会计核算和会计档案保管工作,对农村财务和村集体组织资金使用情况实施监督管理。

(二)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代管各项资金。

(三)按照《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为各村设置总账、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固定资产明细账、收支和往来明细分类账,全面、真实、准确、及时地分户记账,定期与村报账会计和银行核对账款,做到账账、账款、账实相符。

(四)负责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等会计档案整理立卷,装订成册,按有关规定妥善保管一定年限后,移交给村委会。

(五)定期向村委会提供各项资金的收、支、结存明细情况及相关会计资料,供村委会按规定向村民张榜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六)取消村委会银行账户,由中心集中开户代管村级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按规定分配核算到村。

第六条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所需经费列入市级财政预算。

第三章会计人员管理

第七条会计人员配置。中心配备总会计1名,资金会计1名,票据会计1名,根据所辖村委会数量设立记账会计2-5名,分片负责管理农村会计工作。村委会只设置1名报账会计。

第八条会计人员业务要求。总会计、资金会计、记账会计由熟悉业务、具备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担任。票据会计由工作认真负责、责任心强的人员担任。

第九条岗位职责。

总会计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审计、核对记账会计与银行(信用社)之间业务往来;核对资金会计所管的村存入专户资金与银行(信用社)之间业务往来;审核村级发生的各项支出;汇总记账会计的财务月报、季报表,编制年度财务收支预决算,并及时编写财务分析报告和资金运行报告。

资金会计的主要职责是:负责按规定设置村银行存款账户,核算代管现金和存款以及与村级的资金往来,并及时向记账会计和总会计上报资金流量报表。

记账会计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分村设置会计帐簿,核算与村报账会计的业务往来,编制各村财务月报、季报表、财务分析及资金运行报告,并及时反馈到村,督促村每季实行财务公开。

票据会计的主要职责是:设置票据登记账簿,负责票据的领用、发放和保管工作,定期对中心会计人员领用收据予以缴销。

村报账会计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备用金领取与核销,村级收入、支出计划及收支原始凭证的收集、整理,及时与中心办理收支结算,以及村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库存物资统计台账、“一事一议”筹资等分户台账和资料上报等工作。

第十条财政所(中心)应实行会计人员定期轮岗制度,会计人员确定后报市财政部门备案。村报账会计原则上保持相对稳定,因换届发生会计人员变动,或因不适应财会工作等特殊情况需要调换的,经村两委研究,报镇处财政所,按程序办理离任审计移交手续,除此外不得随意撤换。

第十一条财政部门应加强对中心的会计、村报账会计人员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农村会计服务人员的业务素质。

第四章财务预决算

第十二条村级财务实行预决算制度。村级财务预算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每年年初在镇处农村财务服务中心的指导下按规定编制,并经村民会议审议通过。村级财务决算在每年年终根据农村财务服务中心的会计核算资料编制,经村民会议审议通过后张榜公布。

第十三条预算编制要贯彻“实事求是、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严禁赤字预算。村集体经济组织将各项收入、支出全部纳入预算。收入预算要根据历年收入情况和下一年度收入增减变动因素,测算年度取得的各项收入。支出预算主要是进行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所发生的各种支出。

第十四条预算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若遇特殊情况需要调整预算方案,必须经过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报镇处政府和财政所(中心)审批后才能对原预算作适当调整。

第十五条财政所要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定期检查各村预算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对问题比较突出的,要及时向镇处政府和主管部门报告。财务预决算执行情况及时公开,定期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

第五章资金管理

第十六条村级集体资金包括:“一事一议”筹集的资金、发包及上交收入、集体统一经营收入、土地补偿款、扶贫救济款、上级部门拨款、各种代收和借贷的款项、清收的村提留历年欠款及村委会按规定应统一管理的其他资金。

第十七条凡属村级集体资金必须由中心统一核算和管理。中心应将村集体各项资金全部存入中心涉农专用账户,不得擅自调入其他银行账户,更不得转借、挪用。

第十八条村级集体资金的收缴:

1、村级组织收取的各项收入,必须使用由市财政部门监制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专用票据,及时将资金存入中心涉农专用账户,并由村报账会计与中心办理收入报账手续。

2、“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款,按市减负办审批的方案,使用《农村经济组织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专用收款凭证》,由各村自行收取,严格按照“专款专用、及时报账、张榜公布”的原则执行。

3、村组发包收入以合同签订金额为依据,其它各项收入按收入实现制原则,及时将资金存入中心涉农专户。

第十九条村级支出严格按照年初预算执行,日常支出实行审批审核制,各镇处根据村规模大小和村级经营收入实际,依据本办法确定本镇处内各村支出审批审核限额。

第二十条中心根据村级经营收入规模,向村委会发放500元-3000元的备用金用于零星开支。

村级经营收入(含各级财政补助资金)在3万元以下(含3万元)的,核定备用金500元;村级经营收入(含各级财政补助资金)在3万元至5万元(含5万元)的,核定备用金1000元;村级经营收入(含各级财政补助资金)在5万元以上的,核定备用金最高不能超过3000元。

第二十一条村委会的各项支出由村报账会计将经村民民主理财小组审核后的原始凭证按规定向中心报账,中心根据村财务收支计划和资金结存情况办理支出结算。对零星支出,由中心向报账会计补足备用金;对涉农补助款、民政优抚款、村干部工资、农户拆迁补偿费等涉及个人的支出,由中心按有关规定直达个人帐户;对“一事一议”项目等专项建设资金,由中心根据施工合同、项目预决算报告直达施工单位或个人账户。

第六章资产管理

第二十二条全市各村应建立资产、资源台账或登记簿、专人负责。固定资产定期盘点,增减变动时入账核算、做到账实相符。

第二十三条凡更新、购置、新建固定资产,须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并报镇处财政所审核。变卖或核销集体固定资产须经村委会集体研究,并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报镇处财政所审核后方可核销资产及时调整账目。

第二十四条集体土地、房屋、设施、设备等发生产权转移时,应经过具有评估资质的单位评估,财政部门审核并按照市场规则运作。集体土地、企业、设施、设备出租时,出租方案必须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后,报镇处财政所审核。集体建设项目、购置大型或大批设备,应公开招标。

第二十五条建立集体资源管理增效责任制,各镇处财政所要加强对村集体资产的监管力度。对集体资源性资产的使用管理情况定期检查,对造成集体资产和集体资源损失浪费的直接责任者追究赔偿责任,损失较大的,除负责赔偿外,还要追究相关法律责任。对集体资产和资源采取发包、租赁经营和拍卖经营权等方式,以发挥其效益,增加集体收入。承包者损坏固定资产要及时修复,不能修复的按价赔偿。

第七章合同管理

第二十六条村级集体企业、集体资产、资源的发包、租赁和各项工程的招标,由村委会提议,经村民代表大会通过,报镇处政府审核,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按规定程序签订标准书面承包合同,合同由甲、乙双方和鉴证方签字盖章后生效,严禁口头约定。所有承包合同一式三份,村、承包(租)方和鉴证方(财政所)各执一份。

第二十七条承包合同确定的承包上交收入不得随意变更和减免,确因特殊情况需要变更和减免时,须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并将通过决议报镇政府、办事处审核。

第二十八条工程类承包合同的履行,必须凭发包方验收合格报告单及工程完工结算单,严格按照合同规定办理资金支付手续。

第二十九条财政所要督促配合村级组织定期检查承包合同的履行情况,及时做好承包合同的结算工作。

第八章财务监督

第三十条建立财务监控制度。中心应发挥会计监督职能,加强对票据和账务处理的审核监督,季末必须向市财政部门汇总报送村级财务报表。市财政部门及时掌握各镇(处)村级财务运转状况,定期或不定期对各镇处中心和村级财务进行检查,发现问题予以制止和纠正。

第三十一条建立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机制。凡关系集体经济组织各成员切身利益的事项,如集体土地征用、变卖、出租,集体企业改制,干部报酬,大额举债,大、中型固定资产的变卖和报废处理,“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等重大事项,必须经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方可列入财务计划,各村必须将表决结果报镇处农村财务服务中心备案,作为财务的审核依据。

第三十二条实行村级民主理财制度。按照有关职能部门的要求,村民主理财小组由一定数量的村民组成,成员由村民会议选举产生。村民主理财小组对全体村民负责,并对村财务有知情权、监督权,对村财务收支有审核权,对不合理开支有否决权。

第三十三条实行村级财务公开制度。中心每季度向村委会提供财务收支明细账,供村委会按程序公开,公开的财务资料必须真实、准确、有效;村委会每年年终应按有关规定,将各项财产、债权债务、收益分配、专项资金筹集和使用等情况向村民公示。村民对财务公开内容有异议的,可以通过村民主理财小组提出质询,由中心在一定时限内予以解答。

第三十四条建立村级财务审计制度。村级财务审计工作由市财政局、审计局负责指导和监督。财政部门负责村级年度财务审计、专项资金审计等工作。审计部门负责村主要干部任中经济责任和离任审计工作,可以委托基层财政所进行审计,必要时,市审计局每年选择部分村对主要干部开展任中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审计结果抄送镇政府、办事处、市财政局,并向村民公开。

第九章票证及档案管理

第三十五条村级组织各项收入的收取,除按规定必须使用税务收据外,一律统一使用由市财政部门监制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专用票据。村级取得收入时确需使用税务收据的,必须到中心登记备案,所取得的收入全额存入中心银行账户。

第三十六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专用票据分为《农村经济组织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专用收款凭证》和《农村经济组织专用收款凭证》两种。其中《农村经济组织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专用收款凭证》只适用于村集体在经本村代表通过、经市减负办审批后,向本村村民收取“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款项,不能用于其它款项的收取。《农村经济组织专用收款凭证》适用于村集体合作经济组织取得的经营性收入和各种往来结算款项。

第三十七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专用票据实行“限量领用、以旧换新、定期缴销”的管理制度。

第三十八条村级组织和中心要妥善保管村级的各种经济合同和承包合同或协议、各种财务计划及收益分配方案、各种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会计人员交接清单、会计档案销毁清单等会计档案资料,做好村级经济活动的资料保存工作。

第三十九条严格档案查阅使用手续。除业务主管部门、执法机关履行公务需查阅档案之外,其他单位和个人凡查阅村级会计档案,须经中心同意后方可查阅。

第十章违规责任

第四十条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及其成员凡有平调、截留集体资产,改变集体资产产权,非法以集体资产抵押或作经济担保,违规低价处理、转让集体资产等行为之一的,依据《湖北省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有关规定,由市农村集体经济财务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对直接责任人处以200至500元罚款。上述各项行为造成集体资产损失的,还应当赔偿损失。

挪用、侵占集体资金三个月以内的,由镇处财政所责令限期归还,并处以挪用、侵占金额10%至30%的罚款。造成集体资产重大损失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村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篇4

【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模式;整合

农村财务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在一定程度上是农村中国家、集体和农民三种利益的结合点。但当前农村集体经济管理混乱却象一个顽疾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还影响到党群、干群关系和农村社会的稳定。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缺乏对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活动的有效监督却是主要原因。笔者认为,整合现行审计模式,适时引入注册会计师审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对农村集体经济的财务监督。

一、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监督的理论分析

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全体村民或村民代表大会是集体资产的所有者,而村“两委”是全体村民民主选举产生的集体资产的经营者,其对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和集体资产的安全与增值承担受托经济责任。这样,在村“两委”和全体村民之间就形成了一种对村集体财产的委托受托关系,为保证村“两委”正确履行其经营责任,并对全体村民负责,防止村“两委”上任后的“道德风险”产生,就有必要对村“两委”的受托经济责任进行监督。理论上讲,作为农村集体财产的所有者——全体村民是对村两委进行的村集体财产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监督的天然主体,但是,这种监督却受到很多制约。首先,我国广大农村村民整体文化水平较低,缺乏进行集体财务监督的技术能力。www.133229.Com其次,单个农村村民对村集体财产的所有权份额较小,并且个体村民所拥有的村集体财产和其他村民的集体财产在形式上具有不可分割性,使理论上的村集体财产的“人人所有”,在实践中变成“人人没有”。这样,村民就缺乏对村两委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监督的实际动力。最后,由于村民自行监督缺乏必要的法律支撑和权利保障,使那些有业务能力和监督动力的村民不敢监督。

村民参与村集体经济财务监督的另一种形式是村集体经济民主理财的方式。村民民主理财由村民民主理财小组代表村民进行,小组成员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从村民中推选产生,民主理财小组向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负责对本村集体财务活动进行民主监督,参与制定本村集体的财务计划和各项财务管理制度、重要财务事项,纠正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向上级主管部门反映情况和提出建议。从其设计来看对于村两委在村集体财务经营管理中的“道德风险”问题能进行有效的监督,但在实际运行中却由于民主理财小组的产生过程受到村两委控制、小组成员年龄结构老化并缺乏专业财务知识、小组成员好人主义等问题,使该制度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流于形式。

二、现行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监督模式及其缺陷

我国现行相关法律没有将农村集体经济纳入政府审计范围,当前对农村集体经济进行审计监督的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模式是由上级主管部门设立的农经站(或经管站设置的内部审计机构)对农村集体经济进行审计监督。该种模式是依据1992年5月农业部颁布的《农村合作经济内部审计暂行规定》设立的,是当前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监督的最基本、最常见的模式。该模式下,乡镇经管站在完成日常经管工作的同时,每年要安排一些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审计任务,审计人员通常不设专职,而是由农经管部门的人员兼任,或者设立审计站,但与农经站合署办公(一套人马两块牌子)。这种审计模式本质上是农经系统的内部审计,受上级农业经管部门和当地政府的双重领导。

作为农村集体经济行政管理部门设立的部门内部审计机构,农经站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对规范和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村账乡管”或“村财乡管”财务核算模式下,农经站需要同时负责乡村集体经济的管理工作和财务会计指导工作,让农经站行使审计监督职责,使其事实上既是农村集体经济的管理者又是监督者,违背了审计独立性的要求,其审计结论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就会大打折扣。在上级主管部门与乡镇政府发生利益冲突时,双重领导往往会使审计机构无所适从。

另一种模式是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直接委托会计师事务所(或审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的模式。会计师事务所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设立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中介机构,可以接受委托进行有偿的受托审计,属于社会审计。人员配备比较稳定,独立性和层次都比较高。目前我国陕西、浙江和北京地区都有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直接委托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的尝试,收到了不错的效果。但由于其农村财务管理基础工作薄弱,账目设置不健全造成社会审计成本过高,同时其在审计程序的使用、审计报告的出具上缺乏专门的执业准则进行指导,而按照现行审计准则出具的审计报告可能会由于审计报告的格式化使其承载的相关信息不能满足广大村民的要求,达不到审计的预期目的。

三、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模式的整合

2006年度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没有将村集体经济纳入国家审计的范畴,国家审计介入村集体经济审计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因此对村集体经济进行审计的模式只能采用内部审计或社会审计的方式。由于目前农经站审计模式存在缺乏较高层次的法律依据、独立性差、不能有效地解决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与经营者间信息不对称、审计的结果处理与运用不尽如人意等问题,为加强对农村集体经济的审计监督,规范农村财务公开与民主理财的程序,有必要在现行法律框架内,对当前村集体经济审计模式进行整合,建立以内部审计为主,社会审计为辅的一种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监督体系。

(一)内部审计模式的改进

笔者认为,可以设立一种双重领导模式的乡(镇)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所,审计所对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政府审计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具体来说:在乡(镇)政府内部设立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所,与其他职能部门平行,直接受乡(镇)政府的行政领导,专门负责农村集体经济的审计工作,对乡(镇)政府负责并报告工作,其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由本级财政统一拨付;业务上受上级政府审计机关的指导,审计所人员的任免由上级政府审计机关负责。

与现有的村集体经济有农经站审计模式相比,村集体经济审计所的主要优势在于:一是具有专职性和较强的独立性。乡镇村集体经济审计所只负责村集体经济的审计工作,不再承担村集体财务管理工作,改变了一身兼二职的尴尬状态,使审计结论的公正性和客观性更强。二是在审计人员的任免上同乡镇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的分离,减少了乡镇政府对审计工作的不正当干预和因乡镇政府调整变动对审计工作的影响,也切断了乡镇审计机构与村集体经济组织存在的非正常联系。三是上级政府审计机关统一选拔配备和考核审计人员,能够让真正胜任审计工作的人员从事审计工作,保证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和审计队伍的稳定,保证审计方式、手段和方法的先进性。

当前可以纳入村集体经济审计所审计领域主要有两块内容:一是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开展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可以摸清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经济状况,对经济组织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和工作业绩作出客观的评价,加强和量化了对干部本人的监督,使离任干部走得清白,接任干部接得清楚。二是开展经常性的村集体经济效益审计。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归全体村民所共有,.集体经济组织的效益如何,经营管理上有没有漏洞,有没有需要加以改进的地方,利润如何分配,这些都是村民所关注的问题。开展经常性的(最好是一年一次)村集体经济组织经济效益审计,有助于及时发现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分析影响经济效益的因素,从而保证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和效益的不断提高,确保村民的利益不受损失。

(二)社会审计的适时引进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审计执业环境的改善,会计师事务所拓展农村集体经济审计业务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注册会计师开展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具有人数众多、力量强大、独立性强、专业胜任能力高、适应性强等天然优势。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展开,农村市场化的逐步深化,农民民主意识的增强,必将会使注册会计师审计成为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的补充力量。

与其他审计模式相比,该模式的优点在于:一是作为社会中介机构,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具有法律效力,其审计结论的公信度较高;二是会计师事务所和委托人之间只是委托受托关系,不存在其他利害关系,注册会计师的行为受审计准则的约束,其审计结果的公正性较强;三是注册会计师具备系统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审计执业经验,能利用专业优势制定切实可行的审计方案,审计执业过程规范,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审计结论,审计质量较高;四是注册会计师审计是受托审计,其业务范围不受限制。

四、审计模式整合的运行保障机制

(一)从外部立法环境来看

当前我国农村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因此,村集体经济审计模式的整合需要政府监管和相关法律保障。尽快出台相关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法律法规,明确定性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所,提升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所的法律地位。建议相关部门出台《中国农村集体经济内部审计条例》,明确规定村集体经济审计模式和审计范围,以利于在全国范围内顺利开展村集体经济审计。

(二)制定村集体经济审计程序规范

在明确村集体经济审计的法律地位的基础上,为了保障整体审计质量,还需要尽快制定相关审计行为准则,包括相关村集体经济审计人员行为规范、审计程序规范、审计报告规范等,对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的范围、审计目标、审计方法、审计报告等作出明确规定,使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时有章可循,切实规范审计行为。

(三)合理确定会计师事务所委托人

理论上讲,所有者有权委托外部审计师对经营者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审计监督,因此,村集体经济的审计委托人应该是全体村民或村民理财小组,但是由于单个村民委托产生的“搭便车”问题,使其缺乏委托的动力,而村民理财小组在现实中由于内部人控制问题,委托最终受控于村两委,这些都将对审计的三角制衡关系产生影响,使社会审计达不到预期目的。考虑当前农村民主化的程度较低,笔者认为,当前能充当审计委托人的是乡镇政府或乡镇政府内部的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所,在审计所的审计力量不足时,可以将一些审计业务委托给注册会计师以及事务所,这种委托模式一方面赋予了注册会计师一定的权利,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社会审计的权威性;同时,根据谁委托谁付费的原则,这种委托方式还减轻了村民负担。

(四)强化审计执行效果

为保证审计的执行效果,应建立村集体经济审计问责机制,强化村集体经济经营者的责任和风险意识,以强化其受托经济责任的执行效果,使责任追究制度化、法制化。为此,应完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让群众有知情权;规范审计结果管理,做到传送及时、归档规范;建立审计结果运用制度,利用审计结果加强行政管理、宏观调控决策、强化处罚风险和处罚手段,发挥审计在干部监管上的“信号传递”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陈建萍,朱朝晖.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模式研究[j].审计文摘,2007(12):30-3.

[2]王宝庆.新农村审计监督模式的研究——以浙江农村为例[j].会计之友,2006(7):31-32.

[3]刘罡.对农村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审计模式的探讨[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4(3):28-31.

[4]孟祥霞,李成艾.乡镇审计创新模式研究[j].农业经济,2006(7):77-78.

[5]刘长水.农村集体财产产权双重委托——关系及其效率分析[j].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2000(3):15—17.

[6]关国华,农村需要注册会计师[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0(8):18.

[7]常茂松.关于注册会计师参与农村审计的思考[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9):45—47.

村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篇5

一、审计内容和方法

对村级组织负责人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我们在借鉴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村级组织的实际,实施审计涵盖以下主要内容:

1 村级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2 集体资产、负债的真实和完整性情况;3 国家拨入专项资金和投入资产的管理、使用情况,4 内控制度的建立及执行情况;5 土地、林木等资源使用权的出售。出让和建设项目的发包管理情况以及由此而来的财务收支情况;6 国家发放给农民的粮食、低保、医疗保险等补贴资金实际到位情况;7 “村官”本人勤政廉政情况等其他需要审计的事项。但在实际操作中,村级组织的经济结构、规模、形式不尽相同,审计内容应该根据审前调查所了解的详细情况有所偏重,抓住实质内容,比如对经济规模较小的村级组织可以偏重于财务管理和本人廉政情况等方面的审计。对经济发展规模较大的村就要兼顾重大经济决策等方面的审计,而对于国家投入专项资金(资产)较多的村则应注重对专项资金(资产)的管理和使用以及产生效益情况的审计,这样有利于节约审计资源,保证审计效果。

另外鉴于上述的村级组织财务管理的客观实际,在审计方法上应当突出采取账内和账外相结合,内查和外调相结合,审计组织和村民理财小组相结合的具体审计方法。在实施审计中要坚持“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方针,在摸清村级集体经济家底的同时,突出对农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特别是对涉及集体资产出租及处置、债权债务管理、土地发包承包、征地款处置、专项资金管理、村干部收入分配,乡规民约的制订与执行、财务公开、重大投资及投资效益等方面开展重点审计。同时注意把握原则性和灵活性。由于农村实行的是“村民自治、民主管理”的管理制度。部分村规民约与国家有关规定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审计人员必须在坚持国家大政方针的前提下,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审计定性和处理上要慎重和灵活。

二、审计报告和评价

村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篇6

关键词:村级干部;腐败;经济责任审计

一、研究背景

2005年7月,国家农业部、监察部和国务院纠风办联合下发《关于做好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专项审计的通知》。2013年,国家农业部、财政部、民政部、审计署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暂行办法》,两个文件明确了建立村级干部任期内和离任后经济责任的专项审计制度。加强村级经济责任审计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其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村级经济责任审计是促使村级干部全面履行公共受经济委托责任的需要。广大村民把农村集体资源和资产委托给村干部经营管理,以便实现资源和资产的有效管理、保值增值,并取得相应收益。而村级干部是由村民自治选举产生,村级干部接受广大村民委托经营管理集体资产和资源,必须尽职尽责,保管好、使用好、经营好集体资源和资产,杜绝违规违法和腐败,实现预期的经营管理目标。(二)村级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促进农村民主法治建设的需要。如前所述,目前我国农村村级组织建设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来促使村级干部履行受托公共责任;农民群众和村级干部法治意识淡薄,村级干部以权谋私、违规违法、违背初心、贪污腐败的现象时有发生。(三)村级经济责任审计是促进和完善村级财务管理的需要。我国农村的经济组织普遍存在财务管理混乱,缺乏系统的、完善的、高效的内部控制的现象。在缺乏有效财务制度情形下,财务公开也往往只是一种形式,有时反而成为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掩饰。通过村级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不仅能够改进村级财务管理,还能够促进建立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和相关制度建设,从根源上改变财务管理混乱的情况。而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一项监督机制,应长期存在,对村级财务制度和相关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实施监督,从而实现农村集体经济健康有序发展,为贫困地区农民奔小康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

二、村级干部腐败特征分析

(一)腐败领域多元化,涉案金额逐渐增大。据2015年中纪委官方网站相关数据得知,村级干部在惠农补贴、扶贫救济、低保医保、旧村改造资金、社会抚养费等各项资金的使用等方面设计的贪腐问题共561起,约占通报问题总数的57%。(二)作案手段隐蔽,查处困难。随着腐败形式的变化,村级干部腐败更多是以合法形式作掩护,通过截留贪污、虚报冒领、私自挪用、收受贿赂等四种主要手段为自己谋利。(三)涉案人员呈现抱团化现象。随着国家对农业、农村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国家拨付给农村用于修路、水利、电力、农村能源、农村产业、村部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不断增加,腐败风险亦随之加大,村级干部犯罪越来越趋向于共同犯罪。(四)社会危害扩大。村级干部是不同于普通国家公职人员的特殊群体,是通过村民自治机制选举产生。但近几年,媒体频频曝出某些村级干部工作作或滥用权力,恃强凌弱,肆意侵犯村民的合法权益;或拉帮结派,进行暴力威胁、甚至殴打群众等造成村民不满、群体冲突接连不断、农村公共秩序混乱。

三、村级干部腐败的原因分析

1.权力集中、腐朽思想的严重侵蚀。通过对查处的村级干部腐败案件整理发现,基层组织的权力主要集中在村支书、村主任等少许人手中。2.监督弱化,管理意识薄弱。3.村务管理混乱,财务账目不透明。民主管理、村级政务公开是新时代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廉政建设的有效载体,也是保证村民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的主要途径。4.部分村级干部为官动机不纯,法治意识淡薄。依据媒体、网络报道的农村换届选举情况可以发现,目前我国农村地区村干部法治意识淡薄,贿选情况不时发生,且有变本加厉的趋势,尤其是农村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竞选耗费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

四、村级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挑战

(一)审计运行机制不完善。当前,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刚刚起步,且各个地区实施开展情况不一致,缺乏较为统一、规范的审计工作流程和方法。

(二)政策法规依据尚不完备。近些年,我国各部门为完善村级财务管理,陆续出台了相关的法规、管理制度,但多数规定和制度是将经济责任的审计主体集中于县、乡农村经管部、财政部和农业部。

(三)缺乏科学的审计评价体系。村级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本质目的是要对被审计对象进行评价,这方面的审计所涉及的对象、范围不明确、审计覆盖面小、审计内容不具体、执行不严格,更没有明确、详细的经济责任指标。

(四)审计成果的转化运用不明显。乡镇人民政府和县农经管理站等相关部门将审计报告仅作为一项工作程序报告,在不追究报告本身的实用性和准确性情况下,仅对查出的违规行为进行轻微的处罚,更没有进一步利用审计报告解决查出的问题,因而审计结果的利用也就无从谈起了。

(五)审计监督机制尚未有效建立。目前,村级经济责任审计作为监督手段之一还未全面铺开,审计监督机制还未完全建立起来,村级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逐步完善。在此情形下,审计监督作用无法充分发挥。

(六)政府审计资源有限,无法满足全。面实施村级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需要就目前政府审计运行情况来看,其有限的人力资源本来就比较紧张,如果全面开展村级经济责任审计,目前有限的审计人力资源等无法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这是对村级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遇到的显而易见的巨大挑战之一。

五、加强村级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健全审计规范和评价体系。村级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涉及面较广,涵盖的内容较为冗杂。因此,相关部门应针对实际情况制定村级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规范和客观公正、实事求是评价体系。

(二)推进村务定期公开,完善干部监督机制。村级干部履行经济职责,涉及各项财政拨款、各种补贴等多种资金。因此,乡(镇)要加强对村集体重大经济决策的监督检查,加大对村级财务核算的监督检查,做到严格管好、用好财政资金。

(三)建立部门协作联动机制。构建由纪检、监察、审计、农办等部门组成的工作领导小组或其他专门机构,由其实行统一领导。

(四)加强宣传工作,打牢群众基础。在开展具体工作之前,应对被审计对象及所在单位的基本情况开展审前调查,充分听取对被审计对象的意见,增强审计方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结合新农村实际建设情况,为村级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做好宣传工作,让村干部和群众正确理解审计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以减少误解和障碍。

(五)实行村级干部任期和离任审计,将审计结果与考核任用挂钩。村级干部的审计工作,主要包括任期内审计、离任后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经营考核审计和专项审计。

(六)统筹安排和灵活选择审计时间,突出审计重点。由于村级干部任期时间长短不一致,增加了审计评价和经济责任界定的难度。如部分村级干部,尤其是村支部书记,“连选连任”任职时间可能长达十几年;部分村组织的主要负责人,如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任职时间和任职期限不完全相同,前者往往长于后者。

村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篇7

一、2011年审计工作情况

2011年,我局共完成审计项目28个,查出管理不规范资金4223万元,其中已归还原渠道资金2800万元,核减投资额441万元,上交财政43万元。审计提出建议33条,被审单位采纳审计建议27条,被审单位制定整改措施21条,问题整改率达100%。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远安县走在全省山区县市前列为审计工作立足点和着力点。在今年的审计工作中,我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以服务基层、服务企业的理念,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为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一定贡献。一是认真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把思想、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上来。今年,我局紧紧围绕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结合全县《努力使远安县走在全省山区县市前列的意见》要求,在全局机关干部职工中认真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通过查找不足、认识差距,学习党的各项理论、方针、政策和审计业务知识,全局干部职工的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增强了“三种意识”:即增强了创新意识,敢闯、敢试、敢担责任、敢冒风险;增强发展意识,加大工作的主动性和灵活性;增强全局意识,发挥团队精神,加强协作配合。二是维护企业利益,当好远安经济发展的护航者和守护神,牢固树立企业老大的观点。重点查处党政机关、执法部门吃、拿、卡、要,乱收费、变相收费、干扰各类经济主体的“三乱”行为,积极参与企业会计人员的培训和辅导,协助企业做好会计帐目管理,完善内部物资、现金流向控制管理的流程和制度,有效控制成本,促进企业增收节支,增强企业的自我管理和发展能力。2011年,我们在审计中发现有少数单位或部门在企业中摊派费用、报销条子、吃喝现象。三是积极参与旧县镇龙泉村的新农村建设。一是帮助该村制定发展计划,确保农民增收。全年新发展药材100亩、食用菌  袋。二是为该村多渠道在部门争取资金8万元、水泥26吨,配备电脑2台,捐赠乒乓桌一幅,办公桌5张、沙发5组价值达2万余元,帮助维修村委会。三是帮助该村投资8000元修建u型渠2500米,投资3万元架设了无线调频广播。

(二)抓住主线,全面提升财政预算执行审计质量。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是审计工作的主线。在对XX年年的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工作中,我们以规范财政预算执行为抓手,注重从体制、机制多方面着力解决财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是从规范入手,以财政收入的合法性和支出的合理性为审计重点。紧紧围绕财政管理改革,规范预算管理,维护群众利益,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等方面,主要审计财政预算收支平衡情况、重点支出的安排和资金到位情况、预算超收收入的安排和使用情况、部门预算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县人民代表大会关于批准预算决议的执行情况、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和收支两条线管理等财政改革制度的执行情况、国有资产的处理情况。重点审计了县财政部门具体组织县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县地方税务局税收征管情况,县国土资源局、公安局等部分县直预算单位执行预算情况和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二是从查找问题着眼,推进各单位依法理财、依法行政。通过审计共查处违规资金1560万元,其中归位1322万元,经济处罚上缴财政15万元,审计提出整改建议8条。通过查找问题,落实整改,促进了财政资金依法、规范管理。三是实行阳光审计,增强财政资金的透明度。9月,县人大常委会听取了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报告,人大常委全票通过了我局提交的报告。

(三)突出重点,认真解决领导关注、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一是把“三农”资金、雪灾资金作为审计工作的重点。今年元月,我县与南方各省一样遭受了五十年未遇的冰雪灾害,按照省审计厅要求,各地审计部门要加强对雪灾资金的审计督办,我局派出专人深入到乡镇、到村、到户了解情况,核实灾情,检查资金,督促有关部门将资金落实到户到人。通过审计,我县共收到上级拨入雪灾救灾专款1314万元,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截止9月30日,通过审计发现有3个单位欠拨资金18万元,审计检查后,已在10月底全额拨付到位。另外,我们还加大了对农村安全饮水、沼气池建设、农村粮食直补、县东干渠灌区蔡家湾片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等涉农资金审计力度。二是强化专项资金审计。根据省审计厅要求和市局统一安排,我局认真完成了对农村义务教育新机制改革经费的审计和对当阳市的五项社保资金的审计,协助劳动保障局做好了枝江市审计局代表宜昌市局对我县五项社保基金的审计。三是认真开展政府投资基建项目审计,充分发挥投资项目效益。今年,全县农村公路建设任务被纳入县政府十件实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县审计局成立专班,对项目建设和资金管理实施了全程跟踪监督与管理,对工程招标、完工决算及工程审计派专人参与,未发现截留或挪用农村公路建设资金问题,确保了资金的专款专用及工程建设质量。另外,我局对县第一高级中学橡胶运动场、县人民医院住院部大楼、花林水泥厂等政府投资项目进行了专项审计,总基建投资1800多万元,共审减金额150多万元。

——强化监督,加大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力度

今年,我县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在县经济责任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我们创新审计方式,扩大结果知晓面,畅通群众反映问题的渠道,加大审计结果运用力度,共完成审计项目7个。其中:离任审计3人,届中审计4人。属县直机关5个,乡镇2个。通过审计查出管理不规范资金3107万元,其中归还原渠道资金2302万元,调账处理777万元,收缴财政入库28万元。

1、领导重视,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一是定期召开全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夏锡�同志在年初的工作会议上,对全年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并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和措施。二是重大问题县领导亲自过问,在每次的审计进点会和审计结果通报会上,组织、纪检、监察等领导亲自到现场指导。针对一些被查出的重大问题,县主要领导亲自过问,亲自研究解决办法。

2、政务公开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参与度。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要求被审单位政务公开是一个最基本的内容,我们力改过去封闭审计的方式,做到“三公开”,即公开审计纪律、公开审计内容、公开审计结果,让人民群众参与整个审计过程,知晓每个审计环节,了解最后审计结果。今年我县首次在洋坪镇进行了审计结果通报,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被审单位和领导人的审计结果,做到依法审计、阳光审计。

3、从制度建设抓起,规范领导者行为。我们力改过去重处罚轻制度建设为现在的重制度建设并加以适当处罚的审计结果处理方式,不断帮助被审单位规范制度建设,做到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同时,为了对全县领导干部的经济行为进行规范,我局在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制定出台了《远安县经济责任审计责任追究办法》、《远安县离任领导干部经济事项交接办法》等制度。

4、注重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为党风廉政建设、组织选人用人当好参谋。我们力改过去单纯的财务收支审计,为现在的重点审计领导经济责任活动和重大事项。在经济责任审计中,我们力求审计结果能被有效运用,不断提高审计报告撰写质量,注重审计事实,确保对被审领导者的个人经济行为能有全面真实的反映。同时,我局对2011年和2011年的13个经济责任审计单位进行了定期回访,以督促被审单位和领导对问题及时进行了整改落实。

——与时俱进,不断加强审计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根据目前审计业务人员有限、计算机审计水平不是很高的现实,我局不断加强学习提高素质,打破业务股室的局限,进行统筹安排,加大经济责任审计和干部教育培训的改革与创新力度,全面实行计算机审计。

1、创新审计方式,实现三大转变。在今年的审计工作中,我们加大了审计方式、审计结果报告等方面的创新力度。一是从“收支”到“履责”,不断拓宽审计内容。从以往过多关注领导干部个人在任期间财政财务收支等情况,向干部履行基本职责的情况拓宽。以经济、社会、文化和公共事业等领域的重大决策、政策落实、资金管理使用、履行监督职责和廉洁自律等情况为审计核心,视审计对象的具体情况,进一步明确审计的目标和重点。二是从“论功”到“述职”,变革审计评价。从偏重对领导干部个人功绩的主观评价向客观真实地评述干部履行职责、决定决策、政策执行等内容转变。根据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不同职责的审计对象,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客观反映干部的工作业绩,评价经济行为,界定经济责任。三是从“抄送”到“现场通报”,创新报告形式。从审计报告发文抄送向召开审计结果通报会改变。过去经济责任审计结束后,一般都是将审计的最终报告以书面的形式发送到被审计单位及被审计干部个人。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干部的有效监督,尊重群众知情权,在审计正式结束后,由县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到被审计单位召开审计结果通报会,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面向被审计单位和社会进行通报,做到干部监督与审计监督、社会监督、群众监督有效结合。通过三大形式的转变,不断促进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2、创新干部学习教育培训机制,提升干部素质。为了加大干部学习教育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素质,今年我局实行了四项新机制,即建立干部定时学习、轮岗锻炼、挂职培训、定期考察调研等机制,加大对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我局除一直坚持周一早会学习文件和周五下午集中学习各类知识的学习制度外,今年专门成立了由一名副局长任组长的青年干部学习活动中心,在每周一晚上实行轮流讲课的方式集中学习两个小时,定期对业务人员进行轮岗,及时派人到省、市跟班学习,随时组织干部到基层开展调研,并在全局实行全员写信息、调研,采取以罚代奖的方式,促使全员主动学习,主动调研。今年我局信息调研工作在往年的基础上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全年上报信息150篇,被各级媒体采用114篇,其中被审计报采用2篇、中华会计网采用2篇,被省、市审计部门采用56篇。上报调研8篇,被媒体采用6篇。在11月份全市信息工作通报会上,远安县位居全市第二名。

一年来的经验与体会

2011年,是中国极不平凡的一年,回顾2011年审计工作,我们深感所取得的各项成绩,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与关心,离不开全局干部职工的团结奋斗、同舟共济。

——各级党委、政府对审计工作的重视与关心是关键

今年,县委、县政府领导对我们审计工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关心。一是从乡镇选拔2名优秀的年轻干部到审计部门工作,充实了审计力量。同时,在审计局内部大力提拔优秀年轻干部4人,其中2人进局现任班子成员。二是为审计部门追加预算资金8万元。今年审计局新添置电脑4台,购置数码相机一部,大大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改善了办公环境和条件。三是重大疑难问题,县领导及时帮助解决。对于每次审计部门报告的问题,县委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并亲自把关审计报告,做到了件件审计决定有批示,审计部门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县领导亲自出面,为审计部门撑腰壮胆。

——全面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

 重视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是审计工作永恒的主题,也是审计工作赖以生存的基础。为了全面提高审计质量,我们除了继续坚持围绕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重在揭露、查处重大违规违纪问题,关注民生和社会建设问题,注重审计成果的运用,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建设性作用,重视整改等五个方面外,我们更加注重开展审前调查的针对性和编制审计方案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认真取证和编制审计底稿,撰写反映工作进程的审计日记,出具较高水准的审计报告,力争审计报告做到客观公正、事实清楚、定性准确,评价实事求是。今年,我县在迎接全市审计质量控制检查时,以平均86分的好成绩受到了市审计局的通报表彰。

——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是保证

村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篇8

(1)乡镇经管站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进行审计的模式。按照1992年农业部颁布的《农村合作经济内部审计暂行规定》以及一些省制定的本地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规定,这是目前农村采用的最普遍和最基本的审计模式。这种模式下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审计工作由乡镇经管站负责,乡镇经管站在完成日常经管工作的同时,每年要安排一些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审计计划,审计人员通常由经管人员兼任,或者设立审计站,但与经管站合署办公;或者在经管站内下设审计站,安排专人从事审计工作。这种模式从本质上说是经管系统的内部审计,它受乡镇政府和上级农业经管部门双重领导。(2)乡镇政府设置审计机构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进行审计的模式。这种审计模式在实际应用中比较少见。大多是经过县级编制部门批准,乡镇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机构作为乡镇政府内设机构单独设置,与其他职能部门平行,与乡镇经管站等部门没有隶属关系,直接受乡镇政府领导。审计人员一般为专职人员,人员配备也比较稳定。乡镇审计机构负责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和其他单位进行审计,它同时要受到乡镇政府的行政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这种模式的独立性较强,层次较高。

二、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的特征

(1)审计范围广。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包括干部任期和离任审计、财务收支审计、筹资筹劳审计、集体土地征用等突出问题专项审计,呈现审计范围面广量大、情况复杂的特征。但因为农村集体经济中的单位资产规模小,相比较来说业务单一,在会计账目、财务报表、凭证及纳税处理等方面比较简单,为此对审计技术要求较低。(2)有专项审计的内容。专项审计主要有对农税附加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筹集的资金和劳务应实行专项审计,对社会捐款、筹集资金的审计,对大宗物资采购的审计,对重大经济活动的专项审计,对村集体资产的审计,对农村集体固定资产投资的审计,对村干部经济责任的审计。其中对于“一事一议”资金和支农资金的支出将逐渐重视效益性审计。(3)双重审计客体。因为采用村账镇管的财务模式,使审计的客体发生了一些改变,由原来的被审计单位变为被审计单位与会计中心两个客体。尽管会计主体责任还是由被审计单位及其领导人负责,但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基本职能、会计档案的保管及资金的使用监督都由会计中心负责。这使得会计中心要承担部分会计责任,主要是对会计核算工作的完整性、真实性负责,对代管资金及会计资料的完整性、安全性负责。

村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篇9

一、不断规范农村财务管理

根据农业部、监察部、国务院纠风办《关于做好村干部离任经济责任专项审计的通知》,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利益,根据运农发[2010]96号文件《关于在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中做好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通知》精神,我们和市监委两家联合,从3月份开始对全市第七届村民委员会离任经济责任进行了专项审计。目前已完成赵家庄乡、僧楼镇、柴家乡、樊村镇、城区办5个乡(镇、街道)95个行政村的审计任务。下化乡、小梁乡、阳村乡、清涧办4个乡(镇、街道)的审计工作已接近尾声。

此次经济责任审计,审计对象为行使村集体及村级组织财务审批权和参与村级经济活动决策的村级组织成员;审计重点为农村经济责任目标完成情况、财经法纪执行情况、农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在经济责任审计中,我们严格按照审计程序。审计组对每个村都下发审计通知书,审计结束后出具审计报告,根据审计情况对10个村主要负责人进行了经济处罚,对7个村进行了黄牌警告,对8个村进行了通报批评。

二、不断加强农民负担管理

此次检查对象和内容为:2012年度市财政拨付的农村税改转移支付资金,包括:乡村两级办学经费、计划生育经费、优抚经费、乡村道路建勤费、村级管理费,以及转移支付资金的规范、安全和有效使用情况。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整改意见及建议:

1、乡(镇、街道)转移支付资金,应由财政直接拨付到各相关职能站、所,不应由乡(镇、街道)政府转拨。

2、对结余的优抚经费,各民政办应尽快确定优抚对象,按优抚规定发放到位。

3、对结余的计生经费、乡村道路建勤费应专项保留在各自的核算帐户,做到专款专用。

4、村级管理费应由市财政局直接拨付到农村会计服务中心各村级帐户。

5、全市各级会计核算中心及农村服务中心等记帐机构,应统一专项资金核算管理办法,做到专项资金专项核算,专项管理。

6、凡涉及转移支付资金的各单位,对此次检查中反馈的意见,要认真分析原因,及时堵塞漏洞,健全相关制度,建立长效和有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和监督制约机制,逐步形成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良好局面。

三、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为了使广大农民认识了解专业合作组织,我们深入基层,通过多渠道宣传,组织学习,鼓励帮助各村的生产小农户联合起来,走合作道路。经过市、乡两级的共同努力,截止目前,我市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95家(其中今年发展31家),入社农民800余户,带动当地农户3000多户,涉及养殖、种植、加工等方面。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形成,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提高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增强了生产效益,有效的地增加了农民的收入。经过努力,今年我市有5家专业合作社已申报了省级、市级财政支持项目。

下半年工作打算

1、全面完成第七届村民委员会离任审计工作;

村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篇10

近年来,吉安县审计局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发扬“务实、公正、廉洁、高效”的审计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任务,突出审计工作重点,不断创新审计方法,勇当经济监督“卫士”,争创一流审计业绩,为全县经济社会健康和谐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近3年来,该审计局共完成审计项目377个,查处违规违纪金额2.1亿元,审计收缴财政3980万元,向有关部门提交审计报告信息274篇,协助有关部门查处案件22起,审计决定执行率达到100%。2011年以来,该局先后荣获全省审计系统先进集体、省市优秀审计项目、优秀审计报告、文明单位、信息宣传先进单位、学法用法示范单位、优秀ao应用实例、审计信息化、计算机审计应用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连续10年荣膺吉安市审计工作综合目标考核一等奖。

一、忠于职守,当好经济监督“卫士”。一是积极构建“一主两翼”的财政审计大格局。即坚持以深化预算执行审计为主线,以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政府投资审计为“两翼”的审计工作格局。我局树立全部财政资金为审计内容,将全部政府性资金纳入审计监督视野,统筹安排乡级财政决算、国库管理、税收征管、部门预算、民生资金、政府扩大内需资金等各项审计和审计调查项目,推进政府性资金全口径审计、全过程审计、全方位审计,以解决条块分割、纵不到底、横不到边的问题。先后完成审计(调查)项目377个,审计(调查)查出各类问题金额2.1亿元,审计后避免经济损失近4000万元,投资审计核减工程造价4.2亿元,核减率为16.64%。二是敢于亮剑,及时发现移送案件线索。对审计发现的违纪违规问题,吉安县审计局坚决依法依规进行处理,做到“利剑高悬”。如2011年在农村危房改造资金审计过程中,发现农村危房改造资金存在被套取、骗取现象,我局及时将涉嫌套取、骗取农村危房改造资金3个案件涉及5人线索移送至县纪委(监察局)。同时将题为《农村危房改造资金被套取(骗取)现象应引起高度重视》作为审计要情上报至上级审计机关及县委、政府,县政府主要领导作出了重要批示。3年来,先后向纪检监察、司法机关和有关部门移送经济案件线索22件,涉及人员31人,涉及金额近280万元。三是以推动工作、促进发展为目的,狠抓审计问题整改。我局坚持定期报告审计整改工作,积极争取县领导对审计整改工作的重视,积极推动县政府建立审计整改情况通报制度和审计整改责任落实制度,实现审计整改工作常态化管理。3年来,全县被审计单位共制定整改措施100余条,相关单位及其主管部门相继出台了17项制度办法。审计和财政部门依法撤消和归并银行账户8个,取消违规收费项目26个,纠正违纪违规资金246万元,审计问题整改率达90%以上。

二、勇于创新,打造具有吉安县特色的审计“名片”。一是打造政府重大投资审计“名片”。2011年以来,我局对重大投资项目的审计重点把好标前审计和决算审计“两道关”,在审计过程中,做到“五个结合”,即工程审计与财务审计相结合、定额价审计与市场价审计相结合、工程审计与效益审计相结合、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审计监督与反腐倡廉相结合等。如2013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审计项目172项,其中竣工决算审计项目84项,送审工程造价金额52100万元,核减工程造价金额10187万元,核减率为19.55%;标前审计项目88项,为建设单位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467条,均被采纳,既节约了财政性资金,又提高了资金使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是打造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名片”。党的十强调,要健全权力运行和监督体系,健全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对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就显得更为重要。2011年,我局以县乡换届为契机,受县委组织部委托,对19个党政部门19名党政领导进行了任中(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为统一规范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制定了《经济责任界定和审计评价标准》,根据审计结果,建议组织上给予重用、正常使用或按法定程序移送纪检监察、司法机关调查处理,将结果及时向县委组织部报告,促进了审计成果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