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医疗机构行业前景十篇医疗机构行业前景十篇

医疗机构行业前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2:07:05

医疗机构行业前景篇1

开设分娩室和产科病房的446家医疗机构共有专职助产士1136人,其专业背景以普通护理专业为主(565人,占49•74%),其次为助产专业(439人,占38•64%)和临床专业(132人,占11•62%)。现有专职助产士学历以中专(468人,占41•20%)和大专(459人,占40•40%)为主,本科(190人,占16•73%)和硕士及以上(19人,占1•67%)较少。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现有专职助产士专业背景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学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省、市级医疗机构现有专职助产士学历相对较高,详见表1。进一步分析发现,现有助产士学历再教育主要以自考为主,占90•63%,函授和脱产的比例很小。

2医疗机构助产士需求

开设分娩室和产科病房的446家医疗机构中,有236家认为现有助产士数量不能满足临床需求,占52•91%;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今后对助产士需求数量的95%置信区间分别为:省级(2•65-2•95)人、地市级(2•46-2•81)人、县区级(2•28-2•80)人和乡镇级(2•59-3•66)人。所有调查的473家医疗机构中,有417家表示愿意接受我校助产专业的实习生,占88•16%。在对医疗机构今后招聘助产士的专业背景与学历要求进行分析发现,261家(55•18%)医疗机构表示将主要招收助产专业毕业生,448家(94•71%)医疗机构表示将招收大专及以上学历助产专业毕业生,其中要求为大专学历为365家(77•17%)。

3讨论

医疗机构行业前景篇2

千金易得一将难求

《2012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管理人员占卫生人员总数的4%,平均每家医疗卫生机构拥有不到一名管理人员,且人数仅以每年1%~2%的速度缓慢增加。从数量上看,业内现有管理人才储备远远不能满足私立医疗机构的快速增长;而在管理人才素质方面,更是与现代化医疗机构所需的市场化运营人才要求相去甚远。

在现有公立医院管理体制下,院长首先必须是专业带头人,否则无法管理医生及护理团队。而国际医疗机构的普遍做法是把医管分开,院长是组织经营的领导者。让善于管理的医疗总监负责医院运营,让最优秀的医生可以专注于为患者治病。相比之下,中国医疗健康服务行业人才瓶颈的根源是,医疗精英未必懂管理,管理精英未必懂医疗。这导致当前满足市场需要的医疗卫生管理人才缺口极大。

此外,新兴的医疗健康服务机构以国际标准为基础,建立市场化经营的医院管理体系,要求专业水平和顾客服务并重。而中国传统的医疗体制重学术轻管理,且超负荷运营状态下的医疗机构客户服务意识淡薄。既是医学带头人又是优秀管理者的复合型人才寥寥可数。

目前,领先的私立医院领导团队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例如,和睦家医院作为中国第一家外资私立医院,以美籍犹太商人李碧菁为核心,管理团队均要求有海外背景,而来自二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400余人的专业医疗团队均具备国际医师或护理专业背景。与此同时,作为本土成长起来的高端医疗机构,美中宜和妇儿医院的员工主要由本土人才构成,以具有医疗管理专业背景的院长为核心,通过建立庞大的质量管控体系并强化管理团队的执行力和领导力,确保高端客户的服务满意度。

经验能力双管齐下

“以资历论英雄”的选拔方法在当前的市场不再适用。因为同时具备医院管理、服务意识、国际视野和经营效益管理的职业经理人是紧缺人才。求贤若渴的医疗健康服务机构,往往只能对着业内凤毛麟角的优秀管理人才“望梅止渴”。为突破这个瓶颈,选贤任能要尊重能力而不是凭经验资历。

医疗健康服务机构的一把手除需了解医疗健康服务的专业性,还必须具备以下核心能力(见链接):学习能力、结果导向能力、战略思维能力、团队领导力、影响力和沟通能力。

基于能力而非经验的选拔机制,选才的范围可以从医院系统扩展到类似能力的相关领域,尤其是经历过高速发展并培养了成熟管理人才的行业,相关人才的来源渠道有如下5种。

国内二三甲医院的主任或副主任,有很强的专业能力和大型科室的综合管理经验,但在体系内的职业发展需要等待多年。此时,私立医疗服务机构一把手的机会对其意味着一个新台阶。但与此同时,一些多点执业的主任医师总体收入和私立医院院长职务已经十分接近。要吸引这类人才,更有竞争力的薪酬激励机制和保持学术上的不断进步,成为核心问题。

国外大型医疗健康服务机构的中层以上管理者,普遍具有先进管理理念和职业素养,多为医学科班出身,学习能力强。但是,其中华人较少,做事方式偏西化,容易与国内团队出现文化冲突。同时,来华工作意味着举家搬迁,相应的成本也不容忽视。

跨国医药公司或医疗器械公司在中国有不少高级管理人才。他们出身临床,和传统医院体系保持了密切联系,具有较强的业绩导向能力、战略思维和领导能力,了解国际化企业的管理模式,欠缺的则是学术上的领导地位以及对现代化服务机构运营管理的深入了解。对此类人才,需要考虑如何用较明确的职业发展前景和有竞争力的薪酬吸引他们。

领先的服务型企业,如资深的酒店管理者,有很强的客户服务意识和高效的运营水准,有较强的领导力和执行力。但需要评估考察其转行的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以及和高水准专业人士的协作能力。

一些国际领先的学术机构中那些专注于医疗行业及养老产业研究的中国学者,拥有开阔的视野、战略眼光、很强的学习能力,但是其领导力和执行力需进一步考察。

这几个领域的人才有类似的职业能力,但在具体经验特长上各具千秋,职业发展驱动因素也各不相同。如何权衡这些优势劣势,需要企业通盘考虑,有的放矢。

选育人才至关重要

投资人和企业领导者不但要从外部渠道甄选合适的人才组建高管团队,还要对内加强管理人员的梯队建设。与招聘同样重要的是如何给有能力、有意愿、有激情的人才创造一个合适的环境以学习、发展,从而留住这些高潜质人才。

人才培养计划在国际医疗服务集团的成功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中国医疗控股有限公司(CHC)是2008年由美国大型私立医疗集团――美国医院集团HCa(HospitalCorporationofamerica)的创始人、大股东Dr.thomasFrist,JR.及其家族成员在香港成立的离岸投资公司。依托HCa的强大资源,CHC着力培养核心人才,设计了从半年到两年时间长短不等的“轮岗计划”,把医护人员和运营管理人员送去HCa进行职业培训。

中国大陆也有一些有前瞻性的机构开始大力培养内部管理人才。如泰康之家将其养老社区运营的核心管理人员分批送往美国、加拿大等成熟市场的合作伙伴,进行学习和培训,培养和强化整个团队的国际视野和专业水平。

同时,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办健康管理专业的mBa以及医院管理在职硕士研修。如华润大学为下属医院院长开设管理类课程。

但是,医院的服务质量、运营管理和决策机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善的。一个mBa或mHa学位项目教得再好,也要通过医疗健康服务机构的核心管理团队,在日常工作中带领全体医护人员把细节落到实处。

优秀管理人才流向医疗健康服务行业,有助于解决行业快速发展的人才瓶颈,培养亟需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希望在不远的将来,当市场化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医疗健康管理机构成为管理人才富矿时,不拘一格引智用人的机制会让优秀的管理人才回流至公立医院,促使整个行业的管理经验和服务水平得到提升,实现人才共享。正如从青涩走向成熟的其他行业所经历过的,人才流动是保持行业健康发展的生命线。

链接

优秀管理人才的核心能力

学习能力以开放的心态了解业内外成功模式,并有选择地加以采用;能够高效获取新知识和新信息,将其用于企业变革与创新,最大限度地适应市场变化和客户需要。

结果导向能力能够在不确定性中明确目标,具备实现目标快速行动的执行力;勤勉与创新并重,确保团队完成预设目标,并追求不断的改进和提高。

战略思维能力思想开放,有全局、短期、中期、长期战略眼光,善于处理复杂问题,不局限于复杂具体事物,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

医疗机构行业前景篇3

【关键词】农村新型医疗合作商业保险

福建省晋江市从2006年起,在全省率先实行城乡一体化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凡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未享受公费医疗的社区居民均被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范围。根据该市“新农合”政策中的规定,凡没参加城镇职工医保的该市户籍居民,均可参加“新农合”,由单位、政府、个人三方共同筹资,其中个人只需缴纳30元,而年度内最高可以领取10万元补偿款,充分体现保险的保障功能。晋江市成为在福建省实现城镇居民参加“新农合”的“全民医”的首个试点。

一、商业保险参与新农合存在的问题

商业保险从目前参与合作的模式来看,仍然存在弊端,表现为:

第一,商业保险参与新农合没有足够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新出台的保险法规对保险公司参与新农合业务定性不明,降低了保险公司参与新农合的积极性。缺乏法律保障及优惠政策也造成了部分地区新农合资金的严重缺口。

第二,保险公司合作医疗基金经营管理风险大。晋江市定点医疗机构管理体制改革相对滞后,主要表现为多年来医疗机构的补偿机制不合理,诊疗费收入太低,医疗机构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话滥用处方权,从而导致患者过度消耗药品和接受医疗服务。

第三,基金管理的模式导致保险公司的主观能动性难以发挥。保险公司受托承办新农合,它只负责承办具体业务,由政府决定收缴和补助的方法,卫生部门履行监督职责,保险公司按照一定比例从基金中提取保险费,虽然这种方式有避免保险公司片面追求商业利益而罔顾农民的保障水平的优点,但也存在一些局限,如抹杀了保险公司在风险控制、精算技术方面的优势。

二、商业保险参与新农合的完善措施

(一)明确法律关系,争取政策支持

要完善现行的保险法规并建立起配套的支持政策,确定商业保险机构、政府和参保农民三者之间各自的地位与法律关系,确定保险公司在新农合中应该承担的责任,并降低其中的政策风险。在资金方面,目前新农合的商业化运作费用也不能及时足额到位是保险机构面临的普遍问题,费用的缺位是由于政府其他部门挤占造成的,其解决方式可以是由中央或者省级政府直接划拨用于新农合的专项资金。另外,保险机构参与新农合的积极性也有赖于税收优惠政策的支持,因此相关减免税收及费用补贴政策的出台是很有必要的。

(二)由单方面参与转向多方面参与

首先,保险公司应在新农合参与的广度方面有所拓展。其一,管理外,商业保险公司应充分参与筹资与支付环节,并且肩负起新农合基金的责任风险,权责统一方能成为新农合真正的管理者。其二,在不断提高筹资标准的前提下按一定比例将新农合基金划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基本保险,另一部分以商业保险模式运作和管理,保险公司肩负起基金投资与运营风险,由其自负盈亏。其三,保险公司应参与定点医院资格认定,并且会同卫生部和政府制订相应的资格考核办法,撤销考核不合格的定点医院资格,以规范医疗服务的供方。

同时,保险公司也应强化其参与新农合的深度。其一,充分利用保险精算和丰富的管理经验,制定新农合工作方案时慎重考虑患者住院情况、当地疾病发生、医药费用情况等因素,并适时调整方案以符合实际需要。其二,加强对医疗费用的控制。乡镇医院医疗技术的不达标参保农民不放心就医,宁愿选择在昂贵的市级医院就医,如2010年,晋江转外补偿基金占48%。所以保险公司可以实行分级住院转诊制度。如实施一些惩罚性措施,对不按规定在乡镇医院首诊的农民降低其赔付比例。目的是通过此方式,在保证乡镇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的前提下,鼓励农民先在乡镇医院看病就医,从根本上杜绝浪费医疗资源的现象。

参考文献

[1]李潍.商业保险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背景、机遇与挑战[J].保险研究,2008(12).

[2]邹姗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及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

[3]刘菲.商业保险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背景和方式[J].中国金融,2005(23).

[4]柯毅萍.商业保险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问题探析[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08(03).

[5]丁少群,庄惠蓉.商业保险介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前景及对策[J].上海保险,2009(02).

[6]刘冬云.商业保险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前景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0(07).

[7]姚俊.商业保险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定位、模式与路径研究[J].农村经济,2008(7).

医疗机构行业前景篇4

【关键词】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背景;心理学;医学;教育学;工作现状;现况调查

中图分类号:R749.055,R192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000-6729(2010)012-0948-06

doi:10.3969/j.issn.1000-6729.2010.12.014

Currentclinicalpracticeinpsychotherapyandcounselingbyprofessionalpersonnelwith

differentprofessionalbackgrounds

ZHanGLi-Li1,YanGpeng1,Qianming-Yi1,CHenHong2,ZHonGJie1,

Yaoping1,XUKai-wen1,YiChun-Li1,ZHanGZhi-Feng1,wanGYi-ping3

1Departmentofpsychology,pekingUniversity,Beijing100871,China

2Schoolofpsychology,SouthwestUniversity,Chongqing400715,China

3maplewomanCenter,Beijing100054,China

Correspondingauthor,Qianming-yi,e-mail:qmy@pku.省略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currentclinicalpracticesinpsychotherapyandcounselingbyprofessionalpersonnelwithdifferentprofessionalbackgrounds.methods:totally1201professionalpersonnelfrom28provinceswereinvestigatedbyastratifiedconveniencesamplinginthisstudy.amongthewholesubjects,therewere470professionalpersonnelwithpsychologybackground,314withmedicinebackground,190witheducationbackground,194withotherbackground,and33subjectsdidn'treportthisinformation.thestudyusedaquestionnaireofcounselingandpsychotherapyworktoinvestigatethegeneralfeaturesofprofessionalwork,typesofclinicalpsychologicalservicesoffered,usageofdiagnosticcriteria,methodsofacquiringfeedbackonefficacy,andinteractionwithclients.Results:(1)professionalpersonnelwithpsychologybackgroundhadthehighesteducationallever(masterandabovedegreewas49.5%).professionalpersonnelwithmedicinebackgroundspentmoretimeonclinicalwork(average10.8hperweek).professionalpersonnelwithmedicineorpsychologybackgroundspentmoretimeincasediscussionandsupervision(average2.3hperweek).Butthegroupsupervisionhoursandindividualsupervisionhoursinaweekwerealllessthan1hamongallprofessionalpersonnel.(2)professionalpersonnelwithpsychologybackgrounddidmorecounselingworkthanotherthreebackgrounds[(3.7±0.9)vs.(3.3±0.9),(3.4±0.9),(3.3±0.9);ps

【Keywords】psychotherapyandcounseling;professionalbackgrounds;psychology;medicine;education;currentclinicalpractice;cross-sectionalstudies

二十多年来,我国的心理咨询与治疗行业有了较快速的发展,但与欧美等行业发展比较成熟的国家相比,无论是行业管理还是培训与资质认证方面,都还有不小的差距[1-3]。

目前,从事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的专业人员主要包括有医学背景的医务人员、有心理学或教育学等文科背景的学校人员以及心理学的爱好者[4],他们的学科背景主要有医学、心理学、教育学及其他学科。在研究者既往的实际工作经验中发现,不同专业背景的训练有着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对专业人员的培训和临床工作都有可能产生重要的影响。虽然目前国内已有一些针对心理健康从业人员的现状调查以及有关职业发展建议的论文[4-7],并得到对行业发展与建设有积极意义的发现与探讨,但没有对不同专业背景的专业人员工作状况进行比较的研究。因此,本研究将针对从事心理治疗与咨询的各种不同专业背景的专业人员的工作现状进行考察,以了解各专业背景专业人员的特点,为心理咨询与治疗行业的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和专业工作提供建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研究对象为1201名来自全国28个省市区的心理健康服务机构的专业人员,涉及省区市包括华北(北京、天津、内蒙古、山西、河北)、东北(黑龙江、吉林、辽宁)、中南(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华东(上海、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西北(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和西南地区(四川、贵州、云南、重庆)。按照以下方法抽取调查对象:每省份的省会城市和非省会城市各1个,在每市选择医疗机构(省区市医院、精神科专门医院各1-2所)、教育机构(大学、中学各1-2所)及其他专业机构的专业人员。每个机构调查专业人员2~3人。因实际取样时遇到一定困难,在强调上述要求的情况下,根据方便取样的方式尽可能按照上述要求搜集相关人员的数据。

在1201名调查对象中,男性446名,女性749名(6人资料缺失);年龄20~74岁,平均(36±9)岁;教师571人,医生278人,专职心理咨询与治疗师56人,个体经营人员27人,其他职业73人,资料缺失196人。

1.2工具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情况调查表[8]。本研究选取调查表中有关心理健康服务的部分信息,包括以下4部分:(1)专业工作一般情况。共8个题目,即专业工作为专职还是兼职,是否担任督导,是否担任培训教师,从事心理咨询或治疗工作的时间,每周进行心理治疗或咨询的小时数,每月参加案例讨论的小时数,每月接受专业督导的小时数,每月进行个人体验的小时数。(2)临床心理服务工作类型。测量专业人员提供各类临床心理服务的频率,共4个项目,包括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测量和药物治疗。(3)诊断标准使用。测量专业人员使用各种诊断标准进行诊断的频率,共5个项目,包括使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10)和《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主要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诊断以及有些案例无法诊断。(4)与来访者互动状况。测量治疗中发生几种与来访者互动状况的发生频率,共5个项目,包括来访者的治疗完成、脱落、转介、危机干预等。除专业工作一般情况外,调查中各条目均为1~5点计分(没有、较少、适中、很多、总是)。

1.3统计方法

采用SpSS11.5进行统计分析。进行F检验、χ2检验,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时,进一步进行两两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人口学情况比较

卡方检验表明,不同专业背景专业人员的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医学背景专业人员的年龄高于其余3类专业人员;性别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医学背景专业人员的女性比例稍高于男性,而其余3类专业人员均以女性居多;教育水平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理学背景专业人员的教育水平多集中在硕士和大学本科,医学背景专业人员多集中在大学本科,其次为硕士和大专,教育学背景专业人员多集中在大学本科,其次为硕士(表1)。

2.2专业工作任职情况及工作时间比较

不同专业背景专业人员的临床工作的专/兼职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教育学背景专业人员的兼职比例最高,其次为其他背景专业人员,医学、心理学背景的专业人员兼职比例最低,但仍达到约45%。担任培训教师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理学、教育学背景的专业人员担任培训教师的比例较高,达到约40%,而其他和医学背景专业人员担任培训教师的比例也达到约30%(表2)。

不同专业背景专业人员从事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的时间(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医学背景专业人员的工作时间多于其余3类专业人员;每周心理治疗或咨询的小时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医学背景专业人员每周工作时间最长,其次为心理学背景,再次为教育学和其他背景人员;每月参加案例讨论的小时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医学和心理学背景专业人员均多于教育学背景人员;每月接受小组督导的小时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理学和医学背景专业人员均多于教育学背景人员,但各组均小于1小时(表3)。

2.3提供不同类型临床心理服务的频率

心理学背景的专业人员提供心理咨询的频率多于其余3类专业人员;医学背景专业人员提供心理治疗的频率最多,其次为心理学背景人员,而教育学和其他背景人员最少;心理学和医学背景人员提供心理测量的频率多于教育学背景人员;在药物治疗方面,医学背景人员使用得最多,其次是心理学背景人员,而教育学和其他背景人员最少(表4)。

2.4临床心理服务工作中使用各种诊断标准的频率

在DSm-iV、iCD-10、CCmD-3诊断标准的使用中,医学、心理学背景人员使用最多;主要根据经验诊断的情况,医学背景人员使用最低;案例无法诊断的情况,教育学背景人员的报告频率高于医学背景人员(表5)。

2.5与来访者各种互动状况的发生频率

心理学背景专业人员对来访者的治疗或咨询更多地按计划结束。来访者的治疗按照计划结束的状况,心理学背景专业人员发生频率多于教育学和其他背景人员;在治疗过程中脱落的情况,医学背景人员报告最多,心理学、教育学背景人员报告多于其他背景人员;遇到需要进行危机干预的来访者的情况,医学背景人员遇到的多于教育学和其他背景人员(表6)。

3讨论

3.1不同专业背景专业人员概况及其专业工作的一般情况

首先,本次调查发现心理学背景者学历水平最高,本科及以上比例达到91.2%且硕士比例明显高于其余三类专业背景,但四类专业背景中学历在大学本科以下的比例仍占6%~16%,尤其以医学背景居多,这说明我国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人员的教育水平仍偏低。在美国,心理咨询师和社工师被要求至少具有硕士教育水平,而心理治疗师须为博士毕业[5,9]。根据我国国情,赞同汪新建等的建议,即要求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人员的受教育水平不低于本科毕业,且应限定在相关的学科如心理学、教育学、医学和社会学的范围内[6],未来考虑逐步向专业研究生水平过渡。

其次,本调查还发现了不同专业背景专业人员在专业工作一般情况方面的差异:(1)与过去从事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人员大多是兼职相比[5,7],目前心理学和医学背景的专业人员中专职比例已经超过了一半,教育学和其他背景中专职人员比例也有约1/3;另一方面,仍有超过一半的专业人员处于兼职状态,加上我国的专业人员极为缺乏(与美国对比美国心理治疗师与居民人口的比例为1∶582[10]的现状相比),提示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在中国的职业化发展程度不高。(2)心理学、教育学背景的专业人员担任培训教师的比例较高(约40%),这可能缘于他们工作时间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且有更具优势的专业训练背景有关。

此外,在专业工作时间方面,结果发现:医学背景者每周从事专业工作时间最长(平均10.8小时/周);心理学和医学背景者每周案例讨论和督导时间最多(均为2.3小时/周);但三类人员接受小组督导和个人督导的时间均小于1小时/周。与国外情况(例如澳大利亚心理咨询师平均每周进行15.5小时的心理咨询,平均每周接受督导1.2小时[11])相比较,我国的专业人员无论在从事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工作的时间上,还是在接受督导的时间上均较少,均需进一步提高。

3.2临床心理服务的提供情况

在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方面:心理学背景专业人员比其余三类专业背景者更多地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医学背景专业人员提供更多的心理治疗服务,原因可能与心理学和医学背景专业人员受到的专业训练的侧重及其工作机构所接待的来访者的不同特点有关[12]。在心理测量服务方面:心理学和医学背景从业人员比教育学背景从业人员更多地提供心理测量服务,这一结果部分与1996年龚耀先等调查所发现的医院和医学院校使用心理测验最多相似[7]。在药物治疗方面:医学背景从业人员采用药物治疗多于其他三类从业人员,其他专业背景的专业人员中也有一定比例者在使用药物治疗,提示需要注意非医生越权使用药物的情况。在使用诊断标准的情况方面:心理学和医学背景专业人员对诊断标准的使用更为频繁;除医学背景外,其他三类专业人员更多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诊断,这一结果提示应加强对非医学专业背景的专业人员在诊断标准使用的培训。

3.3临床心理服务中与来访者的互动状况

在本研究中,心理学背景专业人员对来访者的治疗或咨询比教育学背景者更多地按计划结束;医学背景专业人员的来访者出现脱落的情况最多,这可能与其面对的来访者问题通常更为严重有关。而是否能够按计划坚持治疗或咨询、是否可在适当的时间结束治疗的影响因素很多,专业人员是否受到系统培训可能是其中之一。目前国内专业人员所接受的多为短期培训(上海的一项调查发现,接受培训的时间在3个月以下最多,占48.81%;其次为3~6个月,占35.84%)[13],因此加强培训是提升心理咨询与治疗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

总体来说,医学背景和心理学背景专业人员在具体专业工作实践的专业性方面稍优于其他人员,但整体水平仍与美国等行业发展比较成熟的国家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应进一步加强专业人员的学历教育与在职教育,提升专业水平,并根据不同专业背景人员的特点与工作性质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培训。

参考文献

[1]高隽,钱铭怡.欧洲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的管理状况[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22(5):368-371.

[2]高隽,钱铭怡.欧洲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的培训状况[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22(5):372-375.

[3]姚萍,钱铭怡.北美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培训与管理状况[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22(2):144-147.

[4]施琪嘉,桑志芹,李哓晴,等.中国的心理治疗体系[oL].[2010-07-01]中国心理网:http:∥psych.省略/article/article_view.asp?id=3208.

[5]赵旭东,丛中,张道龙.关于心理咨询与治疗的职业化发展中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3):221-225.

[6]汪新建.当前心理咨询师培养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10):709-711.

[7]龚耀先,李庆珠.我国临床心理学工作现状调查与展望[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6,4(1):1-10.

[8]陈红,王泉川,钱铭怡,等.我国心理健康服务从业者培训动机现状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23(8):533-537.

[9]姚萍,钱铭怡.北美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培训与管理状况[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22(2):144-147.

[10]钱铭怡,陈瑞云,张黎黎,等.我国未来对心理治疗专业技术人员需求的预测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24(12):942-947.

[11]pellingn.Counsellorsinaustralia:profilingthemembershipoftheaustralianCounselling[J].assocCounselpsychotherHealth,2005,1(1):1-18.

[12]王丽颖,李晓虹,林涛,等.首都地区心理门诊就诊人群状况调查(2)[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15(4):435-437.

医疗机构行业前景篇5

无论是o2o,还是公立的机制;无论是互联网,还是传统的产业,一切皆来自于行业痛点。百度最开始进入医疗行业,是从发现行业的痛点开始。

传统医疗行业有四个痛点:资源分配不均、分级诊疗、以药养医和医保开支的问题,这恰恰成为了互联网医疗的时代机遇。首先从医院等级来说,我国有很多三甲医院一号难求,但几乎占据全国三分之一的基层医疗机构的门诊却是门可罗雀;其次从资源分布来看,地域不均衡使得全国大部分患者聚集到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致使他们无法找到合适的资源。这就是百度最初介入医疗行业的原因。

国家卫生计生委近期推出允许商业第三方平台的相关文件,鼓励后者在数据整合上做更多的工作。百度为此成立了医疗事业部。在半年时间里,不难发现,从诊中、诊后到康复、健康管理方面,医生对移动互联网的需求非常之大。现在患者到医院就诊,从挂号到支付均需要排队,但是如果医院可以完成多场景、全场景的就地支付,这样可以极大节省医院空间,分流患者,提高患者的感受。

抓住痛点,取得突破,这是互联网公司最具杀伤力的特点。百度公司成立十五年来做的主要工作就是连接人与信息,近两年来开始转型于连接人与医疗,着力构建一个基于健康医疗服务的新生态圈,其中囊括了政府、企业、医保、保险、药企等。

目前,百度医疗事业部完成了三个闭环。第一,o2o的线上和线下闭环。百度同好大夫、健康之路等合作伙伴建立了战略联盟,同时与更多具有独特优势的服务供应商在资本、战略等方面洽谈业务合作。第二,百度医生正在完成入口端的账号体系、后台的评价体系,以及医生与医生、患者与医生、患者与患者、患者与机构的社交网络,用户可以通过互动真正将互联网的特质、场景和用户体验带到行业里来。第三个闭环是最终实现人与服务的闭环,从而完成信息过程的延伸。

医疗机构行业前景篇6

【关键词】新医改经济运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制度

对于乡镇卫生院而言,深化对于卫生院经济运行模式的改革更有必要,这不仅在于乡镇卫生院的很多经济管理与运行模式都十分低效,这也是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整体的经营绩效的根本。本文将深入剖析新医改背景下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经济运行模式所提出的一些深度革新,并且解读这些变革在乡镇卫生院可以有的实施方式,进而让乡镇卫生院的财务会计制度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与建设。

一、深化对于乡镇卫生院运营成本的控制

新医改对于乡镇卫生院的经济运行模式以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的财务会计制度的影响可以体现在很多具体的方面,首先,新医改背景下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运营成本控制有了更好的管理,这对于提升乡镇卫生院的运营绩效,让卫生院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很有帮助。这种转变可以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透过对于运营成本深入而全面的分析,提出有效的成本控制措施,并且尽可能的降低很多乡镇卫生院不必要的活动成本及医疗成本,这样才能够促进卫生院的高效运营,并且极大的提升乡镇卫生院的绩效;2)透过全成本核算的实行,这将会极大的为价格主管部门在各方面医疗服务价格的制定上提供参考依据,为单病种的医保方在付费时提供有效的成本参照,这也会为医改政策的制定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3)全成本核算的推行,能够促进乡镇卫生院各级部门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与高效化;4)实现全成本核算还能够很好的增强乡镇卫生院内部员工的成本意识,进而在卫生院上下形成良好的氛围,这会促进节约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并且能够实现乡镇卫生院内部人员、设备、资金等的优化配置,这样才能够充分提升乡镇卫生院现有资产的使用效率。新财务制度在乡镇卫生院成本管理上提出了很多具体的要求与方向,这些指引将会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成本核算朝着更为精确、规范、科学的方向发展,这也是提升乡镇卫生院运营成本的根基。

二、加强对于乡镇卫生院预算的管理

一直以来,乡镇卫生院在预算管理上都存在各种问题,新医改制度下对于卫生院的预算管理提出了很多全面而细致的要求,这些制度在乡镇卫生院预算管理中的有效执行将会极大的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整体经营绩效的提升。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工具,在旧卫生院制度中涉及很少,新制度明确规定,对乡镇卫生院实行“核定收支、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按规定使用”的预算管理办法,并规定地方可结合实际,有条件的地区可探索对乡镇卫生院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在明确乡镇卫生院预算管理总体办法的基础上,与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相衔接,对卫生院预算的编制、执行、决算等各个环节所遵循的方法、原则、程序等作出了详细规定,并明确了主管部门(或举办单位)、财政部门以及卫生院等主体在预算管理各环节中的职责。这些都是很好的制度革新,极大的弥补了一直以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预算管理上的各种漏洞。

三、渗透精细化管理的理念

新制度下让很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财务会计以及经济运行的管理上都趋向于精细化的方向发展,这也是一个很好的趋势。过往的很多乡镇卫生院在财务管理上都不够清晰透明,很多管理上的细节做得比较马虎,这一点在大部分乡镇卫生院的经济管理与运行上体现的更为明显。这是一个很有必要改善的问题,新制度下在这个方面也有着极大的革新,财务管理的精细化能够很好的得以体现。首先,对于预算的编制与执行提出了更为深入与具体的要求,对现有的固定资产进行了更加科学合理的管理,这样有助于乡镇卫生院内部财务管理体制的良好建设。新制度对于成本管理也更加清晰与细致,精细化管理的理念也可以很好的得以体现。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中成本管理目标的确定、成本核算对象的确定、成本分摊流程的制定、成本管理的范畴、成本分析与控制的基本模式等都做出了更为明晰的限定,这将会极大的细化乡镇卫生院的成本归集与核算体系,这样才能够为医疗成本的分摊及核算提供可供验证且口径一致的参照数据。这些变革不仅能够极大的提升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以及经济运行的效率,这也会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福利,在这样的背景下才能够慢慢缓解人民群众“看不起病”、“看病贵”的担忧,这也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会计制度革新的一个必然发展趋势。

四、标准化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体制

标准化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的体制可以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财务活动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人领导下,由财务部门集中管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根据工作需要,设置财务核算机构或人员;不具备设置条件的,可实行会计委托记账。有条件的地区,可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财务集中核算,具体办法由地方根据实际情况确定。2)提升乡镇卫生院财务信息的准确性与透明性,提高乡镇卫生院财务数据的规范性与可用性,深化对于卫生院财政支出的有效监管。新制度的运营将会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总资产规模、对于国家投入的利用效率等有更加清晰的呈现,对于收支分类会有更明确的界定,财务报表也会更加规范与透明,乡镇卫生院的财务信息也会更为精准。这些都是标准化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体制需要落实的范畴。此外,新制度下也会进一步促进乡镇卫生院完善自身的财务报告体系,这将会更好地满足多方面的财务信息需求。这些都会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报告体系更为规范与标准,在这样的前提下才能够更好的向各方公布相应的财务信息,进而实现乡镇卫生院财务数据的公开透明。

五、有效进行财务风险管控

新制度下为乡镇卫生院在财务风险管理上也提出了一些要求,这是过往被很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忽视的一个环节,具体可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乡镇卫生院不得借入偿还期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的长期借款;2)大型医疗设备等固定资产的购建和租赁,要符合区域卫生规划,经科学论证,并按规定报主管部门会同改革部门、财政部门批准;3)严格禁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外投资。4)在资产核算方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货币资金管理制度。应收及预付款项应当及时清理,不得长期挂账。对期限超3年以上,确认无法收回的,要查明原因,分清责任,按规定程序报经批准后核销。

六、转变乡镇卫生院经营管理的模式

一直以来,卫生院的经验管理模式都受到人民群众的诟病,卫生院过分注重盈利,以商业目的为首要考虑也是造成人民“看不起病”、“看病贵”的呼声的一个主要原因。这一点不仅在城市内的医院体现的尤为明显,在很多乡镇地区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也非常常见。新医改背景下重新设定了卫生院的经验管理模式,卫生院被设定为公益性事业单位,不允许以盈利为追求。这种转变非常可喜,也是一个很好的趋势所在,这将会极大的改变乡镇卫生院的服务观念与服务质量。在这样的背景下乡镇卫生院会更加注重对于患者的服务,会将效益的考虑放在次要位置,而是首先给患者解决他们的问题与担忧。很多人会认为,这种类似公益的行为会造成很多资源的浪费,这种理解并不深刻。在这样的背景下必然会进一步推动乡镇卫生院在财务管理以及经济运营模式上做出深度革新,会让乡镇卫生院进一步提升资源的使用效率,并且加强对于成本收支的核算,这些都会推进乡镇卫生院的经济运行与管理朝着更为高效的方向发展,并且有助于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乡镇卫生院要改变自身传统的经济运行方式与运转模式,要推进卫生院财务会计管理制度的革新,要透过专业人士的引导来为乡镇卫生院建立更加规范、标准、科学、有效的运营模式。这不仅能够极大的降低乡镇卫生院的运营成本,提升乡镇卫生院现有资源的利用效率,这也会给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这对于改善医患关系,维护乡镇卫生院的社会公益性,促进和谐社会的营造都会起到极大的推动效用。

七、新医改对乡镇卫生院现行财务会计制度的影响

新医改背景下对于乡镇卫生院的经济运行模式以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会计制度建设都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乡镇卫生院的财务管理将会朝着更加规范、标准、透明的方向发展。这不仅能够解决乡镇卫生院经济运行效率低的实际问题,这也会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营模式的革新,进而让乡镇卫生院更好地服务于广大群众。

新医改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乡镇卫生院药品销售实现了零利润,作为替代,财政进行药差补助,药品价格及销售量均大幅降低,医疗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下降明显。由于有稳定的财政补助保障,生存问题可望解决,且不合理医疗行为已变得无利可图,乡镇卫生院开展“小马拉大车”似的大型手术、疑难重症救治、大处方、不合理检查等等趋利性动机已不复存在,转而开展基本医疗,切实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增强医疗服务手段、延伸医疗服务内容,根据自身实际和业务发展需要,稳妥地开展医疗服务,最大限度地保障医疗安全,获得合理的业务收入。

八、结语

新医改背景下对于乡镇卫生院的经济运行模式提出了很多革新方向,这些变革极大的推动了乡镇卫生院的整体经营绩效。新医改背景下首先极大的提升了乡镇卫生院的成本管控效率,并且深化了对于预算的有效管理。这些管理模式上的更新将会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济运行朝着更为精确、规范、科学的方向发展,这也是提升乡镇卫生院运营成本的根基。新医改背景下让乡镇卫生院的经营理念也有所更新,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很好的得以渗透,对于乡镇卫生院财务的标准化管理也在慢慢得到落实。这种变革不仅能够极大的提升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以及经济运行的效率,这也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会计制度革新的一个必然发展趋势。此外,乡镇卫生院的经营管理模式也在慢慢发生转变,新医改背景下重新设定了乡镇卫生院的经验管理模式,卫生院被设定为公益性事业单位,这对于改善医患关系,维护乡镇卫生院的社会公益性,促进和谐社会的营造都会起到极大的推动效用。

参考文献

[1]王思芬.浅析卫生院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制度[J].知识经济,2009(04).

[2]卢继青,杜文娟.卫生院会计制度弊端及其完善措施思考[J].财会通讯,2009(13).

[3]陈岳.卫生院会计制度改革探讨[J].经营管理者,2009(10).

[4]袁立坚.现行卫生院会计制度执行中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之友(下旬刊),2009(08).

医疗机构行业前景篇7

在既非“全民pe时代”,亦非“土豪时代”的背景下,今年这个冬天,企业和投资机构将如何度过?而在内地ipo继续搁置背景下,企业和投资机构又是否会愿意接受港交所及海外市场的邀请?

多元路径

ipo市场的暂停让一些pe(privateequity,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的退出渠道明显受限,如果加上今年投资的金额和企业,国内市场上亟待退出的VC/pe项目数量将超过6000家,预计完全消化至少需要20年的时间。而在市场上有数千亿的存量投资尚未退出的背景下,2008年之后成立的pe基金在未来几年内又将逐渐到期,此种情况下,如何退出将成为VC/pe面临的最主要问题。

在以“资本融合、产业聚焦”为主题的ChinaVenture中国投资年会上,多位来自专业投资机构的嘉宾达成的共识是:投资的目的是发现价值,以前“唯ipo套利”的机会不能持久。在目前中国的市场条件下,pe应该认真审视眼下的困境,以不断适应市场的变化和发展。

事实上,即使从长远看,ipo审核一定会重启,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整个资本市场的估值或者评估都会逐渐趋于理性。

由于政策等大环境原因,中国资本市场目前的退出并不顺利。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兼阿里资本董事总经理张鸿平表示,阿里资本会尊重创业者的选择,同时也会充分考虑其他投资人的利益。“但是这里面是需要一个中间点,并不是说创业者把公司完全独立做到上市,或者完全卖给阿里巴巴。”张鸿平表示,阿里资本会以少数股权投资的方式投资一些企业,比如20%和30%这样的比例。“因为以前的投资人,在等候时间已经比较长的情况下会选择卖一部分老股,同时很多创业者包括其家人也需要为自己多年的辛苦要一个交代,所以也会卖一部分股份,所以使得我们的投资比例将达到5%~100%的覆盖。”张鸿平称,这实际上是给创业者和以前的投资人提供了一个阶段性退出的机会。

而新程投资合伙人林敏认为,pe基金之间的项目接手也是一种退出方式。在国外通过pe二级市场退出是占到pe退出的60%以上的,而国内这样做的基金还不是很多。林敏认为,pe二级市场投资在国内虽然还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但却是靠谱的退出渠道。”

pe二级市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Lp份额上面的买卖,指的是在对一个基金来说,出资人份额上面的一个买卖;另一层面是指项目层面上的买卖,而新程的退出亦有自己的两种方式。“一些做得好的pe基金可以陆续融到3~5个基金,那么当新的基金的投资压力很大时,新程投资会以打包的方式,把旧基金方式都卖掉,也就是说让旧的基金结束,然后把原来分配到旧基金的精力和时间都转到新的基金。”林敏介绍道,另外一种方式是会逐步从以往的什么都投的方式变成注重某一行业的投资。“我们会把精力从之前投的非核心、非战略性的投资中剥离开来,放到核心产业中去。”

“事实上,退出难本质上是投资投得好不好的问题。”天图资本高级合伙人冯卫东认为,一个有内在价值的企业,无论如何都有退出机会。国外60%是并购退出,只要业绩好、成长性好,都会非常抢手。“即使ipo不关闭,也是只有少数企业能够通过ipo退出。”他称。

东方赛富在退出这一块提前做好了布局。据东方赛富董事长刘俊宏介绍,如果退出会通过并购方式,那么就要事先判断这些项目是否具备并购元素。“比如会从成本或者产业链角度来考虑我们可以给项目带来什么样的附加价值,这是我们考量项目关键因素之一。”刘俊宏称。而未来在项目投资这一阶段,东方赛富会在一些项目上“前移”。“因为很多项目比较成熟的,我们对它的影响力基本没有影响,项目股价已经达成,格局已定,这个项目到什么程度,也不大好说。如果我们往前移,这些项目在退出通道这一块可以多元化选择。”刘俊宏表示。

实际上,pe如何选择退出策略还是要看自己的竞争力在哪里。擅长挖掘企业独特商业价值、技术能力的pe适合“前移”,而“前移”的前提条件是能够甄别早期企业的价值以及专注于某一个行业细节的技术能力,同时pe在企业早期时就介入,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发展、增值的需求,如果有些pe的优势在于能够识别行业整合机会并促成行业升级,那么就应该“后移”,做偏pe和并购的事情。

每个机构的起源不一样,团队组成也不一样,背靠的资源也不一样,由此导致所擅长的业务不一样,所以很难说有一个固定的路径或模式应该被作为行业典范或可被复制的样本。然而,可以确定的是,随着pe市场成熟度的逐渐提高,在价格竞争的挤压下,仅能够提供资金或者只等着“收割”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是“没有明天”的。

整合机会

三季度VC/pe通过并购方式退出的平均回报率达2.5倍,首度超过通过ipo退出的平均回报率。在当前并购重组领域,互联网、影视、农业、医疗、环保等产业整合的速度逐渐加快,产业内的上市公司已成为动力引擎。

在席卷并购浪潮的交易中,医药行业和医疗行业位于重组活跃产业前列。更加关注中后端投资的渤海海胜更多偏重于做并购重组。渤海海胜常务副总经理杨睿对本刊记者表示,和可以流水线生产的标准化ipo项目不同,并购重组项目是量身订制产品,没有一个项目是有足够的重合度的,再加上并购方案会随着监管政策的变化不断创新,因而势必受到诸多限制,也会让转型中的机构比较辛苦。“并购重组相对来说是小众市场。”杨睿称,“如果不能对并购的整个产业和产品有足够的了解,再加上很多主观性原因比客观性原因更难克服,不好量化地去评判,那么限制因素就会变成绕不过去的坎。”

在谈到医疗行业的并购前景时,杨睿对记者表示,目前所有人都觉得医疗行业是一个朝阳行业、内需行业,然而到今天为止,在医疗行业里做出很大建树的投资机构并不是特别多。在杨睿看来,其根源性的原因在于从医疗行业的工作秩序来说,存在一些投资机构解决不了的瓶颈。“我们对医疗行业未来的看法是,医疗服务比医药行业要好,但限于政策的背景和壁垒,短期内专注的还会是医药类的企业。”从当前国内医疗消费的格局来看,大概70%以上在医药上。“这个比例后期会逐渐下降,但是下降的程度和速度取决于医疗服务行业的放开速度,这些都是政策性的因素,不是投资机构能够左右的。”杨睿称。

医疗机构行业前景篇8

关键词:新医疗改革公立医院内部控制

近年来,在我国新一轮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对于公立医院内部经营管理也不短提出了新的要求。结合新医疗体制改革的推进,完善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在公立医院内部构建更加规范有序和高效的内部管理体系,不断提高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已经成为公立医院自身管理的首要任务,这对于促进公立医院适应市场经济,实现自身长远稳定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新医疗改革对于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要求分析

新医疗改革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完善公立医院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医疗卫生机构内部奖罚机制,改变国家对医疗卫生系统的补偿方式,优化医疗卫生机构内部人士安排,积极促进医疗机构投资多元化而采取的一系列改革制度措施。新医疗改革的实施对于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管理也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要求进一步完善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环境

新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化,要求公立医院必须不断地改进内部控制环境,特别是要不断地改进完善内部的组织机构以及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提高公立医院内部整体运转效率。

(二)要求加强对内部的监督管理

新医疗改革背景下,要求公立医院内部经营活动必须合法合规,对内部控制管理有效性的要求更高,这也进一步要求公立医院必须重视内部监督管理,特别是内部审计工作,通过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以及强有效的内部审计工作,提高内部控制管理绩效。

(三)要求应该进一步加强内部资金资产的管理

资金资产管理在公立医院内部管理中属于管理的核心内容。在新医疗改革背景下,加强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也同样应该将资金资产管理作为重要内容,不断改进优化内部控制管理体系。

二、当前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内部控制环境需要不断完善

造成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力度较弱,很重要的一方面原因就是公立医院内部管理层的内控意识薄弱,在内部组织结构管理上,还没有有效的划分权责,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也不够合理,造成了一些关键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无法有效落实。

(二)关键的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不健全

有的公立医院在内部控制管理方面,关键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不完善,预算管理不够严格,货币资金控制存在薄弱环节,成本费用控制管理不力,影响了整个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作用发挥。

(三)公立医院的内部监督管理不到位

很多公里医院的内部审计还存在着不到位的问题,有的没有成立有较强独立性的内部审计机构,问责机制也不够健全,造成了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无法得到及时纠正解决。

三、新医疗改革背景下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优化研究

(一)优化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的建设

在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优化上,首先应该对公立医院的组织机构进行完善,明确公立医院院长办公会、各临床、医技、行政、物资、附属机构等部门的职责,为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实施提供良好的基础。其次,应该注重不断地扩大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覆盖面,并将内部控制管理活动重点不断向内部决策上移,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实施力度。此外,公立医院应该适应新医疗改革的要求,加强医院财务制度改革,健全与现代医院管理相适应的公立医院内部管理规章制度与岗位责任制度,形成责、权、利有机结合的运作机制。

(二)加强关键环节的内部控制管理

在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更应该突出重点,主要应该集中在以下几方面:加强对公立医院预算业务的控制,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作好预算的平衡调整,并加强预算的执行控制,确保严格按照计划控制公立医院的资金使用。加强收支业务控制,对公立医院的各项收入业务严格执行统计稽核,加强对各项支出的审批审核,确保资金收支的规范准确。强化采购业务控制管理,对采购业务的申请准备、审批复核、招标签约、支付验收等环节严格控制。改进资产管理,对公立医院资产的购入配置、维护保养、报废处置等环节细化要求,不断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加强成本控制,把成本核算作为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的核心,提高成本核算的精准性,降低医院各项消耗成本。

(三)加强对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监督管理

在公立医院内部设立监督管理部门,制定公立医院监督管理制度,专项开展内部控制管理监督工作,重点检查公立医院内部各个部门是否严格执行各项管理规章制度条例。充分发挥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作用,增强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重点对公立医院的预算管理、收支控制、资金流管理等进行审计,通过强化对医院内部控制的评审和评价,及时对公立医院内部控制设计和实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估,纠正解决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四、结束语

在新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深化背景下,改进完善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应该重点完善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体系,并着重加强业务层面内部控制的优化设计,同时加强内部控制监督管理,以实现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最大化,促进公立医院内部管理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樊行健,刘光忠.关于构建政府部门内部控制概念框架的若干思考[J].会计研究,2012

医疗机构行业前景篇9

【摘要】目的:了解平凉市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并对社区卫生服务前景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平凉市崆峒区8个社区的居民进行面对面入户问卷调查,并做统计分析。结果:84.7%的居民认为自己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源于政府关注并提供相应的经济补偿;30.5%的居民需要通过宣传认识社区,了解社区卫生服务;77.8%的居民认为把社区卫生服务纳入医保是应该的;56.2%的居民提出对社区卫生服务安全有效的需求。结论:平凉市居民社区卫生服务医疗保障机制正在完善;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主要为政府关注并提供相应的经济补偿;定期走向社区,为居民多做宣传;对社区卫生机构服务人员加强全科医学培训;提供安全有效的服务等;居民对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前景表示乐观,同时反映出政府投入不足,受经济条件和思想观念制约等问题。

【关键词】居民;社区卫生服务;需求;前景

【abstract】objective:tolearncommunityhealthserviceneedsofpingliangresidentsandanalyzethepossibleprospectsofcommunityhealthservices.methods:withastratifiedrandomsamplingmethod,wecarriedoutaface-to-facequestionnairesurveytoresidentsof8Kongtongcommunityinpingliangandmadeastatisticalanalysisofit.Results:84.7%oftheresidentsthinktheircommunityhealthserviceneedsdependonthegovernment’sconcernandappropriatefinancialcompensationprovided;30.5%oftheresidentsholdtheopinionthattheirunderstandingofcommunityhealthservicesisfromthepropagandatoalargeextent;77.8%oftheresidentsarguethatcommunityhealthservicesshouldbebroughtintolinewithhealthinsurance;56.2%ofresidentsthinkthatcommunityhealthservicesshouldbesaferandmoreeffective.Conclusion:pingliangcitycommunitymedicalandhealthservicesecuritysystemisdevelopingandbeingimprovedgradually;Communityhealthserviceneedsoftheresidentsaremainlyfromgovernment’sconcernandfinancialcompensationprovided;theservicestaffareexpectedtovisitthecommunityregularlyandpublicizepoliciesofcommunityhealthservicesmore;Generalmedicaltrainingofthecommunityhealthservicestaffshouldbeenhanced,andsaferandmoreeffectivehealthservicesaredesiredaswell.theresidentshaveanoptimisticattitudetowardfuturedevelopmentofcommunityhealthservices.meanwhile,thesurvyalsoreflectsinsufficientinvestmentofthegovernmentoncommunityhealthservice,whichismostlyrestrictedbyeconomicconditions,thinkingpattensandotherfactors.

【Keywords】UrbanResidients;CommunityHealthServices;needs;prospects

社区卫生服务是以人群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社区全体居民为服务对象,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为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1]。本文以平凉市崆峒区8个社区居民社区卫生服务现状调查为基础,分析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及其发展前景。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的选择和来源:本次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以平凉市崆峒区8个社区的居民为调查对象。

1.2问卷设计与填写:统一设计自填式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居民基本情况、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知晓情况、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需求利用情况、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和前景认识等。问卷由调查对象本人填写或由其口述,调查员代为填写。

1.3调查方法:选择平凉医学高等学校2009届毕业生5名,由带教老师集中培训,作为本次研究的调查员;对平凉市崆峒区8个社区的居民进行面对面入户调查。

1.4质量控制:调查前,就问卷填写规范和有关问题的注意事项,带教老师做了逐一强调;调查期间由质控员对每天所得资料进行分区编号整理;调查结束后,对所得资料进行核查,放弃填写不全及不符合要求的问卷,得到有效问卷330份作为数据源。

1.5统计分析方法:对所得资料经核对无误后,在SpSS10.0统计软件下建立数据库,统计构成比并做卡方检验,对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经济条件下的居民的社区卫生服务需求及意向进行比较。

2结果

2.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2.1.1性别比例:男性居民占44.8%;女性居民占55.2%。

2.1.2年龄构成:14岁以下居民占1%;15-24岁居民占22.2%;25-39岁居民占22.2%;40-59岁居民占307%;60岁以上居民占23.9%。

2.1.3文化程度(见表1)

表1居民文化程度构成情况

文化程度人数构成比

本科及以上164.85.2%

大专4212.7%

中专309.1%

高中12738.5%

初中6720.3%

小学3310.0%

小学以下154.5%

合计330100.0%

2.1.4职业构成(见表2)。

表2居民职业构成情况

职业人数构成比

行政干部298.8%

研究人员133.9%

教师164.8%

工人9428.5%

续表

职业人数构成比

学生6018.1%

个体4513.6.%

无业3510.6%

其他3811.5%

合计330100.0%

2.1.5支付医疗费用的方式(见表3)

表3居民支付医疗费用的方式

支付方式人数构成比

合作医疗16550.0%

城镇职工医保309.0%

劳保医疗8726.3%

商业保险72.1%

自费医疗175.2%

合计330100.0%

2.1.6居民自觉医疗费用高低(见表4)

表4居民自觉医疗费用高低

自觉费用高低人数构成比

高25878.2%

可以接受7021.1.0%

低20.7%

合计330100.0%

2.2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需求及意向(见表5)

表5平凉市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需求

项目代号人数%排序

需求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330(280)330(101)330(141)330(174)330(257)330(191)330(177)330(185)330(155)330(134)330(146)330(116)330(117)330(155)330(147)330(146)330(126)330(146)330(172)330(175)84.7%30.5%42.8%52.6%77.8.%57.8%53.6%56.2%47.1%40.5%43.9%35.1%35.9%

47.1%44.5%44.4%38.2%44.4%52.0%52.9%1201572

354916142018101112171286

说明:项目1~20分别代表:1.政府关注社区并为社区提供相应的经济补偿;2.定期经常走向社区,多为居民做宣传,转变居民观念,提高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认识;3.社区首诊制;4.社区卫生机构应该在15分钟内步行到达;5.社区卫生服务纳入医保,并确定在社区与在其他不同级别医院看病报销和自费比例不同;6.社区卫生机构服务人员应是全科医学专业毕业或接受过专业的全科医学岗位培训;7.社区管理规范,设置齐全,人员齐备;8.是否能够保证提供安全有效的服务;9.服务项目全面展开(包括医疗、预防保健、计划免疫、健康教育、康复、计划生育的六味一体);10对社区慢性病人有管理办法;11.能提供主动上门服务,设立家庭病床,提供家庭护理;12.能提供临终关怀,社区康复;13.有完整的家庭当案并能有效的利用家庭档案为社区居民服务;14.能提供就诊优惠,有义诊活动;15.能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及健康体检;16.对低保居民能够提供更加优惠的就诊服务;17.具备专家开展心理咨询及心理辅导和治疗;18.能开展一些有效的特色专家门诊;19.基本设备齐全,环境好;20.服务价格低于其它医院。

2.3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前景认识

2.3.1居民对“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的观点(见表6)

表6居民对“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的观点

观点认同度人数构成比

赞同26279.4.%

不赞同257.6%

无所谓4313.0%

合计330100.0%

2.3.2居民对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前景的看法(见表7)

2.3.3居民认为现阶段影响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主要原因(见表8)

表7居民对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前景的看法

前景看法人数构成比

乐观21670.6%

不看好3511.4%

不知道3812.4%

无所谓175.6%

合计330100.0%

表8居民认为现阶段影响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主要原因

项目(代号)人数(人)比例(%)排序

影响因素1234567681881001081851205220.6%56.9%30.5%34.6%56.1%37.3%15.7%6154237

说明:1.国家宏观政策;2.政府对社区的投入不足;3.宣传力度不够;4.思想观念问题;5.社区服务中心人员水平不高;6.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备差,环境条件差;7.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价格并不比综合医院低。

2.3.4居民对孩子将来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希望(见表9)

表9居民对孩子将来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希望:

对孩子希望人数构成比

希望10130.6%

不希望8024.2%

尊重孩子意愿14142.7%

无所谓82.4%

合计330100.0%

3讨论

3.1调查结果显示,平凉市城区居民医疗保障机制正在完善,有50.0%的居民参加合作医疗,有78.2%的居民认为自己承担的医疗医疗费用高。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目的,是使城市居民能够享受到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卫生服务,提高人民健康水平[2]。因此,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有效缓解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重要举措。就平凉市城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需求利用现状而言,医保政策对社区卫生服务经济支撑力度还需要加大[3],是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需求利用的源泉和动力。

3.2根据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需求利用调查结果,对各种需求进行排序,发现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源于政府关注和经济补偿,这方面的需求占到84.7%,排在第一位;排在第二位的是将社区卫生服务纳入医疗保险,2006年2月,国务院制定下发了《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其中指出:“合格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纳入医保的定点单位中来”,调查提示西北市城区居民缺乏确切的医疗保障,这将在无形中影响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反过来讲,如果把社区卫生服务纳入医保,对提升社区卫生服务在老百姓心目中的认可程度有一定影响,将激发居民更高水平的需求。排在第三位的需求,是社区卫生机构服务人员应是全科医学专业毕业或接受过专业的全科医学岗位培训,这样可使社区卫生机构服务水平提高。排在第四位的需求,是否能够保证提供安全有效的服务,是对社区医护人员素质的要求,社区卫生服务改变了以往坐等病人上门就医的传统模式,医护人员不再限于打针用药等单纯的医疗护理工作,而要深入社区,开展一系列综合,这就要求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医护人员具备全科医学知识和技术水平,还要具有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4]。作为一名社区医生,赢得病人的信任是第一位的,信任不是偶然的,要靠经常不断的努力去做[5]。

3.3经过社区卫生服务的蓬勃发展,“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的理念已经深入民心,然而,由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技术、环境、设备等都不及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即使在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上有优势,也很难扭转自身功能发挥不全面的局面,在这方面,大医院,上级医院应该将过了急性期、病情缓和下来的病人及时下转到其所属的社区。

调查结果显示,56.9%的居民认为影响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政府投入不足,其次是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水平不高,占到56.1%。如何才能弥补政府投入不足给社区卫生服务发展造成的影响?就是要在市场条件下发展社区卫生服务[6],这与其公益性并不矛盾。居民对医院的选择或需求也许还没有完全市场化,但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及意向已经朝着市场化发展,因为社区提供给居民的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医疗救治,而是综合服务,居民选择购买什么样的服务、由谁来服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与服务能给他们带来什么样的好处,包括生物-心理-情感等方面[6]。居民要求更加丰富的服务将成为社区卫生服务面临的又一个问题,这就要求不断深化服务内涵,形成自身特长,从而拥有特定的顾客群。

参考文献

[1]李鲁.社会医学[m].2.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79

[2]鲍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会经济效益动态变化与政策关系的研究[J].社区卫生保健,2004,3(4):232

[3]彭碧芳.如何搞好社区卫生服务的探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1998,10:511

[4]梁振宇.社区人力资源管理[J].中国全科医学,2005,8(24):2082

[5]冯超,张卫东,常远华,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医疗卫生服务业关于医疗市场的探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0,20(4):1997

医疗机构行业前景篇10

关键词:医疗;器械;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tH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7-0073-01

1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前景

现代医学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先进的医疗设备的诊断,在发达国家,医疗设备与器械产业和制药业的产值大体相当。而在我国,前者产值只是后者的1/5,这种比例的严重失调预示着医疗设备与器械产业在我国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医疗器械已经成为医药保健品类商品中第二大进出口商品。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医疗器械出口继续快速增长,出口额高达36.79亿美元,同比增长32.48%;进口额为37.86亿美元,同比增长15.32%。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区医院的发展需要购置新的仪器和设备,中国医疗器械市场潜力巨大。

2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内在动力

由于庞大的消费群体和政府的积极支持,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发展空间极为广阔,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①经济发展加速,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口逐步老龄化,医疗服务需求升级,促进了医疗消费的增长和医疗器械的需求;②医院信息化引发了医疗器械需求增长;③国家政策变化带动医疗器械需求增长;④加入wto后,我国医疗器械出口的外向度加大,加入国际市场的空间更为广阔;⑤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将促进医疗器械消费的增加,我国现有医疗机构总数达17.5万家,其中县级以上的医院只有1.3万家,医疗仪器设备的水平较差,亟待提高,这给我国医疗器械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3与国外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据统计,我国现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2900多家,可生产47个大门类、3500多个品种、12000余种规格的医疗器械产品。但是,在令人欣喜的数字背后,中国的医疗器械产业却也存在着不小的隐忧。例如在发达国家,药品与医疗器械的产值大体相等,而我国后者仅为前者的20%,甚至更低。不仅行业规模相对偏小,本土医疗器械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更令人担忧。技术水平的落后表现在终端,医院除了一些简单的消耗性材料外,大量的设备都采用进口的产品。

4建议

(1)增强政策扶持力度,提高行业竞争实力。①政府主管部门要从具体项目入手,扶持一批市场需求量大、发展前景好、带动辐射作用强、具有创新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发展民族工业,实现产业化,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②建立国家医疗器械发展基金,建立工程与医学临床密切结合的新体制,加强医疗器械工业共性技术和研究开发,鼓励已具有名牌效应的大型机电企业从品牌、资金实力入手,快速培育成为医疗器械名牌企业。③引导和加强行业之间的专业化协作国际oem配套,充分发挥各行业的优势,把握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发展和应用,提高技术开发能力和产品性能质量。④对量大面广的医疗器械,特别是一次性消耗产品,以规模经营为目标,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鼓励兼并联合,淘汰一批小规模、低素质的生产企业。